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大投信(公)公司新聞
進一步來看這四檔收盤價創新高的ETF,國泰網路資安是唯一一檔聚焦在資安產業的ETF,近三個月市價大漲19.9%,表現不畏科技戰及貿易戰等影響,也是所有ETF的第二強,受惠於長線的AI、資安產業變遷趨勢的主流題材。
元大歐洲50近期也是頻頻創新高價,是盤面上少數投資歐洲的ETF之一。受惠歐洲經濟趨緩及通膨降溫,支持歐洲央行進一步降息、評價面也較為合理,此外,歐洲地區產業分布主要以精品美妝、製藥及石油為主,不同於美、台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吸引買盤關注。
國泰投信指出,自ChatGPT問世後,網路資安攻擊事件發生頻率、數量皆節節攀升,駭客利用AI的便利性,大幅提高詐騙、攻擊的效率,根據Check Point Software預測的2025年全球九大網路安全趨勢分析結論重心,即AI應用日漸成熟,卻也助長網路犯罪及詐騙,企業及政府部門,乃至於個人,都必須花費更多成本在網路資安的建置上。
2023年的資料外洩平均成本就已經提高到近1.6億元新台幣,顯見全球投入資訊安全支出的金額也將隨之增加,特別是具濃厚中國色彩的DeepSeek橫空出世,更讓市場擔憂網攻、詐騙會變得更容易,各國政府也拉高到國安層級來看待與防堵潛在風險,帶旺新一輪的資安產業發展。
元大航太防衛科技和野村日本動能高息掛牌時間都不長,其中,元大航太防衛科技昨(4)日重返發行價之上,帶動交投熱絡,寫下三高紀錄,除收盤價外,成交量達75,773張、成交金額達11.55億元,也都改寫成立以來最佳紀錄。
元大投信指出,國防支出屬於長線結構性議題,在消息面激勵短線股價後,可進一步關注供應鏈中長期營運成果。建議投資人採取長期策略,定期定額或分批布局掌握航太防衛產業的成長商機。
元大台灣50是臺灣最元老的ETF,呼應市場投資人長久的期待、接軌成熟市場的降費用率趨勢、響應主管機關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及TISA政策、普惠金融方向,現已經調降費用率,至0.14%,是所有台股ETF中最低的一檔,且優化後的費用率,將隨規模越壯大、愈來愈低。
成立時間超過20年的元大台灣50,參與了臺灣經濟成長的發展,價格也從成立時的36.98元,最高來到206元,昨(4)日收在193.85元,如今的入手價讓投資人感覺不並那麼親民,未來是否會成為第一檔「分割」ETF,讓其價格重新回到發行價附近?已成市場關注焦點。
據了解,由於元大台灣50價格高昂,許多投資人與小額受益人難以參與,因而元大投信打算針對元大台灣50進行分割,使每股淨值減少,讓交易價格下降,提升商品流動性,並達到普惠金融的目的。而根據相關規定,分割後價格不得低於該檔基金發行價,且分割倍數需為整數。因此一般推測,元大台灣50完成分割後,價格極有可能落在40元附近。
台股大跌、年後回補部位潮也成助攻因素,蛇年短短兩個交易日,元大台灣50淨申購142.99億元是ETF市場的冠軍。
元大投信昨日(23日)震撼宣布,對於國內規模最大的ETF——元大台灣50(0050)進行經理費及保管費的調降。此次調整後,元大台灣50的經理費和保管費將從原本的0.32%和0.035%降至約0.11%和0.03%,兩大費用率合計調降60.5%,並自24日起正式生效。
元大投信在公開說明書中同時增列了「基金分割、反分割」條文,這被視為未來執行分割的先兆,預計將為農曆年後的台股市值型ETF大戰增添熱度。調整後的元大台灣50,其經理費、保管費合計費用率將降至0.14%,成為全台股ETF中的最低。
元大台灣50作為台灣ETF市場的元老級商品,對於元大投信而言,是金雞母般的存在。此次經理費調降後,預計將減少約9.38億元的經理費收入。在台灣ETF市場紅海競爭激烈的背景下,新成立的ETF普遍管理費、經理費等內扣費用較低,若同一指數有多檔ETF追蹤,更易成為市場焦點。
以元大台灣50和富邦台50為例,雖然富邦台50近兩年來規模成長率、淨流入金額都明顯高於元大台灣50,但從定期定額金額來觀察,富邦台50自2024年第4季起,每月定期定額流入金額都是市場最高標的,規模已逼近2,000億元大關。然而,元大台灣50在費用率調降後,已低於富邦台50、富邦公司治理、富邦摩台的0.185%。
