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銀行(公)公司新聞
此次聯貸案由元大銀行統籌主辦,臺灣銀行及土地銀行共同主辦,另有臺灣企銀、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合作金庫、全國農業金庫、台新銀行及板信銀行參貸,合計共10家金融機構共組授信銀行團,籌組過程中超額認購逾1.45倍,最終以100億元結案,參貸情形踴躍,顯示銀行團對於群益金鼎證券營運績效及未來發展之高度肯定。
群益金鼎證券為國際化之綜合證券商,提供國內外法人及投資大眾全方位金融理財服務,業務涵蓋經紀、自營、承銷、股務代理、債券、信用交易、衍生性商品等項目。群益金鼎證券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合併營收分別為新臺幣127.46億元及83.65億元(年增率分別為55.1%及49.6%),營運獲利表現亮眼。聯貸案取得資金將用於償還金融機構借款並充實其營運資金,以因應近年業務成長所需。
近期,台灣金融業在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上,陸續展開了一系列的防範措施。各大國營銀行如臺銀、土銀及合庫金等,都已將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報告書中的淹水風險因子納入考量範圍,以期降低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
臺銀在去年的TCFD報告書中指出,颱風和暴雨是對其影響最為顯著的氣候風險類別。颱風可能導致客戶營運據點遭受風災、土石流、淹水等災情,進而影響其營運和提供的授信不動產擔保品,這將可能導致貸款金額無法回收或投資獲利受到衝擊。
報告進一步評估,到2050年後,台北、新竹、彰化、雲林、嘉義、台南、宜蘭及花蓮等高淹水風險縣市的不動產擔保品共有2萬1,699筆,其中2,610筆的擔保品位於模擬淹水區域,去年底曝險金額約為163億元,占總體授信餘額的0.49%。
進行壓力測試的結果顯示,在強颱、暴雨等极端天氣情況下,這些高淹水風險縣市的曝險金額將達到近3,000億元,預期可能造成的最大損失為7,000萬元,約佔獲利的0.1%。
土銀的TCFD報告書則以2041年至2060年間發生淹水的機率為基礎,對比授信部位的不動產擔保品餘額。去年底,處於高淹水風險地區的授信餘額達到5,530.94億元,佔全行授信餘額的23.42%,其中超過7年以上的占比達到15.49%,但評估結果顯示,目前尚無重大曝險地區。
合庫金則以2050年為預設的實體風險發生年,對個金和法金不動產擔保品的授信餘額進行了風險評估。根據計算,淹水風險最高區域的個金和法金損失金額預計分別為0.58億元和1.24億元,總計1.億元。
臺銀在去年度TCFD報告書中提到,極端天氣事件中,颱風、暴雨為 長期來對臺銀衝擊程度最高的風險類別,颱風可能造成投融資客戶營 運或生產據點遭受風災、土石流、淹水等災情,影響其營運與提供的 授信不動產擔保品,恐將導致無法回收貸款金額或衝擊投資獲利。
報告評估,到期日為2050年後的授信部位,不動產擔保品位於台北 、新竹、彰化、雲林、嘉義、台南、宜蘭及花蓮等高淹水風險縣市共 2萬1,699筆,其中2,610筆授信案件的不動產擔保品座落於模擬情境 淹水區域,去年底曝險金額約為163億元,占總體授信餘額約0.49% 。
臺銀以國內消金房貸授信做為壓力測試標的,評估上述高淹水風險 縣市,在強颱、暴雨等情境下,2050年曝險近3,000億元,預期最嚴 重將產生7,000萬元損失,約衝擊獲利0.1%。
土銀去年度TCFD報告書,以全台各地區於2041年至2060年間發生淹 水機率,比對授信部位不動產擔保品餘額,去年底不動產擔保品位處 高淹水風險地區的授信餘額合計5,530.94億元,占全行23.42%,其 中剩餘期間超過7年以上的占比15.49%,評估尚無重大曝險地區。
