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寮汽電(未)公司新聞
雲林縣府昨(12)日有條件核准包括麥寮汽電IPP和汽電共生廠共13張生煤操作及使用許可證,可望紓緩今夏供電緊繃。不過,縣府要求台塑汙染源源頭減量及季節限定雙軌管控,麥寮汽電廠年度供電將會減少20%,且恐需付30億元違約金。
台塑集團表示,雲林縣環保局核發麥寮13張許可證,其中6月到期的9張操作許可證,維持過去要求的生煤、排放減量21∼28%主張;另3張使用許可證也維持過去要求生煤減量標準,至於麥寮汽電7月到期的1張操作許可證則要求配合春冬空氣不良季節,進行管控。
台塑表示,感謝雲林縣政府對麥寮汽電支持。這次有條件許可維持過往生煤、排放減量要求,另增加季節性調控,就企業運作來說,可有較多合理、彈性作法,以完成縣府改善排放管制的要求,條件相對合理,也是當前能力可以改進的範圍,會全力配合,回應縣府的合理對待。
雲林縣環保局長林長造昨日強調,這次雖通過展延,但從源頭管控方式降低汙染與生煤使用,而展延期限為2年,將採滾動式、1年後檢討成效。
至於民團批評縣府違背禁燒生煤承諾,雲林縣長李進勇昨指出,以行政命令禁燒是辦不到,環團仍應尊重法治運作。雲林縣政府已經採取最嚴格的管制標準,給企業很大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台塑昨日強調,雲林縣府核准台塑麥寮13張生煤操作及使用許可證,但因仍有生煤減量要求,實際仍會壓縮六輕麥寮的總體發電量,亦即寮汽電供應給台電的電量,年度仍會減少20%,將請相關單位協助台塑化跟台電協商,期望依照台電需要支援的用電時段結構中,找到合宜的因應方案。對此,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表示,若雙方仍未達成共識,屆時能源局會視狀況介入協調。
台塑集團有4座裝置容量60萬瓩的燃煤機組及16座汽電共生廠;其中,台塑化公用部門生產的總發電量260萬千瓦,至於麥寮汽電總發電量為180萬千瓦。
台塑化公用部門因雲林縣通過禁燒生煤之地方自治條例,限縮麥寮電廠排放、設備生煤使用量,減量20∼30%,原本換照時間為5年,現已改為每2年即須申請換照。台塑化公用部門目前1年實際可提供電立(含既定歲修定檢因素)約150∼200萬千瓦;去年實際電力在150∼180萬千瓦。
台塑集團表示,雲林縣環保局核發麥寮13張許可證,其中6月到期的9張操作許可證,維持過去要求的生煤、排放減量21∼28%主張;另3張使用許可證也維持過去要求生煤減量標準,至於麥寮汽電7月到期的1張操作許可證則要求配合春冬空氣不良季節,進行管控。
台塑表示,感謝雲林縣政府對麥寮汽電支持。這次有條件許可維持過往生煤、排放減量要求,另增加季節性調控,就企業運作來說,可有較多合理、彈性作法,以完成縣府改善排放管制的要求,條件相對合理,也是當前能力可以改進的範圍,會全力配合,回應縣府的合理對待。
雲林縣環保局長林長造昨日強調,這次雖通過展延,但從源頭管控方式降低汙染與生煤使用,而展延期限為2年,將採滾動式、1年後檢討成效。
至於民團批評縣府違背禁燒生煤承諾,雲林縣長李進勇昨指出,以行政命令禁燒是辦不到,環團仍應尊重法治運作。雲林縣政府已經採取最嚴格的管制標準,給企業很大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台塑昨日強調,雲林縣府核准台塑麥寮13張生煤操作及使用許可證,但因仍有生煤減量要求,實際仍會壓縮六輕麥寮的總體發電量,亦即寮汽電供應給台電的電量,年度仍會減少20%,將請相關單位協助台塑化跟台電協商,期望依照台電需要支援的用電時段結構中,找到合宜的因應方案。對此,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表示,若雙方仍未達成共識,屆時能源局會視狀況介入協調。
台塑集團有4座裝置容量60萬瓩的燃煤機組及16座汽電共生廠;其中,台塑化公用部門生產的總發電量260萬千瓦,至於麥寮汽電總發電量為180萬千瓦。
台塑化公用部門因雲林縣通過禁燒生煤之地方自治條例,限縮麥寮電廠排放、設備生煤使用量,減量20∼30%,原本換照時間為5年,現已改為每2年即須申請換照。台塑化公用部門目前1年實際可提供電立(含既定歲修定檢因素)約150∼200萬千瓦;去年實際電力在150∼180萬千瓦。
台塑四寶股東會開跑,台塑化(6505)率先召開,不過適逢麥寮汽電與台塑化公用廠燃煤機組共計八張許可證,將在本周日到期,董事長陳?郎表示,以麥電發電量占全國5%,按照目前國內供電吃緊情況,若麥電許可證不發放,難以想像全國供電會變成什麼狀況。
台塑化昨日舉行股東會,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並未現場,內部傳聞另有行程。
陳?郎提到,去年亞洲石化廠歲修較往年增加導致乙烯供給減少,展望今年度,截至上半年「都還不錯」。
台塑化昨日舉行股東會,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並未現場,內部傳聞另有行程。
陳?郎提到,去年亞洲石化廠歲修較往年增加導致乙烯供給減少,展望今年度,截至上半年「都還不錯」。
麥寮、和平、國光等9家民營電廠被公平會指控聯合行為、開罰,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9家民營電廠勝訴,化解認列損失疑慮衝擊。伴隨時序邁入夏季用電時點,營運可望蓄勢推進;搭配穩健殖利率報酬等利基烘托,台汽電(8926)、大汽電(8931)及榮化(1704)、國喬(1312)、台泥(1101)、台苯(1310)、和益(1709)成為買盤追蹤焦點。
今年全台供電偏緊,台塑集團麥寮汽電設備許可證換證考驗在即,引發市場關注夏季缺電衝擊,加上核三廠2號機歲修延長,民營電廠台汽電、大汽電行情受惠看俏。
台汽電旗下台汽電官田汽電共生廠及轉投資星能電力(持股40.5%)、森霸電力(43%)、星元電力(41.27%)及國光電力(35%)等4間民營電業,總裝置容量達2,440MW,佔國內民營電廠發電量31.66%。
台汽電去年EPS1.61元,名列油電燃汽族群獲利前段班,配發現金股息1.2元,現金殖利率達5.12%,吸引低接買盤青睞。
大汽電供電容量約37,630kw(契約容量),去年EPS為0.8元。
李長榮集團屏東「養水種電」太陽能光電計畫總發電量12.3萬瓩,為全台灣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
台泥持有和平電廠60%股權,另外透過和平電力在屏東成立「日能太陽能發電廠」,新建發電量10萬千瓦太陽能電廠,都可望因夏季供電吃緊受惠。
國喬汽電共生廠年產150噸蒸汽與2.5億度電,蒸汽約15%賣給台橡等鄰近石化廠使用,電力除自用外,多餘回售給台電,估計一年可降低4億元能源成本費用,並增加2千萬元收入。
台苯搭配汽電共生運轉,每噸SM生產成本約可降低10∼20美元,產出蒸氣也有約3成外售。
此外,和益近年啟動太陽能電廠投資,建置穩健收益貢獻。隨著開放綠電直售的新版電業法上路,今年將與國內策略投資人共組「雲豹能源」,瞄準台灣、菲律賓馬尼拉的太陽能發電市場,今年達到100MW發電量後,再朝200MW的目標前進。
今年全台供電偏緊,台塑集團麥寮汽電設備許可證換證考驗在即,引發市場關注夏季缺電衝擊,加上核三廠2號機歲修延長,民營電廠台汽電、大汽電行情受惠看俏。
