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土地銀行(公)公司新聞
為深化ESG(環境、社會、治理)理念,台灣土地銀行與臺灣博物館攜手於8月20日共同舉辦了「小小職人試煉所」公益活動。活動邀請了台北家扶中心的學童們,讓他們化身為銀行員、古生物學家與車站建築師等職人角色,透過實地參觀,讓孩子們深入體驗臺灣豐富的歷史與人文風貌。
活動中,小學童們首先參觀了土銀展示館,並在專業導覽的帶領下,了解土地銀行的成長歷史。接著,他們踏入了古生物館,這座位於土地銀行舊建築的博物館,不僅讓遊客得以一窺昔日金庫的神秘,還能深入探索土銀的歷史與古生物的演進,並近距離欣賞恐龍化石的展示。
上午的活動中,家扶學童們透過生動有趣的導覽,對土銀的歷史和古生物館的建築有了初步認識,並親手製作了恐龍模型,展開了一場充滿學習與樂趣的探索之旅。
午餐後,小學童們前往臺博館的鐵道部園區,參觀了「來.去車站-探索建築特展」,在車站建築師的角色扮演中,探索建築設計的奧秘。下午則是南門館的「未來戰士-永續地球環境特展」,讓學子們深入體會環境永續的重要性,留下難忘的夏日回憶。
土地銀行一直以「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為核心價值,過去一年中,與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以及臺灣濕地保護聯盟等團體合作,先後舉辦了友善農作、送愛到偏鄉及溼地環境教育等系列活動。未來,土地銀行將持續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為社會帶來更多正面影響,與各界攜手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昨日,台灣土地銀行(台企銀)在台灣舉行了總金額達12.8億元的聯合授信案簽約儀式,由台企銀副總經理曾國樑與益壽國際董事長方敬圓共同主持。這項聯貸案由台企銀擔任統籌主辦暨額度管理銀行,並獲得土地銀行與彰化銀行、農業金庫、合庫銀行、華南銀行、安泰銀行及台中銀行等七家銀行的鼎力支持,超額認貸達150%,展現了銀行團的積極參與。
台企銀表示,這次聯貸資金將用於支應益壽國際的既有金融機構借款償還、中期購料及營運周轉金,以強化其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市場競爭力。益壽國際自1986年創立以來,在飼料加工製造領域深耕不輟,累積了豐富的專業經驗,並積極與國際市場接軌,提升服務品質。
自2011年起,益壽國際加入國際魚粉魚油協會(IFFO),並取得ISO認證,陸續導入MSC海洋產銷監管鏈認證與BAP水產供應鏈執行標準等多項供應鏈管理認證,展現對永續經營和環境保護的承諾。這些努力獲得了業界與客戶的一致肯定。
台企銀長期致力于ESG永續發展,善用資金與投融資決策力,促進企業減碳轉型,提升企業長期價值,實踐永續經營的理念。近期,台企銀在金管會「第二屆永續金融評鑑」中名列銀行業前25%,並二度入選S&P Global 2025年永續年鑑會員,其經營成果獲得國內外的高度認可。
面向未來,台企銀將繼續與國際永續趨勢保持一致,發揮金融業的正向影響力,實現穩健經營與永續共榮的目標。
臺博館結合自然資源保育及文化資產保存概念,自103年即取得環 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目前共有本館、古生物館、南門館及鐵道部園 區四個館區。在原為土地銀行建築的古生物館裡,遊客不僅能一探昔 日金庫庫房的神祕面貌,還能深入了解土銀歷史及古生物演進,並近 距離觀賞恐龍化石展示。
土銀此次與臺博館策畫「小小職人試煉所」公益活動,上午家扶學 童透過生動有趣的導覽,認識土銀成長歷史及古生物館建築,並親手 製作恐龍模型,展開一場寓教於樂的探索之旅。
