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號碼 0960-550-797   LINE的ID LINE的ID:@ipo888 歡迎加入好友

IPO股票資訊網公告

本站並無任何推薦、銷售、勸誘投資股票之行為,如有冒充本站名義進行上述行為,請告知本站,也請大家不要受騙上當。歡迎投資人多多利用平台討論交流公司訊息,多多提供資訊如有造成公司困擾,還煩請私訊告知,將立即處理


公司新聞公告
日期
公司名稱
新聞標題

台積電昨(30)日股價在AI題材助攻下,盤中最高攻上1,160元,平歷史最高價,終場上漲20元、收1,155元,站回所有均線。市場專家指出,台積電尾盤拉抬動能明顯,主要由外資法人與壽險資金領軍回補,顯示對後市仍具信心,內資布局動作也相當積極,支撐台積電續強。

台積電昨日股價強勢攻高,法人紛紛加碼布局。根據統計,昨日最後一盤點火買超台積電的主要買盤,以外資為主,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銀、法巴、麥格理、野村、花旗、里昂等,金額介於1.5億元至50億元之間。

除了外資,另一股點火台積電重要買盤則來自內資,包括富邦、國泰等壽險單。其他重要的市場主力,還包括市場大戶聚集地的元大總公司、當沖客聚集地的凱基台北、虎尾幫也有著墨的身影。

法人通路訪查後發現,為配合川普政府「美國製造」政策,台積電亞利桑那先進封裝產線2025年月產能可達二、三千片,2026年將擴增到1萬至2萬片,屆時將占台積電整體先進封裝產能約10%至20%。

該廠封裝技術以2.5D CoWoS與3D SoIC為主,前段晶圓製程(CoW)仍倚賴台積電自製,美商艾克爾(Amkor)則負責後段的晶圓堆疊與封裝(WoS)。目前SoIC最大客戶為超微(AMD),預期2026年蘋果將成為第二家主要客戶,應用於其自研M系列晶片。





大陸智慧手機ODM巨頭華勤技術,擬以人民幣24億元(約新台幣98億元)現金,收購大陸第三大晶圓代工廠晶合集成6%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易的股權轉讓方為台資力晶創投,將持有1.2億股份,以每股人民幣19.88元,相較於30日收盤價約折價10%,轉讓給華勤技術。力晶創投將從晶合集成第二大股東變為第三大股東,持股比率降至13.08%。

華勤技術主要為一家ODM廠,並為華為、小米做代工,目前以智慧手機、筆記型電腦、伺服器三大業務為主,衍生智慧生活、商業數位生產力及資料中心解決方案。

該公司2024年全年營收人民幣1,098億元,年增28%;歸母公司淨利潤達人民幣29億元,年增8.1%。

本次交易完成後華勤技術將向晶合集成提名董事一名,且將成為晶合集成第四大股東。

科創板日報報導,業內人士表示,終端廠商與產業上游的晶圓廠,建立類似戰略合作並不意外。在上一輪半導體產業周期中,由於經歷階段性的供需錯配,使得產業鏈合作更加緊密,部分終端品牌商甚至會與代工廠建立直接合作以爭取產能。ODM企業自然也有類似訴求。接近晶合集成人士表示,華勤成為公司戰略投資者後,對晶合產品進入終端供應鏈會有進一步說明。

針對此次股權轉讓,力晶創投則承諾,自交割日起三年內,未經華勤技術同意,持有晶合集成股份比率不低於8%;並且力晶創投對晶合集成剩餘股份的轉讓,華勤技術方面享有一定程度的優先購買權。

接近晶合集成人士表示,力晶創投後續減持仍將通過類似形式,協議轉讓予相關產業方,而不會經二級市場以大宗等形式轉讓。





今年上半年國內債市呈現「公司債冷、金融債熱」,櫃買中心最新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合計發行2,371億元的公司債,較2024年同期的3,214.9億元大減26.2%;反觀金融債,今年上半年發行金額達97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04億元大幅增長220%。

