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元科技公司新聞
台泥企業團的能元科技原本位在台南,透過全資子公司三元能源科技在高雄小港打造全台第一座超級電池工廠,兩廠產能合計3.3GWh,高雄超級電池廠預計年底產能利用率可達100%。能元科技這次跨國新建「次世代電芯廠」,將結合過去兩年高雄建立超級電池廠的團隊經驗,與原本就在溫哥華的百人班底共同打造新廠。
能元科技三年前起評估海外建廠,歐陸國家向能元科技招手,且願意給予資金挹注。能元科技最終選擇加拿大設廠,主要是以產品碳足跡的角度考量,加拿大擁有電池最需要的豐厚鋰、鎳、鈷在地礦產,光是減少原物料運輸就對減碳貢獻甚多,且新廠附近有大量水力發電,可以提供源源不絕穩定的綠電。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也在台灣時間15日清晨4時宣布,加拿大政府以 淨零加速器(NZA)計畫中的戰略創新基金(SIF),資助能元科技近 48億元資金,支持台泥能元科技的建廠,加國當地電力公司BC Hydr o也將特別興建輸配電網,將水力發電導入能元科技加拿大廠使用。
台泥指出,在歐盟實施聚焦產品碳足跡的電池法後,全球指標電芯 廠LG、寧德時代等紛紛規畫生產純綠電電池。
杜魯道在加國科學及工業部部長商鵬飛、英屬哥倫比亞省省長尹大 衛陪同下,親自造訪能元科技溫哥華基地,並宣布加拿大最大高性能 鋰電池電芯廠投資案。
杜魯道以「氣候政策就是經濟政策」形容,表示「當我們支持能元 科技建立電芯廠時,我們強化了加拿大作為全球潔淨科技領導者的角 色,創造了良好的工作機會,同時也有助於保持我們的空氣清新不受 汙染」。
此次除加國政府挹注,台泥企業團自籌100億元,其他經費將透過 銀行貸款及引進策略性投資人參與,能元科技與當地政府仍在洽商其 他補助案。
歐盟今年8月實施電池法,嚴格規範並要求揭露歐洲境內銷售電池 產品「全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量。未來還要訂定電池生命週期碳足跡 的上限,後續要求碳足跡減量。
在加拿大設廠,台泥將繼韓國LG、德國福斯與瑞典Northvolt,全 部投入興建純綠電電芯廠。能元科技將成為全球第四個能提供純綠電 電池的指標品牌。
台泥指出,三年來向能元科技招手且願意挹注資金的還有歐陸國家 ,但最終能元選擇加拿大,從產品碳足跡來看,加拿大擁有電池最需 要的豐厚鋰、鎳、鈷礦產,光是減少原物料運輸就對減碳貢獻甚多, 加上鄰近能元加拿大廠就有大量的水力發電,可以提供源源不絕穩定 的綠電。
張安平指出,能元科技未來台灣與加拿大共三廠合計6.1GWh的產量 ,要走「針對新產品快速發展的Artisan market客製市場」,瞄準全 球1%頂級電池客戶。
能元科技積極轉型瞄準頂級市場,主力客戶包括電動超跑與賽車, McMurtry、Strix、Stark future、Ducati甚至唯一指定使用。
能元科技三元鋰電池也用於無人機及雲端資料備援中心BBU,最受 矚目的是目前英美競相發展的零碳空中載具eVTOL。
台泥企業團昨日公布一則令人興奮的消息,子公司能元科技與美國航空公司Archer Aviation的合作取得重大進展。去年,兩家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將生產鋰三元高鎳電池供應給美方的eVTOL空中垂直起降機應用。近期,這個合作項目傳來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Archer Aviation的eVTOL Midnight型飛機上個月獲得了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的認證,將很快進行飛行測試,未來預計將加速能元科技電池的出貨時程。 