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碳交易促淨零,證交所推國際研討會** 全球朝向淨零排放邁進,碳交易成為推動企業減碳的經濟誘因。為促進自願性碳市場永續發展,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攜手臺灣碳權交易所、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舉辦「自願性碳市場:誠信與永續」國際研討會。 會中邀請國際重量級專家,包含碳權核發機構Verra、非營利組織GHGMI、碳權評等機構BeZero Carbon和Sylvera,以及自願性碳市場資料庫AlliedOffsets等單位。 研討會將討論自願性碳權的國際趨勢、品質評估方法,並探討國際實務在國內碳定價制度的應用。證交所總經理田建中指出,臺灣身為出口導向經濟體,肩負淨零減碳的重任,透過碳交易機制,協助企業減碳,並加速永續轉型。
2024投資新趨勢系列講座登場 助民眾掌握市場趨勢
為協助投資人掌握最新市場動態,臺灣證券交易所與周邊單位共同主辦的「2024投資新趨勢系列講座」即將登場,自6月22日起將陸續在台中、台南、新北、高雄和台北舉行5場活動。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表示,講座將涵蓋投資人關心的議題,包括新制度、新商品以及投資理財實務,並邀請周邊單位和業界專家分享觀點。
第一場台中場將於6月22日下午2時30分在台中裕元花園酒店舉行,其中一場專題演講主題為「配股配息善用eNotice電子通知,e同響應ESG」,由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組長張然講述。
另一場演講則為「全民理財時代—市場趨勢與投資策略」,由資深分析師杜金龍分享,杜金龍以技術線型大師聞名,擁有豐富經驗,備受投資人推崇。
「2024投資新趨勢系列講座」免費開放報名,有意民眾可掃描QR Code或至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官網報名,或洽詢服務電話(02)2397-1222分機338。
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表示,證交所去年到歐美引資,今年3月、5月分別前往歐洲、新加坡進行海外實體引資,並舉辦「HSBC Ⅹ TWSE Taiwan Conference 2024」大型引資活動,目的都是一樣的,「讓台灣的資本市場讓世界看到,讓外資機構看到」,不過,來參加的不只國外機構,也有國內的機構投資人。
本次盛會,證交所也跟主管機關合辦專題演講,包括介紹台灣資本市場、監理走向,並邀請很多上市公司董事參加,使其了解機構投資人對上市公司注意哪些重點及看法,而讓企業了解國際機構投資者、了解核心價值揭露,對未來增加公司投資有很大幫助。
40家台灣上市櫃公司出席,與來自台灣、美國、英國、韓國、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等地投資人,預計將有近150場次一對一會談,透過上市公司與投資人雙向交換意見的機會,讓全球機構投資人看見台灣優質企業。
本次兩日活動除有一對一會談外,亦有舉行與主管機關及證交所的會談,及證交所演講論壇等活動,使機構投資人了解台灣資本市場最新發展及未來方向。
「HSBC Ⅹ TWSE Taiwan Conference 2024」受邀上市櫃公司有40家,電子股包括晶心科、穩懋、譜瑞、智原、天鈺、景碩、旺宏、聯發科、南亞科、力旺、旺矽等11家半導體業;奇鋐、廣達、 緯創等三家電腦及周邊設備業 ;台達電、台光電、致伸、新日興、建準、華新科 、臻鼎-KY 等七家電子零組件業。
