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根投信(公)公司新聞
台灣新聞記者報導:近期市場動向分析,摩根投信看多新興市場投資機會
【台北訊】根據最新市場調查,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美元可能走弱,這對新興市場來說是一個利多消息。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這將有利於新興市場債券和匯率的上揚。
雖然今年全球股市表現亮眼,但經濟放緩的風險也在增加。美銀美林債券及外匯經理人調查顯示,超過八成的經理人不預期全球經濟會陷入衰退,但近六成經理人認為未來12個月經濟放緩的可能性偏高。
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對於殖利率曲線趨平的預期出現了轉變。調查發現,預期殖利率曲線趨平的經理人比率從上個月的30%下滑到本月的7%。
對於全球經濟成長前景的擔憂也反映在資產配置上。經理人增加了現金持有,並下調了美股及歐股的比重。然而,新興股市的淨加碼比重卻逆勢上升,成為最受青睞的區域。
林雅慧強調,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的溫和言論對市場起到了安定作用,預期今年多數新興國家經濟將微幅放緩或持穩,企業獲利預計仍有約10%成長率。
摩根投信特別看好中美貿易摩擦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認為台灣、南韓與東協區域可能因轉單而獲益。在這樣的背景下,摩根投信對新興市場的投資情緒持正面看法。
美股及全球股市開年以來走高,高收益債及新興債同受激勵。美銀美林債券及外匯經理人調查,高達八成六經理人不預期今年全球經濟將陷入衰退,但有六成經理人認為未來12個月經濟放緩的可能性偏高,也是2008年9月金融風暴時期以來的最高。
另外,未來12個月通膨預期也出現明顯降溫,同步衝擊短天期殖利率曲線的上揚力道,讓經理人對於殖利率曲線趨平的預期出現拐點,預期殖利率曲線趨平的經理人比率從上個月的30%下滑到本月最新調查的7%。
對全球經濟成長前景擔憂情況也反映到資產配置上,經理人增加現金持有3個百分點至38%,下調美股及歐股的比重,美股下滑5個百分點至淨加碼1%,歐股也下滑4個百分點到淨減碼11%。但新興股市的淨加碼比重逆勢攀升11個百分點來到29%,為各區域股市中最受青睞,英國股市則在退歐進展膠著影響下,持續為減碼重心,淨減碼38%。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伽坦.賽加爾表示,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的溫和言論安撫市場擔憂,預期今年多數新興國家經濟走勢較去年微幅放緩或持穩、企業獲利仍有約10%成長率預估;在美國成長動能回復到較為正常水準下,整體新興市場相較成熟市場的經濟成長率差距有望擴大、企業獲利動能也將超越成熟市場,加以新興股市評價水準已遭大幅壓縮,隨著變數釐清評價水準應能獲得修復,評估新興股市今年將有所表現。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去年下半年市場雖受雜音干擾而大幅拉回,卻讓亞洲等新興市場出現投資機會,特別是聯準會已經明言今年貨幣政策偏鴿,讓市場預期升息循環漸入尾聲,同時壓抑美元未來走勢,外部壓力逐步緩解,再配合中國官方政策利好態度明確,將有利新興市場投資情緒。當中又最看好中美貿易問題造成全球供應鏈衝擊下,部分國家可能受惠轉單,例如亞洲的台灣、南韓與東協區域。
台灣金融市場新聞:摩根投信再創佳績,新興市場基金吸金超過23億美元
