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藍瓷公司新聞
另外,法藍瓷調整兩岸店舖體質,陳立恆表示,2022年訂下目標只要不賺錢就收店,「虧錢的店已收的差不多,能留下來的都是精英」。目前店舖都擁有最佳體質。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投入瓷牙的歷程?
答:因掌握陶瓷3D列印技術和研發實力,在2018年7月成立法藍瓷生技,團隊不僅自行設計,更創造3D陶瓷列印機台,自行研發材料配方,擁有製造流程的專利,首個代表作則是3D列印全瓷冠牙,2020年就取得衛福部GMP與TFDA醫材認證,這是全台首家3D列印全瓷冠品牌。
為打國際盃,也申請FDA認證,審查歷時一年多,終於在去年7月取得認證,為台灣首家拿下FDA的3D列印瓷牙製造商。開發這項技術,主要是台灣牙技法並無規定牙冠或假牙須出示產品證明,因此品質參差不齊,部分削價競爭,價格差異大。
問:法藍瓷生技瓷牙的特殊之處為何?
答:法藍瓷生技的瓷牙除每一批都可回溯品質管理,有編號可溯源外,因是3D列印為一體成型,原料成本低於車削瓷牙;再來是採取「加法」製程。先設計出患者的牙冠,再從零開始一層層列印氧化鋯,不僅數位化程度高,且過程環保有效率,讓患者牙齒更能順利咬合。
也因有品牌價值,法藍瓷生技的3D列印瓷牙定價約3萬至4萬元,會比一般報價2.5萬元高,目前正與診所溝通,最少會找十至20家診所,做出品牌影響力。
問:法藍瓷生技的瓷牙未來發展?
答:陶瓷具有絕緣耐熱的特性,看好未來發展,未來法藍瓷的陶瓷3D列印研發將攻生物科技、ICT運用、半導體,只要這三個領域有任何一個有突破性產品,營收有望超越傳統陶瓷。有任何一項突破性產品進入市場,營收就會跳高,重點是有沒有被用到,甚至是打敗現有方式的做法,這邊營收利潤也能讓傳統堆疊營收的法藍瓷有更好發展。
問:法藍瓷在疫情這段時間的發展為何?
答:疫情至今可看出進入通路改變的時代。法藍瓷在中國大陸調整店舖體質,像是瀋陽或是大連虧錢一至兩年就不想開了,如今剩下的店舖都是精英,要虧錢不容易,因為已有基本客群。老客人若想送禮想要有變化,就會來買法藍瓷的陶瓷。
台灣方面,虧錢店已收的差不多,以目前來說,台灣就算有疫情,也沒有虧錢的店,公司也稍微節約,算是會獲利了。
疫情對法藍瓷來說可以守,不能攻,德國、美國、日本市場都收掉了,目前內部還不敢攻,因為通膨仍在,商店能存活與否還不知道,這行(陶瓷產業)要恢復的時間點會比別人晚,畢竟陶瓷不是必需品。假如2023年6月恢復正常,再來開闢歐美日美精品市場。
美國某些店點會直接下單來法藍瓷總公司,再從這邊出貨,就是有辦法拿到訂單,即使運費很貴,客人還是可以接受,美國有些商店是這樣跟法藍瓷做生意。以前店家是買斷,現在沒有庫存。美國客人很少買新台幣10多萬元,平均新台幣二、三萬元,美國不是收藏等著增值,買來就是裝潢家裡,或是以欣賞為目的。
陳立恆表示,這本書距離上一本《淬煉》的這些年來,市場變化大,除了政黨輪替、兩岸政策改變外,科技時代轉變至數位時代,並進階至科技數位的應用,「數位時代來臨,給大家很大的教訓,這和18世紀的工業革命類似,守著傳統方式,就可能被淘汰」。
他說,早期工業革命大家都不習慣,很多人不敢坐火車堅持坐馬車,因為會害怕,其實,回頭過頭來看,要改變原來是自己。
科技、人文跟藝術是真善美的結合,但現在數位革命時代到了,三個要素開始出現不平衡,因為科技走得太快,數位巨輪已向大家輾來,但文創產業卻沒認真思考,如何擁抱數位跟運用科技力量。
