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華投信公司新聞
復華日本龍頭ETF經理人劉昌祚指出,00949追蹤指數為「NYSE FactSet日本護城河優勢龍頭企業指數」,是從東證掛牌2,100多檔股票中,以市值、流動性、FactSet的RBICS產業分類資料庫及計算權重層層篩選,同時需通過「日本以外的海外營收占該公司總營收比重超過25%、海外客戶數量占該公司總客戶數量超過50%」兩項全球競爭力指標;成分股涵蓋巴菲特近年積極加碼的五大商社、重返榮耀的半導體、具全球競爭優勢的製造業龍頭及內需消費等目前日股最具投資吸引力的投資主題。
復華投信新金融商品部副總廖崇文表示,日股長期被低估,預期隨經濟脫胎換骨、政策利多發力,將引入新動能活水,使日股仍有高點及亮點投資機會可期。
弱勢日圓挹注出口競爭力,提升龍頭企業獲利,薪資成長年增率、消費者物價指數創下2000年以來新高,加以觀光客爆買,帶動旅遊及內需消費有感復甦。
政策面東證60年大改革,2026年股價淨值比(P/B)持續低於1的公司,將面臨退出市場的風險,預計將促進日企轉骨,並提高企業增發股利與回購股票意願,帶動股價表現。
**日股崛起,引爆台股日系ETF、基金募集潮**
日本經濟脫胎換骨,股市重拾光輝,一舉超越上證回歸亞股市值王寶座。這波日股熱潮也吹進台灣,引發日系ETF和共同基金募集熱潮。 目前已有復華投信等4家業者準備申請或已募集新基金,瞄準投資日股後市行情。其中,復華投信預計6月12日啟動募集「日本護城河優勢龍頭企業ETF」(00949),成為近8年來首檔募集的日股ETF。 復華投信表示,這檔ETF追蹤的指數包含五大商社、半導體關鍵業者、製造業龍頭和內需消費等日股熱門投資主題。 儘管日股近期表現強勁,但復華投信經理人劉昌祚認為,日股仍有估值修復空間,大型龍頭企業將是布局的首選標的。 此外,台新投信也申請募集「日本半導體ETF」,中國信託投信則申請「日本ETF傘型基金」。共同基金方面,第一金投信推出「量化日本通基金」。 瀚亞投資指出,日本政府推行的NISA政策鼓勵國民投資,加上企業改革發揮綜效,日本股票回購和股息逐步上升。加上通膨緩和、日圓走弱和經濟改善,提振投資人對日股的信心。 瀚亞投資建議,投資人可透過定期定額布局日股基金,分享日本長期成長動能。目前台灣市場已有3檔日股ETF,分別是元大日經225、國泰日經225和富邦日本。這些ETF去年市值規模和成交量都有大幅成長。日股2023年大漲近三成,走出失落的30年,東證總市值在2024年初超越上證,重返亞股首位,也讓日股ETF、共同基金重回台灣投資人目光。根據理柏資訊統計,目前於集中市場交易的日股ETF有元大日經225、國泰日經225及富邦日本等三檔(不含槓反),主要追蹤日股大盤表現,去年市值規模、成交量皆以倍數成長,境內外的日本共同基金規模也有明顯增加。
各投信看好日股後市表現,今年來陸續遞件申請募集新基金,其中復華日本護城河優勢龍頭企業ETF(00949)拔得頭籌,也是睽違近八年再有日股ETF募集,並訂於6月12日起展開募集。此外,申請中的還包括台新日本半導體ETF、中國信託日本ETF傘型;共同基金部分則有第一金量化日本通基金。
復華投信表示,復華日本龍頭ETF的追蹤指數為NYSE FactSet日本護城河優勢龍頭企業指數,成分股30檔涵蓋五大商社、關鍵半導體、製造業龍頭及內需消費等目前日股熱門投資主題的大型龍頭股,全方位掌握日股新高行情投資契機。根據日本財務省截至5月中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外資買超日股金額已經超過5兆日圓。復華日本龍頭ETF經理人劉昌祚表示,近年全球金融市場資金集中效果明顯,大型龍頭企業因為具產業競爭優勢、經營效率優異,更受市場資金青睞,也將是接下來布局日股估值修復行情的首選。
