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銀行(公)公司新聞
八大公股行庫的例行徵才均委託金融研訓院辦理。據金融研訓院統計,上半年八大行庫首輪鎖定應屆畢業生的招考總計報名人數為15,861人,較去年減少1,363人,年減9.4%。
據指出,以首輪的徵才統計才具代表性,主因此輪為面向應屆畢業生的大規模徵才,代表每年從業外中真正有志從事金融業的新血,目前趨勢仍逐年下行,但減幅略有縮小。
首輪於上半年結束後,下半年各行庫視自身需求通常會招募經驗行員或專業人員等,甚至近年也常會有第二輪針對畢業生的一般行員招考。如合庫銀行本月就宣布展開第二次新進人員甄試,釋出100名職缺,主打一般金融人員,起薪39,800元。
熟悉招考情況的金融圈主管表示,2011年時臺銀報考人數達萬人,一銀、華銀、彰銀也有6,000人,每家銀行平均錄取率個位數。現在臺銀頂多3,000多人;一銀及華銀約2,000人內,錄取率上升到雙位數。總體而言十餘年來報考人數已大減七成。
該主管說,這幾年看到的態樣是年輕行員流動率較高,各行庫招考次數也偏多。除「少子化」是絕對因素之外,還有世代價值觀改變、法令變革等影響。
該主管認為,多數還會選擇公股行庫者的取向是穩定以及相對於民營銀行的業績壓力較輕,不過行庫民營化後業績導向逐年升高,而這批人若不適應也會選擇繼續「考試」轉職,如報考臺銀、土銀等百分之百國營銀行,或轉戰高普考等相關財經類組公職。
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合庫報名人數已超車臺銀,登上最受嚮往的公股銀。以今年第一輪徵試為例,合庫名額326人、臺銀291人,報考人數合庫約4,500餘人超過臺銀的3,200餘人,多出千餘人報名。據悉,現任輸出入銀行理事主席戴燈山過去任合庫副總時,督導人資進校園推廣做得不錯,且民營化行庫薪資較有彈性,合庫福利在公股中名列前茅。
公股銀評估,連同央行最新出手的第七波信用管制在內的措施,對 抑制房市買氣會有顯著效果,預估下半年房市交易量將放緩。至於存 準率連二升,導致市場可貸資金減少,不只對自然人購屋貸款造成影 響,法人企業貸款也會受到衝擊,至於其他貸款項目,面對利率提升 ,各產業情況未必一致,但部分接單狀況還沒完全復甦的傳統產業, 借貸意願可能降低。
至於房價是否將因此下修?行庫主管說,目前國內景氣好轉,加上 AI題材帶動台股走穩,內需、就業情況大致良好,因此整體來看,房 價下修空間即使有、也很有限,下半年房市將呈現「量趨緩、價持穩 」。
央行19日也公布8月五大銀行(台銀、合庫銀、土銀、華銀及一銀 )新承作房貸金額,單月大減249.98億元至967.41億元,連三月破千 億元的紀錄至此中斷。官員分析,主要反映兩種情境,一是8月的民 俗月效應,壓抑買房需求,二是部分銀行碰觸到72-2條上限所致。
聯準會宣布降息後,現貨金價18日強彈逾1%,一度升破每盎司2, 600美元大關,刷新歷史新高紀錄,但終場收在2,598.6美元,現貨金 價19日盤中大漲1.2%,報每盎司2,588.38美元,紐約12月期金上揚 0.5%,報每盎司2,611.8美元。
石文信表示,黃金飆上歷史新高後,獲利了結賣壓出現,也讓金價 瞬間拉回,但整體趨勢而言,後市表現仍持續看好,只是在近期會有 震盪波動,估計在50美元以內都算正常。目前觀望重點是國際匯率變 化,隨著Fed啟動降息循環,黃金未來走勢明朗,預估10月到11月中 可能突破2,600美元,今年內有機會推升至2,700美元。
