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塑生醫(未)公司新聞
另外包括台塑生醫子公司長春藤生命科學、長聖國際等再生醫學指標公司,也已規劃2026至2027年依照「再生醫療法」完成PIC╱S GMP先導工廠認證。
台寶生醫是在2024年5月通過衛福部PIC/S GMP先導工廠查核,該公司與樂迦再生一樣是專業再生醫療CDMO公司,除了已接獲國內醫院及再生醫療公司委託訂單之外,目前更將前進美國與全球知名的梅約診所合作。
向榮生技是在今年3月通過衛福部查核通過取得PIC╱S GMP先導工廠認證,該公司目前已有一項臨床三期的退化性膝骨關節炎細胞新藥ELIXCYTE-OA將在2026年完成試驗。
台塑生醫近年投資版圖橫跨製藥、疫苗、再生醫療、綠能,目前透 過入股合資布局公司已達12家,營運觸角包含石化觸媒珍稀金屬(釩 、鉬)回收再利用、非抗體蛋白藥物開發及特殊針劑技術、水資源回 收再利用、再生醫療發展(含細胞製劑、外泌體CDMO)、高階醫療器 材發展、生物晶片、PET塑膠瓶回收再利用、人體植入物業務(含醫 療級玻尿酸、膠原蛋白、骨水泥)等。
此外,由台塑四寶及台塑生醫合資成立的台塑新智能,除自身電池 芯、電池模組部署外,也入股澄灝(持股51.9%)、儲盈(持股8.0 6%),聚焦微藻捕碳、生質航空燃油(SAF)發展及半導體廠用電池 模組專業廠商。
台塑生醫透過AI、高階醫材、幹細胞等再生醫學應用及生物晶片廠 投資布局,擴大「品牌國際化」、「生技園區」營運能量。規劃以宜 蘭廠現址近3.1公頃土地作生技園區用地,透過入股、合資等策略結 盟模式,推動高階醫材、次世代檢驗試劑及細胞工廠等項目,建構大 型CDMO產能。
台塑生醫除投資「和康」,開發各類人工組織植入物(含人工代骨 、膠原蛋白等),高階醫材以普瑞博採技術作股,合資成立新公司, 推動精準檢測用耗材(採血管、病毒過濾器等)、生化膜特用醫材開 發,再透過委託代工模式,由台塑生醫產線生產。
精準檢測透過投資由中研院團隊組成的矽基分子電測公司,著手開 發Bio-FET生物晶片平台,希望結合半導體與生醫技術,實現多項疾 病的早期快篩。細胞工廠則因應入主長春藤生命科學,投資細胞治療 新創公司艾沛生醫,整合長庚醫學團隊於再生醫學領域的獨有技術, 藉此支援細胞治療與基因治療等擴大耕耘。
台塑生醫近期在生物藥品領域的發展再創高峰,積極拓展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商業合作版圖。近期,台塑生醫與日本樂敦製藥簽署策略夥伴協議,並於近日宣布與宇越生醫合作,共同推動新一代CAR-T細胞治療藥物的臨床及商業化生產。
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表示,此次與宇越生醫的合作,不僅滿足宇越生醫二期臨床試驗的供藥需求,更關注於藥證申請與後續量產。雙方將整合臨床級製劑生產、GMP製造、品質管理等優勢,建立具國際競爭力的細胞藥物生產模式,確保製程穩定、產品一致及長期供應。
宇越生醫郭正宜博士強調,自2024年與台塑生醫簽署合作備忘錄以來,合作已邁入商品化階段。宇越生醫研發的anti-CD19 CAR-T細胞治療產品UWC19將在台塑生醫PIC/S GMP再生製劑廠進行製備,並同步推進產能擴充、品質控管及供應鏈整合,共同推動台灣高階細胞治療產業走向國際舞台。
為配合CDMO的進一步發展,台塑生醫計劃在台北內湖設立第二處再生製劑廠,預計2026年正式啟用。此舉將有助於應對市場需求,並提升台塑生醫在細胞治療產業的競爭力。