【台北訊】剛剛結束的這一周,全球股市資金流向顯示新興市場的吸金能力強勁無比。根據市場統計,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在2019年的首周就吸引了23.25億美元的資金流入,這是自去年三月中旬以來的最大量單周淨流入。而拉丁美洲和歐非中東等區域型新興市場基金也分別獲得了2.01億美元和0.11億美元的小幅淨流入。
對此,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表示,國際資金在假期過後陸續回歸,並在看好新興股市估值回升的潛在投資價值下,一開年就積極投入全球新興市場基金,總金額超過23億美元。陳若梅進一步分析,雖然經濟增長持續,但成長速度可能不如過去那麼強勁。加上全球央行貨幣政策逐漸緊縮,以及短線市場下行風險事件仍存,她建議投資者以多重收益型基金作為投資工具,這樣既能提升投資組合的穩健度,也不會錯過全球投資的機會。
陳若梅強調,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多重收益型基金能夠在保護投資者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同時追求投資回報。這種基金類型適合那些尋求平衡投資風險與回報的投資者。摩根投信作為台灣知名的金融服務提供商,其產品線豐富,不僅涵蓋了新興市場基金,還有其他各種金融產品,為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投資選擇。
總結來說,摩根投信在2019年的開局就顯示了強大的吸金能力,這也反映了市場對新興市場投資的信心。在未來,摩根投信將繼續為投資者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幫助他們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指出,國際資金於假期過後已陸 續歸隊布局,並在看好新興股市估值回升潛力投資價值下,一開年便 積極敲進全球新興市場基金超過23億美元。陳若梅分析,經濟雖仍維 持增長,惟成長速度恐不若過去往強勁,加上全球央行貨幣政策逐步 趨緊,及短線市場下行風險事件尚存,建議以多重收益型基金介入, 除強化投資組合穩健度,同時不錯過參與全球投資契機。
台灣金融新聞報導:
近期,美國聯準會(Fed)主席及官員陸續放出鴿派訊號,預示2019年經濟可能遭遇逆風,未來升息步調可能放緩。這對台灣的投資環境來說,意味著短期債券可能成為投資組合中的穩定力量。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提醒投資人,隨著美國進入景氣循環成熟期,未來經濟增長減速恐怕難以避免,但股市波動幅度不會像金融海嘯時那麼劇烈,投資人仍需保持警覺,並逐步調整資產配置,以應對未來的景氣轉折。
中國信託投信指出,由於各國通膨升溫,短天期債券殖利率走升速度加快,近期5年和3年期債券殖利率甚至一度倒掛。中國信託全球短期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思妤分析,美國經濟表現持續亮眼,企業獲利良好,就業市場緊俏,這些都有助于推升薪資和物價水準。美國企業信用狀況良好,還款能力強健,違約率預估維持低檔。
在這樣的背景下,摩根投信建議投資人可以將高收益債納入投資組合,而陳思妤也提到,美高收債發行量近年來有所下降,但在美國基本面強勁的支撑下,價格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撐。雖然升息步伐可能放緩,但短期利率仍將維持在高位,這對高收債的波動度和信用利差都是一個好訊號。
值得注意的是,復華、富邦、國泰、兆豐等投信業者建議投資人今年減持或放棄高收債商品,但摩根投信和其他部分投信業者則認為,高收債仍可以作為資產組合的一部分。這樣的分歧反映了市場對於未來經濟和市場風險的不同預測。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提醒,隨美國進入景氣循環成熟期,預示未來經濟增長減速恐怕難以避免,儘管下波衰退幅度將較為和緩,股市波動幅度料不至如金融海嘯期間般劇烈,投資人不必以因應「世界末日」規格備戰,但景氣衰退往往連動股市調整,投資人當前應該居安思危,正視可能的景氣轉折,逐步調整資產配置為下一個景氣循環轉折做準備。
