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證券(公)公司新聞
繼3月獲得《財訊》大獎7項殊榮後,元大證券再奪得《今周刊》財管評鑑大獎,透過專業評鑑機構獎項的肯定,證明元大證券在推動數位金融創新的成效卓越亮眼。
元大證券在深耕普惠金融、數位金融創新推動不遺餘力,與元大證券優質的財富管理團隊相輔相成,實現全方位理財的專業服務。
元大證券將持續深耕專業金融領域,秉持「以誠為本,以心待客」的初衷,在財富管理業務上繼續用心為投資人提供專業服務,協助投資人做出最佳決策,創造財富,提升在投資人心目中的價值,做為投資人永遠的最佳財富管理夥伴。
【台北訊】近日,櫃買中心即將於9月14日對一宗重要的上櫃案件進行審議,這起案件涉及到台灣知名連鎖餐飲品牌「Sharetea歇腳亭」、「Mamak檔」及「甘榜馳名海南雞飯」的經營者——聯發國際(2756)。這家公司在台灣的餐飲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其經營模式與發展潛力備受市場關注。 為了提醒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櫃買中心將對違約投資人實施一系列管理措施,並從10月12日起正式實施。這些措施包括對首次違約的投資人進行書面通知,並對再次違約者實施更嚴格的預收款券要求。此外,櫃買中心還強調了對小額違約及年輕族群違約件數增加的關注,並要求證券商加強風險意識的宣導。 聯發國際的董事長鄭凱隆領導的公司,其2020年度的合併營業收入達到6.41億元,稅後淨利為1,929萬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47元。到了2021年上半年,公司合併營業收入為3.87億元,稅後淨利為4,873萬元,EPS更是高達3.71元,這一連串的亮麗數據顯示了公司的強勁成長勢頭。 在此次上櫃申請中,聯發國際的推薦證券商包括凱基證券、元大證券及統一綜合證券。其中,元大證券作為台灣著名的金融服務機構,將在這次審議中扮演重要角色。對於投資者來說,這個消息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因為它將影響對聯發國際未來發展的投資決策。 隨著櫃買中心對聯發國際上櫃案的審議即將進行,市場關注度將不斷升高。這不僅是對聯發國際自身發展的關注,也反映了市場對台灣餐飲行業的信心。未來,聯發國際能否成功上櫃,我們將繼續關注。
台股市場近期表現亮眼,許多公司8月份營收出籌亮眼,其中日月光投控、南亞等「業績三增股」更是強強滾,不僅月增與年增率均成長,前八月營收年增率也表現出色。投資人們紛紛關注這些公司,並試圖利用認購權證參與股市行情,放大獲利空間。這些表現亮眼的公司股價也顯著抗震,成為市場買盤力捧的焦點。 元大證券分析師指出,雖然台股短線多空震盪,但投資人追高時仍需謹慎。然而,那些趨勢看好的產業族群,其成長性有望優於整體經濟。在8月營收公布的同時,盤勢短期的焦點仍將聚焦在業績成長股上。 權證專家則建議,操作上可以選擇那些具有發展性、業績亮眼的個股,如日月光投控、南亞等,利用權證代替現股布局。這樣不僅能降低資金門檻,還有可能在走勢與預期相同時,賺取倍數獲利。 具體來看,日月光投控8月份營收達504.5億元,月增8.54%、年增20.28%,是單月次高。今年前八月營收累計3,433.26億元,年增20.81%。法人預期,9月份營收有望創下新高。南亞則在8月份創下營收新高,達374.22億元,月增1.7%、年增68.5%。南亞表示,電子材料產品需求強勁,加上原料成本推升環氧樹脂售價,使得營收維持在高峰。 元大證券對於看好日月光投控和南亞的投資人建議,可以設定價外程度20%以內、中長天期的權證。例如,與日月光投控相關的權證有日月光元大12購01(038388)、日月光台新13購01(044823);而與南亞相關的權證則有南亞元大13購01(040934)、南亞凱基11購01(040191)等。
