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為提升上市公司財務、業務資訊透明度,並增加投資人獲取企業訊息管道,證交所已規範本國上市公司每年應至少在境內自辦或受邀參加一次法說會。
證交所表示,法說會是上市公司對外溝通的管道之一,除適時向投資大眾說明營運績效及對產業前景看法、傳達經營理念與企業價值,使股東或潛在投資人進一步瞭解企業營運發展或挑戰外,並提供投資人表達意見或與公司雙向交流的機會,進而提升公司治理品質。
證交所持續鼓勵上市公司自行辦理或受邀參加實體或線上法說會,亦鼓勵受邀參加法說會的公司自願申報會議影音資訊,且於申報上傳的中英文簡報檔中詳實說明會議簡報的相關財務業務資訊,提升資訊對稱性及強化資訊揭露品質。
櫃買中心成立30年以來,一直扮演「經濟活力的推手,成功企業的搖籃」角色,配合政府政策扶植創新產業發展,營造友善創新企業的籌資環境,並持續透過股票和債券兩個最核心的業務,扶植企業成長、協助產業創新、推動經濟發展,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實力,成為中小企業吸引國際資本市場的重要跳板。
展望未來,櫃買中心表示,未來重點工作將以配合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為軸心,推動「力挺中小微」、「擴大永續發展債券市場」、「引領企業淨零」、「引進國際創新商品」及「推動數位轉型」五大戰略方針,厚實櫃買市場的競爭力,期許成為多功能與多層次之全方位交易所。
櫃買中心提供卓越的職涯發展機會及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更注重員工的身心健康。員工除享有勞、健保外,更提供優於法令規定之退休金制度、團體健康保險保障、交通與伙食津貼、獎金、自強活動、旅遊補助、健康檢查、生育獎勵、托兒津貼、育兒津貼及子女教育補助等完善之福利措施,以及多元化社團活動與教育訓練,協助員工在工作與生活間取得更好的平衡。
櫃買中心指出,本次預計招募會計及財金二大專業領域人才,歡迎具備專業及豐富經驗的菁英加入櫃買團隊,為資本市場注入新動能。
本次招募報名時間自即日起至3月13日止,一律採網路報名,招募資訊請參閱證基會招募專區(網址:examweb.sfi.org.tw/tpex20250329)。
證交所統計,截至2月底,總開戶數達1,331.3萬人,持續創新高,今年前二月累計增加9.7萬人。
各年齡分布範圍,以及法人戶2月開戶數同步擴增,其中,19歲以下、20至30歲、31至40歲等三族群依序增至55.4萬人、161.8萬人、215.8萬人,月增2.5萬人、2.6萬人、1萬人,合計占有率32.6%,較前一月的32.3%增加約0.29個百分點。
以40歲以上區間來看,41至50歲開戶數增加6,192人、達255.2萬人,占比為19.2%;51至60歲、61歲以上開戶數分別增至230.7萬人、402.8萬人,占比各為17.3%、30.3%。此外,法人方面開戶數增至10.1萬戶,月增545戶。
法人表示,川普關稅政策、Fed利率政策、AI伺服器出貨等訊息多空反覆,台股今年波動劇烈將成為常態,所幸企業獲利持續成長,且內資充沛提供下檔支撐,後市仍難脫區間震盪格局。
台股上周遭遇重大挫敗,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數據,台股加權指數在短短一周內大跌2.85%,總市值從先前的水平一落千丈,降至74.05兆元。這一週僅有四個交易日,市值就蒸發了2.16兆元,對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難以承受的損失。
在眾多指數當中,代表大型權值股的台灣50指數表現最為亮眼,但仍然無法逃過跌勢,收盤於19,180.79點,整週下跌了720.47點,跌幅達到3.62%。這一數據顯示,大型權值股在市場中的表現相對較弱,對整體市場的影響不容忽視。
在各產業別指數方面,跌幅最大的當屬其他電子類指數,下跌幅度達到4.63%。未含金融類指數也出現了3.16%的暴跌,而未含電子類指數則下跌了0.35%。值得注意的是,未含金融電子類指數(傳產股)的跌幅約為0.41%,這意味著市場的下跌主要由電子股的下滑所帶動。
臺灣證券交易所於2月27日召開了有價證券上市審議委員會議,會議中審議並通過了新代科技公司(股票代碼:7750)的股票上市案。這一重要決定標誌著新代科技即將正式登上台灣股市的舞台。
根據市場資料,新代科技在2月27日的興櫃市場收盤價為521元,收盤均價則為518.49元,表現穩定,並持續在500元以上的水平。
