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號碼 0960-550-797   LINE的ID LINE的ID:@ipo888 歡迎加入好友

IPO股票資訊網公告

本站並無任何推薦、銷售、勸誘投資股票之行為,如有冒充本站名義進行上述行為,請告知本站,也請大家不要受騙上當。歡迎投資人多多利用平台討論交流公司訊息,多多提供資訊如有造成公司困擾,還煩請私訊告知,將立即處理


公司新聞公告
日期
公司名稱
新聞標題

台股市場在4日盤中經歷了小幅整理後,成功填補了3月初的缺口,並在投信主動式台股基金表現不凡的帶領下,創下了新的紀錄。根據統計,包括主動群益台灣強棒、主動統一台股增長、主動野村臺灣優選等七檔台股基金,其淨值均創下了新高,為53,367位受益人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其中,三檔主動式台股ETF也全數達到新高點。

群益投信的台股研究團隊指出,台股擁有較強的經濟體質和產業結構,這從國際資金流動中可以看出外資對台股市場的青睞。隨著市場漸入震盪加劇的階段,類股輪動快速,個股波動性加大,因此建議投資者採用定期定額分批買進的方式,以有效分散不同時點進場的風險。

群益長安基金經理人陳朝政表示,今年企業普遍對後市保持樂觀,加上AI議題的持續發酵,大盤呈現多頭趨勢。雖然美國關稅政策與言論可能帶來市場波動,但全球AI發展趨勢未變,台灣電子產業供應鏈有望持續受益於半導體、ODM供應鏈的完整性和轉單效益的擴大,因此對於台股中長期表現持正向看法。

主動群益台灣強棒ETF經理人陳沅易分析,預期隨著市場秩序逐漸恢復,台股將重拾過去成長動能。美國與各國的貿易談判進行中,後續美國降稅以及Fed降息的利多將逐漸出現。儘管關稅對獲利有侵蝕,但AI長線大趨勢未變,先進製程、IC設計等領域仍值得關注。非電族群方面,生技、金融等行業的表現也值得留意。

主動統一台股增長ETF經理人陳釧瑤指出,新台幣升值將對即將公布的第2季財報產生匯損影響。因此,現階段操作策略為「選股不選市」。ASIC AI供應鏈和GPU AI的需求持續增長,預計下半年訂單能見度將相對提高,且匯率影響較小的供應鏈將成為法人布局的焦點。除權息旺季來臨,高殖利率概念股有望成為資金避風港。

美國關稅政策變動不斷、經濟成長動能放緩,再加上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市場避險情緒濃厚。在這樣的背景下,全球投資等級債市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入。根據統計,截至6月20日,單周就有約23億美元流入全球投資等級債市,累計今年淨流入資金已超過600億美元。


對於這股資金潮,聯博投信固定收益資深投資策略師江常維表示,投資等級債券的發行企業通常擁有穩定的現金流和良好的償債能力,在經濟緩慢增長和地緣政治緊張的環境下,這些債券顯示出其投資價值。江常維建議投資者透過主動式投資等級債券ETF參與市場,利用經理人的主動選擇和風險控管,爭取超額報酬。


江常維強調,即使近期美國債市表現震盪,但從中長期來看,美國投資等級公司債仍是資產配置不可或缺的一環。美國投資等級公司債市場規模達到7.5兆美元,佔全球市場57%,遠超過其他國家。這一市場規模和流動性吸引了大量國際資金,並使美國投資等級債券成為兼具避險和收益潛力的關鍵資產。


在當前不確定性增加的環境中,江常維指出,投資者除了要選擇正確的資產,還要選擇合適的工具。相比於單一公司債的門檻高、風險集中,以及被動式ETF的限制,主動式投等債ETF可以涵蓋不同天期和產業的債券,並根據市場情勢進行調整,有機會提升報酬潛力並降低風險。


聯博投資等級債入息主動式ETF(00980D)便是這樣一個產品,其模擬投資組合約80%配置於投資等級債券,並適度納入優選非投資等級債券,以追求收益與防禦的平衡。此外,00980D是台灣唯一可納入非投資等級債的投等債主動式ETF,涵蓋短、中、長期債券,並在控管風險的同時提升操作彈性。


