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證券(公)公司新聞
元大證券與寶來證券4月1日正式合併,改名元大寶來證券。兩家本土天王級券商合併之後,無論是在證券經紀業務或是權證發行方面,都居台灣券商的領導地位,規模更是穩居業界第一。
根據2011年的統計資料,投資人交易寶來與元大發行權證的比重加起來達到33.1%,與同業的差距大幅拉開。據此來看,合併後的綜效確實相當可觀。
元大寶來證券副總經理黃天仁指出,證券業的競爭非常激烈,許多券商都希望能推出新商品、做出其他同業做不到的東西,但真正要達成這樣的目標相當困難。但兩大券商合併之後,市占率提高許多,短時間內難有競爭對手可以撼動元大寶來證券的地位,不過,這並不代表元大寶來證券在權證業務的發展上就可以安逸,反而會更加善用公司的規模、名聲與市占率,去推行其他市占率相對較低券商難以做到的新突破。
舉例來說,牛熊證於去年中問世時,多數券商都認為這樣的商品獲利不易,但數字會說話,從去年7月到今年3月,在元大證券的努力之下,發行牛熊證確實替公司帶來獲利。黃天仁說,可見市場上其實沒有錯的商品,端賴經營者花多大的心思去推動。
回到整體權證市場的發展來看,權證商品的發展已經邁入第16個年頭,整個過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箇中辛苦只有一直在這塊領域耕耘的「播種者」最清楚。
黃天仁認為,客戶投資權證目的是獲利,而發行券商任務是提供好的權證品質,為了讓投資人投資權證無後顧之憂,元大寶來率先提出權證品質三大堅持:「波動率穩定、買賣價差小、買賣單量足」,以提供適合的權證商品及流動量充足的交易平台,讓投資人買得到、賣得掉,賺到該賺的錢。好的權證品質就好比籃球比賽的助攻後衛,幫助投資人達陣得分,而元大寶來將成為權證客戶的最佳助攻夥伴。
在未來經營方向上,畢竟元大與寶來在合併前均是市場上優質權證品牌,元大寶來證券表示,未來當然也會持續為投資人營造公平合理的交易服務環境,最大的希望就是讓權證投資人買得更安心。
同時,為了回饋投資人支持,元大寶來證券舉辦「元大寶來的真情告白」活動,投資人只要於元大權證網登入會員就可抽iPad 2,詳情可上元大權證網查詢。
根據2011年的統計資料,投資人交易寶來與元大發行權證的比重加起來達到33.1%,與同業的差距大幅拉開。據此來看,合併後的綜效確實相當可觀。
元大寶來證券副總經理黃天仁指出,證券業的競爭非常激烈,許多券商都希望能推出新商品、做出其他同業做不到的東西,但真正要達成這樣的目標相當困難。但兩大券商合併之後,市占率提高許多,短時間內難有競爭對手可以撼動元大寶來證券的地位,不過,這並不代表元大寶來證券在權證業務的發展上就可以安逸,反而會更加善用公司的規模、名聲與市占率,去推行其他市占率相對較低券商難以做到的新突破。
舉例來說,牛熊證於去年中問世時,多數券商都認為這樣的商品獲利不易,但數字會說話,從去年7月到今年3月,在元大證券的努力之下,發行牛熊證確實替公司帶來獲利。黃天仁說,可見市場上其實沒有錯的商品,端賴經營者花多大的心思去推動。
回到整體權證市場的發展來看,權證商品的發展已經邁入第16個年頭,整個過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箇中辛苦只有一直在這塊領域耕耘的「播種者」最清楚。
黃天仁認為,客戶投資權證目的是獲利,而發行券商任務是提供好的權證品質,為了讓投資人投資權證無後顧之憂,元大寶來率先提出權證品質三大堅持:「波動率穩定、買賣價差小、買賣單量足」,以提供適合的權證商品及流動量充足的交易平台,讓投資人買得到、賣得掉,賺到該賺的錢。好的權證品質就好比籃球比賽的助攻後衛,幫助投資人達陣得分,而元大寶來將成為權證客戶的最佳助攻夥伴。
在未來經營方向上,畢竟元大與寶來在合併前均是市場上優質權證品牌,元大寶來證券表示,未來當然也會持續為投資人營造公平合理的交易服務環境,最大的希望就是讓權證投資人買得更安心。
同時,為了回饋投資人支持,元大寶來證券舉辦「元大寶來的真情告白」活動,投資人只要於元大權證網登入會員就可抽iPad 2,詳情可上元大權證網查詢。
元大金控昨(1)日終將寶來證券、寶來期貨「娶進門」,旗下證券、期貨公司分別更名為元大寶來證券、元大寶來期貨,前者由申鼎籛、林添富續任元大寶來證券董事長、總經理,黃古彬接任副董事長;後者由賀鳴珩、周筱玲擔任元大寶來期貨董事長、副董事長,盧立正接任總經理。
元大投信將於5月6日合併寶來投信,元大金指出,合併後的元大「三強」如虎添翼,無論市佔率、獲利、資產規模均為業界之冠,展望未來,元大將秉持專業服務與人才優勢,持續深耕台灣、維護股東權益,朝「大中華區最佳金融服務提供者」之目標邁進。
林添富(見圖)表示,元大證券至2月止累積盈餘達9.37億元,合併後據點擴增至189家,除經紀市佔率將從10.79%攀升至14.71%,融資市佔率從13.37%上升至18.57%,融券市佔率也從15.24%提升至20.86%。除此外,權證發行金額及發行檔數市佔率也一舉突破29.02%與22.95%,獨占市場鰲頭。
此外,在電子交易、信用交易業務、複委託市佔率等,也讓其他券商望塵莫及,林添富表示,在寶來優秀人才加入後將提供客戶更專業、完善服務,投資銀行業務將整合元大證券原有海外企業回台第一上市經營成果,及寶來證券在主辦TDR優異表現。未來,元大寶來證券將持續成為台灣證券市場領航券商、放眼大中華地區,成為大中華區最佳金融服務提供者。
賀鳴珩表示,合併後的元大寶來期貨,除在國內期貨市占率、國內選擇權市占率、國外期貨市占率、自營獲利、期顧、CTA基金、客戶保證金、淨值、股本和獲利等躍居業界龍頭,亦是同業中取得最多國際交易所(包括CME、CBOT、NYMEX、COMEX、SGX經紀和自營、EUREX、TOCOM等)會員資格者。
賀鳴珩表示,元大寶來期貨全台255處服務據點、擁有500位優秀人才,及近百張大陸期貨證照,此外,連續18年提供24小時不打烊服務,每年舉辦超過1,000場巡迴投資講座,具完整通路體系之經營能力與傳導服務經驗。元大寶來期貨為台灣首家經主管機許准核成立香港子公司,並取得香港2號期貨經紀和5號期貨顧問執照,即將正式展開對外經營,將做為人才、資訊、交易技術等之國際化平台。
