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銀行(公)公司新聞
去年8月開辦的新青安房貸,每戶最高貸1,000萬元、最高貸款成數 8成,最長借40年,有一段式、二段式機動利率及混合式固定利率, 最低補貼後利率到1.745%,其中有內政部補貼0.375%及公股銀行吸 收0.125%,以市場最低利率協助青年成家,從去年8月至今年3月, 總撥貸戶數已超過4.2萬戶。
據財政部統計,新青安房貸自去年8月上路後,受理及撥貸戶數、 金額每月皆維持相對高水準,今年3月單月受理戶數6,538戶,受理金 額510.92億元,皆是八個月來第二高;累計八個月來新青安總受理戶 數46,442戶、受理金額3,532.33億元。
撥貸方面,3月戶數和金額分別為6,440戶、482.38億元,皆是八個 月第三高,累計已有42,828戶透過新青安取得優惠房貸利率,累計撥 貸3,123.40億元,平均每戶撥貸749萬元。
財政部統計,3月受理戶數最多的仍為臺灣銀行,受理1,702戶,第 二名華南銀行、上升一名,受理885戶,第三名則是第一銀行,受理 821戶;單月受理金額排名與戶數相同,臺銀受理131.56億元,華南 銀65.26億元,第一銀行64.63億元。
單月撥貸戶數及金額,排名則為臺銀、土銀、華南銀,分別撥貸1 ,395戶、886戶和875戶,撥貸金額則分別為103.76億元、64.69億元 和64.09億元。其中,3月前三名的臺銀平均每戶撥貸743.8萬元、土 銀平均每戶撥貸730.14萬元、華南銀平均每戶撥貸732.46萬元,在總 平均以下;平均每戶撥貸最多是兆豐銀的812.26萬元。
隨著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身心障礙者平均餘命延長,家庭面臨「雙老」困境。為此,台灣銀行自今年起大力推動「預訂信託-珍愛人生方案」,讓身心障礙者及早規劃財產,保障未來生活所需。
台灣銀行分享案例:陳媽媽育有一對子女,兒子為智能及重度視障,隨著年齡增長,她開始擔心兒子財產安排。在諮詢台灣銀行後,她了解到「預訂信託」機制,決定先為兒子進行信託規劃,並由會計師友人擔任信託監督人。
為協助視障者,台灣銀行分行同仁事先模擬可能狀況,並在簽約時安排專人引導、簡化用詞和提供易讀文件,讓陳媽媽兒子以按捺指紋代替簽名。通過這項精心安排,陳媽媽順利完成信託規劃,消除了心中的擔憂。
台灣銀行強調,預訂信託服務不僅適用於高齡者,也擴及身心障礙者,幫助其家庭及早規劃信託,避免財產被挪用或詐騙,保障身心障礙者未來生活所需。
**台灣銀行朝領導銀行邁進 年會集思廣益擘劃未來**
台灣銀行為持續加強競爭力,以「踐履永續金融.建構領導銀行」為目標,於陽明山舉辦年會。會議由董事長呂桔誠主持,與會人員包括總分行經理以上人員、海外分支機構及工會代表等,共同討論六大主軸議題,包括資料科學應用、永續發展策略、多元金融服務整合、個人金融動能提升、全面遵循體系落實及公平待客原則實踐等。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出席致詞表示,台灣銀行以「全民的銀行、臺灣的靠山、永續的推手」為策略主軸,在永續價值、數位轉型、財管業務及優質文化等面向表現傑出,是台灣金融業的典範。
台灣金控董事長沈榮津肯定台灣銀行在呂桔誠領導下,積極融合政府政策,獲利及市場排名均有顯著進步,包括消費者貸款餘額排名國內第一、聯貸市場連續五年奪冠等。
台灣銀行自2016年呂桔誠回任董事長後,持續推動「三駕馬車」營運策略,均衡發展企業、個人金融及政府部門業務。個人金融業務尤為亮眼,房貸業務聚焦首購族,已超越1兆元規模,為國內房貸規模最大的銀行。此外,台灣銀行有效運用超額流動性,提升台幣存放比,稅前盈餘由2015年的106億元大幅成長至2023年的383億元,逾放比僅0.086%,備抵呆帳覆蓋率達1,726%,風險加權資產報酬率為1.19%,居全體國營銀行第一,經營績效表現優異。
