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安葆電能,這家自1994年成立至今的台灣知名電力系統整合廠商,近年來在高科技電力供應領域展現了驚人的發展。該公司不僅多次參與台積電等高科技大廠的建廠作業,更在維護電網穩定及節能減碳方面不遺餘力。近期,安葆電能客服部協理林嘉良應邀出席了3月26日在竹科舉辦的淨零減碳論壇,並在會上分享了企業如何通過使用緊急發電機組參與需量反應,來提升電網穩定性的經驗。
林嘉良在演講中指出,企業在面對電網穩定性挑戰時,可以考慮利用備援的緊急發電機組參與需量反應,這不僅能夠有效降低市電負載,還能為企業帶來額外的輔助服務收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安葆電能開發了一項革命性的不斷電負載轉移系統(PLTC²),這一系統與傳統的ATS不同,它能够將多台發電機組並聯,在停電時實現備援電力的平順且不間斷轉移,執行需量反應任務,尤其在科技業的應用上具有廣闊的潛力。
林嘉良進一步以2024年403花蓮地震後的電網穩定作為案例,當時台電多座發電機組故障待修復,並在4月15日傍晚再次發生多座發電機組跳機的情況。為避免大規模停電,台積電緊急啟動了256台發電機組,總功率達到約36萬瓩,成功降低了台電的供電負載。在此過程中,安葆的PLTC²系統發揮了關鍵作用,這將在論壇中進行詳細的介紹。
除了PLTC²系統,安葆電能還提供多項維持企業穩定供電的設備,例如美國Rehlko柴油發電機,作為緊急備援電力,目前在台灣的安裝量已達千台。此外,還有德國2G Energy的燃氣發電機,這種高效率熱電聯產系統(CHP)既能自用電力,也能將電力回售給台電。安葆電能還與台灣知名鋰鐵電池製造廠合作,開發鋰鐵電池儲能櫃,並已通過晶圓大廠的認證。
在此次竹科論壇上,安葆電能將探討如何協助企業達成淨零減碳目標。公司將介紹實際案場及彈性作法,如何運用PLTC²系統達到穩定供電的目標,以及透過可靠的並聯邏輯實現高效節能的緊急電力系統。這些方案將為企業提供可行的能源解決方案,助力台灣企業在綠色能源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亞力電(1514)昨(11)日盛裝出席2025元大證券第1季投資論壇,展現公司未來發展的雄心壯志。在論壇上,亞力電強調,目前在手訂單量維持在百億元的水準,並在國內外市場雙管齊下,不僅繼續積極爭取台電的訂單,還將助力龍頭級國際半導體大客戶海外設廠,迎來更多重電設備的訂單機會。
亞力電透露,公司先前已成功取得竹園靜態同步補償器(STATCOM)統包變電所的訂單,並已取得不錯的實績。今年,公司目標是至少再拿下兩所STATCOM的訂單。在產品開發方面,亞力電在配電(饋線)自動化開關產品上已取得成功,預計未來每年可從台電及東南亞市場取得10億元以上的訂單。
此外,亞力電變壓器二廠新建工程已完工,預計每年可取得改良型及亭置式變壓器約10億至15億元的訂單。而針對市場上8所STATCOM的需求,總金額約200億元,亞力電也將積極爭取這部分市場。
在AI科技興起之際,亞力電把握時機,積極抓取相關訂單。公司強項在於IDC機房電力設備,特別是高低壓配電盤、模塑型/非晶質變壓器,近年來每年貢獻約2至3億元營業額。隨著國內外AI及大數據應用的市場需求增加,亞力電預計將迎來爆發性成長。
在軌道工程方面,亞力電近年來已成功取得台鐵嘉義高架化、台南地下化、花東複線化等重大工程,展現公司在軌道工程領域的實力。
卓榮泰昨日表示,對於立院刪除撥補台電1,000億預算,將造成台電公司只能以舉債或再調漲電價因應。但台電公司因負債比超過九成,舉債空間有限,若最後被迫調整電價,恐怕將造成民生物價上漲,國人生活負擔加重,並且也將對我國產業競爭力造成不利影響。
