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銀行(公)公司新聞
台北富邦銀行今年4月1日合併日盛銀行,去年底的北富銀淨值是2 ,358.13億元,日盛銀則是245.03億元,合併後北富銀5月底淨值達2 ,682.09億元。
除北富銀外,前五月有多家銀行淨值回升超過百億元,其中以玉山 銀行、永豐銀行回升超過200億元最為亮眼。台灣銀行、兆豐銀行、 國泰世華銀行、第一銀行、上海商銀、合庫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 行也都回升超過百億元。
銀行主管表示,去年由於美國暴力升息,導致出現股債雙殺,銀行 投資的金融資產出現未實現評價損失,淨值受到嚴重影響,即便去年 國銀稅前大賺3,919億元,但整體淨值從2021年底的4.26兆元,到去 年底的4.27兆元,僅小幅增加119.4億元,其中還包含新增一家將來 銀行的淨值76.58億元,代表國銀淨值全年其實是減少3,000多億元。
今年股市回穩後,去年受傷慘重的銀行,今年反因股票部位較高, 出現淨值大舉回升情形。
債券部分,由於今年僅小幅回升,回升幅度低於股票,因此對銀行 的淨值回升貢獻較低,主要還是靠股票、基金等投資部位的貢獻。
銀行主管指出,今年因升息影響趨緩,銀行維持高獲利動能,股債 衝擊大舉減少,因此帶動淨值上揚,未來只要股債保持穩定,加上獲 利持續,預計整體銀行的淨值仍將持續上揚。
另外,依據金管會規定,若帳列其他權益為負數,須提列相同數額 的特別盈餘公積,因此縮減許多銀行今年可供分配盈餘空間。
但隨金融市場的回穩,各項評價已較去年底回升,未來評價提升得 以迴轉,可於未來年度成為可分配盈餘回饋予股東。
台灣銀行(合庫銀)近期承作的「以房養老」貸款業務,在央行連續五次升息的影響下,出現了一些變化。根據新聞報導,合庫銀與台灣銀行等主力銀行,其「以房養老」貸款的利率仍壓在3%以內,但土銀的最高利率已突破3%,達到3.16%,華銀則是從3.07%起跳。由於升息,借款人每月需支付的利息增加,實領的生活費因而縮水,這對「以房養老族」的申辦意願產生了影響。 合庫銀指出,截至今年5月底,以房養老承作案量略微下降,新增140件,新增核准額度約10.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9件,但核准額度增加約1.4億元。台銀今年前五月承作的「以房養老」貸款戶數16戶,核貸額度0.9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戶,但核貸額度增加0.36億元。 華銀則表示,長者主要擔心三件事:不動產價值、借款期間及每月領取的生活資金;利率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通膨對未來生活費用的影響。土銀則認為,以房養老商品的需求將隨著高齡人口增加而增長,但利率上揚或房市萎縮可能影響年長者申貸意願。 合庫銀強調,以房養老整體承作趨勢呈現穩健緩增,部分原因是年長者有更多樣化的金融商品可選,部分則是為了避免負債,改以留房養老結合信託等方式獲取安養資金。一銀則鎖定三大族群,並提供「以房養老」與「安養信託」結合的現金流規劃,確保老年生活無虞。
台灣銀行積極推動「以房養老」方案,為年輕一代解決老年照顧資金短缺的問題。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以房養老放款累計件數達7,110件,放款餘額高達404億元,年增率持續呈現雙位數成長。雖然增速有所趨緩,但台灣銀行在推廣這項服務上仍取得顯著成效。
