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台灣電力公司(台電)即將於6月1日推出全新「RE30」低碳電力產品,以應對國內對低碳能源的需求。這項產品將以每度4.82元的優惠價提供,但購買者須先向民間開發商購買綠電,以符合台電的「電價分艙」政策。
台電「電價分艙」政策將電力分為純綠電、低碳電及市電三種類型,其中「RE30」低碳電將以30%的綠電與70%的市電價格混合,以降低企業的碳足跡。經濟部長郭智輝將此比喻為高鐵的座位等級,從自由席的灰電到完全綠電的商務艙,顯示了不同電力類型的差異。
「RE30」低碳電的銷售對象將以已購買綠電並有RE目標的企業為主,尤其是國內出口企業和半導體國際供應鏈廠商。為避免與民間綠電業者競爭,台電將「RE30」定位為補充性質,要求購買者先向民間綠電業者購買,不足部分再由「RE30」補足。
在定價方面,RE30的綠電部分為每度6.3元,而市電價格則根據當前市場行情。台電認為,這個價格高於綠電市場行情,將引導企業在市場購買不足部分時才向台電購買,避免與民爭利或影響開發商銷售。
台電主管表示,大型國際供應鏈廠商可能會直接向開發商購買綠電,綁定長期合約以降低成本。而較中小型的供應鏈廠商,則可採購「RE30」低碳電來補足其綠電需求。
「RE30」低碳電的購買上限為1億度(含3,000萬度綠電),下限為100萬度(含30萬度綠電),採「一年一簽」的方式,轉供期間為一年。企業可根據需求,以10萬度為單位購買所需度數。
為鼓勵企業響應減碳,2025年底前轉供的綠電可享早鳥優惠價,RE30的平均價格為4.82元,而市電部分則按一般用電方式計算與供應。從2026年1月1日起,價格將恢復為原價每度6.3元。
台灣電力公司(台電)即將在6月份推出全新產品——RE30低碳電,這是一款結合自產綠電與市電的混合電源,旨在幫助企業降低碳排放。今年,台電規畫釋出約16.6億度的RE30低碳電,並預計到2027年將提供100億度的RE30低碳電,進一步推動綠色能源的發展。
針對購買RE30低碳電的廠商,台電提供了一項優惠——再生能源憑證的取得。這將不僅減少企業的碳排放量,同時也為企業帶來環境責任的認證。而RE30低碳電的定價將根據未來電價動態進行調整,以確保市場的競爭力和可持續性。
由於首年釋出的RE30低碳電量較少,且其定位為「補充性質」,台電規劃購買RE30用戶需先向民間購買綠電。為了便利用戶,台電將每月為購買該商品的用戶配好30%的綠電,減少企業在綠電計算上的複雜性,成為企業購買的誘因之一。
台電強調,這項新產品的推出是為了滿足市場對低碳能源的需求,並期望能夠鼓勵更多企業參與到綠色能源的轉型過程中。未來,RE30低碳電的普及將對台灣的環境保護和節能減碳產生積極影響。
台灣經濟部昨(25)日宣布,在離岸風電3-2期的開發權爭標中,有兩家業者因未能通過審查而失去開發權。這兩家業者分別是科里歐(Corio)永續能源的海鼎一和德能英華威集團的德帥風場。由於這次取消開發權,加上之前3-1期被取消的風場,總計已有900千瓩(MW)的容量被收回。
經濟部指出,目前正進行討論,是否會對新業者開放離岸風電3-2期的開發權。這項決策將涉及是否獨立釋出容量,或將其併入未來規劃的3-3期,但目前尚無確定時間表。
離岸風電3-2期原本共有五家業者獲得容量配額,總計2.7百萬瓩(GW)。這五家業者分別是森崴集團的又德、風睿(SRE)海廣、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渢妙二號、科里歐(Corio)海鼎一,以及德能英華威集團的德帥風場。然而,在完成簽約作業的期限內,有兩家業者未能通過能源署的審查。
能源署代理署長李君禮確認,經濟部已對兩家未能通過審查的業者發出取消開發權的公文,但並未透露具體廠商情況。据了解,這兩家廠商分別是科理歐及德能英華威集團。
