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徵信(未)公司新聞
台灣百大集團接班潮來臨,根據中華徵信所調查,百大集團經理人中,60歲以上經理人超過六成,甚至近兩成已超過70歲,反觀40歲以下的新生代經理人只占1%,凸顯出目前高階經理人已趨高齡化,如何傳承是下一步發展關鍵。
中華徵信所指出,63%集團都已面臨接班問題,這些集團的資產總額達新台幣41兆元,接近台灣一年生產毛額14兆元的三倍。
倘若缺乏接班新血,僅靠老將在沙場奮鬥,不久後恐怕這些集團都會掉出台灣百大名單。
中華徵信所昨(7)日公布「2013年版台灣地區大型集團企業研究」調查,全台灣年營收超過新台幣50億元的企業集團近三年(2010-2012)營收年成長率,專業經理人領導的企業不如家族接班人。
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表示,「接班養成」和「決策權力」是影響領導力的兩大關鍵。
如台塑等家族集團長期、有計畫性地培養接班人,家族往往也持有很大控股比例,對整體企業的控制力不容動搖。相較之下,專業經理人必須承受董事會壓力,必須面對權力磨合和組織整合的考驗。
中華徵信所指出,從近期宏碁王振堂退位、施振榮回鍋,到兩年前蔡明介重掌聯發科、張忠謀在金融海嘯後重新擔任台積電董事長,都顯示出近期專業經理人的領導力危機。
中華徵信所數據指出,百大集團中家族集團比率57%,分析百大集團中核心決策者年齡在60歲以上者占63%,43%集中在60到70歲間,即將面臨接班問題。
中華徵信所指出,63%集團都已面臨接班問題,這些集團的資產總額達新台幣41兆元,接近台灣一年生產毛額14兆元的三倍。
倘若缺乏接班新血,僅靠老將在沙場奮鬥,不久後恐怕這些集團都會掉出台灣百大名單。
中華徵信所昨(7)日公布「2013年版台灣地區大型集團企業研究」調查,全台灣年營收超過新台幣50億元的企業集團近三年(2010-2012)營收年成長率,專業經理人領導的企業不如家族接班人。
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表示,「接班養成」和「決策權力」是影響領導力的兩大關鍵。
如台塑等家族集團長期、有計畫性地培養接班人,家族往往也持有很大控股比例,對整體企業的控制力不容動搖。相較之下,專業經理人必須承受董事會壓力,必須面對權力磨合和組織整合的考驗。
中華徵信所指出,從近期宏碁王振堂退位、施振榮回鍋,到兩年前蔡明介重掌聯發科、張忠謀在金融海嘯後重新擔任台積電董事長,都顯示出近期專業經理人的領導力危機。
中華徵信所數據指出,百大集團中家族集團比率57%,分析百大集團中核心決策者年齡在60歲以上者占63%,43%集中在60到70歲間,即將面臨接班問題。
中華徵信所公布2013年版台灣地區大型集團經營狀況,顯示三大憂慮:資產成長率低迷、全球子企業分布家數創十年新低、台灣子企業家數負成長。所有產業中,金融業受惠於海外獲利動能增加,成為最會賺錢產業。
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表示,金融業表現亮眼是始於2010年前後,金融業積極西進大陸、南進東南亞國協,即使台灣境內銀行業利差極小、獲利不易,但藉由提高海外獲利,金融業的資產總額和純益率都有明顯提升。
劉任分析,西進大陸為金融業開了一扇大門,若不把握彈性布局中國的機會,金融業的亮麗表現恐怕很難繼續維持。
依據調查結果顯示,營收前十大集團仍以鴻海、台塑、廣達等傳產和電子代工產業較多。但以純益率排名,前十大最會賺錢的集團,金融業占了八位,純益率前兩名分別由兆豐金控和中華開發拿下。非金融業入榜的只有台積電和可成科技,分別為第三和第五位。
調查結果中,2012年百大集團的平均資產總額上升到430.39億元,年成長1.15%,資產成長率僅有5.31%,與2008~2011年的兩位數成長力道相比,顯示台灣投資持續緊縮,對於未來展望更加不樂觀。
以資產總額來看,在資產總額排行榜中,前六名都由金融業拿下。國泰金控所屬的霖園集團連續11年奪下資產排名冠軍;富邦金控集團以資產成長率14%的速度,取代台灣金控集團,躍升全台灣資產第二大集團。
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表示,金融業表現亮眼是始於2010年前後,金融業積極西進大陸、南進東南亞國協,即使台灣境內銀行業利差極小、獲利不易,但藉由提高海外獲利,金融業的資產總額和純益率都有明顯提升。
劉任分析,西進大陸為金融業開了一扇大門,若不把握彈性布局中國的機會,金融業的亮麗表現恐怕很難繼續維持。
依據調查結果顯示,營收前十大集團仍以鴻海、台塑、廣達等傳產和電子代工產業較多。但以純益率排名,前十大最會賺錢的集團,金融業占了八位,純益率前兩名分別由兆豐金控和中華開發拿下。非金融業入榜的只有台積電和可成科技,分別為第三和第五位。
調查結果中,2012年百大集團的平均資產總額上升到430.39億元,年成長1.15%,資產成長率僅有5.31%,與2008~2011年的兩位數成長力道相比,顯示台灣投資持續緊縮,對於未來展望更加不樂觀。
以資產總額來看,在資產總額排行榜中,前六名都由金融業拿下。國泰金控所屬的霖園集團連續11年奪下資產排名冠軍;富邦金控集團以資產成長率14%的速度,取代台灣金控集團,躍升全台灣資產第二大集團。
台灣地區大型集團排名與實力昨(7)日出爐。調查單位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憂心指出,台灣經濟領頭羊的百大集團,受到悶經濟延燒,集團整體表現出現10年來首度連續兩年獲利衰退,企業低成長、低獲利恐成常態,百大集團普遍面臨七大困境。
張大為指出,在七大困境中,最令人擔心的是百大集團有63%面臨接班問題,其中「最高決策者高齡化」集團共掌控超過41兆元的集團資產,以及19.5兆元的集團營收,接班成敗對台灣經濟影響深遠,「傳承」是百大集團未來五年最大的挑戰。
他指出,就台達電、國產、正隆等七個集團接班案例分析,專業經理人接班普遍造成連三年營收淨額下滑,家族完全接班則呈現集團成長。
所謂百大集團的七大困境:
第一是集團資產總額成長低迷、年增率僅5.3%,尤其台灣部份出現停滯。
第二是集團營收總額僅成長5.38%,僅達10年平均值10.9%的二分之一。
第三是虧損集團家數增加。
第四是集團平均貢獻度下滑,每員工銷貨金額衰退4.3%,每員工純益衰退11.5%。
第五是稅後純益總額連續兩年衰退。
第六是專業經理人接班不順,集團普遍虧損。
第七是90∼100名的新秀集團成長力道不足,平均資產成長率偏低,僅約5.04%。
中華徵信所指出,此次資料是依據2012年的企業數據統計,進入台灣100大集團的資產總額,取決點(門檻)上升到430.39億元,較20 11年僅成長1.15%,且百大集團資產成長率連續兩年低於6%,與20 08∼2011年的兩位數成長力道相比,顯示100大集團投資持續緊縮,對未來展望不樂觀。
中華微信所認為,本次調查雖然突顯台灣大型企業困難重重,但也有好消息,如鴻海集團併購台揚科技加上本身的高速成長,首度入榜資產第十大集團,也是第一次同登「資產」、「營收」、「獲利」十大集團榜,營收總額排名部分更連續6年稱王,並持續改寫集團營收紀錄。
