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中油(公)公司新聞
業內人士預計,這次停爐恐怕要等二、三天後,才能逐步恢復正常運轉;初估石化廠上下游每一天的營業損失恐達數億元。
中油表示,在中度颱風山陀兒進逼下,高雄林園石化工業區昨日上午11時許發生一條特高壓供電迴路跳電、壓降意外。
經了解,可能是興達火力發電廠的輸電系統出狀況,造成供電不穩。
林園工業區內被波及的石化廠包括有乙二醇(EG)廠東聯、聚苯乙烯(PS)和ABS廠台達化、聚乙烯(PE)廠亞聚、氯乙烯(VCM)廠華夏子公司台氯、甲基第丁基醚 (MTBE)廠台灣石化合成,以及苯乙烯(SM)廠台苯等廠家。
其中,台苯因配備有另一條迴路可使用,加上本身也有汽電共生設備,正逐步恢復運作中,其他業者目前則處於停產狀態。
另外,昨日下午2時許,南台灣另一個石化專區-大社石化工業區也傳出供電系統跳電事故,進一步導致聚乙烯(PE)廠台聚、丙烯腈(AN)廠中石化、聚丙烯(PP)廠李長榮、醋酸乙烯(VAM)廠大連,以及SM、PS和ABS廠國喬。除國喬目前處於生產線歲修狀態外,其他業者的生產線同樣因此均被迫停工。
中油石化事業部面對高雄兩大石化重鎮內的近十家下游客戶進料大減,為避免石化基本原料乙烯、丙烯和丁二烯的儲槽爆倉,年產72萬公噸乙烯的新三輕於昨晚間5時展開停爐作業,僅維持年產35萬公噸乙烯的四輕正常運轉。
據了解,兩大工業區現行停產的石化廠正等待颱風過境、風雨減緩後,啟動設備檢修,預計業者最快二、三天後可望相繼復工,中油方面也將視下游復產進度,重啟新三轉運作。
至於就跳電造成石化業損失,業者說,中油新三輕一天約有2,000噸乙烯、1,000噸丙烯和300多噸丁二烯產量,目前現貨行情各為每公噸840美元、850美元和1,550美元,換算一天營業損失約1億元,加計下游的衍生品產能,上下游每天營損恐達數億元。
此外,台塑集團雖未被跳電意外波及,但昨日傳出台塑仁武廠的氯乙烯生產線因高雄港運輸卡住,正面臨減產關卡,有待進一步觀察。
中油董事長李順欽表示,LTO材料具高安全性、超快速充放電及長 壽命等特性,十分適用對高功率及安全考量需求極高的大型儲能系統 、電動巴士及半導體廠電動搬運設備等。中油研發團隊藉由材料改質 及自動化連續製程,成功提升LTO材料的電容量並降低生產成本。
李順欽強調,年產量千噸的工場啟用後,不僅是中油首次將研發成 果投入商業化生產的工場,也是國內目前唯一可供應商業化LTO材料 的業者,將為國內利基型電池市場提供穩定且高品質的負極材料,強 化電池產業鏈。
中油跨足新能源領域,加速推展電池材料布局,多元搶進電動機車 、電動巴士等應用商機。其中,LTO可作為大型儲能系統或電動巴士 的電池關鍵材料。
此外,中油日前宣布研發專利軟碳負極材料,導入國產電動機車電 池,搭配快充型換電系統,首度在台南市提供機車換電服務,初期設 立22個換電站。中油油軟碳電池標榜國產自製率達85%以上,除可在 20分鐘內充滿80%電量,還保有3,500次以上的循環壽命,遠高於業 界平均,另在充電過程中,溫度升高幅度較小,提高換電服務安全性 。
據櫃買中心統計,9月傳統發債大戶終於登場,中油、台電均按照 既定計畫發債,尤其中油繼上月發債120億元後,本月再發133億元, 另有台電發債126.5億元,光兩大咖合力就發出近260億元,加上其他 公司債及可轉債,9月企業發債量意願大幅提升。
觀察今年以來公司債大咖發行量,上半年包括「發債王」中油發出 476億元、台電387億元、台積電343億元;下半年台電發出227億元, 中油發債253億元,但台積電自5月後未再發債。
