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銀行公司新聞
銀行業者分析去澳洲設點的三大原因,包含澳洲是台灣的十大貿易夥伴,台資大企業都在雪梨有據點,且澳洲利差相對好又有國際聯貸案,因此吸引國銀前往開發。
據金管會統計,截至2024年9月,本國銀行在澳洲已設有分支機構者,在分行方面,包括臺灣銀行、合作金庫銀行、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兆豐銀行、台灣中小企業銀行、玉山銀行、台新銀行等八家;另外,在辦事處方面,有中國信託銀行、台北富邦銀行等二家。
而金管會在2023年6月同意彰銀向澳洲主管機關申請設立澳洲雪梨分行,正在積極籌設中;王道銀行則於2024年4月獲准向澳洲主管機關申請設立雪梨代表人辦事處,對此,王道銀指出,預計最快今年上半年可正式開業,並希望於辦事處成立18個月之內能夠爭取升格為分行,未來視營運狀況,也將規劃於澳洲各大城市申設分行,希望在最短時間內轉虧為盈。
檢視國銀在澳洲獲利狀況,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僅獲利18.9億元,2021年回升至32.9億元,2022年獲利32.1億元,2023年因為不動產風險升高,增提呆帳費用,導致獲利衰退6.3億元至25.8億元,而2024年前三季國銀新南向稅前盈餘190億元,創史上同期新高,年增20.4億元,其中,澳洲排在第三,國銀共獲利26億元,已超越2023年全年獲利。
澳洲的三大城市,雪梨、布里斯本和墨爾本,都是國銀進駐設點熱區,銀行業者也分析去澳洲設點的三大原因,第一,國銀海外設據點多是跟著台商的腳步走,澳洲是台灣的十大貿易夥伴,台資大企業幾乎都在雪梨有據點,而台商多自然資金需求也會增加。
第二,澳洲利差相對好且聯貸市場交易火熱,對國銀具有吸引力,據統計,2024年9月底國銀對澳洲曝險額首度衝破兆元達1兆645億元的史上新高,已超車去年一整年,其中又以投資和授信為大宗。
第三,澳洲政經環境穩定、金融體系健全,更是全球高科技供應鏈樞紐,近年來加大對綠氫等轉型能源的研究投入,相關科技水準居全球翹楚,對國銀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投資市場。
近期,台灣金融市場上掀起了一股存款優惠熱潮,眾多銀行紛紛推出高利率存款方案,力圖吸引客戶存款。其中,<台灣銀行>也不甘示弱,推出了一系列存款優惠措施,旨在吸引更多資金流入。
根據最新消息,<台灣銀行>數位帳戶將提供新台幣活存2.075%的高利率優惠,無論是新戶還是舊戶都能享有這項優惠。特別的是,新台幣數位存款活存金額在10萬元內,將按照新台幣定期儲蓄存款一年期的一般機動利率加0.36%計息,每月20日結息一次,並於次日將利息轉入本金。
活動期間將持續至2025年12月31日,顯示<台灣銀行>對於此次優惠的信心。而對於那些存款金額較大的客戶,<台灣銀行>還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優惠方案。
例如,永豐銀行推出了永豐大戶DAWHO數位帳戶,並在2025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對於新台幣30萬元內的活儲存款提供1.5%的優利。此外,如果客戶將DAWHO綁定為證券交割戶,還能同時享受活儲優利優惠。
而聯邦銀行則推出了聯邦New New Bank數位帳戶,新戶在2025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開戶,最高可享一個月限額15萬元內台幣高利活儲年利率10%優惠,單月領息最高達1,250元。
此外,聯邦銀行還針對舊戶推出了全新的會員分級制度,從2025年1月20日至7月20日,一般「初級會員」可以免解任務,即享限額15萬元內活儲年利率2%優惠。若客戶在1月至6月的任一月份完成信用卡、證券、信託或貸款任一指定任務,當月可升級為「金級會員」,當期利息結算最高可享活儲年利率4%優利,存滿15萬元,單月即可領息500元。
而純網銀將來銀行則將其新戶享有的新台幣5萬元10%活存優利專案延長至2025年第一季底,對於舊戶的優惠也同步延續,不僅5萬元內的優利為1%,5萬元以上則為1.5%,而且額度無上限。
在數位金融的浪潮中,台灣銀行業界競爭激烈,數位帳戶的數量已突破2,300萬戶大關。隨著市場逐漸飽和,銀行們轉向深耕既有客戶,並推出各種優惠活動以吸引新客戶。近期,龍頭銀行台新Richart推出全新的台幣活儲優利子帳戶,舊戶完成任務後,優利子帳戶的利率可加碼至1.6%,吸引了不少客戶的目光。