在產業和區域分布上,00980D主要投資於美國和歐洲的成熟市場,涵蓋40多個產業和130家公司,包括大型銀行、電信商、科技製造商、郵輪和租車公司等,具有高度的產業多元性。透過分散持債結構,單一債券持有比重可望低於1%,大幅降低個別信用事件對整體表現的影響。


在當前市場的不確定性中,擁有風險防禦和收益彈性的資產配置尤为重要。投資等級債券基本面穩健,加上市場對降息循環的預期,使其相對具吸引力。透過主動式投等債ETF,投資者不僅能把握債市機會,也能在風險變化下保持靈活和應對彈性。

面對全球市場的波動與關稅議題的挑戰,安聯投信展現出強大的策略應對能力。該公司近期公布,第3季將採用75%的多重資產策略,著眼於結構式成長機會,涵蓋收益成長、人工智慧(AI)等多元主題。同時,為降低投資波動,安聯投信將分別投入15%於投資等級及非投資等級債基金,以及10%於台股基金,把握漲勢擴散的機遇。


安聯投信強調,市場在經歷第2季的初階洗禮後,已呈現V型反彈。為此,該公司建議投資者以收益為基礎,主軸為息收,進行全球多元分散布局。核心資產將聚焦於成長股、非投資等級債及可轉換公司債,以構築一個既能跟進成長,又能對應高檔震盪的投資組合。


在收益成長資產方面,安聯收益成長基金全數聚焦於美元資產,其中美國成長股、非投資等級債及可轉債各佔三分之一,並每月進行重新平衡。該基金是國人持有最多的單一基金,截至2025年5月底,持有金額達7,017億元,遙遙領先其他基金。若選擇美元穩定月配息級別,半年來年化配息率介於7.78%至8.49%之間。


為滿足更多元化的投資需求,安聯投信還推出了境內版的多重資產基金,即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並增加新台幣及人民幣計價類別,截至5月底規模達619.9億元。該公司的全球版則是安聯全球收益成長基金,北美佔比達69%,並增加投資等級債部位,以把握長期股息及債息收益機會。


在純債券基金方面,安聯投資級公司債基金佔比10%,債種以公司債為主,次為公債,區域上則以美債佔比最高。若選擇美元穩定月配息級別,年化配息率逾5.2%。此外,安聯美國短年期非投等債可配置5%,截至5月底規模達67.9億元,布局涵蓋天然氣運輸、消費商業租賃融資、居家產品及醫療等領域。


在台股基金方面,安聯投信作為主動式台股基金龍頭,旗下三檔台股基金均表現亮眼。其中,安聯台灣科技基金規模達502.7億元,安聯台灣大壩基金規模267.7億元,安聯台灣智慧基金規模258.9億元,分別位居台股基金第一、三、四名。主動安聯台灣高息(00984A)經理人施政廷表示,全球資金配置已到轉折點,第3季將是布局台股的關鍵時點,有助於參與成長與累積息收。

台灣旅宿業再創佳績,由許維翔創立的巨宇翔集團旗下品牌「澧饗餐旅Hotel Leisure–台南行旅」,榮獲Agoda頒發的金環獎(Gold Circle Awards),成為全球逾32萬家旅宿中僅1%入選的優秀業者。這一榮耀不僅是對澧饗餐旅在國際旅宿市場卓越表現的肯定,也再次證明了台灣旅宿業的實力與魅力。


金環獎由Agoda每年頒發,旨在表彰那些持續改善顧客服務、積極參與平台發展的合作夥伴。大中華區總經理Angel Huang表示,這個獎項不僅肯定了澧饗餐旅對服務品質的堅持,更是Agoda全球團隊評估業界趨勢與創新表現的重要依據。


澧饗餐旅目前在台灣擁有6家旅店,分佈於淡水、日月潭、嘉義、台南與高雄等主要觀光城市,總房間與床位數超過600間。巨宇翔集團總經理蔡政豪表示,集團目標是打造高CP值的台灣環島食宿旅遊鏈,並預計今年底將旅店數量拓展至10家。


為了攻擊高CP值的大眾旅遊市場,蔡政豪看好疫情後國內旅遊經濟的復甦,積極配合政府爭取今年2025國際旅客來台1,000萬人次目標。他還表示,將鎖定韓國、日本與東南亞市場,深化與Agoda的國際合作,持續推廣台灣美食與旅宿文化,為無陸客時代的觀光產業注入新動能。