臺銀報告分析,金價走強後投資人追價意願不高,加上鮑爾在記者 會上表示,降息2碼並非常態,並指出就業成長已放緩,通膨已朝2% 目標前進,但仍處較高水平,點陣圖顯示年底前尚有降息2碼空間, 全年降幅為4碼,少於市場預期,金價聞訊回落。
臺銀報告中提到,從瑞士銀行(UBS)分析來看,黃金的避險特性 ,使其成為當前不確定環境下具吸引力的投資,加上Fed進入降息循 環,美元指數下跌,金價持續創歷史新高,由於低利率將降低持有黃 金的成本,且預期美元將繼續走弱,有利於金價持續上行,預期明年 6月有機會來到2,700美元。
**台灣銀行外幣存款持續攀升,累計前七月增幅破紀錄**
根據金融管理委員會 (金管會) 最新統計,截至 2024 年 7 月底,我國銀行外幣存款餘額達 14 兆 8,634 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已連續六個月「月月攻頂」。
累計前七月,外幣存款大幅增加 8,388 億元,為史上同期增額最大。截至 7 月底,以當時美元匯率 32.836 元換算,外幣存款餘額約為 4,527 億美元,月增 9 億美元。
金融業者表示,儘管 7 月美元對新台幣升值近 1.2%,但 8 月卻大幅貶值 2.7%,導致外幣存款「縮水」。此外,美國將於 9 月啟動降息循環,預計資金將從外幣存款「緩步搬離」。
一家銀行主管指出,7 月外幣存款餘額 14.8 兆元,可能是全年的高點。金管會則認為,影響外幣存款變動的因素眾多,包括美元升息、升值、台股漲跌,以及企業收付貨款等。
自 2022 年美國開啟升息循環以來,我國外幣存款大幅增加,2022 年全年增幅達 1 兆 7,584 億元,為史上最大。2023 年升息腳步暫緩後,全年外存量僅增加 2,285 億元。
截至 7 月底,擠入「兆元俱樂部」的六大外幣存款行分別為中信銀、兆豐銀、北富銀、台灣銀行、玉山銀和第一銀行。其中,台灣銀行 7 月底外幣存款餘額為 1 兆 689 億元,較 6 月底增加 21%,成長動能最強。
外匯存款再登高峰 出口暢旺助推
根據金管會統計,至7月底,國內銀行外幣存款餘額已達14兆8,634億元,連續六個月成長,創下歷史新高。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9,695億元,高於去年增幅。
銀行局官員分析,外幣存款飆升主要有四項因素:客戶收取貨款、投資款回贖、發行海外存託憑證,以及資金調度。
在出口暢旺和美元利率高檔維持下,台灣銀行業外幣存款累積快速。今年6月時,一銀正式加入「兆元俱樂部」,成為歷史上首見外幣存款突破兆元的六大銀行,包括中信銀、兆豐銀、北富銀、玉山銀和一銀。
其中,中信銀外幣存款在過去一年增加超過2,000億元,北富銀、台灣銀行、一銀也都有超過千億元的增幅。
中信銀表示,儘管美國聯準會預計將降息,但美元與新台幣間的利差仍大,預計外幣存款將維持穩定水位。
一銀指出,由於美元匯率走升和企業戶大額貨款匯入,前七月外幣存款餘額增加約11%,至7月底已達1兆365億元。然而,聯準會降息循環可能不利美元表現,後續仍需關注外資動態和美國大選結果。
華銀強調,由於全行業務發展需求,前七月外幣存款年增6%,主要為加強吸收外幣存款所致。儘管美元利率仍處高點,但預計未來美元走勢可能轉弱,年底前可能維持在相對高檔。
據金管會統計,2024年7月底國銀外幣存款餘額14兆8,634億元續寫史上新高,已連六個月「月月攻頂」,累計前七月增加8,388億元也是史上同期增額最大;惟金融圈示警,8月台幣狂升,9月美又將啟動降息循環,國人資金料將從外幣存款「緩步搬離」。
