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智捷汽車(未)公司新聞
裕隆汽車(2201)在2019年底成功甩掉發展自主品牌事業的沉重財務包袱,這個策略顯著奏效。去年底,裕隆集團的三大轉投資事業——裕日車(2227)、裕融(9941)、中華車(2204)的獲利貢獻,讓裕隆由虧轉盈,EPS(每股盈餘)更激增至2.8元,創下2005年以來的最高紀錄。裕隆集團決策委員會下達了全力提升ROE(股東權益報酬率)及ROA(公司資產報酬率)的目標,今年實施的股利政策相當大方。
其中,中華車今年破天荒超額配息達7元,裕融則大幅調高配息率至七成,每股擬配發4.7元現金、1.5元股票股利,裕日車也預計配發逾19元股息。裕隆儘管去年才從巨虧中脫身,但仍奮力擠出1元股息,這個息值更是2011年以來的最高。
裕隆汽車25日召開董事會,通過去年財報。去年全年合併營收825.98億元,年減3.73%;營業損失12.18億元,較2019年的307億元大幅縮減;稅後淨利27.4億元,較2019年由虧轉盈,EPS達到2.8元。董事會決議擬配發現金股息1元,依25日收盤價45.1元計,殖利率約2.22%。
裕隆表示,去年由於認列子公司華創車電、納智捷汽車等相關損失,導致本業出現虧損,但靠著轉投資事業獲利貢獻,其中,光金雞母裕日車一家就貢獻近30億元業外收益,成為去年裕隆轉盈的關鍵。
裕融25日也召開董事會通過去年財報,全年合併營收296.33億元,年增5.21%,營業利益35.71億元,年減7.13%,稅後淨利31.39億元,年增約6%,EPS達8.85元。裕融董事會決議擬配發普通股股利每股6.2元,其中包括現金4.7元、股票1.5元,配息率高達七成,也創歷來之最,依25日收盤價119元計,現金殖利率3.95%;甲種特別股將配息2元。
裕融並公開今年第一季簡式財測,估單季獲利介於9.82億~10.86億元,裕融25日董事會並通過發行40億元五年期的無擔保公司債,今年度股東會將於6月24日召開。
在裕隆集團決策委員會下達全力提升ROE(股東權益報酬率)及ROA(公司資產報酬率)的軍令下,今年裕隆四寶股利政策很大方,不僅今年中華車破天荒超額配息達7元,裕融今年大幅調高配息率至七成,每股擬配發4.7元現金、1.5元股票股利,裕日車也預計配發逾19元股息。
裕隆儘管才從2019年的巨虧中脫離,仍奮力擠出1元股息,息值更創下2011年以來的新高。
裕隆25日召開董事會,通過去年財報,全年合併營收825.98億元、年減3.73%;營業損失12.18億元,較2019年的307億元大幅縮減;稅後淨利27.4億元,較2019年由虧轉盈,EPS達到2.8元。
董事會決議擬配發現金股息1元,依25日收盤價45.1元計,殖利率約2.22%。
裕隆表示,去年由於認列子公司華創車電、納智捷汽車等相關損失,導致本業出現虧損,但靠著轉投資事業獲利貢獻,其中,光金雞母裕日車一家就貢獻近30億元業外收益,成為去年裕隆轉盈的關鍵。
裕融25日也召開董事會通過去年財報,全年合併營收296.33億元、年增5.21%,營業利益35.71億元、年減7.13%,稅後淨利31.39億元、年增約6%,獲利創新高,EPS達8.85元。
裕融董事會決議擬配發普通股股利每股6.2元,其中包括現金4.7元、股票1.5元,配息率高達七成,也創歷來之最,依25日收盤價119元計,現金殖利率3.95%;甲種特別股將配息2元。
裕融並公開今年第一季簡式財測,估單季獲利介於9.82億∼10.86億元,裕融25日董事會並通過發行40億元五年期的無擔保公司債,今年度股東會將於6月24日召開。
