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根投信(公)公司新聞
美國通膨登上40年新高,美國羅素1000成長指數元月單月的跌幅就高達8.6%,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更一度衝抵2%大關,不少投資人擔憂是否要續抱美股。聯博投信指出,美國成長股有三大利多支撐,股價歷經修正後,浮現逢低買進的長線機會。
聯博認為,首先,Fed官員偏鷹派言論已逐漸反映在債市價格上,美國公債殖利率短期再快速彈升的機率降低。考慮通膨最近已有高檔鈍化跡象,如果殖利率攀升幅度低於預期,將可望支撐股市評價。
聯博指出,以羅素1000成長指數來看,未來兩年預估本益比已自年初33.4倍回落至29.2倍,是去年5月以來的相對低點。就評價面來看,投資吸引力已經提高。
其次,美國成長型股營運動能較不仰賴景氣周期。以2017~2022年的獲利年複合成長率來看,美股高達13.7%,高於歐洲的11.3%與新興市場的8.3%。在美國成長型題材中,聯博投資團隊尤其看好科技、醫療等產業的企業獲利成長續航力。
第三,高品質股票的防禦力較高。聯博分析,高品質成長股的資產負債表與現金流量普遍較穩定,也較可將營收成長轉化為實質股東獲利,進而支撐長線股價,在景氣放緩時的防禦能力也更強。
摩根投信指出,美國成長型股票長期表現領先。隨著疫苗進展、解封預期與長期利率上揚,去年美國價值股漲幅優於成長股。景氣持續復甦,成長股及價值都有持續上漲的動能。
在科技大老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看好元宇宙商機的消息激勵下,包括 聯亞、智晶、京元電子、南電、信驊、億光、聯電、揚明光、安可、 宏碁、頎邦、聯發科、驊訊、鴻海、亞信等15檔,13日股價反彈,表 現相對大盤強勢。
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黃俊斌認為,市場近期仍在消化美國提前 升息、縮表的利空消息,使美台高本益比的科技股快速回檔,進行股 價漲多的評價修正,農曆年節封關前效應,也導致買盤提早縮手,而 Omicron本土疫情擴散,增添台股走勢的隱憂。
但新科技、新技術,將為台股帶來新的投資題材,他看好全新的元 宇宙概念,目前對各公司的貢獻度雖不高,但會為半導體周邊帶來商 機。
以元宇宙基本裝備來說,隨著VR裝置的成本降低,Oculus(PC ba sed)約1,600美元,Oculus Quest降到400美元以下,預估VR裝置的 出貨量,將可從2022年約2,000萬台,成長到2030年的1.8億台,成長 力道強勁。
元宇宙應用的AR/VR裝置,未來將配備更高效能的處理器,以及更 多的記憶體容量,藉以滿足消費者在元宇宙奔馳的需求,台廠有機會 從中獲得商機。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從台股基本面來看,半導體 供需吃緊,上市櫃公司2021年營收創下新高,預估獲利有雙位數成長 ,台股本益比15倍左右,帶動外資在聖誕節前後回補台股。
台灣出口大宗是半導體產品,科技股的特性鮮明,與費半指數較為 相似,今年可以參考美國企業資本支出,如大數據、新能源以及虛實 整合等題材,作為投資的方向。
摩根資產管理昨(12)日舉行2022年投資展望,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Tai Hui)表示,Omicron變種病毒快速擴散,已由歐美進入亞洲,但引發重症與死亡機率偏低,預期今年全球經濟會持續復甦,聯準會升息時程不太可能因此中斷。
至於通膨走勢,許長泰指出,能源與大宗商品的價格僅為暫時性變動,從長遠來看,美國的租金、居住與薪資等價格是否持續增長,才是影響未來聯準會決策的真正關鍵。目前看來,除美國可能提早升息外,紐西蘭已兩次上調政策利率、加拿大亦表明最早可能在2022年第2季升息,可見成熟市場部分央行將轉向鷹派立場;至於亞洲各央行,則可能會在等到經濟復甦後才會考慮上調利率。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認為,台灣的升息步調將視美國聯準會行動而後動。
許長泰表示,在全球經濟復甦的前提下,美國、亞太不含日本、新興市場與歐洲的企業獲利,雖然在2022年仍可持續增長,但增長的動能在基期墊高的緣故下,可能較2021年為弱,年增率分別為9%、7%、5%與4%。不過,隨著企業獲利持續上升,無論是金融股等價值型還是科技股等成長型股票,在2022年仍有表現空間。
