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陽光電能源科技(未)公司新聞
作為中小型太陽能電池製造廠,提供高效率電池片,一直是
太陽光電能源科技公司(BIG SUN)堅持努力的目標,也是永續
經營的市場制勝之道。今年BIG SUN公司仍將持續採用高品質的
料源,製成高效率且低破片率的太陽能電池片(SOLAR CELL)
,以爭取全球市場的肯定。目前BIG SUN公司產能滿載且營收持
續成長,即是長期堅持與努力獲得的成果。
為了抓住市場需求快速成長的機會,BIG SUN公司經驗豐富
的研發團隊,以本身擁有的自製研發能力為基礎,採用最新一代
的生產設備及製程,已具備將厚度 150μm的晶圓生產成為太陽能
電池之技術。
太陽光電能源科技公司董事長羅家慶指出,日前BIG SUN公
司推出的平均轉換率18.1%的單晶矽電池Combo-Cell TM,近來已
獲得歐洲知名模組大廠的長期合約,並受到歐、日市場的高度肯
定。模組廠使用60片Combo-Cell TM組成的模組,發電量可逾250
瓦。
羅家慶說,目前BIG SUN公司也研發出6吋Combo-Cell-S TM正
方形單晶太陽能電池片,平均約當轉換效率(Equivalent
Conversion Efficiency)在量產上可達到18.4%的水準,平均最大輸
出功率為4.4瓦。正方形的太陽能電池可擴大電池的吸光面積,因
而更能有效的提升模組轉換效率,這是另一項BIG SUN即將推出
的高轉換效率新產品。今年5月份BIG SUN將於SNEC上海展(
T4060-8)與6月份的Intersolar慕尼黑展會(B5.350I)中,主推這
兩大高轉換效率單晶產品。此次的展會,BIG SUN皆參與外貿協
會組成的台灣展覽團,共同為台灣的太陽能產品大力宣傳。
今年BIG SUN分別將單晶太陽能電池、多晶太陽能轉換的轉
換效率目標再提升為18.5%及16.7%,藉由品質與產品效率的持
續創新突破,BIG SUN公司期許未來在太陽能電池市場領域再創
佳績,成為技術保持領先的MIT太陽能電池廠商。
太陽光電能源科技公司(BIG SUN)堅持努力的目標,也是永續
經營的市場制勝之道。今年BIG SUN公司仍將持續採用高品質的
料源,製成高效率且低破片率的太陽能電池片(SOLAR CELL)
,以爭取全球市場的肯定。目前BIG SUN公司產能滿載且營收持
續成長,即是長期堅持與努力獲得的成果。
為了抓住市場需求快速成長的機會,BIG SUN公司經驗豐富
的研發團隊,以本身擁有的自製研發能力為基礎,採用最新一代
的生產設備及製程,已具備將厚度 150μm的晶圓生產成為太陽能
電池之技術。
太陽光電能源科技公司董事長羅家慶指出,日前BIG SUN公
司推出的平均轉換率18.1%的單晶矽電池Combo-Cell TM,近來已
獲得歐洲知名模組大廠的長期合約,並受到歐、日市場的高度肯
定。模組廠使用60片Combo-Cell TM組成的模組,發電量可逾250
瓦。
羅家慶說,目前BIG SUN公司也研發出6吋Combo-Cell-S TM正
方形單晶太陽能電池片,平均約當轉換效率(Equivalent
Conversion Efficiency)在量產上可達到18.4%的水準,平均最大輸
出功率為4.4瓦。正方形的太陽能電池可擴大電池的吸光面積,因
而更能有效的提升模組轉換效率,這是另一項BIG SUN即將推出
的高轉換效率新產品。今年5月份BIG SUN將於SNEC上海展(
T4060-8)與6月份的Intersolar慕尼黑展會(B5.350I)中,主推這
兩大高轉換效率單晶產品。此次的展會,BIG SUN皆參與外貿協
會組成的台灣展覽團,共同為台灣的太陽能產品大力宣傳。
今年BIG SUN分別將單晶太陽能電池、多晶太陽能轉換的轉
換效率目標再提升為18.5%及16.7%,藉由品質與產品效率的持
續創新突破,BIG SUN公司期許未來在太陽能電池市場領域再創
佳績,成為技術保持領先的MIT太陽能電池廠商。
隨著經濟好轉,太陽光電市場也呈現強勁的復甦力道,需求端蓬
勃發展帶領供給端忙於出貨,擴產動作不斷,是近來太陽能產業
的最佳寫照。
致力於太陽能電池製造的太陽光電能源科技公司(BIG SUN),
歷經過金融海嘯及暫停興櫃運作之後,堅持不斷努力,朝重返興
櫃的目標邁進,如今苦盡甘來,本月17日召開法人說明會,18日
重返興櫃。
成立於2006 年的BIG SUN,4年來的營利模式始終相當明確。
其初期的營運致力於太陽能電池生產銷售大量化,達到賺錢的經
濟規模,讓公司隨時保持滿載,產能利用率、良率、轉換效率達
到最高。
至今該公司的營運已進階為最佳化,開始選擇長期性及能使公司
獲利的客戶族群,以提升毛利為努力標竿。從初期歷經市場料源
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前二年進入產能過剩及市場萎縮的買方市
場,至今太陽能需求再度攀升,訂單供不應求的情形,印證了該
公司經營模式的確實性。
在長期耕耘下,及去年第三季景氣回溫,帶動BIG SUN 8月起營收
大幅成長,11月份開始轉虧為盈,12月起毛利率持續保持在10%
以上。今年元月份營收為2.5億元,二月雖逢過年,營收仍勇猛跳
升至2.8億元,月成長16.12%,出貨量成長15%。
BIG SUN董事長羅家慶表示,目前訂單能見度達到年底,客戶需
求遠遠超出三條產線的產能負荷,目前一部分採外包生產,市場
的需求是BIG SUN加速成長茁壯的動力。
今年,該公司規劃七成的產能用於高效率六吋單晶太陽能電池,
並持續研發更高效的產品,爭取市占率提升。在產能有限的狀況
下,目前已如火如荼籌備擴產計畫,規劃今年產能擴增到210MW
。
預計18日重返興櫃後,將展開一項巨額聯貸計畫,取得大量資金
來源,未來該公司不斷挑戰業績新紀錄的里程碑指日可待。
勃發展帶領供給端忙於出貨,擴產動作不斷,是近來太陽能產業
的最佳寫照。
致力於太陽能電池製造的太陽光電能源科技公司(BIG SUN),
歷經過金融海嘯及暫停興櫃運作之後,堅持不斷努力,朝重返興
櫃的目標邁進,如今苦盡甘來,本月17日召開法人說明會,18日
重返興櫃。
成立於2006 年的BIG SUN,4年來的營利模式始終相當明確。
其初期的營運致力於太陽能電池生產銷售大量化,達到賺錢的經
濟規模,讓公司隨時保持滿載,產能利用率、良率、轉換效率達
到最高。
至今該公司的營運已進階為最佳化,開始選擇長期性及能使公司
獲利的客戶族群,以提升毛利為努力標竿。從初期歷經市場料源
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前二年進入產能過剩及市場萎縮的買方市
場,至今太陽能需求再度攀升,訂單供不應求的情形,印證了該
公司經營模式的確實性。
在長期耕耘下,及去年第三季景氣回溫,帶動BIG SUN 8月起營收
大幅成長,11月份開始轉虧為盈,12月起毛利率持續保持在10%
以上。今年元月份營收為2.5億元,二月雖逢過年,營收仍勇猛跳
升至2.8億元,月成長16.12%,出貨量成長15%。
BIG SUN董事長羅家慶表示,目前訂單能見度達到年底,客戶需
求遠遠超出三條產線的產能負荷,目前一部分採外包生產,市場
的需求是BIG SUN加速成長茁壯的動力。
今年,該公司規劃七成的產能用於高效率六吋單晶太陽能電池,
並持續研發更高效的產品,爭取市占率提升。在產能有限的狀況
下,目前已如火如荼籌備擴產計畫,規劃今年產能擴增到210MW
。
預計18日重返興櫃後,將展開一項巨額聯貸計畫,取得大量資金
來源,未來該公司不斷挑戰業績新紀錄的里程碑指日可待。
提供高效率電池片,一直是太陽光電能源科技公司(BIG SUN)
堅持努力的目標。今年該公司將持續採用高品質的料源,製造高
效率且低破片率的太陽能電池片,爭取市場肯定。
董事長羅家慶認為,目前產能滿載且營收持續成長,是長期全體
員工長期努力來的成果。
BIG SUN日前推出Combo-Cell TM單晶矽電池平均轉換率已可達
18.1%,近來獲得歐洲知名模組大廠的長期合約,受到歐日市場高
度肯定。使用60片Combo-Cell TM 組成的模組,發電電量可逾250
瓦。目前該公司也研發出Combo-Cell-S TM 6吋正方形單晶太陽能
電池片,平均約當轉換效率(Equivalent Conversion Efficiency),
在量產上可達到18.4 %的水準,平均最大輸出功率為4.4瓦。
BIG SUN總經理陳進輝表示,正方形的太陽能電池可擴大電池的
吸光面積,因而更能有效的提升模組轉換效率,為BIG SUN即將
推出的另一項新產品。
