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未)公司新聞
集保2024年獲利大躍進,自結每股稅後純益(EPS)達10.04元,成 績亮眼。2024年適逢集保35周年,推出嶄新企業識別標誌,以藍綠雙 色漸層交疊,展現多元發展、呈現全新氣象,象徵創新與永續串流世 界金融脈動。
集保董事長林丙輝表示,在動能充沛的市場帶動,集保核心業務積 極優化並穩健成長,亦提供多樣的創新加值服務,提升投資人數位體 驗,並強化資訊與資安韌性,提前擴充與部署資訊設備,迎接未來更 大的作業量能,確保市場穩定運作永續發展。
集保2024年在有價證券登錄、集中保管、帳簿劃撥及結算交割等核 心業務上,積極優化並穩健成長,在創新服務上亦繳出漂亮的成績。
集保「境內基金清算平台」已提供超過半數的境內基金款項收付服 務,2024年12月上線的投信直客款項收付服務,更將為業者與投資人 大幅降低基金交易成本。在服務投資人與投信業者方面,集保整合前 後台與投信投顧公會資訊,建置「ETF觀測站」提供一站式ETF資訊查 詢服務。
在協助主管機關市場監理方面,集保2024年起受金管會行政委託, 辦理第一階段境內基金申報生效之審查案件,2025年將繼續擴大辦理 第二階段境內、外基金申報生效的審查案件,以及肩負起投信事業查 核業務。
核心業務結合創新思維部分,2024年集保建置投信與保管機構間的 「交割指示傳送平台」,並協助證券商建置「集保後台作業中心」, 有效協助證券商進行資源整合及提升作業效率。另為配合投資人透過 證券商「複委託」海外投資需求的大幅增長,集保已完成15家複委託 證券商跨境保管簽約,聯合組成「國家隊」。
再者,集保將普惠金融體現在「集保e手掌握」App上,使用人數在 2024年已經突破564萬戶。2024年底推出的「戶戶通平台」服務,提 供投資人免臨櫃,一次將所持有的紙本集保存摺全數轉換為手機存摺 。
2025年集保將全力支持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建置台灣個人投資 儲蓄帳戶(TISA)資訊申報暨投資人查詢平台,持續精進股東e服務 與基金市場服務,內部積極導入AI技術。
臺灣集保結算所暨基富通董事長林丙輝表示,去年基富通開戶數、 申購量、淨流入、基金存量與獲利5大指標全數成長,單筆、定期定 額申購量也都創下平台成立來新高。
2025年全平台將祭出買基金終身0手續費,續拚普惠金融,林丙輝 強調,基富通雖然不是上市櫃公司,但是平台營運仍積極與國際標準 接軌,接下來將運用創新科技、異業合作,開發更多智能輔助理財工 具,連結基金公司商品與銜接主管機關政策,把複雜的投資變簡單, 鼓勵更多民眾做好投資理財,進而擴大退休準備的保護傘。
基富通過去一年推動多項普惠金融服務,包括推出免費的專屬基金 理財APP、建立ESG永續投資主題專區、執行「好好退休準備平台」協 助國人退休規劃與儲備子女教育金、提供「好享加-低檔智動投」與 「好享Check基金健檢」輔助理財功能等。
其中APP累計下載量迄今超過17萬人,在蘋果與谷歌的免費財經類 APP均擠進前100大排行,為國人行動理財的好幫手。
好享退與好好退休專案合計持續扣款投資人數逾7萬人,而低檔智 動投與基金健檢推出不到半年時間,累計已獲得上萬人使用。
基富通平台從2020年開始賺錢,當年度每股獲利0.76元;2021年就 衝上每股盈餘2.27元、受益人數突破20萬大關,2022年每股獲利2.1 7元後2023年就衝上2.65元的新高,去年在美股強勢下帶動全球股債 基金的投資熱潮,推升其受益人數與獲利同步創高。
金融三業2024年營收破兆元,創歷史新高。上市櫃及興櫃在2024年的日均成交值合計5,281億元,也是歷史新高,並大幅成長46%。
集保在股票、債票券、ETF、跨境保管及境內基金等金融資產的總保管市值為107.4兆元,較前一年增加25.8%。
集保指出,2024年也是集保結算所35周年,推出嶄新的企業識別標誌,以藍綠雙色漸層交疊,展現多元發展、呈現全新氣象,象徵創新與永續串流世界金融脈動。
集保結算所董事長林丙輝表示,2024年集保在有價證券登錄、集中保管、帳簿劃撥及結算交割等核心業務上,積極優化並穩健成長,在創新服務上也繳出漂亮的成績,除壯大基金市場生態系、核心業務結合創新思維外,「股東e服務」更結合「集保e手掌握」,實踐ESG。
展望今年,林丙輝指出,為落實重大政策並強化市場基礎建設,今年集保將全力支持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建置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資訊申報暨投資人查詢平台,持續精進股東e服務與基金市場服務,內部積極導入人工智慧(AI)技術,擴大AI應用面向,進而協助市場穩健發展。
林丙輝表示,集保將以「創新」與「永續」兩大發展主軸,深化「完善金融資產集保平台」、「引領金融服務數位創新」、「共推金融市場永續發展」三大願景,敏捷開發創新服務,積極回應政策與市場需求,同時擴大集保服務範疇與服務場景,結合永續發展理念,引領金融業利他共好。
臺灣集保結算所董事長暨基富通董事長林丙輝昨(16)日宣布,2025年全平台買基金終身零手續費。