中午前往臺博館鐵道部園區參觀「來.去車站-探索建築特展」, 讓孩童以車站建築師角色探索建築設計的奧妙,下午則走訪臺博館南 門館參觀「未來戰士-永續地球環境特展」,深入瞭解環境永續的重 要性,讓學子們留下最特別的夏日回憶。
在永續發展的道路上,土地銀行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之核心價值,近一年陸續攜手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喜憨兒社會福利基 金會與臺灣濕地保護聯盟等團體先後舉辦友善農作、送愛到偏鄉及溼 地環境教育等一系列活動,未來亦將持續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為社會 注入更多正面力量,攜手各界共創美好未來。
台企銀指出,此次聯貸案由台企銀擔任統籌主辦暨額度管理銀行,在銀行團踴躍參貸下,獲得共同主辦行土地銀行與其他參貸行彰化銀行、農業金庫、合庫銀行、華南銀行、安泰銀行及台中銀行等七家銀行鼎力支持,超額認貸達150%,最終順利完成以12.8億元結案簽約。聯貸資金將支應益壽國際償還既有金融機構借款、充實中期購料及營運周轉金所需資金,強化供應鏈穩定性與市場競爭力。
台企銀表示,益壽國際自1986年創立以來,深耕飼料加工製造領域,累積了豐富且專業的經驗,並致力與國際市場接軌、提升服務品質,自2011年起,益壽國際加入國際魚粉魚油協會(IFFO),並取得ISO認證,陸續導入多項供應鏈管理認證,包括MSC海洋產銷監管鏈認證與BAP水產供應鏈執行標準等,充分展現益壽國際對永續經營與環境保護的承諾與實踐,並獲得其所屬業界與客戶的一致肯定。
台企銀長期深耕ESG永續發展,善用資金與投融資決策力,促成企業減碳轉型,提升企業長期價值,實踐永續經營的理念,日前於金管會「第二屆永續金融評鑑」中名列銀行業前25%佳績,並二度入選S&P Global 2025年永續年鑑會員,經營成果獲得國內外肯定。展望未來,台企銀將持續與國際永續趨勢接軌,發揮金融業正向影響力,實現穩健經營與永續共榮的目標。
央行公布7月五大銀行(台銀、合庫銀、土銀、華銀及一銀)新承 做放款加權平均利率為2.205%,較6月的2.186%上升0.019個百分點 ,主因除了消費性貸款利率略降,其餘各類貸款利率均上升。若不含 國庫借款,7月五大銀行新承做放款加權平均利率為2.205%
房貸方面,央行經研處副處長葉盛說明,新增房貸金額呈現上揚, 主要是部分房貸遞延到7月,還有少數銀行整批分戶貸款也比上月增 加所致,整體房市仍是「量縮價盤整」格局,市場確實買氣減緩,不 像過去看好房市表現。除了受到第七波信用管制影響,銀行間遵循銀 行法第72條之2的規定,自主控管不動產貸款,房貸審核更審慎,「 會擔心超過水位」,對個案利率進行調整,導致整體新增房貸利率持 續升高,至於利率是否已達高點,目前難下定論。
葉盛指出,7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18,856棟,與月增約4.2% ,但仍比去年同期減少29%,反映當前移轉棟數減少,買氣下滑,7 月信義房屋大台北房價月指數小幅年減0.79%,第二季國泰房地產指 數也呈季減0.25%,整體房價小幅鬆動修正。
7月新青安房貸金額286億元,占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比重升至40. 28%,創去年7月以來新高。央行重申,新青安貸款占整體房貸餘額 比重提高,符合其目標,將信用資源留給無自用住宅者。
