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大亞積極佈局綠能目標500MW 太陽能、儲能成未來重心** 台灣電纜龍頭大亞集團(1609)加速綠能腳步,宣布長期目標將太陽能建置容量提升至500MW,並考慮未來將太陽能、儲能等綠能事業獨立成立能源控股公司。 大亞日前與八家銀行簽約完成39.2億元聯合授信案,資金將投注於台中市首座100MW儲能案場建設,為南科提供穩定電力。此外,大亞也取得台南七股綠電直送南科的161KV超高壓訂單,總金額約20億元。 大亞電線電纜董事長沈尚弘表示,台中龍井儲能案場預計2025年3月完工,屆時每日儲電量可達20萬度,等同於供應2萬戶家庭一日用電。保守估計,每年收益約9億元,加上電能服務費,可達10億元。 至於太陽能布局,大亞已擁有超過200MW掛表,今年可望取得台南漁電共生約35MW建照。儲能方面,目前有36MW,加上台中龍井案場,長期目標為180MW。 沈尚弘對今年營運保持審慎樂觀,認為漆包線表現平穩,電線電纜受益於國際銅價上漲及台電強韌電網計畫,銷售狀況良好。大亞創投也積極尋找有潛力的AI產業投資機會,看好其未來發展前景。
大亞集團昨日與永豐銀行、台新銀行、凱基銀行、高雄銀行、安泰銀行、國際票券金融公司、中華票券金融公司、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共八家銀行簽約完成聯合授信案,簽約39.2億元聯合授信案,資金將用於建設台中市首個輸電級E-dReg 100MW儲能案場。
另外,大亞持續取得綠能大單,扮演科技業電能最大助力。
沈尚弘昨日透露,大亞獲得台南七股綠電直送南科的161KV超高壓訂單,全案超過16萬米,總訂單金額約20億元,目前第一期7萬多米已經交貨。
據悉,台電為確保南科穩定供電,推動再生能源加強電力網工程,在七股施作「161KV七股至南科線」工程,採潛盾工法穿越曾文溪,讓七股的綠電可以直送南科。
對於此次聯貸案,大亞集團旗下智璞儲能科技,打造台中首個裝置容量100MW的增強型動態調頻備轉(E-dReg)案場,未來每日儲電量將達20萬度,約等同於供應2萬戶一日家庭用電,預計2025年3月完成,5月加入台電交易平台。
沈尚弘指出,台中龍井儲能為E-dReg案場,目前市場價格都還在天花板,若以現階段最高價估算,預計一年收益約9億元,加上電能服務費可達10億元。
綠能布局上,沈尚弘表示,太陽能建置容量以500MW為長期目標,目前已有超過200MW掛表,今年可望取得台南漁電共生約35MW建照。
儲能方面,目前有36MW,台中龍井儲能案場明年可望完成,長期以180MW為目標。
談到今年營運狀況,沈尚弘表示,維持審慎樂觀的看法,對於業外投資部分,去年因為保瑞營運與股價雙成長,推升大亞持股獲利成長幅度較大,今年保瑞股價持續向上、表現不錯,對大亞轉投資業務加分。
本業方面,漆包線表現普通,但不會更糟,電線電纜則是受惠國際銅價上漲、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等銷售狀況佳。
大亞創投方面,沈尚弘指出,AI產業會像當初20世紀網路興起一樣,一定會產生衝擊,而AI相關產業正蓬勃發展,因此大亞也一直在找尋有潛力的投資機會,會瞄準AI相關應用的新創公司。
台電強韌電網推動重電產業
受惠於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及美國政府推動基礎建設,今年前四個月,台灣發電、輸電及配電機械業產值大幅提升,其中,電力電壓器貢獻最多。產業專家預估,今年總產值將突破千億元,推動重電「四雄」手訂單全面超過百億元,產業能見度可望延續至2030年。
士電、中興電、亞力和華城等「四雄」今年業績可望創新高。華城在美國電網公司需求帶動下,6月營收年增37.26%,上半年營收年增65.47%,皆創同期新高。華城表示,未來至2040年為能源轉型關鍵期,看好在手訂單充足。
士電生產變壓器及配電盤,6月營收年增13.05%,上半年營收年增8.65%。法人看好公司訂單能見度至2027年,預估今年成長幅度將高於去年20%。
中興電6月營收年增31.84%,上半年營收年增13.94%。公司表示,已接獲403億元在手訂單,目標今年爭取300億元新訂單。亞力6月營收年增1.31%,上半年營收年增3.41%,接獲金門變電所、高雄興達及台中天然氣廠等訂單,累積訂單金額超過10億元。
重電產業受惠於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及全球能源轉型的趨勢,未來需求可望穩健成長。重電「四雄」預期今年產值將再突破新高,展現產業強勁發展動能。
隨著科技進步,人工智慧(AI)的應用日益廣泛,對用電需求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根據經濟部最新的「112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預估,AI相關產業在2023年用電需求為24萬瓩,預計到2028年將飆升至224萬瓩,足足成長8倍!
