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航電(未)公司新聞
Garmin亞太區行銷協理林孟垣指出,Garmin持續耕耘高爾夫市場,發現越來越多人選擇智慧化的運動穿戴裝置、追求更精準的揮擊方式,Approach S40高爾夫GPS腕錶在使用者體驗設計上全面進化,以更直覺的方式讓玩家簡易好上手。
全新推出的Approach S40高爾夫GPS腕錶,秉持Garmin科學化運動精神與GPS制霸的圖資技術,除支援全球41,000幅球道資訊,輕鬆掌握球場狀態,透過高感度GPS快速定位,可精確顯示玩家與果嶺、狗腿彎、障礙區的距離,並自動記錄揮桿數據。此外,也能依球場每日狀態,手動調整果嶺旗桿位置,取得更準確的揮桿參考距離,並可在賽中、賽後即時計分、自動上傳計分卡,所有精準運算與數據一鍵觸控即可完成。Approach S40高爾夫GPS腕錶售價9,990元,詳見網站:www.garmin.com.tw/minisite/approach。
【新聞快報】 哇塞,最近台灣行動支付真的是好夯啊!金管會的數據一出來,我們就驚嘆不已。你猜猜看,在台灣的八個主要行動支付平台裡,誰才是真正的霸主呢?竟然是外國大牌子,像是Apple Pay、Samsung Pay、Google Pay和FitbitPay這四個平台,它們的市占率竟然高達九成以上,這個數字實在是驚人啊! 不過,我們台灣的行動支付平台也不甘示弱,我們有玉山Wallet、Twallet+、中華電信Hami Wallet,還有我們的主角——台灣國際航電的Garmin Pay。這些平台雖然進入市場時間比較早,但還是很有看頭的。 但是,看起來我們還是有一段距離要追趕啊!金管會的數據顯示,去年7月底,我們本國的行動支付平台綁定的信用卡張數只有22.2萬張,市占率只有5.05%,真的是相形見絀啊。反觀外國平台,綁定的信用卡張數高達419.2萬張,市占率竟然是94.9%,這個差距可真是不小! 這個數據讓我們看到,我們的相關部門應該要加把勁,幫助我們國內的行動支付業者提升競爭力,讓我們的行動支付也能夠夠夠有面子地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們不能讓外國品牌一直當老大,我們也要努力創造屬於我們台灣的行動支付新時代!
【台灣新聞】台灣行動支付競爭激烈,國際四大Pay進軍台灣,台版四大Pay努力奮進中。根據金管會最新數據,國際四大Pay在台灣市場佔率高達95%,交易金額超過238億元,而台版四大Pay的市占率僅5.05%,交易金額3億元。金管會指出,台版四大Pay的發展受阻主要因為外國業者品牌知名度高、申請程序簡便、使用介面友善。雖然台灣在行動支付領域起步較晚,但台灣國際航電GarminPay等台版四大Pay正積極進行改進,與公股行庫、各銀行合作推廣,並提供多管道的行動支付服務。TaiwanPay已與28家銀行合作,支持Android與IOS系統,並推廣QRCode掃碼支付,以提升消費者的使用便利性。立法院預算中心要求金管會提供數據資料給相關部會,以促進產業發展,並將不斷檢討及調整相關法規,協助業者發展,提供消費者更好的金融支付體驗。
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根據金管會資料,台灣主要行動支付平台共八個,其中本國業者建置為玉山Wallet、Twallet+、中華電信Hami Wallet、台灣國際航電Garmin Pay;外國業者建置四個Apple Pay、Samsung Pay、Google Pay及FitbitPay。
本國行動支付平台業者進入市場時間較早,但去年7月底,本國行動支付平台業者綁定信用卡張數22.2萬張,僅占5.05%;外國業者建置平台,綁定張數高達419.2萬張,市占率94.9%。
反觀台版四大Pay,即玉山Wallet、台灣行動支付的Twallet+、中華電信HamiWallet、台灣國際航電GarminPay,到2018年7月底僅綁信用卡近22.3萬張,市占率僅5.05%,交易金額3億元,占率更僅1.25%。