台塑生醫總經理劉慧啟透露,長春藤桃園生產基地正持續推展家醫療院所之合作計畫,並將配合CDOM進一步開展需求。預計2026年底前啟用的「台北廠」將是PIC/S GMP廠房,產能為桃園廠的3倍,而宜蘭生技園區規劃之CDMO產線產能則約為台北廠的「3倍」。
宇越生醫的anti-CD19 CAR-T細胞治療產品UWC19主要適應症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第一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安全性良好,並展現顯著療效。計畫第四季將展開多中心第二期臨床試驗,市場預期該產品有望挑戰並超越現有國際一線CAR-T療法。
健保署已核准國際CAR-T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每劑金額約800萬元。若國產CAR-T能兼具臨床效能與成本優勢,將具備高度競爭力。劉慧啟強調,台北再生製劑廠將依循《再生醫療製劑條例》建置,全面符合PIC/S GMP規範,確保產品品質與供應穩定,推動台灣細胞治療產業進入成熟規模化階段。
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表示,此次合作不僅因應宇越生醫二期臨床 試驗供藥需求,更著眼於藥證申請與後續量產,雙方將整合臨床級製 劑生產、GMP製造、品質管理等優勢,建立具國際競爭力的細胞藥物 生產模式,確保製程穩定、產品一致及長期供應。
宇越生醫郭正宜博士指出,雙方2024年簽署合作備忘錄以來,合作 已邁入商品化階段UWC19將在台塑生醫PIC/S GMP再生製劑廠進行製備 ,並同步推進產能擴充、品質控管及供應鏈整合,共同推動台灣高階 細胞治療產業走向國際舞台。
為此,台塑生醫考量當前長春藤桃園生產基地正持續推展家醫療院 所之合作計畫,將配合CDOM進一步開展需求,在台北內湖設立第二處 再生製劑廠,預計2026年正式啟用。
台塑生醫總經理劉慧啟透露,長春藤(桃園廠)是GTP生產廠,尚 非GMP廠;預計2026年底前啟用的「台北廠」將是PIC/S GMP廠房,產 能為桃園廠3倍;後續宜蘭生技園區規劃之CDMO產線產能則約為台北 廠「3倍」。
宇越生醫anti-CD19 CAR-T細胞治療產品UWC19以「非霍奇金氏淋巴 瘤(NHL)」為主要適應症,第一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安全性良好, 並展現顯著療效,患者病情獲得緩解、整體存活期延長;計畫第四季 展開多中心第二期臨床試驗,市場預期該產品有望挑戰並超越現有國 際一線CAR-T療法。
健保署目前核准國際CAR-T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每劑金額約800萬元 。若國產CAR-T能兼具臨床效能與成本優勢,將具備高度競爭力。
劉慧啟強調,台北再生製劑廠依循《再生醫療製劑條例》建置,全 面符合PIC/S GMP規範,廠內將設置幹細胞、外泌體、免疫細胞與基 因改造細胞等多元產線,並配備自動化無菌充填系統與種原庫管理, 結合先進檢驗分析實驗室,確保產品品質與供應穩定,推動台灣細胞 治療產業進入成熟規模化階段。
隨著全球人工智能應用逐漸活絡,生技醫療領域也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重塑著整個生技產業的格局。在這股趨勢下,台灣的生技公司們紛紛展開布局,積極探索AI在醫療檢測、藥物開發等領域的應用,帶動新一波的策略結盟潮。
台塑生醫作為台灣知名的生技企業,其旗下精準修復的外泌體技術在預防與治療巴金森氏症方面取得顯著成果。這項技術由長春藤主攻,並已在臨床前動物實驗中證實其效果。此外,台塑生醫還投資矽基分子電測公司,開發Bio-FET生物晶片平台,旨在結合半導體與生醫技術,實現多項疾病的早期快篩。