能源署署長游振偉指出,隨著AI重大投資案陸續上馬,台電已收到不少用電申請。為了做好電力供應規劃,能源署與科技大廠定期會商,交換用電量預測和建設時程等資訊。經過綜合評估,預估AI將為台灣增加200萬瓩的用電需求。
對於整體電力供應,游振偉表示,截至2023年底,台灣的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將達1,241.8萬瓩,離岸風電容量則為176.3萬瓩。目前太陽光電已能滿足白天尖峰時段的用電需求,因此電力調度重心將轉移到夜間3小時的尖峰時段。
再生能源方面,受疫情影響,離岸風電和太陽光電的建置進度稍有延宕,但仍朝預定的完工時程邁進。其中,離岸風電目標於2025年併網容量達5.6至5.7GW;太陽光電原本預計於2025年達成20GW裝置容量,但受部分工程延誤影響,將延至2026年全數完成。
游振偉強調,為滿足未來用電需求,政府必須同步進行三項工作:一是新增電力建設,包括發電機組和配電系統;二是提升電網韌性,更新或新建變電所等設施;三是建置儲能系統,以整合再生能源並提升使用效率。唯有及時推進這三項工作,才能確保台灣未來的電力供應無虞。
隨著今夏氣溫飆高,用電問題浮上檯面,電力相關企業股價也跟著「加溫」,中興電(1513)股價再創新高,每股來到 235.5 元,外資更連續 5 日買超 3 萬張。
除了台電投入超過 5,000 億元的「強韌電網計畫」外,美國因基礎建設和 AI 資料中心需求,預估 2024 年至 2027 年間電力需求將成長 65%,加上超過七成變壓器、輸電線路使用超過 25 年,使得美國本土對重電產品需求大增。
不過,受材料、設備和人力等因素限制,全球變壓器製造商的產能在 2026 年前不太可能大幅擴增,導致變壓器等產品交貨時間延後至 2 到 4 年。
專家指出,中興電今年產能已於第二季啟動,在手上訂單充足的情況下,第三季的新產能預計可以滿載運作,主打超高壓、高壓氣體絕緣開關等產品,此類產品的優化有助於提升毛利率。
經濟部昨日通過「2023年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預估未來10年(2024年至2033年)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約2.8%。本次報告新增考量AI發展帶動的用電需求,經濟部估計,未來5年,AI用電將從2023年的24萬瓩增長至2028年的224萬瓩,成長約8倍。 經濟部能源局長游振偉強調,因應AI用電成長,以及核二廠乾貯設施持續進展,外界關注核電廠是否可能延役。游振偉指出,核電廠延役須考量核能安全、核廢料處理和社會共識。若核電延役修法通過,核電廠仍需進行安全檢查取得合法執照。 游振偉表示,在預測用電需求時,考量了經濟情勢、主計總處預估2024年GDP成長率為3.94%,以及AI、半導體產業擴廠、電動車推動等因素。預估前5年(2024至2028年)全國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約2.5%,未來十年全國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約為2.8%。 游振偉透露,半導體部分是用每年30萬瓩至50萬瓩增量估算;AI用電則預計從2023年的24萬瓩增長至2028年的224萬瓩,成長約8倍,之後每年以35萬至45萬瓩增量成長。 對於外界好奇能源局如何推估AI用電,游振偉表示,能源局與大廠有定期討論會議,產發署、技術司也有資訊掌握。加上廠商向台電提出用電申請時,能源局可以得知用電時程規劃,綜合考量後得知上述預估結果。 至於有多少家申設數據中心或算力中心,游振偉僅表示廠商規模不一,但能源局已做好因應。
台電推強韌電網,電力產業商機無限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蓬勃發展,台灣用電需求預估將在 2030 年大幅成長 12~13%。為因應此龐大電力需求,經濟部提出「三及時建設」規劃,包括新機組建設、電網更新建設與儲能系統建設,以確保電力供應穩定。
