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平電力(未)公司新聞
水泥雙雄台泥、亞泥昨(10)日公布半年報,受到大陸水泥市場衝擊,台泥上半年稅後純益14.08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87%,每股稅後純益(EPS)0.16元。
台泥半年報減幅擴大,關鍵在於第2季稅後純益僅2.04億元,季減83%、年減97%,主因則是國際煤價上漲,造成相關支出較2021年增加了100億以上;另一方面,大陸水泥營收持續低迷,在全球利率攀升之際,建築業短期內難見起色。
不過,台泥7月營收則表現相對亮眼,交出101億元的成績單,年增有21.4%的水準。
至於亞泥,大陸市場上半年獲利也衰退七成,所幸轉投資嘉惠電廠等多項事業挹注,上半年稅後純益69.92億元,較去年同期僅衰退9.4%,EPS仍有2.11元。亞泥7月合併營收78.6億元,年增為15.3%。
另一方面,俄烏戰爭使得國際能源價格持續高漲,經濟部日前曾指出,國際煤價漲幅是過往的三、四倍,但台泥所屬和平電力公司,台電給和平電力的能量費率仍以2021年煤價為基準,因此造成和平電力嚴重虧損。據了解,和平電力正與台電進行費率協商,若協商順利,預期可讓台泥和平電廠的虧損大幅減低。
不過對於台泥來說,集團在新能源的布局在第4季後,台灣以及海外儲能案場將陸續完工運轉,明年第1季高雄的超級電池廠也開始加入營運,成為台泥營運新成長動能後,預估2024年產生巨大效益。
台泥半年報減幅擴大,關鍵在於第2季稅後純益僅2.04億元,季減83%、年減97%,主因則是國際煤價上漲,造成相關支出較2021年增加了100億以上;另一方面,大陸水泥營收持續低迷,在全球利率攀升之際,建築業短期內難見起色。
不過,台泥7月營收則表現相對亮眼,交出101億元的成績單,年增有21.4%的水準。
至於亞泥,大陸市場上半年獲利也衰退七成,所幸轉投資嘉惠電廠等多項事業挹注,上半年稅後純益69.92億元,較去年同期僅衰退9.4%,EPS仍有2.11元。亞泥7月合併營收78.6億元,年增為15.3%。
另一方面,俄烏戰爭使得國際能源價格持續高漲,經濟部日前曾指出,國際煤價漲幅是過往的三、四倍,但台泥所屬和平電力公司,台電給和平電力的能量費率仍以2021年煤價為基準,因此造成和平電力嚴重虧損。據了解,和平電力正與台電進行費率協商,若協商順利,預期可讓台泥和平電廠的虧損大幅減低。
不過對於台泥來說,集團在新能源的布局在第4季後,台灣以及海外儲能案場將陸續完工運轉,明年第1季高雄的超級電池廠也開始加入營運,成為台泥營運新成長動能後,預估2024年產生巨大效益。
受國際煤炭價格大漲,台泥(1101)公布上半年財報,稅後純益1 4.08億元,年減87%,EPS 0.16元。台泥指出,在煤價仍處於高檔下 ,下半年趨於保守。
台泥表示,俄烏戰爭使得國際能源價格持續高漲,經濟部日前即指 出國際煤價漲幅是過往的3∼4倍,但台泥所屬和平電力,供電給台電 ,台電給和平電力的能量費率卻仍以2021年煤價為基準,因此造成和 平電力嚴重虧損。
台泥表示,俄烏戰爭使得國際能源價格持續高漲,經濟部日前即指 出國際煤價漲幅是過往的3∼4倍,但台泥所屬和平電力,供電給台電 ,台電給和平電力的能量費率卻仍以2021年煤價為基準,因此造成和 平電力嚴重虧損。
台電協和電廠更新改建案卡在環評多時,趕在7日下午環評專案小 組會議審查前,台電上午公布最新「東移方案」,降低對海洋生態、 環境影響,力拚首部機組2027年發電。
台電雖極力縮減面積,但環評委員並未埋單,珊瑚等部分生態調查 資料仍無法說服環評委員,9月底前補正再審。
台電指出,由於協和電廠機組老舊,且使用重油當作燃料對於環境 影響大,在穩定供電前提下,提出更新改建計畫,未來將新建二部燃 氣機組,同步新增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與儲槽,希望提升北部供電能 力。但四接需要透過填海造陸才能完成,首當其衝是當地海洋生態, 因此全案卡關在環評會專案小組已久,為爭取環評審查順利,台電昨 搶在環評專案小組審議前,先行召開記者會說明。
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在記者會表示,過去協和電廠2.0計畫是填 海面積18.6公頃,填方量為350萬立方公尺,這次提出「東移方案」 3.0是填海面積縮小為14.5公頃,填方量減為195萬立方公尺,可完全 保留海扇及潛堤區珊瑚。
他說,由於北部用電持續成長,預估2025年用電需求超過600萬瓩 ,但隨協和與核二機組陸續除役,到2025年僅剩和平電廠130萬瓩, 屆時供需缺口將達470萬瓩,不足部分短期會在東北部及宜蘭地區變 電所或電力設施當中興建儲能設備,暫時度過用電尖峰,但仍需協和 電廠更新案,確保未來供電穩定。
民眾及地方團體在環評會議中質疑,新的東移案內容與最早提出的 內容差異甚大,應該廢止現有的環評申請,重新進行範圍界定,才是 友善環境。
目前政府已經制定2050淨零碳排路徑,未來天然氣會逐步減少,現 在是否應再興建天然氣電廠,希望政府應該考量地熱發電等新的再生 能源,才是真正做到減碳。
環評委員認為,現在東移案的確有縮減面積,惟新方案對於海生動 植物影響評估並不明確,且未來珊瑚移植計劃需要額外說明,因此要 求台電補足相關資料後,9月底前補正再審查。
台電雖極力縮減面積,但環評委員並未埋單,珊瑚等部分生態調查 資料仍無法說服環評委員,9月底前補正再審。
台電指出,由於協和電廠機組老舊,且使用重油當作燃料對於環境 影響大,在穩定供電前提下,提出更新改建計畫,未來將新建二部燃 氣機組,同步新增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與儲槽,希望提升北部供電能 力。但四接需要透過填海造陸才能完成,首當其衝是當地海洋生態, 因此全案卡關在環評會專案小組已久,為爭取環評審查順利,台電昨 搶在環評專案小組審議前,先行召開記者會說明。
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在記者會表示,過去協和電廠2.0計畫是填 海面積18.6公頃,填方量為350萬立方公尺,這次提出「東移方案」 3.0是填海面積縮小為14.5公頃,填方量減為195萬立方公尺,可完全 保留海扇及潛堤區珊瑚。
他說,由於北部用電持續成長,預估2025年用電需求超過600萬瓩 ,但隨協和與核二機組陸續除役,到2025年僅剩和平電廠130萬瓩, 屆時供需缺口將達470萬瓩,不足部分短期會在東北部及宜蘭地區變 電所或電力設施當中興建儲能設備,暫時度過用電尖峰,但仍需協和 電廠更新案,確保未來供電穩定。