元大投信將於5月6日合併寶來投信,元大金指出,合併後的元大「三強」如虎添翼,無論市佔率、獲利、資產規模均為業界之冠,展望未來,元大將秉持專業服務與人才優勢,持續深耕台灣、維護股東權益,朝「大中華區最佳金融服務提供者」之目標邁進。
林添富(見圖)表示,元大證券至2月止累積盈餘達9.37億元,合併後據點擴增至189家,除經紀市佔率將從10.79%攀升至14.71%,融資市佔率從13.37%上升至18.57%,融券市佔率也從15.24%提升至20.86%。除此外,權證發行金額及發行檔數市佔率也一舉突破29.02%與22.95%,獨占市場鰲頭。
此外,在電子交易、信用交易業務、複委託市佔率等,也讓其他券商望塵莫及,林添富表示,在寶來優秀人才加入後將提供客戶更專業、完善服務,投資銀行業務將整合元大證券原有海外企業回台第一上市經營成果,及寶來證券在主辦TDR優異表現。未來,元大寶來證券將持續成為台灣證券市場領航券商、放眼大中華地區,成為大中華區最佳金融服務提供者。
賀鳴珩表示,合併後的元大寶來期貨,除在國內期貨市占率、國內選擇權市占率、國外期貨市占率、自營獲利、期顧、CTA基金、客戶保證金、淨值、股本和獲利等躍居業界龍頭,亦是同業中取得最多國際交易所(包括CME、CBOT、NYMEX、COMEX、SGX經紀和自營、EUREX、TOCOM等)會員資格者。
賀鳴珩表示,元大寶來期貨全台255處服務據點、擁有500位優秀人才,及近百張大陸期貨證照,此外,連續18年提供24小時不打烊服務,每年舉辦超過1,000場巡迴投資講座,具完整通路體系之經營能力與傳導服務經驗。元大寶來期貨為台灣首家經主管機許准核成立香港子公司,並取得香港2號期貨經紀和5號期貨顧問執照,即將正式展開對外經營,將做為人才、資訊、交易技術等之國際化平台。
元大寶來合併第一槍!4月1日元大證、元大期將合併寶來證、寶來期,為兩集團的合併揭開序幕,至於元大和寶來投信將於5月6日完成合併。
元大證券正式更名為元大寶來證券、元大期貨更名為元大寶來期貨。元大寶來證券董事長、總經理由申鼎籛及林添富續任,原寶來證券董事長黃古彬則改任副董事長。元大寶來期貨董事長、副董事長分別由賀鳴珩、周筱玲擔任,盧立正出任總經理。
兩家合併後,證券據點擴增至189家,市佔率衝高至14.71%。元大證券總經理林添富表示,元大寶來證券將持續成為台灣證券市場的領航券商、放眼大中華地區,成為大中華區最佳金融服務提供者。
台灣券商最大併購規模的元大寶來合併案,寶來證券、寶來期貨、寶來投信順利「嫁入」元大金控,其中,兩家證券與兩家期貨合併基準日為4月1日,下周起元大證券正式更名為元大寶來證券、元大期貨更名為元大寶來期貨。合併後的元大「三強」如虎添翼,無論市佔率、獲利、資產規模等均為業界之冠。
元大證券正式更名為元大寶來證券、元大期貨更名為元大寶來期貨。元大寶來證券董事長、總經理由申鼎籛及林添富續任,原寶來證券董事長黃古彬則改任副董事長。元大寶來期貨董事長、副董事長分別由賀鳴珩、周筱玲擔任,盧立正出任總經理。
兩家合併後,證券據點擴增至189家,市佔率衝高至14.71%。元大證券總經理林添富表示,元大寶來證券將持續成為台灣證券市場的領航券商、放眼大中華地區,成為大中華區最佳金融服務提供者。
台灣券商最大併購規模的元大寶來合併案,寶來證券、寶來期貨、寶來投信順利「嫁入」元大金控,其中,兩家證券與兩家期貨合併基準日為4月1日,下周起元大證券正式更名為元大寶來證券、元大期貨更名為元大寶來期貨。合併後的元大「三強」如虎添翼,無論市佔率、獲利、資產規模等均為業界之冠。
元大、寶來合併案去年圓滿成功後,元大集團旗下證券與期貨子公司,將於4月1日正式更名為元大寶來證券與元大寶來期貨,投信則將在5月6日完成合併,第二季正式完成迎娶。
元大寶來證券董事長由申鼎籛續任,總經理職務則由林添富續任,原寶來證券董事長黃古彬,改任元大寶來證券副董事長。期貨子公司方面,元大寶來期貨新任董事長將由賀鳴珩出任、周筱玲擔任副董事長,盧立正則出任總經理一職。
元大寶來證券董事長由申鼎籛續任,總經理職務則由林添富續任,原寶來證券董事長黃古彬,改任元大寶來證券副董事長。期貨子公司方面,元大寶來期貨新任董事長將由賀鳴珩出任、周筱玲擔任副董事長,盧立正則出任總經理一職。
台股2月行情大漲後,券商2月獲利也全面上揚,以單月獲利金額來看,2月獲利以元大證最多,高達6.35億元,其次則是凱基證的3.06億元,第三名則是緊追在後的富邦證的2.9億元。
台股今年1月之前,受到過年長假及總統大選壓抑,市場整體表現遠遠落後國際股市,年後進入2月之後,台股出現行情大爆走,加權指數在2月份大幅上漲604點,單月指數漲幅多達8.04%,同時,台股2月成交值增加到2.85兆元,也是2011年8月以來單月最大,因此券商獲利2月明顯成長。
近期券商2月獲利陸續出爐,以單月獲規模來看,前三名獲利分別是元大證、凱基證及富邦證,若以前二個月每股獲利來看,前三大證券商中,以富邦證的0.22元表現最佳。
若是包含所有中小型證券商來看,前二個月每股稅後純益超過0.4元以上的券商有大慶證、大展證及統一證,其中,大慶證每股稅後純益達0.53元、大展證則是有0.48元,其次則是統一證的0.476元。
由於台股行情進入3月以來,出現高檔拉回跡象,單月成交值也因買盤縮手而呈現略為萎縮,因此,證券商主管認為,若是3月行情維持穩健、或高檔整體姿態,則3月券商獲利仍將維持不錯水準。
台股今年1月之前,受到過年長假及總統大選壓抑,市場整體表現遠遠落後國際股市,年後進入2月之後,台股出現行情大爆走,加權指數在2月份大幅上漲604點,單月指數漲幅多達8.04%,同時,台股2月成交值增加到2.85兆元,也是2011年8月以來單月最大,因此券商獲利2月明顯成長。
近期券商2月獲利陸續出爐,以單月獲規模來看,前三名獲利分別是元大證、凱基證及富邦證,若以前二個月每股獲利來看,前三大證券商中,以富邦證的0.22元表現最佳。
若是包含所有中小型證券商來看,前二個月每股稅後純益超過0.4元以上的券商有大慶證、大展證及統一證,其中,大慶證每股稅後純益達0.53元、大展證則是有0.48元,其次則是統一證的0.476元。
由於台股行情進入3月以來,出現高檔拉回跡象,單月成交值也因買盤縮手而呈現略為萎縮,因此,證券商主管認為,若是3月行情維持穩健、或高檔整體姿態,則3月券商獲利仍將維持不錯水準。
證券商發行認購權證時,證券商自留權證的額度,及發行權證進行避險的損失,最高行政法院支持國稅局的主張認定都應課稅。最高行政法院因此判決,元大證應補11億元稅款事件敗訴確定。