此外,還有聯強、大聯大、文曄等三家電子通路業;中磊、全新等兩家通信網路業;致茂、鴻準、鴻海 、旭隼、弘塑等五家其他電子業;「面板雙虎」友達、群創等兩家光電業。非電產業有七家公司,包括台泥、豐泰、統一超、聚陽、大樹,以及裕民、慧洋-KY等兩家航運公司。
近期AI股在台灣掀起旋風,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認為,這是台灣產業經濟實力的展現,也是台股價值的展現。但他也提到,「AI像個大太陽,但台灣還有其他好的公司、那些光芒沒有被看到,交易所有責任讓其他好公司可以跟外界多溝通,未來這個月會有其他計畫陸續出來。」
豐台灣區總裁暨豐(台灣)商業銀行總經理陳志堅則表示,舉辦實體引資活動有三大效果,包括能見度、吸引新的外資、資本市場主題性,台灣有ETF、ESG等兩大主題。
根據證交所資料,2022年平均員工薪酬前三名依序為日月光投控、瑞鼎、聯發科,全數為科技股;時至2023年出現轉變,科技業去年整體產業處於去化庫存階段,獲利表現衰退,連帶員工薪酬滑落,排名跟著掉,讓傳統產業有機會後來居上。
愛山林在國內房市熱度攀升下,2023年平均員工薪資552.6萬元,較前一年成長93.8%,並高居上市公司之冠;聯德受惠車用訂單,營收、獲利雙雙成長,帶動員工薪資六級跳,以522.5萬元排名第二;三商也是大黑馬,平均員工薪資以494.9萬元位居第三,較前一年成長95.1%。
科技公司方面,IC設計大廠聯發科、聯詠去年平均員工薪資分別為384.5萬元、378.4萬元,分別較前一年衰退23%、6.6%。護國神山台積電2023年穩坐台股獲利王第一名寶座,但獲利較前一年減少17.5%,平均員工薪酬受到影響,降至273.7萬元,較前一年的317.5萬元,衰退13.8%。
以「百萬年薪」來看,2023年共有400家上市公司平均員工薪酬超過百萬元,占上市公司四成三,而平均員工薪酬超過200萬元有52家,平均數超過300萬元公司有16家。
上櫃公司方面,信驊去年每股稅後純益(EPS)26.66元,雖然薪資較前一年大減24%,2023年每位員工平均薪資仍高達345.9萬元,為上櫃公司之冠。鈊象去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大賺45.61元,全年平均員工薪資達316.7萬元,年增11.6%。
據了解,昨天內資買盤主要來自五大壽險金控,共買超87.1億元。法人指出,台股類股健康輪動,AI主流強勢,台股多頭格局不變。不過指數前高有壓,預期將以區間震盪、個股表現為主。
台股昨日在黃仁勳大點將下,AI供應鏈強勢表態,被他點到名的43家上市櫃公司中,有14家以漲停板收盤,其它也大多上漲,其中台積電大漲25元、收846元,貢獻指數約202點。各族群中,玻陶類股大漲3.8%最強勢,半導體、AI股也各漲2.6%及2.2%。
籌碼面來看,三大法人買超48.6億元,其中外資現貨由賣轉買、買超29億元,期貨淨空單增加2,640口至16,699口;投信買超32.2億元、連二買;自營商賣超12.6億元、連四賣。八大公股行庫則由買轉賣、賣超11.1億元。
由於三大法人、八大公股行庫買賣超金額並不多,加權指數卻能大漲362點,主要買盤來自五大壽險金控,包括國泰、富邦、新光、開發、中信,昨日合計買超87.1億元,其中以開發金買超37億元最多。
此外,高股息ETF熱度延燒,加上目前為上市櫃除息旺季,也讓投資人持續將銀彈投入資本市場。根據證交所統計,前五月累計開戶數已突破1,283萬戶,單月增加5.44萬人;散戶大軍不停追買,昨日融資餘額衝上3,012.3億元波段高峰,單日增加17億元,成為台股的買盤助力之一。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認為,昨日成交量不算大,可見持股者有惜售心態,投資人對市場、股市有信心,他仍看好AI長線趨勢。
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表示,MOU將為雙方建立合作機制,促進彼此溝通管道及拓展持續關係。