經濟部將在3月下旬召開電價審議會,決定4月電價,經濟部長郭智輝昨日表示,主要是為了調節財務,台電負債已近5,000億元,也達到舉債上限,如果不趕快在財務上有所調整,未來舉債會很困難。台電也表示,戰爭衝擊全球電業,無關能源政策,日本、法國亦補貼5,500億元及7,000億元,盼立法院支持預算。
台電強調,已多次說明,俄烏戰爭導致國際燃料價格大漲是全球現象,國際電業皆受衝擊,全球多數國家皆多次大幅調漲電價,與能源政策無關,各國皆採取直接補貼或電價適度調整等多元措施因應。
台電強調,電業財務穩定與民眾用電權益、國家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台電仍盼立院支持預算撥補。
安葆開發革命性的不斷電負載轉移系統 (PLTC™),不同於傳統的ATS大多用在傳產業,PLTC可將多台發電機組並聯,在停電時讓備援電力平順且不間斷轉移,執行需量反應任務,降低市電的負載,在科技業被大量使用,用於工廠加入電力交易平台深具潛力。
林嘉良舉例,2024年403花蓮地震造成台電多座發電機組故障待修復,4月15日傍晚又有多座發電機組跳機,為避免大規模停電,台積電緊急啟動256台發電機組約36萬瓩,降低台電的供電負載,最後才沒有停電,安葆的PLTC居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論壇中將會詳細說明。
安葆還有多項維持企業穩定供電的設備,例如美國Rehlko柴油發電機,作為緊急備援電力,台灣安裝量已達千台;德國2G Energy的燃氣發電機,為高效率熱電聯產系統(CHP),可自用電或回售台電;此外,與台灣知名鋰鐵電池製造廠合作,跨入鋰鐵電池儲能櫃,通過晶圓大廠認證。
安葆在此次竹科論壇,探討如何協助企業達成淨零減碳目標,將介紹實際案場及彈性作法,如何運用不斷電負載轉移系統 (PLTC™) 達成穩定供電的目標,以及透過可靠的並聯邏輯實現高效節能的緊急電力系統,為企業提供可行的能源解決方案。
另外,由於先前已取得竹園靜態同步補償器(STATCOM)統包變電所訂單已有不錯的實績,今年力拚至少也能拿下兩所STATCOM的訂單。
訂單方面,亞力指出,目前在配電(饋線)自動化開關產品開發成功,預計未來每年可取得台電及東南亞約10億以上訂單,而變壓器二廠新建完工後,每年預計可取得改良型及亭置式變壓器約10億~15億元訂單,此外,來尚有8所STATCOM、總金額約為200億市場需求,這部分也會積極爭取。
值得一提的是,在AI科技爆發,亞力積極抓準相關訂單,亞力指出,在IDC機房電力設備上,亞力的強項是高低壓配電盤、模塑型/非晶質變壓器,近年每年貢獻約2~3億營業額,未來因應國內外AI及大數據應用之市場需求,將有爆發性成長。
軌道工程方面,亞力指出,近年已取得台鐵嘉義高架化、台南地下化、花東複線化。
行政院長卓榮泰11日在立法院報告總預算案時指出,若2025年總預 算案撥補台電1,000億元未獲支持,將造成台電只能以舉債或再調漲 電價的方式因應。
卓榮泰表示,由於台電公司負債比超過9成,舉債空間有限,若最 後被迫調整電價,恐怕將造成民生物價上漲,國人生活負擔加重,並 將對我國產業競爭力造成不利影響。
經濟部長郭智輝說,撥補台電1,000億元是為讓其調整財務情形, 如能夠撥補,台電就可少付一點利息,也可少借一點錢,「畢竟現在 已經借到快上限了」。
黨政人士說,電價和覆議案撥補互為影響,因此電價的具體腹案尚 未真正討論,電價審議委員會的會前會最快下周召開。
黨政人士說,電價調整一定要考量合理性,全球電價都在相當水準 ,俄烏戰爭影響燃料價格,全球多數國家多次大幅調漲電價,與能源 政策並無關,其中南韓民生及工業累計調幅各調高49%與87%,但台 灣住宅用電近三年累計調幅僅7.1%,也不利節能減碳。自2022∼20 24年共四次調漲電價中,住宅平均漲7%,小商家漲12%,低壓用電 35%,高壓用戶漲近60%。