元大證94年度營所稅結算申報,原列報營業收入淨額115億元及停徵的證券、期貨交易所得12億元,經台北市國稅局核定營業收入淨額162億元及停徵的證券、期貨交易所得10億元,應補稅額11億元。元大證不服打起行政訴訟。
元大證不服國稅局的認定,主張元大證發行認購權證所得的權利金收入,應該扣除元大證發行時的自留額度的部分,同時,元大證發行認購權證的避險交易損失,也應認定為發行認購權的營業成本或費用。但這兩部分,都被國稅局剔除,並重新核定開單補徵重稅。
法院認為,元大證就其發行的認購權證時所取得的發行價款性質,依財政部86年12月函釋意旨,本來就屬應稅權利金收入,而且按審查作業程序規定,發行人發行認購權證需「全額銷售完成」才能向證券交易所公司申請上市買賣。
元大證自留額度既經完成發行銷售程序,實為銷售給元大證自己,自應認列與一般持有人相同的發行階段權利金,因此自留額度就是由元大證的自營部門認購自留。
法院認為,該自留額度自與元大證在發行市場「以發行人地位卻不全額發行有價證券」的情形不同,所以元大證所發行的認購權證既經「全額銷售完成」,自留額度仍應屬於發行階段的權利金收入。
其次,關於避險交易損失,法院也認定,不應認定為發行認購權的營業成本或費用。
判決書指出,依財政部86年12月函釋,以證券商發行權證收取的發行價款為權利金收入,屬「應稅所得」,應依所得稅法規定課徵稅款。
另按財政部86年7月函釋意旨,發行後買賣該認購權證,依所得稅法停止課徵證所稅,則按損益配合原則,證券交易損失自然也不得從所得額中減除。
元大證94年度營所稅結算申報,原列報營業收入淨額115億元及停徵的證券、期貨交易所得12億元,經台北市國稅局核定營業收入淨額162億元及停徵的證券、期貨交易所得10億元,應補稅額11億元。元大證不服打起行政訴訟。
元大證不服國稅局的認定,主張元大證發行認購權證所得的權利金收入,應該扣除元大證發行時的自留額度的部分,同時,元大證發行認購權證的避險交易損失,也應認定為發行認購權的營業成本或費用。但這兩部分,都被國稅局剔除,並重新核定開單補徵重稅。
法院認為,元大證就其發行的認購權證時所取得的發行價款性質,依財政部86年12月函釋意旨,本來就屬應稅權利金收入,而且按審查作業程序規定,發行人發行認購權證需「全額銷售完成」才能向證券交易所公司申請上市買賣。
元大證自留額度既經完成發行銷售程序,實為銷售給元大證自己,自應認列與一般持有人相同的發行階段權利金,因此自留額度就是由元大證的自營部門認購自留。
法院認為,該自留額度自與元大證在發行市場「以發行人地位卻不全額發行有價證券」的情形不同,所以元大證所發行的認購權證既經「全額銷售完成」,自留額度仍應屬於發行階段的權利金收入。
其次,關於避險交易損失,法院也認定,不應認定為發行認購權的營業成本或費用。
判決書指出,依財政部86年12月函釋,以證券商發行權證收取的發行價款為權利金收入,屬「應稅所得」,應依所得稅法規定課徵稅款。
另按財政部86年7月函釋意旨,發行後買賣該認購權證,依所得稅法停止課徵證所稅,則按損益配合原則,證券交易損失自然也不得從所得額中減除。
元月份由於適逢春節長假,台股僅交易15日,加上元月14日總統大選之前觀望氣氛濃厚,股市成交量大幅萎縮,在在影響券商元月業績表現,截至6日已公布元月業績自結數者,以元大證稅前及稅後淨利均逾3億元,總獲利金額最高,EPS則大慶證0.18元最高。
在長假及選前觀望氣氛濃厚的雙重影響下,元月份證券商經紀及融資融券業務普遍明顯衰退,承銷業績則也處在青黃不接的情形下,是以券商業績好壞的決勝關鍵落在自營及新金業務上;但由於總統大選前,各券商之自營操作也大多趨於保守,因此自營業務也幫助不大,造成元月份券商獲利滑落。
在6日已公布獲利自結數的券商中,以即將合併的元大和寶來兩家獲利成績較佳,元大稅前淨利3.21億元、稅後淨利3.02億元;寶來元月稅前淨利1.8億元、稅後淨利1.68億元。緊接在後的則是群益金鼎證券,單月稅前淨利8,897萬元、稅後淨利7,296萬元,惟EPS都不到0.1元。
若以各家券商的EPS來看,到目前為止,以大慶證券元月稅前淨利、稅後淨利同為5,536萬元,EPS0.18元,是每股獲利較佳的證券商;另外,宏遠證EPS為0.078元。
在長假及選前觀望氣氛濃厚的雙重影響下,元月份證券商經紀及融資融券業務普遍明顯衰退,承銷業績則也處在青黃不接的情形下,是以券商業績好壞的決勝關鍵落在自營及新金業務上;但由於總統大選前,各券商之自營操作也大多趨於保守,因此自營業務也幫助不大,造成元月份券商獲利滑落。
在6日已公布獲利自結數的券商中,以即將合併的元大和寶來兩家獲利成績較佳,元大稅前淨利3.21億元、稅後淨利3.02億元;寶來元月稅前淨利1.8億元、稅後淨利1.68億元。緊接在後的則是群益金鼎證券,單月稅前淨利8,897萬元、稅後淨利7,296萬元,惟EPS都不到0.1元。
若以各家券商的EPS來看,到目前為止,以大慶證券元月稅前淨利、稅後淨利同為5,536萬元,EPS0.18元,是每股獲利較佳的證券商;另外,宏遠證EPS為0.078元。
證交所日前頒獎表揚優秀權證發行券商對市場的努力貢獻,券商龍頭元大證券及將與元大合併的寶來證券表現最突出,囊括權證「受託買賣成交金額」第一及第二名,兩者市占合計達24.8%,傲視同業。元大證券同時獲「發行總檔數」第二名,市占率11.5%。元大證券及寶來證券在權證「受託買賣成交金額」獎項上勇奪第一、二名,領先同業。
在權證「發行總檔數」,元大證券以1,554檔總發行檔數獲得第二名,與第一名1,606檔僅些微差距。
據投資人偏好度統計,去年購買元大權證占全體權證比率達18.6%,若加上即將合併的寶來權證偏好度14.5%,整體偏好度高達33.1%,相當每三個權證投資人就有一位選擇買元大寶來權證。正因發行量大、產品線齊全,所以能夠提供投資人最完整的選擇。
在權證「發行總檔數」,元大證券以1,554檔總發行檔數獲得第二名,與第一名1,606檔僅些微差距。
據投資人偏好度統計,去年購買元大權證占全體權證比率達18.6%,若加上即將合併的寶來權證偏好度14.5%,整體偏好度高達33.1%,相當每三個權證投資人就有一位選擇買元大寶來權證。正因發行量大、產品線齊全,所以能夠提供投資人最完整的選擇。
