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艾法科技表示,參加該計畫的用戶在10月底前報名成功,並在節電超過2度的情況下,即可賺取回饋金。此外,購買i-Ctrl Pro和i-Ctrl AC系列的消費者,還有機會獲得7-11禮券200元的加碼贈品。
參加過程相當簡單,用戶可先進入台電「住商自動需量反應服務網」,選擇「已有智慧家電我要參加」並完成用戶資訊填寫,經過台電審核後,即可正式加入計畫,享受AIFA smart智慧家庭帶來的便利與節能回饋。
更多資訊查詢台電或艾法科技官網:shop.aifatechnology.com/。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調查結果六項分項指標有五項走跌。10月的「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指標為107.69點,月減2.05點,呈顯著下滑。同步觀察中央大學與台灣房屋合作編列的「購買房地產時機」指標,調查結果為104.67點,月減2.06點。吳大任分析,在央行擴大房貸信用管制,銀行資金緊縮、利率上升,造成不少真正想買房者爭取不到貸款,民眾買房能力受挫有關。
10月民眾對物價信心也下跌。吳大任表示,因台電漲電價,明年最低工資也要漲,再加上颱風接二連三,影響蔬果價格,不僅使得10月「未來半年物價水準」調查為41.77點,較上個月調查結果下降1.72點,他對物價看法也較悲觀,「可能到明年1、2月以前都不會好」。
10月唯一上升的分項指標「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調查為60.29點,月增2.91點。吳大任表示,台積電法說釋出樂觀訊號,助長投資人信心,但他還是要提醒民眾居高思危,因為企業競相投入AI,為此投入巨大成本,但導入AI對營收的貢獻卻相當有限,未來企業撐不下去而倒閉,須密切關注。
智慧生活風潮不斷吹襲,台灣本土智慧家庭品牌「艾法科技」近期與台電攜手,共同推動自動需量反應(ADR)計畫,以創新方式推廣節能方案。透過與台電的合作,艾法科技提供消費者一個簡單又實惠的節能方案,讓家中的電器升級成為智慧型,同時也能獲得實質的節電回饋金。
消費者只要擁有艾法科技的i-Ctrl Pro和i-Ctrl AC等智能控制設備,就能輕鬆將家中傳統電器升級為智慧型,並參與節電計畫。該計畫提供了一個簡單的參與方式,只要在10月底前成功報名,並在節電量超過2度的情況下,就能獲得豐厚的回饋金。這不僅是對消費者節能行為的鼓勵,也對環保做出了貢獻。
為了讓消費者有更多的動力參與,艾法科技還提供了額外的優惠。凡購買i-Ctrl Pro和i-Ctrl AC系列的消費者,都有機會獲得7-11禮券200元的加碼贈品,讓節能的同時也能享受購物樂趣。
參與計畫的流程非常簡便,消費者只需進入台電的「住商自動需量反應服務網」,選擇「已有智慧家電我要參加」並完成相關用戶資訊的填寫。經過台電的審核後,就能正式加入計畫,享受AIFA smart智慧家庭帶來的便利與節能效益。
台電與艾法科技的合作,不僅是技術與商業的結合,更是智慧生活與節能意識的升華。透過這樣的創新方案,讓消費者能夠在享受便利的智慧生活同時,也能實現節能減碳的目標。更多相關資訊,讀者可以至台電或艾法科技官網查詢:shop.aifatechnology.com/。
昨日,中央大學對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10月份的總指數為77.06點,較上月下降0.78點,終止了連續五個月的上升趨勢,轉為下跌。這一變化讓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提出警覺,他認為這可能意味著「經濟實際情況並不樂觀」。特別是從經濟結構的復甦不均勻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些隱憂的存在。