國際研討會邀請單位包括國際碳權核發機構Verra、美國非營利組織Greenhouse Gas Management Institute(GHGMI)、碳權評等機構 BeZero Carbon及Sylvera、自願性碳市場資料庫AlliedOffsets,及臺灣大學等代表。
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致詞時表示,台灣作為出口導向的經濟體,肩負淨零減碳的重任。
證基會表示,「2024投資新趨勢系列講座」活動,安排投資大眾關心的議題,例如周邊單位正推動的新制度與新商品,以及投資理財實務等,邀請周邊單位及業界專家分享,與民眾互動交流,以普及金融知識,進而保障投資權益。
第一場台中場將於6月22日下午2時30分在台中裕元花園酒店溫莎廣場舉行,包括2項專題演講,主題一 :「配股配息善用eNotice電子通知,e同響應ESG」,將邀請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組長張喆然主講。集保ETF eNotice已全面啟動、使用再創新高,集保股務事務電子通知(eNotice)新服務-ETF收益分配電子通知服務於3月15日上線,迄今不到3個月,在投信業者的支持下,全數有發放收益分配的ETF計160檔均已納入eNotice服務範圍。主題二:「全民理財時代—市場趨勢與投資策略」,邀請資深分析師杜金龍主講,杜金龍素有國寶級技術線型大師之稱,擁有30年的線圖資料,被譽為是台股老先覺,備受投資人歡迎。
「2024投資新趨勢系列講座」活動無需費用,掃描QR Code或至證基會活動官網報名,服務電話(02)2397-1222分機338周小姐。
林修銘說,在全球經濟高度融合的今天,資本市場開放與互聯互通 已成為國際趨勢。外國機構投資人在臺灣資本市場的市值比重已達4 成,充分體現出國際資本對臺灣市場的信任與期望。隨著全球化步伐 的加速推進,不僅要理解外資的需求,更要從中吸取經驗,藉此完善 市場環境,進而促進臺灣企業與國際資本的雙向互利互動。
證交所自2016年發布「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以來,持續鼓勵 機構投資人關注被投資公司營運狀況,並出席股東會、行使投票權、 適當與經營階層對話與互動,也要求機構投資人兼顧永續發展,於互 動、議合時,也考慮ESG相關的風險與機會。
林修銘強調,透過市場機制,強化整體資本市場公司治理水平,期 許藉此創造被投資公司與機構投資人之間的良性循環,提升彼此長期 成長與投資的價值。
林修銘說,考量國內實務狀況,上市公司與外資之間的溝通,因為 文化、語言、制度等多方面的差異,使得外資機構無法充分掌握上市 公司資訊,同時上市公司也往往較難準確掌握外資的需求和期望。因 此,有必要在此共同努力,拉近彼此的距離,並探索出更高效的溝通 與合作方式。
證交所此次舉辦論壇共同深入剖析機構投資人的投資理念與決策過 程,同時,也將分享對臺灣上市公司治理、資訊揭露與永續發展等議 題的深入解析。
林修銘說,這對於國內上市公司而言,不僅能藉此了解外資投資人 的需求,也是一個重新審視自身策略的契機,成為提升國際競爭力的 重要一步;相信透過論壇討論的內容,將有助於未來進一步了解市場 需求,進而制定更具前瞻性的策略。
他表示,證交所為臺灣資本市場的重要一員,致力於推動市場透明 度與公司治理的提升,並積極打造一個公平、高效且可持續發展的資 本市場;包括持續完善資訊揭露的質量與即時性、提升公司治理的標 準,並引導上市公司積極推動ESG相關的永續發展策略。證交所的目 標是為全球機構投資人提供一個可信賴的市場環境,並協助上市公司 能符合外資投資人的需求。
證交所表示,自5月30日起舉辦今年度上半年證券商從業人員法規 及業務宣導課程,預計至6月28日止,分別於北、中、南展開八場次 宣導活動,每場次報名人數以160人為上限。