BIG SUN將於今年5月份的SNEC上海展(T4060-8)與6月份的
Intersolar慕尼黑展會(B5.350I)中,主推這兩大產品。此次的展
會,BIG SUN都將參與外貿協會組成的台灣展覽團,共同為台灣
的太陽能產品大力宣傳。
今年BIG SUN單晶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目標為18.5%,多晶太陽
能轉換目標為16.7%,藉由品質與產品效率的持續地創新突破,該
公司有信心,未來在太陽能電池市場領域,將創造更高的佳績。
堅持努力的目標。今年該公司將持續採用高品質的料源,製造高
效率且低破片率的太陽能電池片,爭取市場肯定。
董事長羅家慶認為,目前產能滿載且營收持續成長,是長期全體
員工長期努力來的成果。
BIG SUN日前推出Combo-Cell TM單晶矽電池平均轉換率已可達
18.1%,近來獲得歐洲知名模組大廠的長期合約,受到歐日市場高
度肯定。使用60片Combo-Cell TM 組成的模組,發電電量可逾250
瓦。目前該公司也研發出Combo-Cell-S TM 6吋正方形單晶太陽能
電池片,平均約當轉換效率(Equivalent Conversion Efficiency),
在量產上可達到18.4 %的水準,平均最大輸出功率為4.4瓦。
BIG SUN總經理陳進輝表示,正方形的太陽能電池可擴大電池的
吸光面積,因而更能有效的提升模組轉換效率,為BIG SUN即將
推出的另一項新產品。
BIG SUN將於今年5月份的SNEC上海展(T4060-8)與6月份的
Intersolar慕尼黑展會(B5.350I)中,主推這兩大產品。此次的展
會,BIG SUN都將參與外貿協會組成的台灣展覽團,共同為台灣
的太陽能產品大力宣傳。
今年BIG SUN單晶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目標為18.5%,多晶太陽
能轉換目標為16.7%,藉由品質與產品效率的持續地創新突破,該
公司有信心,未來在太陽能電池市場領域,將創造更高的佳績。
往垂直整合發展,是近來許多太陽能廠商著手布局的策略。
太陽光電公司董事長羅家慶對BIG SUN的中長期發展早有腹案,
並規劃出一套縝密的計畫。他認為,太陽能產業的長遠發展藍
圖應朝向下游發展,BIG SUN轉投資上陽能源科技,正是落實
此計劃的第一步。
上陽能源在國內積極參與各種標案,去年國內能源收購價格定
案後,已形成有利的未來發展環境。
上陽加上BIG SUN自製的電池片,以及與模組廠良好的夥伴合
作關係,形成上下游整合的有利優勢。
一年半以前,太陽能產業還是上肥下瘦的局面,而目前情勢已逆
轉;成立系統廠除了直接掌握市場訂單,並能創造更大的獲利空
間,並與模組廠形成產業鏈互相奧援,帶動電池片需求,提升整
體競爭力。以規劃未來三分之一晶片供自用來推算,未來上陽能
源的系統接單量應在20MW以上。
業者估計,能源局公告太陽能補助電價,預估今年將帶動高達
500 MW的投資潮,BIG SUN將直接受惠。上陽能源雖是新公司,
但主要幹部對模組及系統並不陌生,已積極培養團隊及合作廠商
,事前的準備已幾近完成。
BIG SUN並計劃在新竹廠區建立一套示範發電系統,待累積足夠
的小型發電系統實績及經驗後,不排除自建大型電廠,甚至結合
大陸及國外大型模組廠或系統廠,建立合作關係。
在沒有財團的支持下,BIG SUN以中游電池廠角色,整合上游,
長期策略目標為向下游發展,此種魄力在業界無人能出其右,也
讓外界對其能力與企圖心有更深層的了解,在強化市場的企業認
同度,與推廣更多商業合作機會,均具有正面作用。
太陽光電公司董事長羅家慶對BIG SUN的中長期發展早有腹案,
並規劃出一套縝密的計畫。他認為,太陽能產業的長遠發展藍
圖應朝向下游發展,BIG SUN轉投資上陽能源科技,正是落實
此計劃的第一步。
上陽能源在國內積極參與各種標案,去年國內能源收購價格定
案後,已形成有利的未來發展環境。
上陽加上BIG SUN自製的電池片,以及與模組廠良好的夥伴合
作關係,形成上下游整合的有利優勢。
一年半以前,太陽能產業還是上肥下瘦的局面,而目前情勢已逆
轉;成立系統廠除了直接掌握市場訂單,並能創造更大的獲利空
間,並與模組廠形成產業鏈互相奧援,帶動電池片需求,提升整
體競爭力。以規劃未來三分之一晶片供自用來推算,未來上陽能
源的系統接單量應在20MW以上。
業者估計,能源局公告太陽能補助電價,預估今年將帶動高達
500 MW的投資潮,BIG SUN將直接受惠。上陽能源雖是新公司,
但主要幹部對模組及系統並不陌生,已積極培養團隊及合作廠商
,事前的準備已幾近完成。
BIG SUN並計劃在新竹廠區建立一套示範發電系統,待累積足夠
的小型發電系統實績及經驗後,不排除自建大型電廠,甚至結合
大陸及國外大型模組廠或系統廠,建立合作關係。
在沒有財團的支持下,BIG SUN以中游電池廠角色,整合上游,
長期策略目標為向下游發展,此種魄力在業界無人能出其右,也
讓外界對其能力與企圖心有更深層的了解,在強化市場的企業認
同度,與推廣更多商業合作機會,均具有正面作用。
專業太陽能電池廠--太陽光電能源科技公司(BIG SUN),歷經金融
海嘯及西班牙補助縮減的衝擊後,自2009年1月起逐步邁向復甦成
長,單月營收從1月的3,000萬元一路衝到2009年12月的3億元,業
績整整成長10倍。在公司營運重回成長軌道之後,太陽光電將於
3月17日召開法人說明會,並於3月18日重返興櫃市場交易。
太陽光電能源科技成立於2006年,當初在創辦人董事長羅家慶的
環保理念下,開啟了太陽能產業之路。該公司的規模雖然不大,
但秉持對於太陽能產業的發展雄心壯志,一度曾於2007年登錄興
櫃市場,並募得3.6億元以布局用料計畫。後來在金融風暴的侵蝕
下,2008年底暫停興櫃交易。即使如此,太陽光電能源科技重新
站上興櫃的決心,始終沒有放棄過。如今隨著景氣的好轉,該公
司營運表現不斷創新高,使得去年業績大有斬獲,顯示該公司在
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地位日益穩固。
2010年1月,太陽光電能源科技的營收雖略為減少為2.5億元,但
是2月份營收立即攀升至2.8億元,雖然2月份過年假期因素,實際
工作天數較少,但該月業績成長仍逾16%,主要為近期德國補助
政策即將縮減,客戶端需求大增,導致供不應求,太陽光電能源
科技也同時不斷尋求委外代工,以因應大量的訂單數。
目前太陽光電能源科技的主力市場,逐漸深耕歐洲、日本及大陸
,近期長期耕耘下的國際模組大廠,也在陸續發酵,簽下長期合
約,證明其品質與服務深受肯定。尤其是去年推出的「Combo-Cell
」高效率單晶矽電池產品,採用特殊淺接面技術及高吸光率的絨
面化製程,提升外部量子效率(EQE),加上搭配最佳化的電極導線
佈陣,使單晶電池的轉換率達到17.8%;內嵌60片Comb-Cell的模組
,發電電量逾245 瓦,受到歐日市場高度重視。
目前太陽光電能源科技也研發出6吋正方形單晶太陽能電池,平均
約當轉換效率(Equivalent Conversion Efficiency)在量產上可達到
18.4 %的水準,平均最大輸出功率為4.4瓦。正方形的太陽能電池
可擴大電池的吸光面積,因而更能有效的提升模組轉換效率,是
該公司另一項即將推出的新產品。
今年太陽光電能源科技將規劃7成的產能,致力於高效率6吋單晶
太陽產電池,持續研發更高效的產品以爭取市佔率。也因產能有
限的狀況下,目前該公司正如火如荼的籌備擴產計畫,規劃今年
產能擴增到210MW,並計畫於重返興櫃後,將透過聯貸計畫取得
資金來源。
海嘯及西班牙補助縮減的衝擊後,自2009年1月起逐步邁向復甦成
長,單月營收從1月的3,000萬元一路衝到2009年12月的3億元,業
績整整成長10倍。在公司營運重回成長軌道之後,太陽光電將於
3月17日召開法人說明會,並於3月18日重返興櫃市場交易。
太陽光電能源科技成立於2006年,當初在創辦人董事長羅家慶的
環保理念下,開啟了太陽能產業之路。該公司的規模雖然不大,
但秉持對於太陽能產業的發展雄心壯志,一度曾於2007年登錄興
櫃市場,並募得3.6億元以布局用料計畫。後來在金融風暴的侵蝕
下,2008年底暫停興櫃交易。即使如此,太陽光電能源科技重新
站上興櫃的決心,始終沒有放棄過。如今隨著景氣的好轉,該公
司營運表現不斷創新高,使得去年業績大有斬獲,顯示該公司在
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地位日益穩固。
2010年1月,太陽光電能源科技的營收雖略為減少為2.5億元,但
是2月份營收立即攀升至2.8億元,雖然2月份過年假期因素,實際
