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藍瓷公司新聞
法藍瓷再創佳績!全新「3D列印瓷牙」亮相,各界名流齊聚支持
台灣知名企業法藍瓷昨(27)日盛大舉辦「3D列印瓷牙」發表會,此項技術創新不僅吸引了前副總統蕭萬長、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等產官學界領袖,還有宏碁電腦創辦人施振榮及台大牙醫專業學院榮譽教授藍萬烘等重量級人物現身力挺。這次法藍瓷的突破,對於國人來說是一大福音,因為它能為那些渴望擁有品質兼顧又美觀牙齒的人帶來希望。
蕭萬長在發表會上表示,法藍瓷的技術創新是台灣企業的典範,3D列印瓷牙的問世更是對國人的巨大貢獻。許多人因為牙齒問題而苦惱,而這項技術的發展將幫助他們找回自信笑容。
沈榮津則強調,法藍瓷的創新之路不僅限於文創產業,更是跨足生技領域的驚人成就。該公司從材料、設備到製程都有專利,短短兩年間就成功開發出瓷牙列印技術,這是台灣MIT的驕傲。
施振榮在致詞中提到,許多品牌在B2B市場上表現亮眼,但知名度不夠。法藍瓷則從代工起家,逐步發展至B2C市場,未來還將走向B2B2C。他認為,3D技術的全球化潛力無限,從機器、材料到工藝,都能構建全新的生態圈。
台大牙醫專業學院院長林立德表示,全瓷冠3D列印在全球來說還是少數,多數處於研究階段,尚未有產品通過FDA。未來台大將與法藍瓷生技在材料研發、臨床實驗等方面進行更深入的合作。
法藍瓷生技不僅在3D列印瓷牙領域發揮領先地位,總裁陳立恆透露,公司即將推出一系列延伸產品,預計將對台灣牙醫產業帶來革命性變革,並有望躍上國際舞臺。陳立恆強調,牙醫、牙技師與患者之間常因牙齒顏色產生爭議,為解決這一問題,法藍瓷生技研發出「數位比色機」,確保牙齒顏色準確對比,減少誤差與客訴。 「我們運用時尚業的色彩概念,將牙齒顏色數位化,確保一致標準。」陳立恆表示,目前牙醫診所尚無使用機器對色,未來法藍瓷的比色機將授權給診所使用,提供更精準的服務。 此外,法藍瓷生技還將推出另一項革命性產品——隱形矯正牙套。陳立恆指出,隱形牙套市場領頭羊「隱適美」的專利權已於2017年到期,法藍瓷擁有壓模技術,並計劃克服牙套易染色、孳生細菌等問題,並改善牙套硬度,更符合矯正者的需求。 由於「隱適美」為美國品牌,產品製作與售後服務均需遠距離處理,而法藍瓷在台灣製作將能提供更即時的服務。陳立恆對法藍瓷生技的未來充滿信心,相信這些產品將改變台灣牙醫產業,並走向世界。
法藍瓷生技公司昨(27)日驕傲地宣布,他們的3D列印全瓷冠牙成功取得衛福部GMP與TFDA醫材認證,這不僅是台灣首家獲得這項認證的3D列印全瓷冠品牌,也標誌著台灣在牙科醫療領域的技術創新再下一城。這款瓷牙有三個亮點:首先,每顆牙齒都導入了GMP品管,並有獨一無二的編號,確保品質可追溯;其次,由於採用3D列印技術,瓷牙是一體成型,原料成本比傳統車削瓷牙低;最後,採用「加法」製程,能讓患者牙齒更順利咬合。 總裁陳立恆表示,他們預計在今年9月將申請美國FDA和CE歐盟的認證,並希望在今年底能夠通過,讓這項MIT(台灣製造)技術的3D列印瓷牙走進國際市場。陳立恆還透露,未來他們計劃將3D列印技術應用到ICT、SOFC、航太等更多領域。 近年來,3D列印技術在牙科醫療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不僅包括人工植牙手術導引板、3D列印樹脂義齒等,但3D列印的全瓷冠技術卻一直沒有太大進展。法藍瓷生技率先突破這項技術瓶頸,將3D列印技術應用於高科技陶瓷的全瓷冠,並自行研發了3D陶瓷列印機台。2018年,他們成立了法藍瓷生技公司,不僅能直接列印出先進陶瓷全瓷冠,還在日前通過了國內衛福部TFDA認證及產品上市資格,去年底開始授權牙科診所使用。 陳立恆表示,這款3D列印瓷牙已經取得了「GMP醫療器材優良製造規範」、「ISO13485醫療器材品質管理系統」等認證,每一批瓷牙都可回溯品質管理。法藍瓷也導入了智慧製造概念,牙齒成形可一步到位,更加精準貼合,原料成本遠低於車削瓷牙;並採用「加法製程」,先設計出患者的牙冠,再從零開始一層層列印氧化鋯,不僅數位化程度高,且過程環保有效率。 陳立恆還表示,未來他們可能會以授權的方式,與牙醫師、牙技師攜手,幫助更多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
陳立恒強調,「在全球3D陶瓷列印技術大戰中,誰先想出商業應用 ,誰就贏了!」3D陶瓷列印可印出一般難以成形的結構,與異材質無 縫結合,且陶瓷耐高溫、絕緣等特性,加上法藍瓷的精緻量產knowh ow,可望在追求輕薄短小的產業與產品上研發出許多殺手級應用。
交大電子工程系主任洪瑞華表示,法藍瓷與交大產學合作項目,包 括材料、光電應用,為科技業提出有效解決方案,像是半導體IC封裝 檢測、Micro LED量產檢測等,合作廠商之一的創新服務公司,即為 台積電設備商之一;而半導體元件、封裝、量測上可看到3D列印陶瓷 可應用空間,隨台積電進入5奈米、3奈米製程,對原材料、設備要求 會更精細。
法藍瓷也看好3D陶瓷列印應用在精細醫療。台大牙醫學院院長林立 德表示,牙醫是美學與科學的結合,目前還沒有廠商通過美國FDA認 證,原因是精準度控制不易且投入成本高,但法藍瓷用技術克服了, 未來兩者產學合作聚焦材料研發與臨床應用,進一步研究植入人體的 可能,如牙根、術後組織重建等。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指出,文化科技融合是台灣的下一步(TaiwanN ext),法藍瓷生技是文創加醫療,匯集技術、品牌、服務,主攻B2 B2C市場,使這項3D陶瓷列印全球化機率高,且從機器、材料到工藝 全部MIT,可以在台建構全新生態圈打國際盃!