台泥企業團近年來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不僅在歐洲積極進軍電動車充電市場,還在全球四大洲布建大型儲能設施。此外,台泥透過能元科技在高雄小港打造了最新的超級電池廠,該廠已進入最後試車階段。台泥表示,美國Archer Aviation公司積極發展的eVTOL空中垂直起降機將使用高雄小港新廠生產的21700鋰三元高鎳電池。 eVTOL Midnight型飛機上個月獲得了FAA頒發的特殊航空適用性證書,這意味著Midnight已經滿足所有FAA安全要求,可以開始進行飛行測試。而FAA也開始批准Archer生產飛機的認證計劃,並準備在2024年初與FAA進行載人的「for credit」測試。Archer Aviation希望通過這項技術改變城市交通,以類似空中電動車型態逐漸取代汽車通勤。 除了與聯合航空等重要機構的合作關係外,Archer Aviation還與跨國汽車企業集團Stellantis建立了合作。Stellantis宣布將在美國喬治亞州的新設施中獨家協助建造Midnight eVTOL,並增加了在eVTOL開發商中的股份。
台泥近年積極在歐洲進軍電動車充電市場、全球四大洲布建大型儲能,還透過能元科技在高雄小港打造最新的超級電池廠;據了解這座廠已進入最後試車階段。
台泥表示,美國Archer Aviation公司積極發展eVTOL空中垂直起降機,這項飛行器將使用高雄小港新廠生產的21700鋰三元高鎳電池。eVTOL Midnight上個月獲得FAA頒發的特殊航空適用性證書,代表Midnight已滿足所有FAA安全要求,可開始飛行測試。
此外,FAA開始批准Archer生產飛機的認證計劃,並準備在2024年初與FAA進行載人的「for credit」測試。Archer希望改變城市交通,以類似空中電動車型態,逐漸取代汽車通勤。
此外, Archer Aviation也已經建立了與聯合航空等重要機構的合作關係。另一家長期投資Archer的公司是跨國汽車企業集團Stellantis,他們宣布將在美國喬治亞州的新設施中獨家協助建造Midnight eVTOL,並增加了在eVTOL開發商中的股份。
台泥集團旗下的能元科技,即將啟動「超級電池廠」的量產計劃,為台灣電池產業帶來新動能。這座位於高雄的小港廠,自2021年投資120億元開工以來,便引領業界矚目。雖然目前尚處於試產階段,但預計第三季正式量產,將為台泥集團注入強大的發展動力。 能元科技的小港廠,專注於高鎳電池的研發與製造,產品屬於半導體等級的精密程度,特別針對電動飛行器(eVTOL)、電動超跑、電動重機等高階市場。由於產品定位清晰,能元科技在國際競爭中已成功區隔定位。該廠預計一年可生產約2.4萬輛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對於台灣電池產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目前,能元科技已經開始局部性試產,並積極進行ISO、UL認證及試量產準備。預計到2024年,集團的電池年產能將達到2.16億顆。值得一提的是,能元科技在高鎳電池市場上已經佔有一席之地,訂單已經排到二年半之後。這不僅顯示了市場對其產品的信心,也證明了能元科技在電池技術上的領先地位。 國際市場上,能元科技的高鎳高動力電池也受到廣泛認可。西班牙知名電動越野重機廠商Stark future,以及義大利知名高階重機品牌,都選擇了能元科技的高鎳電池,用於其電動重機產品。這些國際合作,對能元科技來說,是重要的品牌背書,也將幫助其在全球市場上取得更多商機。
能元科技高雄小港廠是在2021年投資120億元興建,生產高端客戶所需的高鎳電池,其精密性屬於半導體等級,這座廠預計第3季正式投產,其中,電動重機電池訂單,排到二年半以後。
能元科技的高雄小港廠,瞄準精密研發與製造的高鎳動力電池,鎖定電動飛行器(eVTOL)、電動超跑、電動重機等高階應用,以便在國際競爭中區隔定位。