中華徵信所分析,台積電集團三年蟬連稅後純益王座,專注品牌經營和創新研發的華碩集團,將和碩集團分割獨立,獲利能力卻更加提升,從第15名躋身到獲利第八大,表現格外亮眼;連年虧損的宏碁集團,品牌經營就非常辛苦。
張大為指出,在七大困境中,最令人擔心的是百大集團有63%面臨接班問題,其中「最高決策者高齡化」集團共掌控超過41兆元的集團資產,以及19.5兆元的集團營收,接班成敗對台灣經濟影響深遠,「傳承」是百大集團未來五年最大的挑戰。
他指出,就台達電、國產、正隆等七個集團接班案例分析,專業經理人接班普遍造成連三年營收淨額下滑,家族完全接班則呈現集團成長。
所謂百大集團的七大困境:
第一是集團資產總額成長低迷、年增率僅5.3%,尤其台灣部份出現停滯。
第二是集團營收總額僅成長5.38%,僅達10年平均值10.9%的二分之一。
第三是虧損集團家數增加。
第四是集團平均貢獻度下滑,每員工銷貨金額衰退4.3%,每員工純益衰退11.5%。
第五是稅後純益總額連續兩年衰退。
第六是專業經理人接班不順,集團普遍虧損。
第七是90∼100名的新秀集團成長力道不足,平均資產成長率偏低,僅約5.04%。
中華徵信所指出,此次資料是依據2012年的企業數據統計,進入台灣100大集團的資產總額,取決點(門檻)上升到430.39億元,較20 11年僅成長1.15%,且百大集團資產成長率連續兩年低於6%,與20 08∼2011年的兩位數成長力道相比,顯示100大集團投資持續緊縮,對未來展望不樂觀。
中華微信所認為,本次調查雖然突顯台灣大型企業困難重重,但也有好消息,如鴻海集團併購台揚科技加上本身的高速成長,首度入榜資產第十大集團,也是第一次同登「資產」、「營收」、「獲利」十大集團榜,營收總額排名部分更連續6年稱王,並持續改寫集團營收紀錄。
中華徵信所分析,台積電集團三年蟬連稅後純益王座,專注品牌經營和創新研發的華碩集團,將和碩集團分割獨立,獲利能力卻更加提升,從第15名躋身到獲利第八大,表現格外亮眼;連年虧損的宏碁集團,品牌經營就非常辛苦。
金融業躍升為台灣百大集團「亮眼族群」;特別是代表「最會賺錢」的純益率,兆豐金等八家金融集團排名在前十大,中華開發從去年第19名大幅跳升至第2名,純益率高達32.53%;玉山金也以28.99%,從去年第20名擠入第6名。
金融集團新入榜稅後純益前十大集團,包括中信集團、兆豐金控集團。中華徵信所指出,中信集團的銀行業務在2012年表現不俗,特別是在財務管理業務大有成長;兆豐金控集團持續專注在海外獲利經營,持續提高純益率,雙雙重回榜內。
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指出,科技集團在稅後純益上看起來「賺錢多」,金融業集團卻在純益率上超前,是「真正的最會賺」,持有的資金可以投資股市,也可以用於金融操作,易於獲取較高的利潤,近兩年金融業獲利屢創新高。
依據營收成長率排名的「成長最快十大集團」,金融業有霖園(4 5.62%)、京城(38.13%)等三家入榜。中華徵信所指出,資產最多的十大集團,金融業也占了七家,包括霖園、台新金等,霖園集團已連續11年奪下資產排名冠軍,而併購南山人壽的潤泰集團若也納入則有八家。
金融集團新入榜稅後純益前十大集團,包括中信集團、兆豐金控集團。中華徵信所指出,中信集團的銀行業務在2012年表現不俗,特別是在財務管理業務大有成長;兆豐金控集團持續專注在海外獲利經營,持續提高純益率,雙雙重回榜內。
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指出,科技集團在稅後純益上看起來「賺錢多」,金融業集團卻在純益率上超前,是「真正的最會賺」,持有的資金可以投資股市,也可以用於金融操作,易於獲取較高的利潤,近兩年金融業獲利屢創新高。
依據營收成長率排名的「成長最快十大集團」,金融業有霖園(4 5.62%)、京城(38.13%)等三家入榜。中華徵信所指出,資產最多的十大集團,金融業也占了七家,包括霖園、台新金等,霖園集團已連續11年奪下資產排名冠軍,而併購南山人壽的潤泰集團若也納入則有八家。
國家財政困難,前財政部長林全昨(24)日指出,國內不動產稅制應要改革,現行稅制將房屋及土地分開計稅,而房子不會增值,會增值的是土地,土地與房屋應該合併課稅,不動產稅制才得以健全。
中華徵信所昨天舉辦名人開講論壇,邀請林全就「台灣財政赤字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展望」發表演說,前行政院院長陳X也在座。
今年政府稅收預估將短徵600億元,外界提議調高不動產稅率來增加稅收,林全表示,美國的財產稅稅率平均是我國的十倍,他並不贊同用提高稅率來平抑房市,認為我國房屋稅的問題在於估價低,應優先調整稅基。
林全說,國內財產稅稅率已高,問題出在房地產估價太低,受限於選舉因素,地方政府擔心調整稅基後、房屋稅及地價稅上漲引發民怨,不利選舉,因此長期低估不動產價值。
他強調,只要地方政府將估價基礎弄正確,財產稅稅收可望增加,而地方政府也應與民眾好好溝通,將提高的稅金回饋於地方建設,老百姓看到對地方建設有幫助,自然能降低對增稅的反彈,並有助於提升人民對地方自治的參與感。
另外,立法院將審議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林全指出,政府總支出已高達1兆9,407億元,與2008年的歲出決算相比,增加了3,231 億元,但同一期間的稅課收入,僅增加284億元,稅課收入與支出差距每年約達3千億元。
他強調,台灣財政要健全,預算改革與提升政府效能是當務之急,政府必須謹守零基預算的概念,制定機制要求各部會,「在做事之前先學會省錢」,對公務支出排定優先順序;他並說,「沒有省錢能力的人,沒有資格當部會首長」。
中華徵信所昨天舉辦名人開講論壇,邀請林全就「台灣財政赤字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展望」發表演說,前行政院院長陳X也在座。
今年政府稅收預估將短徵600億元,外界提議調高不動產稅率來增加稅收,林全表示,美國的財產稅稅率平均是我國的十倍,他並不贊同用提高稅率來平抑房市,認為我國房屋稅的問題在於估價低,應優先調整稅基。
林全說,國內財產稅稅率已高,問題出在房地產估價太低,受限於選舉因素,地方政府擔心調整稅基後、房屋稅及地價稅上漲引發民怨,不利選舉,因此長期低估不動產價值。
他強調,只要地方政府將估價基礎弄正確,財產稅稅收可望增加,而地方政府也應與民眾好好溝通,將提高的稅金回饋於地方建設,老百姓看到對地方建設有幫助,自然能降低對增稅的反彈,並有助於提升人民對地方自治的參與感。
另外,立法院將審議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林全指出,政府總支出已高達1兆9,407億元,與2008年的歲出決算相比,增加了3,231 億元,但同一期間的稅課收入,僅增加284億元,稅課收入與支出差距每年約達3千億元。
他強調,台灣財政要健全,預算改革與提升政府效能是當務之急,政府必須謹守零基預算的概念,制定機制要求各部會,「在做事之前先學會省錢」,對公務支出排定優先順序;他並說,「沒有省錢能力的人,沒有資格當部會首長」。