2024年基富通新開戶數超過3.7萬戶,較前一年成長75%,累計客戶數逾29萬人;申購量與淨流入金額分別成長64%、29%,帶動平台基金存量達到約1,600億元,年增35%。在股本擴增基礎下,全年自結每股稅後純益(EPS)為2.97元,年成長12%。
林丙輝表示,為鼓勵更多人善用共同基金做好人生理財規劃,2025年全平台買基金終身零手續費。
基富通也會運用創新科技、異業合作,開發更多智能輔助理財工具。
林丙輝表示,基富通過去一年推動多項普惠金融服務,包括推出免費的專屬基金理財APP、建立ESG永續投資主題專區、執行「好好退休準備平台」協助國人退休規劃與儲備子女教育金、提供「好享加-低檔智動投」與「好享Check基金健檢」輔助理財功能等。
其中,APP累計下載量迄今超過17萬人,在蘋果與谷歌的免費財經類APP均擠進前100大排行,為國人行動理財的好幫手。
好享退與好好退休專案合計持續扣款投資人數逾7萬人,而低檔智動投與基金健檢推出不到半年時間,累計已獲得上萬人使用,顯示這些普惠金融服務都獲得市場肯定。
再觀察持股變化,從2024年的投資人前五大持股結構來看,與202 3年的持股排名相比,高股息ETF的吸引力持續增強,成為市場新寵。
2023年前五大持股依序為中鋼、台積電、國泰永續高股息ETF、元 大高股息ETF與凱基金;2024年則由高股息ETF占據主導地位,前五大 持股分別為國泰永續高股息ETF、台積電、中鋼、元大高股息ETF及群 益台灣精選高息ETF。這些標的持股人數皆在百萬以上,反映出部分 投資人對個股的偏好減弱,以及高股息ETF的吸引力則持續增強。
另外,若將投資人分為0∼11歲的α世代,12∼27歲的Z世代,28∼ 43歲的Y世代,44∼59歲的X世代,60∼78歲的嬰兒潮世代,以及79歲 以上的沉默一代等六個族群;發現各世代持股分布呈現出一定的差異 性。
其中,α世代、Z世代與Y世代的前五大持股除台積電外,其餘皆是 高股息型與市值型ETF,且這三個世代持股第一名皆為國泰永續高股 息ETF;反觀較年長的X世代、嬰兒潮世代及沉默一代,第一大持股皆 為中鋼。
相較年長一代,年輕世代顯然更偏好持有台股ETF,且個股投資占 前十大持股人數排名也逐年下滑。以α世代為例,2023年前十大持股 人數僅三檔ETF,其餘七檔除台積電、中鋼外,剩下五檔皆為金融股 。反觀2024年,α世代前十大持股人數中,個股部分僅剩下台積電、 玉山金與中鋼,其餘七檔皆為台股ETF,包括:國泰永續高股息ETF、 元大高股息ETF、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富邦台50 ETF、元大台灣5 0 ETF、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及元大台灣價值高息ETF。
統計狀況顯示α世代背後真正在做投資決策的父母,也就是X、Y世 代,愈來愈傾向將台股ETF當作長期持有的核心部位。
2024年歷經美國聯準會降息、美國總統大選,面對國際金融局勢多 變,台股經歷多次震盪;相比持有單一個股,以一籃子個股分散風險 並提供了穩定現金流的ETF,愈來愈受到投資人的青睞。
展望未來,隨著市場變化,投資人在進行資產配置時,應持續關注 全球經濟變化、理解市場波動背後的邏輯,以及適時調整投資策略, 將是保持穩健投資收益的重要關鍵。
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TDCC)董事長林丙輝近日強調,集保結算所將全力配合金管會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政策,並提出「二年有感、四年有變、六年有成」的阶段性目標,以實現「留才、引資」的政策目標。
林丙輝表示,集保結算所將致力打造基金服務生態系,並針對推動台灣個人投資储蓄帳戶機制(TISA)制度,與旗下基富通證券合作,唤起國人對於長期投資儲備之觀念,進而促進資產管理規模的增加,並獲得世界的肯定。
為達成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目標,金管會已訂定務實目標,透過法規鬆綁,讓各界感受到制度的改變,從而吸引更多資金,並提升台灣在全球資產管理市場的地位。
林丙輝進一步指出,集保結算所將在三年內打造私募基金的服務鏈,結合現有基金市場服務功能,提供私募基金發行登錄、資訊揭露、交易傳輸與款項交割的投資平台,以健全私募基金商品的生態系。
為提升資訊揭露的透明度,集保未來將在基金資訊觀測站新建置「私募商品查詢專區」,供合格投資人查詢私募商品資訊,預期將增進投資意愿,達到良性循環。
林丙輝強調,私募基金是許多實體投資的主要管道,提供完整的服務價值鏈,對於打造健全私募基金商品生態系具有重要意義。
針對如何吸引國際資金,林丙輝認為放寬私募基金投資標的是重要方向,並提出除了綠能、REITs等領域外,長照、公共建設、國營事業等領域也具有潛在的投資誘因。
林丙輝還提到,集保結算所將與投信投顧公會及相關公會共同推動TISA制度,未來將規畫建置TISA專區網站,提供TISA制度說明及TISA級別基金資訊,並透過集保e手掌握App或TISA網頁,讓投資人方便查詢個人於各通路購買之TISA級別基金交易紀錄及餘額等資訊。