林雅慧表示,2022年企業獲利將持續成長,仍可支持股價上漲,預料美股、亞洲、中國大陸均有輪動機會;其中,台股具備去年上市櫃公司獲利超過4兆元而今年經濟將持續成長等基本面支持、從貨幣供給總計數M1B及M2來看資金動能無虞、股息殖利率4%以上等三大優勢,惟考量緣政治因素、基期較高等,預料大盤將呈現區間震盪,甚至震盪向上之勢。
在固定收益部分,有鑑於升息循環已進入上半場,成熟市場貨幣政策的正常化將推高政府公債殖利率,所以「縮短存續期」與「用利差降低波動」仍會是2022年債券收益的關鍵,看好高收益債或新興市場債。
今年以來,陸股及印度仍是外資的最愛,吸金金額分別累計到649億美元、38.3億美元,印尼累計也有26.5億美元的淨流入。其他亞股都遭到外資賣超,韓股及台股仍是外資在亞股的兩大提款機,失血金額分別為228億美元、174億美元。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美歐復甦成長最快的階段已經過去,但亞洲復甦卻仍在加速。
2022年全球增長的動力,預計將由歐、美轉向亞洲與個別的新興市場、甚至是個別服務業的回溫。
摩根資產管理表示,供應鏈緊繃,全球企業是否因此擴大資本支出,也攸關未來全球經濟走向。近期已觀察到,企業在半導體與元宇宙上有增加資本支出的跡象,顯示亞洲供應鏈仍有長期結構性的優勢,建議投資人維持對亞股的區域配置。
安聯投信台股團隊指出,受到年底假期影響,最近交投降溫。不過,成長與循環類股、科技與非科技股近來都持續輪動,基本上整體格局仍為正向。
明年第1季法說會將陸續登場,屆時產業獲利預期或展望如果釋出正面訊息,有望帶動盤面向上。
台股資金重回半導體,中信關鍵半導體ETF(00891)經理人張圭慧表示,目前預估2022年半導體產值成長率約維持在10%。
電動車興起,加上傳統車廠改變以往追求庫存最小化的營運方針,晶圓代工需求持續上揚,2022年晶圓代工廠供不應求情況不變。
今年以來,越南股市大漲逾三成,高居亞股之冠。中國信託越南機會基金經理人張晨瑋指出,越南政府統計,2021年越南進出口貿易總額成長達雙位數,且過去出口主力為農產品及水產,現在則是加工工業產品。明年隨全球經濟復甦,越南出口動能預料仍將維持強勁。
今年以來,陸股及印度仍是外資的最愛,吸金金額累計到650億、44億美元,印尼累計也有26.5億美元的淨流入。其他亞股都遭到外資賣超,韓股及台股仍是外資在亞股的兩大提款機,失血金額分別為233億、181億美元。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美國聯準會(Fed)將加快縮減購債進度,市場預期明年Fed至少會升息三次。升息通常代表經濟回溫,因此雖然通貨膨脹仍是壓力,但亞洲的經濟增長動能也明顯加快。台灣出口連續17個月正成長,創近十年來最長周期,南韓全年出口可望改寫2018年的歷史新高。
林雅慧表示,亞股明年相對看好,除了基期因素之外,亞股的價值面優勢也被市場注意,特別是MSCI中國股市的本益比,相對美股本益比已折價近40%。因此,對長期投資人來說,陸股等亞股投資價值相對誘人,值得透過多元布局的方式參與。
印度上周跌3%,為亞股最弱。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分析,市場避險情緒升溫,新興市場也遭波及。但中長期而言,印度的經濟增長動能仍強勁,且印度央行的寬鬆立場也未改變,後續仍不看淡,看好前景佳、受惠盧比貶值的科技類股,以及新能源、電動車及印度製造概念股。
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表示,進入2021 年終,市場已反映第4季及明年第1季淡季對供應鏈的影響。預期明年第1季晶圓代工、電源管理 IC、ABF 載板及矽晶圓仍將維持供不應求,顯示整個上游電子供應鏈將淡季不淡。
菲律賓上周吸金創歷史新高,東協股市上周漲多跌少,今年以來仍以越南股市大漲逾三成最強,高居亞股之冠。中國信託越南機會基金經理人張晨瑋指出,越南貨幣政策仍寬鬆,資金持續流向股市,11月新開證券戶數創歷史新高,且超過2019年全年新增戶數,但目前證券戶數占總人口僅4%,成長空間極大。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根據統計,上周外資對東北亞股市全面淨流入,對中國大陸、南韓與台灣分別買超23.69億美元、19.54億美元與5.96億美元,三地大盤指數在上周也分別上漲0.8%、1.0與1.8%。