金管會日前發函證券商公會,宣布即日起採行監理在地化措施,大幅開放券商承作海外市場的兩岸業務,只要當地監理機關同意的業務即可承作,藉以提升台資券商競爭力,對券商是一大利多。
在券商登陸經營業務尚難突破下,金管會推動監理在地化措施,讓台資券商可以先從香港等海外市場搶攻兩岸業務商機。這項政策在函洽陸委會同意後,金管會過年前已發函給券商公會。
依台灣方法令,只要涉及兩岸業務,多採正面表列,法令未明訂的,業者就不敢做,監理在地化後就可解決這種灰色地帶的業務問題。
券商海外子公司將回歸當地監理,當地監理機關允許的業務就可以做,不受母公司限制,舉例來說,香港子公司就可以受託買賣大陸地區有價證券,包括大陸A股等,不必受台灣法令限制。
券商指出,目前大陸辦事處還不能營業,但現階段大陸在香港建立境外人民幣市場,以市場火紅的程度,是台資券商賺錢的好機會。
包括自有資金操作或是經紀、財富管理推介客戶投資人民幣相關商品,報酬率相當看好,商機無限。
國內不少券商在香港設有子公司,如元大、群益凱基、寶來及大華證券等,監理在地化措施上路後,將有多家券商受惠。法人指出,金管會鬆綁券商承作兩岸業務限制後,將使證券股有較多長線題材發揮。
除此,監理在地化措施也有助提升台資券商在海外的競爭力。券商高層表示,香港是人民幣離岸中心,最近很多大陸大型券商積極在香港設立子公司,繼中信證券後,另一家大型券商海通證券也赴港上市,以後香港業務可能被大陸券商搶走,台資券商的發展空間就更小。政府鬆綁券商海外子公司監理後,券商才有空間因應大陸券商帶來的競爭壓力。
在券商登陸經營業務尚難突破下,金管會推動監理在地化措施,讓台資券商可以先從香港等海外市場搶攻兩岸業務商機。這項政策在函洽陸委會同意後,金管會過年前已發函給券商公會。
依台灣方法令,只要涉及兩岸業務,多採正面表列,法令未明訂的,業者就不敢做,監理在地化後就可解決這種灰色地帶的業務問題。
券商海外子公司將回歸當地監理,當地監理機關允許的業務就可以做,不受母公司限制,舉例來說,香港子公司就可以受託買賣大陸地區有價證券,包括大陸A股等,不必受台灣法令限制。
券商指出,目前大陸辦事處還不能營業,但現階段大陸在香港建立境外人民幣市場,以市場火紅的程度,是台資券商賺錢的好機會。
包括自有資金操作或是經紀、財富管理推介客戶投資人民幣相關商品,報酬率相當看好,商機無限。
國內不少券商在香港設有子公司,如元大、群益凱基、寶來及大華證券等,監理在地化措施上路後,將有多家券商受惠。法人指出,金管會鬆綁券商承作兩岸業務限制後,將使證券股有較多長線題材發揮。
除此,監理在地化措施也有助提升台資券商在海外的競爭力。券商高層表示,香港是人民幣離岸中心,最近很多大陸大型券商積極在香港設立子公司,繼中信證券後,另一家大型券商海通證券也赴港上市,以後香港業務可能被大陸券商搶走,台資券商的發展空間就更小。政府鬆綁券商海外子公司監理後,券商才有空間因應大陸券商帶來的競爭壓力。
龍頭券商元大金(2885)啟動二階段大中華區布點整併計畫。繼去年併購寶來證,元大金已明訂旗下各子、孫公司整併時程,有關人士透露,海外據點的整併已經展開,首波將推動元大證與寶來證香港子公司二合一,並以今年8月為目標完成。
知情人士透露,首波香港子公司整併後,第二波將整併的就是元大證與寶來證旗下兩家上海辦事處,元大金預計在今年底前完成。
元大金控上周日召開年度規模最大高階經理人會議,上至金控、下至銀行、證券、證金等重要子孫公司,總共逾300名高階主管參與會報,在元大金併寶來證後,今年是執行實際整併的重頭戲。
與會人士轉述,元大金總經理暨元大證券董事長申鼎籛在大會中為此特別向全體高階經理人提示,今年不論是執行整併或是拓展業務,都務必作到「三滿意、一放心」,即除了讓客戶、股東、員工都對執行過程與成果滿意,執行投資、財管等重要業務時,也隨時提高警覺避免誤觸法令規定,以讓主管機關放心。
根據元大金內部規劃,元大及寶來香港子公司二合一的同時,元大證券也將備齊包括涵蓋股票交易(融資)、投行、自營、財富管理等7張執照,由於元大香港先前主攻法人戶業務,與主攻散戶業務為主的寶來香港整併,正好可互補。
與會人士透露,今年國內股市預計在國際景氣的衝擊,量能可能受壓縮,因此元大證董事長申鼎籛與總經理林添富在會中均明確表示,將全面拓展財富管理業務。
除了元大、寶來證旗下逾7成業務員已取得財富管理相關執照隨時準備蓄勢待發,元大金也將整合銀行、證券子公司戰力,全力投入相關布局,包括將以「旗艦店」概念規劃銀行、證券子公司的布點。
元大銀總經理金佳琳也在會中簡報,元大銀行現有88家據點,今年將有36家據點、占總據點數逾4成的比重,與元大或寶來證券旗下據點以1、2樓或是隔壁相鄰,目前已有31處旗艦布點,今年上半年將以再增加5家為目標。
知情人士透露,首波香港子公司整併後,第二波將整併的就是元大證與寶來證旗下兩家上海辦事處,元大金預計在今年底前完成。
元大金控上周日召開年度規模最大高階經理人會議,上至金控、下至銀行、證券、證金等重要子孫公司,總共逾300名高階主管參與會報,在元大金併寶來證後,今年是執行實際整併的重頭戲。
與會人士轉述,元大金總經理暨元大證券董事長申鼎籛在大會中為此特別向全體高階經理人提示,今年不論是執行整併或是拓展業務,都務必作到「三滿意、一放心」,即除了讓客戶、股東、員工都對執行過程與成果滿意,執行投資、財管等重要業務時,也隨時提高警覺避免誤觸法令規定,以讓主管機關放心。
根據元大金內部規劃,元大及寶來香港子公司二合一的同時,元大證券也將備齊包括涵蓋股票交易(融資)、投行、自營、財富管理等7張執照,由於元大香港先前主攻法人戶業務,與主攻散戶業務為主的寶來香港整併,正好可互補。
與會人士透露,今年國內股市預計在國際景氣的衝擊,量能可能受壓縮,因此元大證董事長申鼎籛與總經理林添富在會中均明確表示,將全面拓展財富管理業務。
除了元大、寶來證旗下逾7成業務員已取得財富管理相關執照隨時準備蓄勢待發,元大金也將整合銀行、證券子公司戰力,全力投入相關布局,包括將以「旗艦店」概念規劃銀行、證券子公司的布點。
元大銀總經理金佳琳也在會中簡報,元大銀行現有88家據點,今年將有36家據點、占總據點數逾4成的比重,與元大或寶來證券旗下據點以1、2樓或是隔壁相鄰,目前已有31處旗艦布點,今年上半年將以再增加5家為目標。
元大金(2885)上周獲外資法人連續買超,不論在金控或全體類股均表現亮眼,據了解,元大金目前外資法人持股比重已回升到34%。