今年上半年債市亮點,金融債發行年增大爆發,包括中信銀、國泰世華銀、土銀、北富銀都相繼在上半年發行金融債,土銀上半年金融債合計發行186億元,拿下冠軍;中信銀以180.5億元為亞軍,輸出入銀行發行93億元排名第三,滙豐銀發行88億元及北富銀發行85.9億元,分居第四及第五名。

至於在公司債方面,台積電以333億元奪冠,其次為富邦金融集團(含富邦金109億元、富邦人壽190億元)合計299億元居次,排名第三為台電的235億元,中油以163億元居第四,南山人壽則以150億元擠入第五名。

企業發行公司債籌資持續下滑,債券商主管分析,受到今年川普對等關稅等影響,企業對未來經濟走勢、營運成長的不確定因素升高,傾向保守調整資本支出與融資規劃,降低發債意願。金融業者指出,川普所提出的對等關稅政策,實際上可能導致台灣對美出口商品被課以更高關稅,進而壓縮企業的利潤空間與營運穩定性。面對外部不確定風險增加,企業將更為謹慎地評估債務規模與財務槓桿,短期內可能傾向保守因應,減少發行公司債的意願或調整發行時機。

至於今年上半年金融債發債大爆發,業者表示,面對市場波動加劇,發行金融債已成為金融機構穩定資金來源的關鍵策略。在市場不穩情況下,存款波動性可能上升,透過發行中長期金融債,不僅有助於穩定資金結構,更可降低資金斷鏈的風險。

今年以來,美國公債殖利率波動擴大,加上美元走勢在上半偏弱,促使部分避險資金轉向國內大型企業發行的公司債或金融債。





今年上半年國內債市呈現「公司債冷、金融債熱」,櫃買中心最新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合計發行2,371億元的公司債,較2024年同期的3,214.9億元大減26.2%;反觀金融債,今年上半年發行金額達97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04億元大幅增長220%。

今年上半年債市亮點,金融債發行年增大爆發,包括中信銀、國泰世華銀、土銀、北富銀都相繼在上半年發行金融債,土銀上半年金融債合計發行186億元,拿下冠軍;中信銀以180.5億元為亞軍,輸出入銀行發行93億元排名第三,滙豐銀發行88億元及北富銀發行85.9億元,分居第四及第五名。

至於在公司債方面,台積電以333億元奪冠,其次為富邦金融集團(含富邦金109億元、富邦人壽190億元)合計299億元居次,排名第三為台電的235億元,中油以163億元居第四,南山人壽則以150億元擠入第五名。

企業發行公司債籌資持續下滑,債券商主管分析,受到今年川普對等關稅等影響,企業對未來經濟走勢、營運成長的不確定因素升高,傾向保守調整資本支出與融資規劃,降低發債意願。金融業者指出,川普所提出的對等關稅政策,實際上可能導致台灣對美出口商品被課以更高關稅,進而壓縮企業的利潤空間與營運穩定性。面對外部不確定風險增加,企業將更為謹慎地評估債務規模與財務槓桿,短期內可能傾向保守因應,減少發行公司債的意願或調整發行時機。

至於今年上半年金融債發債大爆發,業者表示,面對市場波動加劇,發行金融債已成為金融機構穩定資金來源的關鍵策略。在市場不穩情況下,存款波動性可能上升,透過發行中長期金融債,不僅有助於穩定資金結構,更可降低資金斷鏈的風險。

今年以來,美國公債殖利率波動擴大,加上美元走勢在上半偏弱,促使部分避險資金轉向國內大型企業發行的公司債或金融債。





今年上半年國內債市呈現「公司債冷、金融債熱」,櫃買中心最新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合計發行2,371億元的公司債,較2024年同期的3,214.9億元大減26.2%;反觀金融債,今年上半年發行金額達97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04億元大幅增長220%。

今年上半年債市亮點,金融債發行年增大爆發,包括中信銀、國泰世華銀、土銀、北富銀都相繼在上半年發行金融債,土銀上半年金融債合計發行186億元,拿下冠軍;中信銀以180.5億元為亞軍,輸出入銀行發行93億元排名第三,滙豐銀發行88億元及北富銀發行85.9億元,分居第四及第五名。

