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大投信(公)公司新聞
「基金經理人與AI的關係,可說是米開朗基羅的新雕刻工具,重要的還是在米開朗基羅的腦袋裡」,元大投信副總經理林忠義表示,元大投信致力發展AI智能投資平台,透過量化交易策略讓勝率從過去的45%提高至66%,但智能投資是強化跟基金經理人整合,而非取代。
林忠義指出,元大投信的智能導入是從對外客戶端、基金經理人、後台等三個面向著手,當中包括投信公司的投資四大流程效能改造與投資知識累積,質化與大數據將扮演重要角色,目的是希望投資邏輯的穩定性可受到檢驗。換言之,過去投資檢討是檢討產業配置是否正確,未來則是檢視時效性、可執行性等。
林忠義表示,根據內部80餘位同仁訪查結果,發現基金經理人最討厭的兩件事,就是收集素材、閱讀報告。因為傳統基金經理人花最多時間在拜訪公司、收集資料、寫報告,然而這正是機器的強項,並可幫基金經理人想到各種投資決策,透過對照過去資料,提供可用資訊給基金經理人作為決策參考。
林忠義進一步說明透過AI特徵質資料庫,可提供多元資產管理解決方案,因為過去分析特徵質資料庫的資料需要五、六個團隊,但現在透過AI,可讓基金經理人有效率地產出,不必透過龐大團隊,而只是為找出一個答案。
對於透過AI或機器學習的量化交易策略,林忠義詮釋是「傳統量化策略的延伸,也可說是進階版」,即提高量化交易策略勝率。據統計,透過AI或機器學習的量化交易策略可將勝率從45%提高至66%。不過,林忠義強調,整合AI與機器學習不是一定讓基金績效提高,而是讓基金經理人的投資邏輯是可驗證性的。舉例來說,常言道「價先量行」是對的嗎?當要判斷某日陸股A50是否價先量行時,可運用圖形辨識方法解析,方法是利用AI去看10萬張過去類似走勢圖,再去判斷未來是走高或走低。
林忠義指出,元大投信的智能導入是從對外客戶端、基金經理人、後台等三個面向著手,當中包括投信公司的投資四大流程效能改造與投資知識累積,質化與大數據將扮演重要角色,目的是希望投資邏輯的穩定性可受到檢驗。換言之,過去投資檢討是檢討產業配置是否正確,未來則是檢視時效性、可執行性等。
林忠義表示,根據內部80餘位同仁訪查結果,發現基金經理人最討厭的兩件事,就是收集素材、閱讀報告。因為傳統基金經理人花最多時間在拜訪公司、收集資料、寫報告,然而這正是機器的強項,並可幫基金經理人想到各種投資決策,透過對照過去資料,提供可用資訊給基金經理人作為決策參考。
林忠義進一步說明透過AI特徵質資料庫,可提供多元資產管理解決方案,因為過去分析特徵質資料庫的資料需要五、六個團隊,但現在透過AI,可讓基金經理人有效率地產出,不必透過龐大團隊,而只是為找出一個答案。
對於透過AI或機器學習的量化交易策略,林忠義詮釋是「傳統量化策略的延伸,也可說是進階版」,即提高量化交易策略勝率。據統計,透過AI或機器學習的量化交易策略可將勝率從45%提高至66%。不過,林忠義強調,整合AI與機器學習不是一定讓基金績效提高,而是讓基金經理人的投資邏輯是可驗證性的。舉例來說,常言道「價先量行」是對的嗎?當要判斷某日陸股A50是否價先量行時,可運用圖形辨識方法解析,方法是利用AI去看10萬張過去類似走勢圖,再去判斷未來是走高或走低。
迎接AI投資新浪潮,在經濟日報主辦、元大投信協辦「AI智能投資未來大趨勢」論壇中,專家指出,AI投資已由投資AI轉向AI與人合作,激盪出資產管理新思維;台灣已有金融業者積極導入AI,開創新投資體驗及經營模式。
本次論壇邀請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華南銀行信託部經理陳天鈺、歐洲STOXX指數公司大中華區業務總監林宜頡、元大投信副總經理譚士屏及元大投信副總經理林忠義共同與談,由經濟日報總編輯費家琪主持,探討AI投資浪潮下,資產管理業及投資大眾如何掌握新機會。
劉宗聖表示,AI顛覆傳統思維,為全球產業注入新血液。以金融業來說,過去服務是產品導向,隨時代更迭,產品逐漸由主動式轉向被動式,指數化投資蔚為新顯學,到了AI智能時代,服務漸轉為客戶導向,先分析客戶需求,再推出最適化商品。
現在全球熱門的機器人顧問,正是嘗試整合AI技術至投資服務。劉宗聖指出,未來AI發展需要再加強重視二構面,一是國際經驗顯示,資產管理業由產品提供角色,轉向解決方案提供者,二是「AI」意指自動化(Automation)與互動化(Interaction),整合人及機器優勢,更是創新所在。
以國內公募基金規模最大的元大投信為例,旗下有超過100檔基金,IT建置是投信業最大。近期元大開始導入AI,一方面在投資端、商品端及客戶端全面整合,由AI輔助基礎的資料過濾及解讀工作,幫助從業人員專注決策執行,二方面,借重元大發展出的ETF品牌,建置「ETF-AI智能投資平台」,投資人可直接運用AI回測績效與分析,讓自己成為配置投資組合的經理人。
三方面,是AI進一步改變投資行為,深入大眾生活中。元大投信去年底攜手華南銀行推出結合貨幣型基金與銀行帳戶的「優利通」,導入金融科技,可自動將投資人每月入帳的薪資,轉至貨幣型基金,替代傳統活儲,拉高收益成果,是借鏡大陸餘額寶的創新發展。劉宗聖表示,AI與人強強合作,不是互相取代,而是激盪新火花。
元大投信近年啟動智能化,希望透過人與機器的結合,全面導入智能化,建構智能營運、智能投資、智能業務,以投資單位為例,將主、被動整合為一,One Team的概念運作,同時導入智能化管理,期盼未來發展智能經理人、智能投資,打造全台資產管理業最新發展趨勢,讓投資部門從分工走向多工、多能、多元發展,進而提升投資效率,這將為資產管理產業帶來新變革。
另方面也在中後台營運管理導入智能化,包含智能風控、智能財務、智能交易、智能顧問等,希望建構全智能化模式。 元大投信15年前領先國內資產管理業者從傳統化開始發展指數化,不僅在法規突破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業務創新等方面都有許多領先同業的表現,同時,隨著經營模式的差異化與創新價值提升,未來更希望透過智能化發展與轉型,發展下一階段核心競爭優勢,打造資產管理業新藍海。未來更希望透過智能化發展與轉型,發展下階段核心競爭優勢,打造資產管理業新藍海策略。
本次論壇邀請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華南銀行信託部經理陳天鈺、歐洲STOXX指數公司大中華區業務總監林宜頡、元大投信副總經理譚士屏及元大投信副總經理林忠義共同與談,由經濟日報總編輯費家琪主持,探討AI投資浪潮下,資產管理業及投資大眾如何掌握新機會。
劉宗聖表示,AI顛覆傳統思維,為全球產業注入新血液。以金融業來說,過去服務是產品導向,隨時代更迭,產品逐漸由主動式轉向被動式,指數化投資蔚為新顯學,到了AI智能時代,服務漸轉為客戶導向,先分析客戶需求,再推出最適化商品。
現在全球熱門的機器人顧問,正是嘗試整合AI技術至投資服務。劉宗聖指出,未來AI發展需要再加強重視二構面,一是國際經驗顯示,資產管理業由產品提供角色,轉向解決方案提供者,二是「AI」意指自動化(Automation)與互動化(Interaction),整合人及機器優勢,更是創新所在。
以國內公募基金規模最大的元大投信為例,旗下有超過100檔基金,IT建置是投信業最大。近期元大開始導入AI,一方面在投資端、商品端及客戶端全面整合,由AI輔助基礎的資料過濾及解讀工作,幫助從業人員專注決策執行,二方面,借重元大發展出的ETF品牌,建置「ETF-AI智能投資平台」,投資人可直接運用AI回測績效與分析,讓自己成為配置投資組合的經理人。
三方面,是AI進一步改變投資行為,深入大眾生活中。元大投信去年底攜手華南銀行推出結合貨幣型基金與銀行帳戶的「優利通」,導入金融科技,可自動將投資人每月入帳的薪資,轉至貨幣型基金,替代傳統活儲,拉高收益成果,是借鏡大陸餘額寶的創新發展。劉宗聖表示,AI與人強強合作,不是互相取代,而是激盪新火花。
元大投信近年啟動智能化,希望透過人與機器的結合,全面導入智能化,建構智能營運、智能投資、智能業務,以投資單位為例,將主、被動整合為一,One Team的概念運作,同時導入智能化管理,期盼未來發展智能經理人、智能投資,打造全台資產管理業最新發展趨勢,讓投資部門從分工走向多工、多能、多元發展,進而提升投資效率,這將為資產管理產業帶來新變革。
另方面也在中後台營運管理導入智能化,包含智能風控、智能財務、智能交易、智能顧問等,希望建構全智能化模式。 元大投信15年前領先國內資產管理業者從傳統化開始發展指數化,不僅在法規突破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業務創新等方面都有許多領先同業的表現,同時,隨著經營模式的差異化與創新價值提升,未來更希望透過智能化發展與轉型,發展下一階段核心競爭優勢,打造資產管理業新藍海。未來更希望透過智能化發展與轉型,發展下階段核心競爭優勢,打造資產管理業新藍海策略。
