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公司新聞
花旗集團在台榮獲《財資》2025年Triple A永續金融獎項有兩類, 一是銀行顧問類,包含最佳永續金融國際銀行、最佳國際企業及機構 財務顧問、最佳股權籌資財務顧問、最佳國際併購財務顧問,以及最 佳商業銀行。
二是最佳交易類,包含最佳海外存託憑證—環球晶圓6.89億美元的 海外存託憑證發行;最佳同步發行—緯穎科技14.4億美元的海外存託 憑證及海外可轉債同步發行;最佳可轉債—廣達電腦10億美元海外可 轉債發行;最佳首發債券—國泰人壽6億美元次順位公司債發行;最 佳保險公司資本債—南山人壽7億美元次順位債券發行;最佳聯貸— 鴻海11億美元無擔保循環貸款,以及最佳併購—文曄科技對FutureE lectronics Inc. 38億美元併購。
花旗(台灣)銀行董事長暨台灣區總裁張聖心表示,「作為全球化 的國際銀行,花旗善用遍布全球90多個市場的網絡優勢,提供市場分 析和創新金融解決方案,協助台灣企業拓展業務版圖,也幫助國際企 業投資台灣。」
去年花旗集團從全球資本市場為台灣企業募集高達近100億美元的 資金,致力成為值得台灣客戶信賴的金融顧問。
花旗深耕台灣逾60年,卓越經營屢獲國際財經獎項肯定,今年更連 22年蟬聯《財資》「最佳永續金融國際銀行/最佳國際銀行」、連十 年榮獲「最佳國際企業及機構財務顧問」、連八年獲頒「最佳國際併 購財務顧問」、連四年獲得「最佳股權籌資財務顧問」及連兩年榮獲 「最佳商業銀行」等。
花旗此次榮獲《財資》2025年獎項橫跨銀行顧問與交易兩大類別,銀行顧問類包括:最佳永續金融國際銀行、最佳國際企業及機構財務顧問、最佳股權籌資財務顧問、最佳國際併購財務顧問、最佳商業銀行。
交易類獎項包括:環球晶圓6.89億美元GDR案(最佳海外存託憑證)、緯穎科技14.4億美元GDR與可轉債同步發行(最佳同步發行)、廣達電腦10億美元可轉債(最佳可轉債)、國泰人壽6億美元次順位債(最佳首發債券)、南山人壽7億美元次順位債(最佳保險公司資本債)、鴻海11億美元無擔保聯貸(最佳聯貸)、文曄科技收購Future Electronics Inc.案(最佳併購)。
花旗(台灣)銀行董事長暨台灣區總裁張聖心指出:「花旗以全球超過90個市場的綿密網絡與創新金融解決方案,協助台灣企業拓展國際版圖,也支持外資企業投資台灣。2024年,花旗從全球資本市場為台灣企業籌得近100億美元資金,持續扮演企業值得信賴的金融顧問角色。」
此外,花旗亦在《IFR Asia》與《FinanceAsia》2024年度評選中,被譽為「亞太區最佳債券機構」,並獲頒「亞太區最佳股權與股權連結籌資財務顧問」。花旗亞太區投資銀行主管Jan Metzger強調:「這些榮譽印證我們致力為客戶提供專業建議與最佳解決方案,感謝客戶長期的信任與支持。」
根據Dealogic數據,花旗於2024年協助亞太區企業從全球資本市場籌資超過2,500億美元,顯示其在跨境交易與資本市場操作的領先地位。
近期金管會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全台38家國銀的放款總餘額達到42兆7,601億元,相比上月增加了1,640億元。這一成長主要來自於國內分行放款餘額的上升,約增加了1,367億元。然而,由於農曆春節後到期不續借、公營企業大量還款以及不動產放款放緩等因素,整體放款餘額增長速度有所緩慢。
具體來看,2月份放款餘額的月增額為1,639.82億元,與1月份的3,885.35億元相比,增長幅度明顯下降。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解釋,放款餘額增幅減緩的主要原因是三個方面:首先是春節季節性因素,民營企業在年節後多不續借,導致對民營企業的放款餘額僅增加了169億元;其次是部分公營企業進行了大額還款,對公營企業的放款餘額減少了27億元;最後是購置不動產的放款餘額增長放緩,主要因為中央銀行去年9月實施的第七波信用管制,使得不動產放款餘額大幅下滑83.5%。
