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亞生技(未)公司新聞
陳時中拚疫苗自給自足!指揮官點出防疫新方向
【台北訊】為了確保在新冠疫情流感化時台灣能夠自主掌握疫苗研發與製造,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日(21日)在記者會上強調,政府將積極推動「疫苗自給自足」政策。他提到,目前政府已與國內疫苗廠商高端疫苗和聯亞生技預採購了1,000萬劑疫苗,並表示若情況需要,將追加1,000萬劑。
陳時中進一步解釋,目前台灣已確定採購的疫苗包括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1,000萬劑、莫德納(Moderna)505萬劑以及COVAX平台提供的476萬劑。在國內方面,兩家國產疫苗廠可預期將各獲得500萬劑的預採購。此外,政府與德國BNT洽購的500萬劑疫苗也正在進行中,兩家國產疫苗廠若有需要,可再各自追加500萬劑。
陳時中強調,國內疫苗廠商目前都在臨床二期階段,只要成功,將能比照國際疫苗進行採購。這一政策旨在扶植國產疫苗廠的生產,即使臨床試驗未能成功,政府也會支付一部份研發費用。
陳時中表示,中研院、國衛院及產業界已就疫苗自給自足達成共識,未來將與業界合作成立平台,逐步朝向疫苗自給自足的方向邁進。他並提到,目前台灣共有五家知名新冠疫苗開發公司,其中高端疫苗和聯亞生技已進入二期臨床試驗。
陳時中還提到,台灣接種疫苗時程較晚,這既有利也有弊。晚打疫苗的弊端是等待時間較長,但好處是能夠觀察疫苗在各國的施打成果和不良反應,進而選擇最適合台灣的疫苗。他強調,台灣對疫苗的安全性要求較高,為了避免不良反應事件,政府將耐心等待,確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21)日表示,若新冠疫情流感化,台灣應要能自行掌握疫苗的研發與製造。政府今年對新冠疫苗的採購,高端疫苗、聯亞生技兩家國產疫苗廠在預採購1,000萬劑之後,若有必要可再追加1,000萬劑,「疫苗自給自足」將為未來主要的政策方向。
陳時中表示,截至目前為止,我國的疫苗採購進度,國際採購方面,已確定的有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1,000萬劑、莫德納(Moderna)505萬劑和COVAX平台提供的476萬劑;國內部分,國產兩家疫苗廠可期待能「預採購」各500萬劑。
此外,政府目前與德國BNT洽購的500萬劑疫苗目前仍在進行中;兩家國產疫苗廠若有必要,可再各自追加500萬劑。總計我國所採購的疫苗最少為3,000萬劑,最多可達4,500萬劑。
針對國產疫苗的預採購,陳時中說明,目前兩家疫苗廠都在臨床二期階段,只要成功就可比照其他國際疫苗進行採購,這主要是要扶植國產疫苗廠的生產,而且就算臨床沒有成功, 政府也會支付一部分費用。
陳時中強調,若新冠疫情流感化,台灣應要能自行掌握疫苗的研發與製造,這個目標並非一蹴可幾,需要國家與產業界共同合作,目前中研院、國衛院及產業界已達成共識,未來兩研究單位將與業界合作成立平台,希望逐步朝疫苗自給自足的方向邁進。
據了解,國內較知名的新冠疫苗開發公司共計五家,高端疫苗、聯亞生技已進入二期臨床試驗;國光生技新冠疫苗尚未核准進入二期臨床,該公司已計畫前進海外、並開發新一代次世代疫苗;國光子公司安特羅與國衛院合作開發DNA疫苗已做完動物實驗;力晶集團轉投資智合精準醫學,也在去年9月宣布開發DNA抗原疫苗。
陳時中說明,目前台灣與其他國家相比,接種疫苗時程雖然較晚,但晚打有弊也有利,弊的部分是等待時間變長,利的部分則是可以觀察疫苗在各國的施打成果、不良反應、有效族群等。