元大投信副總經理譚士屏指出,人工智慧(AI)運用多元,是未來十年或20年的大趨勢。透過ETF布局AI,是最透明最單純的投資方式。
譚士屏表示,目前全球已有一些AI相關ETF,是剛萌芽的成長產業,從2013年問世,到2018年已有17檔AI ETF。AI ETF有兩大類,第一類是AI選股ETF,是主動型ETF,共有十檔,規模都不大,總共約2億美元。第二則是投資AI產業的ETF,布局AI相關產業,有七檔,總規模達80億美元。在第一類十檔AI主動型ETF中,只有兩檔是在2016年以後成立;在第二類的七檔ETF中,則高達五檔是在2016年發行,成為新興主流,且費率普遍較高,介於0.4%到0.9%之間,高於一般ETF的不到0.2%。
譚士屏說,全球第一檔AI主動型ETF為AI EQ,運用模組是IBM旗下的EquBot,分析美國約6,000檔上市公司的財報等數據,甚至部落格等相關資料都包括在內,每天可分析百萬筆資料,資料處理能力相當於1,000名分析師全天候工作。從去年10月上市到今年6月,這檔ETF比S&P 500(完全回報)指數的績效多出3個百分點。貝萊德旗下的系統主動式管理股票(SAE)團隊就發展出進化系列ETF,透過機器來學習技術,運用大數據做分類,深入解析企業法規及財報做文本分析,從最常使用來分析該公司的字句判斷該公司屬於哪些行業。
不過,進化系列ETF從今年3月問世到7月底,績效仍比傳統分類的ETF弱。譚士屏承認,這是很尷尬的處境,但只是短期表現,要拉長時間來看才能知道。
另外,還有人工智慧財的ETF,歐洲的鋒裕匯理(Amundi)正考慮發行。目前全球許多公司在AI擁有很多智慧財產專利權,未來發展水漲船高。譚士屏說,這類ETF將全球股票放進股票池,將AI專利拉出,看那些公司會運用這些專利權。
譚士屏表示,目前全球已有一些AI相關ETF,是剛萌芽的成長產業,從2013年問世,到2018年已有17檔AI ETF。AI ETF有兩大類,第一類是AI選股ETF,是主動型ETF,共有十檔,規模都不大,總共約2億美元。第二則是投資AI產業的ETF,布局AI相關產業,有七檔,總規模達80億美元。在第一類十檔AI主動型ETF中,只有兩檔是在2016年以後成立;在第二類的七檔ETF中,則高達五檔是在2016年發行,成為新興主流,且費率普遍較高,介於0.4%到0.9%之間,高於一般ETF的不到0.2%。
譚士屏說,全球第一檔AI主動型ETF為AI EQ,運用模組是IBM旗下的EquBot,分析美國約6,000檔上市公司的財報等數據,甚至部落格等相關資料都包括在內,每天可分析百萬筆資料,資料處理能力相當於1,000名分析師全天候工作。從去年10月上市到今年6月,這檔ETF比S&P 500(完全回報)指數的績效多出3個百分點。貝萊德旗下的系統主動式管理股票(SAE)團隊就發展出進化系列ETF,透過機器來學習技術,運用大數據做分類,深入解析企業法規及財報做文本分析,從最常使用來分析該公司的字句判斷該公司屬於哪些行業。
不過,進化系列ETF從今年3月問世到7月底,績效仍比傳統分類的ETF弱。譚士屏承認,這是很尷尬的處境,但只是短期表現,要拉長時間來看才能知道。
另外,還有人工智慧財的ETF,歐洲的鋒裕匯理(Amundi)正考慮發行。目前全球許多公司在AI擁有很多智慧財產專利權,未來發展水漲船高。譚士屏說,這類ETF將全球股票放進股票池,將AI專利拉出,看那些公司會運用這些專利權。
元大投信近幾年在亞洲市場已經擁有6個國家ETF的發行經驗,建構起環亞ETF雙向高速公路,為全球少數擁有多國ETF發行經驗的業者。近幾年並積極深化與歐、美國際龍頭指數公司合作,未來將攜手國際指數公司拓展亞洲ETF市場,期盼建構一橫跨歐美亞ETF發展之新生態系統,共創多贏,這也是元大投信能夠連續二年榮獲亞洲區最佳ETF發行公司獎項之關鍵。
因應全球資產管理業智能化趨勢的發展,元大投信率先同業從台灣指數化投資的領頭羊邁向智能化投資發展,近二年總經理劉宗聖帶領專案團隊走訪全球機器人理財與人工智能投資公司,充分掌握全球人工智慧主流發展趨勢,並全力投入資源朝向AI投資管理、AI智能營運、AI客戶行銷等多面向的智能金融發展,期許引領台灣基金市場由傳統化、指數化邁入下一階段智能投資之創新發展。
元大投信表現獲香港知名期刊《財資雜誌》(Asset ETF Awards)肯定,蟬聯兩年「亞洲區最佳ETF發行公司」及「台灣區最佳ETF發行公司」兩大獎項。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近年市場熱中投資AI相關題材的產品,而元大投信更進一步將AI貫徹到公司前中後台營運管理,從投資研究、風控系統、財務會計作業系統等皆積極結合AI技術,並已取得多項發明與新型專利,涵蓋產品設計、財會作業、客戶服務等面向的多樣創新,充分展現創新發展企圖心與AI應用能力,推進人機協作新境界,堪稱是目前國內投信業將AI技術實踐於流程再造與創新突破的資產管理公司。
元大投信去年底推出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是台灣第一個著重於ETF機器人理財服務之平台,導入AI機器學習演算法於投資組合與風險管理中,降低人為判斷投資不足,提高金融投資效率,也獲得許多投資人關注。(黃英傑)
因應全球資產管理業智能化趨勢的發展,元大投信率先同業從台灣指數化投資的領頭羊邁向智能化投資發展,近二年總經理劉宗聖帶領專案團隊走訪全球機器人理財與人工智能投資公司,充分掌握全球人工智慧主流發展趨勢,並全力投入資源朝向AI投資管理、AI智能營運、AI客戶行銷等多面向的智能金融發展,期許引領台灣基金市場由傳統化、指數化邁入下一階段智能投資之創新發展。
元大投信表現獲香港知名期刊《財資雜誌》(Asset ETF Awards)肯定,蟬聯兩年「亞洲區最佳ETF發行公司」及「台灣區最佳ETF發行公司」兩大獎項。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近年市場熱中投資AI相關題材的產品,而元大投信更進一步將AI貫徹到公司前中後台營運管理,從投資研究、風控系統、財務會計作業系統等皆積極結合AI技術,並已取得多項發明與新型專利,涵蓋產品設計、財會作業、客戶服務等面向的多樣創新,充分展現創新發展企圖心與AI應用能力,推進人機協作新境界,堪稱是目前國內投信業將AI技術實踐於流程再造與創新突破的資產管理公司。
元大投信去年底推出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是台灣第一個著重於ETF機器人理財服務之平台,導入AI機器學習演算法於投資組合與風險管理中,降低人為判斷投資不足,提高金融投資效率,也獲得許多投資人關注。(黃英傑)
上證綜合指數來到今年來指數相對低檔區,從今年以來跌幅近兩成,法人表示,人民幣若止穩,陸股市即有望築底。且雖然上證綜合指數跌幅近兩成,主動式中國基金表現差異大,根據Stockq資料顯示,至8月16日為止,有少數幾檔大陸基金表現不如指數,但多數大陸基金績效都贏過大盤。
其中第一金大中華基金、聯博中國時機基金(美元)以及GAM Star中華股票基金─累積基金等基金甚至呈現正報酬率。
野村亞太高股息基金經理人吳維表示,陸股估值已低,短期觀察人民幣貶勢若止穩,股市有望築底。富達投資也認為,陸股已比美股具吸引力。
根據Wind資料,海外資金今(2018)年來透過滬深港通布局陸股的資金,在7月底之前已淨買入陸股約1,800億人民幣,已達去年全年淨買入陸股約2千億人民幣的九分之一。
復華投信說,外資持續買進陸股是因大陸經濟基本面無虞,A股企業的今年獲利年增率可望達13.5%,本益比已來到歷史底部區。
元大投信表示,只要基本面不變,任何事件干擾都是逢低進場布局時機,因此,從上證綜合指數跌破十年線後,對中長線投資人來說,出現逢低布局的契機。
8月13日以來國際股市波動大,相對陸股跌幅不到1.5%,顯示上證綜合指數在經連續下跌,本益比接近歷史底部,上證綜合指數本益比約12.5倍,正開始築底,不過,在資金動能未明顯進場之下,陸股還是以橫向整理走勢居多。
柏瑞投信指出,因市場恐慌而重挫後,陸股價值已經被低估,在大陸政府推出財政與貨幣政策利多方案之後,將為陸股帶來支撐。而且先前撤離新興市場的資金,近期已開始回流陸股,當川普政府和大陸政府重回談判桌且雙方取得共識之後,將使投資人重拾對陸股信心,但短期仍應留意陸股波動風險。
其中第一金大中華基金、聯博中國時機基金(美元)以及GAM Star中華股票基金─累積基金等基金甚至呈現正報酬率。
野村亞太高股息基金經理人吳維表示,陸股估值已低,短期觀察人民幣貶勢若止穩,股市有望築底。富達投資也認為,陸股已比美股具吸引力。
根據Wind資料,海外資金今(2018)年來透過滬深港通布局陸股的資金,在7月底之前已淨買入陸股約1,800億人民幣,已達去年全年淨買入陸股約2千億人民幣的九分之一。
復華投信說,外資持續買進陸股是因大陸經濟基本面無虞,A股企業的今年獲利年增率可望達13.5%,本益比已來到歷史底部區。