元大台灣50此次的費用調整採取了級距式,經理費從0.05%至0.15%不等,保管費從0.025%至0.03%。根據目前規模4,469億元計算,經理費將先對1,000億元部分調整為0.15%,再針對規模超過1,000億元至5,000億元部分(即3,469億元)調整至0.10%,兩者加權計算後約為0.11%。未來規模若超過5,000億元至1兆元、逾1兆元部分,將再分別調整至0.08%、0.05%;保管費的調整架構與經理費相同。
元大投信表示,此次調整旨在反映潛在資金流入動能龐大,並涵蓋各規模階段適用費用率,採隨規模增加費用率持續調整的架構,有利於長期投資。由於市值型ETF主要投資權值股,相關成分股具備較大的資金胃納量,足以支持ETF規模持續擴大下的資金流入。
元大台灣50同日在公開說明書中也增列「基金分割、反分割」條文,此舉被視為未來執行分割的起手式,將為農曆年後的台股市值型ETF大戰增添柴火。
元大台灣50調整後的經理費、保管費合計費用率降至0.14%,為全部台股ETF最低,是否刺激其他投信業者跟進調降費用率,值得觀察。
元大台灣50是台灣ETF市場的元老級商品,為元大投信金雞母,本次調降經理費後,估粗經理費收入一年減少約9.38億元。
台灣的ETF市場進入紅海戰場,新成立ETF的管理費、經理費等內扣費用普遍較低,若同一指數有一檔以上的ETF追蹤,更易成為市場焦點。
以追蹤同樣指數的元大台灣50、富邦台50來看,雖富邦台50近兩年來規模成長率、淨流入金額都明顯高於元大台灣50;另從定期定額金額來觀察存股族行為,富邦台50自2024年第4季起,每月定期定額流入金額都是整體ETF市場最高標的,如今規模已進逼2,000億元大關。不過,元大台灣50費用率調降後,已低於富邦台50、富邦公司治理、富邦摩台的0.185%。
元大台灣50此次費用調整,改採級距式,經理費從0.05%至0.15%不等,保管費從0.025%至0.03%。依目前規模4,469億元計算,經理費為1,000億元先調整為0.15%,再針對規模逾1,000億元至5,000億元部分(即4,469億元-1,000億元=3,469億元)調整至0.10%,兩者加權計算後約為0.11%。
未來規模成長至逾5,000億元至1兆元、逾1兆元部分,將再分別調整至0.08%、0.05%;保管費採相同架構,現階段4,469億調整為0.03%,後續規模若超過1兆元部分再調整至0.025%。
元大投信指出,反映潛在資金流入動能龐大,本次調整亦涵蓋各規模階段適用費用率,採隨規模增加費用率持續調整的架構,有利長期投資。
由於市值型ETF主要投資權值股,相關成分股具備較大的資金胃納量,足以支持ETF規模持續擴大下的資金流入。
近日,上班族們的年終獎金已陸續入帳,這個時候,除了犒賞自己,還可以考慮將部分獎金用於投資,讓錢生錢。近期,許多台灣投信公司如群益、復華、國泰、元大、安聯、柏瑞等,都推出了基金申購優惠活動,鼓勵投資人以較低成本開啟投資理財之路,並透過時間複利的效益,讓年終獎金成長放大。
群益投信強調,如何規劃使用年終獎金是一門重要的課題。適當的資產配置能夠幫助投資人讓獎金發揮更大的效益。他們建議投資人將部分獎金用於投資理財,透過長期複利效果,累積財富,甚至可以建立被動收入來源。
群益投信還提到,定期定額投資基金是一種投資人可以多加利用的理財方式。這種方式不須猜測進場時間點,同時具有風險分散、平均成本等優點。甚至還可以透過進階版定期定額服務來提升投資效益,透過機制來幫助投資人克服追高殺低的人性弱點。
此外,母子基金也是一種值得考慮的年終理財方式。透過申購保守型或穩健型的基金作為母基金,每月自母基金定期定額扣款投資屬性較活潑的股票型基金,即子基金。這種機制有助於投資人應對景氣循環波動,優化中長期投資成效。
對於穩健型投資者來說,可以參考股債多元配置策略的多重資產、跨國組合平衡基金。而積極型投資者則可以關注基本面與企業獲利成長性俱佳的美國股票、印度股票基金。
復華投信則對2025年的股市布局提出建議,建議聚焦獲利維持成長的公司,並考慮政策利多及AI受惠題材的美、台股。透過產業多元布局的復華美國新星、復華全方位等基金,可以掌握相關市場契機。
復華投信還提醒,由於過往川普作風可能導致市場波動及產業類股風格轉換頻率上升,因此可以利用具申購優惠的定時定額、複合投資法,或是復華台灣智能、復華奧林匹克全球優勢組合等組合型基金,兼顧中長期投資機會並平衡波動風險。