金管會解釋,台版四大Pay慘遭國際四大Pay「電翻」的原因有三,即外國業者品牌知名度高、申請程序簡便、使用介面友善,因而綁卡數及交易金額能快速成長。
金管會強調,其實財金公司推動的TaiwanPay重心已不在綁信用卡,而是有網銀、金融卡等多管道,同時台灣在行動支付起步較晚,一開始消費者體驗的確沒有國際支付來得便利,但財金公司也已積極修改,並結合公股行庫、各銀行協助推廣。
財金公司強調,TaiwanPay主攻綁金融卡、金融帳戶的業務,提供國內金融業共通的行動支付平台,若以金融卡來算,到2018年底綁卡數已有556萬張,若以轉帳、提款、繳費稅及消費支付來看,總金額已171億元,並不輸以信用卡為主的國際Pay。
同時TaiwanPay合作的銀行已增加到28家,Android與IOS系統的手機都可使用,且財金公司表示,國際Pay只有感應式支付,但TaiwanPay可以有感應式,更主推QRCode掃碼,相信使用上會更便利。
立法院預算中心要求金管會,為協助本國的行動業者提升競爭力,建議定期提供數據資料給相關部會,如國發會、經濟部及財政部等研析,以利推動產業發展,並要滾動式檢討法規,營造有利金融及產業發展的支付環境,促進國內金融科技的發展。
金管會表示,國際與國內四大Pay的統計並不是定期申報,而是主動調查,因此到目前為止只有到去年7月底的數字,但金管會對提高行動支付比率,有成立工作小組,會隨時檢討及調整相關法規,協助業者發展,希望提供消費者更好的金融支付體驗。
歐美國家的健身風氣由來已久,但近年來亞太地區急起直追,加上消費習慣就是敢買,因此,Garmin今年第二季在亞太市場的營收年增率有高達28%的水準,也是旗下各大市場當中,唯一年增率突破兩位數的地區。
Garmin亞太區行銷協理林孟垣指出,該公司在亞太地區以「分眾策略」經營市場,其中,全方位通路布局更是關鍵。以台灣地區為例,除鞏固既有的經銷門市、醫藥材通路外,更朝向百貨通路發展,陸續在新光三越、太平洋SOGO等知名百貨成立「品牌體驗店」,近期亦將進駐鐘錶經銷通路,以多元通路管道搶攻分眾商機。
Garmin表示,4月上市首款搭載音樂功能的Forerunner 645跑表,深受廣大跑友喜愛,為滿足更多使用族群支付、音樂及運動等需求,Garmin決定將這項音樂功能放進品牌銷售冠軍vivoactive 3智慧表,昨天正式推出vivoactice 3 Music音樂智慧表。
Garmin指出,vivoactive 3 Music,除擁有前一代的信用卡與電子票證行動支付外,內建15種以上室內外的運動模式,包含跑步、自行車、瑜珈等,而新增的音樂功能不僅可儲存多達500首歌曲,更內建KKBOX功能選單,讓使用者將自身收藏的歌單下載到手表中。
vivoactive 3也是Garmin在台推出的首款支援Garmin Pay智慧表,去年底開賣迄今,已成為vivo系列的銷售冠軍,其銷售量約占此系列整體銷量50%。
穿戴式裝置市場在蘋果第三代Apple Watch能夠以eSIM支援4G,以 及長跑、三鐵等專業用智慧手表市場穩定發展下,根據Canalys資料 顯示,包括智慧手表、智慧手環在內,第一季全球穿戴裝置出貨量為 2,050萬台,比去年同期增加35%。
雖然Apple Watch售價高昂,不過第一季出貨量仍高達380萬支,同 時穩坐全球穿戴式市場與智慧手表市場雙料冠軍,Canalys也指出, 第一季全球穿戴裝置出貨量中,智慧手表僅貢獻43%,卻拿下穿戴式 裝置總營業額的8成,智慧手環出貨量占整體市場57%,但營業額僅 有兩成。
Canalys表示,第三代Apple Watch廣受消費者與電信服務業者的歡 迎,是蘋果第一季出貨量能夠維持在去年第四季高點的主因,而App le Watch也讓蘋果占有59%市場。
第一季智慧手表二哥則是Garmin,Garmin得益於全球掀起運動風, 帶動專業用智慧手表出貨順暢,第一季出貨量為100萬台,相當於市 占率為7%,而有生產智慧手環也有銷售智慧手表的Fitbit,雖然智 慧手表僅占Fitbit第一季總出貨量24%,不過54多萬台的出貨量已經 足以讓Fitbit躍居全球智慧手表三哥。
