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大證券(公)公司新聞
【台灣新聞】元大證券上半年海外獲利翻倍,總資產突破3兆元,成為台灣首家破兆元券商!
近期,元大金海外市場表現亮眼,旗下元大證券上半年海外獲利占比達23%,創近四年新高紀錄。根據營運報告,元大證券上半年海外獲利已超過去年全年海外總獲利,成長速度驚人。
這次元大證券的成績,主要是因為銀行和證券兩大子公司的資產規模雙雙攀升。上半年,元大金總資產規模以18%的年增率成長,突破3兆元大關。其中,元大證券總資產從去年上半年的7,867億元增至9,913億元,預計第三季總資產可望破兆元,成為台灣首家資產規模破兆元的券商。
在海外市場方面,元大證券在東北亞及東南亞的據點表現亮眼。其中,元大韓國與元大泰國證券子公司規模擴張最為顯著,在當地券商市占率分別為1.7%和4.2%。尤其是元大韓國,經紀業務和海外金融商品投資都取得佳績,成為元大證券海外獲利的領頭羊。
此外,元大證券的新戶持續激增,對公司經紀業務和銀行業務都帶來正面影響。今年第二季底,元大銀行存款規模達1.216兆元,較去年同期成長兩成,活存增加33%,增加快1,800億元。
在經紀業務方面,元大證券市占率增至13.3%,淨值也大步領先其他券商1.7倍。最新統計顯示,元大證券新戶平均月增量今年上半年為26,117戶,實動戶數突破百萬至119萬戶,月成交金額5千萬元以上的大戶和中實戶從2020年的4,169戶增至6,250戶。
受惠銀行、證券兩大子公司的資產規模雙雙躍進,元大金上半年總資產規模以18%的年增率成長,至6月底止已突破3兆元,其中元大證券總資產從去年上半年的7,867億元增至9,913億元,預估第三季總資產可望破兆元,成為台灣首家資產規模破兆元的券商。
根據元大金揭露的資訊,在東北亞及東南亞的海外據點,目前以元大韓國與元大泰國證券子公司規模擴張最顯著,目前韓國子公司在當地券商市占率第十名、泰國第八名,市占率分別為1.7%和4.2%,尤其是元大韓國不僅經紀業務擴充有成,投資海外金融商品也大有收獲,不僅是上半年元大證券海外獲利領頭羊,同時也因此創下新高紀錄。
此外,元大證券新戶持續激增,不僅助攻元大證券在經紀等業務的表現,對銀行的業務也發揮助攻綜效,尤其是銀行存款增加。元大銀行今年第二季底新台幣存款規模達1.216兆元,較去年第二季底相較成長兩成,其中活存更年增33%,增加快1,800億元。
元大證券的經紀業務市占率增至13.3%外,淨值也大步領先其他券商1.7倍起跳。最新統計顯示,元大證券的新戶平均月增量,2020年平均為19,460戶,今年上半年則為26,117戶,實動戶數更在今年上半年突破百萬至119萬戶,月成交金額5千萬元以上的大戶和中實戶則從2020年的4,169戶增至6,250戶。
上市櫃公司第二季財報陸續發表,其中日月光投控、祥碩等「三率三升股」表現亮眼,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稅後純益率均創新高,讓投資人眼睛為之一亮。面對股市波動,元大證券提醒投資者要謹慎追高,但對於看好的產業族群,成長性預期將優於整體經濟,選股仍是致勝關鍵。在這波財報潮中,投資者可以關注這些「三率」指標,來評估企業的獲利能力。 元大證券分析,台股短線多空震盪,但對於看好的產業族群,投資者可以認購權證來參與行情,放大獲利空間。他們建議,投資者可以選擇具現股連動性佳的權證,短線操作者宜選價平附近的權證,而波段操作者則可選擇長天期權證,以降低時間價值的流逝。 日月光投控方面,法人預估下半年營收及獲利率將逐季提升,動能將持續至2022年。今年營益率目標預期將超越去年,可提升2.5至3個百分點。而祥碩則因美系客戶載板供應增加,需求能見度提高,加上中國大陸需求好轉,整體營運將優於第二季。 對於投資者來說,這些季報亮眼的公司,將是短期盤勢的焦點。而元大證券則建議,若投資者看好這兩檔公司,可設定價外程度20%以內、中長天期權證,來把握這波市場波動的機會。
