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台灣電力釋放電網計畫標案 華城受惠股價大漲**
受到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將於本周召開及華城接獲台灣電力公司(以下簡稱台電)變壓器等電網強韌化計畫標案的利多消息激勵,23日華城(1519)股價大幅上漲44元,收於650元,一舉突破5日、10日和20日均線的壓力。外資也在當天轉為買超,三大法人合計買超2,240萬元。
除了台電的標案挹注,華城的海外業務也因美國電力公司積極汰舊換新而受益。目前華城在手訂單超過200億元,訂單能見度延伸至2026年,並已開始接洽2027年的訂單。上半年華城每股盈餘(EPS)為5.2元,法人預估今年營收有望挑戰180億元的新高紀錄。
儘管股價漲勢強勁,但華城的上檔壓力仍來自於前一波在670元以上套牢的賣壓。不過,隨著電價上漲題材的激勵,法人普遍看好華城的後續表現,認為該公司將持續受惠於電力基礎設施升級的商機。
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提振樂事綠能營收
自台灣電力公司(台電)釋出強韌電網計畫以來,樂事綠能(1529)持續受惠。8月份合併營收達0.46億元,年增22.91%,本業獲利975.7萬元。累計前八月合併營收4.29億元,年增2.74%,本業獲利0.61億元。
然而,由於投資的夏都(2722)和致和證(5864)在8月份股價下跌,導致樂事綠能認列未實現金融評價損失。最終8月份合併稅前虧損150.7萬元,每股稅前虧損約0.01元。
瀧澤科獲利受匯損影響,但全年營運樂觀
因遭列為警示股,瀧澤科(6609)公布8月份自結營運數據。合併營收2.63億元,年增23%;稅後純益500萬元,年減44%;EPS為0.06元。7、8月合併營收4.76億元,年增20%,稅後純益0.41億元,EPS為0.56元。累計前八月EPS達1.52元,逼近去年全年的1.8元。
瀧澤科表示,8月匯損1,300萬元導致EPS下降,而7月則有3,000萬元匯兌利益。此外,OEM訂單移轉計價調整也影響獲利。不過,瀧澤科目前手持訂單能見度至第四季末,9月出貨預期優於去年同期,全年營收及獲利均有望優於去年。
台灣電力公司主導淨零轉型預算達375億 明年暴增36%
為加速推進淨零排放目標,政府編列1,161億元推動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其中能源轉型預算達41億元,年增36%,由經濟部、中油、國科會等單位共同執行。
前瞻能源預算將投注於地熱、氫能、碳捕捉與封存等先進能源技術研發,並涵蓋氫能、碳捕捉利用與封存、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自然碳匯等相關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台灣電力公司在電力系統與儲能方面,預計編列334億元,主要用於強化離岸風電電力網、太陽光電併網工程、智慧型電表等基礎建設,而離岸風電預算也高達300.7億元,顯示政府對於再生能源產業的高度重視。
政府同時編列242億元推動節能計畫,由經濟部執行住宅家電效率升級計畫、住宅能效提升計畫等措施,加強節能意識並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隨著淨零排放政策加速推進,台灣電力公司預計在2050年之前,將電力系統完全轉型為再生能源,扮演淨零轉型關鍵角色,為台灣打造永續低碳的未來。
重電股再成焦點 台電擴建電網需求強勁
隨著國際需求加溫,重電產業持續備受矚目。經濟部定於9月底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討論電價調漲及追加補貼事宜,為相關個股帶來利多消息。
業界消息指出,美國大型電廠近期因應電力輸配轉型,以及美國政府的基建計畫,向台灣採購相關零組件,提升重電業者營收前景。此外,台灣電力的「強韌電網2.0」計畫、AI產業用電需求激增,以及美國基礎建設採購,都讓重電廠商訂單滿載。
重電龍頭華城(1519)8月營收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年增65.1%,預估未來訂單能見度高,將擴增變壓器生產廠房,提升整體產能。
