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華投信公司新聞
投信投顧公會資料統計,以公募基金資產規模計,2019年是境內外 基金規模出現消長轉折點,在2019年之前境外基金資金始終超過境內 基金,2019年12月底境內基金資產4兆元,超過境外基金的3.65兆元 ,且境內外基金資產規模差距明顯拉大。至2023年12月公募基金6.7 4兆元,2024年國人對ETF投資熱到最高點,12月底公募基金規模來到 9.60兆元、增幅逾42%,境外基金只有4.45兆元,境內規模已達境外 的2.16倍。
近年投資人搶進ETF,募集成績也決定各家投信規模成長金額及幅 度,其中元大投信去年即增加0.74兆元,其次國泰投信的0.62兆元, 讓元大投信資產規模已來到2.225兆元,直逼第一名的國泰投信的2. 232兆元,兩家規模相差僅62億元;排名第三名至六名的群益、復華 、富邦及中信等四家投信分別淨增加0.55兆元、0.27兆元、0.23兆元 及0.115兆元。
值得留意的是,原本資產規模一直排名在十名之外的統一投信,去 年因成功募集一檔台股ETF,加上統一NYSE FANG+ETF淨值及規模大增 ,使資產規模排名擠入前十名,目前來到第八名。
基金業者分析,先前大部分外商資產管理公司對發行ETF興趣不大 ,使得外資資產規模成長遠不如國內投信。
但目前不少外國資產管理公司對主動式ETF表達高度興趣,在國外 也有不錯的銷售成績,就等主管機關訂出相關施行細則,如果評估可 行,今年將有更多外商資產管理公司加入主動ETF募集,外商投信資 產規模有機會明顯成長。
近期台股市場雖然遭遇回檔修正,但波段進場的機會也隨之而來。在這波市場動態中,投信法人普遍看好2025年台股後市,並建議投資者透過多元化投資策略來把握機會。
復華投信便是其中一員,該公司強調,其推出的復華台灣智能基金是國內唯一一檔的國內組合型基金,該基金結合了景氣循環、市場趨勢及基金績效,進行精準的投資布局。
該基金透過納入市值型台股ETF,參與大盤上漲動能,並優選主動式操作的台股基金,以追求超额報酬。同時,為了降低波動度,復華台灣智能基金也配置了投資等級債券ETF或指數型基金,並由經理人及投研團隊密切監控市場趨勢與轉折,進行靈活的資產配置調整。
根據復華投信最新數據,復華台灣智能基金規模達73.5億元,其中台股核心部位占比高達76%。基金投資範圍涵蓋多檔含「積」量高的市值型ETF或指數型基金,以及各家中長期表現優秀的台股基金。債市部位則佔21%,主要聚焦美國市場的投資等級公司債、公債ETF及指數型基金,以把握美國降息循環下的債市表現機會。
復華台灣智能基金經理人劉明滄指出,台股作為投資者必備選項之一,雖然單一市場且電子族群較為集中,但可能會承受較大波動性。為了避免投資者錯失長期複利累積效果,透過多元的資產配置,可以兼顧台股的成長機會與控制風險,建議將其作為母子基金投資法核心配置。
對於後市展望,劉明滄認為,尽管Fed上月降息並發表鷹派聲明,但預計美國通膨數據將持續下滑,Fed貨幣政策將保持溫和寬鬆且有降息空間。在台股企業獲利預期雙位數成長的情況下,對台股長線看法樂觀,因此維持較高的股票型基金配置比重。
復華投信表示,復華台灣智能基金是國內唯一一檔的國內組合型基 金,該基金參考景氣循環、市場趨勢及基金績效進行布局,納入市值 型台股ETF參與大盤上漲動能,並優選主動式操作的台股基金獲取超 額報酬機會,同時配置投資等級債券ETF或指數型基金,再透過經理 人及投研團隊研判市場趨勢與轉折,靈活調整資產配置趨吉避凶,以 較低的波動度創造長期相對穩健之績效。
根據復華投信官網最新數據顯示,復華台灣智能基金目前規模73. 5億元,台股核心部位占比76%,納入多檔含「積」量高的市值型ET F或指數型基金,以及各家中長期表現優秀的旗艦招牌台股基金;債 市部位占21%,聚焦美國市場的投資等級公司債、公債ETF及指數型 基金,掌握美國降息循環下的債市表現機會,並控制整體投資組合的 波動度。
復華台灣智能基金經理人劉明滄表示,台股是投資人口袋中必備選 項之一,但因為單一市場且電子族群較為集中,可能要承受較大波動 性,導致部分投資人卻步或易隨市場波動而頻繁進出,錯失長期複利 累積效果。透過多元的資產配置,可兼顧台股的成長機會與控制風險 ,建議可納入作為母子基金投資法核心配置。