今年5月與去年同期相比,以房養老在件數、金額成長最多的銀行中,公股行庫佔據前五名,分別為合庫、土銀、一銀、華銀和台銀。相較之下,民營銀行如台新銀、安泰銀、陽信銀則呈現零成長。銀行局分析,公股銀行之所以表現亮眼,是因為較早開始布局,並制定了相關機制;而民營銀行則因年長客戶習慣將不動產留給子女,或是不願處理財產,導致推廣較為困難。
銀行局強調,以房養老貸款旨在提供多種產品供高齡者選擇,並尊重民眾財產運用規劃的意願。在區域別方面,北北基、中彰投、桃竹苗三個區域的件數和金額成長較快,這三個區域就佔了核貸件數的77%,核貸金額的87%。從性別和平均承作年限來看,女性申請件數和年限均略高於男性。
面對人口負成長的趨勢,以房養老方案成為解決老年照顧資金問題的重要途徑。台灣銀行等金融機構將繼續努力,為年輕一代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共同打造健康、幸福的老年生活。
台灣銀行近年來積極推廣「以房養老」業務,但近期市場出現了一個引人關注的現象。根據金管會的最新統計,截至5月底,台灣共有15家銀行承辦這項業務,其中公股行庫表現亮眼,但有三家民營銀行卻陷入「零成長」的困境。 這15家銀行中,國營銀行承辦的「以房養老」案件數達7,110件,核貸金額累計404億元。然而,過去兩個月,每月的案件數和核貸額均呈現緩慢增長,每月增加76.5件和4.5億元,與首季平均每月增加的86.7件和5.7億元相比,成長動能明顯趨緩。 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指出,就個別銀行而言,今年前五個月,合庫、土銀、一銀、華南銀和台銀的業務增長頗為顯著,位列前五。但對於那三家民營銀行來說,業務卻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童政彰進一步分析,民營銀行業務零成長的主要原因有兩點。首先,這些銀行的高齡客戶普遍有將不動產留給子女的習慣,因此對於「拿房子換養老金」這一概念並不感冒。其次,高齡戶也不願意處理房子,希望維持現有的安養生活狀態。 隨著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各銀行應該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商品,滿足高齡者的財務需求。童政彰強調,銀行在推廣這類業務時,需要考慮高齡者的財務偏好和規劃,同時也要注意升息對高齡者月領養老金額的影響,這可能會降低他們申辦「以房養老」的意願和動能。
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說,若以個別銀行來看,今年前五月的件數和金額增加最多者都是公股行庫,包括合庫、土銀、一銀、華南銀和台銀躍居前五大,但反觀業務沒成長者,包括三家民銀行。
至於這三家民營銀行業務零成長,銀行局了解後,主要有兩大主因,一、這些銀行的高齡客戶,習慣把不動產留給子女,因此不願「拿房子換養老金」,二,高齡戶也不想處理房子,希望維持安養生活狀態。
童政彰說,高齡化社會來臨,各銀行提供各種不同金融商品給高齡者,也需視高齡者得財務偏好與財務規劃,例如可能高齡客戶對自己傳統財務運用方式,觀念上還是沒有改變。
其次,升息導致高齡者月領養老金變少,也可能降低高齡者申辦意願和動能。
老行庫指出,「以房養老」貸款經由政府普惠金融政策及社會媒體 的資訊宣導,已逐漸打開能見度及民眾的認識度。但受到央行連續五 次升息(合計0.75個百分點),借款人每月需支付的利息增加,實領 的生活費縮減,致目前申辦貸款有減緩的趨勢。
