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政府近期將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電價調漲已箭在弦上。這次的調漲,對於台灣經濟來說,不僅僅是百業生產成本的上升,更是通膨風險的加劇。電價,這個看似平常的日常生活成本,其實背後牽動著整個產業的運作和消費者的生活。
2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通膨率)飆升至3.08%,雖然與去年農曆春節所在月份不同有關,但今年前兩個月平均通膨率仍達2.43%,高於2%的通膨警戒線。主計長朱澤民表示,外食費及房租漲幅居高不下,通膨壓力仍在。這個數字,讓人不禁為台灣經濟的未來感到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1.85%的通膨預測並未納入調漲電價一事。朱澤民指出,電價每漲1成,就會讓通膨率升高0.12個百分點,而除了這個直接效果,還有間接效果,也就是企業在用電成本提高之後,可能會轉嫁給消費者。這樣的影響力,讓人不得不對電價調漲的影響感到恐懼。
回顧歷史,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時,台灣就曾經經歷過因為電價調漲而導致通膨率爆表的經驗。當時,電價調漲後,預期心理蔓延,次年通膨率直逼50%。這次的調漲,我們是否會再次重蹈覆轍呢?
電價的調漲,對於產業的影響不容忽視。電力的向前關聯係數達2.88,意味著當各業的最終需求都增加10,000元時,因應這些生產活動,總共要買28,800元的電。這個數字,讓我們看到電力對經濟活動的影響之大。
如今,台電虧損嚴重,財務狀況堪憂。電價調漲勢在必行,但如何調整,才能避免重蹈覆轍,是對經濟部的一大考驗。這次的調漲,我們能否避免1974年、1980年的恐慌捲土重來呢?
凍漲,一直是台灣經濟面對通膨時的選擇。但這樣的選擇,其實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過度使用凍漲,將波及財政穩定。這次的調漲,我們是否應該更加謹慎呢?
電價調漲,對於台灣經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何平衡產業、消費者與政府的利益,如何避免通膨的發生,這都需要我們共同思考。
台灣裕隆集團今春展開團拜,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在活動中高調宣布,裕隆集團去年獲利創下近五年新高,帶來滿滿的春節佳音。根據裕隆汽車和裕融企業的公告,裕隆集團去年全年稅後純益達46.91億元,成功彌補了2022年因防疫風險造成的虧損。其中,裕融企業的稅後純益更是創下62.75億元的紀錄,每股稅後純益(EPS)達11.07元。 裕融企業在董事會上同時決議配發現金股息6.1元,配發率超過55%,以7日收盤價計算,殖利率約為3.7%。裕隆汽車的稅後純益也達到46.91億元,幾乎賺回了2022年的虧損,EPS則為4.63元,創下歷史第二高紀錄。 裕隆集團去年營收和獲利均有顯著增長,這主要得益於子公司業績的穩定發展,尤其是裕融企業的貢獻突出。國內新車銷量創近18年新高,也為集團的業績增長提供了強力支持。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裕隆集團虧損的主要原因是認列轉投資新安東京大額防疫險保單的理賠損失,而去年已無此影響,並且有部分損失得到迴轉。 裕融企業的稅後純益連續九年保持成長,去年雖因股本增加而使EPS略有下降,但仍然保持在11.07元的水平。對於去年獲利再創高,裕融企業分析,主要得益於企業融資業務的穩定發展以及海外市場的布局。 在能源事業方面,裕融企業已擁有350座太陽能光電案場,旗下「新鑫電力」取得售電執照,並將儲能案場投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預計今年綠能發電加儲能將達400MW。此外,集團近年積極推動移動服務事業整合MaaS事業資源,將以LINE GO平台創造營運綜效,今年目標會員數突破400萬。 裕隆集團的另兩家上市公司,中華車和裕日車,也將在下周召開董事會公佈去年財報。其中,中華車去年前三季EPS已達8.01元,預計全年將首次賺逾1股本。