總經理施瑪莉表示,台灣銀行未來將持續融入政府政策、落實企業社會責任,並以客戶為中心提供整合性金融服務,運用科技提升效率,持續拓展個人金融業務,並強化公司治理及誠信經營文化,營造友善的職場環境。她期許全體同仁齊心協力,共同打造台灣銀行成為領導銀行,為社會創造共榮。
**台灣銀行黃金存摺再創新高 投資報酬率逾25%** 受中東局勢緊張影響,投資人紛紛尋求避險管道,推升國際金價頻創新高。根據台灣銀行最新公布的黃金存摺牌價,19日賣出價達每公克2,513元,再創歷史新高。 若以去年4月20日的買入價1,978元計算,至今年4月19日賣回,每公克獲利504元,報酬率高達25.48%。 台灣銀行報告指出,國際投行預期聯準會終將降息,投資人持續將資金投入黃金。儘管短期可能出現回檔,但中東局勢緊張預計將支撐金價未來6個月至18個月內漲至3,000美元。 花旗集團預估,黃金長線在2,200美元附近有支撐,下跌空間有限。因此,將今年黃金目標價上修至2,350美元,2025年目標價也調高至2,875美元。 不過,國際黃金分析師提醒,目前黃金價格與美元及美債殖利率呈正相關是不尋常現象。隨著市場延後對聯準會降息預期,金價仍創新高。儘管避險需求及央行購金推升金價,實體黃金供應並無短缺。因此,年底金價可能回跌至2,000美元。
臺灣銀行擘劃未來藍圖:打造領導銀行,踐履永續金融
臺灣銀行日前召開全行行務會議,董事長呂桔誠領軍,聚焦「踐履永續金融,建構領導銀行」議題。會議上,與會者針對六大主軸展開深入探討,包括廣泛應用資料科學、強化永續發展策略、整合多元金融服務、厚實個人金融動能、落實全面遵循體制以及恪遵公平待客原則。
金管會主委肯定臺銀貢獻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受邀致詞時盛讚,臺灣銀行以「全民的銀行、臺灣的靠山、永續的推手」為策略主軸,展現出對臺灣社會的深厚責任與貢獻,是人心目中最佳的銀行。
輝煌成績有目共睹
臺灣金控董事長沈榮津也出席致詞,肯定臺灣銀行在呂桔誠領導下,各項經營績效亮眼。過去一年,臺灣銀行稅前淨利創下歷史新高,消費者貸款餘額位居國銀第一,國內聯貸市場亦連續五年稱霸,持續蟬聯領導地位。
支持台商全球化布局
自2016年回任董事長以來,呂桔誠大力支持台商在全球拓展業務,採取「改革兩把刀」、「三駕馬車」等策略,優化資產結構、強化負債管理,並均衡發展企業、個人金融及政府部門三大業務。
個人金融業務蓬勃發展
其中,個人金融業務成長尤為顯著,房貸業務聚焦首購族,貫徹政府「住者有其屋」普惠金融政策,房貸餘額不斷攀升,預計2024年將突破兆元大關,穩坐國內房貸規模之冠。
資金效率大幅提升
臺灣銀行善用超額流動性,提升臺幣存放比,資金效率大幅提升。2023年稅前盈餘達284億元,加上政策性負擔,盈餘合計38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此外,逾放比僅0.086%、備抵呆帳覆蓋率1,726%、RORWA 1.19%,等四項財務指標皆領先國銀同業。
**台灣銀行響應地球一小時 關燈倡議種樹護地球**
為響應全球淨零趨勢,台灣銀行自2021年起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今年號召全台165個營業據點關閉招牌燈,喚起民眾重視維護地球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除了象徵性關燈行動,台銀也攜手「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你倡議,我種樹」活動。透過線上響應,台銀將種下一棵棵小樹苗,協助吸收二氧化碳、淨化空氣、減緩溫室效應。
台銀表示,這項活動獲得熱烈回響,累計超過2.8萬人響應倡議,展現民眾對環境永續議題的重視。