瀚亞投資(新加坡)指出,日本政府推出的NISA(個人儲蓄帳戶)政策,鼓勵更多日本家庭可將巨額的存款進行投資,加上企業改革已逐漸發揮綜效,日本股息與股票回購量已逐步上升;通膨的緩減、疲弱的日圓以及經濟的改善,提振投資人對日本股票的信心。
瀚亞投資-日本動力股票基金研究團隊表示,日股長期成長動能題材仍相當完整,包括日本通膨環境相對全球其他國家來得穩健、財務重整利多也將持續發酵、企業資本支出強度可持續對股市帶來支撐,建議投資人定期定額布局日本股票基金。
**聯準會降息希望再現 台股蓄勢續攻**
隨著聯準會主席鮑爾排除升息可能,台股自4月下旬以來一路走高,頻創新高。上周五大盤小幅下跌,收在21,258點。 日盛投信、元大投信、復華投信等分析師指出,聯準會升息機率降低,加上台北國際電腦展即將登場,資金面和產業利多齊發,台股後市仍可看好。 復華投信基金經理人呂宏宇表示,台股在4月修正後,受資金回流和類股輪動帶動,再度創下新高。他預期電子股受惠於AI需求強勁和雲端業者加大資本支出,將持續走強。呂宏宇建議投資人留意5月底輝達財報和6月初COMPUTEX的新投資方向,目前操作策略採類股均衡配置,以龍頭個股為主,同時配置基本面良好的非電類股。 日盛投信指出,台股今年和明年獲利都可望成長兩成,企業基本面穩健。近期類股輪動速度加快,投資人應以「選股不選市」為原則,關注企業財報和法說會。AI相關產業表現亮眼,COMPUTEX將展出AI新品和解決方案,相關概念股有望受惠。 元大投信則表示,美國經濟持續強勁,龍頭權值股通常是外資加碼首選,帶動指數上漲。投資人可關注主要指標個股的月營收表現,以及COMPUTEX帶來的AI相關訊息。 分析師建議,投資人可透過台股基金分批布局,參與台股長期成長。聯準會主席鮑爾重申排除升息可能,放鴿提振市場風險偏好,通膨降溫,美國4月CPI指數重返下滑趨勢,降息希望再現,10年期美債殖利率跌至4.33%創逾一個月低,使得台股自4月以來震盪劇烈後再創高。
日盛投信台股投資研究團隊表示,台股今年及明年獲利都各有二成增長率,企業基本面尚屬穩健,近期類股輪動速度加快,以選股不選市為原則,觀察企業財報與法說會,依然延續上季AI相關產業仍是表現最好的基調,本周美國GPU大廠財報公布、6月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登場,屆時AI及景氣復甦相關概念股可望受到矚目,對台股中長線仍偏樂觀。
今年COMPUTEX以「Connecting AI(AI串聯、共創未來)」為主題,展出AI運算、前瞻通訊、未來移動、沉浸現實等科技新品與數位轉型解決方案,盤面可持續相關注概念股。
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研究團隊表示,美國經濟持續強勁,鮑爾強調升息不太可能是聯準會下一步,有利資金回流台股市場,而龍頭權值股通常為外資加碼首選,推動指數創高表現,接下來將關注主要指標個股的月營收表現,近期將有輝達財報公布,以及6月初COMPUTEX,市場訊息可望持續集中在AI題材,相關龍頭股持續有表現機會,應用需求持續強勁有利台灣出口表現,成為台股利多基石,建議投資人以龍頭企業主題的主動基金,參與台股長期成長。
復華復華基金經理人呂宏宇分析,台股歷經4月回檔修正後,隨資金回流,加上良性類股輪動,帶動大盤指數再創新猷,預期電子族群受惠AI需求強勁、四大雲端業者增加資本支出,將支撐其類股走勢,可留意5月底的輝達財報公布,以及6月初COMPUTEX帶來的新投資方向,因應盤勢輪動,目前操作策略採類股均衡配置,以龍頭個股為主軸,也會分散配置有基本面保護及殖利率題材的非電類股。
