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風廣場實業(未)公司新聞
徐雪芳強調,最近確實感受到營運壓力,若是疫情持續延燒,有可能影響4月業績,因此今年的母親節檔期相當重要,希望為業績注入成長動能,例如今年母親節檔期就首度加碼抽獎送五輛汽車,吸引買氣。
遠百表示,統計今年第1季營收約103.8億元,年增2.85%,主要是遠百信義A13加入營運所帶動。至於其他百貨第1季營運狀況,新光三越和微風不願透露業績數字,遠東SOGO百貨高層在截稿前則未回應。
遠百指出,遠百全台11店將自4月16日起舉辦母親節檔期,其中信義A13將在4月17日起,每周五至周日舉辦「數位天燈祈福活動」,徐雪芳昨天並親自示範數位天燈,並寫下「平安」兩字。
徐雪芳表示,即使有疫情考驗,就更要有創新點子,滿足客人的需求;例如餐廳外送服務,以及免下車也能完成消費的「速利便」。遠百還推出服飾和美妝都推出主顧客「到府鑑賞」服務,客人跟店員預約,選好衣服或是美妝商品,店員即會準備尺寸或顏色,送到府讓客人試穿和試用。
遠百營運長林彰豊指出,近來精品業績影響不大。
例如台中店的香奈兒與愛馬仕品牌,以及板橋大遠百的BV與GUCCI皆有成長,珠寶業績則是持平;業績衰退較多為服飾,年減二成,其中男裝業績下滑,主因職業棒球和職業籃球比賽紛紛取消,這也將影響運動服飾業績。
今年遠百母親節檔期更大手筆加碼要送出五輛汽車,林彰豊表示,送汽車是去年就確定的策略,並非疫情因素才加碼。
又有位在百貨公司內的知名餐廳歇業了啊!受疫情影響,位在微風南山的香港新派素食餐廳「心齋」宣布從昨天(25日)開始暫停營業。不僅如此,晶華酒店館外的餐飲和位於微風信義4樓的「CBN晶華冠軍牛肉麵坊」也將營業至本月底,看起來新冠肺炎對餐飲業的衝擊還是越來越嚴重。 在這之前,澳門佳景集團旗下的粵式料理「十二粵」和新光三越A11館的「JamiesItalian」義大利餐廳台灣分店也陸續關閉。這些擁有強大背景的餐飲名店都難逃疫情這場浩劫,如果疫情不斷持續,那麼後續還會有更多本土餐廳跟著倒閉。 每年春天都是百貨公司美食街和主題美食樓層的換季時節,但今年因為疫情,百貨公司的餐飲業績跟觀光飯店一樣,都遭遇了大衰退。其中,美食街的影響比美食主題樓層還要大,所以很多業者都選擇趁機撤櫃,掀起了一股百貨美食撤櫃潮。 一個資深的連鎖餐飲業者分析說,這次撤櫃的餐廳中,固然有受到疫情衝擊的,但也有那些原本就缺乏競爭力,業績不理想,達不到目標的,還有一些對未來不樂觀的。所以,在撤櫃潮之後,百貨美食市場也將進行一次大洗牌。 香港的「心齋」新派素食餐廳是2007年創立的,被港人稱為「全港最佳素食餐廳」。2019年它開始拓展海外市場,在台北信義區微風南山開設了海外首家分店,2019年1月正式開幕。它還被「TheDailyMeal」烹飪網絡平台評選為全球25大素菜餐廳之一,排名第18位,是中港台唯一入選的餐廳。CNN旅遊頻道也曾經推薦心齋的素點為「全港最佳素點心」。 晶華酒店集團旗下的「CBN晶華冠軍牛肉麵坊」於2015年11月在信義微風開幕,雖然餐廳面積不大,只有32坪,座位也只有60個,但由於擁有「台北牛肉麵節」冠軍的知名度,再加上位在國際客消費商機密集的信義區,牛肉麵又是遊客必嚐的美食,所以開幕初期每月營收都破400萬元。但隨著來台陸客減少和信義區美食競爭加劇,月營收下滑到100多萬元。現在,受到疫情影響,晶華決定結束這家餐廳的營運。
在此之前,位在台北101、澳門佳景集團旗下的粵式料理「十二粵」,以及開在新光三越A11館、英國名廚傑米奧利佛(JamieOliver)創立的「JamiesItalian」義大利餐廳台灣分店亦相繼熄燈。現象顯示,擁有雄厚實力背景的餐飲名店都不敵新冠肺炎疫,若疫情不止,後續將有更多本土餐廳相繼倒店熄燈。
