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台灣證交所為了保障投資人權益,對期貨ETF市場進行重規劃,從7月31日起實施三大管控措施,針對近期內股價暴跌的期貨ETF進行嚴格監管。這項新規定將對未來期貨ETF的運作產生重大影響,以下是詳細報導內容:
首先,當期貨ETF的股價在最近十個營業日內下跌超過65%時,將會取消信用交易、停止借券及當沖交易。若股價下跌超過75%,則預收款券;下跌超過85%,則將限制投資人買進,只能賣出。
此外,金管會在109年3月19日針對期貨ETF市場發布了新的下市標準,當基金平均單位淨資產價值較最初單位淨資產價值累積跌幅達到90%(即股價跌破2元)或基金平均淨資產價值低於2,000萬元時,應該進行下市。
目前台灣市場上有14檔期貨ETF,當中發行價格為20元的期元大S&P原油反1(00673R)及期元大S&P日圓正2(00706L),已經成為最先可能觸及新管控措施的兩檔期貨ETF。
為了保障投資人權益,證交所特別針對原油期貨ETF的長期正價差和轉倉困難等問題,增訂了三大管控措施。這些措施包括:股價下跌超過65%時暫停融資融券交易、借貸及當日沖銷交易;股價下跌超過75%時,所有投資人均預收款券;股價下跌超過85%時,限制投資人買進,只能賣出。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管控措施並非永恆不變,若單位淨資產價值在30個營業日內回復至相應的跌幅標準,則將分階段恢復相關交易。
更多有關期貨ETF管控措施的常見問題與說明,可以參考證交所的官方網站。
近年來,金融詐騙案件越來越多,為了讓大家都能夠提高警覺,<臺灣證券交易所>可是不遺餘力地在各種管道上推廣防詐騙的觀念。今年,證交所更是大膽嘗試,首次與中華文化總會、人人有功練音樂工作室合作,請來了國際知名的饒舌歌手大支,為我們創作了全新嘻哈歌曲「詐」。這首歌可是大有來頭,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這首歌的MV已經在證交所的「證券投資反詐騙專區」上架了,大家可以進去觀看並分享。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的統計,投資詐欺可是詐欺犯罪手法中的常客,而且從各年齡層來看,投資詐欺的案件比重幾乎都排在前三名。 證交所強調,民眾應該要慎選合法正當的投資管道,避免落入詐騙陷阱。這次大支創作的「詐」歌曲,歌詞中不斷重複提醒我們「不亂加line群、不隨便下載APP、不亂聽資訊、不接可疑來電、不胡亂投資、不點未知連結、不給人個資、不怕莫名威脅」,這些都是詐騙最常使用的手段。 我們希望透過大支的創作力和影響力,以及這首歌的傳播力,能夠讓更多的人關注到反詐騙議題,提醒大家對於電話、簡訊、手機通訊軟體或社群媒體廣告等訊息,要提高警覺,小心多方查證。 此外,證交所還設置了「證券投資反詐騙專區」,裡面有許多反詐騙相關的短片,還有詐騙手法和防詐應對的建議,用圖文並茂的方式來推廣,讓大家能夠更容易理解和學習。最新出爐的反詐騙歌曲「詐」就在這裡,歡迎大家瀏覽「證券投資反詐騙專區」(www.twse.com.tw/anti-fraud/zh/index.html)。
【新聞稿】 近期,由於國際油價的大幅下跌,導致原油ETF市場重挫,對市場秩序造成衝擊。為了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進行了嚴格的管控措施,並於31日正式實施。這一系列新規被業界形象地稱為「元石油正2條款」。 元大S&P原油正2 ETF曾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原油槓桿ETF,但由於疫情期間原油價格的波動,其淨值不斷跌破發行價的十分之一,最終不得不下市。這讓不少對產品不夠了解的投資人承受了慘重的損失。 