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華投信(公)公司新聞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至8月底,主動式台股基金整體規模3,587.9億元,旗下主動式台股基金規模前五名的投信,分別是安聯、元大、國泰、復華及統一,名列一、二的安聯和元大規模都突破500億元;合計這五家主動式台股基金規模合計逾2,000億元,占同類型基金規模比重56%。
進一步觀察這五家在主動式台股基金定期定額扣款金額,8月單月在5.4~2.6億元不等,定期定額金額表現大致維持往常水平,並未因下半年來盤勢波動較大而出現大量贖回,顯示民眾愈來愈願意利用定期定額方式參與台股長期的成長。
基本面看台股,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表示,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連十個月在60之上,預期數字將放緩、回歸常態。長期來看,製造業PMI正常數據約55至60,接下來仍可望持續處於擴張趨勢;主計總處近期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5.88%,預測明年仍有3.69%成長率。
後市上,安聯台灣大壩基金經理人蕭惠中分析,台股步入成長換檔期,選股至上;其中科技產業明年延續正成長,但傳產金融可能出現衰退;疫後解封,電視、筆電等消費性產品面臨終端需求下修,矽晶圓、ABF載板等供應持續吃緊,客戶積極簽訂2022年產能;東南亞疫情蔓延,短期影響汽車及紡織等供應鏈。
復華中小精選基金經理人沈萬鈞指出,台股中長期來看,隨全球經濟好轉帶動整體產業復甦,加上電子上游供需仍吃緊,有利漲價獲利提升,推升台股2021年企業獲利有望維持兩位數成長,持續看好受惠科技創新之產業發展,並使台股維持偏多格局,若遇回檔修正建議可逢低分批布局,或透過定時定額方式參與後市行情。
復華投信:台股多空交戰,專家看好電子業長期潛力
近來台股市場多空交戰,不斷回測半年線,復華投信的分析師們認為,這與電子業的長短料疑慮、當沖降稅延長等爭議有關,讓不少投資者產生觀望。不過,復華投信的專家們也強調,台股企業獲利持續成長,新科技應用題材多,建議投資者們在第三季的震盪整理期不要過度悲觀,反而應該把握低點進場。
復華投信國內股票部主管暨復華台灣好收益、中小精選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雖然短線台股因電子下游需求雜音而受影響,但國際市場對資通訊產品的需求仍然強勁,存銷比偏低。此外,成交量下降主要是受消息面影響,整體經濟基本面依然正向。因此,沈萬鈞建議投資者應該以短空長多的角度看待近期盤勢,等待籌碼沉澱。
沈萬鈞進一步指出,電子業及成長股的投資題材非常多元,未來獲利成長潛力強大,本益比也相對較低,因此有機會重新成為市場的主流。他看好車用電子、半導體、伺服器、5G、AIoT、雲端、高速運算/高速傳輸等較具成長性產業的獲利表現。
上市櫃企業的半年報雖然亮麗,但未能激勵行情,沈萬鈞認為,這是因為基期墊高後,下半年增速減緩。他預估台股今年全年獲利增速將上看50%,明年則約成長5%。考慮到美國聯準會將縮減購債等因素,預估台股本益比將從15~18倍下修至14~17倍,並推估2022年大盤指數合理區間介於16,000~20,000點。
復華投信台股研究團隊也指出,根據歷史經驗,台股過去15年僅有4年下跌,透過主動操作選股賺取超額資本利得來分紅的成功機率高。因此,他們建議投資者可以透過具有分紅機制的台股基金來進行投資。
