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大放異彩,帶動線纜業2024年發展
近年來,台電的強韌電網計畫不斷釋出單子,這股力量正在推動台灣線纜業的發展。隨著台商回流台灣建廠,以及民間太陽能光電和風力發電案廠的興建,對電力線纜的需求不斷攀升,這三股力量共同成為線纜業2024年的三大動能。
根據市場分析,華新、華電、華榮、大亞、宏泰、大山、億泰、合機等線纜廠普遍對2024年的營運持审慎樂觀的態度,預期營收將超越2023年。
線纜業上市公司方面,除了榮星外,2023年多家公司先後獲得台電的69KV高壓、161KV及345KV超高壓交連PE電纜及附屬器材採購及安裝標案,得標金額從10多億到50多億元不等,對2024年的營運都提出了明確的成長目標。
華榮主管表示,由於大陸電動車市場的需求增長,裸銅線的需求也持續上升。雖然農曆年前大陸風電業者的拉貨暫緩,但預計農曆年後需求將回溫,這將帶動華榮2024年的裸銅線外銷增長。華榮在2023年拿下的台電161KV及345KV超高壓電力線纜標案金額超過40億元,2024年起將陸續出貨,加上國際銅價止跌回升,華榮預期2024年營運表現將優於2023年。
億泰則表示,其2023年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得標金額逾10億元,並訂出了2024年營收及獲利雙雙成長的目標。
大亞董事長沈尚弘則提到,大亞電力線纜本業供不應求,漆包線營運也期待隨著全球景氣的回升而改善。他預期銅價將隨著國際景氣的回升而上漲,因此2024年電力線纜本業的表現將比2023年更好。此外,大亞能源事業持續建設太陽能光電廠案場,新創事業方面,除了投資保瑞及穎崴兩公司外,還看好資安與微衛星,並投資生產微衛星球型馬達的張量科技,持股15%。
台灣電力公司近日強調,再生能源的發展對於台灣能源轉型、降低碳排放量以及提升國際競爭力至關重要。公司高層畢婉蘋指出,台灣的人均碳排放量在亞洲排名首位,再生能源的發展與全球趨勢相比,明顯落後。她呼籲政府加緊腳步,應對業界所面臨的種種困難。 畢婉蘋提到,業界在推動再生能源項目時,遭遇了多項挑戰,例如太陽能案場土地取得不易,開發成本不斷攀升,電力基礎設施不足,以及大型案場需要自設升壓站和開挖管線等。此外,缺工、薪資上漲、國際間減碳壓力、碳稅及碳費等因素,也使得相關材料成本持續攀升。 為了加速再生能源的發展和儲能系統的建置,畢婉蘋建議政府應在113年提高或維持固定電價(FIT),並提供儲能電廠補助及保底措施。同時,再生能源、售電業和穩定基載的儲能電廠,也需要保險公司、信保機制和銀行體系提供完整的融資支持。 在系統併網方面,畢婉蘋認為,未達標的原因與土地變更法規嚴苛有關。農、漁電一地多用雖具潛力,但申設程序複雜,各地縣市政府的解讀和規範不統一,往往耗時兩年甚至更久,讓投資者望而却步。她呼籲中央和地方政府應積極解決這些問題,加速達成2025年太陽光電目標。 畢婉蘋也對台電過去兩年多的努力表示肯定,例如透過電力交易平台機制,鼓勵企業參與储能系統的建設。她表示,台電第一年只支出6億多元,第二年則超過20億元,共取得超過800MW的储能系統供調度,大幅節省了近300億元的投資金額,這充分顯示了企業參與對能源轉型的推動作用。
北部大學醫學中心與聚盛能源攜手,成功將1.3MW的需量反應即時備轉輔助服務加入電力交易平台,為台灣電力市場帶來新動能。這次合作讓聚盛能源從幕後走向幕前,正式成為電力交易平台合格交易者。需量反應作為一項關鍵的能源管理策略,能夠在特定時間內通過減少用戶對電網電力的使用,來平衡供應與需求之間的差距。這家北部的大學醫學中心,作為一個重要的醫療機構,能源需求極為敏感且變化多端。聚盛能源為其量身設計了全面的需量反應解決方案,並提供自動遠端調度啟動控制,能夠迅速實現需量反應,滿足即時備轉輔助服務的需求。