民眾及地方團體在環評會議中質疑,新的東移案內容與最早提出的 內容差異甚大,應該廢止現有的環評申請,重新進行範圍界定,才是 友善環境。
目前政府已經制定2050淨零碳排路徑,未來天然氣會逐步減少,現 在是否應再興建天然氣電廠,希望政府應該考量地熱發電等新的再生 能源,才是真正做到減碳。
環評委員認為,現在東移案的確有縮減面積,惟新方案對於海生動 植物影響評估並不明確,且未來珊瑚移植計劃需要額外說明,因此要 求台電補足相關資料後,9月底前補正再審查。
高行政法院昨(13)日判公平會2013年判定九家民營電廠「聯合行為」無違誤,九家電廠必須共繳納60.07億元罰鍰。對最高行政法院的判決,公平會主任秘書辛志中表示,「感謝最高法院支持本會調查結果與法律見解」。
不過,辛志中指出,截至昨晚為止僅收到麥寮汽電股份有限公司的判決結果,尚未收到其它八家,但由九家民營電廠屬「聯合行為」,因此判決結果應屬一致。
九家民營電廠,分別是麥寮、長生、新桃、嘉惠、國光、和平、森霸、星能、星元。2013年3月,因九家民營電廠共同串聯,「拒絕」調整與台電公司的購售電費率,影響到發電市場的供需功能,公平會認定為是「聯合行為」,重罰九家業者共新台幣63.2億元,創下當時最高罰鍰紀錄。
但,九家電廠不服向行政院提出行政訴願,同時也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否定聯合行為」的訴訟。
公平會指出,行政院訴願會雖認定業者有聯合拒絕行為,但就罰款部分卻兩度要求公平會「重為適法之處分」。第一次是因九家業者的聯合行為期間,跨越了公平法新法與舊法適用期,當時公平會是依新法對業者開罰,因此,在釐清爭議點後,直接扣除舊法罰款上限的新台幣2,500萬元,並再善意的對每家酌量各減500萬元,也就是每家各減3,000萬元後,共罰60.5億元。
第二次則是因九家業者的運轉期間、電價結構、參與會議的次數、獲利能力、違法期間、還有同意修約時間等都不同,卻採一律裁減罰鍰,是沒有考量各家電廠不同之處,為此公平會再依要求調整為共60.07億元。
全案纏訟九年,九電廠從一審到更二審均獲判勝訴,但公平會不滿,再提上訴,最高行政法院認為九電廠聯合行為已影響市場供需功能,認定公平會裁罰無誤,判決九電廠抗罰敗訴。
不過,辛志中指出,截至昨晚為止僅收到麥寮汽電股份有限公司的判決結果,尚未收到其它八家,但由九家民營電廠屬「聯合行為」,因此判決結果應屬一致。
九家民營電廠,分別是麥寮、長生、新桃、嘉惠、國光、和平、森霸、星能、星元。2013年3月,因九家民營電廠共同串聯,「拒絕」調整與台電公司的購售電費率,影響到發電市場的供需功能,公平會認定為是「聯合行為」,重罰九家業者共新台幣63.2億元,創下當時最高罰鍰紀錄。
但,九家電廠不服向行政院提出行政訴願,同時也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否定聯合行為」的訴訟。
公平會指出,行政院訴願會雖認定業者有聯合拒絕行為,但就罰款部分卻兩度要求公平會「重為適法之處分」。第一次是因九家業者的聯合行為期間,跨越了公平法新法與舊法適用期,當時公平會是依新法對業者開罰,因此,在釐清爭議點後,直接扣除舊法罰款上限的新台幣2,500萬元,並再善意的對每家酌量各減500萬元,也就是每家各減3,000萬元後,共罰60.5億元。
第二次則是因九家業者的運轉期間、電價結構、參與會議的次數、獲利能力、違法期間、還有同意修約時間等都不同,卻採一律裁減罰鍰,是沒有考量各家電廠不同之處,為此公平會再依要求調整為共60.07億元。
全案纏訟九年,九電廠從一審到更二審均獲判勝訴,但公平會不滿,再提上訴,最高行政法院認為九電廠聯合行為已影響市場供需功能,認定公平會裁罰無誤,判決九電廠抗罰敗訴。
環保署即將在今年3月正式公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的修法草案,這次修法將導入碳費機制,預計將對近290家排碳大戶產生影響。根據環保署收到的企業申報資料,2019年排碳量最多的十大企業包括台塑、中鋼、台積電等,這些企業將需要積極採取減碳措施。 在這十大排碳大戶中,我們可以看到台電、台塑石化、中鋼、麥寮汽電、中龍鋼鐵、台化、台塑、中油、台積電、和平電廠。這些企業近年來在排碳量上變化不大,但未來將面對更嚴格的碳費徵收。 環保署強調,徵收碳費的目的是希望企業與政府共同努力減碳,並非為了增加政府收入。對於減碳成效達標的企業,將會得到碳費減免或獎勵補助。 以台電為例,2019年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9,127萬噸,位居各事業之首。雖然環保署徵收碳費可能對電價產生影響,但溫管法修正草案中對公用事業供電排碳提供減除優惠,預計台電僅需自用電的一成左右支付碳費,這樣的影響將大幅縮小。 同屬台塑集團的台塑石化、麥寮汽電等企業,排碳量也不容忽視。近年來,台塑集團積極推動循環經濟,包括回收過剩燃料氣取代燃煤,以及將燃煤、燃油鍋爐改為燃氣鍋爐,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中鋼近年來也積極投入太陽光電、離岸風電等綠能項目,以響應減碳目標。這些行動都顯示了企業在面對環保法規時的積極態度。
環保署預計今年3月正式預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草案,未來將納入碳費機制,近290家排碳大戶首當其衝。根據企業向環保署申報資料顯示,2019年前十大排碳大戶包括台塑、中鋼、台積電等企業;勢將積極運用循環再生、大量使用綠電等策略來降低減企業排碳量。
依據現行溫管法相關規定,年排碳逾2.5萬噸的排碳大戶需每年進行盤查登錄,環保署目前揭露的最新資料至2019年,據統計,2019年排碳大戶前十名,依序為台電、台塑石化、中鋼、麥寮汽電、中龍鋼鐵、台化、台塑、中油、台積電、和平電廠。
近年來,排碳大戶的排名變化不大,多為熟面孔,未來環保署開徵碳費後,預計將會鎖定排碳大戶,排碳量大的發電業、石化業、鋼鐵業、積體電路製造業等,衝擊最大。不過環保署也已表態,徵收碳費是期待官民共同減碳,不是為了充實政府財源,若企業減碳達到一定程度,也會給予碳費減免或獎勵補助。
根據申報資料,台電2019年約排放9,127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冠居各事業,且排碳量遠遠超越其他企業,原本外界預期環保署徵收碳費後,對於電價成本衝擊大,但溫管法修正草案提供公用事業供電排碳可減除的優惠,初估台電僅約自用的一成左右需徵收碳費,影響大幅縮小。
至於同屬台塑集團的台塑石化、麥寮汽電等,排碳量也頗多,未來徵收碳費後,恐將會是衝擊最大的企業。不過近年台塑企業也積極推動循環經濟,響應綠能、減碳,包括回收過剩燃料氣取代燃煤使用量,以及將燃煤、燃油鍋爐改為燃氣鍋爐,例如台化麥寮、新港等合成酚廠、聚合廠就逐步汰換為燃氣鍋爐。