一、自公告實施日起,投資人首次發生違約,證券商應以書面通知投資人,除重申委託買賣證券應履行交割責任,並告知違約投資人,爾後再次發生違約之相關規範。
二、投資人再次發生違約距前次違約時間尚未滿一年,全體證券商自接獲該投資人違約結案公告日起三個月內,於該投資人結案後首次交易日起連續十個營業日之受託買賣均須預收足額款券,始得下單,並在委託書上加註。
櫃買中心並表示,邇來小額違約及年輕族群違約件數有增加現象,為提升投資人風險意識,已函請證券商加強注意下列事項:
一、受理投資人線上開戶應落實徵授信作業,綜合評估從嚴核予單日買賣最高額度,以避免投資人發生違約。
二、落實對投資人當日沖銷交易後之損益,評估增減其單日買賣額度,及每月當沖累計虧損達買賣額度二分之一時,暫停其當沖交易之規定。
三、對採網路或App下單之投資人加強宣導強化其風險意識,並善盡告知交割時限及違約交割後果之責。
至於14日櫃買中心將進行審議的聯發國際主要從事「Sharetea歇腳亭」、「Mamak檔」及「甘榜馳名海南雞飯」等連鎖餐飲品牌之經營及相關產品銷售,董事長為鄭凱隆,推薦證券商是凱基證券、元大證券及統一綜合證券,申請時資本額1.31億元。
聯發國際2020年度合併營業收入為6.41億元,稅後淨利為1,929萬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47元。2021年上半年度合併營業收入為3.87億元,稅後淨利為4,873萬元,EPS為3.71元。
表現亮眼的「8月業績三增族群」近日股價明顯抗震,吸引市場目光,並成為買盤力捧焦點。元大證券表示,台股短線多空震盪,投資人追高謹慎,但趨勢看好的產業族群,成長性可望優於整體經濟;在8月營收公布的同時,盤勢短期的焦點,仍將以業績成長股為主軸。
權證專家表示,操作上可以權證入場具備發展性、業績亮眼的個股,如日月光投控、南亞等,利用權證代替現股布局,不僅降低資金門檻,若走勢與預期相同,亦可賺取倍數獲利。
日月光投控8月營收504.5億元,月增8.54%、年增20.28%,是單月次高。今年前八月營收3,433.26億元,年增20.81%。法人預期,9月營收有機會挑戰新高。
南亞8月營收續創新高,達374.22億元,月增1.7%、年增68.5%。南亞指出,電子材料產品延續強勁需求,加上原料成本推升環氧樹脂售價,使營收維持高峰。
美國對聚酯棉、粒需求旺盛,加上美國對進口瓶用粒課徵反傾銷稅及海運費高漲等因素,促使客戶以美國當地採購為主,南亞南卡羅萊納廠接單良好,化工產品售價上漲也帶動營收成長。
元大證券建議,若投資人看好此兩檔,可以設定價外程度20%以內、中長天期權證,如連結日月光投控的權證包括日月光元大12購01(038388)、日月光台新13購01(044823);南亞權證有南亞元大13購01(040934)、南亞凱基11購01(040191)等。
雖然8月台股大盤震盪,讓不少券商的獲利受到影響,但根據最新數據,台灣券商前八月的獲利表現還是不錯。特別是元大證券,它在前八月的每股純益排名中,以2.86元的成績,高居第三名,這也反映了該公司在市場上的穩定表現。
當然,台股在7月創下「萬八」的歷史新高後,8月的指數卻遭遇了大洗三溫暖,市場量縮並跌破半年線支撐,這些因素都對券商的獲利造成了一定壓力。不過,今年來台股的量、價表現都相當出色,這也為券商帶來了一定的獲利機會。
像兆豐證券,雖然8月的稅前淨利相比7月減少了31%,但前八月的總體獲利還是保持不錯的水準。康和證券的8月稅前淨利則是相比7月減少了52%,但整體來看,前八月的獲利表現還是值得肯定的。
新光金控旗下的元富證券,8月的稅後純益高達3.79億元,前八月的稅後純益更是達到了28.34億元,每股純益為1.76元,這個數字在整個券商行業中也是相當亮眼的。
總的來說,雖然8月台股的波動對券商的獲利造成了一定影響,但整體來看,今年來台股的表現還是相當出色的,這也為券商帶來了良好的獲利機會。在這其中,元大證券的表現特別引人注目,它不僅在前八月的每股純益排名中位居第三,而且整體的獲利表現也是相當亮眼。
台股8月加權指數波動幅度達1,395點,對證券商業績造成影響,不過在這波動中,部分證券商仍能逆勢獲利。統一證券、福邦證券、元大證券等公司8月份的獲利都超過了前月,而致和證券、宏遠證券則成功轉盈。不過,隨著9月盤勢的持續震盪,證券商業績仍面臨著挑戰。