調查結果顯示,在六項分項指標中,有五項都呈現下降。其中,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的指標為107.69點,比上個月下降了2.05點,顯示消費者購買力度的減弱。與此同時,中央大學與台灣房屋合作編列的「購買房地產時機」指標也下降了2.06點,達到104.67點。吳大任認為,這與央行加強房貸信用管制、銀行資金緊縮和利率上升有關,這些因素使得真正想購房的人難以獲得貸款,進而影響了民眾的購房能力。
10月份,民眾對物價的信心也出現了下滑。吳大任指出,這與台電電價上漲、明年最低工資預計調漲以及颱風對蔬果價格的影響有關。10月的「未來半年物價水準」調查結果為41.77點,比上月下降了1.72點。吳大任對物價的走向持悲观態度,他預測「可能到明年1、2月以前都不會好」。
唯一上升的分項指標是「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為60.29點,月增2.91點。吳大任認為,這是因為台積電法說釋帶來的樂觀訊號,但同時也提醒民眾要「居安思危」。他指出,隨著企業競相投入AI領域,雖然成本巨大,但對營收的貢獻卻相當有限。未來,如果企業因為營收問題而倒閉,這將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經濟部次長連錦漳於24日提出了一個嶄新的深度節能三階段行動方案,計畫先由油電鋼船等十大公營機關開始示範,再逐步擴及九大部會、高鐵、機場公司等附屬單位,並廣邀2,600多家民間企業共同參與。該方案預計將在2027年實現節省206億度電的目標,並在四年內帶動3,266億元的節能投資。
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也於24日召開第二次會議,連錦漳在會中強調,聯合國COP28大會已經倡議將能效改善速度從2030年的2%倍增提高至4%,經濟部將全力推動三階段行動方案來落實這一目標。
該方案中的十大公營機關包括了台大醫院、台北榮總、三軍總醫院等知名醫院,以及中油、台電、中鋼等跨領域公營企業。這些機關將會挑選18棟大樓作為節電示範對象。節電的具體做法包括:台電帶領專業設備進行用電情況診斷,產學研專家顧問群提出改善方案,導入能源技術服務業(ESCO)進行智慧能源管理,最後實際檢驗成效,確保節能效益。
連錦漳強調,這個方案可以創造「三贏」的局面。首先,用戶端不必先支付節能設備的費用,國公營事業可以利用ESCO資金進行汰換,再由節省下的電費逐年編列預算還款。其次,將擴大ESCO機制,投入信保,與國發基金、信保基金、公股銀行等合作,並與金管會合作引入保險業資金,擴大規模降低風險。最後,台電將增加供電餘裕,協助AI產業發展。
第二階段將會有九大部會及其附屬單位如高鐵、國際機場、學校、醫院等加入,預計每年可節省3.9億度電、省電費14.8億元,並帶動投資159.8億元。
第三階段將邀集2,639家民間企業參與,主要著眼於改善照明、空調、空壓系統等設備。經濟部將與環境部成立跨部會平台輔導顧問團,診斷耗電原因,並媒合ESCO業者進行設備汰換,透過智慧能源管理服務實現節能。
在法制層面,政府將修訂《能源管理法》,將用電大戶節電目標擴大至1.5%;《產業創新條例》中將增訂節能減碳投資抵減項目,抵減支出金額由10億提高至18億元,以鼓勵企業減碳。第三階段預計每年可節省61.8億度電,並帶動投資2,532億元。
預計三階段方案共同推進,並配合政府加碼補助汰換老舊家電為一級能效等多管齊下,2027年將可節省206億度電,相當於省下全國8%的用電,約8座台中三號燃煤機組年發電量,並預計帶動3,266億元的節能投資。
環境保護再下一城,環境部長彭啟明宣布,自明年起將對排放大量碳排放的企業徵收碳費。台積電、台電、中油等大型企業預計將是首批納稅對象,其中台積電繳費金額可能高達10億元以上,成為國內碳費繳最多企業。
彭啟明在記者會上強調,碳費制度的目的是鼓勵企業積極減碳,而非單純為政府籌措財源。他提到,台積電作為全台排碳量最大的企業,積極採取減碳措施,預計將繳納逾10億元碳費。雖然金額看似龐大,但與台積電年營收相比,實屬微不足道。
彭啟明坦言,碳費制度仍有待完善,他認為應該建立生態系統,與國際接軌,以更有效的方式推動減碳。為此,環境部將在四年內推動總量管制的排放交易,預計明年6月啟動試行。