下一步將在9月向美國FDA、歐盟CE申請認證,預計最快2021年底獲 准,2022年法藍瓷跨業籌組MIT國家隊也準備好了,將以台灣模式打 國際盃。
陳立恒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讓台灣醫療實力獲國際肯定,此時是法 藍瓷MIT隊打天下的好時機。國際上做3D列印瓷牙廠商屈指可數,且 還沒有廠商通過美國FDA認證,法藍瓷有機會在這場3D列印瓷牙大戰 中拔頭籌,關鍵就在這三年。法藍瓷生技已規劃2023年在台IPO,著 眼兩點,一是取得更多銀彈投入研發維持領先優勢,二是尋求國內外 企業合組策略聯盟開疆拓土,已有日商、陸商有意談合作。
法藍瓷是全球第四大陶瓷品牌商,最高年營收20億元。2018年7月 成立法藍瓷生技,資本額3億元,在內湖科學園區建置GMP廠,取得I SO 13485醫療器材品質管理認證,一年可列印5萬顆瓷牙,2019年底 開始將品牌授權牙科診所、牙技所,首家法藍瓷牙科診所開在台北民 生社區,預計10月成立法藍瓷美學牙技中心。
陳立恒指出,近年3D列印技術逐漸應用在牙科醫療,但3D列印瓷牙 未見全球生技大廠有進展。過去兩年法藍瓷後發先至,將3D列印精緻 陶瓷的技術應用在全瓷牙冠,主要是突破三大技術瓶頸,包括設備、 製程、原料皆為自有技術,領先國際且取得專利,精緻度逾99%可以 量產,且設備與製程成本都是全球最低,如今也領先歐美日取得3D列 印瓷牙TFDA許可。
目前國際上極少數廠商做3D列印瓷牙,且生產過程會造成污染或需 要後加工,且價格是法藍瓷的數十倍,這也成了法藍瓷打國際盃的優 勢。法藍瓷耕耘台灣市場先練兵,採三步驟,第一步運用科技搭配過 往藝術瓷的時尚美學,以3D列印一次到位取代CNC切割人工整修,切 入數位瓷牙市場,將採授權方式攜手牙醫師、牙技師擴大市場。粗估 ,台灣牙冠一年需求量逾百萬顆。
第二步是應用相關技術擴大產品線,推出貼片、牙橋等,結合法藍 瓷3D列印塑料、壓模技術,切入隱形牙套矯正市場。市場領導者隱適 美專利已過期,法藍瓷將利用技術改良產品解決市場痛點,例如容易 染色、細菌纏繞等,發揮後進者優勢搶市場。
第三步是做色彩數位化,目前以人眼校對色彩容易產生誤差引發消 費糾紛,因此法藍瓷砸數百萬元研究軟硬體,研發出色彩判讀機,助 牙技所、牙醫診所提高服務品質。
陳立恒強調,鑑於過去台廠用國外品牌、材料和方法做生意,容易 被外商掐住脖子,法藍瓷這次整個價值鏈都掌握在手裡,連關鍵原料 都是自行研發,全部MIT,加上策略聯盟夥伴找對、夠強,他有信心 以MIT隊打一場漂亮商戰,未來進軍資本市場成為尖牙股!