陳時中強調,台灣由於確診個案少,對於疫苗安全性要求也較高,避免因不良反應事件導致民眾害怕疫苗,這樣得不償失,因此希望民眾耐心等待,因為安全且有效才是政府努力的目標。
本土疫苗再傳佳音!前衛福部部長林奏延透露,我們的疫苗研發進度有新突破。聯亞生技的疫苗新聞來了,他們的疫苗已經開始進行二期臨床試驗,而且還獲得了食藥署的核准,可以專案出口到巴西進行試驗呢!這對台灣疫苗研發來說是一大步進展。
這款疫苗是高端疫苗(6547)開發的,它採用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提供的抗原,還有美國公司開發的佐劑。林奏延說,如果這次二期臨床試驗順利,我們的疫苗抗體有效性有機會達到國際水準,甚至可能比美國Moderna公司的疫苗還要厲害。
聯亞生技的疫苗在台大、林口長庚、榮總等11家醫院進行試驗,林奏延還是這次試驗的主審中心人體試驗委員會(CIRB)試驗主持人。目前全球有超過60項新冠疫苗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但只有前20名能夠滿足全球疫苗接種需求。
高端疫苗的S-2P抗原是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開發的,佐劑則是與美國上市的Dynavax公司合作。聯亞生技的疫苗蛋白質原料藥製程已經放大至2,000公升商業量產規模,預計今年7月可以取得台灣緊急使用授權(EUA),並提供2,000萬至3,000萬劑疫苗。
這次的進展不僅讓我們對本土疫苗更有信心,也讓我們看到台灣疫苗研發的實力。聯亞生技的疫苗將會成為全球疫苗市場的重要力量,讓我們期待未來的更多好消息!
聯亞生技轉投資聯亞藥業也收到食藥署核准,可專案出口試驗用新冠疫苗至巴西,後續將在當地做二期臨床試驗。
高端疫苗開發的新冠疫苗,目前正在台大、林口長庚、榮總等11家醫院進行二期臨床試驗,林奏延不僅是主審中心人體試驗委員會(CIRB)試驗主持人,也是二期試驗召集總主持人。
林奏延表示,目前全球有逾60項候選新冠疫苗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另有逾90項疫苗正在前臨床試驗階段,但這麼多疫苗中,估計只有前20名來得及滿足全球疫苗接種需求。
林奏延認為,一項疫苗是否夠好,除了要看抗原,也要看佐劑,台灣三家疫苗廠,包括國光生、高端疫苗及聯亞生的抗原都不錯,其中高端所採用的佐劑非常好,再加上高端發展新冠疫苗是從NIH授權取得的抗原,因此他對高端所開發的新冠疫苗很有信心,若二期臨床試驗執行順利,應有機會達到國際水準,其抗體表現將不在美國Moderna公司的疫苗之下。
對此高端說明,公司的新冠疫苗使用了SARS-CoV-2病毒表面的基因重組棘蛋白(S-2P),這項S-2P抗原是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 NIAID)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所開發,至於佐劑部份是與美國上市的Dynavax公司合作,採用該公司的新型佐劑。
聯亞生技轉投資聯亞藥業,近日也收到食藥署核准,可專案出口試驗用新冠疫苗至巴西,後續將在當地做二期臨床試驗。
聯亞生技表示,其研發之高精準設計COVID-19疫苗,其蛋白質原料藥製程已成功放大至2,000公升商業量產規模,完成所有關鍵成分製造,預估今年7月取得台灣緊急使用授權(EUA)時,可先提供2,000萬至3,000萬劑,今年產量更可望達到1億劑。
除優先滿足國內需求,UBI集團旗下子公司COVAXX亦已積極布局全球銷售網路。
台灣新冠疫苗進度緊張,衛福部積極與本土廠商討論發展