臺灣證券交易所與櫃買中心攜手成立的「資本市場服務團」,於7月4日在台中林酒店盛大舉辦「2025年度推動優質企業邁入資本市場座談會」。此次座談會邀請了近20家優質企業共襄盛舉,共同探討如何整合資本市場資源,打造一個為各類規模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的推動平台。


座談會的舉辦,旨在幫助企業透過進入資本市場,不斷強化公司治理,擴大營運規模,並邁向國際市場。櫃買中心副總經理李淑暖在會上表示,櫃買中心自成立以來,已經助力超過2,600家公開發行公司成功進入資本市場,並已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滿足不同發展階段和營運規模的中小微企業多元掛牌需求。


李淑暖進一步指出,櫃買中心在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的會員交易所中,成交值周轉率位居第二,掛牌公司本益比約25倍,這一數據充分展示了櫃買中心活躍的股票市場和合理的本益比。她強調,企業進入資本市場不僅能夠加強營運體質,還能提升企業知名度、招募優秀人才,並滿足企業發展的資金需求。


此外,櫃買中心將持續關注企業、證券商及會計師的建議,不斷檢討並調整上櫃相關規定,以協助企業順利進入資本市場。安侯建業副執行長陳宗哲在會上提到,在全球市場的營運挑戰日益嚴峻的背景下,企業如何靈活應對、維持競爭優勢,成為當前的重要課題。KPMG長期與櫃買中心及證交所合作,在企業IPO、併購、股權規劃及ESG轉型等領域提供專業服務,陪伴許多企業從初創階段走向資本市場。

台灣生技產業今年在興櫃市場的動態相當活絡,雖然上市櫃市場的家數與去年相比略顯清淡,但興櫃市場仍保持著一定的熱度。根據櫃買中心提供的新數據,今年以來已經有六家生醫公司通過興櫃登錄,這其中包括了1月10日掛牌的海昌生技(7814)。


海昌生技作為今年首批登錄興櫃的生醫公司之一,其強大的研發能力和市場前景受到了廣泛關注。之後,視航生醫、智新生技、啟新生、思捷優達-KY以及漢康-KY等公司也陸續加入興櫃市場,這些公司的加入為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漢康生技一進入資本市場就展現了驚人的營運表現,這讓市場對於生技產業的發展前景更加期待。法人分析師指出,去年台灣生技醫藥類股湧入資本市場的高峰,共有36家生技製藥公司進入興櫃市場或登錄創新板,這一數字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然而,今年要超越去年的紀錄並不容易。分析師認為,儘管今年生技產業在興櫃市場的熱度持續,但與去年相比,市場的競爭也相對激烈,新公司的加入需要具備更強的競爭力和市場吸引力。


總之,今年台灣生技產業在興櫃市場的發展,尤其是海昌生技等新星的崛起,為市場帶來了新的話題和機遇。未來,隨著更多優質生醫公司的加入,市場的競爭格局和發展潛力都將更加值得期待。

今年台灣生醫產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相對於去年來說,似乎有些清淡。儘管上市櫃市場的家數與去年相比有所減少,但興櫃市場依然保持著一定的熱度。根據櫃買中心提供的数据,今年以來,已經有六家生醫公司通過核准,登錄興櫃市場。


這六家公司分別是:1月10日掛牌的海昌生技(7814)、3月10日登錄的視航生醫、5月8日的智新生技*、5月28日的啟新生、6月3日的思捷優達-KY,以及6月20日的漢康-KY。其中,漢康生技在進入資本市場後,立刻展現了驚人的營運表現。


法人分析指出,去年台灣生技醫藥類股湧入資本市場的盛況達到了高峰,共有36家生技製藥公司進入興櫃市場或是登錄創新板。而今年要超越去年的成績,對於資本市場來說,可能會是一個挑戰。


在這些新登錄的公司中,視航生醫尤其引人關注。作為今年興櫃市場的新星,視航生醫的加入為台灣生醫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該公司專注於生物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其產品和技術在市場上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


隨著視航生醫的加入,興櫃市場的競爭格局也發生了變化。不僅如此,這也標誌著台灣生醫產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即更加注重創新和技術突破。未來,隨著更多優秀生醫公司的加入,台灣生醫產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值得期待。

台灣生技產業今年初至今在興櫃市場表現活躍,與上市櫃市場的相對清淡相比,興櫃市場的熱絡程度顯著。根據櫃買中心公布的資料,今年已經有六家生醫公司成功登錄興櫃,這些公司分別是海昌生技、視航生醫、智新生技*、啟新生、思捷優達-KY以及漢康-KY。