台灣裕隆集團在經歷了一段困難時期後,近日終於帶來了讓人振奮的佳音。根據最新財報,裕隆去年實現了46.9億元的税後純益,每股純益(EPS)達到4.63元。董事會還決議每股配發1.4元現金股利,以昨日收盤價68.9元計算,現金殖利率高達2.03%。裕隆表示,這份亮眼的財報來自於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成功走出產險理賠的陰霾,以及裕融轉投資的挹注,加上本業新車提車量的增加,讓整體營運表現大幅提升。 裕隆前年曾經遭遇嚴重虧損,但去年企業獲利實現躍進,法人預測今年將會更加出色。與前一年因為新安東京產險的防疫險巨額虧損相比,裕隆營運已經逐步回到正軌。不僅母公司裕隆和中華車擺脫了轉投資虧損,集團事業的獲利也帶動了汽車相關事業的迅猛發展。 裕隆集團去年整體獲利創下五年新高,氣勢如虹。2023年,裕隆集團在防疫險造成的重災區中,不僅成功走出困境,中華車的新車銷售也大幅成長,預計今年全年獲利將更為亮眼。 在轉投資事業方面,裕隆持股逾四成的裕融企業,成為裕隆集團去年營收獲利成長的重要推手。裕融公司2023年度財報顯示,全年合併營收達414.8億元,稅後純益達62.7億元,年獲利成長4.5%,EPS為11.07元。裕融公司還決議配發現金股利6.1元,配發率超過五成。 裕融公司為裕隆集團橫向事業整合的主軸,近年來獲利持續成長,成為集團的金雞母。裕融指出,其獲利主要來自於企業融資業務的穩定發展,去年海外市場菲律賓轉型企金已見成效,馬來西亞子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開幕,初期將聚焦醫療設備、工具機、營建設備等融資租賃業務。 此外,裕隆集團在能源事業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旗下「新鑫電力」已取得售電執照,第一座儲能案場也已投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預計2024年綠能發電加儲能將達400MW。在移動服務事業方面,裕隆將持續整合MaaS事業資源,以LINE GO平台創造營運綜效,今年目標會員數突破400萬。
裕隆表示,去年營運轉佳,除了走出產險理賠幽谷外,加上裕融轉投資挹注,本業方面新車提車量增加,在本業、業外的亮眼營運成果挹注下,才能取得佳績。
裕隆前年大虧,法人指出,去年裕隆企業獲利躍進,今年可望更好。以去年的獲利情況來看,相對於前一年裕隆集團因為新安東京產險受到防疫險鉅額虧損拖累影響,裕隆營運已逐步回到正軌,其中,包括母公司裕隆、子公司中華車等都擺脫轉投資虧損問題,再加上集團事業獲利帶動,裕隆集團汽車相關事業大躍進,昨日由裕隆的財報報捷展開序曲。
裕隆集團去年的整體獲利並創下五年新高,氣勢大盛。2023年裕隆集團因為防疫險造成的重災區主要是裕隆與中華車,裕隆昨日公布全年財報,繳出漂亮成績;中華車不只防疫險的問題排除,而且去年全年新車銷售大幅成長,看好今年全年獲利將更亮眼,預期下周可望公布成績單。
在轉投資事業方面,裕隆持股逾四成的裕融企業,是裕隆集團去年營收獲利成長的重要功臣。
裕融昨日同時召開董事會通過2023年度財報,全年合併營收達414.8億元,稅後純益達62.7億元,年獲利成長4.5%,EPS為11.07元。
裕融董事會昨日決議配發現金股利6.1元,配發率超過五成。以昨日收盤價163.5元計,現金殖利率為3.73%。
裕融公司為裕隆集團橫向事業整合的主軸,為裕隆集團多角發展的要角,近年獲利持續成長,成為集團的金雞母。
裕融公司指出,裕融的獲利主要成長來自於企業融資業務的穩定發展,去年海外市場菲律賓轉型企金已見成效,馬來西亞子公司預計於今年上半年開幕,初期聚焦醫療設備、工具機、營建設備等融資租賃業務。