近期,由於全球新冠疫苗供應緊張,台灣向國際採購疫苗的進度並不如預期。針對此狀況,衛福部決定轉向本土疫苗廠商尋求解決方案。據悉,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近日已與高端疫苗、聯亞生技等本土疫苗廠商高層進行會面,討論疫苗二期臨床試驗進度及產能問題。
原本預定從國外進口約2,00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的台灣,因為各國爭搶疫苗而造成進度延宕。陳時中坦言,政府將在行政上提供協助,合理扶植國內自製疫苗,以應對疫苗供應緊張的狀況。
在會面中,陳時中與高端疫苗、聯亞生技等公司高層討論了疫苗二期臨床試驗的進度及疫苗產能。對此,兩家公司均未透露會面日期與具體內容。另外,國光生技也已完成食品藥物管理署提出的補件要求,預計將參加專家審議會,並有望取得臨床二期的資格。
然而,高端疫苗與聯亞生技兩家公司均表示,疫苗進入二期臨床試驗後,政府應提供更明確的採購辦法和採購數量。由於政府採購數量不確定,生產疫苗所需的原物料無法確定購置,而原物料價格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貴,這對疫苗生產造成影響。
疫情指揮中心原本已預定自國外進口約2,00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但指陳時中日前坦言,因各國爭搶疫苗嚴重,造成台灣取得疫苗進度恐被延宕。他並表示,針對本土的新冠疫苗廠,會在行政上提供協助,合理扶植國內自製疫苗。
據了解,陳時中已安排與高端疫苗、與聯亞生技兩公司高層會面,討論兩公司目前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的進度與疫苗產能。對此,兩家公司昨日都不願證實會面日期與具體內容;至於國光生技,據了解公司近日已完成食品藥物管理署提出的補件要求, 近日有望參加食品藥物管理署專家審議會,一旦通過也有機會拿到臨床二期的門票。
不過高端疫苗與聯亞生技兩公司都曾呼籲,疫苗進入二期臨床試驗以後,政府應該給業者更明確的採購辦法及採購數量;若政府採購數量不明確,生產疫苗所需的原物料將無從購置,且隨時間施得愈久,原物料價格將愈來愈貴。
近期全球疫情猖獗,美國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都創下新高,而台灣本土疫情也受到桃園醫院群聚感染事件的影響。不過,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技防疫股卻逆勢而上,引發市場關注。其中,<聯亞生技>作為台灣生技領域的重要成員,其發展動態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隨著全球疫情持續延燒,台灣市場資金逐漸流向生技防疫股,其中口罩、檢測及疫苗族群受到較大好處。國內多家生技廠商積極投入新冠疫苗研發,如國光生技、高端疫苗、聯亞生技等,其中高端疫苗的進度最快,已獲准進入人體第二期臨床試驗,並獲得政府疫苗臨床開發補助合約,前景看漲。
在疫情加劇的背景下,生技股再次成為市場焦點。而<聯亞生技>在這波市場熱潮中,其股價也呈現震盪整理的狀態。投資人可以關注這類獲利、成長皆穩健的好公司,並可考慮以期交所推出的臺灣生技期貨參與行情或避險運用。
總之,在疫情不斷變化的環境下,生技防疫股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而<聯亞生技>作為其中一員,其表現也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近日影響台灣最甚的是桃園醫院群聚感染事件,為穩定控制部桃群聚事件,將對5,000人進行居家隔離,而隨著農曆春節來臨,不少國人返台過年,後續本土疫情發展是短線市場的最大變數,市場資金也逐漸往生技防疫股流入,今年口罩、檢測及疫苗族群較能受惠。