元大投信表示,只要基本面不變,任何事件干擾都是逢低進場布局時機,因此,從上證綜合指數跌破十年線後,對中長線投資人來說,出現逢低布局的契機。
8月13日以來國際股市波動大,相對陸股跌幅不到1.5%,顯示上證綜合指數在經連續下跌,本益比接近歷史底部,上證綜合指數本益比約12.5倍,正開始築底,不過,在資金動能未明顯進場之下,陸股還是以橫向整理走勢居多。
柏瑞投信指出,因市場恐慌而重挫後,陸股價值已經被低估,在大陸政府推出財政與貨幣政策利多方案之後,將為陸股帶來支撐。而且先前撤離新興市場的資金,近期已開始回流陸股,當川普政府和大陸政府重回談判桌且雙方取得共識之後,將使投資人重拾對陸股信心,但短期仍應留意陸股波動風險。
元大投信近幾年在亞洲市場擁有6個國家ETF的發行經驗,為全球少數擁有多國ETF發行經驗業者。近幾年並積極深化與歐、美國際龍頭指數公司合作,包含美國ICE與NYSE合作發展債券ETF,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合作發展商品與另類資產ETF,歐洲STOXX指數公司發展智選(Smart Beta)產品、AI產品,未來將攜手國際指數公司拓展亞洲ETF市場,期盼建構橫跨歐美亞ETF發展之新生態系統,共創多贏。
因應全球資產管理業智能化趨勢發展,元大投信率先同業從台灣指數化投資的領頭羊邁向智能化投資發展,近二年總經理劉宗聖帶領專案團隊走訪全球機器人理財與人工智能投資公司,掌握全球人工智慧主流發展趨勢,並全力投入資源朝向AI投資管理、AI智能營運、AI客戶行銷等多面向的智能金融發展,期許引領台灣基金市場由傳統化、指數化邁入下一階段智能投資之創新發展。元大投信表現獲知名期刊《財資雜誌》(Asset ETF Awards)肯定,蟬聯兩年「亞洲區最佳ETF發行公司」及「台灣區最佳ETF發行公司」兩大獎項殊榮。
元大投信劉宗聖總經理表示,將AI貫徹到公司前中後台營運管理,從投資研究、風控系統、財務會計作業系統等皆結合AI技術,並取得多項發明與新型專利,涵蓋產品設計、財會作業、客戶服務等面向的多樣創新。
因應全球資產管理業智能化趨勢發展,元大投信率先同業從台灣指數化投資的領頭羊邁向智能化投資發展,近二年總經理劉宗聖帶領專案團隊走訪全球機器人理財與人工智能投資公司,掌握全球人工智慧主流發展趨勢,並全力投入資源朝向AI投資管理、AI智能營運、AI客戶行銷等多面向的智能金融發展,期許引領台灣基金市場由傳統化、指數化邁入下一階段智能投資之創新發展。元大投信表現獲知名期刊《財資雜誌》(Asset ETF Awards)肯定,蟬聯兩年「亞洲區最佳ETF發行公司」及「台灣區最佳ETF發行公司」兩大獎項殊榮。
元大投信劉宗聖總經理表示,將AI貫徹到公司前中後台營運管理,從投資研究、風控系統、財務會計作業系統等皆結合AI技術,並取得多項發明與新型專利,涵蓋產品設計、財會作業、客戶服務等面向的多樣創新。
元大投信近年在亞洲市場累積六國ETF發行經驗,建構起環亞ETF雙向高速公路,為全球少數有多國ETF發行經驗的資產管理業者。
元大投信同時深化與歐美等國際龍頭指數公司合作,與美國ICE及NYSE合作發展債券ETF,也攜手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合作發展商品與另類資產ETF,並與歐洲STOXX指數公司發展智選(Smart Beta)、AI產品,未來將攜手國際指數公司拓展亞洲ETF市場,期盼建立橫跨歐美亞ETF發展的新生態系統。
元大投信積極打造雙贏甚至多贏局面,這也是元大能連續二年榮獲《財資雜誌》亞洲區最佳ETF發行公司獎項關鍵。
因應全球資產管理業朝智能化發展,元大投信近來更率先同業從台灣指數化投資的領頭羊,邁向智能投資發展。
總經理劉宗聖帶領專案走訪全球機器人理財與AI投資公司,充分掌握全球AI主流趨勢,全力投入資源發展AI投資管理、AI智能營運、AI客戶行銷等多面向智能金融發展,希冀引領台灣基金市場由傳統化、指數化,邁入下一階段智能投資的創新發展。
元大投信表現榮獲香港知名期刊《財資雜誌》(Asset ETF Awards)肯定,蟬聯兩年「亞洲區最佳ETF發行公司」及「台灣區最佳ETF發行公司」兩大獎,非常難得。
劉宗聖指出,近年市場熱衷投資AI相關題材產品,而元大投信進一步將AI貫徹到公司前中後台營運管理,從投資研究、風控系統、財務會計作業系統等,積極結合AI技術,並取得多項發明與新型專利,涵蓋產品設計、財會作業、客戶服務等多樣創新,充分展現創新發展企圖與AI應用能力。
去年底,元大投信推出「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是台灣第一個著重ETF機器人理財服務的平台,其中導入AI機器學習演算法於投資組合及風險管理,降低了人為判斷不足,提高金融投資效率,獲得投資人關注。
元大投信致力推進人機協作新境界,堪稱是國內投信業將AI技術實踐於流程再造與創新的資產管理公司。
元大投信同時深化與歐美等國際龍頭指數公司合作,與美國ICE及NYSE合作發展債券ETF,也攜手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合作發展商品與另類資產ETF,並與歐洲STOXX指數公司發展智選(Smart Beta)、AI產品,未來將攜手國際指數公司拓展亞洲ETF市場,期盼建立橫跨歐美亞ETF發展的新生態系統。
元大投信積極打造雙贏甚至多贏局面,這也是元大能連續二年榮獲《財資雜誌》亞洲區最佳ETF發行公司獎項關鍵。
因應全球資產管理業朝智能化發展,元大投信近來更率先同業從台灣指數化投資的領頭羊,邁向智能投資發展。
總經理劉宗聖帶領專案走訪全球機器人理財與AI投資公司,充分掌握全球AI主流趨勢,全力投入資源發展AI投資管理、AI智能營運、AI客戶行銷等多面向智能金融發展,希冀引領台灣基金市場由傳統化、指數化,邁入下一階段智能投資的創新發展。
元大投信表現榮獲香港知名期刊《財資雜誌》(Asset ETF Awards)肯定,蟬聯兩年「亞洲區最佳ETF發行公司」及「台灣區最佳ETF發行公司」兩大獎,非常難得。
劉宗聖指出,近年市場熱衷投資AI相關題材產品,而元大投信進一步將AI貫徹到公司前中後台營運管理,從投資研究、風控系統、財務會計作業系統等,積極結合AI技術,並取得多項發明與新型專利,涵蓋產品設計、財會作業、客戶服務等多樣創新,充分展現創新發展企圖與AI應用能力。
去年底,元大投信推出「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是台灣第一個著重ETF機器人理財服務的平台,其中導入AI機器學習演算法於投資組合及風險管理,降低了人為判斷不足,提高金融投資效率,獲得投資人關注。
元大投信致力推進人機協作新境界,堪稱是國內投信業將AI技術實踐於流程再造與創新的資產管理公司。
今年人民幣及中國股市表現疲弱,受到里拉之亂拖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路進逼7字關卡,讓買人民幣計價基金的投資人好擔心。元大投信,如果計價幣別是弱勢貨幣,但投資在強勢的貨幣及市場,績效反而會比較好。
今年較弱勢的人民幣即有這樣的表現,以人民幣計價級別的美國或全球市場基金,報酬表現優於美元計價級別,這是因為基金會將投資人的人民幣換成美元或其它國家貨幣,當這些國家貨幣較人民幣強勢時,每日的淨值便可即時享有匯兌收益。
舉例來說,近三個月元大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美元級別報酬率2.56%、人民幣級別則高達8.66%,兩者差異即來自人民幣貶值所致。
元大投信建議,持有較弱勢的貨幣建議可買進強勢的貨幣及市場,除可抵消掉原持有的貨幣貶值效果,讓持有的貨幣達到增益效果。
至於強勢市場方面,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投資人可持續靠攏美國股票或平衡型基金,掌握美國股匯雙頭賺的獲利機會。
今年較弱勢的人民幣即有這樣的表現,以人民幣計價級別的美國或全球市場基金,報酬表現優於美元計價級別,這是因為基金會將投資人的人民幣換成美元或其它國家貨幣,當這些國家貨幣較人民幣強勢時,每日的淨值便可即時享有匯兌收益。
舉例來說,近三個月元大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美元級別報酬率2.56%、人民幣級別則高達8.66%,兩者差異即來自人民幣貶值所致。
元大投信建議,持有較弱勢的貨幣建議可買進強勢的貨幣及市場,除可抵消掉原持有的貨幣貶值效果,讓持有的貨幣達到增益效果。
至於強勢市場方面,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投資人可持續靠攏美國股票或平衡型基金,掌握美國股匯雙頭賺的獲利機會。