此次宣導會課程範圍廣泛,涵蓋近期業務開放重點、交易制度變革 、資安作業及法規修正等,及就如何防範近來金融詐騙層出不窮事件 與保護高齡投資人等專題進行說明,講師部分除邀請金管會證券期貨 局長官擔任,並由證交所副總經理率各部門資深同仁組成的專業宣導 團隊闡釋各專題,期盼對從業人員了解相關規章暨實務運作及保護投 資人權益有所幫助。
證交所券商輔導部表示,因此次宣導課程內容豐富,報名反應熱烈 ,各場次限額皆已爆滿,為因應從業人員要求,已訂6月11日(下周 二)上午及下午,於台北艾麗希爾頓格芮精選酒店5樓宴會廳,增辦 兩場次宣導課程。證交所說明,參與者可計入證券商從業人員法規在 職訓練進修時數,抵扣時數以3小時為限。報名方式採網路報名,以 二維碼(QR CODE)辦理現場報到,講義簡報資料以電子檔置於證交 所官方網站供下載。另為響應政府節能減碳政策,提醒參與者選擇搭 乘大眾運輸工具與會。
另外,證交所以「2024年交易新制宣導」為主題,向投資人介紹相 關交易新制實施內容。歡迎投資人於即日起至台灣證券交易所網站( www.twse.com.tw/)首頁,點選「關於證交所>新聞資訊> 活動訊息>113年投資講座」報名參加。
滙豐證券與證交所合辦引資活動,晶心科、奇鋐、力旺 、智原、鴻海、聯發科、譜瑞-KY、廣達、緯創、臻鼎-KY、台光電、 台達電、鴻準、弘塑等40多家上市櫃公司將與投資人對話,可望與C OMPUTEX展串聯,加持台股多頭力道。
證交所稍早分別赴歐洲、新加坡海外實體引資,6月3日至4日與香 港上海滙豐證券共同舉辦今年首場在台實體引資活動,跨 各個產業以科技公司占比最高,與台、美、英、韓、新加坡、香港和 大陸等地投資人展開近150場次一對一會談。
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說,台股在國際多變情勢下表現穩健,主要受 惠AI及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加權指數3月底突破2萬點,創60多年來 新里程碑,且台灣半導體產業鏈在全球供應鏈具關鍵地位,期盼更多 新經濟企業在台上市,引導多元產業發展,發揮群聚效應,孕育創新 繁榮的護國群山。證交所也盼由當紅的半導體和AI領頭羊企業,吸引 機構投資人注意更多國內相關企業。
針對外資偏愛標的,貝萊德亞太區主動投資主管兼新興市場投資長 Belinda Boa提出公司品質、策略、目標、財務韌性,及是否能應對 氣候變遷為重點項目。 滙豐銀行亞太區股權策略主管He rald van der Linde說,對投資人而言,資訊揭露是評估投資的關鍵 ,台灣許多高科技業對複雜的資訊揭露反應快速、表現良好,但大中 小型企業間存在差距,仍有努力的空間。
上櫃公司員工「薪情」則以股王信驊最佳:112年每股稅後純益( EPS)26.66元,年減逾五成,但仍賺進超過兩個股本,員工120人平 均薪資345.9萬元,年減24%,蟬聯上櫃公司之冠。
臺灣證券交易所與櫃買中心3日公布112年上市櫃公司員工平均福利 (薪資),上市公司前十高分別為愛山林、聯德、三商、聯發科、聯 詠、台驊投控、勤益控、華固、創意、祥碩,金額在373萬∼552萬元 以上;電子股四檔、傳產股高達六檔。
營建股愛山林在111年居第20名,112年一口氣躍居第一名,相關還 有勤益控及華固,均躋身前十,民生餐飲為主的知名連鎖商店的控股 公司三商,以近495萬元居第三高。
回顧111年員工平均薪資前十名只有長榮為航運股,其餘九檔均為 半導體;112年僅聯發科、聯詠及創意等留在前十大霸榜內。
此外,112年上市公司員工均薪逾300萬元還有藥華藥、遠雄港、精 成科、鑽石投資、瑞昱、和泰車、旭隼、洋基工程、聯華、鴻碩、達 發、嘉澤、南僑、台積電等。
上櫃方面除信驊奪冠,遊戲股王鈊象布局海外奏效,112年EPS大賺 45.61元創歷史次高,員工賺飽飽,以316.7萬元奪亞軍,年增11.55 %高過獲利歷史新高的2020年的188.4萬元。