中國信託投信表示,各國通膨升溫,推動短天期殖利率走升速度加快,近期5和3年期債券殖利率一度呈現倒掛,預期短天期債券收益率仍會維持在相對較高水平。
中國信託全球短期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思妤表示,美國經濟表現持續良好,第3季企業獲利也相對亮眼,加上就業市場維持緊俏,初領失業救濟金和失業率維持低檔,進一步推升薪資和物價水準。在基本面加持下,整體美國企業信用狀況相當良好,企業保障倍數處於高位,代表企業還款能力強健,且由舉債程度來看,亦相對低於其他國家。另根據摩根大通數據,10月美高收違約家數為四家,預估美高收益債2019年違約率可望維持低檔,全年違約率預估1.8%。
不過,基於風險迴避,復華、富邦、國泰、兆豐等投信業者建議投資人今年減持或放棄高收債商品,但也有第一金、摩根等投信業者認為還是可以將高收債納入資產組合。林雅慧即建議投資人投資組合可涵蓋高息股與高收益債等。
陳思妤也提到,美高收債2018年以來發行量較前一年降低,主要受殖利率走高而壓抑,不過在美國基本面依舊強勁下,供給下降狀況也為美高收債價格帶來支撐。儘管升息步伐可能放緩,不過,仍將持續升息2~3碼,加上短期利率維持在高位,與全高收指數相比,其波動度更低,但信用利差確毫不遜色。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到今年11月底,國人投資的境外基金規模高達3.3兆元,有1,034檔,境外基金投資陸股上限放寬後,可來台上架銷售的境外基金將更多。
依金管會原規定,國內投信基金投資大陸股市沒有比率限制,境外基金投資大陸股市上限則不能超過基金資產價值的10% ,超限就必須下架。
除此,金管會為鼓勵境外基金在台深耕,只要符合深耕計畫的評估指標,增加對台投入資源的境外基金,投資陸股上限可提高30%。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昨天表示,境外基金投資陸股上限10%將提高到20%,至於符合深耕計畫者,則從30%提高到40%。
根據金管會資料,今年度符合深耕計畫的投信投顧有七家,包括聯博、安聯、施羅德、瀚亞、摩根、富達、富蘭克林等。
之前就陸續有境外基金投資陸股逾限下架,以今年為例,就有三檔,其中一檔是投資超限,另兩檔是改變投資策略,要增加投資陸股,因此先行下架。
摩根投信董事長王大智表示,摩根深耕台灣基金產業逾30載,於2016、2017年接連獲得台灣勞退、退撫基金委託管理全球多元資產類型資金,為業界唯一,展現了摩根資產管理運用全球集團資源,協助打造強健的退休金投資組合,幫助客戶達成目標。
王大智說明,此次,結合基富通證券與摩根資產管理兩大品牌的經驗與資源,一個是全台最大的基金數位平台,一個是在退休理財領域最專業的資產管理業者,期望能透過雙強聯手、提升國人在退休理財的意識,讓民眾能運用基金數位平台與其所提供的專業理財建議,提早達成心目中的退休理財目標,打造精采的退休第二人生。
摩根資產管理亞洲退休策略師薈納(Wina Appleton)表示,退休理財應該即早開始,透過投資與複利效果,以較低成本達成退休理財目標,同時也應於人生不同階段,針對自身不同需求來調整投資配置,達到更理想的退休理財成果。
為慶祝基富通與摩根雙強合作,摩根資產管理特別針對台灣民眾,設計專屬的投資人退休數位規畫網站。該網站數據納入台灣的勞保制度、通膨狀況、適合的所得替代率等,民眾可以透過網站試算,知道自己的資金缺口及最適合的投資建議,及早開始著手準備,即日起至12月底止,在基富通基金平台申購摩根系列基金,還可獨家享有前6次定期定額0手續費優惠。(康?皇)
基富通證券董事長林修銘與摩根投信董事長王大智10日宣布,希望 透過雙強聯手,強化運用基金數位平台資源,帶給台灣民眾正確的退 休理財觀念、提供實用的數位退休規劃工具與便捷的投資管道等,並 持續深化退休理財議題,雙方合力替國人打造退休理財新藍圖。