國內銀行業上半年房貸市場競爭激烈,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台灣土地銀行以1兆1,780億元的房貸餘額,再次蟬聯房貸王寶座。臺灣銀行以1兆1,761億元緊追在後,而中信銀行、合庫銀行、台北富邦銀行等也名列前茅。值得注意的是,這十大房貸銀行與第一季相比並無變化,其中六家為公股銀行。
在房貸成長率方面,受惠於新青安房貸的挹注,多家公股銀行的房貸成長率仍達雙位數,其中臺灣企銀以年增28.84%的成長率領先群倫。合庫銀行、土地銀行、臺灣銀行及第一銀行的年增率也均超過10%。然而,與第一季相比,各公股銀行的房貸餘額年增率明顯縮減,顯示在中央銀行對不動產放款的管控下,銀行的可承作房貸額度受到限制。
民營銀行的房貸成長則大多僅個位數,甚至有衰退的現象。隨著中央銀行對不動產放款總量進行控管,銀行房貸水位緊縮,不少申請房貸的民眾開始將目光從大型民營銀行轉向中小型銀行。京城銀行、三信商銀、王道銀行及高雄銀行等中小型銀行的房貸年成長率均超過20%,京城銀的年增率更達36.93%。
面對房市趨冷和新青安買氣轉淡的趨勢,以及新青安利息補貼將在2026年7月底屆期,公股銀行雖然仍將新青安房貸和首購族群作為優先對象,但對於辦理新青安的目標量已有調降。此外,銀行資金緊俏,截至今年5月底,臺灣銀行和土地銀行分別還有550億元和171億元的可承作房貸金額,而彰化銀行、臺灣企銀、華南銀行、兆豐銀行、第一銀行及合庫銀行則接近《銀行法》第72條之2的內部警戒比率。
受惠新青安房貸挹注,多家公股銀上半年房貸成長率仍多達雙位數 ,以臺企銀年增28.84%最高,合庫銀、土銀、臺銀及一銀年增率亦 均逾10%。值得留意的是,各公股銀房貸餘額年增率明顯較第一季底 時縮減,兆豐銀、彰銀及華銀更僅有個位數,顯示在不動產放款管控 下,可承作房貸額度受到限制。
民營銀行房貸大多僅個位數成長或持平,甚至呈現衰退。隨著中央 銀行嚴格要求各銀行進行不動產放款總量控管,銀行房貸水位緊縮, 觀察欲申請房貸的民眾,也有將目光從大型民營銀行轉向中小型銀行 的趨勢,統計今年上半年房貸餘額,包括京城銀行、三信商銀、王道 銀行及高雄銀行年成長率均逾20%,其中又以京城銀年增36.93%最 為顯著。
為配合央行降低不動產放款集中度及《銀行法》第72條之2限額等 規範,加上今年以來房市趨冷,新青安買氣轉淡,以及其利息補貼將 在2026年7月底屆期,公股銀雖仍以新青安房貸、首購族群優先,但 下半年辦理新青安的目標量已有調降。
此外,銀行資金持續緊俏,據各公股銀截至今年5月底統計,扣除 已核准未撥貸後的可承作房貸金額,臺銀、土銀分別還有550億元、 171億元,彰銀、臺企銀各剩55億元、11億元,華銀、兆豐銀僅剩個 位數,一銀與合庫銀更已接近《銀行法》第72條之2的內部警戒比率 。
近年來,台灣的金融市場上,公股行庫的獲利能力普遍不如民營銀行,這一現象引起了廣泛關注。公股行庫的高層人士對此表示相當無奈,他們強調,這種狀況主要是因為公股行庫在承擔多項政策任務時所面臨的壓力。這些任務包括增裕庫收、配合政府政策推動,以及維持國內金融市場的穩定等,這些因素都對其獲利能力造成了限制。
根據財政部的資料,我們可以從各項獲利指標中看到這一現象。截至今年3月底,在資產報酬率(ROA)方面,相比去年同期,只有第一銀行小幅增加0.01個百分點,而合作金庫、華銀、彰銀與臺企銀則維持平穩,臺銀、土銀與兆豐銀則分別減少了0.08、0.02及0.07個百分點。
在權益報酬率(ROE)方面,今年3月各公股銀行的ROE均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降幅在0.01至1.23個百分點之間。財政部國庫署指出,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初一次性認列高鐵聯貸案利息補償金,使得當年基期增高。此外,今年受美國關稅政策及全球股匯市動盪的影響,拖累了財務操作利益。部分銀行還將盈餘轉增資以強化資本,進而導致ROE普遍下滑。