台汽電旗下台汽電官田汽電共生廠及轉投資星能電力(持股40.5%)、森霸電力(43%)、星元電力(41.27%)及國光電力(35%)等4間民營電業,總裝置容量達2,440MW,佔國內民營電廠發電量31.66%。
台汽電去年EPS1.61元,名列油電燃汽族群獲利前段班,配發現金股息1.2元,現金殖利率達5.12%,吸引低接買盤青睞。
大汽電供電容量約37,630kw(契約容量),去年EPS為0.8元。
李長榮集團屏東「養水種電」太陽能光電計畫總發電量12.3萬瓩,為全台灣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
台泥持有和平電廠60%股權,另外透過和平電力在屏東成立「日能太陽能發電廠」,新建發電量10萬千瓦太陽能電廠,都可望因夏季供電吃緊受惠。
國喬汽電共生廠年產150噸蒸汽與2.5億度電,蒸汽約15%賣給台橡等鄰近石化廠使用,電力除自用外,多餘回售給台電,估計一年可降低4億元能源成本費用,並增加2千萬元收入。
台苯搭配汽電共生運轉,每噸SM生產成本約可降低10∼20美元,產出蒸氣也有約3成外售。
此外,和益近年啟動太陽能電廠投資,建置穩健收益貢獻。隨著開放綠電直售的新版電業法上路,今年將與國內策略投資人共組「雲豹能源」,瞄準台灣、菲律賓馬尼拉的太陽能發電市場,今年達到100MW發電量後,再朝200MW的目標前進。
長生、麥寮、新桃等9家民營電廠,一致拒絕調降台電公司購電費率,公平會認定涉及聯合行為,重罰60億700萬元,並作成禁止聯合行為處分。9家民營電廠提出行政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更一審認定不涉聯合行為,昨判9家民營電廠業者勝訴,免罰。本案可上訴。
2012年油電雙漲,台電高價向民營電廠購電成為各界箭靶,長生、麥寮、和平、新桃、國光、嘉惠、森霸、星能及星元等9家民營發電業者(IPP業者),拒絕能源局提出的方案,一致不同意台電要求調整購售電費率。
公平會調查後,認定9家民營發電業者(IPP業者),自2008年8月至2012年10月,藉組成的台灣民營發電業協進會集會,達成彼此不與台電完成調整購售電費率的合意,相互約束事業活動,而為「以拖待變」的種種方式,聯合拒絕與台電協商,足以影響國內發電市場的供需功能,違反行為時公平交易法「事業不得為聯合行為」的禁止規定,開罰IPP業者63.2億元,並作成禁止聯合行為處分。
9家民營電廠不服提出行政訴訟,北高行審理後,判決9家IPP業者勝訴免罰,並撤銷禁止聯合行為處分。期間罰款經公平會依訴願結果重新裁罰後,降為60億700萬元。
案經公平會上訴獲發回更審,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更一審認為,9家IPP發電業,並年以台灣本島構成1個發電市場,地理市場不是同一個,9家民營電廠非保證時段的能量費率,縱使有競爭關係,也不會使保證時段的電價產生競爭,何況非保證時段的能量費率,根本未因經濟調度原則產生競爭。
因此,保證時段容量費率調整,縱有與其他IPP業者有何協議,但因保證時段售電數量各IPP業者,彼此間本無競爭、市場存在,難以此認定協議互不為競爭而構成聯合行為,訴願決定和原處分認定違公平法聯合行為裁罰部分,及命停止違法聯合行為都應判決撤銷。
2012年油電雙漲,台電高價向民營電廠購電成為各界箭靶,長生、麥寮、和平、新桃、國光、嘉惠、森霸、星能及星元等9家民營發電業者(IPP業者),拒絕能源局提出的方案,一致不同意台電要求調整購售電費率。
公平會調查後,認定9家民營發電業者(IPP業者),自2008年8月至2012年10月,藉組成的台灣民營發電業協進會集會,達成彼此不與台電完成調整購售電費率的合意,相互約束事業活動,而為「以拖待變」的種種方式,聯合拒絕與台電協商,足以影響國內發電市場的供需功能,違反行為時公平交易法「事業不得為聯合行為」的禁止規定,開罰IPP業者63.2億元,並作成禁止聯合行為處分。
9家民營電廠不服提出行政訴訟,北高行審理後,判決9家IPP業者勝訴免罰,並撤銷禁止聯合行為處分。期間罰款經公平會依訴願結果重新裁罰後,降為60億700萬元。
案經公平會上訴獲發回更審,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更一審認為,9家IPP發電業,並年以台灣本島構成1個發電市場,地理市場不是同一個,9家民營電廠非保證時段的能量費率,縱使有競爭關係,也不會使保證時段的電價產生競爭,何況非保證時段的能量費率,根本未因經濟調度原則產生競爭。
因此,保證時段容量費率調整,縱有與其他IPP業者有何協議,但因保證時段售電數量各IPP業者,彼此間本無競爭、市場存在,難以此認定協議互不為競爭而構成聯合行為,訴願決定和原處分認定違公平法聯合行為裁罰部分,及命停止違法聯合行為都應判決撤銷。
雲林縣政府昨(24)日針對台塑企業麥寮工業園區發電機組生煤及操作許可證展延舉行公聽會。台塑集團發布新聞稿指出,麥寮工業園區設置高效率燃煤機組,目前空汙排放除遠低於美國及歐盟管制標準外,亦符合雲林縣府所訂之全國最嚴厲空汙排放標準,而身為台電代工廠的麥電,多年來也對國家經濟發展及民生用電安全作出相當貢獻。
台塑化總經理曹明表示,麥寮工業園區高效率燃煤機組,係經環評及雲林縣政府嚴格審查核准設置,各燃煤機組皆採用最佳可行控制技術(BACT)。而據環保署公布之「雲林縣細懸浮微粒(PM2.5)汙染來源調查分析暨空品預警應變計畫」,研究結果顯示倘雲林縣全面禁燒生煤,對雲林縣細懸浮微粒(PM2.5)改善效益僅為0.7%,可證明燃煤機組對雲林縣細懸浮微粒(PM2.5)貢獻極微量,這可由麥寮能種出品質優良的美生菜,及養出肥美之文蛤等農漁產品外銷到品管嚴格的日本,可見一斑。
曹明強調,雲林縣政府「禁燒生煤及石油焦自治條例」已於104年9月遭環保署駁回,但台塑企業向來重視環保並持續推動空品改善,基於政府2025年能源配比政策,公司將針對麥電公司3部燃煤機組,朝轉型為天然氣發電方向進行評估規劃,以降低外界對燃煤電廠汙染環境之疑慮。
對於環保環體在聽證會上要求台塑盡速提出天然氣取代燃煤的時間表。台塑集團指出,天然氣發電工程涉及專業技術且範圍廣大,不是說做就做,而電業法7月才頒布,公司仍要依據政府法令去執行。
此外,天然氣發電的建置安全尤顯重要,而在評估天然氣發電之際,麥寮汽電與台電的電力採購合約等期限、條件也都需要加以評估、配合,不經審慎評估貿然信口開河承諾,實為不負責任態度。
台塑化總經理曹明表示,麥寮工業園區高效率燃煤機組,係經環評及雲林縣政府嚴格審查核准設置,各燃煤機組皆採用最佳可行控制技術(BACT)。而據環保署公布之「雲林縣細懸浮微粒(PM2.5)汙染來源調查分析暨空品預警應變計畫」,研究結果顯示倘雲林縣全面禁燒生煤,對雲林縣細懸浮微粒(PM2.5)改善效益僅為0.7%,可證明燃煤機組對雲林縣細懸浮微粒(PM2.5)貢獻極微量,這可由麥寮能種出品質優良的美生菜,及養出肥美之文蛤等農漁產品外銷到品管嚴格的日本,可見一斑。
曹明強調,雲林縣政府「禁燒生煤及石油焦自治條例」已於104年9月遭環保署駁回,但台塑企業向來重視環保並持續推動空品改善,基於政府2025年能源配比政策,公司將針對麥電公司3部燃煤機組,朝轉型為天然氣發電方向進行評估規劃,以降低外界對燃煤電廠汙染環境之疑慮。
對於環保環體在聽證會上要求台塑盡速提出天然氣取代燃煤的時間表。台塑集團指出,天然氣發電工程涉及專業技術且範圍廣大,不是說做就做,而電業法7月才頒布,公司仍要依據政府法令去執行。