群益投信表示,年終獎金的使用規劃是一門重要課題,若能做好適當的資產配置,有助讓獎金發揮更大效益。建議投資人將部分獎金用於投資理財,透過長期複利效果,累積財富,又或是以此建立被動收入來源。
群益投信指出,定期定額投資基金便是投資人可多利用的理財方式,不用猜進場時間點,也具備風險分散、平均成本等好處,甚至還可透過進階版定期定額服務來提升投資效益,以機制來幫助投資人克服追高殺低人性弱點。
群益投信說明,母子基金也是可參考的年終理財方式,透過申購保守型或穩健型的基金當作母基金,每月自母基金定期定額扣款投資屬性較活潑的股票型基金,也就是子基金,此機制有助投資人因應景氣循環波動,優化中長期投資成效。
穩健型投資者可參考股債多元配置策略的多重資產、跨國組合平衡基金,積極型投資者則可留意基本面與企業獲利成長性俱佳的美國股票、印度股票基金。
復華投信表示,2025年股市布局建議可聚焦獲利維持成長,加上又有政策利多及AI受惠題材的美、台股,透過產業多元布局的復華美國新星、復華全方位等基金,掌握相關市場契機。
此外,鑒於過往川普作風,可能讓市場波動及產業類股風格轉換頻率上升,可利用具申購優惠的定時定額、複合投資法,或是復華台灣智能、復華奧林匹克全球優勢組合等組合型基金,兼顧中長期投資機會並平衡波動風險。
台股基金市場近年來不斷進步,尤其是主動式台股基金,其規模與影響力與日俱增。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公布數據,截至2024年底,台灣前五大主動式台股基金投信業者的管理規模已達3,662億元,佔全國投資股票型基金規模的六成以上,顯示主動式基金在市場上的獲得高度認可。
這五大投信業者分別是安聯、統一、元大、國泰和野村,他們旗下的主動式台股基金規模均超過500億元,並在2024年全年度的定期定額扣款金額方面表現亮眼。其中,安聯投信更是以旗下三檔國內投資型股票基金合計規模達1,029.6億元,續居同類型基金發行投信業者的首位。安聯台灣科技基金規模高達503.5億元,成為主動式台股基金中的佼佼者,而安聯台灣大壩、安聯台灣智慧基金規模分別為265.7億元和260.4億元。
安聯投信指出,在AI人工智慧、半導體與創新科技這股浪潮的推動下,台股近年來在國際舞台上越發耀眼,2024年全年累計漲幅達28.4%,在全球主要指數中排名第二。雖然盤面資金輪動快速,部分族群面臨獲利調節壓力,但AI相關主題仍為大盤主題,多空表現差異大。對於2025年,安聯投信台股團隊預期AI仍將維持高速成長,尤其是CoWoS產能的供應不應求,預計今年產能將至少倍增,帶動AI供應鏈產值同步成長。
展望未來,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認為,2024年AI帶動台灣總企業獲利復甦回升,2025年獲利表現有望受益於企業獲利表現。美國新總統的關稅政策對台股企業的影響仍需觀察,但中短期對台股企業的影響預期有限。國泰投信則看好2025年AI及科技新品商機,預估經濟成長率將達3.3%,高於近十年平均的3.2%。在AI題材持續強勁的背景下,台股有望為今年大盤挹注強大的成長動能。國泰小龍基金則由基金經理人專業把關,重點配置AI與電子設備類股,以把握AI商機。
元大投信作為台灣重要的金融機構,其在主動式台股基金市場的表現亦十分亮眼。在市場不斷變化的今天,元大投信憑借其專業團隊和豐富的投資經驗,為投資者提供多樣化的投資選擇,助力投資者把握市場機遇,實現資產增值。
這前五大發行主動式台股基金的投信業者分別為安聯、統一、元大、國泰和野村;五家旗下主動式台股基金規模均逾500億元,2024全年度定期定額扣款金額也表現相對亮眼。
值得注意的是,安聯投信旗下三檔國內投資型股票基金合計規模達1,029.6億元,續位居所有投信發行同類型基金第一大,包括安聯台灣科技基金規模503.5億元是主動式台股基金第一大,還有安聯台灣大壩、安聯台灣智慧基金分別有265.7、260.4億元。
安聯投信指出,在AI人工智慧、半導體與創新科技浪潮推動下,台股近幾年來在國際舞台上逐漸嶄露頭角,2024年全年累計大漲5,104點、漲幅28.4%,在全球主要指數中名列第二強,更帶動台股市值衝上74兆元。
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表示,儘管盤面資金輪動快速,部分漲多族群面臨獲利調節壓力,部分受惠低基期因素或具成長利基等題材,則相繼受到部分資金所青睞,大盤主題仍圍繞在AI相關主題,但多空表現差異大。