新代科技公司的董事長暨總經理由蔡尤鏗擔任,公司實收資本額達到6.55億元。該公司主要從事精密設備控制器軟硬體的研發與銷售服務,並在上市過程中得到了台新證券的輔導。
在獲利表現方面,新代科技在110年至113年的財年表現亮眼。110年至112年間,該公司的稅前盈餘分別為12.56億元、6.83億元和8.49億元,而113年前三季的稅前盈餘則達到14.1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方面,110年至113年前三季的數字分別為16.16元、10.67元、10.85元和17.76元,顯示了公司良好的盈利能力。
代表大型權值股的台灣50指數收19,180.79點,周跌720.47點、跌 幅3.62%,顯示大型權值股表現弱勢。
在產業別指數方面,跌幅以其他電子類指數下跌4.63%最大,未含金融類指數大跌3.16%,未含電子類指數下跌0.35%,未含金融電子 類指
數(傳產股)跌幅約為0.41%,顯示主要由電子股大跌所拖累。
新代2月27日於興櫃市場收521元,收盤均價518.49元,持穩在500 元以上。
新代科技公司董事長暨總經理為蔡尤鏗,公司實收資本額為6.55億元,主要業務包括精密設備控制器軟硬體研發、銷售服務等,輔導上 市之承銷商為台新證券。
獲利表現方面,新代110∼112年稅前盈餘各為12.56億元、6.83億 元、8.49億元、113年前三季為14.1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各 為16.16元、10.67元、10.85元及17.76元。
為加速國內減量額度市場發展,臺灣碳權交易所、臺灣證券交易所與國立中山大學近日共同舉辦「2025 自願性碳市場觀察及趨勢分析研討會」,邀集產官學研代表共聚碳交所,就自願性碳市場年度觀察報告、國內減量額度市場潛在規模、減量專案申請及審查經驗三大主題探討交流。
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組長、副教授佘健源指出,國內碳權申請過程中存在資訊不對稱情況,國內自願性碳市場供需較不平衡。
2024年國際碳市場出現量縮價跌現象,然而高品質的專案類型如植樹造林(ARR)仍然供不應求,另就台灣本土碳權發展而言,如養豬場沼氣收集專案具發展潛力,每年減碳規模有機會達到34萬至52萬噸CO2e,未來前景可期。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主任秘書林俊成提到,自然碳匯為邁向淨零目標的關鍵,並強調森林需透過經營才能有效提升碳匯效益,且國產材自給率偏低(<1%),以地球村的觀念而言,進口木材反而造成更多碳排放,無助於全球淨零。
此外,自然碳匯之碳權專案一般兼具生物多樣性等共同效益,其品質及價格相對更高。徐英綺經理表示,養豬沼氣及工業沼氣應用蘊含生質能碳權潛力,優勢在於可結合企業本身循環經濟、易取得政策支持補助,為工研院可提供技術合作之藍海市場。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減量交易組蘇意筠組長表示,過去一年申請碳權的熱度增加,自願減量專案申請數為抵換專案的四倍,其中效能提升類型占七成,自然碳匯案件有顯著成長,顯示企業有擴大投入減碳行動趨勢,未來擴大碳盤查產業範疇,應可預見更多跨部門或公私合力。
中山大學碳權中心主任、教授蔡宏政結語時強調,工業製程減碳發展較為成熟,自然碳匯將成為未來趨勢,且執行專案的同時,應強化關注環境衝擊、生物多樣性及在地社區權益等方面的社會溝通及公眾參與。
為了加速台灣減量額度市場的發展,台灣碳權交易所、台灣證券交易所與國立中山大學上周聯合舉辦了「2025自願性碳市場觀察及趨勢分析研討會」。這場研討會吸引了產官學研各界的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自願性碳市場的年度觀察報告、國內減量額度市場的潛在規模,以及減量專案的申請和審查經驗等三大主題。
在會議中,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致詞強調,雖然目前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的成交量不多,但隨著碳有價值的意識逐漸提升,加上本土自然碳匯方法學的陸續通過,預計將會激勵企業參與自願性減量專案。田建中總經理提到,自然碳匯專案不僅具有實質的碳移除效益,還能帶來生態環境及社區的共益,未來有望成為主流,並幫助企業符合國際永續標準。