在資產管理服務價值鏈的各個環節,集保結算所都扮演著關鍵角色,將從B2B、B2C、B2G三面向進一步強化既有業務,以提升整體市場效益。
集保結算所還積極推動跨境保管業務,與全球四大保管機構合作,並計劃在2025年持續進行系統開發及測試,預期將吸引更多證券商使用,並讓國人海外投資資產陸續移入集保保管。
林丙輝表示,集保結算所將積極聽取業界意見,並適時提出必要的調整,以確保能更有效地融入國際體系,提升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
總結來說,集保結算所將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的推動下,不斷完善自身服務,為台灣資產管理業帶來正向循環,並讓世界見證台灣的實力。
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積極導入AI技術,為資本市場帶來新風潮
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以下簡稱「集保」)在董事長林丙輝的領導下,不斷推進數位化轉型,積極導入AI技術,為資本市場的後台運作帶來濃厚的科技氣息。
集保在35周年慶典之際,展現了「AI智能轉型」的力道。林丙輝表示,當ChatGPT問世時,集保便鼓勵員工開始使用相關軟體,並嘗試將人機協作應用於資訊部門的程序開發中。結果證明,這項嘗試讓開發時間平均節省了30%,同時在海外交流研討中,AI的輔助也大幅提升了報告的產製效率。
集保將AI技術應用於業務各領域,包括費率查詢、法規查詢等,並特別重視資訊安全,自建伺服器,避免資訊外洩風險。林丙輝透露,集保與AI顧問專家合作,導入大型語言模型、知識地圖、向量資料庫等多項AI技術,並直接購買演算力強大的晶片伺服器,為員工提供安全的AI實驗環境。
集保在2024年5月和7月邀請外部專家分享AI的應用想法及案例,並於同年8月正式成立「AI智能轉型推動小組」,從六大面向推動AI的應用,包括智能客服、企業知識中心、智慧辦公室、智能人機協作、智能數據分析及智能資安。
除了AI技術的導入,集保在數位化服務方面也展現出強烈的決心。集保的「股東e服務」已經推出電子投票、股東會視訊會議、股務事務電子通知等多項服務,並計劃在2024年底加入「股務事務e櫃台」(eCounter),形成完整的股務4e生態系。
林丙輝強調,集保的「股東e服務」將在2025年持續優化,包括電子投票的雙語介面、股東會議案標準化、eMeeting的投票報表時間優化、eNotice的服務擴展,以及eCounter的PC版和手機版推出。這些措施將為股東提供更便捷的服務,並減少紙張使用,提升ESG永續發展成效。
預計eCounter平台上線後,每年可減少超過百萬張申請書件的紙張,換算每年約可減少8.2公噸的碳排放,隨著服務項目的擴展,減碳效益將更加顯著。
全球局勢波瀾洶湧,地緣政治的緊張關係仍然存在,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可能引發新一輪的關稅戰爭。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的資本市場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證券市場的重要角色,集保結算所正嚴陣以待,從四大面向全面準備應對未來的挑戰。
集保結算所董事長林丙輝表示,全球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與風險管理是集保面對的首要挑戰。對於集保來說,有效管理風險、防制洗錢、打擊資恐,以及提升金融市場的透明度與穩定性,是未來工作的重點。特別是在美國總統大選後,台灣與美國的關係變化可能對台灣的全球貿易布局和兩岸關係產生影響,確保金融體系的安全性與韌性,是集保需要持續關注的。
其次,林丙輝指出,隨著金融市場的全球化,各國金融監管標準和要求不斷提升。台灣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一部分,集保在跨境保管與複委託業務中,需要與國際金融監管機構密切合作,協調不同國家的監管標準,防止監管套利,並保持國內金融市場的穩定與競爭力。
第三,林丙輝強調,數位化與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給集保帶來了轉型壓力。作為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集保需要應對數位化和自動化帶來的挑戰,這不僅是技術升級的問題,更關乎如何維持市場信任、保護投資者利益、防詐騙,以及如何在數位環境中保障交易的透明性與安全性。
最後,林丙輝提到,提升市場參與者的教育與信任建立也是集保面對的挑戰之一。在金融產品與服務日益複雜化的今天,如何加強金融知識的普及教育,讓市場參與者理解集保的作用與價值,提高對金融市場穩定運作的信任,將是未來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台灣要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金管會已訂定務實目標,將透過法 規鬆綁,讓各界感覺到制度正在改變,進而讓資產管理規模增加,並 博得世界肯定。