工作天數較少,但該月業績成長仍逾16%,主要為近期德國補助
政策即將縮減,客戶端需求大增,導致供不應求,太陽光電能源
科技也同時不斷尋求委外代工,以因應大量的訂單數。
目前太陽光電能源科技的主力市場,逐漸深耕歐洲、日本及大陸
,近期長期耕耘下的國際模組大廠,也在陸續發酵,簽下長期合
約,證明其品質與服務深受肯定。尤其是去年推出的「Combo-Cell
」高效率單晶矽電池產品,採用特殊淺接面技術及高吸光率的絨
面化製程,提升外部量子效率(EQE),加上搭配最佳化的電極導線
佈陣,使單晶電池的轉換率達到17.8%;內嵌60片Comb-Cell的模組
,發電電量逾245 瓦,受到歐日市場高度重視。
目前太陽光電能源科技也研發出6吋正方形單晶太陽能電池,平均
約當轉換效率(Equivalent Conversion Efficiency)在量產上可達到
18.4 %的水準,平均最大輸出功率為4.4瓦。正方形的太陽能電池
可擴大電池的吸光面積,因而更能有效的提升模組轉換效率,是
該公司另一項即將推出的新產品。
今年太陽光電能源科技將規劃7成的產能,致力於高效率6吋單晶
太陽產電池,持續研發更高效的產品以爭取市佔率。也因產能有
限的狀況下,目前該公司正如火如荼的籌備擴產計畫,規劃今年
產能擴增到210MW,並計畫於重返興櫃後,將透過聯貸計畫取得
資金來源。
積極投入發展高效率太陽能電池的太陽光電能源科技公司(Big
Sun),近來不僅產能持續滿載,單晶轉換率亦領先達到17.8%的水
準,且高效率電池比重持續增加,近期更傳出接獲國際大單,其
中某日系模組廠的一年期合約訂單,將於明(2010)年4月開始交貨
,預估明年業績將呈現明顯地大幅成長。
太陽光電總經理陳進輝表示,該公司現階段的接單策略是以積極
承接高效率電池訂單為主,目前高效率電池產能約40MW,且產
線持續滿載中。明年1月起,新添購的POCL設備開始運轉之後,
高效率電池的產能將可提升至70MW以上。
陳進輝表示,由於該公司不斷提升技術,目前主力6吋單晶的光電
轉換率早已領先業界突破17.8%的水準,明年上半年將再提升至
18.5%。而6吋多晶的光電轉換率目前亦有16.4%以上的水準。
據了解,太陽光電的Combo-Cell太陽能電池產品,採用特殊的淺接
面技術以及高吸光率的絨面化製程,因而大幅提升了外部量子效
率(EQE),同時搭配最佳化的電極導線佈陣,因此能有效的提升其
光電轉換效率,使得6吋及5吋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平均轉換效率
在量產上可達到 17.8 %的水準。
太陽光電目前資本額13.3億元,滿載產能90MW。該公司2009年上
半年營收為4.8億元,下半年在景氣回穩、訂單回籠之下,預計可
達8億元以上,全年營收將可望超過13億元。由於近期太陽光電接
獲日系模組業者大訂單,加上總經理陳進輝對於歐洲市場相當熟
稔,近來積極拓展歐洲市場亦獲成效,預估明年業績將呈現相當
大幅度的成長。
Sun),近來不僅產能持續滿載,單晶轉換率亦領先達到17.8%的水
準,且高效率電池比重持續增加,近期更傳出接獲國際大單,其
中某日系模組廠的一年期合約訂單,將於明(2010)年4月開始交貨
,預估明年業績將呈現明顯地大幅成長。
太陽光電總經理陳進輝表示,該公司現階段的接單策略是以積極
承接高效率電池訂單為主,目前高效率電池產能約40MW,且產
線持續滿載中。明年1月起,新添購的POCL設備開始運轉之後,
高效率電池的產能將可提升至70MW以上。
陳進輝表示,由於該公司不斷提升技術,目前主力6吋單晶的光電
轉換率早已領先業界突破17.8%的水準,明年上半年將再提升至
18.5%。而6吋多晶的光電轉換率目前亦有16.4%以上的水準。
據了解,太陽光電的Combo-Cell太陽能電池產品,採用特殊的淺接
面技術以及高吸光率的絨面化製程,因而大幅提升了外部量子效
率(EQE),同時搭配最佳化的電極導線佈陣,因此能有效的提升其
光電轉換效率,使得6吋及5吋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平均轉換效率
在量產上可達到 17.8 %的水準。
太陽光電目前資本額13.3億元,滿載產能90MW。該公司2009年上
半年營收為4.8億元,下半年在景氣回穩、訂單回籠之下,預計可
達8億元以上,全年營收將可望超過13億元。由於近期太陽光電接
獲日系模組業者大訂單,加上總經理陳進輝對於歐洲市場相當熟
稔,近來積極拓展歐洲市場亦獲成效,預估明年業績將呈現相當
大幅度的成長。
太陽光電能源科技公司(BIG SUN)投入單多晶矽太陽能晶片生產,
今年邁入第三年,在歷經市場嚴酷的洗禮下,摸索出一套生存之
道。
該公司董事長羅家慶率領優秀團隊,不斷思索突破、躍升之道,
海腦中浮現許許多多的點子,並從紙上藍圖,一步步化成實際行
動,歷次增資都獲得市場高度支持,該公司最近剛完成現資,資
本額跳升至12億元以上。
在沒有財團支持的背景下,BIG SUN以中游晶片廠的角色,跨入
多晶矽砂精煉,此種魄力放眼業界亦無人能出其右;今年下半年
,進一步積極朝下游系統端做整合,目前內部已成立系統工程專
業團隊,進行關鍵研發與外界整合。先跨入小型發電系統,待累
積一定的實績及經驗後,再自建大型電廠。
羅家慶表示,透過該計劃,屋頂加蓋太陽能板,除具有遮陽效果
、減少空調用電,也可用來發電,可謂一舉數得。目前政府對於
此類投資案提供補助,BIG SUN以自產的晶片來建置,具有相對
的成本效益,這是在CELL製造及代工之外,開闢一條新的獲利
途徑。
BIG SUN的多晶矽砂精煉計劃起自於前二年太陽能矽砂原料高漲
期間,目前雖回跌到70多美元,羅家慶表示,自製的多晶矽砂成
本有機會壓低至25元,仍比外購低許多。目前該計劃已進入拉晶
階段,長晶製程將委外。
BIG SUN現有三條CELL生產線,產能90MW,轉換率17.8%,朝向
18% 挺進,除了優於同業水準,也具備總體成本優勢,良率高達
99%以上更是稱冠業界。該公司以製程技術優勢,不排除替業界
代工。
太陽光電公司電話(03)598-0288號。
今年邁入第三年,在歷經市場嚴酷的洗禮下,摸索出一套生存之
道。
該公司董事長羅家慶率領優秀團隊,不斷思索突破、躍升之道,
海腦中浮現許許多多的點子,並從紙上藍圖,一步步化成實際行
動,歷次增資都獲得市場高度支持,該公司最近剛完成現資,資
本額跳升至12億元以上。
在沒有財團支持的背景下,BIG SUN以中游晶片廠的角色,跨入
多晶矽砂精煉,此種魄力放眼業界亦無人能出其右;今年下半年
,進一步積極朝下游系統端做整合,目前內部已成立系統工程專
業團隊,進行關鍵研發與外界整合。先跨入小型發電系統,待累
積一定的實績及經驗後,再自建大型電廠。
羅家慶表示,透過該計劃,屋頂加蓋太陽能板,除具有遮陽效果
、減少空調用電,也可用來發電,可謂一舉數得。目前政府對於
此類投資案提供補助,BIG SUN以自產的晶片來建置,具有相對
的成本效益,這是在CELL製造及代工之外,開闢一條新的獲利
途徑。
BIG SUN的多晶矽砂精煉計劃起自於前二年太陽能矽砂原料高漲
期間,目前雖回跌到70多美元,羅家慶表示,自製的多晶矽砂成
本有機會壓低至25元,仍比外購低許多。目前該計劃已進入拉晶
階段,長晶製程將委外。
BIG SUN現有三條CELL生產線,產能90MW,轉換率17.8%,朝向
18% 挺進,除了優於同業水準,也具備總體成本優勢,良率高達
99%以上更是稱冠業界。該公司以製程技術優勢,不排除替業界
代工。
太陽光電公司電話(03)598-0288號。
受惠於國際太陽能市場回溫,太陽光電(Big Sun)6月營運也
同步回升,自結6月營收1.05億元,月成增率約19%,6月太陽能
電池出貨量約3MW,出貨量創歷史新高。太陽光電董事長羅家慶
指出,第三季將全力衝刺業績,努力達成90MW產能載滿目標。
太陽光電(Big Sun)成立3年,品牌知名度、通路經營、企業
資源等條件不如國內外太陽能電池業界大廠,但3年來大力投入太
陽能電池技術開發,也建構出相當的產品競爭力。
羅家慶表示,今年太陽光電轉換新的製程技術線,單晶轉換
率達17.8%、量產良率達99%,高品質製程能力,加上建置90MW
產能的基本經濟規模,已完成高品質太陽能電池技術與產能的基
本布局。
強化業務是太陽光電現階段首要任務,羅家慶表示,第2屆董
事會日前一致通過由業務處長陳進輝升任總經理一職,期望借重
他長年在歐洲市場的豐富行銷經驗,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與拓展
市場通路。
羅家慶強調,今年起公司將兼顧獲利及穩定經營。現在太陽