此外792家上櫃公司中,共370家平均員工薪資逆勢成長,占比約4 6%,松崗數位文創以113.9萬元躋身「年薪百萬俱樂部」,年增195 .8%榮登上櫃「加薪王」。
證交所推動自願性碳市場 攜手Verra簽備忘錄 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攜手碳交所和中山大學碳權中心共同舉辦「自願性碳市場:誠信與永續」國際研討會。證交所總經理田建中表示,隨著國際品牌商積極設定氣候目標,碳移除類型專案成為重要解方,此次研討會邀集國際碳權專家交流,為推動台灣自願性碳市場作準備。 研討會探討了國際自願性碳權趨勢及品質評估方法。Verra東亞及東南亞區域代表Win Sim Tan指出,Verra致力於強化自願性碳市場的嚴謹性和可信度,並通過國際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核心碳原則審查。 GHGMI專案經理Tani Colbert-Sangree介紹了建立碳權專案及影響碳權品質的因素,提供制度建立的參考。AlliedOffsets碳政策分析師Fundi Maphanga觀察到自願性與強制性碳市場的趨同,未來將有助於自願性碳市場的發展。 中山大學碳權中心主任蔡宏政主持專題討論「碳權品質評等機制」,探討國際碳權管理趨勢和品質評估架構。台大副教授劉仲恩強調台灣碳權制度應整合,讓業者因應需求。Tani Colbert-Sangree認為取得公眾認同和平衡環境正義與制度可行性是立法者的考驗。 田建中指出,全球淨零目標驅動下,碳權價格將持續上漲,碳權專案開發和投資將有助於達成目標。證交所與Verra簽署合作備忘錄,攜手推動台灣自願性碳市場,提升市場誠信度和永續發展。
此次「自願性碳市場:誠信與永續」國際研討會,共邀請國際碳權 核發機構Verra、美國非營利組織GHGMI、碳權評等機構BeZero Carb on及Sylvera、自願性碳市場資料庫AlliedOffsets,以及台灣大學等 重量級代表,共同討論自願性碳權之國際趨勢及品質評估方法,探討 國際實務於國內碳定價制度應用。
田建中表示,台灣為出口導向的經濟體,肩負淨零減碳的重任,隨 著國際品牌商紛紛設定積極的氣候目標,碳移除類型專案成為重要的 解方之一。藉由此次國內外重要代表對話交流的契機,碳交所與國際 自願性碳權核發機構領導者、同時也致力發展自然為本解決方案的V erra簽訂合作備忘錄,為推動台灣自願性碳市場共同努力。
在專題演講一「Verra新紀元」中,Verra東亞及東南亞區域代表W in Sim Tan分享該機構最新進展,透過作業精進、計畫影響與科學完 整性、當責三大面向,在自願性碳市場中扮演更嚴謹及可信賴的角色 ,具體措施包含方法學更新、平台數位化、查確證機構績效管理方案 等。另Verra近期通過自願性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核心碳原則 方案層級審查,為提升碳市場的誠信與永續更進一步。
專題演講二「建立在地碳權方案:影響碳權品質之因素」,GHGMI 專案經理Tani Colbert-Sangree介紹如何建立碳權專案、影響碳權品 質的因素,提供制度建立的參考,讓與會代表進一步瞭解外加性、永 久性、方法學管理等制度設計上的關鍵要素及內涵。
專題演講三「強制性與自願性碳市場的趨同」,AlliedOffsets碳 政策分析師Fundi Maphanga分享對國際碳市場的趨勢觀察,發現隨著 各地逐漸建構碳定價法制,允許強制性機制運用國際碳權抵減,自願 性市場的價格可能將逐漸與強制性市場趨同。未來訂定共通的高品質 碳權的誠信標準後,應更有助於自願性碳市場發展。
另在專題討論一「碳權品質評等機制」,由中山大學碳權中心主任 蔡宏政主持,邀集BeZero Carbon亞太區銷售主管Colin Sng、Sylve ra亞太區商業主管Louis Booth,及AlliedOffsets企業銷售主管Bra d Weilbacher,分享國際市場碳權管理及發展趨勢、碳權品質之影響 因素、評等機構之品質評估架構及評等實務等,有助於企業未來進行 碳資產管理。