每年春天是百貨公司美食街與主題美食樓層的續約或換櫃旺季,據調查,今年因疫情衝擊,百貨公司餐飲近期業績與觀光飯店一樣大衰退,其中美食街影響又大於美食主題樓層,因此不少業者索性趁此機會撤櫃「下車」,並掀起百貨美食撤櫃潮。
資深連鎖餐飲業者表示,這波「下車」者固然有受疫情衝擊者,但也有原本即缺乏競爭力,扛不住業績、達不到「包底」目標者,還有一些對後市不樂觀者,所以繼撤櫃潮後,百貨美食亦將重新洗牌。
香港「心齋」新派素食餐廳創立於2007年,被港人封為「全港最佳素食餐廳」。2019年開始對外擴張版圖,並於台北市信義區微風南山開設海外首家分店,2019年1月正式開幕。「TheDailyMeal」烹飪網絡平台評選全球25大素菜餐廳,「心齋」在排行榜中名列第18位,且是中港台唯一入選餐廳。另CNN旅遊頻道也曾推介心齋的素點為「全港最佳素點心」。
晶華酒店集團旗下「CBN晶華冠軍牛肉麵坊」(ChampionBeefNoodle),於2015年11月於信義微風開幕,佔地32坪、有60個座位,菜單規畫分為「牛肉麵食」以及「寰宇巧食」兩大部分,餐廳量體雖小,但挾「台北牛肉麵節」冠軍知名度,加上位在有國際客消費商機的信義區,而牛肉麵則是「遊台必嚐美食」,故開幕初期曾連續數月的單月營收破400萬元,蜜月期後每月營收仍有250萬元上下。但隨來台陸客減少及信義區美食競爭日熾,月營收滑到100多萬元,如今受疫情影響,晶華決定結束營運。
百貨龍頭新光三越2月全台15店業績大幅下跌逾20%,尤其是北台灣觀光客人潮聚集的信義區、台北車站站前店、甚或桃園站前店等,跌幅甚深,所幸新光三越在總經理吳昕陽帶動經營團隊自元月底起,不到三周時間迅速推出美食外送服務、專櫃轉移線上網購、甚至館外交貨、宅配到府等,3月上半月挽救不少精品與餐飲業績。
新光三越光是餐飲外送就聯手兩大外送平台Ubereats、foodpanda,集結全台超過260家餐飲專櫃,高達八成餐飲業者加入外送行列,堪稱百貨業規模最大,即便是高價教父牛排、欣葉等均有搭配外送的套餐與便當。
在3月新品上市期,包括化妝品、服飾、精品、甚至家電家用等各專櫃廠商,只有透過分時分流的主顧客「call客」活動,才能讓新品貨暢其流。SOGO復興店長許淑賢即指出,復興店3月精品新品上市帶動業績11%成長,緊接著4月珠寶展包括卡地亞、VCA等,均以分流、全台小型巡迴展,期帶動既定銷售。
而透過網紅直播、甚或動員百貨樓管、專櫃櫃哥櫃姐直播銷售,亦成為實體百貨加速轉型契機。近幾年樓管網紅運用得宜的京站就在此「疫」一炮而紅。
京站總經理柯愫吟指出,這幾年練兵就用在此時,一邊直播一邊接單,過去可能只有網紅才會做,現在百貨各櫃位都是網紅,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9館店長孫紹(方方土)指出,新光三越全台各店都在執行直播,過去主顧客可能不會看,但防疫期間每日流覽人次都是倍數增加。
截至目前為止,多數百貨業者對於疫情預期都看不到曙光,但在此期間,光是維持既有金流部分,百貨業者認為,還有很多事可以做,甚至還可以藉此擴大會員數,透過大數據服務新客;免稅商店業者目前還是有四成服務人員在公共空間鎮守,而其他專櫃人員則積極透過會員通知新貨到,自行吸引稅額銷售,以去化存貨轉現金。
三星Galaxy Z Flip台灣市場售罄,微風南山旗艦體驗館也熱銷一空
不論是疫情下的全球市場,還是台灣本土,三星Galaxy Z Flip的熱潮一點也沒有減退。昨日新聞報導指出,這款翻蓋式摺疊智慧手機在全球各地上市後,不僅獲得消費者的熱烈追捧,更傳出線上通路全面售罄的佳績。