合庫金以2050年預設為實體風險發生年,將個金、法金不動產擔保 品授信餘額,與各鄉鎮市區淹水危害度等級、建物類型脆弱度等級加 權計算後,劃分五等級風險,分析位於淹水風險最高區域的案件,預 期個金、法金損失金額分別為0.58億元及1.24億元,共計1.82億元。
兆豐銀行分析,美經濟保持韌性,勞動市場降溫、通膨緩降,經濟 朝軟著陸趨勢發展,加上聯準會若能緩步降息,也有利股市,目前尚 未看到明顯經濟衰退,基本面未變下,持續看好美股中長期發展。兆 豐銀建議,第四季投資策略可分批布局且股債均衡配置,並以美國為 首,以股債並進參與降息利多行情。對高資產客群來說,債券及高股 息標的仍是主要配置重點,積極部位配置上,隨美國及大陸利率政策 轉趨寬鬆,黃金、原物料及美國科技股部分適度增加或提高配置。
合庫銀行指出,雖不看淡經濟前景,全球股市深受美國勞動市場放 緩,全球製造業景氣降溫,美、歐與日本貨幣政策分歧致金融市場波 動等影響;美國貿易政策因總統大選而具不確定性,大陸通縮風險升 高等均不利全球經濟發展,投資人持續關注國際政經局勢,分批進場 以管控風險。
臺灣銀行表示,市場詭譎多變,加上美國大選及中東政治情勢等不 確定性,操作策略方面建議採取定期定額、逢回加碼等分攤風險的做 法,並以基本面能見度較高的成熟市場為主要投資標的,採取股債雙 策略布局,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波動度。
經濟日報與華南銀行將於11月19日共同舉行「金融守護論壇—失智友善 信託未來」,林志潔將專題演講,題目為「失智者的金融扶持—樂齡理財培力與安養信託」。
台灣失智症協會指出,失智症患者在金融機構辦理業務時,除在操作機台、記憶密碼、填寫資料等有時會產生困難外,也需要第一線人員更多說明、引導與支援,更可能會因失智者身分,被拒絕辦理金融業務。
此外,由於失智者判斷或認知能力降低,可能導致患者無法充分理解其行為的意義或後果,容易成為詐騙目標。政府、公會、企業均積極提出各種政策和服務,盡力預防可能的危害。
金管會提出的《失智者經濟安全保障計劃》,主要包含兩大措施。一、推動失智友善金融體系及失智者財務安全保障策略。二、將失智症認識、財產信託及保險等議題納入金融體系宣導。信託公會2023年頒布《信託業辦理失智者或疑似失智者服務參考做法》,以教育員工有關失智症的症狀、如何辨識失智者、規劃失智友善空間並提供滿足其需求的信託商品與服務。
林志潔表示,企業也有類似作法,奇美醫院今年聯合臺灣銀行、上海銀行、玉山銀行、台新銀行、彰化銀行、元大銀行、郵局、凱基銀行、台灣企銀與新光銀行等,成立失智友善金融一條街,藉由醫療、金融業的合作,提供失智者全方位的社區支持,並結合精準醫療失智風險檢測、AI預測科技與失智友善金融服務。
林志潔指出,參考國外案例,美、英、日均有類似政策,例如美國要求銀行於發現高齡金融剝削時有通報義務;英國要求年長者開戶時設立第二聯絡人,以保障「脆弱性客戶」;日本也提高契約彈性,讓其親人能在特定條件下解除保險契約。
考量未來失智人口可能繼續提升,金融業者必須重視失智者金融扶持,無論提供金融服務的友善程度或保護財產安全,均是未來需繼續提升的面向。
據金管會截至8月底統計,臺銀房貸餘額1兆592億元、年增16.5%,連四個月站穩兆元大關,蟬聯「房貸王」,土銀房貸餘額1兆185億元、年增8.5%,也連三個月都在兆元以上,兩家公股行庫擠入「房貸兆元」俱樂部。
為何臺銀房貸量「搶搶滾」?行庫主管說,臺銀除有新青安加持,還有2022年開始承作公教人員「築巢優利貸」,兩大力道疊加,讓臺銀房貸量8月底年增16.5%,呈雙位數成長,也一舉超越土銀。
數據顯示,臺銀房貸量是在2024年1月起,以12億元氣走土銀奪冠後,至今連續八個月都穩居房貸王。
為防堵建商養地,央行在2021年祭出購地貸款最高五成限制,保留一成動工款並要求建商需在18個月內動工興建,逾限者,銀行須逐步依「合理比例」收回貸款並逐年加碼計息。
那麼,這「合理比例」收回貸款是多少?這塊由各銀行自訂。據初步調查,一般行庫介於5%至10%,如建商買1億元土地,貸款成數是4+1(最高五成,未動工四成),等於未動工前、銀行撥貸4,000萬元,逾限沒動工,收回5%至10%比率,就是收回貸款200萬至400萬元。