復華投信國內股票部主管暨復華台灣好收益、中小精選基金經理人 沈萬鈞表示,短線台股受電子下游需求雜音而出現修正,但國際市場 對資通訊產品需求仍強、存銷比偏低;此外籌碼面凌亂使成交量下降 ,但多屬消息面影響,整體經濟基本面仍正向,近期盤勢震盪以短空 長多視之,等待籌碼沉澱。
沈萬鈞認為,電子/成長股投資題材多元,著眼未來獲利成長潛力 且本益比相較其他市場同類型個股低,有機會重新扮演市場主流,看 好車用電子、半導體、伺服器、5G、AIoT、雲端、高速運算/高速傳 輸等較具成長性產業獲利表現機會。
上市櫃企業半年報繳出亮眼成績單卻未能激勵行情,沈萬鈞表示, 主因基期墊高後,下半年增速減緩,以致短期內轉為觀望。目前推估 台股今(2021)年全年獲利增速上看50%、明年約成長5%,及考量 美國聯準會將縮減購債等因素影響,預估台股本益比從15∼18倍下修 至14∼17倍,推估2022年大盤指數合理區間介於16,000∼20,000點。 選股將是勝出關鍵,注重公司長期競爭力及獲利年增率。
復華投信台股研究團隊指出,根據歷史經驗顯示,台股以多頭為主 ,過去15年僅4年下跌,透過主動操作選股賺取超額資本利得來分紅 ,成功機率高,建議可透過具分紅機制之台股基金。
今年上半年,台股可是大放異彩啊!從去年底的14,732.5點,一路狂飆到6月底的17,755.46點,大盤指數整整上漲了3,022.96點,涨幅接近20.5%呢!這其中,復華投信可是一個大功臣哦。 看來全球央行這幾年持續維持著貨幣寬鬆政策,資金行情一路延燒,還有歐美各主要國家疫苗施打覆蓋率大幅提升,消費市場漸漸回暖,這對台股來說可是個大利好。不僅如此,半導體產業、5G、車用電子需求大增,還有航運、塑化、鋼鐵等傳統產業景氣翻揚,讓台股指數一路創新高。 復華投信旗下的台灣好收益基金,今年1月才成立,如今已經滿半年了,於8月11日開始分配第一次股息。這個基金的配息機制跟一般台股ETF基金不太一樣,它會每半年評估一次分紅機制,有獲利就落袋為安,不會配本金,避免掉入本金過小、難回本的風險。而且,它會把創造報酬的一半進行分紅。 這個基金在收益期間的報酬率達到了21.9%(淨值12.9),拿獲利的一半出來分配,所以每單位分配1.095元,當期配息率為8.77%,預估年化報酬率更是高達17.53%。最讓人高興的是,這個分紅來自基金的資本利得,所以不用繳個人綜合所得稅,還沒有健保補充費的問題。 投信業者分析,近年來台股可是脫胎換骨,企業獲利持續成長,有望延續多頭走勢。過去15年,台股僅有4年下跌,多數時間都是呈現多頭走勢。建議投資者可以考慮將這個基金納入投資組合,既可掌握台股成長題材,又能兼顧被動收入,真的是一個不錯的新選擇呢!(李佳濟報導)
復華投信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央行持續維持貨幣寬鬆政策,資金行情繼續延燒,再加上歐美各主要國家疫苗施打覆蓋率大幅提升,低迷已久的消費市場開始翻揚,台股在半導體產業、5G、車用電子需求大增,以及航運、塑化、鋼鐵等傳統產業景氣翻揚帶動下,台股指數不斷的刷新歷史新高,截至6月30日止,台股加權指數的收盤指數為17,755.46點,投資人大都獲利豐厚。
近期台股有多檔主動式與被動式的ETF基金開始配發股息,今年1月才成立的復華台灣好收益基金也於成立滿半年之後(8月11日)開始分配第一次股息,與一般配息的台股ETF基金不同的是,復華台灣好收益基金的配息機制為每半年評估一次分紅機制,有獲利且停利落袋才分紅,不配本金避免掉入本金過小、長時間難回本的風險,並將創造報酬的一半進行分紅。