台灣車市在2月份的表現實在是熱鬧非凡,總銷量竟然衝上了2.72萬輛,比預期還多出了13%。這股強勁的購車潮,讓許多車商都對3月份的市場抱持樂觀態度,預估新車銷售規模將達到3.8萬輛,展現出強大的抗風能力,即便面對車用晶片和面板短缺的挑戰。
其中,納智捷汽車就因為面板短缺的問題,不得不在年後宣布將原本的液晶顯示器購車禮更換為空氣清淨機。這一變動,無疑是對應了市場的變化,也顯示出車商在面對供應鏈問題時的靈活應對。
福特六和汽車則是因應車用晶片短缺的問題,取消了汽車生產線的加班,並推出「等待美好專案」,為等待超過三個月的Focus車系買家提供延長保固三年的優惠,這樣的作法不僅固樁了客戶,也顯示出車商對於市場的負責感。
不僅如此,台灣汽車業還意外遭遇了「缺面板」的問題,這對車商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據了解,和泰汽車去年12月至今年農曆年前的促銷活動中,送出了高達3萬台液晶顯示器,因配合廠商出貨,要等到6月才能全數消化。
儘管如此,車市在2月份的總體表現還是相當亮麗。和泰車以7,718輛的成績持續領先群雄,中華車以2,803輛的總銷量排名第二,而台灣賓士則因為新年式GLE、GLA系列休旅車大量到港交車,推升了2月新車總銷至2,325輛,躍居第三。
裕隆日產汽車和台灣本田也都有不錯的表現,裕隆日產汽車2月新車總銷2,204輛,年增6.8%,而台灣本田則繳出了銷售1,779輛、年增5%的成績。為了提升3月以後的競爭力,台灣本田還推出了全新的大改款Odyssey進口廂式休旅車,預計將吸引更多消費者的目光。
總結來說,台灣車市在2月份的表現讓人驚艷,車商們在面對多種挑戰時,依然能夠保持樂觀,並且積極尋求解決方案,這也是台灣汽車業的一大亮點。
車用晶片短缺影響新車供應,福特六和汽車估計2月因此有超過2, 500張訂單無法交車。因應「缺片」考驗,福特六和除暫時取消汽車 生產線的加班減產外,3月更祭出「等待美好專案」,提供候車逾三 個月的Focus車系買家享有延長保固三年的好康,藉此固樁,以免不 耐久候的顧客轉購他牌新車。
除缺片困擾外,台灣汽車業還意外被「缺面板」問題掃到颱風尾, 原本最夯的購車禮-液晶電視,陸續接獲供應商通知缺貨,只好緊急 改採購其他電器品取代,車商半開玩笑地說,若因此影響新車銷售, 要向電視供應商要求賠償!據了解,和泰汽車去年12月至今年農曆年 前的促銷活動,送出高達3萬台液晶顯示器購車禮,傳出配合廠商出 貨超卡,要等到6月才能全數消化;另原本農曆年前推購車送液晶顯 示器的納智捷,年後宣布改送空氣清淨機,可能也與面板短缺有關。
車商表示,2月因農曆春節工作日較短,加上年前國內疫情升溫, 原本車商對2月市場保守看待,估計市場規模將回落至2.4萬輛。但在 車用晶片短缺消息助攻下,消費者擔心後續將出現缺車潮,反而提前 進場購車,加上多家進口車商,包括馬自達、Skoda等品牌新車大量 到港集中在2月交車,造就整體車市繳出2.72萬輛、優於預期。
各品牌2月表現,和泰車以7,718輛成績持續領先群雄,惟受限RAV 4等熱銷進口車來車不足,單月市占率下滑至28.4%,不若元月的39 %。中華車2月新車總銷2,803輛排第二;台灣賓士在新年式GLE、GL A系列休旅車到港大量交車,推升2月新車總銷2,325輛,躋身前三。
裕隆日產汽車因熱銷休旅車Kicks缺片影響,2月新車總銷2,204輛 、年增6.8%,市占排名下滑至第四;台灣本田2月繳出銷售1,779輛 、年增5%的成績,單月市占排名第五。為提振3月以後戰力,台灣本 田2日上市進口廂式休旅車Odyssey大改款。台灣本田透露,全新Ody ssey上市前已接獲上千張訂單,樂觀今年3,800輛販售目標提前達陣 。