蕭萬長表示,法藍瓷的突破不僅是台灣企業典範,3D列印瓷牙的誕生更是國人一大福音,因為許多人都是滿口假牙,也希望能擁有兼具品質和美觀的牙齒。
沈榮津則提到,法藍瓷不斷創新、轉型,甚至從文創產業,跨域到生技領域,3D列印從材料、設備、製程皆有專利,法藍瓷後續更在短短兩年內,就開發出瓷牙列印技術,堪稱台灣MIT的驕傲。
施振榮致詞談到,許多品牌擅長B2B,只是知名度不高;而法藍瓷能從代工起家,一路發展至B2C,未來更要走向B2B2C;他認為,3D技術全球化的機率很高,無論是在機器、材料,甚至是工藝,都能建構全新生態圈。
台大牙醫專業學院院長林立德說,真正能以3D列印的全瓷冠,全世界屈指可數,多數都在研究階段,也尚未有一家通過FDA。未來台大將與法藍瓷生技在材料研發、臨床實驗有更多合作。
他表示,牙醫師、牙技師、患者三方經常有爭執,那就是牙齒的顏色,和想像的不同,因為牙醫都得人工使用色卡比對,但難免會因光源而有誤差。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法藍瓷生技研發出「數位比色機」,牙醫先用標準色卡與牙齒對照,決定某色彩,再經由比色機光學照射後,電腦會將該色變成數位號碼,再傳給牙技師加工上色。最後再由比色機去對比成品,是否同樣的數位號碼,讓客人、牙醫、牙技師都有共同標準,不會因喜好或是任何光源,而產生客訴和誤差。
「像時尚業就很在意色彩,可能一個黑色,就分好多種,我們是運用時尚業的色彩概念進行數位化,可得到一致標準。」陳立恆表示,由於目前並沒有牙醫診所使用機器來對色,未來推出比色機之後,同樣也可以授權給診所。
另外一個延伸產品則是隱形矯正牙套。陳立恆說,隱形牙套最常聽到就是美國的「隱適美」品牌,不過其專利權已在2017年到期,而製作隱形牙套必須進行壓模,才能製作出與矯正者牙齒相符合的牙套。
法藍瓷有此技術,但也希望克服相關缺點,例如如何不被咖啡染色,以及避免孳生細菌,還有改善牙套硬度,更符合矯正者的牙齒需求。
他提到,隱適美因是美國品牌,所以產品都在美國遠距製作,費時之外,也會有售後服務的問題;未來若能在台灣製作,就能就近服務矯正者。
法藍瓷總裁陳立恆表示,預計今年9月送件美國FDA和CE歐盟,明年底有望通過認證,目的要打國際盃,讓全程「MIT」的3D列印瓷牙,能走入國際市場;未來甚至計劃,要讓3D列印能應用到ICT(資訊與通信科技)、SOFC(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航太等領域。
近年3D列印技術逐漸應用於牙科醫療領域,包含人工植牙手術導引板、3D列印樹脂義齒等,而3D列印的全瓷冠,卻遲遲不見世界生技大廠的進展,此技術瓶頸由法藍瓷生技率先突破。
法藍瓷將3D列印應用轉向高科技陶瓷的全瓷冠,自行研發3D陶瓷列印機台,並在2018年成立法藍瓷生技公司,不僅能「直接列印」出先進陶瓷全瓷冠,更於日前通過國內衛福部TFDA認證及產品上市資格,去年底開始授權牙科診所。今年法藍瓷生技3D列印瓷牙7月中正式取得台灣TFDA認證,也是全台第一家拿到該認證的瓷牙品牌。
陳立恆說,3D列印瓷牙取得了「GMP醫療器材優良製造規範」、「ISO13485醫療器材品質管理系統」等認證,每一批瓷牙都可回溯品質管理。
法藍瓷也導入智慧製造概念,牙齒成形可一步到位,更加精準貼合,原料成本遠低於車削瓷牙;並採用「加法製程」,先設計出患者的牙冠,再從零開始一層層列印氧化鋯,不僅數位化程度高,且過程環保有效率。
陳立恆表示,未來可能以授權的方式,與牙醫師、牙技師攜手幫助更多的患者。
科文雙融公司由宏榮投資(代表人施振榮)、仁創投資(代表人陳 立恆)、台灣造雨(代表人王文漢)、台新創業投資(代表人鄭家鐘 )發起,初期先以4,000萬元開始運作,再爭取文策院國發基金、中 華電信等參投,下一波鎖定科技業。
施振榮透露,目前有多個文化結合科技案醞釀中,其中之一是舉辦 5G跨國音樂會,讓國外音樂家與台灣交響樂團異地合奏,將使用中華 電信的5G技術,明年可望先在台北大安、中正等不同兩區之間異地合 奏小試身手。
這是施振榮退休後,少數再站上第一線擔任董座的公司,展現他對 推動文化與科技產業整合的決心。為強化投資審核陣容,科文雙融公 司也將設立「文化內容製作委員會」,由前國藝會執行長陳錦誠擔任 召集人;因應推動文化與科技跨領域整合,將設立顧問群,邀請國藝 會董事長林曼麗、「再會吧北投」製作人雷輝等擔任顧問。