尤其中國人民銀行昨(6)日宣布,將在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人民幣1.2兆元、約新台幣5.2兆元;中國人行一反全球升息態勢,對於陸股的影響,成為後市關注重點。
群益投信分析,中國人行全面下調存準率,主要為促進融資成本下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這也反應中國大陸貨幣政策偏寬利多,且人行雖已宣布降準,但寬信用周期與降準不一定同時成立,未來需觀察出口供應鏈何時轉弱,若美國需求轉弱,寬信用機率將提高,對陸股更加有利。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研究團隊表示,由於2022年一大主基調就是「穩增長」,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有發力空間,無論是消費需求還是基建投資都有望反彈,目前陸股不懼疫情擾動走出獨立行情,跨年行情正在展開,內部穩增長的政策預期仍是主導市場表現的關鍵因素,市場風格將進一步偏向高景氣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光伏及光伏建築一體化、碳中和,高增長的科創、科技,以及低估的金融可同步關注。
林雅慧補充,亞股有了長線投資的時機,因為MSCI新興亞洲指數今年來表現已明顯落後S&P500指數,與道瓊歐洲600指數,如今隨疫苗施打普及,已讓亞洲區域內的經濟活動逐漸升溫,因此亞股現在反而具備價值面優勢,在2022年的表現應該會比2021年來的亮眼。
今年以來,陸股及印度仍是外資的最愛,吸金金額累計到537、71.8億美元,印尼今年以來累計27.3億美元的淨流入。其他亞股都遭外資賣超,韓股及台股仍是外資在亞股的兩大提款機,失血金額分別為256、179億美元,今年全年很難翻正。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變種病毒再起,油價大幅下跌超過10%,也稍微降低能源通膨的壓力。不過,由於市場需要更多時間消化變種病毒的相關資訊,短期內亞股仍將震盪。亞股雖有價值面優勢,但投資人最好採取多元分散的投資策略。
摩根資產管理指出,今年以來,美歐股市漲幅逾兩成,反觀亞股跌多漲少,主要是因為疫苗接種速度較慢,又受到中國監管政策拖累。不過下半年來,隨著疫苗覆蓋率大幅提高,亞洲經濟持續加溫。只要變種病毒沒有威脅全球經濟復甦,亞洲經濟升溫的動能就可持續。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南非傳出變種病毒,印度也無法置身事外。目前印度確診數仍在低檔,後續還需持續關注疫情及政府的對應措施。整體來看,印度仍在穩健復甦,且整體金融環境仍偏寬鬆,因此並不看淡印度後市。
亞洲股票的估值仍然處於低位。當中值得關注的領域包括醫療保健 、財富管理和保險等細分領域下的高端消費類股;雲端計算和5G等科 技服務的應用與普及;以及亞洲不斷增加的城市化和基礎建設需求。
復華亞太成長基金經理人陳意婷表示,亞洲經濟隨疫情受控、需求 回溫,擴張態勢可望持續,由於通膨壓力相對較低,就評價面而言仍 具投資價值,看好新能源車(電動車)、半導體、太陽能及工業等類 股表現;區域布局除了看好台灣供應鏈之外,亦看多相關陸、日、韓 等具競爭優勢企業;此外,以內需為主且貨幣政策上仍有寬鬆空間的 印度市場亦具投資潛力。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建議投資人對 風險性資產要採取分散配置的策略,而亞洲股市還是可以受惠於類股 輪動的復甦行情,除了東南亞股市的反彈機會之外,大陸股市出現的 價值面優勢也不可被忽略。
第一金亞洲科技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表示,亞洲科技業從上游半導體 ,到中下游的電子零組件、硬體組裝等,一應俱全,在全球供應鏈當 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在股價大幅回調後,投資吸引力再 度顯現。
黃筱雲表示,今年隨著歐美疫苗大量施打後,經濟陸續解封,電動 車、5G、人工智慧等加速發展,未來需求可望進一步湧現。
安本標準投信投資長彭炫通表示,亞洲半導體業者在晶片製造方面 日趨重要,已成為結構性趨勢。
