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徵信(未)公司新聞
去年企業獲利創十年新高,但仍無力替員工加薪,原因何在?根據中華徵信所針對前5,000大企業調查發現,去年企業獲利逾新台幣2兆元,但多來自於大企業,超過一半的中小企業獲利仍少,因此無力替員工加薪,換言之,低薪現象短期內恐無法改善。
根據統計,去年前5,000大企業整體獲利共2.02兆元,較前年大增55%,刷新十年來紀錄,儘管企業獲利表現亮眼,但市場仍難甩低薪魔咒。
中華徵信所表示,去年獲利仍靠少數企業龍頭支撐,加上國營企業、面板業及DRAM產業擺脫虧損,多數中小企業獲利實際上增長並不多。
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表示,中小企業如欲替旗下員工加薪,應力拚轉型,強化獲利。
根據統計,去年前5,000大企業整體獲利共2.02兆元,較前年大增55%,刷新十年來紀錄,儘管企業獲利表現亮眼,但市場仍難甩低薪魔咒。
中華徵信所表示,去年獲利仍靠少數企業龍頭支撐,加上國營企業、面板業及DRAM產業擺脫虧損,多數中小企業獲利實際上增長並不多。
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表示,中小企業如欲替旗下員工加薪,應力拚轉型,強化獲利。
中華徵信所昨(28)日公布最新版調查指出,2013年百大企業營收總額超過21兆元、年增1.22%,製造業最亮眼的是鴻海集團,連兩年稅後純益成長超過一成,走出低價代工的經營模式,與台積電並列百大企業成長的雙箭頭。中華徵信所指出,鴻海2013年營收3.26兆元,連九年蟬聯營收最大企業,年度稅後純益創歷史新高,年增率12.74%,顯示其獲利維持擴張的穩定。
台積電方面,中華徵信所表示,台積電2013年營收成長18.13%、稅後純益成長13.23%,雙雙呈現二位數成長。在今年下游需求增強情況下,台積電28奈米產能利用率滿載,20奈米也將放量。
但就整體電子業而言,中華徵信所提出示警指出,雖鴻海表現已走出低價代工的困境,但2013年電子五哥,除鴻海及和碩持續擴大規模之外,廣達、緯創營收成長率都衰退二位數,仁寶也僅小幅成長3.93%。
中華徵信所分析,這突顯產品製造能力相當、同質性太高,以及議價能力太過接近,形成台灣電子代工業市場競價、自相殘殺的隱憂。
台積電方面,中華徵信所表示,台積電2013年營收成長18.13%、稅後純益成長13.23%,雙雙呈現二位數成長。在今年下游需求增強情況下,台積電28奈米產能利用率滿載,20奈米也將放量。
但就整體電子業而言,中華徵信所提出示警指出,雖鴻海表現已走出低價代工的困境,但2013年電子五哥,除鴻海及和碩持續擴大規模之外,廣達、緯創營收成長率都衰退二位數,仁寶也僅小幅成長3.93%。
中華徵信所分析,這突顯產品製造能力相當、同質性太高,以及議價能力太過接近,形成台灣電子代工業市場競價、自相殘殺的隱憂。
台灣百大集團接班潮來臨,根據中華徵信所調查,百大集團經理人中,60歲以上經理人超過六成,甚至近兩成已超過70歲,反觀40歲以下的新生代經理人只占1%,凸顯出目前高階經理人已趨高齡化,如何傳承是下一步發展關鍵。
中華徵信所指出,63%集團都已面臨接班問題,這些集團的資產總額達新台幣41兆元,接近台灣一年生產毛額14兆元的三倍。
倘若缺乏接班新血,僅靠老將在沙場奮鬥,不久後恐怕這些集團都會掉出台灣百大名單。
中華徵信所昨(7)日公布「2013年版台灣地區大型集團企業研究」調查,全台灣年營收超過新台幣50億元的企業集團近三年(2010-2012)營收年成長率,專業經理人領導的企業不如家族接班人。
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表示,「接班養成」和「決策權力」是影響領導力的兩大關鍵。
如台塑等家族集團長期、有計畫性地培養接班人,家族往往也持有很大控股比例,對整體企業的控制力不容動搖。相較之下,專業經理人必須承受董事會壓力,必須面對權力磨合和組織整合的考驗。
中華徵信所指出,從近期宏碁王振堂退位、施振榮回鍋,到兩年前蔡明介重掌聯發科、張忠謀在金融海嘯後重新擔任台積電董事長,都顯示出近期專業經理人的領導力危機。
中華徵信所數據指出,百大集團中家族集團比率57%,分析百大集團中核心決策者年齡在60歲以上者占63%,43%集中在60到70歲間,即將面臨接班問題。
中華徵信所指出,63%集團都已面臨接班問題,這些集團的資產總額達新台幣41兆元,接近台灣一年生產毛額14兆元的三倍。
倘若缺乏接班新血,僅靠老將在沙場奮鬥,不久後恐怕這些集團都會掉出台灣百大名單。
中華徵信所昨(7)日公布「2013年版台灣地區大型集團企業研究」調查,全台灣年營收超過新台幣50億元的企業集團近三年(2010-2012)營收年成長率,專業經理人領導的企業不如家族接班人。
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表示,「接班養成」和「決策權力」是影響領導力的兩大關鍵。
如台塑等家族集團長期、有計畫性地培養接班人,家族往往也持有很大控股比例,對整體企業的控制力不容動搖。相較之下,專業經理人必須承受董事會壓力,必須面對權力磨合和組織整合的考驗。
中華徵信所指出,從近期宏碁王振堂退位、施振榮回鍋,到兩年前蔡明介重掌聯發科、張忠謀在金融海嘯後重新擔任台積電董事長,都顯示出近期專業經理人的領導力危機。
中華徵信所數據指出,百大集團中家族集團比率57%,分析百大集團中核心決策者年齡在60歲以上者占63%,43%集中在60到70歲間,即將面臨接班問題。
中華徵信所公布2013年版台灣地區大型集團經營狀況,顯示三大憂慮:資產成長率低迷、全球子企業分布家數創十年新低、台灣子企業家數負成長。所有產業中,金融業受惠於海外獲利動能增加,成為最會賺錢產業。
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表示,金融業表現亮眼是始於2010年前後,金融業積極西進大陸、南進東南亞國協,即使台灣境內銀行業利差極小、獲利不易,但藉由提高海外獲利,金融業的資產總額和純益率都有明顯提升。
劉任分析,西進大陸為金融業開了一扇大門,若不把握彈性布局中國的機會,金融業的亮麗表現恐怕很難繼續維持。
依據調查結果顯示,營收前十大集團仍以鴻海、台塑、廣達等傳產和電子代工產業較多。但以純益率排名,前十大最會賺錢的集團,金融業占了八位,純益率前兩名分別由兆豐金控和中華開發拿下。非金融業入榜的只有台積電和可成科技,分別為第三和第五位。
調查結果中,2012年百大集團的平均資產總額上升到430.39億元,年成長1.15%,資產成長率僅有5.31%,與2008~2011年的兩位數成長力道相比,顯示台灣投資持續緊縮,對於未來展望更加不樂觀。