施振榮表示,科文雙融將積極推動跨界製作與整合,並透過製作委 員會及策略結盟形式發展專案,扮演後續落地執行的推手,並協助解 決台灣藝文界面臨的市場議題,除了投資模式,也要設計創新的合作 及分潤模式,以推進科文雙融、價值共創、利益平衡的目標。
陳立恆說,因為創作者對於他們的創作都有堅持,如果結合科技,全新的IP,創作者都不見得能接受,因為有些創作者會認為那不是他的作品,所以若要文化和科技價值共創,「最大挑戰是彼此對話」。
不過也有成功的例子。陳立恆舉例說明,像是霹靂布袋戲近年跟日本合作,推出有別於霹靂系列的電視劇「東離劍遊紀」,將布袋戲融入二次元,對日本觀眾來說,那是全新的IP,但對霹靂擁護者會說那不是霹靂,但是經由市場驗證,那是能被觀眾接受的,反而吸引更多非霹靂的戲迷。
台灣動畫團隊「光點吉樹」導演劉育樹也提到,目前正與當代傳奇劇場製作古羅馬獨裁者「凱薩」的故事,藝術總監為京劇跨領域大師吳興國,他笑著跟當代傳奇劇場行政總監林秀偉說「我需要翻譯」,因為雙方領域截然不同。
豪華朗機工創辦人共同張耿華與其團隊,去年在台中花博展出巨大機械花作品「聆聽花開的聲音」,其中裝置有上銀科技12支機器手臂,提到文化與科技彼此的差異,「我們使用他們的產品,需要工程師對接,一個是藝術,一個是工程;我們跟工程師說,要請他將一些底層的東西開放出來,讓我們閱讀,但對方卻覺得不需要,但是跨領域創作的過程,需要意見交換所產生的價值。」
張耿華說,豪華朗機工團隊一開始有四位藝術家,有彼此都有強烈主觀性,因此每次都會舉行定期的調平會,「『翻譯』很重要,我們四位都是藝術家,但都需要彼此翻譯了」,合作前必須講清楚做事的方式及論述,也才能順利對接。
將投資視覺藝術和表演藝術的創作內容,「初步想法是每個案子投資1,000萬元以下,等到作品完成後,有票房後回本,即可再投入新案進行循環使用。」施振榮說。
台灣的文創產業蓬勃發展,又是全球知名科技島,科技會影響表演藝術表現方法,但相較國外能將文化與科技融合出國際化、並能不斷持續推向觀眾的精彩表演或展演,台灣反而缺乏兩邊整合並建立出產業鏈,有鑑於此,文化科技聯盟積極推動人文藝術結合科技,並由施振榮擔任召集人,陳立恆為副召集人,資策會副所長黃宛華任聯盟執行長。
陳立恆說,法藍瓷致力於傳遞天、地、人三者之間「真善美」,其實文化科技聯盟也是一樣,「真善美」就是藉由人文藝術和科技結合的呈現,相信台灣就會有新的產業;黃宛華則表示,聯盟希望聚集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藉此激發新的可能,這是台灣轉型升級很重要課題。
施振榮表示,初期將募集1億元投資,期望在今年年底前籌組完成,目前已有文策院拿出2,000萬元資金,第一波並沒有找科技業投資,這是希望做出具體成果後,相信就會有科技界的資源一起共襄盛舉。
他也提到,種子基金的定位不是補助而是要回收,希望這筆資金可以循環使用,並創造多億的投資價值,初步的想法,是每個案子在1,000萬元以下,投資至少10個案子,並尋找藝術成分高,可看性也相對高的產品來投資。
「科文雙融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以製作人制的型態運作,目的是讓每個案子與科技結合,重新包裝,建立出可模組化、可複製、容易移動、國際化的表演或視覺藝術。目前也正在思考可能執行的場域,期每個案子都能兼具市場性和投資回收性。
施振榮說,希望文化能借重台灣科技服務,讓建構出的表演藝術和視覺藝術,除了能產出高附加價值之外,最重要是內容可國際化。
場域方面,視覺藝術期望能找到大型美術館或是故宮來合作,表演藝術則須由政府提供場地,再請科技廠商投入科技設備改裝,交通方便,「但場地倒不需要很大,小型可容納200至300人,大型可容納600至700人,會找這樣的場域。」如何將場域結合科技,就必須有所創新。
他說,已經與藝術家和科技人談及此事,若未來順利,展演場域甚至可到各縣市文化中心,背後的軟體,說不定現在討論度夯的AI科技都可能用得到。
合作的科技界,會以顯示廠商為主,以利文化結合互動科技和顯示科技;現在聯盟所合作的指導委員,有中華電信、台新、兆豐銀行、文策院以及前Intel副總裁王文漢等。
目前是否已經找到投資標的?施振榮說,目前標的仍選擇中,若有看到具潛力的藝文團體,就會跟他們談;不過既然是投資,就希望能回本,所以必須兼顧「尊重主導性強的藝術家,同時與他們溝通需有市場性」,這也將是製作人的責任。