以合庫來說,截至今年5月底,以房養老承作案量就略微下降,新 增140件及新增核准額度約10.6億元,相較去年同期149件減少9件, 但核准額度較去年同期9.2億元增加約1.4億元;台銀今年前五月承作 「以房養老」貸款戶數16戶、核貸額度0.93億元,較去年同期承作戶 數21戶、核貸額度0.57億元,也減少5戶,但核貸額度增加0.36億元 。
華銀認為,今年在推廣上發現長者主要擔心三件事,一是不動產價 值及借款期間長短,影響每月領取的生活資金;二是目前利率環境, 難以預料未來利率水準如何變動,若利率升高,月付利息會增加;三 是目前以房養老轉換來覺得夠用的生活費用,隨著通膨,10年、20年 後該金額是否符合生活所需,也是一個問題。
土銀說明,隨邁入高齡化社會,以房養老商品為時勢所趨,潛在需 求將隨高齡人口增加而成長,但如遇「利率上揚或房市萎縮」就可能 影響年長者申貸意願。
合庫銀表示,目前以房養老整體承作趨勢呈現穩健緩增,主因是年 長者有更多樣化的金融商品可選,部分考量避免負債,改以申辦留房 養老結合信託、擔保品出售、出租或其他方式以獲取安養資金。
一銀強調,近年主要鎖定三大族群,包括名下有不動產但無人繼承 (單身)、家中有每月生活開銷大需長期照顧的長者(子女負擔大) 、生活無虞想要享受人生(高資產客戶),且「以房養老」還能結合 「安養信託」進行現金流規劃,約定由信託專戶支付每月基本生活開 銷,剩餘資金可於信託專戶累積,作為未來臨時性醫療或緊急救助金 使用,信託款項專款專用於自身照顧,以確保老年生活無虞。
就增速來看,有所趨緩。銀行局分析,趨緩因素有二,一是長者在 財務運用的觀念難改變;二是升息後,每月養老金縮水,價格變動也 會影響需求。
以房養老放款件數、金額來看,今年成長速度略微趨緩,但仍是雙 位數成長。金管會統計,去年12月底較前年同期成長率各有19%、1 8%,今年首季年增率也有19%、23%,今年5月較去年同期則略降至 18.6%、17.1%。
金管會指出,今年5月與去年同期相較,以房養老在件數、金額成 長最多的還是公股行庫居多,前五大分別是合庫、土銀、一銀、華銀 、台銀,而「零成長」的三家銀行清一色為民營銀行,包括台新銀、 安泰銀、陽信銀。
銀行局認為,公股銀做得較好是因較早踏出第一步,面對高齡客群 相關機制早已制定;民營銀行發展較慢,據銀行反應,主要是年長客 戶仍習慣把不動產留給子女,另有部分長者覺得麻煩、不想處理財產 ,希望一直在老宅住到壽終正寢,所以推廣不易。
金管會是否會提供誘因讓銀行再加速推廣?銀行局強調,以房養老 貸款主要是提供不同產品給高齡者選擇,效度要看長者財務調度偏好 ,站在監理角度還是要尊重民眾財產運用規劃的意願。
區域別件數來看,銀行局說明,成長較快的為「北北基、中彰投、 桃竹苗」,截至5月底件數分別有3,615件、1,042件、808件,這三個 區域就占核貸件數的77%,核貸金額分別是279.8億元、41億元、31 億元,占總核貸金額的87%;性別、平均承作年限來看,女性仍多於 男性,件數各4,040件、3,070件,年限從去年同期20.36年,今年首 季降至20.28年,5月再降到19.75年。
台灣銀行近日公布了2022年度的永續報告書,強調在永續金融方面的亮麗表現。根據證交所「上市公司編製與申報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金融業需在6月底前發布永續報告書,並揭露相關永續指標。公股行庫陸續發表報告,台銀在綠能產業放款領域表現突出,年增高達37.44億元。 為推動企業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的發展,公股銀行近年來紛紛將永續經營指標纳入聯貸條件。例如,若企業達到相關條件,放款利息將獲得優惠。台銀積極推動綠能產業放款、石化產業轉型放款等,在這些領域的表現越來越亮眼。 