中華徵信所配合「2013年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新書出版,於昨(30)日舉行「TOP 5,000調查成果發表會」,由總經理張大為主持,發表該公司從國內5,000大企業的調查中所發現的經濟脈動。
根據中華徵信所最新公布的「2013年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調查指出,2012年在歐債陰霾持續籠罩下,國內5,000大企業在營收表現部分,出現成長停滯現象。
張大為指出,觀察2012年大型企業表現,都缺乏明顯的成長力道。 中華徵信所分析,國內5,000大業者若進一步以營收規模500億元以上、100∼500億元、10∼100億元和10億元以下分成4大族群時,發現5 00億元以上的超大型業者僅有80家,但營收規模已占整體的59%,這些超大型企業未來必須要持續國際化、自由化的產業環境;但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100∼500億元、10∼100億元這兩類規模的企業,合計營收規模不僅占全體38%,獲利更占全體的57%,是國內大型企業中最具賺錢能力的企業。
根據中華徵信所最新公布的「2013年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調查指出,2012年在歐債陰霾持續籠罩下,國內5,000大企業在營收表現部分,出現成長停滯現象。
張大為指出,觀察2012年大型企業表現,都缺乏明顯的成長力道。 中華徵信所分析,國內5,000大業者若進一步以營收規模500億元以上、100∼500億元、10∼100億元和10億元以下分成4大族群時,發現5 00億元以上的超大型業者僅有80家,但營收規模已占整體的59%,這些超大型企業未來必須要持續國際化、自由化的產業環境;但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100∼500億元、10∼100億元這兩類規模的企業,合計營收規模不僅占全體38%,獲利更占全體的57%,是國內大型企業中最具賺錢能力的企業。
中華徵信所昨(30)日公布「2013年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調查,在歐債陰霾持續籠罩下,國內5,000大企業去年營收出現成長停滯現象,近二千家營收在10億至100億元企業則表現優異獲利能力,成為值得業界與政府多加關注的「中間」企業。
中華徵信所表示,國內5,000大企業2010至2012年的營收總額分別為34.4兆元、33兆元、34.3兆元,2012年平均營收成長率僅剩0.66%,作為國內經濟領頭羊的大型企業面臨成長動能熄火危機,令人擔憂。
觀察5,000大企業的稅後純益,自2010年景氣復甦後,每況愈下,顯示大型企業不僅出現成長停滯危機,更走向微利時代的激烈競爭。
若將國內,5000大企業分成四大族群,分別是營收規模500億元以上、100億至500億元、10億至100億元和10億元以下。500億元以上的超大型業者僅80家、營收規模占整體59%,這些超大型企業已經進入國際競爭,未來需要持續國際化、自由化的產業環境,保持競爭力。
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100億至500億元、10億至100億元這兩類規模企業,合計營收規模不僅占全體38%,獲利更占全體的57%。
中華徵信所表示,國內5,000大企業2010至2012年的營收總額分別為34.4兆元、33兆元、34.3兆元,2012年平均營收成長率僅剩0.66%,作為國內經濟領頭羊的大型企業面臨成長動能熄火危機,令人擔憂。
觀察5,000大企業的稅後純益,自2010年景氣復甦後,每況愈下,顯示大型企業不僅出現成長停滯危機,更走向微利時代的激烈競爭。
若將國內,5000大企業分成四大族群,分別是營收規模500億元以上、100億至500億元、10億至100億元和10億元以下。500億元以上的超大型業者僅80家、營收規模占整體59%,這些超大型企業已經進入國際競爭,未來需要持續國際化、自由化的產業環境,保持競爭力。
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100億至500億元、10億至100億元這兩類規模企業,合計營收規模不僅占全體38%,獲利更占全體的57%。
台灣工銀擬定轉型二部曲,台灣工銀集團董事長駱錦明指出,台工銀明年將優先與華票合併,成為股票上市公司,然後再併購商銀、擺脫工銀限制。目前已有多家中小銀行主動與台工銀接觸。
駱錦明也表示,台工銀集團明年將對外徵才超過220人以上,除了轉投資兩岸租賃事業需要徵才188人,台工銀本身與旗下證券、創投等,也要對外招聘數十人。
未來集團人力調度,除在大陸晉用當地人才外,台灣招聘新血也將有部分訓練後調往大陸市場。
駱錦明表示,成立13年的台工銀,已成為台灣100大企業集團之一,根據中華徵信所剛出爐的2012台灣100大企業集團調查,台工銀集團是成長最快的企業集團,過去一年營收成長36%,而100大企業集團總營收成長平均僅2.85%。台工銀規劃明年在天津增設租賃公司,在蘇州的台駿國際租賃與台灣的台工銀租賃,也都有擴張與徵才計畫。
目前台工銀在興櫃掛牌,駱錦明表示,台工銀要轉型,第一步要先合併華票,成為上市公司,預估最快明年中股東常會提出合併案,台工銀可藉由合併華票轉上市,才會再尋求合併商銀轉型的機會。
據了解,過去私募基金主導的金融機構包括日盛金、大眾銀、安泰銀等,都和台工銀接觸過,但是台工銀因合併華票計畫尚未完成,加上價格落差大,合併談判均沒有具體成型。駱錦明表示,台工銀目前規模不大,要一次完成合併華票與商銀有難度,因此決定分為兩階段,先完成合併華票再進行下一步。
至於明年的人力需求,駱錦明表示,台工銀租賃事業招募188位人才是經過精算過的,其中約三分之二在大陸,其餘則在台灣,另外台工銀本身與台工銀證券,也要召募數十人,明年集團徵才規模將超過220人。
駱錦明也表示,台工銀集團明年將對外徵才超過220人以上,除了轉投資兩岸租賃事業需要徵才188人,台工銀本身與旗下證券、創投等,也要對外招聘數十人。
未來集團人力調度,除在大陸晉用當地人才外,台灣招聘新血也將有部分訓練後調往大陸市場。
駱錦明表示,成立13年的台工銀,已成為台灣100大企業集團之一,根據中華徵信所剛出爐的2012台灣100大企業集團調查,台工銀集團是成長最快的企業集團,過去一年營收成長36%,而100大企業集團總營收成長平均僅2.85%。台工銀規劃明年在天津增設租賃公司,在蘇州的台駿國際租賃與台灣的台工銀租賃,也都有擴張與徵才計畫。
目前台工銀在興櫃掛牌,駱錦明表示,台工銀要轉型,第一步要先合併華票,成為上市公司,預估最快明年中股東常會提出合併案,台工銀可藉由合併華票轉上市,才會再尋求合併商銀轉型的機會。
據了解,過去私募基金主導的金融機構包括日盛金、大眾銀、安泰銀等,都和台工銀接觸過,但是台工銀因合併華票計畫尚未完成,加上價格落差大,合併談判均沒有具體成型。駱錦明表示,台工銀目前規模不大,要一次完成合併華票與商銀有難度,因此決定分為兩階段,先完成合併華票再進行下一步。
至於明年的人力需求,駱錦明表示,台工銀租賃事業招募188位人才是經過精算過的,其中約三分之二在大陸,其餘則在台灣,另外台工銀本身與台工銀證券,也要召募數十人,明年集團徵才規模將超過220人。