復華亞太神龍科技基金經理人林子欽指出,替代能源及電動車產業 蓬勃發展,後市成長性可期,加上主要鋰電池供應商皆在亞洲,相關 供應鏈將可持續受惠。
今年以來,陸股及印度仍是外資的最愛,吸金金額累計到528、88.8億美元,印尼今年以來累計27.1億美元的淨流入。
其他亞股都遭到外資賣超,韓股及台股仍是外資在亞股的兩大提款機,失血金額分別為267、160億美元,今年全年很難翻正。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美中兩國元首的視訊會議雖沒有簽署任何協議,但管控分歧成為兩國最大共識,市場對亞股再度樂觀。
在通貨膨脹的背景之下,美中兩國消費似乎不受影響。只要全球經濟繼續保持擴張,股市可望持續輪動行情。
摩根亞洲增長型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目前陸股相對於美股折價已逼近四成,也接近20年長期平均的負一倍標準差,估值已近史上低檔水準,有機會重回上升行情。加上外資看好台股等東北亞股市,投資人對今年第4季到明年第1季的行情仍然可以期待。
印度上周吸金為今年來最高,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印度企業財報公布已近尾聲,根據統計,Nifty指數成分股營收與稅後淨利年增率分別近31%和36%,優於市場預期。
從後市來看,印度的經濟復甦態勢不變,整體企業基本面需求仍佳,短線若拉回,不失為投資布局的好契機。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指出,整體上游晶圓代工維持滿載直至明年上半年的趨勢不變,部分製程持續漲價,也消弭了之前投資人對於產業庫存調整的擔憂。
隨著明年第1季的展望愈趨明確,先前市場擔憂供過於求的景氣循環股,短期股價也有表現機會。
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表示,台股基本面出色,確實有走揚的本錢。看好目前大盤均線呈多頭排列,短線雖有震盪,但大幅拉回機率低,加上國際股市維持強勢,高檔賣壓消化後,仍可望再攻萬八。
近期中國人壽亦推出有連結凱基投信全權委託管理帳戶的二張投資 型保單「穩盈得利」與「豐利達人」,並且在凱基銀行銷售,大有要 迎頭趕上的態勢,由於今年熱賣的投資型保單,都是月月撥回的類全 委帳戶型,中壽的保單亦是基金淨值在12美元以下時,年化撥回率約 5%,若觸及12美元或高於12美元,撥回率就會拉高到3%。
投資型保單是今年最熱銷的保單類型,據壽險公會統計,前九月投 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已達4,390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7%,不過成 長幅度已比前八個月的95%,微幅下降,主要是國壽、富邦人壽及台 壽9月都有強化美元利變壽險的銷售,希望保戶能部分布局在投資型 保單、部分放在利變壽險,即可因應未來市場不確定性及波動。
但投資型保單9月依舊銷售491億多元,國壽9月投資型保單新契約 保費依舊有134億元左右,台壽則有64億元,富邦人壽亦有32億元, 依舊是投資型保單前幾大銷售量。
國壽前九月投資型保單銷量已逼近1,200億元,穩坐市場第一大。
據壽險業者統計,如國壽銷售量極大的投資型保單「月月得益」, 前八月有230多億元保費即是國泰世華銀貢獻的,另外有連結國泰投 信類全委帳戶的「Young飛揚」、「鑫飛揚」亦有70多億元是國泰世 華銀貢獻,即有堅強的「隊友」,鞏固國壽的市場地位。
而台灣人壽前九月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亦近555億元,其中最熱 賣的神單「月月好鑫」有300多億元是來自中信銀,而保單有連結中 信投信的「年年好鑫」,亦有70多億元是中信銀銷售。
富邦人壽前九月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亦近435億元,其熱銷款保 單「鑫美一生」,亦有百億元是台北富邦銀貢獻,且裡面亦有富邦投 信的類全委帳戶。
等於集團作戰模式在投資型保單上展現最為明顯,不過壽險業者亦 表示,有時銀行通路亦是會要求保單要結連外商投信或一些基金銷量 較大的投信,未必一定能連結自家的投信或只連結自家投信的帳戶。
