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元科技公司新聞
台泥(1101)積極朝電池、能源領域多角化發展,董事長張安平表示,台泥企業團旗下能元科技的電池發展是一個階段接著一個階段,台泥已看到更多趨勢,未來三元鋰電池還有更多可以優化的空間。
台泥企業團是國內唯一同時投入再生能源、鋰電池及儲能的新能源集團,主力市場聚焦全球新能源發展最快速的歐洲。張安平指出,台泥進軍能源產業從歐洲跨入,是因為在新能源方面,歐洲的法令規範最先進、市場最大,可從中得到最新的資源。
此外,能元科技高雄超級電池廠預計今年6月試量產,正式投產後,一年可生產約2.4萬輛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加上原本能元科技部分,至2024年年產電池總產能將達2.16億顆。
台泥最近也向校園徵才500多位碳管理及能源方面人才,高雄超級電池工廠就需求至少400人。
台泥企業團日前參加台大舉行的校園徵才博覽會,義大利子公司NHOA人力資源主管也飛抵台灣,此次被詢問最多的是電池品牌Molicel所屬能元科技,以及三元能源科技兩家公司的職缺,許多研究生看到搭載Molicel的高性能電池電動賽車在國際賽事奔馳的速度,對電池產業未來充滿想像。
台泥企業團是國內唯一同時投入再生能源、鋰電池及儲能的新能源集團,主力市場聚焦全球新能源發展最快速的歐洲。張安平指出,台泥進軍能源產業從歐洲跨入,是因為在新能源方面,歐洲的法令規範最先進、市場最大,可從中得到最新的資源。
此外,能元科技高雄超級電池廠預計今年6月試量產,正式投產後,一年可生產約2.4萬輛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加上原本能元科技部分,至2024年年產電池總產能將達2.16億顆。
台泥最近也向校園徵才500多位碳管理及能源方面人才,高雄超級電池工廠就需求至少400人。
台泥企業團日前參加台大舉行的校園徵才博覽會,義大利子公司NHOA人力資源主管也飛抵台灣,此次被詢問最多的是電池品牌Molicel所屬能元科技,以及三元能源科技兩家公司的職缺,許多研究生看到搭載Molicel的高性能電池電動賽車在國際賽事奔馳的速度,對電池產業未來充滿想像。
台泥總經理程耀輝昨(22)日宣布,啟動2023 EARTH HELPER減碳永續行動,攜手雲朗觀光集團、統一超等八家指標企業與團體,串連Audi、Volvo等30個實體電動車充電站點,形成全台最大的減碳網絡,目標2023年共同減碳585公噸。
此外,台泥子公司NHOA旗下專責發展電動車快充基礎設施的Atlante Co.,將在歐洲重要交通樞紐建置215座100%綠電結合儲能充電站,總計今年將新增2,500座電動車快充站,邁向南歐最大充電網絡。
台泥昨日舉行「台泥全方位低碳EV藍圖暨EARTH HELPE減碳永續行動發布會」,為程耀輝去年11月接任總座後首次主持記者會,雲品國際董事長盛治仁也共同出席活動。
程耀輝表示,台泥企業團持續朝向2050全球淨零排放目標努力,由於交通運輸工具占了全球碳排四分之一,因此EV發展成為減碳以及能源轉型的重要指標。台泥昨日並展示目前五大EV發展面向,包括:陸地上運用能元科技三元鋰電池的電動賽車、電動超跑、台泥儲能打造的光充儲一體低碳充電站,台灣通運推出的電動大貨卡綠色物流服務,以及台泥礦山率先使用電動智能無人礦山車。
程耀輝表示,能元科技位在高雄的超級電池廠,預計今年6月開始試量產,這座廠開發的三元鋰電池不只可供應電動賽車與電動超跑,未來也將運用於空中運輸載具eVTOL。據台泥規劃,高雄三元電池廠投產後,一年可以生產約2.4萬台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加上原本能元科技部分,至2024年年產電池總產能將提升到2.16億顆。
針對充電站發展,程耀輝表示,台泥充電站有DC-DC及AC-DC不同架構,為鼓勵電動車主離峰時間充電,公司祭出充一度電送一度電,以及少數鄰近國家採用的line預約充電,同時結合台灣最先進的數位支付系統。這些在台灣所實驗的綠電充電到數位支付全套方案,希望未來可以帶到南歐去。
程耀輝強調,NHOA旗下專責電動車快充基礎設施的Atlante Co.,今年將在歐洲建置215座100%綠電結合儲能充電站,總計新增2,500座電動車快充站,2025年在南歐將有1萬個充電樁,邁向南歐最大充電網絡。在台灣,台泥子公司台泥儲能也將在今年上半年擴增電動小客車充電站至九座、電動貨卡充電站達三座。
此外,台泥子公司NHOA旗下專責發展電動車快充基礎設施的Atlante Co.,將在歐洲重要交通樞紐建置215座100%綠電結合儲能充電站,總計今年將新增2,500座電動車快充站,邁向南歐最大充電網絡。
台泥昨日舉行「台泥全方位低碳EV藍圖暨EARTH HELPE減碳永續行動發布會」,為程耀輝去年11月接任總座後首次主持記者會,雲品國際董事長盛治仁也共同出席活動。
程耀輝表示,台泥企業團持續朝向2050全球淨零排放目標努力,由於交通運輸工具占了全球碳排四分之一,因此EV發展成為減碳以及能源轉型的重要指標。台泥昨日並展示目前五大EV發展面向,包括:陸地上運用能元科技三元鋰電池的電動賽車、電動超跑、台泥儲能打造的光充儲一體低碳充電站,台灣通運推出的電動大貨卡綠色物流服務,以及台泥礦山率先使用電動智能無人礦山車。
程耀輝表示,能元科技位在高雄的超級電池廠,預計今年6月開始試量產,這座廠開發的三元鋰電池不只可供應電動賽車與電動超跑,未來也將運用於空中運輸載具eVTOL。據台泥規劃,高雄三元電池廠投產後,一年可以生產約2.4萬台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加上原本能元科技部分,至2024年年產電池總產能將提升到2.16億顆。
針對充電站發展,程耀輝表示,台泥充電站有DC-DC及AC-DC不同架構,為鼓勵電動車主離峰時間充電,公司祭出充一度電送一度電,以及少數鄰近國家採用的line預約充電,同時結合台灣最先進的數位支付系統。這些在台灣所實驗的綠電充電到數位支付全套方案,希望未來可以帶到南歐去。
程耀輝強調,NHOA旗下專責電動車快充基礎設施的Atlante Co.,今年將在歐洲建置215座100%綠電結合儲能充電站,總計新增2,500座電動車快充站,2025年在南歐將有1萬個充電樁,邁向南歐最大充電網絡。在台灣,台泥子公司台泥儲能也將在今年上半年擴增電動小客車充電站至九座、電動貨卡充電站達三座。
EV電動載具發展成為減碳及能源轉型的重要指標,台泥企業團總經 理程耀輝22日公布集團全方位EV計畫,將以陸上運用能元科技三元鋰 電池的電動賽車及電動超跑、台泥儲能打造的光充儲一體低碳充電站 、台灣通運推出的電動大貨卡綠色物流服務、台泥礦山率先使用的電 動智能無人礦山車,及能元科技高階電池躍上天際、運用於未來空中 運輸載具eVTOL等五大面向布局發展。
而為朝向2050全球淨零排放目標努力,台泥也宣布啟動2023 EART H HELPER減碳永續行動,攜手雲朗觀光集團等八家指標企業與團體, 串連Audi、Volvo等30個實體電動車充電站點,形成全台最大的減碳 網絡,預計號召電動車主邀請家人好友,目標2023年共同減碳585公 噸。
五大面向中在充電站布局上,程耀輝指出,2023年台泥子公司NHO A旗下專責發展電動車快充基礎設施的Atlante Co.,將在歐洲重要交 通樞紐,建置215座100%綠電結合儲能充電站,總計今年可新增2,5 00站電動車快充站,2025年在南歐會有一萬個充電樁,邁向南歐最大 充電網絡。
台泥希望將日後南歐模式複製,前進北美電動車快充市場,並持續 將能源觸角伸展至全世界。由於綠電結合儲能快充站需要軟體、軔體 及硬體等系統結合,程耀輝透露,將在國內尋求相關合作及策略聯盟 企業,共同打造供應鏈,一起到歐洲打天下。
國內部分,程耀輝表示,台泥儲能預計2023年上半年將擴增至9個 電動小客車充電站、3個電動貨卡充電站,提供多樣化充電服務。至 於可供陸地電動賽車、電動超跑及未來空中運輸載具eVTOL的電池, 程耀輝指出,能元科技三元鋰電池高雄廠將在6月試產,並陸續從下 半年加大產能。台泥預期,高雄三元電池廠投產後,一年可生產約2 .4萬台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加上原本能元科技部分,至2024年 電池年產能將提升到2.16億顆。
台泥啟動的「2023 EARTH HELPER減碳永續行動」,則是包含NHOA .TCC、Audi、Volvo等30個實體充電站點,以及雲朗觀光集團、馳諾 瓦科技等八家指標企業與團體,將共同打造全台最大的減碳網絡。
