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證交所與櫃買中心於9月21日盛大舉辦「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高峰論壇,吸引眾多企業及專家熱烈參與。這場高峰論壇,我們有幸請到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親臨致詞,同時還有證交所公司治理部經理黃玻莉、投保中心董事長邱欽庭以及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等重量級專家,共同探討公司治理的未來發展方向。
論壇中,黃玻莉經理主講的「公司治理藍圖3.0」專題,讓大家對公司治理的進階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而邱欽庭董事長則詳細解釋了「投保法最新修正要點及董監事責任」,讓在場的企業代表們對新法規有了明確的認識。黃正忠董事總經理則帶領大家「深化公司永續治理文化,提供多元化商品」,強調企業應該積極回應社會責任,追求永續發展。
除了專題演講,論壇還進行了兩場專題研討。第一場專題研討由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陳清祥主持,主題關注於促進股東行動主義,提升投資影響力,強化股東權利之行使,以及引導機構投資人落實盡職治理等議題。第二場專題研討則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主持,主要探討提高資訊透明度,促進永續經營,強化ESG相關重要財務資訊之揭露,企業董事會之永續經營,以及機構投資人在促進ESG發展可扮演之角色等議題。
這場高峰論壇不僅提供了企業與專家們交流的平臺,也讓我們看到了台灣公司治理的進步與未來的發展方向。讓我們期待未來,在這些專家與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台灣的公司治理將更為健全,企業的永續發展將更加穩固。
【台北訊】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在昨日(16日)舉行了一場重要的ETF標的指數資格認可會議,會議結果令人期待。在這次會議中,證交所正式通過了群益投信提出的「ICE台灣ESG永續高息精選30指數」的資格認可申請。 這個新指數是由全球知名的金融數據服務提供商ICEDataIndices,LLC編製和維護的。該指數採取了嚴謹的選股標準,從台灣上市上櫃的個股中,根據ESG風險分數(ESGriskscore)、流動性以及股利率等多元條件進行篩選,最終選出30檔成分股。這些成分股再透過股利率加權的方式計算,以確保指數的代表性與可投資性。 群益投信對此表示,能夠獲得證交所的認可,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榮耀。這個指數的推出,將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專注於ESG永續高息投資的選擇,無論是對於尋求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投資標準的投資者,還是那些尋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都將是一個不錯的投資工具。 證交所方面也強調,這次認可的指數不僅是對群益投信的肯定,也是對台灣ETF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動。隨著台灣ESG投資的興起,這類指數的推出將進一步豐富市場選擇,促進投資者對ESG投資的認識和參與度。 總結來說,這次證交所對「ICE台灣ESG永續高息精選30指數」的認可,象徵著台灣金融市場對ESG投資的積極推動,也將為未來ESG投資產品的發展開辟新的道路。