若以7月底美元匯率32.836元換算,7月底外幣存款餘額是4,527億美元,僅月增9億美元,月增額連三個月縮減,顯示降息腳步倒數,資金不再「錢」進外幣存款,或是趁7月美元走升逾1%,趁勢獲利了結、結售為新台幣。
一家銀行主管說,7月美元對台幣升值近1.2%,但8月卻一舉大貶2.7%,將讓8月外幣存款「縮水」,再加上9月美國將啟動降息循環,都將撼動外幣存款版圖,料7月外幣存款餘額14.8兆元恐已是全年高點。
金管會認為,影響外幣存款月變動因素多元,除美元升息和升值、台股漲跌外,企業收付貨款、投資款贖回、資金調度等均會影響。
金管會從2004年開始統計國銀外幣存款,這20年來,以2022年美國開啟暴力升息,使外存全年大增1兆7,584億元,年增額史上最大;2023年暫停升息後,全年外存量僅增加2,285億元,增額僅是2022年全年的13%。
2024年美國利率維持高位、推升美元大漲,外幣存款也一路水漲船高,從2月底外幣存款水位攀到歷史新高後,已連六個月「月月攻頂」,7月底餘額14兆8,634億元,月增2,050億元或1.4%,月增額是21個月來最多。
金管會分析,7月單月國銀外幣存款大增,主因是客戶收到大額貨款匯回、投資款贖回、發行海外存託憑證及資金調度等。
累計前七月大增8,388億元,是2023年一整年外幣存款增額的3.7倍,也達到2022年全年高峰的47.7%,也連續兩個月締造了六家「兆元」銀行。
這六家擠入「兆元俱樂部」者,包括中信銀、兆豐銀、北富銀、臺銀、玉山銀和第一銀行,7月底外幣存款餘額續站穩兆元大關;但8月美元驟貶,情勢隨時可能逆轉。
以前十大外幣存款行來看,7月底年增率續持雙位數成長者,是中信銀、北富銀、臺銀、一銀和台新銀等五家銀行,較6月底多了一家,其中又以臺銀年增21%成長動能最強。
7月底前六大外幣存款行,全擠入「兆元俱樂部」,中信銀以1兆5,076億元居冠,兆豐銀1兆1,833億元次之,北富銀1兆1,588億元居第三,臺銀1兆689億元,第一銀1兆365億元居第五,首度超車玉山銀的1兆353億元。
國銀外幣存款連六月創新高,金管會統計至7月底,本國銀行外幣存款餘額達14兆8,634億元,連六個月成長、續創歷史新高,月增1.
4%。銀行局官員分析,外幣存款再創新高主要有四因素,即客戶收到貨款、投資款贖回、發行海外存託憑證及資金調度。
銀行局統計,前七月外幣存款除1月呈現月減,其餘六個月都是月增,累計增加8,38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9,695億元,高於去年 同
期增額9,188億元。但今年新台幣兌美元逐月貶,若排除匯率因素 、換算為美元,7月底外匯存款4,527億美元,前七月累計減少36億美 元。
由於出口暢旺、美元利率維持高檔,國銀外幣存款累積快速,本來 「兆元俱樂部」只有五大銀行,但今年6月時一銀加入,出現史上
首 見外幣存款破兆元六銀行,包括中信銀、兆豐銀、北富銀、臺銀、玉 山銀和一銀,至7月底仍維持六大行,其中中信銀近一年增加破2,00
0億元,北富銀、臺銀、一銀也都增加破千億元。
中信銀指出,7月外幣存款增加439億元,主因美元利率仍處高檔, 外幣存款持續增加,整體較去年同期增加16%,今年前七月累計
增加 約1,312億元,成長幅度超越去年同期。推估美國聯準會將降息1碼至 2碼,但美元與新台幣間利差仍大,短期預估外幣存款量仍會維
持在 穩定水位。
一銀認為,今年前七月外存餘額增加約11%,主要是美元匯率走升 及企業戶大額貨款陸續匯入所致,至7月底餘額1兆365億元、月增2.