林丙輝說,集保結算所配合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推動,以三年為 期打造私募基金的服務鏈,並結合現有基金市場服務功能,提供涵蓋 私募基金發行登錄、資訊揭露、交易傳輸與款項交割之私募基金投資 平台,進一步健全私募基金商品的生態系統。
資訊揭露 擬設商品專區
市場關心的資訊揭露部分,集保未來擬於基金資訊觀測站新建置「 私募商品查詢專區」,以提供合格投資人查詢私募商品資訊,預期將 有助於合格投資人取得該類型基金之資訊,進而增進申購該類基金之 意願,達到良性循環。
發行登錄部分,集保現行已提供投信事業辦理私募基金受益憑證登 錄與帳簿劃撥交付作業。另外,交易資訊傳輸與款項收付部分,未來 亦可透過集保現行基金資訊傳輸平台、基金交易平台與境內基金集中 清算平台,提供境內外私募基金相關下單交易資訊傳輸暨款項收付服 務。
林丙輝強調,私募基金往往是許多實體投資的主要管道,如公共建 設、創投、企業重整、綠能、長照、另類投資等,提供從發行登錄、 交易傳輸乃至款項服務的完整服務價值鏈,將有助打造健全私募基金 商品生態系。
全球吸金 勢必放寬標的
針對如何讓私募基金對國際投資人、合格投資人產生更大的吸引力 ,林丙輝不諱言,放寬私募基金投資標的是很重要的方向,若想引導 國際資金,最主要是還是商品是否具備足夠吸引力。
私募基金到底還有什麼方向可以做?林丙輝認為想像空間其實不小 ,除了綠能、REITs,未來若可以進一步開放長照的投資,將會創造 出更多投資誘因,加上公共建設、國營事業的資源,假使這些投資機 會釋放出來,相關投資會產生經濟成長,或轉為國民所得的效益,對 實體經濟將大有助益。
另一方面,要放寬的還有投資人的限制,如果私募基金有潛力,應 該放寬更多投資人參與,不局限於合格投資人。當然,相較於合格投 資人,一般投資人的資金量體雖不大,然風險承受度並不像合格投資 人那麼大,必須建立一般投資人的風險控管意識,才不致讓放寬的美 意走樣。
推動TISA 力促長期投資
林丙輝對於落實普惠金融的擇善固執,不單單反應在放寬一般投資 人資格面向上,長期以來,他更關注國人長期投資觀念的建立,透過 推動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機制(TISA)制度,也是集保重要任務之 一。
集保依主管機關指示,與投信投顧公會及相關公會共同推動TISA制 度,未來集保將規畫建置TISA專區網站,提供包括TISA制度說明,以 及TISA級別基金資訊,也提供銷售機構申報投資人申購及贖回TISA級 別之交易資料;投資人通過身分認證後,就可透過集保e手掌握App或 TISA網頁,查詢個人於各通路購買之TISA級別基金交易紀錄及餘額等 資訊。
林丙輝說明,配合TISA政策,集保也會發揮在政策推動之關鍵角色 ,思考如何攜手基富通共同喚起國人對於長期投資儲備之觀念。例如 響應投信推出優惠經理費率之讓利,或可搭配透過減免通路服務費等 優惠,鼓勵大眾開戶進行基金投資,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帶動戶數 及資產管理規模成長,並吸引優質人才加入產業,推動產業共同推廣 優質服務及商品,共生共榮,為資產管理業帶來正向循環。
留財引資 更要留才引才
除了上述制度開放、資訊揭露等外,集保在資產管理服務價值鏈的 前、中、後台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留財 、引資」的政策目標上,集保持續從B2B、B2C、B2G三面向進一步強 化既有業務:一、B2B方面,集保已建立基金市場資訊流與金流的標 準化與自動化交割制度,將研議引入淨額收付的集中清算服務,以提 高整體基金市場款項收付機制的效益。二、對投資大眾之B2C方面, 將積極完善基金資訊觀測站,並透過子公司基富通擴大推動退休理財 儲備平台,實現普惠金融。三、協助主管機關之B2G面向,集保將透 過AI智能監理、基金審查及投信業務查核支持監管需求,以促進市場 安全發展。
因全球金融市場的持續發展與開放,國內投資人積極透過複委託方 式投資海外,集保2015年起即著手「跨境」保管業務迄今10年有成, 目前保管跨境資產約新台幣5兆元,持續累積大量國際保管經驗。20 24年起也與Euroclear、Clearstream、花旗銀行、摩根大通等四大全 球保管機構合作,林丙輝說,2025年將配合各複委託證券商之規畫時 程,持續進行系統開發及測試,預期將有更多證券商使用,國人投資 海外資產亦可陸續移入集保保管。
集保作為市場唯一後台機構,業務時常涉及多面向,林丙輝坦言, 在各項新業務的推動上,除與主管機關請益、指導外,需時常積極聆 聽業界意見,並委託專家學者、專業機構研究相關的各國法制,適時 提出必要的調整,使法規面的調適更為周全,以確保能更有效地融入 國際體系,提升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