以法藍瓷為例,能成為百貨商場工藝品牌屹立不搖的佼佼者,關鍵就在於不斷轉型,從來都不是只被定義為傳統藝術陶瓷。
他說:「我們的品牌形象20年來一直都維護很好,但還是沒辦法擠上一線精品品牌的地位。」他分析,像是LV、愛馬仕等都是包包起家,逐步變精品大咖,再來才是珠寶,如卡地亞,因為這些都是能直接穿戴身上,可外顯秀自己的產品。
但是陶瓷不是穿戴型,「不可能抱著一個花瓶在路上走,因此要擠上一線是不可能,16世紀歐洲進口陶瓷是招待客人,現代我們反而是適應時代改變去精進自己」。
法藍瓷在兩岸商場與歐洲瓷器品牌比拚,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只是2020年爆發疫情,店點最多的歐美日市場因疫情無法營業,且多國陶瓷產區停工停產,法藍瓷透過不斷轉型,甚至投入發展生技產業,也在這波疫情中生存下來,實為不易。
因此他決定走自創品牌的路,這時中國文化的思想和生活哲學開啟他的眼界,經過產品的開發和品牌塑造,十年磨一劍,到50歲才準備好;2001年創立法藍瓷品牌,結合設計、生產、行銷與服務管理和品牌理念,創造出具有文化創意競爭力的價值鏈,一舉揚名國際。
設計理念 發揚東方美學
法藍瓷品牌外文名字「Franz」,為陳立恆的德文名字,意涵無拘無束,充滿創意。以自己名字為品牌命名,就是希望藉由Franz實現夢想,並將理念融入產品的設計風格中;而品牌logo上海鷗就是傳遞理念的使者,展翅高飛,翱翔天地,把東方美學傳揚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談到自有品牌法藍瓷成立的契機,竟是源於一位德國女人的羞辱。陳立恆說,有一次在路上與一位德國老太太擦肩而過,對方竟沒來由地罵他「Schwein」,在德文就是「豬」的意思;陳立恆曾就讀輔大德文系,當然聽得懂,但當場沒與對方計較。
第二年,他帶領公司員工到瑞士旅遊,大家擠進纜車中,沒想到又從纜車服務小姐口中聽到「Schwein」。他說:「當時我才40歲出頭,就有能力帶員工到瑞士旅遊,但在外國人心中卻連豬都不如。」
經歷為人作嫁的代工時期,到現在的國際品牌法藍瓷,陳立恆最大感觸是「做品牌就像做人一樣」,「我們都想得到別人的尊敬、信賴和歡迎,經營品牌亦是如此」。也因法藍瓷懂得抓住市場需求的方向,懂得針對客群設計產品,站在顧客的立場思考,故獲得不少訂單。
陳立恆說,經營品牌必須擁有「三力」,包括創造力、發展力和影響力。台灣發展出多元的文化創造力,希望達到極致,應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發展力」,因為台灣市場不大,必須敢走出去,才可能獲得發揮機會;最重要的是「影響力」,一家公司必須有影響別人的能力,否則就只是隱形人,無法傳達品牌的理念。
啟動轉型 三方向找商機
不過,法藍瓷曾歷經大陸打奢,送禮市場衰退,也讓公司出現虧損,面臨經營危機,陳立恆忍痛縮編人力,從90年代代工時期八、九千名員工,精簡縮編至今僅剩幾百人。即使如此,陳立恆仍努力尋找新商機,啟動轉型計畫。
因掌握陶瓷3D列印技術和研發實力,陳立恆2018年7月成立「法藍瓷生技」,推出瓷牙產品,更要將陶瓷3D列印研發採三路並進,就是進軍生物科技、ICT運用、半導體等,都將採取技術轉移方式,就無需花太多研發精神跟人力,成果大家可分享,他說:「合作的廠商有訂單,我就可與他們分潤。」