中鋼近年也積極響應減碳,並投入太陽光電、離岸風電等綠能。
依據現行溫管法相關規定,年排碳逾2.5萬噸的排碳大戶需每年進行盤查登錄,環保署目前揭露的最新資料至2019年,據統計,2019年排碳大戶前十名,依序為台電、台塑石化、中鋼、麥寮汽電、中龍鋼鐵、台化、台塑、中油、台積電、和平電廠。
近年來,排碳大戶的排名變化不大,多為熟面孔,未來環保署開徵碳費後,預計將會鎖定排碳大戶,排碳量大的發電業、石化業、鋼鐵業、積體電路製造業等,衝擊最大。不過環保署也已表態,徵收碳費是期待官民共同減碳,不是為了充實政府財源,若企業減碳達到一定程度,也會給予碳費減免或獎勵補助。
根據申報資料,台電2019年約排放9,127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冠居各事業,且排碳量遠遠超越其他企業,原本外界預期環保署徵收碳費後,對於電價成本衝擊大,但溫管法修正草案提供公用事業供電排碳可減除的優惠,初估台電僅約自用的一成左右需徵收碳費,影響大幅縮小。
至於同屬台塑集團的台塑石化、麥寮汽電等,排碳量也頗多,未來徵收碳費後,恐將會是衝擊最大的企業。不過近年台塑企業也積極推動循環經濟,響應綠能、減碳,包括回收過剩燃料氣取代燃煤使用量,以及將燃煤、燃油鍋爐改為燃氣鍋爐,例如台化麥寮、新港等合成酚廠、聚合廠就逐步汰換為燃氣鍋爐。
中鋼近年也積極響應減碳,並投入太陽光電、離岸風電等綠能。
電廠意外頻傳,夏季供電拉警報。台中電廠8號機才剛修復不久, 民營和平電廠1號機昨(23)早8點又傳出破管意外,台電表示,少了 和平電廠1號機65萬瓩供電能力,備轉容量減少1.7%,備轉率降至4 .32%。
台電中央副調度監鄭有財表示,和平電廠1號機昨早8點傳出疑似破 管、11點左右解聯,要待爐管冷卻後才能進入現場檢視破管狀況,現 在仍待廠方進一步回復故障原因。
台電表示,昨最高用電量達3,489.22萬瓩,創今年用電次高,也是 歷史5月用電次高紀錄。備轉容量150.64萬瓩、備轉率4.32%,備轉 率今年次低,僅次於3月5日的3.49%,當時大林1號機故障意外,減 少80萬瓩供電能力。台電昨日最大供電能力為3,642.8萬瓩,換言之 ,少了和平1號機後,備轉容量剩下153.58萬瓩,再一台中型機組故 障,就會亮起限電警戒紅燈。
台電指出,等到爐管冷卻後,工作人員會檢視破管狀況,若情況不 嚴重2至3天可修復,恢復供電。若情況較嚴重,則約需要5天左右。 所幸昨日下午氣溫轉涼,鄭有財表示,最高用電量低於原先預估的3 ,500萬瓩。
此外,除了電廠接連傳出意外,二周來松山機場、桃園機場、台北 榮總等雙北市各地又接連發生跳電意外,半個月來已有7起跳電事件 。學者質疑是因台電降壓降頻供電導致增加設備耗損所致。對此,台 電發言人徐造華否認,表示降壓降頻是在安全範圍內,據台電統計7 成以上跳電意外是因為外力所致,像是台北榮總跳電意外也是因為施 工挖段管線所致。
徐造華指出,降壓降頻供電要視電力系統運轉情況,在不影響用戶 及發電設備安全前提下,才會進行非常態、小幅度降壓運轉,平衡供 需兩端。
台電中央副調度監鄭有財表示,和平電廠1號機昨早8點傳出疑似破 管、11點左右解聯,要待爐管冷卻後才能進入現場檢視破管狀況,現 在仍待廠方進一步回復故障原因。
台電表示,昨最高用電量達3,489.22萬瓩,創今年用電次高,也是 歷史5月用電次高紀錄。備轉容量150.64萬瓩、備轉率4.32%,備轉 率今年次低,僅次於3月5日的3.49%,當時大林1號機故障意外,減 少80萬瓩供電能力。台電昨日最大供電能力為3,642.8萬瓩,換言之 ,少了和平1號機後,備轉容量剩下153.58萬瓩,再一台中型機組故 障,就會亮起限電警戒紅燈。
台電指出,等到爐管冷卻後,工作人員會檢視破管狀況,若情況不 嚴重2至3天可修復,恢復供電。若情況較嚴重,則約需要5天左右。 所幸昨日下午氣溫轉涼,鄭有財表示,最高用電量低於原先預估的3 ,500萬瓩。
此外,除了電廠接連傳出意外,二周來松山機場、桃園機場、台北 榮總等雙北市各地又接連發生跳電意外,半個月來已有7起跳電事件 。學者質疑是因台電降壓降頻供電導致增加設備耗損所致。對此,台 電發言人徐造華否認,表示降壓降頻是在安全範圍內,據台電統計7 成以上跳電意外是因為外力所致,像是台北榮總跳電意外也是因為施 工挖段管線所致。
徐造華指出,降壓降頻供電要視電力系統運轉情況,在不影響用戶 及發電設備安全前提下,才會進行非常態、小幅度降壓運轉,平衡供 需兩端。
台灣水泥產業式微?在環保因素及需求萎縮下,國內水泥的出貨量在5年內減少了25%,水泥廠面對成長瓶頸,紛紛轉型及多元化發展求生存;台泥、亞泥朝綠能及循環經濟投資、嘉泥以觀光飲食及照護產業多元發展、環泥加大水泥製品及轉投資事業為主、信大轉進大陸讓營收獲利保持成長。
台灣區水泥公會指出,目前在國內有生產的水泥廠,只剩台泥和平及蘇澳廠、亞泥新竹及花蓮廠、信大宜蘭廠、幸福東澳廠、東南高雄廠、潤泰冬山廠。依公會統計,5年前,國內水泥的出貨量還在1,250萬噸左右,去年出貨量已不到千萬噸。
環保標準日趨嚴格,基礎建設日漸飽合,房地產及民間建築工程景氣低迷,都是造成國內水泥需求萎縮的原因。
眼見國內水泥市場成長受阻、發展遇到瓶頸,水泥廠不得不尋求從本業延伸到相關行業,或跨領域多元投資,期望在穩定中求成長。
本身有投資和平電力的台泥,就配合政府政策,投入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等綠色能源產業;除此之外,也利用水泥窯的操作,進行生活垃圾處理的循環經濟等業務。
台泥也與工研院合作開發微藻固碳利用技術,建置戶外微藻養殖示範系統及研發中心,透過鈣迴路擷取出來的二氧化碳,用來養殖雨生紅球藻,進而提煉其中的蝦紅素,製作成保養及美容產品,未來有機會進一步跨足生技美妝產業。
亞泥花蓮新城山礦權展延備受社會關注,亞泥積極投入綠能離岸風電的開發,已邀請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參加轉投資竹風電力離岸風電計畫,預估投資金額達600億元,共同開發新竹市外海第四號風場,全力爭取於2020年併聯發電。
醫療照護體系及旅館觀光事業開發,是嘉泥轉型的方向;產後護理之家(月子中心)開始營運、沖繩所興建的飯店預計在2020年東京奧運前開幕,都將貢獻嘉泥未來營收及獲利。
受到國內房地產景氣低迷,加上公共投資下滑影響,信大水泥這5年來整體出貨量呈現衰退;不過,轉投資大陸的南京水泥廠、江蘇信寧廠營運爆發,卻讓信大水泥2017年稅後純益4.92億元,年增205.5%,締造20年來新高。
台灣區水泥公會指出,目前在國內有生產的水泥廠,只剩台泥和平及蘇澳廠、亞泥新竹及花蓮廠、信大宜蘭廠、幸福東澳廠、東南高雄廠、潤泰冬山廠。依公會統計,5年前,國內水泥的出貨量還在1,250萬噸左右,去年出貨量已不到千萬噸。