台新Richart的這項活動從2025年1月3日至7月1日,新戶開戶即可獲得10萬元3.5%的優利,存滿限額利息最高可達1,700元。而舊戶只要完成四選一的指定任務,即可享有30萬元內1.6%的優利,存滿限額利息最高可達2,300元。
不僅台新Richart,其他銀行也紛紛推出吸引人的優惠。例如,聯邦銀New New Bank將存款優惠限額加碼,新戶最高可享1個月台幣高利活儲10%的優惠,舊戶則推出全新的會員分級制度。永豐銀行則延續了大戶DAWHO數位帳戶的優惠,並提供綁定DAWHO為證券交割戶的客戶,活儲優利可達1.5%。
純網銀方面,來銀行將「5萬元內1%、5萬元以上1.5%優利且額度無上限」的活存優利專案延長至明年第1季底,並提供新戶額外5萬元10%的優惠。此外,來銀行還推出了市場上號稱最強的「美元活存4.2%金額無上限」的外匯業務。
公股銀行方面,數位帳戶的權益也相當吸引人。第一銀行iLEO的客戶可享有12萬元內2%的高利活存,臺灣銀行的數位帳戶則提供10萬元內2.075%的機動計息。華南銀行SnY數位帳戶的舊戶若在2025年有信用卡消費,次月起可續享存款10萬元內2.3%的活儲利率;新戶則可享受最多6個月,10萬元內2.5%的活儲利率優惠。
總結來說,台灣銀行業在數位帳戶市場的競爭中,不斷推出各種創新的優惠措施,以吸引和保留客戶。未來,銀行們將在「質」的深耕和「量」的增長之間取得平衡,為客戶提供更豐富的金融服務。
據中華信評評等報告指出,受房貸管制的影響,土地銀行的放款市 占率皆較去年下滑,而臺灣銀行的逾放比至2024年底預期約0.14%, 明年可能進一步放緩至0.13%,顯示並無明顯放款違約風險,中華信 評金融服務評等部副總經理張書評認為,房貸逾放比增加風險至少是 三、四年寬限期逐漸到期後。
中華信評在報告中指出,由於主管機關對不動產相關放款祭出信用 管制措施,加上外幣放款動能陷入停滯,土銀在今年上半年放款成長 面臨壓力,其上半年放款年成長率為2.1%,低於中華信評先前預測 的7%。截至2024年6月30日,土銀的放款市占率亦已從2023年底的6 .0%降至5.8%,存款市占率於同期間則從4.8%降至4.6%。
此外,臺銀放款市占率也從2023年底的8.27%降至7.87%。張書評 補充,公股銀放款市占率下滑的原因之一,也與民營銀行積極度較高 有關。
中華信評指出,土銀已採取審慎的成長策略,以分散其風險較高的 土建融放款,且目前著重於擴大對中小企業的放款規模,預期未來幾 季土銀將承作更多政策性中小企業放款,以維持其市場地位,並增加 存款以支撐其業務成長。
臺銀在授信成本方面較低,且過去五年對其客戶放款餘額占比低於 10個基本點,中華信評指出,臺銀授信成本較低的原因,是該行對公 部門和風險較低的一般房貸曝險部位較高,約占其放款餘額的1/2, 因政府於去年8月推出的新青安升級方案,臺銀的房貸新案件主要來 自新青安貸款專案,截至今年7月底在該行房貸新案件中占比約44% 。
不過,中華信評認為,就臺銀溫和的放款成長偏好,和具一致性的 授信審核策略來看,未來兩年曝險應不會大幅變動。截至2024年6月 底止,臺銀的不良資產比僅約0.12%。
張書評指出,由於新青安都會有寬限期,目前銀行逾放比還未能顯 現房貸違約風險,待三、四年後寬限期陸續到期,進入本利攤還時, 視年輕人是否有能力還款,屆時銀行的「房貸逾放比一定會增加」, 但是否會增加到令人擔心的程度,有幾個指標可參考:一是不動產價 格是否有大幅下滑,二是房貸利率是否有進一步上升的可能性,三是 未來的經濟景氣發展情形。
國內高資產財管業務市場具潛力,立委上周在財委會關切,臺銀至 今仍未取得財管2.0執照,臺銀董事長凌忠嫄表示,臺銀過去對財管 業務重視程度較低,受限於是國營銀行,相對其他公股銀行,在財管 商品銷售方面都有激勵辦法,臺銀待遇、獎金、福利等都沒有彈性, 但不會因此不做這些業務,2025年一定會積極推動。
臺銀主管指出,內部已將財管設為2025年重點業務,最快有望在第 一季送件申請財管2.0執照。臺銀優勢在於,本身既有客戶數多,在 財管方面,光開發自家客戶就很有潛力,但財管2.0起步已晚,加上 理專沒有獎金制度,即便2025年能順利開辦財管2.0,未來業務發展 與其他銀行競爭力仍存在難度。
另一國營銀行土銀也準備申請開辦財管2.0,預計最快2025年下半 年送件,不過,土銀本身財管業務幾乎尚在開發客戶階段,未來同樣 面臨挑戰。