選擇投資標的的條件,「為了要叫座,所以該團體需要有點知名度,」雖然作品創作要「叫好叫座」,但至少「需叫好」,這是一個條件;若所需的製作費用大,會要求先試做樣品,「做樣品的目的,是要觀察能否叫座,」投資的策略,則是希望運用小錢建立信心,做出成績來,才能讓更多產業界專家共同投入,也才能找來更多資金。
施振榮也表示,未來表演或是視覺藝術團體若推出售票展演,除了一般售票,也可走團購形式,我找大型科技公司福委會共襄盛舉,至少可回收回來。
明年一定要開始動,每個案子真正有構想,製作期至少一年,最快效率高半年都還太趕。
希望三個,施振榮?,視覺藝術先一個場域,同時啟動多個策展內容。
陳立恆看好醫美當道、高齡社會的市場潛力,將3D技術跨業應用在 生技領域,希望開闢第二條成長曲線。由於目前台灣的診所、醫院尚 沒有法人化,因此法藍瓷將做為3D列印瓷牙的醫材製造與供應商,並 以品牌授權牙醫師、牙技師,推廣3D瓷牙連鎖門診。
與此同時,法藍瓷準備申請美、歐、日等國FDA認證,以「中央廚 房」概念供應全球市場,屆時可望有爆發式成長,並考慮引進產學研 單位或企業等策略投資人,進一步進軍資本市場。
法藍瓷是全球第四大陶瓷品牌商,最高年營收20億元。去年7月成 立法藍瓷生技,資本3億元,現有3D瓷牙小組核心成員4人,自主研發 出三台3D列印設備,一台設備一天可產出一、兩百顆陶瓷牙冠,可望 成為法藍瓷的小金雞。
陳立恆表示,法藍瓷的商業模式,是在本業融合文化科技,再創新 、轉型、跨業發展新產品,目前涵蓋陶瓷禮贈品、傢俱、珠寶配件、 生技等4大產業。
其中,將3D不斷跨業創新應用,是法藍瓷賣向國際,打敗許多歐洲 廠商的關鍵。
法藍瓷做過樹脂、木頭傢俱、陶瓷、金屬等材質,甚至開過電鍍廠 、做防彈玻璃等,18年前花百萬美元購入3D列印設備,各領域技術人 員開始思考應用之道,並邀請英國3D博士蘇威年、工研院材料所研究 陶瓷博士加入,粗估總投入近2億元。
法藍瓷率先將3D應用在瓷品打響名號,立體、手感且形狀多變被稱 為「立體瓷」,不同於歐洲大廠走簡單機械化的瓷品;接著法藍瓷做 到更細緻效果,3年前推出青蛙、雪花等珠寶飾品,一年銷售數千個 。
此外,近期法藍瓷再與台科大、北科大合作,用氧化鋯做成牙齒、 骨頭等,結合美學、上釉工藝,符合環保,再攻醫美市場。
陳立恆說,從法藍瓷的經驗,過去運用科技力量讓產品的顏色更飽和、立體,現在進入3D列印階段,雖然一開始不好用,但內部已能將研發技術做成3D列印史坦威鋼琴,並融入法藍瓷累積的釉下彩上色工藝和細膩美學設計,就能把產品價值大幅拉高,也就是將科技應用在產品上,不僅企業、產業也能轉型。
陳立恆指出,最近法藍瓷將3D列印技術放在製作牙齒,這也需要美學及塗釉、上釉料的技術,成功開闢新藍海,預期最快明年就能取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證,成為全球首家3D列印瓷牙製造商。
陳立恆說,梵谷美術館10多年前導入科技、新闢體驗式經濟的新思維,透過科技、場域的結合,讓場域空間白天是美術館,到了晚上融合科技後變成具有文化的夜店,成為沉浸式創意,這類新型態的體驗式經濟,在國際城市上都能看到,顯示傳統文化透過科技融合,就能打造出新藍海市場,因此跨出第一步才會有改變,文化科技發展聯盟就是希望串起文化和商業機制的對接機制,讓文化與科技產業共創共榮的平台。
文化科技發展聯盟去年成立。施振榮說,文化界、藝文界思維不翻轉,就會走入自以為是的框架,要建立文化科技就很困難,要打破框架,第一要思維轉變,也需要成功的案例示範。聯盟已挑選12個團隊給一些建議、引導,日後會做媒合,扮演育成中心角色。
資策會副所長暨聯盟執行長黃宛華分析,文化和科技媒合過程中,最困難就是雙方認知薄弱,聯盟第一要務是推廣知識,讓文化界認識科技,也讓科技界認識文化,進而媒合。
黃宛華指出,將建立常態性的場域,讓文化科技成為常態性的演出,降低文化界和投資方在設備投資的風險,例如大稻埕藝術就有機會透過導入科技化,加上提供固定場域,成為常態性的藝術季。文化結合科技,可帶來新的體驗經濟,加上固定展演,更能讓投資者願意挹注資金。
聯盟副召集人暨法藍瓷總裁陳立恒表示,聯盟首要目的是整合,讓不同文化理解,就會有人願意投身改造,進而走出新的產業之路;第二個目的是希望藉由科技,讓文化、傳統產業轉型再升級,找出新市場,才有新動能產生。
施振榮強調,聯盟最大挑戰是場域缺乏,以及作品、內容的觀念急需轉變;其中場域可由科技界或政府提供。但作品、內容方面就要政府政策及文化、藝文界的思維轉變。當務之急是建立以製作人、策展人為中心,而不是以藝術家為中心。因為製作人、策展人有市場化觀念,能讓作品叫好又叫座,才有機會出現第二個、第三個作品;而融入科技、加上固定或常態性場域展演,才能做到生生不息的文化科技產業,達到永續經營。