除了獲利壓力,公股行庫的內部控制也受到了關注。2022年至今年4月間,部分公股銀行發生理專挪用客戶資金或行員挪用公款等案件,經查均涉及內控制度不完善或執行不嚴謹,因而遭到處罰或糾正。財政部強調,已要求各銀行提出後續改善計畫,並將執行情況納入績效考核。對於共通性風險事項,則通過各項會議加強宣導。
財政部表示,銀行提供存款與財富管理等服務均建立在客戶信任基礎上,因此推動誠信文化、強化內部控制至關重要。未來,如何在政策任務與市場競爭之間取得平衡,將是公股行庫面臨的重要挑戰。
小攤商福音來了!台灣土地銀行為了關懷傳統市場的商家,特別與臺灣產物保險合作,推出了一款量身打造的「集合式商業火險保單」。這款保單將傳統市場可能遭遇的火災、爆炸及營業中斷等風險納入保障範圍,旨在為攤商在災害發生後提供基本保障,並補償損失,從而強化市場的韌性。
根據消防署的統計數據,台灣近年來火災發生頻繁,113年共發生了15,430次火災,造成新台幣13.3億元的房屋及財物損失,平均每次火災造成的損失高達8.6萬元。而去年至今年3月間,傳統市場也發生了多起火災,讓攤商的財產和營業受到重創,多年心血付之一炬。
過去,傳統市場往往成為保險服務的盲區。為了提供攤商合適的保障,土地銀行代理銷售的臺灣產物保險推出了專屬的「集合式商業火險保單」。這款保單的投保範圍包括火災、爆炸、煙燻等項目,並融入微型保險的精神,減輕投保負擔,讓攤商能以低廉的保費獲得基本保障。
目前,台北市成功市場及錦安市場已經透過土地銀行與臺灣產物保險簽署了「集合式商業火險保單」。以市場自治會為要保人,平均每位攤商每年的保費僅數百元,就能享有停業損失保險,最多可補償90日,讓攤商在經營生意時更有保障。此外,土地銀行還積極推廣微型傷害保險、小額終老保險等產品,以簡單易懂、低保額及便宜保費為特色,讓更多客戶能以低廉的保費獲得基本保障。
土地銀行秉持「友善金融」、「扶助金融弱勢族群」、「金融知識普及」、「中小企業成長推手」四大措施,致力於落實普惠金融原則。多年來,土地銀行在這方面的努力得到了肯定,連續5年獲得金管會頒發「高齡者及身心障礙者財產信託評鑑績效優良銀行」獎項,並連續6年獲得金管會「金融服務業公平待客原則評核」優異肯定,充分展現了其對普惠金融理念的落實。
依消防署統計,我國113年發生15,430次火災,總共造成新台幣13 .3億元房屋及財物損失,平均每次祝融肆虐造成8.6萬元損失。去年 至今年3月間發生數起傳統市場火災,造成攤商財產損失及營業中斷 ,讓商家多年心血付之一炬。
傳統市場過往是保險服務覆蓋盲區,為提供攤商合宜保障,土地銀 行代理銷售臺灣產物保險提供攤商專屬的「集合式商業火險保單」, 投保範圍涵蓋火災、爆炸、煙燻等項目,並注入微型保險精神,減輕 投保負擔,同時獲得基本合宜的保障。
台北市成功市場及錦安市場已透過土地銀行與臺灣產物保險簽署「 集合式商業火險保單」,以市場自治會為要保人,平均每位攤商每年 保費僅數百元,即享有停業損失保險,且最多可補償90日,讓攤商做 生意更有保障。此外,土地銀行積極推展微型傷害保險、小額終老保 險,以簡單易懂、低保額及便宜保費為商品特色,讓更多客戶只須繳 交低廉保費就能享有遭遇危難時的基本保障。
土地銀行以「友善金融」、「扶助金融弱勢族群」、「金融知識普 及」、「中小企業成長推手」四大措施致力落實普惠金融原則,經過 多年耕耘,除連5年獲金管會頒發「高齡者及身心障礙者財產信託評 鑑績效優良銀行」獎項,更連續6年獲得金管會「金融服務業公平待 客原則評核」優異肯定,充分落實普惠金融理念。
根據財政部資料,檢視各項獲利指標可見,在資產報酬率(ROA) 部分,截至今年3月底,相較去年同期,僅第一銀行小幅增加0.01個 百分點,合作金庫、華銀、彰銀與臺企銀持平,臺銀、土銀與兆豐銀 則分別減少0.08、0.02及0.07個百分點。