而為朝向2050全球淨零排放目標努力,台泥也宣布啟動2023 EART H HELPER減碳永續行動,攜手雲朗觀光集團等八家指標企業與團體, 串連Audi、Volvo等30個實體電動車充電站點,形成全台最大的減碳 網絡,預計號召電動車主邀請家人好友,目標2023年共同減碳585公 噸。
五大面向中在充電站布局上,程耀輝指出,2023年台泥子公司NHO A旗下專責發展電動車快充基礎設施的Atlante Co.,將在歐洲重要交 通樞紐,建置215座100%綠電結合儲能充電站,總計今年可新增2,5 00站電動車快充站,2025年在南歐會有一萬個充電樁,邁向南歐最大 充電網絡。
台泥希望將日後南歐模式複製,前進北美電動車快充市場,並持續 將能源觸角伸展至全世界。由於綠電結合儲能快充站需要軟體、軔體 及硬體等系統結合,程耀輝透露,將在國內尋求相關合作及策略聯盟 企業,共同打造供應鏈,一起到歐洲打天下。
國內部分,程耀輝表示,台泥儲能預計2023年上半年將擴增至9個 電動小客車充電站、3個電動貨卡充電站,提供多樣化充電服務。至 於可供陸地電動賽車、電動超跑及未來空中運輸載具eVTOL的電池, 程耀輝指出,能元科技三元鋰電池高雄廠將在6月試產,並陸續從下 半年加大產能。台泥預期,高雄三元電池廠投產後,一年可生產約2 .4萬台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加上原本能元科技部分,至2024年 電池年產能將提升到2.16億顆。
台泥啟動的「2023 EARTH HELPER減碳永續行動」,則是包含NHOA .TCC、Audi、Volvo等30個實體充電站點,以及雲朗觀光集團、馳諾 瓦科技等八家指標企業與團體,將共同打造全台最大的減碳網絡。
台泥(1101)企業團旗下能元科技,創立24年終於在今年轉虧為盈,台泥企業團董事長張安平表示,2023年將是能元科技元年,因為公司即將打造出半導體等級精細製程、且是對環境友善的台灣第一座超級電池工廠。
此外,張安平也和能元科技的同仁們交換了對電池回收議題的看法。他透露,能元科技已經和牛津大學還有麻省理工學院(MIT)共同投入電池回收研究,希望能元科技團隊在未來全球能源轉型中,能夠扮演關鍵角色,必須以新創(Startup)的心態去面對,思想要改變,而不再是傳統製造業的心思。
此外,張安平也和能元科技的同仁們交換了對電池回收議題的看法。他透露,能元科技已經和牛津大學還有麻省理工學院(MIT)共同投入電池回收研究,希望能元科技團隊在未來全球能源轉型中,能夠扮演關鍵角色,必須以新創(Startup)的心態去面對,思想要改變,而不再是傳統製造業的心思。
台泥宣布,旗下能元科技(Molicel)16日與全球資本額排名第二 的eVTOL、美國航空公司Archer Aviation簽約,Archer最新款電動垂 直起降飛行器eVTOL─Midnight,將使用能元科技位於高雄小港新廠 生產的21700鋰三元高鎳電池。
Archer今年獲美國聯合航空10億美元的採購訂單、及1,000萬美元 的預付款,Archer預計2024年取得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的飛安 與技術查核認證,2025年生產約250架電動飛機,並逐步擴大至每年 生產約2,000架電動飛機。
台泥指出,這是繼先前和英國Vertical Aerospace簽約後,能元科 技第二家合作的eVTOL廠商,也顯示能元科技的電池大受歐、美國際 客戶青睞。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數據,城市空中交通(UAM)市場預計到20 50年價值將達到9兆美元,屆時可望成為下一個兵家必爭之地。台泥 表示,由於eVTOL在空中運行的碳排量趨近於零,契合台泥企業團透 過低碳水泥、資源循環以及綠色能源致力追求碳中和的永續目標。電 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採電力驅動,比傳統燃油更安全、噪音 更低、可靠性更高、成本更低且節能環保,相較於地面運輸,可大幅 節省時間成本,因此各先進國家都將eVTOL視為未來國家發展的重要 產業。
台泥表示,Archer Aviation專注於打造適合城市內旅行需求的電 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旗下最新款eVTOL Midnight,使用高功率、低阻 抗和擁有快速充放電能力的能元科技Molicel電池,只要短短充電10 分鐘,即可執行32公里飛行里程,能元科技電池已經過千餘小時Arc her飛行任務模型測試,壽命表現平均可達1萬旅次。
能元科位在高雄小港的全台首座超級電池工廠,年產能可達1.8GW ,預定明年上半年完工試車投產,正式投產後電池產能大幅提升,台 泥指出,這是Archer決定與能元科技合作的關鍵因素。
Archer今年獲美國聯合航空10億美元的採購訂單、及1,000萬美元 的預付款,Archer預計2024年取得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的飛安 與技術查核認證,2025年生產約250架電動飛機,並逐步擴大至每年 生產約2,000架電動飛機。
台泥指出,這是繼先前和英國Vertical Aerospace簽約後,能元科 技第二家合作的eVTOL廠商,也顯示能元科技的電池大受歐、美國際 客戶青睞。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數據,城市空中交通(UAM)市場預計到20 50年價值將達到9兆美元,屆時可望成為下一個兵家必爭之地。台泥 表示,由於eVTOL在空中運行的碳排量趨近於零,契合台泥企業團透 過低碳水泥、資源循環以及綠色能源致力追求碳中和的永續目標。電 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採電力驅動,比傳統燃油更安全、噪音 更低、可靠性更高、成本更低且節能環保,相較於地面運輸,可大幅 節省時間成本,因此各先進國家都將eVTOL視為未來國家發展的重要 產業。
台泥表示,Archer Aviation專注於打造適合城市內旅行需求的電 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旗下最新款eVTOL Midnight,使用高功率、低阻 抗和擁有快速充放電能力的能元科技Molicel電池,只要短短充電10 分鐘,即可執行32公里飛行里程,能元科技電池已經過千餘小時Arc her飛行任務模型測試,壽命表現平均可達1萬旅次。
能元科位在高雄小港的全台首座超級電池工廠,年產能可達1.8GW ,預定明年上半年完工試車投產,正式投產後電池產能大幅提升,台 泥指出,這是Archer決定與能元科技合作的關鍵因素。
台灣水泥公司昨(14)日召開第3季法說會,重點聚焦在新能源發展計畫,董事長張安平宣示,2025年非水泥業營收目標要占整個集團合併營收五成。
台泥歐洲子公司NOHA執行長Carlalberto Guglielminotti也親自來台說明新能源計畫,2030年全球五大洲都要打造儲能案場,並在歐洲建2.5萬個充電站,年營收15億歐元以上。
針對台泥在水泥本業未來,張安平坦言,未來兩、三年都不樂觀,他舉各國為例,德、法、英、西、葡、美國及日本等先進國家水泥市場,自高峰期下來後再也沒有往上成長;台灣最高用量為每年人均1,300多公斤,2020年僅剩560公斤,掉了40%;大陸水泥仍處在高原期。
張安平強調,水泥用量減少並非是壞事,目前台泥企業團正在朝能源轉型,這是很好的機會。未來非水泥營收跟水泥營收占比,目標2025年要各占50%。
台泥財務長于明仁表示,從2018年成立台泥綠能,到2021年擴大了新能源的投資,今年前三季非水泥營收比重,已從去年同期的16%成長到29%。
于明仁表示,今年英國GoodWood高速賽事奪冠的電動超級跑車,使用的電池就是台泥子公司能元科技Molicel研發的產品,Molicel位於高雄小港區的超級電池廠,將於2023年上半年完工試車投產,隨著產能擴大,預計2024年將達2.16億顆。
針對NOHA公司的發展,Carlalberto Guglielminotti說明,目前全球再生能源僅占11%,若要在2050年之前徹底扭轉局面,至少要有84%電力來自再生能源。NOHA的發展策略,一是建置與再生能源搭配的儲能系統,二是開發結合儲能的快充和超快充網路。