至於在公司債方面,台積電以333億元奪冠,其次為富邦金融集團(含富邦金109億元、富邦人壽190億元)合計299億元居次,排名第三為台電的235億元,中油以163億元居第四,南山人壽則以150億元擠入第五名。

企業發行公司債籌資持續下滑,債券商主管分析,受到今年川普對等關稅等影響,企業對未來經濟走勢、營運成長的不確定因素升高,傾向保守調整資本支出與融資規劃,降低發債意願。金融業者指出,川普所提出的對等關稅政策,實際上可能導致台灣對美出口商品被課以更高關稅,進而壓縮企業的利潤空間與營運穩定性。面對外部不確定風險增加,企業將更為謹慎地評估債務規模與財務槓桿,短期內可能傾向保守因應,減少發行公司債的意願或調整發行時機。

至於今年上半年金融債發債大爆發,業者表示,面對市場波動加劇,發行金融債已成為金融機構穩定資金來源的關鍵策略。在市場不穩情況下,存款波動性可能上升,透過發行中長期金融債,不僅有助於穩定資金結構,更可降低資金斷鏈的風險。

今年以來,美國公債殖利率波動擴大,加上美元走勢在上半偏弱,促使部分避險資金轉向國內大型企業發行的公司債或金融債。





今年上半年國內債市呈現「公司債冷、金融債熱」,櫃買中心最新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合計發行2,371億元的公司債,較2024年同期的3,214.9億元大減26.2%;反觀金融債,今年上半年發行金額達97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04億元大幅增長220%。

今年上半年債市亮點,金融債發行年增大爆發,包括中信銀、國泰世華銀、土銀、北富銀都相繼在上半年發行金融債,土銀上半年金融債合計發行186億元,拿下冠軍;中信銀以180.5億元為亞軍,輸出入銀行發行93億元排名第三,滙豐銀發行88億元及北富銀發行85.9億元,分居第四及第五名。

至於在公司債方面,台積電以333億元奪冠,其次為富邦金融集團(含富邦金109億元、富邦人壽190億元)合計299億元居次,排名第三為台電的235億元,中油以163億元居第四,南山人壽則以150億元擠入第五名。

企業發行公司債籌資持續下滑,債券商主管分析,受到今年川普對等關稅等影響,企業對未來經濟走勢、營運成長的不確定因素升高,傾向保守調整資本支出與融資規劃,降低發債意願。金融業者指出,川普所提出的對等關稅政策,實際上可能導致台灣對美出口商品被課以更高關稅,進而壓縮企業的利潤空間與營運穩定性。面對外部不確定風險增加,企業將更為謹慎地評估債務規模與財務槓桿,短期內可能傾向保守因應,減少發行公司債的意願或調整發行時機。

至於今年上半年金融債發債大爆發,業者表示,面對市場波動加劇,發行金融債已成為金融機構穩定資金來源的關鍵策略。在市場不穩情況下,存款波動性可能上升,透過發行中長期金融債,不僅有助於穩定資金結構,更可降低資金斷鏈的風險。

今年以來,美國公債殖利率波動擴大,加上美元走勢在上半偏弱,促使部分避險資金轉向國內大型企業發行的公司債或金融債。





今年上半年國內債市呈現「公司債冷、金融債熱」,櫃買中心最新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合計發行2,371億元的公司債,較2024年同期的3,214.9億元大減26.2%;反觀金融債,今年上半年發行金額達97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04億元大幅增長220%。

今年上半年債市亮點,金融債發行年增大爆發,包括中信銀、國泰世華銀、土銀、北富銀都相繼在上半年發行金融債,土銀上半年金融債合計發行186億元,拿下冠軍;中信銀以180.5億元為亞軍,輸出入銀行發行93億元排名第三,滙豐銀發行88億元及北富銀發行85.9億元,分居第四及第五名。

至於在公司債方面,台積電以333億元奪冠,其次為富邦金融集團(含富邦金109億元、富邦人壽190億元)合計299億元居次,排名第三為台電的235億元,中油以163億元居第四,南山人壽則以150億元擠入第五名。