陳立恆說,一直以來法藍瓷都以科技為後盾,以突破傳統陶瓷工藝的局限,早在17年前,即將3D列印科技導入前端製程,近年更與國內知名大學共同合作3D陶瓷列印技術,從原料、設備到製作全方位創新,打造出微雕陶瓷作品。
法藍瓷與艾瑞瓷數位牙科集團14日正式簽訂合作協議,這項合作將整合艾瑞瓷的高科技精密醫療技術,以及法藍瓷20年歷史所累積的釉下彩上色工藝,讓瓷牙不再只是單純的治療,更是兼具美感的精品藝術,期能為更多的患者提供最高品質且自然美觀的治療成果。
近年來,隨著醫學美容產業的興起,牙科成為「醫美」的一環,而牙科在微笑曲線的重建,往往是整個顏面部美觀評估的致勝關鍵,因此,全瓷冠、美白貼片等需求近年來也開始大幅上升。
艾瑞瓷數位牙科集團執行長曹士賢表示,當代的數位科技著實改善了臨床治療的效率以及精準度,讓治療能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這是我們的專業。但在陶瓷的美學工藝這門學問,有更專精的一群人存在,法藍瓷即是其中之一。
此合作計畫的短期目標,法藍瓷說,是整合現今法藍瓷的釉下彩染色工藝,以美學觀點進入臨床全瓷冠的上色流程,讓製作出來的全瓷冠、貼片更臻自然剔透美觀。長期目標則是運用艾瑞瓷數位牙科集團數位醫學專業的經驗以及法藍瓷3D陶瓷列印的研發技術,打造具備數位牙科醫學的 3D 列印精密瓷牙,有機會成為全球首家直接以3D列印瓷牙的牙材製造商。
兩年前法藍瓷總裁陳立恆錯估日本市場,因此關閉該地所有直營店,今年11月初他受日本博多織造技術龍頭OKANO(岡野株式會社)社長岡野博一之邀,於OKANO東京六本木店展售兩周,可藉此再度觀察當地消費市場。
雙方跨界合作
創造品牌價值
雙方也跨界合作,取材明治時代浮世繪畫家月岡芳年的「風俗三十二相」,以陶瓷和絲巾結合出「蝶舞風華絲巾有蓋盒組」作品,讓外界眼睛為之一亮。
原先法藍瓷在日本有兩家直營店,一家在日本新光三越惠比壽店,一家在日本最具頂級代表性的皇宮酒店。
陳立恆坦言,當時以為了解日本市場,沒想到日本人的消費和生活習慣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就已改變,他們對於高價瓷器不再講究,加上工藝品要進入高昂地租的地方,要獲利也不容易,在兩年前法藍瓷日本直營店全部收掉。
他進一步表示,當時新光三越惠比壽店是屬於社區型百貨,消費力夠但人流不夠,皇宮飯店客群是商業人士,生意較好,「但因日本人生活方式改變,不願意買高價陶瓷,且當時理所當然以為法藍瓷具有國際知名度,就在日本擴店,但其實很多日本人不認識我們,所以兩個店都失敗了。」
這次與日本OKANO的機緣來自於三年前岡野博一曾到台灣,偶然經過法藍瓷的店鋪,開啟了與法藍瓷的緣分,之後幾次拜訪決定這次的展覽與作品合作。
岡野表示,深信透過兩個亞洲品牌加乘,發揚具有777年歷史的博多織以及當代陶瓷工藝,且法藍瓷在世界上有許多分店,希望能藉此將OKANO品牌帶出去,同時法藍瓷在日本也能建立知名度,雙方都能有很好的廣告效果。
陳立恆說,這次受岡野博一邀請,在OKANO東京六本木店舉辦「法藍瓷2018經典展」,免費在此場地展售多件法藍瓷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開發的經典瓷品。
他提到,這次與岡野株式會社合作後,未來將有機會在日本重起爐灶,不過現在到日本開店得精打細算,因為日本市場已不再像以往這麼容易獲利,「這些新興貴族的生活方式跟老一派貴族對於藝術帶動生活的想法,已不太一樣,這次與OKANO合作在東京六本木展售商品,將是試金石。」
東京辦經典展
秀出陶瓷技術
經由經典展也有意外收穫,陳立恆說,有一位男性客人來看展,並提到他搜集了法藍瓷12生肖,但12個還缺了三個,因此當場下了訂單。
由於岡野同時也是博多織工業組合理事長,在六本木舉辦經典展前一天,即邀請陳立恆前往福岡「第35屆傳統工藝品月間國民會議全國大會」,以「從亞洲走向世界—傳統產業的創新實踐」為題發表演說,出席者除了有當地工藝業者,也有福岡縣廳觀光政策課擔當課長吉田博敏等人。
談到對於陳立恆演講的感想,岡野表示,法藍瓷以客人為優先,市場調查也做得很好,因此對於全球消費者的喜好很了解,這是法藍瓷的強項;在「仁」這一塊,法藍瓷也做得很好,「仁是亞洲人都共通可以理解的概念,歐美品牌設計就不會有仁的設計思維。」
