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中油(公)公司新聞
經濟部與台灣中油公司已做好準備,將透過多種管道向美方川普團隊表達,有意願擴大採購阿拉斯加新開採氣田的天然氣。這項動作不僅為了增氣減煤,落實能源轉型2.0政策,同時也反映了台灣縮減對美國貿易順差的誠意。
據悉,台灣中油公司已與開發商進行深入洽談,針對採購細節進行討論。此外,台灣中油也與既有天然氣採購業者進行接觸,不排除未來將擴大採購規模。若一切順利,台灣中油對美國天然氣的採購比例將可能達到10%以上,以期避開美國關稅對台灣的影響。
經濟部長郭智輝昨日透露,降低台美貿易順差的政策將參考川普總統對墨西哥、加拿大、日本的政策。他指出,日本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對象,從中可以看出川普對能源轉型的決心。台灣中油表達擴大採購美國天然氣的意願,正是為了滿足美國對能源的需求。
知情人士透露,台灣中油去年進口的天然氣數量已超過2,000萬噸。為了應對淨零轉型,增氣減煤,預計到2030年前,台灣中油的天然氣需求將以每年約200至300萬噸的速度逐步上升,因此擴大進口採購是必然的趋势。
台灣中油已和阿拉斯加氣田新開採開發商接觸,並簽署了採購意向書。開發商過年後新增股東加入,預計將加速開發進程。採購數量將根據買方情況決定,預計最快在2030年可望供氣。目前,台灣自美國進口的LNG已佔中油進口總量的10%,台灣中油仍積極與既有的供氣業者進行接觸,不排除有擴大採購計畫的可能,美國、澳洲、卡達是台灣中油的主要採購國。
台灣中油桃園觀音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預計在今年3月底前完成測試運轉。初期將為大潭電廠供氣,知情人士指出,三接完工後,將不僅增加天然氣安全存量至11天以上,還能降低儲槽周轉率,提高設備安全性。從2027年起,安全存量將增加至14天以上。
近期,美國總統川普可能宣布對等關稅措施,市場預測此措施可能波及台灣。面對這一挑戰,台灣經濟部表達了謹慎的態度,並表示將維持靈活的立場。由經濟部政次江文若帶領的訪美團隊即將於明日啟程,目的在於與川普團隊進行溝通與意見交換,並搜集最新的相關資訊。
隨著川普2.0時代的經貿情勢變化,行政院已經成立了台美經貿工作小組,對於可能出現的各種情境,經濟部已經進行了沙盤推演,但目前還無法預設立場。經濟部官員強調,台美之間的互動頻繁,各種例行性的溝通一直在進行中。
在應對策略方面,台灣已經準備了至少三大因應方案,包括台灣中油擴大對美國阿拉斯加天然氣的採購、成立投資美國貿易服務中心,以及組團訪美進行溝通等。
經濟部長郭智輝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台灣將參考先前與川普交涉過的國家,如加拿大、墨西哥和日本的應對方式,並將日本作為台灣的主要參考案例,積極做好準備。
此外,經濟部已經宣布,台灣中油將擴大對美國阿拉斯加天然氣的採購,這是為了在貿易逆差上展現誠意。至於對美國的投資規模,經濟部表示還需要與相關業者進行討論,並將尋求產業界的投資協助。目前,經濟部正在擴大招兵買馬,並邀請產業界共同參加5月在美國馬里蘭舉行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
因應川普2.0時代經貿情勢變化,據悉,行政院已設立台美經貿工作小組,對於各種情境,經濟部已沙盤推演,惟現階段無法預設立場。經濟部官員強調,台美互動頻繁,各種例行性溝通一直都在進行。
至於我國因應措施,包括中油擴大採購美國阿拉斯加天然氣、成立投資美國貿易服務中心、組團訪美溝通等,已備妥至少三大因應方案。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受訪表示,會參考已與川普交手過,包括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因應方式,而日本會是台灣的主要參考案例,並積極準備。
