

台塑生醫(未)公司新聞
【台灣新聞報導】 在台灣的ESG(環境、社會、治理)領域,有一家企業不僅以身作則,更將這三個綱領融入企業文化,那就是台塑生醫。從成立之初,台塑生醫就堅持對環境的關懷,對社會的責任,以及企業治理的透明度。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台塑生醫在這三個方面的具體作為。 首先,在環保方面,台塑生醫推動了「四減」政策,即減塑、減廢、減水和減碳排。這家公司在2021年啟動了「洗衣精智慧補充站」計劃,鼓勵消費者重複使用塑膠空瓶,減少一次性包裝的使用。目前,全台已經建置超過340座這樣的智慧補充站,還在研發「洗碗精智慧補充站」,希望提供更多環保選擇。台塑生醫的目標是未來在全台設置1,200座,每年預計可減碳1,706公噸,這相當於超過28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 而在社會責任方面,台塑生醫也展現了領先的企業精神。自2018年起,公司啟動了「台塑健康關懷團隊」計劃,整合產、醫、學相關單位,並招募當地義工照顧長者,透過實際的陪伴和資源挹注,改善民眾的健康狀況。這項計劃在四年內已服務超過7.3萬人。 至於在微藻負碳技術方面,台塑生醫與台塑四寶共同投資成立台塑新智能,並於今年2月8日投資澄灝科技。澄灝科技的「微藻碳捕捉」技術非常獨特,一公斤的微藻可以消耗兩公斤二氧化碳。這項技術的效率是樹木的六倍,而且微藻內含40至50%的油脂,可以作為生質燃料,有助於生產負碳的生質燃料,進一步降低企業的排碳量。 總結來說,台塑生醫在ESG方面的努力不僅讓公司本身受益,也對整個社會環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這家企業以實際行動展現了對環境、社會和治理的承諾,成為台灣ESG實踐的典範。
「夢想著人類不再受疾病折磨,這是我創辦台塑生醫的初衷。」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在專訪中這樣說。她的夢想,從一瓶為父親特製的保濕凝膠開始。20多年前,王瑞瑜為了讓父親王永慶在寒冷的東北哈爾濱出差時,不至於因天氣乾燥而皮膚皸裂,特別請台化研發人員調製了這瓶凝膠。父親使用後讚不絕口,建議商品化。這個建議,成為王瑞瑜2003年創立保養品牌FORTE的契機,也標誌著台塑生醫的籌備開始。這瓶「為爸爸調製的保養品」,在台塑生醫成立後,甚至成為明星商品。 從小就有「救人」志願的王瑞瑜,對生物醫療領域情有獨鍾。1984年,她從國外學成歸來,投身於長庚醫院,親身體驗醫學救人的力量。這讓她萌生了一個念頭:在台塑集團內,能不能有一家能夠救人命的公司?這也成為她創辦台塑生醫的動力。另一方面,王永慶在規劃健保時,曾提出一個「治未病」的觀念,即未生病前就開始健康管理,避免醫療浪費和提升生活品質。這正是台塑生醫成立的初衷。 台塑生醫的第一階段是扎根,從保健食品、保養品做起,並與產、醫、學界合作,力求產品優質而不貴。王瑞瑜透露,未來她希望專注於醫材開發,因為隨著人口老化,醫院裡排隊看病的人愈來愈多,如果能在家就能進行熱敷、電療等治療,那將是極大的進步。 台灣人均壽命高於全球平均,但臨終前病痛臥床期卻長達八年,這是醫療資源浪費,也是生活品質的損失。王瑞瑜強調,台塑生醫實踐預防醫學,重視健康促進,期望讓國人都能享受健康樂齡生活。