企業發行公司債籌資持續下滑,債券商主管分析,受到今年川普對等關稅等影響,企業對未來經濟走勢、營運成長的不確定因素升高,傾向保守調整資本支出與融資規劃,降低發債意願。金融業者指出,川普所提出的對等關稅政策,實際上可能導致台灣對美出口商品被課以更高關稅,進而壓縮企業的利潤空間與營運穩定性。面對外部不確定風險增加,企業將更為謹慎地評估債務規模與財務槓桿,短期內可能傾向保守因應,減少發行公司債的意願或調整發行時機。

至於今年上半年金融債發債大爆發,業者表示,面對市場波動加劇,發行金融債已成為金融機構穩定資金來源的關鍵策略。在市場不穩情況下,存款波動性可能上升,透過發行中長期金融債,不僅有助於穩定資金結構,更可降低資金斷鏈的風險。

今年以來,美國公債殖利率波動擴大,加上美元走勢在上半偏弱,促使部分避險資金轉向國內大型企業發行的公司債或金融債。





年輕戰力報到。壽險業務員2025上半年登錄人數出爐,其中,壽險公司登錄人數連三個月成長,回升至20.5萬人,保經公司業務員登錄人數達到9.3萬人,再創歷史新高,整體登錄人數增加1,067人,來到37.6萬人,為2022年6月以來新高,顯示壽險業務員人數逐漸回升。且近年來加入壽險業的新血均朝向「年輕化」及「高學歷」方面發展。

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6月壽險公司、保代、保經三大通路中,壽險公司業務員人數連三個月成長,較上月增加745人,來到205,309人。而保險代理人公司6月登錄業務員人數較上月減少17人,來到77,922人;保險經紀人公司登錄業務員較上月增加339人,達93,151人,再創歷史新高,整體登錄人數增加1,067人,來到376,382人,為2022年6月以來,近三年新高。

若以各壽險公司來觀察,6月有十家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單月正成長,南山人壽增加297人、國泰人壽增加226人、凱基人壽增104人、全球人壽增68人、新光人壽增49人,台灣人壽、安聯人壽、遠雄人壽、友邦人壽及宏泰人壽6月登錄業務員人數皆呈現增加。





年輕戰力報到。壽險業務員2025上半年登錄人數出爐,其中,壽險公司登錄人數連三個月成長,回升至20.5萬人,保經公司業務員登錄人數達到9.3萬人,再創歷史新高,整體登錄人數增加1,067人,來到37.6萬人,為2022年6月以來新高,顯示壽險業務員人數逐漸回升。且近年來加入壽險業的新血均朝向「年輕化」及「高學歷」方面發展。

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6月壽險公司、保代、保經三大通路中,壽險公司業務員人數連三個月成長,較上月增加745人,來到205,309人。而保險代理人公司6月登錄業務員人數較上月減少17人,來到77,922人;保險經紀人公司登錄業務員較上月增加339人,達93,151人,再創歷史新高,整體登錄人數增加1,067人,來到376,382人,為2022年6月以來,近三年新高。

若以各壽險公司來觀察,6月有十家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單月正成長,南山人壽增加297人、國泰人壽增加226人、凱基人壽增104人、全球人壽增68人、新光人壽增49人,台灣人壽、安聯人壽、遠雄人壽、友邦人壽及宏泰人壽6月登錄業務員人數皆呈現增加。





年輕戰力報到。壽險業務員2025上半年登錄人數出爐,其中,壽險公司登錄人數連三個月成長,回升至20.5萬人,保經公司業務員登錄人數達到9.3萬人,再創歷史新高,整體登錄人數增加1,067人,來到37.6萬人,為2022年6月以來新高,顯示壽險業務員人數逐漸回升。且近年來加入壽險業的新血均朝向「年輕化」及「高學歷」方面發展。

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6月壽險公司、保代、保經三大通路中,壽險公司業務員人數連三個月成長,較上月增加745人,來到205,309人。而保險代理人公司6月登錄業務員人數較上月減少17人,來到77,922人;保險經紀人公司登錄業務員較上月增加339人,達93,151人,再創歷史新高,整體登錄人數增加1,067人,來到376,382人,為2022年6月以來,近三年新高。