9月除有中油、台電發債,遠東新也發債43億元、台灣大發20億元 ,其餘則多為金融債;可轉債方面,9月發債量達192億元,合計整體 公司債達514.5億元,雖低於過去動輒700億元水準,但已有明顯回溫 跡象。
觀察新債票面利率,包括中油、台電各天期新券,都較前次發行利 率下修,有「類公債」地位的台電5年新券為例,利率由7月的1.92% 降至1.9%,中油5年新券利率也由1.95%降至1.92%;隨企業發債成 本舒緩後,預計第四季進入年底傳統發債旺季,今年公司債還有機會 再衝一波。
銀行主管指出,隨主要央行開始降息,即使我央行不降息,市場都 近期發債利率高點已過,成本下降是企業進場關鍵,台電及中油為彌 補虧損維持每季發債計畫,至於台積電下半年何時進場,備受市場關 注。
回顧今年企業發債量,上半年維持較高量能,1月有660.5億元、2 月春節月休兵,3月增至720.2億元、4月發債量續增至892億元、5月 587.4億元、6月764.2億元;下半年7月及8月發債一度量縮,直到9月 又回到發債水準、重返500億元大關。
**中油啟動電池材料生產 千噸負極材料產線啟用**
台灣中油多年來致力於電池材料研發,在今天(26 日)舉辦「千噸鈦酸鋰(LTO)負極材料試量產工場」落成啟用典禮。這座產線的完工,宣告中油正式跨足電池材料產業,為台灣儲能產業提供安全穩定的新選擇。
LTO 試量產工場耗時兩年多打造,符合多項綠建築指標,並榮獲綠建築標章。中油董事長李順欽表示,LTO 材料具有高安全性、超快速充放電和長壽命等特性,適合應用於大型儲能系統、電動巴士和半導體廠等需要高功率和安全性的設備。
中油研發團隊透過材料改質和自動化製程技術,成功提升 LTO 材料的電容量,並降低生產成本。這座年產量千噸的工場是中油首次將研發成果商品化的產線,也是國內唯一可提供商業化 LTO 材料的業者。
啟用典禮上,中油也與電池製造商格斯和恆科簽署採購合作意向書。李順欽強調,這項合作展現出中油在電池材料供應鏈中的重要性,將為國內利基型電池市場提供穩定高品質的負極材料,強化國內電池產業鏈。
中油與協力廠商將攜手推動國內新能源產業發展,為台灣能源轉型注入新動力。李順欽指出,中油不僅是能源供應商,更扮演著產業發展的推手角色,持續投入研發,打造台灣電池產業的關鍵競爭力。
**中油發債133億,企業發債量回升**
隨著全球央行降息,預期國內利率也將觸頂。9月企業發債量升溫至514.5億元,創近三個月新高,其中大型發債主包括中油133億元、台電126.5億元,以及192億元的可轉換公司債。
中油繼上月發債120億元後,本月再發133億元。台電也發債126.5億元,兩大發債主力合力發行近260億元債券。加上其他公司債和可轉債,9月企業發債意願大幅提升。
今年以來,中油發債量為476億元,是上半年「發債王」。下半年已發債253億元,預計年底前還將持續發債。
9月發債的還有遠東新43億元、台灣大20億元,以及多筆金融債。可轉債部分,9月發債量達192億元,推升整體公司債發債量至514.5億元,雖低於過去動輒700億元的水平,但有回溫跡象。
新債票面利率普遍下修,中油、台電各天期新券利率都比前次發行利率低。隨企業發債成本舒緩,預計第四季將進入發債旺季,公司債發債量有望再衝一波。
**中油電池材料研發有成 千噸產能建置完成**
台灣中油公司積極推動電池材料研發,完成年產千噸鈦酸鋰(LTO)負極材料試量產工場建置,於26日正式落成啟用。中油董事長李順欽在啟用典禮上表示,LTO材料擁有高安全性、超快速充放電以及長壽命等優異特性,廣泛應用於大型儲能系統、電動巴士以及半導體廠等領域。
李順欽指出,中油研發團隊運用材料改質與自動化連續製程技術,大幅提升LTO材料的電容量,同時降低生產成本。此千噸產能工場的啟用,不僅是中油研發成果首度投入商業化生產,也是國內目前唯一可供應商業化LTO材料的業者,將為台灣的電池產業提供穩定且高品質的負極材料,強化產業鏈。