以資產總額來看,在資產總額排行榜中,前六名都由金融業拿下。國泰金控所屬的霖園集團連續11年奪下資產排名冠軍;富邦金控集團以資產成長率14%的速度,取代台灣金控集團,躍升全台灣資產第二大集團。
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表示,金融業表現亮眼是始於2010年前後,金融業積極西進大陸、南進東南亞國協,即使台灣境內銀行業利差極小、獲利不易,但藉由提高海外獲利,金融業的資產總額和純益率都有明顯提升。
劉任分析,西進大陸為金融業開了一扇大門,若不把握彈性布局中國的機會,金融業的亮麗表現恐怕很難繼續維持。
依據調查結果顯示,營收前十大集團仍以鴻海、台塑、廣達等傳產和電子代工產業較多。但以純益率排名,前十大最會賺錢的集團,金融業占了八位,純益率前兩名分別由兆豐金控和中華開發拿下。非金融業入榜的只有台積電和可成科技,分別為第三和第五位。
調查結果中,2012年百大集團的平均資產總額上升到430.39億元,年成長1.15%,資產成長率僅有5.31%,與2008~2011年的兩位數成長力道相比,顯示台灣投資持續緊縮,對於未來展望更加不樂觀。
以資產總額來看,在資產總額排行榜中,前六名都由金融業拿下。國泰金控所屬的霖園集團連續11年奪下資產排名冠軍;富邦金控集團以資產成長率14%的速度,取代台灣金控集團,躍升全台灣資產第二大集團。
台灣地區大型集團排名與實力昨(7)日出爐。調查單位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憂心指出,台灣經濟領頭羊的百大集團,受到悶經濟延燒,集團整體表現出現10年來首度連續兩年獲利衰退,企業低成長、低獲利恐成常態,百大集團普遍面臨七大困境。
張大為指出,在七大困境中,最令人擔心的是百大集團有63%面臨接班問題,其中「最高決策者高齡化」集團共掌控超過41兆元的集團資產,以及19.5兆元的集團營收,接班成敗對台灣經濟影響深遠,「傳承」是百大集團未來五年最大的挑戰。
他指出,就台達電、國產、正隆等七個集團接班案例分析,專業經理人接班普遍造成連三年營收淨額下滑,家族完全接班則呈現集團成長。
所謂百大集團的七大困境:
第一是集團資產總額成長低迷、年增率僅5.3%,尤其台灣部份出現停滯。
第二是集團營收總額僅成長5.38%,僅達10年平均值10.9%的二分之一。
第三是虧損集團家數增加。
第四是集團平均貢獻度下滑,每員工銷貨金額衰退4.3%,每員工純益衰退11.5%。
第五是稅後純益總額連續兩年衰退。
第六是專業經理人接班不順,集團普遍虧損。
第七是90∼100名的新秀集團成長力道不足,平均資產成長率偏低,僅約5.04%。
中華徵信所指出,此次資料是依據2012年的企業數據統計,進入台灣100大集團的資產總額,取決點(門檻)上升到430.39億元,較20 11年僅成長1.15%,且百大集團資產成長率連續兩年低於6%,與20 08∼2011年的兩位數成長力道相比,顯示100大集團投資持續緊縮,對未來展望不樂觀。
中華微信所認為,本次調查雖然突顯台灣大型企業困難重重,但也有好消息,如鴻海集團併購台揚科技加上本身的高速成長,首度入榜資產第十大集團,也是第一次同登「資產」、「營收」、「獲利」十大集團榜,營收總額排名部分更連續6年稱王,並持續改寫集團營收紀錄。
中華徵信所分析,台積電集團三年蟬連稅後純益王座,專注品牌經營和創新研發的華碩集團,將和碩集團分割獨立,獲利能力卻更加提升,從第15名躋身到獲利第八大,表現格外亮眼;連年虧損的宏碁集團,品牌經營就非常辛苦。
張大為指出,在七大困境中,最令人擔心的是百大集團有63%面臨接班問題,其中「最高決策者高齡化」集團共掌控超過41兆元的集團資產,以及19.5兆元的集團營收,接班成敗對台灣經濟影響深遠,「傳承」是百大集團未來五年最大的挑戰。
他指出,就台達電、國產、正隆等七個集團接班案例分析,專業經理人接班普遍造成連三年營收淨額下滑,家族完全接班則呈現集團成長。
所謂百大集團的七大困境:
第一是集團資產總額成長低迷、年增率僅5.3%,尤其台灣部份出現停滯。
第二是集團營收總額僅成長5.38%,僅達10年平均值10.9%的二分之一。
第三是虧損集團家數增加。
第四是集團平均貢獻度下滑,每員工銷貨金額衰退4.3%,每員工純益衰退11.5%。
第五是稅後純益總額連續兩年衰退。
第六是專業經理人接班不順,集團普遍虧損。
第七是90∼100名的新秀集團成長力道不足,平均資產成長率偏低,僅約5.04%。
中華徵信所指出,此次資料是依據2012年的企業數據統計,進入台灣100大集團的資產總額,取決點(門檻)上升到430.39億元,較20 11年僅成長1.15%,且百大集團資產成長率連續兩年低於6%,與20 08∼2011年的兩位數成長力道相比,顯示100大集團投資持續緊縮,對未來展望不樂觀。
中華微信所認為,本次調查雖然突顯台灣大型企業困難重重,但也有好消息,如鴻海集團併購台揚科技加上本身的高速成長,首度入榜資產第十大集團,也是第一次同登「資產」、「營收」、「獲利」十大集團榜,營收總額排名部分更連續6年稱王,並持續改寫集團營收紀錄。
中華徵信所分析,台積電集團三年蟬連稅後純益王座,專注品牌經營和創新研發的華碩集團,將和碩集團分割獨立,獲利能力卻更加提升,從第15名躋身到獲利第八大,表現格外亮眼;連年虧損的宏碁集團,品牌經營就非常辛苦。
金融業躍升為台灣百大集團「亮眼族群」;特別是代表「最會賺錢」的純益率,兆豐金等八家金融集團排名在前十大,中華開發從去年第19名大幅跳升至第2名,純益率高達32.53%;玉山金也以28.99%,從去年第20名擠入第6名。
金融集團新入榜稅後純益前十大集團,包括中信集團、兆豐金控集團。中華徵信所指出,中信集團的銀行業務在2012年表現不俗,特別是在財務管理業務大有成長;兆豐金控集團持續專注在海外獲利經營,持續提高純益率,雙雙重回榜內。
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指出,科技集團在稅後純益上看起來「賺錢多」,金融業集團卻在純益率上超前,是「真正的最會賺」,持有的資金可以投資股市,也可以用於金融操作,易於獲取較高的利潤,近兩年金融業獲利屢創新高。
依據營收成長率排名的「成長最快十大集團」,金融業有霖園(4 5.62%)、京城(38.13%)等三家入榜。中華徵信所指出,資產最多的十大集團,金融業也占了七家,包括霖園、台新金等,霖園集團已連續11年奪下資產排名冠軍,而併購南山人壽的潤泰集團若也納入則有八家。
金融集團新入榜稅後純益前十大集團,包括中信集團、兆豐金控集團。中華徵信所指出,中信集團的銀行業務在2012年表現不俗,特別是在財務管理業務大有成長;兆豐金控集團持續專注在海外獲利經營,持續提高純益率,雙雙重回榜內。
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指出,科技集團在稅後純益上看起來「賺錢多」,金融業集團卻在純益率上超前,是「真正的最會賺」,持有的資金可以投資股市,也可以用於金融操作,易於獲取較高的利潤,近兩年金融業獲利屢創新高。