如國壽、台壽、富邦人壽的熱銷保單中亦有連結安聯、聯博、摩根 、施羅德、富蘭克林華美、富達等投信的類全委帳戶,中信銀賣台壽 的投資型保單亦有連結國泰投信的類全委帳戶,業者表示,有時是客 戶要求,銀行也希望商品線更多元,所以推銷自家兄弟保單及類全委 帳戶的前提,是歷史績效要佳,且客戶要能接受。
目前如中壽加入開發金、台新人壽加入台新金後,都一樣有自家兄 弟銀行及兄弟投信,未來亦可能走類似模式,以金控「打群架」方式 ,拉高自家業績。
今年以來,陸股及印度仍是外資的最愛,吸金金額累計到510億、63.6億美元,印尼今年以來累計28.8億美元的淨流入。其他亞股都遭到外資賣超,韓股及台股仍是外資在亞股的兩大提款機,失血金額分別為279億、172億美元。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市場對明年企業獲利的預期依然樂觀,但由於基期墊高,因此幅度並不會優於今年;加上通貨膨脹當前仍在高原期,所以市場未來最大的變數,就是各國央行的升息時程是否提前。建議投資人要分散配置風險資產,看好亞股受惠於類股輪動的復甦行情。
摩根亞洲增長型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東協的疫苗施打普及率已日漸提高,也都在商討邊境開放措施,搭配國際商品價格上漲,有利於東協股市並帶動當地消費,因此短線看好東協股市的輪動機會。陸股則有價值面的優勢,明年獲利展望優於美股。
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高浩偉表示,東南亞國家疫情趨緩,管制措施也放鬆,帶動經濟活動回溫,並吸引外資逐步回流,搭配低基期效應,後續行情仍可期。看好能源、原物料、科技等類股。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表示,受惠於美股科技股表現強勢,加上MSCI明晟調升台股於MSCI全球市場指數權重,作夢題材持續發酵。
今年以來,陸股及印度仍是外資的最愛,吸金金額累計到515億、63.7億美元,印尼今年以來累計29億美元的淨流入。其他亞股都遭到外資賣超,韓股及台股仍是外資在亞股的兩大提款機,失血金額分別為283億、182億美元。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最近國際油價與商品價格攀升,但全球股市仍震盪向上,顯示儘管通貨膨脹升溫,但企業獲利卻可以抵銷通膨帶給股市的壓力。亞股投資人最好以區域型的方式介入,以掌握輪動機會,避免押寶單一國家或產業。
摩根資產管理表示,疫苗施打逐漸普及,印度、東協與日本進一步開放經濟活動,亞洲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升至51.7的近五個月高點,中國也出現復甦輪動。亞洲經濟動能獲得良好支撐,之前被疫情打亂的生產與消費可望逐步緩解,短期可留意東南亞股市在經濟重啟下的輪動機會。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印度疫情控制穩定,經濟活動持續復甦。國際貨幣基金(IMF)10月最新預測,印度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可達9.5%, 2022年仍有高達8.5%的增幅,遠超過其他亞洲國家及整體新興市場平均。在基本面、獲利面、資金面的支持下,股市續看多。
安聯投信台股團隊建議,投資時應具焦2022年展望明確的成長股,選股不選市,可關注載板、矽晶圓、晶圓代工、高速傳輸及汽車電子等。後續觀察指標則可留意美國聯準會(Fed)升息時程、終端電子產品需求、各國疫情變化等。
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指出,年底前電子產業訂單持續滿載,量化寬鬆(QE)退場不確定因素也解除。預期強勁的企業競爭力加上高殖利率加持,台股基本面仍舊強勁,配合科技股回溫帶動的作夢行情開始發酵,有利於台股指數續有表現空間。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徐煒庠指出,美國經濟持續重啟,資金條件仍相對寬鬆,近期所公布企業財報表現亦不俗,根據研調機構預估,第3季S&P 500指數成分企業的獲利預估增長率可望達30%之上,而緊接而來又是傳統消費旺季,因此在基本面及獲利面仍穩健向好之下,仍有利於為美股向上趨勢提供底氣。