除了LTO材料,中油也持續拓展電池材料布局。日前研發的軟碳負極材料已應用於國產電動機車電池,搭配快充型換電系統,率先在台南市提供機車換電服務。中油強調,軟碳電池國產自製率超過85%,充電時間僅需20分鐘即可達80%電量,且循環壽命超過3,500次,優於業界平均水準。此外,充電過程中溫度升幅較小,提升換電安全性。
中油跨足新能源領域,積極搶進電動機車、電動巴士等應用商機。此次LTO材料試量產工場的建置,不僅展現中油在電池材料研發的實力,也為台灣的電動車產業發展注入一股強勁動力。
昨天的落成啟用典禮在高雄市油廠國小太鼓隊氣勢磅礡的鼓聲中揭開序幕,中油董事長李順欽、高雄市副市長李懷仁、經濟部國營事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起孝等人出席。
LTO試量產工場於2022年3月動工,歷經二年多的時間順利竣工,中油指出,秉持對環保的承諾,工場設計符合多項綠建築指標,並於今年獲得綠建築標章,彰顯生產與環境保護間可以取得平衡,也奠定中油綠能轉型的基石。
中油董事長李順欽致詞時強調,LTO材料具備高安全性、超快速充放電及長壽命等特性,十分適用於對高功率及安全考量需求極高的大型儲能系統、電動巴士及半導體廠電動搬運設備等。中油研發團隊藉由材料改質及自動化連續製程,成功提升LTO材料的電容量並降低生產成本。
這座年產量千噸的工場啟用後,不僅是中油首次將研發成果投入商業化生產的工場,也是國內目前唯一可供應商業化LTO材料的業者,中油將為國內利基型電池市場提供穩定且高品質的負極材料,強化國內電池產業鏈。
啟用典禮並邀請國內電池製造商格斯公司與恆科公司代表到場,雙方簽署採購合作意向書。這項採購合作展現出中油在電池材料供應鏈中的重要性,為未來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也展現中油與合作夥伴攜手推動國內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決心,共同為台灣能源轉型注入前進的動力。
**台灣中油派員提升港口設施保全能力** 台灣中油公司派員參與國際船舶及港口設施保全章程(ISPS CODE)港口設施保全員(PFSO)訓練課程,提升保全應對能力。 此次課程由財團法人驗船中心(CR)於2024年9月23日至25日舉辦,吸引政府單位、港務公司、台電等共十餘個單位報名。 課程內容涵蓋ISPS CODE規範、保全評估、應急計畫制定和保全查驗程序。此外,刑事警察局教官也授課識別危險物質和爆裂物裝置等專業知識。 CR強調,課程結合實際案例探討,提升學員保全應對能力。由於報名踴躍,CR已於台中(10月23日至25日)和高雄(11月6日至8日)加開場次。 詳情可參考CR官網訓練課程專區(www.crclass.org/training/)。**
此次課程吸引了交通部航港局、臺灣港務公司、台灣中油公司、台 灣電力公司等十餘個單位報名參加。課程內容涵蓋ISPS CODE相關規 章與條款介紹、港口設施保全評估、應急計畫準備及港口設施保全查 驗程序等實務操作。此外,也特別邀請刑事警察局偵五隊專業教官擔 任客座講師,講授識別危險物質及爆裂物裝置等專業知識。
CR強調,透過此課程,學員不僅能更加熟悉港口設施保全的執行要 點,講師亦結合多年檢驗經驗,透過實際案例探討經常被忽略的保全 重點,進一步提升學員的實務應對能力。