【台股新聞】 台股近期熱絡非凡,尤其是「航海王」和「鋼鐵人」等熱門IP帶動的航運股,讓市場熱度飆升,也吸引了不少股市新手和小散戶加入。這股熱潮下,龍頭券商元大證券的表現格外亮眼。根據元大證券的統計,今年上半年,該公司月均新開戶數達到了2.61萬戶,比起2020年同期大幅成長34%,這個數字相當驚人啊! 今年中,雖然本土疫情讓人擔憂,但元大證券卻逆勢發揮,數位化服務不斷提升,讓整體經紀市占率穩坐13%以上的龍頭寶座。這也讓人看到了元大證券的實力。 此外,元大金控也強化了子公司之間的跨業整合,其中,作為交割銀行的元大銀行,今年來活存金額也大幅成長,上半年活存餘額達到了7,259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了33%。台幣活存占整體存款餘額的比重,更是突破了五成,達到了53%。這不僅降低了元大銀的資金成本,還為利差空間帶來挹注。 在獲利方面,元大金控今年來的表現也相當亮眼,前七月稅後純益達到了223.81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1.84元,已經達到了去年全年獲利的92%,年成長高達近五成。其中,元大證券的貢獻是最大的,前七月大賺152億元,年成長超過1倍。 元大金的泛證券體系,包括元大證券、投信、期貨等,合計淨收益來自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的比重達到了45%,這也為泛證券體系提供了穩定的獲利來源。
觀察公司獲利能力的財務指標可鎖定毛利率、營益率、稅後純益率等「三率」,若逐季成長,代表企業獲利能力愈高,控制成本的能力愈強。其中毛利率愈高,可展現寡占技術及規模經濟的經營能力,營益率提高代表控管後勤成本得宜;稅後純益率可看出公司在扣除稅額後獲利狀況。
元大證券表示,台股短線多空震盪,投資人買盤可能追高謹慎,但趨勢看好的產業族群,成長性可望優於整體經濟,選股仍是致勝關鍵;在第2季財報陸續公布的同時,盤勢短期的焦點,仍將以季報耀眼股為主軸。
日月光投控方面,展望下半年,法人預估,日月光投控營收及獲利率可逐季提升,比先前目標更強勁的封測需求,動能將持續至2022年;預期下半年毛利率將較上半年提升;今年營益率目標相較去年,可超越或達到提升2.5至3個百分點的高標。
法人預期,今年半導體產業市場可年成長10%,日月光投控成長幅度可較半導體產業成長幅度倍增。
至於祥碩方面,第3季美系客戶載板供給增加,需求能見度提高,500系列晶片組的貢獻看增,加上中國大陸需求好轉,目前祥碩能供應所有CPU客戶介面晶片,且旺季需求都不錯,整體營運將優於第2季。
證券商衍生商品部指出,投資人若看好相關個股的股價表現,可使用認購權證來參與行情,達到以小資金來換取大獲利機會。
權證挑選上,短線操作的投資人宜選擇具現股連動性佳的特性,因此選出價平附近的權證;波段操作者可選擇長天期權證,來降低時間價值的流逝 。
元大證券建議,若投資人看好此兩檔,可設定價外程度20%以內、中長天期權證。
元大金控並強化子公司跨業整合,在證券端新開戶激增的帶動下,做為交割銀行的元大銀行,今年來活存金額也大幅成長,根據元大金資料,上半年元大銀的活存餘額來到7,259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33%,台幣活存占整體存款餘額的比重,更突破五成來到53%,活存比提升也進一步降低元大銀的資金成本,挹注利差空間。