能產業是買方市場,誰擁有訂單誰就是王,因此將在既有的基礎
上再加強業務。目前業務部門完成擴編規劃,劃分為歐洲、亞洲
、美國及OEM等區塊,除了深耕歐洲市場外,也能加速亞洲、美
國市場布局,期待第三季衝刺出好的成績。
針對明年太陽能市場可望大幅好轉的趨勢,羅家慶表示,未
來太陽光電的市場策略將強調質精取代大量,目標鎖定高階產品
市場,在90MW產能效益完全發揮才會進行擴產。
同步回升,自結6月營收1.05億元,月成增率約19%,6月太陽能
電池出貨量約3MW,出貨量創歷史新高。太陽光電董事長羅家慶
指出,第三季將全力衝刺業績,努力達成90MW產能載滿目標。
太陽光電(Big Sun)成立3年,品牌知名度、通路經營、企業
資源等條件不如國內外太陽能電池業界大廠,但3年來大力投入太
陽能電池技術開發,也建構出相當的產品競爭力。
羅家慶表示,今年太陽光電轉換新的製程技術線,單晶轉換
率達17.8%、量產良率達99%,高品質製程能力,加上建置90MW
產能的基本經濟規模,已完成高品質太陽能電池技術與產能的基
本布局。
強化業務是太陽光電現階段首要任務,羅家慶表示,第2屆董
事會日前一致通過由業務處長陳進輝升任總經理一職,期望借重
他長年在歐洲市場的豐富行銷經驗,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與拓展
市場通路。
羅家慶強調,今年起公司將兼顧獲利及穩定經營。現在太陽
能產業是買方市場,誰擁有訂單誰就是王,因此將在既有的基礎
上再加強業務。目前業務部門完成擴編規劃,劃分為歐洲、亞洲
、美國及OEM等區塊,除了深耕歐洲市場外,也能加速亞洲、美
國市場布局,期待第三季衝刺出好的成績。
針對明年太陽能市場可望大幅好轉的趨勢,羅家慶表示,未
來太陽光電的市場策略將強調質精取代大量,目標鎖定高階產品
市場,在90MW產能效益完全發揮才會進行擴產。
景氣展望保守,業者擴廠計畫相繼喊停,工業區開始出現退租潮
,尤以去年廠商積極搶租的利澤工業區最明顯,其中去年在利澤
搶地大戰中脫穎而出的中環集團旗下太陽能廠富陽光電,更申請
全數退租,宣告放棄在利澤打造太陽能基地。
據統計,在工業局最近一次的工業區土地租售審查會中,廠商申
請退租件數多達九件,但申請租購件數只有兩件,申請退租案件
數明顯高過申請租購案,甚至高達4.5倍。
擴大投資 廠商觀望
若加計1月初工業區土地租售審查會的12件廠商申請退租案,等於
在一個月內,已有超過20件工業區土地退租案,顯見廠商對擴大
投資的態度已陷入嚴重觀望狀態。
工業局主管表示,尤其是去年廠商進駐踴躍的利澤工業區,一度
還因廠商申請件數暴衝,必須進行評選審查才能順利拿到土地,
未料今年來卻成為退地情形最明顯的工業區。
其中去年規畫在利澤工業區打造太陽能事業生產基地的富陽光電
,繼上月初向工業局申請退租其中兩塊、合計近13公頃土地後,
又於農曆春節前再度申請退租最後兩塊土地。
在第一次申請退租利澤兩塊土地時,富陽光電曾向土地開發單位
強調,申請退租是因為發現那兩塊土地有液化潛能,而其製程設
備部分重達九公噸,若要進行地質改良,成本將過高,才會決定
退租。
富陽光電當時強調,土地退租案與市場需求面無關,未來仍將尋
找適合的地點擴廠。
不過,富陽光電本次再申請退租,等於全面撤出利澤工業區,再
度引起土地開發單位的關注,希望能協助富陽光電轉往其他工業
區另覓合適地點設廠。開發單位指出,雖然據了解,富陽光電將
轉往中國大陸設太陽能廠,暫時不會在國內設廠,但目前還有其
他廠商願意遞補利澤被退租的土地,應該不會變成閒置。
業者撤離 園區失色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利澤工業區在全盛時,太陽光電相關
產業投資計畫需要的土地達64公頃,但隨科風和科冠的多晶矽廠
,以及富陽光電薄膜太陽能電池廠相繼撤出,整體太陽光電產業
聚落面積驟減近40公頃,光環大為失色。
去年是利澤工業區相當風光的一年,在其他工業區土地需求偏弱
時,利澤第一至第三期合計釋出土地面積高達330公頃,仍舊供不
應求,且陸續吸引十家太陽能光電廠商進駐,形成占地面積高達
64公頃的太陽光電產業聚落。
在計畫進駐利澤工業區的太陽能廠中,土地面積需求最大的是設
廠土地達21公頃的富陽光電,其次則是規畫新設多晶矽廠、土地
需求有13公頃的科風和科冠。
科風和科冠的多晶矽廠已確定在去年第四季轉至彰濱工業區設廠
,建廠計畫正緊鑼密鼓進行中,投資金額逾70億元;太陽能電池
廠太陽光電,原在利澤的設廠面積約5公頃,亦於今年1月初確定
退租。
,尤以去年廠商積極搶租的利澤工業區最明顯,其中去年在利澤
搶地大戰中脫穎而出的中環集團旗下太陽能廠富陽光電,更申請
全數退租,宣告放棄在利澤打造太陽能基地。
據統計,在工業局最近一次的工業區土地租售審查會中,廠商申
請退租件數多達九件,但申請租購件數只有兩件,申請退租案件
數明顯高過申請租購案,甚至高達4.5倍。
擴大投資 廠商觀望
若加計1月初工業區土地租售審查會的12件廠商申請退租案,等於
在一個月內,已有超過20件工業區土地退租案,顯見廠商對擴大
投資的態度已陷入嚴重觀望狀態。
工業局主管表示,尤其是去年廠商進駐踴躍的利澤工業區,一度
還因廠商申請件數暴衝,必須進行評選審查才能順利拿到土地,
未料今年來卻成為退地情形最明顯的工業區。
其中去年規畫在利澤工業區打造太陽能事業生產基地的富陽光電
,繼上月初向工業局申請退租其中兩塊、合計近13公頃土地後,
又於農曆春節前再度申請退租最後兩塊土地。
在第一次申請退租利澤兩塊土地時,富陽光電曾向土地開發單位
強調,申請退租是因為發現那兩塊土地有液化潛能,而其製程設
備部分重達九公噸,若要進行地質改良,成本將過高,才會決定
退租。
富陽光電當時強調,土地退租案與市場需求面無關,未來仍將尋
找適合的地點擴廠。
不過,富陽光電本次再申請退租,等於全面撤出利澤工業區,再
度引起土地開發單位的關注,希望能協助富陽光電轉往其他工業
區另覓合適地點設廠。開發單位指出,雖然據了解,富陽光電將
轉往中國大陸設太陽能廠,暫時不會在國內設廠,但目前還有其
他廠商願意遞補利澤被退租的土地,應該不會變成閒置。
業者撤離 園區失色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利澤工業區在全盛時,太陽光電相關
產業投資計畫需要的土地達64公頃,但隨科風和科冠的多晶矽廠
,以及富陽光電薄膜太陽能電池廠相繼撤出,整體太陽光電產業
聚落面積驟減近40公頃,光環大為失色。
去年是利澤工業區相當風光的一年,在其他工業區土地需求偏弱
時,利澤第一至第三期合計釋出土地面積高達330公頃,仍舊供不
應求,且陸續吸引十家太陽能光電廠商進駐,形成占地面積高達
64公頃的太陽光電產業聚落。
在計畫進駐利澤工業區的太陽能廠中,土地面積需求最大的是設
廠土地達21公頃的富陽光電,其次則是規畫新設多晶矽廠、土地
需求有13公頃的科風和科冠。
科風和科冠的多晶矽廠已確定在去年第四季轉至彰濱工業區設廠
,建廠計畫正緊鑼密鼓進行中,投資金額逾70億元;太陽能電池
廠太陽光電,原在利澤的設廠面積約5公頃,亦於今年1月初確定
退租。
去年第四季至今,太陽能產業遭逢十年來最劇烈的市場變動!價
格居高不下的矽原料,因市場疲弱不振,下修幅度超過五成,晶
片也跌價逾四成,導致市場秩序大亂。估計大陸就有三分之二的
模組廠歇業或倒閉,重整幅度之大前所未見。
台灣太陽能業雖未見大規模整併,但小的調整不斷。晶圓二哥聯
電前任總經理,現任顧問溫清章博士,2月起將擔任太陽能電池廠
太陽光電能源科技(3566)總經理一職,就頗受矚目。
聯電繼前年透過旗下的欣興電子高層,設立薄膜太陽能電池廠聯
相光電,如今集團內重要幹部出任太陽光電總經理,顯見聯電觸
角伸向太陽能電池產業更為積極。據了解,太陽光電第一季將辦
理2億元增資,聯電可望順勢成為大股東。
太陽光電成立二年多,去年8月由虧轉盈,11月後隨著大環境惡化
,營收再度落於損益兩平之下。溫清章曾任聯電歐洲業務主管,
也被賦予拯救聯日半導體重任,並參與過聯相投資案的評估決策
,對太陽能產業並不陌生,將以其專長整頓太陽光電,再創聯日
半導體反敗為勝的成功戰績。
太陽光電目前產能90MW,單晶太陽電池轉換效率17.8%,實收股
本11.66億元,負債比僅10%。位於俄羅斯的多晶矽原料產能已小
量產出,致力撙節成本,在技術領先優勢下,期待原料價格穩定
後,力拚轉盈。
原料高漲時,該公司大多自現貨市場購進高價現貨原料,目前現
貨價格大跌,低次長期合約價,對長約原料比率甚低的該公司反
而是利多。在一路下跌的走勢中,除非能順利執行原定之供料與
銷售契約,業者很難獲利。太陽光電完成增資後,不排除逢低簽