環保標準日趨嚴格,基礎建設日漸飽合,房地產及民間建築工程景氣低迷,都是造成國內水泥需求萎縮的原因。
眼見國內水泥市場成長受阻、發展遇到瓶頸,水泥廠不得不尋求從本業延伸到相關行業,或跨領域多元投資,期望在穩定中求成長。
本身有投資和平電力的台泥,就配合政府政策,投入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等綠色能源產業;除此之外,也利用水泥窯的操作,進行生活垃圾處理的循環經濟等業務。
台泥也與工研院合作開發微藻固碳利用技術,建置戶外微藻養殖示範系統及研發中心,透過鈣迴路擷取出來的二氧化碳,用來養殖雨生紅球藻,進而提煉其中的蝦紅素,製作成保養及美容產品,未來有機會進一步跨足生技美妝產業。
亞泥花蓮新城山礦權展延備受社會關注,亞泥積極投入綠能離岸風電的開發,已邀請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參加轉投資竹風電力離岸風電計畫,預估投資金額達600億元,共同開發新竹市外海第四號風場,全力爭取於2020年併聯發電。
醫療照護體系及旅館觀光事業開發,是嘉泥轉型的方向;產後護理之家(月子中心)開始營運、沖繩所興建的飯店預計在2020年東京奧運前開幕,都將貢獻嘉泥未來營收及獲利。
受到國內房地產景氣低迷,加上公共投資下滑影響,信大水泥這5年來整體出貨量呈現衰退;不過,轉投資大陸的南京水泥廠、江蘇信寧廠營運爆發,卻讓信大水泥2017年稅後純益4.92億元,年增205.5%,締造20年來新高。
反客為主!在國內水泥本業營運逐漸萎縮下,轉投資及國外事業的 貢獻已成為國內水泥廠主要營收獲利來源及成長的動能。
以台泥2017年財報顯示,當年合併營收983.13億元,國內水泥本業 所帶來的營收只有15%上下。台泥2017年稅後淨利75.94億元,來自 國內水泥銷貨的獲利還不到2成,其它收入則是從轉投資大陸的台泥 國際、和平電力、達和環保等事業所貢獻。
亞泥去年稅後淨利54.69億元,年成長率38.6%,主要成長動能, 是來自轉投資中國大陸的亞泥中國所貢獻,國內水泥本業營收及獲利 僅有1成左右。
在台灣已沒有水泥廠生產線的嘉泥,主要是向台泥、亞泥等廠進水 泥,然後發售給客戶及自己的預拌混凝土廠出貨;但依嘉泥2017年財 報顯示,水泥本業出現2.29億元的營業虧損。
不過,由於嘉泥是台泥國際的主要股東之一,去年台泥國際在香港 下市,嘉泥把持有的台泥國際轉換為20.5萬張台泥股票,轉投資收益 讓嘉泥去年稅後淨利有8.95億元。
轉投資、持股29.85%的六和機械,是環泥每年獲利最大貢獻來源 ;以2017年來說,雖然六和機械對環泥的貢獻度減少,不過,仍占全 部獲利的7成以上。
信大2017年稅後淨利4.92億元,有205.5%的大幅成長,主要來自 轉投資大陸水泥廠獲利貢獻爆發,信大南京廠在當地政府嚴控產能下 ,獲利大躍進,也促使信大去年獲利水漲船高。
以台泥2017年財報顯示,當年合併營收983.13億元,國內水泥本業 所帶來的營收只有15%上下。台泥2017年稅後淨利75.94億元,來自 國內水泥銷貨的獲利還不到2成,其它收入則是從轉投資大陸的台泥 國際、和平電力、達和環保等事業所貢獻。
亞泥去年稅後淨利54.69億元,年成長率38.6%,主要成長動能, 是來自轉投資中國大陸的亞泥中國所貢獻,國內水泥本業營收及獲利 僅有1成左右。
在台灣已沒有水泥廠生產線的嘉泥,主要是向台泥、亞泥等廠進水 泥,然後發售給客戶及自己的預拌混凝土廠出貨;但依嘉泥2017年財 報顯示,水泥本業出現2.29億元的營業虧損。
不過,由於嘉泥是台泥國際的主要股東之一,去年台泥國際在香港 下市,嘉泥把持有的台泥國際轉換為20.5萬張台泥股票,轉投資收益 讓嘉泥去年稅後淨利有8.95億元。
轉投資、持股29.85%的六和機械,是環泥每年獲利最大貢獻來源 ;以2017年來說,雖然六和機械對環泥的貢獻度減少,不過,仍占全 部獲利的7成以上。
信大2017年稅後淨利4.92億元,有205.5%的大幅成長,主要來自 轉投資大陸水泥廠獲利貢獻爆發,信大南京廠在當地政府嚴控產能下 ,獲利大躍進,也促使信大去年獲利水漲船高。
和平電廠一號機上周四(22日)傳出破管意外,導致當日備轉容量率創下2月份歷史新低,原預估昨(26)日可恢復供電,現時程確定延宕,歸期未定。依台電未來一周供電預估,今天(27日)將是本周供電最嚴峻的一天,備轉率面臨6%保衛戰。
台電預估,今預估備轉率為6.04%,若有機組發生意外,將亮起2月份第5顆供電警戒橘燈。台電表示,尚不確定和平一號機何時恢復供電,不過不至於影響近期供電。
台電發言人徐造華指出,根據台電供電預估,雖然少了和平一號機,昨備轉率仍維持在6%以上,燈號為供電吃緊黃燈。本周備轉率也都可維持在6%以上,應不至於出現供電警戒橘燈。
台電調度處副中央調度監鄭有財進一步指出,日前故障的協和一號機昨已恢復供電,可挹注50萬瓩供電量,且大潭七號機本周都會安排試運轉,也有利於維持供電穩定。
據台電預測,今天供電最為吃緊,其餘幾天備轉率多在7%左右。
台電預估,今預估備轉率為6.04%,若有機組發生意外,將亮起2月份第5顆供電警戒橘燈。台電表示,尚不確定和平一號機何時恢復供電,不過不至於影響近期供電。
台電發言人徐造華指出,根據台電供電預估,雖然少了和平一號機,昨備轉率仍維持在6%以上,燈號為供電吃緊黃燈。本周備轉率也都可維持在6%以上,應不至於出現供電警戒橘燈。
台電調度處副中央調度監鄭有財進一步指出,日前故障的協和一號機昨已恢復供電,可挹注50萬瓩供電量,且大潭七號機本周都會安排試運轉,也有利於維持供電穩定。
據台電預測,今天供電最為吃緊,其餘幾天備轉率多在7%左右。
供電穩定又傳出變數,和平電廠一號機昨(22)日一早傳出破管意外,加上故障中的台中電廠6號機與協和1號機,短少三部機組約170萬瓩供電量後,備轉容量率僅4.68%,為歷史2月新低,供電燈號為警戒橘燈。
台電副中央調度監鄭有財表示,昨日最高用電量在晚間6點01分達到2,728.3萬瓩,備轉容量127.8萬瓩、備轉率4.68%,備轉率偏低主要是因為和平電廠1號機破管所致。
經濟部長沈榮津周三才喊話,電力穩定為今年首要任務,和平電廠一號機周三才剛完成歲修,昨就發生破管意外。
台電發言人徐造華表示,和平電廠雖屬於民營電廠,台電仍持續與廠方聯繫,目前廠方回報預計下周一可恢復併聯。
另外,台中電廠6號機在春節假期間破管停機檢修,協和電廠1號機周三凌晨也傳出冷卻水泵故障。徐造華指出,台中電廠6號機昨已併聯升載,至於協和電廠1號機也預估下周一併聯。
為了穩定今年供電,核二廠2號機重啟作業也加緊腳步,原能會在春節假期加班審查核電廠重啟申請。台電於2月5日向原能未提出核二廠2號再啟動申請,最快3月5日能完成審查,台電評估最快4月核二廠2號可啟動。