基富通證券董事長林修銘表示,在成立的二年多來,基富通累積近 6萬名客戶,基富通基金規模目前是170億元,每個月定時定額金額達 4億元,在基金平台架上有超過3千多檔基金,且有智能理財工具。
日前和摩根投信合作,針對基富通平台的會員作退休理財大調查, 從調查結果來看,基富通退休快樂指數總分75分比摩根投信針對一般 投資人所調查的64分還高,尤其在財務面向分數更高。
林修銘指出,即使基富通會員退休快樂指數較一般投資人為高,目 前在退休準備上認為可以達新台幣1,400萬元,距離理想金額約有60 0萬元的缺口,若是要籌足還需要八年不吃不喝。
林修銘表示,在受訪的基富通客戶中,已有93%的投資人每個月投 入10%月薪去作退休規劃,且有近3成的投資人還有參加勞退自提金 ,但勞退自提的只有7%的勞工作自提,基富通的客戶的調查分數是 那麼多研究樣本中最高的分數,應算是台灣投資人理財模範 , 但仍 有退休缺口。因此,投資人還需要更早一點理財且繼續積極理財。
摩根資產管理亞洲退休策略師薈納(Wina Appleton)認為,退休 不分男女,退休理財應該即早開始,透過投資與複利效果,讓民眾以 較低成本達成退休理財目標,同時,也應於人生不同階段,針對自身 不同需求來調整投資配置,達到更理想的退休理財成果。
薈納說,根據試算,若以4.5%年化報酬計算,如果從25歲起就每 個月投資1萬元,持續投資到65歲退休,此時累計投入的本金為480萬 元,而整體退休財富可累積至1,340萬元;相對地,如果同樣從25歲 起每月儲蓄1萬元,以現金年化報酬率1%計算,至65歲退休時只能累 積到590萬元,再次顯示及早實踐適切退休理財計畫的重要。
摩根投信昨(10)日攜手國內最大基金平台-基富通宣布,將聯手強化運用基金數位平台資源,帶給台灣民眾正確的退休理財觀念,雙方合作的第一步是摩根投信以基富通客戶為母體,推出「基富通版本」的退休快樂指數,並在基富通官網架設退休金試算頁面。
基富通董事長林修銘說,經過二年營運,基富通資產管理規模(AUM)已逾170億元,客戶數近6萬,每月定期定額扣款達4億元,架上有超過3,000檔基金。
林修銘勾勒基富通客戶的樣貌是對於理財有熱切的需求、想法,比別人早一步邁出理財腳步,因此「基富通版本」的2018退休快樂指數退休快樂指數為74.9,高於「摩根2018退休快樂調查指數」的64,顯見早一點準備,才能讓退休快樂指數高於國人平均值。
基富通總經理林政村補充指出,基富通客戶相對一般民眾更積極準備退休規劃,因有多達93%客戶開始累積退休金,超過77%的人投入超過一成月薪去做退休規劃,有29%客戶有勞退自提,相對於現在僅有7%勞工自提,顯示基富通客戶比較有長期理財的規劃。
林修明進一步指出,這次調查樣本的客戶平均希望60歲退休,平均月收入6.3萬元,平均理想退休準備金為2,029萬元,預測自己在退休時有退累積到的退休金額與理想退休金差距為609萬元,大概平均要不吃不喝八年才能填補缺口。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明年全球經濟成長在央行貨幣政策分歧、地緣政治和貿易衝突的綜合影響下恐將趨緩,連動市場波動幅度隨之擴大。
由於高息股坐擁「高股利率和低波動度」優勢,因而在波動時刻相對一般股票能發揮耐震、穩定的作用,中長期同步參與股市上漲,能發揮跟漲抗跌之效。
張致寧表示,若要透過高息股參與股票市場,除了看股利率高低,也應該要從股息成長率、股息發放穩定度等三大指標來選股,更有機會持有具成長潛力的標的;再者,現今市場環境波動度相較去年大幅提升,在波動度將有增無減的情況下,宜靈活布局全球市場股息率高的國家,達到分散風險目的。
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樂禹表示,受惠於美歐國家的景氣復甦,亞洲國家的出口也連帶成長,企業因此受惠,獲利狀況也可望進一步提升,有利於企業配發股利回饋股東。