舉例來說,台灣相關租稅法規需再檢視,以創造與國際公平競爭環 境;因應金融科技發展,訂定金融虛擬資產相關(RWA、區塊鏈等) 創新金融服務之法規;現行金融監理沙盒條例適時調整放寬;以及為 力拚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成為台灣的金色名片,放寬私募股權基金、創 投相關投資限制等。集保都不會缺席,攜手同業,讓世界見證台灣實 力。
集保在董事長林丙輝的領導下,積極導入AI,展現集保35周年「A I智能轉型」力道,對此,林丙輝毫不居功,他回顧當ChatGPT問世時 ,集保便鼓勵同仁由下而上開始使用相關軟體,資訊部門程序開發也 嘗試運用人機協作,經過嘗試後,「發現效果不錯,」平均可節省同 仁近30%的開發時間,另一顯著的效益是同仁參加海外交流研討時, 透過AI的輔助可以更有效率產製報告。
隨後,集保也將AI導入公司業務,像是費率查詢、法規查詢,內部 已開始運用。同時,為配合金管會AI使用規範特別重視資訊安全,因 此集保建構語言模型、架構自己的伺服器,均不上雲端,以避免資訊 外洩風險。
林丙輝透露,集保尋求AI顧問專家協助,透過專案研究,由各部室 提出發現自身需求,顧問團隊協助導入大型語言模型(LLM)、知識 地圖、向量資料庫等多項AI相關技術,直接購買演算力強大的輝達( NVIDIA)晶片伺服器,讓同仁可以在安全良好的系統環境上進行AI主 題的概念驗證。
集保在2024年5月、7月邀請外部專家分享業者對AI的想法及實際應 用案例,並於同年8月正式成立「AI智能轉型推動小組」,訂立AI推 動的六大面向,分別是「智能客服」、「企業知識中心」、「智慧辦 公室」、「智能人機協作」、「智能數據分析」及「智能資安」。
與導入AI一樣重要的,則是集保展現在e化的速度與決心。集保「 股東e服務」在電子投票、股東會視訊會議、股務事務電子通知等多 元服務後,2024年底宣布再加入eCounter平台,建構完整股務4e生態 系。市場對集保推出的e服務,想像空間相當大。
林丙輝說,集保「股東e服務」2025年將持續精進服務內容。在eV oting部分,集保將優化電子投票的雙語介面和股東會議案標準化。 在英文版的平台介面放寬字元顯示及彈性,並採標準化自動處理,提 供更優質介面及議案服務。
eMeeting部分,為提升股東會議事進行的效率,股東會視訊會議平 台產製投票報表的時間,將由原來約100秒優化至60秒內產出,讓發 行公司的股東會議更有秩序的快速進行。eNotice部分,除現行的股 票股利及ETF收益分配發放的電子通知,集保正規畫納入公開收購的 電子通知,期未來能將證券市場各項對投資人權益通知事項完整納入 eNotice範圍,擴大ESG永續發展成效。
最後,在集保新宣布的eCounter部分,預計2025年5月將優先推出 PC版功能,並預計於12月推出手機版,讓股東申辦股務事務,可不受 時間、空間的限制,感受到金融科技帶來的便利。
eCounter平台上線後,估每年可減少超過百萬張申請書件的紙張, 換算每年約可減少8.2公噸的碳排放,隨著服務項目的擴展,減碳效 益也會更加顯著。
集保董事長林丙輝指出,首先,全球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與風險管 理,是集保要面對的第一大挑戰。對集保而言,如何有效管理風險, 防制洗錢、打擊資恐,提升金融市場的透明度與穩定性,將是未來要 務。特別是如何應對突發的市場變動,如美國總統大選後對台、美關 係影響甚大,也牽動台灣全球貿易布局與兩岸關係,因此,確保金融 體系的安全性與韌性,是集保需要持續關注與進步的方向。
其次、關注法規與監管的協調。林丙輝認為,隨金融市場全球化, 各國金融監管標準和要求不斷提升,台灣為國際金融體系的一部分, 集保也有跨境保管與複委託的業務。在這些跨境金融活動增多下,如 何與國際金融監管機構密切協作,協調不同國家的監管標準,防止監 管套利,並保持國內金融市場的穩定與競爭力,將是一大挑戰。
第三、聚焦數位化與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林丙輝強調,集保作為 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之一,需要應對數位化和自動化帶來的轉型壓力 。這不僅是技術升級的問題,更牽涉到如何維持市場信任、保護投資 者利益、防詐騙,以及如何在數位環境中保障交易的透明性與安全性 。因此,積極推動數位化轉型,並同時確保數位金融服務的合規性與 安全性,落實資訊安全,也是集保面對的另一大挑戰。
最後,集保還要提升市場參與者的教育與信任建立。在面對國際環 境不斷變化的背景下,如何維持市場參與者對集保的信任也是一個不 可忽視的挑戰,隨金融產品與服務日益複雜化,如何加強金融知識的 普及教育,讓市場參與者理解集保的作用與價值,進而提高其對金融 市場穩定運作的信任,應該也是未來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台灣金融市場的重要後台機構——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以下簡稱「集保結算所」),在2023年12月23日宣布一項重要里程碑:它成為全球首家通過英國標準協會(BSI)ISO 14068-1碳中和查證的集保機構。這項成就不僅展現了集保結算所在推動永續發展上的領先地位,也體現了其對於環境保護的堅定承諾。