據統計,該基金在收益期間報酬率為21.9%(淨值12.9),拿獲利的一半出來分配,因此每單位分配1.095元,換算當期配息率為8.77%、預估年化報酬率為17.53%;由於該分紅來自基金的資本利得不是配發股息,所以免計入個人綜合所得稅,也沒有健保補充費的問題。
投信業者表示,近年台股脫胎換骨,加上企業獲利持續成長,有望延續多頭走勢,加上就過去歷史經驗顯示,台股過去15年僅4年下跌,以多頭為主,若以主動操作賺取超額資本利得來分紅,成功機率高,建議可納入做為掌握台股成長題材同時兼顧被動收入的新選擇。(李佳濟)
台股配息基金成為近期投資新寵,復華投信主動式基金表現亮眼。雖然近期台股出現修正,但企業獲利成長與產業趨勢依然向上,復華投信建議投資人可逢低布局,兼顧資本利得及配息收益。根據理柏資訊統計,主動式台股基金平均報酬率達21.5%,優於加權報酬指數。復華台灣好收益基金以停利的資本利得來分紅,近一次配息率達8.7%,成為創造現金收入的新選擇。國泰永續高股息基金則成為人氣指標,而元大高股息基金則在被动式基金中知名度最高。投資人可定時定額布局高股息基金,參與下半年的台股利多。
復華投信台股研究團隊指出,經驗顯示,台股以多頭為主,過去15年僅四年下跌,透過主動操作選股賺取超額資本利得來分紅,成功機率高,建議可透過具分紅機制的台股基金,同步掌握產業投資機會,並藉由每半年有機會實現的資本利得之回饋,滿足退休理財等需求。
復華投信國內股票部主管暨復華台灣好收益、中小精選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短線台股受電子下游需求雜音而出現修正,但國際市場對資通訊產品需求仍強、存銷比偏低。此外,籌碼面凌亂使成交量下降,但多屬消息面影響,整體經濟基本面仍正向,近期盤勢震盪以短空長多視之,等待籌碼沉澱。
沈萬鈞認為,電子/成長股投資題材多元,著眼未來獲利成長潛力且本益比相較其他市場同類型個股低,有機會重新扮演市場主流,看好車用電子、半導體、伺服器、5G、AIoT、雲端、高速運算/高速傳輸等較具成長性產業獲利表現機會。
上市櫃企業半年報繳出亮眼成績單卻未能激勵行情,沈萬鈞表示,主因基期墊高後,下半年增速減緩,以致短期內轉為觀望。目前推估台股2021年全年獲利增速上看50%、明年約成長5%。
基於獲利增速趨緩,以及考量美國聯準會將縮減購債等因素影響,預估台股本益比可能從15∼18倍下修至14∼17倍,推估2022年大盤指數合理區間介於在16,000∼20,000點。選股將是勝出關鍵,注重公司長期競爭力及獲利年增率。
在有主場及主動操作優勢下,根據理柏資訊統計,截至8月16日,主動式台股基金整體平均報酬率為21.5%,優於加權報酬指數的16.6%。
盤點市面上台股配息基金,配息頻率有月配、季配、半年配、年配及年終配等,有別於大部分基金是以股息做為主要配息來源,復華台灣好收益基金則是以停利的資本利得來分紅配息,且近一次配息率達8.7%;而元大台灣優質龍頭高股息基金的規模最大。在被動式基金則以元大高股息(0056)最具知名度,去年成立的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成為人氣指標。
復華投信表示,上市櫃半年報出爐整體獲利近2兆元,創下新高紀錄,代表台股基本面佳,加上新科技題材助攻,將有利主動操作的台股基金報酬表現,以停利的資本利得來分紅,成為創造現金收入的新選擇,由於該分紅不是配發股息,將免計入個人綜合所得稅,也不會有健保補充費的問題。
國泰台灣高股息基金經理人林耕億表示,近期因台股震盪加劇可能降低持股比重,屆時將視市場狀況優先加碼高殖利率股票,持續關注高股息、基本面佳的半導體類股以及汽車供應鏈將重啟拉貨需求。隨著台股指數逐步墊高也增加投資難度,建議投資人可以定時定額布局高股息基金,參與下半年的台股利多。