展望後市,劉明滄表示,Fed上月降息1碼,但卻發表較鷹派聲明並 下修2025年降息空間至2碼,加上川普即將就任後可能帶來政策的不 確定性,導致近期金融市場行情較為震盪,但只要美國通膨數據符合 預期且持續下滑,預估Fed貨幣政策仍將保持溫和寬鬆且有降息空間 ,加上台股企業獲利2025年有機會雙位數成長的情況下,對台股長線 看法樂觀,故維持較高的股票型基金配置比重。
證期局主秘尚光琪指出,國泰投信李姓經理人是2023年舊案,因檢 調起訴後有具體事證開罰;復華投信邱姓全委經理人是新案,由證交 所清查時抓到。基金經理人跟單行為有很多來源可查核,包括證交所 例行查核、檢查局查金流、檢舉案,國泰和復華投信這兩案子都是證 交所查核,再與檢查局合作查金流。
尚光琪表示,復華投信邱姓前全權委託投資經理人,及國泰投信國 泰科技生化基金李姓前基金經理人,二者跟單標的不同,但案情雷同 ,均為俗稱「利用人頭戶跟單」,利用職務上知悉的消息,再用他人 帳戶跟單買基金投資的相同個股,金管會已命投信解職這二位經理人 ,三年內禁止回鍋金融業任職。
為了讓投資者能夠掌握新年度的市場趨勢與商機,台灣知名的基金交易平台基富通近期聯手十大投信投顧業者,共同舉辦了「2025市場攻略」票選活動。這次活動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關注,其中,復華投信作為合作投信之一,也參與了這次票選,並為投資者提供了寶貴的市場預測。
在這次票選中,美國股票和科技產業股票分別獲得了8家基金公司的看好,成為最受歡迎的資產類型。此外,非投資級債券和台灣股票也分別獲得了7家和6家基金公司的支持。這些結果顯示了市場對於這些資產類型的信心。
在眾多關注焦點中,「川普2.0」政策、人工智能(AI)技術以及聯準會的貨幣政策被視為2025年的三大關鍵要素。這些因素將對全球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投資者們在制定投資策略時,需要格外關注這些預測。
基富通總經理王浩宇在活動中表示,為了幫助投資者進行長期理財規劃,基富通將在2025年提供全平台無手續費的優惠政策,包括定期定額和單筆申購。這將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選擇,並降低投資成本。
除了手續費優惠外,基富通還推出了「好享加-低檔智動投」和「好享Check基金健檢」工具,幫助投資者在市場波動中從容調整投資策略,以達到最佳的投資效果。
有興趣了解票選結果和更多詳細評論的投資者,可以訪問基富通官網:www.fundrich.com.tw,以獲取最新的市場資訊和專業建議。
基富通與安聯投信、保德信投信、施羅德投信、復華投信、富達投信、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富蘭克林華美投信、摩根投信、聯博投信、瀚亞投信共十大基金公司合作,票選2025年各自看好市場或區域。
根據票選結果,以美國股票、科技產業股票均獲8家基金公司認可,同步榮登好評度最高的資產類型;其次是非投資級債券、台灣股票,分別有7家與6家基金公司看好。彙整各業者看法,「川普2.0」、「AI人工智慧」、「聯準會貨幣政策」為2025年共同關注焦點。
基富通總經理王浩宇表示,為幫助投資人長期理財規劃,2025年基富通全平台無論定期定額、單筆申購通通終身0手續費,還提供「好享加-低檔智動投」、「好享Check基金健檢」工具,讓投資人在波動中從容調整投資策略,達到最佳投資效果。
票選結果與評論詳見基富通官網:www.fundrich.com.tw。
基富通與安聯投信、保德信投信、施羅德投信、復華投信、富達投 信、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富蘭克林華美投信、摩根投信、聯博投信、 瀚亞投信共10大基金公司合作,票選2025年各自看好的市場或區域。
根據票選結果,以美國股票、科技產業股票均獲8家基金公司認可 ,同步榮登好評度最高的資產類型;其次是非投資級債券、台灣股票 ,分別有7家與6家基金公司看好。