據了解,各行庫除逾限收回5%至10%借款,還會再拉高利率,至少加碼0.1個百分點起跳。之後每年都逐步再收回5%至10%借款,並採每半年再拉高利率。
收回貸款和拉高利率對建商有何影響?行庫主管說,這考驗建商現金流和口袋深淺,若是中小型建商,逐步收回貸款和加碼利率,可能會影響建商資金調度,口袋深的大型建商則較無影響。行庫主管說,逾限未動工、收回貸款,就是為了防堵建商養地、囤地,也希望建商可依契約加速蓋房,因此算是對建商合理要求。
中央銀行自2020年12月第一波選擇性性用管制就祭出購買都市計畫劃定的住宅區及商業區土地貸款限制:包括應檢附具體興建計畫,最高貸款成數6.5成,並保留其中一成待動工興建後始得撥貸。後來陸續調降最高成數至六成及目前的五成,且其中一成於動工興建後始得撥貸。之後又在第四波時新增規範購地貸款借款人應切結於「一定期間」內動工興建,並於2022年1月明訂「一定期間」最長以18個月為原則。
資料顯示,兩大不動產放款龍頭臺銀及土銀,2023年底不動產貸款餘額分別為1兆4,819億元及1兆4,805億元,其中,逾18個月未動工購地貸款臺銀為142億元,土銀則為1,173億元、占放款總額5.11%。由於土銀身為國內唯一不動產專業銀行,因此土建融等放款也是國內最多。統計2021年底至2022年底,土銀逾18個月未動工購地貸款分別為1,010億元及1,068億元。
央行規定購地貸款最長18個月須動工,除有「不可歸責借款人因素」,或因建案特性不同致影響審照時程較長者。銀行應於貸款契約明定未於一定期間動工興建者,應逐步按合理比例收回貸款,並採階梯式加碼計息。
今年來,台股的強勁表現和ETF投資熱潮的持續推動,讓基金規模不斷攀升,這股勢頭也帶動了國營銀行的基金保管業務大幅成長。截至9月底,公股銀行的基金保管規模平均相比去年大增近6成,其中華南銀行以突破兆元的規模奪得冠軍,成長幅度最大的則是土地銀行,達到了143%。
隨著美國聯準會(Fed)的貨幣政策轉向,以及AI科技題材帶來的樂觀情緒,美股和台股創下了新高,這也帶動了基金規模的增長。截至今年第三季底,整體公股銀行的基金保管業務平均成長達58%。其中,華銀的保管金額高達1兆2,639億元,位居第一,主要得益於今年新增的兩檔熱門ETF——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和統一台灣高息動能(00939)。第二銀行和彰化銀行的基金保管規模也分別超過了8,000億元和6,489億元,兆豐銀行則接近4,000億元。臺灣銀行和合庫銀行的規模均超過了2,000億元。
在成長幅度方面,土地銀行以143%的成長率領先群雄,但目前的保管基金金額和檔數在公股銀行中卻是最少的,僅29億元和21檔。土地銀行表示,未來將積極與投信合作,增加保管基金規模及信託手續費收入,預計第四季將新增兩檔保管業務。
彰化銀行的基金保管規模相比去年同期成長逾100%,其中ETF占比超過6成。彰銀指出,第四季到明年,基金保管的重點將聚焦在ETF指數型基金、多重資產型基金及平衡型基金等。
臺灣銀行的基金保管規模相比去年同期增加7成,成長幅度在公股銀行中排名第三,其中ETF的規模比去年大增122%,最大的ETF是規模超過千億元的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臺銀表示,近年來,國內投信公司發行的ETF已成為投資人主要的理財商品,預計明年投信將全力推展主動式ETF,為了強化未來的基金保管業務,臺銀除了將仰賴通路共同努力IPO新基金的資金挹注外,也將積極爭取成為投信公司發行主、被動式ETF的保管銀行。
在保管檔數方面,目前彰銀保管基金最多,共有102檔,其次是第一銀行,有101檔。其他依序是華銀的89檔、兆豐銀的近80檔、合庫銀的70檔、臺銀和臺企銀各63檔,以及土地銀行的21檔。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的陰霾逐漸消散,公股銀行對於第四季度的市場前景普遍保持樂觀。不僅如此,在傳統的消費旺季與美國聯準會(Fed)降息的雙重加持下,市場行情被看好,預期將持續走穩。歷史資料顯示,第四季是全球主要股市上漲機率最高的季度,而隨著11月美國大選的落幕,市場走向預期將更加明確。