能源署此前已表示,未符合條件而未簽約的業者,將會被廢止風場獲配資格及容量,並將該場址空間及容量納入未來選商容量。目前被取消的風場獲配容量包括3-1期的海峽一風場300MW、科理歐的海鼎一360MW、德能英華威集團德帥240MW,總計900MW。
李君禮進一步解釋,目前正規劃開放新業者進入離岸風電市場,但尚無確定時間表。是否將這次取消的900MW容量併入3-3期也尚未決定。他強調,未來開發的配套措施,如港口、碼頭、台電電力併接系統等,都還在考慮階段,而3-3期將釋出多少容量也尚未確定。
上周,新台幣對美元的匯率持續強勢,對金融與電子股帶來一定的匯兌風險,恐影響企業獲利。不過,對於內銷、內需型企業來說,由於原料成本降低,反而能夠獲益。在這波新台幣升值中,受惠股包括中興電(1513)和世紀鋼(9958)等,這些企業有望通過降低成本和需求增長來提升競爭力。
新台幣的升值,除了外資資金回流推動外,還與美國總統川普對某些國家通過壓低匯率來促進出口的批評有關。這讓市場對台灣近期新台幣升值的原因產生疑問。
中興電作為台灣電力設備的主要供應商,新台幣升值對其進口原材料成本有顯著降低作用,有助於提升毛利率。此外,受惠於政府推動的電網強化計畫和綠能發展,中興電的再生能源設備需求增加,業務持續成長。近期,中興電召開股東常會,通過配發每股現金股利4.6元。公司目標在今年再拿200億元規模的訂單,並在未來五年內保持訂單能見度的穩定,預計全年成長目標為兩位數百分比。
世紀鋼則是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的重要供應商,專門負責風電基礎結構的製造。新台幣升值降低了進口鋼材成本,進而提升其生產成本和獲利能力。在政府積極推動綠能政策的背景下,世紀鋼的訂單能見度高,市場前景被看好。目前,世紀鋼的海龍案已進入出貨期,預計第2季結束時,3-1期的渢妙案也將開始投料動工,今年上半年將陸續有投料的營收認列,後續毛利率預期將優於前期。
對於投資人來說,透過中長天期權證可以靈活操作,連結中興電的相關權證包括中興電永豐4A購01、中興電國泰4A購01;世紀鋼相關權證則有世紀鋼永豐4B購01、世紀鋼群益4B購04。
經濟部長郭智輝上任時提出「電價分艙」政策,他舉例,電就像高鐵一樣送出來,自由席就是用灰電,指定席用較乾淨、低碳的電,至於商務艙則是完全綠電。換言之,台電電價應分成純綠電、低碳電、以及市電。因此台電推出「RE30」低碳電,預計6月1日上路銷售至12月31日止,7月1日起陸續轉供。
依台電規劃,RE30銷售對象,主要優先對象為高壓以上且已向民間購買綠電的現行轉供用戶,也就是國內出口、且有RE目標之企業,以目前來看,主要就是國內半導體國際供應鏈。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不與民間綠電業者爭利,台電「RE30」低碳電僅定位為補充性質,限定購買企業須先向民間綠電業者購電,不足部分才由「RE30」補足。
在定價方面,RE30產品摻配30%綠電,綠電每度是6.3元(不含營業稅及轉供費),70%為市電價格。台電認為,6.3元高於綠電市場行情5.5∼6元,可引導企業於市場購買不足部分才向台電購買,避免與民爭利或影響開發商銷售。
台電主管表示,有RE需求的大型國際供應鏈廠商,因大量購買,還是會優先直接向開發商購電,直接綁定20年,成本也較低;但有些較中小型供應鏈廠商,無法包下案場、或是買不到那麼多綠電,就可採購RE30低碳電來補足。
依台電規劃,企業單一電號購買RE30低碳電上限為1億度(含3,000萬度綠電),下限為100萬度(含30萬度綠電),惟因定位為「補充性質」,因此採「一年一簽」,轉供期間定為一年。用戶可在100萬度至1億度範圍內,以10萬度為單位購買所需度數。
