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公司新聞
近期,美國證券市場實施T+1交割制度,其成效已成為臺灣證券交易所未來是否轉換的重要參考。根據臺灣證交所最新發布的「國際證券市場法規暨發展動態」報告,花旗銀行的調查顯示,雖然美國股票市場的T+1交割制度看似順利,但對市場參與者來說,實際上並非一帆風順。
報告指出,美國T+1交割制度的實施,對資金、外匯、證券借貸等多個單位產生了影響,涉及複雜的資金流程及交易員跨海調派,挑戰性遠超預期。特別是對資產管理公司來說,T+1制度導致了更高的資金成本,而銀行和其他中介機構的費用則有所下降。
華爾街的銀行證券服務部門報告指出,T+1制度對資金、人員、證券借貸及違約率等各方面的影響都超出了預期,也導致了投資預算的重分配、非關鍵項目遞延及重要資源借調等問題。
花旗銀行的調查顯示,與T+1轉換相關的計畫,如進一步自動化及額外人員招募,可能要到2025年才會實施。此外,超過半數的銀行和經紀商表示,T+1對其公司人力配置產生了顯著影響,新工作流程也使他們暴露於由客戶引發的大量人工作業及例外事件風險中。
許多公司正在重新配置員工,以符合關鍵交易流程完成時限;約38%的受訪公司表示,為因應T+1制度,已調動外匯及資金團隊人力。此外,因應半夜處理交割及資金問題的挑戰,歐洲受此變革影響最深。
花旗銀行的調查結果顯示,T+1對不同單位的資金成本影響迥異。對經紀商和保管銀行來說,T+1制度減少了約30%的清算保證金,且約80%的賣方認為T+1對其業務影響重大。相比之下,46%的買方表示,由於歐洲和全球外匯市場仍以T+2為標準,他們必須補足跨T+1及T+2市場所產生的資金缺口。
在全球市場交割期間不一的背景下,市場焦點已轉向其他市場,包括欧盟、英國和澳大利亞是否會跟進加速交割周期。花旗銀行預期,市場可能在2027年轉換為T+1,並將為市場帶來另一波變革。然而,現金、資金和流動性管理,以及舊有技術,仍是英國及歐洲面臨T+1制度的最大挑戰。
美國5月下旬實施的T+1交割制度,對臺灣證券交易所而言,成為未來是否採用此制度的關鍵參考。近期,證交所出刊的「國際證券市場法規暨發展動態」中指出,花旗銀行的調查顯示,雖然美國股票市場看似順利轉換至更快速的交割制度,但對市場參與者來說,其實並非一帆風順。
證交所整理指出,美國於5月28日實施的T+1交割制度,對資金、外匯、證券借貸等多個單位產生影響,涉及複雜的資金流程及交易員跨海調派,挑戰性較預期更大。
此外,T+1制度對各行業的影響也有所不同,例如,對資產管理公司來說,面臨更高的資金成本;而銀行和其他中介機構的費用則下降。
華爾街的銀行證券服務部門在報告中提到,T+1制度對資金、人員、證券借貸及違約率等各方面的影響都超出預期,也導致投資預算重分配、非關鍵項目遞延及重要資源借調等。
由於T+1交割制度影響所有美國資本市場機構及投資人,對金融業的衝擊相當劇烈,同時也帶來大幅縮短交易流程相關的系列挑戰。
儘管事前準備工作使制度平穩轉換,但花旗銀行的調查顯示,與T+1轉換相關的33%計畫,特別是進一步自動化及額外人員招募,可能要到2025年才會實施。
報告也指出,過半數的銀行和經紀商表示,T+1對其公司人力配置產生顯著影響,新工作流程也使他們暴露於由客戶所引發的大量人工作業及例外事件風險中。
目前許多公司正重新配置員工,以符合關鍵交易流程完成時限;約38%的受訪公司表示,為因應T+1制度,調動外匯及資金團隊人力。
因面臨半夜處理交割及資金問題的挑戰,歐洲受此變革影響最深。