此外,天然氣發電的建置安全尤顯重要,而在評估天然氣發電之際,麥寮汽電與台電的電力採購合約等期限、條件也都需要加以評估、配合,不經審慎評估貿然信口開河承諾,實為不負責任態度。
響應蔡政府乾淨能源政策,台塑集團啟動評估,將麥寮汽電三部大型燃煤機組改為燃氣機組,且內部傾向自購天然氣。換言之,台塑將自建天然氣接收站、儲槽等基礎設備,依市場行情,總預算上看700億至800億元,將在取得環評後五年完成。
台塑集團之前允諾將台塑化公用四廠石油焦機組,改為燃煤機組,是回應地方政府的期望,如今麥寮汽電民營電廠(IPP)也評估改為燃氣機組,等於二度配合政策,展現十足誠意。
台塑化總經理曹明表示,根據國家能源政策發電結構的設定,2025年發電比重只有三成來自於煤燃,但現有台電燃煤發電廠,就已滿足30%占比,因此剩下發電廠,就要改為天然氣或綠能;此外,雲林縣政府也提到,希望台塑企業可以配合國家能源政策,用天然氣取代生煤,基於上述理由,台塑同意展開評估計畫。
現階段針對麥寮汽電三座各60萬瓩的燃煤機組,規劃均改為燃氣機組換算,對於天然氣的年需求量約為160萬噸。
【記者吳秉鍇、潘羿菁╱高雄報導】中油指出,燃媒機組改為燃氣可有效降低粒狀汙染物 (PM2.5)、二氧化碳(CO2)和硫、氮化合物排放,對此調整給予肯定。 就發電效率比較,燃煤發電是41%,即100噸煤炭只會使用到41噸,而燃氣發電效率可達51%。不過,如以原料成本來看,依每一度發電量估算,使用天然氣約燃煤的一倍,這是業者選用燃料考量的一大重點。
台塑集團之前允諾將台塑化公用四廠石油焦機組,改為燃煤機組,是回應地方政府的期望,如今麥寮汽電民營電廠(IPP)也評估改為燃氣機組,等於二度配合政策,展現十足誠意。
台塑化總經理曹明表示,根據國家能源政策發電結構的設定,2025年發電比重只有三成來自於煤燃,但現有台電燃煤發電廠,就已滿足30%占比,因此剩下發電廠,就要改為天然氣或綠能;此外,雲林縣政府也提到,希望台塑企業可以配合國家能源政策,用天然氣取代生煤,基於上述理由,台塑同意展開評估計畫。
現階段針對麥寮汽電三座各60萬瓩的燃煤機組,規劃均改為燃氣機組換算,對於天然氣的年需求量約為160萬噸。
【記者吳秉鍇、潘羿菁╱高雄報導】中油指出,燃媒機組改為燃氣可有效降低粒狀汙染物 (PM2.5)、二氧化碳(CO2)和硫、氮化合物排放,對此調整給予肯定。 就發電效率比較,燃煤發電是41%,即100噸煤炭只會使用到41噸,而燃氣發電效率可達51%。不過,如以原料成本來看,依每一度發電量估算,使用天然氣約燃煤的一倍,這是業者選用燃料考量的一大重點。
麥寮汽電廠為民營電廠(IPP),按現行電業法須強制售電給台電,雙方並簽署長達20年的買賣合約,據了解,麥電下的三部大型機組將在2024~2025年間陸續到期,屆時麥電傾向自行挑選客戶,爭取最大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電業法只開放第一階段綠電可直接供應客戶,傳統電廠尚未開放,因此,麥電是否可以如願以償,還有變數。
麥電是台塑集團唯一的IPP電廠,由於國內市場穩定,向來是台塑集團小金雞母,曾經創下一年大賺逾60億元的高獲利,加上台塑四寶分別持有麥電股份,只要麥電一家營運好、四家都可受惠。
此外,電業法針對IPP年度獲利,如超過資本額25%多出來的純益,規定一半要用於設備改善、另一半則投入新能源開發。這項法令的修正,也限制了IPP對於純益運用的自主性。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電業法只開放第一階段綠電可直接供應客戶,傳統電廠尚未開放,因此,麥電是否可以如願以償,還有變數。
麥電是台塑集團唯一的IPP電廠,由於國內市場穩定,向來是台塑集團小金雞母,曾經創下一年大賺逾60億元的高獲利,加上台塑四寶分別持有麥電股份,只要麥電一家營運好、四家都可受惠。
此外,電業法針對IPP年度獲利,如超過資本額25%多出來的純益,規定一半要用於設備改善、另一半則投入新能源開發。這項法令的修正,也限制了IPP對於純益運用的自主性。
回應政策降低燃煤、提高天然氣發電趨勢,台塑集團表示,企業向來重視環境保護改善空氣品質,為配合政府2025年能源配比政策,公司將針對既設之燃煤機組,朝向以天然氣取代煤炭之方向評估規劃,以化解外界對於燃煤電廠汙染環境之疑慮。
麥寮汽電總經理曹明指出,台塑麥寮工業園區設置3部60萬瓩超臨界、高效率之IPP燃煤發電機組,使用最先進之汙染防制設備並採嚴格末端排放管制,其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粒狀物(TSP)等空汙排放濃度已可趨近天然氣發電機組,屬於潔淨燃煤發電機組。
然考量回應環境保護改善空氣品質期許,且配合政府2025年能源配比政策,將朝向以天然氣取代煤炭之方向進行評估規劃,期能化解外界疑慮,並兼顧企業永續經營的訴求。
據經濟部規畫的能源轉型配比,燃煤發電將從現階段45%降到2025年30%;天然氣發電從32.4%提高到50%;再生能源從4.8%提高到20%。核能發電現階段占17.8%直到2025年實現非核家園。
台塑集團認為,配合政策使用天然氣取代煤炭,但天然氣也有新的汙染要克服,且管線若經民間土地也須地主同意,困難不少;因此從管線設備集中、台塑集團可以主導的麥寮開始規劃,以利推行。
麥寮汽電總經理曹明指出,台塑麥寮工業園區設置3部60萬瓩超臨界、高效率之IPP燃煤發電機組,使用最先進之汙染防制設備並採嚴格末端排放管制,其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粒狀物(TSP)等空汙排放濃度已可趨近天然氣發電機組,屬於潔淨燃煤發電機組。
然考量回應環境保護改善空氣品質期許,且配合政府2025年能源配比政策,將朝向以天然氣取代煤炭之方向進行評估規劃,期能化解外界疑慮,並兼顧企業永續經營的訴求。
據經濟部規畫的能源轉型配比,燃煤發電將從現階段45%降到2025年30%;天然氣發電從32.4%提高到50%;再生能源從4.8%提高到20%。核能發電現階段占17.8%直到2025年實現非核家園。
台塑集團認為,配合政策使用天然氣取代煤炭,但天然氣也有新的汙染要克服,且管線若經民間土地也須地主同意,困難不少;因此從管線設備集中、台塑集團可以主導的麥寮開始規劃,以利推行。
台塑集團宣布啟動越南台塑河靜鋼鐵公司(越鋼,右圖/摘自台塑河靜鋼鐵公司官網)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0億元)現金增資計畫,預計採二階段方式,將越鋼資本額從45億美元提高為55億美元;昨(4)日台塑四寶及福懋均公告將依既有持股比例參與越鋼第一階段的5億美元增資,藉此支持越鋼建廠和環保設備優化所用。
台塑集團也透露,河靜鋼廠期盼朝上半年正式點火目標邁進,惟實際點火生產日期須依河靜鋼廠實際狀況而定。
台塑越鋼廠是越南史上最大外商投資案,第一階段投資105億美元,第一期兩座高爐的鋼胚產能約710萬公噸,這是近40年來,台商首度跨足海外興建大煉鋼廠,也是東南亞最大的一貫作業大煉鋼廠。
不過,台塑越南河靜煉鋼廠單一最大股東中鋼董事長翁朝棟透露,中鋼擬維持原來的投資權益,以確保中鋼每年200萬公噸的提貨權。據了解,中鋼將不參加本次增資計畫。
中鋼目前投資台塑河靜鋼廠金額約11.25億美元,持股比25%,待河靜鋼廠增資後,中鋼股權占比將降為20.45%。
據悉,台塑集團對越鋼合計持股近70%,其中台塑四寶持股各11.43%,福懋、台塑重工持股各3.85%、3.88,麥寮汽電及台塑美國持股各為7.75%、8.77%,至於結盟伙伴中鋼及日本JFE鋼鐵集團分別持股25%、5%。