其中,智新生技*在5月8日成功登錄興櫃,成為近期市場關注的焦點。該公司一進入資本市場就展現出強勁的營運表現,吸引了廣大投資者的目光。與去年相比,去年是台灣生技醫藥類股湧入資本市場的高峰,共有36家生技製藥公司進入興櫃市場或是登錄創新板,今年要超越去年的數字對於市場來說是一個挑戰。


法人分析師指出,今年生技族群在興櫃市場的表現雖然不及去年,但仍有不少新公司陸續登錄,這反映出台灣生技產業的持續發展潛力。雖然今年上市櫃市場的家數較去年有所減少,但興櫃市場的熱絡程度仍然為投資者提供了不少機會。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台灣生技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提升,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正面的訊號。未來,隨著更多優秀的生技公司進入市場,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近年來,台灣生醫產業的發展趨勢不斷升溫,不僅吸引了眾多創業者和投資者的目光,也促進了多家新興公司進入市場。然而,今年上市櫃市場的生醫族群上市家數與去年相比,呈現出較為清淡的狀態。不過,在興櫃市場方面,今年開年至今,仍有六家新公司獲得核准登錄,這一數字與上市櫃市場相比,仍然顯得相當熱絡。


根據櫃買中心提供的資料,今年年初至今已登錄興櫃的生醫族群公司包括:1月10日登錄的海昌生技(7814)、3月10日登錄的視航生醫、5月8日的智新生技*、5月28日的啟新生、6月3日的思捷優達-KY,以及6月20日的漢康-KY。其中,漢康生技自進入資本市場以來,便以其驚人的營運表現吸引了眾多關注。


法人分析指出,去年台灣生技醫藥類股湧入資本市場的熱潮達到了高峰,當時共有高達36家生技製藥公司進入興櫃市場或是登錄創新板。對於今年來說,要超越去年的成績,似乎並不容易。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家公司都在努力爭取更多的市場機會,以確保自己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眾多新興公司中,啟新生物科技格外引人注目。作為今年興櫃市場的新加入者,啟新生物科技以其獨特的產品和技術,展現出強大的發展潛力。該公司專注於生物技術領域,不斷推動產品創新,為台灣生醫產業帶來新的動能。


總結來說,雖然今年上市櫃市場的生醫族群上市家數較去年有所減少,但興櫃市場的熱絡程度依然顯示出台灣生醫產業的蓬勃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啟新生物科技等新興公司的崛起,將為台灣生醫產業帶來更多可能性。

近年來,台灣生醫產業在資本市場的發展呈現出一波波熱潮,不過,今年上市櫃市場的生醫族群家數相比去年有所減少。然而,興櫃市場卻依然熱絡,今年以來已核准登錄興櫃的生醫公司共有六家,顯示出投資者對於生醫產業的興趣未減。


根據櫃買中心提供的資料,今年初至今,登錄興櫃的生醫公司包括海昌生技(7814)、視航生醫、智新生技*、啟新生、思捷優達-KY以及漢康-KY。其中,漢康生技在進入市場後便以驚人的營運表現吸引了眾多關注。


法人在分析去年台灣生技醫藥類股時指出,去年是該產業湧入資本市場的高峰期,總共有36家生技製藥公司進入興櫃市場或登錄創新板。而今年要超越去年的成績,對於資本市場來說可能並不容易。


在這波興櫃市場的熱潮中,思捷優達-KY作為一家新興的生醫公司,以其獨特的產品和技術,逐漸在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隨著資本市場的持續發展,我們預期更多優質的生醫企業將會進入市場,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台灣生醫新聞】


今年台灣生醫產業在上市櫃市場的表現相對較為平淡,但興櫃市場則顯得相當熱絡。根據櫃買中心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初,已有六家生醫公司獲准登錄興櫃市場,這六家公司分別是海昌生技、視航生醫、智新生技、啟新生、思捷優達-KY以及漢康-KY。


其中,漢康-KY自進入資本市場以來,就以其驚人的營運表現吸引了眾多關注。這家公司在市場上的表現,讓人不禁對其未來發展抱有期待。


法人分析指出,去年台灣生技醫藥類股湧入資本市場的熱潮達到了高峰,當時共有36家生技製藥公司進入興櫃市場或是登錄創新板。然而,今年要超越去年的成績,對於資本市場來說,似乎並不容易。