8%,也是因企業戶將貨款匯入。目前預期聯準會啟動降息循環,不利美元表現,但新台幣匯率主受外資動向牽引,後續仍宜持續關注美
國大選、利率政策動向及外資動態。
華銀強調,前七月外幣存款年增444億元或成長率6%,主要為因應 全行業務發展所需,加強吸收外幣存款所致。目前美元利率仍處相
對 高點,且受降息預期,客戶承作長天期存款意願增加,但預估未來美 元難以持續看漲,長線走勢可能轉弱,今年底前可能續位在相對高
檔 。
台灣銀行積極備戰富豪理財市場,搶搭降息順風車
面對美國貨幣政策預期將反轉降息,公股行庫積極應對,並將目光瞄準快速成長的財富管理業務。其中,台灣銀行(簡稱台銀)正進行積極準備,期望搶進富豪理財市場大餅。
財富管理服務為公股行庫業務多元化的重要一環,透過跨出傳統企金業務領域,公股行庫希望能建立「雙引擎獲利」模式,增加穩定獲利來源。其中,高端財富管理業務因可延伸至企業主、大股東和高階主管等高資產客戶,更是各行庫競相爭取的目標市場。
目前四大公股金控旗下銀行,包括兆豐銀行、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和合作金庫銀行,均已取得高端財富管理 2.0 牌照,並在富豪客戶數量和管理資產規模上領先。
為爭取降息帶動的理財商機,台灣銀行也積極送件申請牌照,預計最快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可獲核准開辦。雖然台灣銀行先前因重大裁罰事件影響,暫時無法申請牌照,但目前已具備申請資格,且內部已積極展開準備作業。
業界人士指出,申請開辦富豪理財業務需具備一定條件,包括資本適足率、風險管理能力和內控制度等。除台灣銀行和台企銀外,土銀、彰銀等公股銀行也已具備申請資格,並正積極準備相關作業。
公股行庫積極搶進富豪理財市場,一方面是為提升獲利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為迎合市場需求。隨著降息預期,市場預計股債資本市場行情將受惠,財富管理業務需求也將隨之增加。
**台灣銀行擠進房貸前十大,公股銀行展現強勢**
台灣銀行近期表現搶眼,7月房貸排名超前玉山銀行,躍升第八大。與去年7月相比,公股銀行在房貸市場持續展現強勢,台灣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等銀行均名列年增率前段班。 資料顯示,7月房貸前七大銀行排名與6月相同,分別是台灣銀行、土地銀行、中國信託銀行、合作金庫、台北富邦銀行、華南銀行與國泰世華銀行。搶眼的變化在於第一銀行擠下玉山銀行,成為房貸前十強的第八名,彰銀則維持第十名。 台灣銀行不僅房貸排名上升,按年增率來看,也以15.68%位居第四。華南銀行則以23.09%的年增率,成為前十大房貸銀行中唯一增幅突破兩成的銀行。彰銀年增率也達到19.76%,高於大多數銀行。 此趨勢反映了近一年來房貸市場的變化,公股銀行展現強勁成長動能,而民營銀行則略顯保守。央行總裁楊金龍此前已呼籲銀行加強管控不動產貸款,共改善信用資源過度集中於不動產市場的狀況。 在央行的政策影響下,銀行近期加強貸款審查,預期將對新青安房貸的撥款件數和金額造成影響。央行表示,相關措施將有助於穩定房市,預防金融體系風險。 ```資料顯示,今年7月,房貸前七大銀行排名與6月相同,分別是臺灣銀行、土地銀行、中國信託銀行、合作金庫、台北富邦銀行、華南銀行與國泰世華銀行,唯一的變化是,第一銀行擠下玉山銀行、搶下「老八」寶座,彰化銀行維持第十,僅落後玉山銀行。
若與2023年7月相較,除今年1月臺灣銀行正式擠下土地銀行,仍為房貸新龍頭外,房貸市場呈現明顯的「公進民退」趨勢。
回顧2023年10月,合庫銀行也超車台北富邦銀行、重返「老四」,今年3月彰化銀行推走台新銀行、擠入第十;4月華南銀行取代國泰世華銀行、拿下第六;7月則是第一銀行擠下玉山銀行、前進第八。
金管會數據顯示,今年7月,公股銀行房貸業務大有斬獲,與去年同期相較,臺灣銀行與華南銀行,一年增加金額均突破千億元,其中台銀年增1,417億元,華銀增加1,181億元。
進一步觀察年增率,華銀年增23.09%,為前十大房貸銀行裡,唯一增幅突破二成的銀行,其次則是彰銀,年增率也高達19.76%、逼近二成,第三則是一銀,年增16.85%,臺銀與合庫年增率分別為15.68%與15.55%,分居第四與第五。