依據營收成長率排名的「成長最快十大集團」,金融業有霖園(4 5.62%)、京城(38.13%)等三家入榜。中華徵信所指出,資產最多的十大集團,金融業也占了七家,包括霖園、台新金等,霖園集團已連續11年奪下資產排名冠軍,而併購南山人壽的潤泰集團若也納入則有八家。
國家財政困難,前財政部長林全昨(24)日指出,國內不動產稅制應要改革,現行稅制將房屋及土地分開計稅,而房子不會增值,會增值的是土地,土地與房屋應該合併課稅,不動產稅制才得以健全。
中華徵信所昨天舉辦名人開講論壇,邀請林全就「台灣財政赤字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展望」發表演說,前行政院院長陳X也在座。
今年政府稅收預估將短徵600億元,外界提議調高不動產稅率來增加稅收,林全表示,美國的財產稅稅率平均是我國的十倍,他並不贊同用提高稅率來平抑房市,認為我國房屋稅的問題在於估價低,應優先調整稅基。
林全說,國內財產稅稅率已高,問題出在房地產估價太低,受限於選舉因素,地方政府擔心調整稅基後、房屋稅及地價稅上漲引發民怨,不利選舉,因此長期低估不動產價值。
他強調,只要地方政府將估價基礎弄正確,財產稅稅收可望增加,而地方政府也應與民眾好好溝通,將提高的稅金回饋於地方建設,老百姓看到對地方建設有幫助,自然能降低對增稅的反彈,並有助於提升人民對地方自治的參與感。
另外,立法院將審議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林全指出,政府總支出已高達1兆9,407億元,與2008年的歲出決算相比,增加了3,231 億元,但同一期間的稅課收入,僅增加284億元,稅課收入與支出差距每年約達3千億元。
他強調,台灣財政要健全,預算改革與提升政府效能是當務之急,政府必須謹守零基預算的概念,制定機制要求各部會,「在做事之前先學會省錢」,對公務支出排定優先順序;他並說,「沒有省錢能力的人,沒有資格當部會首長」。
中華徵信所昨天舉辦名人開講論壇,邀請林全就「台灣財政赤字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展望」發表演說,前行政院院長陳X也在座。
今年政府稅收預估將短徵600億元,外界提議調高不動產稅率來增加稅收,林全表示,美國的財產稅稅率平均是我國的十倍,他並不贊同用提高稅率來平抑房市,認為我國房屋稅的問題在於估價低,應優先調整稅基。
林全說,國內財產稅稅率已高,問題出在房地產估價太低,受限於選舉因素,地方政府擔心調整稅基後、房屋稅及地價稅上漲引發民怨,不利選舉,因此長期低估不動產價值。
他強調,只要地方政府將估價基礎弄正確,財產稅稅收可望增加,而地方政府也應與民眾好好溝通,將提高的稅金回饋於地方建設,老百姓看到對地方建設有幫助,自然能降低對增稅的反彈,並有助於提升人民對地方自治的參與感。
另外,立法院將審議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林全指出,政府總支出已高達1兆9,407億元,與2008年的歲出決算相比,增加了3,231 億元,但同一期間的稅課收入,僅增加284億元,稅課收入與支出差距每年約達3千億元。
他強調,台灣財政要健全,預算改革與提升政府效能是當務之急,政府必須謹守零基預算的概念,制定機制要求各部會,「在做事之前先學會省錢」,對公務支出排定優先順序;他並說,「沒有省錢能力的人,沒有資格當部會首長」。
中華徵信所配合「2013年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新書出版,於昨(30)日舉行「TOP 5,000調查成果發表會」,由總經理張大為主持,發表該公司從國內5,000大企業的調查中所發現的經濟脈動。
根據中華徵信所最新公布的「2013年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調查指出,2012年在歐債陰霾持續籠罩下,國內5,000大企業在營收表現部分,出現成長停滯現象。
張大為指出,觀察2012年大型企業表現,都缺乏明顯的成長力道。 中華徵信所分析,國內5,000大業者若進一步以營收規模500億元以上、100∼500億元、10∼100億元和10億元以下分成4大族群時,發現5 00億元以上的超大型業者僅有80家,但營收規模已占整體的59%,這些超大型企業未來必須要持續國際化、自由化的產業環境;但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100∼500億元、10∼100億元這兩類規模的企業,合計營收規模不僅占全體38%,獲利更占全體的57%,是國內大型企業中最具賺錢能力的企業。
根據中華徵信所最新公布的「2013年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調查指出,2012年在歐債陰霾持續籠罩下,國內5,000大企業在營收表現部分,出現成長停滯現象。
張大為指出,觀察2012年大型企業表現,都缺乏明顯的成長力道。 中華徵信所分析,國內5,000大業者若進一步以營收規模500億元以上、100∼500億元、10∼100億元和10億元以下分成4大族群時,發現5 00億元以上的超大型業者僅有80家,但營收規模已占整體的59%,這些超大型企業未來必須要持續國際化、自由化的產業環境;但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100∼500億元、10∼100億元這兩類規模的企業,合計營收規模不僅占全體38%,獲利更占全體的57%,是國內大型企業中最具賺錢能力的企業。
中華徵信所昨(30)日公布「2013年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調查,在歐債陰霾持續籠罩下,國內5,000大企業去年營收出現成長停滯現象,近二千家營收在10億至100億元企業則表現優異獲利能力,成為值得業界與政府多加關注的「中間」企業。
中華徵信所表示,國內5,000大企業2010至2012年的營收總額分別為34.4兆元、33兆元、34.3兆元,2012年平均營收成長率僅剩0.66%,作為國內經濟領頭羊的大型企業面臨成長動能熄火危機,令人擔憂。
觀察5,000大企業的稅後純益,自2010年景氣復甦後,每況愈下,顯示大型企業不僅出現成長停滯危機,更走向微利時代的激烈競爭。
若將國內,5000大企業分成四大族群,分別是營收規模500億元以上、100億至500億元、10億至100億元和10億元以下。500億元以上的超大型業者僅80家、營收規模占整體59%,這些超大型企業已經進入國際競爭,未來需要持續國際化、自由化的產業環境,保持競爭力。