台灣產業幸福指數下滑。中華徵信所昨(28)日公布第二次產業幸福度調查結果,整體產業幸福分數由4月調查的7.26分下滑到7.19分。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表示,這與下半年以來台灣景氣低迷有關,若經濟持續不好,產業整體幸福感將繼續下降。
本次共有50個產業受訪、1.5萬筆調查資料,逾83%產業經理人回覆「幸福無感」,主要是「薪資造成最不幸福感」。張大為認為,以保住工作和維持薪資所產生的幸福感因為對未來缺少期盼,是屬於極保守的幸福感,如果台灣沉浸在這種氣氛,產業可能失去活力。
調查同時公布「十大幸福產業」及「十大幸福企業」。其中,金融業攻上十大幸福產業第一名,擠下去年冠軍的不動產業;台積電則拿下首度調查企業界及上班族認為的「最幸福企業」。張大為表示,幸福產業和幸福企業之間不能劃上等號,因此十大幸福企業中,沒有一家屬於金融業。
中華徵信所兩次調查的十大幸福產業排名出入很大,但科技業的幸福感已兩度墊底,相較半年前的第一次調查,科技業尚有印刷電路板業和光電業分居幸福產業第8和第10名,此次調查科技業全軍覆沒。
這次新進榜的5大產業有航運業、進出口貿易業、公營事業、旅館業和食品業,尤其是旅館業從第30名跳升到第8名,明顯受惠於陸客來台、飯店林立,讓產業從業人員的工作內容、成就感及薪資提升。
中華徵信所指出,多數擠入幸福產業排名的產業,幸福感是來自景氣低迷中仍保有工作、未被減薪,且福利穩定;若由科技業、傳產業和服務業的幸福感分析,服務業仍是幸福感最高的產業,傳產居第2 。
針對科技業的幸福感墊底,張大為表示,代工的宿命及智財權掌握在歐美日大廠手上,造成獲利率偏低,員工工時長壓力大,加上無薪假和無預警裁員陰影,才讓幸福感偏低。
本次共有50個產業受訪、1.5萬筆調查資料,逾83%產業經理人回覆「幸福無感」,主要是「薪資造成最不幸福感」。張大為認為,以保住工作和維持薪資所產生的幸福感因為對未來缺少期盼,是屬於極保守的幸福感,如果台灣沉浸在這種氣氛,產業可能失去活力。
調查同時公布「十大幸福產業」及「十大幸福企業」。其中,金融業攻上十大幸福產業第一名,擠下去年冠軍的不動產業;台積電則拿下首度調查企業界及上班族認為的「最幸福企業」。張大為表示,幸福產業和幸福企業之間不能劃上等號,因此十大幸福企業中,沒有一家屬於金融業。
中華徵信所兩次調查的十大幸福產業排名出入很大,但科技業的幸福感已兩度墊底,相較半年前的第一次調查,科技業尚有印刷電路板業和光電業分居幸福產業第8和第10名,此次調查科技業全軍覆沒。
這次新進榜的5大產業有航運業、進出口貿易業、公營事業、旅館業和食品業,尤其是旅館業從第30名跳升到第8名,明顯受惠於陸客來台、飯店林立,讓產業從業人員的工作內容、成就感及薪資提升。
中華徵信所指出,多數擠入幸福產業排名的產業,幸福感是來自景氣低迷中仍保有工作、未被減薪,且福利穩定;若由科技業、傳產業和服務業的幸福感分析,服務業仍是幸福感最高的產業,傳產居第2 。
針對科技業的幸福感墊底,張大為表示,代工的宿命及智財權掌握在歐美日大廠手上,造成獲利率偏低,員工工時長壓力大,加上無薪假和無預警裁員陰影,才讓幸福感偏低。
中華徵信所昨(30)日公布「2012台灣地區大型集團企業研究」調查,報告顯示台灣100大集團平均負債比率攀高至436.45%,超過20 00年網路泡沫時期的352.83%和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421.2%,創下新高。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表示,今年底至明年,國內應慎防高負債集團爆發財務危機。
中華徵信所計算的負債比率,是指負債占自有資金(淨值)比重,自2000年以來,僅2001年低於300%,2008、2010和2011則都超過40 0%。
張大為分析,2011年百大集團的整體營運績效呈現「四低一高」,即低資產成長、低營收成長、低淨值報酬率、低資產報酬率及高負債比的情況,並在發展模式上出現產業集中、投資集中、區域集中、五都集中、本業集中的五大結構警訊。
對此,中華徵信所強調,百大集團可把握三大機會,包括布局東協的「區域財」,積極搶進消費通路的「產業財」,和把握大陸的「金融財」,特別是針對金控集團對分行跨區經營、子銀行設立和農村銀行的布局,未來3年是黃金期。
至於百大企業平均負債比攀升的原因,張大為認為,一方面是因景氣循環轉快,讓各公司抓不到布局時點,更讓人擔心的是企業如果高槓桿操作,但大環境持續不景氣,沒辦法創造相當獲利來因應高槓桿,就會是很大的危機警訊。
中華徵信所指出,其中最有可能爆發財務危機的高負債集團主要集中於科技產業,分析原因和跟高資本支出有關,2011年百大集團中的科技產業,整體獲利衰退56.08%,6個虧損集團的虧損合計更達1,6 21億元。
中華徵信所提醒,鑑於百大集團負債比率創新高,明年國內應要提防高負債上市櫃集團的財務危機,且以中華徵信所集團研究軌跡觀察,當全球金融危機造成不景氣時,最容易引爆高負債比率集團的財務危機。
中華徵信所強調,在今年景氣與股價雙低迷的形勢下,有必要提防高負債比率集團發生財務危機。
依中華徵信所本次調查,百大集團總資產成長至59.63兆元,較前一年增長5.19%,但總營收卻微幅下滑0.57%至23.25兆元,總稅後純益更減少34.71%到0.81兆元,虧損集團數也從4個增至14個。
中華徵信所指出,除了提防高負債比,另一要提防的重點是面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趨勢,對貿易保護阻止本國資金外流和優先雇用本勞可能帶來的不利效應,政府應未雨綢繆,對保護台灣在地產業及出口產業提出不同的因應對策。
中華徵信所計算的負債比率,是指負債占自有資金(淨值)比重,自2000年以來,僅2001年低於300%,2008、2010和2011則都超過40 0%。
張大為分析,2011年百大集團的整體營運績效呈現「四低一高」,即低資產成長、低營收成長、低淨值報酬率、低資產報酬率及高負債比的情況,並在發展模式上出現產業集中、投資集中、區域集中、五都集中、本業集中的五大結構警訊。
對此,中華徵信所強調,百大集團可把握三大機會,包括布局東協的「區域財」,積極搶進消費通路的「產業財」,和把握大陸的「金融財」,特別是針對金控集團對分行跨區經營、子銀行設立和農村銀行的布局,未來3年是黃金期。
至於百大企業平均負債比攀升的原因,張大為認為,一方面是因景氣循環轉快,讓各公司抓不到布局時點,更讓人擔心的是企業如果高槓桿操作,但大環境持續不景氣,沒辦法創造相當獲利來因應高槓桿,就會是很大的危機警訊。
中華徵信所指出,其中最有可能爆發財務危機的高負債集團主要集中於科技產業,分析原因和跟高資本支出有關,2011年百大集團中的科技產業,整體獲利衰退56.08%,6個虧損集團的虧損合計更達1,6 21億元。
中華徵信所提醒,鑑於百大集團負債比率創新高,明年國內應要提防高負債上市櫃集團的財務危機,且以中華徵信所集團研究軌跡觀察,當全球金融危機造成不景氣時,最容易引爆高負債比率集團的財務危機。
中華徵信所強調,在今年景氣與股價雙低迷的形勢下,有必要提防高負債比率集團發生財務危機。
依中華徵信所本次調查,百大集團總資產成長至59.63兆元,較前一年增長5.19%,但總營收卻微幅下滑0.57%至23.25兆元,總稅後純益更減少34.71%到0.81兆元,虧損集團數也從4個增至14個。