聚盛能源執行長江健智對於這次合作案感到非常自豪,他強調這不僅實現了一個重要的需量反應目標,更以可靠的能源管理平台幫助客戶靈活運用閒置資產。這次合作為雙方帶來了實質的利益,為電力交易平台提供了可靠的交易資源,也是對聚盛能源實力的肯定與支持。江健智還提到,聚盛能源擁有一支卓越的資通訊團隊,並非電力交易平台的新手,過去已經服務過許多參與電力交易平台的客戶,提供的服務包括調頻備轉輔助服務、即時以及補充備轉輔助服務,是唯一同時擁有3種不同交易資源的能源聚合商,總服務量超過110MW,位居交易平台前幾名。此外,聚盛能源還具備IEC61850及DNP3.0的通訊技術,能夠幫助客戶統合現場設備通訊。
未來,聚盛能源將繼續研發創新的能源技術,滿足客戶的需求,並促進更多元的能源應用。江健智表示,他期待與更多合作夥伴攜手合作,共同推動能源行業的發展,實現更多元和可持續的能源未來。聚盛能源將為電力交易平台作出貢獻,達成台電與用電戶雙贏的局面。
【台灣電力市場動態】 近期,台灣電力市場的調頻備轉(dReg)上線容量不斷攀升,截至112年11月底已達430MW,預計12月底將超過500MW。這一數字的增長,加上國營機組的加入,讓供過於求的現象更加明顯。為了確保得標,民營業者可能會採取極端策略,例如零元投標,這將導致容量費降至零元,進而引發市場價格崩盤,甚至可能影響即時和補充備轉市場。 隨著再生能源的發展,台灣電力市場正朝向多元化方向邁進,逐漸擺脫台電一家獨大的局面。在自由化氛圍下,許多菁英人才紛紛投入電力市場。但電力輔助服務費的下滑讓市場感到震驚,從去年的500多元暴跌至目前的400元以下,讓不少投資人感到無奈。 供給量逼近台電的需求目標,以及台電自有機組的加入競標,是服務費快速下滑的真正原因。這一現象讓一些投資人為了止血而認賠退場。然而,事實上,表前輔助服務並非一開始市場所期待的暴利,7年至8年的回收期才是現實。 台電將既有燃氣機組加入競標,導致價格下跌,讓業者們抱怨連連。當表前儲能市場關閉,表後儲能成為下一個競爭熱點。調頻備轉(dReg)供應過剩,多餘的民營和國營機組可能會轉移到即時和補充備轉市場,進一步加劇市場失衡。 增強型動態調頻備轉(E-dReg)市場看似穩定,但實質也面臨類似的爆量風險。預計2024下半年,上線容量將超過500MW,與調頻備轉(dReg)發生同樣的問題,即容量費降至零,導致市場完全失衡。 面對這一系列問題,台電需要進行重要調整,以防止市場失衡和價格崩盤的風險。台電需要更加精細的市場監管和策略調整,確保市場的健康運作和長期可持續性。
台電AFC輔助服務帶動dReg及E-dReg儲能投資熱潮,市場一片欣欣向榮。這兩年來,我們台灣的電力公司(台電)在储能領域的進展相當亮眼。特別是中優工程獨家代理的西班牙PE公司PCS,在台灣市場的銷售成績更是出奇地好。這個西班牙的PCS產品,從無到有,短短兩年間累計出貨量就超過了1GW,中優工程在其中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 中優工程透露,PE推出的储能PCS種類豐富,有27種機型供選擇,最大輸出功率可達4.39MW,最小輸出功率則是1.5MW,設計上相當彈性,能夠有效降低不必要的系統成本。由於储能設備的採購通常由業主和投資商決定,所以PCS的安裝和維護簡便性成為了關鍵。PE作為全球電網級PCS的領導品牌,中優工程也將E-dReg、光儲、微電網、以及表後市場作為新年度的發展重點,期待能夠繼續保持良好的表現。 在工廠建置表後储能方面,這種做法不僅能夠作為產線的備援電力,還可以降低契約容量,並且可以與太陽光電結合,幫助企業邁向淨零排放。