疫情讓大家對健康生活更加重視,車內空氣品質自然也成了關注焦點。納智捷汽車看準這一趨勢,攜手鴻華先進,推出全新「LUXGEN FRESH ZONE+健康對策」,透過先進的科技,為車主打造一個清新的車室環境。這個系統包含了「三層過濾、四種防護、一鍵清新」的功能,還能透過車聯網遠端遙控,讓車主在進入車室前就開始過濾空氣中的PM2.5有害懸浮微粒,確保車主健康。近期,URX七人座SUV在1月份的銷售中奪得冠軍,這也證明了納智捷為消費者量身打造產品的策略是成功的。為慶祝這一成就,並感謝消費者的支持,納智捷特別推出了限量URX七人健康旗艦款和七人健康樂活款,並免費升級LINK+智聯網系統,讓車主能夠享受到更先進的智慧SUV體驗。納智捷總經理蔡文榮表示,這次與鴻華的合作,正是為了應對後疫情時代,讓民眾在車內也能享有健康防疫的環境。鴻華先進副董事長左自生也表示,與納智捷的合作,讓創新技術得以實際應用,並讓消費者能夠提前體驗到最新科技。納智捷推出的「LUXGEN FRESH ZONE+健康對策」還提供了三個「+0」的好消息:車室加0、URX七人座加0元就能擁有價值15,000元的LINK+智聯網系統,以及居家加0,讓消費者在購車後還能享受到智慧空氣清淨機的優惠。(陳志光報導)
掌握消費者需求,納智捷攜手鴻華先進首度發表「LUXGEN FRESH ZONE+健康對策」,透過「三層過濾、四種防護、一鍵清新」,以車聯網遠端遙控功能結合醫療級口罩濾材及負離子清新濾網,在進入車室前就已透過手機啟動車輛並預先有效過濾空氣中99.9%的PM2.5有害懸浮微粒,以科技建構多重防護安全,為車主的健康把關。
URX在1月拿下七人座SUV銷售冠軍,顯示納智捷為消費者量身打造產品的策略奏效。此次納智捷為慶祝並感謝消費者,完全不加價、特別推出限量URX七人健康旗艦款(111.9萬元)及七人健康樂活款(98.8萬元),免費升級LINK+智聯網系統,一躍成為引領國內同級車搭載車室醫療級濾網及具預先過濾殺菌一鍵清新功能的智慧SUV。
納智捷總經理蔡文榮表示,考量後疫情時代,民眾更重視車室密閉空間的健康防疫及空氣品質,特別與鴻華合作,推出「LUXGEN FRESH ZONE+健康對策」,全車系升級標配PM2.5健康對策濾網,更為URX導入由鴻華先進調校、傲視同級車的Link+車聯網科技,在還沒進入車室前,就能以手機遠端啟動一鍵清新功能,過濾車室中有害懸浮微粒、細菌、病毒等,提供最佳的健康安全防護,創造安全清新的乘坐環境,這也是台灣首創的汽車健康科技。
鴻華先進副董事長左自生指出,納智捷是鴻華先進的首要客戶,透過雙方合作,讓創新研發的技術可以有一個接地氣的出口,也讓消費者能透過自主品牌搶先體驗最新、最好的技術。這只是起步,未來會有更多好消息跟大家分享。
納智捷此次推出的「LUXGEN FRESH ZONE+健康對策」,提供3個「+0」好消息。一是「車室加0」:全車系升級標配PM2.5健康對策濾網,具三層過濾、四種防護功效,提供健康舒適的用車環境,且為回饋國人,入主全車系可再享終生回廠免費臭氧殺菌服務;第二個+0:「URX七人座加0元就可擁有價值15,000元的LINK+智聯網系統」;第三個+0:「居家+0」,3月起入主納智捷全車系,就可享有售價17,900元的SHARP AIoT智慧空氣清淨機,出門在外也可智慧遠端操控家中的空氣清淨機。(陳志光)