台電表示,RE30 採「市電搭配綠電」模式銷售,30%綠電部分為每度6.3元(不含營業稅及轉供費),加上70%市電,RE30平均每度為4.88元。
為鼓勵企業響應減碳,2025年底前轉供的綠電可享早鳥優惠價每度6.1元,RE30平均每度為4.82元。2026年1月1日起則恢復為原價每度6.3元,市電部分則按一般用電方式計算與供應。
廠商購買RE30低碳電,亦可取得再生能源憑證,並降低碳排放量。至於RE30定價,則會隨未來電價動態而調整。
因首年釋出RE30量不大,加上定位為「補充性質」,依台電規劃,購買RE30用戶需先向民間購買綠電 。台電表示,台電會每個月幫購買該商品的用戶配好30%綠電,企業無須自己計算每個月需要的綠電量,這對廠商也是購買誘因。
上述兩家出局業者,據悉是科里歐(Corio)永續能源的海鼎一、德能英華威集團的德帥風場。若包含3-1期遭取消開發權的風場,合計900千瓩(MW)。
經濟部表示,目前正在討論是否要開放新的業者進來,至於要獨立釋出或併入未來3-3期仍在規劃,尚無時間表。
離岸風電3-2期共有五家業者獲配容量,包括森崴集團又德、風睿(SRE)海廣、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渢妙二號、科里歐(Corio)海鼎一,及德能英華威集團的德帥風場等,合計獲配2.7百萬瓩(GW)。
雖五家業者都在期限內送件,完成簽約作業,但據了解,經過半個月審查,有兩家業者未能通過審查。能源署代理署長李君禮表示,經濟部確實已發出取消開發權公文,但不方便透露個別廠商情況。
據了解,未通過審查的業者是科理歐及德能英華威集團。
經濟部能源署日前表示,未符合而未簽約者,將廢止風場獲配資格及容量,並將該場址空間及容量納入未來選商容量。目前遭取消的風場獲配容量,包括3-1期的海峽一風場300MW、科理歐的海鼎一360MW、德能英華威集團德帥240MW,合計900MW。
李君禮解釋,目前正規劃開放新業者進來,尚未有時間表,是否會併入3-3期也尚未決定,但至少目前900MW是下期基本量,接下來須考慮配套,例如港口、碼頭、台電電力併接系統等,尚未決定3-3期會釋出多少容量。
隨著外資資金回流,推升新台幣走強,加上美國總統川普表示,某些國家通過壓低匯率促進出口、抑制進口,造成對美貿易不公,讓市場聯想台灣近期新台幣升值動機。
中興電為台灣電力設備的主要供應商,隨新台幣升值,進口原材料成本降低,有助於提升毛利率。另一方面,受惠於政府的電網強化計畫,台灣推動綠能發展,增加再生能源設備的需求,帶動中興電的業務持續成長。
中興電日前召開股東常會通過配發每股現金股利4.6元。中興電指出,目前在手訂單393億元,今年目標再拿200億元規模的訂單,包含台電、水力抽蓄發電設備、離島發電、儲能工程、一般民間電力事業等都是爭取重點;整體來看,訂單能見度可達未來五年,重電、綠能事業可望持續成長,今年全年成長目標為兩位數百分比。
世紀鋼是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的重要供應商,負責風電基礎結構的製造。新台幣升值降低進口鋼材成本,使其生產成本下降,進而提升獲利能力。
此外,政府積極推動綠能政策,確保世紀鋼的訂單能見度高,市場前景看好。法人指出,世紀鋼海龍案已進入出貨期,預計第2季結束,而3-1期的渢妙案亦開始投料動工,今年上半年皆陸續有投料的營收認列,但後續毛利率將優於前期。
投資人可透過中長天期權證靈活操作,連結中興電的相關權證包括中興電永豐4A購01、中興電國泰4A購01;世紀鋼相關權證有世紀鋼永豐4B購01、世紀鋼群益4B購04。
核三廠2號機除役後,台灣電力調度成為關注焦點,台中火力發電廠的燃煤發電機組全開運轉,興達電廠的3、4號燃煤機組也連日啟動,引發外界對缺電危機的質疑。然而,台電公司董事長曾文生於22日澄清,近期和平電廠、林口電廠的機組發生故障,導致備轉容量率下降,目前正在進行檢修,預計周末將陸續恢復正常運作。