根據規定,當指數股票型期貨信託基金近30個營業日的基金平均單位淨資產價值較其最初單位淨資產累積跌幅達90%時,或者基金平均淨資產價值低於2,000萬元,則應報金管會核准後終止期貨信託契約。 為了保障投資人的權益,證交所對受益憑證買賣辦法進行了修正,並增訂了期貨ETF的管控措施。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於:增訂期貨ETF暫停或恢復融資融券交易、停止或恢復有價證券借貸及當沖交易的時點;在證券經紀商受託買賣時,預收足額款券時點或取消預收款券時點;以及限制或取消投資人買進的時點。 證交所指出,由於原油期貨長期存在正價差,且我國期貨ETF反分割不易,再加上轉倉需求可能導致淨值長期減損,甚至達到下市清算門檻,因此對於這類複雜的槓桿及反向期貨ETF商品,證交所進行了更加嚴格的管控。 具體措施如下: - 期貨ETF近十個營業日,平均單位淨資產價值較其最初單位淨資產價值累積跌幅達一定比例以上時,分階段啟動相應措施。 - 第一階段:跌幅達65%以上,取消信用交易、停止借券及當沖交易。 - 第二階段:跌幅達75%以上時,預收投資人款券。 - 第三階段:跌幅達85%以上時,以發行價20元換算,等於跌破3元時,限制投資人買進。 若期貨ETF在採行上述措施日起連30個營業日,每日單位淨資產價值較其最初單位淨資產價值累積跌幅回復至一定比例,則分階段恢復相關交易。 總結來說,這一系列的管控措施將為市場帶來更為穩定的環境,並保障投資人的利益。
台灣證券交易所最新統計顯示,近期ETF市場表現亮麗,尤其是高股息ETF成長迅猛。在眾多ETF中,元大高股息(0056)以月增1.1萬人的成長速度領先群倫,而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則以26.6%的月增率,連續七個月雙位數成長,今年以來人數成長超過三倍,成為市場上的黑馬。該ETF將本益比與營運穩定度作為選股指標,自去年第3季改為季配後,定期定額人數不斷攀升。截至6月底,00713的含息報酬率達27.2%,優於台股ETF平均水準,年化配息率也保持在6.4%的水準。 近期,00713進行了指數成分股的調整,調節了AI概念股的持股,並在相對高檔位置進行了獲利了結,同時增持了食品、電信等防守型類股,以及部分低基期成長股。這一策略調整,反映了市場對於不同行業的權衡與布局。 此外,證交所的6月統計數據也顯示,ETF定期定額的受歡迎程度不減,普遍呈現成長趨勢。這一現象顯示,民眾對於「存個股不如存ETF」的觀念愈來愈認同。以蟬聯證交所定期定額冠軍33個月的0050為例,其成分股涵蓋了台積電、玉山金、中華電、台達電等證交所定期定額20大熱門個股,即將成為首檔突破20萬人定期定額的ETF。
近來台股市場可是熱鬧非凡,股價高檔震盪,讓人們都猜不透行情會不會再創波段反彈新高。這股氣氛下,即將舉行法說會的個股,像是建準(2421)、華夏、迎廣、台聚、台鹽等,昨日股價居然逆勢收紅,讓它們成了市場上的明星股。 話說回來,臺灣證券交易所可是為了提升上市公司財務業務資訊的透明度,還為了讓投資人能夠更加方便地獲取企業訊息,可是規定本國上市公司每年至少要在中華民國境內自辦或受邀參加一次法人說明會哦。看看今年到目前為止,國內上市公司(不包含創新板)已經辦理了1,103場法人說明會,這數字還真是驚人呢! 而到了8月份,預計還有12家上市公司將在證交所場地自行辦理法人說明會。這些公司包括4日的建準,10日的關貿,14日的華夏,15日的東元與全坤建,17日的迎廣,18日的台聚與臺鹽,21日的大洋,25日的競國,30日的嘉里大榮,以及31日的欣天然等等。 雖然昨日台股震盪盤軟,但這些即將舉行法說的公司,在市場買盤進場的加持下,居然都逆勢收漲了。其中,迎廣早盤還一度亮燈漲停,表現格外強勁。建準、華夏、台聚、台鹽等公司也都有不錯的表現,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