此次花旗銀行的調查共訪問約500名市場參與者,結果顯示,T+1對不同單位的資金成本影響迥異。對經紀商和保管銀行而言,最顯著的影響是減少約30%的清算保證金,且約80%的賣方認為T+1對其業務影響重大。
相較之下,46%的買方表示,在交割過程中,因為歐洲和全球外匯市場仍以T+2為標準,因此,他們必須補足跨T+1及T+2市場所產生的資金缺口。
有鑒於全球市場交割期間不一,市場焦點已轉向關注其他市場,包括歐盟、英國和澳大利亞是否會跟進加速交割周期。
花旗銀行報告指出,市場預期歐洲可能於2027年轉換為T+1,並將為市場迎來另一波變革。惟現金、資金和流動性管理,仍是英國及歐洲面臨T+1制度的最大難題,其次則為舊有技術。
渣打銀行台灣企業、金融機構暨商業銀行事業總處負責人朱佳玲指 出,雖然印度的市場潛力確實吸引越來越多台商的關注,但由於當地 幅員廣闊,每個地區的法規、限制和獎勵措施不盡相同,加上語言與 文化差異,使得台商在進入該市場具有一定挑戰性,因此當台商有投 資印度的想法時,會針對當地法規、廠址選擇,以及團隊組建和合作 夥伴等多方面給予建議,並在跨境支付款項處理方面提供協助。
花旗銀行指出,預期美洲、歐洲、日本及東協各國在未來幾年內, 將成為全球供應鏈的關鍵經貿走廊,其中觀察到,台灣製造業又以中 東歐、墨西哥等地為投資重點區域。因應全球供應鏈的轉移推出多項 創新數位金融服務,幫助企業靈活調動跨國資金,企業行動版網路銀 行、匯款智能偵測服務、流動資金管理與對帳自動化服務則讓企業跨 國管理流動資金更順暢。
星展銀行目前在台灣透過其供應鏈融資服務,透過星展與主要企業 間的關係,為供應鏈挹注資金,同時提供供應商與經銷商、買方融資 方案,協助台灣企業活化供應鏈中的金流;在東南亞地區也提供企業 融資與避險方案,幫助台商在東南亞市場拓展跨國業務版圖。
滙豐銀行指出,調查發現東協很適合台灣企業駐廠辦, 透過投資銀行、交易銀行、資本市場和證券服務等,加上創新金融提 供企業金融解決方案。
為了有效降低地緣政治風險,並提升企業的營運韌性,台灣的科技龍頭企業,如AI與半導體領域的佼佼者,正不斷尋求拓展海外市場,以分散投資風險。這一波海外市場的拓展熱潮,也引領了外國銀行的積極介入,他們在全球各地提供多元化市場布局的解決方案,從資金流活化的融資支持,到數百種國際貨幣的匯款及匯兌支付,再到數位金融創新的應用,以及對當地法規和廠辦選址的全方位建議,一應俱全,助力企業應對全球市場的挑戰。
在這波外銀助力台灣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浪潮中,渣打銀行台灣企業、金融機構暨商業銀行事業總處負責人朱佳玲表示,印度市場的潛力確實對台商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但由於該國幅員廣闊,各地區的法规、限制和獎勵措施各有不同,加上語言和文化的差異,進入印度市場對台商來說是一項不小的挑戰。因此,當台商有興趣投資印度時,渣打銀行會從當地法規、廠址選擇、團隊組建和合作夥伴等多方面提供專業建議,並在跨境支付款項處理上提供協助,確保投資過程的順利。
花旗銀行則對未來幾年美洲、歐洲、日本及東協各國的經貿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預計這些地區將成為全球供應鏈的關鍵經貿走廊。特別是台灣製造業,將中東歐、墨西哥等地作為投資重點。花旗銀行針對這些地區推出了一系列創新數位金融服務,如企業行動版網路銀行、匯款智能偵測服務、流動資金管理與對帳自動化服務,幫助企業更靈活地調動跨國資金,並提升跨國管理的效率。