重電業者是電力產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包括華城、士電、中興電、亞力及大亞等業者,預計將扮演台灣電力後勤部隊,大啖年度千億元商機。
經濟部指出,去年國內發電、輸電及配電機械業產值已突破千億元,今年前四月更成長 15%。隨著 AI 科技帶動電力需求持續攀升,電力產業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重電業界表示,除了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綠能浪潮興起外,全球淨零碳排趨勢與國內對儲能、太陽能的需求增加,都將推動電力設備的需求成長。加上 AI 技術的發展,未來電力需求勢必有增無減,為相關產業帶來無限商機。
除了台電10年超過5,000億元的強韌電網計畫外,美國因為基礎建 設和AI資料中心的需求,預估2024年到2027年電力需求成長率達到6 5%,以及超過七成的變壓器、上輸線路使用超過25年,使得美國本 土對重電產品的需求大增。
然而,在材料、設備、人力等限制下,全球變壓器製造廠的產能不 太可能在2026年前擴張,使得變壓器等產品交貨時間延後到2至4年。
法人指出,中興電今年產能已在第二季開出,在手訂單暢旺,第三 季新產能就可以滿載,超高壓、高壓氣體絕緣開關等,是主要產品, 產品優化將有助於提升毛利率。
經濟部昨日召開記者會說明2023年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能源署長游振偉表示,在考量經濟成長、未來AI科技浪潮帶動半導體產業擴廠及節能措施下,預估至2030年用電成長12%至13%。
經濟部去年原預估2023至2029年用電成長率2.03%,但隨AI發展,經濟部寬估用電量,昨日上修未來十年用電成長,預估未來十年(2024年至2033年)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約2.8%。
因應AI用電成長,加上核二廠乾貯設施近期陸續取得進展,外界關注核電廠延役可能性。游振偉強調,核電廠延役須考量核能安全、核廢料處理和社會共識三前提,並尊重立法院結論;若核電延役修法通過,核電廠也須時間安全檢查以取得合法執照。
游振偉說明,在預測用電需求時,考量經濟情勢、主計總處5月公布2024年GDP成長率預估值為3.94%,及未來AI帶動的半導體產業擴廠、電動車推動政策等因素,預估前五年(2024至2028年)全國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約2.5%,未來十年全國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則約為2.8%。
針對半導體產業及AI科技兩大吃電怪獸,游振偉表示,半導體部分是以每年30萬瓩至50萬瓩增量估算。官員也說,半導體產能每年擴充部分已較有掌握。
至於AI發展用電量,游振偉說,預估自2023年的24萬瓩增加至2028年的224萬瓩,增加200萬瓩,成長約八倍。之後,在AI穩定應用趨勢下,AI用電每年以35萬至45萬瓩增量成長。
外界好奇能源署對AI用電如何推估?游振偉表示,能源署和大廠本就有定期討論會議,產發署、技術司也有資訊掌握,加上重大投資案形成過程中,廠商都會向台電提出用電申請,能得知用電時程規劃,為上述綜合考慮結果。
媒體追問究竟有多少家申設數據中心或算力中心,他僅回答,廠商規模不一,「有幾座很難說得準」,但已有因應。
經濟部發布報告「112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去年國內發電、輸電及配電機械業產值登上千億元,今年前四月受到AI科技帶動電力需求,產值持續成長15%,攀上高峰。經濟部指出,預估到2030年用電成長約12~13%,規劃未來十年長期用電需求與規劃建設藍圖,為因應AI產業帶動發展,需要三個及時建設,包含新機組建設、電網(變電所)更新建設與儲能系統建設,以確保供電穩定、滿足用電需求。