國內研發新冠疫苗的廠商包含國光生技(4142)、高端疫苗、聯亞生技等,其中高端的進度最快,疫苗去年底有條件獲准進入人體第二期臨床試驗,還得到了政府疫苗臨床開發4.7億元補助合約,若進展順利,今年有機會獲得政府緊急許可及採購,近日股價在月線上方呈震盪整理。
在疫情加劇之際,生技股再次引起市場關注,加上台灣遇上部桃專案及過年返鄉人潮,兩大重要因素夾擊,預期今年生技族群熱度不減,但最終還是須回歸基本面,投資人不妨多關注獲利、成長皆穩健的好公司,並可考慮以期交所推出的臺灣生技期貨參與行情或避險運用。
聯亞生技董事長特助彭文君昨(6)日證實,兩周前墨西哥也已派代表來台灣查廠。
彭文君說明,聯亞生技董事長王長怡在美國的事業聯合生物醫學(UBI),今年3、4月立了一家新公司COVAXX,這家公司結合聯亞生技在台灣的研發資源,已向美國及巴西兩個國家提出新冠疫苗的臨床二╱三期人體臨床試驗。
彭文君進一步指出,COVAXX公司在美國及巴西進行的二╱三期臨床試驗計畫,與聯亞生技在台灣的二期臨床試驗是分頭進行,但是都會採用台灣的臨床一期數據,且未來這些不同市場所需要的疫苗,將全數由台灣聯亞生技的兩家子司聯合生物製藥、及聯亞藥業負責生產。
目前聯亞生技在台的臨床一期結果尚未出爐,但是COVAXX公司已宣布,獲得來自巴西、厄瓜多爾和秘魯等國家28億美元的採購承諾,目標明年年中過後,出貨1.4億劑的新冠疫苗至這些中南美洲國家。
由於巴西與台灣的臨床試驗是各自獨立進行,據了解,屆時這些疫苗並不需要經過台灣食藥署的核准,即可出貨至當地。
聯亞生技在台灣的生產線,從建廠開始就是以全球市場需求來規畫產能,針對目前的新冠疫苗,雖然僅需生產臨床二期的用量,且台灣政府至今僅口頭宣示將採購100萬劑疫苗。但對聯亞生技而言,每一批量都能產出5,000萬至1億劑的疫苗,明年一整年產量可達到10億劑。
除了聯亞生技之外,高端疫苗也是在上月24日宣布,與馬來西亞Metronic Medicare Sdn Bhd(MMSB)公司簽下300萬劑分銷合作意向書(MOU) ;國光生技也多次表態,在保障國人的安全需求的前提下,國光的新冠疫苗主戰場是在國際市場。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公布,新增22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病例,新增案例來自印尼20例、菲律賓兩例,均為移工。外界憂心國內社福移工超過20萬人,如稍有疏失,極可能成為防疫破口。
全球疫情不斷蔓延,新冠疫苗成為全球關注焦點。近期,莫德納(Moderna)和輝瑞疫苗相繼傳來佳音,而台灣本土疫苗發展也迎來新契機。國光、高端、聯亞生技三家疫苗廠商的人體一期臨床試驗收案順利,預計今年底至明年初進入二期臨床試驗,力拚明年中問世,加入國際疫苗競賽。
美國藥廠Moderna的疫苗在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中,保護力達94.5%,超越輝瑞的90%,並計劃向美國FDA申請緊急使用授權。Moderna預計今年底前供應美國約2,000萬劑疫苗,明年全球產能將擴大至5億至10億劑。此外,Moderna與美國政府達成1億劑疫苗供應協議,並已在多個地區達成預採購協議,成為疫苗競賽的大贏家。
全球疫苗開發競賽中,Moderna、輝瑞/BNT的mRNA疫苗開發速度最快,其次是阿斯特捷利康與嬌生的腺病毒疫苗。賽諾菲、GSK和高端則以次單位疫苗開發為主,2021年都將分食新冠疫苗大餅。