至於主力為低價智慧手環的小米,實力不容輕忽,根據Canalys資 料顯示,小米第一季出貨量達370萬台、只比蘋果少10萬台,也讓小 米穩居全球穿戴裝置二哥,以及智慧手環出貨量冠軍。
相較之下,曾經在智慧手表、智慧手環都創下出貨佳績的三星,第 一季在全球穿戴式整體市場並未擠入前五名,而三星雖然是全球前幾 個推出支援3G通訊的智慧手表,可是其智慧手表第一季全球出貨量也 沒有躋身全球前三大之列。
Garmin首季營收年增11%,其中戶外導航、健身休閒、航空及航海產品占首季整體營收八成以上。
Garmin全球總裁與首席執行長Cliff Pemble表示,由於戶外導航、健身休閒、航空及航海產品別的亮眼表現,Garmin創造第1季營收新紀錄及雙位數的利潤成長。而戶外導航、健身休閒兩大產品線更分別貢獻24%、20%的營收成長,對於穿戴裝置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Garmin投入智慧穿戴時間已久,甚至採用自己開發的作業系統,每年推出的表款達數十款,隨智慧穿戴市場成長,Garmin因產品線完整,加上通路布局多元化,全球市占攀升,將帶動供應鏈出貨。
各銀行也祭出多項GarminPay優惠活動,如玉山銀行為讓持卡人在運動時刻也能享受玉山卡的便利生活,即日起至3月31日止,綁定GarminPay並支付一筆不限金額,享7-11現金抵用券50元。而國泰世華銀行推出任一筆消費享50元刷卡金,再抽運動耳機等好禮等超值優惠,更多優惠可至各行官網查詢。
玉山銀行信用卡暨支付金融事業處副總林榮華表示,隨著卡片型態不斷的演進,玉山銀行從「玉山Wallet」、「ApplePay」到「GarminPay」,提供全方位行動支付工具,透過此次與運動穿戴裝置領導品牌Garmin攜手合作推出GarminPay,讓GarminNFC手錶上擴充信用卡感應支付功能,透過不同載具的結合,讓玉山信用卡更緊密的融入顧客生活中。
Garmin智慧表除了昨起可綁定上述六家銀行的信用卡,不久後也能綁定iPASS聯名卡(又稱一卡通聯名卡)。一卡通公司主管表示,GARMIN vivoactive 3今年農曆年前已預載 iPASS票證,可綁定信用卡、iPASS聯名卡。
台新銀行主管指出,台灣是Garmin Pay在亞洲新興市場當中,第一個開刷的國家,對我國行動支付具有里程碑意義。Garmin Pay目前只在美國、新加坡等少數已開發國家使用。
智慧腕表支付,屬於行動支付的一環,去年三大國際行動支付登台,外界多將焦點擺在手機支付,但Apple Pay、Samsung Pay,也可用在Apple、Samsung的智慧表,從智慧表支付來看,Garmin Pay並非首例,但就健康載具而言,則是台灣市場首見應用。
合作的銀行主管說,台灣運動族群特愛Garmin智慧表,加上具備支付功能的基本款,價格約6,000元到1萬元不等,門檻不高,因而看好這次合作效益。
台新等六家銀行信用卡以及 iPASS聯名卡,並未預載在Garmin智慧表中。銀行主管說,可透過手機下載Garmin App、手機與手表進行藍芽配對、設定手表密碼、手機Garmin App綁定信用卡等步驟,就可以用手表付款。
今年以來,多家精品業者紛紛推出新智慧手表,市面上出現更多外型精美、保有傳統表外型的指針智慧表,Garmin也宣布推出第三代指針智慧腕錶vivomove HR。
Garmin亞洲區行銷協理林孟垣表示,由於智慧手表已逐漸有「TechArt」」,也就是設計結合工藝趨勢,因此去年起已推出指針式智慧表vivomove,此次再推出vivomove HR,具備心率監測與多種運動模式,提供消費者兼具時尚及運動實用的需求。
Garmin表示,vivomove HR為指針式的表面,不過輕觸螢幕即可喚起「隱藏式表面」,不管是快走逛街、還是跑步、有氧、重訓等運動,都能透過內建心率及運動感測器輕鬆紀錄。