會議中,中山大學副教授佘健源就《自願性碳市場年度觀察報告:2024年度》進行了詳細分析。他指出,國內碳權申請過程中存在資訊不對稱的問題,自願性碳市場的供需較為不平衡。佘健源還提到,2024年國際碳市場出現量縮價跌的現象,但高品質的專案如植樹造林(ARR)仍然供不應求。對於台灣本土碳權發展,佘健源認為養豬場沼氣收集專案具有發展潛力,每年減碳規模有望達到34萬至52萬噸CO2e。
在會議的第二部分,農業部林業試驗所主任秘書林俊成、工研院中分院產業綠色技術組研發經理徐英綺、展晟照明集團南區事業處總經理黃真瑋博士分別就森林碳匯、生質能、高光效光源三大專案類型進行了專業分析和討論。林俊成強調自然碳匯對於達到淨零目標的重要性,並指出國產材自給率低,進口木材反而會增加碳排放。
證交所表示,會議的第三部分聚焦於國內自願減量方法學及專案申請與審查經驗。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分析師林宗昱介紹了國內自願減量專案申請的實務,並鼓勵企業參考近期通過的註冊案。此外,漾拓國際總經理鄭加新分享了申請專案時可能面臨的法规及數據監測挑戰,臺大環工所教授闕蓓德則分享了專案審查經驗及執行時需要注意的面向。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減量交易組組長蘇意筠在會議中提到,過去一年申請碳權的熱度增加,自願減量專案申請數為抵換專案之4倍,其中效能提升類型佔七成,自然碳匯案件有顯著成長。蘇意筠還提到,台灣減量專案被納入世界銀行碳定價趨勢報告,並受到世界的關注。
綜合座談由中山大學助理教授、碳權中心組長王右仁主持,與談人一致認為,減量專案的本質在於減碳,企業在申請專案前應嚴謹評估自身條件、效益及目的,再行投入資源。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發布重要公告,提醒各上市公司依規定提交財務報告。根據規定,實收資本額達100億元以上的公司,須在3月17日(周一)前公告申報去(113)年度的財務報告。截至目前,共有127家上市公司符合此要求,其中本國上市125家,第一上市2家。
對於其他上市公司,則需要在3月31日(周一)前完成財務報告的公告申報。目前,本國及第一上市公司(含創新板公司)總計達到949家及85家,合計1,034家。證交所強調,為了避免當日網路流量過於擁塞,上市公司應把握時間,及早辦理財報公告申報事宜。
此外,證交所也提醒上市公司,在公告申報時應同步提供「格式化財務報告」與「電子書」,以方便投資人全面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特別是上傳至公開資訊觀測站的電子書,應確保會計師的查核報告及四大表核章等部分,上傳已掃瞄相關人員簽章之文件,與實體財務報告保持一致。
對於投資人而言,證交所也提醒在進行股票交易前,應詳細閱讀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及相關資訊。未來,投資人可至公開資訊觀測站的「財務資訊/公司營運」項下查閱相關資料,或至「單一公司」「電子文件下載」下載電子書,以取得完整的財務報告資訊。
臺灣證券交易所將於27日召開重要會議,會議將審議新代科技公司(股票代碼:7750)的股票上市案。這一消息對市場來說是一個關注焦點,特別是對於投資者和業界人士而言,新代的上市將帶來新的投資機會。
新代科技公司於25日在興櫃市場的表現相當亮眼,當日收盤價上漲1.63%,收盤均價達到497.49元,成功邁入準500元俱樂部。這一成績反映了市場對新代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
新代科技公司的董事長是蔡尤鏗,公司實收資本額高達6.55億元。新代的主要業務範圍涵蓋精密設備控制器軟硬體的研發、製造、銷售及服務等。近年來,新代在獲利表現上表現出色,112年稅前盈餘達到8.49億元,113年前三季則實現14.12億元的稅前盈餘,每股稅後純益(EPS)分別為10.85元和17.76元,這些數據都顯示了新代良好的財務狀況和強大的發展潛力。