在放款方面,2月份的週轉金增額為1,216億元,比1月份的1,985億元少了近一倍。這主要是因為許多企業到期還款或提前清償。相對地,企業投資的增幅則較1月份的77億元增加了108億元,這主要是由於幾家海外企業進行了大量的借款,用於企業併購。
在存款方面,2月份存款月增前三大銀行分別為一銀增加815億元、國泰世華銀增564億元,以及花旗銀增489億元。這些數據反映了花旗銀在台灣市場的存款增長,顯示其在當地金融市場的活躍度。
此外,前兩個月的稅前盈餘累計達1,000.7億元,創下了歷年同期最高紀錄。這主要得益于利息與手續費收入的雙重驅動,其中利息淨收益為1,082.9億元,年增長10.5%,手續費淨收益為575.6億元,年增長9.2%。雖然由於股匯市波動,投資和其他淨收益減少了399.6億元、年減8.6%,但這並未影響整體獲利的增長。
統計顯示,2月放款餘額僅月增1,639.82億元,較1月的3,885.35億 元大幅放緩。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表示,放款餘額增幅下降的 主因有三,一是農曆春節季節性因素影響,民營企業多在年節後借款 到期就不續借,2月國銀對民營企業放款餘額約19兆9,110億元,僅較 上月增加169億元;二是部分公營企業有大額還款,2月國銀對公營企 業放款餘額約9,418億元,較上月減少27億元。
三是在用途別方面,購置不動產相較於過去數月呈現放緩,2月放 款餘額約18兆4,205億元,僅月增250億元,中央銀行於去年9月開始 實施第七波信用管制,今年2月不動產放款餘額已大幅下滑83.5%。
放款方面,2月週轉金月增僅1,216億元,少於1月的1,985億元,反 觀企業投資單月增幅108億元,相較1月的77億元增加較多。侯立洋指 出,週轉金增額減少的主因是很多企業到期還款或提前清償,企業投 資增額提高則是因為有幾家海外企業大額借款,作為企業併購使用。
國銀2月放款月增前三大銀行分別為臺銀增788億元、中信銀增674 億元、台新銀增230億元;存款月增前三大為一銀增加815億元、國泰 世華銀增564億元,花旗銀增489億元。
前二月獲利創歷年同期最高,侯立洋說明,三大收益中的利息淨收 益1,082.9億元、年增10.5%,及手續費淨收益575.6億元、年增9.2 %,但因股匯市波動影響,投資和其他淨收益減少399.6億元、年減 8.6%,抵銷部分增幅。
【金融新聞】
在剛剛公布的中央銀行第四季本國銀行營運績效季報中,我們可以看到台灣銀行業的亮點與挑戰。去年全年,每一名銀行員工的平均貢獻度達到了263.5萬元,這一數字比前一年成長了14%。不過,銀行主管們也對今年提出了兩個重要的隱憂:一是全球股匯市的波動,二是去年高基期的影響,預期獲利將面臨更多困難。
在這份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前十強銀行的員工獲利貢獻排名。其中,花旗銀行以1,646.5萬元的貢獻度蟬聯榜首,成為唯一一個破千萬元的銀行。京城銀行以638.3萬元位居第二,而(ㄏㄨㄟˋ)豐銀行則以554.3萬元名列第三。其他如上海商銀、兆豐銀行及臺灣銀行分別位居第四至六名。