本次課程報名狀況踴躍,於截止日前即已額滿,為滿足受訓需求, CR特別加開台中班(10月23日至25日)及高雄班(11月6日至8日), 歡迎各界踴躍報名參加,詳情請參考CR官網訓練課程專區( www.crclass.org/training/)。
**中油領軍電動機車國家隊 快充型換電服務閃亮登場**
由中油主導成立的電動機車國家隊,於近日在台南盛大亮相,以「SEE THE FUTURE」為主題,為國內電動機車市場帶來全新的騎乘體驗和服務。
國家隊團隊整合中油的「軟碳」快充放鋰電池系統、三陽電動機車和遠傳電信,聯手打造「MIT快充放鋰電池及快充型換電系統」。中油董事長李順欽表示,中油自營的加油站遍布全台,計畫先在台南市區和永康區設立 22 個換電站,作為拓展全台的首批示範電動機車快充型換電服務場域。
國家隊的核心科技「軟碳」快充放鋰電池芯、模組,是由中油與國內資深鋰電芯廠有量科技合作開發,榮獲 2022 年台灣精品獎。其優異特性包括快速充放電、高能量密度和長壽命,突破電動機車過去在續航力、電力等方面的限制。有量科技強調,「軟碳」快充放鋰電池將大幅提升電動機車的充電效率和使用壽命,為市場帶來革命性的變革。
中油表示,國家隊研發的快充動力電池,能在 20 分鐘內快充至 80%,大幅降低換電櫃的成本,符合市場需求,接近傳統能源使用模式。此外,中油也致力於擴展戶外用電場景,提供更靈活的移動能源方案,讓「軟碳」快充放鋰電池也能發揮換電電池的攜帶便利性。
中油董事長李順欽表示,中油將透過加油站的分布優勢,在電動車普及化的道路上提供便捷的能源補給服務,支持電動機車的普及發展。期盼台灣以更好用且具競爭力的電動機車深耕市場,攜手本土供應鏈走向世界舞台。
中油主導發展的電動機車國家隊「MIT快充放鋰電池及快充型換電系統」於9月11日在台南首次公開亮相,以「SEE THE FUTURE」為主
題,中油整合自家MIT「軟碳」快充放鋰電池與快充型交換系統、三陽電動機車及遠傳公司,組成電動機車國家隊,11日在台南舉辦「電
動機車快充型換電服務」發表會,為國內電動機車市場帶來全新騎乘體驗與服務。
11日發表會上,台南市長黃偉哲與中油董事長李順欽等人共同體驗 中油全新推出,搭載「軟碳」鋰電池的快充型換電系統與電動機
車。 中油公司表示,中油自營的加油站遍布全台各縣市,計劃先在台南市 區及永康區設立22個換電站,作為未來拓展全台的首批示範電動
機車 快充型換電服務場域。
中油「快充型換電服務」的核心「軟碳」快充放鋰電池芯、模組, 是與國內資深鋰電芯廠有量科技合作開發推出,獲頒2022年台灣
精品 獎;產品兼具快速充放電、能量密度及長壽命等三大特性,用於國家 隊的電動機車上,突破過去電動機車在爬坡續航力及電池電力等
方面 的不足。有量強調,未來「軟碳」快充放鋰電池將大幅提升電動機車 的充電效率及使用壽命,為電動機車與換電市場帶來革命性的變
革。
未來,國家隊「軟碳」材料的快充動力電池,20分鐘可快充至80% ,使換電櫃更具經濟效益,符合市場需求,接近目前傳統能源使
用模 式。
中油公司表示,「軟碳」快充放鋰電池並可發揮換電電池的攜帶便 利性,活用戶外用電場景,提供更靈活的移動能源方案。
中油透過自營分布全台的加油站,未來在電動車普及化的道路上, 將致力提供更便捷的能源補給服務,支持電動機車的普及發展。
力求 讓機車王國的台灣,以更好用且具競爭力的電動機車深耕台灣,攜手 本土供應鏈走向全世界的CPC eEnergy。
快訊:中油調降汽、柴油價格,吸收油價平穩措施預估損失219.43億元
台灣中油宣布,自8月16日凌晨零時起,汽、柴油價格各調降 0.5及0.6元,每公升參考零售價分別為 92無鉛汽油 29.0元、95無鉛 30.5元、98無鉛 32.5元、超級柴油 27.6元。