臺灣證券交易所的這次會議對新代科技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若上市案通過,新代將正式登上台灣證券市場的大舞台,進一步拓展其商業版圖。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新代的上市將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同時也將對台灣證券市場的整體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年來不僅是金融市場的龍頭,更成為企業社會責任(ESG)的表率。在2025年,證交所推出了一系列以「水源」為主軸的SDGs活動,其中「穿戴永續‧時尚公益」主題活動格外引人注目。透過回收那些嚴重汙染水資源的牛仔布料,證交所將時尚與永續理念巧妙結合,鼓勵全體同仁參與舊牛仔褲的重生計劃。
這項活動不僅是對環保的承諾,也是對社會責任的具體行動。證交所積極與全球永續潮流保持同步,預計在2025年度的SDGs系列活動中,每位同仁將為地球減少約219公斤的碳排放量。這種積極參與的態度,讓證交所成為企業在氣候變遷與環境保護議題上的標竿。
在這次活動中,證交所全體同仁熱情參與二手牛仔褲的捐贈,這些牛仔褲將由全台唯一零廢時裝品牌Story wear重新設計。這個過程中,二度就業婦女以及腦麻家庭將參與製作,將舊牛仔褲變身為質感絕佳的潮衣。證交所強調,每人只要減少添購一件牛仔褲,就能夠減少約33.4公斤碳排放,這種行動不僅追求時尚,更關注環保。
近年來,時尚風潮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日益顯著。證交所指出,傳統牛仔褲的製程需要大量染料和化學物質,消耗大量水資源,使時尚產業成為世界第二大汙染源之一。根據環境署統計,台灣舊衣回收量在六年內成長六成,但回收衣物中有將近一半被當作垃圾焚燒,這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證交所透過這次活動,不僅為舊牛仔褲注入新生命,也為就業市場提供了機會,將公益與永續理念充分結合。這種做法不僅讓社會與地球共好,也呼籲同仁們愛惜衣物,減少浪費,推動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最終,證交所希望與同仁們攜手達成SDGs12永續發展目標「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榮獲邀請,參加2025年摩根大通證券(J.P. Morgan)舉辦的「台灣CEO-CFO大會」(Taiwan CEO-CFO Conference)。在這場重要的國際盛事中,發言人暨副總經理杜惠娟代表證交所,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機構投資人介紹台灣證券市場的最新動態,並對未來發展做出展望。
杜惠娟在演講中強調,近年來證交所對於投資者關係(IR)服務的重视程度不斷提升,積極參與國內外的引資活動。通過多種渠道,證交所向機構投資人展示台灣資本市場的優勢和潛在發展潛力。同時,證交所也致力于為上市公司和國際投資機構之間搭建一個長期穩定的溝通橋梁,以促進台灣金融市場與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市場推廣部組長劉天業在會上進一步解釋,由於全球對人工智慧(AI)的熱潮,台灣資本市場在2024年的市值和交易量都取得了顯著成長,吸引了國際投資界的關注。他提到,2025年證交所將與各相關機構合作,推動台灣建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從幫助發行公司國際化發展、推出多元金融商品、促進市場發展,到加強國際合作以及培育市場專業人才,證交所將全力支持台灣資本市場的成長與國際化進程。
「台灣CEO-CFO大會」是摩根大通證券的年度盛事,本次活動於台北舉行,並持續兩天。會議邀請了多家上市公司及超過250位投資人參與,旨在促進投資者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同時也反映了台灣資本市場在國際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昨日(25日),台灣統一投信向台灣證券交易所送件,正式申請募集台股增長主動式ETF基金,成為本土投信中首家嘗試此類ETF的業者。這一動作標誌著台灣ETF市場的發展進入新階段,隨著證券主管機關今年對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多重資產ETF的大力推動,市場對這種投資工具的期待日益增高。 野村投信在農曆年後率先送出申請,募集野村臺灣智慧優選主動式ETF,展現了對台灣市場的信心。