目前公股金控旗下銀行均已開辦財管2.0業務,根據金管會最新統 計,截至2024年10月底,第一銀行在資產管理規模(AUM)居所有銀 行之冠,隨著市場競爭逐漸激烈,一銀指出,2025年針對高資產財管 業務將從積極開枝散葉轉為扎穩根基,深耕既有客戶,從客群、產品 及服務等全面向進行強化,深化高資產客戶的關係經營,以提升一銀 在高資產財管業務的競爭力。
合庫銀行表示,2025年第一季針對財管信託理財業務,將聚焦基金 、債券核心雙主軸,引進國際知名、市場熱銷的理財商品,厚植定期 定額業務以應對市場波動,並推廣具銷售利基的債券型商品,建構客 戶資產多元配置,另將積極與投信公司或金控集團合作新基金IPO專 案,推動信託理財業務穩健增長
近期來,在中央銀行的打房政策影響下,台灣房市買賣活動已連續四個月呈現衰退態勢。根據市場資料顯示,銀行放款情況並未出現相對應的大幅鬆動,顯示房價在短期內恐怕難以有顯著的下跌。
中華信評在最新報告中提到,受房貸管制的影響,土地銀行的放款市占率相比去年有所下滑。而臺灣銀行的逾放比預計到2024年底將約為0.14%,明年可能進一步降低至0.13%,這一數據表明目前並無明顯的放款違約風險。中華信評金融服務評等部副總經理張書評指出,房貸逾放比增加的風險至少需要三到四年的寬限期逐漸到期後才會顯現。
報告還提到,由於主管機關對不動產相關放款實施信用管制措施,以及外幣放款動能陷入停滯,土銀在今年上半年放款成長面臨壓力,放款年成長率為2.1%,低於中華信評的預測值7%。截至2024年6月30日,土銀的放款市占率從2023年底的6.0%降至5.8%,存款市占率則從4.8%降至4.6%。
臺銀的放款市占率也從2023年底的8.27%降至7.87%。張書評補充說,公股銀放款市占率下滑的原因之一,與民營銀行積極度較高有關。
中華信評指出,土銀已採取謹慎的成長策略,分散其風險較高的土建融放款,並著重於擴大對中小企業的放款規模。預期未來幾季土銀將承作更多政策性中小企業放款,以維持其市場地位,並增加存款以支撐業務成長。
臺銀在授信成本方面具有優勢,過去五年對其客戶放款餘額占比低於10個基本點。中華信評認為,臺銀授信成本較低的原因,是該行對公部門和風險較低的一般房貸曝險部位較高,約佔其放款餘額的一半。由於政府去年8月推出的新青安升級方案,臺銀的房貸新案件主要來自新青安貸款專案,截至今年7月底在該行房貸新案件中占比約44%。
不過,中華信評認為,就臺銀溫和的放款成長偏好和具一致性的授信審核策略來看,未來兩年曝險不會大幅變動。截至2024年6月底,臺銀的不良資產比僅約0.12%。
張書評指出,由於新青安貸款具有寬限期,目前銀行逾放比還未能顯現房貸違約風險。待三到四年的寬限期陸續到期,進入本利攤還時,將視年輕人是否有能力還款。屆時銀行的「房貸逾放比一定會增加」,但增加的程度則需參考不動產價格是否會大幅下滑、房貸利率是否有進一步上升的可能性以及未來的經濟景氣發展情形。
在整體數位存款帳戶市場趨飽和之下,銀行漸重「質」轉向既有客戶深耕經營,增加門檻提升貢獻度,但一方面以優惠固樁或吸納新戶也未鬆手。開戶數高達419萬戶居冠的台新Richart從2025年1月3日至7月1日止,推出優利子帳戶活動,新戶完成開戶即可享有10萬元3.5%優利,存滿限額利息最高逾1,700元;舊戶只要完成指定任務四選一,即可享有優利子帳戶30萬元內1.6%優利,較目前1.5%加碼;存滿限額利息最高逾2,300元。
永豐銀行大戶DAWHO數位帳戶權益延續,明年1月1日至6月30日止,30萬元內活儲優利1.5%,綁定DAWHO為證券交割戶同享活儲優利。
純網銀將來銀行「5萬元內1%、5萬元以上1.5%優利且額度無上限」及「新戶再享5萬元10%」兩大活存優利專案延長到明年第1季底。另外,甫上線的外匯業務祭出號稱市場最強的「美元活存4.2%金額無上限」。
公股銀數位帳戶權益則直接開滿一年到2025年12月31日,其中,公股銀數位帳戶龍頭第一銀行iLEO新年權益延續,其185萬客戶均可享有12萬元內2%高利活存。臺灣銀行數位帳戶10萬元內活存2.075%機動計息。華南銀行SnY數位帳戶舊戶在2025年需有一筆信用卡消費,次月起可續享存款10萬元內2.3%活儲利率;新戶則自開戶日起算最多6個月,享10萬元內2.5%活儲利率優惠。
聯邦銀行New New Bank明年起存款優惠限額由現行10萬元加碼至15萬元,新戶最高可享1個月限額15萬元內高利活儲年利率10%優惠,舊戶則推出全新會員分級制度,舊戶(初級會員)免解任務即享限額內活儲年利率2%優惠;1至6月任一月份完成信用卡、證券、信託或貸款任一指定任務,當月還能升級為「金級會員」,當期利息結算最高活儲年利率4%優利。
觀察多數銀行明年上半年核心利率及帳戶優惠,利率不超過4%,並以5萬元至最高30萬元內不等的額度,維持整體客戶基數。