台灣證交所董事會昨日(15日)正式通過耀登(3138)股票申請上市,預計年底前掛牌。這個好消息讓市場對今年台灣股市的上市掛牌情況更加樂觀。截至目前,已有長榮鋼、安普新、威鋒電子、八貫及汎德永業等公司申請上市,若加上耀登,今年上市掛牌的公司數量有望達到12家,雖然略低於證交所原先設定的18家目標,但已經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 證交所強調,年底前還有二、三家公司陸續送件申請上市,他們將全力推動,努力達到目標。不過,由於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IPO申請數量有所減少,隨後主管機關實施寬容措施,但截至目前,僅汎德永業一家公司利用了這項措施。 耀登的上市申請案已經通過,若一切順利,年底前即可掛牌。今年已經有六家公司成功上市,加上已申請的八家中,雖然有兩家撤件,但全年上市案至少還有12家,這個數字對於市場來說是一個正面訊號。 證交所不斷推動有潛力的公司掛牌,並預計年底前還會有二、三家送件的公司,其中甚至包括今年送件較少的KY公司,也有機會申請上市。雖然全年恐難以達到原先的18家目標,但從目前情況來看,這也可能創下近年來最低的IPO紀錄。
台灣證券交易所提醒投資人注意ETF下市清算風險
近期,由於全球市場的波動,不少投資者對ETF(交易型指數基金)的下市清算風險日益關注。在這個背景下,台灣證券交易所提醒投資者在交易ETF時,必須詳閱信託契約或公開說明書,並注意下市清算的相關規定和風險。
ETF的下市清算門檻通常會在公開說明書中明確列出,這些門檻基於規模考量,如ETF淨資產價值低於一定門檻時,將會終止信託契約並下市。例如,股票和債券ETF的標準門檻通常為1億或2億元,而期貨ETF則為5千萬元。
除了規模門檻,期貨ETF還有其他觸發下市清算的條件,如最近30個營業日的平均單位淨值(NAV)跌幅達到90%時,也會觸發下市清算。此外,證交所要求當期貨ETF的NAV累積跌幅達到85%時,發行人需在官網上揭示相關資訊。
當ETF達到終止信託契約的條件時,發行人需向主管機關報請核准,並在核准後兩日內公告於網站和公開資訊觀測站。ETF下市後,將進行後續清算程序,由發行人擔任清算人,將ETF資產變現並分配給受益人。
值得注意的是,從發行人申請終止信託契約到ETF實際下市,通常還有1到1.5個月的作業期間。因此,投資者在投資ETF時,應該定期關注ETF的資產規模、單位淨值變化及相關公告訊息,以做出適當的投資決策。
隨著市場的變化,金管會曾放寬債券型以外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期貨信託基金的清算門檻,但這些暫行措施將於2020年9月底到期。因此,投資者應該密切注意,並準備恢復原標準的清算門檻。
總結來說,投資ETF時,投資者應該充分了解ETF的風險和相關規定,並定期關注ETF的相關訊息,以保障自己的投資安全。
台灣證交所今(9月)宣布,將於9月21日開啟一年一度的「鼠來寶股市夯」網路闖關有獎徵答活動,活動將持續至11月13日,共計八周,期間每周都有獎項抽選,總共將送出1,120個獎項,總獎金高達48萬元,讓投資人們在學習股市知識的同時,也能享受獎勵的樂趣。
這是證交所連續第10年舉辦這樣的活動,每年都會推出新元素,吸引大眾關注。去年活動的網站瀏覽量甚至突破了27萬人次,顯示這項活動對於宣導證券商品常識及交易風險,幫助投資大眾建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今年的活動網站採用手繪動態風格,以黃金鼠為主題,設計得非常俏皮可愛。遊戲題型設計得非常靈活,鼓勵參與者進入「公開資訊觀測站」查詢上市公司的財務資訊,從而培養投資者從基本面了解公司,並建立正確的股市判斷能力。
有興趣參與的投資人可以上證交所的「投資人知識網」(https://investoredu.twse.com.tw/)查看活動詳情及獎項資訊,活動的專屬網址是(https://act.twse.com.tw/quiz2020/),讓我們一起來迎接這場股市知識的挑戰吧!