訊聯集團則在AI外泌體應用上展開了創新,其子公司訊聯細胞智藥結合AI技術進行中藥藥物研發,帶動產業革新並創造新市場。訊聯基因則透過AI藥物設計平台,幫助精準選藥和模擬蛋白結構與病理機轉,成為新藥開發和藥物再利用的重要推手。與基米合作後,訊聯基因更助力藥廠加速腫瘤新生抗原藥物的開發。
訊聯基因與北醫大教授許凱程團隊合作,已發展出20款具有創新性的小分子藥物,涵蓋膠質母細胞瘤、胰臟癌、阿茲海默症、肺纖維化等多種疾病。該公司已成功針對腦癌和胰臟癌新藥進入臨床前試驗,並初步鎖定六項新穎小分子抑制劑。
安克生醫作為台灣智慧醫材軟體的領軍企業,其全產品線已通過歐盟最新的醫療器材法規MDR認證。旗下產品「安克甲狀偵」(AmCAD-UTR)是全球第一個獲得美國FDA許可的智慧醫材軟體,並持續進行升級優化。安克AmCAD-UTR LIVE掌上型超音波結合即時AI智慧分析技術,獲得約旦政府採購試用,展現了台灣生技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生技產業再掀波濤,台灣公司緊抓精準醫療與血袋產業的商機,展現驚人的發展活力。近期,台塑生醫旗下長春藤IKC免疫細胞療法在肺癌二期臨床試驗中取得亮麗成果,預計明年將提交臨時藥證申請,同時,與日本樂敦製藥建立策略夥伴關係,開創台灣企業承接日本藥廠再生醫療CDMO委託的先河,並將旗下再生醫療產品帶入日本市場。
在血袋產業方面,普瑞博與南亞技轉合作設立的樹林血袋工廠,成為台灣首座血袋生產基地,已與國防醫學院、軍醫局建立聯繫,了解三軍血液計畫需求,並即將推出in-line血袋過濾器套組產品,以滿足國家對血袋的需求。
普瑞博與巴西醫材進口商的合作,則是朝向在地設廠的模式進行規劃,利用當地關稅優勢及合作夥伴Cromo的通路優勢,力圖在每年超過4,000萬套in-line血袋市場中搶得一席之地。
基因定序技術(NGS)納入健保後,對精準醫療分子實驗室及細胞治療CDMO建廠需求增加,基米繼取得三項TFDA列冊登錄項目(LDTs)後,也積極申請九項LDTs計畫案。海外市場方面,與印尼合作夥伴Auror簽署獨家NGS代理權合約,將NGS技術應用於印尼的農業和精準醫療領域。
普生為擴大精準醫療業務,除了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器取得TFDA醫療器材專案製造核准許可及醫療器材許可證外,旗下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平台業務也取得5項化光試劑TFDA醫療器材許可證,並積極推進20項相關試劑的送件申請。
台塑生醫旗下屬精準修復的外泌體技術,由長春藤主攻,目前已在 臨床前動物實驗發現對巴金森氏症具明顯預防與治療效果;另投資矽 基分子電測公司著手開發Bio-FET生物晶片平台,希望結合半導體與 生醫技術,實現多項疾病早期快篩。
訊聯細胞智藥結合AI的外泌體全球研發代工翻轉中醫藥領域,也帶 動既有產業革新及創造新市場新產業。訊聯基因則以AI藥物設計平台 ,協助精準選藥、模擬蛋白結構與病理機轉,成為新藥開發、藥物再 利用的重要助力。訊聯基因和基米合作,協助藥廠加速腫瘤新生抗原 藥物開發。
訊聯基因還透過建立AI新藥研發平台,協力北醫大教授許凱程團隊 ,發展出20款具新穎性的小分子藥物,布局包括膠質母細胞瘤、胰臟 癌、阿茲海默症、肺纖維化等等疾病新藥,初步將鎖定六項新穎小分 子抑制劑,已成功針對腦癌、胰臟癌新藥進入臨床前試驗。
安克生醫是台灣第一家全產品線通過歐盟最新醫療器材法規MDR認 證的智慧醫材軟體公司,旗下「安克甲狀偵」(AmCAD-UTR)是全球 第一個針對甲狀腺且獲美國FDA許可的智慧醫材軟體,並持續升級優 化。