隨著漢康-KY等新生力量的加入,台灣生醫產業是否能在今年帶來新的突破,這個問題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近期,台灣生醫產業的投資動能似乎不如去年活躍,根據最新統計數據,今年至今,無論是掛牌上市櫃或是申請上市或上櫃的生醫公司數量,均比去年同期有所減少。這一現象讓人不禁對今年台灣生醫產業的發展前景感到關注。


根據證交所及櫃買中心的登記資料,今年以來,生醫族群上市及上櫃掛牌的公司共有五家,其中上市三家公司,上櫃兩家公司。而當前提出上市櫃申請的生醫族群僅有三家。對比之下,2024年全年,國內上市櫃生醫族群掛牌公司達到15家,預計今年生醫族群上市櫃掛牌家數將大幅下降。


在已上市的生醫公司中,包括青松健康、永鴻生技和愛派司,分別代表長照產業、農業生技及醫材產業。而剛通過上市審議的禾榮科也將加入這一行列。在櫃買中心方面,威力德生醫和浩宇生醫兩家公司已獲准掛牌上櫃,而細胞治療業者台寶生醫和藥廠友霖生醫則仍在申請上櫃的過程中。


回顧2024年,台灣生醫族群上市櫃掛牌家數創下歷史高峰,證交所統計顯示,成功上市的生技公司共有九家,櫃買中心核准上櫃掛牌的生技公司有六家,兩大市場掛牌的生技公司共計15家,遠超過2023年的七家。


全球首次公開募股(IPO)在2023年度下滑了近20%,但台灣資本市場卻逆勢成長,尤其在生醫族群,台灣生技股的成長表現超越美國、日本、韓國及香港等市場。這也吸引了日本大和投資公司積極尋求促成日本生技公司來台掛牌上市櫃。


目前,包括漢達、訊聯智藥、三鼎生技、永笙-KY、圓祥生技、圓點奈米、向榮生技、普瑞博等公司都計劃在今年申請上市或上櫃,並通過股東會同意將申請上市櫃或辦理現金增資供初次上市櫃公開承銷,這些公司都將在今年的市場上展開激烈的競爭。

近期台灣生醫產業的投資動能顯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根據最新統計數據,今年以來,無論是掛牌上市櫃或申請上市或上櫃的生醫公司,數量均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這一現象反映出,台灣生醫產業的投資熱度並不如去年旺盛。


具體來看,截至今年年初,生醫族群上市及上櫃掛牌的公司共有五家,其中三家為上市公司,兩家為上櫃公司。此外,目前已有三家公司提出上市櫃申請。而去年全年,國內上市櫃生醫族群掛牌公司達到15家,預計今年掛牌家數將大幅減少。


在已成功上市的生醫公司中,包括青松健康、永鴻生技和愛派司,分別代表長照產業、農業生技及醫材產業。而剛通過上市審議的禾榮科,也將成為今年上市生醫公司之一。


在櫃買中心方面,今年已核准掛牌上櫃的公司有體外診斷試劑業者威力德生醫和首家生醫資電(Bio-ICT)浩宇生醫。而仍在申請上櫃的生醫族群則有細胞治療業者台寶生醫和藥廠友霖生醫。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台灣生醫族群上市櫃掛牌家數創下歷史高峰,證交所統計顯示,去年成功上市的生技公司共有九家,櫃買中心核准上櫃掛牌的生技公司有六家,兩大市場掛牌的生技公司共計15家,遠高於2023年的七家。


全球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在2023年度下滑近20%,但台灣資本市場卻逆勢成長,尤其在生醫族群,台灣生技股的成長表現超越美國、日本、韓國及香港等市場。這也吸引了日本大和投資公司積極促成日本生技公司來台掛牌上市櫃。


目前,包括漢達、訊聯智藥、三鼎生技、永笙-KY、圓祥生技、圓點奈米、向榮生技、普瑞博等公司,都已通過股東會將申請上市櫃或辦理現金增資供初次上市櫃公開承銷,這些公司都將爭取在今年上市或上櫃。

近年來,台灣生醫產業的投資動能似乎有所下降。根據最新統計數據,今年以來,無論是上市櫃掛牌或申請上市上櫃的生醫公司,數量都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這一現象反映出,生醫產業的投資熱度不如去年旺盛。