臺灣銀行與富蘭克林投顧再次攜手,於歲末年終的溫馨氛圍中,舉辦了「舞動音符.永續傳愛」公益音樂會,並同步解析了2025年的投資趨勢展望。這場活動不僅是為臺銀貴賓提供了一個身心豐收的預約,也展現了臺銀對於永續發展和社會責任的堅定承諾。
過去一年,臺銀透過不斷提升客戶服務的軟硬體設備,以及全台環保健行、愛心捐血等活動,展現了對永續理念的實踐。即便在百年歷史的基礎上,臺銀員工依然以專業和熱忱,在企業ESG領域取得卓越成就,並在《2024卓越銀行評比》中脫穎而出。
富蘭克林投顧強調,專業與長期投資是創造財富永續的關鍵。與臺銀的合作,正是基於對台灣市場的深耕與對永續發展的共同理念。除了年終的公益音樂會,兩家機構也將不定期舉辦基金理財講座,提供專業的市場動態及投資建議。
雖然今年市場面臨聯準會利率政策、美國大選、地緣政治等多重挑戰,但仍有不少市場表現亮麗。隨著類股輪動啟動,科技股不再是唯一亮點,其他類股的潛力也逐漸受到關注。
富蘭克林建議投資人在歲末年終之際,檢視投資組合,汰弱留強。對於核心配置,建議選擇美國平衡型基金、非投資等級債基金,以及多元收益基金,以網羅各種投資機會。在股市資產方面,則建議分散投資,包括創新科技產業、美國價值型、小型股、公用事業、基礎建設等,並可參與美國以外市場的投資。
臺灣銀行這一年來透過持續提升友善客戶的軟硬體設備、全台環保 健行與愛心捐血串連等實際行動,傳遞永續的力量、善盡社會責任。 即便已建行超過百年,臺銀全體員工善盡職責,在企業ESG領域取得 卓越績效,再度從《2024卓越銀行評比》中脫穎而出,評比單位指出 ,該銀行在追求獲利表現的同時也兼顧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並以落 實於行動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富蘭克林投顧表示,信任專業和長期投資是創造財富永續的關鍵, 深耕臺灣財富管理市場,臺銀和富蘭克林有志一同,因此除了年終的 永續音樂會,也會不定期舉辦基金理財講座說明會,專業的服務團隊 提供即時的市場動態及投資建議,竭力提升客戶的資產價值表現。
今年儘管有聯準會利率政策、美國大選、地緣政治不安等重大事件 一度造成市場動盪,但回顧一整年,仍有不少市場繳出亮麗成績,而 隨著類股輪動啟動,科技不再獨強,其他類股的潛力也逐漸受到重視 ,有助於投資人擴大佈局範疇及發掘更具爆發力的標的。
投資人可以趁歲末年終之際檢視投資組合、汰弱留強,富蘭克林建 議核心配置首選美國平衡型的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美國 非投資等級債為主的富蘭克林坦伯頓公司債基金、廣納多元收益的富 蘭克林坦伯頓精選收益基金,以網羅收益、川普紅利及聯準會降息行 情。
至於股市資產則建議兵分三路,儘管科技股不再獨強,但仍引領主 流趨勢,鎖定創新科技產業是必要作為,此外也可依個人投資屬性再 增加美國價值型、美國小型股或公用事業、基礎建設產業型基金,美 國以外市場則可藉由富蘭克林坦伯頓日本、印度基金加以參與。
臺灣金融界近期傳來喜訊,國營銀行臺灣銀行與土地銀行在2024年創下歷史新高的獲利紀錄。隨著公司獲利的穩定增長,員工們期待自己的薪酬也能得到相對的回報。他們提出具體訴求,希望國營銀行的薪資結構能與公務人員脫鉤,並每兩年進行一次調整。
即將迎來的2025年,臺銀董事長凌忠嫄於24日表示,預計加薪幅度可達4%。她強調,除了加薪之外,更希望提升員工的福利水平。凌忠嫄將向財政部及人事行政總處積極爭取,提高年終獎金的上限,以鼓勵員工的貢獻。
由於國營銀行的預算和用人受到法規限制,這導致員工的薪酬與福利普遍不如其他泛公股金融業和民營銀行。凌忠嫄表示,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臺銀未來將優化員工福利,包括恢復年終獎金至4.6個月,並期望能比照泛公股銀行,加入超盈餘獎金制度。此外,生育補助也將從現行的一胎5,000元提高至泛公股銀行平均的10萬元。
截至前11月,臺銀累計稅前盈餘達296.6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若考慮政策性負擔,稅前盈餘則達386.08億元。這主要得益於放款業務和投資收益的增長。放款利息收入在前11月達274.52億元,年增約5%。資金運用於放款以外的投資等淨收入,扣除存款資金成本後,年成長近2成。
土地銀行方面,前11月的稅前盈餘為171.86億元,年成長近9%。這主要歸功於手續費收入增加、財務操作淨收益增加,以及授信資產品質良好,各項提存減少等因素。