近來高股息股票受到投資人的青睞,主要就是因為在景氣復甦的過程中,投資高股息股票除了可以參與多頭市場的上漲動能,還握有企業配發股利的機會。
在低利時代,有配息潛力的高股息股票是不錯的選擇。第三、四季是亞洲配發股利旺季,積極的投資人,可配置部分亞洲地區的高股息股票拉高整體報酬率。
摩根投信指出,以MSCI世界指數成分股旗下企業來看,股利率超過3%的企業家數超過900多家,其中,亞洲企業願意發放高股息的企業家數持續攀升,並冠居全球之首,達342家,其次是歐洲企業233家,再來才是除亞洲之外的新興市場與美國股市。
顯示若想賺股息,亞太不含日本地區的投資機會與標的選擇,相較其它市場更豐富,而企業增發股利意願大增,有助於再提升亞股的投資吸引力。
投信法人強調,亞股今年遭遇逆風,但亞洲經濟基本面健全,經濟成長動能無虞,且目前包括A股、韓國、台灣和東協在內的主要亞洲股市本益比都尚未回到長期平均水準,反映出亞股仍具投資吸引力。
此外,就股價淨值比角度來看,目前僅印度股市與15年平均值相等,其它像是東協、韓國、香港和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甚至並未達到長期平均的表現,反映現階段亞股的價值具吸引力。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表示,目前政策利率只略低於Fed預估的中性利率區間。市場預期,今年12月升息之後,明年還有一到三次的升息機會。不少法人指出,明年仍然是股優於債的環境,但風險資產價格已高,波動可能增大,投資應該更求多元化。
富蘭克林投顧即建議,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適合作為核心資產,主要是可以享有不錯的收益率,且之前跌幅已深,投資價值更高。美國股債基金也是可以考量的標的,因為美元仍將是強勢資產。至於衛星資產,則以大中華基金為主。
安聯投信首推收益成長基金為核心資產,這是今年國內最熱賣的基金,全是美元資產,包括美股、美國可轉債、美國高收益債,並搭配選擇權操作來提高收益。至於衛星資產,則挑選側重台股科技股與陸股的大中華基金。
摩根投信同樣看好多重收益基金,甚至建議可將比重調高到占投資組合的65%。
摩根認為,美國處於景氣擴張後期,因此投資應該分布各類資產,收益更應多方找尋。摩根這檔旗艦基金持有超過2,500檔股債標的,為持有最多標的的在台核備基金。至於衛星資產,則可以選擇環球股息基金或天然資源基金。
元大投信建議,以全球ETF成長組合基金為核心資產,因為隨著美元資金成本持續走揚,預期流動性不如今年,投資操作要更為靈活,ETF會更能因應環境變化。中國A股與台股科技基金則適合作為衛星資產。
瀚亞投信則主推收益優化基金,以各類債券為主,搭配股票與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彈性操作,遇市場劇烈震盪時,制震的效果尤佳。美國科技與印度基金則是衛星資產的首選,主要看好長期成長潛力佳。
新興市場股市今年受到壓抑,主要是受到貿易戰、地緣政治因素、美元強勢等因素所影響。不過,摩根投信表示,美中貿易戰暫時休兵;市場預期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升息循環漸入尾聲,有機會抑制美元強勢;中國官方動作頻頻做多。這些都有利於新興市場前景。
摩根投信指出,就基本面來說,新興市場2019年預估獲利成長率(以美元計價)仍有10%-11%。加上Fed升息步調放緩,新興市場企業借貸成本降低,未來獲利仍有上調空間。
再從評價來看,整體新興市場的評價來到金融海嘯後的低水準。
摩根投信表示,個別新興國家都有不同的題材。俄羅斯有高殖利率和低本益比、東協區域(尤其是印尼)的獲利成長空間大,拉丁美洲的智利和巴西都有政策改革題材。
新興市場基本面仍穩健且評價遭低估,長期布局時點浮現。
以俄羅斯股市來說,百達投顧指出,俄羅斯今年以來本益比持續下探,從年初的7倍掉到10月底5.5倍以下,是2015年初以來最低點。俄羅斯股市股利率為6.6%,超過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新興市場指數股利率3.2%的兩倍,提高現階段俄羅斯股市的投資價值。