依照規劃,NOHA子公司NHOA Energy正在全球五大洲布局,2030年前建置1GWh以上的儲能系統的容量併網,目前已在建置其中一個儲能系統,儲能裝置容量超過200MWh,並要協助台泥在台灣建置全世界最大儲能案場,裝置容量達400MWh。
此外,NOHA另一家子公司Atlante,目標是2025年在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建置並運營5,000個以上快充和超快充充電站,到2030年前建置超過3.5萬座。NOHA目標是2025年營收達6億歐元以上,2030年15億歐元以上。
台泥歐洲子公司NOHA執行長Carlalberto Guglielminotti也親自來台說明新能源計畫,2030年全球五大洲都要打造儲能案場,並在歐洲建2.5萬個充電站,年營收15億歐元以上。
針對台泥在水泥本業未來,張安平坦言,未來兩、三年都不樂觀,他舉各國為例,德、法、英、西、葡、美國及日本等先進國家水泥市場,自高峰期下來後再也沒有往上成長;台灣最高用量為每年人均1,300多公斤,2020年僅剩560公斤,掉了40%;大陸水泥仍處在高原期。
張安平強調,水泥用量減少並非是壞事,目前台泥企業團正在朝能源轉型,這是很好的機會。未來非水泥營收跟水泥營收占比,目標2025年要各占50%。
台泥財務長于明仁表示,從2018年成立台泥綠能,到2021年擴大了新能源的投資,今年前三季非水泥營收比重,已從去年同期的16%成長到29%。
于明仁表示,今年英國GoodWood高速賽事奪冠的電動超級跑車,使用的電池就是台泥子公司能元科技Molicel研發的產品,Molicel位於高雄小港區的超級電池廠,將於2023年上半年完工試車投產,隨著產能擴大,預計2024年將達2.16億顆。
針對NOHA公司的發展,Carlalberto Guglielminotti說明,目前全球再生能源僅占11%,若要在2050年之前徹底扭轉局面,至少要有84%電力來自再生能源。NOHA的發展策略,一是建置與再生能源搭配的儲能系統,二是開發結合儲能的快充和超快充網路。
依照規劃,NOHA子公司NHOA Energy正在全球五大洲布局,2030年前建置1GWh以上的儲能系統的容量併網,目前已在建置其中一個儲能系統,儲能裝置容量超過200MWh,並要協助台泥在台灣建置全世界最大儲能案場,裝置容量達400MWh。
此外,NOHA另一家子公司Atlante,目標是2025年在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建置並運營5,000個以上快充和超快充充電站,到2030年前建置超過3.5萬座。NOHA目標是2025年營收達6億歐元以上,2030年15億歐元以上。
台泥(1101)集團電池事業明年將開展高成長趨勢,台泥指出,高 雄三元電池廠明年第一季投產,一年可以生產約2.4萬台電動汽車所 需長程電池量,加上原本能元科技部分,至2024年,一年電池總產能 將提升到2.16億顆。
位於高雄的三元電池廠明年第一季啟用,年產能1.8GWh(百萬度) ,至2024年,加上能元科技,一年電池總產能將提升至3.3GWh。
台泥集團電池發展主要是鎖定高端市場的高鎳三元電池,位於南科 的能元科技持續產品研發,在高雄的三元能源科技則專注製程研發。
台泥表示,以高能量、快充、快放的三元電池瞄準國際頂級客戶, 可以應用於電動工具、手機,也可以運用於頂級電動超跑、太空科技 ,更可用來儲能,也因為商業價值高、應用範圍廣,電池產業的精密 製程、嚴謹的回收處理與對環保的標準,和半導體業一致,是名副其 實的高科技產業。
據了解,台泥集團所開發的高階高鎳三元電池已獲得國際企業合作 採用,先前已宣布與英國Vertical Aerospace公司合作,VA旗下電動 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 VX4將使用能元科技的超高功率三元鋰電池, 使續航力和載重能力最大化。
另外台泥表示,在英國年度重要國際賽車節Goodwood Festival o f Speed當中,能元科技電池的純電動賽車Speirling,以39.08秒刷 新古德伍德1.6公里爬山賽歷史紀錄,超越賽事中上百台F1賽車,拿 下冠軍,凸顯能元科技在國際三元鋰電池的技術領先地位。
台泥統計,目前電池客戶組合包括國際知名無線吸塵器品牌、多個 單價超過100萬美元的電動超級跑車、超過五個新創建和革命性的重 型機械品牌、五家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或私有電動垂直起降機/電動 飛機公司。
位於高雄的三元電池廠明年第一季啟用,年產能1.8GWh(百萬度) ,至2024年,加上能元科技,一年電池總產能將提升至3.3GWh。
台泥集團電池發展主要是鎖定高端市場的高鎳三元電池,位於南科 的能元科技持續產品研發,在高雄的三元能源科技則專注製程研發。
台泥表示,以高能量、快充、快放的三元電池瞄準國際頂級客戶, 可以應用於電動工具、手機,也可以運用於頂級電動超跑、太空科技 ,更可用來儲能,也因為商業價值高、應用範圍廣,電池產業的精密 製程、嚴謹的回收處理與對環保的標準,和半導體業一致,是名副其 實的高科技產業。
據了解,台泥集團所開發的高階高鎳三元電池已獲得國際企業合作 採用,先前已宣布與英國Vertical Aerospace公司合作,VA旗下電動 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 VX4將使用能元科技的超高功率三元鋰電池, 使續航力和載重能力最大化。
另外台泥表示,在英國年度重要國際賽車節Goodwood Festival o f Speed當中,能元科技電池的純電動賽車Speirling,以39.08秒刷 新古德伍德1.6公里爬山賽歷史紀錄,超越賽事中上百台F1賽車,拿 下冠軍,凸顯能元科技在國際三元鋰電池的技術領先地位。
台泥統計,目前電池客戶組合包括國際知名無線吸塵器品牌、多個 單價超過100萬美元的電動超級跑車、超過五個新創建和革命性的重 型機械品牌、五家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或私有電動垂直起降機/電動 飛機公司。
時序進入第四季,國內外投資機構開始針對2023年產業概況,檢視 手上持股,汰弱留強,以產業能見度最的為布局重點,被譽為「黃金 10年」的電動車及其電池供應鏈21日族群性一致,今年營運續強的立 凱-KY(5227)、美琪瑪(4721)21日漲幅強勁,分別上漲6.37%及 2.43%。
動力電池巨擘寧德時代「朋友圈」相繼上市,鋰電池正極材料萬潤 新能已在19日新股申購,每股發行價為人民幣299.88元(約新台幣1 ,334元),預計9月底或10月初上市,是今年大陸A股中最貴的新股, 該公司取得寧德時代、比亞迪、中航鋰電、億緯鋰能和萬向一二三公 司的認證。
由寧德時代為中心的電池風潮,其周邊供應商,正排隊IPO,迎接 電動車的「黃金10年」龐大商機,話題性十足。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表示,台股電池供應鏈多為單兵作業,包括正 極材料廠的康普、立凱-KY及美琪瑪,負極材料廠有中碳,隔離膜有 明基材,電解液供應鏈為聚合,在營運面上除了明基材的傳統應用偏 光板因產業景氣不明而下滑,但其餘電池供應鏈的8月合併營收或前 八月合併營收都同步較去年同期成長,產業趨勢樂觀。
營運表現最強的是立凱-KY,8月合併營收年增65.40%,前八月合 併營收年增達91.8%,上半年財務虧損也大幅收斂,營運步上軌道。
美琪瑪透過客戶間接躍升為特斯拉供應鏈,8月及前八月合併營收 年增達21.98%、64.99%,目前美琪瑪電池相關業務營收占比逐步拉 升至五成。
此外,台泥、台塑及鴻海集團今年開始大動作透過集團的資源,積 極投入發展電池相關領域。
台泥旗下能元科技興建全台最大鋰三元電芯廠,並與英國新創電動 車廠McMurtry合作,2023年第一季投產。台塑新智能子公司「台塑尖 端能源」選在彰濱工業區新建磷酸鋰鐵電池芯,與美國電動車Apter a Motors合作。鴻海則在高雄發展磷酸鋰鐵及固態電池。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認為,今年台股修正幅度頗深,但具有業績 支撐及產業前景亮眼的電池等相關個股,股價已跌無可跌,靜待全球 經濟情勢穩定,投資人信心回籠。
動力電池巨擘寧德時代「朋友圈」相繼上市,鋰電池正極材料萬潤 新能已在19日新股申購,每股發行價為人民幣299.88元(約新台幣1 ,334元),預計9月底或10月初上市,是今年大陸A股中最貴的新股, 該公司取得寧德時代、比亞迪、中航鋰電、億緯鋰能和萬向一二三公 司的認證。