2025年AI有望維持高速成長趨勢。安聯投信台股團隊指出,以CoWos題材為例,根據調研資料顯示,由於人工智慧AI晶片都需要CoWoS先進封裝,市場預期2025年CoWoS產能依然供不應求。2024年底CoWoS月產能約3.8萬片,預估今年至少倍增,AI供應鏈產值有望同步成長。
展望後市, 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表示,2024年AI帶動台灣總企業獲利復甦回升,2025年獲利表現有望受惠於企業獲利表現;預期美國新總統關稅政策推動方向仍有待觀察,中短期對台股企業影響應有限。
國泰投信表示,2025年AI及科技新品商機熱絡,觀察AI訂單拉貨明顯,帶動主計總處預估2025年經濟成長率將達3.3%,高於近十年平均3.2%。在AI題材續強前提下,台股受惠力度大,有望為今年台股大盤挹注成長動能。國泰小龍基金由基金經理人發揮專業隨時把關,看好AI商機,在成分股配置上更為側重AI與電子設備類股。
近年來,台灣的ETF市場熱潮不減,使得資產管理公司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根據最新資料顯示,去年台灣公募基金的資產規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別是ETF的銷售成績亮麗,帶動了投信業的蓬勃發展。
在公募基金資產規模方面,2019年成為了境內外基金規模的轉折點。在此之前,境外基金資金一直超過境內基金。然而,到了2019年12月底,境內基金資產規模已經達到4兆元,超過了境外基金的3.65兆元,並且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到了2024年,境內公募基金的規模更是一路飆升至9.60兆元,增幅超過42%,境內規模已經是境外的2.16倍。
在這股ETF熱潮中,元大投信表現亮眼,去年其資產規模增加了0.74兆元,規模達到2.225兆元,僅僅以62億元的差距落後於國泰投信,後者的資產規模為2.232兆元。排名第三的群益投信資產規模也來到了1.26兆元。而排名第四至第七的復華、富邦、中信等四家投信,分別增加了0.55兆元、0.27兆元、0.23兆元及0.115兆元。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資產規模排名十名之外的統一投信,去年因成功募集一檔台股ETF,以及統一NYSE FANG+ETF的净值和規模大增,使得其資產規模成功躍升至前十名,目前位居第八。
業內分析認為,先前大多數外商資產管理公司對發行ETF的興趣並不高,這也是外資資產規模成長遠遠落後於國內投信的原因之一。然而,隨著不少外國資產管理公司對主動式ETF的興趣日益濃厚,並且在國外市場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一旦主管機關出台相關施行細則,預計今年將有更多外商資產管理公司加入主動ETF的募集,進而推動外商投信資產規模的顯著成長。
投信投顧公會資料統計,以公募基金資產規模計,2019年是境內外 基金規模出現消長轉折點,在2019年之前境外基金資金始終超過境內 基金,2019年12月底境內基金資產4兆元,超過境外基金的3.65兆元 ,且境內外基金資產規模差距明顯拉大。至2023年12月公募基金6.7 4兆元,2024年國人對ETF投資熱到最高點,12月底公募基金規模來到 9.60兆元、增幅逾42%,境外基金只有4.45兆元,境內規模已達境外 的2.16倍。
近年投資人搶進ETF,募集成績也決定各家投信規模成長金額及幅 度,其中元大投信去年即增加0.74兆元,其次國泰投信的0.62兆元, 讓元大投信資產規模已來到2.225兆元,直逼第一名的國泰投信的2. 232兆元,兩家規模相差僅62億元;排名第三名至六名的群益、復華 、富邦及中信等四家投信分別淨增加0.55兆元、0.27兆元、0.23兆元 及0.115兆元。
值得留意的是,原本資產規模一直排名在十名之外的統一投信,去 年因成功募集一檔台股ETF,加上統一NYSE FANG+ETF淨值及規模大增 ,使資產規模排名擠入前十名,目前來到第八名。