經濟部日前宣布,中油將擴大採購美國阿拉斯加天然氣,盼在貿易逆差上展現誠意。至於對美投資規模方面,經濟部表示,則還要與業者討論,需要了解產業界投資協助,經濟部現擴大招兵買馬,邀請產業界共同參加5月在美國馬里蘭舉行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
據悉,中油已和開發商洽談採購細節中。除此,中油也和既有天然 氣採購業者接洽,不排除有擴大採購計畫,中油對美採購天然氣比例 可擴增占逾10%,盼能避開美國關稅大刀砍向台灣。
經長郭智輝日昨透露,降低台美貿易順差,會參考川普陸續對墨西 哥、加拿大、日本的作法,而日本是很好參考例子,可看出川普對能 源有非常重大決心,盼能滿足美國需求。
川普鼓勵美國國內增產油氣,台灣作為能源進口國,基於強化氣源 分散原則,將透過管道向川普政府團隊表達,台灣中油公司有意願擴 大採購美國阿拉斯加新開採氣田的頁岩氣,藉此表達縮減台灣對美國 貿易順差的善意,但不會包括採購原油。據統計,台灣2024年對美國 出超648.8億美元再創新高。
知情人士表示,去年中油進口的天然氣數量突破2,000萬噸,為因 應淨零轉型,增氣減煤,至2030年前,中油天然氣會以每年約新增2 00∼300萬噸需求逐步攀升,擴大進口採購勢所必然。
據悉,中油早已和阿拉斯加氣田新開採開發商接觸,簽署採購意向 書,過年前開發商新增股東加入團隊,預料會加速開發,之後依買方 情況決定採購數量比例,預計最快2030年可望供氣。目前我自美進口 LNG占中油進口總量的10%,中油仍積極和既有的供氣業者接洽,不 排除有擴大採購計畫,以澳洲、卡達、美國為前三大採購國。
中油桃園觀音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今年3月底前將完工測試運轉, 初期就可供氣給大潭電廠,知情人士說,三接完工不但今、明兩年可 增加天然氣安全存量至11天以上,且可降低儲槽周轉率,目前儲槽周 轉率都在100%以上,未來設備安全性更高。2027年起則增加安全存 量至14天以上。
近期,大宗石化基本原料丁二烯市場報價大幅上漲,激勵了台灣兩大供應商台塑化與中油的獲利表現。根據市場資訊,丁二烯價格在短短一周內漲幅達5.2%,每公噸漲幅高達70美元。這一漲勢主要受益於供應緊張和外部市場的高價支撑。 雖然中國丁二烯產能利用率僅略上升至74.2%,但對岸裝置暫無檢修計畫,使得短期內供應方仍處於緊張狀態。此外,下游合成橡膠市場的需求亦顯強勁,進一步推高了現貨成交價格。 在亞洲市場,丁二烯價格普遍上漲。大陸最新報價達每公噸1,430美元,台灣方面,原料價格則突破每公噸1,400美元,達到每公噸1,410美元。東南亞市場的報價漲幅更達6.3%。 台灣兩大丁二烯供應商台塑化與中油均根據現貨行情調整對下游的價格,預計1月份將調漲供料價,對公司獲利產生正面影響。不僅如此,下游產業如ABS生產廠在汽車和家電外殼材料需求增加的背景下,行情也預期將持續堅挺,對台化、台達化、國喬和奇美等供料商的營運表現有所幫助。 在丁二烯橡膠方面,由於輪胎工廠開工率上升,對原料的需求維持剛性,台橡將因此受益。合成乳膠生產廠南帝和申豐的營運後市也被看好,尤其是隨著全球醫療手套與乳膠產業鏈在2024年重現曙光,相關手套去化庫存告段落,乳膠廠營運也隨著手套訂單回暖。 此外,乙烯和丙烯這兩大石化基本原料的報價表現也相對穩定,目前分別守在每公噸870美元和855美元的區間價位。中國大陸推出的刺激經濟措施,如促進房市回溫和淘汰落後產能,有望減輕生產過剩壓力,對整體石化市場產生正面影響。
市場人士指出,觀察丁二烯近期漲勢,雖中國丁二烯產能利用率僅達74.2%區間,相較上季稍提升0.02個百分點,而且對岸裝置暫無檢修計畫,但受益於短期供應方及外盤價格處於高位支撐,加上下游合成橡膠市場亦佳,現貨成交價走高。