安克AmCAD-UTR LIVE掌上型超音波結合即時AI智慧分析技術與甲狀 腺超音波輔助軟體,獲約旦政府採購試用。
台灣血袋長期依賴進口,國內唯一血袋與血液減白過濾器生產商普 瑞博與南亞技轉合作的樹林台灣首座血袋工廠,已與國防醫學院、軍 醫局接觸,瞭解三軍血液計畫需求,待in-line血袋過濾器套組產品 取得認證,立即可上線供應國家需求。
普瑞博與巴西醫材進口商合作案,朝在地設廠的模式規劃,利用當 地關稅優勢與合作夥伴-大型醫材廠商Cromo遍布美洲的通路優勢, 搶攻每年逾4,000萬套in-line血袋市場。
NGS(次世代基因定序)納入健保,帶動精準醫療分子實驗室的基 礎建置及細胞治療CDMO的建廠需求增加,基米繼取得三項經TFDA列冊 登錄項目(LDTs)後,也提交九項LDTs申請計畫案;海外也與印尼合 作夥伴Auror簽訂獨家NGS代理權合約,推動NGS在印尼農業及精準醫 療領域應用。
普生為擴大精準醫療業務動能,除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器取 得台灣TFDA醫療器材專案製造核准許可批准及醫療器材許可證,旗下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平台業務也取得5項化學發光試劑TFDA醫療器 材許可證,並積極推進20項相關試劑送件申請。
此外,台塑生醫發展的微藻技術,利用發酵技術產出藻油及保健品,其中針對藻油將在明年通過認證,之後建立商業化產線,初步年產4萬噸,目標2027年打進永續航空燃油市場。
台塑生醫昨日在亞洲生技大展召開記者會,說明今年在精準檢測、精準修護、精準治療三大面向進展。劉慧啟表示,台塑生醫在董事長王瑞瑜帶領下,發展重心已由原本的健康生活轉向生技領域,鎖定醫材、醫療、醫藥。
劉慧啟表示,長春藤發展的免疫細胞療法,其中含有T細胞、NK細胞、NKT細胞及Gamma Delta-T細胞,四種組成花了20年時間開發完成,目前針對肝癌一期臨床已經完成,非小細胞肺癌二期臨床也已收案完成,長春藤目標明年底完成GMP生產認證後,將依「再生醫療法」申請取得暫時許可。
長春藤生命科學總經理張承能表示, 長春藤在ExoLife人體外泌體研究也有進展,目前細胞與動物實驗證實其神經保護與修復效果,用於預防與延緩帕金森氏症病程。
劉慧啟表示,本次參展以「生技領航、永續健康」為展出主軸,完 整展現預防到治療全方位創新成果,聚焦精準檢測、精準修護、精準 治療,結合核心研發與臨床應用,展出五大亮點技術。
精準檢測方面,台塑生醫除流感A/B+新冠二合一快篩,前年起外 銷日本,每年銷售超250萬劑,台灣也在今年7月取得醫療院所二合一 許可證。另外今年投資矽基分子電測公司,著手開發Bio-FET生物晶 片平台,希望結合半導體與生醫技術,實現多項疾病早期快篩。
屬精準修復的外泌體技術,由長春藤主攻,目前已在臨床前動物實 驗發現對巴金森氏症具明顯預防與治療效果,而IKC免疫細胞療法完 成肺癌二期臨床試驗,患者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為5.6個月,配合GM P廠年底認證,明年將提臨時藥證申請。
台塑生醫是在2022年以7.55億元取得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51.2%股 權。長春藤總經理張承能表示,癌症治療的觀念正在改變,過去是要 把癌細胞消滅;新的免疫細胞療法,是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在 體外培養和活化,再輸回患者體內以增強免疫系統的抗癌能力。