基金業者分析,先前大部分外商資產管理公司對發行ETF興趣不大 ,使得外資資產規模成長遠不如國內投信。
但目前不少外國資產管理公司對主動式ETF表達高度興趣,在國外 也有不錯的銷售成績,就等主管機關訂出相關施行細則,如果評估可 行,今年將有更多外商資產管理公司加入主動ETF募集,外商投信資 產規模有機會明顯成長。
台股ETF在2024年迎來了驚人的成長,年度檔數增加至66檔,受益人數達到1,022.58萬人,市值從2023年的1.47兆元躍升至2.87兆元,創下歷史新高。受益人獲利也同步創新高,平均每位投資人賺逾12.8萬元。
過去三年,台股ETF的成長速度驚人,與2023年相比,整體規模和受益人數分別成長了68%和46%。到了2024年,這兩項數據又分別成長了89%和68%,成長幅度顯著。由於台股在2024年的表現出色,台股ETF受益人的平均獲利首次突破10萬元,達到12.8萬元。
在台股選股難度增加的背景下,高股息ETF面臨著能否維持較高配息水準的挑戰。雖然去年台股漲幅近3成,但投信法人預期,高股息ETF在配息水準上可能會出現較大差異。在長線看好台股的趨勢下,市值型ETF有望全面掌握台股的上漲趨勢,而題材性ETF則預計將會獲得勝利。因此,富邦、保德信投信都計劃在本季推出新的台股市值型ETF。
以元大台灣50(0050)為例,元大投信指出,截至2024年底,上市市值前十大企業合計市值達39.9兆元,佔整體上市台股的53%。這顯示成長動能高度集中於重點權值股,臺灣50指數能充分反映台股行情。
對於有息收需求的投資人來說,高息ETF若能提供穩定的配息,將在面對今年高波動的台股時感到較為安心。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00919)經理人謝明志表示,台灣企業獲利持續上揚,無礙中長期偏多趨勢。他建議後續關注美國總統川普新政府的政策走向,特別是貿易、科技和稅收政策。今年金融環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市場波動頻繁,但高息資產具有易漲抗跌的特性,能為投資組合帶來穩定收益。
統計近三年來台股ETF呈現爆發性成長,相較2023年整體規模與受 益人數年度分別大幅成長68%、46%,2024年更進一步再分別成長8 9%、68%,成長幅度驚人。受惠2024年台股翻揚,若以受益人在台 股ETF賺錢的平均數來看,這三年來平均每位台股ETF受益人數平均獲 利也首度突破10萬元,來到12.8萬元。
今年台股的選股難度增高,高股息ETF也須面對歷經去年台股大漲 近3成後能否再有2024年較高配息水準的挑戰,投信法人預期,高股 息ETF在配息水準上可能會出現較大的差異,在持續看好台股長線上 漲趨勢下,市值型ETF可望較能全面掌握台股的上漲趨勢,題材性可 望勝出,也因此富邦、保德信投信都預計在本季推出新的台股市值型 ETF。
以成立最久的元大台灣50(0050)為例,元大投信指出,統計至2 024年年底,上市市值前十大企業合計市值為39.9兆元,占整體上市 台股53%,顯示成長動能高度集中於重點權值股,臺灣50指數可充分 反映台股行情。
但對有息收需求的投資人來說,高息ETF若能有穩定的配息,面對 今年高波動的台股仍比較安心,預估仍將是長線投資人續抱的關鍵。 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00919)經理人謝明志表示,台灣企業獲利持 續往上,無礙中長期偏多趨勢,後續可持續關注美國總統川普新政府 的政策走向,特別是涉及貿易、科技和稅收的政策,今年來金融環境 受降息、地緣政治風險、美國總統大選等眾多因素影響瞬息變化,在 面臨市場波動時,高息資產具備易漲抗跌的特性,為投資組合帶來穩 定收益。
金管會近期放寬期信基金投資比例限制,元大投信受惠規定調整
為了解決過去期信基金因計算方式不當,導致單日大規模申購時比率失真的問題,金管會於7日宣布放寬期信基金從事期貨交易的比率計算方式。
以往,期信基金在進行集中市場及店頭市場的期貨交易時,是以近五個營業日所收取與支付的保證金及權利金合計的平均值為「分子」,以期貨信託基金淨資產價值為「分母」,計算出比率限制不得低於5%。
然而,當投資人單日大幅申購時,「分母」會馬上變大,即使基金經理人立即反向買進期貨與選擇權來調整,「分子」使用五日平均數計算,也容易導致短期內比率不符合規定,進而迫使基金經理人寫報告向金管會說明,這對基金經理人來說是一項沉重的行政成本。