台塑生醫慶祝20週年,昨日盛大舉辦慶生大會,董事長王瑞瑜親自現身,分享過去20年間該公司在生技產業取得的「三個第一」殊榮:洗髮精滿意度、益生菌網購市占率以及獲得全國第一張流感快篩許可證。為了慶祝這個重要里程碑,台塑生醫特別回到20年前創立第一個美容保養品牌FORTE的台北微風廣場,以「守護健康、永續人生」為主題,辦了一場熱鬧的歡慶派對。 當天,微風集團董事長廖鎮漢及夫人孫芸芸、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長庚醫院決策委員會主委程文俊等貴賓都前來共襄盛舉。王瑞瑜在會上提到,當年為了父親、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她研發保濕凝膠,這個契機讓她有了創立FORTE的念頭。隨後,她帶領台化清潔劑組轉型,正式踏入高端美容保養市場。從一罐保濕凝膠開始,台塑生醫如今已發展成「生活、生物、生化、醫療、醫藥、醫材」六大專業領域,在20年內建立起完整的生技版圖。 目前,台塑生醫各類產品線及服務已經非常完善,在台灣市場上穩定發展。未來,台塑生醫將著眼於預防醫學的推廣,除了增設i醫健康診所、持續關懷偏鄉地區外,還將加強再生醫療研究,追求治療與預防的雙重目標,讓全民都能透過新醫療技術,健康地享受老齡生活。同時,台塑生醫也將進軍海外市場,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總經理劉慧則透露,過去20年間,台塑生醫打造了FORTE、Dr’sFormula、DF美肌醫生、醫之方四大品牌,營業額從2004年的10.69億元成長至2022年的32.56億元。公司轉投資17家公司,將事業觸角擴張至新能源、綠色循環經濟等領域。未來,台塑生醫將持續發展基礎研究,包括再生醫學、AI智慧醫療、高階醫材、循環經濟新技術,以達成預防醫學及永續社會的目標。
台塑生醫昨日特別重回20年前設立第一個美容保養品牌FORTE專櫃的台北微風廣場,以「守護健康、永續人生」為主題舉辦歡慶派對。出席者微風集團董事長廖鎮漢及夫人孫芸芸、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長庚醫院決策委員會主委程文俊等貴賓。
王瑞瑜表示,當年她為了父親、台塑企業王永慶創辦人研發保濕凝膠才有了成立FORTE的契機,並進一步領導台化清潔劑組轉型為台塑生醫,正式進軍高端美容保養市場,從當年一罐保濕凝膠開始發展,如今延伸至「生活、生物、生化、醫療、醫藥、醫材」六大專業領域,在20年內建立了完整生技版圖。
目前台塑生醫各類產品線及服務均已完備,在台灣市場成功站穩腳步,現在將走向下一個發展階段,也就是台塑生醫視為最重要的預防醫學推廣工作,未來除了增設i醫健康診所、持續透過台塑健康關懷團隊協助偏鄉以外,更會加強投入再生醫療研究達到治療及預防的雙重目標,讓全民得以透過新醫療技術活得老、活得健康,同時也將進軍海外市場。
台塑生醫總經理劉慧啓表示,台塑生醫20年來打造FORTE、Dr’sFormula、DF美肌醫生、醫之方四大品牌,營業額從2004年10.69億元成長至2022年的32.56億元,轉投資17家公司將事業觸角擴張至新能源、綠色循環經濟等領域,未來將持續發展基礎研究,如再生醫學、AI智慧醫療、高階醫材、循環經濟新技術,達成預防醫學及永續社會目標。
六大領域包括「三生、三醫」,即生活、生化、生物、醫療、醫藥、醫材,除了生活領域要率先打國際盃外,在細胞治療、高階醫材、新藥科技方面也將有人突破。另外也會擴大「減塑、減廢、減水跟減碳排」,強化ESG作為。
強攻細胞療法 讓全民用得起
台塑生醫董事長、台塑管理中心常委王瑞瑜,在台塑內湖大樓14樓會客室接受本報專訪。她說:「台塑生醫成立的宗旨是預防醫學,而未來的目標之一,就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用得起細胞療法,活到老都可以無病無痛。」
王瑞瑜表示,台塑生醫前身是台化旗下清潔劑專案組,經過一番整頓後順利轉虧為盈,並在2004年獨立成為台塑生醫。而在父親王永慶支持下,開始跨入美容保養品事業。經過20年的努力下,已經看到成果,五到十年內要拚千億營收量能。以下是王瑞瑜的專訪紀要。
問:台塑生醫的成立的宗旨與緣起。
答:台塑生醫初成立時,就是以「預防醫學」為宗旨,也是受到我父親所啟發。我們將創造更亮眼的下一個20年。