知情人士指出,住宅用電平均單價2.77元,發電成本約3.7元,每 賣一度虧一度,民生用電六大級距中120度以下每度1.68元,與發電 成本每度差距2元以上,長久存在不合理現象,台電將攤開電價成本 結構,極力爭取合理反映成本。
至於小商家第一段級距也不符成本,且近三年調漲電價已凍漲二次 ;而產業用電雖調漲多次,但南韓去年10月全面調漲產業電價,平均 每度約4.98元,相較台灣的4.27元,仍高出約17%。倘若只調漲民生 用電,產業用電不檢討,很難過得了綠委那一關。
知情人士說,台電去年累積虧損4,200億元,今年中油調高氣價, 得多支付200億燃氣成本,今年預估虧損約在450億∼500億元。民生 用電包括住宅、小商家,甚至產業用電的價格,都須全盤考量。
台電指出,俄烏戰爭影響燃料價格是全球性的現象,全球多數國家 皆多次大幅調漲電價,與能源政策並無關係,例如,核能大國法國民 生及工業電價累計調幅分別達37%與139%;核能占比較台灣更高的 韓國則分別調高49%與87%。相比之下,台灣住宅用電近三年累計調 幅僅7.1%。
許多國家也藉由財政預算補助,減輕用戶負擔,台電舉例,2022年 至2024年間,日本補貼約新台幣5,500億元,法國則補貼了約新台幣 7,000億元。因應燃料漲勢下,世界各國都將財政補助視為減緩燃料 價格飆升衝擊的重要配套作法。
台電表示,2022至2024年間,若比照韓國當年電價收費,不僅不會 累積鉅額虧損,反而三年共可獲利約1,400億元,但我國為維持物價 穩定,採取緩漲電價的政策,電價未足額反映成本,並以編列預算的 方式撥補民生電價未調足差額,實為補貼全民。
台電再次指出,各項電力電網建設,均需仰賴穩健財務,盼立法委 員理解及支持預算撥補。
台灣電力公司的強韌電網計畫再創佳績,帶動相關產業的成長。近期,機電四雄以及線纜業界在2月份的營收均創同期新高,展現出電力供應穩定性對整體產業的正面影響。
機電四雄中的士電、中興電、亞力及華城等公司,2月及前二月的營收均達到同期最高點。華城更在10日公布去年財報,第四季營收達71.63億元,稅後純益15.6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達5.45元,創單季新高。去年本業獲利及稅後純益均創下歷史新高,EPS高達14.93元。
華城在董事會決議中,每股配發9元現金股息及1元股票股利,總計配發10元,配發率達67.07%,以收盤價606元計算,現金殖利率為1.49%。
台電的強韌電網計畫持續釋出訂單,為機電四雄及線纜業帶來穩定的營運環境。線纜業界目前在手訂單金額從20多億元至百億元以上不等,華榮及大亞等公司產線生產滿載。
在大山公司方面,2月營收達6.06億元,年增長34.87%,創單月新高;前二月營收年增長18.87%。其營收成長主要來自公共工程訂單的交貨以及民間企業訂單的穩定交貨。
亞力公司在2月份的營收年增長20.43%,前二月營收年增長3.27%,創同期新高。亞力表示,營收成長主要因為半導體客戶出貨成長,目前在手訂單金額達100~110億元。
華城10日公告去年財報,第四季營收71.63億元,稅後純益15.64億 元,帶旺每股稅後純益(EPS)達5.45元,創單季新高。主因外銷毛 利率較高而顯著成長,去年本業獲利48.91億元、稅後純益42.86億元 ,EPS高達14.93元,全面寫史上新高。2月營收11.76億元、年成長4 6.14%;前二月營收24.51億元,年增65.69%,創同期新高。
華城董事會決議每股配9元現金股息、1元股票股利,合計配發10元 現金及股票股利,為歷年合計配發最佳,配發率67.07%;以收盤價 606元計算,現金殖利率1.49%。
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持續釋單,士電、中興電、亞力及華城等機電四 雄,以及線纜廠都受益。線纜業目前在手訂單從20多億元至百億元以 上不等,華榮及大亞產線生產滿載。