元大金控今年來獲利高成長,創下歷史新高,前七月稅後純益223.81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1.84元,已經達到去年全年獲利的92%,年成長高達近五成。獲利暴衝主因泛證券體系發威,尤以元大證券前七月大賺152億元、年成長超過1倍貢獻最大。元大金的泛證券體系包含元大證券、投信、期貨等,合計淨收益來自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的比重來到45%,也提供泛證券體系穩定獲利來源。
台灣股市的魅力不斷吸引眾多投資者,而近期更是創下了新的紀錄。根據金管會最新公布,截至6月底,台股ETF和台股的定期定額投資人數已超過55萬人,投資總額也衝破455億元,這兩項數字都創下了歷史新高。這個成長速度是如此驚人,相較於去年同期,人數和金額都暴增了一倍以上。 在這股投資熱潮中,今年上半年就新增了17.1萬名投資者和176.7億元的投資金額,這是自2017年開放定期定額投資台股以來同期最多的一次。這顯示了台股市場的吸引力不減,特別是對於年輕的小資族來說,他們是這次投資熱潮的主力軍。 根據統計,6月底的定期定額投資金額達到455.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4.8%。上半年淨增加的交易金額更是超過了去年全年。這些數字不僅反映了市場的活力,也顯示了投資者對台股的信心。 為了提升小資族參與資本市場的便利性,金管會自2017年開始就開放證券商辦理客戶定期定額方式購買台股與ETF,這項政策的效益已逐漸顯現。目前已有13家證券商承辦這項業務,包括富邦、凱基、元大等知名券商。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郭佳君表示,目前可做定期定額買進的台股標的商品有約100檔ETF與150檔股票。他進一步分析,投資人的年齡結構中,40歲以下的占了超過46%,41歲到50歲的約30%,這顯示了定期定額投資台股的主要客群還是以年輕小資族為主。 郭佳君還指出,定期定額投資者與金額的大幅成長,主要來自兩個原因:一是近年來台股指數與成交量創新高,吸引小資族參與;二是定期定額投資屬於中長期投資,一旦投資者決定參與後,很少會退出。這一點也從券商多年的經營中得到了證實。
光是今年上半年,就新增17.1萬人、176.7億元,均是2017年開放定期定額投資台股以來的同期最多。
今年以來台股指數持續挑戰新高,吸引小資族、存股族投入股市。金管會統計,6月底定期定額購買台股與ETF投資人數累計55萬785人,較去年同期增加108.9%。其中超過四成是40歲以下小資族,根據券商統計,五成投資人每月扣款金額約5,000元。
今年6月底定期定額投資台股與ETF的金額為455.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64.8%;上半年淨增加交易金額為176.7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
金管會為提升小資族以小額投資方式參與資本市場的便利性,及擴大證券商經營範圍,自2017年1月16日開放證券商辦理客戶定期定額方式購買台股與ETF,效益逐步擴大。
統計至今年6月底為止,已有富邦、凱基、元大、華南永昌、永豐金、國泰、元富、兆豐、第一金、台中銀、土地銀行、群益金鼎及國票13家證券商承辦台股與ETF定期定額業務。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郭佳君指出,目前可做定期定額買進的台股標的商品計有約100檔ETF與150檔股票,觀察發現,投資人的年齡占比,40歲以下超過46%,41歲到50歲約30%,相較大盤投資人40歲以下不到三成,顯示定期定額投資台股主要仍以年輕小資族居多。