臺銀和土地銀行的薪資調整已經與公務人員脫鉤,分別在2021年和2023年調薪3%和5%。2025年的調薪幅度尚未確定;而軍公教人員則在2022年和2024年調薪4%,2025年也將進行3%的調薪。
黃金價格近年來一路攀升,2024年以來更是創下近30年來的最大漲幅,達到35%。這波漲勢讓市場矚目,其中,「黃金王子」臺灣銀行貴金屬部經理楊天立對2025年的金價走勢持看好態度。
楊天立於24日表示,2025年金價走勢仍將以避險為主軸。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就任,看好金價將再創新高。目前金價約在每盎司2,600美元,預計還有10%至15%的上升空間,甚至可能突破每盎司3,000美元。
楊天立強調,川普的新政是影響金價的關鍵變數。避險需求將持續推升金價,但若川普未能推出預期的政策,黃金價格可能就無法繼續上漲。雖然預計金價有望上看3,000美元,但由於2024年的基期較高,2025年的漲幅可能會有所收斂。
此外,楊天立還提到,川普對虛擬貨幣的支持與金價呈正相關。當比特幣表現佳時,部分投資者會增持黃金作為避險。目前,關鍵在於比特幣是否會被納入美國戰略儲備,這將會增加美元波動,帶動黃金避險買盤,但預估發生的機率不高。
金價曾一度回落,但隨即反彈至2,600美元之上,目前被視為一個不錯的買點。除了股票市場外,投資者也可以通過黃金存摺來分散風險。
根據臺銀金市報告,上周美國聯準會(Fed)降息1碼,但釋出偏鷹訊息,市場預期2025年降息速度將減緩,美元指數大漲,金價一度拉回至2,600美元下方。但由於買盤逢低承接,加上美國核心PCE數據顯示通膨持續降溫,資金再度回流金市,帶動金價反彈至2,620美元之上。
臺銀指出,若中東與烏俄地緣政治風險再度升溫,金價有望站回2,650美元,並向上挑戰60日均線,約在2,665美元左右。但由於美國聯準會最新點陣圖暗示2025年可能僅降息2碼,如果美國經濟數據表現強勁,美元指數與美債殖利率持續走揚,金價可能無法站穩於2,600美元之上,不排除會向下回測2,580美元尋求支撐。
【台灣金融新聞】
隨著營業稅起徵點的調整,台灣財政部於昨日(24日)發出預告,將境外電商辦理稅籍登記的門檻從現行的48萬元調升至60萬元。此一調整將於預告期滿後正式實施,並將對台灣的電商市場產生一定影響。
根據財政部的公告,境外電商是指在我國境內沒有固定營業場所,但向境內自然人提供銷售勞務的企業。這些企業包括國際知名品牌如Agoda、Google、Spotify、Netflix等,目前已有超過150家境外電商在台灣辦理了稅籍登記。
自2017年5月1日起實施的境外電商稅籍登記規定,原則上是對年銷售額逾48萬元的境外電商業者進行登記。隨著營業稅起徵點的調整,此一門檻也將從年銷售額48萬元提升至60萬元。
為了確保此一調整的透明度,財政部昨日預告了相關修正草案,並將進行60天的預告期,以蒐集各界意見。修正草案生效後,將正式公告並自公告之日起實施。在此之前,若營業人的年銷售額已超過48萬元,則仍適用修正前的規定。
國稅局也對境外電商營業人申報銷售額和應納營業稅額的匯率折算方式進行了明確規定。若境外電商營業人銷售電子勞務以以外幣計價,其申報銷售額、應納或溢付營業稅額時,應依申報所屬期間之末日,或是有合併、轉讓、解散或廢止營業者,以事實發生日前一申報所屬期間之末日,以臺灣銀行牌告外幣收盤即期買入匯率折算為新台幣金額。
例如,已辦理稅籍登記的境外電商營業人A,若銷售電子勞務給境內自然人,銷售額以美元計價,則該營業人A應在2024年3月15日申報同年1至2月期營業稅。若銷售額(未含營業稅)為10萬美元,按申報所屬期間末日(同年2月29日)臺銀牌告美元收盤即期買入匯率31.53,折算銷售額為新台幣315.3萬元,扣除進項稅額及上期累積留抵稅額後,應納稅額為新台幣15萬7,650元。
行政院近期做出重大決策,將於2025年起為軍公教人員調薪3%,此一政策也將影響台灣的八大公股行庫。根據相關資訊,這些行庫將會依照過往的惯例,至少配合調薪3%。其中,一銀預估將調薪5%至5.5%,兆豐銀行則預估調薪5%,而臺銀和土銀則規劃調薪3%至4%,並已向財政部報請核准。
值得注意的是,財政部在考慮人事費用時,會特别關注兩國營銀行退休人員的月退金較高,因此期望能夠將人事費用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除了臺銀和土銀外,四大公股金控——兆豐金、第一金、合庫金及華南金——也將遵循政策方向,預計於2025年對員工進行3%的調薪。其中,第一銀行每年都有晉級加薪2.5%的傳統,因此平均總加薪幅度可能會達到5%至5.5%。