回顧亞洲各地區丁二烯近一周行情變化,大陸最新報價來到每公噸1,430美元,較上周漲5.9%;台灣方面,原料最新報價每公噸突破1,400美元關卡,站上每公噸1,410美元,較上周漲5.2%;東南亞方面,最新報價則較上周漲6.3%。
台灣兩大丁二烯供應商台塑化、中油都是依據現貨行情走勢調整對下游的價格,預期1月份可望調漲供料價,挹注獲利表現。
其次,下游的ABS部分,在汽車、家電外殼材料生產廠進場回補庫存,行情也有望趨於堅挺,有利供料商如台化、台達化、國喬和奇美等營運表現。丁二烯橡膠部分,同樣在輪胎工廠開工率上升下,對原料維持剛性需求,台橡將可受益。
至於合成乳膠生產廠南帝、申豐,營運後市也不看淡。據了解,全球醫療手套與乳膠產業鏈在2024年重現曙光,隨著相關手套去化庫存告段落,乳膠廠營運也隨著手套訂單回暖。
法人指出,觀察其他兩大石化基本原料乙烯和丙烯,近期報價表現也平穩,各守在每公噸870美元、855美元區間價位,目前中國大陸持續推出刺激經濟措施,如能促進房市回溫及淘汰無效率的落後產能,並提振內需,將可減輕生產過剩壓力。
台灣六大工會於20日發出聯合聲明,強烈反對立法院對勞動部預算的不當刪減。這六大工會分別是中華郵政工會、台灣石油工會、台灣電力工會、台糖公司工會聯合會、台灣自來水工會和台灣土地銀行企業工會,他們聯名表示,立法院若對勞動部預算進行大幅削減,將直接影響勞工權益與社會福祉。
聲明中提到,台灣約有1,200萬勞工,不當削減勞動部預算對勞工權益及勞動部執行計畫的效率有著極大影響。預算削減近8,000萬元將帶來五大衝擊,包括新手爸媽及微小企業權益受損,產檢假薪資補助無法持續,影響家庭生計;一線人員薪資困難,勞動力發展署業務費削減,影響基層工作人員收入;工會教育培訓受阻,削減勞動關係業務預算,損害工會會員的專業發展;勞動部各單位基本行政工作中斷,行政運作困難,影響公共服務與安全;以及社會政策倒退,長期影響國內勞工業務推展,造成社會不安。
經濟部次長連錦漳在行政院記者會上提到,台電、中油、台水、台糖四個工會代表四家國營公司六萬名員工已聯名發出聲明,籲請國會理性審查總預算。勞動部部長洪申翰則強調,立法院有權進行預算審查,但若過程中缺乏溝通討論,一味強行表決,所造成的負面衝擊將由社會大眾和全體勞工承擔,這是勞動部最不樂見的。
六大工會包括中華郵政工會、台灣石油工會、台灣電力工會、台糖 公司工會聯合會、台灣自來水工會和台灣土地銀行企業工會。六工會 理事長聯名聲明中表示,強烈表達立法院對勞動部預算大幅刪減,將 直接影響勞工權益與社會福祉。
聲明指出,經評估,我國具有勞工身分者約1,200萬人,不當刪除 勞動部預算對於全國勞工權益及勞動部執行計畫的執行效率卻有絕對 影響力。
六大工會聲明中指出,預算削減近8,000萬元將造成以下五大衝擊 :首先,新手爸媽及微小企業權益受損:產檢假薪資補助將無法持續 ,影響家庭生計。同時,一線人員薪資困難,勞動力發展署業務費削 減,將影響基層工作人員收入。工會教育培訓也將因此受阻,削減勞 動關係業務預算,損害工會會員的專業發展。並且,若勞動部各單位 基本行政工作中斷,行政運作困難,影響公共服務與安全。也將進一 步造成社會政策倒退,長期影響國內勞工業務推展,造成社會不安。
六大工會表示,希望立法院能重新考量預算刪減,保障勞工權益。
經濟部次長連錦漳同日在行政院記者會中也提到,台電、中油、台 水、台糖四個工會,代表四家國營公司六萬名員工已聯名發出聲明, 籲請國會理性審查總預算。
勞動部部長洪申翰日前針對預算刪減表示,在野黨提案若經立法院 院會表決通過,將嚴重影響勞動部業務推動,更影響勞工權益。
他強調,立法院當然有權進行預算審查,但若審議過程失去理性對 話、缺乏溝通討論,一味強行表決通過,所造成的負面衝擊與政策目 標的倒退,將會是由社會大眾和全體勞工朋友被迫承擔,這是勞動部 最不樂見的。