雖然中鋼表態將不參與越鋼增資,台塑集團仍有實力或爭取越南等合作新伙伴,加碼遞補中鋼持股增資缺口。
台塑河靜鋼鐵公司2008年動土建廠來一波三折。2014年因513排華暴動造成工程進度延宕,2016年又再被越方以汙染為由重罰5億美元,另需補稅7,000萬美元,原規畫第一座高爐去年6月點火投產,但遭受越方一再擱置延宕迄今。
4月初,越南環境總局官員表示,台塑河靜鋼鐵廠已符合試運轉條件。
環境總局的檢查團前往越鋼廠檢查各項環保設施要求,初步對於排放符合法令規定表示滿意,鋼廠也依照檢查團要求,補送文件送達資源環境部。
台塑河靜鋼鐵第一期二階段投資金額達105億美元,編制員工人數達6,466人,其中台籍員工約1,000人。
據規劃,初期建廠計畫為第一期二階段工程(採2支高爐階段進行),合計年產710萬噸。待第一支高爐正式點火後,預計隔年第二支高爐完工,可正式點火,惟一切將評估市況營運條件,機動調整。
台塑集團也透露,河靜鋼廠期盼朝上半年正式點火目標邁進,惟實際點火生產日期須依河靜鋼廠實際狀況而定。
台塑越鋼廠是越南史上最大外商投資案,第一階段投資105億美元,第一期兩座高爐的鋼胚產能約710萬公噸,這是近40年來,台商首度跨足海外興建大煉鋼廠,也是東南亞最大的一貫作業大煉鋼廠。
不過,台塑越南河靜煉鋼廠單一最大股東中鋼董事長翁朝棟透露,中鋼擬維持原來的投資權益,以確保中鋼每年200萬公噸的提貨權。據了解,中鋼將不參加本次增資計畫。
中鋼目前投資台塑河靜鋼廠金額約11.25億美元,持股比25%,待河靜鋼廠增資後,中鋼股權占比將降為20.45%。
據悉,台塑集團對越鋼合計持股近70%,其中台塑四寶持股各11.43%,福懋、台塑重工持股各3.85%、3.88,麥寮汽電及台塑美國持股各為7.75%、8.77%,至於結盟伙伴中鋼及日本JFE鋼鐵集團分別持股25%、5%。
雖然中鋼表態將不參與越鋼增資,台塑集團仍有實力或爭取越南等合作新伙伴,加碼遞補中鋼持股增資缺口。
台塑河靜鋼鐵公司2008年動土建廠來一波三折。2014年因513排華暴動造成工程進度延宕,2016年又再被越方以汙染為由重罰5億美元,另需補稅7,000萬美元,原規畫第一座高爐去年6月點火投產,但遭受越方一再擱置延宕迄今。
4月初,越南環境總局官員表示,台塑河靜鋼鐵廠已符合試運轉條件。
環境總局的檢查團前往越鋼廠檢查各項環保設施要求,初步對於排放符合法令規定表示滿意,鋼廠也依照檢查團要求,補送文件送達資源環境部。
台塑河靜鋼鐵第一期二階段投資金額達105億美元,編制員工人數達6,466人,其中台籍員工約1,000人。
據規劃,初期建廠計畫為第一期二階段工程(採2支高爐階段進行),合計年產710萬噸。待第一支高爐正式點火後,預計隔年第二支高爐完工,可正式點火,惟一切將評估市況營運條件,機動調整。
台塑集團旗下麥寮汽電陷入違約危機,台塑化董事長陳郎表示,兩年前麥電生煤使用許可量就遭限縮,今年三套機組未安排歲修,用煤額度將在9、10月用光,屆時麥電只能停機,恐面臨違約窘境。
一但台電無法從麥電獲得足夠電量,等於台電必須自行調度額外電力,台電多出來的成本依約將要求麥電支付,台塑化內部估計,金額恐達20億~30億元,將占麥電去年獲利的一半,若台電確定要求支付,公司不排除將走上法律途徑。
緊接台塑化在今年6、7月共計十張燃煤機組許可證將到期,其中,麥電就包辦三張操作許可與一張生煤使用許可證,外界認為,台塑化此番喊話,也是呼籲地方政府勿再砍用煤量。
台塑集團的麥寮汽電為燃煤民營發電廠(IPP),顧名思義主要產品為電力,由於國內電業市場尚未開放,麥電售電唯一對象就是台電,麥電三部機組裝置容量共180萬瓩,扣掉麥電自用10.8萬瓩,高達96%電力都要轉售給台電。
陳?郎說,麥電三部機組每部平均兩年一次歲修,過去歲修排程恰好是一年一部機組,等於一年售電比約72%,每逢歲修之前會跟台電報備,而台電能接受因為歲修造成發電量下降、購電不足的問題。
但是今年碰到三部機組無需歲修,卻因為卡在生煤使用量只能用72%額度,按照麥電目前三部機組全量開動進度,最快會在9、10月就會用光生煤許可量,造成無煤可用窘境。
換句話說,麥電在冬天起就無電可賣,形同對台電違約。
日前台塑化緊急與台電協商此事,盼望將情況視為「不可抗力因素」,無須支付違約金問題。或是協調讓麥電一部機組暫時「停工」兩個月,不過台電考量到,今年夏天仍有缺電隱憂,不同意麥電暫時停工,也認為無煤可用情況,不能視為不可抗力因素。
陳?郎坦言,面對這個情況相當無奈,自己不可能違法超用生煤額度,也不是刻意要讓台電無電可用,兩方討論沒有交集。可以想見,最後就是麥電違約。
一但台電無法從麥電獲得足夠電量,等於台電必須自行調度額外電力,台電多出來的成本依約將要求麥電支付,台塑化內部估計,金額恐達20億~30億元,將占麥電去年獲利的一半,若台電確定要求支付,公司不排除將走上法律途徑。
緊接台塑化在今年6、7月共計十張燃煤機組許可證將到期,其中,麥電就包辦三張操作許可與一張生煤使用許可證,外界認為,台塑化此番喊話,也是呼籲地方政府勿再砍用煤量。
台塑集團的麥寮汽電為燃煤民營發電廠(IPP),顧名思義主要產品為電力,由於國內電業市場尚未開放,麥電售電唯一對象就是台電,麥電三部機組裝置容量共180萬瓩,扣掉麥電自用10.8萬瓩,高達96%電力都要轉售給台電。
陳?郎說,麥電三部機組每部平均兩年一次歲修,過去歲修排程恰好是一年一部機組,等於一年售電比約72%,每逢歲修之前會跟台電報備,而台電能接受因為歲修造成發電量下降、購電不足的問題。
但是今年碰到三部機組無需歲修,卻因為卡在生煤使用量只能用72%額度,按照麥電目前三部機組全量開動進度,最快會在9、10月就會用光生煤許可量,造成無煤可用窘境。
換句話說,麥電在冬天起就無電可賣,形同對台電違約。
日前台塑化緊急與台電協商此事,盼望將情況視為「不可抗力因素」,無須支付違約金問題。或是協調讓麥電一部機組暫時「停工」兩個月,不過台電考量到,今年夏天仍有缺電隱憂,不同意麥電暫時停工,也認為無煤可用情況,不能視為不可抗力因素。
陳?郎坦言,面對這個情況相當無奈,自己不可能違法超用生煤額度,也不是刻意要讓台電無電可用,兩方討論沒有交集。可以想見,最後就是麥電違約。
今年4月,雲林縣環保局核定台塑化旗下汽電共生廠共計八張許可證,用量或期限卻被大幅限縮,台塑化擬針對五部機組與一張生煤使用許可,共計六張許可證提出訴願,占比達到75%,擬提訴願比例過半,顯見地方政府裁量讓台塑化高度不服。
台塑化旗下公用三廠的M10∼M14汽電共生操作許可、M28與M29石油焦操作許可與一張生煤使用許可,於今年4月16日展延到期,公司向雲林縣環保局申請展延,儘管環保局同意全數展延,不過針對M10~M13汽電共生操作限縮煤量約一至兩成、M14限縮管末排放21%、一張生煤使用許可量減少14%,兩部石油焦機組則是大砍用量八成,同時,展延期限從五年縮至1.1至2年。
台塑化董事長陳?郎以石油焦機組為例,展延期限只有1.1年,等於每半年就要準備申請展延,「每次申請,台塑化就被縣府掐住喉嚨」,光是搞這些就夠了。
此外,環保局維持生煤限縮用量原則,也讓台塑化相當不服氣,因此公司內部決議,再次提出訴願,預計最快本月上旬正式提出。
台塑集團當中,台塑化不僅是負責最上游的石化原料生產者,在六輕園區也是擔任供應電力、蒸汽主要來源,而近年來政府為改善空汙問題,將苗頭對準燃煤電廠,台塑化首當其衝。
根據統計,台塑化公用廠總計20張許可證(14張燃煤機組、二部石油焦機組、三張生煤使用許可證與一張石油焦使用許可),其中已有15張許可證都在訴願或訴訟中。