台股消息|日股ETF暌違8年現身 復華00949鎖定「護城河」企業
近8年來首次出現全新日股ETF,復華投信搶先推出「復華日本護城河優勢龍頭企業ETF」(00949)。 復華投信表示,為迎合日股新格局,布局策略升級,00949成份股篩選採用巴菲特「護城河優勢」投資哲學,從四大熱門投資主題中精選出30檔標的,預計發行價格為新台幣15元,並於6月12日募集。 00949經理人劉昌祚指出,00949追蹤 指數為「NYSE FactSet日本護城河優勢龍頭企業指數」,透過市值、流動性、產業分類及計算權重等層層篩選,同時需符合「海外營收占比超過25%」、「海外客戶數量超過50%」的全球競爭力指標。 劉昌祚表示,00949成份股涵蓋巴菲特近年積極加碼的商社、半導體、製造業龍頭及內需消費等,這些產業皆是目前日股最具投資吸引力的主題。建議投資人透過聚焦護城河優勢企業,掌握日股下一個10年黃金起點。 復華投信新金融商品部副總廖崇文表示,以東證為例,目前本益比約16.5倍,遠低於1989年泡沫時期,股價淨值比也明顯低於歐、美、台股。由於日股長期被低估,預期隨著日本經濟脫胎換骨、政策利多發力,將引入新動能,使日股仍有高點及亮點投資機會可期。 此外,日本也是中美科技戰中的地緣政治受益者,帶動日本半導體復興,而日本個人儲蓄帳戶(NISA)新制上路,大幅提升免稅額度及免稅期間,推估日本國人目前持有現金餘額逾1,000兆日圓,若10%投放股市,將增添百兆資金活水。**台灣ETF規模破5兆元大關,復華投信看好未來成長**
台灣ETF總規模昨日突破5兆元大關,達5.01兆元,今年以來大增1.13兆元,成長29%。投信法人認為,台灣市場增長動能來自機構法人及散戶的同步參與,預期未來仍看好台灣ETF規模可進一步提升。
其中,台股及債券是兩大熱區,台股ETF規模已達2.06兆元,占比已超過四成。台股高股息ETF持續吸引資金,今年新募集的產品就貢獻約2,360億元。
債券ETF則因應聯準會即將降息,也受到法人與散戶青睞,規模來到2.53兆元,讓台灣成為亞洲交易時區中,規模最大的債券ETF市場。近期ETF募集回歸常態化,可能造成資金動能放緩,預料年底台股ETF總規模可能將變化不大,會在2兆元附近,但其間消長會更加明顯。
復華投信新金融商品部副總廖崇文表示,台灣ETF市場成長動能強勁,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復華投信持續推出創新產品,滿足投資人的多元需求,看好ETF市場的長期前景。
復華日本龍頭ETF(00949)經理人劉昌祚指出,00949追蹤指數為 NYSEFactSet日本護城河優勢龍頭企業指數,是從東證掛牌2,100多檔 股票中,以市值、流動性、FactSet的 RBICS產業分類資料庫及計算 權重層層篩選,同時需通過「日本以外的海外營收占該公司總營收比 重超過25%、海外客戶數量占該公司總客戶數量超過50%」2項全球 競爭力指標。
劉昌祚表示,00949成分股涵蓋巴菲特近年積極加碼的五大商社、 半導體、製造業龍頭及內需消費等,皆為目前日股最具投資吸引力的 投資主題。建議布局透過聚焦護城河優勢龍頭企業,掌握日股下一個 10年黃金起點,跟隨巴菲特的腳步。
復華投信新金融商品部副總廖崇文表示,以東證為例,目前本益比 約16.5倍,遠低於1989年泡沫時期的60∼70倍,股價淨值比也明顯低 於歐、美、台股,由於日股長期被低估,預期隨著經濟脫胎換骨、政 策利多發力,將引入新動能活水,使日股仍有高點及亮點投資機會可 期。
此外,日本亦是中美科技戰下的地緣政治受益者,帶動日本半導體 復興,並投入設備及股市投資;加上日本個人儲蓄帳戶(NISA)新制 上路大幅提升免稅額度及免稅期間,推估日本國人目前持有現金餘額 逾1,000兆日圓,若10%投人股市,將增添百兆資金活水。