專題討論二「自願性碳權在台灣的可能運用」,將焦點拉回國內, 由中山大學碳權中心佘健源組長主持,台大副教授劉仲恩、GHGMI專 案經理Tani Colbert-Sangree,以及田建中擔任與談人。
劉仲恩表示,台灣碳權制度需要整合,讓業者得以規劃與因應;T ani Colbert-Sangree認為,取得公眾對於碳權專案的認同,及環境 正義與制度可行性之間的平衡,將是台灣立法者的考驗;田建中分享 國際碳市場在2030、2050等關鍵時刻到來之際,將面臨碳權價格上升 、高品質碳權供需失衡的情況,而國內外碳權專案的開發與投資將成 為未來全球達成淨零目標的重要助力。
**證交所研議縮短交割日至T+1**
美國預計於5月28日將股市交割日從T+2縮短為T+1,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也正評估是否跟進。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表示,證交所已完成利弊分析,並正觀察美國實施效果後再做評估。
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表示,證交所去年已成立專案小組研議T+1制度,從強化交割借券機制、增加對券商款項彈性、優化結算交割系統和提升外資結算交割效率等四大面向評估。
黃厚銘指出,將觀察美國實施T+1後的成效,並蒐集他國意見後才會拍板定案,最快在今年底或明年初確定。目前實施T+1的市場包括美國、印度、加拿大和阿根廷等,證交所也會參考歐盟、英國、日本、韓國、香港和新加坡等國家的看法,尤其是台灣鄰近亞洲主要市場是否會跟進。
對於美國T+1實施對台股外資進出影響,黃厚銘表示,各國交割週期獨立運作,外資也不只來自美國,還有歐系。美國T+1主要是影響美國市場和在美國市場交易的投資人,不會影響外資來台投資意願。
另外,彭金隆也首次對近期股市表現喊話,表示台股有基本面支撐,短期受消息面影響,長期會回歸基本面。他也提到,近期景氣對策信號轉為黃紅燈,顯示國內經濟審慎樂觀。
至於證交所、櫃買中心、期交所和集保結算所是否四合一整併案,彭金隆表示,內部討論過但評估效益不明顯。目前各交易所組織形態不同,整併有困難,因此初步決定維持現行運作方式。
證交所攜手豐證券 推動投資論壇
為提振國內資本市場,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與豐證券將攜手於今年 6 月 3 日至 4 日舉辦「Taiwan Conference 2024 投資論壇」。論壇中將邀請專家探討「全球視角中的台灣市場」,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也將親自出席致詞。
證交所提升台灣投資環境
證交所表示,台灣積極發展 AI、5G、雲端資料中心等新經濟產業,並致力打造友善的投資環境,以鞏固台灣資本市場的優勢。因此,證交所與豐證券將合辦投資論壇,分享台灣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角色,吸引國際機構投資人關注。
論壇亮點
6 月 3 日下午 1 時,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和豐台灣區總裁兼豐商銀總經理陳志堅將出席記者會,探討如何將台灣資本市場打造成外資友好的環境。
2 時舉行機構投資人觀點論壇,林修銘將致詞,金管會主秘尚光琪也將出席。論壇將進行三場專題演講,分別由貝萊德亞太區主動投資主管兼新興市場投資長 Belinda Boa 談「永續投資策略的觀點」、ISS-Corporate 歐非中東及亞太區事業群董事總經理 Stephen James 談「股東行動主義時代的資訊揭露」,以及證交所副總陳麗卿主持的座談會「全球視角中的台灣市場」,邀請專家與談。