另外,能源事業現自有350座太陽能光電案場,旗下「新鑫電力」已取得售電執照,第一座儲能案場也已投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預計2024年綠能發電加儲能將達400MW。
至於移動服務事業方面,將持續整合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事業資源,以LINE GO平台創造營運綜效,今年目標會員數突破400萬。
經濟部長王美花昨(7)日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針對電價調漲進行專案報告。王美花表示,將優先爭取政府補助,對於撥補金額能否達1,000億,她表示「有信心」,希望政院支持。
經濟部表示,政府已連兩年分別編列預算增資1,500億元及1,000億元,並以特別預算補貼500億元,支持台電財務,因國際燃料價格仍處於高檔,售電成本仍高於售電價格,將持續爭取政府補貼及電價合理調整,使台電2024年達成損益兩平目標。
經濟部指出,俄烏戰爭導致國際燃料價格暴漲,發電購電燃料成本已連續兩年高達6,000億元以上,與俄烏戰爭前約3,000億元燃料支出相比,增加逾一倍。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邀經濟部及台電就「電價調漲對產業、民生等衝 擊研擬配套措施」進行專案報告。
王美花表示,電價調整是要穩定台電財務、確保供電穩定,但會優 先爭取政府補貼。其中,工業用電「應該會漲」,但會參酌國際工業 電價,而且也會考量用電成長與衰退做不同幅度調整,例如上次用電 衰退達10%的產業,減半調漲。
至於民生用電,王美花對調漲幅度未鬆口,僅強調要由電價費率審 議會決定。但以住宅120度以下用電為例,現行每度僅1.63元,發電 成本為4.17元。未來若調漲5%,民生每月用電120度以下,每戶多付 9元;民生用電121度至330度,一個月多34元。
王美花先前曾向閣揆陳建仁爭取用歲計賸餘撥補台電1,000∼1,50 0億。但扣除債務還本、特別預算舉債,可用資金有限,外界擔心台 電最後獲得的補貼恐不滿1,500億,甚至連1,000億都有困難,王美花 對此強調有信心。
另外,立委關切電價調漲將進一步推升物價,經濟部表示,近2、 3年台電虧損就是因為沒有充分反映電價成本,雖然去年消費者物價 指數(CPI)增幅為2.49%,低於韓國、法國等國,但會留意電價調 整對物價造成的影響,也是希望減少對CPI的衝擊。
台電強調,台電在穩定物價方面扮演「消波塊」的角色,抵擋輸入 性通膨。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將依照「反映成本、照顧民生、穩定物 價、節能減碳、使用者付費」等五大原則討論。
法人看好,中興電今年以來電力事業又陸續接獲台電大單,主因其 為國內唯一通過台電認證345kV GIS廠商,在台電訂單方面接單具有 優勢,除了345kV/161kV/69kV GIS/GCS等設備訂單之外,更於2月接 獲台電通霄電廠二期更新改建計畫新161kV開關場統包工程50億元工 程大單。另有3-1期離岸風電變電站統包工程48億元待簽約,該訂單 將於第四季開始貢獻。
整體而言,預估目前新接獲訂單將推升中興電在手訂單達400 億元 以上,訂單能見度看至2027 年,尤其今、明年為台電電力設備預算 高峰,帶動中興電業績維持成長力道。
士電受惠小變壓器產線提前開出、以及三班制因應變壓器需求,並 考量變壓器等重電設備毛利率優於公司產品平均毛利率,帶動產品組 合明顯好轉,今年首季毛利率可望向上,加上營運已進入新階段成長 期,預估首季營收將突破100億元大關。