郭佳君分析,定期定額投資者與金額大幅成長,主要有兩原因:第一,這一、兩年台股指數與成交量創新高,吸引不少小資族利用定期定額參與行情,共享資本市場盛況;第二,定期定額屬於中長期投資,券商多年經營下來,投資人決定參與定期定額後很少會退出。
凌陽集團旗下的凌陽創新(股票代號:5236)於29日以每股160元的承銷價掛牌上櫃,成為今年下半年首檔IPO股,股價在掛牌首日就狂飆逾四成,顯見市場對其高度關注。這次IPO的熱度延續了申購期間的人氣,中籤戶因此大賺6.45萬元,正式啟動了下半年的IPO市場。
凌陽創新在申購期間共吸引超過23.25萬筆申購單,中籤率低至0.68%,這個數字讓凌陽創新成為下半年IPO市場的一個高標。而隨著凌陽創新的成功掛牌,視訊轉換晶片設計業者安格也將於30日起以每股88元的承銷價進行公開申購,另外還有轉上市的三商家購、八方雲集及永豐實,以及轉上櫃的華景電與振宇五金等公司也陸續加入IPO行列。
安格因應遠距辦公趨勢,其高速傳輸介面晶片銷量大幅增長,上半年合併營收達2.92億元,年增長141.58%。對於下半年的訂單動能,安格表現出审慎樂觀的態度。興櫃均價29日收在175.79元,與承銷價之間的價差近一倍,預期將引發一波搶購熱潮。
作為凌陽創新與安格的主要承辦商,福邦證券在29日召開法說會,表示公司全年IPO目標量達6件、興櫃9件,涵蓋電子、紡織及生技等多個行業。福邦證券的承銷量與永豐金並列第三,僅次於凱基證的4檔與元大證的3檔。目前,已有5檔準IPO股,其現金增資暫定發行價格與興櫃均價之間的價差都超過三成,其中華景電的價差最高達46.21%。
安侯建業在28日出具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全球創投資金在第二季創下歷史新高後,第三季將繼續受益於市場大量閒置資金、非傳統創投投資者的參與度提升,以及積極的IPO活動,預期風險投資在全球大部分地區將維持強勁態勢。此外,全訊、森崴能源、宜新實業、正基、穩得等公司也已遞件申請IPO,達方轉投資無線元件廠詠業則在29日剛送件。
凌陽創新在申購期間共計吸引23.25萬筆申購單,最終中籤率僅0.68%,為下半年的IPO股樹立高標。目前視訊轉換晶片設計業者安格緊隨其後,將於30日起以每股88元承銷價進行公開申購外,已獲主管機關認可待掛牌公司還包含轉上市的三商家購、八方雲集及永豐實,以及轉上櫃的華景電與振宇五金。
安格受惠遠距辦公成為趨勢,公司高速傳輸介面晶片銷量大幅增長,推動上半年合併營收達2.92億元,年增141.58%,安格也看好下半年訂單動能維持高檔,對營運前景抱持審慎樂觀態度。其興櫃均價29日收在175.79元,與承銷價存在近一倍價差,預期將再現一波搶購熱潮。
同時身為凌陽創新與安格的主要承辦商福邦證券29日也召開法說,會中表示公司全年IPO目標量達6件、興櫃9件,產業涵蓋電子、紡織及生技等多類族群,是承銷圈內少數看好全年IPO數量的業者。根據迄今16檔已掛牌的IPO個股觀察,福邦證券承銷量與永豐金同樣以2檔並列第三,僅次凱基證的4檔與元大證的3檔。
至於5檔準IPO股方面,以各家董事會通過的現金增資暫定發行價格與29日興櫃均價計算,皆有三成以上價差空間,其中以華景電的46.21%最高,根據安侯建業28日出具的報告指出,全球創投資金在第二季飆至歷史新高後,第三季將持續受惠市場大量閒置資金、非傳統創投投資者的參與度提高,以及積極的IPO活動,預期風險投資在全球大部分地區將維持強勁態勢。
除上述個股外,已遞件申請IPO的個股尚有全訊、森崴能源、宜新實業、正基、穩得與29日甫送件的達方轉投資無線元件廠詠業。
台灣股市近期受到全球通膨影響,資本市場的目光逐漸轉向抗通膨概念股。在這波市場趨勢下,台股中的資產族群如台泥(1101)、台肥(1722)等表現亮眼,股價不斷攀升。特別是台肥,股價昨日再收漲2.2%,顯示投資者對抗通膨概念股的熱情。台泥也以堅實的盤勢穩步上揚,昨日收漲0.6%。根據法人分析,台肥和台泥的土地資產價值被低估,未來升值潛力巨大。元大證券金融交易部建議,投資者可透過相關認購權證參與這波抗通膨概念股的行情,選擇剩餘天數超過100天以上的中長期權證,以放大槓桿獲利。