陳立恆握有3D列印技術,在作品製程中大量運用電腦建模、逆向工程掃描,與3D列印各項技術,他更對於先進陶瓷的運用瞭若指掌;法藍瓷生技團隊不僅可自行設計,更創造3D陶瓷列印機台,並自行研發材料配方,與製造流程的專利,首個代表作是3D列印全瓷冠牙,2022年7月拿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證,成為台灣第一家拿下FDA的3D列印瓷牙製造商,未來有望攜手牙醫診所共同打國際盃。
台灣的文創產業蓬勃發展,又是全球知名科技島,科技會影響表演藝術表現方法,但相較國外將文化與科技融合出國際化、並持續推向觀眾的精彩表演或展演,台灣反而缺乏兩邊整合並建立出產業鏈。
有鑑於此,陳立恆與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在2018年共同成立文化科技聯盟,期望建立科文整合的產業鏈。隔年施振榮、陳立恆、英特爾(Intel)前副總裁王文漢、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共同成立「科文双融投資顧問公司」,是台灣第一家以文化科技為核心的「加速器」+「整合顧問」+「種子投資」公司,初期以文化科技產業的沉浸數位展演,以及融合創新業務為主要範疇。
科文双融旗下双融域公司2021年底於台北101打造全台最高規格5G全沉浸體驗場域-双融域AMBI SPACE ONE,以沉浸式互動展演帶動周邊育樂的創新模式與市場應用,建立台灣文化科技體驗經濟產業生態系。
2022年陸續推出蕩寇誌、混沌實驗室、幻景換境和嵐波島奇幻大冒險等IP外,也與很多品牌合作,透過各種客製化的沉浸式體驗,持續創造嶄新的商業模式。近期登場的光影藝術展「走進大師的腦內:李奧納多.達文西」及全沉浸體驗展「絕美之島—縮時台灣映像誌」,也讓世界看到双融域無限的可能性。
「法藍瓷生技」成立於2018年7月,團隊不僅可自行設計,更創造3D陶瓷列印機台,自行研發材料配方,擁有製造流程的專利,首個代表作是3D列印全瓷冠牙,早於前年就取得衛福部GMP與TFDA醫材認證,也是全台首家3D列印全瓷冠品牌。為打國際杯,陳立恆申請美國FDA認證,審查歷時一年多,今年7月拿下認證,成為台灣首家拿下FDA的3D列印瓷牙製造商。
適應時代 精進自己
陳立恆說,這本書距離上一本《淬煉》已經七年,這些年來市場變化大,除了政黨輪替、兩岸政策的改變之外,科技時代轉變至數位時代,並進階至科技數位的應用,「數位時代來臨,給大家很大的教訓,這和18世紀的工業革命類似,守著傳統方式,就可能被淘汰。」
他說,早期工業革命大家都不習慣,很多人不敢坐火車堅持坐馬車,因為會害怕,其實,回頭過頭來看,要改變原來是自己。
科技、人文跟藝術是真善美的結合,但現在數位革命時代到了,三個要素開始出現不平衡,因為科技走得太快,數位巨輪已向大家輾來,但文創產業卻沒認真思考,如何擁抱數位跟運用科技力量。
以法藍瓷為例,能成為百貨商場工藝品牌屹立不搖的佼佼者,關鍵就在於不斷轉型,從來都不是只被定義為傳統藝術陶瓷。
「我們的品牌形象,20年來一直都維護的很好,但還是沒辦法擠上一線精品品牌的地位,」陳立恆分析,像是LV、愛馬仕等都是包包起家,逐步變精品大咖,再來才是珠寶,如卡地亞,因為這些都是能直接穿戴身上,可外顯秀出自己的產品。
但陶瓷不是穿戴型的,「你不可能抱著一個花瓶在路上走吧?我們明白,要擠上一線是不可能的,16世紀歐洲進口陶瓷是招待客人的,換到現代,我們反而是適應時代改變,去精進自己。」
陳立恆驕傲地說,在兩岸商場,即使與歐洲瓷器品牌比拚,法藍瓷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只是去年爆發疫情,店點最多的歐美日市場,因疫情無法營業,反觀兩岸市場不錯。