環境部長彭啟明則強調,台灣的空氣品質有所改善,與2013年相比,2024年的PM2.5平均值已從24μg/m3降至12.8μg/m3,在亞洲國家中僅次於日本,遠低於韓國和中國大陸的數值,呼籲外界不要過度誤解「用肺發電」的觀點。
台中市政府市長盧秀燕也對台中火力發電廠九台機組全開運轉一事作出回應,指出這是符合台電對台中政府的承諾,並承諾在4至9月的非空污季不超過九部機組運轉。台電發言人蔡志孟也澄清,台電並未啟動所有十台機組,而是依據承諾進行運作。
面對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的質詢,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他不反對將台電的運作解讀為「火力全開」。台電則表示,由於民營和平電廠等機組跳機,加上機組輪流進行定期維修,才會動用興達3、4號機。
曾文生董事長強調,中火電廠原來的最高燃煤量達1,800萬噸,但2024年的總用煤量已降至1,187萬噸,減煤量超過3分之1。在空汙排放方面,通過減少燃煤和興建空氣污染防治設施,已將空汙排放減少了8成,台電也成為過去9年固定污染源減量最多的企業。
曾文生還提到,中火電廠目前共有10部機組,但自6年前開始,最高只開9部,空汙季節時則只開7部,一直在進行減量。此外,興達3號機將於2025年底除役,4號機則預計在2026年底除役,台電將依據環評承諾進行備轉容量率的控制。
對於外界對供電的擔憂,曾文生表示,台灣的用電尖峰時間主要在白天,夜間尖峰時間較短,所需的備轉容量率也較低,「7%的備轉容量率絕對不會有任何問題」。
核三廠2號機17日除役後,不僅台中火力發電廠遭批「火力全開」,高雄興達電廠3、4號燃煤機組也被發現已連續多天運轉。對此台電昨(22)日表示,興達電廠3、4號燃煤機組為服役中機組,近期因備用容量率低於8%以下,台電依規定穩定供電而啟動。
台電強調,台電所有發電機組及運轉等相關資訊均於官網公開揭露。特定人士以「偷開」指控台電,台電深感遺憾;台電強調,備用容量率低於8%以下,啟動興達電廠機組,也符合興達更新改建的環評承諾。
核三廠除役後又適逢520賴總統上任周年,供電情勢受關注。昨日晚間7時,燃煤占比約28%,燃氣占比53%。興達電廠3、4號燃煤機組仍在發電中。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昨日駁斥「火力全開」說法,他強調,因部分機組正在檢修,預計周末陸續歸隊,啟用緊急機組非常態,對全年空汙影響是小的,且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中火空汙排放量已減八成,台電並持續減汙,環保機關應還台電公道。
曾文生強調,外界所謂「火力全開」、「夜間加開」等說法是顛倒因果,主因近年推廣再生能源,白天有光電等再生能源,火力機組需要發電的量較少。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日處理經濟部預算解凍案,立委質詢近日中火各機組發電占裝置容量逾90%以上,只有10號是歲修不發電,「火力全開」是否為常態?郭智輝表示,若委員認為中火是「火力全開」,他「不反對」。他並說,這不是常態,之後會與台電好好盤點。
針對興達電廠3、4燃煤機組已連續運轉多日,台電副總蔡志孟昨日在立法院受訪表示,興達3號機是今年12月底才會除役,4號機是明年12月底,並非燃煤機組除役後又重新運轉。
興達電廠環評承諾是興達燃煤機組轉為備用電力,啟用前提是備轉容量率在8%以下,且全年運轉時數以720小時為上限。台電現已再向高雄市府環保局申請展延操作許可證。