華券商業同業公會昨(26)日舉行盛大的會員大會,會中福邦證券董事黃顯華提出一項令人震驚的臨時動議,直指《證券交易法》第155條及監視制度存在問題,他認為這些規定成為有心人士惡意檢舉的工具,對投資人權益造成嚴重影響。黃顯華建議券商公會成立專門小組,深入研究並推動修法,以促進資本市場的自由化發展。券商公會理事長陳俊宏立刻採取行動,決定成立小組進行積極研究。 黃顯華強調,當今的「監視制度」是台灣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訂定的,即便是他這樣的金管會委員,想要瞭解其內容都感到困難,他質疑這是否真的是一個透明的作業流程。黃顯華指出,執法人員包括檢察官、法官、律師等,對於證券交易的實務並不了解,這種外行判投資人生死的情況,對投資人的人權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與之相比,其他先進國家如美國、日本等,並未將股票交易事項列為刑罰。 黃顯華,這位在證券業深耕40多年的資深業內大老,曾經是金管會的專任委員,他認為,現行的證交法第155條及其執行、監視制度的僵化,是限制市場流動性的主要原因。當投資人對股票看好,想要多買一些,卻因為擔心觸及法規而被關切,不得不冒著被移送法辦的風險,這讓交易的數量自然減少。 黃顯華強調,股票市場應該是交易自由化的,台股已經有超過60年的歷史,投資者相當成熟。投資人在進行股票交易時,應該自己保護自己,不能因為交易輸了就找理由告狀,更不能因為交易輸了就利用證交法第155條檢舉炒股,或因為股權爭奪而檢舉被判重刑,這樣的做法不僅影響投資人的人權,也讓券商增加了許多的經營成本。 黃顯華呼籲,現在的制度確實有問題,被檢調濫用,他要求不能讓「賭輸就亂檢舉」的現象繼續下去。他強烈建議證券公會成立小組,專門研究檢討並推動修法,以符合時代潮流,發揮資本市場在未來台灣經濟及產業發展上的積極作用。
台灣證交所成為ESG投資風潮下的焦點,隨著全球ESG基金規模不斷擴大,台灣的ESG基金也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根據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台灣境內外ESG基金已達109檔,規模逼近4,000億元,受益人數超過150萬人,年增率達76%。然而,在這股熱潮背後,投資者與政府應該對ESG投資的理想與現實差距有所認識。
首先,要進入ESG基金的公司,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美國市場除了MSCI的ESG評比外,還有TVL與KLD兩家公司的評比。台灣證交所自2014年起就要求上市櫃公司提交社會責任報告,並自2015年起評鑑公司治理。但截至目前,尚無明確規定ESG基金如何選股。美國證管會去年對ESG基金掛羊頭賣狗肉的情況進行處罰,顯示市場上確實存在基金公司將ESG當作行銷手段的現象。
其次,投資者是否應期待ESG基金的報酬高於其他基金?這取決於衡量時間是短期還是長期。ESG投資鼓吹的是讓ESG表現不佳的公司籌資成本提高,從而讓投資這些公司的投資者獲得較高報酬。但股票市場中,公司股價與籌資成本並無直接關聯,ESG基金短期內可能因投資於表現良好的公司而使股價上漲,但投資報酬率反而可能降低。長期來看,ESG投資的報酬率可能較高,但具體時間長短則不得而知。
再者,ESG投資是否能有效推動公司減碳?市場較為關注的「E」——減碳,需要投資或改變生產方式。但減碳的邊際報酬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降低。碳排量已經很低的公司,即使籌資成本降低,其減碳空間也有限。而對於高碳排的「棕色」公司,減碳的動機則取決於利率的高低。