集保結算所董事長林丙輝在宣布此一消息時表示,為了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公司於2023年積極導入碳中和標準,並根據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制定了與控制升溫1.5℃一致之短中長期減碳路徑。以2022年為基準年,集保結算所計劃在2030年將溫室氣體減量達到98.4%。此外,為了達成淨零排放,集保結算所還將取得自然碳匯,以補充減量不足的部分。
集保結算所自2018年起便開始投入永續行動,當時便導入了ISO14064-1溫室氣體盤查,並根據營運特性制定了減碳計畫,並逐年執行。此次達成碳中和標準,除了透過實施節能減碳措施、使用再生能源以及推動綠色辦公室外,還通過向碳交易所購買高品質碳權來抵換殘存未減量的溫室氣體。這些碳權的購買涵蓋了重新造林、紅樹林復育、協助落後地區國家取得安全飲水,以及促進東南亞及南亞地區國家發展再生能源等多項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活動。
集保結算所還積極響應國發會「2050淨零排放」的12項關鍵戰略,其中自然碳匯被列為重點議題。為了落實碳中和政策,集保結算所於11月與原鄉總會簽署了原鄉自然碳匯MOU,並期待透過原鄉碳匯養護專案,加速整體淨零排放的進程。這項專案不僅將推動金融業對自然碳匯及原住民山林的關注,還將促進碳移除與碳交易的持續發展。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集保結算所作為金融市場的核心機構,將透過多元永續金融行動,推動更多低碳創新服務。與國內外夥伴攜手合作,集保結算所將實踐「推展永續共融、致力全民共好、營造社會共榮」的願景,為台灣乃至全球的永續發展貢獻力量。
每逢寒冬時節,台灣的醫療血庫常面臨緊急的供血壓力。為了協助解決這一困境,台灣的金融機構——集保結算所,在20日舉辦了「寒冬送暖、捐血傳愛」公益活動。這已是集保結算所連續15年舉辦此項活動,號召同仁以及附近的公司行號積極參與,共同捐出熱血。
當天,集保結算所同時捐贈了1萬個血袋給台北市的捐血中心,這份熱情行動展現了對國內醫療供血資源的堅定支持。集保結算所董事長林丙輝表示,捐血人將自己的熱血化作溫暖的愛心,傳遞給最需要的病人。在關鍵時刻救人一命,讓中重度貧血的孩童得以健康成長,每位捐血人都值得稱頌為真正的大英雄。
集保結算所長期以來關懷社會,透過「扶植未來金融人才、推動偏鄉教育、關懷社會弱勢」三大面向,積極回應社會的需求,建構一個暖心關懷的社會環境。自99年起,集保結算所每年都會捐贈1萬個血袋,並舉辦「寒冬送暖、捐血傳愛」活動。附近的公司行號也熱情響應,每年單日捐血量都超過200袋,有效緩解了醫療血荒。
過去15年間,集保結算所的捐血活動吸引超過2,100人次熱情參與,累積捐血量達65萬㏄,血袋累計金額超過1,200萬元。由於其貢獻卓越,集保結算所每年都獲得捐血中心頒發的特殊貢獻單位獎項,以表彰其對社會的貢獻。
此次捐血活動現場還布置了溫馨的耶誕裝飾,並致贈給捐血者豐富精美的禮品,吸引了許多熱血民眾踴躍排隊參與。此外,集保結算所的慈心社也同步發起了愛心捐款活動,公司同仁在這項活動中熱情參與,募款收入全數捐給社福機構,將愛心轉化為實質的照顧,展現了企業的永續價值。
美國聯準會(FED)在12月如預期降息1碼,但主席鮑爾會後的鷹派言論,加上點陣圖表示明年可能僅降息2碼,這一轉折讓市場對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的預期升高至4.5%之上,債券價格應聲而落,而「甜甜價」的出現也吸引了多數買盤的關注。上周債券ETF的受益人數增加1.7萬人,終止了連續五周的減少態勢,其中增量集中在長天期美債、投等債等債券ETF。
中國信託投信基金經理人張尹表示,根據聯準會最新的金融帳戶報告,第三季外資購買美國公債的金額達到2,520億美元,是第二季的2倍以上,主要買盤來源為歐元區和避險基金。由於美國經濟強勁,利率將相對其他成熟國家高,且高利率可能維持更久時間,這吸引了大量買盤。川普沒有再連任的包袱,政策的落實應該會更加迅速有效,加上聯準會降息步伐趨緩,甚至2025年下半年可能按下暫停鍵,實質利率仍較疫情前為高,因此建議投資人投資組合可以納入金融債ETF,這樣不僅有政策支持,同時在收息面也有一定的現金流。
據集保數據統計至12月23日,目前在台灣掛牌的債券ETF已近百檔,今年以來發行了11檔;債券ETF總規模從年初的2兆台幣成長到近3兆台幣。受益人數方面,截至12月20日,共有近200萬人,較年初增加82%。儘管市場因降息、川普新政及相關經濟數據影響市場變動,對債券ETF的需求依舊不減。