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目前碳費徵收對象共500廠、281家公司,其中141家為上市櫃公司。他強調,企業減碳目標比政府積極,除非ESG報告是假的,否則不擔心台灣的產業。他並表示,明年將觀察潮水退去,看看哪家企業的ESG報告是「作文比賽」。
彭啟明指出,台電和中油繳費金額約為5億左右。他提到,台化原本預計繳13億碳費,但若努力減碳,可將繳費金額降低至1億多。這正是彭啟明樂見的結果,他表示,只有真正努力減碳,才能減輕企業的經濟負擔。
此外,彭啟明還透露,亞馬遜、Google和微軟等公司近期簽約買核電,他也曾建議台積電投資電廠減碳,但台積電選擇專注於本業。不過,台積電在相關買電和買本土碳權的計畫上,仍不斷前進,設定2040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於昨日(24日)召開了重要的會議,會中討論了許多關鍵议题,其中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擔任副召集人的身份,提出了三項重要的建議,這些建議與電力、電動車基礎建設及水資源等關鍵領域息息相關。
在電價議題上,童子賢強調,過去台電承擔了許多電價成本,這對台電來說並不公平。因此,他建議應該進行電價調漲,以達到還台電公平、公道的目標。他進一步指出,透過調漲電價,不僅能讓台電得到應得的報酬,而且目前台灣工業用電的電價已經與南韓相當接近,這也是對台電公道的回報。
關於電動車基礎建設,童子賢認為台灣在充電站設置比率上相對落後,這對推動節能減碳的目標並不利。他建議運輸部門應該更加積極地改善充電站設置,這將是未來的重要工作重點。
至於水資源,童子賢提到,雖然台灣的糧食大多仰賴進口,但未來隨著氣候變遷的影響,糧食供應將成為一大挑戰。因此,他呼籲政府應該對基礎農業用水建設投入更多資源,避免浪費水資源,以確保未來的糧食安全。
此外,會中還討論了行政院及中央各部會與六都及各縣市政府將設置「永續長」的計畫。行政院永續長將由副院長鄭麗君擔任,地方政府則由副首長以上層級擔任。11月23日將召開首次永續長共識營會議,這將為台灣的永續發展帶來新的動能。
在節能方面,經濟部表示,政府將由公家單位帶頭,分三階段推動節能計畫,目標在2027年節省206億度電,相當於全國8%用電量,並促進3,266億元節能投資。這將對台灣的節能工作產生重要影響,並有望提升國家能源使用效率。
即將於2026年開始實施的碳費制度,將對台灣的281家企業造成影響,其中以台積電為首的企業將成為碳排放大戶。環境部長彭錦明在昨日(24日)接受媒體專訪時透露,台積電預計將適用優惠費率B,即每噸100元,年繳納碳費達10億元,佔所有碳費的六分之一。
環境部近日已公告碳費費率,2025年的排放量將適用的起徵費率中,一般費率為每噸300元,優惠費率A(適用行業別指定削減率)每公噸50元,優惠費率B(適用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則為每公噸100元。若業者提出自主減量計畫,且符合高碳洩漏行業,首年還可再適用係數0.2,即再打兩折。
彭錦明表示,環境部將參考歐盟指定產業別,並與經濟部討論,最遲明年上半年公布受高碳洩漏風險影響的行業。明年環境部將啟動試行申報2024年排放量,2026年正式收取2025年排放量的碳費。
以台積電為例,儘管該公司努力減碳,但排放量仍達1,000多萬噸。由於台積電並非高碳洩漏行業,初估將適用優惠費率B,即每噸100元,年繳納碳費約10億元,成為全台繳費最多的企業。彭錦明強調,台積電、台塑等大型企業因廠房眾多,碳費總額將相當高。
彭錦明也提到,台電在ESG報告中的減碳企圖心值得肯定,該公司繳費排放量是計算廠內使用,也計入寄售電耗損,排放量不到1,000萬噸。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表示,台電將積極參與減碳,並估算台電要繳納碳費約5億元。中油也將繳約5至6億元。
另外,台化纖原本預計繳納碳費13億元,但透過努力減碳,適用高碳洩漏行業的兩折優惠,變成只需繳1億餘元。彭錦明比喻,「就像做核心運動會很痛,但最後可得來健康的身體」。
不過,彭錦明也指出,碳費制度存在盲點,未來四年內將推動總量管制排放交易,以達到更有效的減碳效果。