最後,全球化生產方式對ESG投資也帶來了挑戰。雖然重視ESG提高了電動車市場佔有率,但電動車的電池卻由中國壟斷。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在美國設廠,但在美國建設汽車電池廠卻非易事。這些現實問題都提醒我們,ESG投資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上,實際政策與行動的配合是關鍵。
總結來說,ESG投資在台灣的發展前景廣闊,但投資者與政府都應對其現實與理想差距有所認識,並在實際操作中不斷完善相關政策與措施。
國泰人壽龍頭再展拳腳!桃園中壢工業區旁新商辦大樓興建計畫啟動
【桃園中壢訊】國泰金控旗下的國泰人壽近期在桃園市中壢區成功取得一塊寶地,這次得標的土地位於中壢工業區旁,面積達3,260.41坪,交易金額高達20億360萬元。國泰人壽高層表示,這次投標是基於保險法規規定進行的不動產投資,未來將在這塊土地上興建商辦大樓並出租,預估收益率將超過3%。
桃園市政府於昨日舉行的「整體開發區可建築土地標售」中,國泰人壽積極參與,並以優異的條件成功得標。該土地地段相當優越,鄰近中壢工業區,周邊聚集了眾多科技、物流等產業,未來的發展潛力十分可觀。
國泰人壽對桃園地區的投資並不僅限於此次標售的土地。根據證交所公佈的資料,國泰人壽在2021年已經在桃園地區進行了多次不動產投資。2021年4月底,國泰人壽斥資近14.6億元購買了桃園市楊梅區的8,794.10坪土地;5月,又砸下15億元購買了大溪區的9,474坪土地;11月,更宣布取得桃園市蘆竹區的19筆土地,總面積約4,451.39坪,交易總金額近16.84億元。
國泰人壽高層強調,持續在桃園等地投資不動產,是看準了桃園未來的發展潛力。隨著桃園市不斷的發展,人口增長以及產業聚集,國泰人壽對於這些不動產投資的回報抱有相當的信心。
【金融新聞】 金融總會於昨日(25日)正式通過「金融建言白皮書」的期中報告,這份報告中提出了五大主題,分別是「強化金融韌性與風險管理效能」、「營造金融發展環境與成長動能」、「推動數位金融發展與資通安全」、「深化永續金融發展與社會影響」以及「金融監理法規與制度調適」。這五大主題共計提出了23項建言議題和36則具體建議作法,還有機車區分自用及營業用、金融營業稅調降等,總計25項建言,至少40項具體建議。 報告中提到,這份「金融建言白皮書」是由金融總會主辦,結合了各金融業的公會、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櫃買中心、財金資訊公司、金融科技創新園區等單位共同參與,並持續進行調整,目的是希望能提出具體作法,以提升金融服務業的競爭力。 報告中的一些重要建議包括:金融營業稅的調降,回歸印花稅的銀錢收據課稅範圍,以及銀行業專屬本業收入未書立銀錢收據時免徵印花稅。此外,還建議將上市櫃股票當日沖銷證券交易稅稅率減半常態化,並推動掛牌商品多元化及開放證券商發行外幣計價結構型債券,建立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機制(TISA),以及開放投信基金運用境外NDF辦理新台幣匯率避險操作等。 在深化永續金融發展方面,建議證交所成立國內碳權交易所後,期交所也應研擬發展自有碳權期貨商品,並建請主管機關研議開放國外碳權期貨及碳權期貨ETF。同時,也建議政府加速確立碳資產相關會計準則及稅法規範,並建置碳排資料庫。 此外,還有建議政府鼓勵保險業者以私募基金方式投資長照及綠能產業,於RBC計算時,可歸入「政策性之專案運用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投資」,並建議參考國外作法,保險業投資綠色債券應免稅,目前債券利息收入計入營所稅是以20%稅率課徵。