兆豐銀行在分析美國經濟時指出,美國經濟表現出相當的韌性,勞動市場和通膨都呈現緩慢下降的趨勢,經濟正逐步朝向軟著陸發展。在聯準會緩步降息的背景下,這對股市來說是一個利多消息。目前市場尚未看到明顯的經濟衰退,因此兆豐銀行對美股的中長期發展持續保持看好態度。該行建議,投資者應該在第四季分批布局,並採取股債均衡配置的策略,以美國市場為主,參與降息帶來的利多行情。
對於高資產客群,兆豐銀行則建議將債券和高息股票作為主要配置重點。隨著美國及大陸利率政策的轉趨寬鬆,黃金、原物料及美國科技股的配置可以適度增加或提高。
合庫銀行雖然對經濟前景保持樂觀,但同時也認識到全球股市面臨多項挑戰。美國勞動市場放緩、全球製造業景氣下降,以及美、歐、日貨幣政策的分歧,都導致金融市場波動。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大陸通縮風險的上升,都對全球經濟發展構成威脅。因此,合庫銀行建議投資者應持續關注國際政經局勢,並分批進場以管控風險。
臺灣銀行則提醒,市場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美國大選及中東政治情勢等因素都可能對市場造成影響。因此,該行建議採取定期定額、逢低加碼等策略,以分攤風險。同時,以基本面能見度較高的成熟市場為主要投資標的,並採取股債雙策略布局,以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波動度。
台灣即將迎來超高齡社會,失智者金融權益保障成為關鍵議題。近日,陽明交大教授林志潔提出警訊,強調金融業必須對失智者提供更多關懷與支援。林志潔指出,美、英、日等國家已經開始著手處理這一問題,台灣也應該加緊步伐,確保失智者金融權益不受損。 為了促進對失智者金融權益的關注,經濟日報與華南銀行將於11月19日聯合舉辦「金融守護論壇—失智友善 信託未來」活動。活動中,林志潔將專題演講,題目為「失智者的金融扶持—樂齡理財培力與安養信託」。這將是一場關注失智者金融困境,並探討解決方案的重要對話。 台灣失智症協會也指出,失智症患者在金融機構辦理業務時,往往會面臨許多困難。從操作機台、記憶密碼,到填寫資料,每一步都可能成為他們的難關。同時,由於失智者判斷或認知能力降低,他們可能無法充分理解行為的意義或後果,這使得他們容易成為詐騙的目標。 為應對這些挑戰,政府、公會、企業均已積極行動。金管會提出的《失智者經濟安全保障計劃》便包含兩大措施:一是推動失智友善金融體系及失智者財務安全保障策略;二是將失智症認識、財產信託及保險等議題納入金融體系宣導。 信託公會則於2023年頒布《信託業辦理失智者或疑似失智者服務參考做法》,旨在教育員工關於失智症的症狀、如何辨識失智者,並規劃失智友善空間,提供滿足其需求的信託商品與服務。 林志潔強調,企業也在積極響應這一呼籲。以奇美醫院為例,今年他與臺灣銀行、上海銀行、玉山銀行、台新銀行、彰化銀行、元大銀行、郵局、凱基銀行、台灣企銀和新光銀行等合作,成立失智友善金融一條街。這一項舉措結合了醫療、金融業的合作,提供失智者全方位的社區支持,並利用精準醫療失智風險檢測、AI預測科技與失智友善金融服務。 林志潔還提到,參考國外案例,美、英、日均有類似政策。美國要求銀行於發現高齡金融剝削時有通報義務;英國要求年長者開戶時設立第二聯絡人,以保障「脆弱性客戶」;日本則提高契約彈性,讓親人能在特定條件下解除保險契約。 面對未來失智人口可能繼續提升的趨勢,金融業者必須重視失智者金融扶持,無論是提供金融服務的友善程度,還是保護財產安全,都應該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八大公股行庫在政府新青安政策的推動下,房貸市占率節節高升,至今已達七年半來最高點的48%。其中,臺銀和土銀更是搶眼的存在,分別以房貸「兆元」的規模,展現了金融龍頭的實力。然而,在2024年,土銀在房貸王寶座上失守,讓臺銀獨占鮮花。金管會截至8月底的統計數據顯示,臺銀房貸餘額高達1兆592億元,年增長率達16.5%,已連續四個月穩坐兆元大關,蟬聯「房貸王」寶座。而土銀的房貸餘額雖然仍保持在兆元以上,但為1兆185億元,年增長率為8.5%,已連三個月未能突破兆元大關,讓臺銀成功衛冕房貸龍頭。 