台灣電力市場再掀風波,台電宣布電價調漲至每度電4.29元,對於追求可持續發電的企業來說,這是一個新的挑戰,同時也開啟了新機遇。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美商Bloom Energy的SOFC氫燃料電池系統發電成本降至每度電4.2元,正式進入黃金交叉點,意味著氫能大量使用的時代即將來臨。
台灣保來得公司作為Bloom Energy的重要供應商及客戶,已於9月啟用容量650kW的SOFC發電系統,並於10月23日舉行盛大的啟用典禮。會上,Bloom Energy的營運長、行銷長與台灣團隊、美國在台協會商務組長、立委陳超明、苗栗縣府秘書以及產業界人士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的時刻。此外,日本保來得集團的會長菊池真紀及社長菊池正史也特地來台參與,展現了對台灣市場的關注。
保來得總經理朱秋龍在典禮上表示,該公司自2006年開始投入SOFC連接板的研發,2010年正式投入生產。14年來,保來得累計生產了4,830萬片連接板,年底預計將突破5,000萬片。竹南廠的650kW系統就使用了23,808片連接板,這一數字也反映了保來得在SOFC技術上的成熟與穩定。
朱秋龍還透露,保來得擁有1,600噸粉末成形機6台,是業界中最大的設備。去年,該公司生產的連接板超過900萬片。未來,保來得計劃將成形機增至9台,預計到2027年產量將達到2,000萬片。同時,保來得也正在開發下一代大尺寸產品,這將在相同的體積下提供更大的電力輸出。
此外,Bloom Energy推出的市場最高效率的SOFC及製氫設備SOEC,能夠進行熱回收及碳捕捉,實現零碳電力的目標。保來得與高力熱處理、康舒、宏進等企業共同構成了BE的核心供應鏈,其中SOFC近六成的組件來自台灣,這一數字也再次證明了台灣在電力產業中的重要性。
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昨日會後轉述,童子賢會中提到三件事。
首先是電價,他指出,過去台電吸收許多電價成本,坦白說對台電並不公平,經過幾次調漲電價,工業用電調漲算是還台電公道,目前台灣工業用電的電價跟南韓也很趨近。
其次,台灣對比歐盟的充電站設置比率相對少,若真要推動節能減碳,台灣運輸部門應更積極改善,才是未來重點;最後是水資源部分,雖我國糧食大多仰賴進口,但未來隨氣候變遷,糧食供應也會是一大問題,政府針對基礎農業用水建設,應投入更多資源,不要浪費水資源。
另外,昨日會中討論行政院、中央各部會及六都與各縣市政府將設「永續長」,行政院永續長為副院長鄭麗君,地方政府則由副首長以上層級擔任,11月23日將召開首次永續長共識營會議;節能方面,經濟部表示,政府將由公家單位帶頭,分三階段推節能計畫,目標在2027年節省206億度電,相當於全國8%用電量,並促進3,266億元節能投資。
也就是說,光是台積一家繳納的碳費,就占所有碳費的六分之一。
環境部日前公告碳費費率,2025年的排放量將適用的起徵費率中,一般費率為每噸300元,優惠費率A(適用行業別指定削減率)每公噸50元,優惠費率B(適用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則為每公噸100元;若業者提出自主減量計畫,且符合高碳洩漏行業,首年還可再適用係數0.2,也就是再打兩折。
彭啓明昨日接受媒體專訪,被問到有哪些行業入列高碳洩漏風險產業?他表示,主計總處今年11月將公布一份最新產業關聯表,環境部也會參考歐盟指定產業別,並與經濟部討論,最遲明年上半年就會公布。
環境部明年將啟動試行申報2024年排放量,等到2026年再正式收取2025年排放量的碳費。舉例來說,台積電努力減碳,但排放量合計1,000多萬噸,因台積電並非高碳洩漏行業,初估台積電將適用優惠費率B,也就是每噸100元,如此一來,台積電約年繳10億元碳費,將是全台繳最多的大戶。
彭啓明說,台積電、台塑都有很多廠,因此加總起來要繳的碳費金額會很高,但這次需要申報的500廠中,有281家企業,其中141家為上市櫃公司,看過每一家ESG報告,如果依此減排即可適用優惠費率,「我心裡面不怕,除非大家ESG報告是假的」,明年開始大家來看,當潮水退去,就知道誰的ESG報告是作文比賽。