隨著應用目的的不同,EMS(電力系統管理)必須具有足夠的駕馭能力,精準連結電力供應與每個負載端。而針對不同的應用需求,儲能功率與電池量備比也需要不同的設計,PE的PCS都能滿足這些需求。 除了PCS,中優工程還代理美國Tamer產品,這款產品能夠偵測鋰電池微量有機氣體外洩,用來保護储能安全。Tamer系統已經在台電自建的dReg储能案場得到應用,並且預計今年完工的冬山指標案場也將全面導入Tamer系統,這將是台電AFC服務的又一亮點。
環台光電總經理李韋德表示,近年來環台光電積極推動綠電轉供科技廠,成功案例已經達到7例,總共供應了約1,000萬度電。隨著法規的鬆綁,這對那些一直期待能夠使用綠電的企業來說,彷彿是久旱逢甘霖。環台光電今年計劃申請售電執照,這是因應了新規定,讓3型電廠能夠直接賣電,不必再經過一型電業的轉換,從而大幅縮短了綠電轉供的行政流程。 目前綠電的行情約在每度5.5至5.8元之間。根據台電的統計數據,到2023年10月,太陽光電的購買費率在5.5元以下的自用發電設備,年發電量大約是86億度;而購買費率在5元以下的第三型自用發電設備,年發電量則約為71億度。這兩類綠電都有機會進入綠電市場。 李韋德進一步分析,2017年以前併網的電廠,因為補貼費率高於5元,所以解約的誘因不大。環台光電的主要業務是建置工廠光電系統,並且在售電方面,除了賣自己電廠的電,還會幫助數以萬計的中小型電廠售電。環台光電也關注風電市場,因為風電發電量不易預測,冬季發電量是夏季的三倍,在現行制度下,每15分鐘為計算單位,很容易出現餘電,所以離岸風電的餘電成為售電業者的最大市場。 李韋德指出,許多企業都在尋找綠電,雖然售電業者的增加讓競爭加劇,但縮短申請電業行政流程,同時滿足企業使用綠電的需求,這對雙方都是一個創造雙贏局面的好機會。對於國土重劃對太陽光電業的影響,李韋德認為,新法上路後,增加土地整合的難度。至於储能方面,台電去年5月底暫停受理長效型储能(E-dReg)的審查申請,對已申請的储能業者影響甚大,環台光電對储能投資持觀望態度。
台灣電力新鮮事!富威電力登興櫃,啟動綠電交易新里程
哇塞,台灣電力界又有一件大喜事啦!富威電力(6994)這間公司,去年12月21日成功登錄興櫃一般板交易,每股參考價38元,一開盤就跳空高開到49.4元,真的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啊!這間公司不僅是台灣電業自由化後,首批獲得售電執照的售電公司,還是第一檔興櫃股票,有著ESG永續概念的指標意義,真的是讓人期待它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
富威電力是2019年6月28日成立的,同年12月就取得了台灣首批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也是首批完成綠電交易的民間售電公司。它不僅提供專業技術與資訊安全保障,至今簽訂的綠電交易合約超過百億元,實收資本額也達到6億元,母公司森崴能源持股80.23%。董事長胡惠森和總經理郝遐鵬領軍,2022年營收3.62億元,每股盈餘0.64元,去年營收還翻倍了呢!前11月合併營收7.82億元,年增長156.05%,真的是很厲害的數字啊!
富威電力是国内綠電轉供據點最多的平台業者,主要客戶有鴻海、日月光、緯創、台達電、中華電信、台灣大等19大產業類別,2022年累計轉供電力66GWh,去年前11月來到114GWh,累計供應1.89億度電,減碳效益達到9.47萬二氧化碳當量。它還是台灣電力市場上最專業的綠電交易、儲能、ESCO節能服務平台業者呢!