為何臺銀的房貸量能「搶搶滾滾」?據行庫主管分析,這背後的動力來自於兩個重要的因素。首先,新青安政策的推動為臺銀帶來了穩定的房貸需求;其次,自2022年起,臺銀開始承作公教人員的「築巢優利貸」,這兩股力量相互叠加,使得臺銀的房貸量在8月底時年增長率達到16.5%,呈現雙位數的成長,並成功超越土銀。 從2024年1月起,臺銀房貸量以12億元的微幅差距,成功奪下土銀的「房貸王」寶座,此後便一直穩居領先。至今,臺銀已連續八個月保持房貸龍頭的位置,顯示其在房貸市場上的強大實力。在這股強勢的推動下,臺銀不僅為個人提供了多元的貸款選擇,也為整體金融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來,央行對建商養地、囤地的行為進行嚴打,針對銀行購地貸款的規範不斷加碼。在這波打房政策中,央行要求銀行落實購地貸款的動工期限,規定借款人需在18個月內開始動工興建,若超過期限,銀行須逐步收回貸款並逐年加碼計息。
這一措施對於中小型建商來說,可能會造成不小的壓力。根據了解,各行庫對於逾限未動工的貸款,普遍採取收回5%至10%的比率。以1億元土地的購地貸款為例,若貸款成數為4+1(即最高五成,未動工四成),銀行在未動工前撥貸4,000萬元,則逾限未動工後,將收回200萬至400萬元的貸款。
除了收回貸款,各行庫還會提高利率,至少加碼0.1個百分點起跳。之後每年都將逐步收回5%至10%的借款,並採每半年再拉高利率的方式進行。這對建商的現金流和財務狀況是一大挑戰,特別是對於資金調度能力較弱的中小型建商來說,影響將更加明顯。
中央銀行自2020年12月起,就開始對購買都市計畫劃定的住宅區及商業區土地的貸款進行限制,要求借款人提供具體的興建計畫,並將最高貸款成數從6.5成逐步調降至目前的5成。此外,還要求其中一成貸款待動工興建後方可撥付。
根據資料顯示,2023年底,兩大不動產放款龍頭臺銀及土銀的不動產貸款餘額分別達到1兆4,819億元及1兆4,805億元。其中,臺銀的逾18個月未動工購地貸款為142億元,而土銀則為1,173億元,占其放款總額的5.11%。作為國內唯一的不動產專業銀行,土銀的土建融等放款業務在國內也佔據相當比重。
在2021年底至2022年底的統計中,土銀的逾18個月未動工購地貸款分別為1,010億元及1,068億元。央行規定,除非有「不可歸責借款人因素」或因建案特性不同影響審照時程,銀行應在貸款契約中明確規定,未於一定期間內動工興建者,應逐步按合理比例收回貸款,並採階梯式加碼計息。
隨美國聯準會(Fed)貨幣政策轉向,且AI科技題材引發樂觀情緒 ,激勵美股、台股創高峰,帶動基金規模增胖。統計至今年第三季底 ,整體公股銀行基金保管業務平均成長58%,以華銀保管金額1兆2, 639億元居冠,主要受惠今年新增保管兩檔熱門ETF元大台灣價值高息 (00940)及統一台灣高息動能(00939);其次第一銀行基金保管規 模逾8,000億元,彰化銀行與兆豐銀行也各達6,489億元及近4,000億 元,臺灣銀行與合庫銀行規模均逾2,000億元。
成長幅度方面,土銀年成長143%最多,但目前保管基金金額與檔 數為公股銀行中最少,僅29億元、21檔。土銀表示,未來持續朝向積 極與投信合作,增加保管基金規模及信託手續費收入,預計第四季將 新增保管二檔。
彰銀基金保管規模較去年同期成長逾100%,其中ETF占比逾6成。 彰銀指出,第四季到明年基金保管重點仍聚焦ETF指數型基金、多重 資產型基金及平衡型基金等。
臺銀基金保管規模較去年同期增加7成,成長幅度在公股銀排名第 三,其中光ETF就比去年大增122%,規模較大的是逾千億元的元大台 灣高息低波(00713)。臺銀說明,近年國內投信公司發行的ETF已成 為投資人主要理財商品,且預計明年投信將全力推展主動式ETF,為 強化未來基金保管業務,除仰賴通路共同努力IPO新基金的資金挹注 外,也將積極爭取擔任投信公司發行主、被動式ETF的保管銀行。
保管檔數部分,目前保管基金最多的是彰銀102檔,其次一銀有10 1檔,其他依序華銀89檔、兆豐銀近80檔、合庫銀70檔、臺銀及臺企 銀各63檔、土銀21檔。