能元目前最期待的是高雄小港廠,這座「超級電池廠」只有一個廠區,一旦正式投產後,一年可生產約2.4萬輛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這座超級電池工廠目前已在局部性試俥,且正在進行ISO、UL認證及試量產準備,預定第3季投產,預估到2024年時,集團電池年產能達2.16億顆。
據了解,全球每年有近30萬輛電動重機的市場,售價在新台幣70萬至200萬元之間,每輛電動重機至少要使用千顆以上高鎳電池。能元是目前少數可以供應電動重機的電池品牌,訂單已經排到二年半以後。
在國際上,西班牙知名電動越野重機廠商Stark future,就是使用能元的高鎳高動力電池;義大利知名高階重機品牌為電動摩托車賽事打造的電動重機,也使用能元高鎳高動力電池。
台泥企業團近日宣布,為應對動力電池市場的變革,將轉投資能元科技的南科一廠進行轉型。原生產高鈷及低鎂電池的生產線將被拆除,並重新規畫為專注於高鎂動力電池的生產基地,預計在四年內完成轉型。台泥企業團表示,預計今年第四季能元南科一廠將完成全面自動化設備換裝,並著眼於精密研發與製造的高鎂動力電池,鎖定電動飛行器(eVTOL)、電動超跑、電動重機等高階應用。 台泥企業團目前持有台泥循環能源63.3%的股權,加上其他子公司及關係企業國際中橡的綜合持股,總持股比例超過92%。台泥循環能源則持有能元科技100%的股權,而能元科技再持有三元能源100%的股權。 隨著疫情趨緩,全球電芯供應鏈生產製造能力逐漸恢復,储能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全球磷酸鋰鐵電池需求上升。然而,由於供給量大增,市場出現供過於求的局勢,導致價格大幅下滑。相比之下,高鎂電池因供應不足而常缺貨。 能元科技總經理薛人禎表示,南科舊廠區超過20年的生產線,原本服務的客戶如飛利浦等品牌去年第四季起陸續轉型,三星、LG等一線國際大廠也陸續停掉高鈷電池生產線。能元南科一廠自去年12月起訂單急遽下降,營運情況不見好轉。薛人禎指出,由於疫情期間原物料波動劇烈,許多國際大品牌決定轉型走向高鎂電池。能元科技試車中的「高雄小港超級電池工廠」因生產高端客戶亟需的高鎂電池,已滿單並迎接明年訂單洽詢。 為應對市場需求的大轉變,能元科技計劃在四年內完成南科一廠的重建,進行設備、組織與人力的優化與配套。從今年5月起,南科一廠已開始進行員工的「提升第二職能」教育訓練課程,考核通過者可轉任至更精密製造的高鎂電池產線,並為未來電池人才做好準備,期望擴大全球市場優勢。
台泥企業團旗下的能元科技,在台灣高雄小港打造了一座超級電池工廠,這座工廠可是耗時三年、耗資不菲的投資成果。根據最新消息,這座工廠預計在今年第3季正式投入生產。雖然目前還處於試車階段,但已經有許多海外客戶紛至沓來,對這座工廠表示出濃厚興趣。特別是能元科技生產的高鎳電池,需求量頗大,到今年底前已經全部預訂一空,客戶們甚至開始洽詢2024年的訂單。 能元科技目前在台南南科和高雄小港兩地擁有生產基地,其中南科廠分為一、二兩廠。為了提升產能,能元決定在第四季將一廠拆除重建,專注生產高鈷及低鎳電池;而二廠則繼續生產較高階的高鎳電池。不過,能元最期待的就是這座位於高雄小港的超級電池工廠。這座工廠一旦正式投產,將能夠一年生產約2.4萬輛電動汽車所需的長程電池量。 目前,這座超級電池工廠已經進入局部性試車階段,並正在進行ISO、UL認證及試量產準備。預計第3季投產後,能元集團的電池年產能將達到2.16億顆。能元科技表示,全球每年有近30萬輛電動重機市場,售價從新台幣70萬至200萬元不等,每輛電動重機至少需要使用千顆以上的高鎳電池。作為少數能夠供應電動重機電池的品牌,能元的訂單已經排到了二年半以後。 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知名電動越野重機廠商Stark future,以及義大利知名高階重機品牌MotoE電動摩托車賽事所使用的電動重機,都採用了能元科技的高鎳高動力電池。這些成就不僅顯示了能元科技在電池領域的實力,也讓人對這家台灣本土企業的未來充滿期待。