中華徵信所指出,除了提防高負債比,另一要提防的重點是面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趨勢,對貿易保護阻止本國資金外流和優先雇用本勞可能帶來的不利效應,政府應未雨綢繆,對保護台灣在地產業及出口產業提出不同的因應對策。
根據中華徵信所昨(30)日發布的2012年版「台灣地區大型集團企業研究」,就台灣100大集團2011年純益率比較,兆豐金控以38.65%的純益率成為「最會賺錢的集團」;至於賺錢最多的集團,則以台積電以稅後純益1,347.29億元奪冠。
中華徵信所統計,2011年有22個集團營收總額和稅後純益同步成長,其中更有8大集團稅後純益成長高於營收,營收成長又高於資產,成為最能善用資產成長帶動投資績效的「三高集團」。
中華徵信所選出的2011年三高集團,包括可成科技、威京總部、欣陸投控、和泰汽車、仰德(士電國賓)、華南金控、兆豐金控和東和鋼鐵。
中華徵信所分析,這8個「三高集團」的三大特質,一是傳統產業居多,有5個集團;二是半數具有多角化經營特質,如仰德集團、威京總部集團、欣陸投控集團和東和鋼鐵集團;三是受惠政策效應,如兆豐金控集團和華南金控集團。
其中2011年百大集團的資產總額取決點上升到425.49億元,較201 0年的380.97億元成長11.69%;但百大集團資產成長率僅有5.49%,與前兩年成長率皆超過10%相比,顯示百大集團投資緊縮,對產業前景保守觀望。
至於前10大集團排名,霖園集團資產規模突破5兆元,再創國內集團紀綠,並連續10年奪下資產排名冠軍;潤泰集團因完成南山人壽併購,躍升資產第九大集團,擠下第一金控。營收淨額前10大集團,則由鴻海科技集團連續5年稱王,續坐「收入最高集團」寶座。
中華徵信所指出,ECFA促成金控集團旗下銀行登陸,且開放OBU承作人民幣,兩岸完成貨幣清算機制,對金控集團都是利多,預期國銀在投資大陸金額上限逐漸鬆綁、總行可投資大陸有價證券等開放政策趨動下,將形成「金控決戰人民幣」的趨勢。
也因此,本次中華徵信所評選的「最會賺錢(指純益率)10大集團」以兆豐金的38.65%居首,且10大集團中,包括兆豐金、元大金、國票金和華南金,共占了4席。
中華徵信所統計,2011年有22個集團營收總額和稅後純益同步成長,其中更有8大集團稅後純益成長高於營收,營收成長又高於資產,成為最能善用資產成長帶動投資績效的「三高集團」。
中華徵信所選出的2011年三高集團,包括可成科技、威京總部、欣陸投控、和泰汽車、仰德(士電國賓)、華南金控、兆豐金控和東和鋼鐵。
中華徵信所分析,這8個「三高集團」的三大特質,一是傳統產業居多,有5個集團;二是半數具有多角化經營特質,如仰德集團、威京總部集團、欣陸投控集團和東和鋼鐵集團;三是受惠政策效應,如兆豐金控集團和華南金控集團。
其中2011年百大集團的資產總額取決點上升到425.49億元,較201 0年的380.97億元成長11.69%;但百大集團資產成長率僅有5.49%,與前兩年成長率皆超過10%相比,顯示百大集團投資緊縮,對產業前景保守觀望。
至於前10大集團排名,霖園集團資產規模突破5兆元,再創國內集團紀綠,並連續10年奪下資產排名冠軍;潤泰集團因完成南山人壽併購,躍升資產第九大集團,擠下第一金控。營收淨額前10大集團,則由鴻海科技集團連續5年稱王,續坐「收入最高集團」寶座。
中華徵信所指出,ECFA促成金控集團旗下銀行登陸,且開放OBU承作人民幣,兩岸完成貨幣清算機制,對金控集團都是利多,預期國銀在投資大陸金額上限逐漸鬆綁、總行可投資大陸有價證券等開放政策趨動下,將形成「金控決戰人民幣」的趨勢。
也因此,本次中華徵信所評選的「最會賺錢(指純益率)10大集團」以兆豐金的38.65%居首,且10大集團中,包括兆豐金、元大金、國票金和華南金,共占了4席。
中華徵信所昨(10)日發布國內首份「產業幸福指數」調查,台灣產業總體幸福感為6.7分(滿分10分),屬於及格邊緣。各產業中以不動產業幸福指數7.97分最高,旅館業則敬陪末座。
中華徵信所指出,產業的幸福密碼是「1020」,因為企業成長獲利,員工才有機會談幸福。所謂「1020」是來自前十大幸福產業的財務統計,平均營收成長率達10%,稅前盈餘成長率達20%,這是通往幸福產業的兩個基礎條件。
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指出,政府致力投入「國民幸福指數」,如果多數產業都能幸福,整體社會幸福感就會增加。中華徵信所費時兩個月完成台灣「幸福產業指數」調查。
幸福產業指數是依據工作薪資、工作內容、制度福利、升遷機會、工作成就感等五個面向,對台灣5,000大企業企業經理人進行電話調查,加上產業財務指標,檢視各產業的幸福感。
調查發現,近期處在景氣高峰的不動產業,不僅經營成績亮眼,幸福感更勇奪國內30大產業之冠。
第二至第八名的幸福產業多是穩定成長的產業,包括高薪族的金融業、電力燃料業(台電、中油等);而產業景氣瞬息萬變的科技業,僅有受惠於政策鼓勵和電子新品帶動需求的光電業、印刷電路板業進入前十名。
至於最不幸福的十大產業,旅館業排名第一。旅館業受惠於兩岸開放觀光,業績蒸蒸日上,卻產生應接不暇、高度工作壓力的問題。
中華徵信所指出,十大幸福產業都有一定的成長力道與獲利表現,但也有不賺錢但感到幸福的產業,以電力燃料業為例,平均每人月薪高達9萬元,居國內各產業之冠,但2010年獲利卻衰退9%。
依據調查,各項指標中最能為幸福加分首推「工作薪資」,其次為「制度福利」。調查的30個產業中,有29個產業同指「工作薪資」是產業幸福首要改善的面向;「升遷機會」是最不影響幸福感的面向,顯示台灣的產業經理人認為,創造幸福與否不在頭銜,而是自我實現與物質生活的改善。
張大為認為,從產業幸福指數能了解員工的幸福感,做為預見整體國民幸福指數的指標,並提供員工、企業、政府改善就業環境的參考。
中華徵信所今年2月29日到3月23日透過電話訪問進行抽樣調查,有效問卷數1,489份,信心水準為95%,誤差值為正負3個百分點。
中華徵信所指出,產業的幸福密碼是「1020」,因為企業成長獲利,員工才有機會談幸福。所謂「1020」是來自前十大幸福產業的財務統計,平均營收成長率達10%,稅前盈餘成長率達20%,這是通往幸福產業的兩個基礎條件。
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指出,政府致力投入「國民幸福指數」,如果多數產業都能幸福,整體社會幸福感就會增加。中華徵信所費時兩個月完成台灣「幸福產業指數」調查。
幸福產業指數是依據工作薪資、工作內容、制度福利、升遷機會、工作成就感等五個面向,對台灣5,000大企業企業經理人進行電話調查,加上產業財務指標,檢視各產業的幸福感。
調查發現,近期處在景氣高峰的不動產業,不僅經營成績亮眼,幸福感更勇奪國內30大產業之冠。
第二至第八名的幸福產業多是穩定成長的產業,包括高薪族的金融業、電力燃料業(台電、中油等);而產業景氣瞬息萬變的科技業,僅有受惠於政策鼓勵和電子新品帶動需求的光電業、印刷電路板業進入前十名。
至於最不幸福的十大產業,旅館業排名第一。旅館業受惠於兩岸開放觀光,業績蒸蒸日上,卻產生應接不暇、高度工作壓力的問題。