台股今年來表現亮眼,各大證券商的營運成果也相當出色。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上半年全體證券商的稅後純益達到了驚人的582.7億元,年增率更是高達268.9%,這個數字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獲利584.5億元,簡直就是「半年賺了一年錢」啊! 在這股熱潮中,元大證券的表現格外亮眼,上半年稅後純益達到了138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也是領先群雄,成長力道強勁的富邦證和華南永昌證分別獲得了EPS王和成長王的榮譽。 儘管6月份大盤總成交值約10.1兆元,月減8.1%,證券商經紀稅前純益也下滑至88.6億元,但由於出售證券利益及證券評價利益增加,自營業務稅前純益回升至58.5億元,承銷業務稅前純益則增至8.7億元。整體來看,6月份全體證券商的稅後純益從上個月的47.6億元大幅回升至133.85億元,月增181.1%,累計前六個月的稅後純益更是高達582.7億元,年增268.9%。 個別來看,元大證券在上半年挾著市占規模、優異自營操作以及海外子公司的挹注,稅後純益達到了138.9億元,年增164%,成為唯一獲利超過百億元的證券商,蟬聯獲利王寶座。凱基證和富邦證也分別以71.0億元和36.9億元的稅後純益,排在第二和第三名。統一證和群益證也表現穩定,分別獲得了30.3億元和26.6億元的稅後純益。 在EPS方面,富邦證以3.4元的EPS拔得頭籌,宏遠證則因搭上貨櫃航運的順風船,EPS達到了3.2元,排名第二。福邦證以2.4元的EPS排名第三。EPS在2至3元間的還有元大證、玉山證、統一證和凱基證。 而獲利成長王則屬於華南永昌證,今年上半年穩穩賺進了12.7億元,其餘如第一金證、統一證、台新證、群益證、元富證和玉山證等六家,獲利年增率在234.3%至461.5%之間。
【台北訊】近來,全球央行量化寬鬆政策持續進行,油價不斷攀升,這些因素共同推動全球通膨風險逐漸升高,特別是美國面臨停滯性通膨的可能性日益增強。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投資者開始尋找抗通膨概念股,台股中的資產族群如台肥(1722)、台泥(1101)等表現亮麗,成為投資焦點。 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去年5月時僅為0.22,但到了今年6月已攀升至5.4,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也從1.24上漲至4.5。聯準會預計將首次升息提前至2023年,但市場對於「暫時性通膨」的說法持懷疑態度。有分析認為,美國經濟可能重現1970年代的高通膨,並伴隨經濟衰退的「停滯性通膨」,這將導致全球通膨風暴蔓延。 在這樣的背景下,台股的資產族群如台肥、台泥等股票表現出色。台肥股價近日重啟多頭走勢,不受大盤波動影響,昨日再漲2.2%;台泥則以堅定的盤勢穩步上揚,昨日收漲0.6%。法人分析指出,台肥土地資產共約52萬坪,而財報上的不動產帳面價值僅381億元,預計帳面價值與取得成本間存在巨大差距。台泥在全台的土地資產總量也高達數十萬坪,幾乎都未進行過資產重估。 元大證券金融交易部對此表示看好,建議投資者可透過相關認購權證參與行情。他們建議投資者選擇稍價外、剩餘天數超過100天以上的中長期權證,以放大槓桿獲利。