也因疫情,陳立恆意識到,疫情導致實體通路產生質變,他決定在2021年啟動兩大轉型計畫,一是科技轉型,為了更了解消費者的喜好,去年3月法藍瓷曾與資策會合作,投入消費者的AI大數據分析,可模擬商品價位或是可用何種包裝設計,才能吸引消費者,AI可幫忙取得消費者數據,以精準行銷。
強攻物流 衝刺電商
去年4月首度與馬祖酒廠合作酒瓶,舉辦網路命名,陳立恆發現網路力量大,有1.6萬人進入網站,最後有9,000多人願意填寫資料並命名,和一般僅5%來相比,置換率高達57%,比一般置換率高出十倍。
去年5月台灣疫情嚴峻,商場無法舉辦實體活動,「疫情導致實體通路產生質變,使用數位平台的工具,不光是進行網路行銷而已,重點是如何拓展新客群。」
法藍瓷的第二轉型計畫,就是強攻物流,衝刺電商。陳立恆透露,公司原有四大倉,分布在北部各處,過於分散,三年前就規畫在桃園觀音購地蓋倉,約700多坪,作為統倉,已於去年3至4月啟用,要為電商布局,未來可自己接單、自己配送。
此外,陳立恆也提到,法藍瓷早在十多年前就推出「天使去你家布置」,可幫客人送貨和布置,如今有統倉,未來可幫客人運送更多東西。不過陳立恆說,他並不想放棄實體通路,若要開店,仍會考量是否有人流,只是開實體的腳步會慢下來。
法藍瓷與陽明交通大學的「記憶痕跡細胞研究」團隊也一同攜手合 作開發及布局生物晶片探針市場,預計年底開始販售柔性探針套組, 此外利用陶瓷結合金屬3D列印整合的主動式光輸出陶瓷晶片探針,打 造全陶瓷神經探針晶片套組,為腦部疾病帶來創新療法,預計今年底 正式販售,並在本屆台灣醫療科技展(攤位號碼:N114)當中展出這 兩大項目。
法藍瓷總裁陳立恆表示,這種新式探針結合電學與光遺傳學,從其 中極靈敏的測量,用來整合植入式神經微系統,能夠進行細胞級的檢 測、處理以及輸出神經數據,而晶片上的電極極光極可同時利用光電 脈衝去刺激單科神經元。
陳立恆指出,該神經探針晶片屬於開放式系統,可連結各式各樣的 系統傳輸器,使實驗更具經濟效應,明年將搶攻全球動物實驗室龐大 商機,也期望未來可於人體進行。
法藍瓷的3D列印技術最獨特之處是不需支撐材即可列印出極精細的 結構,可開發小、輕、薄、短的電子元件,其應用領域不只醫療產業 ,也適用於半導體、資訊與通信科技等產品,例如:奈米衛星、5G/ 6G智慧手機天線,與其他有助於優化傳統加工程序的電子材料組件。
法藍瓷過去40年從代工、代設計到自創法藍瓷品牌,近年在內湖科 學園區建立GMP廠,從飾品、藝品擴大到牙科、生物微機電及ICT元件 ,期盼下一個20年跨越出新時代的法藍瓷。
《跨越》昨(27)日舉辦新書發表會,多位產官學人士出席。交大經營管理研究所榮譽教授毛治國指出,這本書展現陳立恆總裁「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精神,能隨著他的視野深度遨遊世界,是一位現代的Thinker /Doer(思想家╱實幹家)」。
善科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張善政表示,法藍瓷代表台灣,更代表科技跨越藝術的完美結合。從書中可讀到陳立恆對國家發展的關心與憂心,是為政者應該讀的一本書。智榮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表示,創意需要科技配合,就像好萊塢產業和矽谷為實為一體的兩面,相輔相成。陳立恆分享此書的心路歷程,他說,這本書集結幾十年來給過自己啟發的每一個人、每一句話。也因為來自不同領域,但有志一同型塑的企業家精神,能共同回饋社會。像是和施振榮共同組成科文?融公司,讓文化與科技能融合並發揮效益,將台灣「科技島」的內涵和實力真正發揮出來。