由寧德時代為中心的電池風潮,其周邊供應商,正排隊IPO,迎接 電動車的「黃金10年」龐大商機,話題性十足。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表示,台股電池供應鏈多為單兵作業,包括正 極材料廠的康普、立凱-KY及美琪瑪,負極材料廠有中碳,隔離膜有 明基材,電解液供應鏈為聚合,在營運面上除了明基材的傳統應用偏 光板因產業景氣不明而下滑,但其餘電池供應鏈的8月合併營收或前 八月合併營收都同步較去年同期成長,產業趨勢樂觀。
營運表現最強的是立凱-KY,8月合併營收年增65.40%,前八月合 併營收年增達91.8%,上半年財務虧損也大幅收斂,營運步上軌道。
美琪瑪透過客戶間接躍升為特斯拉供應鏈,8月及前八月合併營收 年增達21.98%、64.99%,目前美琪瑪電池相關業務營收占比逐步拉 升至五成。
此外,台泥、台塑及鴻海集團今年開始大動作透過集團的資源,積 極投入發展電池相關領域。
台泥旗下能元科技興建全台最大鋰三元電芯廠,並與英國新創電動 車廠McMurtry合作,2023年第一季投產。台塑新智能子公司「台塑尖 端能源」選在彰濱工業區新建磷酸鋰鐵電池芯,與美國電動車Apter a Motors合作。鴻海則在高雄發展磷酸鋰鐵及固態電池。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認為,今年台股修正幅度頗深,但具有業績 支撐及產業前景亮眼的電池等相關個股,股價已跌無可跌,靜待全球 經濟情勢穩定,投資人信心回籠。
美中兩強近年積極推動電動車,電動車台系供應鏈業內人士指出,台灣近年在電池材料、儲能系統布局逐漸成熟,與國際大廠建立穩定供應關係,電動車電池鏈也將迎產業黃金十年。
台廠電動車電池鏈中碳、聚和、美琪瑪、康普等電池材料廠可望受惠,積極布局電池芯廠的台塑、台泥集團將迎來一波新成長動能。
據日本富士經濟調查報告指出,2030年電動車新車銷售比重將超越燃油車,且2035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有望較2021年跳增11倍、占整體新車銷售量比重將過半,未來十年將是電動車銷售的黃金十年。
業者表示,電池業的上游主要是原材料供應商,過去台廠多著墨在電極材料與電解液等,但隨台泥旗下能元集團宣布興建全台最大鋰三元電芯廠,台塑新智能也將在彰濱工業區新建磷酸鋰鐵電池芯,鴻海集團在高雄聚焦磷酸鋰鐵及固態電池。
台廠電動車電池鏈中碳、聚和、美琪瑪、康普等電池材料廠可望受惠,積極布局電池芯廠的台塑、台泥集團將迎來一波新成長動能。
據日本富士經濟調查報告指出,2030年電動車新車銷售比重將超越燃油車,且2035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有望較2021年跳增11倍、占整體新車銷售量比重將過半,未來十年將是電動車銷售的黃金十年。
業者表示,電池業的上游主要是原材料供應商,過去台廠多著墨在電極材料與電解液等,但隨台泥旗下能元集團宣布興建全台最大鋰三元電芯廠,台塑新智能也將在彰濱工業區新建磷酸鋰鐵電池芯,鴻海集團在高雄聚焦磷酸鋰鐵及固態電池。
大陸四川省15日起採取工業限電,企業放高溫假生產全停政策於20日24時結束後,當地官方隨即於昨(21)日宣布當天零時開始啟動新一波「一級應急響應」,電力調度從21日至26日採取分區、分時段「輪停輪供」,業界分析,四川電力仍告急,太陽能多晶矽與鋰電池原料供應警報同步大響。
統計顯示,四川生產全大陸三至四成的氫氧化鋰,10%至20%的碳酸鋰,當地多家大型鋰礦場營運停擺,相關電池上游材料報價蠢動。鋰電池相關台鏈中,較受矚目的包括美琪瑪、康普、能元科技等業者,正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研究報告指出,暫停生產將在短期內推高鋰價。上周,碳酸鋰現貨價已從每噸人民幣48萬元調升至人民幣49萬元。限電恐削減至少1,200公噸鋰產量,相當於大陸每周平均鋰鹽產量的9%。
日前四川率先宣布15日至20日全部工業企業放「高溫假」六天,緊接著重慶從17日至24日限電停工八天。四川此波六天「高溫假」結束後,當地官方隨即宣布21日零時開始啟動新一波「一級應急響應」,電力調度從21日至26日採取分區、分時段「輪停輪供」,其中預告停電最長時間不超過二天,最短約十個小時。
這是四川首次啟動最高級別的應急回應。上述應急預案明確,要按照「先生活、後生產」的原則進行能源供應保障,並分別從電力調度、成品油調度、天然氣調度、煤炭生產調度四個方面提出工作措施。
從大陸國家電網21日最新停電公告資料來看,針對四川成都停電預案方面,採取分區、分時段的「輪停輪供」,新的停電時間從21日至26日。其中,以台灣業者仁寶、緯創成都廠所在高新區來看,新停電時間為19日17時39分到21日10時39分;鴻海在成都的富士康科技集團位於高新西區停電時段則已經結束,目前沒有新的停電預告;鴻海集團旗下觸控面板廠GIS業成位於郫都區,新停電時段為24日7時至17時30分。
統計顯示,四川生產全大陸三至四成的氫氧化鋰,10%至20%的碳酸鋰,當地多家大型鋰礦場營運停擺,相關電池上游材料報價蠢動。鋰電池相關台鏈中,較受矚目的包括美琪瑪、康普、能元科技等業者,正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研究報告指出,暫停生產將在短期內推高鋰價。上周,碳酸鋰現貨價已從每噸人民幣48萬元調升至人民幣49萬元。限電恐削減至少1,200公噸鋰產量,相當於大陸每周平均鋰鹽產量的9%。
日前四川率先宣布15日至20日全部工業企業放「高溫假」六天,緊接著重慶從17日至24日限電停工八天。四川此波六天「高溫假」結束後,當地官方隨即宣布21日零時開始啟動新一波「一級應急響應」,電力調度從21日至26日採取分區、分時段「輪停輪供」,其中預告停電最長時間不超過二天,最短約十個小時。
這是四川首次啟動最高級別的應急回應。上述應急預案明確,要按照「先生活、後生產」的原則進行能源供應保障,並分別從電力調度、成品油調度、天然氣調度、煤炭生產調度四個方面提出工作措施。
從大陸國家電網21日最新停電公告資料來看,針對四川成都停電預案方面,採取分區、分時段的「輪停輪供」,新的停電時間從21日至26日。其中,以台灣業者仁寶、緯創成都廠所在高新區來看,新停電時間為19日17時39分到21日10時39分;鴻海在成都的富士康科技集團位於高新西區停電時段則已經結束,目前沒有新的停電預告;鴻海集團旗下觸控面板廠GIS業成位於郫都區,新停電時段為24日7時至17時30分。
台泥企業團旗下台泥儲能公司,27日啟用位於台北大直的NHOA.TC C樂群新世代充電站。台泥企業團董事長張安平指出,充電站是台泥 企業團思考新能源及執行新能源的場域,在台北市打造新世代低碳充 電站,展現台泥在綠能、電池及儲能發展的全方位應用。
台泥樂群站具備三項全台第一的紀錄,分別是:六都中首個結合太 陽能光電、搭配儲能系統的DC-DC,以及全台最低碳的電動車充電站 ;啟動全台第一個可事先透過LINE預約充電的服務。同時也是第一個 適用政府電動車專屬費率的充電站。
張安平並與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台電配電處副處長饒佑禎及台北 市交通局副局長葉梓銓等,共同啟用樂群充電站。
張安平說,21世紀是一個能源的世紀,沒有能源就沒有經濟發展, 綠色能源的創造是困難的,最容易開始是節省能源,節省能源其中一 部分,就是把晚上多出來的電力儲存起來,在白天熱的時候放電,同 時需要的時候還可以將儲能系統裡面的電力饋回電網穩定電網頻率, 這對電網穩定性是有幫助的。
黃珊珊指出,台北市交通局試辦的五個場域,這是第一個完工也是 唯一一個有搭配儲能的,樂群站不是直接接台電的電,而是在離峰時 段充電,尖峰時候放電,讓充電民眾的費率是相對划算,且沒有浪費 ,這是循環經濟裡面非常重要的一環。
台泥指出,台泥儲能打造的台北樂群充電站採取了兩項最有效的措 施,為充電站建置儲能系統以及申請使用經濟部剛推出的電動車專屬 費率。
在樂群充電站場域,台泥儲能規劃145kW的電池儲能系統與能源管 理系統,並使用自家能元科技的高階三元鋰電池,有了儲能設備的緩 衝,不僅能優化充電站電力使用並節省電費,也提高電力系統效率, 減少台電電網負擔。
台泥樂群站具備三項全台第一的紀錄,分別是:六都中首個結合太 陽能光電、搭配儲能系統的DC-DC,以及全台最低碳的電動車充電站 ;啟動全台第一個可事先透過LINE預約充電的服務。同時也是第一個 適用政府電動車專屬費率的充電站。