近年重電業者主要受惠三大要點,包括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綠能浪潮興起及外銷市場,讓各業者皆在手訂單滿檔,儘管各家積極接單、交貨,但市場對電力的需求恐怕仍是愈來愈高。
重電業界指出,全球淨零碳排趨勢不變,而國內對儲能、太陽能的需求日益提高,光電案場建置需求亦將逐步增多,加上AI科技發展,未來對電力的需求只會更多,因而也會衍生出相關電力設備需求。
四雄包括士電、中興電、亞力及華城今年業績皆將創高,15日華城 外資歸隊轉賣為買,三大法人合計買超1,718張,股價漲逾半根漲停 ,終場收960元。
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助陣及美國多州電力公司對外採購電力級變 壓器訂單成長,華城6月營收19.26億元、年增37.26%,累計上半年 營收76.83億元,年增65.47%,皆締造同期新高。華城表示,至204 0年前都是能源轉型的關鍵時代。
士電生產變壓器及配電盤等重電事業,6月營收27.73億元,年成長 13.05%,累計上半年營收180.89億元,年增8.65%,均創同期新高 。去年重電業績成長約20%,隨著訂單能見度高,法人看好今年成長 幅度高於去年,訂單能見度至2027年。重電事業至2030年前都相當樂 觀。
另如中興電6月營收21.62億元,年增31.84%,累計上半年營收12 2.73億元,年增13.94%;亞力6月營收8.68億元,年增1.31%,累計 上半年營收42.55億元,年增3.41%,兩家公司6月及上半年營收同樣 皆為歷年同期高。
中興電表示,GIS開關及統包工程在手訂單合計403億元,尚未列入 離岸風電3-1期統包工程約50億元訂單,今年目標是爭取300億元新訂 單。亞力表示,今年新增金門變電所4億多元訂單,接獲高雄興達及 台中兩天然氣廠訂單則以配電盤為主及部分變壓器,累積訂單金額1 0多億元。
經濟部能源署署長游振偉指出,AI重大投資案在形成的過程中,都 會與台電提出用電申請,取得科技大廠的用電量規劃、建設時程規劃 等資料,同時,能源署與科技大廠皆定期召開會議,產發署與技術司 也保持聯繫,在綜合考量下,推估出AI將增加200萬瓩的用電需求。
在整體電力供給規劃上,能源署表示,2023年底太陽光電裝置容量 達1,241.8萬瓩、離岸風電達176.3萬瓩,現行太陽光電發電挹注白天 的供電能力,已可滿足白天尖峰6小時的用電需求,因此電力系統調 度重心改為關注夜尖峰3小時的用電調度。
再生能源發展方面,離岸風電及太陽光電建置進度受疫情影響,仍 努力如期完工併網,以現階段規劃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達15% ,2026年11月起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可達20%的目標。
游振偉說明,離岸風電由於受到疫情、俄烏戰爭後各國積極推動風 場建設,在相關資源配置上,全球相互競爭,皆影響了風場建設時程 ,但持續朝2025年併網容量5.6GW至5.7GW的目標推進。
而太陽光電建置進程,他說,原先規劃至2025年須達成20GW裝置容 量,因現階段將有少部分容量無法在2025年如期達成,預期將延後至 2026年全數建設完成。
游振偉表示,必須同步執行三項工作,第一,新的電力建設及新機 組電源開發;第二,電網韌性包括電網、變電所等更新興建;儲能系 統建置以促進再生能源整合和利用效率,三項工作即時建設,才能滿 足未來用電需求。
台電需求強勁 中興電訂單攀升
隨著台股持續走揚,具備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三優勢的個股成為市場寵兒,其中包含電器、金控等產業。 中興電訂單大增 中興電為國內唯一可生產345KV氣體絕緣開關的廠商,受惠於台電「強韌電網」計畫以及AI、綠能浪潮興起,將帶動相關電力設備需求,目前已累積410億元訂單。下半年可望再爭取超過100億元訂單,今年營運狀況看好。 富邦金獲利創新高 富邦金上半年稅後純益達810.6億元,超越去年全年獲利,創歷年同期次高紀錄。旗下人壽、銀行單月獲利皆創同期新高,銀行、證券前半年獲利也創新猷,展現強勁的獲利能力。 法人表示,三強概念股包含京元電、全新、志聖、聯鈞、亞力、台灣虎航、富邦金、玉山金、台新金等,這些個股營收、財報、籌碼等面向表現優異,獲得法人的強力買盤支持,可望在盤面上持續領漲。台電促綠能發展 微電能源興櫃登場