張承能表示,未來長春藤將聚焦於拓展特管辦法核可應用範圍,推 進神經退化性疾病與癌症治療臨床試驗,強化國際發表與合作,提升 國際能見度。
台塑生醫與普生科技近期在生技領域展現驚人進展,雙方共同布局新利基應用,積極拓展精準治療、Bio-FET生物晶片等新商機。台塑生醫的ExoLife外泌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細胞與動物實驗證實,外泌體具有神經保護與修復功能,對於延緩帕金森氏症進程具有顯著效果。同時,台塑生醫也發展了精準檢測技術,包括Bio-FET生物晶片和快篩試劑,以及高靈敏度的Bio-FET次世代晶片平台,為多項疾病的早期快篩帶來新紀元。
普生科技則將在亞洲生技大展上展出其CellBio循環腫瘤細胞檢測產品及儀器a2000 CTC system,這項技術展現了癌症早期檢測與監控的尖端能力。此外,普生科技還將分享其旗下高靈敏度與精確度的檢測技術CLIA(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器及其試劑,這些技術適用於多種臨床檢測需求。
普生科技還推出AIO M160全自動基因核酸檢測分析系統,該系統整合了DNA/RNA萃取、擴增與數據分析流程,為臨床提供高效且一致的檢測解決方案,具有高度競爭力的專業體外診斷裝置和試劑。
在亞洲生技大展中,台塑生醫規劃了五大亮點專區,涵蓋精準檢測、精準修護、精準治療等領域。其中,精準修護領域鎖定外泌體和三重喚黑因子,既有的二合一快篩試劑能夠一次檢測流感A/B型及新冠病毒,助力專業臨床防疫與診斷效率。而MelanBloom三重喚黑因子則能啟動黑色素細胞生成、移轉與定位三重機制,突破傳統白髮護理,恢復青春髮色。
普生將在亞洲生技大展展出CellBio循環腫瘤細胞檢測產品及儀器 a2000 CTC system,展現癌症早期檢測與監控的尖端技術,也將分享 旗下擁有高靈敏度與精確度的檢測技術CLIA(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 器及其試劑,適用於多種臨床檢測需求。
普生表示,AIO M160全自動基因核酸檢測分析系統,整合DNA/RN A萃取、擴增與數據分析流程,為臨床提供更高效率與一致性的檢測 解決方案,具高度競爭力專業體外診斷裝置和試劑。
台塑生醫在今年亞洲生技大展規劃五大亮點專區,涵蓋精準檢測、 精準修護、精準治療等。台塑生醫指出,精準修護鎖定外泌體、三重 喚黑因子;既有的二合一快篩試劑可一次檢測流感A/B型、新冠病毒 ,助力專業臨床防疫與診斷效率;MelanBloom三重喚黑因子:啟動黑 色素細胞生成、移轉與定位三重機制,突破傳統白髮護理,恢復青春 髮色。
台塑集團近來在產品和事業轉型升級上再傳佳音,與上下游供應鏈結盟,共同開發新產品和拓展新應用領域,成功打開航太、電子、AI伺服器電池、醫療生技等新商機。
根據統計,台塑集團去年全企業提報的轉型案件共計106案,預估投資金額約達新台幣1,460億元。預計到2030年,這些轉型措施將為台塑帶來年營收1,941億元,並創造年獲利281億元。
在這些轉型中,台塑透過「乾噴溼紡」技術開發的高階碳纖,已應用於高壓氣瓶、航太及離岸風電葉片,並進入太空產業供應鏈,成為火箭與衛星離子推進器的核心材料。同時,台塑擁有的高吸水樹脂(SAP)也成功進入全球紙尿褲龍頭品牌「幫寶適」的供應鏈,並取得美國FDA認證,拓展至食品液體吸收墊領域,有助提升毛利率。
南亞積極開發電子級氣體和電子級濕式化學品,並自主開發10奈米DDR5產品順利量產,開發矽穿孔(TSV)製程技術,以滿足伺服器、AI邊緣運算等市場對高容量DRAM模組的需求,深化電子材料產業的布局。