根據各家業者看法,川普2.0、AI人工智慧、聯準會貨幣政策為20 25年共同的關注焦點。其中,川普雖然傾向放鬆監管與推動減稅等親 商政策,有利於美國經濟及企業獲利表現,然而在美國優先的政策主 軸下,關稅壁壘與區域衝突風險也讓人感到擔憂。
所幸AI技術持續演進,更多的科技創新、AI基礎建設導入,預料將 繃出新的火花,支撐美股、台股與全球科技業成長格局。而企業獲利 、經濟數據與股市表現也將牽動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動向。
日前鉅亨買基金調查近30家境內外基金公司對2025年市場展望與資 產配置建議,調查結果顯示,普遍預期2025年經濟前景樂觀,股票市 場仍為投資首選,看好AI金三角國家的美國、台灣及日本股市,及全 球非投資等級債券。因此整體來看,可見基金業者對於2025年首選美 股、看好AI與非投資等級債幾乎有最高的共識。
鉅亨買基金投資研究部指出,根據調查30家境內外基金公司對於2 025年展望看法,85%的基金公司看好股市,另有15%看好債市,足 以反映基金公司普遍對全球經濟前景、企業盈利增長及市場流動性保 持樂觀態度,因此對股市更有信心。其中,70%的基金公司偏好成長 股,其餘30%偏好價值股。對成長股的偏愛,也顯示各家基金公司對 2025年通膨放緩、利率環境改善以及經濟前景良好的預期。
台股2024年大漲28.4%,2025年持續看多,復華投信建議在投資組合中可配置30%的資金,平均分布在兩檔基金。其中,復華復華基金為台股一般股票型基金,強調全產業平衡布局,2024年漲幅高達39.2%,在所有台股基金中高居第五。基金以半導體股占34.4%最多,再來是電子零組件股的15.3%、航運股的10.4%;前三大持股為台積電、奇鋐、力旺。
復華復華基金經理人呂宏宇的布局,則是以趨勢明確的人工智慧(AI)供應鏈為主軸,包括半導體、高速運算及關鍵零組等件。此外,他還加碼籌碼穩定、基期較低的轉機股與降息受惠題材,掌握非AI產業表現機會。
復華台灣智能基金為首檔台股組合型基金,成立於2017年,經理人精挑主動式台股基金與市值型台股ETF,搭配投資等級債券ETF及指數型基金,兼顧台股多頭行情並發揮資產配置的分散風險效果。
在復華台灣智能基金,目前的最大部位是元大AAA至A公司債(00751B),其次是元大台灣50、元大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基金(指數型基金),個別比重都超過一成,接下來是統一黑馬基金、富邦科技,比重都超過6%。
美國是全球經濟與產業創新的領頭羊,復華建議美股基金也可占30%。復華美國新星基金以資訊技術股占32%最多,再來是金融股的14.6%、其他類股的13.4%;前三大持股為輝達、微軟、亞馬遜。
復華美國新星基金經理人蔡佩珊表示,持續看好2025年美股。復華美國新星基金採取「631比例」策略,六成布局成長性題材,因為產業趨勢明確,不怕政策干擾;三成掌握川普上任後放鬆監管與製造業回流美國帶來的機會;一成偏重降息受惠與防禦股。
2024年由AI領頭的科技股引領市場風騷,相關基金也可配置30%。復華全球物聯網科技基金在2024年大漲44.7%,在同型基金中名列前茅,目前規模128億元,在投信投顧公會分類的全球股票型基金78檔中居冠。基金有近七成在美股,其他是日股、台股、韓股等。前三大持股為輝達、微軟、台積電ADR。
復華全球物聯網科技基金經理人黃俊瑞表示,近期大型軟體公司表示AI需求加速,終端應用步入商業化。AI類股仍為未來布局核心,基金持股水位中性偏多,適時調整攻擊型和防守型類股比率,並布局部分產業基期較低且有望受惠企業資本投資增加的類股。
復華奧林匹克全球優勢組合基金採分散投資策略,並以主動型基金搭配ETF,追求以較低波動,來參與全球股債市長期報酬機會。基金逾六成為成熟市場股票、新興市場股票及產業股票,債券則主要為環球債券、新興債及非投資等級債。
復華奧林匹克全球優勢組合基金有三種級別,復華建議以新台幣不配息級別作為複合投資法的母基金,以增進投資效益;新台幣配息級別提供現金流;美元級別可作為外幣資金出路。此外,經理人朱展志接任該基金11多年來,操作優異,榮獲亞洲資產管理雜誌2024年「台灣最佳多重資產經理人」獎。