星展銀行在台灣提供供應鏈融資服務,透過與主要企業的關係,為供應鏈挹注資金,同時為供應商、經銷商和買方提供融資方案,幫助台灣企業活化供應鏈中的金流。在東南亞地區,星展銀行也提供企業融資與避險方案,幫助台商在東南亞市場擴展跨國業務。
而豐銀行則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東協對台灣企業來說是一個理想的駐廠辦地區。豐銀行通過提供投資銀行、交易銀行、資本市場和證券服務,以及創新金融解決方案,為台灣企業在東協地區的發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據統計,7月平均單卡額突破萬元的依序為有高雄銀行5.5萬元、美 國運通4.7萬元、花旗銀行3.6萬元、滙豐銀行1.8萬元、 國泰世華銀行1.3萬元,以及星展銀行、中國信託銀行1.1萬元,渣打 銀行、永豐銀行、合庫銀行、玉山銀行1萬元。
截至7月底,高雄銀行有效卡數僅4,202張,由於該行是高雄市政府 市庫代理銀行,其信用卡簽帳消費以公務採購卡為主,占比高達8成 ,也因而拉高單卡簽帳金額。
高雄銀行指出,為提供各機關便利的金流服務,高雄銀行提供政府 採購卡,供其辦理各項費用支出使用,故提升有效卡的單月刷卡金額 ;另外,7月為旅遊旺季,觀光消費需求也對該行刷卡金額有所挹注 。
高雄銀行表示,累計前三季整體信用卡簽帳金額約17億元,較去年 同期略有成長,受惠疫情後國人出國旅遊大增,海外刷卡金額約較去 年成長1.5成,客戶消費金額與筆數均增加。
卡數方面,雖沒有清呆卡策略,但停卡數仍較去年同期多,主要是 客戶接收較多網路詐騙或同業清呆卡等相關訊息,較謹慎考量信用卡 使用需求所致。
高雄銀行強調,該行致力於提供客戶完整的產品,以滿足客戶日常 生活的金融服務需求,信用卡主要客群除高雄市政府各機關局處之外 ,多為該行既有往來客戶。
**花旗在台60週年 攜手台灣企業拓展全球**
【台北報導】美國花旗銀行總裁兼北美地區負責人孫尼爾.加格(Sunil Garg)日前在台北舉辦「花旗台灣60週年感恩茶會」上表示,台灣對花旗而言是全球重要的市場之一,承諾成為客戶信賴的顧問,共謀成長。
花旗於1964年在台灣設立代表處,迄今已成最具影響力的外商銀行之一。花旗日本、北亞及澳洲區域及銀行業務負責人龍明睿(Marc Luet)指出,花旗在台60年的發展,反映出其在金融業的悠久傳統。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董事長安孚達(Aftab Ahmed)強調,花旗運用全球網絡優勢,提供創新金融服務,協助台灣企業海外籌資、收購,並吸引國際企業投資台灣。自2020年起,花旗已為台灣客戶在股票和債券資本市場募資超過250億美元。
此外,花旗協助台灣企業拓展美、歐、東協和日本等市場,提升供應鏈韌性。2023年,花旗在四起台灣企業海外股權籌資案件中募集近17億美元資金,展現其在台企業首選金融機構的地位。
為應對經濟趨勢和資金流動挑戰,花旗提供140種國際貨幣的環球匯款服務,解決企業特殊外幣付款問題。企業可透過花旗全球收支平台,管控營運成本和金流。
過去60年來,花旗在台灣推出多項創新服務和商品,成為市場先驅,今年更榮獲多項國際金融大獎,包括連續21年蟬聯《財資》「最佳永續金融國際銀行/最佳國際銀行」,連續9年獲《財資》「最佳國際企業及機構財務顧問」等,肯定其為台灣企業的首選銀行夥伴。