同時,今年可望有三部新機組加入供電行列,徐造華指出,大林新1號機已在近期商轉,通霄新1號機預計2月底商轉,至大林新2號也於周二試運轉,預計7月中商轉,三部機組可供電250萬瓩。
周三因台中電廠6號機、協和電廠1號機故障,備轉容量率降至6.04%,達二周來低點,上次備轉容量率在6%以下是2月8日,昨日意外讓備轉容量率再度下探。
雖然短少三部機組供電量,不過,鄭有財說,大潭7號機、通霄新1號機昨日都有試運轉,挹注近160萬瓩供電量。台中6號機也在昨日中午併聯,若設備狀況無虞,今就能滿載發電,備轉率應能拉回6%以上,供電狀況仍在掌握中。
台電副中央調度監鄭有財表示,昨日最高用電量在晚間6點01分達到2,728.3萬瓩,備轉容量127.8萬瓩、備轉率4.68%,備轉率偏低主要是因為和平電廠1號機破管所致。
經濟部長沈榮津周三才喊話,電力穩定為今年首要任務,和平電廠一號機周三才剛完成歲修,昨就發生破管意外。
台電發言人徐造華表示,和平電廠雖屬於民營電廠,台電仍持續與廠方聯繫,目前廠方回報預計下周一可恢復併聯。
另外,台中電廠6號機在春節假期間破管停機檢修,協和電廠1號機周三凌晨也傳出冷卻水泵故障。徐造華指出,台中電廠6號機昨已併聯升載,至於協和電廠1號機也預估下周一併聯。
為了穩定今年供電,核二廠2號機重啟作業也加緊腳步,原能會在春節假期加班審查核電廠重啟申請。台電於2月5日向原能未提出核二廠2號再啟動申請,最快3月5日能完成審查,台電評估最快4月核二廠2號可啟動。
同時,今年可望有三部新機組加入供電行列,徐造華指出,大林新1號機已在近期商轉,通霄新1號機預計2月底商轉,至大林新2號也於周二試運轉,預計7月中商轉,三部機組可供電250萬瓩。
周三因台中電廠6號機、協和電廠1號機故障,備轉容量率降至6.04%,達二周來低點,上次備轉容量率在6%以下是2月8日,昨日意外讓備轉容量率再度下探。
雖然短少三部機組供電量,不過,鄭有財說,大潭7號機、通霄新1號機昨日都有試運轉,挹注近160萬瓩供電量。台中6號機也在昨日中午併聯,若設備狀況無虞,今就能滿載發電,備轉率應能拉回6%以上,供電狀況仍在掌握中。
民營和平電廠又出包,暨上周五(13日)和平電廠2號機傳出破管 意外後,昨(17)早1號機又傳出因風扇馬達故障跳機,再度減少64 .8萬瓩供電量,所幸天氣涼爽,備轉容量率5.54%,供電仍維持橘燈 。
連同和平電廠1號機,近期民營電廠已有3部機組故障,分別為和平 電廠1、2號機和麥寮電廠1號機。台電發言人林德福表示,預計今日 和平電廠1、2號機可恢復併聯。
林德福表示,昨早9時33分和平電廠1號機因為一次風扇故障跳機不 過近期天氣涼爽供電應無虞,雖少了和平電廠1號機約65萬瓩供電量 ,備轉容量率仍有5.54%,燈號維持橘燈。
林德福解釋,由於和平電廠屬於燃煤電廠,燃煤再送進鍋爐燃燒發 電前要先磨碎,再透過一次風扇把粉煤吹進鍋爐燃燒,此次和平電廠 1號機故障設備即此風扇馬達。
林德福指出,據和平電廠說法,故障設備今日可修復完畢,恢復併 聯發電,和平2號機也已修復,同樣預計今日下午可併聯發電,至於 麥寮1號機,預估要到22、23日左右可併聯發電。
林德福表示,未來幾天預估仍偏涼,供電應無虞,本周台電並無規 畫讓大林新1號機試運轉救援,不過台電仍會動態檢討。
雖已進入秋天,但供電仍不得閒,除了秋老虎持續發威外,發電機 組也接連傳出意外,先是和平2號機在上周五破管,之後麥寮電廠1號 機又緊接在上周六破管。
台電預估,今明兩天備轉容量率皆在5.5%左右,周五備轉容量率 則有機會超過6%,供電應無虞。
連同和平電廠1號機,近期民營電廠已有3部機組故障,分別為和平 電廠1、2號機和麥寮電廠1號機。台電發言人林德福表示,預計今日 和平電廠1、2號機可恢復併聯。
林德福表示,昨早9時33分和平電廠1號機因為一次風扇故障跳機不 過近期天氣涼爽供電應無虞,雖少了和平電廠1號機約65萬瓩供電量 ,備轉容量率仍有5.54%,燈號維持橘燈。
林德福解釋,由於和平電廠屬於燃煤電廠,燃煤再送進鍋爐燃燒發 電前要先磨碎,再透過一次風扇把粉煤吹進鍋爐燃燒,此次和平電廠 1號機故障設備即此風扇馬達。
林德福指出,據和平電廠說法,故障設備今日可修復完畢,恢復併 聯發電,和平2號機也已修復,同樣預計今日下午可併聯發電,至於 麥寮1號機,預估要到22、23日左右可併聯發電。
林德福表示,未來幾天預估仍偏涼,供電應無虞,本周台電並無規 畫讓大林新1號機試運轉救援,不過台電仍會動態檢討。
雖已進入秋天,但供電仍不得閒,除了秋老虎持續發威外,發電機 組也接連傳出意外,先是和平2號機在上周五破管,之後麥寮電廠1號 機又緊接在上周六破管。
台電預估,今明兩天備轉容量率皆在5.5%左右,周五備轉容量率 則有機會超過6%,供電應無虞。
供氣又傳意外,周三(23日)晚間6時傳出中油台中天然氣接收站,因海水泵故障,液化天然氣無法氣化輸送至電廠,大潭6部機組降載發電因應,所幸遠離尖峰用電時段,供電並未出狀況,這已是今年來大潭電廠第三次因為天然氣供氣問題影響供電。
中油副總經理畢淑蒨昨天回應,周三晚間6點10分海水異位指示器出現異常訊號,經研判為海水泵故障,約14分鐘後已排除問題逐漸恢復供氣,晚間7時供氣已恢復正常。
畢淑蒨指出,由於當時管存天然氣殘氣足夠因應大潭6部機組發電至少4小時,加上內部研判問題很快就可排除,並未要求台電降載。
台電電力調度處副中央調度監鄭有財表示,雖然中油表示供氣無虞,且當時供電仍有餘裕,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將機組降載,6部機組約減少一半出力,減少約189萬瓩。
815大停電記憶仍猶新,大潭電廠又傳出意外,這已是今年第三次傳出供氣問題,今年4月27日大潭電廠也因為中油接收站海水泵故障降載發電。
同日稍晚,和平電廠2號機也傳出破管意外,於晚間9點55分解聯。鄭有財強調,近幾日氣溫比預期低,用電狀況較穩定,昨天大潭6部機組已正常發電,加上大潭7-2號機跟大林新1號機試運轉,提供約90萬瓩發電,尖峰備轉容量率4.13%,供電維持橘燈。
台電發言人林德福表示,需等鍋爐溫度降溫後,工作人員才能進去檢查受損狀況,和平電廠屬於民營電廠,目前還未將評估報告給台電,將會持續關注修復進度。
根據台電預測,今日供電狀況穩定,預估備轉容量率5.89%,供電維持橘燈,下周上班日預估備轉容量率也在5.5%以上。
中油副總經理畢淑蒨昨天回應,周三晚間6點10分海水異位指示器出現異常訊號,經研判為海水泵故障,約14分鐘後已排除問題逐漸恢復供氣,晚間7時供氣已恢復正常。
畢淑蒨指出,由於當時管存天然氣殘氣足夠因應大潭6部機組發電至少4小時,加上內部研判問題很快就可排除,並未要求台電降載。
台電電力調度處副中央調度監鄭有財表示,雖然中油表示供氣無虞,且當時供電仍有餘裕,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將機組降載,6部機組約減少一半出力,減少約189萬瓩。
