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中油(公)公司新聞
台灣中油今(8)日宣布,由於國際油價受OPEC+增產及沙烏地阿拉伯減產撤回等因素影響,將進行價格調整。從5月1日起,92無鉛汽油每公升將從26.8元降至26.5元,95無鉛汽油則從28.3元降至28.0元,98無鉛汽油則維持30.0元不變。對於柴油價格,則由24.1元調漲至24.2元。此調整將由台塑化跟進,以維持市場競爭力。 台塑化分析,4月1日OPEC會議決定5月起逐漸增產,並在7月結束自願減產,這將導致原油供給增加。加上美國未嚴格執行伊朗原油出口制裁,使得油價難以持續上漲,預期將轉為區間震盪。美國上周汽油庫存增加,也引發了對需求的擔憂。 儘管歐洲3~4月因封城而減少需求,但市場預估5月起將逐步解封,預計歐洲柴油需求可望回升至600萬桶/日,帶動第二季全球柴油價差上漲。至於汽油方面,美國疫情穩定,加上駕車旺季即將來臨,預計美國汽油需求將回升至超過900萬桶/日。印尼伊斯蘭齋戒月開始,也將推升印尼汽油進口需求至每月1,000萬桶,對新加坡汽油庫存的去化有所幫助。
台灣中油近日宣布,受到國際油價波動影響,將對內地汽油價格進行調整。由於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及夥伴國(OPEC+)決定從5月起逐步增產,以及沙烏地阿拉伯分階段撤回自願加碼減產量,國際油價呈現趨緩下跌趨勢。為此,台灣中油宣布將將92無鉛汽油每公升調降0.3元,而柴油則調漲0.1元。 調整後,92無鉛汽油的零售價格將為每公升26.5元,95無鉛汽油為每公升28.0元,98無鉛汽油為每公升30.0元,超級柴油則為每公升24.2元。台塑化也將採取相同調整策略,以維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對於油價的未來走向,台塑化表示,由於OPEC於4月1日宣布5月原油產量將增產35萬桶/日,6月再增產35萬桶/日,7月則增產44萬桶,加上沙烏地阿拉伯決定7月結束自願減產100萬桶/日,預期OPEC原油供給將增加。此外,美國新政府對伊朗原油出口制裁的執行不力,也使得伊朗原油出口持續增加,進一步壓低油價。 美國上周汽油庫存增加,引發市場對需求的擔憂,使得紐約商業交易所5月原油期貨在4月8日收盤時下跌0.3%,每桶價格為59.6美元。而歐洲ICE期貨交易所近月布蘭特原油則微幅上漲0.06%,每桶價格為63.2美元。 台塑化預測,隨著歐洲封城措施的逐步解除,5月起歐洲柴油需求有望回升至600萬桶/日,帶動第二季全球柴油價差緩步上漲。在汽油方面,由於美國疫情穩定且5月進入駕車旺季,預期美國汽油需求將回升至超過900萬桶/日。此外,印尼伊斯蘭齋戒月於4月13日開始,預期將推升印尼汽油進口需求至每月1,000萬桶水平,有助於去化新加坡汽油庫存。
調整後,中油參考零售價格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26.5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28.0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0.0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4.2元。台塑化將採相同調整版本跟進,以維持競爭條件。
台塑化認為,4月1日OPEC會議宣布5月OPEC原油產量增產35萬桶/日,6月增產35萬桶/日,7月增產44萬桶,且沙烏地阿拉伯亦決定7月結束自願減產100萬桶/日,使OPEC原油供給增加,加上美國拜登新政府未嚴格執行伊朗原油出口制裁,使近期伊朗持續增加原油出口,導致短期油價難以持續上漲,預期油價將轉為區間震盪。
美國上周汽油庫存增加引發需求擔憂,紐約商業交易所5月原油期貨4月8日收盤跌0.3%,每桶59.6美元;歐洲ICE期貨交易所近月布蘭特原油則漲0.06%,每桶63.2美元。
台塑化指出,3∼4月歐洲封城,但市場樂觀預估5月起歐洲將逐步解除封鎖,使歐洲柴油需求可望逐步回升至600萬桶/日,帶動第二季全球柴油價差緩步上漲。