另外,彭啓明指出,台電在ESG報告在減碳上非常具有企圖心,台電繳費排放量是計算廠內使用,也寄售以他們耗損的電來計算,不到1,000萬噸,他曾問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台電是否能提自主減量計畫,「他回覆台電輸不起,一定要做,身為國營事業要當第一」,估算台電要繳納碳費約5億,中油也差不多5至6億元。
另外,台化纖原來碳費要繳納13億元,超過台積電,但透過努力減碳,又可適用高碳洩漏行業的兩折優惠,變成只要繳1億餘元,彭啓明形容,「就像做核心運動會很痛,但最後可得來健康的身體」。
不過,彭啓明也表示,他認為碳費制度有其盲點,未來四年內一定會推動總量管制排放交易。
台灣保來得是SOFC大廠美商Bloom Energy供應商及客戶,9月啟用容量650kW的SOFC發電系統,10月23日舉行啟用典禮,BE公司營運長、行銷長與台灣團隊、AIT商務組長、立委陳超明、苗栗縣府秘書及產業界人士出席盛會,日本保來得集團會長菊池真紀及社長菊池正史也來台參與。
總經理朱秋龍表示,保來得2006年投入SOFC連接板研發,2010年正式生產,14年來累計生產4,830萬片,年底將突破5,000萬片,竹南廠650kW系統就使用23,808片連接板。保來得以粉末冶金高壓製造SOFC的關鍵組件連接板,BE供應SOFC作為資料中心主要電力來源,AI快速發展,帶動市場需求呈爆炸性成長。
朱秋龍表示,保來得擁有1,600噸粉末成形機6台,為業界最大,去年產出連接板900多萬片,未來成形機將增至9台,推升2027年產量上看2,000萬片;同時著手開發下一代大尺寸產品,在相同體積下,電力輸出更大。
BE推出市場最高效率的SOFC及製氫設備SOEC,可以熱回收及碳捕捉,達到零碳電力,保來得與高力熱處理、康舒、宏進為BE核心供應鏈,SOFC近六成組件來自台灣。
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24日召開第二次會議,連錦漳在會中表 示,聯合國COP28大會也倡議,將能效改善速度2030年從2%倍增提高 到4%,經濟部提出三階段行動方案執行。
十大公營包括台大醫院、台北榮總、三軍總醫院等三大公營醫院, 以及經濟部所屬國公營企業如中油、台電、中鋼等跨領域公營企業進 行示範,總計將挑選18棟大樓帶頭節電。做法有四大步驟:先由台電 攜帶設備赴大樓診斷用電情況,並由產學研專家顧問群確認針對用電 形式提出改善方案,接著導入能源技術服務業(ESCO),進行智慧能 源管理,最後實際檢驗成效,以確保節能效益。
連錦漳表示,此可創造三贏局面,首先,用戶端不必先付節能設備 費,國公營事業可利用ESCO資金,先做汰換再由省下電費逐年編列預 算攤還。另外,這次將壯大ESCO機制,投入信保,導入國發基金、信 保基金、公股銀行等投融資,並與金管會合作導入保險業資金,擴大 規模降低風險。最後,台電增加供電餘裕,協助AI產業發展。
第二階段九大部會及其附屬單位如高鐵,國際機場、學校、醫院等 加入推進,由專家進行節能診斷,預計每年可省下3.9億度電、省電 費14.8億元,帶動投資159.8億元
第三階段邀集2,639家民間企業參與,將以改善照明、空調、空壓 系統等設備為主,經濟部將與環境部成立跨部會平台輔導顧問團,診 斷耗電原因,同時媒合ESCO業者進入汰換設備,藉由智慧能源管理服 務,讓產業具體落實節能。
在法制面上,政府將修《能源管理法》,擴大用電大戶節電目標至 1.5%;《產業創新條例》中增訂節能減碳投資抵減項目可適用投資 抵減優惠,抵減支出金額由10億提高至18億元,鼓勵企業減碳。第三 階段預計每年可省下61.8億度電,帶動投資2,532億。
預期三階段共同推進,加上政府加碼補助汰換老舊家電為一級能效 等多管齊下,2027年將可省下206億度電,相當省下全國8%用電,約 8座台中三號燃煤機組年發電量,預計帶動3,266億節能投資。
彭啟明也坦言,碳費制度仍有盲點,碳費是繳錢給政府一筆錢,「 通常政府拿錢比較沒效率,不如透過建立生態系的方式,與國際接軌 。」所以,一定會在四年內推動總量管制的排放交易,預計明年6月 將帶領「先行者」啟動試行。