儘管前十強銀行的員工貢獻度在第四季有所下滑,但整體年成長率仍然維持在雙位數。其中,國泰世華銀行的年增率達到近23.5%,玉山銀行年增23.3%,台北富邦銀行年增18.6%,中信銀行年增13.3%,臺灣銀行年增12.9%,這些銀行的成長率都顯示了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兆豐銀行作為公股金控下銀行,其員工貢獻度最高,穩居金控銀行最佳。而國泰世華銀行和台北富邦銀行則是金控雙雄國泰及富邦旗下的銀行,其獲利成長主要得益于放款動能的強勁和債券部位的擴大。玉山銀行則因為企業放款、海外放款及手收的強勁成長,獲利年增25.1%,成功攀升至第十名。
這份報告對於了解台灣銀行業的現狀和未來趨勢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在面對全球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時,台灣的銀行業仍將保持其穩健的發展態勢,並努力克服各種挑戰。
央行公布第四季國銀每一行員獲利貢獻,排除輸出入銀行及全國農 業金庫,前十強略有變化,中信銀行405.8萬元衝上第七名,國泰世 華銀行397.4萬元、台北富邦銀行385萬元各降至第八、九名,玉山銀 行347.2萬元擠進第十名。其中,第一名花旗銀行以1,646.5萬元連四 季居首位,且是唯一破千萬元,京城銀行638.3萬元第二名,(ㄏㄨ ㄟˋ)豐銀行554.3萬元第三名,第四至六名為上海商銀498.7萬元、 兆豐銀行472.2萬元及臺灣銀行421.3萬元。
前十強多數雖較第三季下滑,但維持年成長,以國泰世華銀年增近 23.5%最大,其次玉山銀年增23.3%、北富銀年增18.6%、中信銀年 增13.3%、臺銀年增12.9%,增幅均達雙位數,及(ㄏㄨㄟˋ)豐銀 年增7.3%;京城銀、上海銀及兆豐銀為年減。
銀行主管分析,去年12月金融市場波動,銀行業獲利走疲,第四季 每一行員平均貢獻度下滑,但去年國銀獲利首次突破5,000億元,以 年度比較,貢獻度仍持續上升。前十強中有四大金控銀行入列,包括 兆豐金旗下兆豐銀行、金控雙雄國泰及富邦旗下國泰世華銀行及台北 富邦銀行,及玉山金控旗下玉山銀。
大型金控下銀行因營運規模大,員工人數多,使貢獻度相較低,其 中兆豐銀員工貢獻度最高、續列第五名,且是公股金控下銀行唯一入 榜,雖然第四季貢獻度小幅年減7.7%,但仍穩居金控銀行最佳。
金控雙雄旗下,國泰世華銀獲利年增逾3成,主要是放款動能強勁 且債券部位擴大,淨利息收入雙位數成長;北富銀年增25%,獲利衝 新高帶動行員貢獻度提升;最大亮點的玉山銀衝上第十名,因獲利年 成長25.1%,包括企業放款、海外放款、手收年成長逾3成的挹注。
面對地緣政治緊張、供應鏈轉移等轉變,Marc強調,在不確定時期 ,花旗作為全球銀行,提供專業建議和豐富經驗對客戶至關重要,持 續對亞洲的承諾,為日本、北亞及澳洲等地逾1,300家企業及其子公 司,以及逾40個非JANA國家、近3,800家跨國企業子公司提供服務, 無論客戶在何處,花旗皆能提供跨境需求服務。
台灣是花旗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既是先進經濟體,也是全球科 技重鎮,扮演全球科技與製造供應鏈關鍵角色,特別是半導體、科技 、健康醫療及教育領域。他去年數度訪台,顯示花旗對台灣的重視, 這也是他首次接受台灣媒體訪談。
隨各國評估並調整貿易政策,全球供應鏈變動趨勢可能更明顯。M arc認為,越來越多企業希望貼近終端消費者,帶動亞洲貿易增長、 持續流入進入北美,拉丁美洲與中東歐經濟體受益於「近岸外包」和 「友岸外包」,中東與亞洲聯繫更緊密。
亞洲貿易走廊正迅速成長,區內投資持續增加。Marc舉例,過去四 年花旗主要對外投資領域含科技、自動車、智慧移動等多元工業,及 能源與化學等產業,觀察台灣企業對新加坡、印度及東協投資顯著增 加,台灣與北美、墨西哥及歐洲間國際貿易走廊持續成長,北美對台 投資規模也很可觀。