兆豐金暨兆豐銀行董事長董瑞斌近日多次表示,兆豐銀行將於明年比照公務人員調薪3%,並預計加上每年晉級自然加薪超過1%,總計加薪幅度將約為5%。
自2016年起,政院批准純國有銀行的薪資與公務員脫鉤政策,每兩年可根據工作績效等因素進行薪資調整,每次最高調幅為5%。在2023年的上次調整中,臺銀和土銀已經進行了5%的調薪。
立委賴士葆近日對純國營銀行的員工待遇表示關切,他認為人事行政總處對銀行福利的管製過於嚴格。賴士葆以臺灣金控及臺銀董事長凌忠嫄的例子來說明,凌忠嫄從彰銀轉任臺銀後,薪水只剩下原本的三分之一。凌忠嫄表示,這是她個人的問題,但實際上,金控或子公司員工的待遇和福利,與所有公民營金融機構相比,確實存在差距。
凌忠嫄也向人事行政總處爭取三項福利,包括將年終獎金上限從4.4個月調升至4.6個月、將生育補助從一胎5,000元調高至10萬元,以及開放員工持股信託,可用於購買上市泛公股行庫的股票,以鞏固公股經營權。
民營化行庫的薪資較為彈性,年終獎金主要由考核獎金、績效獎金、員工酬勞與超盈餘獎金等組成,其中員工酬勞及超盈餘獎金對國營銀行來說是相當有爆發力的,但國營銀行並無此類福利,因此整體薪資已不如民營化行庫。
國營龍頭臺銀過往是最多人報考的行庫,但近兩年已被合庫超越,這對國營銀行在吸引人才方面是一個警訊。
黃金市場今年來表現驚人,被稱為「黃金王子」的臺銀貴金屬部經理楊天立,對於未來金價走势預測相當樂觀。他於昨日(24日)表示,預計明年金價將上看2,800美元至3,000美元,漲幅可達10%至15%,其中川普的政策走向成為關鍵變數。此外,若比特幣進入美國準備資產,各國央行可能會增加黃金買盤,進一步推動黃金價格上漲。
楊天立指出,今年金價從年初到最高點已漲了35%,這是30年來單年漲幅最大的一次。在如此高的基期之下,他預計明年金價仍有10%至15%的漲幅空間,每盎司3,000美元的目標價格有機會達成。例如,近期金價修正拉回到2,536美元後,立刻反彈並站穩在2,600美元以上,從國際角度看,未來金價在2,600元以下的可能性愈來愈少,接近2,600元的價位風險較低,應該是投資的買點。
楊天立進一步觀察到,今年8月之前,國內人們普遍「賣金」,許多銀樓因此手軟。但從8月份開始,台灣人開始紛紛買進黃金,10月份創下新高後,追價情況持續。今年國人參與黃金市場的熱度不斷提升,買賣量都有所增加。目前黃金存摺開戶數已經突破400萬戶,達到430萬戶,年增約二成,並呈現年輕化趨勢,從過去50歲至60歲的年齡層降至20歲至40歲。
對於川普有意建立比特幣戰略儲備的議題,楊天立表示,金價與比特幣之間實際上存在著很大的正相關性。當比特幣表現佳時,投資者會增加黃金持有量作為避險手段。
臺灣金融業界近期展開了一項重要的防詐措施,為了保障國內消費者的金融安全,臺灣銀行、第一銀行、合庫銀行、兆豐銀行、台新銀行、中信銀行、玉山銀行等七家主要銀行聯手試辦「疑涉詐騙境內金融帳戶預警機制」。這項機制旨在防止客戶將資金匯往疑似涉及詐騙的境內帳戶,並計劃於2025年擴及至全體國營銀行。
金管會要求,至明年5月底前,全體國營銀行必須完成資訊系統的建置,並加入境內金融帳戶預警制度。金融業人士表示,一旦這項措施實施,將在銀行之間形成一個「跨行聯防保護機制」,成為第一道防火牆,未來國內消費者在臨櫃轉帳前,將有更完整的防禦機制,共同阻隔詐騙集團的活動。
此外,電子支付機構及三家純網銀也必須在明年5月底前完成與內政部警政署的資料介接,以利啟動防詐措施。金融人士解釋,這意味著上述業者需要定期更新疑似詐騙名單,而警政署將定期提供來自金融機構的疑似詐騙名單。當用戶試圖匯款至疑似詐騙帳戶時,銀行的App將會跳出警示。
金管會副主委邱淑貞在今年10月的立法院專題報告中強調,自2022年8月建置境外預警機制以來,到2024年第2季底已成功攔阻270件詐騙案件,攔阻金額達2.2億元。今年2月建置境內預警機制後,至6月底也成功攔阻700件詐騙案件,攔阻金額達9,466萬餘元。
「疑似涉詐欺金融帳戶預警制度」是由刑事局與金管會、銀行公會及銀行共同推動的。這些疑似涉詐騙帳戶的名單將提供給各銀行,當民眾試圖匯款至涉詐騙帳戶時,銀行的作業系統將會自動跳出提醒,臨櫃人員可以啟動關懷勸阻措施。這項機制初期主要針對境外金融帳戶預警,由於成效良好,金管會決定將其擴大到境內。
首波試辦的七家銀行包括臺灣銀行、第一銀行、合庫銀行、兆豐銀行、台新銀行、中信銀行、玉山銀行。金管會已於今年下半年決定,將該機制於明年5月底前擴及至全體國營銀行,並要求國營銀行加快資訊系統的建置工作。
兆豐金控在2024年穩坐公股獲利王寶座,近日立法院財委會上,立委們關切兆豐銀行的年終獎金及加薪議題。兆豐金控暨兆豐銀行董事長董瑞斌表示,公司目前正在進行年終獎金的核算工作,努力維持與2023年相同的水平,並有望上看7至8個月,總加薪幅度則將超過4%。