台股近期遭空軍來襲,加權指數繼本周一大跌逾2百點後,昨(15)再度下挫逾百點,成交量續下滑、至1,329億元,反而在國內ETF市場中,該兩日成交量均上升,增幅分別為58.8%、38.8%,專家指出,投資人善用ETF為波段操作利器,在股市回檔之際,仍可望創造獲利空間。
國內ETF市場本周一成交量達72.34億元,較上周五的45.55億元,大幅增加逾5成,而昨日成交量再度升高、達62.99億元,較前日的45.37億元也明顯增溫,與台股大盤量縮兩樣情。
元大投信ETF基金經理人陳威志觀察,國內ETF投資人策略多以「買低賣高」進行波段操作,並鎖定具波段明顯特性的ETF產品,當台股指數大幅回檔之際,即成為投資人進場搶便宜的最佳時機;與其對作的自營商為了造市目的而賣出,在雙方共舞下便造就成交量進一步放大。
陳威志指出,ETF近年來躍升為小資族偏愛的理財工具,將其視為Trading(交易)者也大有人在,相較大型法人持有台灣50的比例高逾7成、作為長期資金,具較穩定波動區間特性的ETF商品則多為散戶所持有,例如高股息ETF散戶比例甚至在7成以上,規模持續維持高檔,主要由於在大環境景氣仍穩健下,散戶多依其歷史價格區間進出,增加獲利。
包括國泰臺灣加權反1、元大MSCIA股、元大台灣50正2、富邦臺灣加權反1及FH香港反1等5檔ETF成交量均翻倍增加,最高近3倍;另有元大高股息、元大滬深300正2、元大台灣50反1、國泰中國A50正2、富邦上証、元大台灣50等成交量也均逾5成,成為資金避風港。
國內ETF市場本周一成交量達72.34億元,較上周五的45.55億元,大幅增加逾5成,而昨日成交量再度升高、達62.99億元,較前日的45.37億元也明顯增溫,與台股大盤量縮兩樣情。
元大投信ETF基金經理人陳威志觀察,國內ETF投資人策略多以「買低賣高」進行波段操作,並鎖定具波段明顯特性的ETF產品,當台股指數大幅回檔之際,即成為投資人進場搶便宜的最佳時機;與其對作的自營商為了造市目的而賣出,在雙方共舞下便造就成交量進一步放大。
陳威志指出,ETF近年來躍升為小資族偏愛的理財工具,將其視為Trading(交易)者也大有人在,相較大型法人持有台灣50的比例高逾7成、作為長期資金,具較穩定波動區間特性的ETF商品則多為散戶所持有,例如高股息ETF散戶比例甚至在7成以上,規模持續維持高檔,主要由於在大環境景氣仍穩健下,散戶多依其歷史價格區間進出,增加獲利。
包括國泰臺灣加權反1、元大MSCIA股、元大台灣50正2、富邦臺灣加權反1及FH香港反1等5檔ETF成交量均翻倍增加,最高近3倍;另有元大高股息、元大滬深300正2、元大台灣50反1、國泰中國A50正2、富邦上証、元大台灣50等成交量也均逾5成,成為資金避風港。
元大投信去年底推出機器人理財服務「元大ETFAI智能投資平台」,因應金融科技發展趨勢,邁向智能化投資發展,未來將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全力投入資源朝向智能投資、智能營運、智能管理、智能行銷等多面向的智能金融發展,期許引領台灣ETF市場邁入下一階段智能投資的創新發展。
元大投信台股暨大中華投資團隊副總吳宛芳指出,過去股市研究從傳統人力分析資料、計量分析到目前最新AI智能應用,團隊操作開始導入AI,在台灣及中國近萬支股票當中,提供經理人高含金量資訊,有效協助基金操作。
但AI並非取代經理人,而是提醒各產業或公司的適當資產配置與警訊,挑出該買或該賣的標的,再由基金經理人主動判斷,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近年來,美國科技股指數頻創新高,台灣科技股獨領風騷,元大高科技基金今年也繳出漂亮成績單;基金以趨勢成長型股票為投資目標,選股時首要重視公司基本面、財務體質,挖掘公司潛在價值,找出優質成長股,並注意風險管控。
吳宛芳指出,如何掌握在股價底部領先市場發現趨勢、在產業趨勢向上過程中跟進及出現轉折時賣出,皆為基金績效領先的主要原因。未來團隊戰力加入AI技術協助,將更進一步提升效率。
中美貿易戰等國際情勢不穩定,台股且站上歷年來最久的萬點行情,能否進場、何時進場、要買什麼?是投資人關心的三大重點,吳宛芳指出,國內市場資金動能強,央行NCD未到期餘額在高檔,企業債標售利率走低,企業獲利持續增長,台股指數位於高點階段,更彰顯經理人選股能力的重要性,選對基金會有不錯的報酬表現。
近期貿易戰不時干擾盤面,吳宛芳建議,以定期定額方式科技基金掌握下一波電子股成長機會,長線看好題材包括車用電子裝置、5G商用化、AI應用、高速運算技術等。
元大投信台股暨大中華投資團隊副總吳宛芳指出,過去股市研究從傳統人力分析資料、計量分析到目前最新AI智能應用,團隊操作開始導入AI,在台灣及中國近萬支股票當中,提供經理人高含金量資訊,有效協助基金操作。
但AI並非取代經理人,而是提醒各產業或公司的適當資產配置與警訊,挑出該買或該賣的標的,再由基金經理人主動判斷,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近年來,美國科技股指數頻創新高,台灣科技股獨領風騷,元大高科技基金今年也繳出漂亮成績單;基金以趨勢成長型股票為投資目標,選股時首要重視公司基本面、財務體質,挖掘公司潛在價值,找出優質成長股,並注意風險管控。
吳宛芳指出,如何掌握在股價底部領先市場發現趨勢、在產業趨勢向上過程中跟進及出現轉折時賣出,皆為基金績效領先的主要原因。未來團隊戰力加入AI技術協助,將更進一步提升效率。
中美貿易戰等國際情勢不穩定,台股且站上歷年來最久的萬點行情,能否進場、何時進場、要買什麼?是投資人關心的三大重點,吳宛芳指出,國內市場資金動能強,央行NCD未到期餘額在高檔,企業債標售利率走低,企業獲利持續增長,台股指數位於高點階段,更彰顯經理人選股能力的重要性,選對基金會有不錯的報酬表現。
近期貿易戰不時干擾盤面,吳宛芳建議,以定期定額方式科技基金掌握下一波電子股成長機會,長線看好題材包括車用電子裝置、5G商用化、AI應用、高速運算技術等。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7月投信淨流入資金達112億元,若扣除貨幣型基金淨入金額,非貨幣基金則淨流入23億元。各家投信基金資金流出入差異大,其中最吸金為今年來基金績效不錯的復華投信、群益投信。
雖然有十家投信公募基金(包括貨幣型基金)規模在7月有900億元以上水準,但貨幣基金純是法人資金停泊站,資金流動率高,投信所收到的手續費及經管費都相當有限,Benchmark指標台灣區總經理吳佩芬表示,比較投信的非貨幣基金規模,較能評估投信業者的投資能力及獲利能力。
即使扣除貨幣基金申贖,復華和群益投信,兩家投信7月份非貨幣基金分別還有97.89億元以及55.2億元的淨流入。
復華投信表示,7月除了有一檔復華六年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流入60多億元,投資人申購較多的基金主要集中在大陸相關基金和台股基金。
群益投信則說,上個月資金主要是流入群益十年期以上金融債ETF跟群益15年期以上科技業公司債ETF,光是這二檔基金就增加56.55億元。
中國信託投信、路博邁投信因在上個月募新基金分別募到35億元以及27億元,讓這兩家投信規模大幅增,躋身單月資金淨流入較多的投信。
合計元大投信扣除貨幣型基金,規模有3,095億元,規模仍是居業者第一,市占率更達17.5%。不含貨幣基金的規模排名第二的是國泰投信、排名三至六名為復華、富邦、群益以及摩根等投信,非貨幣型基金規模都達千億元以上。
雖然有十家投信公募基金(包括貨幣型基金)規模在7月有900億元以上水準,但貨幣基金純是法人資金停泊站,資金流動率高,投信所收到的手續費及經管費都相當有限,Benchmark指標台灣區總經理吳佩芬表示,比較投信的非貨幣基金規模,較能評估投信業者的投資能力及獲利能力。
即使扣除貨幣基金申贖,復華和群益投信,兩家投信7月份非貨幣基金分別還有97.89億元以及55.2億元的淨流入。
復華投信表示,7月除了有一檔復華六年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流入60多億元,投資人申購較多的基金主要集中在大陸相關基金和台股基金。
群益投信則說,上個月資金主要是流入群益十年期以上金融債ETF跟群益15年期以上科技業公司債ETF,光是這二檔基金就增加56.55億元。
中國信託投信、路博邁投信因在上個月募新基金分別募到35億元以及27億元,讓這兩家投信規模大幅增,躋身單月資金淨流入較多的投信。
合計元大投信扣除貨幣型基金,規模有3,095億元,規模仍是居業者第一,市占率更達17.5%。不含貨幣基金的規模排名第二的是國泰投信、排名三至六名為復華、富邦、群益以及摩根等投信,非貨幣型基金規模都達千億元以上。