時序將進入8月,除了8月10日將公布7月份營收數據,14日還是第二季財報的最後公告日。為了提升上市公司的財務業務透明度,臺灣證券交易所將在這個月內舉辦一系列的法人說明會,共有建準(2421)等12家上市公司將在證交所場地自辦法人說明會,其中建準公司將於8月4日率先開跑。 這12家公司的法說會日期分別為:建準4日、關貿10日、華夏14日、全坤建15日、東元15日、迎廣17日、台聚及台鹽18日、大洋21日、競國25日、嘉里大榮30日及欣天然31日。在這些公司中,上半年營收表現亮眼的有全坤建和東元,分別年增9.46%和4.76%。而建準、台鹽及欣天然等公司,雖然上半年營收有所衰退,但年減幅度僅在1%至4%之間,表現相對穩健。 從法人近五日的操作動向來看,東元近五日獲法人大舉買超22,236張,而建準、華夏等公司也獲得法人的大量買超,各超過1,200張。這些數據顯示,市場對這些公司的未來發展抱有相當的期待。 臺灣證券交易所表示,法人說明會是上市公司與投資人溝通的重要管道。透過這個平台,公司可以及時向投資大眾說明營運績效、對產業前景的看法,並傳達經營理念與企業價值。這樣的溝通不僅能讓股東或潛在投資人更深入地了解企業的營運發展和挑戰,還能提供投資人表達意見和與公司雙向交流的機會,從而提升公司的治理品質。 根據證交所的統計,截至今年為止,國內上市公司(不含創新板)已舉辦了1,103場次法人說明會,這也反映了市場對透明度和互動交流的重视。
台灣證券交易所於昨日(24日)公布,6月份全體證券商的獲利表現亮麗,總計獲利超過百億元,稅後淨利更是衝高至108.14億元,較5月份大幅成長48.86億元,月增率達到82.42%。這個成長幅度,讓上半年全體證券商的稅後淨利累計達到363.94億元,年增率高达97.23%,幾乎翻倍增長。 從5月份開始,證券自營商開始對台股翻多,兩個月內買超台股集中市場高達1,443.82億元,這是相當罕見的大規模買入。而自營商的買超股多為除息股,這也是推升6月份證券商獲利的一個關鍵因素。 由於今年填息行情強勁,證券自營商的獲利相當豐厚,這也讓6月份的證券商獲利超過百億元,創下自110年4月以來的25個月新高。證交所進一步分析,6月份大盤總成交值約6.389兆元,較5月增加11.93%,這也帶動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的增加。 此外,6月份自營商出售證券的利益較多,使得證券商自營業務淨利較5月成長36.26億元,月增率高达176.36%。同時,6月份證券商承銷業務淨利也較5月成長3.47億元,月增率為65.84%。 綜合上半年來看,證交所指出,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因大盤總成交值衰退而較去年同期減少,但自營商證券評價利益及出售證券利益較多,使得證券商自營業務上半年淨利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83.32億元,年增達到1.83倍。上半年證券承銷業務淨利也較去年同期成長15.39億元,年增幅約83.69%。
【台北訊】台股上半年表現亮眼,券商業界獲利翻倍,帶動整體業績大幅上漲。根據最新統計,上半年全體證券商稅後純益達363.9億元,成長97.2%,其中自營部門表現尤其出色,成功拉抬整體獲利。這一成績,讓人不得不對台股下半年前景抱持樂觀態度,尤其隨著選舉行情的加温,券商自營部位有望再攀高峰。 臺灣證券交易所昨日(2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自營商積極操作,自營部門獲利142.9億元,去年同期則虧損40.3億元,差距達183.3億元,成為今年上半年獲利增長的主要動能。自營策略的轉變,讓券商在今年上半年有四個交易日單日買超金額超過百億元,5月17日更創下233.3億元單日歷史買超新天量。 券商上半年經紀手續費收入雖然因為集中市場總成交量較去年同期減少14.1%,獲利降至249.9億元,但承銷業務淨利則較去年同期增加15.3億元,達33.7億元,成長幅度達83.6%。6月份,券商更是大豐收,稅後純益達108.1億元,較上月成長82.4%,這主要得益於經紀、自營、承銷等三大支柱的同步成長。 