而統一投信的加入,則是本土投信在ETF市場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聯博投信已在2月21日送件申請聯博投資等級債入息主動式ETF證券投資信託基金,這將是台灣市場首檔主動式債券ETF。 台灣證券交易所表示,2025年將是台灣ETF市場的關鍵一年,預計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平衡型ETF將在證交所掛牌交易,為投資人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這將不僅提升台灣市場的吸引力,還有望吸引更多國際資產管理機構進駐台灣。 櫃買中心也指出,目前已有100檔ETF在櫃買中心掛牌交易,其中債券ETF的資產規模已突破新台幣3兆元,在亞洲市場中位居第一。主動式ETF及多資產ETF的推出,將對台灣ETF市場的持續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致詞表示,雖目前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成交 量不多,但隨著碳有價的意識逐漸提升,加上本土自然碳匯方法學陸 續通過,將會帶動企業投入自願性減量專案,而自然碳匯專案具有實 質的碳移除效益,更開始納入生態環境及社區面向所帶來的共同效益 ,未來自然碳匯專案將成為主流,並有機會幫助企業接軌自然相關的 財務揭露(TNFD)等國際永續標準。
主題一:《自願性碳市場年度觀察報告:2024年度》
中山大學副教授、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組長佘健源指出,國內碳權 申請過程中存在資訊不對稱情況,國內自願性碳市場供需較不平衡。 2024年國際碳市場出現量縮價跌現象,然而高品質的專案類型如植樹 造林(ARR)仍然供不應求,另就台灣本土碳權發展而言,如養豬場 沼氣收集專案具發展潛力,每年減碳規模有機會達到34萬∼52萬噸C O2e,未來前景可期。
主題二:國內自願減量額度市場潛在規模預估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主任秘書林俊成、工研院中分院產業綠色技術組 研發經理徐英綺、展晟照明集團南區事業處總經理黃真瑋博士受邀擔 任講者,分別就森林碳匯、生質能、高光效光源三大專案類型,提出 各自領域中的專業分析與討論。
林俊成主提到,自然碳匯為邁向淨零目標的關鍵,並強調森林需透 過經營才能有效提升碳匯效益,且國產材自給率偏低( < 1%), 以地球村的觀念而言,進口木材反而造成更多碳排放,無助於全球淨 零。此外,自然碳匯之碳權專案一般兼具生物多樣性等共同效益,其 品質及價格相對更高。
徐英綺表示,養豬沼氣及工業沼氣應用蘊含生質能碳權潛力,優勢 在於可結合企業本身循環經濟、易取得政策支持補助,為工研院可提 供技術合作之藍海市場。
主題三:國內自願減量方法學及專案申請與審查經驗分享
證交所表示,本主題聚集產官學代表從不同切角,提出對目前國內 專案申請與審查之經驗分享。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分析師林宗昱 ,介紹國內自願減量專案申請實務,鼓勵企業參考近期通過的註冊案 。
漾拓國際總經理鄭加新從自身經驗,提醒企業於申請時可能面臨之 法規及數據監測挑戰;臺大環工所教授闕蓓德則分享專案審查經驗及 專案執行時須注意的面向,應確保符合方法學要求,避免影響額度核 發。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減量交易組組長蘇意筠表示,過去一年申請碳權 的熱度增加,自願減量專案申請數為抵換專案之4倍,其中效能提升 類型佔七成,自然碳匯案件有顯著成長,顯示企業有擴大投入減碳行 動趨勢,未來擴大碳盤查產業範疇,應可預見更多跨部門或公私合力 ,並分享臺灣減量專案被納入世界銀行碳定價趨勢報告且品質亦受世 界關注。
綜合座談由中山大學助理教授、碳權中心組長王右仁擔任主持人, 與談人一致認為,減量專案本質在於減碳,企業應於申請專案前嚴謹 評估自身條件、效益及目的後再行投入資源。
證交所指出,截至目前為止,本國及第一上市公司(含創新板公司 )分別為949家及85家,共計1,034家,113年度財務報告公告申報期 限:實收資本額達100億元以上及金融保險業之上市公司(共計127家 ,本國上市125家及第一上市2家)為3月17日。
其餘上市公司(共計907家)為3月31日(周一)。為避免屆時網路 流量壅塞,請上市公司掌握時效,及早辦理財務報告之公告申報事宜 。