元大投信近日榮獲香港知名期刊《財資雜誌》(Asset ETF Awards)「亞洲區最佳ETF發行公司」及「台灣區最佳ETF發行公司」兩大獎項殊榮,為連五年獲得財資雜誌獎項,並連二年蟬聯台灣區及亞洲區最佳ETF發行公司,凸顯元大投信具備國際化發展實力。
元大投信2009年起陸續在亞洲多國進行ETF策略合作,近年更攜手歐美等國際級指數與顧問公司,建立豐富ETF發行經驗,也建構橫跨歐美亞ETF的合作橋梁,相比大型ETF發行公司,表現不遑多讓,因此屢獲國際大獎肯定。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元大投信2003年推動台灣第一檔ETF-元大台灣50發行,迄今屆滿15周年。15年來,元大投信不斷創造領先優勢,發展核心競爭力,除了保持台灣ETF市占最大的投信公司,更能善用台灣經驗,拓展鄰近亞洲國家,高度國際化的精神,讓元大投信邁向國際級資產管理公司。
劉宗聖指出,元大投信也深具海外ETF發展經驗,2009年有台港ETF交互掛牌合作,2010年擔任泰國前三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泰京資產管理」(KATM)的ETF專業顧問,累計發行了八檔ETF,2015年則協助大陸合資公司華潤元大基金公司,於深圳交易所發行股票型ETF。
2016年,元大投信更呼應台韓通政策,與韓國Mirae資產於台韓交互掛牌ETF,2017年另擔任易方達資產管理(香港)顧問,協助當地發展槓桿與反向ETF。
今年,元大投信再響應新南向政策,擔任馬來西亞交易所ETF發展顧問,同時擔任馬國最大獨立投資銀行肯納格(Kenanga)旗下資產管理公司的ETF顧問。
劉宗聖指出,截至目前,元大在亞洲已有六國ETF發行經驗,建構起環亞ETF雙向高速公路,是國內擁有最多ETF發行經驗的投信。
歐美方面,元大近年也積極深化與大型指數公司合作,包含攜手美國洲際交易所(ICE)與旗下紐交所合作發展債券ETF,抑或與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合作發展商品及另類資產ETF,歐洲部分,與STOXX指數公司發展智選(Smart Beta)及AI產品,期許建立跨歐美亞ETF發展的生態系統。
劉宗聖認為,元大投信不斷致力產品研發創新,積極與主管機關尋求法規突破,也投入大量資源深耕教育,是重要發展環節。也因此,2015年來,元大投信ETF規模不斷成長,目前達到2,640億元,受益人數迭創新高。
未來元大投信將因應金融科技趨勢,拓展智能化投資,去年底推出台灣首個結合ETF與機器人理財服務的「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該平台將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創造智能投資、智能營運、智能管理、智能行銷等多元服務,引領台灣ETF市場邁入下個創新階段。
元大投信2009年起陸續在亞洲多國進行ETF策略合作,近年更攜手歐美等國際級指數與顧問公司,建立豐富ETF發行經驗,也建構橫跨歐美亞ETF的合作橋梁,相比大型ETF發行公司,表現不遑多讓,因此屢獲國際大獎肯定。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元大投信2003年推動台灣第一檔ETF-元大台灣50發行,迄今屆滿15周年。15年來,元大投信不斷創造領先優勢,發展核心競爭力,除了保持台灣ETF市占最大的投信公司,更能善用台灣經驗,拓展鄰近亞洲國家,高度國際化的精神,讓元大投信邁向國際級資產管理公司。
劉宗聖指出,元大投信也深具海外ETF發展經驗,2009年有台港ETF交互掛牌合作,2010年擔任泰國前三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泰京資產管理」(KATM)的ETF專業顧問,累計發行了八檔ETF,2015年則協助大陸合資公司華潤元大基金公司,於深圳交易所發行股票型ETF。
2016年,元大投信更呼應台韓通政策,與韓國Mirae資產於台韓交互掛牌ETF,2017年另擔任易方達資產管理(香港)顧問,協助當地發展槓桿與反向ETF。
今年,元大投信再響應新南向政策,擔任馬來西亞交易所ETF發展顧問,同時擔任馬國最大獨立投資銀行肯納格(Kenanga)旗下資產管理公司的ETF顧問。
劉宗聖指出,截至目前,元大在亞洲已有六國ETF發行經驗,建構起環亞ETF雙向高速公路,是國內擁有最多ETF發行經驗的投信。
歐美方面,元大近年也積極深化與大型指數公司合作,包含攜手美國洲際交易所(ICE)與旗下紐交所合作發展債券ETF,抑或與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合作發展商品及另類資產ETF,歐洲部分,與STOXX指數公司發展智選(Smart Beta)及AI產品,期許建立跨歐美亞ETF發展的生態系統。
劉宗聖認為,元大投信不斷致力產品研發創新,積極與主管機關尋求法規突破,也投入大量資源深耕教育,是重要發展環節。也因此,2015年來,元大投信ETF規模不斷成長,目前達到2,640億元,受益人數迭創新高。
未來元大投信將因應金融科技趨勢,拓展智能化投資,去年底推出台灣首個結合ETF與機器人理財服務的「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該平台將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創造智能投資、智能營運、智能管理、智能行銷等多元服務,引領台灣ETF市場邁入下個創新階段。
經濟日報今年首度舉辦「外匯ETF虛擬交易競賽」已在7月底結算總成績,晉升前十名參賽者,全數繳出大漲績效,前三名更有50%以上好成績,參賽者秘訣除了緊盯全球匯率趨勢,也善用程式、技術分析專長,創造超額報酬。
本屆競賽冠軍由金融從業人員的甘姓參賽者奪下,其過去擁有券商衍生性金融商品部、期貨自營部交易員及壽險股權計量投資模型研究資歷,在本次競賽除了結合自身豐富經驗,中後期也運用量化研究專長,設計專門的自動化交易模型,替代每天盯盤,以高頻交易突圍領先。
甘姓參賽者總交易次數達2萬多次,創造出大漲數倍績效。主要運用投資學CAPM模型中的「完美市場」概念,借重市場具備較低流動性限制,押對方向有機會達到更佳績效,再搭配看錯方向立即停損及提升交易頻率,進一步放大成績,使得最終表現領先。
競賽亞軍的李姓參賽者,是雲林科大財務金融所研究生,曾多次參加金融商品交易賽,也有實際交易經驗。參加本報外匯ETF虛擬競賽的最大心得,是對於外匯行情與相關ETF操作有更多認識。
李姓參賽者主要運用晚間追蹤美元、日圓匯率交易趨勢,配合國際政經趨勢,自行建立策略模擬ETF隔日可能行情,判斷押寶方向。如美中貿易戰大幅推升避險情緒,美元一度強升,敢於重押進場,能在短時間內累積績效。
元大投信期貨信託部副總經理譚士屏表示,美元與非美貨幣有相反走勢,近來匯率趨勢瞬息萬變,除可運用美元指數ETF搶賺美元價差,也能善用美元反向ETF及日圓ETF等,賺取非美貨幣趨勢。
譚士屏表示,外匯ETF虛擬交易競賽中因不考量交易成本,因此投資人可以盡情交易,掌握有獲利空間的行情,但現實交易環境中,當交易過於頻繁時,便需要考量交易成本對整體投資報酬率的影響性,提醒投資人需要特別留意。
譚士屏指出,過去民眾大多將外匯看作價值儲存的工具,但是少有投資人將其視為交易元件。不過就此次交易競賽結果觀之,外匯其實存在非常多的交易機會,只要有效把握,任何人都可以創造獲利空間。
元大指數暨量化投資事業群黃昭棠執行副總表示,外匯ETF不但可以多空雙向操作,而且交易成本僅在千分之四上下遠較動輒百分之三上下的現匯為低,民眾若只是想賺取匯差,並無現匯使用之需求,建議民眾或可靈活操作外匯ETF相關產品,低買高賣賺取2018年外匯波動良機。
本屆競賽冠軍由金融從業人員的甘姓參賽者奪下,其過去擁有券商衍生性金融商品部、期貨自營部交易員及壽險股權計量投資模型研究資歷,在本次競賽除了結合自身豐富經驗,中後期也運用量化研究專長,設計專門的自動化交易模型,替代每天盯盤,以高頻交易突圍領先。
甘姓參賽者總交易次數達2萬多次,創造出大漲數倍績效。主要運用投資學CAPM模型中的「完美市場」概念,借重市場具備較低流動性限制,押對方向有機會達到更佳績效,再搭配看錯方向立即停損及提升交易頻率,進一步放大成績,使得最終表現領先。
競賽亞軍的李姓參賽者,是雲林科大財務金融所研究生,曾多次參加金融商品交易賽,也有實際交易經驗。參加本報外匯ETF虛擬競賽的最大心得,是對於外匯行情與相關ETF操作有更多認識。
李姓參賽者主要運用晚間追蹤美元、日圓匯率交易趨勢,配合國際政經趨勢,自行建立策略模擬ETF隔日可能行情,判斷押寶方向。如美中貿易戰大幅推升避險情緒,美元一度強升,敢於重押進場,能在短時間內累積績效。
元大投信期貨信託部副總經理譚士屏表示,美元與非美貨幣有相反走勢,近來匯率趨勢瞬息萬變,除可運用美元指數ETF搶賺美元價差,也能善用美元反向ETF及日圓ETF等,賺取非美貨幣趨勢。