至於權益報酬率(ROE),各公股銀行今年3月均較去年同期下滑, 降幅介於0.01至1.23個百分點間。對此,財政部國庫署指出,主因在 於去年初曾一次性認列高鐵聯貸案利息補償金,墊高當年基期,加上 今年受美國關稅政策及全球股匯市動盪影響,拖累財務操作利益,部 分銀行又將盈餘轉增資以強化資本,使ROE普遍下滑。
除獲利壓力,公股行庫內控同樣受關注。2022年至今年4月間,部 分公股銀行發生理專挪用客戶資金或行員挪用公款等案件,經查均涉 及內控制度不完善或執行不嚴謹,因而遭處糾正或罰鍰。財政部強調 ,已要求各銀行提出後續改善計畫,並將執行情況納入績效考核,對 於共通性風險事項則透過各項會議加強宣導。
財政部表示,銀行提供存款與財富管理等服務均建立在客戶信任基 礎上,因此推動誠信文化、強化內部控制至關重要。未來如何在政策 任務與市場競爭間取得平衡,仍是公股行庫重要挑戰。
民營金控與銀行整併的腳步不斷加快,對公股銀行帶來的競爭壓力也日益增加。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底,八大公股銀行的總存款市占率為44.77%,較去年同期下滑了1.38個百分點。公股銀主管們指出,台灣銀行家數過多,客戶重疊度高的問題已經存在已久。儘管民營銀行的合併可以擴大營運規模,但整體的綜效仍需時間觀察。面對市場的挑戰,公股銀行也在不斷調整策略以應對。 臺灣銀行已經祭出三大策略來應對這些挑戰。首先,它將持續提供新台幣和外幣優利存款專案,以爭取更多的存款。這些專案將根據市場利率的趨勢、資金狀況以及專案的辦理情況,進行適時的調整。其次,臺灣銀行將拓展數位存款和薪轉戶業務,並規劃建置一個數位存款及薪轉戶優惠利率方案系統,以結合數位存款與薪轉相關的優惠,擴大行銷利基,並設計差異化的帳戶利率,以創造更多爭取客戶存款的機會。最後,該行將修訂考核機制,以明確業務重點方向,並對活期性存款月底餘額計分權重進行調增,對重點業務提供額外加分,以鼓勵營業單位積極爭攬業務。 兆豐銀行則表示,在兼顧收益與風險的前提下,將繼續運用外匯業務的優勢來服務客戶,並適時推出存款專案,以維繫並開拓客戶與存款量,維持存款市占率及競爭力。 合庫銀行也強調,它仍擁有分布全台各地的實體通路優勢,能夠提供客戶完善的金融服務。未來,合庫銀行將持續調整行內業務評核方式,並進行各項激勵措施,引導分行全力拉升新台幣活存及短天期定存營運量。 土地銀行也提出了自己的策略。除了運用業績考核及獎勵措施等機制,提升營業單位吸收存款的誘因及動能外,該行還在提升數位能力,精進個人行動網銀與企業網銀,以加深客戶的黏著度,維持存款市占率。
隨著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台灣的公股銀行正不斷深化數位轉型,以應對消費者行為的變革。近期統計數據顯示,多家公股銀行的網路銀行和行動銀行使用年成長均達雙位數,展現了數位金融服務的強大潛力。
根據臺灣銀行的統計,2024年全年網路銀行交易筆數達到2,993萬筆,年增長14.4%,戶數則增至490.8萬戶。其中,土地銀行在網路銀行和行動銀行的轉帳交易方面表現亮眼,網路銀行轉帳交易筆數為795萬筆,年增長11.7%,行動銀行轉帳交易筆數則為826萬筆,年增長達17.43%。
整體來看,土地銀行的電子金融業務手續費收入佔全行手收比率達到2.7%。這一成績不僅顯示了土地銀行在數位金融領域的穩健成長,也反映了其在金融市場中的競爭力。
不僅土地銀行,合庫銀行和第一銀行等也展現了強大的數位金融服務成長。合庫銀行2024年行動網銀交易金額達到5,429億元,年增長23.1%。第一銀行則在個人網路銀行交易金額上達到3,187億元,年增長17%,而行動銀行交易金額更突破1兆1,039億元,年增長28.5%。
隨著金融業界的整併,實體銀行家數雖有所減少,但數位金融服務的發展卻日益多元。行動支付應用場景不斷擴大,數位金融服務的競爭也日益激烈。