台灣證交所今([[今天日期]])宣布,為了遵循最新的中文版公司治理參考範例和獨立董事法規宣導手冊,已經對相關內容進行了修正和更新。這次的更新不僅涵蓋了中文版,同時也對應了英文版,確保所有資料的一致性和準確性。 隨著近年來法規的不斷修正,台灣證交所積極參考國內外的實務運作,於6月3日發布了13則公司治理相關的參考範例。這些範例包括股東會議事規則、董事會議事規範、獨立董事之職責範疇規則、上市上櫃公司網站重要必要揭露事項,以及董事會績效評估辦法等,旨在提升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證交所還在8月28日對「獨立董事法規宣導手冊」進行了更新,這本手冊對於企業理解並遵守獨立董事法規至關重要。這一系列的修正和更新,反映了證交所對於提升市場質量和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堅定決心。 總結來說,台灣證交所的這次動作,不僅是對內部規範的完善,也是對市場整體治理水平的提升。未來,證交所將繼續關注相關法規的變化,並及時更新相關資料,以確保市場的穩定和投資者的利益。
臺灣證交所為提升投資者對第一上市公司(KY公司)的信心,自22日起特別舉辦一系列法說會,邀請包括金麗-KY(8429)在內的四家KY公司董事長親自主持。這項措施只是近期證交所為加強監管的一連串動作中的一環,他們同時也邀集了會計師和承銷商進行研討。 證交所透露,針對KY公司的監管將採取五大強化措施。首先,從110年起,KY公司需將第2季財報的核閱標準提升至查核簽證。此外,證交所將研發銀行函證查核指引,以降低會計師函證風險。與此同時,證交所將與專家合作,建立溝通平台,以便在財報管理、內控查核等方面提供專業意見。 在上市後監理方面,證交所將擴大企業信用外部資訊蒐集管道,並對已取得會計師內部控制制度專案審查報告的KY公司進行內部控制制度查核。同時,證交所也將強化跨部門資訊通報機制,以提升預警功能。 對於發行公司,證交所將強化資訊公開,並要求KY公司增加法人說明會召開頻率,由董事長或獨立董事親自出席,以增加投資者信心。此外,證交所還將加強審計委員會職能,要求獨立董事注意內控制度有效性之考核。 會計師方面,將強化函證風險控管,精進財報關鍵查核項目審計程序,並強化客戶信用狀況盡職調查。承銷商則需強化券商輔導作業,協助KY公司每年辦理法說會,強化資訊透明度,並協助遵守法令。 這一系列的監管強化措施,顯示了證交所對投資者保護的堅定決心,也反映了對KY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視。
臺灣證券交易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8月份除康友-KY(6452)外,全台945家上市公司營收達2兆8,089億元,年增長1.9%。這個成績相當亮眼,顯見台灣股市的活力與發展潛力。不過,這裡得提一下,成長公司有449家,但衰退公司也有496家,市場變化還是挺大的。 再來看整個前八個月,全體上市公司總營收20兆3,199億元,雖然年減幅有1.8%,但減少的部分是3,770億元,這也反映了整體經濟環境的複雜性。 從產業來看,8月份營收成長的產業主要集中在建材營造、半導體及電腦和周邊設備業,這些產業的表現實在是可圈可點。對比之下,衰退的產業則集中在油電燃氣、觀光事業及航運業,這些產業受全球趨勢和內部環境影響較大。 總的來說,台灣股市在面對內外部多種挑戰時,還是能夠維持一定的增長,這也讓我們對台灣的經濟前景抱有信心。