此外,台銀積極打造綠能低碳環境,完成全行營運據點的溫室氣體盤查及查證,並取得綠建築標章或建築能效評估。目前台銀已導入綠電使用,每年將導入400萬度綠電,總採購量達650萬度。
在國際碳權交易方面,台銀也成為首批國際碳權買家,支持政府實現淨零目標。台銀表示,將持續研擬企業經營策略,重視責任投資、納入責任銀行原則及赤道原則精神,以金融力量引領企業共同邁向淨零之路,為地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為永續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中東地緣政治衝突進一步加劇,避險資金帶動下,激勵金價頻創新 高,飆破2,430美元,但由於美國消費者對未來通膨率預期提升,及 美國聯準會官員對降息態度謹慎,市場對降息時間的預估再次延後, 形成賣壓,使金價在2,400美元附近徘徊。
臺銀黃金存摺牌價跟著節節高升,19日創下營業時間新高,收在每 公克2,513元,前高為12日的2,502元,和去年最後一個營業日12月2 9日相較,大漲455元。計算一年報酬率,去年4月20日黃金存摺營業 時間賣出價1,978元,今年4月19日賣回,每公克買回價2,482元,每 公克賺504元,報酬率高達25.48%。
臺銀報告指出,國際投行認為,由於市場預期聯準會終究會降息, 投資人的資金持續流入黃金,雖然短期有可能回檔,但中東地緣政治 影響,金價在未來6個月至18個月內有望漲至3,000美元,且花旗集團 預估,長線在2,200美元有所支撐,因此下跌空間有限,因此將今年 黃金目標價上修至2,350美元,2025年目標價也調高至2,875美元。
但國際黃金分析師強調,目前黃金價格與美元及5年期、10年期美 債殖利率呈正相關是不尋常情況,且市場逐漸延後對聯準會寬鬆周期 開始的預期時間,金價卻仍創新高;儘管近期避險需求及各國央行持 續購金推升金價,但不能證明當前金價合理性,實體黃金供應並無短 缺,因此,年底金價可能回跌至2,000美元。
會議邀請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致詞,黃天牧指出,臺銀以「踐履永續金融,建構領導銀行」為中心議題,以「全民的銀行、臺灣的靠山、永續的推手」為策略主軸,彰顯臺銀的角色及對臺灣的貢獻,是他心中最好的銀行。
臺灣金控董事長沈榮津受邀出席致詞,沈榮津感謝呂桔誠卓越領導臺銀,及經理人齊心協力,臺銀除積極配合政府政策,各項經營績效卓著,過去一年稅前淨利創史上最佳成績,消費者貸款餘額國銀排名第一,國內聯貸市場亦連續五年在統籌主辦行及額度分銷行排名全國冠軍,持續居國內聯貸市場領導地位,各項成績有目共睹,值得稱許。
2016年呂桔誠回任臺銀董事長以來,支持台商全球化腳步、布局全球,以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策略,提供整合性金融服務,並以「改革兩把刀」並進,優化資產結構、強化負債管理、有效運用資金及精準控管風險,同時落實執行「三駕馬車」營運策略,企業、個人金融及政府部門三大業務均衡發展,其中個人金融業務成長尤為關鍵,房貸業務聚焦首購族,支持政府「住者有其屋」普惠金融政策,房貸餘額穩步增長,2024年已逾1兆元,是國內房貸規模最大銀行。
臺銀將傳統業務賦予新策略,有效運用超額流動性,提升臺幣存放比,資金效率大幅提升,稅前盈餘由2015年106億元,至2023年已達284億元,若再加回99億元政策性負擔,盈餘達383億元,獲利成長超過一倍,創歷史新高;且逾放比僅0.086%,備抵呆帳覆蓋率達1,726%,RORWA (風險加權資產報酬率) 1.19%,以較低風險性資產創造更高收益率,這四項財務指標都是全體國銀第一。