台化則成功研發輕量化阻燃聚碳酸酯(PC)複合材料,應用於AI伺服器電池備援系統(BBU),目標是佔據全球市場30%的份額。
南亞將原有的111台膠布機台整併為46台,透過提高單機稼動率,每年可額外創造4.2億元效益,並拓展產品應用至新能源車、醫療及半導體等高附加價值領域。
台塑全企業積極發展醫療級材料,推動多項創新醫材技術,包括南亞的減白過濾血袋、細胞培養袋、真空採血管、抗沾黏膜等醫療產品。台塑則運用雙離子高分子技術開發全球首創的無痛導尿管,並將PVC、PP(聚丙烯)運用於冷卻水塔的散熱材,減少微生物孳生,以及開發太陽能自潔塗佈液,促進環保及能源效益。
台塑生醫則與普瑞博合資成立「台塑生醫材料科技公司」,發展高階醫材及再生醫療產品;並併購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與全台15家醫院及醫材生技產業合作,執行25項細胞治療臨床計畫,已完成晚期肺癌二期臨床試驗。
經統計,台塑集團去年全企業提報轉型案件共計106案,預估投資 金額約達新台幣1,460億元,至2030年將可增加年營收1,941億元,並 帶來281億元的年獲利。
其中,台塑透過「乾噴溼紡」技術開發高階碳纖,應用於高壓氣瓶 、航太及離岸風電葉片,更進入太空產業供應鏈,成為火箭與衛星離 子推進器的核心材料;台塑也將擁有113項專利的高吸水樹脂(SAP) 成功打入全球紙尿褲龍頭品牌「幫寶適」供應鏈,並取得美國FDA認 證,拓展至食品液體吸收墊領域,有助提升毛利率。
南亞積極開發拓展電子級氣體(如氫、氮、二氧化碳等)及電子級 濕式化學品(如剝膜、清洗液及蝕刻/顯影添加劑等)等;另南亞科 技自主開發10奈米DDR5產品也順利量產,並開發矽穿孔(TSV)製程 技術,以供應伺服器、AI邊緣運算等市場高容量DRAM模組需求等,深 化電子材料產業的布局。
台化也已成功研發輕量化阻燃聚碳酸酯(PC)複合材料,應用於A I伺服器電池備援系統(BBU, Backup Battery Unit),以占全球市 場30%為目標。
此外,事業轉型進展,南亞將原有111台膠布機台整併為46台,透 過提高單機稼動率,每年可額外創造4.2億元效益,並拓展產品應用 至新能源車、醫療及半導體等高附加價值領域。
台塑全企業更積極發展醫療級材料,推動多項創新醫材技術,包含 南亞的減白過濾血袋、細胞培養袋、真空採血管、抗沾黏膜等醫療產 品;台塑則運用雙離子高分子技術開發全球首創的無痛導尿管,並將 PVC、PP(聚丙烯)運用於冷卻水塔的散熱材,減少微生物孳生,以 及開發太陽能自潔塗佈液,促進環保及能源效益。
台塑生醫則與普瑞博合資成立「台塑生醫材料科技公司」,發展高 階醫材及再生醫療產品;並併購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與全台15家醫 院醫材及生技產業醫材及生技產業合作,執行25項細胞治療臨床計畫 ,已完成晚期肺癌二期臨床試驗。
在全球外泌體研發的熱潮中,台灣的醫美與化妝品產業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而台塑生醫、訊聯、尖端醫、安特羅、世紀民生等公司則是這股潮流中的佼佼者,他們不斷啟動多元布局,力圖擴大在這個新興市場中的影響力。
外泌體應用領域廣泛,從癌症治療到神經退化性疾病,再到自體免疫疾病、再生醫學及醫美保養,其潛在商機無疑是龐大的。市場規模的快速成長,使得外泌體在藥物傳輸平台、檢測試劑、新藥與化妝品等領域都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台塑生醫已率先推出外泌體保養品,展現了其在市場上的領先地位。而世紀民生則以台灣首家主打外泌體保健食品的策略,不僅去年營收、獲利創下新高,今年前二月EPS更達到9.8元,逼近一股本,展現了強大的發展潛力。