日盛投信台股基金團隊表示,日盛日盛基金布局著重趨勢選股,加上以短期動能,另配置高殖利率個股,追求資本利得兼有收息機會。建議想存台股的投資人,可透過配息台股基金,不僅有專業團隊操盤幫助分散持股爭取總報酬表現,同時具有長期掙股息的機會。
近期,台股市場正處於除權息旺季,這期間,收息題材成為市場焦點。其中,復華投信推出的台灣好收益基金,以其亮眼表現,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該基金於11日首次發放分紅配息,每單位分配1.095元,當期配息率達近9%,預估年化配息率則有近18%,顯示其優異的投資回報。 隨著台股近年來的存股、高股息ETF熱潮,投信業者也把握這股趨勢,陸續推出具配息機制的台股基金,成為市場熱門投資選擇。復華台灣好收益基金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其配息頻率多元,包括月配、季配、半年配、年配以及年終配等。 復華投信的這款基金與其他基金有所不同,它並不以股息為主要配息來源,而是以停利的資本利得來分紅配息。這種配息機制,讓投資者不必擔心本金過小、長時間難回本的風險,並將創造報酬的一半分紅。 根據統計,該基金在收益期間的報酬率為21.9%(淨值12.9),因此每單位分配1.095元,換算當期配息率為8.77%、預估年化報酬率為17.53%。這個分紅來自基金的資本利得,不計入個人綜合所得稅,也沒有健保補充費的問題。 復華投信表示,近年來台股表現亮眼,企業獲利持續成長,有望延續多頭走勢。過去15年,台股僅有4年下跌,以多頭為主,因此,主動操作賺取超額資本利得來分紅,成功機率高。建議投資者可將其納入投資組合,同時兼顧被動收入。 展望後市,復華投信指出,台股在第三季可能因主流類股轉換出現震盪整理,提高操作難度,但也是尋找新機會的時機。在台股評價不貴,新科技應用帶動下,許多優質成長股尚未受到資金簇擁,建議投資者可在第三季逢低布局,透過布局具分紅機制的台股基金,讓長期累積停利的總報酬有機會比累積配息高,作為長線布局累積投資收益、為退休金作準備的理財工具。
台股近年掀起存股、高股息ETF熱潮,投信業者看準趨勢,也跟進陸續發行具配息機制的主動式操作台股基金,亦成為市場熱門投資標的。
其配息頻率有月配、季配、半年配、年配,以及年終配等多元選擇。
比較特別的是,有別於大部分基金是以股息做為主要配息來源,復華台灣好收益基金則是以停利的資本利得來分紅配息。
復華台灣好收益基金的配息機制為每半年評估一次分紅機制,有獲利且停利落袋才分紅,不配本金避免掉入本金過小、長時間難回本的風險,並將創造報酬的一半分紅。
據統計,該基金在收益期間報酬率為21.9%(淨值12.9),因此每單位分配1.095元,換算當期配息率為8.77%、預估年化報酬率為17.53%。
由於該分紅來自基金的資本利得,不是配發股息,免計入個人綜合所得稅,也沒有健保補充費的問題。
復華投信表示,近年台股脫胎換骨,加上企業獲利持續成長,有望延續多頭走勢,加上就過去歷史經驗顯示,台股過去15年僅4年下跌,以多頭為主,若以主動操作賺取超額資本利得來分紅,成功機率高,建議可納入做為掌握台股成長題材同時兼顧被動收入的新選擇。
展望後市,復華投信指出,台股在第三季可能因主流類股轉換出現震盪整理,提高操作難度,但也是尋找新機會的時機。
有鑑於台股評價面不貴,加上新科技應用帶動,許多優質成長股尚未受到資金簇擁,建議投資人可在第三季逢低布局掌握後市契機,或透過布局具分紅機制的台股基金,投資人不必煩惱判斷何時應該落袋為安,同時保留部分資金以創造再投資收益,讓長期累積停利的總報酬有機會比累積配息高,作為長線布局累積投資收益、為退休金作準備的理財工具。