近年來ETF規模快速成長,2021年至2023年成長率各達21%、17%、64%。投信法人指出,有別於其他歐美和日韓市場,只以法人為大宗,台灣市場增長動能來自機構法人及散戶的同步參與,零售、法人規模持有率接近各半。
綜合元大、國泰、中信、復華、永豐等多家ETF發行商看法,未來仍看好台灣ETF規模可進一步再提升。
台灣ETF市場中,台股及債券是兩大熱區,台股ETF在7日跨過2兆元大關,昨日進一步達2.06兆元,推升近年來在ETF占比節節高升,2020年突破兩成,2022年突破三成,今年迄今已超過四成,其中,台股高股息ETF除既有產品持續吸金外、光今年新募集的高股息ETF就貢獻約2,360億元。
除台股等股票型ETF吸引投資人,訴求聯準會即將降息的債券ETF也吸引法人與散戶投資人同時進場,規模來到2.53兆元,台灣成為亞洲交易時區中,產品線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債券ETF市場。
綜合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永豐投信投資長林永祥、復華投信新金融商品部副總廖崇文的觀點,近期ETF募集回歸常態化,短期確實看到資金動能放緩,因市場靜待台股走勢、高股息ETF配息、ETF換股潮所帶來的影響,預料年底台股ETF總規模可能將變化不大,也會在2兆元附近,但其間消長會更加明顯。
**「護城河」策略搶攻日股 復華投信推出全新ETF**
日股走出低迷,復華投信看好後市,推出國內首檔聚焦「護城河」優勢企業的日股ETF——復華日本護城河優勢龍頭企業ETF(00949)。
復華投信表示,00949追蹤「NYSE FactSet日本護城河優勢龍頭企業指數」,精選30檔具備全球護城河優勢的日本大型產業龍頭企業,涵蓋五大商社、半導體、製造業龍頭及內需消費等熱門投資主題。
經理人劉昌祚指出,所謂「護城河」優勢,是指企業擁有難以被超越的品牌優勢和鞏固的市場地位。00949嚴選通過「全球競爭力篩選指標」的企業,確保其具備真正全球性的競爭力。
劉昌祚表示,受益於政策利多、外資湧入和日圓走弱,日股後勢可期。聚焦護城河優勢龍頭企業,有望掌握日股下一個黃金十年。
另外,富邦日本ETF經理人謝恩雅提醒,為避免日圓貶值帶來匯兌風險,投資人可選擇具匯率避險策略的工具,如富邦日本ETF,以參與日股多頭行情。
復華投信指出,復華日本龍頭ETF布局主軸鎖定五大商社、半導體、製造業龍頭及內需消費等最熱門的四大投資主題,預計發行價格為新臺幣15元,6月12日起展開募集。
經理人劉昌祚指出,所謂「護城河優勢」是指企業擁有難以模仿或超越的品牌優勢,擁有寬闊的護城河可以鞏固市場地位,防止競爭者攻進,代表企業具有絕對優勢。
劉昌祚表示,00949所追蹤的指數「NYSE FactSet日本護城河優勢龍頭企業指數」,除了融入巴菲特「護城河優勢」投資精神之外,進一步從市值、流動性、基本面及計算權重等面向層層篩選,同時還需通過二項全球競爭力篩選指標,精選出30檔真正具全球競爭力的日企各產業龍頭。
劉昌祚指出,日本股市走出失落的30年,預期在政策利多、外資持續湧入以及弱勢日圓帶動出口並挹注內需消費產業動能下,日股後市仍可期,建議透過聚焦護城河優勢的龍頭企業,掌握日股下一個10年黃金起點。
富邦日本ETF經理人謝恩雅分析,4月日銀會議維持政策現狀,且持續買入國債政策,整體態勢鴿派寬鬆。會後日圓狂跌至觸及160日圓,卻在5月2日升至153日圓,日本政府出手干預外匯,短期日圓也因此回穩。在目前日圓水準下,將持續有利於日本企業獲利提升,進而有益於股市。但在日圓維持弱勢情境下,台灣投資人為避免匯兌損害獲利,強烈建議應該採用具匯率避險策略的工具,如富邦日本ETF,以參與日股多頭行情。