近期,投信投顧公會全國大專院校共同基金理財巡迴講座進入最後階段,此次活動邀請了統一投信、復華投信、元大投信及貝萊德投信等知名投信公司,為全台各大學院校的學生帶來實用的投資理財知識與實戰技巧。
在活動中,統一投信總經理董永寬與健行科大的同學們分享主被動基金的特色與優勢,並詳細解釋了如何選擇優質基金。他提到,主動式基金可從公司口碑、投研團隊素質、基金運作與實際績效等角度進行評選;而ETF則可以透過規模、成交量、成本等條件來進行篩選。董永寬還強調,對於投資新手和小資族來說,定期定額投資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它不僅能夠「平均成本」,還能幫助投資者長期累積資金。
復華投信投資理財處經理詹博宏則是帶著靜宜大學的同學們一起探索理財的重要性。他引用了近五年大學新鮮人薪資成長率與通膨數據,提醒同學們積極理財的必要性。詹博宏還強調了「先儲蓄再支出」的理財思維,並建議同學們利用基金定期定額作為理财的起始點,這樣可以降低投資風險,並透過持續投資克服市場波動,進而累積財富。
元大投信則是在義守大學與同學們分享投資理財的基本思維,並介紹了美國和台灣ETF市場的發展現況。他們強調,通過ETF資產配置,可以滿足人生各階段的理財需求,從年輕時的零股交易到退休時的现金流需求,都能得到滿足。
貝萊德投信副總謝超然則是到佛光大學與同學們分享共同基金定期定額投資的理財觀念,他們鼓勵同學們及早開始理財,利用時間複利的優勢,透過規律的投資累積人生第一桶金。
復華投信在最新的市場分析中強調,2025年金融市場將受到美歐降息、經濟擴張以及企業獲利成長三大要素的支撑。基於過去第一季度的市場表現,該公司建議投資者將九成資金配置於股票型基金,並聚焦台股、美股及科技股,同時搭配10%的股債組合平衡型基金,以靈活應對政經情勢的變化。
復華投信預測台股在2024年將上漲28.4%,並對2025年持續看多。為此,建議投資者在投資組合中配置30%的資金,平均分攤於兩檔基金。其中,復華復華基金作為台股一般股票型基金,以全產業平衡布局為特色,2024年漲幅達39.2%,在台股基金中排名第五。該基金重點配置於半導體股,占比34.4%,其次是電子零組件股和航運股。
復華復華基金經理人呂宏宇的投資策略以趨勢明確的人工智慧供應鏈為核心,包括半導體、高速運算及關鍵零組件等。同時,他還關注基期較低、轉機股以及降息受惠題材,以把握非AI產業的表現機會。
復華台灣智能基金則是台股組合型基金,自2017年成立以來,經理人精選主動式台股基金與市值型台股ETF,並結合投資等級債券ETF及指數型基金,以分散風險並發揮資產配置的效果。目前,該基金的最大部位為元大AAA至A公司債,其次是元大台灣50、元大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基金,比重均超過一成。
對於美股市場,復華投信建議投資者也可配置30%的資金。復華美國新星基金以資訊技術股為主,佔比32%,其次是金融股和其他類股。經理人蔡佩珊對2025年美股持續看好,採取「631比例」策略,即六成布局成長性題材,三成掌握製造業回流美國的機會,一成偏重降息受惠與防禦股。
復華全球物聯網科技基金在2024年大漲44.7%,規模達128億元,在分類全球股票型基金中名列前茅。基金主要投資於美股,其他包括日股、台股、韓股等。經理人黃俊瑞表示,AI類股仍為未來布局核心,並將適時調整攻擊型和防守型類股比率。
復華奧林匹克全球優勢組合基金採取分散投資策略,並以主動型基金搭配ETF,追求較低波動的長期報酬機會。該基金提供三種級別,經理人朱展志操作優異,榮獲亞洲資產管理雜誌2024年「台灣最佳多重資產經理人」獎。
各銀行業者力推機器人理財,將AI、演算法等技術導入理財顧問, 依照客戶設定的投資目的、風險承受度等需求,提供適合的投資標的 建議,對投資人而言,不用隨時盯盤,節省時間,且投資組合多元, 有效分散風險。
不過,目前機器人理財限制仍多,部分銀行基於風險考量,參照投 信投顧公會公布的「會員及其銷售機構通路報酬支付暨銷售行為準則 」,內規將65歲以上者視為「明顯弱勢族群」,不主動推薦高風險等 級如RR5的基金產品,必須簽署聲明書才能購買,甚至對70歲以上客 戶不提供智能理財。