其中,集中市場6月總成交量達6.38兆元,較5月成長11.9%,帶動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成長,經紀獲利較上月增加11.5%,達55.8億元。自營部門出售證券利益增加,帶動自營業務淨利較前一月大增176.3%,達56.8億元;承銷業務淨利也較上月成長65.8%,達8.7億元。這一連串的亮麗數字,都顯示出台灣證券交易所帶領下的券商業界,正迎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
臺灣指數公司最近搞了一個大動作,7月份要啟用全新的企業識別系統啦!看著那個新圖標,還真是帥氣又現代,整個公司形象都上去了,現代、科技、專業、誠信,這些詞都湊齊了。這個公司啊,原來是臺灣證券交易所的全資子公司,專門幫我們編製那些指數,提供各種資訊服務。它不僅承辦證交所的指數業務,還在國內市場深耕,還跟國際上合作,編製出各種多元的臺股指數。 從今年6月底算起,它已經編製發布了90多檔指數,這些指數對投資者和研究人員來說可是寶貴的參考資料。其中,超過八成的指數都授權給投資應用了,像是ETF、ETN、指數期貨、指數基金和政府基金投資指標等等,這些對於推動我們被動式投資市場的成長,幫助金融商品多元化,可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回想起2016年臺灣指數公司剛成立那會兒,國內只有三家投信公司在發行臺股ETF,資產規模還只有1,100餘億元。現在呢?已有20家投信和證券商加入這個行列,資產規模已經超過1.15兆元了,這個成長速度真是驚人啊! 臺灣指數公司說,這個新的企業識別系統設計,不僅能提升它們的品牌形象,還能推動公司的新發展,延續它們的使命,為客戶帶來更好的價值和體驗。看來,未來我們還能期待更多好東西呢!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不斷加強對民眾的金融詐騙防範宣導。從拍攝宣傳影片到設立專區,從網路社群到全省實體講座,再到參與園遊會宣傳,證交所用各種方式提醒大家提高警覺。日前,證交所更與中華文化總會跨界合作,在贊助饒舌文化發展的演唱會現場設置攤位,透過與現場民眾互動答題和贈送小禮物,傳達防範金融詐騙的重要性。 證交所強調,隨著詐騙手法不斷翻新,民眾必須提高識別能力。因此,它提出了五個「不」妙計:不接陌生來電、不點未知連結、不聽投資明牌、不怕莫名威脅、不給個人資料。這些簡單的口訣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提高防範金融詐騙的能力,特別是讓年輕人也能關注並關心這個問題。 除了實體活動,證交所也透過多種線上渠道進行宣導,如官方臉書、宅在家學習網等,發布相關貼文、圖片、影片,持續揭露最新詐騙手法,並提醒投資大眾要審慎判斷投資訊息的真實性。 長期以來,證交所都關注社會公益,支持社福團體、關懷經濟弱勢學生,並支援體育賽事及文化活動。這次與文總的合作,不僅推廣臺灣本土饒舌文化,也將防詐觀念融入其中,顯示了證交所對社會議題的關心與責任。
在這個美股升息、台股波動不定,加上民生物資不斷漲價的時代,許多投資人開始尋找小额分散風險的投資方式。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證券商承作的定期定額投資金額在5月份已經超過75億元,創下歷史次高紀錄。其中,元大台灣50(0050)這樣的ETF定期定額產品,更是吸引了超過19萬戶的交易者。從2003年台灣第一檔ETF上市至今,台灣的ETF市場已邁入第20個年頭,市場市值突破3兆元,受益人數也超過600萬,成為投資人最愛的投資工具之一。 為慶祝ETF在台灣上市20週年,並鼓勵更多投資人參與市場,元大證券特別推出了「台股定期定額抽獎活動」。