8月份,台股指數從7月的下跌508點黑K線陰影中走出,上揚242點紅K線,但指數在17,643點到16,248點之間的波動幅度達1,395點。成交量方面,8月份總成交量為8.12兆元,日均值3,692.7億元,這些數據都低於7月的量能。
在已公布的17家證券商中,統一證券、福邦證券、元大證券的稅後盈餘分別為3.106億元、1.30億元、19.16億元,都優於前月。致和證券、宏遠證券則在8月份成功轉盈,分別獲利0.756億元、0.453億元。
除了上述公司外,群益金鼎證券、日盛證券、永豐金證券等公司的單月獲利也都超過了3億元,兆豐證券獲利2.82億元。玉山證券、國票證券、第一金證券、福邦證券等公司的單月獲利則超過了1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大展證券在8月份意外虧損0.178億元。
累計前八月,元大證券的稅後盈餘為171.17億元,繼續位居首位。群益金鼎證券、統一證券、永豐金證券、日盛證券、兆豐證券的累計獲利分別為35.922億元、34.682億元、34.11億元、26.15億元、20.19億元。此外,玉山證券、第一金證券、台新證券、宏遠證券的累計獲利也超過了10億元。
台股7月創下「萬八」歷史新高,8月指數大洗三溫暖,量縮並跌破半年線支撐,反映大環境變種病毒持續在全球擴散,市場擔憂復甦動能、資金觀望全球央行年會各國央行是否進行量化寬鬆措施退場、國內當沖交易警示新制等因素影響下,台股一度連跌九天,8月均量不足4,000億元,連帶使券商的經紀收入跟著減少。
兆豐金控旗下兆豐證券公布8月稅前淨利3.09億元,相較7月4.51億元減少31%,8月稅後純益跟著降至2.82億元;前八月稅前淨利為22.71億元,稅後純益20.19億元,每股純益為1.74元。
康和證券8月稅前淨利0.51億元,較7月1.08億元減少52%,單月稅後純益0.31億元;前八月稅前淨利9.78億元,稅後純益7.93億元,每股純益1.33元。
新光金旗下元富證券8月稅後純益3.79億,前八月稅後純益28.34億,每股純益1.76元。
整體來看,雖然台股8月大震盪,壓抑券商8月獲利空間,但今年來台股表現優於以往水準,也帶動券商獲利表現亮眼。
根據目前已公布券商前八月每股純益排名依序為宏遠證3.28元、元大證2.86元、統一證2.478元、永豐金證2.1元、元富證1.76元、兆豐證1.74元、群益證1.65元、台新證1.62元、康和證1.33元。
台股擺脫7月下跌508點黑K線陰影後,8月上揚242點紅K線,但8月指數高低檔17,643點到16,248點大幅震盪1,395點,8月成交量8.12兆元及日均值3,692.7億元,低於7月的量能12.38兆元及日均值5,627.6億元,也影響多數證券商業績滑落。
首波已有17家證券商公布8月業績,其中統一證、福邦證、元大證單月稅後盈餘各為3.106億元、1.30億元、19.16億元,優於前月獲利的1.21億元、0.35億元、13.07億元;致和證及宏遠證兩家7月各虧損0.743億元、0.226億元,8月都轉盈,分別獲利0.756億元、0.453億元。
8月稅後盈餘除元大證維持兩位數獲利及統一證獲利3.106億元外,群益金鼎證、日盛證、永豐金證等單月獲利都高於3億元,各為3.655億元、4.21億元、4.41億元,兆豐證獲利2.82億元;另玉山證、國票證、第一金證、福邦證等單月獲利超過1億元,大展證單月意外虧損0.178億元。
累計前八月稅後盈餘方面,元大證171.17億元續居首位,群益金鼎證、統一證、永豐金證各為35.922億元、34.682億元、34.11億元,日盛證為26.15億元,兆豐證獲利20.19億元;累計獲利超過10億元,還有:玉山證(12.32億元)、第一金證(11.50億元)、台新證(11.2億元)、宏遠證(10.855億元)。
元大證券榮獲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人力投資獎」!