陳立恆觀察,「日本科技領先,但不幸沒運用在傳統工藝上,又面對人力成本逐年增加,手工費時也無法量產,所以這幾年來日本傳統工藝無法產業化。」他說,有一次日本陶瓷協會會長協同日本的陶瓷行號到法藍瓷參觀,「日本人很驚訝,問我們怎有辦法做得這麼立體,還能有這麼多顏色,但我年輕時卻是嚮往日本陶瓷技術,如今已翻轉。」
對於開創全新市場,陳立恆認為,從新地方開始,不如深耕現在的市場較為重要,面對多變的國際市場,必須更加步步為營。
法藍瓷7月成立法藍瓷生物科技公司,將推出3D列印瓷牙,目前瓷牙還在測試中,包括咬合壓力、血液融合,以及生物性和化學性融合測試等,陳立恆說,這些必須在台灣執行完畢,才能寫成報告後,向FDA申請認證,若是進行順利,應可在一年內拿到。
他並強調,也可同時申請台灣的TFDA,若拿到認證,將正式跨入醫材供應和醫材製造領域,並成為台灣第一家3D列印瓷牙製造商,甚至可能是全球首家3D列印瓷牙製造商。
法藍瓷在大陸多元化開闢商機,今年7月推出微商城,成績斐然,陳立恆說,微商城只有三個人負責,但一家微商城等於三家實體通路的業績。他指出,微商城商品數量較少,品類也希望與實體通路有所區隔;在價格區間方面,價格新台幣1萬元以下占比70%,1萬至5萬元占20%,5萬元以上占10%,如此才有競爭優勢。
每年法藍瓷邀請消費至少人民幣20萬元(約新台幣100萬元)以上的VIP到景德鎮園區參觀,讓客戶對產品和景德鎮產生了解,進而下訂單,今年已舉辦五梯次,其中三個梯次訂單業績都有成長,比去年成長三至四成。
除大陸市場以外,兩年前陳立恆錯估日本市場,關閉當地直營店,今年可望捲土重來,日本博德織造技術龍頭岡野株式會社(OKANO)邀請法藍瓷5日起在岡野東京六本木店展售兩周,他希望藉此觀察當地市場。
法藍瓷原先在日本有兩家直營店,一家在新光三越日本橋店,一家在日本最具頂級代表性的皇宮酒店。
陳立恆指出,法藍瓷自9月起銷售開始活絡,10月買氣延燒,主要 是兩岸中產階級消費明顯增加,加上重新審視日本市場並考慮加碼行 銷,接下來的旺季採買人數與金額可望續增,幾乎可以確定法藍瓷今 年拚轉盈有望,一掃過去3年虧損的低迷。
法藍瓷目前在66國、有6,000個銷售據點,其中在大陸、台灣分別 有120、30家直營店,合計貢獻營收6成,其餘4成營收來自海外市場 ,以美國(近2成)、德國(5%)、日本(不到3%)、中東(不到 3%)為主,近期杜拜親王正在爭取中東代理權,可望提振中東市場 。
法藍瓷堪稱亞洲唯一打世界盃的工藝品牌,連日本都還辦不到,博 多織工業組合理事長、OKANO社長岡野博一主動邀請法藍瓷合作新品 絲巾有蓋盒組,今日在六本木旗艦店舉辦法藍瓷2018經典展,共展出 40件作品,總價值逾2千萬日元。
陳立恆表示,法藍瓷7年前就在日本設公司,曾進駐大皇宮飯店、 三越百貨惠比壽與日本橋分店設櫃,由於營運成本高,2年前結束日 本公司,改由代理商經營,這次與OKANO合作,將重新審視日本市場 ,再考慮加碼佈局,甚至台日聯手以亞洲文化之名打海外市場。
法藍瓷打世界盃還有一個秘密武器,陳立恆指出,法藍瓷善用科技 力量,推出3D陶瓷列印微雕瓷品、瓷牙,3D列印瓷牙是法藍瓷今年唯 一的新投資,已成立法藍瓷生技公司,本週將準備送美國FDA認證, 接著送台灣TFDA,快的話明年底、後年初就可推出,放眼全球市場。
邀請大咖駐村
活化工藝發展
法藍瓷進駐景德鎮園區後,陳立恆陸續投資約3,000萬美元(約新台幣9億元)在土地、廠房和設備上,是法藍瓷在大陸最多投資金額的廠,全盛時期員工達8,000人以上,但近年受大環境影響,現在只有100至200位員工,其中還有一間日用瓷廠受到歐洲反傾銷影響,目前閒置中。
這也讓陳立恆決定活化園區,將該日用瓷廠研發中心轉型為「陶瓷大師工作坊」,近日邀請來自兩岸以及英國、波蘭等八位陶瓷藝術家,在園區駐村交流創作,除了提供食宿,藝術家還能在「陶瓷大師工作坊」空間中盡情揮灑,創作藝術陶瓷。
日前法藍瓷協同景德鎮台辦、景德鎮陶瓷大學,於景德鎮園區內舉辦「陶瓷創作與產業交流會」,讓八位藝術家分享各自製陶經驗,交流切磋,期望透過陶藝作品的創作展示,活化當地工藝發展,激盪創意火花。
交流會現場,有一件作品特別受到眾設計師的矚目,是法藍瓷與陶藝家翁國珍共同開發的陶瓷瓶,目前作品名稱還未定,瓶子結合陶的粗曠和法藍瓷瓷器的細緻,增加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不只如此,八位藝術家更跨越文化隔閡,發揮他們各自專長,共同創作一件作品,也將於最近展現成果。陳立恆說,看到這些專業人士投入陶瓷創作時,光是摸著泥巴,都能看到他們的眼睛亮起來,喜愛陶瓷是根深柢固的本質。