這樣的策略對於那些看好台肥、台泥等抗通膨概念股後市股價表現的投資者來說,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台股熱鬧,證券商上半年狂賺!元大證券蟬聯獲利王寶座】 最近台股市場可說是熱鬧非凡,證券商們的營運表現也是亮麗得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最新統計,上半年全體證券商的稅後純益竟然高達582.7億元,年增率竟然達到268.9%,這個數字幾乎等於去年全年的獲利了,真的是「半年賺了一年錢」啊! 在這波證券商的獲利潮中,元大證券可說是表現最亮眼的一匹黑马,上半年稅後純益達到了138億元,年增率也有164%,蟬聯獲利王的寶座。而富邦證和華南永昌證則分別以每股稅後純益(EPS)王和成長王的榮譽入圍。 雖然6月份的大盤總成交值有點下滑,但這並不妨礙證券商的營運表現。因為在出售證券利益和證券評價利益增加的幫助下,自營業務的稅前純益還是回升到了58.5億元,承銷業務的稅前純益也增至8.7億元。 全體證券商在6月的稅後純益更是從上個月的47.6億元大幅回升至133.85億元,月增率驚人地達到181.1%。而元大證券、凱基證、富邦證、統一證和群益證這幾家龍頭企業,上半年稅後純益都穩穩排在前面。 不僅如此,上半年EPS以富邦證的3.4元領先群雄,宏遠證的EPS則達到了3.2元,排名第二。而元大證、玉山證、統一證和凱基證等公司的EPS也都在2至3元之間。 華南永昌證則是這次獲利成長王,今年上半年穩穩賺進了12.7億元,其他如第一金證、統一證、台新證、群益證、元富證和玉山證等六家公司的獲利年增率也在234.3%至461.5%之間,這個成長速度真的是驚人啊!
根據統計,以美國為例,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去年5月時僅為0.22,其後一路快速攀升,至今年6月已達5.4;同期間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也由1.24攀升至4.5。由於通膨來得又快又急,聯準會預定首次升息將提前至2023年。
事實上,儘管聯準會不斷強調通膨的「暫時性」,但根據美國不斷竄升的通膨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極有可能重現1970年代的高通膨、伴隨經濟衰退的「停滯性通膨」,使得通膨風暴逐漸席捲全球,「現金為亡」時代來臨。
隨著通膨的隱憂席捲全球,使得資本市場的目光,轉向抗通膨概念股,如台股的資產族群近來轉強,近日台肥股價重啟多頭走勢,不受大盤震盪盤軟影響,昨日再收漲2.2%;台泥也以震盪盤堅之勢穩步上揚,昨收漲0.6%。
法人指出,台肥土地資產共約52萬坪,財報上的不動產帳面價值僅381億元。台泥在全台的土地資產總量也高達數十萬坪,幾乎絕大多數並未做過資產重估,法人預期帳面價值與當初的取得成本間早已存在巨大差距。
元大證券金融交易部建議,看好台肥、台泥等抗通膨概念股後市股價表現的投資人,可透過相關認購權證參與行情。挑選標準,則以稍價外、剩餘天數則超過100天以上的中長期權證參與行情,放大槓桿利潤。
其中元大證賺138億元最猛,每股稅後純益(EPS)王、成長王分別為富邦證、華南永昌證。
證交所分析,雖然6月大盤總成交值約10.1兆元,月減8.1%,證券商經紀稅前純益下滑至88.6億元,但因出售證券利益及證券評價利益增加,自營業務稅前純益回升至58.5億元,承銷業務稅前純益則增至8.7億元。
統計全體證券商6月稅後純益由上個月的47.6億元,大幅回升至133.85億元,月增181.1%;累計前六個月稅後純益582.7億元,年增268.9%。