台電說,21日部分機組檢修,考量供電穩定,適時調度興達燃煤機組,這是在特定情況下啟用,並非常態。
環境部長彭啟明也表示,對比2013年PM2.5平均24μg/m3,2024年 已降至12.8μg/m3,在亞洲國家僅次於日本10μg/m3,鄰近的韓國約 17μg/m3、中國大陸近30μg/m3,盼外界少說「用肺發電」。
台中市市長盧秀燕指出,台中火力發電廠九台機組近日「火力全開 」,引來外界議論紛紛,台電發言人蔡志孟指出,台電承諾「4至9月 非空污季不超過九部機組運轉」,且並未十台機組都啟動,符合對台 中政府的承諾。
但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備詢時表示,如立委要解讀 為「火力全開」,他不反對。
台電說明,由於民營和平電廠等有機組跳機,加上仍處於機組輪流 歲修時期,因此才動用興達3、4號機。
曾文生強調,中火原來最高燃煤量達1,800萬噸,2024年總用煤量 1,187萬噸,減煤量超過3分之1;空污排放方面,藉由減少燃煤、興 建空氣污染防治設施,已減少8成空汙量,且台電應是過去9年固定污 染源減量減最多的企業。
曾文生說,目前中火共有10部機組,6年前開始最高就只開9部,空 汙季的時候只開7部,一直在減量中。
曾文生還說,興達3號機將於2025年底除役,4號機預計2026年底除 役,其於備轉容量率8%以下啟動符合環評承諾,台電一向依規進行 。至於外界擔心供電,他說,台灣用電尖峰在白天,夜尖峰時間比較 短,需要備轉容量率也沒有那麼高,「7%是絕對不會有任何問題的 」。
在野黨所提核管法三讀通過後,外界關注是否重啟核電,賴總統表示,程序上有二個必須。第一個必須,核安會必須依法訂定安全審查程序辦法,第二個必須,台電必須依照核安會所訂定辦法,進行自主安全檢查,評估有無重啟的安全條件,重啟的期程與成本效益。
賴總統強調,政府會秉持三個原則,負責任審慎以對,包括基於核安無虞、核廢有解以及社會共識,用來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地緣政治威脅,還有國際經貿體系重組等多重劇烈挑戰,負責任審慎以對,至於新式核能技術,目前尚在研究,必須視未來情況再做決定。
台灣八大工商團體於15日齊聚一堂,共同呼籲朝野兩黨支持台電撥補1,000億元,以緩解其經營壓力。行政院長卓榮泰出席電電公會理事長交接典禮時,強調台電減少利息支出對於經營的順暢性至關重要,並期待未來在電價費率審議會中,能夠維持電價和物價的穩定,同時關懷民生。
卓榮泰在會上提到,台灣的韌性來自於公私部門不分晝夜的努力,政府將與產業攜手合作,共同促進各事業體的發展。他感謝電電公會在關鍵時刻與政府站在一起,發聲支持產業。
在當前全球經貿秩序變動的背景下,卓榮泰提到政府與產業都面臨美國關稅貿易制度的挑戰。行政院先前提出的930億元產業支持方案,不會忽略中小微企業,因為政府認識到這些企業在面對衝擊時,更需要政府的強有力支持。
卓榮泰並對電電公會在關鍵時刻與政府攜手表示感謝,並指出「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已在立法院審議中。八大工商團體的聲明將加速立法院的審議過程,行政院也將提出特別預算,從多個領域全面支持。
面對後關稅時代,卓榮泰呼籲大家團結一致,維持台灣在高科技半導體製造領域的領先地位。他強調,既要維持領先地位,也要將產業核心留在台灣,以「Taiwan+1」的精神向外發展。
最後,卓榮泰指示各部會舉辦更多產業傾聽之旅,以聆聽產業對政府政策的建議,並逐步改善政策執行的不足之處。