由於啟動油價平穩措施,中油本周汽、柴油價每公升各吸收 0.2元。從今年1月至今,中油已累計吸收約 219.43億元的損失。
中油指出,本周國際油價下跌,浮動油價調整原則之調價指標 7D3B周均價下跌 2.88美元。而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貶值 0.044元,跌幅 2.97%。按照浮動油價機制調整原則,汽、柴油每公升應各調降 0.3及 0.4元。
然而,計算後發現95無鉛汽油價格將超過 30元,因此啟動油價平穩措施。中油每公升汽、柴油各吸收 0.2元後,國內汽、柴油實際每公升價格各調降 0.5及 0.6元。
因平穩措施啟動,中油本周汽、柴油價每公升各吸收0.2元。累計 至今年8月底,中油共吸收約219.43億元。
中油表示,本周國際油價下跌,浮動油價調整原則之調價指標7D3 B周均價下跌2.88美元,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貶值0.044元、跌幅2.97% ,按浮動油價機制調整原則,汽、柴油每公升應各調降0.3及0.4元, 已低於亞洲鄰近國家,惟計算後95無鉛汽油價超出30元,啟動油價平 穩措施,汽、柴油每公升各吸收0.2元,國內汽、柴油實際每公升價 格各調降0.5及0.6元。
**中油自行研發電池材料 進軍機車換電服務**
為推動低碳環保城市,台灣中油宣布與三陽機車合作,推出全台首個「中油」品牌機車換電服務。此服務採用自主研發的軟碳負極材料,搭配快充型換電系統,將於台南市率先試營運。
中油表示,軟碳電池榮獲2023年台灣精品獎銀質獎肯定,其國產自製率超過85%。該電池具備「快、長、高」三大特性,即快充、長壽命、高安全性。快充型換電系統能在20分鐘內充滿80%電量;軟碳電池的循環壽命達3,500次以上,遠高於業界平均;充電過程溫度升幅較小,提升換電安全性。
中油指出,自行研發軟碳電池是其多元能源布局的重要一步。該電池運用石油煉製過程中產生的低價值重質燃料油,經過篩選、改質和熱縮聚反應,製成高質碳材料前驅物,最終應用於電池儲能材料等領域。軟碳電池的產品性能已獲國內外廠商驗證,目前正在進行量產工廠的建置。
中油與三陽機車採用「車電分離」商業模式,讓消費者能以更合理的價格購車,並彈性選擇電池租賃費率。中油規劃於台南初期設立22個換電站,並逐步擴大服務範圍至高雄。若運作穩定並獲得好評,將進一步朝六都推展。
中油攜手台灣機車產業,組建電動機車國家隊
台灣中油公司攜手國內機車品牌龍頭三陽工業,共同組建電動機車換電聯盟,盼引爆電動機車產業的全面躍升。
中油董事長李順欽於發表會上表示,中油已研發出擁有高能量密度和長壽命的「軟碳負極材料」車用電池,並將與三陽等機車品牌合作,提供經濟且便利的電動機車換電服務。
三陽工業董事長吳清源指出,三陽將與中油合作推出採用中油電池技術的電動機車,預計將大幅提升電動機車的續航力、安全性及便利性。
中油進一步透露,與其他國內機車品牌的合作也在積極規劃中,預期將能打造規模龐大的電動機車換電體系,為台灣電動機車產業創造新契機。
經濟部主祕莊銘池表示,政府將持續支持中油及台灣機車產業的合作,推動電動車的普及化,打造更友善的環境。
台南市長黃偉哲則樂見中油選在台南設置電動機車換電站,並期待中油與台南市府未來能有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廣電動機車的使用。
中油昨日在台南召開電動機車換電服務發表會,發表自行開發的「軟碳負極材料」車用電池。由中油董事長李順欽主持,台南市長黃偉哲、經濟部主祕莊銘池共同見證,並邀請三陽工業董事長吳清源、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等各領域專家參與。