臺灣證券交易所今(26)日宣布,為了讓股民在盤中零股交易能夠更加穩定,從10月26日起將實施新的交易規則。為避免行情波動太大,讓投資者承受不必要的風險,交易所將在盤中零股交易時,採取價格穩定措施。 根據規定,當撮合的成交價格超過前一次成交價格上下3.5%時,將對當次撮合進行延緩,延緩時間為2分鐘。這樣的設計目的是為了讓市場有足夠的時間來調整,確保交易更加理性。 臺灣證券交易所強調,這項瞬間價格穩定措施將從第一次撮合成交後至下午13時20分啟動。在這段時間內,一旦發現當次撮合前經試算的成交價格超過3.5%,將立即對該次撮合進行延緩。延緩期間,買賣申報仍可正常進行,包括輸入、取消及變更。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價格穩定措施每10秒鐘會揭露模擬成交價、量及最佳五檔報價,讓投資者能夠更即時地掌握市場動態。 至於盤後零股交易,因為是下午14時30分集中撮合一次,所以不會實施價格穩定措施。這樣的安排旨在讓盤後交易更加簡潔高效,避免因為價格穩定措施而造成不必要的複雜性。
【台股新聞】
從今天(10月26日)開始,台股市場正式引入了盤中零股交易,這是一項對投資者來說相當重要的變革。為了確保交易穩定性,避免因為行情波動過大,導致成交價格超出投資者的預期,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特別規定了一系列的價格穩定措施。
根據證交所的說明,在第一次撮合成交後至下午1:20之間,如果發現每次撮合前的試算成交價格,與前一次成交價格相比,漲跌幅度超過了3.5%,那麼當次撮合將會延緩2分鐘。這段延緩時間內,交易將繼續接受買賣申報的輸入、取消及變更,等到延緩時間結束後,再依序進行撮合成交。
在這段暫緩撮合的期間,證交所會每10秒揭露一次模擬撮合的成交價格、量以及最佳5檔的買賣價量和價格,讓投資者有更多的參考資料。
這項措施的推出,顯示了證交所對於市場穩定性非常重視,也讓投資者對於盤中零股交易的信心更加穩固。未來,隨著這項新政策的落實,台股市場的運作將更加透明,投資者的交易體驗也將更加完善。
台灣證交所與台南億載會於9月11日在臺南共同舉辦了「億載拾捌,上市風華」論壇及上市公司業績發表會。這是證交所首次與億載會合作,並將活動帶到臺南,吸引了眾多上市公司與投資人的熱烈參與。
活動上午的「景氣展望暨投資人關係論壇」中,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以「後疫情時代全球及台灣經濟情勢分析」為題進行演講,對疫情下的台灣與全球經濟進行了全面分析,並解析了中美政經局勢,強調台灣供應鏈的完整性,以及金融與產業結合的優勢。
郭宗霖副理事長則分享了從事投資人關係的工作經驗,包括法遵的原則與溝通的技巧,並介紹了公司治理實務。勞動基金運用局國內投資組組長游迺文則鼓勵上市公司與機構投資人建立透明溝通管道,並提升資訊揭露透明度,強調機構投資人所關注的資訊議題。
下午的上市公司業績發表會中,神隆營運長林靜雯、東陽處長黃三良、大亞總經理沈尚宜、南六獨董黃俊評等經營團隊出席,對各公司財務業務概況、競爭優勢及未來發展策略進行了詳細說明。
證交所表示,歡迎投資人至WebPro3.0影音傳播網觀看業績發表會影音檔。證交所也強調,將持續推動上市公司與投資人之間的溝通,展現靈活彈性,並推廣台灣資本市場優勢。未來將定期規劃主題式業績發表會,並鼓勵上市公司舉辦法人說明會,以吸引更多資金投入市場,活絡經濟。
台股市場近期動態引發矚目,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統計,上周外資對台股的賣超達到54.22億元,而今年來至9月11日止,外資的賣超總額已經累計達到6,549.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不過,儘管外資賣超創新高,但台股今年來的表現卻相當亮眼,外資持有台股市值逆勢創高,達到16.82兆元,較去年底增加約1兆元,持股市值比率也攀升至43.76%,顯示「外資」在台股大漲中成為最大受益族群。 從3月19日台股跌破10年線的低點約8,500多點反彈以來,台股漲勢強勁,最高曾漲至13,031點,大漲4,500多點。市場上對於最大受惠者的討論不斷,有人認為是散戶,因為他們勇敢地從低檔加碼,造就了這波強彈行情。然而,擁有龐大台股投資部位的外資,儘管賣超逾6,500億元,但持股市值還是增加了1兆元,可謂是「虛驚」一場。 在具體的買賣情況上,上周外資在集中市場的買超前三名上市公司分別是旺宏、長榮和群創,賣超前三名則是為聯電、中纖和兆豐金。此外,上周外資在集中市場的賣超金額為54.22億元,累計今年來的賣超金額則達到6,549.1億元。外資總持有股票市值為16.82兆元,佔全體上市股票市值的43.76%,與去年底的持股比率約43.2%相比,今年來在大賣超的情況下,持股市值及比率不減反增,主要得益於台股今年來的出色表現,指數已超過去年底,持股市值部位仍居於43%。