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100億至500億元、10億至100億元這兩類規模企業,合計營收規模不僅占全體38%,獲利更占全體的57%。
中華徵信所表示,國內5,000大企業2010至2012年的營收總額分別為34.4兆元、33兆元、34.3兆元,2012年平均營收成長率僅剩0.66%,作為國內經濟領頭羊的大型企業面臨成長動能熄火危機,令人擔憂。
觀察5,000大企業的稅後純益,自2010年景氣復甦後,每況愈下,顯示大型企業不僅出現成長停滯危機,更走向微利時代的激烈競爭。
若將國內,5000大企業分成四大族群,分別是營收規模500億元以上、100億至500億元、10億至100億元和10億元以下。500億元以上的超大型業者僅80家、營收規模占整體59%,這些超大型企業已經進入國際競爭,未來需要持續國際化、自由化的產業環境,保持競爭力。
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100億至500億元、10億至100億元這兩類規模企業,合計營收規模不僅占全體38%,獲利更占全體的57%。
台灣工銀擬定轉型二部曲,台灣工銀集團董事長駱錦明指出,台工銀明年將優先與華票合併,成為股票上市公司,然後再併購商銀、擺脫工銀限制。目前已有多家中小銀行主動與台工銀接觸。
駱錦明也表示,台工銀集團明年將對外徵才超過220人以上,除了轉投資兩岸租賃事業需要徵才188人,台工銀本身與旗下證券、創投等,也要對外招聘數十人。
未來集團人力調度,除在大陸晉用當地人才外,台灣招聘新血也將有部分訓練後調往大陸市場。
駱錦明表示,成立13年的台工銀,已成為台灣100大企業集團之一,根據中華徵信所剛出爐的2012台灣100大企業集團調查,台工銀集團是成長最快的企業集團,過去一年營收成長36%,而100大企業集團總營收成長平均僅2.85%。台工銀規劃明年在天津增設租賃公司,在蘇州的台駿國際租賃與台灣的台工銀租賃,也都有擴張與徵才計畫。
目前台工銀在興櫃掛牌,駱錦明表示,台工銀要轉型,第一步要先合併華票,成為上市公司,預估最快明年中股東常會提出合併案,台工銀可藉由合併華票轉上市,才會再尋求合併商銀轉型的機會。
據了解,過去私募基金主導的金融機構包括日盛金、大眾銀、安泰銀等,都和台工銀接觸過,但是台工銀因合併華票計畫尚未完成,加上價格落差大,合併談判均沒有具體成型。駱錦明表示,台工銀目前規模不大,要一次完成合併華票與商銀有難度,因此決定分為兩階段,先完成合併華票再進行下一步。
至於明年的人力需求,駱錦明表示,台工銀租賃事業招募188位人才是經過精算過的,其中約三分之二在大陸,其餘則在台灣,另外台工銀本身與台工銀證券,也要召募數十人,明年集團徵才規模將超過220人。
駱錦明也表示,台工銀集團明年將對外徵才超過220人以上,除了轉投資兩岸租賃事業需要徵才188人,台工銀本身與旗下證券、創投等,也要對外招聘數十人。
未來集團人力調度,除在大陸晉用當地人才外,台灣招聘新血也將有部分訓練後調往大陸市場。
駱錦明表示,成立13年的台工銀,已成為台灣100大企業集團之一,根據中華徵信所剛出爐的2012台灣100大企業集團調查,台工銀集團是成長最快的企業集團,過去一年營收成長36%,而100大企業集團總營收成長平均僅2.85%。台工銀規劃明年在天津增設租賃公司,在蘇州的台駿國際租賃與台灣的台工銀租賃,也都有擴張與徵才計畫。
目前台工銀在興櫃掛牌,駱錦明表示,台工銀要轉型,第一步要先合併華票,成為上市公司,預估最快明年中股東常會提出合併案,台工銀可藉由合併華票轉上市,才會再尋求合併商銀轉型的機會。
據了解,過去私募基金主導的金融機構包括日盛金、大眾銀、安泰銀等,都和台工銀接觸過,但是台工銀因合併華票計畫尚未完成,加上價格落差大,合併談判均沒有具體成型。駱錦明表示,台工銀目前規模不大,要一次完成合併華票與商銀有難度,因此決定分為兩階段,先完成合併華票再進行下一步。
至於明年的人力需求,駱錦明表示,台工銀租賃事業招募188位人才是經過精算過的,其中約三分之二在大陸,其餘則在台灣,另外台工銀本身與台工銀證券,也要召募數十人,明年集團徵才規模將超過220人。
台灣產業幸福指數下滑。中華徵信所昨(28)日公布第二次產業幸福度調查結果,整體產業幸福分數由4月調查的7.26分下滑到7.19分。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表示,這與下半年以來台灣景氣低迷有關,若經濟持續不好,產業整體幸福感將繼續下降。
本次共有50個產業受訪、1.5萬筆調查資料,逾83%產業經理人回覆「幸福無感」,主要是「薪資造成最不幸福感」。張大為認為,以保住工作和維持薪資所產生的幸福感因為對未來缺少期盼,是屬於極保守的幸福感,如果台灣沉浸在這種氣氛,產業可能失去活力。
調查同時公布「十大幸福產業」及「十大幸福企業」。其中,金融業攻上十大幸福產業第一名,擠下去年冠軍的不動產業;台積電則拿下首度調查企業界及上班族認為的「最幸福企業」。張大為表示,幸福產業和幸福企業之間不能劃上等號,因此十大幸福企業中,沒有一家屬於金融業。
中華徵信所兩次調查的十大幸福產業排名出入很大,但科技業的幸福感已兩度墊底,相較半年前的第一次調查,科技業尚有印刷電路板業和光電業分居幸福產業第8和第10名,此次調查科技業全軍覆沒。
這次新進榜的5大產業有航運業、進出口貿易業、公營事業、旅館業和食品業,尤其是旅館業從第30名跳升到第8名,明顯受惠於陸客來台、飯店林立,讓產業從業人員的工作內容、成就感及薪資提升。
中華徵信所指出,多數擠入幸福產業排名的產業,幸福感是來自景氣低迷中仍保有工作、未被減薪,且福利穩定;若由科技業、傳產業和服務業的幸福感分析,服務業仍是幸福感最高的產業,傳產居第2 。
針對科技業的幸福感墊底,張大為表示,代工的宿命及智財權掌握在歐美日大廠手上,造成獲利率偏低,員工工時長壓力大,加上無薪假和無預警裁員陰影,才讓幸福感偏低。
本次共有50個產業受訪、1.5萬筆調查資料,逾83%產業經理人回覆「幸福無感」,主要是「薪資造成最不幸福感」。張大為認為,以保住工作和維持薪資所產生的幸福感因為對未來缺少期盼,是屬於極保守的幸福感,如果台灣沉浸在這種氣氛,產業可能失去活力。
調查同時公布「十大幸福產業」及「十大幸福企業」。其中,金融業攻上十大幸福產業第一名,擠下去年冠軍的不動產業;台積電則拿下首度調查企業界及上班族認為的「最幸福企業」。張大為表示,幸福產業和幸福企業之間不能劃上等號,因此十大幸福企業中,沒有一家屬於金融業。
中華徵信所兩次調查的十大幸福產業排名出入很大,但科技業的幸福感已兩度墊底,相較半年前的第一次調查,科技業尚有印刷電路板業和光電業分居幸福產業第8和第10名,此次調查科技業全軍覆沒。
這次新進榜的5大產業有航運業、進出口貿易業、公營事業、旅館業和食品業,尤其是旅館業從第30名跳升到第8名,明顯受惠於陸客來台、飯店林立,讓產業從業人員的工作內容、成就感及薪資提升。