法人指出,元大金手上銀彈滿滿,在各大金控的現金實力相對突出,同時目前營運槓桿比僅5倍、元大證券僅1.7倍,相較於其他高槓桿比的金控,外資法人評估持股元大金風險相對較低,並且看好未來資產擴充潛力。
法人指出,元大金控目前每股淨值14.9元,股價淨值比約1%,當前股價的確在相對低點,且元大金的淨值多半是現金或流動性資產,變現性高,這些都是法人認為持股元大金較持有其他金融類股風險更低的主因。
元大金雙重槓桿比現為110%,但比起雙重槓桿比,在歐債風暴肆虐,金融業資產持有風險升高之下,現在營運槓桿比已成為外資法人評比金融業更具代表性的另一重要指標。
法人內部統計,國內不同業別金融業的營運槓桿比落差甚大,壽險公司通常遙遙領先銀行,其中某家壽險背景的大型金控,營運槓桿比為40倍,為全金融業最高;至於銀行或銀行為主幹的中大型金控,營運槓桿比一般都在12∼20倍;券商相對銀行、壽險低很多,一般而言約2倍左右。
因此,不論是元大金或元大證券,營運槓桿比都在一般的平均值之下,法人認為,後續擴充資產空間不僅風險低,而且大有可為,因此上周連續回補元大金持股部位。
法人指出,元大金手上銀彈滿滿,在各大金控的現金實力相對突出,同時目前營運槓桿比僅5倍、元大證券僅1.7倍,相較於其他高槓桿比的金控,外資法人評估持股元大金風險相對較低,並且看好未來資產擴充潛力。
法人指出,元大金控目前每股淨值14.9元,股價淨值比約1%,當前股價的確在相對低點,且元大金的淨值多半是現金或流動性資產,變現性高,這些都是法人認為持股元大金較持有其他金融類股風險更低的主因。
元大金雙重槓桿比現為110%,但比起雙重槓桿比,在歐債風暴肆虐,金融業資產持有風險升高之下,現在營運槓桿比已成為外資法人評比金融業更具代表性的另一重要指標。
法人內部統計,國內不同業別金融業的營運槓桿比落差甚大,壽險公司通常遙遙領先銀行,其中某家壽險背景的大型金控,營運槓桿比為40倍,為全金融業最高;至於銀行或銀行為主幹的中大型金控,營運槓桿比一般都在12∼20倍;券商相對銀行、壽險低很多,一般而言約2倍左右。
因此,不論是元大金或元大證券,營運槓桿比都在一般的平均值之下,法人認為,後續擴充資產空間不僅風險低,而且大有可為,因此上周連續回補元大金持股部位。
證券商去年12月仍出現總計7.17億元的虧損,但已較11月總虧損23.83億元明顯改善。元大證去年以114億元的全年獲利奪得券商「獲利王」寶座;大昌證券以近6,000萬元為本土專業經紀商獲利冠軍。大華證大幅虧損13.13億元,在全體券商中「賠最大」。
證交所統計,去年12月全體證券商總虧損7.17億元,較11月的總虧損23.83億元明顯降低;其中綜合券商總虧損8.84億元,專業經紀商總獲利1.67億元。
12月計有32家獲利、53家虧損,其中綜合券商20家獲利、28家虧損;專業經紀商12家獲利、24家虧損。
證券商去年總獲利170.71億元,其中綜合券商26家獲利、虧損22家;專業經紀商24家獲利、虧損12家。到去年底為止股東權益低於實收資本額的券商共計11家,其中綜合券商六家、專業經紀商四家、期貨兼營商一家。
綜合券商12月獲利前五大為元大證1.31億元、統一證1.16億元、元富證0.79億元、新商瑞銀證0.52億元、凱基證0.51億元。
12月虧損前五名為寶來證、大華證、富邦證、兆豐證、港商蘇皇證,虧損金額分別為3.79億元到1.02億元不等。
專業經紀商12月單月獲利金額最高前五名為港商里昂1.35億元、瑞士信貸7,569萬元、光和證758萬元、光隆證180萬元、盈溢證159萬元。
綜合券商去年獲利前五大為元大證114.58億元、富邦證27.32億元、凱基證19.65億元、群益金鼎證8.05億元、新商瑞銀證5.74 億元。
專業經紀商獲利前五名為瑞士信貸14.96億元、港商里昂2.71億元、摩根大通2.5億元、大昌證5,959萬元、高橋證5,054萬元。
證交所統計,去年12月全體證券商總虧損7.17億元,較11月的總虧損23.83億元明顯降低;其中綜合券商總虧損8.84億元,專業經紀商總獲利1.67億元。
12月計有32家獲利、53家虧損,其中綜合券商20家獲利、28家虧損;專業經紀商12家獲利、24家虧損。
證券商去年總獲利170.71億元,其中綜合券商26家獲利、虧損22家;專業經紀商24家獲利、虧損12家。到去年底為止股東權益低於實收資本額的券商共計11家,其中綜合券商六家、專業經紀商四家、期貨兼營商一家。
綜合券商12月獲利前五大為元大證1.31億元、統一證1.16億元、元富證0.79億元、新商瑞銀證0.52億元、凱基證0.51億元。
12月虧損前五名為寶來證、大華證、富邦證、兆豐證、港商蘇皇證,虧損金額分別為3.79億元到1.02億元不等。
專業經紀商12月單月獲利金額最高前五名為港商里昂1.35億元、瑞士信貸7,569萬元、光和證758萬元、光隆證180萬元、盈溢證159萬元。
綜合券商去年獲利前五大為元大證114.58億元、富邦證27.32億元、凱基證19.65億元、群益金鼎證8.05億元、新商瑞銀證5.74 億元。
專業經紀商獲利前五名為瑞士信貸14.96億元、港商里昂2.71億元、摩根大通2.5億元、大昌證5,959萬元、高橋證5,054萬元。
經濟部商業司釋疑,券商或金控接受其證券戶融資券買進自家股票可望鬆綁。券商公會去年提案開放券商或金控可讓其證券戶融資券買進自家股票,據悉,經濟部商業司日前已發函金管會證期局,說明此建議並未違反公司法第167條。
相關人士指出,商業司的解釋是券商公會提出此案以來最大突破,也讓金管會今年鬆綁相關規定的可能性大幅提高。
券商公會以及業界預期,若金管會開放券商旗下客戶能用融資券,而非只能用現股下單買進該上市櫃券商或所屬金控的股票,客戶可以免除另外開戶的麻煩,加上可運用融資券的財務調度更靈活,可望因而加碼買進金控、證券等金融類股。
業界人士指出,金管會鼓勵券商整併,但相關障礙若不打破,可能帶給客戶麻煩,如去年元大金控合併寶來證,因其市占地位,等於市場每4個投資者就有1人在元大寶來開戶,相關規定讓很多投資人想投資元大金股票就須「轉檯」。
券商公會指出,此案在去年已與主管機關討論一段期間,先前主要是卡在是否違反公司法第167條,讓此案進度停滯不前。
但據經濟部商業司的函令內容,除了釋疑,進而建議金管會證期局運用公司法第167條排除例外空間,修正「券商辦理有價證券買賣融資融券管理辦法」相關規定開放,可說已有路可循。