台股今年表現亮麗,創下新紀錄!從今年開盤至今,台股已經走過169個交易日,而集中市場的總成交金額已經達到32.36兆元,日平均成交值更是衝上1,915億元,這兩項數據都將創下歷史新高。特別是股票成交量周轉率,已經達到77.65%,超越去年全年的72.78%,並且將挑戰99年以來的新高。 根據證交所的統計,上周集中交易市場的總成交值為1.035兆元,上市股票成交金額則是9,650.4億元。其中,半導體產業的成交金額最高,達到2,497.86億元,佔比25.88%。光電產業和電子零組件產業分別以1,261.52億元和1,236.31億元的成交金額,分列第二和第三名。 在成交量周轉率方面,光電產業以12.51%的轉率位居第一,生技醫療產業和電器電纜產業分別以10.66%和10.35%的轉率,排在第二和第三。 今年至今,集中市場的總成交金額已經超過89年全年的30.53兆元,並且有望超越86年全年的37.24兆元,創下新的歷史紀錄。同時,日平均成交值和股票成交量周轉率都創下了歷年同期的新高。 在台積電帶動下,台股在9月11日拉尾盤,加權指數跌幅收斂,周線收小漲。當日,台股集中市總市值為38.59兆元,較上周五增加1,334.85億元,增幅約為0.35%。
【台灣股市新聞】台灣證交所最新公布的資料顯示,目前台灣上市公司的數量已經達到868家,其中第一上市公司的數量則是78家。值得注意的是,康友-KY(6452)未能如期完成申報,但其他945家上市公司均已順利完成申報作業。 在營收方面,8月份全體上市公司的營收總計達到2.81兆元,年增長1.95%。而累計到前八月,上市公司的營收總計為20.32兆元,年減少1.82%。從數字上看,整體營收呈現微幅成長,但年減幅較為顯著。 具體來看,8月份營收成長的公司共有449家,而營收衰退的公司則有496家。累計到前八月,營收成長的公司為376家,營收衰退的公司則有569家。從這些數字來看,整體來說,營收衰退的公司數量略高於成長的公司。 在產業別上,8月份營收成長的主要產業包括建材營造業、半導體業以及電腦及週邊設備業。而營收衰退的主要產業則是油電燃氣業、觀光事業以及航運業。從累計前八月的數據來看,營收成長前三名產業分別是半導體業、建材營造業以及電子通路業,而營收衰退前三名產業則是觀光事業、油電燃氣業以及紡織纖維業。 對於8月份營收成長的原因,證交所分析指出,建材營造業因個別公司新建案完工交屋,半導體業則因個別公司受5G及高效能運算需求強勁,電腦及週邊設備業則因遠距辦公教學、宅娛樂商機需求提升,帶動筆電出貨暢旺,因此營收呈現年成長。 另一方面,8月份油電燃氣業因個別公司受國際油價下跌影響,觀光事業及航運業則受疫情影響,團體旅遊及航班需求減少,因此營收呈現年減。至於累計前八月的營收變化,半導體業、建材營造業以及電子通路業因各項因素帶動營收成長,而觀光事業、油電燃氣業以及紡織纖維業則因疫情及市場需求減少,營收出現衰退。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針對多檔臺灣存託憑證(TDR)股價飆漲的現象,特別提醒投資人們要謹慎投資。由於TDR股價的狂飆,許多投資者紛紛湧入市場,其中,以製造口罩為主的美德醫療-DR股價更是從不到3元一路狂飆,至今累計漲幅超過20倍,這種情況引起了證交所的高度關注。 證交所強調,TDR是原股已在國外上市的公司,經外國企業發行人或股東委託存託機構在臺灣地區發行,並表彰存放於保管機構所保管的有價證券。由於TDR與原股價格應具連動關係,投資者在進行交易前,應透過公開資訊觀測站TDR專區,了解公司財務業務狀況等各項資料,評估交易風險。 目前,許多TDR股價因特定買盤介入而跟進大漲,但不少溢價已超過100%,顯然偏離了合理價位。證交所提醒投資者,當TDR呈現「溢價」時,每單位TDR價格高於其表彰的原股價格;當TDR呈現「折價」時,則是每單位TDR價格低於其表彰的原股價格。投資者在交易前,請務必查詢每檔TDR的折溢價情形,並注意投資風險。 為了方便投資者查詢,證交所提供了TDR折溢價的計算方式,並建議投資者至公開資訊觀測站(https://mops.twse.com.tw/mops/web/index)點選「投資專區」中的「臺灣存託憑證專區」,進入「彙總報表」之「臺灣存託憑證收盤價彙總表」進行查詢。