台灣汽車品牌納智捷近月來銷售佳績不斷,上個月單月掛牌數成功突破800台大關,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今年,納智捷總經理蔡文榮立下目標,預計總銷售量將挑戰5,000台。蔡文榮對此充滿信心,認為背靠鴻海MIH平台,納智捷將有更多發展潛力。 蔡文榮表示,與鴻海先進的合作帶來了許多實惠。他強調,這次與鴻海先進共同開發的新功能,URX車款,通過「三層過濾、四種防護、一鍵清新」的技術,讓車主在進入車室前就能透過手機啟動車輛,並預先有效過濾空氣中99.9%的PM2.5有害懸浮微粒。這項新功能結合了醫療級口罩濾材及負離子清新濾網,同時能抑制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桿菌等有害物質,為車主與家人提供多重防護。 蔡文榮透露,他的工程背景對於新車推出時程和需求導向有著重要幫助。他認為,與鴻華先進的合作,因為地緣接近,有利於溝通討論,可望加快納智捷新車款發展。而鴻海集團也宣佈,今年將發表的車款中,將有一款與納智捷合作的車款。 鴻華先進副董事長左自生表示,納智捷是鴻華先進的首要客戶,雙方合作將讓創新研發技術有更好的出海口,並讓消費者能透過自主品牌搶先體驗最新、最好的技術。對此,蔡文榮也抱著相當高的期待。
裕隆集團旗下的納智捷汽車,最近可是大放異彩!跟著科技大廠鴻海的合作,納智捷推出了全新的研發成果「LUXGEN FRESH ZONE+健康對策」。這次的合作,讓我們看到裕隆集團和鴻海在電動車領域的合作關係將更加緊密。鴻華先進的副董事長左自生表示,納智捷在鴻華先進的電動車策略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也意味著未來納智捷將會率先使用鴻華先進的研發技術。 這次,納智捷與鴻華先進首次聯合發布產品,推出的「LUXGEN FRESH ZONE+健康對策」功能,讓駕駛者和家人在車外就能透過手機啟動「一鍵清新」功能,淨化車室空氣。這種遠端遙控汽車發動的功能,真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左自生副董事長也提到,MIH聯盟已有800多家全球策略夥伴,這將大大提升鴻華先進的研發能量。而納智捷作為鴻華先進的重要合作夥伴,將會是全球首發的合作夥伴。他強調,透過MIH的亮點配備,將會不斷加入納智捷車型,讓我們看到新車款的推出將更加頻繁。 此外,左自生副董事長也提到,裕隆集團和鴻海的合作,將讓台灣汽車產業發生轉型,開啟新的市場機會。他強調,透過雙方的優勢合作,讓創新研發技術能夠直接接觸消費市場,讓台灣消費者能夠搶先體驗到最新、最好的技術。
裕隆自創品牌納智捷汽車在1月份的銷售表現亮眼,接著在年後發表了「LUXGEN FRESH ZONE+健康對策」,強化了旗下URX車款的競爭力。這款車是全球首款採用鴻華先進Link+車聯網科技的車款,車主可以透過手機遙控啟動車輛與空調系統,並預先過濾車內的PM2.5有害懸浮微粒與病菌,在後疫情時代大打健康牌搶市。
納智捷汽車24日舉行的發表會上,裕隆與鴻海集團的鴻華先進兩強結盟,由副董事長左自生出席站台。左自生強調,納智捷是鴻華先進的首要客戶,雙方合作讓創新研發的技術能夠接地氣,也表達了鴻華先進對納智捷的支持。
納智捷總經理蔡文榮表示,品牌為消費者量身打造的產品策略奏效,URX成為今年元月國內最賣的七人座運動休旅車。他透露,納智捷1月的新車銷售超過800輛,對今年營運充滿信心,並有信心達成全年5,000輛的業績成長目標。
蔡文榮指出,考慮到後疫情時代,消費者對車室密閉空間的健康防疫及空氣品質更加重視,因此與鴻華合作推出「FRESH ZONE+健康對策」,全車系升級標配PM2.5健康對策濾網,URX車款則導入鴻華先進調教的Link+車聯網科技,讓車主在進入車室前就能透過手機遙端啟動一鍵清新功能,過濾車室中的有害懸浮微粒、細菌、病毒等,提供抗「疫」對策並強化新車競爭力。