台灣市場也不例外,微風廣場實業旗下的微風南山旗艦體驗館,在2月21日正式開賣Galaxy Z Flip後,短短十天內就宣布售罄。這個成績讓人驚艷,顯示了消費者對於這款新產品的狂熱程度。
根據新聞資料,台灣三星已經宣布將進行第二波供貨,預計將在3月中旬於指定通路上架。這也意味著,對於那些還沒有搶到Galaxy Z Flip的消費者來說,又有一個機會可以入手這款時下最夯的智慧手機。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在台灣的供應鏈包括了大立光、晶技、雙鴻、超眾、神盾、GIS-KY等多家知名企業。其中,大立光股價昨日上漲200元,收盤價達4,580元,可見Galaxy Z Flip的熱銷對於相關供應商也是一個巨大的好訊息。
台灣三星方面表示,Galaxy Z Flip之所以能夠在市場上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主要得益於其全球首見的折疊玻璃工藝,這一創新技術獲得了消費者的廣泛認可。而這次的售罄,也讓台灣三星在總部爭取到了第二波供貨的機會,讓台灣消費者有機會繼續體驗這款創新產品。
三星在台供應鏈包括大立光(3008)、晶技、雙鴻、超眾、神盾、GIS-KY等。大立光昨天股價上漲200元,收4,580元。
三星表示,Galaxy Z Flip上市後,包括在南韓、美國、俄羅斯、新加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法國、西班牙以及瑞士等市場,都已傳出線上通路正式完售的亮眼成績。台灣市場除線上通路快速售罄,微風南山旗艦體驗館也已完售,銷售表現優於預期。
台灣三星表示,Galaxy Z Flip採用全球首見的折疊玻璃工藝,獲得消費者青睞,而快速售罄的亮眼成績,也讓台灣三星再度跟總部爭取第二波供貨,預計3月中旬於指定通路上架。
微風集團近來在數位轉型上大展拳腳,旗下微風數位董事長張怡玲透露,今年初集團成功入主粉絲經濟系統市占領先的伊洛帕科技,計劃在上半年推動一項創新的百貨行銷策略。這項策略將結合網紅社群的力量,幫助櫃商轉型成為會賣東西的網紅,讓後台管理和出貨等工作由微風全權負責,從而減輕廠商的後顧之憂,並提高消費者的黏著度。
關於微風集團近期傳出的裁員風波,張怡玲在記者會上澄清,實際裁員比例不到5%,並非外界所謂的三成。她強調,每年公司都會進行例行性的人事調整,而今年的人事調整比例與往年相當,平均在5%左右。
張怡玲提到,2016年微風集團成立微風數位子公司,專門負責會員技術和會員發展。今年初,集團董事長廖鎮漢提出要打造「微風生態圈」,這個生態圈的核心就是以消費者的會員經營為基礎,將櫃商和品牌商都納入這個體系之中。微風集團今年初入主伊洛帕,取得51%股權,正是為了幫助合作廠商在線上發展。
伊洛帕總經理詹仰農進一步解釋,過去網紅想要賣商品時,常常面臨沒有線上系統整合訂單和出貨的問題。而伊洛帕將協助櫃商建立平台,讓他們能夠舉辦實體活動行銷特價商品、新貨或限量商品,並由微風會員App推播相關活動商品連結。
張怡玲強調,微風將協助廠商建立各銷售渠道的整合平台,並建置顧客管理庫存、訂單管理,以及協助出貨和配送系統的串聯。這樣的服務將讓櫃商在線上經營時無後顧之憂。此外,伊洛帕還將協助櫃商打造會員串連平台,並說服櫃商分享會員資料,微風則提供支付功能和會員串連,透過分析消費行為,利用AI科技建構商業模型,以預測消費行為,從而精準行銷。
微風集團日前傳出裁員三成,張怡玲昨天澄清,其實比例還不到5%。每年內部都會進行例行性的人事調整,今年僅調整近5%人力,並非三成;調整人員的作法與往年一樣,往年調整人力平均都在5%左右。