復華投信的股票研究處投資副總經理沈萬鈞,憑藉對產業基本面的深刻理解,特別是對電子股和半導體產業的熟練掌握,在科技產業領域的出色表現,讓他在投資界揚名立萬。這位前台積電工程師,對於從事證券業,成為基金經理人的轉變,是因為對投資的熱愛以及投信投顧業提供的學習與成長空間。 沈萬鈞提到,他非常享受投資的過程,而投信投顧業不僅讓他得以從事熱愛的工作,還有資深前輩的指導和研發團隊的支持,這讓他在這個領域如魚得水。隨著時間的累積,他從一個學習者成長為基金操盤的高手,但始終保持學習態度,甚至回到學校讀EMBA,不僅為自己注入新知,也擴展了跨領域的人脈。 復華投信今年推出的力作——復華台灣好收益基金,正是由沈萬鈞操盤。這檔基金以其獨特的投資策略——將資本利得作為配息分紅的來源,目標是每半年若有獲利,將一半作為免稅分紅,另一半則再投入市場,進行長期再投資,以提升投資效率,特別適合退休理財。 沈萬鈞強調,在低利環境和年金改革持續進行的背景下,選擇適合的退休理財工具對於國人來說非常重要,而且越早準備越好。他還指出,基金理財的重點在於「增值」,透過長期投資和複利效果,小錢也能滾成大錢。
曾是台積電工程師一員的他,為何當初會想轉至證券業,擔任基金經理人呢?沈萬鈞的回答是,他很喜歡投資,投信投顧業不但可以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還有資深的前輩教他,加上研究團隊的支持,令他如魚得水。
學習能力強的沈萬鈞,吸收了別人的經驗,隨著時間的磨鍊,也成為基金操盤高手。但沈萬鈞仍持續學習,回到校園讀EMBA,一方面吸收新知,一方面擴展跨領域的人脈。目前不只是他,也有其他基金經理人重拾課本,回學校再進修,已形成一股新潮流。
也因為操盤績效優異,復華投信今年推出力作─復華台灣好收益基金,也是由他操盤,該檔基金是市場上唯一訴求以賺取的資本利得,做為配息分紅來源的基金,目標每半年若有獲利,一半停利作為免稅的分紅,另一半再投入市場,賺長期再投資的錢,提升退休理財等投資效率。
沈萬鈞說,目前處於低利環境、各項年金改革持續,如何選擇退休理財工具,是國人重要課題,且準備退休理財愈早愈好。
基金理財的重點在於「增值」,假設一個人每月存3萬元,一年存36萬元,10年只能累積約360萬元;若改投資基金,以每年預估報酬率10%推算,10年後將可提升至約600萬元,兩者相差甚大,透過長期投資及複利效果,將小錢滾為大錢。
近年來,台股基金界掀起了一股配息熱潮,這股熱潮在大盤股及企業獲利不斷創新高的帶動下,越演越烈。就在這股熱潮中,今年初成立的復華台灣好收益基金,在8月5日發放了一筆亮眼的配息。這次配發金額為1.095元,配息率高达8.77%,年化配息率預估達到15.93%,讓投資人眼睛為之一亮。 不僅如此,像國泰台灣高股息、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等,近一期配發的年化配息率也都有約3%的水準。專業的投信法人指出,在台股多頭格局持續,產業復甦百花齊放的背景下,盤面投資機會不斷增多。透過經理人嚴選持股,提升超額投資報酬及其分紅配息表現,配息型台股基金成為了掌握台股資本利得及兼顧被動收入的新選擇。 與其他大部分以股息為主的配息型台股基金不同,復華台灣好收益基金的分红配息機制是以每半年所創造報酬的一半來進行分紅。根據統計,該基金在收益期間的報酬率約為21.9%,因此每單位分配金額逾1元。這樣的分紅來自基金的資本利得,不是配發股息,所以將不會計入個人綜合所得稅,也不會有健保補充保費的問題。 復華投信表示,雖然近期台股屢創新高,但近期出現震盪,類股輪動快速,增加操作難度。然而,台股的獲利能力仍然出色,評價也具吸引力。只要能嚴選持股並掌握趨勢題材,仍能有突圍機會。