在這股數位浪潮中,公股銀行積極加入新功能,並持續優化App,強調用戶體驗和操作便利性。例如,土地銀行啟動了多項數位金融科技發展計畫,包括優化網路銀行及行動銀行App,以及大數據應用、社群網路行銷、智能客服等。
此外,土地銀行還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透過吉祥物IP角色設計,如「BUBI」等,來吸引年輕族群。這些吉祥物不僅結合了數位帳戶、信用卡等產品設計,還延伸至實際的數位服務應用,如行動銀行App中的服務操作。
合庫銀行則強調將積極推展線上服務,提升使用者體驗和網站使用效率,並關注金融科技發展趨勢和資安威脅,深化資訊安全教育訓練。
臺灣銀行統計,2024年全年網路銀行交易筆數2,993萬筆,年增14 .4%,戶數達490.8萬戶。
土地銀行2024年網路銀行轉帳交易筆數795萬筆、年增11.7%,行 動銀行轉帳交易筆數826萬筆、年增17.43%;包含網路銀行、行動銀 行及企業委託付款等業務在內,整體電子金融業務手續費收入占全行 手收比率為2.7%。
合庫銀行2024年行動網銀交易金額5,429億元,年增23.1%。第一 銀行2024年個人網路銀行交易金額為3,187億元、年增17%,行動銀 行交易金額更達1兆1,039億元、年增28.5%。
近年國內金融業者有所整併,但實體銀行家數仍多,隨科技日新月 異,行動支付應用場景日趨多元,數位金融服務蓬勃發展,不論線上 或線下,整體產業競爭激烈。
數位浪潮下,公股銀積極轉型,除了在網路銀行、行動銀行加入新 功能,持續優化改版App,強調用戶體驗與操作便利性,鞏固既有客 戶外,也透過品牌吉祥物IP角色設計,翻轉公股形象,以吸引更多年 輕族群目光,如臺銀打造吉祥物「BUBI」、一銀推出「小粉獅」、彰 化銀行也有吉祥物「柴寶」,不僅將角色結合數位帳戶、信用卡等產 品設計,亦延伸至實際數位服務應用,像是透過吉祥物在行動銀行A pp中引導客戶進行相關服務操作。
在推動數位金融方面,土銀指出,已啟動多項數位金融科技發展計 畫,包括優化網路銀行及行動銀行App,以及辦理大數據應用、社群 網路行銷、智能客服、線上申貸、行動支付、網路投保等,並介接M yData平台強化線上申辦業務便利性。
合庫銀表示,將積極推展線上服務,提升使用者體驗及網站使用效 率,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的金融服務,並關注金融科技發展趨勢與掌握 資安威脅情資,深化資訊安全教育訓練。
臺灣銀行祭出三大因應策略,第一,持續提供新台幣、外幣優利存 款專案,以爭攬存款,並視市場利率趨勢、資金狀況及專案辦理情形 適時調整專案內容;第二,拓展數位存款及薪轉戶業務,規劃建置數 位存款及薪轉戶優惠利率方案系統,結合數位存款與薪轉相關優惠, 拓展行銷利基,並可差異化設計帳戶利率,創造有利爭攬客戶存款的 彈性與空間;第三為修訂考核機制,以明確業務重點方向,為因應各 項法定比率需要,調增活期性存款月底餘額計分權重,並對重點業務 提供額外加分,以正向鼓勵營業單位積極爭攬業務。
兆豐銀行指出,兼顧收益與風險的前提下,將持續運用外匯業務優 勢服務客戶,適時推出存款專案,維繫並開拓客戶與存款量,以維持 存款市占率及競爭力。
合庫銀行表示,面對民營銀行合併,目前合庫仍具有分布全台各地 實體通路優勢,可提供客戶完善金融服務,未來將持續藉由滾動調整 行內業務評核方式及進行各項激勵措施,引導分行全力拉升新台幣活 存及短天期定存營運量。
土地銀行也提到,除運用業績考核及獎勵措施等機制,提升營業單 位吸收存款誘因及動能外,亦提升數位能力,精進個人行動網銀與企 業網銀,加深客戶的黏著度,以維持存款市占率。
台灣土地銀行再獲防詐殊榮,展現金融機構社會責任
近期,台灣金融科技打詐風險不斷升高,為了加強防詐工作,行政院推出「打詐新四法」及「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2.0版」,而台灣土地銀行在這波防詐行動中,再度展現其卓越的防詐能力。