台灣電芯龍頭企業能元科技近日宣布,隨著全球電芯供應鏈逐步恢復正常,以及儲能業的快速發展,該公司預計將於第4季拆除重建南科一廠,打造更高檔的高鎳電池生產線,並計劃在四年內完成整體轉型。面對全球磷酸鋰鐵電池市場供過於求的現狀,能元科技選擇聚焦於供應不足的高鎳電池,以滿足市場需求。 根據能元科技發布的資訊,由於全球磷酸鋰鐵電池需求增長,但供給量大增,市場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導致價格從2022年下滑三至五成。然而,高鎳電池由於供應緊缺,經常出現缺貨情況。作為台灣最大的電芯商,能元科技在南科和高雄小港兩地擁有生產基地,其中南科一廠已經超過20年歷史,主要生產高鈷及低鎳電池。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在今年的股東會上強調,能元科技是台泥新能源事業的重點發展方向,而高雄小港新廠的精密程度甚至可與半導體產業相提並論。能元科技總經理薛人禎表示,在過去三年的疫情期間,原物料價格波動劇烈,許多國際大品牌決定轉型,傾向於高鎳電池的發展。 為了加速營運轉型與智慧生產,能元科技決定對南科一廠的設備進行拆除和重新規劃,並配合同步的全面自動化設備換裝,預計在四年內完成轉型。該公司還計劃針對電動飛行器(eVTOL)、電動超跑、電動重機等高階應用,鎖定精密研發與製造的高鎳動力電池。 此外,能元科技也積極進行人員培訓,自今年5月起,南科一廠開始進行同仁「提升第二職能」教育訓練課程,考核通過者將能轉任至高鎳電池產線。對於南科一廠的現有同仁,公司也將提供集團內部轉調機會,包括內部培訓、集團轉任及優退方案等選擇,以確保人員的流動與發展。
能元在台南南科及高雄小港共有兩座生產基地,其中南科廠分一、二兩廠,能元決定第4季將生產高鈷及低鎳電池的一廠拆除重建,二廠則繼續生產較高階的高鎳電池。
不過,能元目前最期待的是高雄小港廠,這座「超級電池廠」只有一個廠區,一旦正式投產後,一年可生產約2.4萬輛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這座超級電池工廠目前已在局部性試車,且正在進行ISO、UL認證及試量產準備,預定第3季投產,預估到2024年時,集團電池年產能達2.16億顆。
能元表示,全球每年有近30萬輛電動重機的市場,售價在新台幣70萬至200萬元之間,每輛電動重機至少要使用千顆以上高鎳電池。能元是目前少數可以供應電動重機的電池品牌,訂單已經排到二年半以後。
能元說西班牙知名電動越野重機廠商Stark future,就是使用能元的高鎳高動力電池;義大利知名高階重機品牌為MotoE電動摩托車賽事打造的電動重機,也使用能元高鎳高動力電池。
能元表示,因應儲能產業發展,全球磷酸鋰鐵電池需求上升,但因供給量大增,供過於求,造成市場殺價效應,2023年價格較2022年下滑三至五成,反觀高鎳電池因供應不足,常出現缺貨。
能元是台灣最大電芯商,在南科與高雄小港兩地有生產基地,其中南科一廠已超過20年,主要生產高鈷及低鎳電池為主;高雄小港超級電池工廠是2021年投資120億元興建,生產高端客戶所需的高鎳電池,預計今年第3季投產。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今年在股東會指出,能元是台泥新能源重點事業,高雄小港新廠的精密性是屬於半導體等級。
能元總經理薛人禎指出,疫情三年期間,原物料上下劇烈波動,許多國際大品牌決心轉型,走向高鎳電池。他說,南科舊廠已有逾20年,有六條老產線,主要生產低鎳及高鈷電池,服務的客戶包括飛利浦等品牌,2022年第4季起客戶開始轉型,三星LG等一線國際大廠也陸續停掉高鈷電池生產線,南科一廠自2022年12月起訂單急遽下降,至今營運情況仍不見好轉。