彭啟明表示,目前碳費徵收對象共500廠、281家公司,其中有141 家為上市櫃公司,已看過每一家上市櫃公司ESG報告,企業減碳目標 比政府積極,除非ESG報告是假的,否則不擔心台灣的產業,他說, 「明年可以觀察潮水退去,就知道哪家的ESG報告是『作文比賽』了 。」
彭啟明指出,台積電是全台排碳量最大的,要繳納的碳費也可能是 全台灣最多的,但台積電可適用優惠費率每噸100元,因此約需繳納 逾10億元碳費,雖然台積電也很在意在台灣繳納的碳費是否高於國際 ,「10億碳費相比其年營收仍是很小的數目。」
近期亞馬遜、Google和微軟等公司相繼簽約買核電,彭啟明也透露 ,他和台積電相當熟識,也曾建議台積電投資電廠減碳,但台積電仍 選擇專注本業;此外,台積電設定2040年淨零、高於政府目標,在相 關買綠電和買本土碳權的計畫,都沒有停下腳步。
台電、中油也要繳5億
關於台電,彭啟明表示,台電的繳費排放量是計算自身廠內使用、 輸配電線耗損電力,評估約1,000萬噸左右,他曾問台電董事長曾文 生是否會提出自主減量計畫,曾文生表示,「台電輸不起、一定要做 國營事業第一」,估算台電要繳納碳費約5億,而中油也是5億左右。 彭啟明還說,台化原本要繳13億碳費,但若努力減碳可變成繳1億多 ,這才是他樂見的。
賴清德在二次「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會議結論時指出,明年 各國將提出下一期2035年第二版國家自定貢獻(NDC),台灣要和世 界同步,明年1月下一次氣變對策委員會議提出台灣2032年減碳新目 標,凝聚共識,更有企圖心及迎頭趕上的決心。
賴清德指示,依簡又新顧問建議把工研院和中研院也列入第一波節 能減碳目標,同時要完成成內部碳盤查,例如用水、用電、用油等均 比照民間辦理;公務車電動化要如期2030年完成;公部門無論新舊建 築,都要率先完成「建築能效標示」;另提升綠色採購。中央要以身 作則,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應用逐年提升適度比例,看可否比設定 目標2030年10%更高。節電方面從三方向努力,一、各部會都要動起 來,積極促進公營事業導入ESCO;二、引入民間能量挹注節能,在財 務面,積極促成金融和保險業的參與,為節能項目提供資金保障,擴 大節能規模。三、鼓勵全民參與節能,推動汰舊換新、採用高效能家 電。
另據轉述,童子賢在會中提出電價、電動車與充電樁、水資源三件 事。電價部分,過去台電吸收很多電價,調漲工業電價是「還台電一 個公道」,台灣工業電價也趨近韓國。對於充電站,運輸部門佔台灣 碳排比例13%,對照歐盟約有100萬個電動充電站,台灣只有6,000個 充電樁,運輸部門應更積極迎頭趕上。
近期,台電的AMI智慧電表在全台已經安裝超過323.7萬具,這一數字早於預期達到了今年預定的300萬具目標。未來,台電計畫在2030年將這一數字提升至600萬具。然而,許多民眾對於這樣的智慧電表,仍然感到困惑:它們究竟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什麼樣的改變? 隨著台灣的夏季一年比一年熱,每年創下的最高溫紀錄和用電量也在不斷刷新。今年夏天,民生電價也終於脫離了長期的凍漲狀態,從330度以下到1000度以上,各級距的電價調漲了3%到10%。在這樣的背景下,加速智慧電表的安裝,對於減輕民眾的電費負擔,顯得格外重要。 許多人對於夏季的電費感到無奈,尤其是那些收到夏季電費帳單時,不禁要問:「電費怎麼會這麼高?」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耗電怪獸」。冷氣、暖氣等「製冷」或「發熱」的家用電器,往往是耗電的主要來源。而隨著電器的使用年數增加,效能降低,耗電量也會不斷上升。 過去,有人謠言「24小時開著冷氣,比開開關關更省電」,但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要達到這樣的節電效果,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如冷氣的噸數、日照程度、溫度設定等。