陳立恆表示,這幾年寫下對往日來時的敬意感念,也同時寫下對去路前程的期許承擔,這些看法集合社會菁英的觀點,不僅是個人想法而已,最重要是要思考,如何面對未來,如何掌握好跨出未來的藍圖。陳立恆說,《跨越》最大亮點是對未來的期許,台灣是科技島,但可以和人文結合為「科技島、人文心」發展,國際地位才會提升,進而被重視。台灣只是一個島嶼,不能沉浸在自己的空間。
陳立恆說,法藍瓷從傳統陶瓷走向精密陶瓷列印,不僅短小輕薄,還要想辦法更精緻,年底將公布的腦探針就是陶瓷製造,因為腦很敏感,陶瓷相較於其他材質更為適合。
馬祖酒廠、法藍瓷與承釀淳酒業以「感恩」為初心,以馬祖之「媽 祖巨神像」為靈感,於媽祖昇天祭(農曆9月9日)前夕,攜手推出「 媽祖護佑」限量酒,以法藍瓷精緻工藝打造瓶身,承載醇厚內斂的馬 祖頂級大麴酒。懷抱虔誠之心,秉持天下為安之願,祈求媽祖普渡天 下,護佑四方。媽祖信仰歷經千年,是臺灣民間信仰中最具代表性的 神祇,在馬祖更立有全世界最高的媽祖巨神像,由365塊花崗岩為主 結構雕琢而成,象徵著「365日、日日平安」。
法藍瓷設計師何振武實地造訪位於馬祖的媽祖靈穴,深受感動,便 將作品的瓶蓋化作「媽祖火」,呼應媽祖的慈悲,並在瓶口刻劃祥雲 。瓶身的媽祖頭戴珠簾,面容慈祥,悉心聆聽人們的祈願,並手持媽 祖火與令牌,為迷途的人們與船隻引領方向。
活動加映!玩心測抽獎,就有機會到馬祖拜媽祖。即日起至9月29 日止,推出「你和哪個媽祖最麻吉?」心理測驗活動(https://lih i1.cc/4u0d1),即可有機會抽到馬祖機加酒,親自飛到馬祖造訪媽 祖聖地祈福護佑。(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逍遙遊點心盤」,靈感源自思想家莊子的「逍遙遊」意境。瓷盤上,竹葉隨風捲曲搖曳,蜻蜓點水悠遊林間,讓人彷若感受到夏日的微風輕拂與盎然生機。擺放於室,如將大自然引進家門;盛放餐食,更為生活增添藝術情趣。
活動優惠期間,法藍瓷同步推出「法藍瓷裝什麼?」造句賽,邀集大眾發揮想像力,分享創意造句,便能立享百元電商購物優惠券,並有機會把瓷盤免費帶回家。活動網址:https://reurl.cc/zeeb87 。
台灣法藍瓷公司近日啟動成立20年來規模最大的轉型計畫,總裁陳立恒強調將朝年輕化、AI網路化、垂直整合化方向發展。為了迎戰疫情帶來的市場變革,法藍瓷推出轉型首發產品「夢幻藍眼淚」,並計劃投資1.3億元在觀音物流統倉,展開網路與到府服務商機。陳立恒表示,雖然疫情對歐美日市場造成影響,但兩岸市場穩定回溫,他對公司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陳立恒指出,疫情衝擊大,歐、美、日零售店無法開門營業影響營 收,所幸兩岸近百家直營門市穩住獲利,加上組織調整改善,法藍瓷 去年8、9月業績開始回溫,到今年第一季兩岸業績甚至較疫前2019年 同期成長,讓他信心大增,正評估進駐多個百貨商場新據點衝刺業績 。
趁著疫情改變市場與產業生態,法藍瓷也決定轉型適應新局,起手 式是與馬祖酒廠推出聯名限量新品「夢幻藍眼淚」,以CNN評為「世 上15必看自然奇觀」的藍眼淚生態入瓷,大膽嘗試以成本價犧牲打、 辦網路命名活動,向29∼49歲年輕人招手,預計5月4日開放預購。