專家指出,mRNA疫苗和腺病毒疫苗在運輸、儲藏上存在困難,而次單位疫苗則可常溫運輸、儲放,且免疫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台灣的國光、高端、聯亞生技等廠商均選擇次單位疫苗技術,力圖在疫苗競賽中取得一席之地。
國光疫苗已完成近70位受試者的兩針施打,預計11月底前申請二期臨床試驗。聯亞生技與中國醫大合作的一期臨床試驗,月底前收案完畢,年底前完成兩針劑的施打,2021年初申請進入二期試驗。
高端疫苗與Moderna疫苗同樣來自美國國衛院,由Graham博士實驗室開發的基因重組全長S-2P蛋白抗原,能夠產生優異的免疫反應。高端疫苗一期臨床試驗收案已近尾聲,有望年底取得第二期人體試驗核准,明年第二季取得國內EUA許可,為台灣防疫贡献力量。
美國藥廠Moderna日前公布其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期中分析數據,顯示疫苗保護力達94.5%,超越輝瑞的90%,已規劃向美國FDA申請緊急使用授權,預計今年底前供應美國約2,000萬劑疫苗,明年將全球產能擴大至5億至10億劑。Moderna並於8月和美國政府達成1億劑疫苗供應協議,加上4億劑疫苗的額外購買權,並已在北美、中東和全球其他地區達成多項預採購協議,將是第一波疫苗上市的大贏家。
初步統計,全球疫苗開發競賽,以Moderna、輝瑞/BNT的mRNA疫苗開發速度最快,其次阿斯特捷利康與嬌生的腺病毒疫苗,而賽諾菲、GSK和高端以次單位疫苗開發為主,2021年都將分食新冠疫苗大餅。
專家指出,無論是Moderna或是輝瑞生產的mRNA疫苗,未來要在全球展開大規模施打,將面臨超低溫運輸、儲藏的困難。相比mRNA疫苗,腺病毒疫苗僅需要一般冷藏條件(攝氏2∼8度),不過因腺病毒平台的先天限制,人體內免疫系統有可能把作為疫苗載體的腺病毒清除,無法引發足夠的免疫反應,有保護力較弱的劣勢。
至於次單位平台開發疫苗,不僅可常溫運輸、儲放,且刺激免疫效果良好、安全性高,但相對開發速度較前二種平台慢,利用此成熟技術開發疫苗的廠商包括有美國Novavax、法國賽諾菲,及台灣的國光、高端、聯亞生技。國光現完成近70位受試者的兩針施打,順利的話,11月底前中就會向主管機關申請二期臨床試驗。聯亞生技與中國醫大合作的一期臨床試驗,月底前應可收案完畢,年底前完成兩針劑的施打,2021年初申請進入二期試驗。
高端與Moderna疫苗同樣來自美國國衛院,都是由Graham博士實驗室依據冠狀病毒所開發的基因重組全長S-2P蛋白抗原,能夠產生優異的免疫反應,高端一期臨床試驗收案已近尾聲,將拚年底取得第二期人體試驗核准,有機會在明年第二季取得國內EUA許可,提供防疫所需。
本土疫苗大軍啟動,<聯亞生技>等三廠獲臨床試驗補助,但疫苗採購辦法尚未明朗
近日來,台灣本土疫苗生產的三大主力——國光生、高端疫苗及聯亞生技,已陸續通過了臨床一、二期的補助,總金額高達近5億元。這三家公司的疫苗研發均處於一期臨床試驗階段,預計在今年12月將啟動二期試驗,並已開始進行小量生產。
根據業內人士透露,政府提供的補助費用中,二期臨床試驗的補助金額最高可達3億元,每位受試者的成本攤分約10萬元,這個金額相比於國外每人10萬美元的水準,顯得相對低廉。因此,業界普遍期待政府能透過疫苗採購來減少業者的虧損風險。
然而,由於衛福部宣布台灣新冠疫苗將採用國外進口及本土疫苗自製等多元管道,但進口疫苗的採購對象及時程尚未明朗,政府也無法進行比較,因此疫苗採購辦法尚未定案。本土疫苗廠至今尚未收到任何有關國內疫苗採購辦法的具體訊息。
對於<聯亞生技>來說,這次臨床試驗的補助是重要的支持,不過,對於疫苗的未來採購辦法,該公司也表達了關注。業界普遍認為,政府應盡快公告疫苗採購辦法,以便疫苗相關原物料能夠及時備貨,確保疫苗研發和生產的順利進行。