大山2月營收6.06億元,年增34.87%,創單月高;前二月營收8.8 4%,年增18.87%。其營收成長主因是公共工程訂單交貨,民間企業 訂單穩定交貨。
亞力2月營收6.8億元,年增20.43%;前二月營收12.52億元,年增 3.27%,寫同期新高。亞力指出,2月及前二月營收成長主因是半導 體客戶出貨成長,在手訂單100∼110億元。
台電考慮裁撤核能發電處的消息不僅在能源界引起震盪,也讓廣大公眾關注起台灣的能源未來。近期,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對此發表了看法,強調核能的永續發展關鍵在於充足的預算支持。
童子賢指出,台灣在核能領域累積了40多年的實力,投下了數千億元的資金建設核電設備,這些都是無價的資產。他認為,應該妥善編列預算,維護這些人才和設備,以避免未來核電廠延役時,因設備保養不周而影響運作。
童子賢以漢翔航太人才流失的例子進行比喻,強調人才的重要性。他指出,20年前漢翔航太人才大量流失至韓國,使得韓國在教練機和戰鬥機設計上取得了顯著進步,這是台灣不可承受的損失。因此,他建議台灣應該從這個教訓中學習,重視核電廠預算的編列。
童子賢進一步提到,核二、核三發電設備的維護及爐心安全,以及相關人力和费用的經費,都應該完整編列。他強調,這些設備和人才是台灣40年來的投資,應該得到妥善的照顧。
童子賢還提到,核二、核三的爐心尚有燃料,後端基金可以支應維護安全的費用,但配套設備如發電機、冷卻系統等,仍需要預算來維持良好狀態。
在1月舉行的三三會例會中,童子賢提到全球電力產值已經超越石油,電力在能源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他建議,若能將核能發電比例提升至30%,並搭配小部分天然氣和火力發電,可以滿足台灣60%的夜間電力需求,從而節省大量成本。
童子賢呼籲,台灣應該開始修改相關法規,放鬆管制,全力研究能源安全,包括能源韌性和核安,以確保台灣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經濟效益。
台灣電力公司(台電)近年來不僅在國內市場穩固發展,更在海外市場展開活躍的業務。近期,台灣知名電子製造商中興電(股票代號:1513)公布了去年合併財報,結果令人驚艷。根據報導,中興電去年合併營收達256.09億元,年增長達15.6%,稅後純益更是創下36.23億元,年增長高達128%,每股純益(EPS)達7.33元,改寫了公司歷史新高紀錄。
中興電董事會同時通過了去年度的盈餘分配案,每股擬配發4.6元現金股利,配發率達62.7%。以昨天收盤價150元計算,現金殖利率為3.06%。此外,公司已確定於5月23日召開股東常會,與投資者共同分享公司發展成果。
中興電強調,目前在手訂單能見度明亮,可見至2032年,未來三至五年的訂單量充足無虞。去年,公司新接訂單金額達198億元,今年則以高壓氣體絕緣開關(GIS)及電力工程為主,目標訂單金額為200億元。市場法人預估,中興電今年營收及獲利都有機會再創歷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中興電昨日還公告了兩項重要契約。一是嘉義馬稠後工業區廠房新建及整地工程契約,總金額達3,200萬元;二是林口廠區倉儲增建工程契約,總金額為2.04億元。這些契約的簽署,將進一步強化中興電在電力工程領域的競爭力。
對於今年重電設備需求的增長,中興電已做好準備。公司表示,將再增募40位技術人力,並在嘉義廠進行三座廠房整建及倉儲地約2,000坪的投資,以應對市場需求。