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通膨率)飆高至 3.08%,雖說與去年農曆春節所在月份不同有關,但今年前兩個月平 均通膨率仍達2.43%,高於2%的通膨警戒線。主計總處日前發布經 濟預測時,才把今年的通膨率由1.64%調升至1.85%,雖仍低於2% ,卻已相當接近,主計長朱澤民回答媒體提問時認為,外食費及房租 漲幅居高不下,通膨壓力仍在。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1.85%的通膨預測並未納入調漲電價一事。朱 澤民表示,依據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裡電的權數估計,電價每漲 1成,就會讓通膨率升高0.12個百分點,但除了這個直接效果,還有 間接效果,也就是企業在用電成本提高之後,可能會轉嫁給消費者, 主計總處雖未評估影響有多大,惟其對通膨的態度,顯然沒有先前的 樂觀。
回顧歷史,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時,行政院於7月實施「穩定物 價11項措施」,原擬以此緩和漲勢,不料以阿戰爭加劇,國際油價飆 漲,經濟部長孫運璿於年底宣布調漲油電價格,隨著預期心理蔓延, 次年通膨率直逼50%。1979年二次石油危機再起,穩定物價無效,8 月調升電價29.5%,次年初再漲18%,隨後兩伊戰爭爆發推升國際油 價,1979∼1981年短短兩年電價調漲四次,通膨率於1980年達19.0% ,1981年又達16.3%。
電價何以有這麼大的助漲效果?從產業關聯表(國內關聯程度表) 可以發現,電力的向前關聯係數達2.88,意思是當各業的最終需求都 增加10,000元時,因應這些生產活動,總共要買28,800元的電,這個 2.88即「向前關聯係數」,遠高於自來水的1.43,電子零組件業的1 .64,電腦光學產品的1.13,也超過石油及煤製品業的2.60,電力對 經濟活動影響之大實非其他行業可及。這也說明電價調漲很容易產生 聯動效果,而加劇通膨的風險,1974年、1980年發生在台灣社會的通 膨,皆是如此。
產業關聯表每五年編製一次,從最近一張2016年487部門的關聯表 會發現,這一年家庭部門購買的電力(最終需要)是947億元,而各 業生產活動所購買的電力(中間需要)是5,045億元,當電價調漲1成 ,除了消費者要多支出94億,生產成本也將提高504億元,前者會馬 上反映在CPI上,後者遲早也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1974年、1980年 台灣通膨率連月升高,產業關聯效果隱於其中,不可不察。
如今我們也面臨同樣的情況,在政府連年凍漲、緩漲的情況下,2 022年台電虧損2,675億元、2023年又虧2,485億元,如此財務狀況, 電價調漲勢在必行,然而究竟該怎麼調整,才可以避免1974年、198 0年的恐慌捲土重來,是對經濟部的一大考驗。由過去兩次超級通膨 的歷史可知,電力不僅產業關聯效果大,其衍生的恐慌心理也強,是 以原本只是用來改善財務困境的電價調升方案,在產業關聯及預期心 理推波助瀾下,通膨卻可能如脫韁野馬。
回到最根本的問題,政府到底該不該干預物價?干預物價的代價有 多高?近五年(2019∼2023)當美國CPI漲21%、歐元區漲19%、韓 國漲13%之際,我們由於凍漲、緩漲,因此只漲了7.9%,從各年來 看,我們處於相對穩定的局面,但從一個通膨的循環而言,那就很難 說了。事實上,台灣這些年穩定物價的成本不低,除了政府增資台電 2,500億元,撥補500億元,如今調漲電價稍有不慎,還可能重蹈197 4年、1980年兩次能源危機的覆轍,可謂驚心動魄矣。
事實上,台灣所需的原油、天然氣、煤等能源皆仰賴進口,根本沒 有凍漲的條件,但政府在選舉考量、討民眾歡喜的思維下,卻經常凍 漲、緩漲,以有限的預算要對抗國際漲勢,短期雖可收紓緩之效,惟 長期則難敵國際行情而難免於失敗。此外,過度使用凍漲更將波及財 政穩定,往事歷歷,可堪借鏡。
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召開在即,本次調漲電價必須小心,因為近 期外食費、房租漲勢未歇,如何避免預期心理的推波助瀾以致通膨捲 土重來,經濟部得有智慧的安排。此外,從本次經驗可知,凍漲成本 昂貴,未來凍漲自應受更嚴格的限制,這也應該形諸文字以為規範才 好。