大華投等美債15Y+(00959B)經理人郭修誠指出,分析聯準會的最新政策,本次降息循環可能重演1995年的緩降息步伐,因此以往利率下调對長天期債券的影響將限縮。根據統計,2024年初以來至11月30日,相較於長天期美公債,長天期投等債的總報酬相對較穩,原因是債息的收入較多。
從歷史經驗來看,在這樣的降息環境中,持有長天期、高票息的投等債投資人,除可享相對穩定的息收外,還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實現額外的資本利得,但就總報酬與波動度來看,仍相對具有吸引力。
台灣股市動態:集保結算所統計美股市值型ETF近一周受益人數逆勢增長
隨著美國聯準會(Fed)上周的鷹式降息,美股市場在短期內遭遇震盪,但市場對於美股後市表現持樂觀態度,ETF投資人趁行情回檔時進行逢低布局,帶動近一周美股市值型ETF受益人數逆勢增長。
根據集保結算所的統計數據,截至20日,美股市值型ETF近一周受益人數維持成長。其中,復華S&P500成長(00924)和元大S&P500(00646)的受益人數分別增加3,070人和1,319人,表現格外突出。自9月中Fed降息以來,這兩只ETF的受益人數增加總計已超過6,000人。
在市場表現方面,美股降息後延續多頭格局,資金湧入科技等成長題材,復華S&P500成長(00924)的波段漲幅達14%,元大S&P500(00646)、永豐美國500大(00858)和國泰美國道瓊(00668)的漲幅也分別達8%和5%。今年來,這些ETF的累計漲幅約在2~4成之間。
外資投行如高盛、摩根士丹利及德意志銀行等看好美股表現,預估S&P500指數2025年的目標價將上看6,500至7,000點。以23日收盤價5,974點估算,上檔空間約有9%~17%。
復華S&P500成長(00924)經理人吳允翔表示,預期美國經濟將持續擴張,AI等新創產業的帶動將支持美股長期多頭趨勢。他建議投資者可透過布局兼顧獲利成長性及多元性的美股ETF,來掌握各產業的投資機會。
國泰投信投資長鄭立誠指出,2025年美股在川普政策的影響下將有支撑,若要把握美股成長機會,美國標普、道瓊指數相關的市值型ETF是值得參考的投資渠道。
群益投信則認為,Fed降息循環、消費動能增長、企業營運穩健和股市廣度增加等因素將利好美股後市。市場對於川普減稅、美國企業海外盈餘回流與基礎建設支出政策持樂觀態度,加上美國基本面表現穩健,美股中長期表現值得期待。
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最新統計顯示,近期美股市值型ETF在台灣的投資人數量不僅未受市場波動影響,反而呈現逆勢增長。隨著美聯儲上周的鷹式降息,以及美股基金的單周淨流出創下15年來新高,市場對於美股後市的態度卻相對樂觀。
在這波市場波動中,復華S&P500成長(00924)和元大S&P500的受益人數分別增加3,070人和1,319人,顯示這兩檔ETF在台灣市場的受歡迎程度。從Fed 9月中旬宣布降息以來,這兩檔ETF的受益人數累計增加超過6,000人,可見投資者對於美股市值的信心逐漸回升。
從投資表現來看,美股自降息循環以來,資金湧入科技等成長題材,帶動復華S&P500成長的波段漲幅達14%,表現超越美股指數。元大S&P500和永豐美國500大漲幅也約有8%,而國泰美國道瓊斯同期間的漲幅則約5%。今年來,這些ETF的累計漲幅約在二至四成之間。
近期,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及德意志銀行等外資投行對美股表現持看好態度,預估S&P500指數2025年的目標價將上看6,500至7,000點。以23日收盤價5,974點來計算,上檔空間約有9%至17%。
復華S&P500成長經理人吳允翔指出,預期美國經濟將持續擴張,AI等新創產業的發展將帶領企業獲利成長,這將為美股長期多頭趨勢提供支撐。對於後續的貨幣政策及川普上任後的政策變化,吳允翔建議投資者可透過兼顧獲利成長性及多元性的美股ETF來布局,這樣可以更好地掌握各產業的投資機會。
根據集保中心截至6日的統計資料來看,今年國人投資債券ETF人數大增97.4萬人,12月起元大00968B、統一00966B相繼掛牌,17日還有新光00970B掛牌交易,債券ETF熱潮不因歲末而稍減。
新光BBB投等債20+(00970B)ETF經理人王韻茹表示,川普2.0時期即將來臨,共和黨新政重新開張,聯準會(Fed)降息的速度可能將會受到新政府政策的影響,對股市不確定也會增加,市場波動加大。
投資人若是想要追求穩定收息的商品,可以鎖定同樣投資等級、且長天期的公司債ETF,除了會享有比公債殖利率還高的息收優勢,若遇到降息期間,長天期投資等級債券價格漲幅,將會比中短天期債券明顯,較有機會掌握未來債券資本利得表現。
群益ESG投等債20+ETF(00937B)經理人曾盈甄表示,因為通膨趨近央行目標,目前,美歐央行降息趨勢仍然將延續,寬鬆環境將有利債市表現。
再加上,國際政經局勢目前還有不確定性存在,市場對於具有防禦性質,又具有穩健收益特性、殖利率水準也具吸引力資產,仍有配置需求,後市表現可留意。
其中,結合ESG概念的長天期BBB級債特別值得留意,兼具債信品質、收益優勢與ESG趨勢,且長天期債在降息循環中,受惠程度也相對較高。