談到AI發展,Marc說,去年AI需求激增,帶動台灣、東南亞和澳洲 投資銀行業務成長,尤其數位基礎建設。展望未來,AI發展將為台灣 端到端的科技供應鏈帶來更多機會。
台灣金融壇近日傳來震撼新聞,富邦金控總經理韓蔚廷在公開場合表達對金融業整合的樂觀態度,並透露富邦金控在併購策略上的最新動向。韓蔚廷強調,隨著「金融2.0」時代的到來,整合資源、擴大營業規模是提升風險承擔與對外擴張能力的重要手段,對於台灣金融業的發展大有助益。
在談及富邦金控是否會持續發動併購以擴張營運版圖時,韓蔚廷表示,除了保險業有相關考量的因素外,富邦金控將會對非保險業的其他金融產業進行評估,並持續尋找機會。他強調,併購的關鍵在於「緣分」,並非單純依靠資金準備就能成功。
韓蔚廷進一步透露,富邦金控在市場佔率方面,人壽業務是市占較大的部分,但富邦金控仍會考慮其他金融產業的投資標的,以達到均衡發展。他強調,這並不代表不關注保險業,即使台灣市場有限,富邦金控也會尋找海外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富邦金控市占最低的銀行子公司,將會成為評估併購機會的焦點。韓蔚廷指出,除了銀行外,投信、證券等業別也將會進行相關評估,並沒有特定的順序或互斥問題。
在區域別方面,韓蔚廷表示,富邦金控不僅限於台灣市場,海外市場也是考量的範圍。雖然亞洲市場是重點,但富邦金控也會把握歐美地區的投資機會。
此外,韓蔚廷對於新加坡大華銀行將在中國大陸的零售金融事業賣給富邦華一銀行的舉動表示肯定。他指出,這次合作將有助於華一銀行的法金與消金業務均衡發展。
總結來說,富邦金控在併購策略上的動向值得關注。韓蔚廷的言論透露出富邦金控在金融業整合上的積極態度,以及對於未來發展的深遠思考。
房貸市場的滿水位現象逐漸緩和,這得歸功於國內銀行積極調配放款資源,以及存款的增加。金管會於11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底,銀行法第72條第2項的不動產放款比率為26.44%,創下了七個月來的新低。同時,不動產放款比率超過27%的銀行家數降至13家。
金管會強調,存款的增加速度超過了不動產放款的增加速度,這是導致不動產放款比率明顯下滑的主要原因。近期,金管會已經呼籲國內銀行將不動產貸款資源從土建融轉向一般民生貸款,並將自住首購族和新青安貸款作為優先對象。
去年9月,央行推出新一波房市管制措施,這一政策開始發酵,對房貸市場產生了影響。根據統計,去年12月的不動產放款比率平均為26.44%,比前月下降了0.26個百分點。
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在解釋這一數據時指出,雖然不動產放款金額有所增加,近期房貸餘額也在不斷上升,但存款增加的速度明顯快於不動產放款,這反映了市場對於房貸的需求並未如預期般強烈。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作為台灣金融市場的重要一員,也積極參與到這一市場的調整中。該行在近年來不斷優化其貸款產品,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同時也嚴格遵循金管會的指導原則,確保市場的穩定與健康發展。
金管會日前呼籲國銀,將不動產貸款資源轉向,從土建融轉向到一 般民生貸款,並以自住首購族、新青安貸款為優先,加上去年9月央 行新一波房市管制措施開始發酵,據統計,去年12月的不動產放款比 平均為26.44%,比上月降0.26個百分點。
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指出,各家銀行都在控管房貸,就數據來看, 不動產放款金額(分子)有增加,近期房貸餘額也一直在增加,但存 款(分母)增加的速度比不動產放款增加的速度更快