陳立恒表示,這是法藍瓷第五樁酒廠合作案,而且是首個參與設計 案,其中有兩大目的,一是開發新客群,了解年輕人對法藍瓷、馬酒 的熱衷程度,將推出藍眼淚系列商品培養收藏習慣與美學品味,同時 與資策會合作利用大數據分析,找到讓他們買單的密碼。目前法藍瓷 客群偏重50歲以上,會員逾9萬人。
除了馬祖酒廠之外,法藍瓷也曾經與皇家禮炮、台灣菸酒公司以及 金門酒廠合作,當初提供的酒瓶賣價數千元,現在二手市場都有上萬 元身價,逐步培養收藏人口。
二是從話題事件、品牌跨界合作,嘗試走新的路。馬祖題材豐富包 括藍眼淚、媽祖等,將在地文化特色結合設計為主題經營,搶攻文化 旅遊商機,下一步考量與食品等廠商合作,擴大市場版圖。
法藍瓷也超前部署,在觀音工業區建物流統倉,自行接單出貨為衝 刺網路布局,並擴大銷售天使到府服務,提高滿意度和銷售機會,也 透過垂直整合提高獲利。短短2、3年間,這筆土地投資已翻漲一倍, 顯示台灣產業復甦、搶地蓋廠熱潮。
展望後市,陳立恒認為疫情看不到盡頭,市場仍然詭異難測,但留 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法藍瓷在兩岸的耕耘就是拚翻身的「青山」, 今年仍看好兩岸市場買氣,歐美日市場則不太妙。
今年,法藍瓷邁入20歲,創辦人陳立恆分享由代工到品牌的感想,並揭曉20周年瓷年新作,盼透過瓷藝持續傳遞大自然的真善美,連結天地人之間的和諧關係。
20年是「瓷婚」,更是品牌「瓷年」20周年,代表愛情如瓷器般美麗。事實上,愛情也跟瓷器一樣,只要悉心呵護,就能常保光亮如新,溫潤如玉。
法藍瓷打造20周年的第一支新品「福運高升 翠竹瓷瓶」。在設計意涵上,設計師何振武取材自古詩句「未出土時先有節,到凌雲處仍虛心」的概念,以虛實並用手法表現「梅瓶」,將竹子化為優雅的梅瓶輪廓,形象若隱若現,讓竹枝與竹葉自然地穿插其中。因梅瓶被稱為華人瓷器的第一大型,用虛的方式勾勒出其虛懷若谷,卻胸有大志的情操,也呼應詩句「到凌雲處仍虛心」 的美好意涵。瓶身上並點綴台灣特有種「寬尾鳳蝶」,蝴蝶諧音福蝶,以雙雙對對的姿態現身,象徵福氣綿綿不絕。(蘇璽文)
法藍瓷,這個名字對許多人來說,不僅是一個品牌,更是一段傳承與創新的故事。這家全球前五大陶瓷品牌商,在邁入20周年的關鍵時刻,展開了兩大重要動作,展現出對未來的信心與決心。
創辦人陳立恆透露,法藍瓷未來五年將投入1.5億元發展生技事業,首個量產新品是陶瓷3D列印腦神經探針晶片,預計第三季推出。這項創新技術將搶攻全球動物實驗室的龐大商機,同時,陳立恆也提到,將利用AI精準行銷與展店,擴大兩岸家飾禮品事業的基本盤。
法藍瓷生技成立於兩年前,資本額達3億元,在內湖科學園區建立了GMP廠,逐步將陶瓷3D列印應用從飾品、藝品擴展到牙科、ICT等產業。與陽明交通大學腦科技計畫團隊的合作,更是將這項技術帶入了臨床前開發階段,為神經退化性疾病帶來新的希望。
除了生技領域的進攻,法藍瓷在醫療器材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已經取得台灣TFDA首張認證與產品上市資格的3D列印瓷牙,可一年內列印5萬顆瓷牙,並計畫向美國FDA、歐盟CE申請認證,同時研發牙橋、貼片等配套商品。
陳立恆強調,法藍瓷過去20年的發展,從代工、代設計到自創品牌,再跨入生技,一路累積了精緻量產、熟悉材料科學的know-how,才能在精準醫療、半導體等產業研發出殺手級新應用。