中華徵信所指出,十大幸福產業都有一定的成長力道與獲利表現,但也有不賺錢但感到幸福的產業,以電力燃料業為例,平均每人月薪高達9萬元,居國內各產業之冠,但2010年獲利卻衰退9%。
依據調查,各項指標中最能為幸福加分首推「工作薪資」,其次為「制度福利」。調查的30個產業中,有29個產業同指「工作薪資」是產業幸福首要改善的面向;「升遷機會」是最不影響幸福感的面向,顯示台灣的產業經理人認為,創造幸福與否不在頭銜,而是自我實現與物質生活的改善。
張大為認為,從產業幸福指數能了解員工的幸福感,做為預見整體國民幸福指數的指標,並提供員工、企業、政府改善就業環境的參考。
中華徵信所今年2月29日到3月23日透過電話訪問進行抽樣調查,有效問卷數1,489份,信心水準為95%,誤差值為正負3個百分點。
外界常以「科技新貴」來稱科技業員工,但中華徵信所調查發現,科技業員工比傳統產業、服務業更不幸福,主要是因為科技業是「爆肝榨腦」產業。
依據中華徵信所的調查,科技業的幸福指數是7.21,傳產業是7.40,服務業則有7.58(上限是10)。
近來超時工作議題不斷浮上檯面的電腦周邊設備業,以及最夯的智慧型手機族群「通訊器材製造業」、遊戲軟體業、半導體、電腦及其組件業等產業從業人員,自認為幸福感低,都落入不幸福的前十大產業中。中華徵信所調查,科技業的平均薪資與福利金達6.23萬元,優於服務業的5.27萬元、傳產業的5.1萬元。不過,薪資高不代表員工感覺幸福。中華徵信所表示,社會印象中光鮮亮麗的科技業,在這次調查的整體幸福感,落在服務業和傳統產業之後,更有高達24.5%和20.7%的科技業經理人對工作薪資、制度福利感到不幸福。
科技從業人員對「薪資和福利慾求不滿」的現象,反映出科技業面對全球競爭,造成長期過度「爆肝榨腦」的現象,而高度的競爭壓力,也讓工作成就感低落。
至於傳統產業部分,營收與獲利都處於「低而平穩」,但像台電、中油等電力燃料業及鋼鐵業,都是公司不賺錢、但員工照樣感覺好幸福的產業,主要是因為薪資收入高,甚至高於科技業。
服務業方面則出現M化的現象,包括最幸福的不動產業,以及最不幸福旅館業都屬於服務業,且在幸福產業與不幸福產業的前五名中,服務業都超過半數。
依據中華徵信所的調查,科技業的幸福指數是7.21,傳產業是7.40,服務業則有7.58(上限是10)。
近來超時工作議題不斷浮上檯面的電腦周邊設備業,以及最夯的智慧型手機族群「通訊器材製造業」、遊戲軟體業、半導體、電腦及其組件業等產業從業人員,自認為幸福感低,都落入不幸福的前十大產業中。中華徵信所調查,科技業的平均薪資與福利金達6.23萬元,優於服務業的5.27萬元、傳產業的5.1萬元。不過,薪資高不代表員工感覺幸福。中華徵信所表示,社會印象中光鮮亮麗的科技業,在這次調查的整體幸福感,落在服務業和傳統產業之後,更有高達24.5%和20.7%的科技業經理人對工作薪資、制度福利感到不幸福。
科技從業人員對「薪資和福利慾求不滿」的現象,反映出科技業面對全球競爭,造成長期過度「爆肝榨腦」的現象,而高度的競爭壓力,也讓工作成就感低落。
至於傳統產業部分,營收與獲利都處於「低而平穩」,但像台電、中油等電力燃料業及鋼鐵業,都是公司不賺錢、但員工照樣感覺好幸福的產業,主要是因為薪資收入高,甚至高於科技業。
服務業方面則出現M化的現象,包括最幸福的不動產業,以及最不幸福旅館業都屬於服務業,且在幸福產業與不幸福產業的前五名中,服務業都超過半數。
根據中華徵信所日前公佈的數據,台灣LED產品2011年第4季至大陸出口值達7.25億美元,較2010年第4季減少25%,是近6季以來新低水準。研調機構LEDinside認為,2012年第1季已有回溫跡象,而第2季的LED廠業績普遍不差,應該會比2011年第4季高。
中華徵信所認為,大陸擴建LED產能,使得台灣LED產品出口至大陸於2011年第1季達到高峰,之後便開始放緩,2011年第4季出口值僅達7.25億美元,為近6季以來新低水準。
由於大陸LED相關廠商透過政府補貼積極購置MOCVD機台自行生產LED磊晶,LED封裝端更是選擇低門檻市場積極擴廠。大陸LED廠著眼政府補貼積極擴產,日後發展LED照明、LED背光大陸內需市場,恐將對對台灣LED廠商減少依賴。
不過,LEDinside指出,從各季的資料來看,台灣LED產品出口到中國大陸,2011年各季結果來看,第1季為10.34億美元,第2季為10.17億美元,第3季是8.98億美元,到第4季已低於8億美元,確實是有減少的現象,不過這與統計的產品結構有關。
LEDinside認為,根據海關的資料數據統計,這數據包括LED晶片、LED封裝體、LED燈具,如果單就LED燈具本身的話,台灣輸出到中國大陸的比重確實是降低的,因為可以在大陸設廠或者是合資設立,位處於大陸市場本土資金的LED燈具廠。LEDinside分析,以去年第4季的出口值明顯降低,主要是受到景氣循環有關的現象反映,但在2012年Q1已經有回溫跡象。
中華徵信所認為,大陸擴建LED產能,使得台灣LED產品出口至大陸於2011年第1季達到高峰,之後便開始放緩,2011年第4季出口值僅達7.25億美元,為近6季以來新低水準。
由於大陸LED相關廠商透過政府補貼積極購置MOCVD機台自行生產LED磊晶,LED封裝端更是選擇低門檻市場積極擴廠。大陸LED廠著眼政府補貼積極擴產,日後發展LED照明、LED背光大陸內需市場,恐將對對台灣LED廠商減少依賴。
不過,LEDinside指出,從各季的資料來看,台灣LED產品出口到中國大陸,2011年各季結果來看,第1季為10.34億美元,第2季為10.17億美元,第3季是8.98億美元,到第4季已低於8億美元,確實是有減少的現象,不過這與統計的產品結構有關。
LEDinside認為,根據海關的資料數據統計,這數據包括LED晶片、LED封裝體、LED燈具,如果單就LED燈具本身的話,台灣輸出到中國大陸的比重確實是降低的,因為可以在大陸設廠或者是合資設立,位處於大陸市場本土資金的LED燈具廠。LEDinside分析,以去年第4季的出口值明顯降低,主要是受到景氣循環有關的現象反映,但在2012年Q1已經有回溫跡象。
中華徵信所的大陸業務,日商服務一直占整體比重四成,歐美商為三成,中資與台資企業加總也三成。
除了凸顯日本人小心謹慎的做事態度,也與歷史情節有關。上海中徵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大成表示,日本人重視信用調查,風險控管,小心謹慎的意識遠高於台商與陸商。
中華徵信所的「北上北BeST投資網」近日正式上線,是一個匯集兩岸商業投資訊息的交流平台,希望協助有意投資台灣的大陸商,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有效、最客觀的台灣資訊。
北上北的命名寓意十分有趣,兩個「北」分別代表台北(Taipei)和北京(Beijing),「上」代表上海(Shanghai )。兩岸三座最核心的城市,透過該電子訊息交流平台(e ),達到相互交流的目的,也創造最佳(BeST)成效。
此外,中、日彼此不信任,但日本人相信台灣人,給來自台灣的中華徵信所帶來了業務機會。包括SONY、歐姆龍、NEC、富士通等有在大陸投資的大型日商,都是中華徵信所服務的客戶。
「一筆交易或許有人民幣幾千萬的利潤,但連一份一千多元的報告卻捨不得買。」張大成感概的說出公司業務的瓶頸,也道出他對兩岸投資風險意識薄弱的擔憂。