815大停電記憶仍猶新,大潭電廠又傳出意外,這已是今年第三次傳出供氣問題,今年4月27日大潭電廠也因為中油接收站海水泵故障降載發電。
同日稍晚,和平電廠2號機也傳出破管意外,於晚間9點55分解聯。鄭有財強調,近幾日氣溫比預期低,用電狀況較穩定,昨天大潭6部機組已正常發電,加上大潭7-2號機跟大林新1號機試運轉,提供約90萬瓩發電,尖峰備轉容量率4.13%,供電維持橘燈。
台電發言人林德福表示,需等鍋爐溫度降溫後,工作人員才能進去檢查受損狀況,和平電廠屬於民營電廠,目前還未將評估報告給台電,將會持續關注修復進度。
根據台電預測,今日供電狀況穩定,預估備轉容量率5.89%,供電維持橘燈,下周上班日預估備轉容量率也在5.5%以上。
行政院長林全昨(21)日赴立法院報告815停電並備詢,他表示,沒有一個國家可以保證不會再停電,就科學角度來看,不可能保證百分之百不停電,需要找到停電的原因,才能降低風險,「缺電風險要承擔,風險高我們要解決,但不管怎麼樣風險都存在。」
行政院昨天核定政委吳宏謀籌組的815停電事故行政調查專案小組11位委員名單,包括台大機械系教授馬小康、中華民國電機技師公會理事長李華琛、國實院副院長吳光鐘等11人,今天將召開第一次會議。
林全昨赴立院報告815停電事故時提及,和平電廠倒塌加上815大停電顯示我國電力系統長期存在的兩大問題,過度依賴集中式的發電系統,因電廠尋址有相當困難,只能讓新發電機組持續在原有電廠內擴建或是更換,只要發生單一突發事件,就會立即對整體供電造成大影響。
我國能源管網輸儲基礎建設也相當脆弱,林全說,現有電網與天然氣管的傳輸調度能力及備用線路不足,因此缺乏緊急應變和抗災的能力,目前天然氣的供應及儲存也無法滿足未來能源轉型的需求。
林全日前責成政委吳政忠籌組電力體檢小組,務必在6周內召開第1次委員會議,短期目標著眼加強未來電力系統的供應及備用、天然氣儲存及輸送、電網傳輸、調度及韌性,以及突發事件預防與修復能力。
長期目標是我國供電系統如何因應能源轉型政策目標,分散能源供給並進一步智慧化。行政院已核定「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從發電、輸電、配電及用戶端建置智慧化整合性電力網路。
行政院昨天核定政委吳宏謀籌組的815停電事故行政調查專案小組11位委員名單,包括台大機械系教授馬小康、中華民國電機技師公會理事長李華琛、國實院副院長吳光鐘等11人,今天將召開第一次會議。
林全昨赴立院報告815停電事故時提及,和平電廠倒塌加上815大停電顯示我國電力系統長期存在的兩大問題,過度依賴集中式的發電系統,因電廠尋址有相當困難,只能讓新發電機組持續在原有電廠內擴建或是更換,只要發生單一突發事件,就會立即對整體供電造成大影響。
我國能源管網輸儲基礎建設也相當脆弱,林全說,現有電網與天然氣管的傳輸調度能力及備用線路不足,因此缺乏緊急應變和抗災的能力,目前天然氣的供應及儲存也無法滿足未來能源轉型的需求。
林全日前責成政委吳政忠籌組電力體檢小組,務必在6周內召開第1次委員會議,短期目標著眼加強未來電力系統的供應及備用、天然氣儲存及輸送、電網傳輸、調度及韌性,以及突發事件預防與修復能力。
長期目標是我國供電系統如何因應能源轉型政策目標,分散能源供給並進一步智慧化。行政院已核定「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從發電、輸電、配電及用戶端建置智慧化整合性電力網路。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總經理黃正忠認為,氣候暖化導致高溫、和平電塔倒塌,加上人為疏失大潭跳機,為「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結果。能源專家、前中經院董事長梁啟源則認為,台灣能源轉型有三大隱憂,除存量遠不如大陸等鄰國,環團抗爭第三接收站供氣,加上核能不用形同提前除役備轉容量不足等,都是國內供電「脆弱」原因。
梁啟源今天將出席長風基金會舉辦政治凌駕專業-「能源政策錯誤,全民停電受苦」記者會。他說,我國供電脆弱不只是輸電網路、或天然氣海底輸氣管線穩定度有問題。
梁啟源說,台灣天然氣安全儲存量年平均13天,夏天7天不到,是不可置信的低,但大陸51天、韓國58天、日本38天,都比我國多上好幾倍,主因興建儲槽遭遇很大阻力。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天然氣發電目標上看50%,存量不足是燃氣電廠很大隱憂。
粱說,2025年天然氣使用量將由目前一年1,500萬公噸,增加840萬公噸到2,340萬公噸,約增加57%,但其中有3/4、約有600萬噸仰賴觀塘接收站供應大潭電廠,但目前卡在環團因藻礁奮力抵抗,一旦2022年無法配合再生能源時,會是很大能源危機。
另核一廠一號機及核二廠2號機均不用,兩者相加總相等4.4%備轉容量率,梁啟源說,近二年備轉容量約10%,若扣除核電不用部分將低於6%,供電明顯不足。梁啟源強調,未來北部沒電廠,需南電北送,未來再生能源走向分散式電網,須自備電網,未來電網問題是另一脆弱來源。
黃正忠認為,氣候暖化導致連日高溫、和平電廠電塔倒塌,再加上人為疏失導致大停電,為「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的結果。要解決燃眉之急又有助於中、長程邁向低碳供應的發電系統,有兩件事必須儘早進行。
首先是調高電價。黃表示,過去涉及油、水、電價等民生議題,無論執政黨或在野黨或,皆不希望造成選民反彈,不願意面對,造成台灣成為全世界油、水、電價的低價國家。
但現在「以價制量」是必然趨勢,執政者不能因選票而放棄相關政策,若調高價格,民眾或企業較不會浪費電,且電價提高也能促進產業發展。
第二為思考是否重啟核電。黃正忠指出,為營造「非核家園」等政治因素,使部分核能可使用而不使用,但能源需求仍在,因此不得不提高化石能源使用,此舉也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升高,不論以長、短期來看,皆不利於位在氣候變遷衝擊程度高的台灣。(相關新聞見A2、A3)
梁啟源今天將出席長風基金會舉辦政治凌駕專業-「能源政策錯誤,全民停電受苦」記者會。他說,我國供電脆弱不只是輸電網路、或天然氣海底輸氣管線穩定度有問題。
梁啟源說,台灣天然氣安全儲存量年平均13天,夏天7天不到,是不可置信的低,但大陸51天、韓國58天、日本38天,都比我國多上好幾倍,主因興建儲槽遭遇很大阻力。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天然氣發電目標上看50%,存量不足是燃氣電廠很大隱憂。