擎邦先前公告,承接台塑集團高雄港油駁基地機電統包工程,合約總金額10.5億元,工期為2024年07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擎邦後來再公告,取得台灣中油台中廠三期投資計畫液化天然氣臨時管線建置工程,合約總金額4.38億元,工期為365天。擎邦指出,近期再標得聯發科技牧德新建廠辦大樓工程的機電工程案,合約總金額4.3億元,此訂單將對公司團隊技術肯定及對營收與毛利有所挹注,並有助營收及獲利成長。
擎邦近年來跨入兩岸電子、半導體、光電、通訊及生物科技等高科技產業的工程業務,專門從事機電、空調、無塵室、消防、儀控等的系統整合。
擎邦去年合併營收41.32億元,年減22.3%,為史上次高。去年前三季毛利率13.15%,年增3.07個百分點。稅後純益2.69億元,年增7%,每股純益3.44元。
擎邦公司(股號:6122)近來捷報連連,繼先前成功取得台塑集團及台灣中油的重要工程案後,近期再傳佳音,成功標得聯發科技牧德新建廠辦大樓工程的機電工程案,合約總金額達4.3億元,為公司帶來新的營運增温。
據悉,擎邦先前已公告,承接台塑集團高雄港油駁基地機電統包工程,合約總金額高達10.5億元,工期從2024年7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展現公司在大型工程項目上的實力。此外,擎邦還成功取得台灣中油台中廠三期投資計畫液化天然氣臨時管線建置工程,合約總金額為4.38億元,工期為365天,顯示公司在能源工程領域的深耕。
對於近期取得的聯發科技牧德新建廠辦大樓機電工程案,擎邦表示,這不僅是對公司團隊技術的肯定,也將對公司的營收與毛利產生積極影響,有助於公司營收及獲利的成長。
擎邦近年來積極拓展業務範圍,跨足兩岸電子、半導體、光電、通訊及生物科技等高科技產業的工程業務,專業從事機電、空調、無塵室、消防、儀控等系統整合,不斷提升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根據擎邦去年的財報,公司合併營收達41.32億元,年減22.3%,但這仍是公司歷史上的次高紀錄。去年前三季毛利率為13.15%,年增3.07個百分點,稅後純益達2.69億元,年增7%,每股純益3.44元,表現穩健。
觀察2024年傳統公司債大戶發行量,發債王中油以997億元居第一 ,其次台電發828億元,至於大咖台積電發出343億元,全集中在上半 年且都是綠債。總計全年發債6,898.83億元,與2023年7,733億元約 近千億元落差。
去年企業發債第一季維持發債熱度,第二季起開始萎縮,上半年僅 能勉強維持前一年的量能;下半年之後發行量仍低迷,但10月反映市 場降息因素,一度回升至千億以上水準,但後續11、12月又回到300 億元∼500億元之間。2025元月以來,發債大咖仍靜悄悄。
券商主管解讀,隨川普2.0政策不確定性,聯準會放緩降息步伐, 且市場預期國內降息時間點可能更晚,加上近期市場利率又有上行趨 勢,發債意願也就因此降溫。
但包括台電及中油為彌補虧損,維持每季發債計畫融資,即使當前 發債成本上揚,仍持續進場籌資。從票面利率來看,台電去年12月發 行五年期、七年期新券,利率均1.9%;中油也發行五年期、七年期 、十年期新券,利率也均鎖在1.92%。券商主管預期,中油及台電面 臨虧損壓力,2025年應會持續發債,但其餘廠商發債可能就先緩緩, 至少上半年偏觀望,預估全年發債量可能續萎縮,且改由綠債撐場。
國內綠色債券發行加溫,根據櫃買統計,目前累計共有125檔、合 計達3,986億元,光去年就有32檔、總額1,161億元,如台電發行392 億元,及台積電發行343億元,另包含綠債在內的整體永續發展債, 去年發出高達1,492億元,櫃買中心設定今年發行目標仍是破千億元 且至少1,200億元。
2024年,台灣企業發債市場再掀波瀾,其中,國營事業台灣中油以995億元的發債規模,榮登「發債五哥」寶座,壓過同為國營事業的台灣電力,後者全年發債金額為828億元,緊追在後。在壽險業方面,富邦人壽與國泰人壽分別以560億元與440億元的發債金額,名列發債第三與第四大。而「護國神山」台積電則以343億元的發債金額,排名第五。