台塑生醫前身是台化旗下清潔劑專案組,經過一番整頓後順利轉虧為盈,並在2004年獨立。經過20年的努力下,台塑生醫在生活、生化、生物、醫療、醫藥、醫材等六大領域上小有成果,但深度都不夠,期許未來20年能加大深度與廣度。
第二階段擴展六大領域,特別是醫療、醫藥、醫材。
總歸來說,一個產品能否成功,產品力、創意及行銷是關鍵。對於產品力,台塑生醫很有自信,因為有堅強產醫學團隊做後盾,但從不滿意,因為可以更好。尤其是大家都很認真,但還需要一些創意與行銷,才能夠突破,比別人更好。
問:對台塑生醫未來發展期許目標。
答:台塑生醫的理念一直是推廣「預防醫學」到台灣每個角落,為民眾建立更健康、美好的生活,在20年的努力下,台塑生醫在保養品、健康養身、醫材、檢測等產品皆已完備,並且成功站穩市場,因此下一個階段是加速啟動「產、醫、學」策略結盟。
串聯夥伴資源 推動產業升級
例如,投資「和康生技」開發各類人工組織植入物、投資「長春藤生命科學」跨足再生醫學領域,也會串聯長庚醫院、普瑞博生技等夥伴資源,擴大布局i醫健康診所、AI應用及高階醫材、生物晶片廠等投資,並搭配宜蘭生技園區建置,推動生技醫療升級發展。
問:在再生醫學、高階醫材及智慧醫療等領域的布局為何?
答:在再生醫學方面,台塑生醫2022年投資長春藤生命科學,配合未來再生雙法通過,將有機會取得五年期臨時藥證,目前持續加速布局NK(自然殺手細胞)、CIK(細胞因子誘導的殺手細胞)等再生醫學應用,並延伸至其他基因治療與m-RNA應用技術領域。
其次在高階醫材部分,則以加強疾病預測、預防及精準檢測為主。這部分包括建立大數據資料庫,透過演算法來進行疾病預測,還有推出光療儀器,像是OLED微光眼鏡等。
至於智慧醫療,計畫透過i醫健康診所,推動新醫療輔助技術。像是,r-TMS對於腦部疾病、失智症、憂鬱症的改善治療研究;還有新陳代謝功效研究及外泌體提升身體機能的研究。
答:這是好問題,但必須強調,台塑集團乃至於台塑生醫從來不是因為ESG才做,而是從成立以來就不斷在做。隨著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健保總額連兩年突破8,000億元,而其中一大部分支出用於慢性病治療,造成健保和家庭沉重負荷,更凸顯預防醫學重要性。
台塑生醫不僅注重人的健康,台塑生醫對於環境議題也相當重視,推動四個減包括「減塑、減廢、減水跟減碳排」。自2021年起所推動的「洗衣精智慧補充站」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此外,台塑生醫旗下的黑瓶子洗髮精,也是全部採用回收塑料。
雖然很多的塑膠瓶、製品,在回收後都可以被熱裂解,然後再製成物品,但可以教育消費者,在塑膠回收前其實可以使用十遍、100遍,如此所減少的碳排將更為可觀。因此,希望藉由「洗衣精智慧補充站」的設立,鼓勵民眾多多重複使用塑膠空瓶,減少一次性包裝的使用。
近兩年,我們在全台已建置超過340座智慧補充站,此外也研發「洗碗精智慧補充站」,讓更多種類的清潔劑可以透過此種方式購買,提供消費者更環保的選擇。台塑生醫階段性目標是在全台設置1,200座智慧補充站,不僅可以減少更多塑膠垃圾,每年還可減碳1,706公噸,超過28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
至於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台塑生醫也不落人後。因此我們投入偏鄉醫療,在2018年便啟動整合台塑企業產、醫、學相關單位,再搭配台塑生醫的專業人員,共同成立「台塑健康關懷團隊」,依著「在地人照顧在地人」的想法,招募當地義工來照顧長者,透過實際的陪伴協助和資源挹注,以改善民眾健康為最大目標,四年內服務觸及超過7.3萬人。
問:有關於微藻負碳技術目前的進展為何?