券商公會指出,提案爭取金管會鬆綁,主要是上述問題造成客戶不便,現行規定下,客戶只能從「買進現股」與「另外開戶其他券商」二擇一,不僅資金調度可能造成投資者不便,也有違金管會鼓勵「one-stop shopping」的服務精神。
包括元大、富邦、開發、永豐、日盛等具有中大型金控背景的券商,不僅是經紀市占率名列前茅的大戶,所屬金控母公司的基本面或併購題材也常成為投資人加碼標的,但經紀部門客戶若要買進該金控股票,只能到別家券商開戶。
相關人士指出,同樣的問題也存在凱基證、統一證、元富證等這些屬「個體戶」中大型券商。
相關人士指出,商業司的解釋是券商公會提出此案以來最大突破,也讓金管會今年鬆綁相關規定的可能性大幅提高。
券商公會以及業界預期,若金管會開放券商旗下客戶能用融資券,而非只能用現股下單買進該上市櫃券商或所屬金控的股票,客戶可以免除另外開戶的麻煩,加上可運用融資券的財務調度更靈活,可望因而加碼買進金控、證券等金融類股。
業界人士指出,金管會鼓勵券商整併,但相關障礙若不打破,可能帶給客戶麻煩,如去年元大金控合併寶來證,因其市占地位,等於市場每4個投資者就有1人在元大寶來開戶,相關規定讓很多投資人想投資元大金股票就須「轉檯」。
券商公會指出,此案在去年已與主管機關討論一段期間,先前主要是卡在是否違反公司法第167條,讓此案進度停滯不前。
但據經濟部商業司的函令內容,除了釋疑,進而建議金管會證期局運用公司法第167條排除例外空間,修正「券商辦理有價證券買賣融資融券管理辦法」相關規定開放,可說已有路可循。
券商公會指出,提案爭取金管會鬆綁,主要是上述問題造成客戶不便,現行規定下,客戶只能從「買進現股」與「另外開戶其他券商」二擇一,不僅資金調度可能造成投資者不便,也有違金管會鼓勵「one-stop shopping」的服務精神。
包括元大、富邦、開發、永豐、日盛等具有中大型金控背景的券商,不僅是經紀市占率名列前茅的大戶,所屬金控母公司的基本面或併購題材也常成為投資人加碼標的,但經紀部門客戶若要買進該金控股票,只能到別家券商開戶。
相關人士指出,同樣的問題也存在凱基證、統一證、元富證等這些屬「個體戶」中大型券商。
根據去年投資人的偏好度統計,買元大權證佔全體權證比率達18.6%,若再加上即將合併的寶來權證的偏好度14.5%,整體偏好度高達33.1%,相當於每3個權證投資人中,就有一位選擇買元大寶來的權證,正因為發行量大、產品線齊全,加上積極造市、報價合理,所以最能夠提供投資人最完整的選擇。
元大證券總經理林添富表示,權證市場最近幾年能夠穩定成長,首先要肯定主管機關及證交所大力支持。主管機關去年多次修改權證相關法規,讓權證制度更為完備,並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尤其,適時引進牛熊證,讓權證市場更活絡。對許多投資人來說,牛熊證簡單易懂、和標的一比一連動、有設停損點、投資門檻低等特性,提供投資人更方便的投資選擇。
貼近市場觀察發現,不少投資人已經懂得運用權證以小搏大、多空皆宜的槓桿特性,在不景氣的環境下,替自己創造更好的投資報酬。
元大證券總經理林添富表示,權證市場最近幾年能夠穩定成長,首先要肯定主管機關及證交所大力支持。主管機關去年多次修改權證相關法規,讓權證制度更為完備,並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尤其,適時引進牛熊證,讓權證市場更活絡。對許多投資人來說,牛熊證簡單易懂、和標的一比一連動、有設停損點、投資門檻低等特性,提供投資人更方便的投資選擇。
貼近市場觀察發現,不少投資人已經懂得運用權證以小搏大、多空皆宜的槓桿特性,在不景氣的環境下,替自己創造更好的投資報酬。
元大證券囊括權證受託買賣總成交金額第一名,及發行總檔數第二名的殊榮,表現突出。
去年投資人買元大權證占全體權證的18.6%,若再加上即將合併的寶來權證的偏好度14.5%,整體偏好度高達33.1%,相當於每三個人,就有一位選擇元大寶來權證,正因為發行量大、產品線齊全,加上積極造市,報價合理,所以,能夠提供投資人,最完整的選擇。為慶祝元大和寶來合併,元大計畫在3月中旬推出一系列大型的權證交易競爭及免費講座,以滿足投資人「一次購足」的多樣化投資選擇。
去年投資人買元大權證占全體權證的18.6%,若再加上即將合併的寶來權證的偏好度14.5%,整體偏好度高達33.1%,相當於每三個人,就有一位選擇元大寶來權證,正因為發行量大、產品線齊全,加上積極造市,報價合理,所以,能夠提供投資人,最完整的選擇。為慶祝元大和寶來合併,元大計畫在3月中旬推出一系列大型的權證交易競爭及免費講座,以滿足投資人「一次購足」的多樣化投資選擇。
元大金控(2885)旗下元大證券今年將全面轉攻財富管理業務。股市持續低迷數月,成交量屢創新低,讓券商獲利大幅縮水,有關人士透露,元大證董事長也是元大金總經理的申鼎籛日前已明確在內部下達指令,今年將以擴張財富管理版圖為主要業務動能。
據元大經營高層規劃,元大證的財管獲利貢獻度將訂出「二階段」目標,今年底前力求財管收入占比由3%提高至5%,明年底前將以達到10%為目標。元大經營高層指出,強化財富管理業務後,相關的管理費收入將成為另一主要收入來源,穩定性高,且更能強化券商迎戰景氣波動的抗壓性。
元大證職掌財管業務副總王義明說,元大在推展財管業務時,偏重的是「管理費」而非「手續費」,因此絕不是藉由客戶頻繁進出來墊高收入。
金管會去年開放券商經營財富管理業務,元大證分別在去年3月、11月取得信託、外匯執照,可銷售貨幣、債券、股票等各類型國內及境外基金。
據券商公會統計,截至去年11月底,元大證券的客戶信託財產達14.28億元,占市場比重56%;開戶數至去年12月底達19,810戶,占比近85%。
若以元大金內部統計旗下元大、寶來證券的基金總資產規模來看,元大證合計投信代銷、複委託、集保、信託等四大項基金總資產為324.9億元,寶來證為137億元,兩者合計達461.9億元。
據元大經營高層規劃,元大證的財管獲利貢獻度將訂出「二階段」目標,今年底前力求財管收入占比由3%提高至5%,明年底前將以達到10%為目標。元大經營高層指出,強化財富管理業務後,相關的管理費收入將成為另一主要收入來源,穩定性高,且更能強化券商迎戰景氣波動的抗壓性。
元大證職掌財管業務副總王義明說,元大在推展財管業務時,偏重的是「管理費」而非「手續費」,因此絕不是藉由客戶頻繁進出來墊高收入。