蔡文榮強調,搭載健康對策的納智捷車「加配備不加價」,3月購車還加贈市價1.79萬夏普品牌智慧空氣清淨機。左自生表示,納智捷對鴻華先進具有重要的戰略角色與意義,FRESH ZONE+與Link+車聯網遠端啟動車輛的新技術,讓台灣消費者搶先體驗。
他指出,鴻華先進在推進MIH電動車開放平台計畫的同時,不斷有車用科技、新的軟硬體技術被開發出來,未來都將循此模式,透過納智捷現有車款的搭載採用,與消費市場直接接觸,讓鴻華先進的創新研發技術,能有接地氣的出海口。
裕隆集團旗下的納智捷汽車,近日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該公司耗時多年研發的次世代跨界休旅車MBU,在集團五人決策小組的首肯下,確定將進行投產,並有望在2022年底前正式上市。這款MBU不僅將成為鴻華先進第一款100%自主研發的整車產品,更可能成為唯一一款採用MIH(Made in 鴻華先進)內燃機引擎的車款,具有重大意義。
過去兩年,納智捷汽車積極調整發展策略,聚焦台灣市場,並提前認虧甩開沉重的財務包袱。與華創車電的聯姻,以及與鴻海集團成立的鴻華先進,都為納智捷帶來了新的發展動力。調整後的納智捷,已經成為一個小而精實的作戰單位,去年新車銷售業績逆勢成長,今年更預計轉盈,讓集團高層對品牌的發展重拾信心,也是MBU能在決策會議中順利通過的關鍵。
據了解,雖然MBU是一款內燃機引擎車,與鴻華先進發展電動車的方向略有出入,但為了讓納智捷有持續發展所需的新產品資源,鴻華先進最終也決定支持MBU計畫。此外,鴻華先進在推進MIH電動車開放平台同時,也需要納智捷這個展現實力的舞台,讓全球客戶看到鴻華先進的技術,確實具有商品化、實用性,增加對鴻華先進的信心,促成後續的合作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真正完全採用MIH平台開發的電動車,最快也要兩年後才能完成。因此,有汽車業者笑稱,納智捷MBU或許將成為全球第一個100%的MIH汽車產品,這對納智捷汽車和鴻華先進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蔡文榮表示,這次與鴻華先進開發的新功能,URX車款透過「三層過濾、四種防護、一鍵清新」,以車聯網遠端遙控功能結合醫療級口罩濾材及負離子清新濾網,讓車主與家人能在進入車室前就透過手機啟動車輛,並預先有效過濾空氣中99.9%的PM2.5有害懸浮微粒,同時可抑制包含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桿菌在內等有害物質,以科技建構多重防護安全,對許多車主有相當大吸引力。
蔡文榮的工程背景,原本就在納智捷品牌銷售與裕隆產線生產扮演協調角色,有助新車推出時程和需求導向。
蔡文榮認為,鴻華先進與納智捷及裕隆集團的地緣接近,有利溝通討論,可望加快納智捷新車款發展。
鴻海集團宣示將在今年發表的車款中,有一款可望是與納智捷合作的車款。
對於鴻華先進副董事長左自生所說,納智捷是鴻華先進首要客戶,透過雙方合作,讓創新研發技術可以有一個接地氣的出海口,也讓消費者能透過自主品牌搶先體驗最新、最好的技術。蔡文榮也懷抱相當高的期待。
鴻華先進指出,未來鴻華先進研發的技術,將優先應用在納智捷新車上,裕隆集團與鴻海在電動車的相關合作將更緊密。
鴻華先進副董事長左自生表示,納智捷品牌在鴻華先進電動車策略布局中,有重要的戰略角色與意義。因為鴻華先進現階段重點在推動MIH開放平台營運模式,在這個自主開發的MIH軟硬體開放平台上,以裕隆長期累積的技術資產轉型開放,納入更多供應商策略夥伴的技術合作,透過結合MIH聯盟技術資源,優化發展次世代平台,納智捷即是鴻華先進首要客戶。