近期來,在國內經濟穩步上升以及股市持續創新高的背景下,銀行業的投資收益也隨之水漲船高。其中,臺灣銀行與土地銀行作為兩大國營銀行,其前三季度的獲利成長格外引人注目。這兩家銀行在海外業務方面的表現同樣出色,為其總體獲利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臺銀前三季度的稅前盈餘達到了263.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三成,這主要得益於投資淨利益的顯著增長。而土地銀行同期稅前盈餘則約為145億元,同比成長約一成,這主要是因為其在聯貸、財務管理和保代業務方面的表現優異,帶動了手續費收入和財務操作淨收益的增加。這樣的成績使得這兩家銀行的庫存也逐年攀升。
在海外業務方面,臺銀的海外獲利增長顯著,前三季度的海外獲利較年增逾四成,占體獲利比重達到12.9%。其中,亞洲地區分行的放款營運量成長,稅前獲利大幅增加;歐美地區分行則在疫後獲利動能恢復,歐洲區稅前盈餘由虧轉盈,美國區則較去年同期成長達349.81%。
土地銀行前三季度的海外獲利成長了1成,海外分行含OBU的盈餘占全行獲利的19%,預計全年占比將達到23%。該行指出,今年美國分行成為海外獲利的大宗,主要得益於聯貸市場的穩定,預計第四季度的狀況將保持不變。
然而,臺銀的香港分行在海外獲利方面則略顯落後,稅前盈餘年減4.66%;土地銀行的大陸地區分行表現較為弱勢,但仍能獲利,這主要得益於分行對承作授信案源的嚴格篩選,預計今年獲利將與去年持平。
展望第四季度,臺銀和土地銀行將積極強化國際聯貸及授信業務,據點布局將以台商群聚區域為主。特別是隨著台積電在美國、日本、德國等地設廠,臺銀已經在鳳凰城、福岡與法蘭克福設立了辦事處,積極進行商情蒐集。土地銀行則強調,將在風險嚴控的前提下,強化國際聯貸及當地企業授信業務。
在新南向布局方面,土地銀行目前以新加坡為主,並加強與既有客戶的存款往來。同時,通過馬來西亞吉隆坡辦事處轉介客戶,預計明年將在澳洲布里斯本成立分行,全力拓展當地的存放款業務。
美聯儲開啟降息大門,台灣公股銀行紛紛出擊,針對民眾的投資策略提出建議。由於美元定存利率仍處於相對高位,銀行們認為這是個好時機,建議民眾適時配置長天期美元定存,以鎖定高利潤。
合庫銀行分析,隨著美國通膨疑慮逐漸緩解,美聯儲在9月19日將聯邦基準利率調降2碼,預計未來還將繼續降息。儘管如此,美元定存的利率仍對比股市的波動性來說相對穩定,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兆豐銀行則建議,在台幣升值及美元降息的背景下,民眾可以增加長天期的美元定存,進行資產配置的調整,進行鎖利操作。
總結公股銀行的建議,民眾在考慮定存時,應先檢視自己的資金需求,選擇合適的存期,避免因提前解約而損失利息。同時,在比較不同銀行的美元定存專案時,要留意是否有其他限制條件,例如需要先辦理換匯或限定新資金申辦等。
土地銀行提醒,定存資金並非隨時可動用,若突然有資金需求,需提前解約,這將導致利息打折。合庫銀行則指出,近期美元強勢,若民眾計劃解約美元定存以賺取匯差,應先評估中途解約的利息損失與匯差之間的利弊。
值得注意的是,美元定存所獲得的利息將計入年度利息收入總額,並依所得稅法規定進行扣繳。當給付利息金額單筆達到等值新台幣2萬元時,將依全民健康保險扣繳及繳納補充保險費辦法規定扣取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因此民眾需留意每筆給付的利息所得是否會觸及扣費門檻。
合庫銀行強調,以新台幣兌換美元存款的主要風險來自於匯率變動。近期美元波動頻繁,對有美元需求的消費者來說,可利用銀行數位平台上的匯率到價通知功能,在理想匯率時分批買進。
臺灣銀行則提醒民眾,在選擇美元定存商品時,應考慮自身的財務狀況以及對匯率波動風險的承受能力,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投資商品。
美聯儲(Fed)於9月啟動降息,讓銀行界抓住高利率時代的尾巴。這波降息潮下,各家銀行紛紛推出美元優存專案,提供高利率的定存選項。以臺灣銀行為例,3個月期定存年息仍能達到4%~6%以上,甚至有些銀行推出的短期定存年利率可上看10%。