汽油部分,因美國疫情穩定獲得控制,且5月進入駕車旺季,預期美國汽油需求將回升至超過900萬桶/日,加上印尼伊斯蘭齋戒月於4月13日開始,預期印尼汽油進口需求將上升至每月1,000萬桶水準,有助去化新加坡汽油庫存。
調整後,中油參考零售價格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26.5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28.0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0.0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4.2元。台塑化將採相同調整版本跟進,以維持競爭條件。
台塑化認為,4月1日OPEC會議宣布5月OPEC原油產量增產35萬桶/日,6月增產35萬桶/日,7月增產44萬桶,且沙烏地阿拉伯亦決定7月結束自願減產100萬桶/日,使OPEC原油供給增加,加上美國拜登新政府未嚴格執行伊朗原油出口制裁,使近期伊朗持續增加原油出口,導致短期油價難以持續上漲,預期油價將轉為區間震盪。
美國上周汽油庫存增加引發需求擔憂,紐約商業交易所5月原油期貨4月8日收盤跌0.3%,每桶59.6美元;歐洲ICE期貨交易所近月布蘭特原油則漲0.06%,每桶63.2美元。
台塑化指出,3∼4月歐洲封城,但市場樂觀預估5月起歐洲將逐步解除封鎖,使歐洲柴油需求可望逐步回升至600萬桶/日,帶動第二季全球柴油價差緩步上漲。
汽油部分,因美國疫情穩定獲得控制,且5月進入駕車旺季,預期美國汽油需求將回升至超過900萬桶/日,加上印尼伊斯蘭齋戒月於4月13日開始,預期印尼汽油進口需求將上升至每月1,000萬桶水準,有助去化新加坡汽油庫存。
台灣消費力驚人,無論是國內遊玩還是線上購物,2021年2月的信用卡刷卡金額竟然創下了2,299億元的新高,同比去年2月增長了5.27%。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在8日的記者會上透露,這次的刷卡金額較1月的2,530億元少了231億元,主要是因為繳保費的減少以及營業天數較少所致。
根據銀行局的統計,截至2021年2月底,台灣共有33家信用卡發卡機構,總流通卡數達到約5,052萬張,有效卡數約3,305萬張,當月的簽帳金額為2,299億元,比1月的2,530億元減少了231億元。當月轉銷呆帳金額約2.6億元,逾期三個月以上帳款占應收帳款餘額的比率平均為0.18%。
在信用卡發卡量方面,中信銀2月份發卡數量衝到最高,達到79,562張。林志吉副局長解釋,這主要是因為英雄聯盟卡、LINE Pay卡、中油卡等三張聯名卡的推動,這三張卡就發行了4萬張。中信銀今年已連續兩個月成為市場上單月新發卡量的第一名,兩個月共發出超過17萬張新卡。
在刷卡金額方面,國泰世華銀行蟬聯第一名的寶座,單月刷卡金額達到378.54億元,同比去年2月增長超過14%。發卡量也超過了5萬張,其中COSTCO聯名卡和KOKO卡就發行了2萬張。
台新銀的發卡量則排在第三位,達到48,945張,主要是太陽卡、玫瑰卡、GoGo卡等產品的推動,這兩張卡就發行了2萬張。
至於電子支付方面,截至2月底,台灣共有五家專營電子支付機構和23家兼營電子支付機構,總使用者人數約1,249萬人,比1月增加了37萬人。當月的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金額約52.3億元,比1月減少了9.7億元;電子支付帳戶間款項移轉金額約34.2億元,月增1.7億元;收受儲值款項金額約103.8億元,月增3.7億元;支付款項餘額約41.6億元,月增2.7億元。
銀行局統計,截至2021年2月底止、有33家信用卡發卡機構,總流 通卡數約5,052萬張、總有效卡數約3,305萬張、當月簽帳金額約2,2 99億元,較1月的2,530億元減少231億元;當月轉銷呆帳金額約2.6億 元、逾期三個月以上帳款占應收帳款餘額(含催收款)比率平均為0 .18%。