具體來看,截至今年年初,生醫族群上市及上櫃掛牌的公司共有五家,其中上市三家公司,上櫃兩家公司。而當前提出上市櫃申請的生醫公司僅有三家。這與去年整年15家上市櫃掛牌公司相比,預計今年的生醫族群上市櫃掛牌家數將大幅減少。

在已上市的生醫公司中,青松健康(6931)、永鴻生技、愛派司等公司分別代表長照產業、農業生技及醫材產業。此外,禾榮科也剛通過上市審議。在櫃買中心方面,今年已核准掛牌上櫃的公司有威力德生醫和浩宇生醫,而細胞治療業者台寶生醫、藥廠友霖生醫則仍在申請上櫃。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台灣生醫族群上市櫃掛牌家數達到歷史高峰,證交所統計顯示,去年成功上市的生技公司共有九家,櫃買中心核准上櫃掛牌的生技公司有六家,兩大市場掛牌的生技公司共計15家,遠超過2023年的七家。

在全球市場方面,台灣生技股近年來的成長表現超越美國、日本、韓國及香港等市場,吸引了日本大和投資公司積極尋求促成日本生技公司來台掛牌上市櫃。

目前,已知有多家生醫公司有意申請上市櫃,包括漢達、訊聯智藥、三鼎生技、永笙-KY、圓祥生技、圓點奈米、向榮生技、普瑞博等。這些公司都已在股東會通過相關決議,將申請上市或上櫃,或辦理現金增資供初次上市櫃公開承銷,展開爭取今年上市或上櫃的競爭。

近期,台灣生醫產業的投資動能顯示出明顯的減弱趨勢。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今年至今,無論是掛牌上市櫃或申請上市、上櫃的生醫公司,數量都明顯低於去年同期。這一現象反映了生醫產業在今年的投資熱度不如去年。

具體來看,截至當前,生醫族群上市及上櫃掛牌的公司共有五家,其中三家為上市公司,兩家為上櫃公司。而提出上市櫃申請的生醫公司則有三家。與去年相比,這一數字顯著下降。2024年全年,國內上市櫃生醫族群掛牌公司達到15家,預計今年生醫族群上市櫃掛牌家數將大幅縮水。

在已上市的生醫公司中,青松健康(6931)、永鴻生技及愛派司分別代表長照產業、農業生技及醫材產業。此外,禾榮科也剛通過上市審議。在櫃買中心方面,威力德生醫和浩宇生醫已獲核准掛牌上櫃,而台寶生醫和友霖生醫則仍在申請上櫃的程序中。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台灣生醫族群上市櫃掛牌家數創歷史新高,證交所統計顯示,當年成功上市的生技公司共有九家,櫃買中心核准上櫃掛牌的生技公司有六家,兩大市場掛牌的生技公司共計15家,遠超過2023年的七家。

在全球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2023年度全球IPO數量下滑近20%,但台灣資本市場卻逆勢成長,特別是在生醫族群。這也吸引了日本大和投資公司積極促成日本生技公司來台掛牌上市櫃。

目前,已知有多家生醫公司有意申請上市櫃,包括漢達、訊聯智藥、三鼎生技、永笙-KY、圓祥生技、圓點奈米、向榮生技、普瑞博等。這些公司在今年股東會都已通過相關決議,將申請上市或上櫃,或辦理現金增資供初次上市櫃公開承銷,爭取今年上市或上櫃的機會。

台灣生醫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不過根據最新統計數據,今年以來,生醫公司的上市及上櫃掛牌動能顯著減弱。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至今無論是上市櫃或申請上市的公司數量都有所下降,這反映出整體生醫產業的投資動能不如去年強勁。

據證交所及櫃買中心登記資料顯示,今年年初至今,生醫族群上市及上櫃掛牌的公司共有五家,其中三家為上市公司,兩家為上櫃公司。而目前提出上市櫃申請的生醫公司僅有三家。對比之下,2024年全年,國內上市櫃生醫族群掛牌公司達到15家,預計今年生醫族群上市櫃掛牌家數將大幅縮水。