定價位合理的供料長約,並爭取系統廠長期合作。
溫清章出任總經理後,聯電將成為唯一在矽晶與薄膜太陽能電池
領域的「雙棲」半導體廠。以他的輩分出任太陽光電總經理,確
實是業界的「重量級人物」,也是繼新日光林坤禧之後,半導體
大廠高階主管轉戰太陽能界的新例。
格居高不下的矽原料,因市場疲弱不振,下修幅度超過五成,晶
片也跌價逾四成,導致市場秩序大亂。估計大陸就有三分之二的
模組廠歇業或倒閉,重整幅度之大前所未見。
台灣太陽能業雖未見大規模整併,但小的調整不斷。晶圓二哥聯
電前任總經理,現任顧問溫清章博士,2月起將擔任太陽能電池廠
太陽光電能源科技(3566)總經理一職,就頗受矚目。
聯電繼前年透過旗下的欣興電子高層,設立薄膜太陽能電池廠聯
相光電,如今集團內重要幹部出任太陽光電總經理,顯見聯電觸
角伸向太陽能電池產業更為積極。據了解,太陽光電第一季將辦
理2億元增資,聯電可望順勢成為大股東。
太陽光電成立二年多,去年8月由虧轉盈,11月後隨著大環境惡化
,營收再度落於損益兩平之下。溫清章曾任聯電歐洲業務主管,
也被賦予拯救聯日半導體重任,並參與過聯相投資案的評估決策
,對太陽能產業並不陌生,將以其專長整頓太陽光電,再創聯日
半導體反敗為勝的成功戰績。
太陽光電目前產能90MW,單晶太陽電池轉換效率17.8%,實收股
本11.66億元,負債比僅10%。位於俄羅斯的多晶矽原料產能已小
量產出,致力撙節成本,在技術領先優勢下,期待原料價格穩定
後,力拚轉盈。
原料高漲時,該公司大多自現貨市場購進高價現貨原料,目前現
貨價格大跌,低次長期合約價,對長約原料比率甚低的該公司反
而是利多。在一路下跌的走勢中,除非能順利執行原定之供料與
銷售契約,業者很難獲利。太陽光電完成增資後,不排除逢低簽
定價位合理的供料長約,並爭取系統廠長期合作。
溫清章出任總經理後,聯電將成為唯一在矽晶與薄膜太陽能電池
領域的「雙棲」半導體廠。以他的輩分出任太陽光電總經理,確
實是業界的「重量級人物」,也是繼新日光林坤禧之後,半導體
大廠高階主管轉戰太陽能界的新例。
聯電(2303)元老、現任聯電顧問的溫清章,據傳將前往興櫃太
陽能電池廠太陽光電(3566)擔任總經理,聯電先前已透過旗下
欣興電子高層設立薄膜太陽能電池廠聯相光電(原名晶能),這
是又一集團內要員在太陽能業界出任要職。
現為聯電顧問的溫清章,曾任聯電歐洲業務主管,帶過研發部門
,聯電現任執行長孫世偉曾是他屬下。太陽光電近期由盈轉虧,
昨(24 )日被主管機關要求自本月30日起終止興櫃買賣。
聯電已透過聯相光電在太陽能領域跨出成功的第一步。聯相廠址
位於中科,產能已逐步擴充至37.5MW(百萬瓦),並已接獲歐洲
大客戶訂單,同時正興建后里二廠,規劃明年初裝機50MW並於
第二季量產,並提升發電效率由7%拉升至9%。
太陽光電主攻傳統矽晶太陽能電池,溫清章出任總經理,不僅意
味聯電看好太陽能事業,也有助聯電成為在矽晶與薄膜太陽能電
池領域「雙棲」的本土企業。
聯電發言人劉啟東昨天表示,對於溫清章將出任太陽光電總經理
一事,以及是否其為代表聯電勢力在太陽能業的延伸「無法評論
」。
太陽光電董事長羅家慶昨天則表示,近期確實有意延聘國內半導
體大廠「重量級人士」出任總經理,明年也會辦理2億元的增資引
進新資金,以強化公司管理與競爭力,但無法透露名單。
太陽光電目前產能為90MW,實收資本額11.66億元,上半年稅後
淨損0.77億元,每股淨損0.73元。關於興櫃終止買賣一事,羅家慶
說,主要是原承銷券商終止承銷關係,現正尋找新券商,預計可
在法定期限三個月內完成新券商交接,重新恢復興櫃登錄。
羅家慶指出,太陽光電8月起轉盈,獲利延續至9、10月,受太陽
能市場殺價競爭影響,11月營收從先前每月1億元左右下滑至
6,800萬元附近,再度轉虧,目前單晶太陽能產品轉換效率為17.8%
。
因應大環境不佳,太陽光電主管已主動減薪五成,加上負債比僅
10%,且公司位於俄羅斯的多晶矽原料產能也已小量產出,在撙
節成本策略與技術領先優勢下,有信心度過景氣低潮。
陽能電池廠太陽光電(3566)擔任總經理,聯電先前已透過旗下
欣興電子高層設立薄膜太陽能電池廠聯相光電(原名晶能),這
是又一集團內要員在太陽能業界出任要職。
現為聯電顧問的溫清章,曾任聯電歐洲業務主管,帶過研發部門
,聯電現任執行長孫世偉曾是他屬下。太陽光電近期由盈轉虧,
昨(24 )日被主管機關要求自本月30日起終止興櫃買賣。
聯電已透過聯相光電在太陽能領域跨出成功的第一步。聯相廠址
位於中科,產能已逐步擴充至37.5MW(百萬瓦),並已接獲歐洲
大客戶訂單,同時正興建后里二廠,規劃明年初裝機50MW並於
第二季量產,並提升發電效率由7%拉升至9%。
太陽光電主攻傳統矽晶太陽能電池,溫清章出任總經理,不僅意
味聯電看好太陽能事業,也有助聯電成為在矽晶與薄膜太陽能電
池領域「雙棲」的本土企業。
聯電發言人劉啟東昨天表示,對於溫清章將出任太陽光電總經理
一事,以及是否其為代表聯電勢力在太陽能業的延伸「無法評論
」。
太陽光電董事長羅家慶昨天則表示,近期確實有意延聘國內半導
體大廠「重量級人士」出任總經理,明年也會辦理2億元的增資引
進新資金,以強化公司管理與競爭力,但無法透露名單。
太陽光電目前產能為90MW,實收資本額11.66億元,上半年稅後
淨損0.77億元,每股淨損0.73元。關於興櫃終止買賣一事,羅家慶
說,主要是原承銷券商終止承銷關係,現正尋找新券商,預計可
在法定期限三個月內完成新券商交接,重新恢復興櫃登錄。
羅家慶指出,太陽光電8月起轉盈,獲利延續至9、10月,受太陽
能市場殺價競爭影響,11月營收從先前每月1億元左右下滑至
6,800萬元附近,再度轉虧,目前單晶太陽能產品轉換效率為17.8%
。
因應大環境不佳,太陽光電主管已主動減薪五成,加上負債比僅
10%,且公司位於俄羅斯的多晶矽原料產能也已小量產出,在撙
節成本策略與技術領先優勢下,有信心度過景氣低潮。
極力倡導替代能源應用的歐巴馬,11月4日當選美國總統,為太陽
能產業帶來大利多,他主張未來十年將投資5,000億美元,以發展
替代能源,其將推行的「阿波羅計畫」,2025年時佔美國替代能
源的比重可望達25%。
太陽光電公司表示,歐巴馬的「阿波羅計畫」內容還不清楚,若
其中50%拿來補助發展太陽能發電系統,以平均每年500億美金一
半來計算,相當於每年台幣8,250億元的生意。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每年250億美元補助款,假設補助比率是50%,則安裝太陽能系
統的總金額每年可達到500億美元,若以系統安裝每瓦4美元計算
,則每年總共在美國地區將安裝12,500MW,太陽光電產業前景無
可限量。
太陽光電公司表示,近期以美元計價的太陽能電池現貨市場確實
有價格下跌,為降低虧損也以減產因應,使十月營收減少59%。
透過市場機制自然運作,此一短期脫序現象將很快過去,市場秩
序將趨於正常。
能產業帶來大利多,他主張未來十年將投資5,000億美元,以發展
替代能源,其將推行的「阿波羅計畫」,2025年時佔美國替代能
源的比重可望達25%。
太陽光電公司表示,歐巴馬的「阿波羅計畫」內容還不清楚,若
其中50%拿來補助發展太陽能發電系統,以平均每年500億美金一
半來計算,相當於每年台幣8,250億元的生意。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每年250億美元補助款,假設補助比率是50%,則安裝太陽能系
統的總金額每年可達到500億美元,若以系統安裝每瓦4美元計算
,則每年總共在美國地區將安裝12,500MW,太陽光電產業前景無
可限量。
太陽光電公司表示,近期以美元計價的太陽能電池現貨市場確實
有價格下跌,為降低虧損也以減產因應,使十月營收減少59%。
透過市場機制自然運作,此一短期脫序現象將很快過去,市場秩
序將趨於正常。
專業多晶矽太陽能電池廠太陽光電能源科技公司(BigSun)日前表示
,該公司8月份營運已達單月由虧轉盈,在機台稼動率逐月提升之
下,對於未來的營運展望審慎樂觀。由於多晶矽原料的長約及現
貨價差約3成,為掌握料源,太陽光電公司已於9月初完成1,000萬
股現金增資,共募得3.6億元,將做為佈局長約原料的籌碼。
太陽光電於2008年上半年新建置2條生產線,9月份已正式步入量
產,合計3條產線的年產能可達90MW(百萬瓦),未來營收可望逐
月成長。太陽光電表示,目前受限於在現貨市場取得料源,毛利
率改善情況預計較為緩慢,但2009年起,多晶矽長期合約正式供
料後,將降低來自現貨市場的比重,有助於獲利之提升。
另外,太陽光電公司是台灣矽基材太陽能廠中,唯一投入上游矽
砂精煉的廠商,在與俄羅斯專家共同合作研發之下,已產出太陽