證交所並提醒上市公司,應同步公告申報「格式化財務報告」與「 電子書」,以利投資人參閱上市公司之完整資訊。上傳至公開資訊觀 測站之電子書,其會計師之查核報告及四大表核章等部分,應上傳已 掃瞄相關人員簽章之文件,俾與實體財務報告一致。
另也提醒投資人,從事股票交易前應參閱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及相關 資訊。上開財務報告資訊,屆時投資人可至公開資訊觀測站之「財務 資訊/公司營運」項下查閱,或至「單一公司」「電子文件下載」下 載電子書。
新代科技公司董事長為蔡尤鏗,公司實收資本額為6.55億元,主要 業務包括精密設備控制器軟硬體研發、製造、銷售服務等。新代近年 在獲利表現方面十分優異,112年稅前盈餘為8.49億元、113年前三季 為14.1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各為10.85元及17.76元。
證交所積極與世界永續潮流接軌,在2025年度SDGs系列活動,估計每位同仁將為地球減少約219公斤的碳排放量,針對全球面臨的氣候變遷與環境保護的重要議題,證交所希望成為企業標竿,以不斷推動永續發展為己任,實現與社會環境共生、共好、共榮的願景。
在這次活動中,證交所全體同仁熱情參與二手牛仔褲捐贈活動,所有的牛仔褲將提供給全台唯一零廢時裝品牌Story wear重新設計,並由二度就業婦女以及腦麻家庭進行製作,將舊牛仔褲改造為質感絕佳的潮衣。
證交所說,每人只要減少添購一件牛仔褲,就能夠減少約33.4公斤碳排放;活動中更推廣可持續的消費觀念,與永續消費生活的重要性,倡導買牛仔褲追求時尚外,更要永續環保。
近年來時尚風潮造成環境大危機的議題持續發燒,證交所表示,一條傳統牛仔褲的製程,需要大量染料和各式化學物質將布料染色,消耗近10,850公升的水,讓時尚產業成為世界第二大汙染源之一。
根據環境署統計,台灣舊衣回收量在六年內成長六成到8.1萬噸,而這些回收衣物卻有將近一半是當成垃圾進到焚化爐,一年燃燒破損衣物超過2.2億件,層疊起來有15座101大樓高。
證交所表示,此活動不只為舊有牛仔褲注入全新生命,也提供就業機會,將公益與永續充分結合,讓社會與地球一同共好!更號召同仁們多多愛惜衣物,減少浪費,推動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證交所藉由這次「穿戴永續•時尚公益」活動,邀請同仁攜手達成SDGs12永續發展目標「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杜惠娟表示,近年證交所高度重視IR服務,積極參與國內外的引資活動,透過多元管道向機構投資人展示台灣資本市場的優勢與未來發展潛力,並致力於為上市公司與國際投資機構搭建長期穩定的溝通橋梁,促進台灣金融市場與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證交所市場推廣部組長劉天業則在演講中表示,受益於全球人工智慧(AI)熱潮,台灣資本市場在2024年的表現無論是在市值還是交易量方面,都吸引國際關注。2025年將配合推動台灣建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透過協助發行公司國際化發展、推出多元商品以促進市場發展,及促進國際合作並結合機構培育市場專業人才,全力支持台灣資本市場的成長與國際化。
台灣CEO-CFO大會為J.P. Morgan年度盛事,本次活動為期兩天,17至18日於台北舉辦,邀集多家上市公司及250多位投資人與會。
證券主管機關今年強力推動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多重資產ETF,野村投信在農曆年後拔得頭籌,送出申請募集野村臺灣智慧優選主動式ETF。統一投信是第二家申請募集主動式ETF的業者,卻是本土投信第一家。
此外,聯博投信在2月21日已送件申請聯博投資等級債入息主動式ETF證券投資信託基金,則是第一檔主動式債券ETF。
證交所表示,2025年將成為台灣ETF市場嶄新的一年,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平衡型ETF即將於證交所掛牌交易,為投資人帶來更多元的選擇,提升國際資產管理機構進駐台灣市場的吸引力。
櫃買中心表示,目前櫃買中心有100檔ETF掛牌交易,債券ETF資產規模突破新台幣3兆元,持續位居亞洲第一,主動式ETF及多資產ETF的推出將有助我國ETF市場的持續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