臺銀積極參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起的全球自發性公益減碳行動「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活動,全台各分行和辦公室關閉招牌燈和不必要的照明設備,以減少能源消耗。為擴大活動效益,該行熱情邀約客戶透過活動連結或QR Code於線上響應「你倡議,我種樹」活動,每1,000個倡議者,臺銀將會種下一棵小樹苗,有助吸收二氧化碳,淨化空氣及減緩溫室效應。活動共累計超過2.8餘萬人點選響應倡議,共同攜手實現永續共好的地球生態系。
臺銀積極以實際行動打造綠能低碳環境,支持再生能源發展政策及環境永續,透過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轄下環境永續小組的努力,攜手總分行的力量,已完成全行營運據點ISO 14064溫室氣體盤查及查證、擴大自有行舍導入綠建築標章或取得建築能效評估,同時總行及武昌行區自2023年起逐步導入綠電後,今年將持續擴大綠電使用規模,並已完成資訊大樓再生能源採購,每年將導入400萬度綠電使用,目前綠電採購總額達650萬度。
臺銀全力支持政府實現淨零目標,在碳交所國際碳權交易平台啟動時,為首批國際碳權買家,以實際行動力挺我國碳權交易制度,推廣綠色生態系統,減緩氣候變遷影響。
隨著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日益凸顯,臺銀將對環境永續的關注,轉化為具體的實踐,研擬企業經營策略,重視責任投資、納入責任銀行原則及赤道原則精神,以金融力量引領企業共同邁向淨零之路,攜手努力為地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為永續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為協助民眾解決身心障礙者「雙老家庭」的困擾,臺灣銀行自112 年起大力推展「預訂信託-珍愛人生方案」,將預訂信託服務,由高 齡者擴大至身心障礙者,協助身心障礙者家庭及早規劃信託,開辦以 來獲得熱烈回響。該行分享過往服務案例,陳媽媽(化名)育有一雙 子女,其中兒子為智能及重度視能障礙者,隨著年紀漸增,陳媽媽不 免開始擔心兒子未來的財產安排,希望能使兒子生活及醫療所需款項 受到保障,避免財產被他人挪用或詐騙;在討論財產安排的同時,陳 媽媽也提出她的考量,例如:若資金不想這麼早交付,應該如何規劃 ?是否有人可以協助處理這些事務來保障兒子的權益?分行同仁便建 議陳媽媽承作「預訂信託-珍愛人生方案」,先為兒子進行信託規劃 ,由會計師友人擔任信託監察人,監督信託事務的執行,未來於財產 準備充足時,再存入信託專戶,正式啟動信託機制。
在陳媽媽的案例中,分行同仁以視障者的角度出發,沙盤推演陳媽 媽及兒子來行可能遇到的狀況,預先考量各種可能的細節,簽約當日 除由專人協助引導服務,透過簡化的銀行用語及易讀文件進行解說及 溝通外,並由兩位熱心同仁擔任見證人,讓其兒子以按捺指紋代替簽 名的方式進行簽約,解決視障者的簽名問題,齊心協力來完成這起暖 心的信託案例,也消除了陳媽媽心中的擔憂。
此次會議邀請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與會,他指出,臺銀以「踐履永續金融 建構領導銀行」為中心議題,及以「全民的銀行、臺灣的靠山、永續的推手」為策略主軸,充分彰顯臺銀的角色及對臺灣的貢獻,係其心中最好的銀行,並分別就:永續價值、數位轉型、豐厚財管業務、具彈性的人力規劃、國營銀行的價值、優質文化與誠信經營等六面向分享其真知灼見,博得與會人員熱烈迴響。
此外,臺灣金控董事長沈榮津出席致詞時表示,過去一年,臺銀在董事長呂桔誠卓越的領導及各經理人齊心協力,臺銀除積極融合政府政策外,各項經營績效卓著,稅前淨利創史上最佳成績,消費者貸款餘額在國內銀行排名第一,國內聯貸市場亦連續五年榮獲統籌主辦行及額度分銷行排名全國冠軍,持續維持國內聯貸市場領導地位,各項成績有目共睹,值得稱許。