能等級的多晶矽砂。太陽光電計劃於10月底前設置自動化備料機
台,多晶矽的月產能可達到2噸。而明年則會在宜蘭利澤工業區設
廠,初期建立年產100噸矽砂生產線,並計劃在後年第2季擴增至5
套機台,年產量可達500噸,足可供生產60MW的電池片。矽砂精
煉擴產成功後,該公司所需之原料可以部份自行生產,成本相對
低廉,對於競爭力將有很大之助益。
太陽光電表示,該公司是採用火法冶金的物理性技術來進行矽砂
精煉,是屬於升級之冶金級矽砂(Upgraded Metallurgical Grade;
UMG),公害及投資金額均小,成本較傳統之西門子法也低很多,
是未來矽砂精煉之主流,目前日本製鐵及挪威業者Elkem已有成功
的經驗。
,該公司8月份營運已達單月由虧轉盈,在機台稼動率逐月提升之
下,對於未來的營運展望審慎樂觀。由於多晶矽原料的長約及現
貨價差約3成,為掌握料源,太陽光電公司已於9月初完成1,000萬
股現金增資,共募得3.6億元,將做為佈局長約原料的籌碼。
太陽光電於2008年上半年新建置2條生產線,9月份已正式步入量
產,合計3條產線的年產能可達90MW(百萬瓦),未來營收可望逐
月成長。太陽光電表示,目前受限於在現貨市場取得料源,毛利
率改善情況預計較為緩慢,但2009年起,多晶矽長期合約正式供
料後,將降低來自現貨市場的比重,有助於獲利之提升。
另外,太陽光電公司是台灣矽基材太陽能廠中,唯一投入上游矽
砂精煉的廠商,在與俄羅斯專家共同合作研發之下,已產出太陽
能等級的多晶矽砂。太陽光電計劃於10月底前設置自動化備料機
台,多晶矽的月產能可達到2噸。而明年則會在宜蘭利澤工業區設
廠,初期建立年產100噸矽砂生產線,並計劃在後年第2季擴增至5
套機台,年產量可達500噸,足可供生產60MW的電池片。矽砂精
煉擴產成功後,該公司所需之原料可以部份自行生產,成本相對
低廉,對於競爭力將有很大之助益。
太陽光電表示,該公司是採用火法冶金的物理性技術來進行矽砂
精煉,是屬於升級之冶金級矽砂(Upgraded Metallurgical Grade;
UMG),公害及投資金額均小,成本較傳統之西門子法也低很多,
是未來矽砂精煉之主流,目前日本製鐵及挪威業者Elkem已有成功
的經驗。
多晶矽Cell廠太陽光電能源科技(BigSun;3566),8月已達單月獲利,
營運進入全新的里程碑,在機台稼動率逐月提升下,未來展望更
加審慎樂觀。
BigSun上半年新建置二條生產線,9月量產,合計三條產線年產能
達90MW,帶動營收逐月放大。BigSun表示,目前受限於在現貨市
場取得料源,毛利率改善預計較為緩慢,但明年起,多晶矽長期
合約正式供料後,將降低來自現貨市場的比重,有助獲利提升。
BigSun是台灣矽基材太陽能廠中,唯一投入上游矽砂精煉的廠商
,與俄羅斯專家共同合作研發,已產出太陽能等級的多晶矽砂。
Big Sun計劃於10月底完成一台自動化備料機台,在自動化機台備
料下,多晶矽月產能可達到2噸;明年則會在利澤工業區設廠,初
期建立年產100噸矽砂的生產線,並於明年第三季,擴增至5套機
台,年產量增至500噸,cost down的效果十分可觀。
BigSun採用先進的火法冶金的物理性技術來進行矽砂精煉,公害
及投資金額均小,成本較傳統之西門子法低很多,是未來主流,
日本製鐵及挪威業者Elkem已有成功經驗。BigSun的矽砂將以由長
晶廠代工長晶及切片的方式來運作,代工廠切片後所生產的晶片
作為生產線原料。
BigSun目前股本超過11億,未來將繼續在財務上做最好的規劃,
除繼續擴充太陽能電池片生產線,也將持續擴廠生產上游多晶矽
原料,供本身生產線使用。
營運進入全新的里程碑,在機台稼動率逐月提升下,未來展望更
加審慎樂觀。
BigSun上半年新建置二條生產線,9月量產,合計三條產線年產能
達90MW,帶動營收逐月放大。BigSun表示,目前受限於在現貨市
場取得料源,毛利率改善預計較為緩慢,但明年起,多晶矽長期
合約正式供料後,將降低來自現貨市場的比重,有助獲利提升。
BigSun是台灣矽基材太陽能廠中,唯一投入上游矽砂精煉的廠商
,與俄羅斯專家共同合作研發,已產出太陽能等級的多晶矽砂。
Big Sun計劃於10月底完成一台自動化備料機台,在自動化機台備
料下,多晶矽月產能可達到2噸;明年則會在利澤工業區設廠,初
期建立年產100噸矽砂的生產線,並於明年第三季,擴增至5套機
台,年產量增至500噸,cost down的效果十分可觀。
BigSun採用先進的火法冶金的物理性技術來進行矽砂精煉,公害
及投資金額均小,成本較傳統之西門子法低很多,是未來主流,
日本製鐵及挪威業者Elkem已有成功經驗。BigSun的矽砂將以由長
晶廠代工長晶及切片的方式來運作,代工廠切片後所生產的晶片
作為生產線原料。
BigSun目前股本超過11億,未來將繼續在財務上做最好的規劃,
除繼續擴充太陽能電池片生產線,也將持續擴廠生產上游多晶矽
原料,供本身生產線使用。
太陽光電公司日前公告5月營收1.51億元,較前一月成長逾
43%,隨著第二條、第三條太陽能電池生產線7月後陸續加入
投產,營收規模可望持續放大,單月獲利可期。今年太陽光電公
司隨著企業的兩個利基,一個希望逐漸發酵,企業營運將邁入成
長起飛期。
該公司指出,所謂兩個利基;一是目前晶片轉換效率達
16.25%,生產良率達97.79%,品質及技術均達世界
水準,隨著產能規模達到90MW,屆時每瓦生產成本將極具競
爭力,二是自有技術開發成熟,並已正式對外提供技術服務,透
過扶植國內外太陽能產業策略合作夥伴共同成長。一個希望則是
與俄羅斯技術團隊合作開發的矽砂精煉技術,近期可達成
99.9999%的商品化目標。
太陽光電公司表示,為掌握原料來源,並切入上游利潤豐厚的市
場,1年半前開始與俄羅斯技術團隊合作,發展以熱碳法及方向
凝固法為核心的火法冶金法,將石英礦原料提煉成太陽能級純度
的矽原料。
經過近1年多努力,日前矽砂精煉純化技術已有重大進展,有能
力提煉出純度達99.9999%的矽料,達到真正商業化目標
,屆時將成為台灣第一家有能力生產太陽能等級矽材料的太陽能
電池製造公司。
太陽光電公司近期將啟動IPO計劃,6月向工業局申請高科技
類股,最快於10月向証交所提出上市申請,明年掛牌上市。
43%,隨著第二條、第三條太陽能電池生產線7月後陸續加入
投產,營收規模可望持續放大,單月獲利可期。今年太陽光電公
司隨著企業的兩個利基,一個希望逐漸發酵,企業營運將邁入成
長起飛期。
該公司指出,所謂兩個利基;一是目前晶片轉換效率達
16.25%,生產良率達97.79%,品質及技術均達世界
水準,隨著產能規模達到90MW,屆時每瓦生產成本將極具競
爭力,二是自有技術開發成熟,並已正式對外提供技術服務,透
過扶植國內外太陽能產業策略合作夥伴共同成長。一個希望則是
與俄羅斯技術團隊合作開發的矽砂精煉技術,近期可達成
99.9999%的商品化目標。
太陽光電公司表示,為掌握原料來源,並切入上游利潤豐厚的市
場,1年半前開始與俄羅斯技術團隊合作,發展以熱碳法及方向
凝固法為核心的火法冶金法,將石英礦原料提煉成太陽能級純度
的矽原料。
經過近1年多努力,日前矽砂精煉純化技術已有重大進展,有能
力提煉出純度達99.9999%的矽料,達到真正商業化目標
,屆時將成為台灣第一家有能力生產太陽能等級矽材料的太陽能
電池製造公司。
太陽光電公司近期將啟動IPO計劃,6月向工業局申請高科技
類股,最快於10月向証交所提出上市申請,明年掛牌上市。
太陽光電能源公司(BigSun)日前公佈營收資料,5月營收1.51 億元
,比上月成長近50%,創歷史新高;隨著第二、三條生產線於7月
加入投產,營收可望再放大,經濟規模擴大後,將加速達到當月
損益兩平。
BigSun為矽基材太陽能電池專業廠,在同業競爭中,其「兩個利
基、一個希望」及「大太陽計畫」備受市場矚目。「兩個利基」
是指該公司Solar Cell已量產出貨,品質及技術均達世界水準;另
外,自有技術開發成熟,正式對外提供技術服務。「一個希望」
則是與俄羅斯合作開發矽砂精煉技術,純度已達99.9994%,預估
七月可成功達成99.9999%的目標。
BigSun月產能擴充到90MW,經濟規模達到後,每瓦成本將極具競
爭力,同時,生產線轉換效率持續向上邁進,良率穩定成長。今
年底前,轉換效率目標為17%,良率目標98%。
BigSun推出業界獨有的「大太陽計畫」,其構想是要透過提供技
術服務,來扶植策略夥伴。技術移轉的終極目標可達成多方面效
益,包括在技術服務方面,提供turnkey know-how和patent授權服
務;結為購料聯盟,以大量購料來提升採購及議價能力,降低成
本,增加產品價格競爭力。
此外,還可組成銷售聯盟,結合策略夥伴的產能,擴大掌握市場