裕融7日董事會同步通過擬配發現金股息6.1元、配發率逾55%,以 7日收盤價163.5元計,殖利率約3.7%。
裕隆去年稅後純益46.91億元,幾已賺回2022年虧損的46.97億元, EPS達4.63元則為史上第二高,僅次於2021年的4.82元。
裕隆說明,去年營收獲利皆有明顯成長,主要來自子公司業績皆相 當穩定,尤其裕融貢獻創高;去年國內新車銷量創近18年新高,帶動 本業業績成長。而導致裕隆2022年大虧主因-認列轉投資新安東京大 額防疫險保單理賠損失,至去年已無此一影響,且有迴轉部分前期提 列的損失。
裕融去年稅後純益62.75億元續創高,為連續九年維持成長態勢, 但因公司股本增加,EPS為11.07元,較2021及2022年減少。
對於去年獲利再創高,裕融分析,主要成長來自於企業融資業務穩 定發展,且在海外布局方面,去年海外市場菲律賓轉型企金已見成效 後,再投入設立馬來西亞子公司,預計於今年上半年開幕,初期聚焦 醫療設備、工具機及營建設備等融資租賃業務,將成為續推升公司營 運的一大動能。
能源事業部分,裕融指出,現自有350座太陽能光電案場,旗下「 新鑫電力」已取得售電執照,第一座儲能案場也已投入台電電力交易 平台,預計今年綠能發電加儲能將達400MW。
此外,裕融表示,集團近年推動移動服務事業整合MaaS事業資源, 將以LINE GO平台創造營運綜效,今年目標會員數突破400萬,未來也 將成為推升各事業體獲利的關鍵。
裕隆集團另兩家上市公司-中華車、裕日車,也將於下周召開董事 會公促去年財報,其中中華車去年前三季EPS已達8.01元,全年將首 度賺逾1股本。
台灣經濟部最新公告,2024年的再生能源購買費率(FIT)將有調整,讓我們來一探究竟。這次的調整中,太陽光電的購買費率小幅度下調,而其他再生能源則維持不變或略有上漲。特別的是,為了鼓勵微型、中小型家戶參與再生能源發展,對於不及100瓩的屋頂型太陽光電設備,還增設了更優惠的費率級距。 這次的調整,對於再生能源產業來說,是相當重要的。由於台電負責購買並保證20年的購買,費率的變動不僅影響了業者的獲利,也關係到我們消費者的電費。根據經濟部的公告,太陽光電的購買費率將分為兩期,並按照不同的容量級距來調整。 以屋頂型太陽光電為例,1瓩以上但不及10瓩的費率維持在2023年度的水準,但其他分類則有小幅下調。第一期的購買費率範圍是每度電3.7635到5.7848元,第二期則是3.7236到5.7055元。 具體來說,以屋頂型500瓩以上的太陽光電設備為例,2024年上半年的購買電價是每度3.8856元,比2023年下半年下降了2.19%。而地面型1瓩的太陽光電設備,購買費率則是每度3.7635元,較2023年下半年下降了2.7%。 此外,其他再生能源如生質能、廢棄物、小水力發電、海洋能發電等,其購買費率則維持在2023年的水平不變。這次的費率調整,無疑將對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國內再生能源主要依據政府的電能躉購制度(FIT),由台電保證 收購20年,費率則照每年成本等各項因子去調整,因此每年的費率高 低,不僅攸關業者經營獲利,更與消費者荷包有關。
依據經濟部公告,太陽光電躉購費率採一年二期,並按各分類容量 級距區分,其中屋頂型1瓩以上不及10瓩,維持2023年度費率水準, 其餘分類級距呈現微幅下修;第一期躉購費率介於每度3.7635∼5.7 848元,第二期躉購費率則介於每度3.7236∼5.7055元。
以屋頂型500瓩以上為例,公告2024年上半年躉購電價每度3.8856 元,較2023年下半年跌2.19%;地面型1瓩為例,2024年上半年躉購 費率每度3.7635元,較2023年下半年跌2.7%。
依據公告,其他再生能源,包括生質能、廢棄物、小水力發電、海 洋能發電,皆維持2023年水準。
台電大動作!4月起全面調漲電價,民生用電也受影響