建議投資者可以透過具有分紅機制的台股基金,同時掌握產業投資機會,並藉由每半年有機會實現的資本利得回饋,滿足退休理財等需求。 另一方面,元大投信也看準了投資者對台灣企業殖利率的認同,去年打造了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該基金採用月配、年終配、收益平準金等機制,讓投資人不必自己挑選存股標的,能透過專業團隊操盤、規劃,達到每月固定收益,作為退休規劃的一環。該基金自去年3月成立,從10月開始配息,每月每單位固定配發0.0337元,對於募集期間投入的投資人,約當每月約4%的配息率。首度年終配息於今年1月15日發放,當次月配息與年終配息之合計配息金額達0.8512元,配息率約9.25%,讓投資人有感參與台灣企業成長的樂趣。
另外,國泰台灣高股息、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等近一期配發之年化配息率也有約3%。
投信法人表示,台股多頭格局持續,加上產業復甦百花齊放,盤面投資機會不虞匱乏,透過經理人嚴選持股提升超額投資報酬及其分紅配息表現,配息型台股基金是掌握台股資本利得及兼顧被動收入的新選擇。
有別於大部分配息型台股基金是以股息為主,復華台灣好收益基金其分紅配息機制則是以每半年所創造報酬的一半來進行分紅,據統計,該基金在收益期間報酬率約21.9%,因此每單位分配金額逾1元;由於該分紅來自基金的資本利得不是配發股息,將免計入個人綜合所得稅,也不會有健保補充保費的問題。
復華投信認為,台股今年來屢創新高,雖然近期出現震盪,加上類股輪動快速,增加操作難度,不過台股獲利能力仍佳且評價具吸引力,若能嚴選持股及掌握趨勢題材,仍能有突圍機會,建議可透過具分紅機制之台股基金,同步掌握產業投資機會,並藉由每半年有機會實現之資本利得之回饋,滿足退休理財等需求。
看準投資人對台灣企業殖利率的認同,元大投信去年打造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搭配月配、年終配、收益平準金等機制,讓投資人不用自己挑選存股標的,能藉由專業團隊操盤、規劃,達到每月固定收益,作為退休規劃一環。
該基金去年3月成立,配息級別自10月開始配息,每月每單位固定配發0.0337元,對於募集期間投入的投資人約當每月約4%配息率,而首度年終配息於今年1月15日發放,當次月配息與年終配息之合計配息金額達0.8512元,配息率約9.25%,讓投資人有感參與台灣企業成長。
【投信業上半年創新高】上半年國內投信基金規模突破4.86兆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台股ETF和台股基金分別增加1,476億元和812億元,投資人對台股的熱情不減。元大、國泰等投信公司推出台股相關產品後,規模不斷攀升。專家預測,隨著疫苗施打和經濟復甦,台股及創新產業將迎來新一波成長。投資人建議定期定額、逢低加碼,增持股票型基金。
台股市場近期來得熱鬧非凡,許多基金和ETF的交投都相當活絡,隨著加權指數逼近萬八關卡,今年上半年,台灣多家投信基金公司規模都呈現水漲船高的趨勢。根據最新統計,元大、國泰、富邦、復華和安聯等五家投信公司,其台股相關基金規模都有超過百億元的增長。 其中,元大投信的表現格外亮眼。它不僅擁有ETF最早卡位的優勢,近年來也重返台股主動型基金市場。去年推出的元大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在6月底時規模已突破404億元,穩坐台股基金規模的冠軍寶座。據了解,若加上銀行和證券通路的數據,該基金的定期定額扣款戶數高達27萬,每月扣款金額達18億元,這也是其規模持續成長的關鍵因素。 