與談專家意見
豐銀行亞太區股權策略主管 Herald van der Linde 表示,台灣企業擁有獨特的優勢,包括產業領先地位、強勁的經營能力和穩定的經濟成長。
貝萊德盡職治理團隊日本外亞洲市場主管元新普則指出,台灣企業在永續投資方面表現積極,這有助於提升其在國際投資市場的競爭力。
ISS-Corporate 副總監亞太區業務發展主管鄭俙達表示,台灣資本市場日益成熟,投資者應把握機會參與其中,並善用企業治理和股東行動主義的資訊來評估投資標的。
台股ETF:元大S&P原油反1 5/31恢復融券交易
台灣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證交所)今(30)日公告,元大S&P原油反1(代號00673R)即將在5月31日恢復融資融券、有價證券借貸及當日沖銷交易。
證交所指出,00673R於今年4月16日因淨值下跌超過65%,自4月17日起暫停上述交易。後續經監控,其淨值於4月18日起連續30個營業日未跌破65%,已符合恢復交易規定。
證交所提醒投資人,參與相關交易須謹慎評估投資風險,留意市場波動,依自身風險承受度適時調整投資策略。
**台股跟進T+1交割制?證交所評估進行中**
美國股市已於5月28日起實施T+1交割制度,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關注台股是否跟進。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表示,將請證交所評估各面向,再決定是否跟進,目前尚未定案。
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指出,T+1制度為國際討論趨勢,去年已請證交所成立專案小組,蒐集各方意見並分析效益。證交所將就以下四大面向研議:
- 強化交割借券機制
- 增加對券商款券撥付的作業彈性
- 優化結算交割系統
- 提升外資結算交割效率
證交所預計最快於2024年底提出初步研究結果,作為是否跟進T+1的參考。
證交所表示,已借鏡歐盟、英國、日本、韓國、香港等主要市場,了解對T+1議題的看法及導入可能性。
證券商公會理事長陳俊宏則表示,將尊重證交所及櫃買中心立場,但樂見台灣證券市場與國際接軌。
目前台股採用T+2交割制度,投資人下單後,須於兩個營業日後才扣款。若改為T+1,將縮短券商交易風險,業者普遍認為技術上並無問題,也有助吸引外資投資。
**台灣加速邁向淨零減碳**
台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昨(30)日表示,截至目前已有超過 100 家買方開戶。第二批國際碳權商品預計於 6 月中旬後陸續上架,主打藍碳、綠碳等自然碳匯,買方為蘋果供應鏈的科技廠商。
台證交所攜手推動永續金融
在「邁向臺灣淨零減碳與永續金融新紀元論壇」中,台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簡立忠表示,將配合主管機關推動永續發展政策,與市場利害關係人共建 ESG 生態系,協助各產業積極因應淨零減碳。
碳權分為兩類
田建中說明,碳權分為「減緩類」和「移除類」。其中,「減緩類」如太陽能、風力發電已於去年底上架碳交所;而「移除類」的自然碳匯則預計第二批上架,將嚴格篩選後釋出,目前已挑出藍碳、綠碳兩項。
國際碳權交易進展
碳交所去年底首批國際碳權交易,有 27 家企業參與,首日成交 88,520 噸碳權。市場關注新一波國際碳權交易進度,預估第二批將於 6 月中旬後上架。
國內碳權交易平台加速規劃
田建中表示,碳交所正與環境部積極討論國內碳權交易平台,期待於第 3 季或 9 月底前上路,不再延至第 4 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