尖端醫則將目光投向國際市場,已送審國際化妝品原料,並計劃布局國際保養品市場。同時,國內市場也推出以靈芝外泌體與多醣體為基底的「詩特甯奇姬」修護系列產品,服務廣大客戶。
訊聯則透過AI技術,開創了外泌體工藝的跨業應用,涵蓋中草藥、動物、婦產科、光電雷射等18個業態,並積極拓展韓國、馬來西亞及拉美市場,其外泌體原料已成功打入韓國市場,並取得當地食藥部的化妝品註冊許可。
安特羅則與向榮生技攜手開發外泌體醫美產品,並計劃利用安特羅在越南的合作通路銷售,搶攻東南亞金字塔頂端消費市場,展現了其國際化的雄心。
分析師表示,外泌體應用領域廣泛,包含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 自體免疫疾病、再生醫學及醫美保養等,潛在商機龐大,市場規模也 高速成長。臨床上應用包含藥物傳輸平台、檢測試劑、新藥與化妝品 等;其中,醫美與化妝品產業高速發展,短期醫療用途約半數仍在檢 測領域,預估醫美、檢測市場將是未來五年商業化主流。
台塑生醫已推出外泌體保養品。世紀民生也以台灣首家主打吃外泌 體保健食品策略,擴大市場利基版圖,不僅去年營收、獲利齊創新高 ;今年更在AI、電商、直播等行銷策略助攻,今年前二月EPS達9.8元 ,逼近一股本。
尖端醫投入外泌體研發商機,已送審國際化妝品原料(INCI NAME :EXOBOOST),待取得相關認證,將布局國際保養品市場;國內市場 布局也運用靈芝外泌體與多醣體為基底,打造美妝品牌「詩特甯奇姬 」修護系列產品,服務尖端醫客戶。
訊聯以AI賦能外泌體工藝,開創跨18業態應用,包括中草藥、動物 、婦產科、光電雷射等,並積極拓展韓、馬及拉美市場。
訊聯外泌體原料打進全球妝品出口排名第四、K-Beauty重鎮韓國, 為當地醫療器材商製成醫學美容皮膚促進劑,並取得韓國食藥部化妝 品類別登記銷售。
訊聯還透過拉丁美洲最著名的醫美器材與保養品代理商進行產品登 記,打進哥倫比亞醫療通路,並與南美洲KOL聯手,進一步擴大鄰近 各國醫美市場。
訊聯外泌體製品也取得馬來西亞國家藥品管理局妝品註冊許可,搶 進皮膚、毛髮、慢性傷口等市場;更以外泌體原料研發代工Exosome Foundry服務,結盟當地業者銷售網路,強化耕耘。
安特羅與向榮生技簽約攜手開發外泌體醫美產品,擬藉由安特羅越 南合作通路銷售,搶攻東南亞金字塔頂端消費市場。
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親自領軍,帶領公司跨足餐飲業,打造了一個充滿台塑特色的餐飲品牌「FB Kitchen」。自從1月份開始試營運以來,這家主打正宗台塑牛小排的餐廳,午餐時間的翻桌率竟然高達1.2倍,顯示了其受歡迎的程度。為了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台塑生醫計劃在7月份於高雄的「王氏昆仲公園」開設第二家規模更大的餐廳,名為「昆仲食舍-阿媽的私房菜」。
董事長王瑞瑜強調,FB Kitchen的成立並非為了跨足餐飲業,而是出於對員工的關懷。她表示,這是首次將原本只在台塑招待所內才能品嚐到的正宗美食對外分享,希望傳承母親當年款待員工與創辦人對待賓客的初心,讓更多人能夠品嚐到這份40年經典美味中的溫暖與守護。
台塑生醫資深經理吳鑫昌透露,這個餐廳的設立起心動念是為了照顧員工,並提供他們更便利、更多元的用餐選擇。由於2023年底,台塑企業總部因都更關係遷移到內湖南京東路六段,當時周邊的餐飲選擇較少,王瑞瑜考慮到這一點,指示團隊規劃園區內的餐飲供應。於是,2024年底,FB Kitchen誕生了,FB是台塑生醫英文名稱Formosa Biomedical的縮寫。