因此,很多節電嘗試反而變成了「節電失敗」,讓民眾白白付出了驚人的電費。 智慧電表就在這樣的時候,成為了一個能創造雙贏的好工具。智慧電表並非只是與智慧家電相配合,即便是傳統的家用電器,只要搭配台電的App,也能依據用戶的用電習慣和全台大數據分析,提供精準的用電監控和省電建議。此外,每天都能看到前一日的電費,讓用戶能即時管控支出。 台電在推廣智慧電表的初期,主要針對高壓用戶和整體用電量高的區域。如今,目標已經達到了300萬具,台電每年安裝目標也從50萬具增至100萬具,並開始向低壓住宅用戶進發。然而,對於大多數民眾來說,「什麼時候輪到我」成了一個無解的問題。除非是購買新建社區大樓,否則很難主動申請智慧電表。這也反映了智慧電表在民眾心中的「大眾認知度」有待提升。
台灣正式邁入碳定價的新篇章,2026年起將開始徵收碳費,對電力產業而言,這是一項重大轉變。經濟部次長連錦漳於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上透露,台電和中油作為主要排碳戶,預計將面臨的碳費負擔原先估計達到每年20億元,但透過自主減量計畫,這個數字可以縮小到5億元和6億元,由公司自行消化,確保不會影響油電價格。
連錦漳強調,台電和中油不會將碳費轉嫁給消費者,政府將嚴格監督,確保市場穩定。他提到,台電售電部分的排碳將不課徵碳費,僅需對電廠及辦公大樓的自用電力部分負擔碳費,預計15億元;而中油則因製程排放,須繳交碳費。
環境部長彭\\明曾公開表示,台電若能成功減碳,碳費負擔將縮水至5億元。對此,台電昨日表示,有信心達到減碳目標。連錦漳進一步解釋,台電和中油需向環境部提報自主減量計畫,並適用優惠費率B,將碳費從每噸300元降低至100元,每年碳費負擔將大幅降低。
環境部規劃中,碳費將對500家廠商和281家公司開徵。連錦漳表示,經濟部將全力輔導這些高碳排放企業,協助其提出自主減量計畫,降低碳費影響。他提到,經濟部已在碳費費率審議會上爭取到配套措施,包括針對不同排放類型設定技術標竿,並鼓勵企業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經環境部核可後,適用優惠費率。
總結來說,台電和中油將透過自主減量計畫,降低碳費負擔,並由公司自行吸收,確保不會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經濟部也將全力輔導企業,降低碳費對整體經濟的影響,共同邁向綠色發展的道路。
台電最新消息來了!昨日(23日),台電宣布,核一廠的室外乾貯設施已經通過新北市府的水保完工證明,正式啟動了熱測試。這一重要步驟的啟動,意味著核一廠在核廢料處理方面又邁向了新的里程碑。
根據台電的規劃,這次熱測試將首先處理兩筒(共112束)的燃料棒,並在過程中蒐集相關數據進行資料分析。完成初步測試後,相關報告將提交給核安會進行嚴格的審查。台電強調,在整個測試過程中,將依循嚴格的程序進行,確保核能安全無虞。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乾貯設施早在2012年11月就完成了冷測試,並在2013年獲得核安會的通過。隨後,台電依據已核准的試運轉計畫書進行熱測試。今年4月,台電與新北市府達成協議,對乾貯設施進行水土保持改善計畫。6月12日開始施工,包括加高坡址擋土牆和改善排水等作業。8月27日向新北市府申報完工,並在10月15日獲得核發水土保持計畫完工證明,正式開始實際的燃料裝填、吊卸、搬移和貯存等熱測試作業。
台電解釋,這次熱測試包括將用過的核燃料移出,進行數據蒐集和安全分析,並計劃向核安會申請乾貯設施的運轉執照。一旦取得運轉執照,台電將逐步將兩部機反應爐內的用過核子燃料移出,這將大大降低除役機組的風險,並確保核廢貯存的安寧。
這個乾貯設施的設計理念非常先進,它將用過的核子燃料置入密封的鋼筒內,並填充惰性氣體後進行密封。鋼筒再被置入混凝土護箱中,利用金屬和混凝土作為屏障,將輻射與外部隔絕。透過空氣自然對流的作用,將熱量移除,整個過程完全不使用水冷卻,展示了我們在核能安全方面的創新與智慧。