中華徵信所指出,多數擠入幸福產業排名的產業,幸福感是來自景氣低迷中仍保有工作、未被減薪,且福利穩定;若由科技業、傳產業和服務業的幸福感分析,服務業仍是幸福感最高的產業,傳產居第2 。
針對科技業的幸福感墊底,張大為表示,代工的宿命及智財權掌握在歐美日大廠手上,造成獲利率偏低,員工工時長壓力大,加上無薪假和無預警裁員陰影,才讓幸福感偏低。
中華徵信所昨(30)日公布「2012台灣地區大型集團企業研究」調查,報告顯示台灣100大集團平均負債比率攀高至436.45%,超過20 00年網路泡沫時期的352.83%和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421.2%,創下新高。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表示,今年底至明年,國內應慎防高負債集團爆發財務危機。
中華徵信所計算的負債比率,是指負債占自有資金(淨值)比重,自2000年以來,僅2001年低於300%,2008、2010和2011則都超過40 0%。
張大為分析,2011年百大集團的整體營運績效呈現「四低一高」,即低資產成長、低營收成長、低淨值報酬率、低資產報酬率及高負債比的情況,並在發展模式上出現產業集中、投資集中、區域集中、五都集中、本業集中的五大結構警訊。
對此,中華徵信所強調,百大集團可把握三大機會,包括布局東協的「區域財」,積極搶進消費通路的「產業財」,和把握大陸的「金融財」,特別是針對金控集團對分行跨區經營、子銀行設立和農村銀行的布局,未來3年是黃金期。
至於百大企業平均負債比攀升的原因,張大為認為,一方面是因景氣循環轉快,讓各公司抓不到布局時點,更讓人擔心的是企業如果高槓桿操作,但大環境持續不景氣,沒辦法創造相當獲利來因應高槓桿,就會是很大的危機警訊。
中華徵信所指出,其中最有可能爆發財務危機的高負債集團主要集中於科技產業,分析原因和跟高資本支出有關,2011年百大集團中的科技產業,整體獲利衰退56.08%,6個虧損集團的虧損合計更達1,6 21億元。
中華徵信所提醒,鑑於百大集團負債比率創新高,明年國內應要提防高負債上市櫃集團的財務危機,且以中華徵信所集團研究軌跡觀察,當全球金融危機造成不景氣時,最容易引爆高負債比率集團的財務危機。
中華徵信所強調,在今年景氣與股價雙低迷的形勢下,有必要提防高負債比率集團發生財務危機。
依中華徵信所本次調查,百大集團總資產成長至59.63兆元,較前一年增長5.19%,但總營收卻微幅下滑0.57%至23.25兆元,總稅後純益更減少34.71%到0.81兆元,虧損集團數也從4個增至14個。
中華徵信所指出,除了提防高負債比,另一要提防的重點是面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趨勢,對貿易保護阻止本國資金外流和優先雇用本勞可能帶來的不利效應,政府應未雨綢繆,對保護台灣在地產業及出口產業提出不同的因應對策。
中華徵信所計算的負債比率,是指負債占自有資金(淨值)比重,自2000年以來,僅2001年低於300%,2008、2010和2011則都超過40 0%。
張大為分析,2011年百大集團的整體營運績效呈現「四低一高」,即低資產成長、低營收成長、低淨值報酬率、低資產報酬率及高負債比的情況,並在發展模式上出現產業集中、投資集中、區域集中、五都集中、本業集中的五大結構警訊。
對此,中華徵信所強調,百大集團可把握三大機會,包括布局東協的「區域財」,積極搶進消費通路的「產業財」,和把握大陸的「金融財」,特別是針對金控集團對分行跨區經營、子銀行設立和農村銀行的布局,未來3年是黃金期。
至於百大企業平均負債比攀升的原因,張大為認為,一方面是因景氣循環轉快,讓各公司抓不到布局時點,更讓人擔心的是企業如果高槓桿操作,但大環境持續不景氣,沒辦法創造相當獲利來因應高槓桿,就會是很大的危機警訊。
中華徵信所指出,其中最有可能爆發財務危機的高負債集團主要集中於科技產業,分析原因和跟高資本支出有關,2011年百大集團中的科技產業,整體獲利衰退56.08%,6個虧損集團的虧損合計更達1,6 21億元。
中華徵信所提醒,鑑於百大集團負債比率創新高,明年國內應要提防高負債上市櫃集團的財務危機,且以中華徵信所集團研究軌跡觀察,當全球金融危機造成不景氣時,最容易引爆高負債比率集團的財務危機。
中華徵信所強調,在今年景氣與股價雙低迷的形勢下,有必要提防高負債比率集團發生財務危機。
依中華徵信所本次調查,百大集團總資產成長至59.63兆元,較前一年增長5.19%,但總營收卻微幅下滑0.57%至23.25兆元,總稅後純益更減少34.71%到0.81兆元,虧損集團數也從4個增至14個。
中華徵信所指出,除了提防高負債比,另一要提防的重點是面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趨勢,對貿易保護阻止本國資金外流和優先雇用本勞可能帶來的不利效應,政府應未雨綢繆,對保護台灣在地產業及出口產業提出不同的因應對策。
根據中華徵信所昨(30)日發布的2012年版「台灣地區大型集團企業研究」,就台灣100大集團2011年純益率比較,兆豐金控以38.65%的純益率成為「最會賺錢的集團」;至於賺錢最多的集團,則以台積電以稅後純益1,347.29億元奪冠。
中華徵信所統計,2011年有22個集團營收總額和稅後純益同步成長,其中更有8大集團稅後純益成長高於營收,營收成長又高於資產,成為最能善用資產成長帶動投資績效的「三高集團」。
中華徵信所選出的2011年三高集團,包括可成科技、威京總部、欣陸投控、和泰汽車、仰德(士電國賓)、華南金控、兆豐金控和東和鋼鐵。
中華徵信所分析,這8個「三高集團」的三大特質,一是傳統產業居多,有5個集團;二是半數具有多角化經營特質,如仰德集團、威京總部集團、欣陸投控集團和東和鋼鐵集團;三是受惠政策效應,如兆豐金控集團和華南金控集團。
其中2011年百大集團的資產總額取決點上升到425.49億元,較201 0年的380.97億元成長11.69%;但百大集團資產成長率僅有5.49%,與前兩年成長率皆超過10%相比,顯示百大集團投資緊縮,對產業前景保守觀望。
至於前10大集團排名,霖園集團資產規模突破5兆元,再創國內集團紀綠,並連續10年奪下資產排名冠軍;潤泰集團因完成南山人壽併購,躍升資產第九大集團,擠下第一金控。營收淨額前10大集團,則由鴻海科技集團連續5年稱王,續坐「收入最高集團」寶座。
中華徵信所指出,ECFA促成金控集團旗下銀行登陸,且開放OBU承作人民幣,兩岸完成貨幣清算機制,對金控集團都是利多,預期國銀在投資大陸金額上限逐漸鬆綁、總行可投資大陸有價證券等開放政策趨動下,將形成「金控決戰人民幣」的趨勢。
也因此,本次中華徵信所評選的「最會賺錢(指純益率)10大集團」以兆豐金的38.65%居首,且10大集團中,包括兆豐金、元大金、國票金和華南金,共占了4席。