台灣金融界傳來重大人事變動,花旗台灣商業銀行宣布,長達50年的台灣區總裁暨花旗(台灣)銀行董事長安孚達將退休,接替他的是在花旗服務35年的張聖心。
花旗集團於5日宣布,張聖心將於4月1日開始執掌花旗在台灣的所有業務及營運,並領導該公司在台灣市場的持續成長。董事長一職將由董事會選任並經主管機關核准。
張聖心在花旗的職業生涯中,擔任過多個高階領導職務,包括亞太區企業金融事業群總裁、台灣區銀行、資本市場及財務顧問服務事業群負責人、機構客戶事業群負責人、企業及投資銀行負責人,以及企業金融事業群負責人等。他在花旗銀行以儲備主管的身份開始他的職業生涯,並在35年的服務期間內,累積了與機構客戶建立堅實關係的豐富經驗。
花旗強調,張聖心將帶領團隊為花旗的機構業務客戶提供一流的金融服務,涵蓋多元的產品及解決方案,並利用花旗在全球網絡的專業能力,滿足客戶的需求。
花旗日本、北亞及澳洲區域及銀行業務負責人龍明睿對張聖心的任命表示肯定,並強調台灣是花旗銀行全球重要市場之一,對台灣的客戶、業務和員工有著深厚的承諾。龍明睿相信,張聖心在台灣金融業的豐富經驗和與花旗機構客戶建立的長期關係,將為花旗台灣帶來顯著的優勢和能力。
花旗自1964年進入台灣市場,已深耕逾60年。該公司在台灣主要聚焦於企業金融,並利用其遍布全球90多個市場的網絡優勢,幫助台灣企業進行海外籌融資及收購,同時也協助國際企業投資台灣。自2020年以來,花旗已為台灣客戶在全球股票及債券資本市場募集逾250億美元資金。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昨日正式宣布,總裁暨董事長一職將迎來新血液。現任總裁安孚達(Aftab Ahmed)將退休,而接棒者則是現任總經理張聖心。張聖心將於4月1日正式就任花旗集團台灣區總裁及花旗(台灣)銀行董事長,全面負責公司在台灣的業務及營運,並領導團隊繼續拓展市場,實現持續成長。
花旗銀行強調,張聖心將直接向花旗日本、北亞及澳洲區域及銀行業務負責人龍明睿(Marc Luet)報告。張聖心在花旗集團擔任高階職位已逾35年,其豐富的金融業經驗和卓越的領導能力,將對花旗台灣的未來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張聖心於1989年加入花旗銀行,從儲備主管開始,一路攀升至現任總經理。在她的職業生涯中,曾歷任亞太區企業金融事業群總裁、台灣區銀行、資本市場及財務顧問服務事業群負責人、機構客戶事業群負責人、企業及投資銀行負責人及企業金融事業群負責人等要職。她領導團隊為客戶提供多元產品、解決方案,並充分利用花旗全球網絡的專業能力,為客戶帶來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龍明睿對張聖心的接棒表示高度肯定,強調她在台灣金融業的豐富經驗和與機構客戶建立的長期堅實關係,將使她有絕對優勢帶領花旗台灣成為客戶的卓越金融夥伴。
花旗銀行指出,張聖心將直接向花旗日本、北亞及澳洲區域及銀行業務負責人龍明睿(Marc Luet)負責。
張聖心任職花旗35年,現任花旗(台灣)銀行總經理,以及花旗北亞區企業金融事業群副總裁。張聖心1989年以儲備主管加入花旗銀行,這35年期間,歷任亞太區企業金融事業群總裁、台灣區銀行、資本市場及財務顧問服務事業群負責人、機構客戶事業群負責人、企業及投資銀行負責人及企業金融事業群負責人等;她負責帶領團隊向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包括多元產品、解決方案及花旗全球網絡專業能力。
龍明睿指出,以其在台灣金融業豐富經驗及與機構客戶建立的長期堅實關係,張聖心有絕對優勢與能力帶領花旗台灣成為客戶的卓越金融夥伴。