張怡玲指出,集團在2016年成立子公司微風數位,負責建置會員技術和會員發展。今年初集團董事長廖鎮漢曾表示要推出「微風生態圈」,張怡玲說,所謂的生態圈,是微風在既有平台下,以消費者的會員經營為核心,將櫃商與品牌商都納入體系之中,而今年初微風入主伊洛帕,取得51%股權,目的就是要協助微風合作廠商在線上發展。
至於讓廠商成為會賣東西的網紅,伊洛帕總經理詹仰農分析,從前網紅要賣商品,苦無線上系統整合訂單,出貨也是問題,將協助櫃商建立平台,櫃商舉辦實體活動行銷特價商品、新貨或限量商品,伊洛帕建構線上網站,由微風會員App推播客人活動商品連結。
張怡玲表示,微風協助廠商建立各銷售渠道的整合平台,建置顧客管理庫存、訂單管理,並協助出貨和配送系統串聯,要讓櫃商在線上經營主顧客無後顧之憂。
伊洛帕將協助櫃商打造會員串連平台,說服櫃商分享會員資料,微風提供支付功能和會員串連,互相分享會員資料,藉此分析消費行為,利用AI科技建構商業模型,以預測消費行為,才能精準行銷。
「精品就是百貨業的金鍵!」近年來,台灣的四大百貨業巨頭——新光三越、遠百、SOGO、微風,在精名品的帶動下,2019年的營業額都創下了新高紀錄。這股風潮在今年疫情影響下更加凸顯,精名品成為百貨業的重要支柱。SOGO復興館將迎來GUCCI的1-2樓大店,Ti ffany珠寶則將升級至更高樓層;同時,歐米茄OMEGA、AP愛彼表等頂級鐘表品牌也陸續進駐台中大遠百、遠百信義A13等地。
「百貨業的成長,就是靠著精品帶動!」SOGO營運總經理汪郭鼎松強調,去年業績成長的店舖,一定有精品的加入。今年4月,GUCCI將在SOGO復興館開設大店,Ti ffany則升級至更高樓層。此外,歐米茄OMEGA、AP愛彼表等頂級鐘表品牌也將陸續進駐台中大遠百、遠百信義A13等地。
AP愛彼表自前年全面撤出全台一線經銷表店,除了寶鴻堂還有獨家銷售外,台北101是唯一直營專賣店。此次與遠百全力配合,在遠百信義A13、台中大遠百連開二家,關鍵在於百貨業者以「最好條件」引進。
「百貨業的成長,不僅僅是開新店,更多的是引進高單價商品。」SOGO營業副總吳素吟表示,高單價商品不僅僅是精名品,還包括家電家用等。分析師指出,疫情衝擊之前,各家百貨業餐飲占比在近十年衝高至平均20%上下,部分大型店占比30~40%,微風信義、微風南山則高至30~45%,其中不少是高價餐廳帶來的業績,但在疫情當前,餐廳受衝擊最直接,精名品成為百貨業在上半年積極引進的標的。
「有精品就有機會衝上百億大店!」新光三越去年全台15家店營收衝上807億元,其中,台中中港店單店衝上184.5億元,蟬連百貨店王,精品業績成長兩位數;台南西門店則來到140億元,拿下單店業績亞軍,更成南台灣霸主,精名品包括Hermes、LV、GUCCI等成長均超過三成。
台北東區指標SOGO百貨復興店在齊聚Hermes、Chanel、LV、CARTIER等國際精品四大天王之後,今年4月將再進時尚天王GUCCI大店,去年業績136億元,四大精品天王品牌營收占比就達四成,今年更有機會再衝4%成長。
遠百旗下板橋大遠百去年營收首度破百億元,也是繼台中大遠百之後第二家百億大店;微風集團雖無百億大店,但包括微風本店、微風信義、微風南山等精品櫃位均有成長,GUCCI、FENDI、DIOR、BOSS等貴公子精品時尚消費力道強,也成了微風本館今年改裝擴大FENDI等櫃位的新指標。
SOGO營運總經理汪郭鼎松指出,去年百貨業績成長的店舖一定有精 品,今年4月GUCCI的1-2樓大店就要擠進SOGO復興館,而被擠掉的Ti ffany珠寶則是往上進升一個樓層;與此同時,頂級鐘表品牌歐米茄 OMEGA、AP愛彼表等強攻台中大遠百、遠百信義A13等。