亞力(1514)楊梅廠的變壓器二廠已於今年投產,目前正在進行台電驗證流程,預計明年可填滿新廠產能。公司表示,下半年營運審慎樂觀,明年將受惠於半導體產業擴廠、AI需求成長、太陽能及儲能發展等因素,營運可望持續成長。
對於看好重電股後市的投資人,權證發行商建議可布局價內外10%以內、有效天期三個月以上的權證,靈活參與行情。
**新會期立院財經法案戰火重燃 台電追加預算成焦點**
立法院新會期開議,財經法案成為各黨團關注焦點。藍綠黨團近日盤點優先法案,國民黨團推動「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民進黨團則關注「都更條例」等法案進度。
其中,國民黨團提出的「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備受關注。藍營擬取消核電廠延役換照須提前五年申請規定,但綠營將其視為「爭議性法案」反對修法。若該案捲土重來,恐引發一場惡戰。
另外,藍營鎖定的「國土計畫法」也引起爭議。超過30位藍綠立委擔憂該法傷害農民權益,甚至向總統賴清德表達反對立場。藍綠兩黨皆有立委提案延長國土功能分區圖公告時間,為此法案增添變數。
綠營方面,則以行政院版法案為主。其中攸關更新全台老舊建物的「都更條例」,擬擴大適用原建築容積更新重建的對象。此外,延長當沖降稅的「證交稅條例」修法,促進跨機關合作的「資安法」,以及地方政府免徵娛樂稅的「娛樂稅法」修法,皆是綠營重視的法案。
值得注意的是,本會期屬預算會期,目前仍有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撥補台灣電力公司1,000億元的113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追加預算案等預算案待審。預計這些預算案將成為立法院的另一場戰場。
根據預算書,明年前瞻能源預算籌編41億元,包含經濟部辦理地熱潛力區塊資訊擴建及鑽井計畫、地熱發電技術研發;中油辦理台灣地熱高潛能區地質調查、產學合作引進深鑽技術;國科會辦理再生能源前瞻科技與落實應用等。另外也編列相關氫能、碳捕捉利用與封存、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自然碳匯等預算。
隨著2050淨零排放政策,政府加大力道推動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明年編列1,161億,首度突破千億元,年增21.6%,當中以電力系統與儲能334億元最多,第二則是風電預算300.7億元,第三為節能預算242億元。
在電力系統與儲能方面,共編列334億元,主要用在台電公司辦理離岸風電加強電力網第一期計畫、太陽光電併網工程、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AMI推動方案等;其次則是離岸風電相關預算共300.7億元;第三名則是節能預算,用於經濟部推動住宅家電效率升級計畫、住宅能效提升計畫、能源效率管理與節能技術推廣輔導綱要計畫。
權證發行商表示,投資人可透過中長天期權證商品布局看好的重電個股,採取短線靈活操作策略。
市場傳出美國大型電廠來台採購,重電廠供應鏈表示,近期美國電廠因應電力輸配轉型,加上美國政府上兆美元基基建計畫,相關零組件直接對台採購,將持續推升重電股營收。
因應台電推強韌電網2.0、AI供應鏈用電吃緊、美國基礎建設採購買盤,目前幾乎主要重電廠商都是訂單滿手狀態,市場仍處供不應求狀態,促使重電業者加速擴產計畫。
時間接近9月底,重電業者又將端出新業績,從華城8月營收15.87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65.1%,或可看出跡象。華城日前對外指出,2026年前訂單能見度高,由於全球對變壓器需求大,今年都在忙著2027年到2030年的產能規劃,預計未來將有四個廠可專注於變壓器生產,新廠開出後整體產能可增加100億元,預期今年產能至少可成長三到四成。
亞力位於楊梅廠的變壓器二廠今年已經開始投產,前期以半導體客戶訂單為主,目前正在進行台電的驗證流程,未來在台電驗證完成後,可增加出貨台電,預期最快明年可填滿新廠產能。