該行自2016年呂桔誠回任臺銀董事長,支持台商全球化腳步,佈局全球,以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策略,提供整合性金融服務。落實執行「三駕馬車」營運策略,企業、個人金融及政府部門三大業務均衡發展,其中個人金融業務成長尤為關鍵,房貸業務聚焦首購族,支持政府「住者有其屋」之普惠金融政策, 2024年已逾1兆元,為國內房貸規模最大的銀行;將傳統業務賦予新的策略,有效運用超額流動性,提升臺幣存放比,稅前盈餘由2015年的106億元,至2023年已達284億元,若再加回99億元的政策性負擔,盈餘已達383億元,獲利翻了超過1倍,創歷史新高。逾放比僅0.086%,備抵呆帳覆蓋率達1,726%,RORWA (風險加權資產報酬率) 1.19%,以較低風險性資產創造更高收益率,前述四項財務指標居全體國營銀行第一,整體經營績效表現亮麗,讓公股銀行龍頭華麗轉身成功轉骨。
臺銀總經理施瑪莉表示,該行2024年業務之經營重點,應朝充分融合政府政策、踐履企業社會責任之使命,持續將永續發展理念融入營運策略,強化以客戶為中心提供整合性金融服務,運用AI技術來提升效率和競爭力,全力拓展個人金融業務,建立良好公司治理制度及形塑誠信經營文化,落實公平待客原則及員工照護,營造友善的職場環境等方向積極推動,並期許各位經理人齊心努力,共同攜手爭取榮譽,營造共榮社會。
台灣中小企業借款需求激增,台銀放款減反常
台灣中小企業看好景氣復甦,資金需求升溫。金管會統計,今年前兩月國銀中小企業放款暴增1.9倍,其中永豐銀、兆豐銀、台新銀增加最多,皆超過100億元。
截至2月底,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達9兆8千多億元,今年前兩月累積增加422.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75億元。
銀行業者觀察,中小企業放款年初增加,主要是週轉金需求,下游廠商備料反映景氣復甦。但規模較大的台銀2月中小企業放款卻減少,可能與客戶屬性、資本性支出還款、建築業土建融建案完工等因素有關。
前兩月中小企業放款增加最多的前五大銀行,永豐銀居首(127.4億元),其次是兆豐銀(124.4億元)、台新銀(101.4億元)、中信銀(92.5億元)、北富銀(84.3億元)。
**爆雷警報!歐美商辦授信衝擊六國銀**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歐美商辦爆雷問題早在兩年前就收到訊號,已要求銀行注意海外不動產授信風險並啟動金檢。目前,五家公股銀行和一家民營銀行踩雷,其中臺灣銀行、兆豐銀行、第一銀行、彰化銀行和華南銀行已經轉銷呆帳。
根據金管會統計,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4月12日,六家國銀共辦理了10件歐美商用不動產授信案,金額合計2.99億美元。
黃天牧指出,歐美商辦爆雷的警鐘來自於疫後居家上班常態化,導致商辦需求下降,以及前年3月美國暴力升息,使得商辦債務成本大幅上升。
其中,臺灣銀行和彰化銀行已經轉銷呆帳,部分問題案件是在多年前貸款出去的,並非近年發生。銀行局調查發現,六家銀行的損失率最低19.4%,最高近7成,平均損失約50%,估計六家銀行的損失約50億元。
金管會統計至今年2月底,國銀對美國和歐洲商辦的授信總額約1,811億元,其中美國1,446億元,歐洲365億元,占國銀總放款比例分別為0.37%和0.09%,比重不高。