**花旗台灣60周年慶 歡慶不凡成就**
美商花旗銀行在台深耕60年,為台灣企業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花旗(台灣)商業銀行董事長安孚達表示,花旗善用全球網絡優勢,協助台灣企業海外籌資和併購,並協助國際企業投資台灣。 自2020年以來,花旗已為台灣客戶從全球資本市場募集逾250億美元資金,成為台灣企業成長的推手。此外,花旗也協助台灣企業在全球市場布局,強化供應鏈韌性。今年,花旗在四起台灣企業海外股權籌資案件中,為客戶募集近17億美元資金,成為台灣企業最佳金融夥伴。 花旗提供多達140種國際貨幣的環球匯款服務,解決企業特殊外幣付款問題。透過花旗全球收支平台,企業可掌握金流並控管營運成本。 多年來,花旗在台灣推出諸多首創服務與新興商品,成為市場先驅。今年,花旗更囊括多項國際金融大獎,如《財資》「最佳國際銀行」等,證明花旗是台灣企業的首選銀行。 花旗日本、北亞及澳洲區域及銀行業務負責人龍明睿表示,台灣是花旗全球重要市場,花旗將持續協助台灣客戶實現目標,攜手邁向未來。花旗深耕台灣獲獎肯定,50萬美元公益金助攸惜協會
花旗銀行在台灣深耕60年,以創新思維持續投入公益活動,助社區繁榮。花旗銀行近日公布全球「2024全球創新挑戰」獲獎名單,台灣攸惜關懷協會以協助無家者重返職場、找回尊嚴的創新方案,雀屏中選獲得50萬美元公益金。 花旗台灣總經理涂自得表示,花旗積極推廣普惠金融、青年職能培力及環境永續等議題。自2004年起,花旗基金會已提供超過新台幣3.3億元贊助非營利組織,並透過「邁向成功之路」計畫支持青年就業培訓。花旗台灣團隊、花旗基金會與公益夥伴密切合作,以創新思維整合資源,促進社區永續發展。 此外,花旗台灣在2023年獲頒第一屆同志友善職場認證,肯定花旗推動多元共融職場的努力,也進一步推展台灣的多元、平等、包容文化。花旗文化重視多元、平等和包容,是花旗持續創新領先的關鍵要素。花旗7日於台北W飯店舉辦花旗在台60周年感恩茶會,美商花旗銀行總裁兼北美地區負責人Sunil Garg也來到活動現場,向客戶、合作夥伴等致謝,感謝他們對花旗的信任。
花旗日本、北亞及澳洲區域及銀行業務負責人龍明睿(Marc Luet)指出,「花旗在亞洲已有超越120年的悠久歷史,在台灣的發展也步入60年,反映我們在金融業擁有無與倫比的傳統。台灣對於花旗而言是全球非常重要的市場之一,我們致力於成為客戶值得信賴的顧問,並與台灣的客戶共同茁壯成長。」
善用優勢 創新業務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董事長安孚達(Aftab Ahmed)強調:「花旗善用遍布全球90多個市場的網絡優勢,提供創新金融服務,協助台灣企業進行海外籌融資及收購,同時也幫助國際企業投資台灣。自2020年以來,花旗集團已從全球股票及債券資本市場,為台灣客戶募集了逾250億美元的資金,成為台灣企業成長背後推手。」
花旗協助台灣企業在美、歐、東協各國及日本等市場布局,強化供應鏈韌性。2023年,花旗集團在四起台灣企業海外股權籌資案件中為客戶募集了近17億美元的資金,成為有籌資需求的台灣企業最佳首選金融機構。
面對瞬息萬變的經濟趨勢以及流動資金所帶來的挑戰,花旗為企業客戶提供多達140種國際貨幣的環球匯款服務,解決企業特殊外幣付款的問題;不論資金調撥、外匯避險或在異地快速匯款,企業皆能透過花旗全球收支平台,掌握企業金流並控管營運成本。
新興商品 市場先驅
過去一甲子,花旗透過其全球網絡優勢,在台灣推出諸多首創服務與新興商品,成為市場上的先驅,並達成許多重要的里程碑,詳如表格。