亞力指出,下半年營運展望仍然審慎樂觀,且明年公司營運在半導體客戶海內外持續建廠、AI需求帶動IDC機房商機、太陽能及儲能、充電樁推廣、軌道產業之汰舊換新及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帶動,營運可望持續成長。
若投資人看好重電相關個股後市,可布局價內外10%以內、有效天期三個月以上的權證參與行情。
**台電攜手台塑集團 推動綠能轉型**
為加速能源轉型,台電與台塑集團攜手合作,共同推動綠能發電和碳捕捉計畫。
**台塑集團水力發電再推進**
台塑集團旗下台塑化、台化及南亞聯手加碼水力發電,搶佔再生能源市場。台塑化已取得雲林縣鹿場課圳小水力發電開發標案,預計年發電量231.6萬度,減碳1,146噸;台化沙鹿配水池小水力案場預計明年2月併聯發電,年發電量572萬度,減碳2,870噸;南亞錦興廠區取水口小水力案場也將於12月設置微型水輪發電機組,年發電量10.3萬度,減碳97噸。
**台塑集團全力推進碳捕捉計畫**
除了水力發電,台塑集團也積極推進碳捕捉、封存、利用(CCUS)計畫。台塑化與清華大學、中央大學合作,在麥寮廠區進行二氧化碳捕捉與封存示範計畫。此外,台塑與成功大學、南台科大及工研院合作,在仁武廠區建置煙道氣碳捕捉再利用試驗工廠。台塑新智能也與成功大學微藻碳捕捉團隊合作,以微藻吸收煙道廢氣中的二氧化碳,提升固碳效率。
**台電提供支持 與台塑集團攜手打造綠色未來**
台電作為台灣最大的電力公司,全力支持台塑集團的綠能轉型計畫。台電積極鼓勵再生能源發電,並提供技術支援和優渥的躉售電價,促進再生能源產業蓬勃發展。台電與台塑集團的合作,將加速台灣邁向淨零碳排的目標,為下一代打造一個更永續宜居的環境。
**電價問題深,台電預算退回再審** 立法院新會期開議,在野黨將2025年總預算案退回,其中包含台灣電力公司(台電)預算1,000億元。立委要求台電進行專案報告,時程未定。 台電近年來因原物料成本飆漲,累計虧損近4,000億元。經濟部官員表示,若無1,000億元的補貼,即便電價再調漲13%,也只能做到今年損益兩平。 台灣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黃重球指出,影響電價的主要因素是燃料價格和能源配比。政府目標是將燃氣比例拉高至50%,但天然氣成本與石油相關,容易受外在因素牽動。 立法院自2015年起實施「緩漲機制」,對電價設半年調幅不逾3%,全年累計調幅不逾6%。黃重球認為,若依電價公式和小幅緩漲決議調整,台電的三年累計虧損將不致如此嚴重。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表示,能源政策造成的能源配比改變是台電虧損的主因。核三廠二號機將於2025年上半年停機,留下95.1萬瓩的缺口,主要新增機組為燃氣、光電和離岸風電。這將導致成本較高的電力取代原本較便宜的電力,預計明年台電仍可能虧損達千億元。 台電累虧問題深,專家認為,即使獲數千億元的挹注,仍需處理根本的病因。電價費率審議會預計10月前召開,台電的電價調整與預算問題將持續受到關注。
台塑集團表示,台塑化已經取得雲林縣莿桐鄉鹿場課圳300kW小水 力發電開發標案,8月建置完成,預計12月併聯發電,預估年發電量 231.6萬度,減碳1,146噸。
台化取得沙鹿配水池715kW小水力案場開發標案,預定明年2月完成 投入運轉,預估年發電量572萬度,減碳2,870噸。
南亞於錦興廠區取水口推動18.5kW小水力案場開發,預計12月完成 設置微型水輪發電機組,年發電量10.3萬度,減碳97噸。
此外,台塑化與清華大學合作麥寮廠「每日捕捉1噸CO2示範計畫」 ,利用醇胺吸收液,通過超重力旋轉床,捕獲汽電共生機組煙道氣中 的CO2(約14%),每捕獲1噸CO2額外增加碳排0.696噸,還與中央大 學合作麥寮濱海區域之地質調查CO2封存潛能評估,初步顯示西部沿 海地層具良好天然地質條件,可提升封存安全性。
台塑與成功大學、南台科大及工研院合作,在仁武廠區建置煙道氣 碳捕捉再利用試驗工廠,以羧酸鹽類捕獲煙道氣內CO2(約11%∼15 %),每日可捕獲CO2為0.1噸(36噸/年),並轉化為烷烴類0.036噸 (13噸/年)再利用,經濟部技術處已完成查證。
台塑新智能也與成功大學微藻碳捕捉團隊合作,研究以微藻吸收工 廠煙道廢氣中的CO2,發現固碳效率遠高於陸生植物。
台塑集團低(零)碳能源轉型計畫除麥電燃煤轉氣、推動使用固體 再生燃料(SRF),設置再生能源也是推動要點。