總經理孫蔭南表,中化裕民近年來發現國人日益重視運動、健康,並衍伸出對於智慧穿戴裝置的需求,為提供優質的商品,特與科技產業龍頭Garmin合作,將最先進之醫療、保健裝備,帶進醫藥通路,融入民眾日常生活中,並希望透過智慧科技與國人的健康有著更緊密的結合。
此次兩大產業龍頭合作,將健康服務結合智慧商品推廣至醫藥保健通路,帶給民眾更多元、更便利的選購地點,同時提供醫藥通路人員專業上的諮詢及協助,也為消費者的健康帶來更多保障。另因應市場需求及考量不同產品特性,Garmin於醫療保健通路主推vivo系列,強調健康生活的概念,有多款兼具時尚、功能、實用性的智慧商品可供民眾選擇。
由於首波智慧手表的推出以智慧手機業者為代表,銷售通路也以通訊產品或3C通路為主。不過,三星在推廣智慧手表時,已嘗試與自行車通路業者合作。Garmin日前更宣布,攜手中化裕民進軍健康醫藥通路,讓Garmin vivo全系列產品在台超過200家醫材、藥局通路上架,其中包括屈臣氏以及丁丁連鎖藥妝等。Garmin因採分眾市場,除鞏固3C科技通路外,也陸續搶進鐘表、超商、科技百貨與藥妝通路,此次更進入醫藥通路,搶攻龐大的熟齡商機。
Garmin日前也公布第2季財報,營收8.17億美元(約新台幣247.9億元),其中戶外導航、航空、航海與健身休閒等產品線,營收占比達74%。Garmin表示,戶外導航在第2季營收成長46%,已成公司成長動能。
台灣近年冒出不少運動新星,而Garmin會選上陳彥博擔任品牌代言人,看上的是他「本身就是Garmin超級粉絲」的特質。而在去年完成四大極地賽大滿貫的陳彥博,也將帶著Garmin的新品「f?nix5X」,挑戰祕魯的亞馬遜雨林超馬賽。
全球穿戴裝置在2∼3年前可謂風起雲湧,不過近期似乎明顯降溫,華碩傳出將停產智慧錶ZenWatch,是繼摩托羅拉和三星之後,又一家退出Android系統智慧錶的品牌商。而Fitbit在從智慧手環跨入智慧錶後,表現顯然不如預期,儘管美股頻頻創下歷史新高,但Fitbit的股價已從最高峰的47.6美元,一路崩跌至本周二的5.56美元,跌幅超過8成;至於曾經有鴻海郭台銘加持的GoPro,股價也由86.97美元重跌至8.63美元,跌幅也逾75%。
相較之下,產品線涵蓋導航(GPS)和穿戴裝置的Garmin,去年度營收達30.19億美元、比2015年成長7%,各類產品出貨量高達1,680萬台。若單就去年第4季來看,穿戴裝置的兩大產品線─戶外導航(智慧錶)和休閒健身(智慧手環)業績分別繳出46%和20%的年成長率,表現相當耀眼,而Garmin的股價收在51.68美元,相較於去年初的32.52美元已上漲近6成。
Garmin亞洲區資深行銷經理林孟垣表示,不少廠商在推出智慧錶時,定位是「手機的延伸」,但後來發現產品欠缺剛性需求。他指出,Garmin就是鎖定不同消費者的分眾需求,不論是潛水表、三鐵表、跑步表或高爾夫表等都能精準到位,現在更把「時尚」的元素放進去,讓消費者同時感受到美感。
Garmin在去年底先在北美市場推出「vivofitRjr.」系列的3款健康手環,一上市就大受歡迎,創下亮麗的銷售成績。Garmin表示,該產品是以開放教育的設計,透過趣味闖關機制享受遊戲樂趣,同時提升兒童的活動量;至於家長則可透過免費的專屬APP,可了解孩子的各種健康活動紀錄,透過獎勵機制引導孩子主動完成生活作息或家務,讓親子關係更和諧。
Garmin指出,「vivofitRjr.小童手環」採用柔軟矽膠材質,兼具防水功能,適合兒童全天候配戴,電池可保用1年以上,參考售價僅2,990元。結合Garmin專門設計的免費家長APP,透過虛擬金幣的鼓勵機制,藉此讓父母與孩子一起玩出健康好習慣。
日前蘋果執行長庫克才表示,蘋果錶在今年年終購物季第一周的銷售寫下歷來的最高紀錄,他並預期第4季銷售量可望締造空前最佳成績,而Gartner先前的數據則指出,智慧手錶使用率以美國的12%居冠,英國與澳洲則分別為9%、7%,均高於Gartner在2015年所做的調查結果,當時受訪的美國消費者中僅8%使用智慧手錶、英國則為5%。