花旗表示,張聖心新任命將於4月1日生效,他將直接向花旗日本、 北亞及澳洲區域及銀行業務負責人龍明睿負責。張聖心任職花旗35年 ,現任花旗(台灣)銀行總經理,及花旗北亞區企業金融事業群副總 裁,1989年以儲備主管加入花旗銀行,35年期間歷任多個高階領導職 務,包括亞太區企業金融事業群總裁、台灣區銀行、資本市場及財務 顧問服務事業群負責人、機構客戶事業群負責人、企業及投資銀行負 責人,及企業金融事業群負責人等,累積與機構客戶建立堅實關係的 豐富經驗。
花旗指出,張聖心負責帶領團隊向花旗的機構業務客戶提供一流的 金融服務,包括多元的產品及解決方案以及花旗在全球網絡的專業能 力。
龍明睿說,台灣是花旗銀行在全球的一個重要市場,對台灣的客戶 、業務和員工有著深刻的承諾,以張聖心在台灣金融業的豐富經驗, 及與花旗的機構客戶建立的長期堅實的關係,有絕對的優勢與能力帶 領花旗台灣成為客戶的卓越金融夥伴,同時也對安孚達表達感謝。
花旗自1964年來深耕台灣逾60年,目前在台聚焦企業金融,以遍布 全球90多個市場的網絡優勢,協助台灣企業進行海外籌融資及收購, 同時幫助國際企業投資台灣。2020年以來,進團已從全球股票及債券 資本市場,為台灣客戶募集逾250億美元資金。
【金融新聞】
中央銀行昨日公布最新季報,揭露了台灣銀行業在第三季度的營運成果。全體銀行在這一季的稅後純益達到了驚人的3,472億元,平均每位員工的貢獻度更是逼近280萬元,達到279.5萬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了9.39%。在這其中,花旗銀行的表現格外亮眼,以1,722萬元的平均貢獻度獨步江湖,成為唯一一家超過千萬元的銀行。
報告指出,若排除輸出入銀行及全國農業金庫,在排名前十的銀行中,並無新進榜的銀行,但排名略有變動。上海商銀成功衝上第四名,而兆豐銀行及臺灣銀行則被擠至第五名和第六名。花旗銀行自今年首季將消費金融部門賣給星展銀行後,已轉型為企業金融銀行,員工人數減少,使得員工獲利貢獻度計算上更具優勢。
在排名前十的銀行中,京城銀行以669.1萬元的平均貢獻度排名第二,第三名則是兆豐銀行,平均貢獻度為598.4萬元。上海商銀在第三季的表現也十分出色,以575.2萬元的平均貢獻度躍升到第四名,壓過了兆豐銀行的561.9萬元和臺灣銀行的462.2萬元。
第七名至第十名排名維持不變,依次為國泰世華銀行、台北富邦銀行、中信銀行和第一銀行,分別以444.7萬元、424.7萬元、402.8萬元和364.6萬元的平均貢獻度入榜。
銀行主管分析,花旗銀行之所以能夠保持領先地位,與其員工人數較少有關。其他如京城、兆豐、上海等銀行,員工獲利貢獻度高,也是因為員工人數較少,相較於大型銀行,更容易進入前十名。
在這份報告中,前十強銀行的年增幅均達雙位數,其中臺銀的增幅近3成,達到最大。北富銀、國泰世華銀和兆豐銀的年增幅也相當亮眼。而兆豐銀、京城銀和上海商銀則在年增幅上出現下滑。
報告還顯示,第三季有16家銀行的每一行員獲利貢獻超過300萬元,較上季增加一家。金管會統計,2024年至第三季底,金融三業的稅前盈餘達到8,854.2億元,創下同期新高,其中銀行業的獲利貢獻過半。
星展銀行表示,年終獎金依據員工年度工作績效、考核、部門及公 司整體業績核定;福利方面,2月宣布對全球基層員工發放一次性獎 金,台灣過半數員工每人獲得1萬7,000元;調升伙食津貼自每月2,4 00元至3,000元,漲幅達25%;津貼制度有iFlex彈性福利金計畫,員 工每年4萬2,600元額度,可用於旅遊、教育、醫療等領域,並推iSh ares員工股份購買計畫,可購買集團股票,每三年額外獲得25%提撥 配股。