霸菱投顧則看好新興市場中金融服務等領域的龐大機會,尤其是退休金、壽險及成熟金融儲蓄產品,為保險及銀行業帶來機會。
此外,私人醫療保健、私人教育及科技業(包括硬體、軟體、社交媒體及電子商務)等領域也都有商機。
摩根投信表示,尤其從估值角度,新興市場可說是最超值,不過市場波動擴大,建議可採取股債兼具的多元化策略穩中求益。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近一個月全球前十大強勢股市績效介於0.63%~8.5%,明顯優於MSCI世界指數-1.16%的負報酬,其中,亞洲國家包括巴基斯坦、中國、印度、印尼、菲律賓和香港等六個股市都榜上有名;另外,阿根廷、巴西分別搶下冠軍和季軍。
張致寧分析,新興市場基本面仍在,只是早先情緒面壓抑股價表現。當中又以亞洲國家財政體質優於其他新興市場,其次美元中長線將轉為相對弱勢,也將帶動資金重回亞洲,建議在波動加劇的投資環境,若看好新興市場應擇優選擇亞洲區域。
張致寧強調,亞股經歷今年回檔整理後,目前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股價淨值比低於1.5倍,依過去經驗顯示,每當亞洲的股價淨值比落在1.4至1.6倍之間進場,未來一年的平均報酬率可達24%,低檔布局機會浮現。
若投資人憂心市場波動幅度較大,在當前市場震盪時,不妨透過亞太收益型策略等方式,以供較資產佳下檔保護。
若是較積極型投資人想投資亞股,群益投信則推薦印度基金。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放眼全球,印度經濟成長僅次於中國,且不少投資機構預期印度未來相當有機會取代中國成為下一個經濟強國。
林光佑進一步說,短期來看,自莫迪擔任總理以來,印度市場利多行情不斷,儘管經過10月全球股市大震盪,印度股市今年以來仍上漲4.16%,在全球主要股市中,漲幅僅次於巴西,原因有二,一是印度近年來出口明顯加重著墨亞洲地區,出口占比提升至34%,受美國保護主義衝擊有限,二是明年即將舉行總理選舉,可望有政策利多,均使印度後市不看淡。
摩根投信表示,MSCI權重升降現今已非左右台股走勢的主因,隨台灣企業獲利持續成長,帶動股票估值具有吸引力,經濟基本面又有高外匯存底、匯率穩定等優勢,整體經濟體質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也讓MSCI權重的影響性持續下降。
反而是美國貿易戰爭進展、美國股市表現與展望、美國聯準會升息步伐、全球經濟成長力道是否放緩等趨勢,才是左右台股多空的主要因素。
摩根投信執行董事葉鴻儒指出,本次台股調降幅度較其它亞洲股市幅度更大,主要是因為台股流動性佳,且之前台股萬點行情向好時,外資買超台股不遺餘力,因此當市場震盪反轉,資金常率先從台股撤出,也影響MSCI權重調整的方向。
回顧近四年MSCI權重調整後對台股的影響,可看出兩者間的關聯度並不高,反而是當時國際情勢與整體投資氛圍,影響台股漲跌更勝MSCI權重升降。
若將時間拉長來看,葉鴻儒指出,MSCI對台股的影響更是微乎其微,雖然目前加權指數暫時未能重新站上萬點大關,但這波萬點行情改寫台股史上之最,主因正是台股企業受惠全球景氣增溫,特別是美歐市場的帶動,挹注台廠獲利明顯提升,台灣經濟數據亦持續維持在成長軌道上,帶動台股整體基本面較過去更為紮實穩健。
元大摩臺基金經理人林良一表示,當前國際局勢聚焦於美中貿易戰以及美國升息步伐兩大因素,若美中貿易戰惡化將衝擊全球,則進一步連帶影響台灣的實質出口,且透過大陸出口品在台灣的供應鏈影響也會抑制台灣經濟成長動能。
美國當前升息步調穩健,資金回流美國的現象遍及整體新興市場,但台灣經常帳占GDP的高比重及高外匯存底的條件可緩和國際資金撤出對台股的影響。在國際情勢明朗化前台股短期將陷入震盪發展,需謹慎應對。