財政部資料顯示,7月新青安房貸受理件數6,805件、金額544.73億元,其中只有臺銀、土銀受理件數與金額維持小幅成長,其餘五家泛官股銀行全數衰退。儘管如此,受到案件排隊審理影響,7月新青安撥貸件數仍有7,876件,相較於6月的7,244件成長約8%,撥貸金額623.32億元也較6月增加近一成,銀行業者認為,受到行庫加強貸前徵審、貸後管理等措施下,預計今年底前將可看到新青安房貸的撥貸件數、金額「雙降」局面。
央行總裁楊金龍8月下旬邀34家國銀總經理座談,籲請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共同改善信用資源過度集中不動產貸款情形;房市買氣如日中天,讓央行等不到9月19日的第3季理監事會議就提前出手,是否促使8、9月房貸前十大銀行排名重新洗牌,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央行自2020年12月至今年6月已六度調整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以防範銀行信用資源過度流向不動產市場;加上相關部會持續精進健全房市措施,截至2023年上半年,房市景氣逐漸降溫,不動產貸款成長趨緩。
不過,自2023年下半年起,新青安房貸點燃房市大火,房市交易擴增,房價走高,帶動銀行房貸年增率上升,今年7月底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達37.4%、接近歷史新高37.9%,顯示銀行信用資源集中不動產貸款情形有待進一步改善。
7月底新青安房貸餘額為1兆571億元,單月大增529億元,占國銀房貸餘額比重高達9.9%,為去年8月新青安政策上路以來的最高水準。
除了四大公股金控旗下銀行已經取得高端財管2.0牌照,持續開發新客、擴大管理資產規模(AUM),非金控的公股銀行包括土銀、彰銀,也緊鑼密鼓準備送件申請,搶進富豪理財大餅。
財政部督導公股行庫,要求公股行庫多元化業務,跨出企金業務的舒適圈,增加獲利的第二支柱,也就是所謂的銀行獲利「雙翅膀」,因此包括消費金融乃至財富管理,公股行庫均投注資源,尤其從企金業務可延伸企業主、大股東、高階主管等的高端財富管理業務,更是兵家必爭。
四大公股金控兆豐、第一、華南與合庫金旗下銀行,都已經取得高端財管2.0牌照,富豪客戶數與AUM,在已經獲准開辦的12家公民營銀行中,也都名列前茅,其他公股行庫包括土銀、彰銀等,也已經準備送件,希望最快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可望申請獲准開辦,正好迎接降息帶動的理財商機。
行庫高層指出,要申請開辦富豪理財業務,有諸多資格條件,八大公股行庫中,台銀尚未申請主因有重大裁罰事件影響,台企銀則是囿於資本適足率限制尚未達到申請門檻,土銀、彰銀均符合條件下,兩家銀行內部都已經展開申請準備,希望盡快加入開辦高端財管2.0的行列,多元化收益來源、擴大業務綜效,搶進前景看好的富豪理財市場。
台灣銀行董事長呼聲高 董瑞斌、凌忠嫄競逐銀行公會理事長
台灣銀行公會於今日召開理監事會議,確認將發函給旗下會員銀行公會,並於 10 月 1 日召開會員代表大會,改選新任理事長。目前呼聲最高者為兆豐金控暨兆豐銀行董事長董瑞斌,以及台灣金控暨台灣銀行董事長凌忠嫄。
銀行公會理事長過去多由台灣銀行董事長兼任,但前任理事長呂桔誠任滿後卸任,並由前兆豐金控暨兆豐銀行董事長雷仲達接任。雷仲達卸任後,董瑞斌與凌忠嫄成為新任理事長熱門人選。
金融業界人士表示,董瑞斌與凌忠嫄在業界評價甚高。董瑞斌曾擔任第一金控董事長、合庫金控董事長等職,並展現良好經營績效。而凌忠嫄曾在國庫署任內收回復彰銀公股經營權,接任土銀董事長、輸出入銀行理事主席後,也有豐富的從業經驗。
若董瑞斌或凌忠嫄當選銀行公會理事長,預計將帶領銀行業繼續穩健發展。此外,銀行公會於今日通過憑證政策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宗賢請辭,由華南銀行副總經理黃守良接任。
同時,銀行公會根據金管會指示,修正「金融機構作業委外使用雲端服務自律規範」。此次修正旨在應對金融機構使用雲端運算、雲端儲存等新興技術多元化,提升數位轉型與金融服務敏捷性。銀行公會制定自律規範,強化金融機構風險管理及管控機制,提升雲端服務管控措施。