中華徵信所統計,2011年有22個集團營收總額和稅後純益同步成長,其中更有8大集團稅後純益成長高於營收,營收成長又高於資產,成為最能善用資產成長帶動投資績效的「三高集團」。
中華徵信所選出的2011年三高集團,包括可成科技、威京總部、欣陸投控、和泰汽車、仰德(士電國賓)、華南金控、兆豐金控和東和鋼鐵。
中華徵信所分析,這8個「三高集團」的三大特質,一是傳統產業居多,有5個集團;二是半數具有多角化經營特質,如仰德集團、威京總部集團、欣陸投控集團和東和鋼鐵集團;三是受惠政策效應,如兆豐金控集團和華南金控集團。
其中2011年百大集團的資產總額取決點上升到425.49億元,較201 0年的380.97億元成長11.69%;但百大集團資產成長率僅有5.49%,與前兩年成長率皆超過10%相比,顯示百大集團投資緊縮,對產業前景保守觀望。
至於前10大集團排名,霖園集團資產規模突破5兆元,再創國內集團紀綠,並連續10年奪下資產排名冠軍;潤泰集團因完成南山人壽併購,躍升資產第九大集團,擠下第一金控。營收淨額前10大集團,則由鴻海科技集團連續5年稱王,續坐「收入最高集團」寶座。
中華徵信所指出,ECFA促成金控集團旗下銀行登陸,且開放OBU承作人民幣,兩岸完成貨幣清算機制,對金控集團都是利多,預期國銀在投資大陸金額上限逐漸鬆綁、總行可投資大陸有價證券等開放政策趨動下,將形成「金控決戰人民幣」的趨勢。
也因此,本次中華徵信所評選的「最會賺錢(指純益率)10大集團」以兆豐金的38.65%居首,且10大集團中,包括兆豐金、元大金、國票金和華南金,共占了4席。
中華徵信所昨(10)日發布國內首份「產業幸福指數」調查,台灣產業總體幸福感為6.7分(滿分10分),屬於及格邊緣。各產業中以不動產業幸福指數7.97分最高,旅館業則敬陪末座。
中華徵信所指出,產業的幸福密碼是「1020」,因為企業成長獲利,員工才有機會談幸福。所謂「1020」是來自前十大幸福產業的財務統計,平均營收成長率達10%,稅前盈餘成長率達20%,這是通往幸福產業的兩個基礎條件。
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指出,政府致力投入「國民幸福指數」,如果多數產業都能幸福,整體社會幸福感就會增加。中華徵信所費時兩個月完成台灣「幸福產業指數」調查。
幸福產業指數是依據工作薪資、工作內容、制度福利、升遷機會、工作成就感等五個面向,對台灣5,000大企業企業經理人進行電話調查,加上產業財務指標,檢視各產業的幸福感。
調查發現,近期處在景氣高峰的不動產業,不僅經營成績亮眼,幸福感更勇奪國內30大產業之冠。
第二至第八名的幸福產業多是穩定成長的產業,包括高薪族的金融業、電力燃料業(台電、中油等);而產業景氣瞬息萬變的科技業,僅有受惠於政策鼓勵和電子新品帶動需求的光電業、印刷電路板業進入前十名。
至於最不幸福的十大產業,旅館業排名第一。旅館業受惠於兩岸開放觀光,業績蒸蒸日上,卻產生應接不暇、高度工作壓力的問題。
中華徵信所指出,十大幸福產業都有一定的成長力道與獲利表現,但也有不賺錢但感到幸福的產業,以電力燃料業為例,平均每人月薪高達9萬元,居國內各產業之冠,但2010年獲利卻衰退9%。
依據調查,各項指標中最能為幸福加分首推「工作薪資」,其次為「制度福利」。調查的30個產業中,有29個產業同指「工作薪資」是產業幸福首要改善的面向;「升遷機會」是最不影響幸福感的面向,顯示台灣的產業經理人認為,創造幸福與否不在頭銜,而是自我實現與物質生活的改善。
張大為認為,從產業幸福指數能了解員工的幸福感,做為預見整體國民幸福指數的指標,並提供員工、企業、政府改善就業環境的參考。
中華徵信所今年2月29日到3月23日透過電話訪問進行抽樣調查,有效問卷數1,489份,信心水準為95%,誤差值為正負3個百分點。
中華徵信所指出,產業的幸福密碼是「1020」,因為企業成長獲利,員工才有機會談幸福。所謂「1020」是來自前十大幸福產業的財務統計,平均營收成長率達10%,稅前盈餘成長率達20%,這是通往幸福產業的兩個基礎條件。
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指出,政府致力投入「國民幸福指數」,如果多數產業都能幸福,整體社會幸福感就會增加。中華徵信所費時兩個月完成台灣「幸福產業指數」調查。
幸福產業指數是依據工作薪資、工作內容、制度福利、升遷機會、工作成就感等五個面向,對台灣5,000大企業企業經理人進行電話調查,加上產業財務指標,檢視各產業的幸福感。
調查發現,近期處在景氣高峰的不動產業,不僅經營成績亮眼,幸福感更勇奪國內30大產業之冠。
第二至第八名的幸福產業多是穩定成長的產業,包括高薪族的金融業、電力燃料業(台電、中油等);而產業景氣瞬息萬變的科技業,僅有受惠於政策鼓勵和電子新品帶動需求的光電業、印刷電路板業進入前十名。
至於最不幸福的十大產業,旅館業排名第一。旅館業受惠於兩岸開放觀光,業績蒸蒸日上,卻產生應接不暇、高度工作壓力的問題。
中華徵信所指出,十大幸福產業都有一定的成長力道與獲利表現,但也有不賺錢但感到幸福的產業,以電力燃料業為例,平均每人月薪高達9萬元,居國內各產業之冠,但2010年獲利卻衰退9%。
依據調查,各項指標中最能為幸福加分首推「工作薪資」,其次為「制度福利」。調查的30個產業中,有29個產業同指「工作薪資」是產業幸福首要改善的面向;「升遷機會」是最不影響幸福感的面向,顯示台灣的產業經理人認為,創造幸福與否不在頭銜,而是自我實現與物質生活的改善。
張大為認為,從產業幸福指數能了解員工的幸福感,做為預見整體國民幸福指數的指標,並提供員工、企業、政府改善就業環境的參考。
中華徵信所今年2月29日到3月23日透過電話訪問進行抽樣調查,有效問卷數1,489份,信心水準為95%,誤差值為正負3個百分點。
外界常以「科技新貴」來稱科技業員工,但中華徵信所調查發現,科技業員工比傳統產業、服務業更不幸福,主要是因為科技業是「爆肝榨腦」產業。
依據中華徵信所的調查,科技業的幸福指數是7.21,傳產業是7.40,服務業則有7.58(上限是10)。
近來超時工作議題不斷浮上檯面的電腦周邊設備業,以及最夯的智慧型手機族群「通訊器材製造業」、遊戲軟體業、半導體、電腦及其組件業等產業從業人員,自認為幸福感低,都落入不幸福的前十大產業中。中華徵信所調查,科技業的平均薪資與福利金達6.23萬元,優於服務業的5.27萬元、傳產業的5.1萬元。不過,薪資高不代表員工感覺幸福。中華徵信所表示,社會印象中光鮮亮麗的科技業,在這次調查的整體幸福感,落在服務業和傳統產業之後,更有高達24.5%和20.7%的科技業經理人對工作薪資、制度福利感到不幸福。
科技從業人員對「薪資和福利慾求不滿」的現象,反映出科技業面對全球競爭,造成長期過度「爆肝榨腦」的現象,而高度的競爭壓力,也讓工作成就感低落。