面對國際貿易環境的緊張與美國高關稅的衝擊,台灣工商界近期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緊張。工總、商總、工商協進會、中小企業總會等八大工商團體於15日發表聯合聲明,對台灣目前所面臨的經濟困難提出嚴正警告。
聲明中指出,台灣正處於一個外銷產業受到嚴重打擊的艱難時刻,美國的高關稅政策以及匯率的急劇波動,讓台灣企業處於內外夹攻的狀態。八大工商團體強調,台灣沒有內耗的本錢,因此呼籲朝野兩黨支持特別條例,撥補台電1,000億元,以穩定電價,減輕企業壓力,並避免民生物價進一步上揚。
行政院長卓榮泰在接受訪問時暗示,不排除為了應對台電財務缺口而調漲民生電價的可能性。此言一出,立即引起八大工商團體的憂心。他們擔心,在美國關稅戰、貨幣戰可能對各產業造成重創的同時,電價的調漲將會帶來雙重的負面影響。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則表示,關於電價是否調整,將會尊重電價費率審議會的專業決議。該會由獨立專家組成,每年定期召開兩次,但若遇到重大因素,也可以隨時召開。
工商團體認為,台電的鉅額虧損已經成為現實,若政府不提供千億元的撥補,恐怕只能透過調整電價來解決虧損問題。這將會直接影響政府對企業的關稅補助,並對微小企業、小店家等造成衝擊,進而可能導致通脹。
因此,八大工商團體呼籲立法院各黨派支持1,000億元撥補台電預算,並對政府提出建議,應監督台電確保穩定供電,並考慮多元發電方案,避免台電持續虧損,影響國家及產業的經濟發展。
台灣線纜產業在第一季的表現相當亮眼,其中以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帶動的效益最為突出。根據最新財報,除了榮星電力(1617)因生產漆包線而獲利外,多家線纜廠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而全面獲利,僅有大亞電力(1609)及榮星電力虧損。
在這波線纜產業的獲利潮中,華電(1603)、宏泰(1612)、大山(1615)、億泰(1616)及合機(1618)等公司的營收和獲利均超過去年同期。其中,大山電力首季EPS達1.06元,合機電力則高達1.23元,均創下同期新高。
業內人士分析,線纜業第一季營收增長主要受益於國際銅價上漲,而業者多採用去年第四季低價購入的銅材或銅板,這是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帶動線纜廠獲利的關鍵因素。
不過,華新電力(1605)、華榮電力(1608)及大亞電力三家線纜大廠,雖然第一季營收和本業獲利都優於去年同期,但因轉投資事業虧損或認列金融評價損失,獲利反而下滑。華新電力第一季EPS從去年同期的0.2元降至0.17元,華榮電力則從0.69元降至0.37元。
大亞電力第一季營收達71.43億元,創同期新高,本業淨利6.5億元,但稅後純損0.66億元,每股虧損0.09元。公司主管指出,大亞及大亞創投投資的多家沒有控制權的公司第一季都獲利,但由於台股下跌,公司認列了投資損失以及利息支出,導致稅後純損。
而華電、宏泰、大山、億泰及合機等線纜廠則專注於線纜本業經營,第一季營收和獲利均比去年同期成長。華電第一季營收創同期新高,稅後純益1.37億元,EPS從去年同期0.67元增至0.86元。宏泰、大山等公司也表現出色,EPS均創同期新高。
在美國對等關稅的陰影下,台灣今年經濟能否維持3%的成長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行政院主計長陳淑姿於立法院的會議中坦承,面對這樣的壓力,要達成「保3」目標相對困難,並非很有把握。