衛福部轉彎政策,本土新冠疫苗臨床試驗標準趨嚴!國光生技、高端疫苗及聯亞生技三家公司已接到衛福部明確通知,二期人體臨床試驗人數須達3,000人,並經過一個月的安全及療效追蹤,確保無不良反應,才能獲得食藥署核發的緊急使用授權(EUA)量產許可。這是食藥署首次表明,本土自研新冠疫苗廠商在未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的情況下,可以依照EUA標準先行量產緊急備用疫苗。
衛福部部長陳時中過去曾經表示,若二期臨床試驗達標,政府可能會向業者各採購100萬劑疫苗,供應給醫護人員緊急使用。依照衛福部原先的計畫,各公司二期臨床試驗受試者人數最少是1,300人,但政府鼓勵開發的生醫公司能做到3,000人。如今,隨著EUA新辦法出爐,二期臨床試驗受試者人數達3,000人已成為必要指標。
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指出,各疫苗廠在獲得EUA的量產許可後,雖能獲得官方緊急授權使用,但最終仍須繼續進行三期人體臨床試驗,以證明疫苗的安全有效性後,才能獲得正式藥證。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及台灣的衝擊相當大,食藥署在提高二期臨床試驗受試者人數至3,000人的標準下,已達到國際上臨床三期的試驗精神,政府同意這3,000位受試者經追蹤一個月安全及療效,確認無不良反應時,將可獲得緊急使用授權(EUA)量產許可。
國光生技、高端疫苗及聯亞生技三家公司都表示,已收到符合EUA標準的清單,並強調為了公衛安全,已做好三期人體臨床試驗規畫,若政府有要求,將全力配合。這三家疫苗廠已全數通過疾管署的臨床一、二期試驗補助計畫,其中高端疫苗獲得4.7億元最高、國光生技獲得4.6億元、聯亞生技也獲得4.3億元。
包括國光生、高端疫苗及聯亞生技三公司,各公司所研發的新冠疫苗目前都在一期臨床試驗階段,預期今年12月就可啟動二期人體臨床試驗,由於到了二期臨床試驗受試者要達到3,000人,目前各公司已開始進行新冠疫苗的小量生產。
業者透露,目前政府提供給業者的補助費用,二期臨床試驗最多補助3億元,相當於每位受試者攤提的成本為10萬元,這筆金額遠低於國外每人10萬美元的水準。因此,業者無不寄望政府透過採購來解決可能面臨的虧損風險。
不過,由於衛福部日前宣布,台灣的新冠疫苗將採國外進口及本土疫苗自製等多元管道,但隨著進口疫苗的採購對象及採購時程至今仍未明朗,政府也無從比較,究竟應定出什麼樣的採購辦法,因此本土疫苗廠至今仍未收到任何訊息,關於國內的疫苗採購辦法究竟為何。
這是食藥署首次表態,本土自行研發新冠疫苗的廠商,可以在未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的前提下,依照EUA標準,先行量產緊急備用的新冠疫苗。
衛福部部長陳時中過去曾經口頭說明,若能在二期達標,政府可能會向業者各採購100萬劑疫苗,供應給醫護人員緊急使用。
據悉,依照衛福部先前的計畫,各公司二期臨床試驗受試者人數最少是1,300人,但是政府鼓勵開發的生醫公司能做到3,000人。如今隨著EUA新辦法出爐,二期臨床試驗受試者須達3,000人已成為必要指標。
不過,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昨(26)日補充指出,各疫苗廠在獲得EUA的量產許可後,雖能獲得官方緊急授權使用,最終仍須繼續進行三期人體臨床試驗,證明新冠疫苗安全有效後,才能獲得正式藥證。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及台灣的衝擊相當大,食藥署表示,考量到國人有接種新冠疫苗的緊急需求,因此在提高二期臨床試驗受試者人數至3,000人的標準下,應已達到國際上臨床三期的試驗精神,政府同意這3,000位受試者經追蹤一個月安全及療效,確認無不良反應時,將可獲得緊急使用授權(EUA)量產許可。