台塑化旗下公用三廠的M10∼M14汽電共生操作許可、M28與M29石油焦操作許可與一張生煤使用許可,於今年4月16日展延到期,公司向雲林縣環保局申請展延,儘管環保局同意全數展延,不過針對M10~M13汽電共生操作限縮煤量約一至兩成、M14限縮管末排放21%、一張生煤使用許可量減少14%,兩部石油焦機組則是大砍用量八成,同時,展延期限從五年縮至1.1至2年。
台塑化董事長陳?郎以石油焦機組為例,展延期限只有1.1年,等於每半年就要準備申請展延,「每次申請,台塑化就被縣府掐住喉嚨」,光是搞這些就夠了。
此外,環保局維持生煤限縮用量原則,也讓台塑化相當不服氣,因此公司內部決議,再次提出訴願,預計最快本月上旬正式提出。
台塑集團當中,台塑化不僅是負責最上游的石化原料生產者,在六輕園區也是擔任供應電力、蒸汽主要來源,而近年來政府為改善空汙問題,將苗頭對準燃煤電廠,台塑化首當其衝。
根據統計,台塑化公用廠總計20張許可證(14張燃煤機組、二部石油焦機組、三張生煤使用許可證與一張石油焦使用許可),其中已有15張許可證都在訴願或訴訟中。
台塑集團麥寮的民營電廠不能停止運轉,如果停了,今年夏天必然限電。雲林縣長李進勇是民進黨籍的,中央和雲林縣的溝通管道應該是暢通的,得儘早溝通,不要讓企業陷入缺電的恐慌中。
麥寮電廠雖是在雲林,一旦停止運轉,中部尚有台中火力發電廠可以支應,反倒是北部首當其衝,因為核一、核二廠只剩一部機組在運轉,北部早就缺電,目前缺的電是靠中部和南部往北送。
限電,能不發生最好不要發生,萬一發生了,損失的是產值,崩潰的卻是企業的投資信心。沒有電,如何吸引企業投資?更不用談,在鴻海美國設廠之後,若還有民營電子大廠也到美國設廠,民心也將浮動。
之前談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就有人提及應該首重供水、供電,因為水、電是最最基礎的建設。既然談到這裏,我就多提一下,前瞻基礎建設首重軌道建設,輕軌也是要用電的,缺電,空有軌道也無法行車。台北捷運興建的時候沒有缺電問題,所以,沒有提用電評估報告,現在情勢不同,電不夠用了,竟也沒看到軌道建設的用電評估報告。
回頭來談麥寮電廠,台塑在雲林縣的發電機組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民營電廠(IPP),一部分是汽電共生,合計發電量是245.6萬瓩,約占夏天尖峰負載的6.8%。現在傳出可能停機的是民營電廠部分,也是發電量比較大的,三部燃煤機組合計的發電量是165萬瓩。
雲林縣限縮麥寮電廠的生煤使用量,台電因為擔心缺電,今年要求麥寮電廠全力發電,不要歲修,台塑估計,生煤使用量的配額預計在9、10月會用完,用完之後只得停機。
不只麥寮電廠有狀況,核一廠的2號機也即將在6月和大家說再見,2號機的裝置容量是63.6萬瓩,受燃料池滿了,中央和地方都不支持蓋新的儲存設施,不得不停機。本來5月就得停機,為了能多拖幾天,拖到6月,現在已開始降載。
去年備用容量率降到6%以下,供電已經相當吃緊,只要大型機組跳機,就要限電,今年新出現的兩大供電變數就足以讓台灣進入缺電危機中。
供電面不行,可以節制需求面解決問題嗎?日前,行政院已指示經濟部端出節電措施來。去年台電已動用「需量競價」措施,大約節電100萬瓩,今年要再動用「需量反應」,預計可以再節電20萬瓩。需量競價是針對大用戶,需量反應是小的用戶。
問題來了,上述措施是針對尖峰負載。用戶買台電的電一度約2.7或2.8元,參與需量反應計畫,意思是在尖峰期間不用電,看減少多少用量,台電就減少的度數一度給用戶10元以上。誘因是很大,但能再壓下來的尖峰用電已有限。早先,尖峰用電量是一般均量的1.35倍,去年已降1.2倍,已降不少,總不可能降到1倍,那就無所謂尖峰了。
去年備用容量率降到6%以下,只要大型機組跳機,就要限電;還有,用電效率惡化了,去年經濟成長1.5%,用電成長達2.9%。今年碰上景氣回升,要壓低用電成長更不容易。
總之,用電需求能降的有限,重點還在確保電的供給。穩定供電的兩張牌都是行政權可以解決的,中央應該動起來,首先,趕快和雲林縣溝通,穩定麥寮供電,其次,完成準備工作,確保隨時可以啟動核二廠。
麥寮電廠雖是在雲林,一旦停止運轉,中部尚有台中火力發電廠可以支應,反倒是北部首當其衝,因為核一、核二廠只剩一部機組在運轉,北部早就缺電,目前缺的電是靠中部和南部往北送。
限電,能不發生最好不要發生,萬一發生了,損失的是產值,崩潰的卻是企業的投資信心。沒有電,如何吸引企業投資?更不用談,在鴻海美國設廠之後,若還有民營電子大廠也到美國設廠,民心也將浮動。
之前談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就有人提及應該首重供水、供電,因為水、電是最最基礎的建設。既然談到這裏,我就多提一下,前瞻基礎建設首重軌道建設,輕軌也是要用電的,缺電,空有軌道也無法行車。台北捷運興建的時候沒有缺電問題,所以,沒有提用電評估報告,現在情勢不同,電不夠用了,竟也沒看到軌道建設的用電評估報告。
回頭來談麥寮電廠,台塑在雲林縣的發電機組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民營電廠(IPP),一部分是汽電共生,合計發電量是245.6萬瓩,約占夏天尖峰負載的6.8%。現在傳出可能停機的是民營電廠部分,也是發電量比較大的,三部燃煤機組合計的發電量是165萬瓩。
雲林縣限縮麥寮電廠的生煤使用量,台電因為擔心缺電,今年要求麥寮電廠全力發電,不要歲修,台塑估計,生煤使用量的配額預計在9、10月會用完,用完之後只得停機。
不只麥寮電廠有狀況,核一廠的2號機也即將在6月和大家說再見,2號機的裝置容量是63.6萬瓩,受燃料池滿了,中央和地方都不支持蓋新的儲存設施,不得不停機。本來5月就得停機,為了能多拖幾天,拖到6月,現在已開始降載。
去年備用容量率降到6%以下,供電已經相當吃緊,只要大型機組跳機,就要限電,今年新出現的兩大供電變數就足以讓台灣進入缺電危機中。
供電面不行,可以節制需求面解決問題嗎?日前,行政院已指示經濟部端出節電措施來。去年台電已動用「需量競價」措施,大約節電100萬瓩,今年要再動用「需量反應」,預計可以再節電20萬瓩。需量競價是針對大用戶,需量反應是小的用戶。
問題來了,上述措施是針對尖峰負載。用戶買台電的電一度約2.7或2.8元,參與需量反應計畫,意思是在尖峰期間不用電,看減少多少用量,台電就減少的度數一度給用戶10元以上。誘因是很大,但能再壓下來的尖峰用電已有限。早先,尖峰用電量是一般均量的1.35倍,去年已降1.2倍,已降不少,總不可能降到1倍,那就無所謂尖峰了。
去年備用容量率降到6%以下,只要大型機組跳機,就要限電;還有,用電效率惡化了,去年經濟成長1.5%,用電成長達2.9%。今年碰上景氣回升,要壓低用電成長更不容易。
總之,用電需求能降的有限,重點還在確保電的供給。穩定供電的兩張牌都是行政權可以解決的,中央應該動起來,首先,趕快和雲林縣溝通,穩定麥寮供電,其次,完成準備工作,確保隨時可以啟動核二廠。
雲林縣政府昨(17日)核發八張六輕生煤汽電共生等執照許可證,緊接著今年6、7月六輕還有十張機組執照到期,其中有五張是發電量達60萬瓩的大型機組,對今年夏季用電影響重大,影響遠勝於昨天雲林核發的八張許可證。
這十張操作許可,也將影響台塑四寶獲利動能,由於麥寮汽電年獲利金額約40億至65億元,而台塑四寶平均持有麥電25%股權,一旦麥電拿不到展延許可,等於台塑四寶頓失小金雞母,形成一家衰退、四家受拖累的局面。