公股銀主管指出,原本限制的初衷是為了替高齡者加強金融保護措 施,認為銀髮族適合的商品類型應以保本為主,站在業者角度適度提 醒,但對投資人來說,也許更想獲得高報酬,其實這樣的限制並不公 平。因此,目前也有銀行研擬鬆綁限制,例如不設風險等級或年齡規 範等。
隨著金融科技發展,參與機器人理財的投資人日益增加,根據金管 會最新統計,截至2024年9月底,機器人理財資產規模已突破百億元 ,達103.9億元,前三大銀行依序為國泰世華銀行21.6億元、第一銀 行16.2億元及華南銀行12.5億元,市占率分別達20.8%、15.6%、1 2%。
投信方面,機器人理財規模前三大依序為復華投信2.9億元、野村 投信2.3億元及群益投信0.2億元,市占率分別為2.8%、2.3%及0.2 %。
國內金融市場近年來對「自動化投資顧問業務」(機器人理財)的關注度不斷攀升,自2017年開放以來,多家銀行及相關業者紛紛搶進此一領域。然而,針對機器人理財的年齡規範限制,部分銀行對65歲至70歲以上的客戶設有特定限制,這一做法引起了不少爭議。
根據報導,不少銀行為了風險考量,參照投信投顧公會的「會員及其銷售機構通路報酬支付暨銷售行為準則」,將65歲以上的客戶視為「明顯弱勢族群」,不主動推薦高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並要求必須簽署聲明書才能購買。對於70歲以上的客戶,甚至不提供智能理財服務。
公股銀主管對此表示,原先設立這些限制的初衷是為了為高齡者提供更強的金融保護措施,認為銀髮族適合的商品應以保本為主,並適度提醒風險。但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限制可能並不公平,因為許多高齡投資人可能更希望獲得較高的報酬。
針對這些限制,已有部分公股銀行研擬在2025年進行鬆綁,不設風險等級或年齡規範等。這一動向受到市場關注,預計將為機器人理財市場帶來更多活力。
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參與機器人理財的投資人數量不斷增加。金管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底,機器人理財資產規模已突破百億元,達到103.9億元。其中,國泰世華銀行以21.6億元的資產規模領先,市占率達20.8%。第一銀行和華南銀行分別以16.2億元和12.5億元的資產規模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在投信方面,復華投信以2.9億元的資產規模在機器人理財市場中名列前茅,市占率達2.8%。野村投信和群益投信分別以2.3億元和0.2億元的資產規模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2024年,台灣投信市場再度迎來驚人的成長,其中,股債ETF的崛起成為主要推手。根據統計,截至11月底,台灣前五大投信公司規模均大幅增加,總計年來規模增長至少2,000億元。這一成長紀錄,不僅創下了規模新高,也預示著今年獲利可望達到新的高峰。
在這波投信規模擴張的浪潮中,元大投信以募集新基金的大幅增長領先群眾,規模增長達7,386億元,位居冠軍。而群益投信也因股債ETF的強力吸金,規模增加5,308億元,位居次席。前五大投信合計規模增長達2.2兆元,其中復華投信和富邦投信的規模增長也超過了50%。
除了前五大投信公司外,中小型投信公司如大華銀投信和統一投信的成長速度也令人矚目。大華銀投信首次進軍ETF市場,憑藉高股息ETF的優異配息表現,規模在2024年增加383億元,成長1.74倍。統一投信則因股債ETF新基金的助力,規模增加1,341億元,成長達91.2%。凱基投信和台新投信的整體規模也呈現了近4成的成長。