而且,富威電力還不斷擴大業務範圍,2021年投入儲能市場,2022年6月完成首座7MW儲能案場,去年底還完成了50MW/172.5MWh E-dReg儲能案場,預估每日電能調度可達100MWh。它還要配合正崴集團及台商全球布局的綠電需求,將綠電交易和儲能業務擴及越南、印度、美洲等海外市場,強化平台定價系統及綠電雲服務,全力支應全球台商的綠電及儲能需求,真的是很有前瞻性的公司啊!
台灣電力領域再創新猷!過去,第三型太陽光電案場若想加入綠電市場,必須經過繁複的變更程序,讓不少業界人士苦不堪言。不過,這個問題終於有了解決之道。能源署宣布,第二、三型自用發電設備將可直接進入綠電市場交易,這一政策改變讓業界大感振奮。太陽光電系統公會對此表示高度肯定,並稱讚公會長時間來的推動努力,讓企業們得以輕鬆取得急缺的綠電,同時也為50多家售電業者帶來媒合商機。 南方電力公司多年前就創立了「綠電通平台」,近期更推出適用於二、三型自用發電設備的「綠電零售交易平台」。買電方與賣電方可以自主訂定購、售電價格,並通過平台進行公開公平的媒合交易,成交速度極快。所有交易都透過銀行信託進行,並提供業界唯一的電流、金流及資訊流完整帳務系統服務。 為了應對光儲及表後儲能的未來發展,南方電力關係企業鴻元顧問公司早已超前部署,投入人力養成,並在去年底籌畫現地認證實驗室。近期,鴻元顧問公司通過評核,取得業界第一張TAF證書,成為繼三大法人機構之後,第一家可提供儲能現地認證的民間業者。未來,當法規開放後,將與法人機構合作投入表前AFC、光儲及表後儲能現地認證,為現地認證能量不足帶來及時雨。 在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方面,大企業自願性宣告投入ESG,淨零則是所有企業不可逃避的壓力。南方電力以「綠電通」售電為基礎,提供企業雲端計算及淨零輔導,並利用鴻元協助碳盤查及認證,使碳中和解方更加完整。此外,南方電力在電動車綠電充電方面也有完整布局,鴻元的辦公大樓經台電評鑑,成為電動車充電樁獨立電表南區示範案場,未來將向淨零碳排企業及建築業全面推廣。
需量反應是關鍵性的能源管理策略,在特定時間通過減少用戶使用電網電力,來平衡供應和需求間的差距。這家位於北部的大學醫學中心為重要的醫療機構,能源需求高度敏感且變化多端。聚盛代為設計全面性的需量反應解決方案,及提供自動遠端調度啟動控制,可快速實現需量反應,滿足即時備轉輔助服務需求。
聚盛能源執行長江健智對於這個合作案深感自豪,不僅實現重要的需量反應目標,以可靠的能源管理平台幫助客戶靈活運用閒置資產;這個合作案為雙方帶來實質利益,為電力交易平台提供可靠的交易資源,是對聚盛實力的肯定與支持。
江健智表示,聚盛擁有卓越的資通訊團隊,並非電力交易平台的新鮮人,過去服務過以自有資源參與電力交易平台的客戶,服務內容包括調頻備轉輔助服務、即時以及補充備轉輔助服務,為唯一同時擁有3種不同交易資源的能源聚合商,總服務量超過110MW,位居交易平台前幾名,也具備IEC61850及DNP3.0的通訊技術,可幫助客戶統合現場設備通訊。
聚盛將繼續研發創新的能源技術,滿足客戶需求,促進更多元的能源應用。期待與更多合作夥伴攜手合作,共同推動能源行業的發展,實現更多元和可持續的能源未來,為電力交易平台作出貢獻,達成台電與用電戶雙贏。
隨著再生能源抬頭,台灣電力市場邁向多元發展,擺脫台電一家獨大的局面,在自由化氛圍下,吸引許多菁英人才投入。電力輔助服務費前年還有500多元,一年多時間跌破400元,讓市場為之跳腳。業者分析,供給量逼近台電的需求目標,以及台電自有機組加入競標,是服務費快速下滑的真正原因。由於下滑超出案場投資人原先的財務預測,有些投資人為了止血而認賠退場。