需求,靈活調配出貨量,提升對單一客戶的供貨量,確實掌握大
客戶。在研發上,亦可經由聯盟關係,共享研發成果,降低昂貴
的研發設備費用,並保持技術領先,維持高額穫利。最後,
BigSun還可成為夥伴股東,共同成長,此為策略投資的另一效益。
BigSun的矽砂精煉計畫也深受市場關注。太陽能產業鏈由於上游
矽原料嚴重不足,導致太陽能產品無法大量普及,並使製造商苦
於原料難求。為掌握原料來源,並切入上游利潤豐厚的市場,
BigSun 發展以熱碳法 (Carbothermal) 及方向凝固法(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為核心的火法冶金法,將石英礦原料提煉成太陽能等
級純度的矽原料。
為籌措長期資金以支付長期供料合約的預付款,BigSun計畫募集
20~25億元,透過銀行貸款、私募現金增資、現金增資、私募發
行可轉換公司債等方式完成。其中,現金增資每股36元,預計發
行1,000萬股,共可募集3.6億元,目前正在辦理中。
BigSun有多方優勢:技術自主的研發團隊,先進的太陽能電池研發
能力,具半導體經驗的技術團隊 (製程、設備及自動化)、優秀的
製造團隊 (製造技術及製造管理)、經驗豐富的顧問團、開放透明
的經營管理模式、優良的企業文化等,將逐漸展現實力,在市場
發光發熱。
,比上月成長近50%,創歷史新高;隨著第二、三條生產線於7月
加入投產,營收可望再放大,經濟規模擴大後,將加速達到當月
損益兩平。
BigSun為矽基材太陽能電池專業廠,在同業競爭中,其「兩個利
基、一個希望」及「大太陽計畫」備受市場矚目。「兩個利基」
是指該公司Solar Cell已量產出貨,品質及技術均達世界水準;另
外,自有技術開發成熟,正式對外提供技術服務。「一個希望」
則是與俄羅斯合作開發矽砂精煉技術,純度已達99.9994%,預估
七月可成功達成99.9999%的目標。
BigSun月產能擴充到90MW,經濟規模達到後,每瓦成本將極具競
爭力,同時,生產線轉換效率持續向上邁進,良率穩定成長。今
年底前,轉換效率目標為17%,良率目標98%。
BigSun推出業界獨有的「大太陽計畫」,其構想是要透過提供技
術服務,來扶植策略夥伴。技術移轉的終極目標可達成多方面效
益,包括在技術服務方面,提供turnkey know-how和patent授權服
務;結為購料聯盟,以大量購料來提升採購及議價能力,降低成
本,增加產品價格競爭力。
此外,還可組成銷售聯盟,結合策略夥伴的產能,擴大掌握市場
需求,靈活調配出貨量,提升對單一客戶的供貨量,確實掌握大
客戶。在研發上,亦可經由聯盟關係,共享研發成果,降低昂貴
的研發設備費用,並保持技術領先,維持高額穫利。最後,
BigSun還可成為夥伴股東,共同成長,此為策略投資的另一效益。
BigSun的矽砂精煉計畫也深受市場關注。太陽能產業鏈由於上游
矽原料嚴重不足,導致太陽能產品無法大量普及,並使製造商苦
於原料難求。為掌握原料來源,並切入上游利潤豐厚的市場,
BigSun 發展以熱碳法 (Carbothermal) 及方向凝固法(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為核心的火法冶金法,將石英礦原料提煉成太陽能等
級純度的矽原料。
為籌措長期資金以支付長期供料合約的預付款,BigSun計畫募集
20~25億元,透過銀行貸款、私募現金增資、現金增資、私募發
行可轉換公司債等方式完成。其中,現金增資每股36元,預計發
行1,000萬股,共可募集3.6億元,目前正在辦理中。
BigSun有多方優勢:技術自主的研發團隊,先進的太陽能電池研發
能力,具半導體經驗的技術團隊 (製程、設備及自動化)、優秀的
製造團隊 (製造技術及製造管理)、經驗豐富的顧問團、開放透明
的經營管理模式、優良的企業文化等,將逐漸展現實力,在市場
發光發熱。
興櫃太陽能電池廠5月營收火力全開,台達電(2308)旗下旺能
(3599)、力晶(5346)轉投資的新日光(3576),以及太陽光
(3566)都寫下新高,表現不讓昱晶(3514)、茂迪(6244)、
益通(3452)等上市櫃業者專美於前。
若以單月營收規模來看,新日光5月營收達7.78億元,是興櫃太陽
能電池廠之冠,月增率為4%,年增率83.3%;前五月營收為34.71
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34倍。
新日光目前共有三條產線,總產能90MW(百萬瓦),全產能運
作中,現已備妥料源,並積極擴產。該公司竹科新廠已完成上樑
,最大產能配置可達600MW,最快8月投產,初期新增120MW產
能,將較現有產能90MW提升133%;明年更規劃倍數成長,再增
加300MW產能。
新日光日前與加拿大太陽能模組供應商CSI阿特斯光伏公司(
Canadian Solar Inc.,),簽訂五年供貨合約,總價值超過150億美元
,7月起生效,期在產能持續開出與訂單穩定下,業績仍會維持成
長。新日光規劃送件轉上市中,最快第三季末成為上市公司。
旺能則是現階段興櫃太陽能族群股王,5月營收6.29億元,月增率
7.1%,年增率為113.4%;前五月營收27.5億元,年增率為132.9%。
旺能是台達電在太陽能電池布局的重要投資,現階段產線稼動率
高達120%,產能可達120MW。旺能料況掌握順利,第一季末簽下
總1.47億美元的矽晶圓,今年開始供料,合約至2015年底,有助
營運及未來獲利。
看好產業發展趨勢,加上投產料源逐步到位,旺能正積極擴產,
預計將在竹科龍潭園區擴建新廠,明年第三季末完工,該廠區可
容納16條生產線,估計產能約480MW,同時也將興建可容納
200MW產能的下游模組產線,藉以延伸通路布局。
太陽光也趕上此波太陽能需求熱潮,5月營收1.51億元,同創新高
,比4月增加43.8%。由於太陽光去年才開始量產,營收比較基期
相對較小,前五月營收6.35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85倍。
(3599)、力晶(5346)轉投資的新日光(3576),以及太陽光
(3566)都寫下新高,表現不讓昱晶(3514)、茂迪(6244)、
益通(3452)等上市櫃業者專美於前。
若以單月營收規模來看,新日光5月營收達7.78億元,是興櫃太陽
能電池廠之冠,月增率為4%,年增率83.3%;前五月營收為34.71
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34倍。
新日光目前共有三條產線,總產能90MW(百萬瓦),全產能運
作中,現已備妥料源,並積極擴產。該公司竹科新廠已完成上樑
,最大產能配置可達600MW,最快8月投產,初期新增120MW產
能,將較現有產能90MW提升133%;明年更規劃倍數成長,再增
加300MW產能。
新日光日前與加拿大太陽能模組供應商CSI阿特斯光伏公司(
Canadian Solar Inc.,),簽訂五年供貨合約,總價值超過150億美元
,7月起生效,期在產能持續開出與訂單穩定下,業績仍會維持成
長。新日光規劃送件轉上市中,最快第三季末成為上市公司。
旺能則是現階段興櫃太陽能族群股王,5月營收6.29億元,月增率
7.1%,年增率為113.4%;前五月營收27.5億元,年增率為132.9%。
旺能是台達電在太陽能電池布局的重要投資,現階段產線稼動率
高達120%,產能可達120MW。旺能料況掌握順利,第一季末簽下
總1.47億美元的矽晶圓,今年開始供料,合約至2015年底,有助
營運及未來獲利。
看好產業發展趨勢,加上投產料源逐步到位,旺能正積極擴產,
預計將在竹科龍潭園區擴建新廠,明年第三季末完工,該廠區可
容納16條生產線,估計產能約480MW,同時也將興建可容納
200MW產能的下游模組產線,藉以延伸通路布局。
太陽光也趕上此波太陽能需求熱潮,5月營收1.51億元,同創新高
,比4月增加43.8%。由於太陽光去年才開始量產,營收比較基期
相對較小,前五月營收6.35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85倍。
燿華(2367)與和鑫(3049)積極揮軍太陽能,雙雙鎖定宜蘭利
澤園區作為大本營。燿華首條生產線已建置完成、訂單排至明年
底;和鑫運用本身在光電技術優勢切入太陽能,尋求第二春。燿
華、和鑫以利澤為基地大肆擴張太陽能勢力,加上興櫃太陽能電
池廠太陽光(3566)也將在當地擴產,帶動利澤當地太陽能聚落
規模放大。
利澤園區官員昨(12)日表示,利澤第一季末總投資額已達1,045
億元,突破千億元大關的腳步超乎預期,其中進駐的太陽能業者