譚士屏表示,外匯ETF虛擬交易競賽中因不考量交易成本,因此投資人可以盡情交易,掌握有獲利空間的行情,但現實交易環境中,當交易過於頻繁時,便需要考量交易成本對整體投資報酬率的影響性,提醒投資人需要特別留意。
譚士屏指出,過去民眾大多將外匯看作價值儲存的工具,但是少有投資人將其視為交易元件。不過就此次交易競賽結果觀之,外匯其實存在非常多的交易機會,只要有效把握,任何人都可以創造獲利空間。
元大指數暨量化投資事業群黃昭棠執行副總表示,外匯ETF不但可以多空雙向操作,而且交易成本僅在千分之四上下遠較動輒百分之三上下的現匯為低,民眾若只是想賺取匯差,並無現匯使用之需求,建議民眾或可靈活操作外匯ETF相關產品,低買高賣賺取2018年外匯波動良機。
經濟日報與元大投信合辦「外匯ETF虛擬交易競賽」圓滿落幕,今年首屆比賽吸引逾千人參加,獲得熱烈回響。
投資人除了對台灣在亞洲區獨特發行的外匯ETF有更多認識,也踴躍加入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獲取豐富資訊,促進台灣ETF市場發展。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台灣ETF市場自2014年大躍進,迄今規模快速突破5,000億元,過程元大投信扮演領航角色,從發行槓桿╱反向ETF,商品期貨類ETF,乃至外匯ETF,都是首家發行,推動市場發展不遺餘力。
元大投信在每個創新產品問世時,都積極舉辦大型說明會、銷售機構座談會,加強市場教育。
以今年來說,為讓投資人熟悉外匯ETF優勢,有具備替代傳統外匯交易,更能直接賺取價差的特性,與經濟日報合作舉辦外匯ETF虛擬交易競賽,獲得良好回響。
本屆競賽吸引超過千名參賽者共襄盛舉,前十名在短短一個月,都繳出優異成績,促進更多投資人認識外匯ETF。
劉宗聖指出,元大投信去年底推出結合ETF與機器人理財服務的「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為國內創舉。
該平台因應金融科技趨勢,整合全球機器人理財及ETF發展技術,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投資服務。
元大投信為深化台灣ETF市場,積極拜會全球歐美機器人理財公司,發展創新投資平台。今年領先業界將人工智慧導入績效管理與後台營運,將朝智能投資、智能營運、智能行銷轉型,帶領台灣ETF市場邁入新階段。
目前元大投信旗下有多元創新型ETF,從股票到債券、商品及外匯ETF,報酬型態也涵蓋原型一倍、槓桿二倍、反向一倍及Smart Beta等,滿足市場需求。之後將進一步整合人工智慧技術,引領台灣投資服務持續升級。
投資人除了對台灣在亞洲區獨特發行的外匯ETF有更多認識,也踴躍加入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獲取豐富資訊,促進台灣ETF市場發展。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台灣ETF市場自2014年大躍進,迄今規模快速突破5,000億元,過程元大投信扮演領航角色,從發行槓桿╱反向ETF,商品期貨類ETF,乃至外匯ETF,都是首家發行,推動市場發展不遺餘力。
元大投信在每個創新產品問世時,都積極舉辦大型說明會、銷售機構座談會,加強市場教育。
以今年來說,為讓投資人熟悉外匯ETF優勢,有具備替代傳統外匯交易,更能直接賺取價差的特性,與經濟日報合作舉辦外匯ETF虛擬交易競賽,獲得良好回響。
本屆競賽吸引超過千名參賽者共襄盛舉,前十名在短短一個月,都繳出優異成績,促進更多投資人認識外匯ETF。
劉宗聖指出,元大投信去年底推出結合ETF與機器人理財服務的「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為國內創舉。
該平台因應金融科技趨勢,整合全球機器人理財及ETF發展技術,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投資服務。
元大投信為深化台灣ETF市場,積極拜會全球歐美機器人理財公司,發展創新投資平台。今年領先業界將人工智慧導入績效管理與後台營運,將朝智能投資、智能營運、智能行銷轉型,帶領台灣ETF市場邁入新階段。
目前元大投信旗下有多元創新型ETF,從股票到債券、商品及外匯ETF,報酬型態也涵蓋原型一倍、槓桿二倍、反向一倍及Smart Beta等,滿足市場需求。之後將進一步整合人工智慧技術,引領台灣投資服務持續升級。
元大投信去年底推出機器人理財服務「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邁向智能化投資發展,元大投信表示,為推動台灣ETF市場,提升投資人服務品質,未來將運用該平台與人工智慧(AI)技術,全力發展智慧金融。
元大投信人工智慧技術應用,預計深入投資管理、後台運作及行銷服務,包括運用計量模型改善操作績效,創造超額報酬機會。
元大投信台股暨大中華投資團隊副總吳宛芳表示,過去股市研究從傳統人力分析、計量分析到最新AI智能應用,元大團隊操作已逐步導入AI,於台灣及中國等大中華近萬支股票中,篩選高含金量資訊予經理人,讓基金運作更效率。
元大投信透過AI輔助經理人,發揮相輔相成之效,除提供優質資訊,也能提醒經理人針對產業及公司應有多少比重配置,提前警示風險,並由經理人主動選股,深度管理。
近年美國科技股指數迭創新高,台股科技股也不惶多讓,由元大投信專業團隊管理的元大高科技基金,今年績效亮眼,未來規劃加入AI輔助,可望進一步提升成績。
吳宛芳指出,元大高科技基金以趨勢成長股為目標,選股重視財務體質,從而發掘潛在價值,搭配風險管理,能夠領先在股價底部找出趨勢,產業向上過程跟進,在轉折時賣出,整合AI技術更能強化相關操作。
吳宛芳表示,近期美中貿易戰影響市場信心,然台股資金動能佳,企業債標售利率低,企業獲利也延續成長,支撐指數位於高位。
行情震盪之際,基金表現良窳更彰顯經理人選股能力,元大投信建議,投資人可以定期定額科技基金策略,掌握下一波電子股成長,能見度高的題材包括車用電子、5G商用化、AI應用及高速運算。
元大投信人工智慧技術應用,預計深入投資管理、後台運作及行銷服務,包括運用計量模型改善操作績效,創造超額報酬機會。
元大投信台股暨大中華投資團隊副總吳宛芳表示,過去股市研究從傳統人力分析、計量分析到最新AI智能應用,元大團隊操作已逐步導入AI,於台灣及中國等大中華近萬支股票中,篩選高含金量資訊予經理人,讓基金運作更效率。
元大投信透過AI輔助經理人,發揮相輔相成之效,除提供優質資訊,也能提醒經理人針對產業及公司應有多少比重配置,提前警示風險,並由經理人主動選股,深度管理。
近年美國科技股指數迭創新高,台股科技股也不惶多讓,由元大投信專業團隊管理的元大高科技基金,今年績效亮眼,未來規劃加入AI輔助,可望進一步提升成績。
吳宛芳指出,元大高科技基金以趨勢成長股為目標,選股重視財務體質,從而發掘潛在價值,搭配風險管理,能夠領先在股價底部找出趨勢,產業向上過程跟進,在轉折時賣出,整合AI技術更能強化相關操作。
吳宛芳表示,近期美中貿易戰影響市場信心,然台股資金動能佳,企業債標售利率低,企業獲利也延續成長,支撐指數位於高位。
行情震盪之際,基金表現良窳更彰顯經理人選股能力,元大投信建議,投資人可以定期定額科技基金策略,掌握下一波電子股成長,能見度高的題材包括車用電子、5G商用化、AI應用及高速運算。
元大投信近日榮獲香港知名期刊《財資雜誌》(AssetETFAwards)之「亞洲區最佳ETF發行公司」及「台灣區最佳ETF發行公司」兩大獎項殊榮,不僅是連續5年獲得財資雜誌獎項,更連續2年蟬聯台灣區及亞洲區最佳ETF發行公司兩項大獎。
元大投信自2009年起陸續在亞洲多個國家有ETF策略合作經驗,近幾年更攜手歐、美國國際級指數與顧問公司合作,為擁有多國ETF發行經驗,也因此不斷獲得國際大獎高度肯定。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自2003年推動首檔元大台灣50ETF(0050)至今屆滿15周年,當年0050的發行受到政府高度重視,堪稱為一檔「國家級的產品」,15年來不斷發展核心競爭優勢。
也因此除了奠定台灣ETF市場龍頭地位外,並且將台灣發展經驗,拓展至亞洲市場,重視國際化發展的精神,讓元大投信邁向國際級的資產管理公司。
劉宗聖指出,元大投信在海外ETF發展經驗與版圖擴張,自從2009年台、港ETF交互掛牌開始,2010年擔任泰國前三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ETF專業顧問,目前累計已經發行8檔ETF。
2015年則協助大陸合資華潤元大基金公司,在深圳交易所發行股票型ETF。