張安平並與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台電配電處副處長饒佑禎及台北 市交通局副局長葉梓銓等,共同啟用樂群充電站。
張安平說,21世紀是一個能源的世紀,沒有能源就沒有經濟發展, 綠色能源的創造是困難的,最容易開始是節省能源,節省能源其中一 部分,就是把晚上多出來的電力儲存起來,在白天熱的時候放電,同 時需要的時候還可以將儲能系統裡面的電力饋回電網穩定電網頻率, 這對電網穩定性是有幫助的。
黃珊珊指出,台北市交通局試辦的五個場域,這是第一個完工也是 唯一一個有搭配儲能的,樂群站不是直接接台電的電,而是在離峰時 段充電,尖峰時候放電,讓充電民眾的費率是相對划算,且沒有浪費 ,這是循環經濟裡面非常重要的一環。
台泥指出,台泥儲能打造的台北樂群充電站採取了兩項最有效的措 施,為充電站建置儲能系統以及申請使用經濟部剛推出的電動車專屬 費率。
在樂群充電站場域,台泥儲能規劃145kW的電池儲能系統與能源管 理系統,並使用自家能元科技的高階三元鋰電池,有了儲能設備的緩 衝,不僅能優化充電站電力使用並節省電費,也提高電力系統效率, 減少台電電網負擔。
經濟部25日召開投資審議委員會議,通過僑外資兩大案,包括海能 風力發電獲得母公司加碼、增資17.36億元,及台泥子公司英屬開曼 群島商台泥國際(TCC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以120億 元投資台泥循環能源科技公司,暨增加轉投資能元科技。
投審會表示,核准及備查重大投資案計八件,僑外投資兩案合計新 台幣127.3億元,包括英屬開曼群島商STONEPEAK OCEANVIEW(CAYMA N) HOLDINGS COMPANY修正投資計畫,將原本通過10.37億元投資計 畫,上修至17.36億元,預計貸款投資巔峰海景投資公司,並間接貸 款轉投資海能風電,做為經營離岸風力發電廠之用;台泥國際以新台 幣120億元投資台泥循環能源科技公司,暨增加轉投資能元科技,從 事電池製造、銷售及研發業務。
對外投資通過3案計2.68億美元,包括台塑以7,000萬美元對外增資 美國台塑工業,從事塑膠原料及有關石油化學工業品「高密度聚乙烯 (HDPE)」之產銷業務;文曄科技以1.36億美元對外投資新加坡WTS EMICONDUCTOR HOLDINGS PTE.LTD.,暨間接投資新加坡EXCELPOINTT ECHNOLOGY LTD.,從事經營電子零件批發、工程設計及供應鏈管理服 務等之業務等案。
另對中國大陸投資(專案審查案件)通過兩案、金額為6,380萬美 元,其中又以長興材料經由多層次投資架構,以大陸地區投資事業長 興(中國)自有資金人民幣3億元間接增資長興電子(蘇州)金額最 高,未來預計從事經營研發和生產光阻乾膜、防悍乾膜類電子專用材 料、電子機械設備製造、樹脂、奈米材料、光電材料的技術開發和技 術轉讓等業務。
投審會表示,核准及備查重大投資案計八件,僑外投資兩案合計新 台幣127.3億元,包括英屬開曼群島商STONEPEAK OCEANVIEW(CAYMA N) HOLDINGS COMPANY修正投資計畫,將原本通過10.37億元投資計 畫,上修至17.36億元,預計貸款投資巔峰海景投資公司,並間接貸 款轉投資海能風電,做為經營離岸風力發電廠之用;台泥國際以新台 幣120億元投資台泥循環能源科技公司,暨增加轉投資能元科技,從 事電池製造、銷售及研發業務。
對外投資通過3案計2.68億美元,包括台塑以7,000萬美元對外增資 美國台塑工業,從事塑膠原料及有關石油化學工業品「高密度聚乙烯 (HDPE)」之產銷業務;文曄科技以1.36億美元對外投資新加坡WTS EMICONDUCTOR HOLDINGS PTE.LTD.,暨間接投資新加坡EXCELPOINTT ECHNOLOGY LTD.,從事經營電子零件批發、工程設計及供應鏈管理服 務等之業務等案。
另對中國大陸投資(專案審查案件)通過兩案、金額為6,380萬美 元,其中又以長興材料經由多層次投資架構,以大陸地區投資事業長 興(中國)自有資金人民幣3億元間接增資長興電子(蘇州)金額最 高,未來預計從事經營研發和生產光阻乾膜、防悍乾膜類電子專用材 料、電子機械設備製造、樹脂、奈米材料、光電材料的技術開發和技 術轉讓等業務。
台泥企業團旗下能元科技(Molicel)近來捷報頻傳,令人矚目的是,能元產的電池是「專攻跑車」,其競爭力可見一斑。
台泥表示,能元科技主攻50萬美元以上、HyperCar級別的超跑以及電動賽車,此類高階車款對於電池的能量密度、充放電率以及耐熱的需求則更高。
近期,在英國年度最重要的國際賽車節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中,使用能元科技電池的純電動賽車Spéirling,以39.08秒拿下冠軍,不僅刷新古德伍德1.6公里爬山賽歷史紀錄,甚至超越傳統油車F1、甚至是氫能源電動賽車。能元也與英國新創電動車廠McMurtry正式簽署鋰電池戰略技術合作夥伴協定。
台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說,電動車的行駛里程、馬力╱扭力與優異的加速表現,關鍵皆源於電池的容量與輸出功率。而能元科技是台灣目前大電流鋰電池中最Top的專家,專注研發可高能量、快充、快放的三元電池。張安平指出,電池的未來決定電動化與移動自由的未來。電動車風潮及選全球,每年需求數量皆以數倍成長;而整車成本中,電池便占近四成的比重,所以電池名符其實為電動車的心臟。
像(能元)這樣高效率的超級電池,不僅可應用於電動工具、手機等,也可以運用於頂級電動超跑、太空科技,更可以用在儲能上。
台泥表示,能元科技主攻50萬美元以上、HyperCar級別的超跑以及電動賽車,此類高階車款對於電池的能量密度、充放電率以及耐熱的需求則更高。
近期,在英國年度最重要的國際賽車節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中,使用能元科技電池的純電動賽車Spéirling,以39.08秒拿下冠軍,不僅刷新古德伍德1.6公里爬山賽歷史紀錄,甚至超越傳統油車F1、甚至是氫能源電動賽車。能元也與英國新創電動車廠McMurtry正式簽署鋰電池戰略技術合作夥伴協定。
台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說,電動車的行駛里程、馬力╱扭力與優異的加速表現,關鍵皆源於電池的容量與輸出功率。而能元科技是台灣目前大電流鋰電池中最Top的專家,專注研發可高能量、快充、快放的三元電池。張安平指出,電池的未來決定電動化與移動自由的未來。電動車風潮及選全球,每年需求數量皆以數倍成長;而整車成本中,電池便占近四成的比重,所以電池名符其實為電動車的心臟。
像(能元)這樣高效率的超級電池,不僅可應用於電動工具、手機等,也可以運用於頂級電動超跑、太空科技,更可以用在儲能上。
英國飛天車製造商Vertical Aerospace公司6日宣布,將攜手台灣的電池製造商能元科技(Molicel),為旗下第一輛飛天計程車供電。
彭博資訊報導,Vertical在聲明中表示,旗下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VX4,將使用能元科技的圓柱型鋰離子電池。這份聲明指出,台泥集團旗下子公司能元科技所製造的高功率電池,將使這架eVTOL的續航力和載重能力最大化。
特別的是,台泥旗下的能元科技4日也宣布,與研發Spéirling的英國新創電動車廠McMurtry,正式簽署鋰電池戰略技術合作夥伴協定,能元科技持續與國際市場多家HyperCar以及電動賽車等高端品牌合作。
台泥企業團表示,該公司目前正在高雄小港興建的超級電池工廠。
Vertical總部位於英格蘭布里斯托,2021年12月於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其電池系統將同步獲得歐盟航空安全總署和英國民用航空管理局的許可。
近年飛天車掀起一股潮流,在今年2月的新加坡航空展上,電動空中計程車便是一大目光焦點;亞洲航空(AirAsia)和巴西航空工業(Embraer)子公司Eve Urban Air Mobility Solutions,都宣布簽訂近200架這種新奇交通工具的供應合約,即使這些產品的發展都還停留在原型階段。