AP愛彼表自前年全面撤出全台一線經銷表店,除了寶鴻堂還有獨家 銷售外,台北101是唯一直營專賣店,此次與遠百全力配合於遠百信 義A13、台中大遠百連開二家,關鍵在於百貨業者以「最好條件」引 進。
「百貨衝高業績不是開新店、就是引進高單商品」SOGO營業副總吳 素吟說,高客單商品不只是精名品,還有家電家用。有業者分析,疫 情衝擊之前,各家百貨業餐飲占比在近十年衝高至平均20%上下,部 分大型店占比30∼40%,微風信義、微風南山則高至30∼45%,其中 有不少是高價餐廳衝出的業績,但在疫情當前下,餐廳受衝擊最直接 ,精名品成為百貨業在上半年積極引進的標的。
「有精品就有機會衝上百億大店!」新光三越去年全台15家店營收 衝上807億元,其中,台中中港店單店衝上184.5億元,蟬連百貨店王 ,精品業績成長兩位數;台南西門店則來到140億元,拿下單店業績 亞軍,更成南台灣霸主,精名品包括Hermes、LV、GUCCI等成長均超 過三成。
台北東區指標SOGO百貨復興店在齊聚Hermes、Chanel、LV、CARTI ER等國際精品四大天王之後,今年4月將再進時尚天王GUCCI大店,去 年業績136億元,四大精品天王品牌營收占比就達四成,今年更有機 會再衝4%成長。
遠百旗下板橋大遠百去年營收首度破百億元,也是繼台中大遠百之 後第二家百億大店;微風集團雖無百億大店,但包括微風本店、微風 信義、微風南山等精品櫃位均有成長,GUCCI、FENDI、DIOR、BOSS等 貴公子精品時尚消費力道強,也成了微風本館今年改裝擴大FENDI等 櫃位新指標。
新光三越對應減少出門的主顧客提出更多方便購物的措施,包括延 續新光三越電商平台Beauty STAGE,新增宅配專區,從美妝專區陸續 新增包括3C家電、超市保健、婦嬰用品、運動休閒與仕女雜貨等五大 專館,提供會員線上購物宅配服務,趁勢加快新光三越電商購物全面 上線腳步。
此外,2月底也將與餐飲外送平台合作,跨入外送市場,涵蓋全台 180個品牌、250個專櫃。
SOGO百貨亦針對線上購物istore與集團friday等購物網,推出線上 採購線下宅配服務。SOGO表示,線上購物原本就是雙管齊下,但過去 鼓勵到實體取貨,以刺激出更多買氣,受疫情衝擊,卡友們減少出門 ,但新增不少宅配單,尤其是生活用品部分,挹注線上交易業績至少 三倍成長。
至於遠百多數據點位於非一級商圈,精品客還是會選人潮少的時間 點到店看貨,像是台中大遠百就有不少貴婦選在下午茶時間看新貨, 且近期台商多數無法到大陸,所以「董娘」在台消費相對比例大。
而值得關注的是,因反送中與新冠肺炎疫情等衝擊,中港澳精品銷 售預估會衝擊至少二個月,但2∼3月是精品名品上新品時段,信義區 近期即傳出過往常缺貨的R牌熱銷表款已有現貨,主要是新貨都往日 本、台灣等地區押貨,百貨業提供到府服務,就是與精品廠商一起雙 贏,同時也趁勢加速線上購物「練兵」。
微風裁減人力的原因是什麼?有百貨人士分析,顯示這反應微風在2018和2019年的投資不佳,加上微風以信義區來說,業種多是低毛利的精品和餐飲,當日本與中國大陸精品崩盤時,一定會連帶受影響。
今年年初微風集團舉辦尾牙,微風董事長廖鎮漢當時表示,今年要挑戰310億元,目前十家店,今年以調整體質為主,不會開新店;今年年終以2.5個月起跳,最高達七個月,發完年終獎金後,就宣布要裁減三成人力,讓外界頗為驚訝。
廖鎮漢在信義區一口氣就開出三家百貨,但全部採取租賃方式,且信義區租金高昂,該百貨人士即表示,只要開門營業一天,就得撒錢一天,如果業績沒持續往上衝,會經營得很辛苦。