麥電為民營電廠,主要任務為供應發電,其屬性與台塑化公用廠之汽電共生廠不盡相同,而麥電共有三套燃煤機組,每套裝置容量為60萬瓩,三套則是180萬瓩,占全國發電裝置容量約7%,這三部60萬瓩機組是民營IPP電廠,發電全數供台電調度,影響重大。上述三套燃煤機組有兩套會在6月10日到期、一套7月11日到期。
到期日正好是夏季高溫用電高峰,按照目前裝置容量與發電容量趨於接近狀態,外界早已預期,若麥電展延許可不過關,今夏恐有缺電惡夢。
此外,對於台塑四寶而言,麥電供應國內發電,因此每年營運獲利相當穩定,以2015年度獲利約65億元,2016年被砍用煤量後,獲利降至42億元,雖然用煤量遭限縮,然而獲利動能仍舊強勁。
而台塑四寶每家平均持有麥電25%股權,換言之,若麥電用煤量二度被限縮煤量,將會擠壓獲利金額,最嚴重情況是拿不到展延許可,麥電營收與獲利將瞬間變成零。
另外,台塑化公用廠仍有七部汽電共生操作許可將於6月10日到期,部分機組也跟台電有購電合約,若屆時拿不到或是用煤量被砍,讓台塑化供應合約量不足時,恐怕會衍生出違約問題。
這十張操作許可,也將影響台塑四寶獲利動能,由於麥寮汽電年獲利金額約40億至65億元,而台塑四寶平均持有麥電25%股權,一旦麥電拿不到展延許可,等於台塑四寶頓失小金雞母,形成一家衰退、四家受拖累的局面。
麥電為民營電廠,主要任務為供應發電,其屬性與台塑化公用廠之汽電共生廠不盡相同,而麥電共有三套燃煤機組,每套裝置容量為60萬瓩,三套則是180萬瓩,占全國發電裝置容量約7%,這三部60萬瓩機組是民營IPP電廠,發電全數供台電調度,影響重大。上述三套燃煤機組有兩套會在6月10日到期、一套7月11日到期。
到期日正好是夏季高溫用電高峰,按照目前裝置容量與發電容量趨於接近狀態,外界早已預期,若麥電展延許可不過關,今夏恐有缺電惡夢。
此外,對於台塑四寶而言,麥電供應國內發電,因此每年營運獲利相當穩定,以2015年度獲利約65億元,2016年被砍用煤量後,獲利降至42億元,雖然用煤量遭限縮,然而獲利動能仍舊強勁。
而台塑四寶每家平均持有麥電25%股權,換言之,若麥電用煤量二度被限縮煤量,將會擠壓獲利金額,最嚴重情況是拿不到展延許可,麥電營收與獲利將瞬間變成零。
另外,台塑化公用廠仍有七部汽電共生操作許可將於6月10日到期,部分機組也跟台電有購電合約,若屆時拿不到或是用煤量被砍,讓台塑化供應合約量不足時,恐怕會衍生出違約問題。
雲林縣政府昨(17)日核發8張六輕生煤汽電共生許可證,然而,台塑汽電主要用於自用,有餘裕才會轉賣給台電。台電表示,台塑汽電共生廠對供電穩定影響較小,今夏麥寮汽電IPP許可證若沒過,就會讓供電吃緊。
麥寮汽電IPP直接賣電給台電,3部機組許可證分別於今年6月11日、7月10日到期,每組機組裝置容量60萬瓩、共180萬瓩,約等於夏季5%至6%供電備轉容量率,台電坦言,許可沒過對供電影響很大。
台電發言人林德福表示,180萬瓩的發電量是台電很難一時半刻補回來,若損失這3部機組對今夏供電影響巨大,盼台塑以及地方政府達成協議,社會凝聚共識,才能維持供電穩定。
台電指出,此次許可證到期的汽電共生廠,占台電總供電量比重不大,所以影響較小,而且汽電共生廠每年的供電量取決於台塑願意賣多少電,所以供量並不穩定,台塑共有16組汽電共生機組。
據台電資料統計,台塑每年賣給台電的發電量都在20億度以上,去年台塑汽電共生廠共賣給台電24.72億度,占全台汽電共生廠賣給台電電量的29%。
麥寮汽電IPP直接賣電給台電,3部機組許可證分別於今年6月11日、7月10日到期,每組機組裝置容量60萬瓩、共180萬瓩,約等於夏季5%至6%供電備轉容量率,台電坦言,許可沒過對供電影響很大。
台電發言人林德福表示,180萬瓩的發電量是台電很難一時半刻補回來,若損失這3部機組對今夏供電影響巨大,盼台塑以及地方政府達成協議,社會凝聚共識,才能維持供電穩定。
台電指出,此次許可證到期的汽電共生廠,占台電總供電量比重不大,所以影響較小,而且汽電共生廠每年的供電量取決於台塑願意賣多少電,所以供量並不穩定,台塑共有16組汽電共生機組。
據台電資料統計,台塑每年賣給台電的發電量都在20億度以上,去年台塑汽電共生廠共賣給台電24.72億度,占全台汽電共生廠賣給台電電量的29%。
對於台塑石化申請生煤及石油焦許可證展延申請案,雲林縣政府環保局昨(17)日一口氣核發塑化8張許可證,包括塑化三廠1張生煤「使用許可證」、塑化三廠5張生煤汽電共生「操作許可證」,其許可期限均在1至2年內。
至於塑化一廠M28、M29等2張石油焦製程許可,因環保署上月29日撤銷雲林縣府105年10月17日許可處分,昨核發許可證期限,改展延至106年11月16日,並維持上次核減石油焦60.93萬噸,頓時讓台塑化營運鬆了一口氣。
雲林縣環保局長林長造表示,104年迄今,六輕電力設施,已核發麥寮汽電、塑化一、二、三廠等15張操作許可證,且雲林縣生煤許可減量為全國最高,針對許可證期限縮減至2年內,台中市也將參考雲縣方式比照辦理;並制訂全國最嚴格電力設施排放標準及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包括台中市,及高雄市也將參考雲縣辦理方式。
雲林縣環保局副局長張喬維也說,縣府第一次執行管制生煤措施,每次生煤展延「操作許可證」年限,訂為2年;而石油焦延展許可年限,只有13個月。
各電廠或汽電共生廠生煤減量標準也有差別,像是純發電的麥寮汽電公司的電廠,縣府要求生煤減量標準,是採取過去該電廠5年來最低紀錄的年生煤使用量;非純發電的汽電共生廠減量標準,則參考過去5年來第二低的年生煤使用量。
雲林縣環保局昨核發塑化三廠1張生煤「使用許可證」展延期限,由昨起展延至107年5月16日,核減生煤量由原263.67萬噸,減至225.76萬噸。
塑化三廠5張生煤汽電共生的「操作許可證」,包括M13生煤操作許可,因當時發證年限僅核發6個月內,遭環保署訴願決定撤銷,需另適法處分,縣環保局昨核發期限,追溯自105年11月24日至107年11月23日,但維持上次核減生煤量12.63萬噸。
至於塑化三廠的M10、M11及M12製程,展延期限,自昨起展延至108年4月16日。而上述3廠105年2月10日已核減生煤25.28萬噸,昨仍維持上次核減生煤噸數。
至於生煤含硫分管制,由台塑化申請的1.5%,縣府再加嚴核發為0.95%,後續將持續核減含硫分且管末排放,均需符合「雲林縣電力設施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至於塑化一廠M28、M29等2張石油焦製程許可,因環保署上月29日撤銷雲林縣府105年10月17日許可處分,昨核發許可證期限,改展延至106年11月16日,並維持上次核減石油焦60.93萬噸,頓時讓台塑化營運鬆了一口氣。
雲林縣環保局長林長造表示,104年迄今,六輕電力設施,已核發麥寮汽電、塑化一、二、三廠等15張操作許可證,且雲林縣生煤許可減量為全國最高,針對許可證期限縮減至2年內,台中市也將參考雲縣方式比照辦理;並制訂全國最嚴格電力設施排放標準及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包括台中市,及高雄市也將參考雲縣辦理方式。
雲林縣環保局副局長張喬維也說,縣府第一次執行管制生煤措施,每次生煤展延「操作許可證」年限,訂為2年;而石油焦延展許可年限,只有13個月。
各電廠或汽電共生廠生煤減量標準也有差別,像是純發電的麥寮汽電公司的電廠,縣府要求生煤減量標準,是採取過去該電廠5年來最低紀錄的年生煤使用量;非純發電的汽電共生廠減量標準,則參考過去5年來第二低的年生煤使用量。