花旗歡慶在台60周年,對未來充滿信心與決心,今年更囊括多項國際金融大獎,包括連續21年蟬聯《財資》「最佳永續金融國際銀行╱最佳國際銀行」、第27次獲得《亞洲金融》「最佳國際銀行」、連續九年榮獲《財資》「最佳國際企業及機構財務顧問」、連續七年獲頒《財資》「最佳國際併購財務顧問」及「台灣最佳次保管銀行」、連續三年榮獲《亞元雜誌》與《歐元雜誌》「最佳國際投資銀行」等,證明花旗為台灣企業的最佳首選銀行,也為這紀念性的時刻增添榮耀。
聚焦全球無家者議題的花旗基金會「2024全球創新挑戰」,近日公布全球獲選的50個公益組織。其中倡議協助無家者重返職場、重拾尊嚴的台灣「攸惜關懷協會」,藉由其創新思維及影響力雀屏中選,獲得50萬美元公益資金。
在花旗基金會的支持下,花旗(台灣)致力於推廣普惠金融、青年職能培力與環境永續。自2004年起,花旗基金會提供逾新台幣3.3億元(1,100萬美元),資助非營利組織各項計畫,包括金融理財教育,以及花旗基金會的「邁向成功之路」(Pathways to Progress)計畫,支持青年就業培訓。過程中,花旗基金會、花旗台灣團隊與公益夥伴,以創新模式整合資源,協助社區永續發展。
多元、平等、包容是花旗文化的核心價值,更是讓花旗持續創新領先的重要元素。2023年,花旗(台灣)榮獲由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與台灣彩虹平權大平台協會共同舉辦的第一屆同志友善職場認證,不僅代表花旗在推動多元共融職場的努力與成果獲肯定,更進一步推動台灣多元、平等、包容文化的發展。
10月7日,花旗於台北W飯店舉辦花旗在台60週年感恩茶會,美商花 旗銀行總裁兼北美地區負責人Sunil Garg也來到活動現場,向客戶、 合作夥伴等致謝,感謝他們對花旗的信任。
花旗日本、北亞及澳洲區域及銀行業務負責人龍明睿(Marc Luet )指出,「花旗在亞洲已有超越120年的悠久歷史,在台灣的發展也 步入60年,反映我們在金融業擁有無與倫比的傳統。台灣對於花旗而 言是全球非常重要的市場之一,我們致力於成為客戶值得信賴的顧問 ,並與台灣的客戶共同茁壯成長。」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董事長安孚達(Aftab Ahmed)強調:「花 旗善用遍布全球90多個市場的網絡優勢,提供創新金融服務,協助台 灣企業進行海外籌融資及收購,同時也幫助國際企業投資台灣。自2 020年以來,花旗集團已從全球股票及債券資本市場,為台灣客戶募 集了逾250億美元的資金,成為台灣企業成長背後推手。」
花旗協助台灣企業在美、歐、東協各國及日本等市場布局,強化供 應鏈韌性。2023年,花旗集團在四起台灣企業海外股權籌資案件中為 客戶募集了近17億美元的資金,成為有籌資需求的台灣企業最佳首選 金融機構。
面對瞬息萬變的經濟趨勢以及流動資金所帶來的挑戰,花旗為企業 客戶提供多達140種國際貨幣的環球匯款服務,解決企業特殊外幣付 款的問題;不論資金調撥、外匯避險或在異地快速匯款,企業皆能透 過花旗全球收支平台,掌握企業金流並控管營運成本。
過去一甲子,花旗透過其全球網絡優勢,在台灣推出諸多首創服務 與新興商品,成為市場上的先驅,並達成許多重要的里程碑。如今, 花旗歡慶在台60週年,對未來充滿信心與決心,今年更囊括多項國際 金融大獎,包括連續21年蟬聯《財資》「最佳永續金融國際銀行/最 佳國際銀行」、第27次獲得《亞洲金融》「最佳國際銀行」、連續九 年榮獲《財資》「最佳國際企業及機構財務顧問」、連續七年獲頒《 財資》「最佳國際併購財務顧問」及「台灣最佳次保管銀行」、連續 三年榮獲《亞元雜誌》與《歐元雜誌》「最佳國際投資銀行」等,證 明花旗為台灣企業的最佳首選銀行,也為這紀念性的時刻增添榮耀!