【台北訊】近期來,台電計畫在4月份起不分級全面調漲電價的消息不斷傳出,這一來,不僅工業用電將會大幅上漲,連我們日常生活所用的民生用電也將跟著漲價。這次的電價調漲,投資顧問法人分析,台電有望改善虧損,同時也將使強韌電網計畫預算更加穩固。對於重電族群來說,這將是一個大利好,並將推動綠能發電,如風電、太陽能等行業受惠,預計士電(1503)、中興電(1513)等公司將具長線營運利基。
股市方面,昨日大盤應該讓許多人驚嘆,猛揚369.38點,收盤指數達到19,305.31點,創下歷史新高。但這主要是由於「拉積盤」的再現,台積電股價大漲36元,收在725元創下新高。不過,其他族群出現資金排擠,上周盤面焦點的重電股走勢出現分歧,士電在平盤上下震盪,最終收小紅,上漲0.5元,收在184.5元;中興電則在早盤平盤向下,但隨著AI股吸金力道增強,股價出現下滑,最終下跌4元,收在167元。
士電作為四大事業群之一的重電、自動化產業、電裝品及機器事業,因應台灣和北美對電力、電網基礎建設的需求,去年前三季每股純益達到3.94元,今年元月稅後純益更創下4.23億元、年增率37%,每股純益0.81元。而中興電去年前三季獲利為7.94億元,較前年同期少,每股純益1.63元;但若將雲豹甲車案的20.9億餘元沒入利益還原,則去年前三季獲利可達28.84億元左右,較前年同期的16.83億元有顯著增長。
在台電氣體絕緣開關(GIS)與智慧電錶的訂單需求旺盛、再生能源案場百花齊放下,中興電今年獲利前景看漲。權證發行商指出,重電股具有長線發展趨勢,投資者可趁相關潛力股股價拉回時,透過權證商品布局,把握投資機會。
台灣中興電(1513)在1月份創下了合併營收的歷年同期新高,達到19.43億元,雖然比上月減少了3.6%,但年增率則達到9.4%。法人預測,由於中興電新獲得訂單包括台電161KV以及345KV超高壓氣體絕緣開關(GIS)設備訂單,以及統包工程,加上年初接獲的離岸風電升壓站統包工程訂單約48億元,預計在今年第2季簽約,這將對未來的營運表現產生正面影響。實際上,中興電現有的在手訂單已經達到約400億元,且因為其在國內獨家獲得台電345KV氣體絕緣開關認證,因此在取得台電訂單上具有明顯優勢。此外,中興電預期台電今年將釋出600億元訂單,包括發電廠開關新建統包工程、161KV及345KV設備訂單、離岸風電第三區塊開發第一期變電站統包工程及設備、储能場新建工程及設備、台電配電所屋內化工程及設備等,中興電對於至少拿下其中300億元訂單充滿信心。近三個月來,中興電已取得25件台電標案,總金額達34.1億元,主要得益於其在345KV GIS標案上的長期獨占地位。此次台電釋出的161KV氣體絕緣開關設備訂單,幾乎全數由中興電獲得。投資者可以關注中興電期(SDF)的相關操作。(群益期貨提供)需要注意的是,期貨交易存在風險,本專區資訊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邀約、招攬或其他建議與推薦,請讀者謹慎評估。
投顧法人表示,台電調漲電價有機會改善虧損,強韌電網計畫預算將會更為穩固,並有利於重電族群,也將更進一步推動綠能發電,包括風電、太陽能等族群受惠,預料士電(1503)、中興電(1513)等具有長線營運利基。
大盤昨(4)日勁揚369.38點,收在19,305.31點,改寫歷史新高,然主要來自「拉積盤」再現,台積電大漲36元,收725元創新高,其他族群出現資金排擠,上周盤面焦點的重電股走勢出現分歧,士電在平盤上下震盪,終場仍收小紅,上漲0.5元,收在184.5元,中興電早盤原本也在平盤向下,但隨AI股吸金力道增強,股價出現下滑,終場下跌4元,收在167元。
士電有四大事業群包括重電、自動化產業、電裝品及機器事業,受惠台灣和北美推進電力、電網基礎建設的需求,去年前三季每股純益3.94元,且今年元月稅後純益高達4.23億元、年增率37%,每股純益0.81元。
中興電去年前三季獲利僅7.94億元,少於前年同期,每股純益1.63元;但若將雲豹甲車案的20.9億餘元沒入利益還原,去年前三季獲利可達28.84億元左右,較前年同期的16.83億元有明顯增長。
在台電氣體絕緣開關(GIS)與智慧電錶的訂單需求旺盛、再生能源案場百花齊放下,中興電今年獲利可期。