台灣金融領域的元大證券,最近可是風光無比!它首次參加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AREA),就一舉獲得了「人力投資獎」。這個榮譽可是對元大證券長期以來對社會普惠金融、弱勢扶助、助學培育,以及人才發展與培育的堅持與投入給予了實質的肯定。
從金融專業知識的普及,到金融消費保護措施的推廣,元大證券不僅關心社會需求,更積極地利用集團資源,為民眾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它還幫助弱勢學生安心就學,並為大專院校學生提供實習機會,讓他們在畢業後能夠順利就業。
除了關注社會公益,元大證券也極力培養專業、優質、親和的理財業務人員。公司擁有完整的新進人員培訓領航計畫,並通過透明的升遷機制,確保內部經驗得以傳承,理財服務能量持續累積與創新。這樣的企業文化,讓元大證券在金融業界獨樹一幟。
黃英傑表示,元大證券的榮獲此獎,是對公司社會責任的肯定,也是對其不斷努力與創新的表揚。未來,元大證券將繼續秉持這種精神,為社會帶來更多正面影響。
元大證券多年來持續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發揮證券本業專業知識,集結集團資源力量,共同推廣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費保護措施等,以協助民眾建立正確理財觀念;同時協助弱勢安心就學,並提供各大專院校學生在學實習機會,增進產業實務經驗,畢業後得無縫接軌就業。
除關注社會需求外,元大證券亦積極培育具專業、優質、親和理財業務人員,以提供客戶專業貼心的理財服務,具備完整的新進人員培訓領航計畫,並透過透明的升遷機制,進而讓內部經驗傳承、理財服務能量得以持續累積與創新。(黃英傑)
【台灣新聞】元大證券上半年海外獲利翻倍,總資產突破3兆元,成為台灣首家破兆元券商!
近期,元大金海外市場表現亮眼,旗下元大證券上半年海外獲利占比達23%,創近四年新高紀錄。根據營運報告,元大證券上半年海外獲利已超過去年全年海外總獲利,成長速度驚人。
這次元大證券的成績,主要是因為銀行和證券兩大子公司的資產規模雙雙攀升。上半年,元大金總資產規模以18%的年增率成長,突破3兆元大關。其中,元大證券總資產從去年上半年的7,867億元增至9,913億元,預計第三季總資產可望破兆元,成為台灣首家資產規模破兆元的券商。
在海外市場方面,元大證券在東北亞及東南亞的據點表現亮眼。其中,元大韓國與元大泰國證券子公司規模擴張最為顯著,在當地券商市占率分別為1.7%和4.2%。尤其是元大韓國,經紀業務和海外金融商品投資都取得佳績,成為元大證券海外獲利的領頭羊。
此外,元大證券的新戶持續激增,對公司經紀業務和銀行業務都帶來正面影響。今年第二季底,元大銀行存款規模達1.216兆元,較去年同期成長兩成,活存增加33%,增加快1,800億元。
在經紀業務方面,元大證券市占率增至13.3%,淨值也大步領先其他券商1.7倍。最新統計顯示,元大證券新戶平均月增量今年上半年為26,117戶,實動戶數突破百萬至119萬戶,月成交金額5千萬元以上的大戶和中實戶從2020年的4,169戶增至6,250戶。
受惠銀行、證券兩大子公司的資產規模雙雙躍進,元大金上半年總資產規模以18%的年增率成長,至6月底止已突破3兆元,其中元大證券總資產從去年上半年的7,867億元增至9,913億元,預估第三季總資產可望破兆元,成為台灣首家資產規模破兆元的券商。
根據元大金揭露的資訊,在東北亞及東南亞的海外據點,目前以元大韓國與元大泰國證券子公司規模擴張最顯著,目前韓國子公司在當地券商市占率第十名、泰國第八名,市占率分別為1.7%和4.2%,尤其是元大韓國不僅經紀業務擴充有成,投資海外金融商品也大有收獲,不僅是上半年元大證券海外獲利領頭羊,同時也因此創下新高紀錄。