面對過去三年的挑戰,法藍瓷營收衰退約18%,但陳立恆表示,靠著兩岸上百家直營店,以及在台商回流、居家佈置需求增加的帶動下,營運已自去年8月起回升。隨著疫苗的開打,今年消費力可望提升,法藍瓷也將過去20年累積的大數據,利用AI精準行銷,推出一系列新品和活動,包括20周年新品「翠竹瓷瓶」,與馬祖酒廠的跨界合作,以及千人音樂會、新書發表、瓷年派對等,旨在激勵內部士氣,活絡市場。
法藍瓷兩年前跨足生技業,成立法藍瓷生技,資本額3億元,在內 湖科學園區建置GMP廠,逐步將陶瓷3D列印應用範圍,從飾品、藝品 擴大到牙科、ICT等產業。
法藍瓷最先量產搶市的神經探針晶片應用,與陽明交通大學腦科技 計畫團隊合作,此團隊在科技部「台灣腦科技發展及國際躍升計畫」 與法藍瓷支持下,以陶瓷3D列印技術進行神經植入晶片之臨床前開發 ,偵測腦部神經電信號活動、神經傳導物質濃度與深腦刺激功能,在 動物實驗中驗證該晶片對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效果,未來若應用到偵測 及治療人體肢體失能、神經退化疾病等醫療用途,商機更大。
同時,法藍瓷積極發展3D列印瓷牙,已取得台灣TFDA首張認證與產 品上市資格,及ISO 13485醫療器材品質管理認證,一年可列印5萬顆 瓷牙,並計畫向美國FDA、歐盟CE申請認證,同時研發牙橋、貼片等 配套商品。
陳立恆表示,法藍瓷過去20年來從代工、代設計到自創品牌,進而 跨入生技,一路累積精緻量產、熟悉材料科學的know-how,才能在追 求輕薄短小的精準醫療、半導體等產業研發出殺手級新應用。他將在 未來五年再投入1.5億在設備、技術與設計研發,也希望有助於既有 家飾禮品事業創新發展。
陳立恆說,過去三年來遭逢大陸禁奢令、全球疫情等因素影響營運 ,尤其疫情年營收衰退約18%,國外代理商受歐美日消費不振、商店 不開影響大,所幸靠兩岸上百家直營店撐住,在台商回流、居家佈置 等需求增加下,法藍瓷營運自去年8月起回升。
隨疫苗開打,今年消費力可望提升,法藍瓷將過去20年累積大數據 利用AI精準行銷,3月推出採虛實並用手法表現的20周年新品「翠竹 瓷瓶」,接著4月與馬祖酒廠跨界合作推出限量紀念酒,還有千人音 樂會、新書發表、瓷年派對等陸續登場,對內激勵士氣、對外活絡市 場。
台灣創意產業的明星——法藍瓷FRANZ,這個成立將近20年的品牌,如今驚喜宣布正式跨足生技醫療領域!法藍瓷生技利用自家獨步天下的3D列印專利技術,研發出全新的「陶瓷全瓷冠」,並已在前不久獲得台灣衛福部TFDA的認證以及產品上市許可。預計在2021年,這項產品還將通過美國FDA的認證,這在3D列印醫材的全球競爭中,無疑是為法藍瓷立下了重要的里程碑。 法藍瓷總裁陳立恆在記者會上表示,全球各國在3D列印牙材的發展上遇到了不少困難,但法藍瓷對於3D列印技術並不陌生。從品牌成立之初,法藍瓷就作為3D列印技術的領軍者,在作品的製程中大量運用電腦建模、逆向工程掃描以及3D列印技術,對先進陶瓷的運用也具有深厚的理解。法藍瓷不僅能夠自主設計,還創造了3D陶瓷列印機台,並獲得了自研材料配方與製造流程的專利。 陳立恆總裁表示:「我們希望運用科技的力量,結合過去藝術瓷的美學修養,開創數位化瓷牙列印的新篇章。未來,我們也希望能夠通過授權的方式,與牙醫師、牙技師攜手合作,幫助更多民眾獲得更好的口腔治療服務。」(蘇璽文報導)
法藍瓷總裁陳立恆表示,世界各國在3D列印牙材領域上難關重重,法藍瓷對於對3D列印毫不陌生。在品牌成立近20年來,法藍瓷即以3D列印技術先驅之姿於作品製程中大量運用電腦建模、逆向工程掃描,與3D列印各項技術,更對於先進陶瓷的運用瞭若指掌,不僅可以自行設計,更創造了3D陶瓷列印機台,且取得自行研發材料配方與製造流程之專利。