台灣櫃買中心再添生力軍!微電能源(6883)將於本周登錄興櫃,成為今年第 33 家新進公司。興櫃新兵的加入,將使興櫃總家數增加至 326 家。
微電能源於 19 日正式登錄興櫃,主要事業包括太陽能電廠開發、再生能源整合方案、共用升壓站建置及綠能服務等。透過綠能數據核心技術,微電能源提供包含能源管理、營運管理與資產管理等服務,並協助媒合綠電供需方的採購交易。
為了推動綠色能源發展,台灣電力公司(簡稱台電)積極與再生能源業者合作。微電能源已陸續建立示範場景,整合自身技術與台電提供的電力資訊,建立能源調度管理、綠電匹配與資產管理等應用模組。未來,微電能源將持續與台電配合,優化再生能源電網調度,促進綠色能源產業的發展。
**台電綠色債券發行亮眼,帶動台灣永續發展債券市場成長**
台灣櫃買中心推動永續發展債券成效顯著,發行金額不僅位居國際交易所前段班,發行量成長也優於國際市場,今年上半年已發行了29檔永續發展債券,總金額達759億元,其中包括台灣電力公司(台電)發行的80億元綠色債券。
除了台電,今年以來已有許多發行人取得永續發展債券資格認可,包括遠東新世紀、台北富邦商業銀行等,後續將陸續發行並上櫃掛牌。
櫃買中心指出,今年各類型永續發展債券發行狀況都比去年理想,綠色債券已發行14檔,總金額達559億元;社會責任債券已發行9檔,總金額達130億元;可持續發展債券也已發行6檔,總金額達7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台積電今年發行的343億元綠色債券規模龐大,推升台灣綠色債券市場發展,而台電的80億元綠色債券也為其償還興建核能電廠的既有債務提供資金,對台灣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整體而言,台灣永續發展債券市場持續成長,未來隨著更多企業和政府機構加入發行行列,可望進一步帶動台灣綠色金融產業發展,並促進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永續目標的達成。
台灣用電需求上調,再生能源目標延後
經濟部能源署今(15)日公布「2023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預估受到人工智慧(AI)應用擴增,未來用電需求將持續成長。報告上修2024年至2027年平均用電年成長率為2.5%,2028年至2030年成長2.8%,估計2030年用電量將比現在增加12%至13%。
值得關注的是,能源配比也有調整。依據總統賴清德提出的二次能源轉型政策,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將提升至30%,燃氣占比增至50%,燃煤占比降至20%,核電則將在2026年歸零。
由於政府已表明不延役核電廠,核三廠1號機將於2024年7月27日除役。為確保供電穩定,台灣電力公司(台電)已備妥民營豐德電廠3號機(110萬瓩)作為替代電源。此外,麥寮2號機今年9月除役,台電也已啟用大潭9號機(112萬瓩)接替,確保各月供電量都能滿足尖峰負載需求。
台電核二廠乾貯設施解套 在望
台灣電力的核二廠乾貯設施建設,有了重大進展。董事長曾文生表示,台電已與新北市府達成行政調解,並提交水保計畫供審查。若一切順利,核二廠乾貯設施有望突破僵局。
新北農業局指出,台電已於 10 日提交水保計畫,依法院調解結果,新北市府將於六周內完成審查作業。無論核電是否延役,乾貯設施都是處理高階核廢料的關鍵步驟。
核二廠延役議題持續爭論,但無論結果如何,乾貯設施的興建都是勢在必行。目前核一、核二廠的用過燃料池接近滿載狀態,核三廠儲存空間有限。無論是除役或延役,都必須興建乾貯設施才能繼續運作。