若以各壽險公司來觀察,6月有十家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單月正成長,南山人壽增加297人、國泰人壽增加226人、凱基人壽增104人、全球人壽增68人、新光人壽增49人,台灣人壽、安聯人壽、遠雄人壽、友邦人壽及宏泰人壽6月登錄業務員人數皆呈現增加。





年輕戰力報到。壽險業務員2025上半年登錄人數出爐,其中,壽險公司登錄人數連三個月成長,回升至20.5萬人,保經公司業務員登錄人數達到9.3萬人,再創歷史新高,整體登錄人數增加1,067人,來到37.6萬人,為2022年6月以來新高,顯示壽險業務員人數逐漸回升。且近年來加入壽險業的新血均朝向「年輕化」及「高學歷」方面發展。

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6月壽險公司、保代、保經三大通路中,壽險公司業務員人數連三個月成長,較上月增加745人,來到205,309人。而保險代理人公司6月登錄業務員人數較上月減少17人,來到77,922人;保險經紀人公司登錄業務員較上月增加339人,達93,151人,再創歷史新高,整體登錄人數增加1,067人,來到376,382人,為2022年6月以來,近三年新高。

若以各壽險公司來觀察,6月有十家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單月正成長,南山人壽增加297人、國泰人壽增加226人、凱基人壽增104人、全球人壽增68人、新光人壽增49人,台灣人壽、安聯人壽、遠雄人壽、友邦人壽及宏泰人壽6月登錄業務員人數皆呈現增加。





年輕戰力報到。壽險業務員2025上半年登錄人數出爐,其中,壽險公司登錄人數連三個月成長,回升至20.5萬人,保經公司業務員登錄人數達到9.3萬人,再創歷史新高,整體登錄人數增加1,067人,來到37.6萬人,為2022年6月以來新高,顯示壽險業務員人數逐漸回升。且近年來加入壽險業的新血均朝向「年輕化」及「高學歷」方面發展。

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6月壽險公司、保代、保經三大通路中,壽險公司業務員人數連三個月成長,較上月增加745人,來到205,309人。而保險代理人公司6月登錄業務員人數較上月減少17人,來到77,922人;保險經紀人公司登錄業務員較上月增加339人,達93,151人,再創歷史新高,整體登錄人數增加1,067人,來到376,382人,為2022年6月以來,近三年新高。

若以各壽險公司來觀察,6月有十家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單月正成長,南山人壽增加297人、國泰人壽增加226人、凱基人壽增104人、全球人壽增68人、新光人壽增49人,台灣人壽、安聯人壽、遠雄人壽、友邦人壽及宏泰人壽6月登錄業務員人數皆呈現增加。





年輕戰力報到。壽險業務員2025上半年登錄人數出爐,其中,壽險公司登錄人數連三個月成長,回升至20.5萬人,保經公司業務員登錄人數達到9.3萬人,再創歷史新高,整體登錄人數增加1,067人,來到37.6萬人,為2022年6月以來新高,顯示壽險業務員人數逐漸回升。且近年來加入壽險業的新血均朝向「年輕化」及「高學歷」方面發展。

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6月壽險公司、保代、保經三大通路中,壽險公司業務員人數連三個月成長,較上月增加745人,來到205,309人。而保險代理人公司6月登錄業務員人數較上月減少17人,來到77,922人;保險經紀人公司登錄業務員較上月增加339人,達93,151人,再創歷史新高,整體登錄人數增加1,067人,來到376,382人,為2022年6月以來,近三年新高。

若以各壽險公司來觀察,6月有十家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單月正成長,南山人壽增加297人、國泰人壽增加226人、凱基人壽增104人、全球人壽增68人、新光人壽增49人,台灣人壽、安聯人壽、遠雄人壽、友邦人壽及宏泰人壽6月登錄業務員人數皆呈現增加。





花旗集團2024年在台灣再創業績巔峰,協助企業完成近20項重大交易,涵蓋併購、股權及債券資本市場,成功締造市場領先地位,並獲得《亞洲金融》(FinanceAsia)、《歐元雜誌》(Euromoney)與《財資》(The Asset)三大國際金融媒體頒發共計11項大獎,成為外資銀行中的佼佼者。