答:台塑生醫去年與台塑四寶共同投資成立台塑新智能,布局節能、儲能、新能源、循環再利用等四大領域。台塑新智能今年2月8日投資成大新創團隊澄灝科技,其獨特的「微藻碳捕捉」技術,一公斤的微藻可以消耗兩公斤二氧化碳。舉例而言,一棵樹一年固碳約10公斤,若用50公升管柱養殖微藻,體積比樹還小,但一年可以固碳60公斤,效率是樹的六倍。
而且微藻不僅生長速度快,其內含40至50%的油脂,之後還可以做生質燃料;兩者加成後,更有助於生產「負碳」的生質燃料,可大幅降低企業排碳量。
這還要從「一瓶保養品」說起。20多年前,有一次,王永慶要到大陸東北哈爾濱出差,由於時值冬季,王瑞瑜請台化的研發人員調製一瓶保濕凝膠,希望給父親帶在身上使用,以免天氣過乾造成皮膚皸裂。王永慶出差回台後,王瑞瑜問爸爸保養品使用情況,王永慶盛讚「這個東西很好,應該商品化」。
因為這個機緣,2003年王瑞瑜推動保養品牌FORTE成立,台塑生醫也進入籌備階段,而這瓶「為爸爸調製的保養品」,在隔年台塑生醫創立後,還成為該系列產品的明星商品。
除了爸爸給的鼓勵,王瑞瑜從小就有「救人」的志願,因此對生物醫療情有獨鍾。1984年,她從國外唸書畢業返台後,就投入長庚醫院工作。在醫院裡頭,她看到醫學救人的一面,她坦言「很喜歡這樣的感覺」,因此萌生一個念頭,希望台塑企業裡頭能有這樣(可以救人)的公司,這也是她創辦台塑生醫的重要動能。
另一方面,當年衛福部在規劃健保的時候,父親王永慶有過一個構想,即有沒有一種新制度,在身體檢查後、還沒有生病之前,就開始健康管理,而不是等到生病後才開始醫藥治療;也就是中醫所說「治未病」的觀念。
如果可以不要生病的話,就可以避免重複醫療的浪費支出,民眾也可享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也因此,台塑生醫的成立,就是為了幫民眾健康把關。第一階段是扎根,一定要先把產品做好,像是保健食品、保養品等,尤其還有產、醫、學、的資源在幫忙,總之我們要與眾不同,而且不能更貴。
王瑞瑜坦言「如果說未來的發展,我真的想做醫材。」因為現在銀髮族愈來愈多,看到人們為了解決病痛,在醫院裡掛號排隊、疲於奔命,心想如果可以在醫材上做得更多,不管是熱敷、電療等,居家就可以輔助處理的話,那該有多好。
隨著國人壽命愈來愈長,王瑞瑜指出,台灣男、女性平均壽命高出全球6.7歲及8.6歲,然國人臨終前平均病痛臥床期卻長達八年,遠高出北歐國家瑞典的二至八周,這不僅僅是醫療資源的浪費,臥床期間更是毫無生活品質可言。
因此,如何「活得好」值得重視,這就需要透過健康促進來達成。
王瑞瑜強調,我們實踐預防醫學的概念,源自於父親王永慶對養生的重視。健康來自於自我管理,了解自己的身體與健康狀態、給予身體真正所需要的,發揮「上醫醫於未病」精神,進一步預防疾病發生,期待讓國人都能自在面對健康老化的樂齡生活。
總經理劉慧啟指出,台塑生醫20年來打造FORTE、Dr’s Formula、 DF美肌醫生、醫之方四大品牌,營業額從2004年10.69億元成長至20 22年的32.56億元。目前新冠、流感二合一檢測出貨日本,訂單反應 超乎預期,接單數量已逾85萬劑,農曆年前都要加班趕製。去年7月 組織改造,成立國外事業部,將透過全產線支援,前進新加坡、馬來 西亞等東南亞市場。
台塑生醫邁入20週年,分享締造生技界「三個第一」紀錄,分別為 洗髮精滿意度第一、益生菌網購市佔率第一、以及獲得全國第一張流 感快篩許可證、獲全國最多張體外診斷試劑許可證。
王瑞瑜說,產品線及服務均已完備,在台灣市場站穩腳步,還斥資 30億元轉投資17家公司,將事業觸角擴張至新能源、綠色循環經濟等 領域。下一個階段除增設i醫健康診所,正從再生醫學中的組織、細 胞療法、基因療法等三領域努力,切入幹細胞、外泌體等高階領域, 加強投入精準醫療、再生醫療,並啟動國際化擴張計劃。