2016年更呼應台韓通政策,在台、韓交互發行ETF掛牌,今年擔任馬來西亞交易所ETF發展顧問,未來也將有機會在印尼發行ETF。
劉宗聖表示,元大投信近幾年在亞洲市場已經擁有6國ETF的發行經驗,同時也積極深化與歐、美國際龍頭指數公司合作,期盼建構一橫跨歐美亞ETF發展之新生態系統,這也是元大投信能夠連續二年榮獲亞洲區最佳ETF發行公司獎項之關鍵。
此外,元大投信於2014年底於台灣以及大中華市場領先推出第一檔槓桿/反向型ETF,2015、2016年分別領先推出商品期信ETF、槓桿/反向型商品期信ETF,2017年領先推出債券、及外匯ETF,其中元大台灣50反一ETF規模一度稱霸全球槓桿/反向型ETF,元大美債20年ETF規模曾成為亞洲同類型翹楚,而原油ETF規模更曾超越韓國,成為亞洲領頭羊。
劉宗聖認為,元大投信不斷致力於產品研發創新的領先優勢,並積極與主管機關溝通法規突破,投入資源進行市場教育,對於創新產品更重視投資人保護,帶動台灣整體ETF規模翻倍成長,目前已突破5,000億元,因此連續4年榮獲財資雜誌台灣區最佳ETF發行公司的獎項。
元大投信自2009年起陸續在亞洲多個國家有ETF策略合作經驗,近幾年更攜手歐、美國國際級指數與顧問公司合作,為擁有多國ETF發行經驗,也因此不斷獲得國際大獎高度肯定。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自2003年推動首檔元大台灣50ETF(0050)至今屆滿15周年,當年0050的發行受到政府高度重視,堪稱為一檔「國家級的產品」,15年來不斷發展核心競爭優勢。
也因此除了奠定台灣ETF市場龍頭地位外,並且將台灣發展經驗,拓展至亞洲市場,重視國際化發展的精神,讓元大投信邁向國際級的資產管理公司。
劉宗聖指出,元大投信在海外ETF發展經驗與版圖擴張,自從2009年台、港ETF交互掛牌開始,2010年擔任泰國前三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ETF專業顧問,目前累計已經發行8檔ETF。
2015年則協助大陸合資華潤元大基金公司,在深圳交易所發行股票型ETF。
2016年更呼應台韓通政策,在台、韓交互發行ETF掛牌,今年擔任馬來西亞交易所ETF發展顧問,未來也將有機會在印尼發行ETF。
劉宗聖表示,元大投信近幾年在亞洲市場已經擁有6國ETF的發行經驗,同時也積極深化與歐、美國際龍頭指數公司合作,期盼建構一橫跨歐美亞ETF發展之新生態系統,這也是元大投信能夠連續二年榮獲亞洲區最佳ETF發行公司獎項之關鍵。
此外,元大投信於2014年底於台灣以及大中華市場領先推出第一檔槓桿/反向型ETF,2015、2016年分別領先推出商品期信ETF、槓桿/反向型商品期信ETF,2017年領先推出債券、及外匯ETF,其中元大台灣50反一ETF規模一度稱霸全球槓桿/反向型ETF,元大美債20年ETF規模曾成為亞洲同類型翹楚,而原油ETF規模更曾超越韓國,成為亞洲領頭羊。
劉宗聖認為,元大投信不斷致力於產品研發創新的領先優勢,並積極與主管機關溝通法規突破,投入資源進行市場教育,對於創新產品更重視投資人保護,帶動台灣整體ETF規模翻倍成長,目前已突破5,000億元,因此連續4年榮獲財資雜誌台灣區最佳ETF發行公司的獎項。
受到美中貿易戰衝突再度擴大,避險情緒升溫,美元指數站回95大關,金價難掩頹勢,金融人士認為,黃金短線頹勢需要仰賴投機行情來扭轉,但是中長期走勢遲早得回歸基本面。
元大投信認為,究其原因可能出在黃金ETF停損賣壓仍未止歇,以及對於黃金避險功能不彰的失望性賣壓所致。不過,就較為投機的期貨市場來看,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公布的最新留倉數據顯示,管理資金於7月24日留倉淨空單27,156口,創歷史新高。
由於多數法人如基金以做多為主,留倉淨空單的情況難得一見,自2006年公布數據以來,僅於2015年7月及12月曾二度出現淨空單情況,而且隨後二個月內金價分別出現10%至20%的反彈,顯示留倉淨空單隱含市場已過度超賣之現象,只要有一些誘因出現即可能引發投機性軋空行情。
元大投信認為,黃金短線頹勢需要仰賴投機行情來扭轉,但是中長期走勢遲早得回歸基本面。一般而言,油價年增率達20%以上時,隨後之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通常會明顯上揚或位於高檔。
2018上半年西德州原油均價較去年同期上漲31.3%,7月份年增率更是突破50%,歷史經驗油價上漲通常領先通膨一至六個月不等,物價加速上揚的情況在2018年第2季末已初步顯現,近來殖利率自低檔逐步墊高亦可印證債券市場已感受到通膨加速的氛圍。
但是利率能否持續每季調升的變數則相對較多,OECD領先指標年增率下滑且跌破長期平均似乎預告景氣由高峰趨緩的可能,貿易戰亦將加速景氣下滑風險,政治面也不樂見持續升息。
因此,實質利率下行之可能性高於上揚,黃金中長期趨勢可望中性偏多,短期乖離擴大蘊含乖離修正之獲利空間。黃金短線雖仍無明顯起色,但市場已呈超賣情況,且中長期展望依舊樂觀,目前的低點反而提供投資人更佳買點,建議採分批布局方式規避短線混沌局勢。
元大投信認為,究其原因可能出在黃金ETF停損賣壓仍未止歇,以及對於黃金避險功能不彰的失望性賣壓所致。不過,就較為投機的期貨市場來看,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公布的最新留倉數據顯示,管理資金於7月24日留倉淨空單27,156口,創歷史新高。
由於多數法人如基金以做多為主,留倉淨空單的情況難得一見,自2006年公布數據以來,僅於2015年7月及12月曾二度出現淨空單情況,而且隨後二個月內金價分別出現10%至20%的反彈,顯示留倉淨空單隱含市場已過度超賣之現象,只要有一些誘因出現即可能引發投機性軋空行情。
元大投信認為,黃金短線頹勢需要仰賴投機行情來扭轉,但是中長期走勢遲早得回歸基本面。一般而言,油價年增率達20%以上時,隨後之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通常會明顯上揚或位於高檔。
2018上半年西德州原油均價較去年同期上漲31.3%,7月份年增率更是突破50%,歷史經驗油價上漲通常領先通膨一至六個月不等,物價加速上揚的情況在2018年第2季末已初步顯現,近來殖利率自低檔逐步墊高亦可印證債券市場已感受到通膨加速的氛圍。
但是利率能否持續每季調升的變數則相對較多,OECD領先指標年增率下滑且跌破長期平均似乎預告景氣由高峰趨緩的可能,貿易戰亦將加速景氣下滑風險,政治面也不樂見持續升息。
因此,實質利率下行之可能性高於上揚,黃金中長期趨勢可望中性偏多,短期乖離擴大蘊含乖離修正之獲利空間。黃金短線雖仍無明顯起色,但市場已呈超賣情況,且中長期展望依舊樂觀,目前的低點反而提供投資人更佳買點,建議採分批布局方式規避短線混沌局勢。
今年以來全球股市以美股為馬首是瞻,統計至7月底NASDAQ指數以11.13%表現居冠,以產業指數來看AMEX生物科技指數18.98%更勝一籌,也帶動相關海外基金績效;反映在投信發行的426檔海外股票基金績效表現,其中漲幅逾一成、近1月、3月、6月績效都正報酬的基金有14檔,整體來看以生技、美股、科技基金表現最佳。
市場法人表示,科技及生技類股具有獲利表現穩健、產業成長動能及題材不斷的優勢,加上現階段景氣復甦態勢未變,因此後市表現仍值得期待,建議投資人不妨透過相關基金以定期定額或分批進場的方式布局,把握投資契機。
群益投信表示,美國GDP成長態勢不變,市場投資人對美國經濟基本面及企業獲利中長期展望,依然抱持樂觀態度。儘管近期國際事件層出不窮,但對於美國實質經濟影響仍屬有限,股市出現振盪整理現象,實屬短期波動。
此外,在美國升息循環下,新興市場貨幣競貶,資本流出壓力較大,因此歐、美、日主要工業國等成熟國家相形之下展望較佳,未來偏多看待。
再者,美國升息顯示景氣已溫和復甦,企業獲利提升帶動投資人對本益比提升的認同,美股續漲有空間,整體而言,投資人可多留意美元資產部位的基金投資契機。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徐煒庠表示,美股從主流產業的股價表現來看,自金融風暴後的2009年3月以來,領漲美股的兩大族群分別為非核心消費及資訊科技類股,前者以電子商務為主,後者包含雲端計算、智慧型手機與相關軟體、社群軟體甚至是AI機器人等,今年來科技與消費兩大主流趨勢依舊延續,醫療保健商機也再浮現。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分析,醫療生化需求比較不被景氣循環影響。未來若出現經濟成長減緩,醫療生化類股表現可能比其它類股表現相對穩定;整體醫療產業股價的落後表現已經使醫療產業本益比下降,目前相對處於理想的投資價位,建議逢低加碼。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蔡詠裕指出,生技指數今年來表現亮麗,加上今年來生技醫療產業在新藥核准和併購活動上仍熱絡,生技醫療股在營運基本面的支撐、併購和新藥題材的帶動下,市場需求穩定,投資題材多元也不斷創新,產業基本面及獲利面仍看好。