就發卡量來看,中信銀2月衝最多,發卡數達79,562張。林志吉指 出,主要是三張聯名卡:英雄聯盟卡、LINE Pay卡、中油卡推升,光 這三張就4萬卡,中信銀今年已連二個月是市場上單月新發卡量第一 名,兩個月就發出逾17萬張新卡。
2月刷卡金額第一名則是國泰世華銀蟬聯,單月刷卡金額378.54億 元,較去年2月成長逾14%,發卡量也逾5萬卡,林志吉指出,主要是 COSTCO聯名卡、KOKO卡,光這二張就發2萬卡。
台新銀發卡量達48,945卡,排第三大,林志吉指出,主要是太陽卡 、玫瑰卡、GoGo卡推升,這二張就發2萬卡。
至於在電支,截至2月底止計有五家專營電子支付機構及23家兼營 電子支付機構,總使用者人數約1,249萬人,較1月增加37萬人;當月 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金額約52.3億元、較1月減少9.7億元;當月電 子支付帳戶間款項移轉金額約34.2億元、月增1.7億元;當月收受儲 值款項金額約103.8億元、月增3.7億元;支付款項餘額約41.6億元、 月增2.7億元。
台灣中油今(1)日公布4月份國內天然氣價格方案,讓大家眼睛為之一亮,因為平均漲了5.98%。對於咱們這些家庭用戶來說,平均每月用個30到45立方公尺,那麼每月就要多花個12.90到19.35元,這個數字還滿可觀的啦! 不過,對於家庭用桶裝瓦斯、工業用的丙烷、丁烷、混合丙丁烷,還有車用液化石油氣這些,價格還是維持不變,沒有調整哦。 中油說明,這次價格調漲的原因是因為國際原油和液化天然氣價格一直在上漲,所以國內進口氣源的成本也跟著增加。按照政府核定的天然氣價格公式來算,4月份的天然氣價格應該要大幅調漲,來反映這個成本的增加。但是,為了配合政府穩定物價的政策,所以這次價格只平均調漲了5.98%,從4月1日起實施,公用天然氣事業NG(1)每立方公尺的價格調漲了0.43元。 對於液化石油氣的價格,按照計價公式來算,4月份每公斤應該要調降2.7元。但是,從108年10月到110年3月,為了配合政府政策並減輕民眾負擔,累計未調足的吸收金額已經達到每公斤11.4元,所以這次價格就不調整了,先回補部分吸收金額。還有那麼8.7元的吸收金額,將來在國際價格跌價時再回補啦。
中油表示,因國際原油及液化天然氣價格持續上揚,國內全年平均進口氣源成本隨之增加,依據政府核定之天然氣價格公式計算,4月份國內天然氣價格應大幅調漲以反映進口氣源成本,惟配合政府穩定物價政策,4月份天然氣價自4月1日起平均調漲5.98%,其中公用天然氣事業NG(1)每立方公尺調漲0.43元。
液化石油氣類價格依液化石油氣計價公式計算結果,4月液化石油氣每公斤應調降2.7元;惟自108年10月至110年3月為配合政府政策及減輕民眾負擔,累計未調足之吸收金額達每公斤11.4元,故本月價格不調整,先回補部分吸收金額;另尚未回補之吸收金額每公斤8.7元,將於日後國際價格跌價時再行回補。
台灣中油公司近日宣布,由於國際原油價格波動,為應對市場變化,將進行汽、柴油價格調漲。根據調整後的零售價格,92無鉛汽油每公升將達26.5元,95無鉛汽油為28.0元,98無鉛汽油為30.0元,而超級柴油則為23.8元。這次價格調整是基於多方面因素考量的結果。 首先,由於德國、法國、義大利暫停AZ疫苗接種,並且義大利計劃在復活節周末實施封城,這些因素導致國際油價急劇下跌。本周調價指標7D3B周均價從每桶67.32美元下跌至65.99美元,台幣兌美元匯率也貶值0.026元,國內油價計算跌幅達1.51%。 不過,台灣中油指出,按照浮動油價調整原則,考慮到先前因應亞鄰因素未調足吸收金額,汽、柴油價格原應各調漲1.4元及2.1元。但由於亞鄰最低價限制,本周僅對汽、柴油價格各調漲0.5元及0.6元。目前,中油汽、柴油應調未調之吸收成本仍有0.9元及1.5元。 此外,美國對俄羅斯可能實施制裁的消息,以及美俄緊張局勢加劇,市場擔憂俄羅斯可能釋出大量石油,這對美國頁岩油生產商構成威脅。市場對美俄關係的緊張以及歐洲疫苗施打進度放緩感到擔憂,這些因素也影響了油價走勢。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4月WTI期貨收盤價格暴跌7.1%,每桶降至60美元,創去年9月8日來最大單日跌幅。