根據台銀的永續報告書,六大核心產業(資訊及數位、資安卓越、台灣精準健康、綠電及再生能源、國防及戰略、民生及戰備)的放款餘額達9,641億元,年增4,297億元。其中,綠能產業放款餘額約4,564億元,比2021年增加3,744億元,授信戶數也從1,660家增至2,873家。 土地銀行在2022年永續報告書中也表示,去年全力投入永續金融,主辦15件ESG聯貸案,總金額達256.88億元,全數達標。核准參貸金額目標達成率更超標,達到103%,共25案,總金額200.86億元。今年土銀訂定了主辦17件ESG聯貸案,總金額260億元的目標。 兆豐銀行的永續報告書則指出,截至去年底,該行已承作44件永續績效連結貸款,往來餘額約320億元。這些貸款包括對三家石化大廠的貸款,透過連結減碳相關的永續指標,幫助客戶實現淨零轉型。整體來看,兆豐銀行對永續發展產業的放款總額達1,829.13億元,其中對「永續績優」企業的放款就有1,042.96億元。
為推動企業ESG,公股銀近年紛紛將永續經營指標納入聯貸條件, 例如若企業達到條件,放款利息就能給予優惠,也積極推動綠能產業 放款、石化產業轉型放款等,成績一家比一家優異。
根據台銀2022年永續報告書指出,六大核心產業(資訊及數位、資 安卓越、台灣精準健康、綠電及再生能源、國防及戰略、民生及戰備 )放款餘額9,641億元、年增4,297億元,其中綠能產業放款餘額就占 約4,564億元,且比2021年增加高達3,744億元,授信戶數從1,660家 增至2,873家。
土地銀行2022年永續報告書表示,2021年沒有主辦任何一件ESG聯 貸案、僅8件參貸,但去年全力拚永續,主辦15件ESG聯貸案、金額2 56.88億元,且是百分百達標,核准參貸金額目標達成率更超標、為 103%,共25案、200.86億元。因此,土銀今年訂下主辦ESG聯貸案1 7案、總計金額260億元的目標。
兆豐銀行2022年永續報告書說明,截至去年底該行已承作44件永續 績效連結貸款,往來餘額約320億元,其中包含三家石化大廠,透過 連結減碳相關的永續指標,幫助客戶實現淨零轉型。整體度永續發展 產業放款方面,總計1,829.13億元,其中對MSCI AA級以上、入選DJ SI、公司治理評鑑排名前20%,及符合台灣永續分類標準的「永續績 優」企業放款就有1,042.96億元。
【新聞報導】 哇塞,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雖然我們台灣的公股銀行在數位帳戶的成長上比民營銀行慢了一點點,但這些老牌銀行可是穩扎穩打,走著一條「樸實」的路線哦!金管會的最新統計顯示,我們的國銀數位存款帳戶季增率是慢慢趨緩啦,但這不表示我們的公股行庫在這方面的成績就不好。反而,近兩年來,他們的數位帳戶數字還是穩穩上升,甚至還翻倍成長,這可見我們的用戶習慣真的是在慢慢改變呢! 公股銀行啊,他們的數位帳戶滲透率現在還只有2到3成,這代表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哦!就拿土地銀行來說,它們的數位帳戶滲透率還不到3成,但去年數位帳戶的數量比前一年年增106%,這成績可真是不錯,比起整體國營數位帳戶的成長趨緩,土地銀行的表現可說是亮麗。 台灣銀行呢,他們的網銀帳戶數量雖然去年增加不多,但網路銀行的轉帳筆數可是大幅增長了21.64%,交易金額也飆升到9,803億元,這明顯是顯示出用戶的習慣正在轉變。 不僅如此,兆豐銀行還提供了「一站式整合數位金融服務」,讓開立數位存款帳戶的同時,還可以申請信託理財、兆豐證券及複委託帳戶、網路銀行、金融卡及信用卡,去年新台幣與外幣數位開戶累計達20萬6,570戶,網路銀行部分也累積開戶數約135萬戶,這成長率可說是可觀! 看來,雖然數位帳戶的成長速度不一,但台灣的銀行業界在數位金融這塊還是很有活力的呢!