劉慧啟補充指出,台塑生醫在醫材2010年就開始踏入國際市場,許 多試劑銷往東南亞,流感與新冠二合一試劑更在10月4日日本上市。 下一階段將擴及香港、印度、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
此外,台塑生醫投資和康生技進行人工組織研究,投資長春藤生技 對細胞療法進行研究,投資愛沛生醫研究基因療法,再進而整合長庚 醫學團隊。將透過發展再生醫學、AI智慧醫療、高階醫材,達成預防 醫學目標。
台灣的醫藥產業再掀一波新風潮!隨著全球對勝肽(月太)藥物的關注度不斷上升,台灣的杏輝、大江、正瀚、普生、全福以及台塑生醫等超過30家企業紛紛加入勝肽藥物的開發行列。這股勝肽熱潮,不僅每年有超過20種勝肽藥物開發進行,食品、美容產業也因勝肽的抗氧化、提升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等功效,吸引著國際大廠爭相布局。 近年來,勝肽藥物治療策略已成為全球趨勢,每年有超過20種勝肽藥物開發中,全球已開發超過400種勝肽類藥物。其中,德國拜耳的Refludan、英國AZ的Zoladex、美國輝瑞的Genotropin、瑞士諾華製藥的Sandimmune等都是知名的勝肽藥物。 在台灣,美時、中生生技的勝肽藥物已經上市,南光、神隆、中化生等企業也積極進行布局。普生擁有專利的P113抗菌勝肽,已與麗豐合作在兩岸推出全系列個人護理產品;全福則運用獨特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短勝肽鏈(PDSP)技術平台,開發出多項以促進幹細胞修復為機轉的創新候選新藥。 在保健食品和美妝廠商方面,日本三得利、DHC、美國NUSKIN和SKII、LANCOME、AVON、CHANEL、DIOR等均有相關產品上市。而在台灣,杏輝的苦瓜勝肽針對新陳代謝領域,杏補宜核桃勝肽則可提高傳導效率。大江的膠原勝肽則專注於養顏美容,永信的咪唑基雙勝肽則維持靈活敏捷。而台塑生醫和達爾膚則搶進美妝市場,開拓新商機。
全球大掀胜((((月太))))熱潮!不僅每年有超過20種以上 的胜(月太)
藥物開發在進行,食品、美容產業更因瞄準其具備的抗 衰老、提高免疫力、新陳
代謝等功效,吸引國際大廠爭相卡位,台廠 也有杏輝、大江、正瀚、普生、全
福、台塑生醫逾30家加入開發行列 。
近年胜((月太))藥物治療策略已成為全球的趨勢,每年有超過 20種的胜
(月太)藥物開發在進行,全球已有超過400種胜肽 類藥物正在開發中,德國拜
耳的Refludan、英國AZ的Zoladex、美國 輝瑞的Genotropin、瑞士諾華製藥的
Sandimmune都是胜肽藥物 。
國內除美時、中生生技的胜((月太))藥物上市外,南光、神隆 和中化生
也積極布局;普生具專利的P113抗菌胜肽,已攜手麗 豐在兩岸推出全系列個人護
理產品;全福更運用獨特的色素上皮衍生 因子短胜肽鏈(PDSP)技術平台,開發
出數項以促進幹細胞修 復為機轉的創新候選新藥。
另外,應用最廣泛的保健食品和美妝廠中,日本三得利、DHC、美 國NU
SKIN和SKII、LANCOME、AVON、CHANEL、DIOR等皆有相關產品上 市。
台廠專攻保健品廠商中,杏輝開發的苦瓜胜((月太)),針對的 是新陳代
謝領域、杏補宜核桃肽則可提高傳導效率。大江的膠 原胜肽主攻養顏美容;永信
的咪唑基雙胜肽,主要是維 持靈活敏捷。台塑生醫和達爾膚,則是搶進美妝商
機。
台塑總部大遷移,內湖新總部經濟發展看漲!