此外,元大證券新戶持續激增,不僅助攻元大證券在經紀等業務的表現,對銀行的業務也發揮助攻綜效,尤其是銀行存款增加。元大銀行今年第二季底新台幣存款規模達1.216兆元,較去年第二季底相較成長兩成,其中活存更年增33%,增加快1,800億元。
元大證券的經紀業務市占率增至13.3%外,淨值也大步領先其他券商1.7倍起跳。最新統計顯示,元大證券的新戶平均月增量,2020年平均為19,460戶,今年上半年則為26,117戶,實動戶數更在今年上半年突破百萬至119萬戶,月成交金額5千萬元以上的大戶和中實戶則從2020年的4,169戶增至6,250戶。
上市櫃公司第二季財報陸續發表,其中日月光投控、祥碩等「三率三升股」表現亮眼,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稅後純益率均創新高,讓投資人眼睛為之一亮。面對股市波動,元大證券提醒投資者要謹慎追高,但對於看好的產業族群,成長性預期將優於整體經濟,選股仍是致勝關鍵。在這波財報潮中,投資者可以關注這些「三率」指標,來評估企業的獲利能力。 元大證券分析,台股短線多空震盪,但對於看好的產業族群,投資者可以認購權證來參與行情,放大獲利空間。他們建議,投資者可以選擇具現股連動性佳的權證,短線操作者宜選價平附近的權證,而波段操作者則可選擇長天期權證,以降低時間價值的流逝。 日月光投控方面,法人預估下半年營收及獲利率將逐季提升,動能將持續至2022年。今年營益率目標預期將超越去年,可提升2.5至3個百分點。而祥碩則因美系客戶載板供應增加,需求能見度提高,加上中國大陸需求好轉,整體營運將優於第二季。 對於投資者來說,這些季報亮眼的公司,將是短期盤勢的焦點。而元大證券則建議,若投資者看好這兩檔公司,可設定價外程度20%以內、中長天期權證,來把握這波市場波動的機會。
【台股新聞】 台股近期熱絡非凡,尤其是「航海王」和「鋼鐵人」等熱門IP帶動的航運股,讓市場熱度飆升,也吸引了不少股市新手和小散戶加入。這股熱潮下,龍頭券商元大證券的表現格外亮眼。根據元大證券的統計,今年上半年,該公司月均新開戶數達到了2.61萬戶,比起2020年同期大幅成長34%,這個數字相當驚人啊! 今年中,雖然本土疫情讓人擔憂,但元大證券卻逆勢發揮,數位化服務不斷提升,讓整體經紀市占率穩坐13%以上的龍頭寶座。這也讓人看到了元大證券的實力。 此外,元大金控也強化了子公司之間的跨業整合,其中,作為交割銀行的元大銀行,今年來活存金額也大幅成長,上半年活存餘額達到了7,259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了33%。台幣活存占整體存款餘額的比重,更是突破了五成,達到了53%。這不僅降低了元大銀的資金成本,還為利差空間帶來挹注。 在獲利方面,元大金控今年來的表現也相當亮眼,前七月稅後純益達到了223.81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1.84元,已經達到了去年全年獲利的92%,年成長高達近五成。其中,元大證券的貢獻是最大的,前七月大賺152億元,年成長超過1倍。 元大金的泛證券體系,包括元大證券、投信、期貨等,合計淨收益來自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的比重達到了45%,這也為泛證券體系提供了穩定的獲利來源。
觀察公司獲利能力的財務指標可鎖定毛利率、營益率、稅後純益率等「三率」,若逐季成長,代表企業獲利能力愈高,控制成本的能力愈強。其中毛利率愈高,可展現寡占技術及規模經濟的經營能力,營益率提高代表控管後勤成本得宜;稅後純益率可看出公司在扣除稅額後獲利狀況。