**台灣投資策略:進可攻、退可守,復華投信領航**
隨著 2024 年即將到來,復華投信新金融商品部副總經理廖崇文分析,金融市場將受到 AI 科技發展和通膨尾聲影響。他建議上半年應以股市為主,下半年則轉為債市領先。 面對今年經濟軟著陸的趨勢,統一投信新金融商品發展處資深副總經理張美媛指出,美國和台灣股市將成為核心投資標的。她建議長期持有美股大型科技股,並搭配台股高息股,達到成長和領息兼顧的效果。 廖崇文強調,投資人不必過於擔心高低點,應鎖定優質標的,如大型龍頭股和景氣循環受惠股。他也看好日股中相對便宜的標的,認為這些標的未來在 AI 產業發展下,將有望全面受惠。 對於投資債券,廖崇文建議選擇 A 級公司債,以獲取景氣逆風下的下檔保護。群益投信基金經理人洪祥益則建議投資投資級債和美公債,以 8:2 或 7:3 的比例分配。 南臺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分析,歐洲債券因預期 6 月降息,可考慮提前布局。至於美國債券,由於降息時間不確定,他建議投資短債。他指出,巴菲特波克夏已大量購買短債,因其殖利率可達 5%。朱岳中建議投資人分批布局投資級債,並在降息確定再進場布局美長天期公債,以避免套牢風險。**高股息ETF投資迷霧多 九大迷思小心踩雷**
近年高股息ETF蔚為風潮,從2020年的1檔擴增至2024年4月的19檔,規模突破1.3兆。前五大高股息ETF年化配息率介於7%至12%,吸引投資人評估「All in」。不過,復華投信提醒,九大迷思潛伏,借貸族、套利族、吃豆腐族應審慎評估,避免付出不必要的代價。 彭衍翰指出,投資高股息ETF常見迷思,包括: 一、**錯認價格越便宜越會漲:**發行的10元ETF僅降低小資族參與門檻,漲跌幅仍與25元ETF無差別。 二、**配息有波動風險:**高股息ETF配息穩定,但運用配息平準金調配,後續投資人恐稀釋既有投資人的配息。 三、**過去配息率不等於未來:**新發高股息ETF雖標榜高配息率,但若價格破發,只能配股息,配息率恐不理想。 四、**指數調整頻率高:**頻繁更換成分股,可能賺取配息卻賠上股價。 五、**換股比例高低皆有風險:**換股比例高增加換股成本,比例低則配息效果不佳。 六、**股息、股價成長難兼得:**須評估選股策略是否貼近市場趨勢,避免兩頭落空。 七、**基金先後換股:**可能出現抬轎或被放空的情形。 八、**指標檢驗期間過短:**追求高股息時,應避開景氣循環股。 九、**追隨外資買賣:**外資買賣變化快速,未必能與外資一致。 彭衍翰強調,借貸族、套利族、吃豆腐族不適宜投資高股息ETF。借貸族借款投資恐面臨利息支出超過配息收益的風險;套利族解定存投資高股息ETF,若ETF價格下跌,可能不如定存利息;吃豆腐族若期待別檔ETF換股抬轎,恐面臨「吃到臭豆腐」的下場。聯準會降息難測!復華投信建議:多重收益基金應對波動
近期美國經濟數據讓聯準會推遲降息,但基本面依舊支撐多頭走勢。對此,復華投信分析,聯準會降息時機不明朗,建議投資人透過多重收益基金應對市場波動,同時關注台股、人工智慧等成長領域。
復華投信指出,美國通膨雖然緩慢走降,但整體債券市場仍有不確定性。聚焦高評等公債、公司債及金融債的全球債券基金,可以掌握債市機會。
此外,股市方面,情緒性指標顯示沒有過熱跡象,加上企業獲利持續上修,以及人工智慧發展、半導體回溫等因素,建議布局台股及科技主題基金,掌握產業復甦成長題材。
除了股票債券的配置,施羅德環球收益成長基金經理蔡宛庭表示,目前投資組合規劃中,股票佔三成、可轉債四成、收益型資產兩成,採取攻守兼備的策略。在主題選股上,團隊看好人工智慧、資安、雲端等需求。