投信法人強調,歷經這波拉回修正後,根據最新數據,目前台股本益比僅13.01倍,仍不到長期平均水準13.8倍,股價淨值比亦只有1.55倍,相較長期平均1.9倍仍有一段差距,加上台股擁有高殖利率優勢,平均達4.55%,不僅亞股中名列前矛,也是吸引外資的一大優勢。
■三大指數全降符預期
台股在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權重由11.73%下修至11.63%、調降0.1個百分點,MSCI亞洲除日本指數權重由13.58%下修至13.45%、降0.13個百分點,加上MSCI全球市場指數權重微降0.01個百分點、至1.29%,於三大指數同步調降,符合外資圈預期。
外資機構研究部門主管說,MSCI本次為半年度調整,原本重要性就較2、8月的季度調整高,權重變動稍大不意外,於全球新興市場、亞洲不含日本兩大指數中,遭降0.1∼0.13個百分點,則是意料中事,研判短線不會對國際資金步調造成太大衝擊。
■台股爭氣,逆勢收紅
台股昨日也很爭氣,逆勢收紅,不甩權重調整利空,象徵市場反應一如外資圈所料,符合預期、完全不擔心。
市場原本十分擔心台股先前大跌,被MSCI明晟大降權重,但是,截至第3季底,台股表現仍穩健,10月股災不僅是第4季的事情,更不是台灣獨有的利空,國際資金並非只對台股抽銀根,這些擔憂實在過度。
摩根投信執行董事葉鴻儒指出,MSCI權重升降今已非左右台股走勢主因,取而代之的是企業獲利持續成長、股票估值吸引力等,相對地,中美貿易戰爭進展、美國聯準會升息步伐,對台股短線才會產生較大影響。
■旺宏等4檔遭刪除
MSCI台灣指數成分股的調整上,變化比市場權重精彩許多。本次新增大同一檔,刪除了旺宏、GIS-KY業成、宏達電、東元等四檔,指數成分股減少至86檔。遭剔除的個股昨全數下跌,以權重失血最多的旺宏跌4.39%最重,外資圈人士說,必須留意的是,至月底生效之前,追蹤MSCI台灣指數的被動型資金,理論上將會完全出脫被剔除的個股,對股價產生壓抑。
元大摩臺基金經理人林良一表示,考量貿易戰與升息驅使資金回流美國因素,在國際情勢明朗化前,台股短期不免陷入震盪,需謹慎應對。
五大資產管理公司不再喊「股優於債」並非看空股市,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林素萍表示,儘管目前基本面並沒有轉空,全球經濟還在潛力之上,看不到迫切的衰退風險,但雜音卻變多。
在高基期效應、貨幣政策逐步退場及財政政策效應鈍化下,均可能帶來市場波動,預期內需及科技創新仍是支撐經濟成長的主力,建議投資人採「多元配置」,均衡布局股票、高收益債券及可轉換公司債等三大美元資產,藉由成長股掌握成長動能,高收益債帶來收息,並依靠可轉債為投資組合帶來跟漲抗跌的效果。
至於摩根投信看好多重收益基金原因是多重收益策略的波動度低,較可因應多變的投資環境。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表示,全球經濟穩健增長,顯示風險性資產仍有表現機會,惟外圍雜音有增無減,特別是美國目前正處景氣擴張循環成熟期,投資首要為穩定資產波動。
根據統計,若以股、債、REITs、可轉債等標的組成的多重收益策略,其波動度僅約6%,是成熟股市的一半,更僅有新興市場股市的1/3。
陳若梅認為,投資人若只有一筆資金尋求穩健投資,參考過去十年經驗,可透過多重收益型基金,來輕鬆做好資產配置,除了能於市場波動時為資產增添穩定度,又可掌握資產資本增值的機會。
元大投信和富達投信則相對看好亞洲高收益債基金。元大投信表示,國際金融市場近期波動加劇,亞洲高收益債具備「高殖利率」與回檔修復能力強的優勢且存續期間較短,相對不受升息而影響價格。
消息面利多不僅讓上周VIX指數滑落,也提供國際資金回補亞股藉口,過去四周淪為資金提款機台股,上周重拾資金歡心,並以7.04億美元的淨流入重登亞股吸金王寶座;南韓則以6.94億美元緊追在後,連五周失血止步。