市場法人表示,科技及生技類股具有獲利表現穩健、產業成長動能及題材不斷的優勢,加上現階段景氣復甦態勢未變,因此後市表現仍值得期待,建議投資人不妨透過相關基金以定期定額或分批進場的方式布局,把握投資契機。
群益投信表示,美國GDP成長態勢不變,市場投資人對美國經濟基本面及企業獲利中長期展望,依然抱持樂觀態度。儘管近期國際事件層出不窮,但對於美國實質經濟影響仍屬有限,股市出現振盪整理現象,實屬短期波動。
此外,在美國升息循環下,新興市場貨幣競貶,資本流出壓力較大,因此歐、美、日主要工業國等成熟國家相形之下展望較佳,未來偏多看待。
再者,美國升息顯示景氣已溫和復甦,企業獲利提升帶動投資人對本益比提升的認同,美股續漲有空間,整體而言,投資人可多留意美元資產部位的基金投資契機。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徐煒庠表示,美股從主流產業的股價表現來看,自金融風暴後的2009年3月以來,領漲美股的兩大族群分別為非核心消費及資訊科技類股,前者以電子商務為主,後者包含雲端計算、智慧型手機與相關軟體、社群軟體甚至是AI機器人等,今年來科技與消費兩大主流趨勢依舊延續,醫療保健商機也再浮現。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分析,醫療生化需求比較不被景氣循環影響。未來若出現經濟成長減緩,醫療生化類股表現可能比其它類股表現相對穩定;整體醫療產業股價的落後表現已經使醫療產業本益比下降,目前相對處於理想的投資價位,建議逢低加碼。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蔡詠裕指出,生技指數今年來表現亮麗,加上今年來生技醫療產業在新藥核准和併購活動上仍熱絡,生技醫療股在營運基本面的支撐、併購和新藥題材的帶動下,市場需求穩定,投資題材多元也不斷創新,產業基本面及獲利面仍看好。
今年以來美股表現佳,其中又以科技業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表現最剽悍,今年來上漲超過10%,且近期續創歷史新高,元大投信指出,雖然短期受到中美貿易戰干擾影響,但5G商用化逼近、AI應用、高速運算技術腳步持續邁進,有利下半年至明年科技股表現,建議透過專業經理人主動選股,以科技基金掌握下一波電子股成長機會。
元大高科技基金經理人吳宛芳表示,中美貿易戰雖然會造成市場擔憂以及短期市場震盪,下半年變數將增多,但目前評估應不至於真正走向兩敗俱傷結局,以電子出口為主的台灣,今年仍舊可望受惠傳統旺季,尤其適合透過定期定額作布局。
科技股未來可關注兩大題材:一是高頻寬、高速率的5G題材,觀察5G行動網路服務預期今年底開始在全球陸續進入測試,真正大規模商用化進展也將陸續啟動,相關基地台建置、手持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零件規格升級題材將隨之發酵。
二是AI(人工智慧)應用範圍也逐漸擴大並深化,包括協助企業加速決策效率提升品質、透過雲端整合個人資料的各類穿戴裝置等應用,人工智慧浪潮將愈來愈普及,以科技見長的國內電子相關廠商在這個新趨勢中都有望分一杯羹。
吳宛芳說,台灣科技產業累積多年經驗及實力,有潛力跟上AI、5G新浪潮,建議對台灣科技產業有信心的話,適合以台股科技基金中長期定期定額。
定期定額台股基金每月扣款金額最低3,000元起,對小資族容易入門與上手,兼具儲蓄與投資效果,分散成本優點在中長期尤其明顯,以元大新主流基金為例,近兩年台股站上萬點,一年期、兩年期的單筆投資報酬率優於定期定額,3年期的投資報酬率則兩者相當。
同時,可看出單筆投資報酬表現起伏較明顯,遇到市場大幅度拉回時,報酬率很容易受到影響,進出點的拿捏決定投資報酬表現,相對來說,定期定額報酬率隨時間拉長,有機會呈現穩定向上。
元大高科技基金經理人吳宛芳表示,中美貿易戰雖然會造成市場擔憂以及短期市場震盪,下半年變數將增多,但目前評估應不至於真正走向兩敗俱傷結局,以電子出口為主的台灣,今年仍舊可望受惠傳統旺季,尤其適合透過定期定額作布局。
科技股未來可關注兩大題材:一是高頻寬、高速率的5G題材,觀察5G行動網路服務預期今年底開始在全球陸續進入測試,真正大規模商用化進展也將陸續啟動,相關基地台建置、手持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零件規格升級題材將隨之發酵。
二是AI(人工智慧)應用範圍也逐漸擴大並深化,包括協助企業加速決策效率提升品質、透過雲端整合個人資料的各類穿戴裝置等應用,人工智慧浪潮將愈來愈普及,以科技見長的國內電子相關廠商在這個新趨勢中都有望分一杯羹。
吳宛芳說,台灣科技產業累積多年經驗及實力,有潛力跟上AI、5G新浪潮,建議對台灣科技產業有信心的話,適合以台股科技基金中長期定期定額。
定期定額台股基金每月扣款金額最低3,000元起,對小資族容易入門與上手,兼具儲蓄與投資效果,分散成本優點在中長期尤其明顯,以元大新主流基金為例,近兩年台股站上萬點,一年期、兩年期的單筆投資報酬率優於定期定額,3年期的投資報酬率則兩者相當。
同時,可看出單筆投資報酬表現起伏較明顯,遇到市場大幅度拉回時,報酬率很容易受到影響,進出點的拿捏決定投資報酬表現,相對來說,定期定額報酬率隨時間拉長,有機會呈現穩定向上。
台灣投資人瘋飆股,近年訴求指數報酬的ETF占大盤成交比例大幅下滑,不過中高齡人口愈來愈多,反而拉動ETF受益人快速成長。最新統計顯示,台灣已有50萬人投資ETF,創歷史新高。
證交所統計,台股開戶股民數將近千萬人,每年有交易紀錄的戶數介於300萬至350萬,如以300萬為基礎,台灣有投資ETF的人數已達台股交易數的六分之一,約當每六個交易台股的股民,就有一個投資ETF。
台股史上最久萬點,上演飆股接力賽,從漲價族群到低基期股都有飆股,以2016年台股成交量大減以來觀察,單月周轉率低於20%的超低量股票,在兩年內由最高九成降到今年6月83%,周轉率高於50%個股,則從1.1%,顯著升至6%,影響所及,ETF同期占大盤成交比由最高一成,降到最低連4%都不到,今年各月略回升至5%至6%。
特別的是,ETF人氣雖被飆股稀釋,受益人卻一路攀高,2016年來累積增逾五成,至6月衝破50萬大關。
進一步來看,過去兩年債券ETF成長最快,由壽險擔任主力,不過同期機構受益人只增加約千人,成長32%,反觀散戶大增16萬,來到48萬左右,跳增52%。自2014年ETF大成長起算,散戶數增加2.8倍,更遠高於法人的1.9倍。
元大投信執行副總黃昭棠及國泰投信ETF團隊資深經理游日傑分析,ETF投資人大增,一大主力是50歲以上將屆退休或已退休族,體現在近年新發行ETF,愈來愈多訴求高配息與低波動的退休管理需求。
目前受益人排行前茅的ETF,多半配息,或以較低波動的原型ETF為主,如近一年增加最多的元大台灣50、元大高股息、富邦公司治理等。
另外,向來受到青睞的陸股ETF,除國泰中國A50、富邦上証等原型ETF上榜,6月才募集的元大MSCI中國A股受益人也達萬人。
證交所統計,台股開戶股民數將近千萬人,每年有交易紀錄的戶數介於300萬至350萬,如以300萬為基礎,台灣有投資ETF的人數已達台股交易數的六分之一,約當每六個交易台股的股民,就有一個投資ETF。
台股史上最久萬點,上演飆股接力賽,從漲價族群到低基期股都有飆股,以2016年台股成交量大減以來觀察,單月周轉率低於20%的超低量股票,在兩年內由最高九成降到今年6月83%,周轉率高於50%個股,則從1.1%,顯著升至6%,影響所及,ETF同期占大盤成交比由最高一成,降到最低連4%都不到,今年各月略回升至5%至6%。
特別的是,ETF人氣雖被飆股稀釋,受益人卻一路攀高,2016年來累積增逾五成,至6月衝破50萬大關。
進一步來看,過去兩年債券ETF成長最快,由壽險擔任主力,不過同期機構受益人只增加約千人,成長32%,反觀散戶大增16萬,來到48萬左右,跳增52%。自2014年ETF大成長起算,散戶數增加2.8倍,更遠高於法人的1.9倍。
元大投信執行副總黃昭棠及國泰投信ETF團隊資深經理游日傑分析,ETF投資人大增,一大主力是50歲以上將屆退休或已退休族,體現在近年新發行ETF,愈來愈多訴求高配息與低波動的退休管理需求。
目前受益人排行前茅的ETF,多半配息,或以較低波動的原型ETF為主,如近一年增加最多的元大台灣50、元大高股息、富邦公司治理等。
另外,向來受到青睞的陸股ETF,除國泰中國A50、富邦上証等原型ETF上榜,6月才募集的元大MSCI中國A股受益人也達萬人。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