法藍瓷總裁陳立恆說:「希望運用科技的力量,搭配過往藝術瓷的美學涵養,作為數位化瓷牙列印的開端,未來可能以授權的方式,與牙醫師、牙技師攜手幫助更多的民眾。」(蘇璽文)
法藍瓷搶攻商業化陶瓷3D列印市場,應用多元廣泛!牙科、骨科、飾品與藝品等領域都見其身影,與台大牙醫學院合作,聚焦材料研發與臨床應用。陳立恒強調,商業化是關鍵,3D陶瓷列印技術可印出難以成形的結構,與異材質無縫結合,加上法藍瓷的精密量產knowhow,在追求輕薄短小的產業與產品上,將發揮殺手級應用。交大電子工程系主任洪瑞華也提到,法藍瓷與交大合作開發半導體晶圓製程IC封裝檢測等應用,與台積電等半導體大咖供應鏈有望合作。台大牙醫學院院長林立德看好3D陶瓷列印在精細醫療的應用,未來兩者將進一步研究植入人體的可能性。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則強調,文化科技融合是台灣的未來,法藍瓷生技的創新融合,將使3D陶瓷列印全球化機率高,並在台灣建構全新生態圈,展翅飛向國際舞台!
法藍瓷搖身一變,跨足生技業,籌組台灣首支尖牙國家隊,放眼全球美學牙科市場!總裁陳立恒在27日表示,公司利用3D陶瓷列印技術在牙科應用上的新突破,已經獲得了台灣TFDA的首張認證和產品上市資格。現在,法藍瓷正積極整合醫界和學界力量,先在台灣市場深耕,以技術和品牌推廣3D列印瓷牙,力圖帶動數位牙科的精緻化,邁向時尚產業。
陳立恒透露,計劃在9月向美國FDA和歐盟CE申請認證,預計最快在2021年底獲得批准。2022年,法藍瓷將跨業籌組MIT國家隊,準備以台灣模式在國際舞台上競爭。他強調,由於新冠肺炎疫情讓台灣的醫療實力獲得國際認可,這正是法藍瓷MIT隊展翅高飛的好時機。
目前,全球3D列印瓷牙的生產商寥寥可數,而且還沒有廠商通過美國FDA的認證。法藍瓷把握這個機會,有望在3D列印瓷牙市場上拔得頭籌。陳立恒透露,法藍瓷生技已經規劃在2023年在台灣進行IPO,目標是取得更多資金投入研發,維持領先優勢,並尋求國內外企業合組策略聯盟,已有日商和陸商表達了合作意向。
作為全球第四大陶瓷品牌商,法藍瓷最高年營收達20億元。2018年7月,公司成立法藍瓷生技,資本額3億元,在內湖科學園區建置GMP廠,並取得ISO 13485醫療器材品質管理認證。該廠每年可生產5萬顆瓷牙,並已開始授權牙科診所和牙技所使用法藍瓷品牌。陳立恒指出,近年來3D列印技術逐漸應用於牙科醫療,但3D列印瓷牙在全球生技大廠中並未見顯著進展。過去兩年,法藍瓷在3D列印瓷牙領域取得了突破,其技術在設備、製程和原料方面都為自有技術,並獲得了專利。現在,法藍瓷的3D列印瓷牙已經取得TFDA許可。
陳立恒強調,目前全球只有極少數廠商生產3D列印瓷牙,而且生產過程中會造成污染或需要後加工,價格也比法藍瓷高數十倍。這正是法藍瓷在國際市場上的優勢。法藍瓷在台灣市場上採取三步驟策略,首先運用科技和時尚美學,以3D列印技術取代傳統製程,進入數位瓷牙市場。第二步是擴大產品線,推出貼片、牙橋等產品,並切入隱形牙套矯正市場。第三步是進行色彩數位化,提高服務品質。
陳立恒表示,過去台灣廠商常常依賴國外品牌和材料,容易被外商掌控。現在,法藍瓷整個價值鏈都在自己手中,從關鍵原料到技術都自主研發,這讓他對未來在資本市場上成為尖牙股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