廖鎮漢當時尾牙時也提到,去年1月開出微風南山,同事們在短時間內完成這座「零售2.0」賣場,可謂創舉,無論是微風餐飲占比達45%,居全台百貨之冠,對南山的目標,「我對服務業永遠是打80分,因為有進步的空間」,南山開幕第一天就是調整的開始,只是餐飲毛利低,加上疫情大家少出門,如何調整也是挑戰之一。
新光三越表示,目前人力狀況一切正常,百貨人士則表示,新光三越的汰換率低於一成。
遠百提到,人力經過「數位轉型」後都已效率增加,所以沒有汰換人力的想法;SOGO也表示人力都正常,沒有汰換率的問題。
正當疫情陰霾不散,微風集團傳出震撼彈!據悉,微風集團將進行大幅資遣,預估將有百人以上員工受影響,這也成為台灣百貨業首波因應疫情的人力裁減行動。微風集團表示,此次汰換人力是例行的人事調整,但據估計,整體員工可能將有2、300名陸續離職。這一動作讓業界及員工都感到驚訝,關注後續百貨零售業者的動態。
微風集團董事長廖鎮漢在月初的尾牙宴上還宣稱全台10店業績超標,達到305億元,但短短幾天後卻傳出大幅資遣的消息。廖鎮漢表示,今年景氣變化多端,機會屬於準備好的人,而微風集團也將調整體質,在「生態圈」上做更多努力。雖然人力汰換率高達三成,但微風集團也將對相關傳媒人才敞開懷抱。
微風集團自成立以來,不斷擴張,從本店到忠孝店、北車店,再到近年來的南京店、信義區微風信義、微風松高和微風南山等,投資規模在業界無出其右。然而,租金成本的上升也成為微風集團的負擔。去年北車微風和微風本館的租金都有所調漲,而微風南山因餐飲比例高,受疫情衝擊可能較重。
此次微風集團的大幅裁減員額,雖然是例行的人事調整,但如此高的汰換比例仍引起市場高度關注。究竟是業績不佳為藉口,還是預期疫情影響擴大,先行組織瘦身?這將成為業界觀察的焦點。
微風集團近年在廖鎮漢領導下,展店速度驚人,在台北一帶已經開設了8家店,從南京、台大醫院美食街到南山,規模擴張迅速。然而,在這股擴張之餘,微風也面臨著租金壓力大、毛利降低的問題。在年初的尾牙上,廖鎮漢強調今年將是體質調整的一年,降成本成為首要任務。
過去微風總是年年開新店,年年招兵買馬,但近年來展店速度過快,導致中高階人才經驗不足。例如,微風南山開幕前一年,微風就在大學院校大量招聘,但開幕前半年卻找不到適合的店長。業界分析,這與展店速度過快有關,人才經驗未到位。去年微風南山開幕不到三個月就有大店撤出,並引起包底抽成爭議。此外,低階員工流動率高也是部分分店無法快速獲利的原因之一。
在市場微利化和數位零售興起的背景下,微風集團並非獨一無二,遠百、SOGO、新光三越等百貨公司也逐年進行優退或業務轉型資遣員工。例如,新光三越的收銀員優退或資遣案,執行了五到六年後才在去年底全部結案,涉及人數在百人以下。
微風集團近年積極啟動數位化和行動化管理,推出了50萬APP會員和行動支付等服務。雖然公司從外部延攬專業人才,但原有員工的舊式百貨思維卻成為了阻礙。2019年,微風喊出「超零售元年」,但此番瘦身後,未來仍不排除延攬數位專才。業界人士指出,在疫情衝擊下,百貨業的促銷效益都不彰,趁此時蹲馬步,也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甫在上月初尾牙宴為所有同仁打出「120分」、宣稱全台10店業績超標達305億元的微風集團董事長廖鎮漢,10日通令各事業部門主管執行精英人力專案,要求各部門提出名單,由於整體汰換率高達三成,較往年平均一成大幅擴大,已引起集團內部員工議論紛紛。
據了解,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各家百貨店人潮與業績,尤其是過往觀光客聚集的信義計畫區等,在疫情影響下,春節人潮與業績下滑多則達六成、少則二∼三成,由於疫情尚未受到控制,業者開始尋求自保,預算控管、降低成本是優先考量,內部精簡人力成為選項之一。