花旗集團台灣區總裁暨花旗(台灣)銀行董事長張聖心表示,花旗持續以全球平台與跨國網絡優勢,為台灣企業提供全方位金融解決方案,協助企業因應在地及跨境業務發展。今年獲得多項國際權威獎項,證明花旗在台灣金融市場的深耕與專業表現備受肯定。

根據《歐元雜誌》指出,花旗在台灣投資銀行業務中展現強勁的市場領導力,持續蟬聯在併購、股權與債券市場的排名領先地位。2024年花旗投資銀行團隊成功協助台灣企業完成將近20筆關鍵交易,並在相關領域取得最高市占率,寫下近年最佳業績。自2020年以來,花旗已為台灣企業從全球資本市場籌資超過270億美元,並提供逾110億美元的併購顧問服務,積極協助台灣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今年花旗榮獲《亞洲金融》包括「最佳國際銀行」、「最佳國際投資銀行」、「最佳國際併購機構」、「最佳國際股權機構」、「最佳國際債券機構」、「最佳國際商業銀行-中小企業」等六項大獎;並由《歐元雜誌》頒發「最佳投資銀行」與「最佳併購投資銀行」雙料殊榮。

同時,花旗也在《財資》Triple A獎項中囊括「台灣最佳次保管銀行」、「最佳國際保管銀行」、「最佳保險託管專家」等肯定,展現其在企業金融、資本市場與財富託管領域的整體實力。花旗已連續22年獲《財資》「最佳國際銀行」榮耀。





日本、歐盟等陸續與美國達成關稅協議,加上美國企業財報交出亮眼成績單,帶動市場投資信心,美股屢創新高,推動91.6%的ETF交出正報酬,平均漲幅為3.9%,計有23檔ETF7月漲幅超過一成,其中,復華中國5G漲幅來到21.5%,也是唯一一檔漲幅超過兩成的標的。

根據CMoney統計至30日,7月漲幅超過一成的標的依序為復華中國5G的21.5%、期街口布蘭特油正2的19.9%、中信中國50正2的15.5%、富邦越南13.9%、中信電池及儲能13.7%。

此外,還有國泰臺灣加權正2、富邦ESG綠色電力、群益臺灣加權正2、富邦臺灣加權正2、永豐中國科技50大、元大台灣50正2、元大滬深300正2、富邦上証正2、國泰中國A50正2、國泰智能電動車、國泰數位支付服務、復華香港正2、富邦深100、期街口道瓊銅、FT潔淨能源、中信中國高股息、群益深証中小、國泰基因免疫革命,漲幅介於10.07%至12.9%之間。

進一步檢視漲幅超過一成ETF的投資區域,以大中華區最多,陸港股共十檔、台股四檔、全球股六檔、商品類兩檔、越南股一檔,多數反映落後補漲。

唯一一檔高股息商品繳出單月漲幅超過一成的是中信中國高股息。

中國信託投信ETF經理人葉松炫表示,近期陸港股市表現亮眼,主因包括兩大利多政策支撐。首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擴大債券通「南向通」投資者範圍,便利境內機構投資港幣債券,有助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並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其次,美國對輝達與超微部分晶片產品放寬出口限制,有利兩岸半導體與科技產業鏈發展,進一步提振投資信心。

國泰智能電動車近來表現亮眼,ETF經理人游凱卉指出,AI晶片領域的領頭羊輝達與超微受惠於AI伺服器與自駕車晶片需求強勁,股價頻創新高,成為ETF上漲的主要動能。

而電動車產業部分,特斯拉則因Robotaxi與FSD(全自動駕駛)整合進展順利,加上降價策略奏效,市場信心逐步回升;中國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在政策扶持下維持穩健表現;歐洲工業巨擘ABB則因財報優異與需求回溫,股價同步走強。





台股昨(30)日無畏川普關稅期限在即,指數收復5、10日線,也讓多檔台股ETF績效紅通通。法人表示,在關稅政策反覆多變下,台股料延續震盪走勢,操作上也更加仰賴選股,建議投資人可透過訴求主動選股、靈活調整部位的台股主動式ETF應對。