中油表示,德、法、義暫停AZ疫苗接種,且義大利擬於復活節周末 (4月3日至4月5日)實施封城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驟跌,本周調價 指標7D3B周均價從每桶67.32美元下跌至65.99美元,台幣兌美元匯率 貶值0.026元,國內油價依公式計算跌幅1.51%。
按浮動油價調整原則,加計之前因抵亞鄰因素未調足吸收金額後, 汽、柴油每公升原應各調漲1.4元及2.1元,惟經考量亞鄰最低價限制 ,本周汽、柴油價格各調漲0.5元及0.6元。中油目前汽、柴油應調未 調之吸收成本仍有0.9元及1.5元。
美國揚言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美俄緊張局勢加劇,市場擔憂俄羅斯 可能採取向市場釋出大量石油,打擊美國頁岩油生產商之反制措施。
市場擔憂美國與俄羅斯關係陷入緊張及歐洲疫苗施打進度放緩,紐 約商業交易所(NYMEX)4月WTI期貨收盤重挫7.1%,每桶降至60美元 ,創去年9月8日來最大單日跌幅。
全球為了達到2050年的淨零碳排目標,企業對綠電的需求越來越高,這也帶動了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台灣政府規劃在2025年時,再生能源發電的占比要達到20%。為了推動地熱發展,開拓再生能源的巨大商機,台灣中油與工研院在經濟部能源局的幫助下,於11日簽署了「台灣地熱區地下探勘技術深化及資訊交流合作意向書(MOU)」,兩大強者攜手,準備打造一支地熱生力軍。 工研院與台灣中油共同宣布,將針對地下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鑽井及生產能力、地下地熱模型等技術進行深化合作,以強化雙方的科研能量。由於地熱開發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資源的掌握程度,這次兩強聯手,將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注入一股強大的地熱生力軍。 能源局表示,對於政府訂定的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的目標,他們對雙方的實質合作充滿信心,相信這將讓台灣的地熱發電產業更加發光發熱。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王人謙表示,工研院是台灣唯一擁有地熱發電廠開發一條龍技術的研發機構。2018年,他們協助業者在宜蘭清水建置了300kW的地熱電廠,這是我國地熱開發重新啟動後的第一座商轉電廠。此外,工研院還研發了電廠智能化預診技術,這不僅降低了電廠的運維成本,還提升了電廠的運轉效率。此次與台灣中油簽署MOU,未來將透過共享技術資料庫,提高我國地熱地質探勘的精準度,提升鑽井成功率及地熱電廠建置量,帶動台灣地熱能的全面開發。 台灣中油表示,自2018年起,在宜蘭仁澤土場地區陸續完成了四口地熱探井,並預計今年再於土場鑽三口地熱探井,展現了對地熱能源發展的決心。未來,透過與工研院分享專業技術與資訊,將加速地熱開發與研究的進程。
工研院與中油共同宣布,針對地下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鑽井及生產能力、地下地熱模型等技術,強化雙方科研能量。由於地熱開發成功與否受制於資源掌握高低,藉由工研院完整的評估技術及台灣中油的鑽井專業,雙強聯手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挹注一支地熱生力軍。
能源局表示,政府訂定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目標,相信雙方的實質合作,持續讓我國地熱發電產業發光發熱。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王人謙表示,工研院是台灣唯一具地熱發電廠開發一條龍技術的研發機構,2018年協助業者於宜蘭清水建置300kW地熱電廠,是我國地熱開發重新啟動後的第一座商轉電廠,也研發電廠智能化預診技術,降低電廠運維成本與提升電廠運轉效率。此次與中油簽署MOU,未來透過共享技術資料庫,強化我國地熱地質探勘概念精準度,提升鑽井成功率及地熱電廠建置量,帶動台灣地熱能的全面開發。