至於傳統產業部分,營收與獲利都處於「低而平穩」,但像台電、中油等電力燃料業及鋼鐵業,都是公司不賺錢、但員工照樣感覺好幸福的產業,主要是因為薪資收入高,甚至高於科技業。
服務業方面則出現M化的現象,包括最幸福的不動產業,以及最不幸福旅館業都屬於服務業,且在幸福產業與不幸福產業的前五名中,服務業都超過半數。
依據中華徵信所的調查,科技業的幸福指數是7.21,傳產業是7.40,服務業則有7.58(上限是10)。
近來超時工作議題不斷浮上檯面的電腦周邊設備業,以及最夯的智慧型手機族群「通訊器材製造業」、遊戲軟體業、半導體、電腦及其組件業等產業從業人員,自認為幸福感低,都落入不幸福的前十大產業中。中華徵信所調查,科技業的平均薪資與福利金達6.23萬元,優於服務業的5.27萬元、傳產業的5.1萬元。不過,薪資高不代表員工感覺幸福。中華徵信所表示,社會印象中光鮮亮麗的科技業,在這次調查的整體幸福感,落在服務業和傳統產業之後,更有高達24.5%和20.7%的科技業經理人對工作薪資、制度福利感到不幸福。
科技從業人員對「薪資和福利慾求不滿」的現象,反映出科技業面對全球競爭,造成長期過度「爆肝榨腦」的現象,而高度的競爭壓力,也讓工作成就感低落。
至於傳統產業部分,營收與獲利都處於「低而平穩」,但像台電、中油等電力燃料業及鋼鐵業,都是公司不賺錢、但員工照樣感覺好幸福的產業,主要是因為薪資收入高,甚至高於科技業。
服務業方面則出現M化的現象,包括最幸福的不動產業,以及最不幸福旅館業都屬於服務業,且在幸福產業與不幸福產業的前五名中,服務業都超過半數。
根據中華徵信所日前公佈的數據,台灣LED產品2011年第4季至大陸出口值達7.25億美元,較2010年第4季減少25%,是近6季以來新低水準。研調機構LEDinside認為,2012年第1季已有回溫跡象,而第2季的LED廠業績普遍不差,應該會比2011年第4季高。
中華徵信所認為,大陸擴建LED產能,使得台灣LED產品出口至大陸於2011年第1季達到高峰,之後便開始放緩,2011年第4季出口值僅達7.25億美元,為近6季以來新低水準。
由於大陸LED相關廠商透過政府補貼積極購置MOCVD機台自行生產LED磊晶,LED封裝端更是選擇低門檻市場積極擴廠。大陸LED廠著眼政府補貼積極擴產,日後發展LED照明、LED背光大陸內需市場,恐將對對台灣LED廠商減少依賴。
不過,LEDinside指出,從各季的資料來看,台灣LED產品出口到中國大陸,2011年各季結果來看,第1季為10.34億美元,第2季為10.17億美元,第3季是8.98億美元,到第4季已低於8億美元,確實是有減少的現象,不過這與統計的產品結構有關。
LEDinside認為,根據海關的資料數據統計,這數據包括LED晶片、LED封裝體、LED燈具,如果單就LED燈具本身的話,台灣輸出到中國大陸的比重確實是降低的,因為可以在大陸設廠或者是合資設立,位處於大陸市場本土資金的LED燈具廠。LEDinside分析,以去年第4季的出口值明顯降低,主要是受到景氣循環有關的現象反映,但在2012年Q1已經有回溫跡象。
中華徵信所認為,大陸擴建LED產能,使得台灣LED產品出口至大陸於2011年第1季達到高峰,之後便開始放緩,2011年第4季出口值僅達7.25億美元,為近6季以來新低水準。
由於大陸LED相關廠商透過政府補貼積極購置MOCVD機台自行生產LED磊晶,LED封裝端更是選擇低門檻市場積極擴廠。大陸LED廠著眼政府補貼積極擴產,日後發展LED照明、LED背光大陸內需市場,恐將對對台灣LED廠商減少依賴。
不過,LEDinside指出,從各季的資料來看,台灣LED產品出口到中國大陸,2011年各季結果來看,第1季為10.34億美元,第2季為10.17億美元,第3季是8.98億美元,到第4季已低於8億美元,確實是有減少的現象,不過這與統計的產品結構有關。
LEDinside認為,根據海關的資料數據統計,這數據包括LED晶片、LED封裝體、LED燈具,如果單就LED燈具本身的話,台灣輸出到中國大陸的比重確實是降低的,因為可以在大陸設廠或者是合資設立,位處於大陸市場本土資金的LED燈具廠。LEDinside分析,以去年第4季的出口值明顯降低,主要是受到景氣循環有關的現象反映,但在2012年Q1已經有回溫跡象。
中華徵信所的大陸業務,日商服務一直占整體比重四成,歐美商為三成,中資與台資企業加總也三成。
除了凸顯日本人小心謹慎的做事態度,也與歷史情節有關。上海中徵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大成表示,日本人重視信用調查,風險控管,小心謹慎的意識遠高於台商與陸商。
中華徵信所的「北上北BeST投資網」近日正式上線,是一個匯集兩岸商業投資訊息的交流平台,希望協助有意投資台灣的大陸商,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有效、最客觀的台灣資訊。
北上北的命名寓意十分有趣,兩個「北」分別代表台北(Taipei)和北京(Beijing),「上」代表上海(Shanghai )。兩岸三座最核心的城市,透過該電子訊息交流平台(e ),達到相互交流的目的,也創造最佳(BeST)成效。
此外,中、日彼此不信任,但日本人相信台灣人,給來自台灣的中華徵信所帶來了業務機會。包括SONY、歐姆龍、NEC、富士通等有在大陸投資的大型日商,都是中華徵信所服務的客戶。
「一筆交易或許有人民幣幾千萬的利潤,但連一份一千多元的報告卻捨不得買。」張大成感概的說出公司業務的瓶頸,也道出他對兩岸投資風險意識薄弱的擔憂。
不過,話鋒一轉,張大成又充滿使命的說:「宣導『徵信』的路是漫長而且孤單的。…但『信用』(指徵信業務)是長期累積的,我們不能灰心呀!」
日前,經濟部正在研擬陸資來台投資的第三波開放,張大成研判,陸資登台會越來越活絡,大陸深入認識台灣的需求勢必增加,藉此能協助有意赴台投資的大陸企業或個人,全面了解台灣投資環境。
除了凸顯日本人小心謹慎的做事態度,也與歷史情節有關。上海中徵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大成表示,日本人重視信用調查,風險控管,小心謹慎的意識遠高於台商與陸商。
中華徵信所的「北上北BeST投資網」近日正式上線,是一個匯集兩岸商業投資訊息的交流平台,希望協助有意投資台灣的大陸商,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有效、最客觀的台灣資訊。
北上北的命名寓意十分有趣,兩個「北」分別代表台北(Taipei)和北京(Beijing),「上」代表上海(Shanghai )。兩岸三座最核心的城市,透過該電子訊息交流平台(e ),達到相互交流的目的,也創造最佳(BeST)成效。
此外,中、日彼此不信任,但日本人相信台灣人,給來自台灣的中華徵信所帶來了業務機會。包括SONY、歐姆龍、NEC、富士通等有在大陸投資的大型日商,都是中華徵信所服務的客戶。