觀察近一周包含槓反的75檔台股ETF表現,共有12檔打敗大盤的0.4%。其中,主動式ETF方面,主動群益台灣強棒ETF以2.4%漲幅表現居冠、主動統一台股增長漲1.4%同樣亮眼;富邦臺灣中小、兆豐龍頭等權重、中信綠能及電動車則達1.6%以上,甚至打敗正二型台股ETF,表現亮眼。

群益投信台股ETF研究團隊表示,主動式台股ETF優勢在於投組可隨時動態調整,像是近期美國對等關稅議題令金融市場波動劇烈,台股深受牽動,更凸顯政策雜音籠罩,主動操作、彈性調整持股應對多變局勢的必要性。

主動群益台灣強棒ETF(00982A)經理人陳沅易表示,從資金面看,台股融資餘額回升至2,300億,顯示股市未有過熱狀況,即便回檔修正也不易出現如4月初不理性拋售賣壓,仍看好台股在關稅落地後有補漲空間。





富邦投信將於8月4日募集「富邦雙核心戰略多重資產基金」,透過「雙核心戰略」活化資產運用,依據全球動盪指標(G.T.S)監控地緣政治風險,靈活調整「企業獲利驅動」及「地緣風險驅動」兩大核心配置板塊比重,搭配傳統金融市場量化指標控管投資組合波動率,追求低波動及長期回報。成為目前多重資產型基金市場上少見的「收益+避險+戰略資產」全方位解決方案。

富邦投信表示,基金設計概念就像棒球場上的攻守兼備戰術,既要爭取上壘率,也要提升防禦力,因此以職棒MVP精神為主軸,強調「攻守雙核心、策略金三角」投資思維。鎖定高企業獲利驅動力標的,提升資產成長性,兼顧Momentum(打擊率);Volatility(防禦力)方面配置成熟政府債,強化波動防禦能力;Perfection(戰略完整度)則是納入黃金ETF與比特幣ETF,形成完整戰略配置。

雙核心軸線,美元核心資產鎖定美國投資級債、高品質短天期美債及部分美元計價收益性資產,提供穩定現金流與流動性,作為配置基礎。戰略核心資產納入具有抗通膨、避險與長期增值潛力的黃金、商品型資產,甚至延伸至比特幣等虛擬資產,為組合提供額外保護。

與一般多重資產型基金僅著重股票、債券與少量商品不同,富邦雙核心戰略多重資產基金更納入新世代資產。基金擬任經理人陳臻怡指出,該基金是金管會放寬規範後,首批可配置比特幣ETF的產品,透過黃金與比特幣等低相關性資產,分散傳統市場的系統性風險,捕捉戰略資產的長期成長機會。

陳臻怡提到,更關鍵的是,基金並非靜態持有,而是依據全球動盪指標與金融市場量化數據,動態調整美元核心與戰略核心比例。例如,當市場政策不確定升高時,戰略核心比重將提高以分散風險;而市場修正後,美元核心資產比重則會拉高,鎖定收益機會。





華德動能(2237)昨(30)日公告與台中汽車客運簽定15輛電動低地板大型客車合約,這是繼上周與首都客運和大都會客運的訂單後,再下一城,隨著電動巴士的需求與訂單增溫,華德動能明年的營收可望較今年大幅成長。

除了昨日與台中汽車客運的15輛電動大巴訂單之外,上周與首都客運簽訂30輛「電動低地板大型客車」、大都會汽車客運55輛電動低地板大型客車買賣合約,都將在明年交車。首都客運電動巴士周於民生幹線30輛。大都會汽車客運則是行駛復興幹線、270線、287與262線。

華德動能為車王電集團旗下事業,今年在內外銷業務都有明確的成長,公司樂觀看待電動車業務快速成長。日本市場擴展已獲得10家以上日本客運業者合作,外銷數量有望逐年倍數增加,經營團隊有信心在年底能達到預期的營收及獲利目標,致力達成於年底前完成上市申請之目標。