在業界建議下,金管會決定修正計算方式,將「分母」改為期信基金淨資產價值,並將「分子」改為所收取與支付的保證金及權利金合計數,以最近5個營業日平均數為準,比率不得低於5%。
這項新規定預計在農曆年前實施,將有效降低因單日大額申購而造成的比率失真問題。
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2024年11月底,台灣期信基金總共15檔,其中元大投信和街口投信是主要的期信業務業者,兩家合計規模達269億元,受益人數共6萬8,900人。
元大投信作為台灣知名的投信公司,此次規定調整對其來說是一大利好消息,將有助於公司期信業務的穩定發展。
金管會表示,按照期貨信託基金管理辦法,現行一般型期貨信託基 金,在從事集中市場及店頭市場的期貨交易,是以近五個營業日所收 取與支付的保證金及權利金合計的平均值,作為「分子」,「分母」 則是期貨信託基金淨資產價值,此比率依照現行法規限制不得低於5 %。
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說明,期信基金的投資標的是期貨與選擇權, 期貨與選擇權建立的部位大小,就是用保證金與權利金來計算,當突 然有投資人單日大幅申購時,依照現行的計算方式,「分母」會馬上 變大,通常基金經理人會馬上反向買進期貨與選擇權,但由於「分子 」是用五日為平均數,即使第五天「分子」同步上升,但一到四還是 原來比較低的金額,就會違反規定,雖然金管會不會因此裁罰,基金 經理人要寫報告說明,也是相當重的行政成本。
期信業者建議後,金管會將修正原本的計算方式,改為所收取與支 付的保證金及權利金合計數,占期信基金淨資產價值的比率,「最近 5個營業日平均數」不得低於5%,也就是將五日的比率直接除以5, 看比率是否高於5%,高於5%表示就符合規定,較不受單日的大額申 購讓比率失真。
據據金管會統計至2024年11月底止,期信基金共有15檔,主要是集 中在兩家投信業者,兩家都有兼營期信業務,包含元大投信與街口投 信,規模共269億元,受益人數共6萬8,900人。
2025年春季,台股ETF市場迎來一個新高峰,受益人數重回成長軌道,單周增長達1.8萬人。其中,高股息ETF的受益人數更是增加了7,137人,顯示投資者在年初對於追求高股息的投資策略相當熱衷。在海外ETF方面,上周受益人數也增加5,726人,總計達147.7萬人,美國那斯達克和標普500指數的海外ETF依然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同時,主題型ETF,尤其是那些與金融政策受惠相關的產品,也持續吸引著大量資金。
自2024年以來,台股ETF的受益人數已經成長了417.4萬人,增幅高達69%。進入2025年,這一成長勢頭依然維持。其中,台股高股息ETF的受益人數總計達721.2萬人,佔整體台股ETF受益人數的7成。從受益人數的消長趨勢來看,資金正從月配型商品轉向季配型,而大盤市值型ETF也成為投資者持續追蹤的目標。
中國信託投信基金經理人張圭慧指出,隨著AI浪潮的持續推動,台積電在CES前夕的股價一舉突破1,100元,創下歷史新高,帶領台股大漲639點。這一表現凸顯了台股半導體及先進封裝相關產業的亮麗前景,預計半導體ETF和以科技股為主要成份股的高股息ETF將繼續受益。
在台灣金融股方面,去年金控獲利超標,加上聯準會緩降息的影響,銀行淨利差有望維持在一定水準,進而提升今年金融業的獲利表現。因此,投資者在選擇成分股時,可以考慮科技股和金融股的市值型ETF,這樣既能發揮分散投資的效果,也能共享經濟成長的成果。此外,包含櫃買龍頭企業成份股的主題型ETF也是值得考慮的選擇。
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數據,2024年臺灣50指數的含息報酬率達到49.0%,領先大盤含息報酬率31.7%,創下自2003年臺灣50指數掛牌以來的最大領先幅度。自2015年以來,臺灣50指數已有6個年度領先大盤,累積含息總報酬勝出約60個百分點。
元大投信建議,對於距離退休時間較長的年輕投資者或為孩子建立長期投資規劃的父母來說,市值型ETF可以成為存股的核心選擇,以參與台股的長期成長潛力。