核一、核二廠的乾貯設施建設長達 11 年未解,近期才陸續解套。核一廠已展開水土保持改善工程,預計最快 2025 年啟用。核二廠則透過法院調解達成共識,只要獲得新北市水保計畫核定,即可興建。
不過,核二廠運轉時間較久,安全檢查將耗費較長時間。預估乾貯設施興建後,需經核安會審查確認安全後才能核發運轉執照,約需三年時間。若核二廠要延役,最快也要三年後才能啟用。
後續,台電將著手興建室內乾貯設施,預計發包、興建後取得核安會運轉執照,約需七年時間。
**台電認證爆發,中興電訂單滿檔,市占85%稱霸** 國內唯一通過台電345kV氣體絕緣開關(GIS)認證廠商的中興電,在GIS開關市場的市占率高達85%。今年以來,中興電在手訂單量已累計約410億元,除了民間統包工程、離岸風電統包工程外,今年陸續獲得台電約120億元訂單,下半年可望再爭取逾100億元訂單。 中興電的營運亮眼,上半年營收122.7億元,年增13.9%,創下歷史同期新高。民間儲能電廠的訂單也為中興電帶來約20億元的年營收。 **亞力受惠台電強韌電網,切入半導體、AI領域** 亞力除了受惠台電的強韌電網計畫外,也與國內晶圓大廠長期合作,提供半導體建廠的重要設備。此外,亞力也與日本信號合作拿下台鐵花東地區鐵路雙軌電氣化標案,亞力占兩成。 亞力看好AI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未來將切入半導體、AI等領域。上半年營收42.55億元,年增3.41%,創同期新高。 **台灣虎航疫後解封發威,8月轉上市掛牌** 疫後邊境解封,台灣虎航發威,不僅6月營收14.2億元創下歷史單月次高,累計上半年營收也達82.14億元,年增50%創新高。今年首季每股純益1.92元,是台灣虎航史上最佳成績。台灣虎航預計8月轉上市掛牌,朝成為亞洲最佳低成本航空的目標邁進。
微電能源將於19日登錄興櫃,公司及子公司的產品線主要包括太陽能電廠開發建置、再生能源整合方案、共用升壓站建置與營運,並透過綠能數據核心技術,提供包含能源管理、營運管理與資產管理之綠能服務,並提供媒合綠電供需方的綠電匹配與採購服務。輔導推薦證券商為康和、群益金鼎、永豐金、中國信託證券,興櫃認購價為80元。
微電已陸續建立示範場景,以再生能源電廠發電數據基礎,結合自有的發電預測與監控演算法、多場景(例如工業區、商辦)用電特性,儲能調度與台電時間電價購電等因素,建立能源調度管理、綠電匹配與資產管理等應用模組。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多家發行人取得永續發展債券資格認可,後續都將陸續發行並上櫃掛牌。例如Natixis、遠東新世紀、法商法國巴黎銀行台北分公司、法商法國外貿銀行台北分行、法商東方匯理銀行台北分行、高雄市政府分別於5月30日、6月7日、3月20日、5月17日、6月3日、6月4日取得綠色債券或永續發展專項資金債券資格認可;永豐商業銀行於6月20日取得可持續發展債券資格認可;花旗環球金融、台灣大哥大、分別於1月16日、3月18日取得社會責任債券資格認可。
櫃買中心認為,不管是綠色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社會責任債券,發行狀況應該都會比去年好。
綠色債券今年來已發行14檔,發行總金額合計為新台幣559億元,包括包括台電發行80億元、台積電343億元、兆豐國際商業銀行15億元、法商東方匯理銀行台北分行10億元、遠東新世紀16億元、高雄市政府20億元、南亞科技40億元、中國鋼鐵15.7億元、元大商業銀行20億元,以及東方匯理銀行發行人民幣1.98億元。
社會責任債券方面,今年來已發行九檔,發行總金額合計為新台幣130億元,包括兆豐銀行10億元、彰化銀行10億元、台北市政府100億元,台北富邦商業銀行10億元。
至於可持續發展債券,今年來已發行六檔,發行總金額合計為新台幣70億元,包括渣打銀行發行19億元、玉山銀行16億元、第一銀行15億元、臺灣土地銀行10億元、臺灣銀行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