個別證券商來看,根據法人報告及自結數字,國內龍頭元大證券挾市占規模、優異自營操作及南韓為首的海外子公司挹注,上半年稅後純益達138.9億元,年增164%,是唯一獲利超過百億元的證券商,蟬聯獲利王寶座。
具有大型金控背景的凱基證、富邦證上半年稅後純益依次為71.0億元、36.9億元,分居第二、三名,至於自營操作突出的統一證,以及各項業務均衡發展的群益證,上半年稅後純益各為30.3億元、26.6億元,亦持穩在前五名行列。
如果併入股本計算,上半年EPS以富邦證的3.4元拔得頭籌,今年搭上貨櫃航運順風船的宏遠證異軍突起,EPS達3.2元居次,排名第三的福邦證為2.4元;EPS在2至3元間的證券商還有元大證、玉山證、統一證、凱基證。
搶下獲利成長王的是華南永昌證,相較去年同期因權證避險不及,稅後純損達43.6億元,今年上半年穩穩賺進12.7億元,其餘如第一金證、統一證、台新證、群益證、元富證、玉山證等六家,獲利年增率在234.3%至461.5%不等。
氣候變遷這個問題,現在可真的是全球都在關注的焦點啊!金融業作為企業發展的金融後盾,它們的角色自然也變得更加重要。最近,我們專訪了學者和專家,來討論這個議題。大家普遍認為,金融業除了要注重自身的碳排放和水資源管理,還要更加積極地對產業發揮影響力,幫助產業控制碳排。
我們的總編輯梁寶華觀察到,金管會已經要求上市櫃公司依照TCFD的新要求來揭露財務風險狀況,這顯示了氣候變遷對產業營運和銀行擔保品價值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大,也引起了監理機關的高度重視。後來,銀行如何透過投資和融資來要求企業力行碳排,這不僅關乎台灣推動產業環保永續的成效,也關乎金融業自身營運風險的控管。
優樂地永續服務公司董事長朱竹元和CSRone永續智庫創辦人暨總經理嚴德芬都強調,金融業手握投資和融資權力,對於推進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嚴德芬還特別提醒,歐盟即將實施新的碳關稅制,對台灣對歐洲市場的出口將產生衝擊,所以產業和金融業都要提高警覺。
朱竹元指出,營造不動產業在全球碳排放中佔比近四成,如果能減少50%的碳排放,全球可減碳的程度將高達二成。因此,金融業應該更積極地運用融資和投資能力,推動企業減碳。翁健總經理也認同這一點,並表示元大金已設置「綠色產品小組」,讓證券、投信、銀行、人壽、期貨等子公司都參與,從多個方面推進ESG。
元大金控集團旗下有龍頭券商元大證券和全台公募基金資產規模最大的投信公司元大投信,影響力不容小覷。翁健總經理具體介紹了元大金控集團採取的多項措施,包括元大銀行簽署赤道原則,證券和投信公司也積極行動。像是元大投信的基金產品線強力執行ESG管理,元大證券的投資先生APP也加入了ESG相關說明,讓投資人能夠更了解上市櫃公司的ESG執行狀況。
【台北訊】近來在金融界展現耀眼成績的元大金控,不僅在獲利、資產品質上表現出色,更在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領域作超前部署。總經理兼元大銀行董事長翁健表示,元大金控已完成第一個五年計畫,今年開啟第二階段,目標是成為國際級ESG品牌。 翁健強調,第二個五年計畫將更加聚焦綠電採用、水資源維護及碳排放控制三大面向。元大金控已採用GRI和SASB兩大國際標準,並興建綠建築大樓,展現對環境永續的承諾。 元大金控在ESG方面的努力已獲得國際認可,2020年蟬聯DJSJ「新興市場指數」和「世界指數」成分股雙榜,並在全球「综合性金融服務」產業類別中躍升至第三名。 在治理方面,元大金控早在2004年就設立獨立董事和審計委員會,並提前參考TCFD和SASB準則,展現對公司治理的關注。 為進一步強化ESG,元大銀行去年完成赤道原則的簽署,成為國內第七家簽署銀行。翁健透露,元大金控將在證券、期貨、投信設置資安長,以達到金管會的嚴格要求。 對於環境永續和氣候變遷,元大金控內部實施碳定價、全台據點100%水足跡盤查,並在綠電採購上做出創舉。翁健表示,元大金控推出更多國際接軌的措施,包括在碳排放控制上實施「內部碳價機制」,並選定三棟自有大樓作為內部碳定價的示範大樓。