滙豐銀行提供優於法規的年休假(含生日假)、20周產 假或收養假及28天陪產(檢)假,並結合辦公室與遠距工作的混合型 工作模式。同時設有每年10,000元健康檢查補助、團保計畫及業界首 創的多元同居伴侶無差異化福利制度。
渣打銀行從心靈、身體、社交、財務四面關注員工健康福祉,提供 優於法令的年假、20周產假及多元彈性工作制度,並設有健康檢查、 健檢假及心理健康支持資源。鼓勵員工參與全球專案與內部轉職,透 過數位學習平台及人才接班計畫強化未來競爭力。
花旗銀行提供新進員工享有每年11天特休,副理級以上享有22天特 休;健康管理提供全面健檢方案及多家特約醫療機構選擇,並推行員 工協助方案(EAP),員工可電話線上諮詢及每年6次面對面諮詢,並 舉辦健康講座。
台灣銀行業年底將陸續公布薪酬與福利政策,其中外商銀行也不例外。雖然花旗台灣商業銀行尚未明確透露2024年的終獎金和調薪幅度,但根據市場傳聞,該行員工的年薪大多將從14個月起跳,並透過多元福利措施來吸引和留住人才。
花旗銀行台灣分公司表示,終獎金的分配將基於員工的年度工作績效、考核結果,以及部門和公司的整體業績。此外,該行也關注員工的個人發展,提供了一系列的福利政策。
為了提升員工的福祉,花旗銀行在台灣推出了一系列實質的福利措施。新進員工將享有每年11天的特別休假,而副理級以上則享有22天的特休。在健康管理方面,花旗銀行提供全面的健檢方案,並與多家特約醫療機構合作,讓員工有更多選擇。
除了傳統的福利措施外,花旗銀行還推行了員工協助方案(EAP),讓員工可以透過電話或線上諮詢的方式獲得心理支持。每年,員工還可以享受6次面對面的諮詢服務,並參加由公司舉辦的健康講座,關注員工的身心健康。
此外,花旗銀行還提供了彈性的工作模式,結合辦公室與遠距工作,以適應員工不同的需求。在健康檢查方面,員工可以選擇多家特約醫療機構進行檢查,確保身體健康。
總結來說,花旗銀行台灣分公司在薪酬和福利方面的政策,充分體現了對員工的關懷和重視。通過優質的福利和全面的健康管理,花旗銀行旨在創造一個健康、平衡的工作環境,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同時提升公司的整體競爭力。
花銀表示,今年該行的徵才職缺包含企業金融事業群、商業金融事 業群及投資銀行部門,申請開放至12月22日截止。花旗在台深耕一甲 子,並於1977年將儲備主管計畫首度引進台灣,孕育出無數優秀的在 地金融人才及領袖,數十年來在國內金融業開枝散葉。
有關花旗暑期實習計畫是暑期十周密集的專案執行訓練,即2025年 6月中至8月,與全球或亞太區高階主管及其他國家的實習生交流互動 、累積專業經驗透過實習計畫進而了解跨國銀行運作及早立定職涯目 標,實習結束前,有機會獲得直接轉為隔年儲備主管的機會。花旗儲 備主管計畫是紮實全面的在職訓練計畫依照部門需求安排輪調,快速 熟悉組織及實務運作執行部門專案,學習跨國團隊合作,培養領導力 及國際視野前往全球金融中心受訓,參與全球或亞太區高階主管的培 訓課程或經驗分享高階主管授課並擔任職涯導師,安排儲備主管學長 姐協助指導。
滙豐集團年輕銀行家培育計畫及暑期實習生培育計畫招 募,申請期限已在10月31日截止,這次徵才名額還包括學子歡迎的財 富管理暨個人金融事業處與工商金融業務處。
滙豐說明表示,財富管理暨個人金融事業處提供多元單 位輪調機會,從客戶通路、數位產品、風險管理至策略專案等,協助 年輕銀行家成為全方位人才;工商金融業務處透過紮實的培訓,讓未 來金融領袖提早掌握並熟稔財報分析、商業與交易模式、產業研究與 企業徵授信等專業能力。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近期宣布,其暑期實習及儲備主管計畫自10月開放徵才,至今已成功吸引超過1,000位優秀人才投遞履歷。隨著應徵者人數不斷攀升,花旗將於12月起依履歷投遞順序開始進行面試過程。