【台股新聞】 哇靠,大家注意囉!台股要來點新鮮事啦!從10月26號開始,我們的台股盤中就要正式開放零股交易了,這個新政策真的是讓人超級期待呢! 臺灣證券交易所早就做好了準備,他們說,雖然第一次撮合是電腦隨機排序成交,但之後的交易可是會按照價格優先和時間優先的原則來進行哦!成交的價格和數量還會對外揭示,讓大家都能清楚看到未成交的最佳五檔申報買賣價格和數量,這樣是不是超級透明呢? 交易時間從上午9點開始,到下午1點30分結束,第一次撮合是9點10分,接下來每3分鐘就會有一場集合競價撮合,這樣的頻率是不是讓你心跳加速啊? 而且,證交所還會在收受買賣申報的期間,實施試算行情資訊揭露,從上午9點開始,每隔10秒就會試算撮合後的模擬成交價格、成交數量,還有那最佳五檔的申報買賣價格和數量,一直到下午1點30分為止,這樣是不是讓你對台股的變動更加敏銳了呢? 所以,親愛的讀者們,準備好迎接這個新的挑戰和機會吧!讓我們一起觀察這個新政策對台股的影響,看看能不能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台股新聞】績優冷門股造市制度將於2021年6月上路,台灣證券交易所昨(9)日舉行說明會,針對新制度進行詳細解說。根據2019年的交易狀況,初步選出82檔合格股票,但最終名單將於明年3月底上市公司財報公布後確認。這項措施預期將提升冷門股的活絡度,成交量可望平均提升12%,象徵著對台股市場的正面影響。
為鼓勵券商參與造市,證交所將對造市商的造市個股經手費提供折抵優惠,根據貢獻度,最低可折抵九折,最高四折。此外,若優質低流動性個股均完成造市義務,將額外再折抵自營帳戶手續費。對於流動性提供者,其經手費也將按日均成交數折減10%~25%。
券商們普遍認為,透過這項造市及流動量提供制度,將能夠刺激優質低流動性股票的交易量,吸引機構法人與一般投資人進場,達到炒熱冷門股的目標。證交所副總經理羅贊興強調,績優冷門股的選擇將從交易面和營運面兩大面向進行評估,包括年度日均量、周轉率、每股純益、配息等指標。
根據證交所的統計,2019年上市股票日均量為後30%個股,均量約低於200張,市場平均周轉率為120%~130%。初步估算,符合條件的個股包括旭隼、裕日車、鮮活果汁-KY、廣隆、伸興、富邦媒、可寧衛、一零四、泰昇-KY、碩天、駐龍、大統益、振樺電、震旦行、華立、勝一、中碳、聯德控股-KY、英利-KY、新產、中保科、全國電、鼎固-KY、大億、卓越、中聯資源、車王電、黑松、程泰等。
羅贊興提到,台股造市制度主要參考新加坡和韓國的經驗,並強調個股造市需要報價的造市券商和作量的流動性提供者共同合作,以達到最佳效果。韓國在2014年實施造市制度後,2015年造市冷門股的成交量平均提高了12%,這對台股市場來說是一個值得借鑒的經驗。
臺灣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近日與日本交易所執行長清田瞭、韓國交易所董事長鄭智元,透過線上視訊會議進行交流,展現了防疫期間國際合作的堅定。會議中,三方首長分享了近期資本市場的發展狀況,並探討了對抗新冠肺炎的相關措施。臺灣證交所還介紹了今年重要的制度變革,如逐筆交易、盤中零股交易等。
許璋瑤董事長與兩位外國首長對三方合作表達了強烈的支持與信心,並希望透過不斷深化合作,提升臺日韓三交易所的國際能見度,共同為市場創造更多價值。
自2018年三方簽署MOU以來,臺日韓交易所已展開緊密的交流。去年3月,臺灣證交所率先邀請日韓交易所最高首長訪台,促成了第一次臺日韓首長會議,並在去年9月的東京舉辦了ESG工作坊,共同提升ESG品質。