活動時間從即日起至年底,只要在活動期間新增台股定期定額契約並成功扣款,每滿3,000元就能獲得一次抽獎機會,每人每月最高可獲得5次機會。活動將每月抽出超過千位幸運投資者,其中還有機會獲得價值8萬8,000元的禮券。 元大證券強調,無論投資人選擇在發薪日或是自己幸運的數字日期扣款,只要長期維持規律投資,就能降低平均投資成本並分散風險。對於那些難以掌握「進場時機」的新手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值得嘗試的策略。此外,為了吸引新客戶和維持既有客戶的投資熱情,元大證券還提供了電子交易手續費抵用金活動,更多詳情請上元大證券官網查詢。
【新聞報導】 新光金控旗下的元富證券,最近可是大放異彩,榮獲「2023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金級殊榮,這可是對他們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4「教育品質」的極大肯定啊!元富證券以「普惠金融」為目標,長期以金融核心業務推動社會永續發展,讓大眾都能平等地獲得可靠的金融知識,提供適合各族群的教育內容。 疫情來臨,台灣人的生活經歷了巨大的變革,無論是企業還是學校,都不得不轉向線上作業。根據證交所的統計,投資開戶的年齡層逐年下降,台股投資人結構也越來越年輕化。雖然投資成為年輕族群的新興理财方式,但投資詐騙也隨之猖獗起來。 元富證券看見了這個趨勢,他們開始規劃各式各樣的線上、線下金融教育活動。從2020年開始,他們的FinTech校園計畫就開始接觸大專院校的同學,今年更是將申請門檻降低至高中職,讓更多同學在學校就能接觸金融教育。 他們的金融教育課程「翻轉學堂」也自2021年起改成線上直播,讓無論是負擔不起昂貴理財課程的人,還是專業投資人,都能在元富的線上影音節目上免費、平等地獲取專業知識。 不僅如此,元富證券還關注社會公益,今年的「元富疫後分眾金融教育」更是獲得了金級肯定。為了追求企業永續經營,他們還創新開發了永續投資組合對沖策略,並獲得了2023 TWSIA台灣永續投資獎的「個案影響力-ESG創新 銀級」。未來,元富證券將持續以ESG理念,促進投資產業與社會的共榮,積極創造正向影響力。
大陸證監會今年對境內企業海外上市祭出新規,這對台商來說可是個不小的挑戰。由於新規要求營運主體在大陸的企業,若要赴海外IPO或增資,必須先經過證監會的核發備案,這讓台商在台上市及籌資的過程變得更加複雜。不過,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表示,目前並未發生備案未過關的案例,對台灣資本市場的影響還在可控範圍內。
根據證期局主秘黃厚銘的說法,今年預計有9家公司進行IPO,其中2家已向大陸提交備案申請。為了降低投資風險,證交所已要求IPO公司在公開承銷前必須取得大陸備案通知書。黃厚銘也強調,這項新規對台商IPO的影響比SPO大,因為SPO的備案時間較為寬鬆。此外,金管會已提出三項因應措施,包括加強資訊揭露、確保備案資料不觸及我國重要法規,以及承銷商評估備案資料與在台上市申報書件內容是否有差異。
總之,雖然大陸的新規對台商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但台灣證交所已經積極應對,並且目前看來影響還在可控範圍內。未來,台商在台上市及籌資的過程可能會更加複雜,但只要遵守相關規定,應該還是可以順利進行的。