中電(1611)昨(5)日發布新聞稿,揭露了6月份的營收報告。根據資料,該公司6月營收為1.05億元,與去年同期的1.27億元相比,年減幅達18.4%。截至今年上半年,中電累計營收為6.3億元,年減幅則為18.6%。雖然營收成績不盡理想,但中電在首季的稅後純益卻創下了近13季來單季新高,達到3,969.7萬元,年增率為68.4%,每股稅後純益為0.12元,較去年同期0.07元成長。 對於營收下滑的原因,中電解釋說,今年經銷通路整體經濟景氣並未回升,房市冷清也對照明產品的需求造成了一定影響。不過,在公共工程方面,中電的營運力拚與去年相當。此外,中電在LED市場主要攻擊政府標案及企業訂單,近年來也成功切入台銀採購平台,承接量已佔五成左右。去年,中電承接了台銀約0.5億元的標案,今年4月更是取得台銀標案資格。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下半年,台北101大樓將分階段全面更換成LED照明燈具,中電積極參與投標,並爭取這項大單。過去,中電就有在台北101大樓T5螢光燈管的燈具市場佔有一席之地,有望再次獲得這次標案。 展望未來,中電認為,今年整體經銷通路的景氣並未見底,內需市場的熱度也較以往低。不過,除了部分公營機構外,各地方政府的LED路燈標案也是一個看好的商機。中電未來將會著眼於全台灣各地快速道路、高速公路等公共設施的LED路燈標案,努力拓展市場。
據資料顯示,過去15年來,國銀外幣存款前四月僅四次出現衰退,2023年是第五次、前四月驟減922億元,前一次同期最大減額是2011年,當年前四月是減少952億元。
銀行主管坦言,外幣存款增減深受匯率、利率兩大因素影響,市場預期下半年美國升息將屆頂,國人湧向外幣存款熱度已略降,其次,前四月美元對台幣微升0.1%,理應推升外幣存款成長,但同期外幣存款卻反向減少0.67%,顯示剔除匯率因素,外幣存款已呈現衰退。
為何外幣存款大退燒?銀行圈認為有三大主因,一、美國去年至今已升息了20碼,推升美元定存大幅增加,光2022年外存就暴增了1.76兆元是史上最大增額,讓各銀行滿手外幣,但放款利率居高檔,壓抑企業外幣借款需求。
這使部分銀行開始減少吸收外幣存款,改善存款結構、降低資金成本,或是將滿手的美元存款,轉做換匯交易(SWAP)以彌補外幣放款動能趨緩的影響。
二、企業出口衰退,外幣周轉金需求弱化,出口廠商自國外收回的貨款規模也縮減、抑制外匯存款增幅。
若以臺銀4月美元結算匯率30.71元來看,4月底外幣存款僅4462.4億美元,較上月減少14.4億美元,換算美元計價的年增率也連三降到3.33%的今年低點,顯示外幣存款水位一路下降。
三、企業或民眾將美元定存,轉投資海外高息債券、外幣基金等其他理財商品,也讓外幣存款水位下滑。
據金管會數據顯示,前十大外幣存行中,4月單月就有四家銀行外幣存款較上月減少,前四月則是玉山銀一家出現衰退,較去年底外幣存款減少了37.89億元降到9,941.3億元。
若以年增率來看,兆豐 銀年減10.4%是近兩年半低點,玉山銀年衰退0.38%更是睽違近兩年來首見,一銀、北富銀年增各降到3.8%和0.7%更下探近三年半低點。
中電首季稅後純益3,969.7萬元,年增68.4%,每股稅後純益0.12元,較去年同期0.07元成長,創近13季來單季新高,中電表示,主要是費用控管得當的關係。
中電在LED市場主攻政府標案及企業訂單,近年也切入台銀採購平台,承接量已占五成左右,去年承接台銀標案約0.5億元,今年4月取得台銀標案資格,此外,今年下半年台北101大樓將分階段,全面更換成LED照明燈具,中電將會參與投標並積極爭取。法人指出,過去中電就有在做台北101大樓T5螢光燈管的燈具,有望再度拿下該標案。