「一筆交易或許有人民幣幾千萬的利潤,但連一份一千多元的報告卻捨不得買。」張大成感概的說出公司業務的瓶頸,也道出他對兩岸投資風險意識薄弱的擔憂。
不過,話鋒一轉,張大成又充滿使命的說:「宣導『徵信』的路是漫長而且孤單的。…但『信用』(指徵信業務)是長期累積的,我們不能灰心呀!」
日前,經濟部正在研擬陸資來台投資的第三波開放,張大成研判,陸資登台會越來越活絡,大陸深入認識台灣的需求勢必增加,藉此能協助有意赴台投資的大陸企業或個人,全面了解台灣投資環境。
早在1990年,中華徵信所就以學術研究的目的,在北京的設立據點,並在北京對外經貿大學開班授課,目的是將「徵信」的概念,帶到大陸市場。
商業「徵信」廣泛應用在國際貿易、企業購併、投資、貸放等各種商業環節。「徵信」業務在大陸的起源可追溯至1921年,由上海銀行業共同成立徵信公司。1949年共產黨在大陸執政後,所有資產收歸國有,徵信發展也戛然而止。
直到改革開放後,徵信需求再度浮現。當局了解到,若要發展國際貿易,就需培養對外經貿人才,也要引進國際信用交易制度,國際徵信調查、市場調查,及不動產估價。
上海中徵諮詢公司總經理張大成表示,中華徵信所挾著成熟的國際徵信經驗,以及對大陸國情的了解,1990年就正式在北京設立辦事處。
張大成稱,最初在北京設立據點時,業務量非常非常少,唯一的客戶是「中國銀行」,因當時只有中行有外匯業務,能進行國際貿易相關服務。主要目的還是將「徵信」意識帶到大陸市場。
商業「徵信」廣泛應用在國際貿易、企業購併、投資、貸放等各種商業環節。「徵信」業務在大陸的起源可追溯至1921年,由上海銀行業共同成立徵信公司。1949年共產黨在大陸執政後,所有資產收歸國有,徵信發展也戛然而止。
直到改革開放後,徵信需求再度浮現。當局了解到,若要發展國際貿易,就需培養對外經貿人才,也要引進國際信用交易制度,國際徵信調查、市場調查,及不動產估價。
上海中徵諮詢公司總經理張大成表示,中華徵信所挾著成熟的國際徵信經驗,以及對大陸國情的了解,1990年就正式在北京設立辦事處。
張大成稱,最初在北京設立據點時,業務量非常非常少,唯一的客戶是「中國銀行」,因當時只有中行有外匯業務,能進行國際貿易相關服務。主要目的還是將「徵信」意識帶到大陸市場。
富邦金總經理龔天行昨(18)日指出,他認同台灣醞釀第三波的金融合併,而市占率接近50%的國銀,也應加入整併潮流。尤其金融業未來十年將以中國大陸為主要的目標市場。因此應思考先在台灣透過整合,擴大金融企業規模,厚植登陸競爭力。
國內最大專業徵信公司中華徵信所,昨日舉行50周年慶酒會,並邀請同樣成立50周年的富邦金控、台南企業共同舉行論壇,龔天行代表富邦金與會。
根據野村證券出具最新金融產業報告,台灣第三波的金融合併正在醞釀,野村證看到的第三波金融合併,包括在2005的消費金融泡沫後私募基金入主的銀行,包括安泰銀、大眾銀及日盛金。此外,兩岸經濟協議(ECFA)打破兩岸服務貿易的壁壘後,提供銀行進入大陸的更好時機,銀行在國內先進行合併,也可克服市占率較低的劣勢,並點名買進中信金、玉山金、第一金及富邦金。
龔天行在被問及對野村證提出台灣第三波金融合併的看法時,表示認同,並提到市占率高的國銀,應該一起加入整併的潮流。
他認為,台灣的銀行業將來想登陸發展,一定要有相當規模,因此整併有其必要,否則大家的規模仍算小,在大陸發展將不具影響力。
龔天行指出,ECFA將是台灣經濟未來重要的發展,在大中華經濟圈形成下,如何和大陸金融機構有效競爭,將是富邦金未來一、二十年的經營主軸。
國內最大專業徵信公司中華徵信所,昨日舉行50周年慶酒會,並邀請同樣成立50周年的富邦金控、台南企業共同舉行論壇,龔天行代表富邦金與會。
根據野村證券出具最新金融產業報告,台灣第三波的金融合併正在醞釀,野村證看到的第三波金融合併,包括在2005的消費金融泡沫後私募基金入主的銀行,包括安泰銀、大眾銀及日盛金。此外,兩岸經濟協議(ECFA)打破兩岸服務貿易的壁壘後,提供銀行進入大陸的更好時機,銀行在國內先進行合併,也可克服市占率較低的劣勢,並點名買進中信金、玉山金、第一金及富邦金。
龔天行在被問及對野村證提出台灣第三波金融合併的看法時,表示認同,並提到市占率高的國銀,應該一起加入整併的潮流。
他認為,台灣的銀行業將來想登陸發展,一定要有相當規模,因此整併有其必要,否則大家的規模仍算小,在大陸發展將不具影響力。
龔天行指出,ECFA將是台灣經濟未來重要的發展,在大中華經濟圈形成下,如何和大陸金融機構有效競爭,將是富邦金未來一、二十年的經營主軸。
中華徵信所18日慶祝成立50周年舉辦酒會,副總統蕭萬長、行政院長吳敦義出席致賀,盛讚中華徵信所50年來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成就。
會中切下周年慶大蛋糕,並舉行該公司獲得ISO-27001資安認證授證。
中華徵信所50年前由張秘創辦,張秘堪稱「台灣徵信業之父」。1970年起,該公司進行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大型集團企業研究及工商業財務總分析等研究,是金融界、學術界重要參考依據,近年該公司致力於兩岸研究,進行「大陸台商1000大」排名,也是兩岸政策的重要參考。
現今中華徵信所不僅是台灣工商徵信業的龍頭,也是國內在資產鑑價及市場調查的重要諮詢機構,已轉型為以工商財經資料庫核心的知識經濟服務型態的公司,並具有民間智庫的架構。
近三年,該公司每年投入數百萬元舉辦台商論壇、兩岸信用管理論壇,以及鼓勵年輕人創新,舉辦資料庫加值校園創意競賽。
活動也邀請富邦金控、台南企業等同樣經營滿50年的企業機構,進行「五十論壇/從台灣到全球-走過半世紀企業經營策略回顧與前瞻」,吸引300餘位國內及外資大型企業主參加。
會中切下周年慶大蛋糕,並舉行該公司獲得ISO-27001資安認證授證。
中華徵信所50年前由張秘創辦,張秘堪稱「台灣徵信業之父」。1970年起,該公司進行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大型集團企業研究及工商業財務總分析等研究,是金融界、學術界重要參考依據,近年該公司致力於兩岸研究,進行「大陸台商1000大」排名,也是兩岸政策的重要參考。
現今中華徵信所不僅是台灣工商徵信業的龍頭,也是國內在資產鑑價及市場調查的重要諮詢機構,已轉型為以工商財經資料庫核心的知識經濟服務型態的公司,並具有民間智庫的架構。
近三年,該公司每年投入數百萬元舉辦台商論壇、兩岸信用管理論壇,以及鼓勵年輕人創新,舉辦資料庫加值校園創意競賽。
活動也邀請富邦金控、台南企業等同樣經營滿50年的企業機構,進行「五十論壇/從台灣到全球-走過半世紀企業經營策略回顧與前瞻」,吸引300餘位國內及外資大型企業主參加。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