截至2月底止,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達9兆8,087億元,月增39 2億元,相較去年底,今年前二月累積已增加422.8億元,相較去年前 二月僅增加148億元,年增275億元。銀行局表示,過往中小企業因為 還款,淡季都在年初,之後才慢慢增加,但今年1月不減反增,2月增 加金額進一步上升,應是與景氣有關。
銀行業者也觀察,中小企業放款年初增加,主要放款目的多是週轉 金,下游廠商看好景氣復甦開始備料,中小企業開始有周轉的融資需 求,因此反映到中小企業放款上。
中小企業放款規模較大的,通常是八大公股行庫,2月有六家公股 行庫的中小企業放款呈成長,僅台銀、一銀減少,減少原因除與客戶 屬性有關外,銀行業者歸納三因素,一是年初通常有資本性支出還款 、週轉金還款等;二是建築業的土建融建案完工;三是中小企業放款 戶已被養成大企業,因此不再列為中小企業。
根據金管會統計,前二月中小企業放款增加最多的前五大銀行,第 一名是永豐銀行127.4億元,亞軍是兆豐銀行124.4億元,第三名是台 新銀行101.4億元,中信銀增加92.5億元及北富銀增加84.3億元分居 第四、第五名。
金管會統計去年下半年至今年4月12日,國銀因辦理歐美區商用不 動產授信,依重大偶發通報有六家,五公股銀及一民銀,共10件授信 案,合計2.99億美元。
立委指出,歐美商辦爆雷警鐘早就響起,一是疫後居家上班成常態 化商辦需求下降,二是前年3月美暴力升息使商辦債務成本大幅上升 ,我六家銀行中箭,其中10件是美商辦聯貸案、一件是歐洲商辦,出 現30億元呆帳。
黃天牧說明,二年前就要求銀行要注意,金檢也同步在做,幾件遇 雷的金檢都已查過,像法國養老院聯貸案,檢查局都有查到,但沒有 重大缺失,比較可能是風險判斷錯誤,目前華銀、彰銀已轉銷呆帳, 且有些發生問題的案件是很早年就貸出去的,並非近二年。
據銀行局調查,去年10月到今年4月12日重大偶發事件通報、損失 金額超過1,000萬美元的有六家銀行、10件商辦案授信,原始貸款餘 額近3億美元,損失率最低是19.4%、最高約近7成,各家銀行均有依 照損失額提列備抵呆帳或是直接轉銷。以每件案子平均損失率約5成 來看,六銀行損失約落在近50億元。
金管會統計至今年2月底,國銀對美國、歐洲商辦授信總額共1,81 1億元,分別是美國1,446億元、歐洲365億元,占國銀總放款各是0. 37%和0.09%,比重不高。
**金價受衝突激勵創新高 台灣銀行預期將修正** 受到伊朗與以色列衝突情勢升溫影響,國際金價於週四(12日)在避險資金推動下,一度飆升至每盎司2,431.29美元的新高。對此,台灣銀行(台銀)分析指出,儘管金價持續上漲,但由於波段漲幅已大,投資人應注意修正風險。 台銀表示,當日雪梨金市以2,373.09美元開盤,主要是因美國情報警告伊朗軍隊已進入最高警戒狀態,計畫對以色列發動報復性攻擊,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刺激避險資金湧入金市,帶動金價持續上漲。在歐美盤時,金價一度突破2,400美元,最高達2,431.29美元。但由於伊朗與以色列緊張情勢尚未緩解,避險買盤仍持續支撐金價上漲。 不過,美國密西根大學公布的數據顯示,消費者預期未來一年的通膨率達3.1%,為今年以來最高。市場認為美國降息時程可能延後,導致金價從高點回落,最終報價為2,343.43美元,未能站穩在2,400美元以上。
**台灣銀行首推信用卡碳中和 有效降低金融產業碳足跡**
為落實淨零排放目標,台灣銀行身為公股銀行,積極響應環保行動。日前已透過購買碳權進行抵換,完成信用卡碳中和,並取得國際認證標準PAS 2060碳中和驗證。此舉不僅是台銀首個碳中和案,也為金控產業樹立減碳標竿。
台灣銀行表示,在達成信用卡碳中和前,已於2022年取得信用卡碳足跡數據認證。透過購買國際碳權交易平台碳權,於今年3月完成抵換,並取得PAS 2060碳中和驗證,展現台銀在環境永續的決心。