與去年相比,發債前四大依舊由國營事業與科技大廠所佔據,分別為台灣電力、台積電、鴻海精密與台灣中油。值得注意的是,國泰人壽在2024年的發債規模排名上升至第五,而富邦人壽則以黑馬之姿,從去年的第六名躍升至第三名。
債券商主管分析,與壽險公司為接軌國際制度而連續發債不同,2024年國內企業對於發債的籌資意願相對低迷。櫃買中心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公司債發行金額為5,536.5億元,較2023年的6,725.7億元大減17.68%。這主要是由於央行升息導致市場利率上升,以及企業對於發債態度轉趨觀望。
券商主管進一步指出,美國聯準會在2024年9月啟動降息循環,部分企業預測國內債券利率有望隨之下調,因此不急於在利率高點時進行發債。
此外,債券商主管還提到,2024年「壽險雙雄」同時進入前五大發債企業,是過去十分罕見的情況。這主要是由於保險業即將於2026年接軌TW-ICS,為了強健資本,大型壽險業者近年來積極增資與發債。
相較於2023年,發債前四大依舊為國營事業與科技大廠的天下,分別為台灣電力、台積電、鴻海精密與台灣中油,國泰人壽全年發債306億元排行第五;至於2024年,除國壽發債規模排名前進至第四大外,富邦人壽還以黑馬姿態衝出、搶下第三名。
債券商主管指出,相較於壽險公司為接軌國際制度接連發債,2024年國內企業發債籌資意願相對低迷。櫃買中心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公司債發行金額為5,536.5億元,較2023年的6,725.7億元,大減17.68%,主因是央行升息後墊高市場利率,及企業發債態度轉趨觀望有關。
券商主管說,「美國聯準會在2024年9月啟動降息循環,有些企業研判國內債券利率有機會跟著走低,不急著在利率高點時發債。」
債券商主管還說,2024年「壽險雙雄」同時擠入前五大,為過去十分罕見的情況,主要原因是保險業將於2026年接軌TW-ICS,大型壽險業者近年來皆積極增資與發債以強健資本。
環境部昨(30)日宣布,台灣2030年的減碳目標將從原先的基準年200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減量24±1%,提升至減量28±2%,即26%至30%,與2007年的排放峰值年相比,減排將達到36±2%。這一調整意味著台灣的減碳決心更加堅定,並展現了對應全球氣候變遷的積極態度。
環境部長彭俊明在記者會上表示,為達成這一更新後的目標,各部門將推動減碳旗艦計畫,以加強減碳力道。彭俊明強調,這次的目標調整是經過跨部會協調,並成立了技術諮詢小組,讓各部門能更科學地推估減碳方案。
彭俊明提到,為確保目標的實現,將透過「淨零小組」來進行協調,並在「首長決策會議」中盤點各部會的旗艦計畫。此外,行政院將在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的意見下,進行綜合協調,以達到減量目標。
為達到這一強化的減碳目標,台灣將採取「淨零四大轉型」和「國家希望工程五大策略」,並強化部門自主及旗艦計畫,同時注重科技創新、金融支持、排碳有價、法規調適和綠領人才等五大支柱。
在具體措施方面,經濟部將加速再生能源的發展,包括風光電、地熱和小水力、科技儲能、去碳燃氫、氫能(含氨)供應鏈、碳捕捉等。產業自主減量方面,中鋼、中油等國營事業也將積極參與減碳工作。
內政部將協助推動住商深度節能與淨零建築,交通部則將推動商用車輛電動化及無碳化、永續航空燃料。農業部則將持續強化農業生態韌性及碳匯、低碳永續農業、資源循環。
彭俊明解釋,此次將減碳目標調整至28±2%,主要受到四大變數的影響,包括國際政經新局勢對氣候議題的影響、氣候科技瓶頸與突破、國內AI用電需求的增加,以及財政計劃法修正後對於氣候資金投入的不確定性。