能元表示,為加速營運轉型與智慧生產,瞄準精密研發與製造的高鎳動力電池,鎖定電動飛行器(eVTOL)、電動超跑、電動重機等高階應用,以便在國際競爭中區隔定位。因此針對南科一廠現有設備將拆除重新規劃,配合全面自動化設備換裝,預計四年內完成轉型,包含設備、組織與人力都將有完整的優化與配套。
能元評估,由於小港新廠高端產品售價倍數於一般能量電池,加上南科二廠持續生產高鎳電池,南科一廠產線降載,並不影響能元既定的高端發展策略。
今年5月起南科一廠開始進行同仁「提升第二職能」教育訓練課程,通過考核者可轉任至高鎳電池產線,同時也為未來電池人才而準備。針對南科一廠原有同仁,將鼓勵申請集團內部轉調機會,提供同仁「內部培訓、集團轉任及優退方案」等選擇。
台泥指出,預計今年第四季能元南科一廠將完成全面自動化設備換 裝,瞄準精密研發與製造的高鎳動力電池,鎖定電動飛行器(eVTOL )、電動超跑、電動重機等高階應用。
目前台泥直接持有台泥循環能源63.3%股權,加計其他子公司及關 係企業國際中橡的綜合持股則達92%以上;台泥循環能源持有能元科 技100%股權,能元科技再持有三元能源100%股權。
疫情趨緩帶動全球電芯供應鏈生產製造能力恢復,因為儲能產業快 速發展,全球磷酸鋰鐵電池需求上升,但也因為供給量大增,供過於 求的局勢明顯,造成市場殺價效應,今年價格較去年大幅下滑3到5成 ,反觀高鎳電池因為供應不足常缺貨。
能元科技總經理薛人禎指出,南科舊廠區超過20年生產低鎳及高鈷 電池的六條老產線,原本服務的客戶像是飛利浦等品牌去年第四季起 紛紛轉型,三星LG等一線國際大廠也都陸續停掉高鈷電池生產線,能 元南科一廠自去年12月起訂單急遽下降,八個月以來營運情況仍不見 好轉。
疫情三年期間原物料上下劇烈波動,讓許多國際大品牌痛下決心轉 型,走向高鎳電池。薛人禎指出,以能元科技產品定位來看,已經在 試車的「高雄小港超級電池工廠」,因為生產的是高端客戶亟需的高 鎳電池,因此到年底前已經滿單,客戶紛紛洽詢明年訂單。
因應市場需求大轉變,能元重建南科一廠預計可在四年之內完成轉 型,包含設備、組織與人力都將有完整的優化與配套。
薛人禎指出,從今年5月起,南科一廠已開始進行員工「提升第二 職能」教育訓練課程,通過考核者可「轉任」至更精密製造的高鎳電 池產線,同時也為未來電池人才而準備,期望擴大全球市場優勢。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在最近的股東會上強調,新能源事業將成為台泥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他透露,台泥旗下的能元科技和台泥綠能兩大新能源事業在去年已成功扭虧為盈。此外,台泥對海外轉投資的储能公司NHOA,其2022年的營收更暴增4.5倍,顯示出公司對新能源市場的堅定信心。 張安平預計,到2025年,台泥企業團的非水泥事業營收占比將達到50%。他對台灣即將推動的碳交易制度表示支持,認為這將加速企業減碳的動力。但對於碳費、碳稅、碳交易等複雜問題,他呼籲所有的收費應該用於減碳,強調「用錢要正確,不能補助政府其他方面」。 對於水泥本業,台泥總經理程耀輝表示,雖然國際煤價回降,但台灣電價上漲,水泥需求稍微下滑,整體業績與去年持平。大陸水泥市場在疫情後的房地產復甦緩慢,加上碳達鋒和碳中和成為市場主旋律,業績回暖尚待觀察。 台泥於2021年7月收購的義大利储能公司NHOA,在短短兩年間,營收從3000萬歐元增至1.65億歐元,增長達4.5倍。NHOA的業務以储能為核心,案場遍及全球,截止2022年底,約有1.4GWh案場建置中,預計2023年將達到1.0GWh。 NHOA的合資公司Free2move,2022年營收為1100萬歐元,今年已收到6000萬歐元訂單。Atlante則專注於電動車快充站建置,截止2023年第一季度,南歐地區已上線和建置中充電點達2,628個,尚有3,000個充電站案場在評估。Atlante去年已取得歐盟連接歐洲基金(CEF)補助款2300萬歐元,預期今年會拿到更多補助。 能元科技總經理薛人禎則透露,高雄小港超級電池工廠已進行局部性試車,目前著重於EMT-3,預計六、七月開始準備進行三元鋰電池工廠的ISO、UL認證及試量產準備,第三季希望能進行正式投產。