亞股上周買氣回暖,但若將時間拉長至10月和全年來看,僅越南仍能維持資金淨流入,其餘亞股持續失血;其中,台股不僅為10月外資賣超最多亞股,也是亞洲今年來資金流出唯一逾百億美元股市。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外資對亞股的態度也轉為買多賣少,其中,台股不論是單周資金淨流入還是漲幅,都高居主要亞股之冠;即便仍有部分亞股上周持續遭資金調節,惟失血幅度已明顯較前周收斂。
張致寧分析,亞洲企業獲利動能強勁,今明兩年EPS增長預估仍有望繳出兩位數。建議以網羅亞洲多元收益的亞太收益策略方式布局,廣納亞洲高息股、REITs、亞債等標的,追求成長同時降低波動,可說是現階段參與亞洲資本增值機會的首選。
摩根投信執行董事劉玲君表示,長壽社會產生退休金可能提早用罄的風險,屆時可能面臨無工作收入的窘境,因此,退休後的投資應以守穩資產的保守型操作為宜,最重要的前提是保護本金,再去追求穩定、可支應日常開銷的現金流。
劉玲君進一步分析有無投資習慣者對退休資金的報酬率期望,有投資習慣者明顯較無投資習慣者來得高,例如,2.4%的有投資習慣者可以接受退休後追求2%年化報酬,但近一成的無投資習慣者滿足於此一報酬率。
另外,有投資習慣的民眾,認為年化報酬率要達5%以上的比重高達65.5%,相較之下,僅52.9%無投資習慣者會追求5%以上的年報酬率,二者相差12.6個百分點。
不過,投資報酬率要達5%以上,考驗民眾的投資功力。台灣民眾往往想法比做法積極,反應在退休理財上,目前台灣民眾的退休理財資金配置,現金水位還是偏高。根據統計,台灣家庭普遍都有儲蓄習慣,一般家庭現金占總資產比率更高達40%,但在低利率環境下,扣除通膨後的現金實質報酬率已降到極低,甚或呈現負值,意即民眾退休後若僅手握現金,卻未持續投資,很可能資金會被通膨侵蝕,發生提早用完退休金的情況。
不過,富蘭克林證券投顧主管提醒,過去這幾年全球股市順風,讓不少人忘記投資風險,建議設定退休後資金投資報酬率時,應以「報酬風險比值」來考量,即「年化報酬率除年化波動風險」,也就是評估投資工具時,不能只看到投報率很好,就忘記投資波動。
劉玲君認為,多元分散的投資布局十分重要,且多元布局能降低波動風險。
摩根投信執行董事劉玲君表示,整體來看,民眾對於退休後的資產報酬預期頗為合理,由於長壽產生退休金可能提早用罄的風險,且無工作收入來源,因此,退休後的投資應以守穩資產的保守型操作為宜,讓本金持續成長,目的是保護個人財富,創造穩定而可支應日常開銷的現金流。
劉玲君指出,台灣民眾在想法上相較做法上更為積極,此狀況同樣反應在退休理財上,目前台灣民眾針對退休理財或儲蓄的比重上,現金水位還是偏高。
根據統計,台灣家庭普遍都有儲蓄的習慣,但一般家庭現金佔總資產的比例高達40%,且在最近十餘年時間裡,這個狀況持續升高,使得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亞洲國家,現金實質報酬率,也就是扣除通膨後的報酬率,已經達到極低水準、或呈現負值。
意即民眾退休後若僅手握現金,而沒有保有持續投資的習慣,很可能資金會被通膨侵蝕,可能發生提早用完退休金的情況。
劉玲君認為,為了建構適當的投資組合以保護退休資金,退休後除了保守操作,多元分散的投資布局也十分重要,且多元布局能降低波動風險,讓民眾即使面對市場低迷時,也能降低在低檔時想殺出的衝動。
保德信策略成長ETF組合基金經理人歐陽渭棠認為,退休金理財規劃應依年紀周期而有不同的投資選擇,若是40歲開始儲備退休金,因距離退休還有10∼20年的時間,可以藉由拉長投資時間分散風險,故建議選擇穩健成長型的投資商品,如全球股票型基金。
若是50歲,已相當接近退休年齡,退休金規劃應以穩健為主要目標,建議選擇股債兼具的平衡型基品,或囊括股票、債券、REITs等多元收益來源的多重資產基金。
歐陽渭棠表示,若是屆臨60歲退休年紀,投資行為應該更為保守,並以能創造穩定現金流的投資商品為主,如按月配息的債券型基金便是不錯的選擇,並建議挑選投資等級債券,除了長期表現穩健,違約風險也相對較低,適合風險承受度較低的長青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