統計自2024年以來,台股ETF受益人數成長417.4萬人,增幅69%。 2025年初維持小幅成長態勢。其中台股高股息ETF受益人數合計721. 2萬人,占整體台股ETF受益人數7成。觀察受益人數消長,可發現資 金持續從月配型商品流向季配型,而包含大盤市值型ETF也是投資人 持續買進標的。
中國信託投信基金經理人張圭慧表示,進入新的一年,AI浪潮持續 引領風騷,在CES前夕,台積電一舉突破1,100元,再創歷史新高價位 ,6日帶領台股大漲639點,凸顯台股半導體及先進封裝相關產業前景 依舊可期,半導體ETF與以科技為主要成份股的高股息ETF仍可望受惠 。
另觀察台灣金融股表現,去年金控獲利超標,且受惠聯準會緩降息 因素,銀行淨利差可望維持一定水準,也能挹注今年金融業獲利表現 ,因此投資人選擇成分股同時包含科技股與金融股的市值型ETF,可 發揮分散布局之效,亦可享有經濟成長的果實。且囊括櫃買龍頭企業 成份股的主題型ETF亦可考慮持有。
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資料顯示,2024年臺灣50指數含息報酬率49. 0%,領先大盤含息報酬率31.7%逾17個百分點,創0050於2003年掛 牌以來領先大盤最大幅度;且統計自2015年以來十個年度,臺灣50指 數已有6個年度領先大盤,累積含息總報酬勝出約60個百分點。
元大投信表示,市值型投資跟隨著市場主流趨勢,成份股市值變化 將直接反映於投資成果,建議距離退休時間尚久的年輕小資族,或為 孩子建立長期投資規劃的父母,可以市值型ETF為存股核心,參與台 股長期成長潛力。
投信投顧公會近期於全國多所大專院校舉辦的「共同基金理財巡迴講座」進入最後階段,這次活動邀請了統一投信、復華投信、元大投信及貝萊德投信等知名投信公司,與大學生們分享正確的投資理財知識。
在這系列講座中,元大投信扮演了重要角色,其總經理董永寬親臨義守大學,為同學們深入剖析主動與被動基金的特色與優勢。董永寬強調,選擇優質基金時,應從公司口碑、投研團隊素質、基金運作與實際績效等多方面考慮。他並建議大學生們利用定期定額投資,透過「長期累積」與「停利不停扣」的優勢,讓時間成為投資的盟友,積極累積人生的第一桶金。
復華投信的投資理財處經理詹博宏則在靜宜大學與學生們分享近五年大學新鮮人薪資成長率僅5.8%,並提醒同學們在通膨影響下,理財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詹博宏鼓勵同學們養成「先儲蓄再支出」的理財習慣,並善用年輕時的「時間複利」優勢,透過理財享受豐沛的人生。
元大投信在講座中還介紹了美國和台灣ETF市場的發展概況,強調ETF資產配置可以滿足人生各階段的理財需求。從年輕時的零股交易,到隨著年紀與收入的增加加入定期定額,甚至資金充沛時透過單筆投資滿足退休所需的現金流,ETF提供了多樣化的投資選擇。
貝萊德投信副總謝超然則在佛光大學與學生們分享共同基金定期定額投資的理財觀念,強調有紀律的持續投資可以克服人性的弱點,將市場波動轉化為機會,是累積財富的最佳途徑。
隨著投資者對多元資產配置的需求不斷上升,台灣ETF市場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整個2024年,台灣ETF市場掛牌檔數累計達到277檔,創下近五年來的新高。其中,今年新掛牌的ETF共有33檔,預計2025年將有更多新產品加入市場,包括主動式ETF和被動式ETF的發行熱度持續升温。
即將在元月率先登場的ETF產品包括野村日本價值動能高息(00972)、野村美國創新研發龍頭(00971),以及台新特選BBB債(00980B)、中信NASDAQ(009800)和中信美國創新科技ETF(009801)等。目前,富邦、元大、第一金等投信公司均有ETF送件申請,而保德信、聯邦等投信公司也將首次切入台灣ETF市場,預計在第一季發布台股市值型ETF。
回顧過去幾年,ETF發行高峰期在2017年至2019年間,每年分別新增42檔、34檔、54檔。而今年掛牌的33檔ETF中,債券ETF佔最多數,共有13檔,其次是海外股票型與台股型,各有10檔。在海外股票型ETF中,日股ETF佔了一半,另外還有全球型與亞洲型的高股息或主題型ETF。台股ETF則以高股息ETF為主,並有主打AI概念的台股ETF陸續推出。