在眾多銀行的美元定存優惠專案中,除了臺灣銀行,還有土地銀行、兆豐銀行、聯邦銀行、永豐銀行、星展銀行、東亞銀行等,均提供各種期限的美元定存優惠利率。這些期限多分為1個月期、3個月期、6個月期,部分銀行還主打短天期定存方案,讓顧客有更多的選擇。
兆豐銀行推出限時的美元優存方案,顧客只要線上申辦,並在11月7日前完成,即可透過行動銀行APP及全球金融網GEB平台申辦。個人戶只要存入3,000美元以上,企業戶則需30萬美元以上,即可獲得3個月期定存最高利率4.8%的優惠。
土地銀行則推出了「土銀最利HIGH-美元優利定存專案」,優惠期限也到11月7日。若顧客1個月期單筆存款達5,000美元以上,年利率可達4.45%,透過臨櫃或網路銀行辦理;而新資金限於臨櫃辦理,優惠年利率則為4.7%。對於臺灣銀行來說,若單筆定存達10萬美元以上,1個月期美元定存的最高年利率可達4.58%。
聯邦銀行的New New Bank數位帳戶也祭出美元定存優惠專案,年底前以換匯美金新資金承作美金定存1個月期,可享8%的優惠年利率。單筆最低起存金額只需100美元,每人存款優惠限額為2,000美元。永豐銀行的7天期美元定存年息則可達10.5%。而東亞銀行、星展銀行等其他外資銀行也根據不同的天期推出了最高逾6%年利率的優惠方案。
然而,外幣定存仍存在一定的風險。土地銀行提醒顧客,美元定存利率風險主要來自匯率變動可能造成的匯損。隨著Fed陸續降息,民眾可根據自身需求承作各天期的優利定存,以獲取穩定的收益。但同時也要注意當下的換匯成本,並關注利率變動的趨勢。
臺銀前三季稅前盈餘263.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近3成,主要因投資 淨利益增加;土銀前三季稅前盈餘約14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約1成 ,主要來自強化聯貸、財管,及保代業務帶動手續費收入、財務操作 淨收益增加。因此,二國銀繳庫也逐年提升。
海外獲利方面,臺銀前三季海外分行含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 稅前盈餘34億元,占比12.9%,年成長42.34%,其中亞洲地區分行 受惠放款營運量成長,稅前獲利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151.38%;歐美 地區分行今年疫後獲利動能恢復,歐洲區稅前盈餘由虧轉盈,美國區 較去年同期成長達349.81%。
土銀前三季海外獲利較去年同期成長1成,海外分行含OBU盈餘占全 行19%,預計全年占比以23%為目標。土銀指出,今年以美國分行為 海外獲利大宗,主因聯貸市場穩定,Q4如無其他突發因素影響,預期 維持相同態勢。
臺銀海外獲利相對落後的分行為香港分行,稅前盈餘年減4.66%; 土銀大陸地區分行表現較弱勢,但仍獲利,因分行嚴格篩選承作授信 案源,預計今年獲利將持平。
臺銀、土銀第四季海外發展策略,將強化國際聯貸及授信業務,據 點布局仍以台商群聚區域為主,尤其台積電前進美國、日本、德國等 地設廠,臺銀已先後設立鳳凰城、福岡與法蘭克福辦事處,積極進行 商情蒐集。
土銀說明,第四季海外業務將在風險嚴控前提下,強化包含國際聯 貸及當地企業授信業務。新南向方面,目前東南亞布局以新加坡為主 ,加強與既有客戶存款往來,輔以馬來西亞吉隆坡辦事處轉介客戶, 明年澳洲布里斯本分行成立後,將全力拓展當地存放款業務。
合庫銀行指出,隨著通膨疑慮緩解,美國聯準會於9月19日宣布調 降聯邦基準利率2碼,預期未來將持續降息,不過,目前美元定存利 率仍處相對高點,相較高波動的股市,仍具有吸引力。
兆豐銀行表示,股匯市熱絡下,建議民眾可以趁台幣升值以及美元 降息之初,增加長天期的美元定存,調整資產配置,進行鎖利。
整體而言,公股銀建議,民眾可審慎檢視資金需求,挑選符合的定 存存期,避免因提前解約而損失利息;同時,在比較美元定存專案時 ,須留意是否有其他活動限制,例如要求先辦理換匯或限定新資金申 辦等。