今年三方首長會議由韓國交易所主辦,雖然全球疫情嚴峻,但在三交易所的共同努力下,成功進行了線上會議。會議中,各交易所分享了在疫情期間維持資本市場穩定運作及推展業務的經驗。
近年來,臺日及臺韓在商品互掛、共同行銷及人才交流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自2016年起,兩地開展了大規模商品互掛,並於2017年以IT產業為主軸,共同編製了臺韓資訊科技指數(ITP)。
目前,臺灣投資人可在臺股交易中追蹤日本及韓國的指標性指數,而日本及韓國投資人也可以在當地市場投資臺灣市場。證交所表示,未來期待有更多商品及指數上的合作,擴大與日、韓市場的產品連結。
自2015年起,證交所定期參與日本交易所的年度投資人博覽會IR Festa,並每年派專家赴首爾參加Global ETF Conference,推廣臺灣資本市場,並促進雙方人才交流。
臺灣與全球重要市場及區域交易所夥伴在商品、制度、人才培育等領域長期合作,堅持透過互惠互助的國際合作,為市場連結建構更長遠的未來。
【台北訊】為了讓投資者有更多元化的交易選擇,臺灣證券交易所自109年10月26日起正式實施零股交易。這項新措施讓投資者可以更加靈活地進行股票交易,特別是對於零股交易有興趣的投資人來說,是一個重大福音。 從上午9點開始,投資者就可以進行買賣申報,申報時間一直持續到下午1點30分。在這段時間內,每10分鐘會進行一次試算行情資訊的揭示,讓投資者能夠即時掌握市場動態。而真正的撮合則是在上午9點10分開始,之後每三分鐘進行一次,採用電腦隨機排序的方式來確定成交順序。 在撮合後,證交所會即時揭示成交價格和數量,並提供未成交最佳五檔的申報買賣價格和數量,讓投資者能夠清楚了解市場情況。這樣的透明度,不僅提高了交易效率,也增強了市場的公正性。 盤後的零股交易則有所不同,它在申報時間的最後五分鐘進行,也就是從下午2點25分到2點30分。這段時間內,約每30秒會揭露試算的最佳一檔買賣價格,這樣的設計讓投資者可以在盤後也能夠進行交易,增加了投資的便利性。 總之,這次臺灣證券交易所實施的零股交易,不僅為投資者帶來更多交易機會,也為台灣股市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隨著市場的逐步適應,這項新措施預計將為台灣股市帶來更多發展潛力。
臺灣證交所攜手勤業眾信、建業法律舉辦論壇,力推臺商來臺上市!
為了吸引更多外國企業來臺上市,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不斷展開多項推動措施。近日,證交所與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及建業法律事務所聯合舉辦了「2020年臺商關鍵論壇:解析後疫情時代,躍上臺灣資本市場」。這場論壇邀請了各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的金融與經濟趨勢,以及資金稅務布局和進入資本市場的規畫等關鍵議題。
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在論壇上強調,臺灣資本市場在全球的市值排名高達第18位,成交值則排名第12位,整體市場活絡程度高,法規透明度佳,審查時程掌握得宜,國際化程度也相當高。這些優勢讓臺灣資本市場成為臺商企業回臺上市的理想選擇。
簡立忠指出,目前臺灣資本市場已有78家第一上市公司掛牌,平均本益比達到23倍,上市後表現亮眼,深受投資人喜愛。他也提到,為了幫助受疫情影響的企業,證交所已經公布了相關疫情寬容措施,讓這些企業仍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籌集資金,以穩定發展。
這次論壇的舉辦,顯示了臺灣對於吸引外國企業來臺上市的高度重視。隨著後疫情時代的到來,臺灣資本市場將如何發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