事實上,表前輔助服務並非一開始市場所期待的暴利,7年至8年回收才是現實狀況,也才合理。台電將既有燃氣機組加入競標,導致價格直直落,業者對此抱怨連連,直呼上當。當表前儲能的大門關上,表後儲能成為下一個主戰場。
當調頻備轉(dReg)供應過剩,多餘的民營和國營機組可能會轉移到即時和補充備轉市場,進一步加劇電力市場失衡。增強型動態調頻備轉(E-dReg)市場看似穩定,實質也面臨類似的爆量風險。預計2024下半年,上線容量將超過500MW,屆時會出現與調頻備轉(dReg)相同的情況,即容量費降至零,導致電力交易平台市場完全失衡。
系列問題凸顯電力市場機制需要進行重要調整,以防止市場失衡和價格崩盤的風險。台電需要更加精細的市場監管和策略調整,確保市場的健康運作和長期可持續性。
PE的儲能PCS在台灣市場從零開始,約2年時間累計出貨量超過1GW,中優工程扮演重要的推動者角色。中優表示,PE推出業界最多機型的儲能PCS,有27種機型可以選擇,最大輸出功率4.39MW,最小輸出功率1.5MW,設計彈性大,可降低不必要的系統成本支出。
儲能設備採購大多由業主、投資商決定,電池儲能櫃業者也有一定影響力,PCS必須容易安裝及維護,才容易獲得青睞。PE專攻電網級PCS,為全球市場領導品牌,中優迎接新年度至來,將以E-dReg、光儲、微電網、及表後市場為重點,希望能夠延續好表現。
工廠建置表後儲能可做為產線的備援電力,降低契約容量,也可結合太陽光電儲存綠電,助益企業邁向淨零。隨著目的性不同,EMS必須具備足夠的駕馭能力,將電力供給與每個負載端精準連結。此外,不同應用對放電時間的要求各異,儲能功率與電池量備比也要有不同設計,才能滿足不同交易模式,PE的PCS都能對應各種應用需求。
中優工程除了PCS,代理美國Tamer產品也受到市場關注。Tamer具有偵測鋰電池微量有機氣體外洩功能,用來守護儲能安全,進入台灣市場年餘,獲得台電自建dReg儲能案場導入,引領市場跟進,成為遵循的示範。冬山指標案場容量60MW,全面導入Tamer系統,預定今年完工加入台電AFC服務。
目前綠電行情每度約5.5至5.8元,依台電統計資料,至2023年10月,太陽光電躉購費率5.5元以下的自用發電設備,年發電量約86億度,5元以下第三型自用發電設備年發電量約71億度,這兩類綠電都有可能進入綠電市場。李韋德分析,2017年以前併網的電廠,FIT高於5元,解約的誘因不大。
環台光電以建置工廠光電系統為主力業務,售電部分除了賣自己電廠的電,也會協助數以萬計的中小型電廠售電。環台也關注風電,由於發電量更加不易預測,冬季發電量為夏季的3倍,以現行制度每15分鐘為計算單位,極有可能出現餘電,因此,離岸風電的餘電才是售電業者的最大市場。
李韋德觀察指出,買不到綠電的聲音一直很大,售電業者增加雖競爭加劇,但縮短申請電業行政流程,同時滿足企業使用綠電需求,創造雙贏局面。
針對國土重劃對太陽光電業的影響,他認為,過去地面型太陽光電案場不外走變更或申請容許二條路,國土重劃新法上路,增加土地整合的難度。儲能方面,台電去年5月底暫停受理長效型儲能(E-dReg)審查申請,對於已申請的儲能業者影響衝擊不小,環台光電對於儲能投資持觀望態度。
該公司是台灣電業自由化後,首批獲得售電執照的售電公司中,第一檔興櫃股票,兼具ESG永續概念的指標意義,期望透過資本市場的資訊透明化,讓全民參與投資綠電交易公司,共享從台灣走向國際化的售電新里程。