納智捷昨與鴻華先進首次舉行聯合產品發表,推出「LUXGEN FRESH ZONE+健康對策」,強調遠端遙控汽車發動,駕駛與家人在車外就可以用手機啟動「一鍵清新」功能,淨化車室。
左自生表示,MIH已有800多家全球策略夥伴,將升高鴻華先進的研發能量。鴻華先進已有具體規劃,納智捷將是重要關鍵合作夥伴,並持續關注納智捷品牌發展,MIH將是納智捷全台、全球首發合作夥伴。
左自生指出,MIH合作成果將透過納智捷讓台灣體會,以往要三、四年才有一個車款,現在降至兩年就有新車款,透過MIH的亮點配備只要一成熟就會放到納智捷車上,繼此次ZONE+的功能,未來將會有愈來愈多功能與配備加入。
左自生強調,鴻華先進延續裕隆集團超過15年整車開發核心能力,累積許多人才、技術、產品等資源,以及鴻海在ICT產業能量與全球運營及供應鏈管理能力,透過雙方優勢合作,開展台灣車輛產業轉型發展與新的市場機會。
左自生說,鴻華先進透過與納智捷合作,讓MIH研發的產品可以直接接觸消費市場,讓創新研發技術有一個接地氣出海口,也讓台灣消費者能透過台灣自主品牌搶先體驗最新、最好的技術。
納智捷24日的發表會,裕隆與鴻海集團兩強結盟的鴻華先進,特別 由副董事長左自生出席站台。左自生強調「納智捷是鴻華先進首要客 戶,透過雙方合作,讓創新研發的技術可以有接地氣的出海口」,也 藉此表達鴻華先進力挺納智捷的立場。
納智捷總經理蔡文榮指出,品牌為消費者量身打造產品的策略奏效 ,URX成為今年元月國內最賣的七人座運動休旅車。他表示,納智捷 1月繳出新車銷售逾800輛的好成績,今年營運吃下定心丸,有信心達 成全年5,000輛的業績成長目標。
蔡文榮表示,考量後疫情時代,民眾更重視車室密閉空間的健康防 疫及空氣品質,特別與鴻華合作,推出「FRESH ZONE+健康對策」, 納智捷全車系升級標配PM2.5健康對策濾網,URX車款更導入由鴻華先 進調教的Link+車聯網科技,在車主還沒進入車室前就可以用手機遠 端啟動一鍵清新功能,過濾車室中有害懸浮微粒、細菌、病毒等,提 供抗「疫」對策並強化新車競爭力。
蔡文榮強調,搭載健康對策的納智捷車「加配備不加價」,3月購 車還加贈市價1.79萬夏普品牌智慧空氣清淨機。左自生表示,納智捷 對鴻華先進具有重要的戰略角色與意義,鴻華先進開發的FRESH ZON E+、結合Link+車聯網遠端啟動車輛的新技術,納智捷成為全球第一 個客戶,搭載於URX車型上,讓台灣消費者搶先體驗。
他指出,鴻華先進在推進MIH電動車開放平台計畫的同時,不斷有 車用科技、新的軟硬體技術被開發出來,未來都將循此模式,透過納 智捷現有車款的搭載採用,與消費市場直接接觸,讓鴻華先進的創新 研發技術,能有接地氣的出海口。
裕隆自主品牌納智捷汽車近兩年積極修正發展策略,包括營運聚焦 台灣市場,提前認虧甩開沉重財務包袱,將負責新車開發的華創車電 聯姻鴻海成立鴻華先進等;調整後納智捷已成為小而精實的作戰單位 ,不僅去年新車銷售業績逆勢成長,今年更有望轉盈,讓集團高層對 繼續發展品牌重拾信心,也成為MBU能在決策會議中過關的關鍵。
據了解,原本MBU產品的推出,鴻華先進內部也有雜音,MBU畢竟是 一款內燃機引擎車,不符合鴻華先進發展電動車的方向,但為讓納智 捷有持續發展所需的新產品資源,鴻華先進最終也支持MBU計畫。更 重要的是,鴻華先進在推進MIH電動車開放平台的同時,也需要納智 捷這個展現實力的舞台,讓全球客戶看到鴻華先進的技術,確實有商 品化、實用性本事,增加對鴻華先進的信心,促成後續合作機會。
據悉,真正完全採用MIH平台開發出的電動車,最快也要兩年後才 能完成。因此有汽車業者笑稱,「納智捷MBU或許將是全球第一個10 0%的MIH汽車產品!