從各投信公司ETF掛牌檔數來看,2024年中信投信以7檔ETF領先,其次是元大投信,全年掛牌5檔ETF。凱基與台新投信各有4檔ETF,其他投信的掛牌檔數則在1至2檔之間。
中國信託投信分析,雖然美國未來經濟走勢存在雜音,但美股市場的獲利能力和定價能力相對健全,美國龍頭企業有能力應對各種情況。預期AI技術的應用場景將持續擴大,這些企業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地位將轉化為實質獲利,為投資人帶來可觀的投資報酬。
近年來,台灣投信市場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2024年股債ETF的崛起成為推動投信規模大幅成長的重要動力。根據最新統計,截至11月底,台灣前五大投信公司年來規模均增長至少2,000億元,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在這波規模擴張的浪潮中,元大投信以募集新基金的成功,帶來規模大幅增加7,386億元,坐穩了龍頭位置。而群益投信也因應股債ETF的熱潮,規模增長5,308億元,位居次席。前五大投信公司合計在2024年的規模增長達到2.2兆元,創下了歷史新高,並預期今年獲利也將創下新高紀錄。
除了元大和群益之外,國泰、復華和富邦等前五大投信公司的規模增長也不容小覷,規模增加均超過2,000億元。其中,群益投信的增幅達到78.9%,國泰投信增長56.9%,復華和元大投信的規模增長也超過了50%,富邦投信則增長37.4%。
在中小型投信公司方面,大華銀投信和統一投信的成長幅度格外驚人。大華銀投信首次涉足ETF市場,就因高股息ETF的配息不錯而受到市場關注,2024年規模增長達383億元,比2023年底成長1.74倍。統一投信則因股債ETF新基金的助力,規模增長1,341億元,成長率高達91.2%。凱基投信和台新投信的整體規模也有近4成的成長。
隨著投信規模的創新高,業內預期2024年將迎來一個豐收年,員工對於年終獎金的期待也相對提高。投信的獲利主要來源於基金管理費和手續費,其中股票型基金的費用率通常比債券基金高,主動式基金則比被動式基金高。因此,若新的股票型基金能夠成功募集並持續擴大規模,將對投信公司的獲利帶來顯著提升。元大、統一、群益、大華銀和凱基等投信公司因新基金的挹注,獲利成長將更加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各投信公司的年終獎金發放向來存在差異,基金經理人和業務人員的薪資與獎金通常與基金表現、規模和銷售業績相關連。業內人士透露,平均來說,年終獎金的發放時間約為2至6個月,而2024年的期待值將更高。
即將於元月搶先報到的ETF包括:1月9日將掛牌的野村日本價值動 能高息(00972)、野村美國創新研發龍頭(00971),以及將於1月 2日展開募集的台新特選BBB債 (00980B)、13日開幕的中信NASDAQ( 009800)、中信美國創新科技ETF(009801)等。此外,目前富邦、 元大、第一金等投信皆有ETF送件申請中,而明年將首次切入台灣ET F市場的則有保德信、聯邦等投信,也預計將於第一季發布台股市值 型ETF。
根據CMoney統計,過去幾年,ETF發行最高峰時期在2017年至 201 9年間,期間每年分別新增了42檔、34檔、54檔,之後則逐漸下滑, 觀察今年掛牌的33檔ETF中,最多的類別為債券ETF、共有13檔,海外 股票型與台股型各有10檔,海外股票型中,有一半為日股ETF,另則 是全球型與亞洲型的高股息或航太、航運、半導體等主題型ETF;台 股ETF中則多數為高股息ETF,特別的是,在今年開始有了主打AI概念 的台股ETF陸續出爐。
若以各投信ETF掛牌檔數來看,2024年由中信投信以7檔拔得頭籌, 第二名為元大投信、全年掛牌5檔ETF,4檔的則有凱基與台新投信, 其他投信掛牌檔數皆在1∼2檔。
中國信託投信表示,美國未來經濟走勢雜音雖然紛擾,但美股相較 於其他主要股市,無論是獲利能力、定價能力等財務體質都相對健全 ,顯示無論是軟著陸或是衰退,美國龍頭企業皆有能力應對,預期A I技術的應用場景將持續擴大,這些企業累積的技術優勢與市場地位 ,將逐步轉化為實質獲利,為投資人創造可觀投資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