台灣銀行展翅高飛 凌忠嫄六路並進鞏固龍頭地位
為強化台灣銀行(台銀)的競爭力,新任董事長凌忠嫄提出了「六路並進」的策略,目標是鞏固台銀的龍頭地位。
凌忠嫄表示,儘管台銀擁有龐大的資產等利基,但面臨「人不夠、系統太慢」的困境。因此,她將從以下六個面向著手:
- 擴大核心業務,增加中小企業授信:扶植中小企業發展,提升收益。
- 掌握市場變化,資金做最佳配置:觀察國際市場,強化財務投資,創造收益。
- 強化財富管理及個金業務:提供財務規畫服務,增加手續費收入。
- 活化資產:整理舊有房舍,古蹟活化,增加不動產活化的收益比重。
- 強化數位金融:運用金融科技,提升作業效率和服務品質,增加客戶黏著度。
- 擴大海外據點,提升海外收益比重:跟著台商腳步,布局日本、美國、德國等地,以及新南向地區。
凌忠嫄強調,除了爭取突破國營事業用人限制外,她還將全力以赴讓台銀展翅高飛。
凌忠嫄接任台灣金控董事長暨台銀董事長後,已分頭聽取各單位業務簡報,並蒐集員工遇到的困難。她表示,將協助解決這些難題,並提出具體的改善措施。
**台灣銀行掌舵人凌忠嫄:從奇石中悟出職場智慧**
走進台灣銀行董事長凌忠嫄的辦公室,宛若步入一間典雅書房。她的桌案旁擺置著一塊碧綠色奇石,石面紋路猶如層巒疊嶂,遠處小桌上另有一塊青翠石頭,同樣風光明媚,還有《金剛經》相伴。
凌忠嫄表示,這些石頭大多來自友人礦區,原本貌不驚人,但她透過手電筒探照,發現內藏玄機,經過打磨後展現出壯麗景致。「石頭提醒我堅守原則,對某些事務要有立場。」
談到《金剛經》,凌忠嫄認為其闡述的「空性」概念,寓意著放下執著。她將這一理念應用在工作中,促進人際溝通和理念共識的形成,發揮了積極作用。
凌忠嫄性格開朗,採訪過程中不時爆發爽朗笑聲。當問及若能與古今任何人共進晚餐,她的選擇是已故父親。她感嘆:「父親是一位善於傾聽的人,面對我的職場困境,他不會直接指引,而是透過身教給我啟示。」
父親曾對她說:「盡力就好」,這句話成為凌忠嫄職場奮鬥的動力。她表示:「我很想再與父親共享晚餐,聽取他的教誨。」
凌忠嫄曾任財政部要職,九年前轉戰金融界,先後掌管輸銀、土銀、彰銀,如今執掌台灣銀行。她指出,財政部需要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而金融機構則須洞察利害關係人,了解「助力」和「阻力」,妥善應對才能達成目標。
凌忠嫄從上月14日起接任台灣金控董事長暨台灣銀行董事長。凌忠嫄剛上任的幾周已分頭聽取各單位業務簡報,並要大家提出有那些困難可以協助解決。她表示,這家國營龍頭銀行的兩個痛點,「一個是人不夠,一個是系統太慢」。
凌忠嫄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2008年台灣金控成立時,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金控公司,也是唯一公股金控,但沒多久,就被其他民營金控超車,目前只有旗下台銀的資產、存放款市占率仍維持第一。若做跨國比較,20年前同樣具有政府持股背景的新加坡星展銀行,資產規模不如台銀,如今已超越台銀並擠進全球前百大銀行。
凌忠嫄表示,不同於民營銀行,台銀是百分之百國營行庫,受限政府預算增資有很大難度,規模擴大速度慢很多,每年只能靠盈餘轉增資,並挹注其他子公司逐漸擴大,不過,台銀擁有龐大資產等利基,未來將從幾個面向努力衝刺。
第一,擴大核心業務,增加中小企業授信。目前台銀對大企業及中小企業授信比重約五比五,大企業有較高的議價條件,銀行獲利相對限縮,未來若多聚焦在中小企授信,除扶植中小企發展外,也有助提升收益。
第二,掌握市場變化,資金做最佳配置,創造收益。凌忠嫄說,這兩年經濟、金融市場變化大,未來要隨時觀察國際市場變化,強化財務投資,像是升息時,布建債券部位,降息時,就可獲得資本利得收益。
第三,強化財富管理及個金業務。台銀過去對財管業務著墨較少,薪轉戶在這開戶卻沒有在這理財,凌忠嫄說,財務規畫是愈年輕做愈好,財管業務對銀行來說可以增加手續費收入,「幫客戶做好終身財務規畫,也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不是只著眼銀行想賺錢。」
第四,活化資產。台銀有很多資產,包括舊有房舍整理後出租,甚至古蹟也可活化,希望未來不動產活化的收益比重可以逐年增加。