國光生、高端疫苗及聯亞生技三家公司都表示,已在上周與疾管署開會時收到清單,內容洋洋灑灑的列出符合EUA的標準。部份業者私下透露,雖然清單內容很繁複,但至少沒有要求必須做完三期臨床才能開始量產;不過,三家公司都強調,為了公衛安全,已做好三期人體臨床試驗規畫,若政府有要求,業者一定全力配合。
據了解,國內這三家疫苗廠,已全數通過疾管署的臨床一、二期試驗補助計畫,其中高端疫苗獲得4.7億元最高、國光生技獲得4.6億元、聯亞生技也獲得4.3億元。
高端疫苗13日公告,公司開發的新冠肺炎疫苗,已獲得衛福部疾管署4.7億元臨床一、二期補助合約,下周就會有第一筆里程金額入帳,公司必須在明年上半年完成二期臨床試驗,並保證供應疫苗100萬劑給政府。
聯亞生技董事長王長怡昨日表示,也已收到政府核可的臨床補助合約公文,金額是4.3億元,並可在明年6月底前完成二期臨床試驗;國光生技昨日也表示,已經獲得政府通,今日應可接到補助公文。
今年7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曾對外宣布,將提供20億元補助新冠肺炎的臨床試驗費用,一、二期每家最多補助5億元。至目前為止高端疫苗、聯亞生技及國光生技都可望獲得補助,另有一家安特羅生技,在啟動一期臨床試驗後,也將向政府爭取補助。
此外,行政院針對新冠疫苗的採購也編列了115億元,高端疫苗、聯亞生技及國光生都表示,目前尚未獲得政府任何疫苗採購辦法的訊息,所有的疫苗開發成本仍得全部自行吸收。
衛福部次長薛瑞元日前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坦承,疾管署編列的115億元採購預算,最初是用1,500萬人、每人一劑估算,現在知道新冠疫苗每人需打兩劑,因此現有預算可能會不足。
聯亞生技是由美國聯合生物醫學(UBI)與我政府開發基金、台糖及耀華玻璃共同投資成立,其中官股占比四成。
聯亞生技開發的新冠肺炎疫苗,集合UBI、台灣的聯亞藥業(聯亞藥)及聯合生物製藥(聯生藥)三家關係企業的研發資源,是以公司的核心技術平台胜?加上次單位疫苗,可提供B細胞及T細胞等至少兩種免疫反應,公司稱為「精準設計次單位疫苗」。
王長怡表示,聯亞生技集團在台灣的聯亞藥及聯生藥,目前都有增資的規劃。其中負責新冠疫苗最下游針劑充填的聯亞藥,預計明年第1季以前進行3億至6億元增資,並規劃明年上興櫃;聯生藥在海外也完成二次增資,並計劃明年至香港掛牌。
位在美國的UBI是王長怡最早期的創始公司,今年3月才成立一家子公司COVAXX,目前也和台灣同步展開新冠疫苗的一期臨床試驗。COVAXX將與登記在愛爾蘭的另一關係企業腦聯科學公司進行整併後,申請明年在那斯達克市場掛牌。
王長怡說明,整個集團在新冠疫苗的布局上,將在台、美兩地同步展開臨床試驗。台灣的一期臨床預計收案60人,目前已收案20人,公司有信心今年底可展開二期臨床試驗,收案目標3,000人;在美國方面,目前也在進行一期臨床試驗,同樣是在年底啟動3,000人的二期臨床試驗,收案地點除了美國,還將包括巴西。
台美兩地的新冠疫苗市場,屆時都將由台灣供應,其中由聯亞藥在針劑充填廠的產能擴充計畫,初期是由1,000萬劑擴充到5,000萬劑,若有需要還可以增到1億劑的規模。
王長怡表示,因應政府的期待,聯亞生技集團預計今年底可以生產100萬劑新冠疫苗,至明年6月底二期臨床試驗完成並通過後,應可配合政府緊急授權(EUA)的要求開始大量生產供應國人防疫需求。
國光、高端及聯亞生三家公司都表示,目標明年第2季完成臨床二期試驗,但在二期試驗完成之前,都會先量產政府所需疫苗。