台灣證券交易所最新公布,6月份台灣證券商承作的定期定額交易額度達到了78億元,創下歷史次高紀錄。其中,ETF(交易型指數基金)的熱潮不減,元大台灣50(0050)成為小資族的最愛,定期定額交易戶數逼近20萬戶。元大高股息(0056)、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及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等ETF也各增約1萬戶,顯示投資者對於高股息ETF的熱情不減。 截至6月底,承作定期定額ETF交易戶數前五名分別是元大台灣50、國泰永續高股息、元大高股息、富邦台50及元大台灣高息低波,戶數分別為198,153戶、180,201戶、176,348戶、100,498戶及47,185戶,全部創下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富邦台50首次突破10萬戶大關。 從投資者偏好來看,前五名ETF中,有三檔是高股息ETF,兩檔是追蹤台灣50指數的ETF,這反映出國內投資者對高股息ETF和以權值股為成分股的ETF的鍾愛。此外,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的6月交易戶數也大增約2,000戶,基金規模從5月底的31.71億元飆增至6月底的145.95億元。 不過,6月份個股定期定額交易第一名仍是台積電,但由於台積電月中除息2.75元,交易戶數下滑至58,110戶,月減1,319戶。而昔日定存族的最愛玉山金,單月也大減553戶。 對於台積電20日法說會內容保守,有關護國神山的光環是否會影響7月投資者定期定額的意願,成為市場關注焦點。而台股(上市櫃)ETF目前來到52檔新高,最新資產規模超過1.17兆元,較6月底的1.15兆元再創新高。
台灣指數公司(TIP)近期啟動全新企業識別系統(CIS),以一個嶄新的品牌圖標亮相,這個圖標不僅融合了中英文名稱,更象徵著現代、科技、專業與誠信的形象。自從台灣指數公司成立以來,已經走過了7年半的發展歷程,其間,台股ETF的資產規模也從原先的1,100餘億元暴增到現在的1.15兆元,發行投信的數量也從3家增加至20家,成長幅度相當驚人。 作為台灣證券交易所的全資子公司,台灣指數公司匯集了證交所指數及資訊業務的豐富經驗、專業人才與技術資源,專注於指數專業編製機構的設立,從指數開發、編製、維護、授權到推廣,以及資訊服務等全方位業務。 除了承辦證交所委託的既有指數業務,台灣指數公司還積極深耕國內市場,並強化國際指數合作,以應對全球社會經濟及產業發展的趨勢,編製出多元態樣的臺股指數。 截至6月底,台灣指數公司已編製發布超過90檔指數,這些指數不僅提供投資應用,還作為研究參考。其中,超過八成的指數已授權投資應用,涵蓋了ETF、ETN、指數期貨、指數基金及政府基金投資指標等。 台灣指數公司表示,在2016年成立之前,國內僅有3家投信公司發行台股ETF,資產規模也僅有1,100餘億元。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現今已有20家投信、證券商加入這個行列,資產規模也大幅增加至1.15兆元,對於促進台灣被動式投資市場的成長,起到了顯著的推動作用。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的「2023亞太永續博覽會」自7月21日至23日盛大開幕,這場博覽會匯集了政府與民間產業的共同努力,共同追求淨零排放目標,展現台灣在綠色轉型上的成果。今年博覽會參展攤位數量比去年成長42%,達到412個,顯示了綠色發展的熱潮。其中,臺灣證券交易所也不遑多讓,積極參與,在「政策區」設攤位,強調其對ESG永續發展的承諾。
亞太永續博覽會於台北世貿一館1樓A、D館舉行,這是企業與政府共同為環保努力的一個平台。證交所的攤位以「臺灣證券市場迎向永續創新」為主題,設計了「九宮格」互動網路遊戲,透過遊戲與民眾互動,並提供實用的互動紀念品,讓參展者既能學習又能獲得實惠。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不僅增強了博覽會的趣味性,也提升了民眾對永續發展的認識。
更多活動相關訊息可以參考網站:www.sdgs-asia.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