花旗台灣拔頭籌 成銀行員獲利王
央行公布第二季台灣銀行營運績效,花旗台灣商業銀行以每位員工平均貢獻度高達1,695.9萬元登上榜首,成為獲利最高的銀行。
根據統計,排除輸出入銀行和全國農業金庫,商業銀行中花旗台灣商業銀行的獲利表現最亮眼,每位員工貢獻度年增幅高達461.2%。京城銀行和台新銀行分別以774.9萬元和597萬元居次、第三名。
值得注意的是,花旗台灣商業銀行今年將消金部門賣給星展銀行,轉型為專注於企業金融業務的銀行,員工數減少,因此在計算每位員工獲利貢獻度時,以稅前盈餘除以員工人數,相對有利於員工數較少的銀行。
此外,兆豐銀行和上海商業銀行的每位員工獲利貢獻度分別年減7%和30.1%。而台北富邦銀行、中國信託銀行和第一銀行等銀行的獲利貢獻度則介於3.3%至19.3%之間。
第二季中,有26家國銀每位員工獲利貢獻度超過200萬元,較上季減少一家。三大純網銀LINE Bank、樂天銀行和將來銀行目前尚未創造獲利貢獻度,正持續擴大投資,試辦新業務,目標在2025年損益兩平。
花旗銀員工獲利貢獻奪冠 兩大外銀擠入前三
今年銀行業獲利表現亮眼,花旗台灣商業銀行在國銀中拔得頭籌,每位員工平均獲利貢獻達1,695.9萬元。此外,京城銀行和汇丰銀行也擠進前三名,顯示外資銀行在台灣市場的競爭力。
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上半年銀行業獲利3,003.8億元,創下同期新高。雖然換匯收益衰退,但美聯準降息時間延後、放款成長穩健,以及手續費收入增加,都抵銷了部分影響。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表現亮眼,主要受惠於出售消金業務後專注企業金融,以及客戶集中於國際型大型上市櫃公司。京城銀行則持續強化財富管理業務,近幾個季度持續繳出好成績。
銀行主管指出,上半年國銀SWAP投資收益預期持平,放款動能回穩,加上央行升息,都有助於銀行淨利差和利息淨收入的提升。
銀行業主管指出,銀行業換匯(SWAP)收益基期已高,今年收益呈 衰退,但美國聯準會降息時間比預期晚,衰退幅度較原預期緩和,加 上穩定放款成長與手續費收入,有助抵銷SWAP收益減少以及信用成本 微幅增加。
第二季國銀每一行員獲利貢獻,第一名花旗銀行1,695.9萬元,京 城銀行774.9萬元居次,第三則為滙豐銀行597萬元,前三 大就有兩家是外銀。根據央行揭露綜合損益表,三大銀行獲利均亮眼 ,花旗銀上半年稅後純益46.4億元、京城銀32.3億元,滙A豐銀有50億元。
第二季兩大外銀衝上前三強,銀行業主管分析,花旗銀出售消金業 務後,目前已剩企金業務,在聯貸獲利,且客戶都為國際型供應鏈的 大型上市櫃台灣公司,讓花旗員工貢獻度自第一季起就爆衝,表現突 出;滙豐銀持續衝刺財富管理業務,近幾季都繳出亮麗成 績單,已連五季維持在貢獻度前五強。
銀行主管認為,上半年美國未降息前,國銀SWAP投資收益預計可持 平,放款動能將略回穩,有助維持銀行淨利差,加上央行第一季意外 升息,也反映在第二季銀行貢獻度上,各家金融機構利息淨收入(N II)表現都很不錯。
根據央行統計,第二季國銀每一行員獲利貢獻,若排除輸出入銀行 的683.5萬元,及全國農業金庫的-1,112.8萬元,其餘商業銀行本季 排名再洗排。第一名由花旗銀行1,695.9萬元登頂,京城銀行774.9萬 元居第二名,第三名滙豐銀行597萬元。
前五名還有兩家公股銀行,即兆豐銀行584.8萬元第四,臺灣銀行 510.5萬元第五。第六名到第十名依序為上海商銀493.5萬元、國泰世 華銀行442.5萬元、台北富邦銀行424萬元、中國信託銀行410.9萬元 、第一銀行366.9萬元。
前十強中多數為年成長,以花旗銀年成長461.2%最強,其次京城 銀34.4%、臺銀33.8%,成長均逾3成,其餘年增幅介於3.3%∼19. 3%;兆豐銀年減7%、上海商銀年減30.1%。