統一投信新金融商品發展處資深副總經理張美媛指出,今年美國朝 經濟軟著陸,甚至不著陸方向,年內預防性降息可能性大,應以美股 和台股為核心主軸,美股可長期持有大型科技股作核心資產,搭配台 股高息,同時參與成長與領息。
張美媛說,美國十大科技股雖股價高、但EPS也跟上作支撐,PE仍 在合理範圍,可採定期定額方式投資。而美國降息預期延後,反而提 供利率彈升、債券價格下跌的布局時機,未降息前,先以領息為主, 再耐心等待降息的資本利得。
廖崇文強調,現在不怕高低點,只要找好標的,如大型龍頭股依舊 是趨勢領航者,若覺美股、台股貴,日股有很多標的很便宜,景氣循 環下,大公司也較抗震,未來AI發酵會是各產業雨露均霑。未來降息 時,債券飆升將比股票恐怖,選A級公司債,在景氣逆風還有下檔保 護。
群益投信基金經理人洪祥益認為,若想賺降息財,投資級債、美公 債可用8比2或7比3來配置,因為投資級債有信用利差,公司基本面向 上,即有好表現,美公債是反應美政府利率變化,降息有利長天期債 ,此種搭配夏普值較高。
南臺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解析,若買債是為了賺降 息的價差,歐洲6月就要降息,歐債是不錯考量,現在就可布局。至 於美國不知何時降息,可買短債,像巴菲特波克夏財報顯示買了1,3 00多億元短債、長債只買200億元,因為短債殖利率就有5%,投資級 債也超跌,可分批布局,美長天期公債可等真的要降息再進場,雖然 少賺一波,但至少不會套牢。
彭衍翰指出,高股息ETF常見迷思,一是錯認價格越便宜越會漲, 發行價從最早的25元降到今年主流的10元,投資人以為價格越便宜越 會漲,但其實發行價低只是讓小資族更易參與,但漲跌幅都一樣,並 不是10元投資就比較容易賺到錢。
二配息其實有波動風險,彭衍翰說,受歡迎的高股息ETF配息比較 穩定,有些是動用配息平準金,目的是不讓後來的投資人稀釋既有投 資人的配息,應用比較健康的心態看待。
三是過去配息率不等於未來配息率,新發高股息ETF會主打同一投 信基金過去的高配息率,但新募基金若價格破發,依規定不能用資本 利得配息,只能配股息,未必能有高配息率。
四是指數調整頻率高,不停換成份股,可能賺了股息,賠了股價; 五是換股比例高會增加換股成本、比例低配息效果可能較差;六是股 息股價成長都想要,要看選股策略是否有跟上,以免兩頭空;七基金 先後換股,恐出現抬轎或被放空現象;八是指標檢驗期間過短,追求 高股息卻未避開景氣循環股;九是跟著外資買賣,但外資買賣變化快 ,未必能與外資站同邊。
彭衍翰點出三種人不適合投資高股息ETF,一是借貸族,借信貸、 房貸來投資;二是套利族,解定存投資高股息,但高股息ETF可能跌 價,反不如三年定存利息;三是吃豆腐族,等別檔ETF換股抬轎,小 心吃到臭豆腐。
安聯投信指出,根據聯準會的會議紀要,對於經濟展望,維持給予堅穩擴張的措辭,認為就業維持強勁,失業率維持在低位,通膨在過去一年有所放緩但仍處於高位。
另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發布報告,全球地區經濟成長預期獲利上調,其中又以美國上調的幅度最大。
此外,聯準會也預計6月開始將縮表計畫自目前每月600億美元公債下調至250億美元,不動產抵押證券(MBS)則維持在350億美元、超過部分則轉為再投入公債。
安聯投信表示,為了應對降息不明,以及市場對降息預期反覆修正、重新訂價將為市場帶來更多波動,投資策略可以把握三原則,其一是首重多重資產,以多元收益資產配置為核心,應對行情走高伴隨而來的潛在波動。