今年已成功上市的生醫公司包括青松健康、永鴻生技和愛派司,分別代表長照產業、農業生技及醫材產業。此外,剛通過上市審議的禾榮科也將加入上市行列。在櫃買中心方面,今年已核准掛牌上櫃的公司有威力德生醫和浩宇生醫,而細胞治療業者台寶生醫及藥廠友霖生醫則仍在申請上櫃的過程中。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台灣生醫族群上市櫃掛牌家數創下歷史新高,證交所統計顯示,當年成功上市的生技公司共有九家,櫃買中心核准上櫃掛牌的生技公司有六家,兩大市場掛牌的生技公司共計15家,遠高於2023年的七家。

在全球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2023年度全球IPO下滑近20%,但台灣資本市場逆勢成長,台灣生技股的成長表現超越美國、日本、韓國及香港等市場。這也吸引了日本大和投資公司積極尋求促成日本生技公司來台掛牌上市櫃。

目前,已知有漢達、訊聯智藥、三鼎生技、永笙-KY、圓祥生技、圓點奈米、向榮生技、普瑞博等公司計劃申請上市櫃,並在股東會中通過相關決議。這些公司將在爭取今年上市或上櫃的過程中展開競爭。

台灣生醫產業近期的發展情況引起廣大關注。根據最新統計數據,今年以來,無論是掛牌上市櫃或申請上市、上櫃的生醫公司數量,都明顯低於去年同期,顯示整體產業的投資動能不如去年強烈。證交所及櫃買中心的登記資料顯示,今年至今共有五家生醫公司上市或上櫃掛牌,其中包括三家上市公司及兩家上櫃公司,而提出上市櫃申請的生醫公司僅有三家。

與去年同期相比,去年全年共有15家生醫公司上市櫃掛牌,顯示今年生醫族群上市櫃掛牌家數與去年相比可能大幅縮水。在成功上市的公司中,青松健康(6931)於元月15日掛牌,代表長照產業;永鴻生技於4月28日掛牌,代表農業生技;愛派司於6月10日掛牌,代表醫材產業。而近期剛通過上市審議的禾榮科也將加入這個行列。

在櫃買中心方面,今年已核准掛牌上櫃的公司包括體外診斷試劑業者威力德生醫和首家生醫資電(Bio-ICT)浩宇生醫。目前仍在申請上櫃的生醫公司有細胞治療業者台寶生醫和藥廠友霖生醫。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台灣生醫族群上市櫃掛牌家數達到歷史高峰,證交所統計顯示,去年成功上市的生技公司共有九家,櫃買中心核准上櫃掛牌的生技公司有六家,兩大市場掛牌的生技公司總計15家,遠高於2023年的七家。此外,根據PWC Global IPO Watch的統計,全球首次公開募股(IPO)在2023年度下滑了近20%,而台灣資本市場則逆勢成長,台灣生技股的成長表現超越美國、日本、韓國及香港等市場。

近期,日本大和投資公司積極推動日本生技公司來台掛牌上市櫃。在法人分析中,今年有漢達、訊聯智藥、三鼎生技、永笙-KY、圓祥生技、圓點奈米、向榮生技、普瑞博等多家生醫公司計劃申請上市櫃,並通過了股東會將申請上市櫃或辦理現金增資供初次上市櫃公開承銷的決議,這些公司將全力爭取今年的上市或上櫃機會。

近年來,台灣生醫產業的投資動能顯著減緩,根據最新統計數據,今年以來無論是上市櫃掛牌或申請上市的公司,都比去年同期有明顯減少。這一現象讓人不禁對台灣生醫產業的未來發展感到關注。


根據證交所及櫃買中心的登記資料,今年至今,台灣生醫族群上市及上櫃掛牌的公司共有五家,其中上市三家公司,上櫃兩家公司。此外,當前提出上市櫃申請的生醫族群僅有三家。相比之下,2024年全年,台灣上市櫃生醫族群掛牌公司達到15家,預計今年生醫族群上市櫃掛牌家數將大幅下降。


已成功上市的生醫公司包括青松健康、永鴻生技和愛派司,分別代表長照產業、農業生技及醫材產業。而剛通過上市審議的禾榮科,則是今年已申請上市掛牌的公司之一。在櫃買中心方面,威力德生醫和浩宇生醫已核准掛牌上櫃,而台寶生醫和友霖生醫則仍在申請上櫃中。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台灣生醫族群上市櫃掛牌家數創歷史新高,證交所統計顯示,當年成功上市的生技公司共有九家,櫃買中心核准上櫃掛牌的生技公司有六家,兩大市場掛牌的生技公司共計15家,遠高於2023年的七家。