相較首季前五大都突破600萬元,由於第一季獲利衝太快,第二季 表現稍稍下滑,除花旗銀行外,其餘均較上季下滑;第二季有26家國 銀每一行員獲利貢獻逾200萬元,也較上季少1家。
銀行主管分析,花旗銀將消金部門賣給星展銀行,自今年首季已算 是企金銀行,在員工人數減少下,員工獲利貢獻度的計算法是為稅前 盈餘除以員工人數,因此比起大銀行、人數較少的銀行更容易勝出, 且如京城、滙豐銀、上海銀等銀行,長年員工獲利貢獻都 很高,同樣是員工人數較少,相較大型銀行更容易衝高。
三大純網銀LINE Bank(連線銀行)、樂天銀行、將來銀行第二季 尚未創造獲利貢獻度,目前持續擴大投資,續極試辦新業務,目標仍 是2025年損益兩平達標。
信用卡發卡恢復常態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市場屹立不搖
今年上半年信用卡發卡市場重歸正常,受去年換卡潮影響,發卡量年減近三成,但仍創史上同期次高紀錄。
截至上半年,信用卡發卡量第一名為中信銀行(48.64萬張),主力卡片包括LINE Pay卡、All me卡、中油聯名卡等。玉山銀行(40.15萬張)排名第二,旗下主力卡片有熊本熊卡、U Bear卡、Pi拍錢包信用卡等。台北富邦銀行(39.96萬張)位居第三,其發卡量與國泰世華銀行(33.43萬張)、台新銀行(33.39萬張)共占總發卡量約44%。
回顧去年上半年,前五大發卡行共發出514.23萬張信用卡,占總發卡量的80%,主要是受Costco卡由國泰世華銀行轉為台北富邦銀行影響。今年發卡恢復常態,中型發卡行與公股銀行崛起,分食前五大發卡行的市場占有率。
整體而言,上半年信用卡發卡量較去年同期減少約30%,但淨增加67.22萬張,為六年來同期新低。前五大發卡行上半年淨增62萬張,占所有發卡行淨增數的92%。其中,北富銀淨增加22.6萬張最多,其次為中信銀(20.8萬張)和國泰世華銀(14.2萬張)。
銀行業者預測,下半年發卡動能將持續提升。台新銀行、玉山銀行等業者已推出主力神卡,國泰世華銀行也改版網購卡,預估全年發卡量仍有機會突破900萬張,其中花旗台灣商業銀行等中小型銀行將持續在這波發卡潮中穩健成長。
統計上半年發卡量第一大是中信銀行,共有48.64萬張,主要是LI NE Pay卡、All me卡、中油聯名卡等支撐住發卡量;第二名玉山銀行 有40.15萬張,旗下擁有熊本熊卡、U Bear卡、Pi拍錢包信用卡等主 力卡片;第三是台北富邦銀行39.96萬張,若再加上國泰世華銀行33 .43萬張,及台新銀行33.39萬張,前五大發卡行上半年共發卡195.5 7萬張,占總發卡量的44%。
回顧去年上半年五大發卡行就發出514.23萬張,占所有發卡量的8 0%,主要是Costco卡易主,從國泰世華銀轉為北富銀,兩大銀行去 年上半年發卡量各達202萬張、174萬張;今年上半年發卡恢復正常, 加上中型發卡行與公股銀行崛起,吃掉前五大發卡銀行的部分發卡占 比。
整體發卡行上半年共發出446.52萬張卡,較去年同期637.85萬張卡 ,年減約30%,但仍是史上同期次高,去年上半年則是史上最高。若 以上半年發卡量扣掉減卡量的淨增加數來看,整體淨增加67.22萬張 卡,為六年來同期新低,前五大銀行上半年淨增62萬張卡,占所有發 卡行淨增數的92%。
上半年前五大發卡行以北富銀淨增加22.6萬張卡最多,主要是發卡 量最大的Costco聯名卡,其他主力卡如J卡、momo卡等發卡量也都有 在增加;淨增加第二多的是中信銀20.8萬張;第三是國泰世華銀淨增 加14.2萬張卡,主要來自主力卡CUBE卡發卡量增加。
銀行業者表示,去年因Costco卡易主,及星展、花旗卡換卡效應, 發卡量創史上新高,今年沒有換卡因素後,發卡量就回歸各家銀行的 主力卡發卡速度,7月起包含台新銀、玉山銀等有推出新的主力神卡 ,國泰世華銀也有改版網購卡,有望推升下半年發卡動能,預期發卡 量全年仍有機會破900萬張。