近期,立法院財委會處理了主計總處及財政部的預算解凍案。立委們關切地注意到,主計總處日前上修第一季經濟成長率至5.37%,若其他季度的成長率保持不變,全年經濟成長率將上修至3.6%。然而,在美國對等關稅的影響下,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是否能保住3%的成長率,仍然存在疑問。
陳淑姿在會議中解釋,第一季經濟成長率的上修主要是由於拉貨效應帶動,而她對全年經濟成長率的3.6%的預估值並未考慮到關稅因素。她強調,拉貨效應可能會延續到第二季,但最終還是要看關稱協調的結果。主計總處將在28日發布最新修正後的經濟成長率和CPI年增率估值。
陳淑姿還提到,當初美國提出對等關稅時,主計總處曾經估計,最嚴重的影響將會是經濟成長率降低0.5個百分點到1.5個百分點,即經濟成長率可能只剩1%多。但隨著情況的發展,現在的影響看起來並不會這麼嚴重。
關於台電調漲民生電價的影響,陳淑姿表示,若依照台電的版本,每戶全年將增加7,500元電費,但主計總處的估算較低,每戶全年約增加3,500元。這將對CPI產生約0.31個百分點的影響。主計總處原估計今年CPI年增率為1.94%,若因民生電價增加0.31個百分點,則全年物價漲幅可能突破2%的通膨警戒線。
陳淑姿呼籲,希望能適度撥補台電,特別是優先填補先前台電凍漲民生電價產生的缺口。
合機(1618)近期表現亮眼,主要得益於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持續進行。由於在手訂單金額已超過50億元,該公司第一季獲利及前四月營收均創下了同期新高紀錄。在外資的連續關注下,合機股價於近期內顯著上漲。
根據市場資訊,外資已連續三個交易日積極進貨,於15日與自營商聯手進行大量買入,共敲進3,964張合機股票。當日盤中,合機股價一度亮燈至49.30元,並在收盤前17分鐘時因漲幅過大而漲停鎖死。最終,合機股價終場大漲4.45元,成功突破所有技術均線的反壓區。
合機的營收增長主要來自於向台電供應的高壓及超高壓線纜。與去年同期相比,這部分的出貨量有所增加。第一季營收達10.88億元,EPS從去年的0.62元大幅倍增至1.23元,創下了同期新高。進入4月,合機的營收更是達到了8.02億元,年增幅高達225.13%,僅次於去年11月的單月營收紀錄。
矽品精密領航半導體微電網計畫,創新「儲能訂閱制」服務啟航
台灣矽品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矽品)近日宣布,全台首創的「儲能訂閱制」服務將於本月15日正式啟航。該服務與眾騰寶合作,將矽品旗下中工廠改造成集團儲能的示範案場,預計於今年12月上線使用。
此次合作中,矽品提供場地,眾騰寶負責儲能系統的設置規劃。該案場將不僅成為全台首創的储能服務訂閱制廠房,同時也將是矽品進軍虛擬電廠(VPP)的重要一環。
透過此項服務,矽品將減少對台電主電網的依賴,實現電力自主調度。在台電宣布停電的情況下,矽品廠區仍能保持正常運作,有效降低電網不穩定性及停電時的生產損失。
矽品強調,未來將不再被動依賴台電供電,而是將廠區打造為一座「獨立自主性智慧電廠」。該公司導入創新商業模式,採用「訂閱儲能功能」,由眾騰寶規劃建置20座儲能櫃與2套功率調節系統。
矽品指出,透過這項服務,使用者只需選擇所需功能,並支付相關費用,即可獲得備援電力、削峰填谷,及優化電力效益,從而降低因電力中斷或電網不穩所造成的損失。
該微電網建置的目的在於提高能源自給自足、確保供電穩定性、降低用電成本,以及環保減碳。局部性獨立供電系統能夠平衡供需,確保區域供電的穩定性和自主性,對廠房能源及用电帶來決定性優勢。
此外,「表後储能設備」不僅可用作緊急備用電源,還能透過储能系統避免罰款、優化電力品質與穩定台電電網,並藉由尖離峰價差達成電價削峰填谷,降低用電成本。
矽品表示,未來將透過製程改善、再生能源應用與綠電投資等多方面努力,持續朝向永續發展目標邁進。