台積電高雄廠區的發展再傳佳音,昨日(5日)其P4、P5廠的環評審查順利通過。針對外界對於台積電五座廠房運作後,對電、水需求可能對高雄造成衝擊的憂慮,高雄市經發局進行了詳細的評估並提供了解答。根據評估,台積電高雄五座廠全年無休,24小時運作,一年的用電量將達92億度,但高雄市整體電力有約185億度的餘裕,足以應對這一需求。
此次環評審查涉及的台積電擴建計劃涵蓋了高雄楠梓的五座廠區,總開發面積達到90.05公頃,年用電量預計達92億度,佔高雄市總用電量的30%。此外,廠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預計將達到390.29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成為高雄市第二大碳排放源。
環評大會根據專案小組的建議,認為無須進入第二階段審查,並一致通過環評,將相關文件送交環境部。高雄市經發局也指出,台積電為達成2040年RE100目標,已持續與綠能發電業者合作,包括風能、太陽能及小水力發電等,並簽立了長期合約。
未來,台積電高雄廠的終期用水量每日將達10.75萬噸,用電量則為105萬kW。目前,台積電已經與台水與台電取得供應同意,並且在用水方面,回收率達82%,工業用水100%由市政再生水供應使用。
在用電方面,以五座廠全年無休,每日運行24小時的最大量推估,一年用電約92億度。而根據數據,高雄2023年的總發電量為479.3億度,轄區總售電量為294.8億度,售電僅占發電量的61.51%,整體電力尚有約185億度的餘裕,足夠滿足台積電高雄廠的用電需求。
內政部昨日強調,為保障租屋族的權益,已於去年7月對「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進行修正,禁止房東超收電費。根據新規定,房東若採用按度計費方式,每度電費不得超過台電當期平均電價;若非按度計費,則房東不能收取超過該期台電電費總額。該規定適用於去年7月15日後簽訂的新約,房東與房客均需注意遵守。 內政部地政司已制定相關查訪計畫,並要求各地方政府加強對市售契約書的查核,確保通路業者所售契約書符合新版規定。新版契約要求房東按台電電價合理計收電費,並強調電費資訊的透明度,房東需提供電費單資訊,房客也有權向台電申請查詢相關資料。 內政部提醒民眾,在購買契約書時,可先檢查封套或封面是否印有「113年最新版」字樣,或掃描封面上的QR碼來查閱內容。若發現業者仍在銷售舊版契約,民眾可向縣市政府地政機關檢舉,相關單位將負責進行查核並要求下架。
中興電董事會並通過去年度盈餘分配案,每股擬配發4.6元現金股利,配發率62.7%,以昨天收盤價150元計算,現金殖利率3.06%。公司並訂5月23日召開股東常會。
中興電指出,目前在手訂單能見度亮長看到2032年,未來三至五年訂單無虞;其中去年新接訂單198億元,今年新增訂單以高壓氣體絕緣開關(GIS)及電力工程為主,目標訂為200億元。
法人預估,中興電今年營收及獲利都有機會挑戰歷史新高。
中興電昨天也公告嘉義馬稠後工業區廠房新建及整地工程契約,以及林口廠區倉儲增建工程契約,前者合約總金額3,200萬元,後者合約總金額2.04億元。
中興電稍早指出,因應今年重電設備需求,將再增募40位技術人力,並增加嘉義廠三座廠房整建及倉儲地約2,000坪投資。
此次審查台積電擴建計劃涵蓋高雄楠梓五座廠區,總開發面積達90.05公頃,年用電量高達92億度,占高雄市總用電量的30%;廠區溫室氣體排放量將達390.29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成為高雄市第二大碳排放源。
環評大會根據專案小組建議,認為無須進入第二階段審查,一致通過環評,將送交環境部。
高雄市經發局表示,依環評書件說明,台積電高雄P1至P5廠碳排量每年390.29萬公噸,台積電為達成2040 RE100目標,對於再生能源取得已持續與綠能發電業者合作,包括風能、太陽能及小水力發電等簽立長期合約。