富威電力2019年6月28日成立,同年12月取得台灣首批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也是首批完成綠電交易的民間售電公司,提供專業技術與資訊安全保障,至今簽訂的綠電交易合約超過百餘億元。目前實收資本額6億元,母公司森崴能源持股80.23%,董事長胡惠森,總經理郝遐鵬。2022年營收3.62億元,每股盈餘0.64元。去年營收翻倍,前11月合併營收7.82億元,年增156.05%。
富威電力是國內綠電轉供據點最多的平台業者,主要客戶有鴻海、日月光、緯創、台達電、中華電信、台灣大等19大產業類別,2022年累計轉供電力66GWh,去年前11月來到114GWh,累計供應1.89億度電,發揮9.47萬二氧化碳當量的減碳效益。
主要業務有再生能源售電、儲能、節能及認證等,2021年投入儲能市場,2022年6月完成首座7MW儲能案場,提供台電AFC輔助服務,去年底50MW/172.5MWh E-dReg儲能案場完工送電,預估每日電能調度可達100MWh,堪稱最專業的綠電交易、儲能、ESCO節能服務平台業者。
配合正崴集團及台商全球布局的綠電需求,富威電力的綠電交易和儲能業務將擴及越南、印度、美洲等海外市場,並加速強化平台定價系統及綠電雲服務,全力支應全球台商的綠電及儲能需求。
能源署宣布,開放第二、三型自用發電設備可以直接進入綠電市場交易,唯須透過售電業者媒合用電戶,太陽光電系統公會對此高度肯定;公會長時間力推也功不可沒,使企業急缺綠電得以舒解,也為50多家售電業者創造媒合商機。
南方電多年前創立「綠電通平台」,近期推出適用二、三型自用發電設備的「綠電零售交易平台」,買電方與賣電方可自行訂定購、售電價格,透過平台公開公平媒合交易,成交速度快。所有交易均透過銀行信託,及提供業界唯一的電流、金流及資訊流完整帳務系統服務。
因應光儲及表後儲能的未來發展,南方電關係企業鴻元顧問公司超前部署,依法規投入人力養成,去年底籌畫現地認證實驗室,近期通過評核,取得業界第一張TAF證書,繼三大法人機構之後,第一家可提供儲能現地認證的民間業者。待法規開放,將與法人機構合作投入表前AFC、光儲及表後儲能現地認證,為現地認證能量不足帶來及時雨。
大企業自願性宣告投入ESG,淨零則是所有企業不可逃避的壓力。南方以「綠電通」售電為基礎,提供企業雲端計算及淨零輔導,佐以鴻元協助碳盤查及認證,使碳中和解方更加完整。此外,南方電在電動車綠電充電也有完整布局,鴻元的辦公大樓經台電評鑑,成為電動車充電樁獨立電表南區示範案場,未來將向淨零碳排企業及建築業全面推廣。
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持續釋單的加持,士電、東元、中興電、亞力、 華城、大
同及樂事綠能等機電廠接單均有斬獲,尤其四大廠士電、中 興電、亞力、華城
在手訂單至少百億元,未來三年營運都不成問題, 看旺2024年營運,業績有機
會兩位數成長,續創史上新高。
士電、中興電、亞力、華城2023年拿下台電161KV及33KV併聯電控 器或
161KV氣體絕緣開關(GIS)標案,士電、亞力、華城訂單最長看 到2027年,
中興電GIS開關部分長單甚至看到2030年。
士電指出,士電自動化、重電、機器及開關、電裝品等四大事業群 ,2023
年只有自動化事業群衰退,電裝品、機器及開關等事業則是持 平或小幅成長,
重電事業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而受惠,加上拜登政府 推動兆元基礎建設,美國
電力公司增添或汰換大型變壓器等重電設備 ,2024年重電事業追求兩位數成
長。
華城表示,外銷、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綠能產業是華城業績成長的 三大動
能,在手訂單能見度看到2025年,開始接2026年訂單,2024年 業績挑戰兩位數