東元電機於昨日(15日)舉行法說會,總經理高飛鳶在會中分享公司近期業務情況及未來發展策略。他指出,3、4月份,公司機電系統大小馬達訂單呈現大幅增長,特別是在大陸市場,由於當地景氣低迷,中小型競爭對手逐漸退出,使得東元在該市場的成長表現格外亮眼。
高飛鳶預計,第二季將見機電、智慧能源、智慧生活三大事業群營收的季增及年增,並對中東地區的重建商機抱持樂觀態度,計劃將亞洲團隊的成功經驗進行複製,拓展中東市場。
為實現此一目標,東元將推動四大策略重點工作項目。在綠色能源方面,公司積極爭取離岸風電陸上變電站、太陽能EPC、台電STATCOM案件,並已簽署第一張綠電供應商與綠電需求企業的能源採購協議。在電氣化方面,公司於印度電動車產線量產,並在台灣增設變壓器產線,同時拓展人型機器人(機器狗)市場,預計5月將出貨30套關節模組。
在節能減碳方面,東元積極推動Super ESCO專案,爭取北美電子業擴廠、Data center訂單,並開發1,000噸冰水主機,預計6月完成試作樣機,第三季正式上市。在重點區域發展上,公司將在東南亞爭取IDC案件,並計劃提升墨西哥廠的生產能力。
然而,高飛鳶也提到,美國關稅的不確定性及消費信心不足,對民生產業投資計畫造成影響,對低壓馬達取單及墨西哥工廠生產帶來挑戰。油價與天然氣價格的疲弱,也削減了企業的資本投入意願,對高壓馬達取單造成短期壓力。
東元對中東及烏克蘭的重建商機持看好態度,尤其是在氫能、海水淡化和電力領域。高飛鳶表示,東元早年已在這些領域有所發展,並有既有的客戶群。公司將大陸團隊的經驗與歐洲團隊的合作模式雙軌並進,在中東設立經銷商,提供當地服務,期望將亞洲的成功經驗複製至中東市場。
對於近期台幣升值,東元表示,其營收中有55%為新台幣,45%為外幣。新台幣升值將導致營收下降,但由於馬達材料如矽鋼片和銅線等均以美元計價,加上海外子公司的應收應付存在幣別差異,因此匯率波動對合併報表影響相對有限。
東元電機(1504)總經理高飛鳶在最近的一次法說會上透露,公司近期機電系統大小馬達訂單呈現明顯回溫,特別是來自大陸市場的復甦力道強勁。他預期,本季三大事業群——機電系統、智慧能源、智慧生活——的營收將同時實現季增及年增的「雙成長」佳績,同時毛利率也將有望超越首季水平。
東元公司強調,將積極布局綠色能源和電氣化市場,並目光遠眺中東及烏克蘭的重建商機。其中,機器人業務的訂單能見度高,為公司營運帶來新的動能。高飛鳶指出,美國關稅與油價波動曾對旗下馬達產品短期訂單造成壓力,但從本季開始,馬達接單動能已顯著增長,高毛利產品的比重提升,這將有助於改善毛利率並為下半年營收提供支持。
面對關稅的不確定性,東元計劃提升墨西哥廠的產能,並在第三季逐步將越南的小馬達產線轉移至墨西哥,以強化短鏈供應鏈。東元日前已發布首季財報,營收達136.17億元,季增0.7%,年減0.8%;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為11.47億元,季減3.71%,年減1.02%,每股純益0.54元。
面向未來,東元將深化綠色能源、電氣化、節能減碳、重點區域等四大策略。在綠能方面,公司爭取離岸風電EPC、台電STATCOM、太陽能EPC案,並已取得售電執照簽署CPPA,储能與氫燃料電池示範案場也已建置完成,展現了潔淨能源的完整布局。在電氣化布局方面,東元印度電動車產線已量產,並拓展北美、歐洲、墨西哥的電動巴士市場。
在機器人商機方面,5月份出貨30套關節模組,後續訂單達到300套,預計今年出貨150套、明年上半年180套,為營收帶來新的動能。在節能減碳方面,東元持續推動Super ESCO專案,鎖定北美電子業擴廠及資料中心訂單,其千噸級冰水主機預計第三季上市,瞄準龐大的散熱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