經發局指出,台積電未來設廠終期用水量每日10.75萬噸,用電105萬kW皆已取得台水與台電供應同意,用水部分,用水回收率達82%,工業用水100%由市政再生水供應使用。
台積電高雄廠用電部分,如以五座廠全年無休,每日運行24小時作最大量推估,一年用電約92億度。高雄2023年總發電為479.3億度,高雄轄區總售電294.8億度,售電僅占發電61.51%,整體電力尚約185億度餘裕,足夠台積電高雄廠用電需求。
內政部表示,地政司已訂定查訪計畫,並要求各地方政府加強查核市售契約書,確保通路業者販售的契約書符合新版規定,保障租屋族權益。新版契約規定房東應按台電電價合理計收電費,此外也要求電費資訊透明,房東應提供電費單資訊,房客也可向台電申請查詢。
內政部提醒,購買契約書時,可先確認封套或封面是否印有「113年最新版」字樣,或掃描封面上QR碼查閱內容。若發現業者仍在販售舊版契約,可向縣市政府地政機關檢舉,相關單位將負責查核並要求下架。
童子賢表示,台電核能單位過去40年累積的寶貴經驗,不應該因為 各種因素而「被遣散」;並以過去漢翔發展戰鬥機中斷為例,指出2 0年前曾有過漢翔航太人才大幅流失到韓國,使得韓國的教練機戰鬥 機設計突飛猛進,超越台灣的慘痛經驗。因此建議台灣應該記取教訓 ,注重編列足夠預算在核電廠的重要性。
童子賢進一步說明,妥善維護核二、核三發電設備及保護爐心安全 的經費,以及相關人力、費用的經費應該要完整編列,避免屆時若核 電廠真的延役時,發現設備保養不善而無法良好運作。這些都是台灣 累積40年的人才,投資數千億建立的設備,應該妥善編列預算(花小 錢)維護人才,保養設備。
另外,童子賢也引述曾任職台電核電單位高層專家的說法,指出核 二、核三爐心尚有燃料,維護安全的費用無虞,可由後端基金來支應 ;但是核電發電的配套設備,例如發電機、冷卻系統、熱傳導系統等 的維護、整備也是需要預算,才能夠妥善維持良好的狀態的,這是需 要籌錢的。
童子賢先前於1月舉辦的三三會例會中提到,全球電力產值已經是 石油的2倍,意味電力在能源的重要性已經超越石油,而只要找到良 好的能源配比,就能讓台灣的能源電力供應進入穩定、經濟、有效狀 態,若讓核能發電比拉高至3成,另外搭配小部分天然氣跟火力發電 ,組成夜間電力需求的60%基載,將有機會幫台灣省N個千億元;也 因此,應開始進入修改法規程序,放鬆管制,全力研究能源安全,包 括能源韌性與核安。
台電電網強韌計畫分10年,預算總金額5600億元,帶動電線電纜相 關供應鏈近年吃香喝辣。洋華機電產品主要是電纜終端匣和接續匣, 主要客戶是台灣各大電纜廠,新的變壓站電纜要接續都會用到洋華的 產品。
洋華去年機電事業營收占比拉高到8成,也帶動毛利率增加。洋華 去年機電產品的產能大致滿載,以接單狀況來看,預期今年機電事業 群營收和去年相當、而且只會多不會少。
洋華在161 KV附屬器材的市占率約55%、69KV的市占率約45%。除 了既有產品之外,現在台灣345KV都是進口、沒有自製能力,目前洋 華已經開始量產一些精密金屬組件給日本供應商,希望透過345KV先 跟日本廠商合作,未來技術移轉,增加新的345KV產品線。
洋華去年光電事業群表現平平,還是處於虧損的狀況。總經理許益 川表示,觸控面板還是重要的產品線,耕耘的監視器、大尺寸電子紙 等新產品會有營收貢獻。今年陸續有一些因應地緣政治因素,客戶希 望在中國和台灣之外交貨,越南廠的客戶詢問和打樣都增加,會擴大 營業項目和產出。業外方面,洋華去年第三季開始投資黃金,去年第 四季已經有獲利貢獻。此外,公司把閒置廠房出租,每年增加1,000 萬元的租金收入,再加上投資金融股的股利收入,業外收入穩定,可 支撐光電部門的資金需求。
洋華去年合併營收15.77億元、年減3.76%,毛利率則是衝上45.8 9%,年增9.39個百分點,營業利益約4.69億元,年成長31.74%,稅 後純益約7.2億元,年成長26.76%,EPS約4.76元。