台化除與嘉南農田水利會合作投資開發烏山頭水庫水利系統,設置 烏山頭、西口和八田電廠,總裝置容量22,466kW,為民營最大水力電 廠,去年發電量23,193千度,減碳21,477噸,並於新港廠區蘭潭供水 管道開發小型水力發電機組,去年發電量226千度電,減碳209噸。
經濟部官員說,若無1,000億元補貼,即便這次再將電價調漲13% ,若原物料成本符合預期,也只能做到今年損益兩平,至去年底,台 電累虧近4,000億元仍未彌補,恐無法承受地緣風險可能帶來的劇烈 成本變動。
台灣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黃重球說,影響電價主因不外乎是燃料 價格及結構調整兩大項目,即能源配比。政府目標是將燃氣比例拉高 至50%,但天然氣的成本與石油高度相關,注定為外在因素牽動,當 台灣需求比例變高,成本發生變化,受衝擊就更強。曾不顧電價公式 算出的合理電價凍漲三年半,讓台電「勒緊褲帶」,國際原物料飆漲 時,台電亦無餘裕應對。
黃重球說,立法院在2015年做出決議,對電價設半年調幅不逾3% ,全年累計調幅不逾6%,這是「緩漲機制」;當售電成本稍微降低 ,台電能將盈餘作為「存糧」。過去如能參考電價公式和立院決議小 幅度緩漲,三年累積虧損不致這麼大。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也說,能源政策造成能源配比改變, 是台電虧損主因,且2025上半年核三二號機停機後,留下95.1萬瓩缺 口,主要新增機組是燃氣、光電、與離岸風電,將比較便宜的電用成 本較高的電來置換,明年全年台電還是可能繼續虧損達千億。
**台電智慧電表300萬戶「節電秘笈」上線**
台灣電力公司(台電)持續推動智慧電表建置,日前突破300萬戶大關,每日產出超過3億筆用電大數據。為此,台電推出「台灣電力」APP,並於近期新增「節電秘笈」功能,協助智慧電表用戶省電。
「節電秘笈」功能蒐集智慧電表用戶使用冷氣、冰箱、洗衣機、電視、電腦等超過十種常見家電的習慣。用戶透過APP填寫問卷後,系統將分析用電行為,提供客製化的節電建議。
台電表示,用戶可搭配「住宅用電分析」功能,查看五大高耗能家電的用電占比,找出家中「吃電怪獸」。此外,台電近期推出的「住商節電試辦計畫」也開放民眾參與,透過智慧電表調整家電使用模式,提高能源效率,每月可享電費減免。
截至目前,「台灣電力」APP已累積近200萬會員,其中28萬為智慧電表用戶。台電持續致力於智慧電表應用,提供用戶實用節能資訊,協助民眾減少用電支出,打造更永續的用電環境。
「台灣電力」APP為智慧電表用戶推出客製「節電秘笈」,以冷氣 、冰箱、洗衣機、電視及電腦等逾十種常見家電為主,智慧電表用戶 依平時習慣填答問卷,系統即會分析用戶電器使用行為,提供客製節 電建議,做為民眾調整用電的實用參考。台電指出,近年針對智慧電 表用戶持續推出多元「有感」應用,繼可推算家電用電的「住宅用電 分析」後,改版再新增「節電秘笈」功能,智慧電表用戶只要使用A PP填寫用電習慣問卷,就可獲得個人化節電撇步。
台電表示,「節電秘笈」位於台電APP的AMI服務應用專區,主要以 冷氣、冰箱、洗衣機、電視及電腦等超過十種常見家電設計問卷,智 慧電表用戶只要依平時習慣填答十道題目,系統即會分析用戶電器使 用行為,提供兩項客製節電建議,做為民眾調整用電的實用參考。
台電指出,用戶可進一步搭配AMI服務應用專區的「住宅用電分析 」功能,查看家中冷氣、冰箱、洗衣機、電視與開飲機等五大較高耗 能家電的用電占比與度數推估,幫助民眾找出家中的「吃電怪獸」。
為推行智慧電表與日常節電,台電亦於今年中舉辦「住商節電試辦 計畫」,自7月到11月間試辦,參加者須為有智慧家電的用電戶,在 結合智慧電表下,是電力系統需求,由第三方資訊服務商調整家電使 用模式,例如將家中智慧冷氣切換成送風或關機,或將智慧除濕機關 機。參加期間,每次執行一小時、一天至多執行兩次,每月執行四到 16次,參加者可享有每月電費減48元。
**台電虧損持續擴大 電價審議臨「假設過關」**
經濟部預計於9月底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但關鍵因素—增列1,000億元追加預算,恐因立法院新會期審查時間不足而難以落實。相關人士表示,屆時審議會可能再次在「假設」中達成共識,調漲電價。