中油表示,三陽為機車領導品牌,設計與調校技術有目共睹。這次 推出的換電服務採「車電分離」商業模式,由機車廠商全心投入車輛 研發及製造,中油提供電池材料製作電池,讓消費者能以更合理價格 購車,並依需求彈性選擇電池租賃費率,提高選換電動運具之意願。
中油跨足新能源領域,以自行研發的軟碳電池展開多元能源布局, 期能成為國內交通運具能源服務領導品牌;藉由創新技術提供優質正 港MIT電池,搭配可快充的換電系統,為台灣帶來更多元、乾淨的能 源。
中油指出,石油煉製過程產生相當份量的低價值重質燃料油,經適 當篩選、改質及熱縮聚反應,因應不同層面高價值產業應用,開發各 種高質碳材料前驅物,終端產品主為「電池儲能材料」、「複合材料 」與「環保材料」三大類。其中,電池儲能材料的產品性能已獲得國 內外廠商驗證,現正進行量產工廠的建置,為精碳材料中,第一個落 實從自主研發到量產的高值亮點產品。
中油強調,軟碳電池榮獲2023台灣精品獎銀質獎肯定,國產自製率 85%以上,「正港」MIT電池,具備「快、長、高」,即快充、長壽 命、高安全性等三大特性。快充型換電系統可在20分鐘內充滿80%電 量;軟碳電池在快速充電下,仍保有3,500次以上的循環壽命,遠高 業界平均;電池在充電過程中,溫度升高幅度較小,也提高換電服務 安全性。
**低碳轉型再進化,中油領軍塑化產業邁向碳中和**
呼應低碳經濟趨勢,台灣中油、台塑、台聚等塑化產業巨擘持續推動多元轉型,涵蓋製程減排、低碳能源開發、循環經濟實踐和新能源布建,以逐步達成碳中和目標。 **台塑:製程改善、循環經濟、數位轉型三管齊下** 台塑集團近年積極推動廠內製程改善,導入循環經濟機制和 AI+模擬技術,大幅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透過生產綠色產品和回收再利用塑膠,促進製程端和消費端的循環利用。此外,台塑也大力投資再生能源和儲能設備,並探討碳捕捉、利用與封存 (CCUS) 技術的導入,積極轉向低碳能源。 截至目前,台塑集團已完成逾 2.2 萬件節水節能改善案,總投資額超過 545 億元,每年創造 464.9 億元的效益。未來將再投資逾 190 億元,預計年效益可達 544.7 億元。透過 AI+模擬技術,台塑已立案 1,970 件 AI 專案,預計投入 34.68 億元,年效益達 85.8 億元。 **中油:老舊設備汰換、燃油改燃氣、太陽光電等多管齊下** 台灣中油同樣推動各項節能減碳計畫,包括汰換老舊工廠設備、燃油鍋爐改燃氣、製程操作優化和建置太陽光電系統等。截至目前,中油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基準年(2005 年)已減量 40.7%,達 687 萬公噸。 中油持續發展導入再生能源、氫能、碳捕捉及封存等零碳與負碳技術,並規劃優油、減碳、潔能三主軸轉型,提供多元低碳產品和服務。 **台聚:再生能源布局、低碳燃料優先** 台聚集團緊隨集團步伐,以 2030 年減碳目標規劃減碳路徑,已較基準年(2017 年)減碳 16.4%。台聚將積極執行節能減碳方案、使用再生能源和低碳燃料,以落實 2030 年減少碳排放 27% 的目標。 綠能布局方面,台聚太陽能裝置容量將於 2027 年達 20MW,地熱案場選址於台東,目前正進行後期探勘作業。此外,台聚也已與石化同業組成聯盟,與風電開發商洽談購電事宜。 整體而言,台灣中油、台塑、台聚等塑化產業巨擘持續推動低碳轉型,挹注龐大資金和技術,以達成碳中和目標,並打造低碳、綠色的經濟發展能量。台塑集團近年推動廠內製程改善、循環經濟、AI+模擬及數位轉型 ,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透過生產綠色產品,推動製程端、消費端之塑 膠循環回收再利用。新能源轉型除建置再生能源及儲能設備,也展開 碳捕捉、碳利用、碳封存技術(CCUS)等技術提升,更透過台塑新智 能成立,啟動電池芯等新事業布局。