8月13日,銀行公會全國聯合會舉辦「金融科技打詐高峰會」,並對在防詐方面表現卓越的銀行進行表揚。其中,土地銀行西臺中分行因為即時通報警檢單位,成功守住受害人的資產,榮獲「中檢神說吸金專案」防詐獎項。
土地銀行董事長何英明代表受獎,他表示,土地銀行積極響應行政院的政策,近期與臺中地檢署攜手合作,有效攔阻詐騙金流與通報非法吸金。土地銀行員工展現專業判斷力,識破詐騙話術,並即時通報警方與檢方介入處理,以耐心關懷民眾,最終成功保住其資產。
何英明強調,土地銀行秉持「預防優先、快速攔阻、全程守護」的防詐策略,不僅以專業金融角色攜手檢警機關、社會大眾共同遏止詐騙,更持續精進防詐措施。土地銀行強化了「AI異常帳戶預警模型」、專屬簡碼簡訊服務及約定轉帳防詐機制,並將可疑交易態樣納入系統預警指標。
此外,土地銀行還加強了防詐教育訓練,深化臨櫃關懷提問、客戶身分確認程序,即時介入高風險交易。近一年来,土地銀行已成功阻止近200件詐騙案,避免損失金額超過新臺幣1.6億元,顯示其在防詐方面的卓越成果。
土地銀行的防詐努力不僅保護了客戶的財產安全,也展現了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在這場與詐欺的戰爭中,土地銀行確實是值得稱讚的防詐尖兵。
隨著人工智慧、虛擬資產蓬勃發展,詐騙手法日新月異,行政院推 出「打詐新四法」搭配「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2.0版」,以 教育宣導、攔阻訊息、阻斷金流、偵查打擊、建置金融機構聯防通報 機制及專屬簡碼簡訊等措施,全面協助我國達成識詐、堵詐、阻詐、 懲詐及防詐效益。
何英明表示,響應行政院政策,土地銀行近期與臺中地檢署攜手合 作,有效攔阻詐騙金流與通報非法吸金,展現專業判斷力,識破詐騙 話術,即時通報警方與檢方介入處理,更以耐心關懷民眾,最終成功 保住其資產,因此榮獲本次「中檢神說吸金專案」防詐獎項,充分彰 顯土地銀行在防制詐騙的關鍵角色與企業社會責任。
土地銀行秉持「預防優先、快速攔阻、全程守護」的防詐策略,不 僅以專業金融角色攜手檢警機關、社會大眾遏止詐騙,更持續精進防 詐措施,除強化「AI異常帳戶預警模型」、專屬簡碼簡訊服務及約定 轉帳防詐機制,並將可疑交易態樣納入系統預警指標,同時加強防詐 教育訓練,深化臨櫃關懷提問、客戶身分確認程序,即時介入高風險 交易,近一年已成功阻止近200件詐騙案,避免損失金額超過新臺幣 1.6億元,阻詐成果斐然。
近日,台灣公股銀行面對日益頻繁的極端降雨氣候挑戰,積極制定各項因應策略,以確保金融服務不中斷。其中,台灣土地銀行便推出了五大策略,全力提升抗災能力。
首先,土地銀行強調定期辦理防災教育訓練,以及緊急應變處置演練,以提升員工的應急能力。同時,為確保營運不中斷,該行已訂定一系列應變措施,包括對颱風、淹水、停電、疫情等緊急事件的預先規劃。
在風險轉移方面,土地銀行積極投保商業火災綜合保險,其內容涵蓋地震、颱風及洪水等,有效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實體風險。此外,該行在行舍勘查報告書中增列淹水相關評估項目,從源頭避免選址於高淹水風險區域。
為了降低對實體營運據點的依賴,土地銀行積極推動數位轉型,不斷提升數位服務的質量與便利性。這樣的轉型不僅降低對實體據點的依賴,也為未來業務發展開辟了新的機會。
在自有行舍與據點方面,土地銀行採用購買保險含颱風及洪水險的方式,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並填補可能發生的損失。同時,該行不定期調整營業單位據點策略,在分行行舍續租或規劃遷址營運時,將自然災害影響降至最低。