隨著投信規模的創新高,市場預期2024年投信公司的獲利將創下新高紀錄。員工對於年終獎金的期待也相對提高。投信公司的獲利主要來自基金管理費和手續費,其中股票型基金的費用率普遍較債券基金高,主動式基金則較被動式基金高。因此,若股票型基金能夠募集成功並保持規模的持續成長,將對投信公司的獲利產生顯著的正面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各投信公司的年終獎金向來差異甚大,與基金經理人、業務人員的薪資和獎金密切相關,這些通常與基金表現、規模和銷售業績相連。業內人士透露,平均來說,員工對於2024年的期待將會更高,年終獎金預期將在2至6個月的薪資水平之上。
2024年整體投信主被動基金規模合計增加逼近3兆元,在股債ETF強 力吸金之下創下史上最爆發性的成長,也挹注多家投信基金規模創下 新高。
元大、群益、國泰、復華與富邦等前五大投信公司規模增加力道不 輸中小型投信公司,規模增加至少逾2,000億元,以增幅來看,群益 投信大增78.9%最多、國泰投信增加56.9%居次,復華、元大投信規 模也都有50%以上的成長,富邦投信則是增加37.4%。
規模增加前十大投信的中小型投信大華銀投信、統一投信的成長幅 度最驚人。大華銀投信首度跨足ETF市場就因高股息ETF配息不俗引起 市場關注,2024年規模增加383億元,較2023年底成長1.74倍;統一 投信也因股債ETF新基金助陣,規模增加1,341億元、成長高達91.2% 。凱基投信、台新投信整體規模也有近4成的成長。
隨投信規模創下新高,預期2024年獲利將寫下新高紀錄的豐收年, 員工對年終獎金也有較高期待,投信主要獲利來源在基金管理費與手 續費,其中股票型基金的費用率比債券基金高,主動式基金又較被動 式基金高,因此若是有新的股票型基金募集而且規模持續成長,通常 會成為獲利大補丸,因此元大、統一、群益與大華銀、凱基等有新基 金挹注的投信公司獲利成長會較明顯;規模大幅增加的國泰、復華投 信獲利也將會明顯提升。
但各投信年終獎金向來差異甚大,基金經理人、業務人員薪資與獎 金通常會和基金績效、規模、銷售業績連結,與一般內勤員工發放基 礎不同,業者透露,平均約2∼6個月,2024年期待會更高一些。
台灣ETF市場邁入新紀元,展望2025年將迎來ETF2.0時代,帶來多項新關鍵發展。在昨日(25日)舉行的「2025投資論壇 ETF創富大趨勢」活動中,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暨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分享了他對ETF市場的未來展望。
劉宗聖在會上強調,台灣ETF市場在1.0時代已經取得了顯著成就,包括規模達亞洲第三、債券ETF規模亞洲第一、債券ETF受益人數亞洲第一、受益人數滲透率亞洲第一,以及高股息ETF受益人亞洲第一。
面向未來,劉宗聖提出了ETF2.0的七個新關鍵:新政策、新趨勢、新產品、新成長、新商機、新配置和新挑戰。
首先,新政策方面,金管會正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並提出壯大投信計畫,ETF將成為這一過程中的重要推手。
接著,新趨勢方面,ETF在台灣日益受到投資者的青睞。截至11月底,全球ETF規模達到15.12兆美元,前11月資金流入1.67兆美元,預計將創下單年度資金流入金額的新高。
新產品方面,金管會已公告開放主動式ETF與多重資產ETF的相關法規修訂,預計2025年將有新產品在台灣問世,為投資者帶來更多選擇。
新成長方面,台灣ETF市場目前有17家ETF發行商,其中15家為本土投信,未來預計會吸引更多外商投信加入,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新商機方面,台灣ETF在台股部分主要採用臺灣指數公司指數,而在債券、海外股票等ETF則以彭博、ICE、富時等指數公司為主。未來,隨著被動式多重資產ETF的開放,將引發國內外指數公司爭奪台灣ETF市場的新成長機會。
新配置方面,ETF1.0時代投資者多傾向於單一產品、單筆投資,而2.0時代將導向資產配置,透過AI和多元化投組模式,投資者將擁有更多便利的投資方案。
最後,新挑戰方面,業者需關注新產品上市的市場布局與投資人教育,避免誤會和重複購買,並引導投資者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