此外,豐銀行2025年青年銀行家培育計畫的徵才活動也在10月31日畫下句點,吸引了許多年輕人的熱烈參與。花旗銀行表示,今年的徵才職缺涵蓋企業金融、商業金融及投資銀行等部門,申請時間將持續至12月22日。
花旗在台灣深耕已滿六十年,於1977年首次將儲備主管計畫帶進台灣,並培養出無數金融業領袖。這項計畫不僅對台灣金融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為該行在國內外開枝散葉奠定了堅實基礎。
花旗的暑期實習計畫是一個为期十周的密集專案執行訓練,從2025年6月中至8月進行,讓參與者與全球或亞太區高階主管及其他國家的實習生交流互動,積累專業經驗。實習結束前,優秀實習生有機會獲得直接轉為隔年儲備主管的機會。
儲備主管計畫則是一個全面的在職訓練計畫,根據部門需求安排輪調,讓參與者快速熟悉組織及實務運作。該計畫還提供跨國團隊合作的機會,培養領導力及國際視野。參與者將前往全球金融中心受訓,並參與全球或亞太區高階主管的培訓課程或經驗分享。此外,高階主管還會授課並擔任職涯導師,並安排儲備主管學長姐協助指導。
豐集團的年輕銀行家培育計畫及暑期實習生培育計畫,也同樣在10月31日截止申請。這次徵才名額包括財富管理暨個人金融事業處與工商金融業務處,兩個處均提供多元單位輪調機會,讓參與者能成為全方位人才。
財富管理暨個人金融事業處透過多元單位輪調,從客戶通路、數位產品、風險管理至策略專案等,協助年輕銀行家發展;而工商金融業務處則透過實質培訓,讓未來金融領袖及早掌握財報分析、商業與交易模式、產業研究與企業徵授信等專業能力。
牽涉複雜 比預期更具挑戰
證交所整理指出,美國於5月28日實施的T+1交割制度,影響資金、 外匯、證券借貸等多個單位,涉及複雜的資金流程及交易員跨海調派 ,比預期更具挑戰性。
此外,T+1制度對各方行業影響各異,資產管理公司面臨更高的資 金成本,銀行和其他中介機構的費用下降。
華爾街的銀行證券服務部門在報告中指出,T+1制度對資金、人員 、證券借貸及違約率等各方面的影響都超出預期,也導致投資預算重 分配、非關鍵項目遞延及重要資源借調等。
由於T+1交割制度影響所有美國資本市場機構及投資人,不僅對金 融業衝擊甚劇,更帶來大幅縮短交易流程相關的系列挑戰。
儘管事前準備工作使制度平穩轉換,但花旗銀行調查顯示,與T+1 轉換相關的33%計畫,特別是進一步自動化及額外人員招募,可能要 到2025年才會實施。
報告也指出,過半數的銀行和經紀商表示,T+1對其公司人力配置 產生顯著影響,新工作流程也使他們暴露於由客戶所引發的大量人工 作業及例外事件風險中。
目前許多公司正重新配置員工,以符合關鍵交易流程完成時限;約 38%的受訪公司表示,為因應T+1制度,調動外匯及資金團隊人力。 此外,因面臨半夜處理交割及資金問題的挑戰,使歐洲受此變革影響 最深。
歐洲擬跟進T+1 亦有挑戰
此次花旗銀行的調查,共訪問約500名市場參與者,結果顯示,T+ 1對不同單位的資金成本影響迥異。對經紀商和保管銀行而言,最顯 著的影響是減少約30%的清算保證金,且約80%的賣方認為T+1對其 業務影響重大。
相較之下,46%的買方表示,在交割過程中,因為歐洲和全球外匯 市場仍以T+2為標準,因此,他們必須補足跨T+1及T+2市場所產生的 資金缺口。
有鑑於全球市場交割期間不一,市場焦點已轉向關注其他市場,包 括歐盟、英國和澳大利亞是否會跟進加速交割周期。
花旗銀行報告指出,市場預期歐洲可能於2027年轉換為T+1,並將 為市場迎來另一波變革。惟現金、資金和流動性管理,仍是英國及歐 洲面臨T+1制度的最大難題,其次則為舊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