今年3月首次電價費率審議會,假設台電獲得1,000億元補貼,調漲電價11%。但目前補貼尚未通過,導致台電持續擴大虧損,截至2023年底已累計虧損3,820億元。
台電簡報指出,連續虧損使得淨值偏低,投資人分散風險意願降低,甚至面臨短期融資斷鏈危機。經濟部官員表示,若無1,000億元補貼,今年前七月的售電成本平均每度3.7117元,加上合理利潤,合理電價約為每度3.9元,調漲幅度約13%。
但若年底前獲得補貼,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日指出,台電今年損益可達兩平甚至小幅盈餘。由於立法院新會期開議時間與電價審議會相當接近,審議會可能在「假設」中達成共識。若年底仍未獲預算,避免爭議,目前並無規劃再加開電價審議臨時會。
相關人士表示,今年3月的第一次電價費率審議會,就已經是在「 假設台電能順利拿到1,000億元補貼」下,調漲電價11%,但是到目 前為止補貼尚未通過,也因此造成台電持續擴大虧損。
據台電財務報告,至2023年底止,台電已經累計虧損3,820億元, 在今年4月起調漲電價後,前七月仍繼續虧損共529億元,累虧超過4 ,300億元。到今年7月止,台電負債比93.2%,而一家正常營運的公 司負債比大約在40∼60%左右,相關人士指出,可見台電營運的艱困 程度。台電在今年第一次審議會提出的簡報中也表示,連續虧損將使 台電淨值偏低,公司投資人基於分散風險考量,投標意願已縮減,短 期融資亦面臨斷鏈危機。
電價公式為售電成本加上合理利潤除以售電度數,經濟部官員表示 ,今年前七月售電成本平均為每度3.7117元,加上合理利潤3∼5%, 亦即如果要在還沒有1,000億元補貼的情況下「止血」,合理電價約 為每度3.9元;現行平均電價3.4518元,等於合理漲幅約13%。若是 及時在年底前獲得補貼,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日前指出,至少今年有機 會損益兩平、甚至出現小幅盈餘。
由於立院新會期的開議時間與電價費率審議會召開時間相當接近, 相關人士表示,審議會已經做好等不到千億補貼即時「過關」的準備 ,很可能與今年3月底一樣,委員們要在「假設」中達成共識;相關 人士也指出,如果今年度最後未獲預算,為避免有意圖影響立院的爭 議,目前沒有再加開電價審議臨時會的規劃。
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助力線纜業營收攀升
受惠於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持續釋單,線纜產業前景看好。目前產業在手訂單金額從數億至百億元不等,加上銅價持續走揚,法人預估線纜業9月和第三季營收有望超越去年同期。
線纜業者表示,產品售價與前月LME銅均價相關。今年7月銅均價上漲11.23%,帶動大亞、大東電等業者8月營收創同期新高。華電、大山、合機等公司今年前8月營收也改寫歷史紀錄。
大亞指出,在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助益下,公司在手訂單已達50億元以上。此外,透過投資志光能源,公司也取得台南七股太陽能光電案場電業執照,推升8月和前8月營收屢創新高。
大山表示,目前營收成長主要來自台電強韌電網計畫。雖然近期LME銅價跌破9,000美元,但期貨價格回升,且8月銅均價仍較去年同期上漲7.33%。在台電工程進度不延誤的前提下,線纜業銷售和出貨量可望穩定成長,支撐9月和第三季營收表現。
台電強韌電網挹注 線纜業者後市看俏
受惠於台灣電力公司(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提前四年完成,以及全球銅需求吃緊,國內線纜業者後市看好。業內人士指出,台電加速強韌電網建置,未來幾年將帶來可觀的成長動能,加上建築用線需求持續成長,線纜廠訂單持續維持高檔。
大亞表示,電線電纜持續受惠於台電強韌電網計畫,近期已獲得七股至南科的 161KV 超高壓線纜 10 億元訂單,並將參與興達港至南科饋線標案競標。此外,在能源轉型下,業界龍頭如大亞、華榮、合機及大東等廠商可生產 345kv 線纜,預期將迎來一波商機。
另一方面,銅價上漲也對線纜業有利。截至上周五,倫敦銅報每噸 9,267 美元,維持高檔。據智利國營銅業委員會預測,全球銅礦供應短缺將至少持續至 2025 年,預期銅價將維持長期支撐。