【台灣新聞記者】台塑集團總部從敦北商圈搬遷至內湖,這不僅是歷史上的重大企業搬遷事件,也引發了周邊經濟的活絡。超過4,600位員工正式進駐新總部,為內湖地區帶來龐大的消費需求,形成了一個新的「新總部經濟圈」。
為了幫助員工順利適應新環境,台塑總管理處精心規劃了各種支援措施。包括設立交通接駁車,提供員工從松山車站往返的專車服務,車輛從原本的20人座中巴升級為40人座的大巴,減輕了通勤壓力。對於員工就醫的需求,台塑也特別安排了接駁車往返台北長庚醫院。
在員工用餐方面,台塑與外包廠商合作,透過App團購便當,並且將便當直接送到辦公大樓。台塑招待所也開放對外營業,提供便利的便當選擇。此外,台塑生醫在內湖總部設立門市,並計劃在11月起推出定價90元的健康養生便當。總部一樓還有全家便利商店,滿足員工的日常消費需求。
房仲業界對此看好的是,台塑總部的進駐將會效仿台積電在南部科學園區以及艾司摩爾在林口工業區的模式,帶動當地的餐飲、店面、租屋、置產需求,進而推升周邊商圈的發展。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大型企業總部的進駐將帶來大量通勤人口移轉,從而改變交通、餐飲等上班消費商圈,甚至可能影響員工的購屋規劃,增加周邊租賃買賣需求。
以台積電為例,其設廠動態曾經帶動區域房價的上升,例如近年來台積電在南科、竹南等廠周邊的房價從1字頭上漲至3字頭;林口工一工業區自艾司摩爾進駐後,林口新市鎮後段的房價也衝上了4字頭。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許多企業總部選擇在低價區域或重劃區落腳,因為這些地區交通不便,租金會率先反應。而店鋪因為尚未形成集市效應,加上外送平台的發達,市場的發酵還需要一段時間。
房仲業更看好台塑總部進駐內科後,會複製台積電進駐南科、艾司 摩爾林口工一設廠的模式,將帶動當地餐飲、店面、租屋、置產需求 起飛。
台塑總管理處表示,當初規劃進駐就鼓勵員工搭大眾運輸工具,除 北市公共運輸處規劃的16線公車,上下班時段台塑還提供往返松山車 站接駁專車,車型並從原本的20人座中巴升級為40人座的大巴,舒緩 員工通勤壓力。就連員工就醫的交通需求,台塑也一併照顧,台塑總 裁王文淵特別交代安排內湖往返敦北的接駁專車,提供員工就醫的移 動支援。
員工用餐需求部分,台塑跟外包廠商合作,讓員工透過App團購便 當,直送到辦公大樓;台塑招待所也開放對外營業,並開賣便當;台 塑生醫除在內湖總部設立門市,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更規劃11月起 在中午時段推出定價90元的健康養生便當。此外,台塑總部一樓還有 全家便利商店進駐,滿足員工消費需求。
房仲業者指出,台塑內湖總部啟用,大量上班族進駐帶來交通、餐 飲需求,將大幅改變周邊商圈生態;雖受限內科潭美段廠辦型態,新 總部周邊多為工業區街廓,目前附近租金每坪開價不到1,600元,未 來上升空間很大。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大型企業總部進駐,大 量通勤人口移轉將帶來交通、餐飲等上班消費商圈的轉變,甚至進一 步可能影響員工購屋規劃,增加周邊租賃買賣需求。