在ETF方面,元大投信作為台灣最早發行ETF的投信公司,今年已邁入第18個年頭。截至6月底,台股ETF規模達到3,663億元,今年以來增加了846億元,將整體ETF管理規模推升至6,207億元。其中,元大台灣50與元大高股息ETF,透過證券商承作的定期定額交易戶數,分別達到103,733戶和84,840戶,為國人ETF定期定額扣款的前兩名,較5月份繼續成長,創下新高,這也對整體規模的增長產生了顯著的推動作用。 上半年台股基金規模的成長超過千億元,帶動元大投信旗下公募基金規模突破7,716億元的新高。若再加上7月份全委代操部位、ETF的成長以及基金定期定額的挹注,推估目前整體規模已達8千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國泰、富邦投信今年上半年台股基金整體規模也增加超過200億元,復華、安聯投信則因績效優異,受益人數持續增加,年來規模增加超過百億元。中信、永豐投信則以新基金商品的推出,分別增加96億元和50億元,成功躍升為上半年增加規模前十大投信公司之一。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至今年6月底為止,投信整體基金規模為4兆8,606億元,達歷史新高,今年以來增加3,374億元,增幅7.46%。從個別產品增長金額來看,增加前三名依序是台股ETF、台股基金,以及增加454億元的跨國多重資產基金;而失血最多的是國內貨幣市場基金,大減634億元,接下來是跨國債券ETF的194億元、跨國債券基金的101億元。
從資金挪動方向推斷,台灣人的投資資金顯然不耐低率商品,大舉往風險性資產移動,而受惠最大的是台股。
看個別投信表現,今年大舉推出台股相關基金、ETF產品的元大、國泰等投信都是受惠者,元大投信合計增加1,021億元,再來是國泰投信增加317.4億元、富邦投信增加221.6億元,而以主動基金為主力的復華、安聯兩家亦雙雙增逾百億元。當中,元大投信上半年台股基金、台股ETF增加金額各為144億、877.8億元,雙雙高居同業之冠,國泰、富邦的台股ETF各增261、212億元。
第一金臺灣工業菁英30ETF基金經理人曾萬勝表示,從上半年基金規模消長反映,景氣快速復甦,資金因此加速流向風險性資產,特別是以出口製造為導向的台股,受惠消費買氣提升、製造業訂單湧現,半導體、電子零組件、光電等企業,營收獲利都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吸引投資人青睞。
反觀,過去二、三年受到資金追捧的債券ETF、貨幣市場型基金,在全球政府寬鬆救市下,面臨長期低利率環境的考驗,收益空間遭到壓縮,投資人偏好度降低。
隨著疫苗大量施打,經濟復甦動能逐漸轉強,全球將迎接40年來最大的需求爆發潮,包括短期的供應鏈庫存回補、中期的財政擴張措施、長期的數位升級需求,將同時嘉惠台灣出口製造業與全球創新科技產業,業績具爆發潛力。
投資操作上,法人建議投資人以定期定額、逢回加碼方式,增持股票型基金,如以電子、傳產為核心持股的主被動台股基金,或是鎖定數位升級關鍵技術的AI人工智慧、機器人、精準醫療、金融科技等創新產業基金。
根據最新統計,上半年國內有元大、國泰、富邦、復華與安聯等五 家投信台股相關基金規模增加超過百億元。
元大投信除了有ETF最早卡位的優勢,近年重返台股主動型基金戰 場,去年推出的元大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在6月底規模突破404億元 ,穩居台股基金規模第一名寶座。據了解,若加計銀行、證券通路的 數據,約定元大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扣款的戶數高達27萬,每月扣款 金額來到18億元,是規模持續成長的主要原因。