裕隆集團積極投入MIH聯盟,與納智捷共創電動車新局勢
隨著全球汽車產業的轉型,台灣的汽車產業也不斷尋求新的發展機遇。近期,裕隆集團積極響應MIH聯盟的啟動,不僅帶動了相關數百家廠商加入聯盟,更讓大供應鏈平台提前動起來。
裕隆集團旗下的鴻華先進,以華創車電的技術平台為基礎,吸引了大量電動車與車電相關廠商的資源加入。這個聯盟的成立,讓裕隆、帝寶、車王電等大平台廠商都將受益。
傳統台灣汽車供應鏈以零組件為主,而整車則以代工組車為主。但隨著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事業,並與裕隆集團合作,裕隆的整車事業、納智捷的品牌經驗,都將在這波電動車潮流中發揮重要作用。此外,台灣既有的汽車相關零組件產業,也將藉由MIH聯盟的發展,找到新的契機。
然而,對於MIH平台能為台灣電動車產業帶來的機會,部分業者仍存有疑慮。鴻海即將在第四季發表的三款電動車,以及與台灣產業的合作方式,都是業界關切的焦點。裕隆集團和相關產業正拭目以待,期待能夠在這波電動車浪潮中,共同創造台灣汽車產業的新局勢。
台灣汽車大廠裕隆集團董事長嚴陳莉蓮在剛剛過去的新春開工儀式中,強調了「轉型升級」是未來發展的關鍵。她指出,隨著汽車產業進入電動化、智能化、連網化、共享化的四化時代,裕隆必須做好準備,迎接新世代的挑戰。在這場於新店總部舉行的儀式中,嚴陳莉蓮帶領主管與員工一同祈福,並透過直播向全體員工送出新春祝福。
嚴陳莉蓮強調,裕隆未來將加強與跨領域的合作,善用跨界聯盟的資源,開發新科技應用。特別是與鴻海集團的合作,透過鴻華先進和MIH平台,為裕隆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她透露,MIH電動車平台聯盟將於3月25日首次舉行會員大會,預計會中將揭露旗下原型電動車的初步訊息,引起業界高度關注。
據了解,MIH平台預計今年6月底完成籌備,7月獨立運作,並計劃在10月推出三款電動車。這將對裕隆及其他台灣相關汽車與電動車產業帶來龐大的商機。嚴陳莉蓮也提到,去年對裕隆來說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但集團表現依然亮眼,獲利值得稱讚。新的一年,裕隆將積極開發新科技,提供顧客更優質的產品與服務。
過去三年,嚴陳莉蓮接掌裕隆集團,從調整集團結構、變更新店裕隆城規劃,到結束大陸納智捷相關事業,再到與鴻海合作開創電動車新局,她的領導力為裕隆帶來新方向。如今,在電動車市場的發展上,裕隆正邁向一個新的里程碑。
鴻華先進是以原先裕隆旗下華創車電相關開發技術平台為基底,加入大量的電動車與車電相關廠商的資源。在此同時,包含裕隆公司、納智捷也都在MIH平台與聯盟的發展下,進一步對應市場的變化與需求。
傳統台灣汽車供應鏈以零組件為主,整車則以代工組車為主。不過在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事業,並與裕隆集團合作後,原本裕隆的整車事業、納智捷的品牌經驗,都極具意義,再加上原本台灣既有的汽車相關零組件產業也可望在這一波電動車潮流中,藉由MIH聯盟的發展,找到新的契機。
不過也有部分業者對於MIH平台到底能為台灣電動車產業搶到怎樣的機會,仍然存在相當大的疑慮。鴻海在第4季將發表的三款電動車,以及與台灣產業如何合作,不只裕隆集團關切,相關產業也正拭目以待。
裕隆集團昨日在新店總部舉行新春開工祭拜儀式,由執行長嚴陳莉蓮帶領主管、員工一起祈福,這也是嚴陳莉蓮第三年主持開工典禮。裕隆因應疫情,以線上替代實體團拜活動,嚴陳莉蓮透過直播向集團員工發表開工祝福談話。嚴陳莉蓮昨日定調的「轉型升級、因應四化」,也被業界視為「裕隆大舉發展電動車」的序曲。
嚴陳莉蓮指出,裕隆未來須加大力度善用跨界聯盟的資源,開發新科技的應用。關鍵是,裕隆與鴻海兩大集團合作下,透過鴻華先進、MIH平台,將為裕隆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面對電動車市場發展,裕隆與鴻海合作的MIH電動車平台聯盟,預計3月25日首度舉行首次會員大會, 業界預估,會中可望提前揭露旗下原型電動車初步訊息,而備受矚目。