這種被稱為eVTOL的交通工具,近年引發了人們很大的興趣,發展前景備受看好,原因在於和傳統的垂直起降飛行器存在重大差異,這種新穎的交通工具不像直升機,噪音很大又消耗大量燃料,eVTOL可靜悄悄地為乘客提供上班通勤時更合乎環境倫理的選項。
美國、英國及巴西的飛天計程車新創公司陸續宣布取得重大商業突破,Vertical在最新聲明稿中表示,已從美國航空、維珍大西洋航空等客戶手中,獲得1,350架飛行器的有條件訂單。
彭博資訊報導,Vertical在聲明中表示,旗下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VX4,將使用能元科技的圓柱型鋰離子電池。這份聲明指出,台泥集團旗下子公司能元科技所製造的高功率電池,將使這架eVTOL的續航力和載重能力最大化。
特別的是,台泥旗下的能元科技4日也宣布,與研發Spéirling的英國新創電動車廠McMurtry,正式簽署鋰電池戰略技術合作夥伴協定,能元科技持續與國際市場多家HyperCar以及電動賽車等高端品牌合作。
台泥企業團表示,該公司目前正在高雄小港興建的超級電池工廠。
Vertical總部位於英格蘭布里斯托,2021年12月於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其電池系統將同步獲得歐盟航空安全總署和英國民用航空管理局的許可。
近年飛天車掀起一股潮流,在今年2月的新加坡航空展上,電動空中計程車便是一大目光焦點;亞洲航空(AirAsia)和巴西航空工業(Embraer)子公司Eve Urban Air Mobility Solutions,都宣布簽訂近200架這種新奇交通工具的供應合約,即使這些產品的發展都還停留在原型階段。
這種被稱為eVTOL的交通工具,近年引發了人們很大的興趣,發展前景備受看好,原因在於和傳統的垂直起降飛行器存在重大差異,這種新穎的交通工具不像直升機,噪音很大又消耗大量燃料,eVTOL可靜悄悄地為乘客提供上班通勤時更合乎環境倫理的選項。
美國、英國及巴西的飛天計程車新創公司陸續宣布取得重大商業突破,Vertical在最新聲明稿中表示,已從美國航空、維珍大西洋航空等客戶手中,獲得1,350架飛行器的有條件訂單。
台泥(1101)深耕電池再下一城,台泥企業團所屬能元科技(Mol icel)已與英國新創電動車廠McMurtry正式簽署鋰電池戰略技術合作 夥伴協定;台泥指出,即將在明年第一季投產的高雄小港超級電池工 廠,將瞄準千萬元以上電動超跑,及太空科技運用、高階智慧家電, 做為未來的核心客戶群。
預計在明年啟用的高雄小港超級電池工廠,產能為1.8GWh(百萬度 ),相當於年產約2萬4,000輛電動汽所需長程電池量。
據了解,英國電動車廠McMurtry所研發的純電動賽車Speirling, 正是使用能元科技電池,在英國歷史最悠久,年度最重要的國際賽車 節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當中,以驚人的39.08秒,刷新古德 伍德1.6公里爬山賽歷史紀錄,超越賽事中上百台F1賽車,拿下冠軍 。
台泥指出,能元科技研發包括5C快速充電或更高功率電池,未來也 將陸續在McMurtry賽車和其他產品應用當中。
一般電動車使用的電池只需要注重能量密度,所需要的動力僅有超 跑的十分之一。台泥表示,能元科技主攻50萬美元以上、HyperCar級 別的超跑以及電動賽車,此類高階車款對於電池的能量密度、充放電 率以及耐熱的需求則更高。
能元科技總經理薛人禎表示,使用能元Molicel超高功率三元鋰電 池的超跑,比一般使用內燃機的超跑環保,能元電池充滿電後可達2 50或300公里真正高速,續駛里程很長,但沒有任何碳排放,這是關 鍵。
預計在明年啟用的高雄小港超級電池工廠,產能為1.8GWh(百萬度 ),相當於年產約2萬4,000輛電動汽所需長程電池量。
據了解,英國電動車廠McMurtry所研發的純電動賽車Speirling, 正是使用能元科技電池,在英國歷史最悠久,年度最重要的國際賽車 節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當中,以驚人的39.08秒,刷新古德 伍德1.6公里爬山賽歷史紀錄,超越賽事中上百台F1賽車,拿下冠軍 。
台泥指出,能元科技研發包括5C快速充電或更高功率電池,未來也 將陸續在McMurtry賽車和其他產品應用當中。
一般電動車使用的電池只需要注重能量密度,所需要的動力僅有超 跑的十分之一。台泥表示,能元科技主攻50萬美元以上、HyperCar級 別的超跑以及電動賽車,此類高階車款對於電池的能量密度、充放電 率以及耐熱的需求則更高。
能元科技總經理薛人禎表示,使用能元Molicel超高功率三元鋰電 池的超跑,比一般使用內燃機的超跑環保,能元電池充滿電後可達2 50或300公里真正高速,續駛里程很長,但沒有任何碳排放,這是關 鍵。
低碳水泥、資源循環,以及綠色能源,已成為台泥未來十年發展的主軸。台泥董事長張安平26日在股東會上表示,台泥轉型減碳邁向科技成長產業,已開始從高配息的高殖利率股,轉化成為以資源循環利用的循環經濟概念股,下一步目標是成為科技成長股。
台泥內部估計,資源循環加上綠色能源事業,未來5年每年的營收貢獻將會快速成長,至2025年,在台泥企業團的營占比可望超過四成以上。
台泥大陸水泥市場今年第一季營收衰退7.8%,銷量與去年同期比較,衰退24.1%;但,第一季整體合併營收229.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台泥指出,主要就是過去五年資源循環及綠色能源事業的布局展現初步成果,新增了來自NHOA、能元科技、台泥儲能的營收貢獻。
低碳、資源循環上,台泥指出,從兩岸水泥窯處理廢棄物、使用替代原燃料,台泥不僅幫社會解決問題,也能達到減碳效果。
到2023年,台泥統計,在台灣及大陸處理的廢棄物量將超過1,000萬噸,替代燃料使用量超越130萬噸,減碳量超越100萬噸。
在綠色能源發展,台泥各項綠能計畫包括風電、光電、地熱及海洋溫差已全方位展開。2022年估計可建置達85MW(千瓩),預期至2025年將建置超過570MW。
台泥指出,要讓綠電能夠被充分有效運用,相對應的儲能需求比例須達到綠電的20%,也就是2025年全台至少需要5GW的儲能。在全球RE100氣候倡議(企業承諾用電100%使用再生能源),預料將帶動台灣工業綠電及儲能的龐大需求。
台泥自去年收購義大利NHOA公司,躍升全球第四大儲能公司後,NHOA已迅速展開在全球儲能光電布局,完成及規劃中的案場,橫跨義大利、西班牙、希臘、澳洲、新加坡、智利及美國等26國。
台泥預估,到今年底,台泥全球儲能建置量預計超過400MWh,到2024年,全球儲能建置容量將超過2,900MWh。
未來新能源關鍵將是電池。台泥指出,台泥三元能源科技在小港的超級電池工廠,已於2021年10月25日開工,目前以最高效率預計,15個月內可將30,000坪工廠建造完成。
小港超級電池廠預計2023年第一季投產,年產能1.8GWh,一年可以生產約2.4萬台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加上原本台泥旗下的電池大廠「能元科技」,台泥到了2024年,一年電池總產能將提升至3.3GWh,相當於年產2.16億顆。
而在價格上,因國際市場需求強勁,售價逐年攀升,2020年每顆為2美元,預估到2024年可望達到每顆5美元。
台泥內部估計,資源循環加上綠色能源事業,未來5年每年的營收貢獻將會快速成長,至2025年,在台泥企業團的營占比可望超過四成以上。
台泥大陸水泥市場今年第一季營收衰退7.8%,銷量與去年同期比較,衰退24.1%;但,第一季整體合併營收229.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台泥指出,主要就是過去五年資源循環及綠色能源事業的布局展現初步成果,新增了來自NHOA、能元科技、台泥儲能的營收貢獻。
低碳、資源循環上,台泥指出,從兩岸水泥窯處理廢棄物、使用替代原燃料,台泥不僅幫社會解決問題,也能達到減碳效果。
到2023年,台泥統計,在台灣及大陸處理的廢棄物量將超過1,000萬噸,替代燃料使用量超越130萬噸,減碳量超越100萬噸。
在綠色能源發展,台泥各項綠能計畫包括風電、光電、地熱及海洋溫差已全方位展開。2022年估計可建置達85MW(千瓩),預期至2025年將建置超過570MW。
台泥指出,要讓綠電能夠被充分有效運用,相對應的儲能需求比例須達到綠電的20%,也就是2025年全台至少需要5GW的儲能。在全球RE100氣候倡議(企業承諾用電100%使用再生能源),預料將帶動台灣工業綠電及儲能的龐大需求。