台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透露,旗下高雄超級電池工廠進入試車階段,預計6、7月進行三元鋰電池工廠的試量產準備,目標第三季正式投產。此外,台泥轉投資的義大利儲能公司NHOA,儲能業務潛在訂單金額上看10億歐元。台泥昨日召開股東會,通過2022年營業報告書暨盈餘分配案,每股配發0.5元現金。張安平強調,水泥、廢棄物處理及能源為三大主要產業發展方向,目標2025年水泥營收占比低於五成。台泥在台灣的新能源重點事業體–能元科技及台泥綠能去年轉虧為盈,並積極拓展綠電銷售。能元科技總經理薛人禎表示,高雄小港超級電池工廠局部性試車已完成,正準備進行相關ISO、UL認證及試量產準備。台泥在台南的舊廠也將重新設計再出發。對於海外能源事業,台泥財務長于明仁表示,NHOA去年營收達1.65億歐元,年增逾4.5倍,其中儲能業績年成長約十倍。NHOA的合資公司Free2move去年營收1,100萬歐元,今年至今已收到6,000萬歐元訂單。另一家轉投資的Atlante公司則專注於電動車快充站的建置,目前南歐地區已上線和建置中的充電點超過2,628個。
台泥昨日召開股東會,通過2022年營業報告書暨盈餘分配案,每股配發0.5元現金,張安平表示,水泥、廢棄物處理及能源為三大主要產業發展方向,其中水泥本業目前產能約7,000萬噸到8,000萬噸,目標2025年水泥營收占比能低於五成。
台泥在台灣的新能源重點事業體–能元科技及台泥綠能都在去年轉虧為盈,台泥綠能受惠於不少企業急買綠電憑證,加速台泥綠能綠電銷售的獲利;台泥綠能也成立能元超商公司,要將台泥綠能生產的綠電提供部分給急需綠電的中小企業,協助解決綠電需求問題。
能元科技總經理薛人禎表示,目前高雄小港超級電池工廠已經在局部性試車,著重在EMT-3,預計6、7月開始準備進行三元鋰電池工廠相關的ISO、UL以及試量產準備,第3季希望能正式投產。
能元科技除了在高雄正在建置中的超級電池工廠之外,在台南也有20年前建立的舊廠。張安平指出,去年整體大環境好,因此能元科技有一些獲利,但是否真正的轉型成功在於核心電池技術的開發,以及關鍵生產製程的創新及改進。台南電池廠需要重新設計再出發。
針對海外的能源事業,台泥財務長于明仁指出,2021年7月收購義大利儲能公司NHOA後,該公司業績已翻倍成長,去年NHOA的營收達1.65億歐元,年增逾4.5倍。其中儲能為NHOA核心業務,2022年NHOA的儲能業績已達到1.54億歐元,年成長約十倍,待交貨訂單2022年達到3億歐元,成長幅度約50%,另外潛在訂單金額達10億歐元。
于明仁指出,NHOA的核心業務儲能布局,承接的案場遍及澳洲、北美、南美、歐洲及台灣,截至2022年底約有1.4GWh案場建置中,預計2023年將達到1GWh。
此外,NHOA合資公司Free2move 2022年營收為1,100萬歐元,自今年至今已收到6,000萬歐元訂單;NOHA另一家轉投資的Atlante公司,則專注於電動車快充站的建置,未來成長深具潛力,截至今年第1季於南歐地區已上線和建置中的充電點有2,628個以上、約846個案場,另外尚有3,000個充電站案場在評估中。
此外,對台灣即將推動碳交易,張安平表示,台泥贊成碳定價,碳 交易制度的推動更能加速企業減碳動力,鼓勵減碳績效佳的企業加快 減碳腳步。但無論是碳費、碳稅、碳交易都是複雜問題,呼籲所有收 來的錢都應該用在減碳上,如果用在補助政府其他方面「我是百分之 兩百反對!」