吳鑫昌進一步表示,FB Kitchen營運兩個月來,單月營業額已經達到約150萬元,接近損平。這一成績充分顯示了FB Kitchen的受歡迎程度以及市場潛力。
台塑生醫成立FB Kitchen品牌的目的並非要跨足餐飲業,董事長王瑞瑜表示,餐廳設置起心動念是為照顧員工,但也是首次將原本於台塑招待所內才能品嚐的正宗美食對外分享,「傳承我的母親當年款待員工與創辦人對待賓客的初心,能讓更多人能品嚐到這份40年經典美味中的溫暖與守護。」
台塑生醫資深經理吳鑫昌表示, 2023年底,原設於敦化北路的台塑企業總部因為都更關係遷移到內湖南京東路六段,當時周邊的餐飲選擇不多。因此王瑞瑜考量,讓園區同仁有更便利更多元的用餐選擇,指示團隊著手規劃園區內餐飲的供應,2024年底FB kitchen誕生,FB源於台塑生醫英文名稱Formosa Biomedical縮寫。
吳鑫昌表示,FB kitchen營運兩個月來,單月營業額約150萬元,已近損平。
台塑生醫近期發表了一項革命性產品——「台塑生醫微光眼鏡」,這款眼鏡不僅是光療設備的創新,更是台灣醫療科技領域的一次重要進步。透過光照療法,微光眼鏡能夠調節褪黑激素的分泌量,從而修正人體的生理時鐘。
根據統計數據,使用台塑生醫微光眼鏡的消費者,在減少嗜睡、改善失眠以及提升專注力等方面,都體驗到了顯著的改善。這款眼鏡的設計不僅突破了傳統光療設備的限制,同時在便攜性和舒適性上也做出了重大突破。
台塑生醫強調,這款微光眼鏡的推出,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公司整合製造專業、學術研究以及醫院臨床試驗資源,共同推動高科技與高品質產品研發的成果。這一產品在2025年台灣精品獎中獲得了認可,證明了台塑生醫在研發與創新上的實力。
台塑生醫與明志科大有機電子研究中心的合作,為微光眼鏡的研發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相比於傳統的落地型或桌上型光照治療設備,微光眼鏡的穿戴式設計大大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
該公司還指出,微光眼鏡過去一年對科技業、輪班人員、學生等族群進行了實際使用數據的累積,並在關鍵指標上顯示了三大改善效果:使用者在光照治療後的專注力明顯提升;68%的使用者失眠症狀有所減輕;75%的使用者嗜睡情況顯著改善。
在舒適性方面,微光眼鏡採用了運動風鏡設計,並配有可調式鏡腳及可調鼻墊,能夠根據不同頭型與臉型進行調整,確保長時間佩戴的舒適性。此外,產品使用的藍光光源經過嚴格測試,確保其危害性不超過日常室內外環境光,從而保障了使用者的安全。
台塑生醫強調,微光眼鏡不僅是一技術突破,更代表公司結合自身 製造專業、學術研究及醫院臨床試驗資源,合作推動高科技與高品質 產品的研發,在醫療科技領域繼續邁進。
台塑生醫結合明志科大有機電子研究中心推出微光眼鏡,相較傳統 落地型或桌上型光照治療設備,微光眼鏡之穿戴式設計大幅提升使用 便利性。
台塑生醫指出,微光眼鏡過去一年針對科技業、輪班人員、學生等 族群累積實際使用數據,在關鍵指標有三大改善效果:包括使用者在 光照治療後專注力顯著提升;68%使用者失眠症狀有所減輕;75%使 用者嗜睡情況顯著改善。
此外,微光眼鏡設計結構採用運動風鏡設計,配有可調式鏡腳及可 調鼻墊,可根據不同頭型與臉型進行調整,確保長時間佩戴舒適性。 產品使用的藍光光源經嚴格測試,危害性不高於日常室內外環境光, 確保使用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