以台積電為例,其設廠動態牽動區域房價,像是近年台積電擴廠的 南科、竹南等廠周邊,房價由1字頭上漲至3字頭;林口工一工業區自 艾司摩爾宣布進駐後,原本發展較落後的林口新市鎮後段,文化北路 店面全部待價而沽、預售房價衝上4字頭。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許多企業總部選擇在 低價區域或重劃區,因交通不便,租屋市場的租金會率先反應;店家 因尚未有集市效應,加上外送平台發達,往往發酵還需要一段時間。
台塑企業大搬家!內湖新總部搬遷完畢,員工迎接新辦公生活
【台北訊】自9月19日起,台塑企業啟動了一場規模龐大的內湖新總部搬遷大作戰,這場搬家活動持續一個月,分為兩階段進行。根據了解,此次搬遷涉及的員工數量高達4,600人,而這群員工已經在10月20日正式在內湖大樓開始辦公。
新總部的揭幕,也帶來了許多新變革。舊時神秘的台塑招待所,將進駐內湖A5棟2樓,並開始對外營業。從下周開始,招待所將提供中午便當製作服務,對外開放銷售。
不僅如此,台塑企業旗下的台塑生醫、長庚生技以及台塑環保,也將在內湖新總部的A1棟1樓設立門市。其中,台塑生醫計畫推出健康養生便當,讓消費者能夠一邊享受美食,一邊關注健康。
台塑總管理處也發布了「企業內湖大樓配置及路線公告」,並在A5棟設置總管理處辦公區,其中14樓則是台塑總裁王文淵及常委們的管理中心。
員工們已經開始適應新辦公環境,雖然對區域不熟悉,但大家已經提前半小時出門,探索最佳的通勤路徑。台塑企業也為員工提供了彈性的上班時間和通勤接駁專車,並將請假規則調整為半小時為單位,以舒緩員工的遲到壓力。
這次的搬遷,不僅是物理位置的移動,更是台塑企業形象和企業文化的轉變。未來,台塑企業將以更活潑、靈活的面貌,與消費者更親近。
其中最特別的是,台塑招待所將一改過往神秘形象,進駐內湖A5棟 2樓,並將正式對外營業,預計下周起推出中午便當製作服務,對外 販售。
此外,為分享集團長期耕耘的健康、蔬果事業成果,台塑企業旗下 的台塑生醫、長庚生技以及耕耘農場蔬果的台塑環保,也都將在內湖 新總部的A1棟1樓,設立門市,台塑生醫還計畫於中午時段,推出健 康養生便當販售,一改集團刻板製造形象,以更活潑、靈活面貌,貼 近終端消費大眾。
台塑企業內湖新總部搬遷計畫即將執行完畢,台塑總管理處發布「 企業內湖大樓配置及路線公告」,10月20日起全員在內湖大樓辦公; 台塑企業總管理處安排在A5棟,總管理處3∼13樓、河靜鋼鐵8樓、招 待所2樓,至於最高樓層14樓更是台塑總裁王文淵,及王瑞華、王文 潮、王瑞瑜等常委的管理中心辦公室。
據悉,台塑企業員工已於本周陸續展開新辦公生活,因對區域不熟 悉,多較往常提早半小時出門,持續各自探索自身最佳通勤路徑。
台塑企業表示,除排定上午8時、8時半及9時等三時段的彈性上班 機制,讓員工自行選擇到班時間,台塑總管理處也安排鄰近捷運站地 標,安排接駁專車,方便員工上班通勤。
此外,原先支援員工遲到所給予的一小時請假規則更改以半小時為 單位,好方便員工舒緩遲到壓力的因應策略。至於通勤接駁專車也計 畫增加下班時段出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