元大證券表示,台股短線多空震盪,投資人買盤可能追高謹慎,但趨勢看好的產業族群,成長性可望優於整體經濟,選股仍是致勝關鍵;在第2季財報陸續公布的同時,盤勢短期的焦點,仍將以季報耀眼股為主軸。
日月光投控方面,展望下半年,法人預估,日月光投控營收及獲利率可逐季提升,比先前目標更強勁的封測需求,動能將持續至2022年;預期下半年毛利率將較上半年提升;今年營益率目標相較去年,可超越或達到提升2.5至3個百分點的高標。
法人預期,今年半導體產業市場可年成長10%,日月光投控成長幅度可較半導體產業成長幅度倍增。
至於祥碩方面,第3季美系客戶載板供給增加,需求能見度提高,500系列晶片組的貢獻看增,加上中國大陸需求好轉,目前祥碩能供應所有CPU客戶介面晶片,且旺季需求都不錯,整體營運將優於第2季。
證券商衍生商品部指出,投資人若看好相關個股的股價表現,可使用認購權證來參與行情,達到以小資金來換取大獲利機會。
權證挑選上,短線操作的投資人宜選擇具現股連動性佳的特性,因此選出價平附近的權證;波段操作者可選擇長天期權證,來降低時間價值的流逝 。
元大證券建議,若投資人看好此兩檔,可設定價外程度20%以內、中長天期權證。
元大金控並強化子公司跨業整合,在證券端新開戶激增的帶動下,做為交割銀行的元大銀行,今年來活存金額也大幅成長,根據元大金資料,上半年元大銀的活存餘額來到7,259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33%,台幣活存占整體存款餘額的比重,更突破五成來到53%,活存比提升也進一步降低元大銀的資金成本,挹注利差空間。
元大金控今年來獲利高成長,創下歷史新高,前七月稅後純益223.81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1.84元,已經達到去年全年獲利的92%,年成長高達近五成。獲利暴衝主因泛證券體系發威,尤以元大證券前七月大賺152億元、年成長超過1倍貢獻最大。元大金的泛證券體系包含元大證券、投信、期貨等,合計淨收益來自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的比重來到45%,也提供泛證券體系穩定獲利來源。
台灣股市的魅力不斷吸引眾多投資者,而近期更是創下了新的紀錄。根據金管會最新公布,截至6月底,台股ETF和台股的定期定額投資人數已超過55萬人,投資總額也衝破455億元,這兩項數字都創下了歷史新高。這個成長速度是如此驚人,相較於去年同期,人數和金額都暴增了一倍以上。 在這股投資熱潮中,今年上半年就新增了17.1萬名投資者和176.7億元的投資金額,這是自2017年開放定期定額投資台股以來同期最多的一次。這顯示了台股市場的吸引力不減,特別是對於年輕的小資族來說,他們是這次投資熱潮的主力軍。 根據統計,6月底的定期定額投資金額達到455.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4.8%。上半年淨增加的交易金額更是超過了去年全年。這些數字不僅反映了市場的活力,也顯示了投資者對台股的信心。 為了提升小資族參與資本市場的便利性,金管會自2017年開始就開放證券商辦理客戶定期定額方式購買台股與ETF,這項政策的效益已逐漸顯現。目前已有13家證券商承辦這項業務,包括富邦、凱基、元大等知名券商。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郭佳君表示,目前可做定期定額買進的台股標的商品有約100檔ETF與150檔股票。他進一步分析,投資人的年齡結構中,40歲以下的占了超過46%,41歲到50歲的約30%,這顯示了定期定額投資台股的主要客群還是以年輕小資族為主。 郭佳君還指出,定期定額投資者與金額的大幅成長,主要來自兩個原因:一是近年來台股指數與成交量創新高,吸引小資族參與;二是定期定額投資屬於中長期投資,一旦投資者決定參與後,很少會退出。這一點也從券商多年的經營中得到了證實。