若與亞洲鄰近國家相比,觀察各國國家目標,日本為2030年減碳46%,南韓為減碳40%;但若都改以2005年為基準年,日本換算下來至2030年目標減碳41%,南韓目標減碳14%,中國大陸、新加坡則仍在成長,台灣在亞洲僅次於日本。
環境部昨日舉辦記者會說明2030減碳新目標,彭啓明宣布,將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從200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減量24±1%,更新為減量28±2%,與2007年的排放峰值年相比,減排36±2%,明年初也將透過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會,提出接軌國際的2032、2035年國家減碳新目標。
彭啓明指出,為訂出強化目標,這是也跨部會協調,包括成立技術諮詢小組,讓各部門更科學地來推估,透過淨零小組來協調,以首長決策會議來盤點各部會旗艦計畫,最後在行政院協調強化下突破減量目標,也就是徵詢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意見之後,在淨零四大轉型、國家希望工程五大策略下,再優化部門自主及旗艦計畫與科技創新、金融支持、排碳有價、法規調適、綠領人才等減碳力道強化五大支柱。
他說,這次六大部門減碳旗艦計畫更聚焦加碼減碳力道,包括經濟部再生能源,將加速風光電與突破地熱和小水力、科技儲能、去碳燃氫、氫能(含氨)供應鏈、碳捕捉,產業自主減量、中鋼、中油等國營事業減碳,除製造部門,內政部也協助推動住商深度節能與淨零建築;交通部推動商用車輛電動化及無碳化、永續航空燃料;農業部也持續強化農業生態韌性及碳匯、低碳永續農業、資源循環。
相較於過去抓出2個百分點的區間,這次拉大到4個百分點,彭啓明解釋,主因有四大變數,包括國際政經新局勢影響氣候議題、氣候科技瓶頸與突破、國內AI用電需求,以及財劃法修正後對於氣候資金投入的不確定性。
台灣中油近期在金融市場上再度發揮了其影響力,成為企業債發行的亮點之一。隨著市場逐步消化利空因素,企業債發行量逐漸回溫,台灣中油、台電等大型企業積極進場,共同推動了這股升溫潮。
回顧2024年,公司債發行總量雖然萎縮逾千億元,但綠色債券的發行卻異常興旺,至今已發行31檔,總額突破千億元大關,顯示了市場對綠色金融的關注和認同。
12月份以來,公司債發行呈現回暖趨勢。櫃買中心統計數據顯示,當月台灣中油續發債115億元,台電發債58億元,加上台塑的62億元,三大企業合力發出235億元。此外,可轉換公司債也持續熱絡,其中台泥發出的80億元最多。
在票面利率方面,台電發行的5年期和7年期新券利率均為1.9%,較11月發行同天期略升2個基本點。中油發行的5年期、7年期和10年期新券利率也均鎖定在1.92%,5年期券較前次發行揚升2個基本點。儘管兩大企業的10年期券利率跌破2%,但5年期券的利率上升,顯示企業發債成本有所增加。
券商主管對此現象解讀,指出2024年全球央行陸續進入降息循環,但隨著川普將上任,美國2025年的降息將減速,市場預期國內降息時間點可能較晚,近期利率有上行趨勢。儘管如此,企業仍伺機進場發債,以彌補虧損,維持每季發債計畫融資。
近年來,企業面臨轉型壓力,綠色債券發行加溫。截至12月18日,2024年綠債已發行31檔,總額達1,149.44億元。例如,台積電雖然目前滿手現金,但由於明年獲利能見度高,短期發債量已大幅萎縮,全年發行343億元公司債也全是綠債。
台泥發行的首檔可持續發展連結轉換公司債(SLCB)額度達80億元,成為台泥首檔永續發展債券。銀行主管認為,市場對綠債等永續債券的興趣很高,只要有持續發債,次級市場頗有熱度。
整體來看,2024年「發債王」台灣中油發出997億元,其次是台電的828億元和台積電的343億元,總發債規模約6,190億元,與2023年的7,733億元相比仍有千億元的落差。