**花旗、美銀看好輝達需求續旺 台積電維持買進評等**
儘管輝達本季財測未達預期,但管理階層對需求前景仍抱持樂觀態度。
花旗和美銀證券分析師表示,維持對台積電「買進」評等,原因是輝達對其AI晶片主力代工廠台積電的展望。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指出,Hopper平台的AI晶片需求強勁,對最新Blackwell平台產品的期待也相當高。分析師認為,這對台積電而言是利好消息。
黃仁勳表示,Blackwell平台產品將在第四季「大量供應」,有助解決目前的供應挑戰。這與台積電先前的聲明一致,預計CoWoS產能將在2024年和2025年翻倍。
花旗估計,2024年第二季結束前,台積電的CoWoS產能將從今年第一季的每月1萬至1.5萬片,增加到每月2.5萬片,年底將達3.5萬片,目標是2025年底達7萬片。
美銀分析師重申對台積電的買進評級,認為輝達的展望符合預期。美銀強調,AI需求持續強勁,CoWoS供應有限但正在增加,Blackwell架構的產品預計今年底推出。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日前在財報會議上說:「Hopper平台的AI晶片需求依然強勁,對最新Blackwell平台產品的期待非常高。」分析師認為,這項展望對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而言,也是個好兆頭。
黃仁勳向投資人掛保證,Blackwell平台產品將在第4季「大量供應」,應能有助解決當前的一些供應挑戰。相關說法與台積電先前的聲明一致,該公司的CoWoS產能將在2024年、2025年翻倍。
花旗估計,到2024年第2季結束前,台積電的CoWoS產能將從2024年第1季的每月1萬至1.5萬片,增為每月2.5萬片,今年底可達3.5萬片,目標是2025年底達7萬片。
美銀分析師也重申對台積電的買進評級,認為輝達展望符合其預期。
美銀認為,具體而言,AI需求依然強勁,CoWoS供應雖有限但正在增加,且Blackwell架構的產品預計會在今年底推出。
花旗台灣再獲殊榮 穩居領先投資銀行地位
花旗台灣近來獎聲不斷,繼獲得《亞洲金融》「最佳國際銀行」與「最佳國際投資銀行」後,又榮獲《歐元雜誌》「最佳投資銀行」及《財資》「台灣最佳次保管銀行」大獎。這些獎項肯定了花旗台灣企業金融業務的卓越表現和深耕台灣市場的承諾。
花旗台灣董事長安孚達表示,花旗擁有廣泛的全球網絡,在90多個市場設有據點,提供跨越180多個市場的金融服務。花旗台灣善用這一優勢,為客戶提供跨境解決方案,滿足其在海外的業務需求。
《歐元雜誌》在得獎說明中指出,花旗集團在台灣投資銀行業內的承銷商排名居領先地位,反映了花旗與台灣客戶建立的穩固長期關係。今年,花旗集團已協助台灣企業客戶募集近17億美元的海外股權籌資資金。
截至目前,花旗集團投資銀行事業群已協助台灣企業完成超過10項重大交易,涵蓋併購、股權和債券資本市場業務。花旗台灣在台灣市場取得最高的市占率,成為領先的投資銀行。自2020年以來,花旗集團已為台灣企業從全球資本市場籌集逾200億美元資金,並提供總金額逾100億美元併購交易的諮詢服務。
在保管業務方面,花旗台灣是國內複委託海外資產保管市占率第一的券商,為金融機構和企業提供專業的保管、基金等金融服務。今年,花旗集團與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共同建置 автомати化複委託平台,保障投資人資產並促進市場標準化。花旗台灣因此連續七年榮獲《財資》台灣最佳次保管銀行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