短期來看,也須持續關注通膨數據、聯準會政策態度,以及評價面調整的可能性,行情波動難免,投資配置上建議採產業均衡配置,著重具高品質且兼具價值與動能的個股,產業方面,可持續關注科技、醫藥、金融、工業與消費等類股表現。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亞股雖然對通膨較敏感,但由於歐、美需求的帶動企業獲利向上,全球經濟還是會維持擴張的格局,所以類股輪動依舊會是亞股未來的主軸。在此情況下,股市各有機會,甚至日股也會因為估值面與政策面(首相換人)的優勢而吸引資金流入。
時序進入年底,統計近12年主要股市第四季漲幅皆有不錯表現,滬 深300指數、中證內地消費主題指數第四季平均漲幅分別為8.27%、 6.71%,優於MSCI世界股票指數、S & P 500指數。
大陸已經有八成人口接種二劑疫苗,先前深受疫情所苦的接觸型消 費,有機會逐步復甦,且大陸十一長假至農曆年前為消費旺季,可望 成為第四季推升陸股一大助力。
兆豐投信中國內需A股基金經理人黃家慶指出,2022年為大陸領導 人換屆之年,因此維持經濟的平穩,避免系統性風險,將是官方施政 目標。
研判恒大危機、限電停工衝擊,最終順利落幕機會較高,雖然短期 引發股市震盪,但並不減損對陸股中期樂觀看法。看好產業方面,消 費股擁有旺季的配合,碳中和、科技自主有中長期政策支持基礎,相 關族群可能擔綱陸股攻堅要角。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以陸、韓、台 為主的東北亞股市,仍受惠於全球景氣復甦對電子產品的需求,但以 消費、觀光與部分工業製成品為主的東協股市,雖估值面比東北亞更 具吸引力,但仍要看當地政府對疫情控制的成效與解封速度而定。整 體亞股具備價值面優勢,可多元配置。
台新中証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經理人葉宇真表示,大陸政策繼續 偏向寬鬆,有望對沖經濟下行的壓力,支撐微觀企業盈利繼續上行, 且歷史經驗來看,陸股第四季股市行情相對表現佳,建議逢低布局受 益於大陸經濟轉型的消費龍頭股。
第一金投信研判,在大陸政府積極打壓之下,短期房市震盪恐再加 劇,但此次的整頓僅會淘汰財務體質不佳的劣質企業,體質強韌的優 質企業則將不受影響,整體房市可望「汰弱留強」,長期發展將為健 全。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張帆表示,貿易戰以來,大陸面臨產業 外流壓力,但是這一波疫情影響下,大陸率先獲得控制,為產業轉型 與升級爭取更多緩衝時間,對於經濟具有相當正面的效果,未來大陸 製造仍可獲得較大的市場份額,相關產業鏈及物流等低估值股票,都 具有相當投資價值。
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本月初決議漸進增產政策,帶動布蘭特原油價格持續上揚,一度站上每桶86美元的2018年10月來新高,美國西德州原油價格也一度漲到2014年10月來新高。
摩根投信指出,除了產油國維持溫和增產有利支撐油價以外,極端氣候與生產中斷造成天然氣價格飆升,也使消費者轉向使用原油產品,以進行供暖或其他工業用途,並推升北半球冬季的用油需求,預期支撐後續油價表現。
這一波能源危機也激勵綠能儲能題材。KBI替代能源基金經理人瓊海爾(Treasa Ni Chonghaile)表示,能源轉型至關重要的下一代材料,如鋰和稀土金屬。稀土金屬是磁鐵的關鍵成分,用於電動汽車和風力渦輪機的大功率電機。
瓊海爾指出,電動汽車產業的增長速度甚至比最樂觀的後疫情形勢還要快。由於電動汽車產業的需求非常強勁,鋰現貨價格今年以來繼續上漲,帶動鋰電池族群表現亮眼,儘管最近全球股市震盪,鋰電池個股仍續創新高。
瓊海爾分析,就政策面觀察,美國可望擴大基礎設施,可能導致資金大量投資電網基礎設施、建築能效、電動汽車。電動汽車的電池成本下降,加上補貼增加,將繼續推動產業發展。現在再生能源已是許多地區具成本競爭力的電力來源,可望改善並將繼續推動全球安裝增長。
展望後市,瓊海爾認為,OPEC+未上調其生產決定,是油價上漲的主因。另一方面,由於全球政府力推綠能政策,在替代能源及原油價格拉回時,投資人可以偏多操作。
就績效來說,今年以來,能源基金報酬率隨著油價高漲,替代能源基金則是最近表現轉強。KBI替代能源解決方案、景順能源轉型、日盛全球抗暖化、貝萊德永續能源基金今年來的漲幅都超過一成。