台泥自去年收購義大利NHOA公司,躍升全球第四大儲能公司後,NHOA已迅速展開在全球儲能光電布局,完成及規劃中的案場,橫跨義大利、西班牙、希臘、澳洲、新加坡、智利及美國等26國。
台泥預估,到今年底,台泥全球儲能建置量預計超過400MWh,到2024年,全球儲能建置容量將超過2,900MWh。
未來新能源關鍵將是電池。台泥指出,台泥三元能源科技在小港的超級電池工廠,已於2021年10月25日開工,目前以最高效率預計,15個月內可將30,000坪工廠建造完成。
小港超級電池廠預計2023年第一季投產,年產能1.8GWh,一年可以生產約2.4萬台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加上原本台泥旗下的電池大廠「能元科技」,台泥到了2024年,一年電池總產能將提升至3.3GWh,相當於年產2.16億顆。
而在價格上,因國際市場需求強勁,售價逐年攀升,2020年每顆為2美元,預估到2024年可望達到每顆5美元。
台泥(1101)今日舉行股東會,順利通過2021年營業報告書暨盈餘分配案,配發現金、股票股利各1元。面對烏俄戰爭、通膨升息及中國封城等諸多變數,董事長張安平不諱言說,對台泥來說,是近10幾年來最困難的一年,不過,未來台泥不僅是水泥製造與銷售,從高配息的高殖利率股搖身轉型成為資源循環利用的循環經濟概念股,進而邁向科技成長股目標,低碳水泥、資源循環、綠色能源會是未來10年發展的主軸。 台泥於中國大陸水泥營收第一季衰退7.8%,銷量與去年同期比較,衰退24.1%,水泥銷價雖增長18%,但無法彌補煤價大幅上漲,尤其第一季國際煤價與去年同期相較增長195%,造成毛利與稅後淨利的侵蝕。
但台泥今年第一季合併營收229.7億元,較去年同期220.3億元還是成長4%,主要就是過去5年的佈局展現初步成果,水泥營收下降3%,但新增了來自NHOA、能元科技、台泥儲能的營收貢獻,預期未來新能源案場陸續建置完成,獲利進來後,毛利就會上升。
張安平表示,過去台泥是單純生產水泥的公司,需求好市場就會好,水泥價格也才會好,但全世界水泥市場到了高原期都會衰退,所以,5年前就預作規劃,以因應水泥高原期到來,內部會議明確要求,廢棄物處理是水泥窯的主業,甚至超越水泥生產,而廢棄物不僅可成為水泥替代原料與燃料,降低生產成本,亦可解決社會環保問題及降低碳排放。
另外,台泥全球儲能建置量預計今年底超過400MWh,到2024年台泥全球儲能建置容量預估超過2900MWh。旗下「三元能源科技」在小港的超級電池工廠將以最高效率預計15個月將30000坪工廠建造完成,預計2023年第一季投產,年產能1.8GWh,一年可以生產約2.4萬台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加上原本電池大廠「能元科技」,至2024年,一年電池總產能將提升至3.3GWh,相當於2.16億顆/年。
但台泥今年第一季合併營收229.7億元,較去年同期220.3億元還是成長4%,主要就是過去5年的佈局展現初步成果,水泥營收下降3%,但新增了來自NHOA、能元科技、台泥儲能的營收貢獻,預期未來新能源案場陸續建置完成,獲利進來後,毛利就會上升。
張安平表示,過去台泥是單純生產水泥的公司,需求好市場就會好,水泥價格也才會好,但全世界水泥市場到了高原期都會衰退,所以,5年前就預作規劃,以因應水泥高原期到來,內部會議明確要求,廢棄物處理是水泥窯的主業,甚至超越水泥生產,而廢棄物不僅可成為水泥替代原料與燃料,降低生產成本,亦可解決社會環保問題及降低碳排放。
另外,台泥全球儲能建置量預計今年底超過400MWh,到2024年台泥全球儲能建置容量預估超過2900MWh。旗下「三元能源科技」在小港的超級電池工廠將以最高效率預計15個月將30000坪工廠建造完成,預計2023年第一季投產,年產能1.8GWh,一年可以生產約2.4萬台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加上原本電池大廠「能元科技」,至2024年,一年電池總產能將提升至3.3GWh,相當於2.16億顆/年。
台泥企業團所屬台泥儲能NHΩA.TCC充電站,結合集團的台泥綠能、能元科技電池、台泥儲能等公司核心技術,並跨界串聯合作夥伴資源,積極規劃全新型態的電動車充電服務。台泥企業團董事長張安平強調,「台泥是新能源,新生活的探索者」。在花蓮台泥DAKA園區的NHΩA.TCC充電站,是台泥第一個用於思考新能源及執行新能源的場域。張安平指出,NHΩA.TCC充電站設置「24K GREEN」充電樁,全部由太陽能供電與儲存。目前大部分電動載具仍使用製造碳排的電力,乾淨能源短期內無法滿足現代人生活,台泥的充電服務其實就是節省能源。台泥除持續創造更多綠色能源,更布局全方位的創能,節能到儲能,迎接一個新能源,新生態的生活。張安平表示,目前人類仍然無法有足夠乾淨的能源來滿足需求,要平衡能源缺口,節能是最好、最快的方法。台泥企業團自2020年起積極開展新能源事業,2021年7月以近新台幣45億元併購義大利儲能公司ENGIE EPS,更名NHΩA.TCC。同年12月投資15.1億元取得了飛宏科技近10%股權,爭取全球市場的充電設施商機。這也是台泥併購義大利儲能公司之後,以跨域合作深耕電動車充電設備與開發相關產業市場商機,強化台泥儲能產業鏈的全球發展計畫。台泥長期關注「人類文明與大自然複雜關係」,不斷的探求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平衡,新能源的發展,讓台泥在為地球減碳的路上彷彿裝上引擎,台泥的「共享與共好」藍圖已經積極的開展了。未來台泥將持續在和平廠深化資源再利用,增建太陽能與風電場域,設置全台最大的儲能基地,將和平廠打造成東部第一個低碳環保綠能園區。
高雄小港有一條長春街,這條路的盡頭,過去 10 年都是一座荒廢工廠;4 個月前,一輛又一輛工程車開始日夜駛入。記者造訪當天,這塊 1 萬多坪的土地正大興土木,三座巨型吊車同時作業,未來只要進度順利,台灣第一座超級電池工廠,明年就會在此誕生。
這一座電池芯廠年產能達1.8 GWh(兆瓦),相當於24,000輛電動車所需的廠房,其擁有者,是砸下120億元建廠的台泥集團;然而,這個壯闊的建廠現場,對比3年前另一個場景,存在極大反差。
「全球電池荒」產業機遇
台泥擲百億蓋電池廠,搶攻市占率
那是一場舉辦在台泥總部的記者會。當時,活動走到尾聲,準備返回辦公室的台泥董座張安平,被攔下詢問旗下電池事業、彼時才剛拿下家電大廠戴森(Dyson)訂單的子公司「能元科技」,未來是否有計畫擴產?他沉默了一秒鐘後,眉頭緊鎖地向提問者說:「電池是一個非常重資本的產業,我得再想想,因為……風險太大!」
常常說自己經營企業「很保守」的張安平,為什麼後來態度逆轉?
攤開台泥財報,可窺知一二。財報顯示,2008年以後就沒賺過錢的能元,去年第三季竟轉虧為盈,而這個背後,對台泥集團、對台灣電池產業來說,代表的是一場好久不見的機遇:一場「全球電池荒」引發的蝴蝶效應。
這場機遇,更讓這家台泥在1998年投資成立的電池公司,終於在去年開始對「車廠」出貨;據工研院內部一項資料顯示,若以每輛造價20萬美元起跳、也就是「超跑」等級的電動車市場而言,能元所提供的電池,去年的市占率排名已是全球前3。
電池產值將破千億美元
台塑組艦隊拚商機、鴻海不缺席
鏡頭轉到彰化市,那是台塑四寶之一的台化彰化廠區。這片面積20多萬坪廠區中的一座工廠,如今正在改建成電池模組廠,理由是該集團原本在新北五股的模組工廠,「去年因為歐美客戶的需求大幅上升,現在已經加線加到沒有空間了!」台塑生醫總經理劉慧啟透露。
過往,台塑集團在電池產業,僅有布局上游的材料、下游的模組,獨缺中游的電池芯,但一名台塑內部人士透露,「我們現在是『非常認真』在思考要做電池芯,之前內部有計算過,集團大概能夠生產60%的上游材料。」
事實上,在台泥與台塑之外,另一個重量級的產業大咖,也傳出正準備大手筆投入這波電池投資潮,「最近業界都在傳台塑還有……還有『鴻海』,都要進來(建電池芯廠)了!」格斯科技董事長張忠傑說。
對此,鴻海集團內部人士表示,「我們一定會做電池芯,時間成熟就會對外宣布,我們去年說過了,2023年就會推出電動巴士用的電池。」
過去,電池業是台灣科技人眼中的「慘業」:它曾在90年代末、2008年,各掀起一波投資潮,包括統一、台泥、太電、中興紡織、大同、台塑等集團,都曾捧著錢投資電池材料廠、電池芯廠;但兩波熱潮都像是流星劃過,隨後,各廠幾乎血本無歸。
現在,包括台泥、台塑以及傳言中的鴻海,卻都擺出要「大幹一場」的全新戰鬥姿態;20幾年來,已「學到兩次教訓」的台灣電池產業,這一回,究竟看到了什麼不一樣的機會?