除了台電訂單,全台新建案持續成長也帶動建築用線需求。中南部線纜廠大山北上布局,搶占都更及危老等建設案所帶來的線纜市場。業者指出,業界利潤空間將隨著銅價而波動,長線來看,銅價有需求支撐,預期將持續上揚。
台電優惠電價檢討 適用產業可能補漲
經濟部預計月底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將評估適用凍漲或減半調漲優惠電價的產業,是否需要補漲電價。目前被點名可能受影響的產業包括食品業、食品加工業和空廚業者。
根據經濟部官員表示,受惠於優惠電價的產業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各級學校、社福機構和護理之家,明年起將由主管機關編列預算自行支應優惠電價,預計可減少台電約 40 億元虧損。
第二類則是前三波電價調整時,考量個別產業景氣調整的優惠電價。經濟部表示,已決議進行檢討。其中食品業、食品加工業和空廚業者被認為景氣回升,特別是空廚業為高壓用電戶,在國際旅遊復甦下仍享有優惠電價,可能造成其他產業的不公平。
不過經濟部強調,目前全案仍在審視中,尚未定案。
台灣電力(台電)推演兩種電價情境,一是立法院同意撥補1,000億元追加預算,電價可望凍漲;二是若未通過,將再次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討論「台電財務」。
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目前外部委員已過半,希望審議委員充分了解民生需求,做出正確決定,經濟部將接受並遵照電價審議會決議辦理。
台電將提出不同情境財務情況,包括獲政院撥補1,000億元的損益兩平目標,以及未獲撥補的電價調幅影響,預估漲幅將達13%。
若未獲1,000億元撥補預算,經濟部將再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但由於接近年底,即便漲電價恐怕也無法彌補今年虧損,因此明年4月再檢討電價的可能性較高。
台電發電成本仍高於電價,若立法院未通過1,000億元撥補,電價平均需漲13%。工業電價已接近發電成本,而民生用電虧損約900億度,追加預算將用於彌補民生用電虧損。
電價費率審議會已召開四場會前會,儘管煤價與國際天然氣價相對平穩,但因4月電價僅漲11%,台電今年仍有鉅額虧損。委員們建議台電提出不同情境試算,並關注油價走勢。
線纜業者指出,賴政府力拚台電強韌電網計畫能提前四年完成,因此未來幾年有望迎來不錯的成長動能,另一方面,全台新案持續成長,亦有望帶動建築用線需求。
近年線纜廠商皆在手訂單都維持高檔,大亞指出,電線電纜持續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基本上訂單是被追著跑,在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加速下,可持續獲得新訂單,近期除了獲得七股到南科的161KV超高壓線纜約10億元的訂單外,之後也會參與興達港到南科的饋線標案,整體事業發展相當穩定。
另一方面,與線纜業最息息相關的就是銅價,截至上周五(13日)為止,倫銅報每噸9,267美元,小漲51.5元、漲幅0.56%,維持高檔。據外媒報導,全球仍持續面臨銅礦供應短缺的問題,據智利國營銅業委員會預測,全球銅礦供應短缺至少將延續到2025年,也意味儘管銅價出現波動,但在供應吃緊的局面下,對銅價形成長期支撐。
線纜業者也指出,銅價高低會大幅影響線纜的營運波動,通常銅價處於高水位時,業界普遍利潤空間也會比較好,而長期來看,銅價有需求支撐,銅價長線仍然看漲。
除了台電訂單外,近年全台新建案遍地開花,亦大量延伸出對建築用線的需求,像是中南部老牌線纜廠大山就看準商機,北上布局,搶佔都更、危老等建設案量等所帶來的線纜市場。
此外,國內線纜廠各有優勢,像是業界中,包括大亞、華榮、合機及大東等可做345kv線纜,未來在能源轉型下,可望迎來一波商機,大東就指出,很多的發電廠規劃上已經從161kv線纜改成345kv線纜,主要是使用高電壓線纜在傳輸過程中才能減少電損,因此預期未來345kv線纜也有望提升,而公司將會積極爭取相關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