第五,強化數位金融。運用金融科技,提升銀行內部作業效率,也提高對客戶的服務品質,增加黏著度。凌忠嫄也希望未來能加強AI技術的運用,目標是提升對客戶服務,客服問題多元,未來若能建構好資料庫,每位客戶的問題就可以從系統快速取得答案,透過生成式AI去回答個人化問題,若無法回答時再由真人介入,這需要累積很強的資料庫。
第六,擴大海外據點,提升海外收益比重。凌忠嫄說,台銀目前在海外有11家分行、11家辦事處,海外收益占全行收益比重相對低,未來希望能逐步提高。基本上也是跟著台商的腳步去的,像是台積電去投資的日本、美國、德國。除了台積電去的地方,還有新南向地區,都是未來布局的重點,凌忠嫄說,像是印度擁有人口紅利,台銀在孟買也有蹲點,未來考慮升格分行。
凌忠嫄說,石頭大多是從朋友礦區「挖寶」來的,外表本來是其貌不揚的大石頭,她當時稍微用手電筒探照一下,就決心帶回家,經過打磨,果然看到石頭裡的別有洞天,「石頭提醒我,要立場堅定,對某些事必須要有原則」。
至於金剛經,她說,「它(金剛經)主要講『空性』,不要執著;以工作來講,也提醒我不要有很多的執著,這樣不管是跟人的溝通、業務的溝通、理念的溝通,就會比較容易得到共識,對我來講很受用」。
凌忠嫄樂觀開朗、笑聲很有感染力,一個多小時的採訪,她接受各種「軟硬考題」。冷不防被問到,如果可以跟從古至今任何一位人物共進晚餐,最想跟誰吃飯?她的選擇是:已過世的父親。
她說,「父親是位很好的傾聽者,我在職場上有任何問題,他不會直接給我什麼答案,而是從身教上帶給我很多的啟發」。每當工作碰到不如意時,父親會跟她說「妳盡力就好」,這是她在職場繼續打拚的動力,也是父親讓她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凌忠嫄說,「很想再跟他共進晚餐,聽聽他說的話」。
凌忠嫄過去就是財政部知名的女戰將之一,九年前,她改披金融戰袍,歷經輸銀、土銀、彰銀,再到台銀。凌忠嫄說,以前在公務機關做政策分析,必須先釐清問題,再想辦法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時,必須洞悉周邊的利害關係人,「哪些人是你的『路障』、哪些人是你的『助力』,要搞清楚,才能排除路障,善用助力協助自己。」
9日銀行公會報告事項中,報告前銀行公會已由常務理事互推後, 由合庫銀董事長林衍茂出任代理理事長。會中討論聘請多人出任顧問 ,包含前理事長呂桔誠、雷仲達及臺灣金董事長凌忠嫄、兆豐金董事 長董瑞斌、華南金董事長陳芬蘭、土地銀行董事長何英明、彰化銀行 董事長胡光華、板信銀行董事長謝娟娟。
銀行公會理事長過往多由臺灣銀行董事長兼任,之前原臺銀董座呂 桔誠已經擔任二屆理事長,任滿無法再連任,因此卸任銀行公會理事 長,之後由前兆豐金控暨兆豐銀行董事長雷仲達接任理事長,現在隨 雷仲達卸任後,新任銀行公會理事長呼聲最高即是董瑞斌、凌忠嫄。
金融人士指出,董瑞斌、凌忠嫄過去在金融業評價相當具有口碑, 董瑞斌曾接任第一金董事長、合庫金董事長等,展現良好經營績效; 凌忠嫄在國庫署署長任內拿回彰銀的公股經營權,讓外界印象深刻, 她也曾出任土銀董事長、輸出入銀行理事主席等職,經歷完整。未來 不管是董瑞斌或凌忠嫄出任銀行公會理事長,都將帶領銀行業持續穩 步前進。
另外,銀行公會9日通過憑證政策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宗賢因本 職華南銀行副總經理退休,請辭主任委員,經理事長核定由華銀副總 經理黃守良接任。
銀行公會依金管會函示,修正「金融機構作業委外使用雲端服務自 律規範」,並轉知會員機構。銀行公會指出,這次自律規範主要因應 金融機構運用導入雲端運算、雲端儲存等新興技術的多樣化,以提升 數位轉型及金融服務敏捷彈性。因此依照金管會「金融資安行動方案 」要求,強化金融機構建構完整風險管理及控管程序等,訂定自律規 範,以提升金融機構使用雲端服務管控措施。
台灣銀行榮獲首屆TCFD報告書評鑑績優獎項
為推動企業重視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國立政治大學企業永續管理研究中心舉辦「第一屆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報告書評鑑作業」,台灣銀行榮獲八家獲獎銀行之一。