近年來,ETF市場蓬勃發展,不僅台股ETF受到矚目,海外股票及債券ETF也陸續上市,為投資人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投資選擇。復華投信新金融商品部投資經理彭衍翰指出,投資者若能善用ETF並結合資產配置,進行中長期投資,將能提升投資效率,並達到各自的理財目標。
彭衍翰將於經濟日報於25日舉辦的「2025投資論壇 ETF創富大趨勢」上,以「善用ETF資產配置,成就人生財富」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他強調,在當前川普2.0時期的全球政經環境下,建議投資者採取分散策略,並將債市作為降低投資組合風險的關鍵部位。他建議,透過成長型股票ETF與公司債ETF的搭配,可以同時把握成長與穩定的投資機會。
彭衍翰對股市持看好態度,認為美國、日本、台灣三個市場具有投資價值。他建議投資者應聚焦於大而美的成長題材,以及擁有人才、技術和資金的產業龍頭。對積極型投資者來說,適度分批加碼美股成長型ETF是一個不錯的策略。
此外,彭衍翰也提到,投資者可以透過配息機制的ETF進行中長線投資,以息養股,這樣既能提高投資效率,也能滿足現金流需求。隨著各業者陸續推出新產品,包括美、日、台股以及債信品質佳、利差優勢的公司債等,相對應的ETF產品也應運而生。他建議投資者根據自己的投資風險屬性進行資產配置。
彭衍翰也提醒投資者,ETF的價格並非決定報酬的唯一因素,低價不意味著會有更高的漲幅,也不代表配息率較高。同時,不應將台股高股息ETF視為固定收益工具,將海外債券ETF當作資本利得商品。投資者應慎選指數編制邏輯與操作策略,以確保投資的理性與安全。
經濟日報將於25日舉辦「2025投資論壇--ETF創富大趨勢」,劉宗聖將出席,並以「2025年ETF趨勢前瞻與永續發展」為題發表演講。本論壇由元大投信、國泰投信、群益投信、富邦投信、復華投信、統一投信等協辦。
2024年台灣ETF蓬勃發展,步入2025年,劉宗聖認為,最大不同在於「2024年很多投資人把股票當債券買,把高股息商品買進持有等配息;把債券當股票買,期望在降息過程換取資本利得。明年有望回歸股票當股票買、債券當債券買。」台股今年大漲三成,個股殖利率將趨於穩定;建議股票要當股票買,可專注在參與經濟成長動能的市值型ETF,再視需求情況做配息部位。
而將債券當股票買的投資人,今年下半年面臨美國公債殖利率反彈、價格下跌的情形,建議債券投資應回歸長線思考,關注債券票息率與到期殖利率;依據投資人自身屬性在債券市場短、中、長期布局,對資本利得有所期待的人,可關注長天期債;想要適度參與債市的配息收益,建議選中天期債;因短天期債對利率敏感度較低,希望活化手上資金部位的人可留意領息增益的短債。
值得留意的投資主題有三,第一,因應地緣政治的國防產業;第二,未來產業發展重點的AI科技;第三,川普概念,能源、黃金、另類投資等機會浮現。
投資人也須留意兩大趨勢變化,首先,川普喊要退出巴黎協定,需留意ESG趨勢轉變力道;其次,觀察另類投資對傳統有價證券的影響性。
迎戰2025年,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強調,未來投資應該回归股票和債券的本質,他建議投資者關注市值型、國防及AI主題、債券等ETF。即將於25日舉辦的「2025投資論壇--ETF創富大趨勢」將邀請劉宗聖出席,並以「2025年ETF趨勢前瞻與永續發展」為題發表演講。這場論壇由元大投信、國泰投信、群益投信、富邦投信、復華投信、統一投信等多家知名投信公司協辦。
2024年,台灣ETF市場蓬勃發展,進入2025年,劉宗聖認為最大的變化在於投資者行為的轉變。他指出,去年許多投資者將股票視同債券,並積極持有高股息商品期待配息;同時,也有人將債券當作股票來投資,寄望於降息過程中獲得資本利得。然而,明年市場有望恢復正常,讓股票回歸股票的本質,債券回歸債券的本質。
台股今年大漲三成,個股殖利率也將逐漸穩定。劉宗聖建議投資者應該將股票當作股票來投資,並專注於那些能夠參與經濟成長動能的市值型ETF,並根據需求情況進行配息部位的調整。對於那些將債券當作股票來投資的投資者,今年下半年美國公債殖利率反彈導致價格下跌,劉宗聖建議債券投資應該回歸長線思考,關注債券票息率與到期殖利率,並根據自己的投資性向在債券市場進行短、中、長期的布局。