粱說,2025年天然氣使用量將由目前一年1,500萬公噸,增加840萬公噸到2,340萬公噸,約增加57%,但其中有3/4、約有600萬噸仰賴觀塘接收站供應大潭電廠,但目前卡在環團因藻礁奮力抵抗,一旦2022年無法配合再生能源時,會是很大能源危機。
另核一廠一號機及核二廠2號機均不用,兩者相加總相等4.4%備轉容量率,梁啟源說,近二年備轉容量約10%,若扣除核電不用部分將低於6%,供電明顯不足。梁啟源強調,未來北部沒電廠,需南電北送,未來再生能源走向分散式電網,須自備電網,未來電網問題是另一脆弱來源。
黃正忠認為,氣候暖化導致連日高溫、和平電廠電塔倒塌,再加上人為疏失導致大停電,為「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的結果。要解決燃眉之急又有助於中、長程邁向低碳供應的發電系統,有兩件事必須儘早進行。
首先是調高電價。黃表示,過去涉及油、水、電價等民生議題,無論執政黨或在野黨或,皆不希望造成選民反彈,不願意面對,造成台灣成為全世界油、水、電價的低價國家。
但現在「以價制量」是必然趨勢,執政者不能因選票而放棄相關政策,若調高價格,民眾或企業較不會浪費電,且電價提高也能促進產業發展。
第二為思考是否重啟核電。黃正忠指出,為營造「非核家園」等政治因素,使部分核能可使用而不使用,但能源需求仍在,因此不得不提高化石能源使用,此舉也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升高,不論以長、短期來看,皆不利於位在氣候變遷衝擊程度高的台灣。(相關新聞見A2、A3)
中油公司人為操作疏失造成大潭電廠機組跳機,導致昨(15)日傍晚全台大停電,台電昨晚6時起分區限電,影響全台668萬用戶,晚間9時40分解除輪流停電,力拚今天供電穩定。
據台電最新更新的電力資訊,昨天供電燈號維持橘燈,電力供需預測中,包括今天在內,本周都亮出代表「供電警戒」的橘燈。
台電說明,此次停電影響用戶主要是低壓用戶,如一般住宅或是住商用戶、規模較小的工廠。
台電也會對於這些影響用戶給予補償錯失或是電費減免辦法,但目前對於受影響戶數仍在統計當中。
台電表示,大潭電廠機組順利於昨天傍晚6時49分陸續恢復併聯發電,截至晚間9時半,大潭1號機已滿載發電,2號機持續升載中,而3、4號機啟動中,台中電廠五號機已於晚間9時17分併聯發電。
桃園大潭電廠六部機組昨日下午4時51分全部跳機,供電容量減少約420萬瓩,電力系統頻率瞬間降低,因而自動啟動低頻電驛的安全保護措施,造成全台西部17縣市大規模停電。
經濟部緊急召開記者會,經濟部長及台電公司、中油公司董事長均到場,且會議一開始,便全員起立向全國民眾鞠躬致歉。
經濟部長李世光表示,據中油回報,主因是中油公司操作人員動作錯誤,造成供氣中斷,導致大潭電廠六部機組跳脫;經濟部已成立緊急應變中心,首要工作就是儘早恢復供電。
對於此次全台大規模停電,經濟部與台電除了儘速恢復大潭電廠併聯發電,也於傍晚6時起執行四輪、共668萬戶的全台緊急分區停電、每次為時一小時,部分用戶會停電兩輪。
台電也隨時動態依大潭機組恢復供電情況,逐步減少輪流停電的戶數,希望晚間12時前全數恢復供電。
我國許多高科技產業,只要瞬間停電或是電壓驟降,都會造成鉅額損失,不過台電表示,科學園區屬於優先供電區,這次停電「完全沒受到影響」。
媒體詢問,經濟部是否會重新將核電納入選項,李世光回應,此次事件跟非核家園的議題完全不同。
據台電最新更新的電力資訊,昨天供電燈號維持橘燈,電力供需預測中,包括今天在內,本周都亮出代表「供電警戒」的橘燈。
台電說明,此次停電影響用戶主要是低壓用戶,如一般住宅或是住商用戶、規模較小的工廠。
台電也會對於這些影響用戶給予補償錯失或是電費減免辦法,但目前對於受影響戶數仍在統計當中。
台電表示,大潭電廠機組順利於昨天傍晚6時49分陸續恢復併聯發電,截至晚間9時半,大潭1號機已滿載發電,2號機持續升載中,而3、4號機啟動中,台中電廠五號機已於晚間9時17分併聯發電。
桃園大潭電廠六部機組昨日下午4時51分全部跳機,供電容量減少約420萬瓩,電力系統頻率瞬間降低,因而自動啟動低頻電驛的安全保護措施,造成全台西部17縣市大規模停電。
經濟部緊急召開記者會,經濟部長及台電公司、中油公司董事長均到場,且會議一開始,便全員起立向全國民眾鞠躬致歉。
經濟部長李世光表示,據中油回報,主因是中油公司操作人員動作錯誤,造成供氣中斷,導致大潭電廠六部機組跳脫;經濟部已成立緊急應變中心,首要工作就是儘早恢復供電。
對於此次全台大規模停電,經濟部與台電除了儘速恢復大潭電廠併聯發電,也於傍晚6時起執行四輪、共668萬戶的全台緊急分區停電、每次為時一小時,部分用戶會停電兩輪。
台電也隨時動態依大潭機組恢復供電情況,逐步減少輪流停電的戶數,希望晚間12時前全數恢復供電。
我國許多高科技產業,只要瞬間停電或是電壓驟降,都會造成鉅額損失,不過台電表示,科學園區屬於優先供電區,這次停電「完全沒受到影響」。
媒體詢問,經濟部是否會重新將核電納入選項,李世光回應,此次事件跟非核家園的議題完全不同。
行政院長林全昨在臉書發文報告好消息指出,和平電廠電塔及機組測試進度提前,今天(周一)有機會滿載發電,挹注130萬瓩供電能力,紓解國內緊澀的電力供應。未來一周依台電估計,全部轉為橘燈。
林揆昨在臉書分享「和平電塔搶修任務提前達陣」貼文表示,和平電廠電塔及發電機組測試進度均提前,如果2號機併聯順利,周一(14日)有機會滿載發電,增加130萬瓩容量,有效紓解國內電力供應緊澀。
林揆進一步說,尼莎颱風造成電塔倒塌,導致和平電廠發電能量無法輸入電力系統至今,不論在烈日下搶修電塔或指揮調度電力的同仁,或配合節電的朋友們,「這段時間,大家辛苦了!」
能源局長林全能表示,和平電塔修復進度超前一天完成,和平電廠併聯發電相當順利,廠內發電機測也很順利,目前二部機組升載情況很好,預計1號機周一上午可以滿載發電,2號機也有機會滿載。
台電預估,供電燈號周一至周五均亮「橘燈」,備轉容量在5.26∼5.81%之間,仍在供電警戒區,最高尖峰負載3,640萬瓩,最大淨供電能力3,851.4萬瓩。
尼莎颱風來襲後,和平電廠聯外鐵塔倒塌,導致二部機組130萬瓩發電量無法供應,短缺備轉容量約4%,供電燈號上周亮出三顆限電警戒的「紅燈」。
林揆昨在臉書分享「和平電塔搶修任務提前達陣」貼文表示,和平電廠電塔及發電機組測試進度均提前,如果2號機併聯順利,周一(14日)有機會滿載發電,增加130萬瓩容量,有效紓解國內電力供應緊澀。
林揆進一步說,尼莎颱風造成電塔倒塌,導致和平電廠發電能量無法輸入電力系統至今,不論在烈日下搶修電塔或指揮調度電力的同仁,或配合節電的朋友們,「這段時間,大家辛苦了!」
能源局長林全能表示,和平電塔修復進度超前一天完成,和平電廠併聯發電相當順利,廠內發電機測也很順利,目前二部機組升載情況很好,預計1號機周一上午可以滿載發電,2號機也有機會滿載。