廖鎮漢在農曆年前即對2020年景氣有所預期,他強調,今年景氣變化多端,就看大家有沒有準備好,而「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他也表示零售百貨不可能年年開店,但不開店不代表不成長,今年最重要的工作是調整自己的體質,會在「生態圈」有更多著墨,而即使高幅度汰換人力,也會緊接著對相關傳媒人才招手。如今微風集團成為第一家祭出資遣的百貨業者,未來是否再其他領域招聘人力,也值得持續觀察。
微風集團今年邁入第19年,前14年除了本店業績穩定成長,也新開忠孝店與北車店,但忠孝店已於2015年結束營業,開始轉投資自營品牌餐廳丸壽司等,也代理阿舍乾麵、微風時尚等,甚至微風娛樂、創投等均創造不少話題。
而近五年微風集團則「爆發性」展店,從南京商圈南京店、信義區微風信義、微風松高到微風南山,甚至標下台大、三總與中研院等美食廣場等,投資規模在業界無出其右,但租金成本也愈開愈高。
去年起最賺錢的北車微風租金略為調高,「起家店」微風本館房東黑松亦微幅調漲租金,將自明年起每年調高1.5%、5年後調高1%;另外,近一年最具話題的微風南山,除經常為同業道「租金太高」而看衰難獲利,且微風南山餐飲比例高達45%,受疫情衝擊恐怕不輕。
微風集團此次大幅裁減員額,雖然集團表示汰換人力是例行人事調整,但汰換比例高達三成,勢必引起市場高度關注,究竟是業績不佳藉此汰換人力,還是預期疫情衝擊層面可能擴大、先行組織瘦身因應,後續將成為業界觀察重點。
過去微風年年開新店,年年攬才,微風南山開幕前一年,微風即在大學院校大舉攬才,而在開幕前半年卻找不到店長人選,業界即分析,展店速度太快,中高階人才經驗未到位。去年微風南山開幕三個月不到就有大店撤出,並衍生出包底抽成爭議;另低階員工流動率高,都是部分分店無法快速獲利的原因之一。
實際上,講究人本的百貨業,近年面臨市場微利化,加上數位零售啟動,過往傳統百貨大批收銀員、客服與後場管理皆可透過數位化轉型因應,微風集團此波大動作瘦身並非首例,事實上包括遠百、SOGO、新光三越等亦逐年以優退或業務轉型資遣員工,其中,新光三越各店收銀員優退或資遣案執行五到六年後才在去年底全部結案,人數在百人以下。
此外,近三、四年微風亦積極啟動數位化、行動化管理,包括50萬APP會員、去年推出的行動支付等,雖然從外部延攬專業人才,但原有舊式百貨思維的員工無法跟上,也形成他在2019年喊出「超零售元年」實施的阻礙。微風此番瘦身後,未來仍不排除延攬數位專才,有業者即表示,目前疫情衝擊百貨業,在疫情未紓緩前,所有促銷效益都不彰,趁勢蹲馬步也不失是個好時機。
台北市信義區百貨戰局再起,微風廣場實業旗下的微風南山與遠百信義A13新百貨的加入,讓業界關注度不斷上升。新光三越總經理吳昕陽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新同業的進入,將帶來更多來客數,而非減少。他強調,信義新天地作為區內最先進入的百貨公司,即使面對新對手和重複品牌,新光三越仍以獨家品牌為賣點,如香奈兒在信義區的獨家地位,進而提升業績。
吳昕陽提到,信義區每當有新同業加入,他總是看到人潮絡繹不絕,來客數不減反增。他認為,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擁有較多的獨家品牌,與其他百貨相比,能吸引更多尋求獨特品牌的消費者。為了持續提升百貨的吸引力,新光三越今年將持續進行改裝,並引進新櫃。