金管會去年開放券商經營財富管理業務,元大證分別在去年3月、11月取得信託、外匯執照,可銷售貨幣、債券、股票等各類型國內及境外基金。
據券商公會統計,截至去年11月底,元大證券的客戶信託財產達14.28億元,占市場比重56%;開戶數至去年12月底達19,810戶,占比近85%。
若以元大金內部統計旗下元大、寶來證券的基金總資產規模來看,元大證合計投信代銷、複委託、集保、信託等四大項基金總資產為324.9億元,寶來證為137億元,兩者合計達461.9億元。
為全面鬆綁券商財富管理業務,券商公會將向金管會提案開放營業員直接參與。券商公會指出,去年11月公會及多家券商已在金管會召開會議向金管會主委陳裕璋表達意見,金管會也指示券商公會進行研究,預計報告案可於6月前提出。
券商公會預定向金管會提出的「開放證券從業人員兼任業務」研究報告,其中一項即是建議金管會開放營業員可以直接受理客戶財富管理業務,不再受限於各證券分公司只能由理專受理。
金管會已開放券商繼銀行之後可取得執照跨足財富管理領域,但因金管會未開放券商營業員可進行與信託相關的財富管理業務,因此各券商多處於「有將無兵」的狀態,只能由各分公司設置的一名理專受理信託基金銷售。
券商說,這種情況下,其他受理客戶下單的營業員不能直接參與,讓券商發展財富管理的潛力受限。此外,景氣不好,營業員收入大幅縮水,現在多數只能依賴底薪,金管會如放行券商旗下營業員直接參與財富管理業務,除可讓券商財管業務大幅成長,也能讓營業員在不景氣中找到一線生機。
以龍頭券商元大金為例,旗下合計元大證、寶來證3,000多名員工,共有逾7成已取得相關執照,一旦主管機關放行,券商旗下的營業員大軍將傾巢而出,相關財管業務也能更快速成長。
券商公會也引述香港經驗指出,香港是採取執照認定制度,只要營業員拿到執照,就可以跨業兼營其他業務。券商公會因而建議金管會,在營業員有財富管理業務、信託業務等執照的前提下,可開放營業員可跨足財管業務。
券商表示,一旦能開放營業員的業務執行採取業別專責登錄制,將可使券商旗下營業員,除參與原有的投信代銷、複委託、集保等銷售平台,能進而加入信託平台,提供客戶更完整的財管服務,也能降低客戶交易成本。
券商公會預定向金管會提出的「開放證券從業人員兼任業務」研究報告,其中一項即是建議金管會開放營業員可以直接受理客戶財富管理業務,不再受限於各證券分公司只能由理專受理。
金管會已開放券商繼銀行之後可取得執照跨足財富管理領域,但因金管會未開放券商營業員可進行與信託相關的財富管理業務,因此各券商多處於「有將無兵」的狀態,只能由各分公司設置的一名理專受理信託基金銷售。
券商說,這種情況下,其他受理客戶下單的營業員不能直接參與,讓券商發展財富管理的潛力受限。此外,景氣不好,營業員收入大幅縮水,現在多數只能依賴底薪,金管會如放行券商旗下營業員直接參與財富管理業務,除可讓券商財管業務大幅成長,也能讓營業員在不景氣中找到一線生機。
以龍頭券商元大金為例,旗下合計元大證、寶來證3,000多名員工,共有逾7成已取得相關執照,一旦主管機關放行,券商旗下的營業員大軍將傾巢而出,相關財管業務也能更快速成長。
券商公會也引述香港經驗指出,香港是採取執照認定制度,只要營業員拿到執照,就可以跨業兼營其他業務。券商公會因而建議金管會,在營業員有財富管理業務、信託業務等執照的前提下,可開放營業員可跨足財管業務。
券商表示,一旦能開放營業員的業務執行採取業別專責登錄制,將可使券商旗下營業員,除參與原有的投信代銷、複委託、集保等銷售平台,能進而加入信託平台,提供客戶更完整的財管服務,也能降低客戶交易成本。
針對金管會出手管理各證券商個股報告與交易面,券商公會指出,將全力配合主管機關規定,並要求各券商同步辦理;國內前三大證券商元大、群益金鼎及凱基證均指出,會配合主管機關要求的研究報告及證商部位進出「齊步走」的規定。
群益金鼎證券總經理周康記表示,主管機關要求證券商出具報告在媒體披露後,三個交易日內券商交易部位與報告內容明顯逆向,必須加以說明,是合理的作法,公司會遵循規定辦理。
元大證券執行副總經理張財育指出,元大證鮮少公佈上市櫃公司研究報告,相關報告都由關係企業投顧公司處理,目前元大相關證券部門業績劃分相當清楚,因此證券不會涉及研究報告事宜;但所有證券商對主管機關的政策都會配合,元大不會違反相關規定。
周康記表示,券商出具研究報告不論所提供資訊內容是偏多或是偏空,原本就應該採取嚴謹負責任態度,讓證券市場自然運作,以往也少有本土券商發生出具報告與券商交易部位逆向的情事,反倒是曾聽聞外資券商出具研究報告與同期間交易操作差異性;因此針對主管機關規範券商交易部位與所出具報告內容明顯不同時,必須進一步提出說明,群益金鼎證會依照規定。
凱基證資深副總盛嘉珍指出,主管機關要求證券商出具報告在媒體披露後三個交易日內,若券商交易部位與報告內容明顯逆向,必須加以說明,此要求原本就很合理,如有需要,凱基證也會尊重主管機關的要求,上網站作說明。
盛嘉珍指出,今年台股的操作難度很高,對券商來說,主管機關關切此事,並不出乎券商意料。
群益金鼎證券總經理周康記表示,主管機關要求證券商出具報告在媒體披露後,三個交易日內券商交易部位與報告內容明顯逆向,必須加以說明,是合理的作法,公司會遵循規定辦理。
元大證券執行副總經理張財育指出,元大證鮮少公佈上市櫃公司研究報告,相關報告都由關係企業投顧公司處理,目前元大相關證券部門業績劃分相當清楚,因此證券不會涉及研究報告事宜;但所有證券商對主管機關的政策都會配合,元大不會違反相關規定。
周康記表示,券商出具研究報告不論所提供資訊內容是偏多或是偏空,原本就應該採取嚴謹負責任態度,讓證券市場自然運作,以往也少有本土券商發生出具報告與券商交易部位逆向的情事,反倒是曾聽聞外資券商出具研究報告與同期間交易操作差異性;因此針對主管機關規範券商交易部位與所出具報告內容明顯不同時,必須進一步提出說明,群益金鼎證會依照規定。
凱基證資深副總盛嘉珍指出,主管機關要求證券商出具報告在媒體披露後三個交易日內,若券商交易部位與報告內容明顯逆向,必須加以說明,此要求原本就很合理,如有需要,凱基證也會尊重主管機關的要求,上網站作說明。
盛嘉珍指出,今年台股的操作難度很高,對券商來說,主管機關關切此事,並不出乎券商意料。
今年適逢50周年,特別推出愛心捐血送暖等感恩回饋活動,繼今年9月後,第二波捐血活動昨(19)日登場。