中油表示,2018年起在宜蘭仁澤土場地區,陸續完成四口地熱探井,預計今年再於土場鑽三口地熱探井,展現推動地熱能源決心。未來透過中油與工研院互相分享專業技術與資訊,加速地熱開發與研究的發展與速度。
【台灣中油】近期石化市場熱絡,台塑化、中油等台灣石化大廠受益匪淺。由於美國暴風雪影響,德州等地乙烯設備稼動率低迷,僅20%,使得亞洲乙烯現貨報價飆升14%,衝上每噸1,200美元高價。台塑化指出,美國乙烯產能恢復進度遜於預期,導致原先轉銷亞洲的乙烯貨源中斷,加上大陸石化廠開始進行歲修,亞洲供給吃緊。這對台灣石化業來說,是個好機會,因為乙烯價格的上升,將推動台塑化、中油等公司的石化收益進補,並催化五大泛用樹脂成本推升力道。 美國乙烯設備稼動率低於預期,預計要恢復至正常水準要等到3月中以後。這一現象導致亞洲乙烯市場價格較2月底飆升四成,PE、PP價格也揚升一成以上。對於台灣石化業來說,這是個利多消息。台塑化強調,北半球逐漸進入PVC需求旺季,印度下游管材也進入傳統旺季,加上歐美石化供給事故頻傳,PVC價格有望持續上揚。 此外,Vynova德國廠因供電異常影響生產,KEMONE法國廠則受洪災影響,VCM取得困難。日本Taiyo也進行兩個月的歲修,將出口量減半以建立庫存。這些因素都對亞洲市場的乙烯供給造成影響,進一步推高了亞洲乙烯價格。 對於台灣中油來說,這些外來因素提供了很好的市場機會。乙烯價格的上升,對於台灣石化業的發展是一個正面的刺激。未來,隨著亞洲乙烯市場的供需關係變化,台灣石化企業有望繼續受益於這一趨勢。
台塑化表示,因美國乙烯產能恢復進度比預期慢,導致原先轉銷亞洲貨源中斷,加上大陸石化廠開始歲修,以致亞洲供給吃緊;丙烯則因美國產能回復較快,且下游PP需求熱度相對較弱,報價小跌5美元。以當前乙烯高價及下游供需狀況來看,PVC、EVA、SM較具成本轉嫁條件,PE、PP、EG若沒能續揚,利差空間恐將縮減。
據日本商社訊息,3月初德州和路州的乙烯設備稼動率僅約20%,預估要恢復至正常水準要等到3月中以後。影響所及,3月上旬作為石化製品基礎原料的乙烯,亞洲市場價格較2月底飆升四成;PE、PP價格皆揚升一成以上;使用於汽車、家電等用途的ABS樹脂價格也揚升二成以上。
台塑指出,北半球逐漸脫離冬季進入PVC需求旺季,印度下游管材亦進入傳統旺季,惟歐美石化供給事故頻傳,催化PVC續揚;除暴風雪估使全美48%PVC產能受衝擊,因美國減少出口VCM,限縮拉丁美洲PVC同業銷售歐洲及土耳其。
Vynova德國廠(PVC年產能38萬噸)因供電異常,影響VCM及PVC生產;KEMONE法國廠(PVC年產21萬噸)也受洪災影響,VCM取得困難;另日本Taiyo2月底起歲修兩個月,將出口量減半以建立庫存。此外,4∼5月為亞洲鞋材旺季,發泡料需求佳,EVA價格可望持續向上;6月雖步入鞋材淡季,但因大陸揚子石化、中化泉州及中科煉化各年產10萬噸新產(合計佔亞洲產能9%)延至第四季投產,EVA價格可望維持高檔。
不過,目前國際客運非常低迷,此次調升對航空業幫助不大,倒是 國內線因為油價上漲,近期可望內達到調漲機票門檻,對航空業助益 就會很明顯。
中油國際航空燃油售價今年1月每桶62.23美元,3月調升到73.48美 元,漲幅達18.08%,由於每桶售價漲超過10美元,達到民航局所訂 的門檻,因此得以調升油料附加費。不過近一周(2月23日到3月1日 ),國際航班實飛架次共1,413架次,僅去年同期24%,載客人次共 24,060人次,僅去年同期2.14%,這項調升對航空公司來說實質意義 不大。
倒是目前國內線油價已上漲超過14%,如果油價漲幅超過16%,國 內線機票就可以調漲,對於航空公司助益就很大。
國內線因為民航局不准,並沒有收取油料附加費。
根據民航局統計,最近一周(2月24日到3月2日)國內線實飛架次 共1,392架次,較去年期提高23%,載客人次76,417人次,年增率高 達52%。