其次,由於聯準會降息的時點仍然不明朗,尋求具備吸引力的優質複合債、搭配短年期公司債,把握收益也降波動的策略變得相對重要。
第三,聚焦題材明確、具結構成長利基的強勢領域,如台股、智慧城市及AI人工智慧等主題。
復華投信分析,美國通膨走緩的步調雖然蹣跚,但逐步趨緩的趨勢不變,預估聯準會今年仍有機會降息,使整體債券市場不確定性下降,公債、投資等級債價格仍位於相對低點,提升債市投資吸引力。
建議可以透過聚焦高評等公債、公司債及金融債的全球債券基金來掌握債市機會。
此外,從各類情緒性指標顯示當前股市尚無過熱泡沫跡象,且2024年企業獲利持續上修,加上AI加速發展、半導體產業回溫,可以布局台股及科技主題基金,掌握第2季產業復甦及成長題材。
施羅德環球收益成長基金產品經理蔡宛庭指出,股市有撐,債市表現也不俗,因應風險性資產仍然偏看多,目前投資組合規劃配置三成股票,四成可轉債,二成收益型資產,面對市場可能會持續震盪下,上攻可把握動能,守備可以累積孳息,攻守兼備。
若從主題選股來說,團隊看好AI、資安、雲端需求等。
**投信2023年獲利創新高,復華排名前五**
隨著全球股債市場雙雙上漲,台灣投信業績也大豐收。根據財報統計,去年38家投信獲利達13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年成長率達29%。
其中,元大投信和國泰投信持續領先,今年首季獲利分別達到8.2億元和5.8億元,年增率高達45%和53%。法人分析,去年股債雙漲帶動主動式和被動式基金需求,加上國內外產品線齊全的投信,去年表現尤其出色。
排名前五的投信中,復華投信以10.6億元的獲利位居第五名。法人表示,主因是股票資產反彈,加上高股息ETF、跨國股票型和平衡型基金等產品線受投資人青睞,帶動申購金額增加,進而推升投信規模和獲利。
此外,國泰投信也創下歷史新高獲利,總管理資產規模達1.6兆元,市占率達23%,主要受惠旗下多檔ETF,其中國泰永續高股息受益人數達125萬人,去年規模增加1,118.3億元。
中信投信也繳出亮眼成績單,資產規模年增1,750億元,其中ETF貢獻80%的規模增量。公募基金規模達4,998.7億元,年成長51.3%。
根據各家財報顯示,去年稅後淨利前十大與2022年一樣,元大投信 以25.5億元拿下龍頭寶座,國泰、安聯投信分別以17.7億元、17.1億 元分居二、三名,野村、復華以11.4億元、10.6億元位居四、五名, 群益、貝萊德、統一、中信、富邦投信也名列前十。
法人分析,去年股票資產反彈,主被動基金相對於個股也逐漸更獲 存股投資人青睞,例如高股息ETF、跨國股票型、平衡型基金也在美 國通膨降溫、升息放緩下得到成長空間,既有基金規模受價格與單位 數的雙重推升,出現顯著的成長;債券ETF則是價格在歷史相對低位 ,但高債息成為最大吸引力,申購金額推動規模成長,對於產品線完 整的資產管理業者成長均為有利因素。
國泰投信指出,去年獲利續創歷史新高,總管理資產規模達1.6兆 元,居市場第一並創歷史新高,市占率23%,年增超過3成,基金受 益人數超過221萬人,主要貢獻來自旗下多檔ETF,其中擁有125萬受 益人,規模超過2,700多億元的國泰永續高股息,去年增加1,118.3億 元。
中信投信表示,去年資產規模年增達1,750億元創新高,因此推升 公司營收創新高、年增達23%。其中境內基金、全權委託、境外基金 總代理皆有所成長,規模增量主要來自於ETF、貢獻80%;貨幣基金 及高毛利的主動基金(如越南及多重資產)同步成長也有所貢獻,去 年公募基金規模達4,998.7億元、年成長51.3%,全委去年規模達63 9.4億元、年成長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