今年以來,陸股及印度仍是外資的最愛,吸金金額累計到454億、88億美元,印尼獲外資連兩周大買超,今年以來累計23.4億美元的淨流入。其他亞股都遭外資賣超,韓股及台股仍是外資在亞股的兩大提款機,失血金額分別為275億、194億美元。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現在是企業第3季財報旺季,可望持續帶動股價。但關鍵在於,過去這段期間的通貨膨脹是否影響企業獲利,特別是以製造出口為主的亞太經濟體與相關企業,對通膨與油價都較敏感,因此資金目前對亞股會暫時觀望。
林雅慧指出,亞股雖然對通膨較敏感,但歐美需求將帶動企業獲利向上,全球經濟仍將維持擴張,類股輪動仍會是亞股未來的主軸,東北亞及東南亞各有機會。大陸股市目前雜音仍多,但進口替代與加強消費仍是長期重心,且股價有競爭力,第4季可望走出與第3季不同的行情。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分析,海內外各項利空消息未歇,台股短線累積漲幅大,導致短期波動擴大。建議投資人聚焦中長期成長的產業趨勢,如高速運算、人工智慧(AI)、電動車等,並且留意在前述趨勢中處於較有利位階的半導體供應鏈。
外資對東協持續買超,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尼上周漲幅都逾2%,表現遠勝東北亞。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高浩偉表示,雖然全球眾多不確定因素環伺,但隨著東南亞國家疫情趨緩、經濟復甦態勢不變,又受惠於低基期效應,落後補漲行情可期。產業方面,看好能源、原物料、科技等類股。
中國信託越南機會基金經理人張晨瑋指出,儘管第四波疫情導致企業業務停滯,但許多越南企業第3季財報表現佳,其中鋼鐵、建築及紡織等多家企業的財報優於預期,尤其鋼鐵業更能受惠於基礎建設需求。
今年以來,陸股及印度仍是外資的最愛,吸金金額累計到448億、87.9億美元,印尼也有20.1億美元的淨流入。其他亞股都遭到外資賣超,韓股及台股仍是外資在亞股的兩大提款機,失血金額分別為256億、137億美元。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這次全球供應鏈出現問題,是歐美解封、減碳減排、缺工缺料與港口作業等多重因素加乘的結果,短期內還無解,加上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美國聯準會(Fed)可能比市場預期提早退場。金融市場將持續波動,對通膨較敏感的亞股勢必也會震盪。
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市場預期,大陸官方可能在第4季釋出政策利多。此外,美中關係近期出現正向進展的訊號,市場也提升對大陸第4季出口增長的預期。陸股一年來的動能遠落後於美股,幅度甚至已到史上低檔區間,將有望吸引低接資金並迎接估值拐點。
外資對東協買超力道增強,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高浩偉表示,印尼、泰國、菲律賓疫情持續朝正向發展,吸引外資回流。印尼銀行業整體單月獲利逐漸回到疫情前水準,部分原物料價格上揚也激勵相關個股表現。展望後市,企業陸續公布第3季財報,財報佳的行業應有機會表現,可留意原物料、科技等產業。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認為,目前來看,明年獲利能見度仍低,但中長期而言,仍看好智慧物聯網(AIoT)、ABF載板、晶圓代工,車用電子及矽晶圓等。現階段應對市場波動時,選股不選市仍是較佳策略。
越南股市今年來漲幅達26.3%,打敗印度,再度成為亞股第一。中國信託越南機會基金經理人張晨瑋指出,越南第4波疫情持續降溫,經濟穩定重啟,除了南韓大廠率先宣布擴增產線,Nike也努力於新常態下復工並增產。雖疫情難以清零,但外資於越南投產腳步並未轉彎。越南長期經濟成長態勢不變,建議投資人長期定期定額布局。