全球首次公開募股(IPO)在2023年度下滑了近20%,但台灣資本市場逆勢成長,尤其是在生醫族群。這也吸引了日本大和投資公司積極促進日本生技公司來台掛牌上市櫃。


目前,有包括漢達、訊聯智藥、三鼎生技、永笙-KY、圓祥生技、圓點奈米、向榮生技、普瑞博等多家生醫公司正準備申請上市或上櫃,並已通過股東會的相關決議。這些公司將在未來爭取上市或上櫃的機會,為台灣生醫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台灣生醫產業近年來的發展受到廣泛關注,然而,根據最新統計數據,今年以來,無論是掛牌上市櫃或申請上市及上櫃的生醫公司數量均有所減少,這一現象顯示生醫產業的投資動能與去年相比有所下降。根據證交所及櫃買中心的登記資料,今年年初至今,生醫族群上市及上櫃掛牌的公司共有五家,其中上市三家公司,上櫃兩家公司。而當前提出上市櫃申請的生醫公司僅有三家。

在這五家已掛牌的公司中,青松健康、永鴻生技和愛派司分別代表長照產業、農業生技及醫材產業。青松健康於元月15日掛牌,永鴻生技則在4月28日掛牌,愛派司則在6月10日掛牌。而剛通過上市審議的禾榮科則是今年唯一已申請上市的公司。

在櫃買中心方面,今年已核准掛牌上櫃的公司包括體外診斷試劑業者威力德生醫和首家生醫資電(Bio-ICT)浩宇生醫。而仍在申請上櫃的生醫公司則有細胞治療業者台寶生醫和藥廠友霖生醫。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台灣生醫族群上市櫃掛牌家數創下歷史高峰,證交所統計顯示,2024年成功上市的生技公司共有九家,櫃買中心核准上櫃掛牌的生技公司有六家,兩大市場掛牌的生技公司總計達到15家,遠超過2023年的七家。

在全球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2023年度全球IPO數量下滑近20%,但台灣資本市場卻逆勢成長,其中生技股的成長表現超越美國、日本、韓國及香港等市場。這一現象吸引了日本大和投資公司積極促成日本生技公司來台掛牌上市櫃。

目前,已知有多家生醫公司有意申請上市櫃,包括漢達、訊聯智藥、三鼎生技、永笙-KY、圓祥生技、圓點奈米、向榮生技、普瑞博等。這些公司都已在股東會通過將申請上市櫃或辦理現金增資供初次上市櫃公開承銷,並爭取今年上市或上櫃的機會。

近期,台灣生醫產業的投資動能顯著降低,與去年同期相比,無論是掛牌上市櫃或申請上市櫃的生醫公司數量都有所減少。根據證交所及櫃買中心的最新登記資料,今年至今,上市及上櫃掛牌的生醫公司共計五家,其中上市三家公司,上櫃兩家公司。而提出上市櫃申請的生醫公司則有三家,與去年全年相比,生醫族群上市櫃掛牌的家數預計將大幅縮水。


今年已成功上市的生醫公司包括青松健康、永鴻生技和愛派司,分別代表長照產業、農業生技及醫材產業。目前申請上市掛牌的公司中,禾榮科剛剛通過上市審議。在櫃買中心方面,今年已核准掛牌上櫃的公司有威力德生醫和浩宇生醫,而細胞治療業者台寶生醫、藥廠友霖生醫則仍在申請上櫃的過程中。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台灣生醫族群上市櫃掛牌家數創下歷史新高,證交所統計顯示,當年成功上市的生技公司共有九家,櫃買中心核准上櫃掛牌的生技公司有六家,兩大市場掛牌的生技公司總計達到15家,遠超過2023年的七家。


在全球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2023年度全球IPO數量下滑近20%,但台灣資本市場卻逆勢成長,尤其在生醫族群,台灣生技股的成長表現超越美國、日本、韓國及香港等市場。這也吸引了日本大和投資公司積極促成日本生技公司來台掛牌上市櫃。


目前,包括漢達、訊聯智藥、三鼎生技、永笙-KY、圓祥生技、圓點奈米、向榮生技、普瑞博等公司都計劃申請上市櫃,並已通過股東會將申請上市櫃或辦理現金增資供初次上市櫃公開承銷。這些公司將爭取在今年成功上市或上櫃,為台灣生醫產業帶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