氣候變遷這個問題,真的是讓全世界都緊張起來啊!金融業啊,它可是企業發展的命脈,所以在這方面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我們特地請來了學者和專家來討論這個問題。現在啊,全球都在推動減碳,金融業要怎麼幫助產業控制碳排放,這已經成為了一門新的學問。 梁寶華編輯觀察到,金管會要求金融業必須按照TCFD的要求來揭露財務風險,這意味著氣候變遷對產業和銀行保險品價值的影響越来越大,也引起了監管機關的重視。後來,銀行透過投資和融資來要求企業減碳,這不僅關係到台灣產業的環保永續,也關係到金融業自身的風險管理。 朱竹元董事長和嚴德芬總經理都強調,金融業有著強大的投資和融資權力,對於推動ESG非常重要。嚴德芬還特別提醒,歐盟要推出碳關稅,對台灣出口產業影響很大,金融業也要更加重視自然資本,引導產業減碳。 朱竹元提到,營造不動產業在全球碳排放中佔比接近四成,如果能減少50%,那麼全球可減碳的程度將達到二成。所以,金融業應該利用融資和投資能力,推動企業減碳,比如建築業,可以通過綠建築、節能等方式來減少碳排放。 元大金控總經理翁健表示,元大金已設置「綠色產品小組」,在投資和融資等核心業務上推動ESG。元大金控集團旗下有龍頭券商元大證券和全台公募基金資產規模最大的投信公司元大投信,影響力不容小覷。 翁健具體介紹了元大金控採取的多項措施,包括元大銀行簽署赤道原則,證券和投信公司積極行動。元大投信的基金產品線強力執行ESG管理,元大證券的投資先生APP也加入了ESG相關說明,幫助投資人了解上市櫃公司的ESG執行情況。
元大金控近幾年來在多個面向上展現亮麗成績,不僅獲利亮眼,資產品質也穩定提升,股價市值也逐漸攀升。其中,在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執行上,元大金控早已作好超前部署,特別是以五年計畫為核心推動ESG發展。總經理兼元大銀行董事長翁健表示,元大金控已完成第一個五年計畫,並即將啟動第二個五年計畫,目標是成為國際級的ESG品牌。 翁健強調,第二個五年計畫將在綠電採用、水資源維護、碳排放控制等三大面向上更加聚焦。元大金控已經完成了水足跡盤查、內部碳定價等重要措施,並採用GRI和SASB兩大國際標準進行資訊揭露,與國際制度接軌。此外,元大金控旗下的大樓也全部採用「綠建築」規格打造。 元大金控在ESG方面的努力已獲得國際認可,2020年蟬聯DJSJ「新興市場指數」和「世界指數」成分股雙榜,並在全球「综合性金融服務」產業類別中躍升至第三名。 翁健還提到,元大金控在公司治理方面也一直保持領先地位,早在2004年證交所要求上市櫃公司設立獨立董事之前,元大金控就已經在金控、銀行、證券設立獨董及審計委員會。此外,元大金控還提前執行金管會的要求,參考TCFD揭露,以及導入SASB永續會計準則。 元大銀行去年已完成赤道原則的簽署,成為國內第七家簽署銀行。翁健透露,元大金控將在證券、期貨、投信設置資安長,以達到金管會的要求。 對於ESG的發展,翁健表示,元大金控已經從內部管理到外部業務,全面推動環境永續和氣候變遷的議題。在內部管理方面,元大金控已執行內部碳定價、全台據點100%水足跡盤查、綠電採購使用等措施。在外部業務方面,元大金控則在核心融資和投資業務中發揮影響力。 為了推動ESG的第二個五年計畫,元大金控還推出了更多與國際接軌的措施,如實施「內部碳價機制」,並選定旗下三棟自有大樓作為執行內部碳定價的示範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