台股近期受到外資挾持,週末市場再度關注通貨膨脹問題,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提醒投資人要小心股市震盪。根據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的報告,上周外資對亞股的投資態度偏向保守,主要買進超中國大陸及泰國股市,分別買超15億美元、0.5億美元,但台股卻遭到34.2億美元的提款,讓市場顯得較為脆弱。 今年來,外資對於陸股及印度的熱情不減,兩地累計吸金金額分別達到445.8億、88.5億美元,而印尼也有19.5億美元的淨流入。然而,其他亞股普遍遭遇外資賣超,其中韓股及台股的失血金額分別為251億、147億美元。 對於市場前景,林雅慧強調,雖然通貨膨脹可能導致短期股市震盪,但由於全球人口結構與科技趨勢的影響,通貨膨脹不太可能引發長期危機。投資人應該以資產配置來分散風險,並注意市場的波動。 張致寧則提到,中國大陸的限電禁令加劇了全球供應鏈的不確定性,但中國大陸經濟數據已經放緩,預期政府將推出穩增長政策,進一步穩定市場。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高浩偉則看好東協疫苗接種率提升後的經濟復甦,建議關注散裝航運類股及泰國觀光業。 廖哲宏則提醒,短期內中國限電對產業的影響需要關注,同時也要留意疫情對東南亞生產供應鏈的影響,以及歐美解封後的經濟復甦情況。儘管如此,明年基本面具利基的成長趨勢未改變,投資人可以逢低布局。
今年以來,陸股及印度仍是外資的最愛,吸金金額累計到445.8億、88.5億美元,印尼也有19.5億美元的淨流入。其他亞股都遭到外資賣超,韓股及台股仍是外資在亞股的兩大提款機,失血金額分別為251億、147億美元。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最近市場再度關注通貨膨脹,除了美國經濟復甦導致的通膨升溫之外,也因為國際供應鏈再度吃緊與國際能源價格飆升。受到全球人口結構與科技趨勢的影響,通膨不太可能引發長期危機。但在這段過程中,股市必然加大震盪,投資人最好以資產配置來分散風險。
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中國大陸貢獻全球製造業近三成的產能,因此中國限電禁令將加劇當前全球供應鏈的不確定性。中國大陸的經濟數據已放緩,預期官方穩增長的相關政策可望陸續出爐,穩增長的政策也仍有施力空間。
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高浩偉指出,東協疫苗接種率提升,經濟加速復甦,股市基期又低,後市可期。產業方面,可注意散裝航運類股及泰國觀光業。此外,印尼金融服務監管局近期明訂「純網銀」標準,並表示將加速數位銀行審批,有利於印尼科技及金融科技產業。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指出,短期應留意中國限電對產業的影響。另外,疫情對於東南亞生產供應鏈的影響,以及歐美解封邁向復甦之路是否如預期,都是接下來影響市場的關鍵因素。不過,明年基本面具利基的成長趨勢仍未改變,可逢低布局。
金管會今公布2021年度「鼓勵境外深耕計畫」認可名單,這次有八家資產管理集團獲選,分別是聯博、安聯、施羅德、景順、摩根、野村、NNIP和富蘭克林。其中,摩根投信這家知名投信公司也在名單中,顯見其在台灣市場的影響力和實力。
對於這八家獲選的投信公司,證期局副局長郭佳君進行了詳細的解釋。他指出,聯博、安聯和施羅德三家公司因為符合五項評估指標,可以適用兩項優惠措施。這些優惠措施包括,在境外基金管理辦法的範圍內,引進新類型的境外基金,或是與同類型投信基金投資規範不符的境外基金。另外,安聯和施羅德還選擇了總代理人申請代理境外基金每次送件基金檔數上限為三檔的優惠;而聯博則是境外基金申請案得加速審核。
至於景順、摩根、野村、富蘭克林和NNIP這五家公司,則是因為符合四項評估指標,可以適用一項優惠措施。這項優惠措施可以是在境外基金管理辦法的範圍內,引進新類型的境外基金,或是總代理人申請代理境外基金每次送件基金檔數上限為三檔,還是單一境外基金投資大陸地區有價證券總金額上限永久放寬為該境外基金淨資產價值的40%。
郭佳君還提到,這八家公司在台灣募集銷售的境外基金,國內投資人投資比率上限均得放寬為70%。這一點對於投資人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因為這樣可以讓他們更加自由地投資境外基金。
此外,證期局還指出,安聯和施羅德在台灣協助培育投資研究等核心資產管理技術人才;施羅德、摩根、野村、富蘭克林和NNIP辦理資產管理人才培訓計畫及與校園合作;聯博、安聯和景順則在台灣設置區域性的基金服務機構;富蘭克林則在台辦理金融理財教育推廣,對提升資產管理業務經營與發展有具體績效貢獻。
最後,金管會強調,未來將持續推動並鼓勵境外基金業者依深耕計畫提出申請,以結合境內外基金業者之資源,增進資產管理產業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