歷經七年波折,台灣協和電廠的更新改建(四接)案終於在環評階段取得重大突破。昨日(26日),在一片爭議與抗議聲中,該案通過環評,雖然過程中火藥味濃厚,但17位環評委員在閉門會議中達成共識,一致支持此案,並附帶三項決議通過審查。
台電在2017年提出此開發案,從提出到環評審查,歷時七年,經過六次初審、一次流會,終於在昨日過關。此案規劃拆除協和電廠的既有四部燃油機組,改建為兩部總裝置容量260萬瓩以下的燃氣機組,同時興建四接。台電強調,四接案是確保北東電網供電穩定的關鍵計畫,對於開發是必要的。
台電指出,低碳天然氣發電是邁向淨零碳排的重要橋接能源,能夠減少空汙、降低碳排。此外,台電也強調,在歷次審查中,填海造陸面積已從最初的29.25公頃逐步縮減至14.5公頃,並將填海區東移至LNG卸收站港池內,以兼顧生態及供電穩定。
然而,環保團體和在地議員對此案仍持有強烈反對意見。環保團體和部分議員在環評大會上聚集,試圖阻止會議進行,並高喊「程序違法、立即散會」。基隆市議員陳冠羽表示,即使改建為燃氣機組,基隆市民仍將繼續面對空汙問題。其他反方代表也提出土汙等問題。
支持開發的在地里長與反方在現場發生激烈衝突,基隆市議員施偉政表示,「被環團亂了一個早上。」他強調,協和燃油改建為燃氣機組,有助於提升空氣品質,無法接受反對人士的無限上綱。
為確保會議順利進行,環境部讓台電在抗議聲中完成報告,並進行審查。在閉門審查階段,因環團不願離開,會議主席、環境部次長葉俊宏索性請環委移步至另一間會議室。經過約兩小時的閉門討論,17位環委一致同意通過此案,並附帶三項決議。這三項決議包括增加土壤及地下水監測計畫的地點、項目及頻率,要求開發區海域棲地營造使用高孔隙度硬底質覆蓋,以及台電應確認珊瑚分類的正確性。
台電新聞記者特別報導
台灣電力公司(台電)昨(26)日宣佈,經過多年努力,環評程序終於成功通過,預計將於2032年夏天前,在協和電廠興建新1號燃氣複循環機組,以應對北台灣地區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在記者會上強調,該計畫的落實對於保證北台灣供電穩定性至關重要。他指出,由於供電穩定與環境保護需取得平衡,台電在計畫過程中兩度縮小規模,並在供電需求與環境考量之間做出選擇。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則指出,2025年北東電網地區預計用電需求量將達600萬瓩,扣除當地和平電廠的130萬瓩裝置容量後,仍有470萬瓩的缺口。目前北西電網的送電融通能力為420萬瓩,若未來協和電廠新增260萬瓩燃氣機組,加上北西電網的融通能力,預計缺口仍將達300萬瓩。
曾文生提到,北東電網夏季日尖峰用電量特別需要關注,若用電成長過快,備轉容量率低於6%,則對現有的3至4號燃油機組轉為警備機組的壓力將非常大。他比喻台電正處於「穿半邊衣服、改半邊衣服」的狀態,在更新發電機組的同時,也要確保供電穩定。
台電計劃通過增加北東電網調度融通裕度來應對挑戰,這包括短期調節用的儲能、增加北西電網融通能力,以及長期開發大屯山地熱等。
對於協和新2號燃氣機組的完成時間,曾文生表示,這將取決於協和現有3至4號燃油機組的拆除時間,因此預計將會延後完成。
環評程序的完成對台電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自2017年底將環說書送進環保署後,經過七年多的時間,台電終於通過環評。曾文生表示,完成環評後,台電將積極與地方政府溝通,以順利取得施工許可,確保新1號燃氣複循環機組能在2032年夏天前上線,滿足北台灣地區的電力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