董瑞斌指出,兆豐銀行2024年的獲利未能超越2023年的創新高,主要原因是受到美國商用不動產(CRE)市場的衝擊,以及美國分行在打銷呆帳方面的影響。然而,若排除這些因素,兆豐銀行的獲利實際上已經優於2023年。關於年終獎金的發放,將以2023年的7至8個月為目標,期望維持相同的水準。
至於2025年的加薪幅度,董瑞斌明確表示,兆豐銀行預計將全面調薪3%,加上每年的晉級調薪,總幅度將超過4%。這一調薪幅度與先前八大公股銀行的董座表示的將會加薪的承諾相符,但沒有超過4%的幅度,多數銀行比照公務員調薪3%。
立委們對兆豐銀行的高獲利但加薪幅度卻與軍公教相仿表示關注。董瑞斌解釋,公司的薪資部分將比照公務人員調薪辦理,但獎金部分可以多發放。兆豐銀行近年來的獲利表現亮麗,預計2024年及2025年的薪資調幅將優於軍公教調薪水準。
公股銀行的年終獎金主要由考核獎金、績效獎金、員工酬勞與超盈餘獎金等項目組成,原則上固定和績效獎金合計不會少於4.6個月,員工酬勞即分紅,與獲利直接相關。若超過盈餘目標,員工還將獲得額外的超盈餘獎金。
目前公股銀行的年終獎金尚未確定,但以全國營的臺灣銀行和土地銀行為例,年終獎金將依照財政部所屬事業機構經營績效獎金實施要點規範辦理,最高為4.4個月,與往年行情相當。合庫銀行也表明,2024年度的年終獎金將根據獲利達成預算目標情況及員工經營績效獎金規定核發。
自2024年以來,公股金融業的獲利呈現成長,六家上市公股金控和銀行前11月合計獲利約1,205億元。其中,兆豐金累計前11月稅後純益逾320億元居冠,第一金、華南金獲利逾200億元,合庫金稅後獲利也逾188億元,年終獎金可期。
中央銀行於昨日公布了我國第三季銀行營運績效,全體銀行在這一季的稅後純益達到了驚人的3,472億元,平均每一銀行員工的貢獻度更是逼近280萬元,達到279.5萬元,相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了9.39%。其中,花旗銀行以1,722萬元的平均貢獻度,創下了唯一破千萬元的紀錄。
在排除輸出入銀行及全國農業金庫的情況下,排名前十的銀行中並無新進榜的銀行,但排名略有變動。上海商銀成功衝上第四名,而兆豐銀行及臺灣銀行則被擠至第五名和第六名。花旗銀行以1,722萬元的平均貢獻度,連續三季位居首位,京城銀行以669.1萬元排名第二,第三名則是永豐銀行,平均貢獻度為598.4萬元。
排名第四至第十的銀行依次為上海商銀、兆豐銀行、臺灣銀行、國泰世華銀行、台北富邦銀行、中信銀行和第一銀行,其平均貢獻度分別為575.2萬元、561.9萬元、462.2萬元、444.7萬元、424.7萬元、402.8萬元和364.6萬元。
銀行主管分析,花旗銀行將消費金融部門賣給星展銀行後,從今年首季開始已被視為企業金融銀行。由於員工人數減少,使得員工獲利貢獻度的計算更加有利,因此花旗銀行得以在員工人數較少的銀行中取得優勢。其他如京城銀行、永豐銀行、上海商銀等銀行,因員工人數較少,也較易於進入前十名。
在這前十強的銀行中,大多數均呈現年成長,年增率在6.4%至28.1%之間。其中,臺灣銀行的增幅接近3成,達到28.1%,位居第一;其次是台北富邦銀行,年增18.2%,國泰世華銀行年增16.7%,永豐銀行年增11.6%,均達雙位數成長。相對來說,兆豐銀行年減3.4%,京城銀行年減6.8%,上海商銀年減22.5%。
第三季的表現穩定上揚,共有16家銀行的每一名員工獲利貢獻超過300萬元,比上季多了一家。根據金管會的統計,2024年至第三季底,金融三業的稅前盈餘達到了8,854.2億元,創下了史上同期新高,其中銀行業的獲利貢獻最高,達到了4,528.5億元,佔了總獲利的過半。
臺灣銀行近期在信託業務上再創佳績,不僅榮獲「第12屆台灣傑出金融業務『菁業獎』」之「最佳個人信託金融獎」優等殊榮,更在12月23日的「《Trust Award》多元信託創新獎」中,一舉囊括「最佳公益信託創新獎」、「最佳安養照護信託創新獎」及「最佳信託行銷卓越獎」三大獎項,顯示其在信託領域的領先地位。
臺灣銀行自推出公益信託業務以來,一直致力於滿足不同族群的需求,透過多元的公益信託項目,涵蓋內政、社福、教育、法務等領域,實現「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該行透過公益信託的力量,照護弱勢族群,提供高齡者安養協助,捐助課輔活動與心理輔導,關懷弱勢兒童教育及心理健康,並培育優秀體育人才,讓選手能夠無後顧之憂地參與國際競技活動。