不過,話鋒一轉,張大成又充滿使命的說:「宣導『徵信』的路是漫長而且孤單的。…但『信用』(指徵信業務)是長期累積的,我們不能灰心呀!」
日前,經濟部正在研擬陸資來台投資的第三波開放,張大成研判,陸資登台會越來越活絡,大陸深入認識台灣的需求勢必增加,藉此能協助有意赴台投資的大陸企業或個人,全面了解台灣投資環境。
除了凸顯日本人小心謹慎的做事態度,也與歷史情節有關。上海中徵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大成表示,日本人重視信用調查,風險控管,小心謹慎的意識遠高於台商與陸商。
中華徵信所的「北上北BeST投資網」近日正式上線,是一個匯集兩岸商業投資訊息的交流平台,希望協助有意投資台灣的大陸商,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有效、最客觀的台灣資訊。
北上北的命名寓意十分有趣,兩個「北」分別代表台北(Taipei)和北京(Beijing),「上」代表上海(Shanghai )。兩岸三座最核心的城市,透過該電子訊息交流平台(e ),達到相互交流的目的,也創造最佳(BeST)成效。
此外,中、日彼此不信任,但日本人相信台灣人,給來自台灣的中華徵信所帶來了業務機會。包括SONY、歐姆龍、NEC、富士通等有在大陸投資的大型日商,都是中華徵信所服務的客戶。
「一筆交易或許有人民幣幾千萬的利潤,但連一份一千多元的報告卻捨不得買。」張大成感概的說出公司業務的瓶頸,也道出他對兩岸投資風險意識薄弱的擔憂。
不過,話鋒一轉,張大成又充滿使命的說:「宣導『徵信』的路是漫長而且孤單的。…但『信用』(指徵信業務)是長期累積的,我們不能灰心呀!」
日前,經濟部正在研擬陸資來台投資的第三波開放,張大成研判,陸資登台會越來越活絡,大陸深入認識台灣的需求勢必增加,藉此能協助有意赴台投資的大陸企業或個人,全面了解台灣投資環境。
早在1990年,中華徵信所就以學術研究的目的,在北京的設立據點,並在北京對外經貿大學開班授課,目的是將「徵信」的概念,帶到大陸市場。
商業「徵信」廣泛應用在國際貿易、企業購併、投資、貸放等各種商業環節。「徵信」業務在大陸的起源可追溯至1921年,由上海銀行業共同成立徵信公司。1949年共產黨在大陸執政後,所有資產收歸國有,徵信發展也戛然而止。
直到改革開放後,徵信需求再度浮現。當局了解到,若要發展國際貿易,就需培養對外經貿人才,也要引進國際信用交易制度,國際徵信調查、市場調查,及不動產估價。
上海中徵諮詢公司總經理張大成表示,中華徵信所挾著成熟的國際徵信經驗,以及對大陸國情的了解,1990年就正式在北京設立辦事處。
張大成稱,最初在北京設立據點時,業務量非常非常少,唯一的客戶是「中國銀行」,因當時只有中行有外匯業務,能進行國際貿易相關服務。主要目的還是將「徵信」意識帶到大陸市場。
商業「徵信」廣泛應用在國際貿易、企業購併、投資、貸放等各種商業環節。「徵信」業務在大陸的起源可追溯至1921年,由上海銀行業共同成立徵信公司。1949年共產黨在大陸執政後,所有資產收歸國有,徵信發展也戛然而止。
直到改革開放後,徵信需求再度浮現。當局了解到,若要發展國際貿易,就需培養對外經貿人才,也要引進國際信用交易制度,國際徵信調查、市場調查,及不動產估價。
上海中徵諮詢公司總經理張大成表示,中華徵信所挾著成熟的國際徵信經驗,以及對大陸國情的了解,1990年就正式在北京設立辦事處。
張大成稱,最初在北京設立據點時,業務量非常非常少,唯一的客戶是「中國銀行」,因當時只有中行有外匯業務,能進行國際貿易相關服務。主要目的還是將「徵信」意識帶到大陸市場。
富邦金總經理龔天行昨(18)日指出,他認同台灣醞釀第三波的金融合併,而市占率接近50%的國銀,也應加入整併潮流。尤其金融業未來十年將以中國大陸為主要的目標市場。因此應思考先在台灣透過整合,擴大金融企業規模,厚植登陸競爭力。
國內最大專業徵信公司中華徵信所,昨日舉行50周年慶酒會,並邀請同樣成立50周年的富邦金控、台南企業共同舉行論壇,龔天行代表富邦金與會。
根據野村證券出具最新金融產業報告,台灣第三波的金融合併正在醞釀,野村證看到的第三波金融合併,包括在2005的消費金融泡沫後私募基金入主的銀行,包括安泰銀、大眾銀及日盛金。此外,兩岸經濟協議(ECFA)打破兩岸服務貿易的壁壘後,提供銀行進入大陸的更好時機,銀行在國內先進行合併,也可克服市占率較低的劣勢,並點名買進中信金、玉山金、第一金及富邦金。
龔天行在被問及對野村證提出台灣第三波金融合併的看法時,表示認同,並提到市占率高的國銀,應該一起加入整併的潮流。
他認為,台灣的銀行業將來想登陸發展,一定要有相當規模,因此整併有其必要,否則大家的規模仍算小,在大陸發展將不具影響力。
龔天行指出,ECFA將是台灣經濟未來重要的發展,在大中華經濟圈形成下,如何和大陸金融機構有效競爭,將是富邦金未來一、二十年的經營主軸。
國內最大專業徵信公司中華徵信所,昨日舉行50周年慶酒會,並邀請同樣成立50周年的富邦金控、台南企業共同舉行論壇,龔天行代表富邦金與會。
根據野村證券出具最新金融產業報告,台灣第三波的金融合併正在醞釀,野村證看到的第三波金融合併,包括在2005的消費金融泡沫後私募基金入主的銀行,包括安泰銀、大眾銀及日盛金。此外,兩岸經濟協議(ECFA)打破兩岸服務貿易的壁壘後,提供銀行進入大陸的更好時機,銀行在國內先進行合併,也可克服市占率較低的劣勢,並點名買進中信金、玉山金、第一金及富邦金。
龔天行在被問及對野村證提出台灣第三波金融合併的看法時,表示認同,並提到市占率高的國銀,應該一起加入整併的潮流。
他認為,台灣的銀行業將來想登陸發展,一定要有相當規模,因此整併有其必要,否則大家的規模仍算小,在大陸發展將不具影響力。
龔天行指出,ECFA將是台灣經濟未來重要的發展,在大中華經濟圈形成下,如何和大陸金融機構有效競爭,將是富邦金未來一、二十年的經營主軸。
中華徵信所18日慶祝成立50周年舉辦酒會,副總統蕭萬長、行政院長吳敦義出席致賀,盛讚中華徵信所50年來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成就。
會中切下周年慶大蛋糕,並舉行該公司獲得ISO-27001資安認證授證。
中華徵信所50年前由張秘創辦,張秘堪稱「台灣徵信業之父」。1970年起,該公司進行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大型集團企業研究及工商業財務總分析等研究,是金融界、學術界重要參考依據,近年該公司致力於兩岸研究,進行「大陸台商1000大」排名,也是兩岸政策的重要參考。
現今中華徵信所不僅是台灣工商徵信業的龍頭,也是國內在資產鑑價及市場調查的重要諮詢機構,已轉型為以工商財經資料庫核心的知識經濟服務型態的公司,並具有民間智庫的架構。
近三年,該公司每年投入數百萬元舉辦台商論壇、兩岸信用管理論壇,以及鼓勵年輕人創新,舉辦資料庫加值校園創意競賽。
活動也邀請富邦金控、台南企業等同樣經營滿50年的企業機構,進行「五十論壇/從台灣到全球-走過半世紀企業經營策略回顧與前瞻」,吸引300餘位國內及外資大型企業主參加。
會中切下周年慶大蛋糕,並舉行該公司獲得ISO-27001資安認證授證。