本月28日的國際航空客運的夏季班表即將實施,航空公司需要在實 施前10日提出申請,估計有些目前停飛的航空公司為確保時間帶,會 提出申請,但申請了不一定會飛。
原訂從夏季班表開始復飛台北-溫哥華航線的加拿大航空,因為加 拿大加強疫情管制,已經決定將復飛時間先延到5月,目前該公司有 些溫哥華的旅客從香港轉機進出台北,進出多倫多則從韓國首爾轉機 。
台灣中油桃園大潭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案,自2018年環評通過後,就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最近,由於環保團體發起的「搶救藻礁」公投第二階段連署即將截止,這個議題再度被炒熱。行政院25日提出,如果將三接移至台北港,將會推遲11年,這一說法讓人不禁想問:若沒有三接,北部真的會陷入缺電危機嗎? 近期核二廠1號機提早半年除役的消息讓企業界震驚,再加上三接若改在台北港可能引發的北部缺電危機,讓企業界對台灣的能源政策感到憂心。在當前中美貿易戰、科技大戰激烈進行,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背景下,台灣半導體產業前景看好,但台灣卻面臨著「電力不足」的問題。在放棄核電選項後,替代方案又在哪里? 政府立下了2025年天然氣發電占50%、燃煤30%、再生能源20%的目標,其中離岸風電及太陽光電是再生能源發展的主力。然而,企業界對此供電配比感到擔憂,因為這樣的規畫讓他們無法安心經營。離岸風電、太陽光電等綠電供電不穩定,而燃煤則面臨環保抗爭壓力。 以太陽光電2020年裝置容量6.5GW目標為例,受到新冠疫情、對岸原物料供應等因素影響,目標達成時間一再跳票。如此情況,如何能夠實現2025年再生能源達20%的目標? 在政府能源政策規畫中,放棄核能作為備胎方案,只依靠再生能源,若沒有三接或改採台北港替代案,北部確實可能會面臨缺電問題。但企業界想知道的是,政府準備了哪些替代方案?而不是只是危言聳聽地說「北部恐怕缺電」。
經長王美花25日受訪也表示,已盡全力縮小開發範圍,台灣產業發 展需要穩定供電,若沒有第三接收站,影響全台供電6%,對北台灣 供電有相當大影響。
中油三接在桃園大潭觀塘工業區海岸開發,被認為會破壞當地花費 千年才形成的藻礁地形,環團與桃園居民因此發起搶救藻礁公投連署 ,並將於228截止,截至23日晚間,收到10萬7,278分連署,距35萬連 署門檻尚缺24萬2,722分。
羅秉成表示,最近有許多愛護環境的年輕人關注這項議題,蔡政府 上任來,對三接的態度,是要全力保護藻礁,刪除原本九成開發面積 ,只剩一成。
至於是否有其他選項,羅秉成說,過程中曾經討論,例如改建在台 北港,預計將增加長達40公里天然氣管線,造成環境、民生影響,也 要重新環評,經濟部評估可能推遲時程達11年,北部會出現電力缺口 ,並增加中南部電廠負荷。
羅秉成強調,若不能用較低污染的天然氣,可能就要增加燃煤,且 南電北送、中電北送,電網風險比較高,這是三接為何選擇現地原因 ;政府責任是把相關資訊公開透明、跟民眾繼續溝通,也請各部會持 續辦理。
王美花則說,現在開發範圍已從232公頃縮小到23公頃,且避開藻 礁區域,由於核二廠1號機將在今年6月除役,北部供電更為吃緊,中 油三接就是為了供氣給大潭電廠新設的7號∼9號機,這三部機都是大 型機組,以裝置容量來看,相當全台供電量6%,目前法定備轉容量 率要達10%、備用容量率15%,接收站須如期完工才能確保供電穩定 。
為何不使用浮動式接收站?王美花說,因浮動式平台與氣候海象緊 密結合,台灣冬天有東北季風、夏季有颱風,遇上風浪較大時,船隻 無法停靠卸貨,且氣候影響動輒7至10天,對穩定供氣有很大影響, 才選擇現在方式建設。
王美花說,近期全球出現車用電子荒,各國分別拜託台灣增加供應 ,台灣經濟持續成長,伴隨就是用電增加,尤其是科技業,需要龐大 且穩定電力供應,才能穩定發展,進而提高台灣國際能見度。
日前核二廠1號機提早半年除役消息曝光後,就已震撼企業界;現 在又有三接若改在台北港,北部恐陷入缺電危機的惡夢,企業界不禁 要問:正當中美貿易、科技大戰方酣,全球供應鏈重組,台灣半導體 產業一片看好,打造「護國群山」之際,台灣卻只欠東風「電力」, 不要核電選項後的替代方案又在哪?