光是今年上半年,就新增17.1萬人、176.7億元,均是2017年開放定期定額投資台股以來的同期最多。
今年以來台股指數持續挑戰新高,吸引小資族、存股族投入股市。金管會統計,6月底定期定額購買台股與ETF投資人數累計55萬785人,較去年同期增加108.9%。其中超過四成是40歲以下小資族,根據券商統計,五成投資人每月扣款金額約5,000元。
今年6月底定期定額投資台股與ETF的金額為455.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64.8%;上半年淨增加交易金額為176.7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
金管會為提升小資族以小額投資方式參與資本市場的便利性,及擴大證券商經營範圍,自2017年1月16日開放證券商辦理客戶定期定額方式購買台股與ETF,效益逐步擴大。
統計至今年6月底為止,已有富邦、凱基、元大、華南永昌、永豐金、國泰、元富、兆豐、第一金、台中銀、土地銀行、群益金鼎及國票13家證券商承辦台股與ETF定期定額業務。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郭佳君指出,目前可做定期定額買進的台股標的商品計有約100檔ETF與150檔股票,觀察發現,投資人的年齡占比,40歲以下超過46%,41歲到50歲約30%,相較大盤投資人40歲以下不到三成,顯示定期定額投資台股主要仍以年輕小資族居多。
郭佳君分析,定期定額投資者與金額大幅成長,主要有兩原因:第一,這一、兩年台股指數與成交量創新高,吸引不少小資族利用定期定額參與行情,共享資本市場盛況;第二,定期定額屬於中長期投資,券商多年經營下來,投資人決定參與定期定額後很少會退出。
凌陽集團旗下的凌陽創新(股票代號:5236)於29日以每股160元的承銷價掛牌上櫃,成為今年下半年首檔IPO股,股價在掛牌首日就狂飆逾四成,顯見市場對其高度關注。這次IPO的熱度延續了申購期間的人氣,中籤戶因此大賺6.45萬元,正式啟動了下半年的IPO市場。
凌陽創新在申購期間共吸引超過23.25萬筆申購單,中籤率低至0.68%,這個數字讓凌陽創新成為下半年IPO市場的一個高標。而隨著凌陽創新的成功掛牌,視訊轉換晶片設計業者安格也將於30日起以每股88元的承銷價進行公開申購,另外還有轉上市的三商家購、八方雲集及永豐實,以及轉上櫃的華景電與振宇五金等公司也陸續加入IPO行列。
安格因應遠距辦公趨勢,其高速傳輸介面晶片銷量大幅增長,上半年合併營收達2.92億元,年增長141.58%。對於下半年的訂單動能,安格表現出审慎樂觀的態度。興櫃均價29日收在175.79元,與承銷價之間的價差近一倍,預期將引發一波搶購熱潮。
作為凌陽創新與安格的主要承辦商,福邦證券在29日召開法說會,表示公司全年IPO目標量達6件、興櫃9件,涵蓋電子、紡織及生技等多個行業。福邦證券的承銷量與永豐金並列第三,僅次於凱基證的4檔與元大證的3檔。目前,已有5檔準IPO股,其現金增資暫定發行價格與興櫃均價之間的價差都超過三成,其中華景電的價差最高達46.21%。
安侯建業在28日出具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全球創投資金在第二季創下歷史新高後,第三季將繼續受益於市場大量閒置資金、非傳統創投投資者的參與度提升,以及積極的IPO活動,預期風險投資在全球大部分地區將維持強勁態勢。此外,全訊、森崴能源、宜新實業、正基、穩得等公司也已遞件申請IPO,達方轉投資無線元件廠詠業則在29日剛送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