土地銀行提醒,定存資金無法隨時動用,若有臨時資金需求需提早 解約,利息會打折;合庫銀說明,近期美元強勢,民眾如欲解約美元 定存,結售美元賺取匯差,記得評估中途解約損失利息與賺取匯差的 利弊。
此外,美元定存給付的利息,將計入年度利息收入總額,依所得稅 法規定辦理扣繳,當給付利息金額單筆達等值新台幣2萬元時,依全 民健康保險扣繳及繳納補充保險費辦法規定將扣取補充保險費,因此 必須留意每單筆給付的利息所得是否達到扣取二代健保補充保費門檻 。
合庫銀認為,以新台幣兌換美元存款,主要風險來自於匯率變化, 近期美元波動大,有美元需求的消費者,可使用銀行數位平台匯率到 價通知功能,於理想匯率分批買進。
臺灣銀行強調,美元定存受匯率波動影響,民眾應考量本身財務狀 況及承受匯率波動風險的能力來選擇適合的商品。
盤點各家銀行最新美元定存優惠專案,包括臺灣銀行、土地銀行、 兆豐銀行、聯邦銀行、永豐銀行、星展銀行、滙豐銀行等 ,目前均有提供美元定存優惠利率,大多分為1個月期、3個月期、6 個月期,也有銀行主打短天期定存方案。
兆豐銀推出限時美元優存方案,線上就可申辦,期限在11月7日止 ,透過行動銀行APP及全球金融網GEB平台申辦,個人戶3,000美元以 上或企業戶30萬美元以上,即可獲3個月期定存最高利率4.8%。
土銀推出「土銀最利HIGH-美元優利定存專案」,優惠期間同樣至 11月7日止,1個月期單筆5,000美元以上,年利率4.45%,可透過臨 櫃或網路銀行辦理,新資金限臨櫃辦理,優惠年利率4.7%;臺銀提 供單筆定存達10萬美元以上者,1個月期美元定存,最高年利率4.55 8%。
聯邦銀New New Bank數位帳戶祭出美元定存優惠專案,年底前以換 匯美金新資金承作美金定存1個月期,享8%優惠年利率,單筆最低起 存金額100美元,每人存款優惠限額2,000美元;永豐銀7天期美元定 存年息達10.5%;(ㄏㄨㄟˋ)豐、星展等外銀也依天期不同推出最 高逾6%年利率優惠。
不過,外幣定存仍存在風險,土銀提醒,美元定存利率風險主要來 自匯率變動可能匯損,隨Fed陸續降息,民眾可依自身需求承作各天 期優利定存,以獲取穩定收益,但要注意當下換匯成本,並留意利率 變動趨勢。
台灣金融壇近期傳來喜訊,國營銀行臺灣銀行(臺銀)及土地銀行(土銀)今年前三季的財務表現亮麗,獲利成長幅度超過市場預期。臺銀稅前盈餘達263.7億元,年增三成,創下歷史新高;若考慮政策性負擔,則達337.3億元。而土銀稅前盈餘為147.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7%,也創下新高,並目標明年稅前盈餘突破200億元大關。
臺銀的稅後純益為232.6億元,若將政策性負擔考慮進去,則稅後純益達306.2億元,也創下歷史紀錄。這份亮麗的成績,主要來自於消費金融、企業金融、公部門放款等放款業務的均衡發展,以及資金的有效運用。放款利息收入在扣減相關存款資金成本後,利息淨收益達226億元。另一方面,投資及其他資金運用業務也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建立了穩定的有價證券及債券投資組合,資金運用淨收益為154.5億元。
土銀方面,前三季自結稅前盈餘147.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5.5億元,年增率11.7%。這成績的來源除了來自於聯貸、財管及保代業務的手續費收入增加外,國內經濟成長及股市創新高也對財務操作淨收益有正面影響。
立法院預算中心於22日公布的預算評估報告指出,為提升臺灣金控子公司臺銀及土銀的資本適足率,自2015年起兩家銀行均未辦理盈餘繳庫。但自2020年起,臺銀及土銀已分別恢復繳庫,並且逐年成長。土銀明年度預算案續編盈餘繳庫11億元,較2024年增加5,000萬元,增幅達4.8%。臺灣金則續編繳庫22億元。
報告還指出,截至今年6月底,土銀資本適足率低於本國銀行平均值。預估到今年底,與6月相比,土銀自有資本之缺口將達91億元。預算中心建議土銀持續改善財務結構,以提升其財務健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