評鑑依據金融穩定委員會規範及金管會指引,涵蓋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等重點。台灣銀行在評比中展現出完善的揭露,特別關注信用風險暴露是否過於集中在高排碳產業。
政大企業永續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兼計畫執行長許永明表示,評鑑著重揭露的真實性及策略的韌性,避免「漂綠」現象。本次評鑑結果顯示,台灣金融業已積極重視氣候相關風險,有助於企業應對氣候變遷挑戰,並推動國家邁向2050淨零目標。
獲獎的八家銀行分別為:元大銀、中國信託商銀、永豐銀、兆豐銀、國泰世華銀、彰銀、台灣銀行、台灣中小企業銀行。
當日頒獎典禮,邀請政治大學副校長蔡維奇、環境部次長施文真、金管會綜合規劃處處長胡則華、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黃家齊以及政治大學企業永續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兼高教深耕計畫氣候相關財務揭露評鑑執行長許永明與會,頒獎給18家TCFD報告書評鑑績優銀行與產壽險代表。
政大企業永續管理研究中心2023年8月起規劃辦理「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報告書評鑑作業」,該研究中心起源於2023年,在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支持之下成立,為促使銀行與保險業更加重視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推動一般實體產業積極面對氣候變遷議題,協助國家達成2050淨零目標,因此辦理本國銀行與保險業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報告書評鑑。
許永明指出,此次評鑑依據金融穩定委員會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所公布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及附錄,並參考金管會發布「本國銀行業氣候風險財務揭露指引」及「保險業氣候相關風險財務揭露指引」,衡量業者遵循程度,蒐整各公司公布之2022年TCFD報告書,邀集學者與專家,花費八到十個月評鑑。
許永明指出,此次評鑑重點包含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此外,TCFD報告書首要重點包括不能「漂綠」,及評估策略是否有韌性,其中銀行業更應揭露信用風險暴露是否過於集中在與排碳相關高的產業等。
首屆獲獎業者,包括元大銀、中國信託商銀、永豐銀、兆豐銀、國泰世華銀、彰銀、臺灣銀行、臺灣中小企業銀行;壽險業包括:台灣人壽、合庫人壽、國泰人壽、凱基人壽、新光人壽;產險業包括:中信產、泰安產、國泰產、華南產、富邦產。
**美元指數反彈,金價承壓回檔**
國際金價近日因美元指數反彈而承壓。台灣銀行(以下簡稱臺銀)報告指出,短期金價走向將受美國經濟數據影響。
**外銀分析:美國總統大選將影響金價走勢**
臺銀報告引述外銀分析,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將對金價產生不同影響。荷蘭銀行(ABN AMRO)認為,若民主黨勝出,美元與實質收益率可能下降,支撐金價維持在 2,500 美元附近;反之,若共和黨勝出,實施關稅貿易壁壘可能導致通膨上升美元反彈,這將對金價形成打壓。
**臺銀:降息後金價有望上漲**
短期來看,本月聯準會可能啟動降息。臺銀報告分析顯示,近八次聯準會啟動降息循環後,金價有 75% 會在降息當天上漲,平均漲幅為 1.6%。降息後一個月,上漲機率降至 37.5%,平均漲幅為 -2.5%。然而,若時間拉長至 6 到 12 個月,上漲機率分別為 87.5% 和 75%,平均漲幅為 8.8% 和 7.7%。
臺銀認為,由於降息後利率降低,將吸引市場充裕流動性進入金市,帶動金價上漲。此外,如中東或俄烏地緣政治局勢升級,導致避險資金流入,金價也有機會再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