權證發行商表示,重電股具長線發展趨勢,投資人可趁相關潛力股股價拉回時,伺機透過權證商品布局,掌握投資契機。
事實上,中興電在手訂單約400億元,且因為其在國內是唯一獲得台電345KV氣體絕緣開關認證的廠商,在取得台電訂單上有優勢。另外,中興電預期台電今年將會釋出600億元訂單,包括台電發電廠開關新建統包工程、以及設備161KV及345KV案量額約為160億元,離岸風電第三區塊開發第一期變電站統包工程以及設備金額約85億元、儲能場新建工程及設備約80億元、台電配電所屋內化工程以及設備約20億元,中興電有信心至少拿下其中300億元的訂單。
近三個月中興電取得25件台電標案,共34.1億元訂單,主因為中興電是國內唯一345KV氣體絕緣開關認證的廠商,長期獨占345KV的GIS標案,此次台電釋出多筆的161KV氣體絕緣開關設備訂單,也幾乎全由中興電拿下,投資人不妨可以留意中興電期(SDF)做相關的操作。(群益期貨提供)
期貨交易必有風險,本專區資訊僅供參考,並不構成邀約、招攬或其他任何建議與推薦,請讀者審慎為之。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於昨日召開會議,討論即將實施的電價調漲方案。根據新聞報導,台灣電力公司(台電)將在4月實施新電價,預計平均漲幅將達10%以上。其中,工業用電平均漲幅將超過1成,特高壓用電大戶,如半導體產業,漲幅預計將超過15%。民生用戶330度以下約漲5%,全台1,500萬用戶將受影響。
經濟部已向行政院高層報告了4月電價調漲的腹案,並將召開電價諮詢委員會進行討論。台電提出的腹案將進行更細緻的討論,其中工業用電平均漲幅預計將超過1成,特高壓用電大戶的漲幅將達15~20%。面板業雖然使用特高壓用電,但由於用電量衰退,漲幅不會那麼高。
其他一般工業的高壓用戶將根據用電狀況來決定漲幅,包括用電成長很大、持平或衰幅小、衰退逾10%等三類。低壓用戶,如餐飲服務業或小商家,也將全面調升電價。民生用電方面,超過1千度以上的用戶漲幅將達10%左右,而330度以下的用戶則將全面調漲,預計漲幅約5%。
有知情人士指出,330度以下的電價凍漲政策原本旨在照顧民生及弱勢,但卻被扭曲成民眾分戶規避高段電價的工具。例如,中南部透天厝每層樓裝獨立電表,房東出租房屋也有分裝電表的現象。此次全面涵蓋,將影響全台1,357萬戶家庭。
目前台電每度發電成本為3.95元,但特高壓用電大戶去年的平均電價每度約為2.88元,賣1度電虧損約1元,有如對台積電的「補貼」。有官員表示,用電成長高的用戶漲幅愈大才公平。
台電財務危機再起,虧損如滾雪球般擴大,經濟部向行政院急報,爭取今年再撥補台電1,000~1,500億元救急。由於去年歲計賸餘恐不到2千億元,若行政院只撥補1千億元,將對台電財務狀況造成極大壓力。台電已通過私募案增資1,001億元,但去年單年虧損達1,985億元,累計虧損更破3,800億元,股本虧掉大半。經濟部長王美花積極向行政院院長陳建仁爭取撥補,但歲計賸餘有限,且需尊重新內閣調度,讓台電的財務危機解決之路更加艱難。今年總預算已三讀,額外撥補需另循預算程序,台電能否獲得撥補,仍需立法院的攻防關卡考驗。
台灣電力公司為響應全球減碳趨勢,積極推動公共工程減碳計劃,並預計在2026年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正式上路前,推出八大類公共工程減碳指引。這項措施將從設計階段就強調減碳,並預計未來將具有強制性。工程會副主委葉哲良透露,目前已在去年底開始與相關部會進行溝通,其中建築和水利建設的進度較有明確的雏型。 葉哲良表示,為了達到公共工程減碳目標,工程會將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規劃。今年上半年,將推出建材碳排強度資料庫,並從設計和材料兩個方面幫助公共工程減碳。他進一步指出,建築的生命周期平均為55年,建築使用後的能耗將是建築本身碳排的4倍,其中空調和馬達的能耗對碳排影響最大。台灣對馬達能耗的管制標準與歐盟相比相差2到3倍,因此正與經濟部研議如何跨越這個隔閡,並鼓勵使用IE4高效率感應馬達。 