然而Gartner調查也顯示,雖然不少消費者買了智慧手錶,智慧手錶的棄用率卻高達29%, 而在以健身為主的智慧手環為主方面,用戶棄用率更高達30%。
Gartner表示,智慧手錶的使用狀況仍處於初期階段,以健身為主的智慧手環則已進入主流初期,智慧手錶與智慧手環供應商要克服的最大障礙,就是消費者認為這些裝置的價值不夠吸引人,若考慮實用性,消費者認為穿戴式裝置的定價實在太高,而這些產品的外觀設計也不吸引人。
而智慧手錶棄用率高,似乎也與智慧手錶許多功能目前仍高度依賴智慧型手機有關,然而,45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多半認為,智慧型手機已經能滿足大部分需求。
而在健身用手環方面,Gartner表示,使用率以美國的23%居冠,英國與澳洲則分別為15%、19%。使用率與去年調查結果相比已見增長,當時美國有17%受訪者使用健身追蹤器,英國則為10%。
路跑活動近年在台灣大為風行,越來越多的國人加入馬拉松的行列,衍生出規模龐大的運動商機。看好相關市場發展,Garmin除了運動手環之外,也開闢出一系列運動表產品線,最高階的fenixR3HR定價高達23,990元,絲毫不遜於專業手錶品牌。
Garmin表示,響應資訊月活動,包括運動、健康和車用三大產品類別都有超值優惠,其中,fenixR3HR不僅特價19,990元,更加贈4,200元的金屬錶帶,總共高達8,200元的優惠。而消費者可有機會抽iPhone7和市價高達25,990元的頂級穿戴裝置。
今年是行動支付元年,多家業者已提供電子錢包服務,Garmin亞太區副總王正偉表示,Garmin擁有智慧穿戴軟硬整合技術能力,首款具支付功能智慧手環vivosmart HR與一卡通的晶片深度整合,預料未來各穿戴裝置都將具有支付功能。
王正偉說,穿戴裝置興起,帶動Garmin業績持續成長。以智慧手機成長軌跡來看,硬體上市後,會有更多應用程式(app)推出,現在很多人已離不開手機。而穿戴裝置也是硬體先起來,陸續再有許多應用,如支付或健身等功能推出,將帶動更多的使用者。
由於各國電子票證系統不同,Garmin此次首度推出具支付功能的智慧手環,並率先在台灣發表;至於其他國家,則由各地分公司與當地電子票證業者洽談合作。
王正偉表示,將電子票證晶片整合至穿戴裝置的技術不難,也可將兩個國家的電子票證放在同一個穿戴裝置。目前以手機綁定信用卡的方式,未來穿戴裝置智慧手表、智慧手環等都可行,主要關鍵在於各電子票證或信用卡發卡銀行,目前在平台整合與後端數據的分享仍待商議,但從消費者使用方便性的角度來看,未來終將會實現。
根據市調機構統計,目前全球智慧穿戴市場出貨排名以Fitbit居冠,小米次之,Garmin是第三名。Garmin從電子通訊導航起家,推出飛機、船舶、汽車等導航系統,近年跨足運動領域,2003年即推出三鐵選手專用的運動手表,目前已銷售2,000萬支智慧穿戴產品。
此次推出vivosmart HR智慧手環建議售價5,990元,布局3C賣場及屈臣氏等通路;至於一卡通則可搭乘北捷、高捷、台鐵、公車,以及在超商、政府機關等2萬多個據點使用。
在應用日漸普及下,已吸引業者紛紛跨足行動支付市場。
以手機業者來說,蘋果的Apple Pay已在美國、大陸等地推出;三星行動支付平台Samsung Pay繼南韓、美國、大陸後,上月在新加坡、澳洲也導入。
手機業者加入行動支付平台,除讓消費者使用更便利,如蘋果也會與銀行業者分潤,還有背後龐大使用者消費行為大數據的分析及使用。
網路業者如網路家庭也推出Pi行動錢包;夠麻吉則從團購市場轉戰行動支付市場,推出GOMAJI Pay,進一步結合現有資源及會員基礎,提供更完整的消費者支付方式。
有些國家物流業配送人員不僅簽收送貨,也可透過手持電腦接單與收款,工業電腦業者欣技決定與物流業者合作開發,爭食行動支付商機大餅。此次電子票證業者一卡通與穿戴裝置業者Garmin合作,加入行動支付戰局,更證實行動支付潮流已勢不可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