台電預估,供電燈號周一至周五均亮「橘燈」,備轉容量在5.26∼5.81%之間,仍在供電警戒區,最高尖峰負載3,640萬瓩,最大淨供電能力3,851.4萬瓩。
尼莎颱風來襲後,和平電廠聯外鐵塔倒塌,導致二部機組130萬瓩發電量無法供應,短缺備轉容量約4%,供電燈號上周亮出三顆限電警戒的「紅燈」。
花蓮和平電廠因風災倒塌造成供電危機,經濟部長李世光昨(10)日坦言,這凸顯台灣電網的強韌度必須進一步加強,近期將提出東部電網改善計畫。據台電內部評估,經費至少125億元,地下化則上看千億元。
巨額工程預算是否會透過電價公式反映到電費,成為民眾的沉重負擔?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表示,該費用會列為輸配電的成本,但不會在一年內列為費用,而是列為資產再依使用年限攤提為折舊,不會在短期內造成電價大幅上漲的壓力。
李世光昨天受訪表示,行政院長林全上周已裁示經濟部要改進電網穩定度。除能源局已要求台電協助民營電廠去巡線,也發現有些問題必須持續改善。
巨額工程預算是否會透過電價公式反映到電費,成為民眾的沉重負擔?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表示,該費用會列為輸配電的成本,但不會在一年內列為費用,而是列為資產再依使用年限攤提為折舊,不會在短期內造成電價大幅上漲的壓力。
李世光昨天受訪表示,行政院長林全上周已裁示經濟部要改進電網穩定度。除能源局已要求台電協助民營電廠去巡線,也發現有些問題必須持續改善。
花蓮和平電廠電塔倒塌,意外凸顯出台電電網最脆弱之處,經濟部將提出整體電網強化方案,東部電網強化可能列為優先選項,尤其是花蓮鳳林到和平部分電網強化工程可能優先推動,不過,初估成本上看百億元,且途經太魯閣國家公園和原住民傳統領域的問題也待克服。
經濟部長李世光昨(10)日在部內業務會報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從這次意外事件來看,台灣電網強韌度必須加強,經濟部將持續加強整體電網穩定度。
李世光指出,這次意外暴露出東岸電網強韌度不足,行政院長林全已要求經濟部提出改進方案。從整體電網完整性來看,從鳳林到和平這段電網補強是應該要做的,不過,它通過國家公園還有原住民傳統領域,經濟部研擬後提行政院做跨部會討論。
李世光分析,台灣供電長期處於「南電北送」和「東電北送」的狀況,東部地區電網強度較差,一旦有任何問題發生就會造成電力調度不穩定。
根據台電輸變電詳圖,和平電廠僅依靠一條345kv特高壓輸電線將電力送至電網,再輸送至北部地區,此次意外即是345kv特高壓電塔倒塌,導致電力無法輸送至電網,若是增加鳳林至和平段特高壓輸電線,即可透過替代輸電線路輸送電力。
台電表示,19年前曾提出「和鳳計畫」,用全線架空方式建置和平至鳳山特高壓輸電線,當時遭到花蓮縣府反對,且有13公里經過國家公園,後來也曾評估全線地下化,但費用高達800億元,最後該計畫無疾而終。
台電指出,和平至鳳山段是全台唯一沒有特高壓輸電線的路段,若建置完成全台特高壓輸電線可以全部串連,有利提升整體電網強韌度,不過工程至少需耗費10年以上,緩不濟急。
台電稱,若要解決和平電廠問題,建置一條和仁到和平電廠的161kv一次輸電線是可行的替代方案,成本也會較低。
李世光指出,費用是個問題,就要看社會大眾覺得這個費用是不是要負擔來維持電網的穩定度。
經濟部長李世光昨(10)日在部內業務會報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從這次意外事件來看,台灣電網強韌度必須加強,經濟部將持續加強整體電網穩定度。
李世光指出,這次意外暴露出東岸電網強韌度不足,行政院長林全已要求經濟部提出改進方案。從整體電網完整性來看,從鳳林到和平這段電網補強是應該要做的,不過,它通過國家公園還有原住民傳統領域,經濟部研擬後提行政院做跨部會討論。
李世光分析,台灣供電長期處於「南電北送」和「東電北送」的狀況,東部地區電網強度較差,一旦有任何問題發生就會造成電力調度不穩定。
根據台電輸變電詳圖,和平電廠僅依靠一條345kv特高壓輸電線將電力送至電網,再輸送至北部地區,此次意外即是345kv特高壓電塔倒塌,導致電力無法輸送至電網,若是增加鳳林至和平段特高壓輸電線,即可透過替代輸電線路輸送電力。
台電表示,19年前曾提出「和鳳計畫」,用全線架空方式建置和平至鳳山特高壓輸電線,當時遭到花蓮縣府反對,且有13公里經過國家公園,後來也曾評估全線地下化,但費用高達800億元,最後該計畫無疾而終。
台電指出,和平至鳳山段是全台唯一沒有特高壓輸電線的路段,若建置完成全台特高壓輸電線可以全部串連,有利提升整體電網強韌度,不過工程至少需耗費10年以上,緩不濟急。
台電稱,若要解決和平電廠問題,建置一條和仁到和平電廠的161kv一次輸電線是可行的替代方案,成本也會較低。
李世光指出,費用是個問題,就要看社會大眾覺得這個費用是不是要負擔來維持電網的穩定度。
和平電塔倒了11天,外界好奇經濟部長李世光除了「被迫」露臉的場合,其他時間都在幹什麼?據悉,李世光已將部長室化身「戰情室」,每天6時前上工,半夜1時後下工,隨時隨地把台電董總、能源局長「Call來」盯進度。
台灣陷缺電危機,外傳一旦限電,李世光官位將不保。除了媒體天天追進度,李世光這十多天除了既定行程和會議,一心一意在「保供電」上。他天天盯著破管的電廠什麼時候修好?倒掉的電塔什麼時候立好?電廠到底什麼時候可以發電?
被形容成「理工宅男」的李世光不習慣面對媒體,但比誰都著急到底何時「來電」。幕僚透露,不只李世光本人很急,「行政院高層」更急,兩個人隨時隨地的熱線,隨時Call in、Call out,就是要「零時差」同步掌握供電狀況。
至於分管國營事業的經濟部次長楊偉甫也不得閒,先後被李世光派到和平電塔的維修工地當了兩天的「工頭」,上周8月2日先去搶通施工便道,保證維修機具進場,昨天又再去現場監工。
台灣陷缺電危機,外傳一旦限電,李世光官位將不保。除了媒體天天追進度,李世光這十多天除了既定行程和會議,一心一意在「保供電」上。他天天盯著破管的電廠什麼時候修好?倒掉的電塔什麼時候立好?電廠到底什麼時候可以發電?
被形容成「理工宅男」的李世光不習慣面對媒體,但比誰都著急到底何時「來電」。幕僚透露,不只李世光本人很急,「行政院高層」更急,兩個人隨時隨地的熱線,隨時Call in、Call out,就是要「零時差」同步掌握供電狀況。
至於分管國營事業的經濟部次長楊偉甫也不得閒,先後被李世光派到和平電塔的維修工地當了兩天的「工頭」,上周8月2日先去搶通施工便道,保證維修機具進場,昨天又再去現場監工。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