搶電池恐成「新常態」
車廠、儲能商、3C 品牌商競逐卡位
據工研院統計,全球充電電池產值在去年達到近950億美元,今年可望突破千億美元;其中,鋰電池產值在去年正式超越長期位居主流的鉛酸電池,達到486億美元,今年更將上看至560億美元。
研調機構SNE更估算,由於去年電動車市場大爆發,交車量成長逾一倍,造成關鍵零組件鋰電池明年起將供不應求,且一路持續到2030年;如果扣除3C產品使用、放電量小的電池,僅計算放電量大、能驅動馬達的「動力電池」,供不應求的時間點,更會提前到今年,預估有12%需求無法被滿足。
第三波台灣電池業的復興,未來道路的盡頭,究竟是黑暗還是光明?這次,台灣各路業者已鼓起勇氣放手一搏,也期待政府提供政策助陣。13年來最重要的一次機會已經來臨,好戲正在上演中。
這一座電池芯廠年產能達1.8 GWh(兆瓦),相當於24,000輛電動車所需的廠房,其擁有者,是砸下120億元建廠的台泥集團;然而,這個壯闊的建廠現場,對比3年前另一個場景,存在極大反差。
「全球電池荒」產業機遇
台泥擲百億蓋電池廠,搶攻市占率
那是一場舉辦在台泥總部的記者會。當時,活動走到尾聲,準備返回辦公室的台泥董座張安平,被攔下詢問旗下電池事業、彼時才剛拿下家電大廠戴森(Dyson)訂單的子公司「能元科技」,未來是否有計畫擴產?他沉默了一秒鐘後,眉頭緊鎖地向提問者說:「電池是一個非常重資本的產業,我得再想想,因為……風險太大!」
常常說自己經營企業「很保守」的張安平,為什麼後來態度逆轉?
攤開台泥財報,可窺知一二。財報顯示,2008年以後就沒賺過錢的能元,去年第三季竟轉虧為盈,而這個背後,對台泥集團、對台灣電池產業來說,代表的是一場好久不見的機遇:一場「全球電池荒」引發的蝴蝶效應。
這場機遇,更讓這家台泥在1998年投資成立的電池公司,終於在去年開始對「車廠」出貨;據工研院內部一項資料顯示,若以每輛造價20萬美元起跳、也就是「超跑」等級的電動車市場而言,能元所提供的電池,去年的市占率排名已是全球前3。
電池產值將破千億美元
台塑組艦隊拚商機、鴻海不缺席
鏡頭轉到彰化市,那是台塑四寶之一的台化彰化廠區。這片面積20多萬坪廠區中的一座工廠,如今正在改建成電池模組廠,理由是該集團原本在新北五股的模組工廠,「去年因為歐美客戶的需求大幅上升,現在已經加線加到沒有空間了!」台塑生醫總經理劉慧啟透露。
過往,台塑集團在電池產業,僅有布局上游的材料、下游的模組,獨缺中游的電池芯,但一名台塑內部人士透露,「我們現在是『非常認真』在思考要做電池芯,之前內部有計算過,集團大概能夠生產60%的上游材料。」
事實上,在台泥與台塑之外,另一個重量級的產業大咖,也傳出正準備大手筆投入這波電池投資潮,「最近業界都在傳台塑還有……還有『鴻海』,都要進來(建電池芯廠)了!」格斯科技董事長張忠傑說。
對此,鴻海集團內部人士表示,「我們一定會做電池芯,時間成熟就會對外宣布,我們去年說過了,2023年就會推出電動巴士用的電池。」
過去,電池業是台灣科技人眼中的「慘業」:它曾在90年代末、2008年,各掀起一波投資潮,包括統一、台泥、太電、中興紡織、大同、台塑等集團,都曾捧著錢投資電池材料廠、電池芯廠;但兩波熱潮都像是流星劃過,隨後,各廠幾乎血本無歸。
現在,包括台泥、台塑以及傳言中的鴻海,卻都擺出要「大幹一場」的全新戰鬥姿態;20幾年來,已「學到兩次教訓」的台灣電池產業,這一回,究竟看到了什麼不一樣的機會?
搶電池恐成「新常態」
車廠、儲能商、3C 品牌商競逐卡位
據工研院統計,全球充電電池產值在去年達到近950億美元,今年可望突破千億美元;其中,鋰電池產值在去年正式超越長期位居主流的鉛酸電池,達到486億美元,今年更將上看至560億美元。
研調機構SNE更估算,由於去年電動車市場大爆發,交車量成長逾一倍,造成關鍵零組件鋰電池明年起將供不應求,且一路持續到2030年;如果扣除3C產品使用、放電量小的電池,僅計算放電量大、能驅動馬達的「動力電池」,供不應求的時間點,更會提前到今年,預估有12%需求無法被滿足。
第三波台灣電池業的復興,未來道路的盡頭,究竟是黑暗還是光明?這次,台灣各路業者已鼓起勇氣放手一搏,也期待政府提供政策助陣。13年來最重要的一次機會已經來臨,好戲正在上演中。
台泥企業團董事長張安平曾宣示,台泥未來將全神貫注成為「處理人類文明與大自然複雜關係的綠色環境工程公司」;為積極轉型「綠色企業」,近幾年全力投入拓展新能源版圖,除了儲能事業,包括太陽能、陸域風電、地熱發電、漁電共生案場、超級電池工廠等領域,都已運轉、建置及規劃中。
台泥位於彰濱工業區、全台首座「風光共存」電廠,也就是太陽光電及陸域風電的複合式再生能源電廠,在2019年已併聯運轉。
全台首座大型漁電共生案場從去年開始,在嘉義縣義竹鄉、布袋鄉建置中。另外,利用地熱發電,台泥則選定台東縣延平鄉的紅葉谷地熱園區,目前也在做潛能測試中。
在彰濱工業區打造的全台首座AFC(AutomaticFrequencyControl)智慧儲能系統,2021年也已併聯運轉。
投入電動車電池領域,台泥企業團所屬能元科技,正規劃投資百億元,在台泥高雄小港紙廠舊址設立台灣第一座超級電池工廠,主要生產高階高容量高充放電功率的鎳三元電池,產能1.8GW,相當於一年可以生產出2.4萬輛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
台泥表示,集團未來的能源轉型與減碳布局清晰,包括水泥生產時使用替代原料與燃料,達到減碳、升級碳捕獲技術、發展綠能、儲能及電池、降低交通工具的碳排,這些投入都將使台泥企業團成功轉型為低碳環保的綠色工程公司。
台泥位於彰濱工業區、全台首座「風光共存」電廠,也就是太陽光電及陸域風電的複合式再生能源電廠,在2019年已併聯運轉。
全台首座大型漁電共生案場從去年開始,在嘉義縣義竹鄉、布袋鄉建置中。另外,利用地熱發電,台泥則選定台東縣延平鄉的紅葉谷地熱園區,目前也在做潛能測試中。
在彰濱工業區打造的全台首座AFC(AutomaticFrequencyControl)智慧儲能系統,2021年也已併聯運轉。
投入電動車電池領域,台泥企業團所屬能元科技,正規劃投資百億元,在台泥高雄小港紙廠舊址設立台灣第一座超級電池工廠,主要生產高階高容量高充放電功率的鎳三元電池,產能1.8GW,相當於一年可以生產出2.4萬輛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
台泥表示,集團未來的能源轉型與減碳布局清晰,包括水泥生產時使用替代原料與燃料,達到減碳、升級碳捕獲技術、發展綠能、儲能及電池、降低交通工具的碳排,這些投入都將使台泥企業團成功轉型為低碳環保的綠色工程公司。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