為達到2025年非核家園,政府立下2025年天然氣發電占50%、燃煤 30%、再生能源20%目標,其中離岸風電及太陽光電是再生能源發展 主力,2025年太陽光電設置目標20GW。這分供電配比,看在企業界眼 裡,卻是危機四伏。企業界未必一定要核電,但要的是穩定供電,這 樣的供電規畫,如何讓企業界安心經營?護國神山的台積電又豈能屹 立不搖?
以天然氣發電而言,在運送、接收過程容易受到地緣政治風險、颱 風等天候因素干擾,發電成本也較貴,占比卻高達五成令企業膽戰心 驚;而離岸風電、太陽光電等綠電供電則不穩定,台灣用電低峰期冬 季,風力反而較強,太陽光電選址則有衝擊農地爭議;而使用燃煤, 環保抗爭壓力又很大。
就以太陽光電2020年裝置容量6.5GW目標為例,受到新冠疫情、對 岸原物料供應等因素影響,原本希望延後到今年首季達標,但現在似 乎又要落後了,如此一再跳票,如何能寄望2025年再生能源達20%目 標?
當政府的能源政策規畫獨缺核能,放棄以核能作備胎方案之下,說 若沒有三接,或改採台北港替代案,北部會缺電,企業界想問的是: 政府的替代方案在哪裡?而非一味地說「北部恐怕缺電」的危言聳聽 。
台灣中油在嘉義市煉製研究所盛大舉辦「先進觸媒中心」的揭牌典禮,這是台灣為了響應政府推動觸媒產業國產化的重要一步。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有幸見證了產、官、學、研等單位齊聚一堂,共同為台灣的環保與節能未來努力。 典禮當天,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親臨主持,他向與會者強調政府對於推動觸媒產業的決心與方向。觸媒在石化產業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僅是能源轉化的關鍵,也是製造有機材料的重要元素。過去,台灣在這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國外廠商,如今,台灣中油成立「先進觸媒中心」,就是要整合國內研發資源與人才,打造自主研發能量。 在典禮現場,我們看到了各種展示,其中「仿生智能機器人」特別引人注目,它不僅展示了觸媒的多元應用,也讓人們對這項技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先進觸媒中心與中央研究院簽署了「先進觸媒研發交流平台的合作備忘錄」,未來將會與國內外重要廠商合作,在台灣建立產業聚落,從而強化整體循環產業的發展。 這個中心的研發主軸有三:減碳經濟、節能環保和綠色產品。其中,減碳經濟目標是開發二氧化碳氫化產製甲醇觸媒;節能環保則是開發應用在發電、煉鋼、石化廠的高效率去除氮氧化物排放觸媒;綠色產品則是利用氫化技術開發高價值綠色油品,並開發半導體產業所需的電子級原料。 在組織結構上,中研院負責觸媒設計開發,工研院負責觸媒合成與試量產基地,金屬工業中心負責設備智能化,中鋼集團下高科磁技公司負責脫硝觸媒試量產,而台灣中油則負責觸媒開發與性能測試基地。這樣的分工合作,將共同打造屬於台灣的觸媒產業。
台灣中油公司近日在嘉義市煉製研究所盛大揭牌成立「先進觸媒中心」,展現對觸媒產業國產化的堅定決心。24日上午,該中心正式啟用,並與中研院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觸媒研發交流。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親臨主持典禮,強調政府對此項目的大力支持。 這個新世代智慧生產示範基地,將導入數位化與AI技術,打造智慧工場環境,以實現石化產業「工業4.0」目標。中油與多個研究機構攜手合作,包括中研院負責觸媒設計開發,工研院負責觸媒合成與試量產基地,金屬工業中心負責設備智能化,中鋼集團下高科磁技公司負責脫硝觸媒試量產,以及中油自身負責觸媒開發與性能測試基地。 中油強調,觸媒在石化產業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過去我們對外國專利廠商依賴度很高。為此,經濟部全面推動循環經濟及產業創新,以建構台灣自主觸媒研發能量。 「先進觸媒中心」的研發主軸包括「減碳經濟」、「節能環保」及「綠色產品」。其中,「減碳經濟」階段將開發二氧化碳氫化製甲醇觸媒,「節能環保」階段則著眼於高效率去除氮氧化物排放的觸媒,「綠色產品」階段則是利用氫化技術開發高價值綠色油品。 典禮當天,除了影片介紹和導覽參觀外,還有「仿生智能機器人」等展示,讓人們更深入地了解觸媒的重要性。同時,中油也展示了重點研發成果及未來研發規畫,展現國家級研究中心的發展能量與企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