由於法藍瓷景德鎮園區今年4月獲頒「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示範點」,陳立恆表示,園區成為兩岸交流基地,就能舉辦交流活動,所以近日計畫舉辦培訓課程,讓園區成為培訓中心,邀請兩岸陶瓷大師到此授課,讓更多人瞭解製瓷及產業化流程,教他們怎麼打開通路做品牌,這些都是學校中學不到的,加上周邊有陶瓷大學豐富的師資,「但只靠我一人太吃力」,陶瓷創作與產業交流會結束後,當地政府若點頭同意,有機會讓政府提供相關補貼經費,實踐培訓中心的計畫。
打造觀光園區
提升品牌形象
「這次交流會後,若當地政府批准,園區內的宿舍就可以利用起來,」除了原本的藝術家村之外,他打算將園區內閒置宿舍,每層樓改裝近24間房,不但容納上百位藝術家,還有欲創新創業者以及來此上培訓課的學生,當地政府也能促使觀光局,讓觀光客來此參訪,住園區內宿舍,活化並轉型成為觀光園區,此計畫今年就可能實現。
陳立恆曾到過英國國寶級品牌Wedgwood工廠參觀,他發現工廠配有解說人員,負責帶參觀者導覽工廠,並能進入車間參觀;「以前我們園區工廠沒特別開放參觀,是因為怕干擾工作,現在我們希望,未來能讓每個部門都有展示空間。」不過這仍要看當地政府能支持到何種程度,才能知道園區後續該如何運作。
有關活化園區的目的,他表示,不是希望藉此賺取利潤,而是重視社會參與,不藏私,讓更多人學習如何將陶瓷產業化,如此也會提升品牌形象;若園區活化成功,他有信心能吸納更多陶瓷產業外菁英和藝術家投入,大陸如佛山、潮州、德化等瓷都,必定也會想共同參與交流。
今年法藍瓷首開先河,邀請八位兩岸以及國際陶瓷工藝師在園區「駐村」,陳立恆說,未來希望由各大藝術家協會推薦創意經得起考驗的藝術家,像是法國藝術家協會早就慕名景德鎮,很多藝術家都想到景德鎮創作,未來有機會吸引各方菁英匯集於此。
來自兩岸的六位陶藝家,包含來自台灣的劉峰雄、翁國珍、李仁嵋以及大陸的吳禮新、丁傳國、竇衍英,以及波蘭陶藝師瑪莉雅(Maria Joanna Juchnowska)、英國陶藝師雷歐娜(Rhiannon Ewing-James),他們各有所長, 有的藝術家運用景德鎮當地的陶土,有的採用法藍瓷景德鎮園區內的瓷器配件,相互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就像陶藝家雷歐娜先將青花瓷小碎片鋪在水泥板上,再用青花色彩彩繪其上,呈現出層次感。陳立恆觀察,陶藝家運用各式媒材,可說無拘無束,信手拈來。
旅美陶藝家劉峰雄表示,這次在法藍瓷陶瓷創作和產品設計交流活動中,每位陶藝家都帶著自己擅長的媒材來,交流時可發現每人都有匠人精神。
翁國珍獨創「大地裂痕」技法,這次他與其他七位藝術家都有通同想法,希望由陶瓷藝術中帶出潮流;李仁嵋做陶今年邁入25年,他說自己學陶藝過程,沒有經過正統學習,都是自學,因此他做的東西沒章法,但是也不拘束。
這次他來景德鎮,遇到不同創作者、不同語言,但仍有共同點,那就是「美學」,其他創作者的作品,都尋求彼此間客觀和理性的美學,他嘗試畫景德鎮的青花,對他未來陶藝創作可望有啟發,「來自不同國家,但最後我們依然很容易達成交流,文化藝術是媒介。」
瑪莉雅2000年從事瓷器設計,希望向世人展示陶瓷結合時尚設計珠寶等多元呈現方式,這是她第一次來到亞洲,來之前,美國藝術家朋友就告訴她,景德鎮彷彿是「陶瓷的迪士尼樂園」。
雷歐娜則表示,她到景德鎮後,發現這裡文化和資源比英國豐富許多,她最有興趣的就是將傳統手工用現代化方式表現。
吳禮新認為,在交流期間與藝術家之間的藝術坦討,感受藝術家的專注,一星期創作活動,不僅是各自創作,也確實在交流,非常有意義。
丁傳國2002年到景德鎮,感受到景德鎮陶瓷博大精深,多年前曾帶學生來參觀法蘭瓷景德鎮園區,對法藍瓷印象深刻,這次來交流,用他之前所學,結合法藍瓷材料來創作,在法藍瓷幫助之下,使他創作無憂。
竇衍英2001年考入陶瓷大學,一開始玩陶,逐漸對陶瓷產生感情,她以彩繪瓷為主,不過這次來交流會,她說將不只專注在陶瓷繪畫上,因為「陶瓷是很有溫度的東西,加上文明進步都要相互碰撞,這次交流會就能達到此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