臺灣銀行也為了應對極端降雨,對自有房舍及營業據點進行了嚴格的風險評估,並在行舍選址、改建及修繕過程中,將極端氣候變化考慮在内。此外,該行在淹水潛勢區的營業據點,設置了防水閘門及防洪沙包,並配置不斷電系統及自設發電機,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仍能提供穩定的金融服務。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台灣的极端天氣事件,特別是颱風和暴雨,頻繁發生,對各種產業帶來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公股銀行如台灣土地銀行(以下簡稱「土銀」)也開始關注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的報告書,進行淹水風險的情境分析。
根據土銀最新公布的2024年度TCFD報告書,預測在2041年至2060年間的極端情境下,該銀行在台灣的高淹水風險地區共有34家分行,這些分行佔該銀行整體營業據點的22.82%。此外,自有不動產位於高淹水風險地區的帳面價值也佔自有不動產總帳面價值的13.99%。
土銀進行了詳細的試算,發現即使面對強降雨淹水,國內營業據點的營業損失也僅約200萬元,這相較於該銀行的稅前盈餘,影響極小,僅占0.01%。對自有不動產而言,強降雨淹水下潛在的財務影響約為7,000萬元,占稅前盈餘的0.37%。
對比其他銀行,合庫銀行的分析結果顯示,在最極端情境下,自有行舍營運據點位於高淹水風險區域的數量占比為24.84%,建物價值減損金額占比為57.59%。合庫銀行還進一步推估,2050年時,潛在營運損失金額最高可達62.52萬元,對整體營運的影響程度仍然有限。
第一銀行則對國內自有、租賃資產的淹水潛在損失進行了評估,涵蓋北、中、南、東部共200個實體點。在2050年的極端情境下,資產毀損修復成本總計2,109萬元,其中南部資產毀損修復成本占比最高,達49.2%,北部則為35.3%。
臺灣銀行也指出,預計在2036年至2065年間,若颱風、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增加,將可能對該銀行的自有與租賃營運據點、投資性不動產造成風災、土石流、淹水等風險,進而導致財務損失或營運中斷。
據土地銀行最新2024年度TCFD報告書,模擬在2041年∼2060年間最 極端情境下,位於高淹水風險地區的國內營業據點共有34家分行,占 整體營業據點比重22.82%,自有不動產位處高淹水風險地區的帳面 價值則占自有不動產總帳面價值的13.99%。
土銀試算,國內營業據點因強降雨淹水造成的營業損失約為200萬 元,僅占稅前盈餘的0.01%;自有不動產位於強降雨淹水下潛在的財 務影響約為7,000萬元,占稅前盈餘的0.37%。
合庫銀行分析結果顯示,在最極端情境下,自有行舍營運據點位於 高淹水風險區域的數量占比為24.84%,建物價值減損金額占比為57 .59%。進一步量化淹水所造成的潛在損失,推估2050年時,潛在營 運損失金額最高為62.52萬元,對整體營運影響程度有限。若以近年 因淹水造成的修繕成本扣除保險理賠後實際成本3.5萬元估算,每年 投入成本約為52.5萬元。
第一銀行就國內自有、租賃資產進行淹水可能造成的設備損失進行 評估,包含國內北、中、南、東部共200個實體點,於2050年極端情 境下,資產毀損修復成本加總共2,109萬元,當中又以南部資產毀損 修復成本占比49.2%最高,其次是北部35.3%。
臺灣銀行指出,若2036年∼2065年極端天氣事件如颱風、暴雨等增 加,可能使臺銀自有與租賃營運據點、投資性不動產遭受風災、土石 流、淹水等,造成財務損失或營運被迫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