雲林縣環保局昨核發塑化三廠1張生煤「使用許可證」展延期限,由昨起展延至107年5月16日,核減生煤量由原263.67萬噸,減至225.76萬噸。
塑化三廠5張生煤汽電共生的「操作許可證」,包括M13生煤操作許可,因當時發證年限僅核發6個月內,遭環保署訴願決定撤銷,需另適法處分,縣環保局昨核發期限,追溯自105年11月24日至107年11月23日,但維持上次核減生煤量12.63萬噸。
至於塑化三廠的M10、M11及M12製程,展延期限,自昨起展延至108年4月16日。而上述3廠105年2月10日已核減生煤25.28萬噸,昨仍維持上次核減生煤噸數。
至於生煤含硫分管制,由台塑化申請的1.5%,縣府再加嚴核發為0.95%,後續將持續核減含硫分且管末排放,均需符合「雲林縣電力設施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行政院副院長林錫耀11日邀集雲林縣府,與經濟部、環保署等單位研商六輕生煤、石油焦許可證處理方案,林錫耀說,政院的立場就是要確保空汙改善及電力穩定二大目標。
台塑麥電汽電共生廠16日有7張許可證到期,經部李世光基於麥寮六輕汽電共生廠執照4月起陸續到期,攸關電力供應穩定,不但涉及環保署等跨部會,也涉及雲林地方政府,因此請求林錫耀出面進行三方協調。
林錫耀說,11日他邀集經濟部、環保署及雲林縣府協調,了解地方政府針對環保要求,雲林縣府當天即明確表示,空汙要改善,石油焦燃料應停用,政院及行政部門均認合理可行,經部將此轉知台塑化,這是當天會議最重大結論。
林表示,經部轉知台塑後,台塑同意麥寮汽電共生廠的2套鍋爐將改變燃料,停用石油焦,不過過度需重新提報環差分析,改燒燃煤燃料,需有一段緩衝期,因此台塑同意中央地方所作結論。
台塑決在今年6月15日前提出申請,待環保署通過後半年內改用燃煤。而為確保轉換燃煤後符合空汙排放標準,台塑石化仍將投入10億元增設空汙防制設備,對此環保署長李應元昨表示肯定。
至生煤許可證到期,林錫耀說,政院大原則是空汙要改善,但不能影響供電穩定,在兼願二者政策下,由雲林縣府決定許可證展延內容。據悉,雲林縣府傾向縮短展延許可證效期,由5年縮為1年方式,並減載生煤使用量2成方式,展延台塑麥寮陸續到期的許可證。
至外界質疑因政院高層介入,才使得生煤許可證展延,對此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強調,解決空汙問題與確保供電穩定是政府的責任,也攸關民眾利益,日前政院協調會議的主要目的是在瞭解雲林縣政府目前處理情形,以為後續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預為因應;而攸關民眾權益的事情,中央和地方本來就應共同合作,一起解決。
台化事件後,據悉,府院高層從去年底即關注台塑六輕今年4月起陸續到期許可證展延,確保勿重蹈台化案覆轍,因台塑麥寮電廠加上汽電共生廠6部機組售電給台電的契約容量有245萬瓩、占夏季備轉容量6%;一旦無法順利換照,勢必衝擊今夏供電,導致限電,因此行政部門繃緊神經。
台塑麥電汽電共生廠16日有7張許可證到期,經部李世光基於麥寮六輕汽電共生廠執照4月起陸續到期,攸關電力供應穩定,不但涉及環保署等跨部會,也涉及雲林地方政府,因此請求林錫耀出面進行三方協調。
林錫耀說,11日他邀集經濟部、環保署及雲林縣府協調,了解地方政府針對環保要求,雲林縣府當天即明確表示,空汙要改善,石油焦燃料應停用,政院及行政部門均認合理可行,經部將此轉知台塑化,這是當天會議最重大結論。
林表示,經部轉知台塑後,台塑同意麥寮汽電共生廠的2套鍋爐將改變燃料,停用石油焦,不過過度需重新提報環差分析,改燒燃煤燃料,需有一段緩衝期,因此台塑同意中央地方所作結論。
台塑決在今年6月15日前提出申請,待環保署通過後半年內改用燃煤。而為確保轉換燃煤後符合空汙排放標準,台塑石化仍將投入10億元增設空汙防制設備,對此環保署長李應元昨表示肯定。
至生煤許可證到期,林錫耀說,政院大原則是空汙要改善,但不能影響供電穩定,在兼願二者政策下,由雲林縣府決定許可證展延內容。據悉,雲林縣府傾向縮短展延許可證效期,由5年縮為1年方式,並減載生煤使用量2成方式,展延台塑麥寮陸續到期的許可證。
至外界質疑因政院高層介入,才使得生煤許可證展延,對此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強調,解決空汙問題與確保供電穩定是政府的責任,也攸關民眾利益,日前政院協調會議的主要目的是在瞭解雲林縣政府目前處理情形,以為後續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預為因應;而攸關民眾權益的事情,中央和地方本來就應共同合作,一起解決。
台化事件後,據悉,府院高層從去年底即關注台塑六輕今年4月起陸續到期許可證展延,確保勿重蹈台化案覆轍,因台塑麥寮電廠加上汽電共生廠6部機組售電給台電的契約容量有245萬瓩、占夏季備轉容量6%;一旦無法順利換照,勢必衝擊今夏供電,導致限電,因此行政部門繃緊神經。
據台電向行政院報告的供電情境分析,台電為今夏供電已做最壞打算,萬一麥寮汽電共生機組換照不過、核電廠又相繼提早停機,今夏的備轉容量率恐怕只剩下1%至2%。
為此,政院與台電「已有默契」,讓核二2號機轉為「留校查看」的「備而不用」模式,以備不時之需。
但政院高層對此不願多表示意見,只強調,核電能不用就不用,但不能不準備。
行政院公股事業體檢小組會議昨(21)日輪到台電公司二度報告,原本焦點放在台電燃料採購成本等財務規畫,但因企業擔憂缺電問題,「出走」傳言不斷,昨天體檢小組委員關切焦點反而集中在長、短期電源開發穩定度。
為了維繫供電,台電昨天一口氣提出六種供電情境分析。考量麥寮汽電共生機組換照恐面臨「卡關」,特別將日前已「提早畢業」的核二2號機,轉成備戰模式,台電將在3月底完成起動準備工作,以「備而不用」的模式等待指令。
前年5月16日,核二2號機大修後併聯發電35分鐘就發生避雷器受損,造成跳機,之後雖然修復,但因原能會遲遲未向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遞件排審,而無法併聯發電。
昨日報告後,雙方達成默契,台電負責保證因意外提早停機的核一1號機、核二2號機,在「備而不用」模式;日後「窮盡一切辦法」電仍不夠用時,政院向立院請求同意併聯發電。
其他應變策略還包括,為增加電力供給,台電已購置大潭緊急發電機組。昨日有媒體報導,台電向GE公司採購的緊急發電機組,因還未裝船運抵台灣,趕在今夏供電的承諾恐怕「跳票」。
為此,政院與台電「已有默契」,讓核二2號機轉為「留校查看」的「備而不用」模式,以備不時之需。
但政院高層對此不願多表示意見,只強調,核電能不用就不用,但不能不準備。
行政院公股事業體檢小組會議昨(21)日輪到台電公司二度報告,原本焦點放在台電燃料採購成本等財務規畫,但因企業擔憂缺電問題,「出走」傳言不斷,昨天體檢小組委員關切焦點反而集中在長、短期電源開發穩定度。
為了維繫供電,台電昨天一口氣提出六種供電情境分析。考量麥寮汽電共生機組換照恐面臨「卡關」,特別將日前已「提早畢業」的核二2號機,轉成備戰模式,台電將在3月底完成起動準備工作,以「備而不用」的模式等待指令。
前年5月16日,核二2號機大修後併聯發電35分鐘就發生避雷器受損,造成跳機,之後雖然修復,但因原能會遲遲未向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遞件排審,而無法併聯發電。