被動型ETF方面,元大投信是台灣最早發行ETF的投信業者,今年已 經邁入第18年,截至6月底台股ETF來到3,663億元,今年以來就增加 846億元,也將整體ETF管理規模推升至6,207億元。
根據證交所資料,旗下的元大台灣50與元大高股息ETF透過證券商 承作定期定額的交易戶數,分別達103,733戶和84,840戶,為國人ET F定期定額扣款前二名,較5月份繼續成長,再創新高,因此推升整體 規模得以大幅超越其他投信。
上半年台股基金規模成長逾千億推動下,元大投信旗下公募基金規 模抵7,716億元新高水準,若加計7月份全委代操部位、ETF成長,以 及基金定期定額的挹注,推估目前整體規模已達8千億元,突破歷史 關卡。
國泰、富邦投信今年上半年台股基金整體規模也增加超過200億元 ,復華、安聯投信也因績效優異受益人數持續增加,年來規模增加超 過百億元;中信、永豐投信則以黑馬之姿靠新基金商品分別增加96億 元、50億元,擠進上半年增加規模前十大投信公司之列。
【台北訊】今年台股基金市場熱鬧非凡,不論是規模還是受益人數都創下近十年新高,其中復華投信等五家投信表現亮眼。復華投信今年來規模增加超過50億元,讓人驚艷不已。5月底台股基金規模已達3,302億元,指數創高,預計今年將突破2010年的3,320億元高點。 復華投信、元大投信、野村投信、統一投信和安聯投信在台股基金規模增加的排名中分別位居前五,這些都是台灣基金市場上的老字號中大型投信公司。復華、統一、安聯在績效上表現出色,而國泰、群益、保德信則穩健成長,元大投信則因新基金特色鮮明吸引眾多投資人。 近年來,退休議題越發受到關注,投信業者也積極推廣基金定期定額適合儲備退休金,並推出網路停利與日日扣等投資機制。此外,台股定期定額優勢廣受推廣,基富通等基金平台也優化交易流程,讓投資人更容易進行投資。 隨著台股指數逼近萬八,投信業者預期台股基金買氣將持續升温。許多投資人選擇中長線定期定額方式介入,這樣在市場震盪中也能有效提高投資效益。 為迎合投資人需求,統一投信於7月1日起將股票型系列基金定期定額與日日扣最低申購金額調降為2,000元,讓小資族扣款更加輕鬆,同時也讓資本較雄厚的投資人能夠分散布局,增加投資機會。
台股基金規模5月底來到3,302億元的高峰,隨著近期指數創高,今 年很有機會突破上一次2010年3,320億元的高點。
以個別投信來看,今年台股基金規模增加排名分別為復華、元大、 野村、統一、安聯、國泰、群益與保德信,都是老字號中大型投信公 司,其中復華、統一、安聯在績效上表現相對出色,國泰、群益、保 德信穩健成長,元大投信則因新基金特色鮮明吸引投資人進駐。
投信業者分析,近年來退休議題發燒,投信業者努力推廣基金定期 定額適合儲備退休金、推出網路停利與日日扣等投資機制、投信投顧 公會廣推台股定期定額優勢、基富通等基金平台優化交易流程,加上 台股高點震盪下投資人難以掌握進出時點,多項利多發酵才能讓台股 基金再展雄風。
隨台股指數逼近萬八,投信業者預期台股基金買氣仍可望持續,尤 其許多投資人多以中長線定期定額方式介入,震盪之下搭配投資機制 更可望有效提高投資效益。
例如統一投信考量許多基金投資人反應有降低扣款門檻的需求,7 月1日起調降股票型系列基金定期定額與日日扣最低申購金額為2,00 0元,讓小資族扣款更輕鬆,對於資本較雄厚採取每月多日扣款的投 資人來說,可以拆分為更多扣款日或不同基金來分散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