隨政府2050淨零排放、2040年新售汽機車100%全面電動化目標日 期逐漸接近,各品牌汽機車廠近來積極投入下一世代新能源運具發展 ,三陽儘管目前在市面上投放的新能源機車腳步較慢,但已全面展開 相關布局,在與工研院合作的氫能電池機車外,今年9月於台南則已 發表採用中油版本、軟碳負極材料電池的電動機車NX1。
三陽表示,目前正配合中油建置換電櫃中,未來也會再推出搭配中 油電池的新電動車機種,雖腳步較慢,但希望穩扎穩打,未來一年至 少推出一款新能源車款。此外,由於電動車核心技術就是電池,三陽 同步持續發展自有技術的亞福鋁電池,發展油電混和動力車種,三陽 說明,去年推出的PE3增程概念車,量產時間預定配合亞福在年底小 批量產,也將於2026年底開始正式量產。
至於此次攜手工研院共同研發氫燃料機車,三陽指出,皆是希望可 開發出更兼顧環保與成本的新能源發展模式。
三陽進一步表示,機車體積小,可儲存能源的空間較小,所以在有 限空間內得到最大能源儲存量並獲得最大續航力,一直是技術上亟待 發展的目標,氫氣密度低,如何安全有效的儲存在氣瓶內,則是公司 與工研院在發展氫燃料電池機車第一階段的目標。
三陽說明,經過工研院測試及估計,研究使用125克的氫氣,透過 市面上既有尚未配合機車優化的氫燃料電池,估可行駛里程約100公 里,單位碳排放量約為每公里7克,遠低於燃油機車的每公里約50克 ,並低於市售交換式鋰電池電動機車的每公里約19.7克,如以符合環 保但售價較高的綠氫估算,行駛每公里價格不到0.2元,更可兼顧環 保與成本。
台灣機車業龍頭三陽工業繼續加強對新能源車輛的研發投入,最新動態顯示,該公司於18日宣布與工研院攜手進行「氫燃料電池機車」的研發合作。這項合作的重點是開發「超高壓氫氣儲存技術」,該技術已成功應用於SYM的既有e-woo電動機車,並在工研院內道路進行實際行駛測試。
隨著政府對2050年淨零排放和2040年新售汽機車100%電動化的目標逐漸接近,各汽機車品牌廠商紛紛加速下一世紀新能源運具的發展。雖然三陽在市場上投放新能源機車的速度較慢,但已全面展開布局。除了與工研院合作的氫能電池機車外,今年9月,三陽在台南發表了採用台灣中油版本、軟碳負極材料電池的電動機車NX1。
三陽工業表示,目前正與台灣中油合作建置換電櫃,並計劃未來推出更多搭配中油電池的新電動車機種。公司強調,雖然發展腳步較慢,但將穩扎穩打,未來一年至少推出一款新能源車款。此外,三陽也正發展自有技術的亞福鋁電池,並計劃發展油電混合動力車種。去年推出的PE3增程概念車,預計將在年底小批量產量,並於2026年底正式量產。
此次與工研院合作研發氫燃料機車,三陽工業強調,這是為了開發一種既能兼顧環保又能節省成本的全新能源發展模式。由於機車體積小,能源儲存空間有限,如何在有限空間內獲得最大的能源儲存量和續航力,是技術上亟待解決的問題。氫氣密度低,如何安全有效地儲存在氣瓶內,則是公司與工研院在氫燃料電池機車研發第一階段的主要目標。
根據工研院的測試和估計,使用125克氫氣的電池,透過市場上既有未經優化的氫燃料電池,估計可實現約100公里的行駛里程,單位碳排放量約為每公里7克,遠低於燃油機車的每公里約50克,並低於市售交換式鋰電池電動機車的每公里約19.7克。如果使用符合環保標準但價格較高的綠氫,每公里行駛成本不到0.2元,這樣既可兼顧環保又能節省成本。
ISCC CORSIA為國際永續性與碳驗證-國際航空業碳抵換及減量計畫 ,ISCC EU為國際永續性與碳驗證-歐盟。中油表示,因應國際趨勢、 響應政府政策期許,這次是先針對無論自產或是進口永續航空燃油的 產銷、輸儲等一系列作業系統進行認證。初期將先以進口模式推動S AF供應,預計最快明年4月下旬提供第一批次貨源,為台灣航空業注 入綠色動能。至於推動自產SAF的製程、參配等投資計畫,正進行可 行性分析。