據了解,MIH規劃今年6月底完成籌備,預估7月獨立運作,並在10月推出三款電動車,其中,MIH平台業者將受惠,台灣相關汽車與電動車相關產業也都將雨露均霑,裕隆更是其中重要環節,有機會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中創造更大的機會。
嚴陳莉蓮表示,去年是充滿了挑戰的一年,疫情導致消費型態改變,企業治理的模式也正在轉變。裕隆集團要有新的思維以及新的視野,才能做好應對的準備。特別是汽車產業的電動化、智能化、連網化、共享化,就在當下,須更要加緊轉型升級的步伐,迎向趨勢。
嚴陳莉蓮並指出,去年裕隆集團表現不錯,獲利值得稱許,裕隆集團事業橫跨汽車、金融出行服務、紡織及營建等,新的一年,要加大力度善用跨界聯盟的資源,開發新科技的應用,為顧客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
嚴陳莉蓮接掌裕隆集團進入第三年,嚴陳莉蓮從初期調整集團事業的結構,變更新店裕隆城的規劃,陸續結束大陸納智捷的相關事業,再進一步將自有品牌的開發平台華創車電與鴻海合作,成為鴻華先進公司,為集團的電動車與整車開創更大的發展空間。
台灣車市在年初迎接傳統購車旺季,多車商紛紛交出亮麗成績單。其中,和泰汽車(2207)憑藉護國神車CorollaCross的亮眼銷售,以及凌志(Lexus)在豪華車市的領先地位,1月合併營收衝破266億元,創下台灣上市車商單月營收新高紀錄。而豪華車經銷商汎德永業(2247)也因保時捷(Porsche)電動跑車Taycan和BMW X系列豪華休旅車的熱銷,1月合併營收達43.21億元,創同期新高,年增近六成。 裕隆三寶的裕日車(2227)雖然受到車用晶片短缺的影響,但國產轎車Sentra大改款後熱銷,成功補位主力國產休旅車Kicks的銷售缺口,1月合併營收年增近三成,達32億元。中華車(2204)則是商用車市場的亮點,輕型商用車菱利(Veryca)和得利卡(Delica)的銷售都取得佳績,1月合併營收達38億元,創近三年單月新高。 裕隆(2201)的子公司裕日車因國產車委託代工數量增加,以及自主品牌納智捷(Luxgen)的出色表現,1月合併營收達80.22億元,年增17.7%。車商分析指出,今年1月的銷售量大增,除了因為車商刻意操作去年底保留訂單至1月交車,還因為前期汰舊換新補助在1月7日落日,加上車用晶片全球短缺的消息,讓許多買家提前購車,造就了5.12萬輛的天量領牌紀錄。 和泰車1月新車總銷量逼近2萬輛,年增32%,其中凌志銷量達3,276輛,貢獻卓著。汎德永業則看好保時捷Taycan入門車型第二季開始交車後,將為今年業績帶來新成長動能。
豪華車經銷商汎德永業(2247)受惠保時捷(Porsche)電動跑車Taycan開始交車,及BMW的X系列豪華休旅車全面熱銷帶動下,1月合併營收達到43.21億元,改寫同期新高,較去年同期一口氣大增近六成。
裕隆三寶也不惶多讓,裕日車(2227)儘管面臨車用晶片短缺的困擾,影響主力國產休旅車Kicks的交車進度,但在國產轎車Sentra大改款熱銷補位下,1月合併營收年增近三成、達32億元,改寫近兩年單月新高。
中華車(2204)在輕型商用車菱利(Veryca)銷售爆衝八成、單月交車逾2,100輛,得利卡(Delica)交車逾1,100輛,於商用車淡季繳出銷售佳績,激勵1月合併營收達38億元,創近三年單月新高。
裕隆(2201)受惠於子公司裕日車委託代工的國產車數量增加,加上自主品牌納智捷(Luxgen)表現爭氣,單月交車逾800輛、創近兩年單月新高帶動下,裕隆1月合併營收達80.22億元,年增17.7%。
車商分析,1月原就是國人年前購車的傳統旺季,今年在多家車商刻意操作下,在去年底保留訂單遞延至1月交車,加上前期汰舊換新補助在1月7日落日,搶搭補助末班車的買氣全數出籠;1月中旬起因車用晶片全球大缺貨的消息,吸引許多買家提前購車,造就今年1月國內新車領牌爆出5.12萬輛的天量,不僅年增近三成,更改寫近十年同期新高紀錄。
和泰車1月新車總銷逼近2萬輛、年增32%,特別是高單價的凌志銷量衝上3,276輛新高貢獻下,單月合併營收達266.48億元、年增24.63%,改寫單月新高紀錄。
汎德永業同樣受惠於經銷的保時捷、BMW豪華進口車銷量成長,推升營收創高,公司並看好保時捷Taycan入門車型第二季開始交車後,將為今年業績注入新成長動能。