中華徵信所50年前由張秘創辦,張秘堪稱「台灣徵信業之父」。1970年起,該公司進行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大型集團企業研究及工商業財務總分析等研究,是金融界、學術界重要參考依據,近年該公司致力於兩岸研究,進行「大陸台商1000大」排名,也是兩岸政策的重要參考。
現今中華徵信所不僅是台灣工商徵信業的龍頭,也是國內在資產鑑價及市場調查的重要諮詢機構,已轉型為以工商財經資料庫核心的知識經濟服務型態的公司,並具有民間智庫的架構。
近三年,該公司每年投入數百萬元舉辦台商論壇、兩岸信用管理論壇,以及鼓勵年輕人創新,舉辦資料庫加值校園創意競賽。
活動也邀請富邦金控、台南企業等同樣經營滿50年的企業機構,進行「五十論壇/從台灣到全球-走過半世紀企業經營策略回顧與前瞻」,吸引300餘位國內及外資大型企業主參加。
兩岸電子業的關稅低,電電公會副理事長鄭富雄說,應該爭取放
寬台資企業的高新技術認定門檻,讓台灣的科技產業能進駐大陸
的高新區,享受15%的公司所得稅優惠。
中華徵信所與電電公會昨(14)日主辦ECFA科技產業如何爭取優
惠專家座談會。經濟部工業局長杜紫軍表示,由於兩岸同屬「資
訊科技協定」(ITA)成員,對相互的電子資訊產品的關稅很低,
科技產業中大概只有面板需要爭取納入早期收穫項目。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大年說,ECFA類似自由貿易協議(FTA
),多數談判都由商品貿易開始,接下來談服務業貿易,最後才
談投資保障,不過,全世界沒有訂一套標準流程決定談的順序。
所以,兩岸不必自我設限。
鄭富雄建議政府,思維不能只在關稅上,其他租稅也應考慮在內
。台灣科技業到大陸投資金額龐大,出口到大陸的金額也最大,
ECFA談判不能忽略科技業,而且台灣科技業也創造大陸的就業機
會,台灣有足夠的籌碼與對岸談判。
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指出,該所日前針對台灣500大企業經理
人進行ECFA問卷調查,52%的經理人提到中國應放寬台商在高新
技術認定標準。
劉任說,中華徵信所做了些研究,發現電子業大陸年繳稅人民幣
3,400億元(約新台幣1.6兆元),但台商企業幾乎享受不到大陸
高新區的租稅優惠。大陸規定要進駐高新區的高新企業,其研發
人員必須占企業人員10%以上,除了捷安特等少數企業外,包括
鴻海、華碩、宏碁等知名企業轉投資公司都無法適用該條件。
劉任說,大陸的高新區概念和台灣的科學園區相當,區內企業的
公司所得稅稅率只有15%,一般企業適用稅率是25%,差距很大。
現在台商以台灣作為研發中心,由大陸代工,如果沒有透過ECF
A談判解決這問題,台灣有可能把研發中心移到大陸。
劉大年說,要求大陸54個高新區一體對台資企業放寬高新技術的
認定標準應該有困難,台灣可以要求特定高新區給予特定產業先
行先試放寬認定。交通大學經管所長胡均立建議,ECFA初期也可
以納入應該納入服務貿易優惠措施。
寬台資企業的高新技術認定門檻,讓台灣的科技產業能進駐大陸
的高新區,享受15%的公司所得稅優惠。
中華徵信所與電電公會昨(14)日主辦ECFA科技產業如何爭取優
惠專家座談會。經濟部工業局長杜紫軍表示,由於兩岸同屬「資
訊科技協定」(ITA)成員,對相互的電子資訊產品的關稅很低,
科技產業中大概只有面板需要爭取納入早期收穫項目。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大年說,ECFA類似自由貿易協議(FTA
),多數談判都由商品貿易開始,接下來談服務業貿易,最後才
談投資保障,不過,全世界沒有訂一套標準流程決定談的順序。
所以,兩岸不必自我設限。
鄭富雄建議政府,思維不能只在關稅上,其他租稅也應考慮在內
。台灣科技業到大陸投資金額龐大,出口到大陸的金額也最大,
ECFA談判不能忽略科技業,而且台灣科技業也創造大陸的就業機
會,台灣有足夠的籌碼與對岸談判。
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指出,該所日前針對台灣500大企業經理
人進行ECFA問卷調查,52%的經理人提到中國應放寬台商在高新
技術認定標準。
劉任說,中華徵信所做了些研究,發現電子業大陸年繳稅人民幣
3,400億元(約新台幣1.6兆元),但台商企業幾乎享受不到大陸
高新區的租稅優惠。大陸規定要進駐高新區的高新企業,其研發
人員必須占企業人員10%以上,除了捷安特等少數企業外,包括
鴻海、華碩、宏碁等知名企業轉投資公司都無法適用該條件。
劉任說,大陸的高新區概念和台灣的科學園區相當,區內企業的
公司所得稅稅率只有15%,一般企業適用稅率是25%,差距很大。
現在台商以台灣作為研發中心,由大陸代工,如果沒有透過ECF
A談判解決這問題,台灣有可能把研發中心移到大陸。
劉大年說,要求大陸54個高新區一體對台資企業放寬高新技術的
認定標準應該有困難,台灣可以要求特定高新區給予特定產業先
行先試放寬認定。交通大學經管所長胡均立建議,ECFA初期也可
以納入應該納入服務貿易優惠措施。
經濟部工業局長杜紫軍昨(14 )日說,與大陸洽談經濟合作架構
協議(ECFA),要爭取與東南亞同等的競爭機會,優於日韓的競
爭機會,讓外商重新將台灣作為進入大陸市場的門戶。
杜紫軍昨天參加中華徵信所和電電公會主辦的ECFA座談會,他說
,明年東協加一生效,大陸給東協的關稅優惠,希望台灣也能取
得,並且不要太晚取得,「頂多比東協晚半年」,這樣可以避免
台灣企業出走到東南亞投資。而且能趕在韓國和日本之前和大陸
簽ECFA,及早取得優於日韓的競爭地位。
杜紫軍說,洽簽之後,台灣可以重新成為外商進入大陸市場的門
戶,人貨三通已解決了,如果關稅也解決,外商在台灣投資等同
取得和在大陸投資同樣的待遇,而且還能擁有更高的物流效率。
杜紫軍說,當然簽了ECFA之後,不會全部都是正向影響,石化和
紡織的中上游是正向影響,家電和運輸工具可能有負面影響。
杜紫軍說,例如兩岸汽車已談得差不多了,運用了關稅配額。
以十比一計,大陸一年可以進口台灣2萬輛汽車,台灣一年可銷大
陸20萬輛。台灣汽車一年產量約20萬到25萬輛,20萬輛對台灣來
說很多,但對大陸一年約1,300萬輛的銷售量來說衝擊很小。
協議(ECFA),要爭取與東南亞同等的競爭機會,優於日韓的競
爭機會,讓外商重新將台灣作為進入大陸市場的門戶。
杜紫軍昨天參加中華徵信所和電電公會主辦的ECFA座談會,他說
,明年東協加一生效,大陸給東協的關稅優惠,希望台灣也能取
得,並且不要太晚取得,「頂多比東協晚半年」,這樣可以避免
台灣企業出走到東南亞投資。而且能趕在韓國和日本之前和大陸
簽ECFA,及早取得優於日韓的競爭地位。
杜紫軍說,洽簽之後,台灣可以重新成為外商進入大陸市場的門
戶,人貨三通已解決了,如果關稅也解決,外商在台灣投資等同
取得和在大陸投資同樣的待遇,而且還能擁有更高的物流效率。
杜紫軍說,當然簽了ECFA之後,不會全部都是正向影響,石化和
紡織的中上游是正向影響,家電和運輸工具可能有負面影響。
杜紫軍說,例如兩岸汽車已談得差不多了,運用了關稅配額。
以十比一計,大陸一年可以進口台灣2萬輛汽車,台灣一年可銷大
陸20萬輛。台灣汽車一年產量約20萬到25萬輛,20萬輛對台灣來
說很多,但對大陸一年約1,300萬輛的銷售量來說衝擊很小。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