國光及聯亞兩公司截至昨(28)日為止,臨床一期的受試者都已陸續接種疫苗。其中國光生最快11月可進入臨床二期試驗,收案人數約3,000人。
國光董事長詹啟賢日前表示,預計農曆年前可量產150萬至200萬劑,明年中旬提供全民接種新冠疫苗;高端總經理陳燦堅也預告,目標12月底提出第一批戰備疫苗,明年1季可配合政府的防疫需求,提出緊急使用許可申請。
聯亞昨日宣布,在補齊第一期臨床試驗技術性資料後,UBI/聯亞集團所研發之高精準設計COVID-19疫苗UB-612獲台灣衛福部同意施打受試者,第一批六位合格受試者已接受UB-612疫苗注射。
聯亞表示,第一期臨床試驗共收60位,試驗醫院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由副院長黃高彬擔任試驗主持人,該公司也希望未來三、四個月內也開始啟動二期臨床試驗,試驗點包括台灣、美國和巴西三個區。
陳時中昨日接受廣播節目專訪,談到疫苗時表示,不論屆時是否從國外進口疫苗,疫苗都是國安產業,一定要扶植,已準備約20億元協助發展,若研發順利,明年1月便可緊急授權使用。
國內目前已進入一期臨床的三家公司,包括國光生技、高端疫苗與聯亞生技。國光董事長詹啟賢日前表示,預計農曆年前可量產150萬至200萬劑,明年中旬提供全民接種新冠疫苗;高端總經理陳燦堅也預告,目標12月底提出第一批戰備疫苗,明年1季可配合政府的防疫需求,提出緊急使用許可申請。
陳時中表示,我國策略就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快速取得,因此不論是向國際購買,或是參與COVAX都積極進行,目前也已向COVAX提出意向書。
陳時中也強調,鼓勵國內疫苗廠是則是非常重要的政策,就算不及國際疫苗廠的速度,但疫苗產業是國安的產業、是長長久久的,政府都要扶植。
他表示,政府已準備好20億元補助金額,在不包含未來採購金額的前提下,提供每一家疫苗廠至多5億元預算,但也要求這些疫苗廠未來要先留100萬支供國內使用。
陳時中表示,若疫苗有基本的安全效果,「如果夠大膽」,明年1月便可使用,但大概要到明年第3季才能可能正常穩定供應。
台灣疫苗產業再傳佳音!近期,本土生技公司聯亞生技傳出將獲得國際新冠疫苗授權生產資格,這一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聯亞生技表示,他們不僅在自行開發新冠疫苗,還正在與全球新冠疫苗資助計畫COVAX以及其他疫苗廠商進行授權生產的洽談。在必要時,聯亞生技甚至可擴充現有產能,達到年產8億劑疫苗的能力。 國光生技和高端疫苗也表達了類似的意向,他們表示,只要能確保國人安全並且疫苗價格合理,他們也期待能將自行開發的新冠疫苗銷售到海外市場。 而台康生技則有傳聞將與英商阿斯特捷利康藥廠合作,成為其授權合作廠商,並在今、明兩年量產1.2億劑新冠疫苗。對於這一傳聞,台康生技並未予以否定,而是指出相關訊息將以政府相關部門正式對外公告為準。至於衛福部疾管署,截至報導發布時間,也尚未對外發表相關說明。 聯亞生技強調,他們目前擁有的2,000公升發酵槽,能夠每批次生產1億劑疫苗,並正在與COVAX以及國外三家疫苗廠商洽談授權生產合作方案。如果需要,他們也準備擴充現有產能,以達到年產8億劑以上的疫苗。 另外,據悉,與牛津大學合作開發新冠疫苗的阿斯特捷利康藥廠在全球尋找生產基地,亞洲地區已確定與印度SII疫苗廠合作,而日本第一三共藥廠及南韓SK生物科學等公司也傳出與阿斯特捷利康簽署合約。 若台康生技成功獲得國際授權,將進行產能翻新擴充和新廠房建置規劃。預計在2020年底生產100萬劑疫苗,2021年起,舊廠和新廠將分別生產6,000萬劑,總計達到1.2億劑。整個生產成本預計為108億元,代工費用約3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