成長。其中2023年電力及配電變壓器出口大幅成長, 獲利一半來自外銷,2024
年外銷營收占比將提升至40%以上,未來邁 向50%。
中興電指出,台電強韌電網計畫2024年將釋出600億元訂單,中興 電規劃
爭取至少300億元訂單,鎖定台電發電廠開關新建統包工程及 設備,161KV及
345KV案量約160億元,第三區塊開發一期離岸風電變 電站統包工程及設備約
85億元、儲能場新建工程及設備約80億元、台 電配電所屋內化工程及設備約20
億元。第三區塊二期離岸風力上岸線 路及變電站設備、太陽光電案場統包EPC
工程、再生能源投資業者之 升壓站及線路工程、民間投資儲能場之昇壓站與線
路工程,都是中興 電計畫爭取的案量。
亞力表示,2023年來自台電強韌電網計畫訂單超過50億元,晶圓雙 雄海外
建廠需要變壓器等重電設備訂單30億元,2023年底前出貨至少 15億元,剩下
2024年出貨。亞力2023年營收及獲利創新高,瞄準太陽 能光電統包工程、桃園
機場機電工程及半導體業建廠等專案訂單,2 024年營運追求成長。
電案廠所需電力線纜,成為線纜業2024年營運成長三大動能 。華新、華電、華
榮、大亞、宏泰、大山、億泰、合機等線纜廠普遍 對2024年營運審慎樂觀,預期
營收將勝過2023年。
線纜業上市公司除榮星外,2023年先後獲台電69KV高壓、161KV及 345KV超
高壓等交連PE電纜及附屬器材採購及安裝標案,各線纜業得 標金額10多億至50多
億元不等,普遍對2024年營運訂出營收成長目標 。
華榮主管指出,大陸電動車需求增長,推升裸銅線需求持續增加; 大陸風電
業者農曆年前雖暫緩拉貨,預期農曆年後裸銅線需求有望回 溫,帶旺華榮2024年
裸銅線外銷增長。2023年拿下台電多起161KV及 345KV超高壓電力線纜標案,金
額超過40億元,2024年起,配合台電 工廠進度,陸續出貨。加上國際銅價止跌回
升,華榮預期2024年營運 優於2023年。
億泰表示,億泰2023年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得標金額逾10億元,訂出 2024年營
收及獲利雙雙成長的營運目標。
大亞董事長沈尚弘表示,大亞電力線纜本業供不應求,漆包線營運 希望隨全
球景氣回升而變好;預期銅價隨國際景氣回溫而上漲,202 4年電力線纜本業將比
2023年好。能源事業持續建太陽能光電廠案場 ,新創事業除投資保瑞及穎崴兩公
司外,看好資安與微衛星,投資生 產微衛星球型馬達的張量科技,持股15%。
畢婉蘋指出業界面臨的困境,包括:太陽能案場土地取得不易,開發費用及土地取得成本持續上升,電力基礎設施不足,大型案場需自設升壓站,開挖管線及併連,都是沉重的負擔。缺工及薪資漲、CBAM及國際間減碳、碳稅及碳費影響,也帶動相關材料成本持續攀升。
為加速發展再生能源及建置儲能系統,畢婉蘋表示,113年FIT應提高或持平,並以完整配套措施提供儲能電廠補助及保底;再生能源、售電業及穩定基載的儲能電廠,也需要保險公司、信保機制及銀行體系提供完整的融資支持方案。
系統併網持續未達標,與土地變更法規嚴苛息息相關。農、漁電一地多用,但申設程序困難,各地縣市政府解讀及規範不同,耗時動輒兩年起跳,讓投資方卻步。中央及地方政府應正視企業面臨的種種困難,加速2025年太陽光電目標完成。
另方面,畢婉蘋肯定台電過去兩年多諸多成功的作為,例如,透過電力交易平台機制,由企業興建儲能,台電第一年只支出6億多,第二年20多億,取得超過800MW儲能系統供調度,足足省下近300億投資金額,充分顯示企業加速參與,是能源轉型的最大推力。