葉哲良強調,從設計端開始,盡可能壓低碳的消耗。經濟部高層也證實,從公有建築做起是減碳的好方向,相關作為都還在研議中,將是減碳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除了八大類公共工程減碳指引外,葉哲良還提到,將會對資訊機房推出減碳指引,因為資訊機房的耗電量相當驚人,而台灣電力的使用效率雖然比國際水平高,但還是會從設計端著手,減少無效電力的使用。 葉哲良強調,這些指引將具有強制性,並將提供細緻的操作手冊,包括計算方式、施工和設計等方面的細節,以確保機關和業者能依循指引進行工作。工程會已與經濟部、內政部、交通部、數位部等部門進行溝通,並不排除將指引範圍擴大到其他建設。
台灣電力在2024智慧城市展高雄展區中,再次成為焦點之一,展位數量達到550個,比去年增加10%,與中油、台達電、日月光、廣達、華碩雲端、中華電、台灣大、遠傳等知名企業並肩展現。這次展覽,台電不僅帶來創新技術,也與其他企業一同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
展覽中,智慧醫療成為一大亮點,南部九大醫療院所首次結合,展現永續及元宇宙兩大主題。台電與醫療品質策進會、廣達電腦、慧誠智醫、華碩雲端及先進醫資等智慧醫療及智慧照護解決方案供應商攜手展出,提供最新科技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此外,中華電、遠傳、光陽、神通資科、亞旭電腦、台達電、台灣世曦、農委會、標準檢驗局、韓國現代樂鐵、新科工程、施泰德及德國萊因等企業,也聚焦智慧城市、淨零碳排及智慧農業等領域,提供各種創新解決方案。
在展覽中,台電興達廠、永鑫能源、力暘能源、南方電力、聯合再生、陽光花園、裕山環工、永瑞、晉好能源、捷思環能等企業,則聚焦ESG創能、節能、儲能等解決方案,強調綠色發展的趨勢。
全球電信商智慧城市大會也同步在展區登場,其中,中華電信與亞旭電腦將於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展開5G專網創新應用的展示,透過國產5G微型基地台、點雲運算技術、沉浸展演技術等,將5G技術帶入智慧城市各領域。
隨著網路基礎設施的完備,亞洲矽谷5G ORAN智慧城鄉推廣計畫在高雄展區展示了6個5G專網應用案例,展現5G技術在智慧城市中的潛力。
交通部特別設立「願景館」,中華電信、遠傳電信、台灣大哥大、亞旭電腦、和碩科技及伸波通訊等企業攜手展示5G專網在智慧交通應用,讓參觀者更加了解5G技術的實際應用。
台電進行10年大計畫,投資超過5,645億元,著力於「強化電網韌性建設」,這個大動作不僅讓台灣的重電族群受惠,也帶動了整個產業的發展。以中興電(1513)和亞力(1514)為例,他們就是這波政策的直接受益者,股價在今年以來都呈現超過40%的漲幅。 根據市場分析,今年台電的強韌電網計畫將釋出超過600億元的訂單,其中,中興電有望獲得至少300億元的龐大訂單。為了應對這波訂單潮,中興電在2023年也投資了7.6億元,向凱勝綠能購買嘉義馬稠後產業園區的廠房及土地,預計今年第一季就能投產。這將使中興電的重電廠數量增加至9座,年產能預計可提升15%~20%。 不僅如此,為了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台電也積極推動智慧電網和智慧電表更換計畫,中興電將成為這個供應鏈中的一員。智慧電表的使用年限為10年,未來還會有更新的需求。雖然中興電1月的營收相比上月減少了3.6%,但年增長率仍達到9.4%,2023年全年營收則增長了19.3%。 另一方面,亞力除了從強韌電網計畫中獲得大單外,還陸續接到晶圓大廠海外設廠的變壓器等重電設備訂單,以及台鐵花東雙軌和公共工程訂單。1月的訂單金額已經超過30億元,手握訂單金額更突破了100億元,當月營收達到6.4億元,年增長率達到22.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