元大金控今年甫完成併購寶來證券,兩家證券公司尚未二合一之前,已先就愛心捐血活動連袂展開行動,也象徵著未來,彼此將更「心手相連」,除發揮對員工更大號召力,意義也更為深遠。
元大證券長期透過元大文教基金會投身弱勢族群教育,從事社會公益活動,今年更特別推出一系列公益回饋活動來慶祝成立50年,昨天登場的愛心捐血送暖,是由元大證券與寶來證券兩家總公司及其分公司關係企業員工數百人,共同響應「捐血一袋,救人一命」。
合計前後二次的捐血活動,已有數百位員工主動參與,除攜手作公益,元大證表示,也期待和寶來證券,透過這次捐熱血活動,攜手創造下一個光輝的50年。
前後歷經15次併購,元大證券不僅壯大為金控,更穩坐台灣證券業龍頭寶座;細數過去50年的成長歷程,元大證券從1961年草創時期幾名員工,歷經15次併購,不僅加速擴張業務版塊,對被合併的券商員工,更秉持廣納賢才的企業精神,吸納來自春元、三元、京華、新寶、鼎康、亞洲、復華和寶來等優質人才。
市占率排名第一的元大證券,在合併寶來證券之後更穩坐台灣券商龍頭寶座,即使元大證於明年4月1日才與寶來證券實質合併,但目前多項指標均已為業界第一,包括全國服務據點達141家,今年度的累積盈餘已達新台幣113.27億元,每股盈餘為2.41元,經紀業務市占率超過10%,融資融券市占率各超過13%與15%,排名均稱冠國內券商。
元大證券指出,明年4月元大證券與寶來證券完成合併後,合計雙方營業據點將擴大到189家,經紀業務市占率也預估達近15%,融資融券市占率預估可望超過18%與21%,除穩坐台灣證券龍頭寶座,更大幅拉開與其他同業差距。
元大金控今年甫完成併購寶來證券,兩家證券公司尚未二合一之前,已先就愛心捐血活動連袂展開行動,也象徵著未來,彼此將更「心手相連」,除發揮對員工更大號召力,意義也更為深遠。
元大證券長期透過元大文教基金會投身弱勢族群教育,從事社會公益活動,今年更特別推出一系列公益回饋活動來慶祝成立50年,昨天登場的愛心捐血送暖,是由元大證券與寶來證券兩家總公司及其分公司關係企業員工數百人,共同響應「捐血一袋,救人一命」。
合計前後二次的捐血活動,已有數百位員工主動參與,除攜手作公益,元大證表示,也期待和寶來證券,透過這次捐熱血活動,攜手創造下一個光輝的50年。
前後歷經15次併購,元大證券不僅壯大為金控,更穩坐台灣證券業龍頭寶座;細數過去50年的成長歷程,元大證券從1961年草創時期幾名員工,歷經15次併購,不僅加速擴張業務版塊,對被合併的券商員工,更秉持廣納賢才的企業精神,吸納來自春元、三元、京華、新寶、鼎康、亞洲、復華和寶來等優質人才。
市占率排名第一的元大證券,在合併寶來證券之後更穩坐台灣券商龍頭寶座,即使元大證於明年4月1日才與寶來證券實質合併,但目前多項指標均已為業界第一,包括全國服務據點達141家,今年度的累積盈餘已達新台幣113.27億元,每股盈餘為2.41元,經紀業務市占率超過10%,融資融券市占率各超過13%與15%,排名均稱冠國內券商。
元大證券指出,明年4月元大證券與寶來證券完成合併後,合計雙方營業據點將擴大到189家,經紀業務市占率也預估達近15%,融資融券市占率預估可望超過18%與21%,除穩坐台灣證券龍頭寶座,更大幅拉開與其他同業差距。
股市波動衝擊證券商業績走弱,13家證券商陸續公布自結11月業績,全都呈現較10月衰退表現。不過,在台股11月大跌683點之際,元大、寶來、永豐金、群益金鼎、日盛等5家證券商11月還保持獲利局面,誠屬不易。
至於金控旗下的兆豐、華南永昌證券,11月呈現由盈轉虧,凱基證 (6008) 、大展證 (6020) 及宏遠證 (6015) 等11月虧損較10月虧損金額擴大,大慶證 (6021) 累計前11月虧損1.9億元,單單11月就大虧1.82億元,而宏遠證前11月每股虧損逾1元水準。
由於台股後市持續不確定性,證券商寄望在目前年度最後一個月衝刺,以挹注年度整體業績,仍持續面臨嚴峻考驗。
繼首波元大、寶來、大展等3家證券商11月公布業績後,近期累計公布業績證券商家數已增加到13家,其中11月單月僅元大、寶來、永豐金、群益金鼎、日盛等5家證券商保持獲利局面,元大證單月稅後盈餘1.66億元最高,日盛證0.71億元獲利居次,永豐金及群益金鼎各獲利0.3億元及0.29億元。
8家虧損證券商中,華南永昌、兆豐、大眾、康和、大慶等5家證券商,都由10月盈餘業績,在11月轉為虧損,尤以大慶證10月獲利0.8億元,11月卻出現1.82億元虧損,兩個月獲利消長變化達2.62億元,差異最顯著。凱基、大展以及宏遠等3家證券商,則是11月虧損金額較10月虧損擴大,凱基證由10月虧損0.32億元擴大為11月虧損0.86億元,宏遠證由虧損0.11億元擴大為0.82億元,大展證也由虧損0.11億元擴大虧損0.37億元。
累計前11月業績方面,元大、寶來、凱基、永豐金、群益金鼎、日盛、華南永昌等7家證券商還維持盈餘局面,其餘6家累計業績處於虧損。
至於金控旗下的兆豐、華南永昌證券,11月呈現由盈轉虧,凱基證 (6008) 、大展證 (6020) 及宏遠證 (6015) 等11月虧損較10月虧損金額擴大,大慶證 (6021) 累計前11月虧損1.9億元,單單11月就大虧1.82億元,而宏遠證前11月每股虧損逾1元水準。
由於台股後市持續不確定性,證券商寄望在目前年度最後一個月衝刺,以挹注年度整體業績,仍持續面臨嚴峻考驗。
繼首波元大、寶來、大展等3家證券商11月公布業績後,近期累計公布業績證券商家數已增加到13家,其中11月單月僅元大、寶來、永豐金、群益金鼎、日盛等5家證券商保持獲利局面,元大證單月稅後盈餘1.66億元最高,日盛證0.71億元獲利居次,永豐金及群益金鼎各獲利0.3億元及0.29億元。
8家虧損證券商中,華南永昌、兆豐、大眾、康和、大慶等5家證券商,都由10月盈餘業績,在11月轉為虧損,尤以大慶證10月獲利0.8億元,11月卻出現1.82億元虧損,兩個月獲利消長變化達2.62億元,差異最顯著。凱基、大展以及宏遠等3家證券商,則是11月虧損金額較10月虧損擴大,凱基證由10月虧損0.32億元擴大為11月虧損0.86億元,宏遠證由虧損0.11億元擴大為0.82億元,大展證也由虧損0.11億元擴大虧損0.37億元。
累計前11月業績方面,元大、寶來、凱基、永豐金、群益金鼎、日盛、華南永昌等7家證券商還維持盈餘局面,其餘6家累計業績處於虧損。
與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