除了信用卡碳中和,台銀更早一步於2022年取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產品碳足跡標籤」及「產品碳足跡減量標籤」認證。此外,台銀也是台灣碳交所啟動「國際碳權交易平台」的首批購買者,積極參與碳權交易,促進金融產業永續發展。
事實上,公股銀行早在2021年起便積極投入減碳行動。兆豐銀行透過向風電業者購買碳權,通過公正第三方認證,成為國銀界首家取得信用卡碳中和認證的發卡行。第一銀行也於去年取得五張綠色信用卡碳中和驗證,並獲得「減碳標籤」雙重認證。合庫銀行則取得兩張信用卡碳足跡查證。
公股金控也積極購買碳權交易,包括台灣金、兆豐金、第一金、合庫金、華南金等,皆為碳交所碳權交易的首批購買者,展現金融產業支持淨零排放的決心。
除了碳權交易,公股銀行也從信用卡製作、持卡人行為等方面進行碳減量。多數銀行的信用卡皆採用可回收材質,並鼓勵持卡人改用電子帳單及授權自動扣繳等方式,有效節省紙張用量,減少金融產業的碳足跡。
台銀信用卡邁向碳中和 全台首家取得PAS 2060驗證
為落實環保永續的企業社會責任,台灣銀行積極推動旗下信用卡產品轉型。繼去年取得多項碳足跡相關認證後,台銀近日宣布已完成旗下信用卡的碳中和,並取得國際認可的PAS 2060碳中和驗證,成為全台首家達到此項殊榮的銀行。
早在2022年,台銀便已取得BSI英國標準協會的信用卡碳足跡數據認證,並於同年12月獲得環境保護署頒發的雙重碳足跡認證。如今,台銀更進一歩,透過購買碳權抵換信用卡的使用碳排,達成碳中和的目標,展現其對環境保護的決心。
台銀表示,除了信用卡產品碳中和,未來將持續加強減碳工作。除採用可回收材質減少廢氣排放外,也將推廣持卡人轉用電子帳單和授權自動扣繳等方式,減少產品使用階段的碳排量。此舉不僅響應政府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更契合環保部的溫室氣體減量政策,為永續金融做出企業應有的貢獻。
**國內聯貸市場洗牌**
今年首季國內聯貸市場的額度管理行排名前五大有變動,由一銀奪下冠軍,兆豐、北富銀、台灣銀行、合庫分居二、三、四、五名。其中,台灣銀行因無法參與規模龐大的文曄聯貸案,而從原先的榜首退居第四。
聯貸市場的統籌主辦銀行排名也有異動,華南銀行奪冠,兆豐、一銀、土銀、北富銀等銀行緊追在後。由於管理行通常會擔任統籌主辦銀行,因此台灣銀行退居統籌主辦銀行的第八名。
業界人士表示,今年首季的排名變動主要受到文曄聯貸案的影響,但聯貸籌組需時半年,因此全年的排名仍待觀察。此外,公股銀行積極搶攻綠色金融相關聯貸案,也對市場排名帶來影響。
**台銀前進「兆元俱樂部」 外幣存款創新高** 台灣銀行在2月外幣存款大幅增加,攀升至4,505億美元(約新台幣14兆2,24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這波外幣存款潮主要是因為企業貨款收入、投資款及股利匯回,以及美國延後降息預期心理發酵,加上台幣持續貶值,企業和存戶延後拋售美元獲利,再加上年終獎金回籠潮,推升了外幣存款水位。 台灣銀行擠掉玉山銀行,擠進「兆元俱樂部」,成為外幣存款餘額排名前五大的銀行。中信銀行、兆豐銀行、北富銀行也都在2月加入「兆元俱樂部」。 一位銀行主管表示,預計在美國降息之前,美元利率將維持在高點,加上台幣貶值,存戶會繼續持有美元存款,以賺取高利息和避免匯率損失。估計全年外幣存款將保持穩定。 金管會表示,國銀外幣存款自2004年開始統計以來,僅有2013、2014、2021和2022年全年增加超過1兆元。其中,2022年全年增加1兆7,584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但2023年則減少至2,285億元。2024年1月繼續走低,出現連續三個月的衰退,但在2月出現止跌,單月增加2,028億元(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