在推廣信託方面,臺灣銀行秉持「認識」、「了解」、「使用」的理念,不斷拓展宣導渠道。該行走訪全台各地舉辦安養信託宣導會,進入校園進行信託講座,舉辦大型公益園遊會,參加大型展覽,同時運用新穎數位行銷工具,與雜誌公司合作拍攝影片,錄製Podcast,製作宣導影片,透過廣播電台節目傳遞信託觀念,以多管齊下的策略,提升信託觀念的普及度。
為了讓客戶能夠隨時掌握信託財產狀況,臺灣銀行在112年底完成建置線上安養信託查詢系統,讓客戶透過網路銀行服務,可隨時線上查詢安養信託財產餘額及信託專戶往來交易明細,大幅提升便利性。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身心障礙者的平均餘命也隨之增加。臺灣銀行積極加強宣導及推動身心障礙者信託服務,參與各種社福團體活動,將信託觀念傳遞給身心障礙者的家屬。此外,該行也關注失智問題,目前全台已有132家營業單位取得「失智友善組織」認證,致力于為失智者提供溫暖的金融服務。
臺灣銀行近年來不僅在金融業務上穩步發展,更著力於企業社會責任的落實。近日,臺灣銀行與富蘭克林投顧攜手舉辦了「舞動音符、永續傳愛」公益活動暨投資理財說明會,透過這樣的活動,將愛心與社會責任融入金融服務之中。
活動當日,現場氣氛熱鬧非凡,臺灣銀行特別邀請了深受歡迎的蝦米視障人聲樂團上台表演。這個全球第一個以視障者為成員的現代阿卡貝拉樂團,以其獨特的音樂風格和堅強的生命力,吸引了眾多目光。樂團成員在沒有伴奏及樂器的情況下,憑藉著對音樂的熱愛和堅韌的意志,以最真誠、動人的聲音,為現場帶來一場溫暖的音樂饗宴。
此外,美聲金曲歌后許景淳也親臨現場,以她深情的嗓音演繹了多首經典歌曲,為活動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在這個歲末年終的感恩氛圍中,與會的財富管理貴賓們在美妙的音樂中,一起關懷弱勢群體,享受了一個難得的溫馨時光。
臺灣銀行自開辦財富管理業務以來,已經走過近17年的歲月。長期以來,該行財富管理團隊秉持「以客為尊」的經營理念,專注於為小資族、受薪階級、高齡及高資產客群提供專業的財務規劃服務。在這過程中,臺灣銀行始終如一地協助客戶穩健累積資產,因此贏得了客戶的高度信賴。
近年來,臺灣銀行更加注重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積極參與多元化的公益活動。透過這些活動,該行不僅發揮了金融影響力,也將愛與關懷傳遞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此次與視障團體的合作,不僅展現了臺灣銀行對社會永續發展的貢獻,也為財管貴賓們提供了掌握投資脈動的機會。
台灣金融業界昨日(23日)盛大舉辦了「2024守護資產 信守未來校園徵影活動」頒獎典禮,這項活動以「信託」及「防詐」為主題,吸引了全台30個大專院校系所參與,並在10家金融機構的策略支援下,成功收穫了268支影像作品。
活動自9月中旬開始,主辦單位與10家協辦金融機構在校園內舉辦超過20場說明會,廣泛宣導信託與防詐觀念,最終超過1千位學生組隊參賽,展現了年輕一代對資產管理和防詐意識的關注。
此次徵影活動的宗旨是讓青年學子透過影片拍攝深入了解「信託」機制,並應對日益增加的詐騙案件。在評選過程中,金質獎、銀質獎、銅質獎及優質獎各4名,共16部影片榮獲獎項,其中包含實境及動畫兩大類影片。
工商時報總編輯賀靜萍對今年的參賽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她表示,今年的200多件參賽作品在完整性與創意上都十分出色,評審團經過三階段選擇,最終選出了獲獎影片,從中可見學生們對信託與防詐的深入理解和幽默表現。
此次活動得到了多家金融機構的支持,包括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合作金庫銀行、台北富邦銀行、高雄銀行、第一銀行、統一證券、臺灣銀行、凱基銀行、臺灣企銀,以及彰化銀行等。這些機構提供了策略單和案例,作為學生拍攝短影片的素材,並與學生互動,傳達信託和防詐的概念。
評審團主席,台灣邁肯行銷傅播集團董事長暨執行長張志浩認為,今年的參賽作品能夠以有趣的方式,設身處地思考如何幫助父母親或親戚朋友避免詐騙。
評審委員陳宜伶和王威人也對今年的作品表示讚賞,他們認為,透過參賽,年輕世代能夠提早預防,並透過影片預防遺憾事件發生。
「守護資產 信守未來校園徵影活動」的競爭激烈,主辦單位和評審們希望各校同學能夠持續努力,發揮創意,未來站上更廣闊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