台塑集團排碳量由2007年最高峰6,148萬噸,降至2023年4,672萬噸 ,減幅24%。短期(2025年)及中期(2030年)目標為較基準年(2 007年)減碳20%、35%,長期以2050年達碳中和為目標。台塑集團 至今已投資545.5億元、完成逾2.2萬件節水節能改善案,每年達464 .9億元效益;後續將投資逾190億元,讓效益達每年544.7億元。
尤其,台塑集團透過AI+模擬,運用大數據、雲端、IoT、5G等科技 ,力推數位轉型。2023年底AI專案已立案1,970件,預計投入34.68億 元,年效益85.8億元;已完成1,225件,投入22.84億元,年效益61. 96億元。未來目標為年效益200億∼300億元。
此外,台塑集團低(零)碳能源轉型工程,除燃煤鍋爐改燃氣鍋爐 、燃油鍋爐改燃氣鍋爐,至2023年6月已設置40MWp再生能源,規劃建 置中尚有213MWp。塑膠回收再利用的綠色經濟也領先推展,包括南亞 回收寶特瓶再製為瓶用粒、棉、絲;台化回收廢漁網、廢蚵繩再製為 環保絲,及台塑旭彈性纖維廢紗回收再製。
中油推動包含工廠設備汰舊更新、燃油鍋爐改燃氣、製程操作優化 及建置太陽光電系統等節能減碳計畫,經盤查2023年溫室氣體排放量 687萬公噸,較基準年(2005年)減量40.7%。
中油訂定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減量49.5%的中期目標, 持續發展導入再生能源、氫能、碳捕捉及封存等零碳與負碳技術,朝 2050年淨零排放努力。另規劃優油、減碳、潔能三主軸轉型,提供多 元低碳產品、服務。
台聚依循集團2030年減碳目標規劃減碳路徑,2022年溫室氣體排放 量已較基準年(2017年)減16.4%,將積極執行節能減碳方案、使用 再生能源、使用低碳燃料,落實2030年減少碳排放27%目標。
台聚2030年減碳徑規劃因電力排放占比逾8成,綠能布局為重要策 略。除太陽能2022年裝置容量達5.9MW,預計2027年達20MW;地熱案 場選址於台東,正進行後期探勘作業;離岸風電已與石化同業組成聯 盟,與風電開發商洽談購電事宜。
經濟部內定方振仁接任中油董事長
台灣中油總經理方振仁將接任董事長,接棒屆齡68歲的現任董事長李順欽。此人事案預計本周拍板定案。
李順欽因屆齡延任多年,近期傳出將異動。方振仁今年2月也滿65歲,原本有意退休,但經濟部慰留,且內部系統接任能穩定能源供應,故決定由其接任。中油副總張敏則將接任總經理。
中油是國內最大石化能源公司,近年與台電共同擔任「物價消波塊」,連年虧損,經營不易。賴政府上任後,一度傳出將空降賴系人馬,最終仍交由內部系統接任。
經濟部四大國營事業「油電糖水」人事異動陸續展開。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專任、台水李嘉榮屬專業出身,人事相對穩定。而台糖董事長楊明州於10月一年一聘任期屆滿,是否由賴系人馬或台南幫接任,尚在觀察中。
近期國營事業董座異動還包括:台船董事長鄭文隆卸任,成大講座教授黃正弘接任;中鋼董事長由執行副總黃建智接任,代理董事長王錫欽退休,續任中能發電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