劉宗聖還提到,對於那些期待資本利得的投資者,可以關注長天期債;對於希望參與債市配息收益的投資者,建議選擇中天期債;而對於希望活化手上資金部位的投資者,則可以留意領息增益的短債。
值得關注的投資主題有三個:首先,應對地緣政治風險的國防產業;其次,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AI科技;最後,川普概念帶來的能源、黃金、另類投資等機會。
此外,投資者還需要關注兩大趨勢變化:一是川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ESG趨勢可能發生變化;二是觀察另類投資對傳統有價證券的影響。
根據理柏資訊統計顯示,類別屬性較積極的新台幣進取混合基金共有七檔,其中復華台灣智能基金近二年報酬率達五成最佳,該基金布局以台股為主、全球債券為輔,持股占比逾七成,經理人挑選主動式績優台股基金,搭配台股ETF,增進報酬穩定度。
PGIM保德信策略成長ETF組合、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國泰全球積極組合、群益全民成長樂退組合、元大全球ETF成長組合等基金近二年報酬也有逾四成,主要聚焦美股投資機會。
復華投信投研團隊預估,2025年股票等金融市場表現受惠歐美央行處於降息循環、美國經濟持續擴張、企業獲利維持雙位數成長、AI發展方興未艾以及非AI產業景氣可望改善好轉,將使股市輪動更加健康,川普政策有利美股、美元表現,但地緣政治及關稅為波動及風險可能來源。
復華台灣智能基金經理人劉明滄表示,台股受惠AI趨勢且獲利增速維持兩位數成長,是投資人口袋中的必備選項之一,但因為是單一市場且電子族群較為集中,可能要承受較大的波動性,此外,目前債市殖利率水準使債券仍具投資價值,以台股部位搭配投資等級債形成資產配置,可兼顧股債市投資機會並降低波動度。
PGIM保德信策略成長ETF組合基金經理人曾訓億表示,全球股市2025年多頭態勢料將維持,且即使近期美股持續創高,帶動評價面來到相對高檔,但相對其他市場,美股企業獲利成長表現最為強勁、日股展望趨於樂觀、以科技為主的新興亞洲市場受惠AI趨勢發展。
群益全民成長樂退組合基金經理人葉啟芳表示,固定收益資產建議可採各券種分散配置,非投資級債的波動風險相對較低且具高息特性;此外,現階段美債殖利率正處區間相對高位,投資等級債同樣具備投資價值。
【台灣金融新聞】台灣資金市場近兩年來,進取混合型基金表現亮眼,根據理柏資訊統計,截至12月11日,新台幣進取混合型基金累計報酬率逾四成,顯示市場投資環境的活力。在眾多基金中,復華投信的台灣智能基金表現突出,近兩年報酬率達五成,成為業界矚目的焦點。
復華台灣智能基金以台股為主力軸,全球債券為輔,持股占比高達七成。基金經理人劉明滄表示,該基金採取主動式投資策略,精選績優台股,並搭配台股ETF,有效增進報酬穩定度。在市場環境方面,劉明滄預測,2025年股市將朝正向發展,但需注意川普上任及地緣政治等變數,建議投資者透過積極型組合基金參與股市成長,同時控制震盪風險。
除復華投信外,PGIM保德信、安聯、國泰、群益及元大等投信法人也推出了多款表現亮眼的基金產品。PGIM保德信策略成長ETF組合基金經理人曾訓億指出,全球股市在2025年多頭態勢有望持續,美股企業獲利成長表現強勁,日股展望樂觀,科技領域的新興亞洲市場也將受惠於AI發展趨勢。
群益全民成長樂退組合基金經理人葉啟芳則建議,固定收益資產配置可採取各券種分散配置策略,非投資級債的波動風險相對較低,且具有高息特性。同時,葉啟芳強調,目前美債殖利率處於相對高位,投資等級債仍具投資價值。
總結來說,在市場環境變動不居的今天,投資者應該注意資產配置的多元化,並且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的投資策略。復華投信及其競爭對手的表現,為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投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