在科技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台灣電力行業也迎來了新一波的發展高潮。根據最新市場分析,重電族群已經邁入第四季旺季,其中,中興電(1513)、士電、華城及亞力等企業在手訂單維持滿檔狀態,預計本季營運成績將十分亮眼。 分析指出,目前重電業界的各家廠商都處於手訂單滿檔的狀態,市場供不應求的現象明顯。這一現象除了與政府力推的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加強執行有關,也與民間綠能產業的興起以及AI資料中心的不斷建置密不可分。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了對電力設備的強烈需求。 以國內知名GIS大廠中興電為例,其目前在手訂單金額已經達到400億元的高檔水平,且今年上半年相關業績占比已經達到74%。預計年底,這一比例將提升至76%,顯示企業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對於未來的訂單能見度,中興電表示,到2026年將不是問題。此外,在電力事業訂單方面,風電項目預計將在10月或11月簽約,相關訂單規模約50億元。無風電的電力事業在手訂單規模約40億元,這將為企業帶來新的動能。 這一現象反映出,台灣電力行業在科技創新的帶動下,正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從政府政策到民間市場,從綠能產業到AI技術,各個方面都在為電力行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持。未來,隨著更多技術的突破和市場的開拓,台灣電力行業有望在全球市場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連錦漳昨日出席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針對「碳費徵收機制對產業衝擊之影響評估,及政府協助企業因應之配套措施」與「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推動規劃」進行報告,並備質詢。
環境部昨日公告碳費費率,一般費率每噸300元,另設有優惠費率A、B,分別為每噸50元、100元,與碳費審議會建議一致,排碳大戶將於2026年5月時,首次繳納2025年全年的碳費。
因台電、中油都是排碳大戶,國民黨立委呂玉玲、王鴻薇關切台電中油虧損累累,開徵碳費是否推升油電價格,轉嫁給消費者?對此,連錦漳強調,不應該轉嫁,經濟部會把關。
連錦漳並表示,中油和台電要繳交碳費,經濟部不會補貼,將由兩家公司自行吸收。
連錦漳表示,因為只要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台電和中油碳費負擔可以下降,降至原本的三分之一,分別為5億元、6億元,這占台電和中油營業額比率非常低。
環境部長彭啓明曾公開表示,台電要很努力減碳,才能只繳5億元碳費。對此,台電昨日詢答表示,應該可以達成減碳目標。
連錦漳會後受訪時表示,外界對油電碳費多有誤解,台電售電部分排碳不用課徵碳費,台電只須繳納自己電廠及辦公大樓自用電力部分,預估繳納15億元;中油本身製程須繳碳費。因此,台電和中油須向環境部提報「自主減量計畫」後適用優惠費率B方案,每噸碳費從300元降到100元,每年繳納碳費降低至5億元、6億元。
依環境部規劃,碳費開徵對象共500廠、281家。連錦漳表示,台電、中油雖不會將碳費轉嫁到油電價上,但私人企業是否會轉嫁到下游,經濟部就很難干涉,因此,經濟部將全力輔導業者,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將碳費影響降到最低。
連錦漳表示,經濟部在碳費費率審議會上充分爭取配套措施,包括依不同排放類型設定適用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提出符合指定目標自主減量計畫後,經環境部審查通過,能適用優惠費率。因此經濟部會全力輔導500家高碳排放源能適用優惠貴率B,將碳費降到每噸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