公司指出,近年車王集團持續推動轉型及全球布局,目前為國內唯一將電動巴士導入日本市場之公司。





亞洲不銹鋼市場緩步升溫,不銹鋼上游廠燁聯(9957)、華新昨(30)日公告8月盤元產品牌價,各項產品同步開出平高盤。燁聯304續採議價模式,430平盤,316L附加價每公噸漲2,000元。

華新300系調漲每公噸2,000元,300系快削鋼附價調漲每公噸1,000元, 316附價調漲每公噸1,000元,200系及400系維持平盤。

此外,在燁聯調漲下,預期另一家上游廠唐榮將跟進。唐榮主管指出,接收到燁聯8月最新的價格策略,唐榮預定今日中午開盤,期待整體不銹鋼產業能正向發展。

華新指出,儘管台美關稅協商仍在進行中,亞洲主要鋼鐵出口國已相繼與美國達成協議,市場觀望氛圍逐漸消退,有助鋼材需求回溫。此外,關鍵不銹鋼原料如鎳、鉬價格同步走揚,加上新台幣匯率貶值,推升鋼廠整體生產成本,綜合考量市場與成本因素,8月盤元產品牌價調整。

法人分析,國際鎳價近期穩定在每公噸1.5萬美元盤旋,加上中國大陸西藏雅魯藏布江超級水利工程啟動,用鋼需求量只會多不會少。外界看好低迷已久的不銹鋼市場有望觸底反彈。

上市不銹鋼廠主管說,近來印尼青山對台灣不銹鋼廠熱軋報價硬挺,每公噸調漲35美元至40美元,且新台幣連續貶值,鋼廠購料成本升高,市場專家甚至認為,7月應該是不銹鋼價格最低月份,預言接下來行情有望回溫。

此外,中南部豪雨成災,重建工作緊鑼密鼓展開,對鋼鐵需求陸續釋出,上市企業主管透露,高雄工地已經長達一周找不到鐵材師傅,大家都跑到台南、嘉義工作,不論碳鋼或不銹鋼流通行情都出現回升。





安聯投信發行的主動安聯台灣高息ETF(00984A),日前正式於集中市場掛牌,期許藉由產品創新、研究和滿足多元客戶服務,提升台灣主動式ETF市場在國際市場的能見度,並響應政府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

以主動式資產管理著稱的安聯環球投資旗下安聯投信表示,在2025年台灣主動式ETF元年推出主動安聯台灣高息ETF,主要希望讓投資人在資產配置時,有更主動、多元的選擇。

另一方面,台灣是安聯投信深耕超過35年的重要基地,選擇以台灣市場作為全球首發主動式ETF的起點,不只是市場戰略上的布局,更是主動式投資的落實,也是對台灣資本市場成熟度與潛力的肯定。

就投資理念來看,安聯投信的台灣主動式ETF採用量化方法與質化方式並行,藉由整合人性化洞察及量化工具,輔以產業與個股調研的研究模擬策略,能更有效實現既定投資目標,選股邏輯為結合多種選股策略,獨特模組化設計可更精準實踐整理投資目標,有效降低單一策略失敗的風險,確保投資組合長期競爭力。

主動投資深植於安聯投信的DNA中,以高度分散的多重策略投資組合,不被單一選股方法束縛,同時確保在妥善風險管理下,還能根據市場狀況靈活調整投資組合,滿足投資人多元化需求。

展望後市,台股目前正值除息旺季,是布局高息標的的關鍵時點。主動安聯台灣高息ETF自成立以來,在布局策略上採取「貼近掛牌、穩健建倉」策略,優先考量股息收益與個股流動性,逐步提高持股比重,以掌握除息行情與填息機會。

主動安聯台灣高息ETF憑藉多元投資策略、穩健的收息來源與相對分散的投資組合,在市場波動中更具防禦性與現金流優勢,將持續為投資人創造穩健收益與資本成長的雙重機會。

隨市場逐步消化短期雜音,企業獲利有機會重新主導行情,近年持續增添多檔聚焦股息的台股ETF,使產品線更豐富。不過,各檔ETF選股邏輯有所差異,證交所提醒於規劃投資前應先了解商品特色及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