便超過800億元,預期在業者持續進駐下,短期內便可達千億元規
模,成為台灣另一太陽能光電產業重鎮。
利澤官員指出,目前當地太陽能業者以印刷電路板大廠燿華投入
生產太陽能電池的進度最快,第一條生產線30MW(百萬瓦)已
經試車,本月開始出貨,根據燿華給予利澤管理單位的訊息,該
公司接單已到明年底,正計畫繼續在利澤架設第二與第三條生產
線。
燿華規劃,今年太陽能電池可貢獻營收約6億元,並以全年損益兩
平為目標,明年下半年擴產至90MW,燿華也已與數個廠商簽訂
一至三年的短期供料合約,紓解缺料的問題。燿華合計租用利澤
土地逾10公頃,是利澤的土地租用大戶。
利澤近來又新增和鑫與太陽光電兩家業者,其中和鑫租用土地
4.2公頃,鎖定新世代薄膜太陽能電池領域發展,初期規劃架設
25到30MW產線;和鑫第一季擺脫去年虧損陰霾,每股純益0.68元
,以既有光電技術為基礎,可快速切入薄膜太陽能領域。太陽光
電則延續既有的傳統結晶矽太陽能電池業務。
由於薄膜產品直接以模組型態出貨,和鑫加入後,正好補上利澤
原先在太陽能產業上獨缺的模組領域缺口,利澤的太陽能產業供
應鏈也全數到齊。
澤園區作為大本營。燿華首條生產線已建置完成、訂單排至明年
底;和鑫運用本身在光電技術優勢切入太陽能,尋求第二春。燿
華、和鑫以利澤為基地大肆擴張太陽能勢力,加上興櫃太陽能電
池廠太陽光(3566)也將在當地擴產,帶動利澤當地太陽能聚落
規模放大。
利澤園區官員昨(12)日表示,利澤第一季末總投資額已達1,045
億元,突破千億元大關的腳步超乎預期,其中進駐的太陽能業者
便超過800億元,預期在業者持續進駐下,短期內便可達千億元規
模,成為台灣另一太陽能光電產業重鎮。
利澤官員指出,目前當地太陽能業者以印刷電路板大廠燿華投入
生產太陽能電池的進度最快,第一條生產線30MW(百萬瓦)已
經試車,本月開始出貨,根據燿華給予利澤管理單位的訊息,該
公司接單已到明年底,正計畫繼續在利澤架設第二與第三條生產
線。
燿華規劃,今年太陽能電池可貢獻營收約6億元,並以全年損益兩
平為目標,明年下半年擴產至90MW,燿華也已與數個廠商簽訂
一至三年的短期供料合約,紓解缺料的問題。燿華合計租用利澤
土地逾10公頃,是利澤的土地租用大戶。
利澤近來又新增和鑫與太陽光電兩家業者,其中和鑫租用土地
4.2公頃,鎖定新世代薄膜太陽能電池領域發展,初期規劃架設
25到30MW產線;和鑫第一季擺脫去年虧損陰霾,每股純益0.68元
,以既有光電技術為基礎,可快速切入薄膜太陽能領域。太陽光
電則延續既有的傳統結晶矽太陽能電池業務。
由於薄膜產品直接以模組型態出貨,和鑫加入後,正好補上利澤
原先在太陽能產業上獨缺的模組領域缺口,利澤的太陽能產業供
應鏈也全數到齊。
台灣太陽能光電產業從南台灣的茂迪、益通發跡後,近年來逐步
北移至新竹、桃園等地,其中新竹地區有昱晶、新日光、中美晶
等業者,桃園則以綠能為代表。隨宜蘭利澤園區太陽能業者積極
擴產,總投資額千億元指日可待,象徵台灣太陽能光電聚落重心
正逐步東移。
利澤園區在70年代規劃設立,原本要提供台塑六輕建廠使用,當
時六輕的開發,曾被視為是「帶動宜蘭繁榮」的重大指標,但基
於環保考量,當時宜蘭人在發展經濟與環保的分叉路口上,選擇
了拒絕六輕。20多年後,原本應該存在於利澤的煉油廠等高汙染
生產工具,現在轉為一棟棟生產節能產品的太陽能相關廠房。
利澤園區已擁有完整太陽能產業結構鏈,除了既有的上游多晶矽
製造商山陽科技,中段太陽能電池廠燿華與旭泓,以及周遭的零
組件業者外,近來又加入了太陽光與和鑫兩支生力軍,補足原本
欠缺的下游模組端結構鏈。
利澤成功轉型,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總成,尤其北宜
高速公路雪山隧道通車,大幅提高廠商進駐意願,加上地方提供
優惠方案,廠商等於前四年都不用繳租金,租金還能折抵土地售
價的七成,成功吸引多家太陽能廠進駐,串連上、下游業者資源
,也讓原本重心在台灣西半部的太陽能產業,逐步向東移動,將
全台灣太陽能業串連起來。
北移至新竹、桃園等地,其中新竹地區有昱晶、新日光、中美晶
等業者,桃園則以綠能為代表。隨宜蘭利澤園區太陽能業者積極
擴產,總投資額千億元指日可待,象徵台灣太陽能光電聚落重心
正逐步東移。
利澤園區在70年代規劃設立,原本要提供台塑六輕建廠使用,當
時六輕的開發,曾被視為是「帶動宜蘭繁榮」的重大指標,但基
於環保考量,當時宜蘭人在發展經濟與環保的分叉路口上,選擇
了拒絕六輕。20多年後,原本應該存在於利澤的煉油廠等高汙染
生產工具,現在轉為一棟棟生產節能產品的太陽能相關廠房。
利澤園區已擁有完整太陽能產業結構鏈,除了既有的上游多晶矽
製造商山陽科技,中段太陽能電池廠燿華與旭泓,以及周遭的零
組件業者外,近來又加入了太陽光與和鑫兩支生力軍,補足原本
欠缺的下游模組端結構鏈。
利澤成功轉型,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總成,尤其北宜
高速公路雪山隧道通車,大幅提高廠商進駐意願,加上地方提供
優惠方案,廠商等於前四年都不用繳租金,租金還能折抵土地售
價的七成,成功吸引多家太陽能廠進駐,串連上、下游業者資源
,也讓原本重心在台灣西半部的太陽能產業,逐步向東移動,將
全台灣太陽能業串連起來。
OTC特色法說會明(17)日登場,為520即將到來的多頭
行情打先鋒,第一波鎖定太陽能概念股挑大樑。櫃買中心總經理
吳裕群指出,OTC的太陽能產業不論是掛牌家數,或是市值,
至少是上市掛牌規模4倍,因此挑中太陽能產業作第一棒。
繼證交所與元大證聯手出擊,推出超級外資法說會後,櫃買中心
也不落人後,宣布召開史上首場的特色法說會,端出上櫃掛牌中
市值最大、群聚家數最多的三個類股,包括綠色能源、遊戲博弈
、生技醫療產業作為強打,將分別於4月17、24日及5月8
日陸續登場,打頭陣自然是當前最熱的太陽能產業,將粉墨登場
的包括益通、中美晶、合晶、茂迪等。
櫃買中心指出,挑中太陽能產業作為特色法說會的第一砲,原因
在於目前上櫃及興櫃掛牌的太陽能公司分別為4家(益通、中美
晶、合晶、茂迪)及5家(旺能、新日光、昇陽科、太陽光、頂
晶科),規模都較上市的2家(昱晶、綠能)為多。
就市值來看,以三月底作基準,上市2家太陽能公司總市值僅
419.29億元,僅較興櫃公司太陽能公司416.66億元
總市值略高,根本比不上上櫃太陽能產業的總市值
1308.17億元,若將上櫃及興櫃的太陽能總市值合併計算
,總額更高達1724.83億元,超出上市規模的4.1倍。
太陽能產業第1季的營收表現最整齊,合晶、茂迪、中美晶、益
通的第1季營收年成長率依序為19%、48%、54%、
85%,其中已公布去年財報的茂迪、中美晶、益通三家上櫃太
陽能公司中,每股稅後盈餘都在9元以上,茂迪和益通更達到
12.55及14.71元,在上櫃公司中名列前矛,顯示太陽
能產業目前仍處於快速成長期,以其為特色法說會的首選,對於
爭取法人目光,應該相對具吸引力。
行情打先鋒,第一波鎖定太陽能概念股挑大樑。櫃買中心總經理
吳裕群指出,OTC的太陽能產業不論是掛牌家數,或是市值,
至少是上市掛牌規模4倍,因此挑中太陽能產業作第一棒。
繼證交所與元大證聯手出擊,推出超級外資法說會後,櫃買中心
也不落人後,宣布召開史上首場的特色法說會,端出上櫃掛牌中
市值最大、群聚家數最多的三個類股,包括綠色能源、遊戲博弈
、生技醫療產業作為強打,將分別於4月17、24日及5月8
日陸續登場,打頭陣自然是當前最熱的太陽能產業,將粉墨登場
的包括益通、中美晶、合晶、茂迪等。
櫃買中心指出,挑中太陽能產業作為特色法說會的第一砲,原因
在於目前上櫃及興櫃掛牌的太陽能公司分別為4家(益通、中美
晶、合晶、茂迪)及5家(旺能、新日光、昇陽科、太陽光、頂
晶科),規模都較上市的2家(昱晶、綠能)為多。
就市值來看,以三月底作基準,上市2家太陽能公司總市值僅
419.29億元,僅較興櫃公司太陽能公司416.66億元
總市值略高,根本比不上上櫃太陽能產業的總市值
1308.17億元,若將上櫃及興櫃的太陽能總市值合併計算
,總額更高達1724.83億元,超出上市規模的4.1倍。
太陽能產業第1季的營收表現最整齊,合晶、茂迪、中美晶、益
通的第1季營收年成長率依序為19%、48%、54%、
85%,其中已公布去年財報的茂迪、中美晶、益通三家上櫃太
陽能公司中,每股稅後盈餘都在9元以上,茂迪和益通更達到
12.55及14.71元,在上櫃公司中名列前矛,顯示太陽
能產業目前仍處於快速成長期,以其為特色法說會的首選,對於
爭取法人目光,應該相對具吸引力。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