吳昕陽還分享了自己的工作壓力解決之道。作為總經理,他每周會利用兩至三次的時間,前往信義新天地A9的拳擊健身房「b-monster」進行運動。他對這間健身房給予高度評價,並表示只要35分鐘的運動,就能有效緩解壓力,讓心跳達到170次,大汗淋漓。他強調,只要在自家App上預約,就能輕鬆享受運動的樂趣。
吳昕陽的這番話,不僅反映了微風廣場實業在信義區百貨市場的競爭策略,也顯示了公司對於員工身心健康的高度重視。
他說,信義區每當有新的同業加入,他看到的是「人潮」,來客數只會增加,不會減少,信義新天地是最先進入信義區的百貨,雖然後來有許多新對手和重複品牌,但他認為,新光三越擁有獨家品牌多於重複品牌,客人一定會選獨家品牌,例如香奈兒就是信義區唯一的品牌,增加獨家品牌,自然也會讓業績往上走。吳昕陽去年從執行副總經理升為總經理,他說,視野必須開闊,心要細;為了紓解工作壓力,每周兩至三次,他們去信義新天地A9的拳擊健身房「b-monster」。他強調「我鄭重推薦這間,因為非常紓壓,只要35分鐘,前10分鐘心跳會跳到170,你就會開始大飆汗。」吳昕陽說,只要有空,在自家App上預約,就能去運動。
根據高力國際調查數據顯示,台中去年每人每年平均消費支出達27.92萬,僅次於台北市的32.26萬元;不僅如此,新光三越台中店坪效逼近60萬元,三井台中港OUTLET去年開幕第一年就締造50億元佳績,讓台灣三井不動產高層對中台灣的消費實力大感驚訝!
新光三越高層已公開宣布,將於台中覓地拓展二店。據悉,新光三越百貨原本對「洲際娛樂商場」投資案也感興趣,不過在中信金確定攜手漢神百貨後,已將目標轉向水湳經貿園區商場用地,以及台中高鐵特定區「超級娛樂購物商城」開發案。
其中,目前正公開招商的高鐵台中站前「附屬事業發展用地」近10公頃土地,未來將是中台灣唯一三鐵共構的出口站,且一小時內即可抵達台北或高雄,加上中台灣總人口數高達660萬人,消費力又高,這塊建商口中的高鐵「地王」,未來將引進商業、休閒、娛樂商業設施,打造「超級娛樂購物商場」,吸引包括新光三越、微風廣場等百貨業者評估。
此外,水湳經貿園區內約1.2萬坪購物商場用地,預計2020年公開招商。由於水湳經貿園區是下一個七期重劃區,加上周邊交通便利,據悉包括新光三越、微風廣場、遠百等多家百貨業者都在積極評估中。
微風集團昨日盛大舉辦尾牙活動,董事長廖鎮漢在會上公布去年全年度業績達305億元,年增長1.6%,並對今年提出了310億元的新目標。廖鎮漢強調,今年將以調整體質為主,不計劃開設新店,並將至少提高2.5個月的年終獎金,最高可達七個月。對於即將到來的一年,廖鎮漢認為將是變化多端的一年,產業界界線模糊,企業必須擁有完整的生態圈來應對變局。
廖鎮漢提到,微風將迎來兩大生力軍「微新聞」和「微風新科技」,打造全新的「微風生態圈」。這個生態圈將串連百貨事業、線上金融、自營餐飲、微風超市、公益創新、娛樂傳媒和流行趨勢,以創新應對市場變化。他對去年1月開幕的微風南山充滿自豪,該店餐飲占比達45%,創下全台百貨之冠,並引進了日本經營鐵道購物商場先驅者「JR東日本旗下購物中心atre」,成為台灣商場的首創。
廖鎮漢表示,微風南山自開幕以來,不斷進行調整,他對服務業總是給予80分的評分,因為總有進步的空間。關於今年的展店計畫,他強調,優先考慮的是每家店的體質調整。微風集團近年來陸續成立許多子公司,如微風創投、微風娛樂等,為今年打造生態圈做好了準備。他還宣布,今年將推出「微新聞」和「微風新科技」,分別提供時尚新聞資訊和便利的支付方式,提升消費者體驗。
在信義區方面,微風集團去年底加入遠百信義A13,為該區百貨戰局注入新活力。廖鎮漢認為,信義區作為全球百貨密度最高的地區,新成員的加入將成為行銷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