根據彭博統計,截至11日,投資等級債券指數從今年初以來,績效均凌駕美國公債指數,尤其是BBB級投等債。自從川普宣布當選以來,績效上漲表現贏過A級債券指數,也同步大幅領先美國公債指數。
法人認為,長天期美國BBB級投資等級公司債指數,因為存續期間較長,未來降息反而有機會帶來資本利得表現空間,息利雙贏的可能性相對突出,建議投資人可趁目前BBB級債券仍處於高殖利率階段,先進場卡位相關債券ETF。
專家表示,近兩年債券ETF不僅產品類型更趨多元,在通膨趨緩、美歐降息循環展開為債市打造順風環境下,買氣更是直線上升,截至11月底止,整體原型債券ETF規模更接近新台幣3.08兆元,較去年底增加近1.03兆元。可見愈來愈多投資人透過債券ETF來進行資產配置,或是建立穩健收益來源、平衡投資組合波動,以及掌握降息趨勢下帶來的潛在價差空間。
台灣市場近期對債券ETF的投資熱潮持續升温,這股趨勢在長天期債券ETF領域尤其明顯。根據集保中心統計,今年投資債券ETF的國人數量大增97.4萬人,顯示市場對穩定收息商品的渴求。隨著美國長期公債殖利率創新高,投資人尋求的對象從傳統的公債轉向投資等級債券ETF。 近期,元大00968B、統一00966B和新光00970B等債券ETF相繼掛牌,顯見市場對於這類金融產品的熱烈追捧。新光BBB投等債20+(00970B)ETF經理人王韻茹指出,在川普新政即將來臨,以及聯邦儲備銀行(Fed)降息速度可能受到新政府政策影響的情況下,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波動也將加大。因此,對於尋求穩定收息的投資人來說,投資長天期投資等級債券ETF成為了一個優選。 群益ESG投等債20+ETF(00937B)經理人曾盈甄則強調,由於通膨趨近央行目標,美歐央行降息趨勢將繼續,寬鬆的金融環境對債市表現有利。在國際政經局勢不確定性依然存在的前提下,市場對於具有防禦性、穩健收益和吸引力的資產仍有配置需求。結合ESG概念的長天期BBB級債券特別受到關注,其在降息循環中的受惠程度較高。 彭博統計數據顯示,投資等級債券指數今年來表現優於美國公債指數,尤其是BBB級投等債。長天期美國BBB級投資等級公司債指數因存續期間較長,未來降息有機會帶來資本利得表現,因此建議投資人可把握目前高殖利率階段,積極卡位相關債券ETF。 專家們還指出,近兩年來,債券ETF產品類型越發多元,在通膨趨緩和美歐降息循環的背景下,買氣不斷攀升。截至11月底,整體債券ETF規模接近新台幣3.08兆元,比去年底增加近1.03兆元。這一數字反映了愈來愈多的投資人透過債券ETF進行資產配置,或建立穩健收益來源,同時平衡投資組合波動,並把握降息趨勢帶來的潛在價差空間。
下周台中場11日將在台中長榮桂冠酒店舉行,下下周新竹場16日在新竹喜來登飯店,以及台北場19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目前網路都可報名,請上市、上櫃、興櫃及公開發行公司踴躍參加。
櫃買中心指出,為使宣導內容能更貼近公司實務上的需求,本次宣導會將邀請證期局代表就近期重要推動政策進行說明,並由會計師事務所專家分享IFRS第18號「財務報表之表達與揭露」、IFRS第19號「不具公共課責性之子公司:揭露」等新公報重點,及IFRS第9號「金融工具」與IFRS第7號「金融工具:揭露」主要修正內容,並解析「碳權資產及碳費」的會計處理,期能協助企業儘早因應及解決實務交易的會計處理與適用疑義。
有關詳細議程以及課程講義下載,請詳櫃買中心網站(www.tpex.org.tw/zh-tw/about/company/event/detail.html?2415)查詢。
集保結算所2024年人才招募已經開始,至12月12日止,包括業務規劃、基金審查、基金查核、資深投信查核、跨境保管(複委託)作業、系統開發、網路管理、資訊業務系統管理、系統操作、資訊安全、資深資訊安全、資深區塊鏈開發等職務。
集保董事長林丙輝分析,這次世界12強棒球賽中華隊的優異表現,可用CARE做歸納:比賽的調兵遣將,教練團敢於創新(Creativity),出奇制勝;球員及教練都心懷感激(Appreciation),彼此鼓勵又信任,建立默契及團隊氣氛;每位教練、球員及後勤團隊,更是勇於負責(Responsibility),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一百分;最後,每位球員全心投入,每一個play都拚盡全力,展現韌性,也印證了台灣的卓越實力(Excellence)。
林丙輝也鼓勵集保人具備CARE的精神:敢於創新、心懷感激、勇於負責並追求卓越。CARE本身即為關注、關心、關懷及關愛,在人工智慧(AI)轉型的浪潮下,更要關注事情、關心他人、關懷社會並關愛環境,保持前進的動力。
集保成立超過35年,扮演金融市場的大後台,提供股票、期貨、債票券、跨境保管及基金等五大核心業務的集中保管、結算及帳簿劃撥等服務,並透過金融科技及大數據運用,引領數位金融多元創新服務,致力發展全方位金融基礎建設。詳細招募資訊,可參閱證基會報名網頁:examweb.sfi.org.tw/tdcc202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