展望後市,中電指出,今年整體經銷通路的景氣沒有回升,還是較低迷的狀態,內需市場沒有過去熱,不過,今年除了部分公營機構之外,先前還有各地方政府的LED路燈標案,未來看好全台灣各地快速道路、高速公路等公共設施的LED路燈標案商機。
根據銀行局統計,今年第一季數位存款帳戶的總開立戶數約1,631 .9萬戶、季增率10.2%、年增率38.9%。其中數位存款帳戶從2016年 12月有統計以來,季增率從早期每季的50%、60%掉到10%左右,年 增率去年61.32%、現在掉到4成以下,成長率趨緩,代表數位帳戶可 能逐漸接近初步飽和階段,有意願開戶的客戶幾乎都已擁有數位帳戶 。
雖國銀整體趨於飽和,但對於公股銀來說,數位帳戶還有很大成長 空間。據土地銀行2022年永續報告書,數位帳戶滲透率僅2成到3成, 還有很大進步空間。土銀去年數位帳戶數比前一年年增106%,比起 整體國營數位帳戶已趨緩的態勢,成績很不錯。
台灣銀行雖然去年網銀帳戶數量增加不多,從2021年的411萬戶, 增加到去年的435萬戶,年成長5.83%,但去年網路銀行轉帳筆數約 2,360萬筆,比去年成長了21.64%,交易金額9,803億元,顯見用戶 習慣開始改變。
兆豐銀行提供開立數位存款帳戶同時可申請開立信託理財帳戶、兆 豐證券及複委託帳戶、申請網路銀行、金融卡及信用卡的「一站式整 合數位金融服務」,去年新台幣與外幣數位開戶累計達20萬6,570戶 。另外,網路銀行部分已累積開戶數約135萬戶,較2021年成長9.41 %。
台灣金融圈近日來人事變動頻繁,其中銀行公會的理事長一職也發生變遷。原銀行公會理事長雷仲達,因從合庫金轉任兆豐金董事長,導致職位異動,無法繼續擔任銀行公會的會員代表,於是銀行公會在6月29日的理監事會上,決定由台銀董事長呂桔誠代理理事長一職。 這次的人事變動,源於兆豐金前董事長張兆順辭職,由合庫金董事長雷仲達接任。然而,雷仲達最初是以合庫金董事長的身分當選銀行公會理事長,轉任兆豐金後,因合庫金會員資格喪失,銀行公會理事長一職出現空缺。在29日的公會理監事會上,由公會的五席常務理事互推,呂桔誠暫時代理理事長。 呂桔誠代理理事長一職,同時雷仲達則以兆豐金董事長的身分轉任顧問。銀行公會的五位常務理事,分別由台銀、華南金、第一金、土銀和國泰金的董事長或總經理代表。 此外,合庫金也發生人事變動。新任董事長林謙浩上任不到兩周,於2日因病不幸逝世。合庫金在昨(3)日發出重訊,金控和銀行董事長一職,暫由金控總經理陳美足、銀行總經理林衍茂代理。
【台北訊】隨著金管會去年8月放寬規定,台灣銀行得以為高資產客戶提供更多元化的財富管理服務,其中國泰世華銀行便搶先一步,推出台灣銀行業首檔「未具證券投資信託基金性質」的境外基金,與國際知名資產管理集團攜手,為顧客帶來更多選擇。這家銀行不僅在金融商品上有所創新,更在私人銀行領域中獲得殊榮,連續4年獲《亞洲私人銀行家》頒發「台灣最佳私人銀行」大獎,成為台灣本土銀行中的佼佼者。 國泰世華銀行私人銀行執行長傅伯昇強調,在全球化與經濟環境變遷的影響下,如何為高資產客戶分散股債風險,構建多元化的投資組合,成為當前最關鍵的課題。為此,國泰世華銀行積極參考國際經驗,成立專業的另類投資團隊,並搭建產品平台,成為台灣首家引進這類商品的銀行。他提到,未來將持續開發私募股權基金等另類投資金融商品,為高資產客戶提供更全面的資產配置方案。
國泰世華銀行也以私人銀行的卓越表現,連續4年榮獲《亞洲私人銀行家》(Asian Private Banker)頒發「2022台灣最佳私人銀行」大獎,為台灣本土銀行中唯一獲此獎項肯定的業者。
國泰世華銀行擁有豐富集團資源,與全球多家知名資產管理集團建立密切合作關係,因此在金管會政策開放後,參考相關經驗,成立專業的另類投資專家團隊、搭建產品平台,憑藉豐富經驗拔得頭籌,成為第一家在台灣引進商品的銀行業者,緊跟國際趨勢,為台灣財富管理業務再掀新頁。