國內電力股再傳佳音!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加速,玖鼎電力這家智慧電表大廠近年來在台電訂單上可是大放異彩,今年前三季營收和獲利都創下了歷史新高,訂單能見度看得到2025年第一季,公司還預計在2024年1月下旬掛牌上市。未來,玖鼎電力在台灣新竹香山的新廠也將於明年上半年啟用,海外市場布局也正在進行中,預計2025年海外市場將開始為公司帶來收穫。
玖鼎電力今年受惠於政策紅利,營收和獲利都創下了新高。截至第三季,公司營收達到8.31億元,EPS 3.17元,都已超越去年全年水平。今年前11月累計營收更是逼近10億元,年增達53.53%,較去年全年成長39.26%。
展望明年,董事長陳展鵠表示,台電智慧電表的需求穩定,訂單持續不斷,今年前三季智慧電表認列金額已達7億元。車用充電樁和電力監控設備新品也將成為成長點。由於上市櫃公司依法需負有碳盤查責任,這也將帶動電力監控設備的需求。法人預估,玖鼎電力明年的營收和獲利有望再創新紀錄。
玖鼎電力同時也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與國內通訊業者合作,進軍國際智慧電表市場。總經理曾文良透露,公司已與多個國家接洽,目前正與兩家潛在客戶進行產品規格定案工作,預計短期內完成市場導入。由於電力公司認證需要較長時間,玖鼎電力預計2025年海外市場將開始為公司帶來收穫。
為滿足台電智慧電表的需求增加和國外業務的推廣,玖鼎電力投資8.6億元在台灣新竹香山籌建新廠,預計2024年上半年陸續啟用。新廠將首先移轉電力監控儀表產能,2025年起則將將生產重鎮移至新廠,智慧電表產能將從現行的每月4萬具提升至每月8萬具,呈現倍數增長。
亞力電力(1514)今年來表現亮眼,預計營收和獲利將創下新高紀錄。由於在手訂單金額已達百億元,未來三年的訂單量也讓人安心。特別是亞力在台電強韌電網計畫中扮演關鍵角色,這也讓機電族群受益匪淺。雖然亞力股價相對於其他同業來說較低,但在比價效應下,28日市場上卻涌現了大量的買盤,股價上漲2.9元,收盤於80.6元,成功突破5日均線的反壓力。不過,由於土洋對作,外資卻大賣1.28萬張。 今年亞力電力獲得了台電的訂單金額超過50億元,加上晶圓雙雄海外建廠變壓器等重電設備的訂單金額達30億元,前11個月的合併營收已達82.05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的營收,創下了歷年營收新高。11月的EPS為0.38元,年增長率達392.65%。市場預測,今年亞力的EPS將超過2.5元,創下新紀錄。
台股迎來年底攻勢,電力類股領軍上漲!近期,華城、士電等電力相關公司同步漲停,讓市場目光聚焦於台灣電力產業的發展。專家指出,綠能、儲能將成為未來新政府重點發展產業,台電的強韌電網計畫預算高達5,600億元,對重電、儲能業者的發展帶來正面影響。
黃文清副總經理表示,隨著2024年新年度的到來,總統大選即將登場,台股的多頭架構持續,建議投資者關注政策相關概念股,加入輪動行列。儲祥生董事長則強調,台灣淨零碳排、ESG、再生能源建置目標明確,相關產業投入加速,重電、儲能、太陽能及風力發電四大族群將成為焦點。
第四季重電業出貨旺季,台電的強韌電網計畫及全球2050淨零碳排趨勢,預計將帶動分散式電網需求,推升重電產業榮景。華城受惠美國電網變壓器訂單外溢效益,產品組合轉佳,士電今年得標56件標案,總金額約125億。凱基投顧預估,美國輸電系統建設支出將帶動台廠變壓器營收成長,台灣業者具備接單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