至於水泥本業,台泥總經理程耀輝表示,國際煤價雖自去年的異常 高價回降,但尚未回到過去價格,台灣電價上漲,水泥需求稍微下滑 ,整體與去年持平。此外,大陸水泥市場在疫情過後,房地產復甦緩 慢,加上碳達鋒和碳中和才是市場主旋律,整體業績的回暖尚待觀察 。
台泥指出,2021年7月收購義大利儲能公司NHOA,短短近兩年NHOA 業績大幅成長,2022年營收從3000萬歐元跳增至1.65億歐元,增長達 4.5倍。NHOA目前主要有三大業務,以儲能為核心,案場遍及全球, 包括澳洲、北美、南美、歐洲及台灣,截止2022年底約有1.4GWh案場 建置中,預計2023年將達到1.0GWh。
NHOA合資公司Free2move的2022年營收為1100萬歐元,今年已收到 6000萬歐元訂單。另Atlante專注於電動車快充站建置,截止2023年 第一季於南歐地區已上線和建置中充電點達2,628個、約846個案場, 尚有3,000個充電站案場在評估,且Atlante去年已取得歐盟連接歐洲 基金(CEF)補助款2300萬歐元,預期今年會拿到更多補助。
能元科技總經理薛人禎則表示,目前高雄小港超級電池工廠已在局 部性試車,著重在EMT-3,預計六、七月開始準備進行三元鋰電池工 廠相關的ISO、UL認證及試量產準備,第三季希望能進行正式投產。
台灣水泥業龍頭台泥與亞泥在3月份的營收表現都較2月有顯著成長,但由於全球景氣持續保守,兩家公司對於水泥業的未來市場前景並不敢過度樂觀。在這樣的背景下,台泥積極轉型,將目光投向電池、儲能及再生能源等新興領域,旗下能元科技的超級電池廠預計今年上半年完工投產,這將為集團帶來新的成長動能。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多次強調,未來二、三年的水泥市場需求可能並不樂觀,但對台泥來說,這正是進行轉型的關鍵時刻。台泥企業團去年前三季的非水泥業務已佔營收的29%,目標到2025年將提升至50%。另一方面,亞泥也在積極發展綠色產業和循環經濟,去年已成功完成台灣第一套水泥窯廢熱回收發電設備,並計劃今年結合子公司打造低碳價值產業鏈。亞泥今年起將加強低碳水泥的銷售,目標實現倍數成長。
台泥近年積極布局電池、儲能及再生能源等事業,旗下能元科技超級電池廠今年上半年有望完工投產,後續將帶動集團邁向新起飛階段。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曾多次公開說明,未來二、三年水泥市場需求不是很樂觀,但對台泥來說正是轉型的好機會。台泥企業團去年前三季非水泥業務占營收達29%,目標2025年上看50%。
亞泥也積極發展綠色產業及循環經濟,去年已完成台灣第一套水泥窯廢熱回收發電設備,使用替代原燃料降低天然資源耗用,今年結合子公司打造低碳價值產業鏈,在天然氣、風力發電等綠色產業及循環經濟也要進行多元投資。今年起亞泥更強化低碳水泥的銷售,目標今年要呈倍數成長。
能元科技總經理薛人禎日前在工程會副主委葉哲良與清華大學教授 果尚志陪同下,率領研發團隊拜訪國輻中心主任徐嘉鴻與產業應用組 團隊,特別針對過去一年雙方在高功率鋰電池老化失效分析,及高能 量密度電池開發成果豐碩表達感謝,並肯定國輻中心協助下,甚至成 功說服NASA團隊針對航空鋰電池研發捨棄與法國機構的合作,轉而來 台取經。
薛人禎指出,鋰電池應用在全球電動車市占率迅速提升,已深入大 眾生活,許多歐美廠商對載具電動化的進程更已推進到航空領域。故 民眾與載具製造商對電池的性能期待已經更聚焦於如何更有效率使用 電能,及削減用戶與航管機構對電池安全的疑慮。
能元科技認為,國輻中心的臨場分析能力讓能元科技對電池正負極 材料能掌握到奈米等級,故能準確衡量材料特性,進而發揮最高效能 或提供材料優化之量化指標,為次世代高效能電池研發開啟了微觀之 眼。國輻中心主任徐嘉鴻表示,同步加速器光源是協助產業界進行先 進研發解決關鍵問題的利器,國輻中心很高興和能元科技攜手合作, 將之應用在高階鋰電池科技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