不同於中油初期SAF供應採進口策略,台塑化6月宣示率先跨足SAF 生產,在既有產線規劃升級建置SAF生產,初期年產5,000噸,後續伴 隨市場需求持穩推展、放大,最高年產規模可達5萬噸。環差計畫已 通過,相關供應鏈結盟合作規畫也準備就緒,預計明年第二季投產, 支援台灣建置掌握自主生產SAF的戰略目標。
為達成淨零碳排目標、加速航空業減碳,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啟動於 我國機場添加SAF的試行計畫,預計明年上半年於桃園國際機場及松 山機場,由中油為國籍航空首次添加SAF。
民航局表示,明年試行計畫使用的SAF需經過ICAO授權機構認證, 包含輸出國與進口國的輸油管、儲油槽、運油的油輪及油罐車等,中 油正進行進口過程各步驟認證相關工作,機場也需配合相關作業,預 計明年上半年將可進口第一批合格燃油。
中油指出,為航空業溫室氣體減量碳排,抑制全球暖化盡一分心力 ,特訂明年為SAF供應元年。為超前部署,今年初啟動ISCC驗證前準 備,從系統規劃、建置、運作到優化,歷經十個月14個單位近500人 次齊心努力,終取得ISCC CORSIA及ISCC EU證書,實踐明年為永續航 空燃油供應元年的里程碑。
中油強調,此次永續航空燃油產銷、運儲等作業通過驗證,獲得I SCC CORSIA及ISCC EU證書,充分展現對能源轉型堅持,將持續關注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擘劃國際航空業碳抵換及減量計畫推動進程。
台灣中油16日盛大舉辦ISCC CORSIA及ISCC EU證書授證儀式,這是國內首間油公司榮獲符合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供應銷售具實質減碳效益的永續航空燃油(SAF)資格,象徵著台灣在全球綠色航空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
ISCC CORSIA為國際永續性與碳驗證-國際航空業碳抵換及減量計畫,而ISCC EU則是國際永續性與碳驗證-歐盟。中油表示,為應對國際趨勢,並響應政府政策的期許,公司特別對無論自產或進口永續航空燃油的產銷、輸儲等作業系統進行嚴謹的認證。
初期,中油將採取進口模式推動SAF供應,預計最快明年4月下旬提供第一批次貨源,為台灣航空業注入綠色動能。至於自產SAF的製程、參配等投資計畫,則正進行可行性分析中。
值得注意的是,與中油不同,台塑化已於6月宣示率先跨足SAF生產,並在既有產線規劃升級建置SAF生產線,初期年產量達5,000噸,後續隨著市場需求穩定推展,最高年產規模可達5萬噸。環差計畫已通過,相關供應鏈結盟合作規畫也準備就緒,預計明年第二季投產,以支援台灣建置自主生產SAF的戰略目標。
為達成淨零碳排目標,加速航空業減碳,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啟動於台灣機場添加SAF的試行計畫,預計明年上半年在桃園國際機場及松山機場進行,由中油為國籍航空首次添加SAF。
民航局表示,明年試行計畫使用的SAF需經過ICAO授權機構認證,包括輸出國與進口國的輸油管、儲油槽、運油的油輪及油罐車等,中油正進行進口過程各步驟認證相關工作,機場也需配合相關作業,預計明年上半年將可進口第一批合格燃油。
中油指出,為了對航空業溫室氣體減量碳排,抑制全球暖化盡一份心力,特別將明年定為SAF供應元年。為超前部署,今年初已啟動ISCC驗證前準備,從系統規劃、建置、運作到優化,歷經十個月14個單位近500人次齊心努力,終於取得ISCC CORSIA及ISCC EU證書,實現明年為永續航空燃油供應元年的里程碑。
中油強調,此次永續航空燃油產銷、運儲等作業通過驗證,獲得ISCC CORSIA及ISCC EU證書,充分展現對能源轉型的堅持,將持續關注國際民用航空組織推動國際航空業碳抵換及減量計畫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