國泰世華私人銀行執行長傅伯昇表示,因應全球貨幣供給趨緊,以及經濟成長趨緩的市場環境,建構能分散傳統股債風險的投資組合,為高資產客戶當前最關注的議題,日後國泰世華私人銀行將持續規畫得以投資私募股權基金等另類投資金融商品投資管道,為高資產客戶建構更完整的金融市場工具與資產配置方案。
今年因兆豐金前董事長張兆順辭任、由合庫金董事長雷仲達接任,但因雷仲達當初是以合庫金身分當選公會理事長,轉赴兆豐金後,職務異動自然喪失合庫金會員資格,導致銀行公會理事長出缺。
29日公會理監事會上,由公會五席常務理事互推由呂桔誠暫時代理理事長一職,而雷仲達則以兆豐金董事長身分轉聘為顧問。
目前銀行公會的五位常務理事,分別由台銀、華南金、第一金、土銀和國泰金的董事長或總經理做代表。
人事異動的還包括合庫金。合庫金新任董事長林謙浩上任不到兩周,2日因病逝世。合庫金昨(3)日發出重訊,金控和銀行董事長,分別由金控總經理陳美足、銀行總經理林衍茂暫代。
國人原本就極愛赴日旅遊,在疫情中斷三年多後,接下來解封後的 首個暑假旺季,預期日圓現鈔、及信用卡日本刷卡金額都將出現新一 波大爆發。
台銀表示,上半年日圓現鈔賣出金額大幅成長,主要受惠今年台灣 、日本疫情後陸續鬆綁邊境管控措施,國人觀光旅遊活動逐漸復甦, 加上日圓對新台幣持續貶值等因素所致。光是6月單月日圓現鈔賣出 量,比去年同期增加逾1.5倍,前六個月現鈔賣出量更約是去年同期 的2.97倍。
合庫銀行指出,5月和6月日圓換匯皆較4月成長逾1倍,主要是因為 勞動節和端午節連假,還有暑假旅遊旺季在即,國人紛紛趁日圓匯率 持續走低,增加或提前進場準備出國旅遊所需的日圓現鈔。統計合庫 6月單月日圓現鈔銷售量超過1,2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1倍 ,前六個月日圓現鈔銷售量累計逾5,3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倍 以上。
兆豐銀行6月單月日圓現鈔換匯量約為43億日圓、約比去年同期成 長1.3倍,前六個月現鈔換匯量約200億日圓、年成長更將近4倍之多 。
信用卡日圓刷卡方面,兆豐銀分析,上半年日圓刷卡金額最高為1 月及4月,關鍵在於過年連假與清明連假出遊量大增。其中6月單月的 日圓刷卡簽帳金額約比去年同期增加逾2倍,上半年日圓刷卡簽帳金 額比去年同期成長近3倍。
合庫銀日圓雙幣卡也是翻倍成長,5月簽帳金額較去年同期成長約 120%,前五個月累積簽帳金額則較去年同期成長約28%。
台灣銀行在最新一期的聯貸管理行排名中,以驚人的成績躍升,第二季大增15案,成功將管理規模推升至31.32億美元,一舉躍升四個名次,奪得冠軍寶座。而第二名則是兆豐銀行,第二季接連統籌主辦新台幣500億元的案量,管理規模達29.84億美元,從第一季的第七名躍升至第二名。今年上半年,聯貸管理行前五名均由國營銀行及公股銀行包辦,其中台銀和兆豐銀的表現格外亮眼。台銀和兆豐銀上半年累計聯貸案均達19件,台銀的管理規模達到31.32億美元,兆豐銀則是29.84億美元。華南銀行上半年聯貸案件量最多,共24件。兆豐銀表示,第二季接連統籌多起大型個案,如和勁100億元、文曄200億元、遠雄巨蛋165億元等聯貸案,合計將近500億元,讓其在激烈競爭中穩坐第二名。兆豐銀高層強調,第二季的成績是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他們將「有溫度的聯貸案」作為宗旨,積極與客戶合作,提供最佳授信條件和推案策略,以達成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