昨日報告後,雙方達成默契,台電負責保證因意外提早停機的核一1號機、核二2號機,在「備而不用」模式;日後「窮盡一切辦法」電仍不夠用時,政院向立院請求同意併聯發電。
其他應變策略還包括,為增加電力供給,台電已購置大潭緊急發電機組。昨日有媒體報導,台電向GE公司採購的緊急發電機組,因還未裝船運抵台灣,趕在今夏供電的承諾恐怕「跳票」。
政院與台電「有默契」的讓核電回到「備而不用」狀態,也意味著,沒有任何人敢保證台灣不缺電。
去年夏天,行政院原擬讓因意外提早停機的核一1號機、核二2號機重新發電,但因執政黨立委一句「何等丟臉!我身為民進黨員都覺得丟臉!」讓不敢觸犯民意的政院立即退縮。此後,「窮盡一切可能」成為行政院、經濟部、台電口徑一致的對外說詞。
然而,環評委員已冒大不韙,讓大潭緊急發電機組環評轉彎通過,還被立委調侃因此把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的臉打到「紅吱吱」。
也正在努力與地方溝通,讓該除役的通霄、協和、大林等機組延役;更想盡辦法利用需量競價減少用電,讓原本明年才完工的電廠提早發電。
但面對「非核」又「無煤」的挑戰,誰也不能保證,今夏沒有缺電的風險,也沒人敢再說「缺電」是恐嚇。
去年夏天,行政院原擬讓因意外提早停機的核一1號機、核二2號機重新發電,但因執政黨立委一句「何等丟臉!我身為民進黨員都覺得丟臉!」讓不敢觸犯民意的政院立即退縮。此後,「窮盡一切可能」成為行政院、經濟部、台電口徑一致的對外說詞。
然而,環評委員已冒大不韙,讓大潭緊急發電機組環評轉彎通過,還被立委調侃因此把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的臉打到「紅吱吱」。
也正在努力與地方溝通,讓該除役的通霄、協和、大林等機組延役;更想盡辦法利用需量競價減少用電,讓原本明年才完工的電廠提早發電。
但面對「非核」又「無煤」的挑戰,誰也不能保證,今夏沒有缺電的風險,也沒人敢再說「缺電」是恐嚇。
台塑與雲林縣府間的燃煤許可爭議,昨(1)日台中高等行政法院判決出爐,台塑集團敗訴,台塑化位在麥寮六輕五部機組,需維持每年減少22%至28%供應發電的燃煤使用量。
對該判決結果,台塑化高層高度憂心,會影響後續另外12部機組操作許可的上訴案,將儘速向最高行政法院提出上訴。
台塑化在麥寮六輕園區內共有19部發電機組,其中17部機組在2015年到期,台塑化依法向雲林縣環保局申請展延許可,但雲林縣府以空汙為由,要求該17部機組需減少22%至28%的燃煤量。台塑化認為當初燃煤量設定已通過環評,也符合中央法規,地方政府無權責片面加以降低,據此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
對上述爭議,台中高等行政法院昨日首波判決台塑敗訴。台塑化總經理曹明表示,「將以最快速度向最高行政法院提出上訴,一定上訴到底」。據了解,17部機組的官司分成三至四次訴訟,首波不利判決出爐後,台塑高層憂心會影響後續判決。
六輕園區內的19座發電機組,包括16部汽電共生機組及三部IPP(民營電廠)發電機組;其中二座操作許可2019年到期,暫時無燃煤減量問題,其他17座機組都在法律訴訟中,其中14座機組位在園區內公用電廠,主要供應蒸氣;另三座機組則在麥寮電廠,供應工業與民生用電。
對該判決結果,台塑化高層高度憂心,會影響後續另外12部機組操作許可的上訴案,將儘速向最高行政法院提出上訴。
台塑化在麥寮六輕園區內共有19部發電機組,其中17部機組在2015年到期,台塑化依法向雲林縣環保局申請展延許可,但雲林縣府以空汙為由,要求該17部機組需減少22%至28%的燃煤量。台塑化認為當初燃煤量設定已通過環評,也符合中央法規,地方政府無權責片面加以降低,據此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
對上述爭議,台中高等行政法院昨日首波判決台塑敗訴。台塑化總經理曹明表示,「將以最快速度向最高行政法院提出上訴,一定上訴到底」。據了解,17部機組的官司分成三至四次訴訟,首波不利判決出爐後,台塑高層憂心會影響後續判決。
六輕園區內的19座發電機組,包括16部汽電共生機組及三部IPP(民營電廠)發電機組;其中二座操作許可2019年到期,暫時無燃煤減量問題,其他17座機組都在法律訴訟中,其中14座機組位在園區內公用電廠,主要供應蒸氣;另三座機組則在麥寮電廠,供應工業與民生用電。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昨(1)日判決台塑集團六輕減煤案敗訴,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表示,目前只有五部汽電共生機組受影響,初估約0.5億度,對整體供電量影響不大,也不會影響經濟發展。
台電發言人林德福也說,昨日判決的五部機組去年共賣給台電2.4億度,若減少22%,估計減少0.5億度,影響不大。
不過,昨天「減煤」官司敗訴,台塑擔心會影響今年三張麥寮民營電廠的固定汙染許可證展延及供電。對此,經濟部能源局表示,相信雲林縣府會秉持科學證據,理性處理許可證核發,不會影響供電。
由於台塑麥寮三部60萬瓩的燃煤發電機組許可證中,二張將在6月11日到期,一張將在7月10日到期。台塑擔心,昨日判決結果恐造成骨牌效應,不利三張民營電廠固定汙染許可證到期展延,進而影響供電。
對此,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表示,雲林縣府兩年前要求台塑「減煤」兩成,是根據每個電廠空汙排放的紀錄,合理估算減煤數量;相信雲林縣府在考量日後萬一發生行政訴訟,在司法上要站得住腳,今年會理性看待麥寮電廠展延許可證一事。
據能源局掌握數據,三部麥寮電廠去年一共售電給台電124億度電,約占全年用電量5%;淨尖峰供電能力165萬瓩,約占尖峰時系統備轉容量率4.6%。
這意味著,以去年備轉容量率最低到1.64%來看,如果今年麥寮電廠許可證未獲展延而停止運轉,備轉容量率肯定降到負值,會發生停限電。
對此,李君禮表示,雲林縣府沒有理由停發。
台電發言人林德福也說,昨日判決的五部機組去年共賣給台電2.4億度,若減少22%,估計減少0.5億度,影響不大。
不過,昨天「減煤」官司敗訴,台塑擔心會影響今年三張麥寮民營電廠的固定汙染許可證展延及供電。對此,經濟部能源局表示,相信雲林縣府會秉持科學證據,理性處理許可證核發,不會影響供電。
由於台塑麥寮三部60萬瓩的燃煤發電機組許可證中,二張將在6月11日到期,一張將在7月10日到期。台塑擔心,昨日判決結果恐造成骨牌效應,不利三張民營電廠固定汙染許可證到期展延,進而影響供電。
對此,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表示,雲林縣府兩年前要求台塑「減煤」兩成,是根據每個電廠空汙排放的紀錄,合理估算減煤數量;相信雲林縣府在考量日後萬一發生行政訴訟,在司法上要站得住腳,今年會理性看待麥寮電廠展延許可證一事。
據能源局掌握數據,三部麥寮電廠去年一共售電給台電124億度電,約占全年用電量5%;淨尖峰供電能力165萬瓩,約占尖峰時系統備轉容量率4.6%。
這意味著,以去年備轉容量率最低到1.64%來看,如果今年麥寮電廠許可證未獲展延而停止運轉,備轉容量率肯定降到負值,會發生停限電。
對此,李君禮表示,雲林縣府沒有理由停發。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